节能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直接接触式;传热传质;设计模型;余热回收

中图分类号:TK172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f the Design Model in Directcontact Economizer for Gas Boiler

JIANG Xiaomin,SUN Peilei,LING Zhiguang,CHEN Minye

(College of Mechanical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A new directcontact dehumidifying economizer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packed mass was set for the recovery of waste heat in the flue gas exhausted from gasfired boiler.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packed mass section and the design model was carried out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economizer designing method. A set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in which the flue gas temperature tg was used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Lewis Number Le, the wet specific heat CH of mainstream flue gas and CHi of the flue gas on the phase interface between the flue gas and water were included.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se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arameter distribution in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packed mass section and the packed mass section heigh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This has proved tha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developed can be applied i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new directcontact dehumidifying economizer.

Key words:directcontact;heat and mass transfer;design model;waste heat recovery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过程中生成大量的过热态水蒸气,此外,助燃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这两部分水蒸气加起来约占排烟烟气的18%(体积百分比).因此,与燃煤(燃油)锅炉相比,天然气锅炉的排烟烟气中的水蒸气份额要高出很多,这些水蒸气携带了大量的显热和潜热,其露点温度约为57℃,若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锅炉排烟烟气温度降至水蒸气露点以下,使其放出显热和潜热并加以回收利用,将能有效地提高燃气锅炉等设备的能源利用率[1-4].

本文开发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燃气锅炉等的直接接触式烟气降温减湿节能装置(以下简称新型节能装置),可以将锅炉排烟烟气温度降至水蒸气露点以下,回收利用排烟余热中所含有的显热和潜热来产生工业和生活用热水,可提高燃气锅炉的热效率及天然气的能源利用率,改善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1 节能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节能装置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节能装置本体为一竖立的塔形容器,主要由除雾器、冷水分布器、填料段、烟气引入段和热水回收段组成.填料段内放置了不锈钢填料,是节能装置的核心工作段,高温烟气降温减湿的传热传质过程在填料段内完成.在节能装置中,烟气和水逆向流动,高温烟气从节能装置中下部进入节能装置后向上流动,到达填料段后,将顺着填料空隙结构继续向上流动;冷水从分布器中流出,均匀喷洒在填料上面后顺填料空隙结构往下流动并在填料结构表面均匀分散形成连续膜状流动,从而增加了烟气和水的接触面积.烟气和水在填料段充分接触进行较为剧烈的传热传质过程,其结果是烟气将绝大部分热量传递给水,烟气中含有的水蒸汽也冷凝成液态水放出潜热并传热给水.由此,冷水通过其与烟气直接接触所发生的传热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

第4期姜小敏等:燃气锅炉直接接触式节能装置设计模型研究

图1 节能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

Fig.1 Sketch of economizer main structure

传质过程吸收热量成为热水.

2 节能装置填料段内的传热传质过程和建模分析

2.1 传热传质过程分析

为使分析计算简便,假定烟气与水的强化传热传质主要发生在填料段内,另外,还假定烟气与水的流动及传热传质都是一维的,烟气自下而上流动,水自上而下与烟气逆向流动.

从节能装置下方进入填料段的高温烟气多为未饱和烟气,而从上方进入填料段的冷水的温度大多低于进入填料段的高温烟气的露点温度,烟气和水逆流接触后,烟气将被冷却而水则被加热.在整个填料段内,传热方向都是从烟气传热给水的,但是由于出填料段的水温有可能高于进填料段的烟气的露点温度,故在填料段下部,其传质方向是由水传给烟气的.于是,在整个填料段内的传质方向是不同的,在填料段某一截面处将改变传质方向.

2.2 传热传质建模分析

如图2所示,在填料段内取一微元段dz,对此微元段内烟气和水的热力参数进行分析.首先,从热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图2 微元填料段内烟气与水之间的传热传质

Fig.2 Diagram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between flue

gas and water in elemental packed mass section

烟气放出热量为:

dQg=GCHdtg+(r0+Cvtg)GdH. (1)

水得到热量为:

dQw=CwtwdW+CwWdtw.(2)

另外,烟气放出的热量还可以表示为:

dQg=G(I+dI)-GI=GdI.(3)

热量平衡:dQg=dQw,于是有

GdI=CwtwdW+CwWdtw,(4)

GdI=GCHdtg+(r0+Cvtg)GdH.(5)

质量平衡:

GdH=dW.(6)

再从传热传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传热传质速率方程:

从气水相界面至烟气主体之间的传热速率为:

dQg1=GCHdtg=αga(ti-tg)dz.(7)

从气水相界面至烟气主体之间的传质速率为:

dM=GdH=kHa(Hi-H)dz.(8)

从水主体至气水相界面之间的传热速率为:

dQw1=WCwdtw=αwa(tw-ti)dz.(9)

引入Lewis关系:Le=αgakHaCH.(10)

再令Lw=αwakHaCw.(11)

将式(7)、式(8)和式(10)代入式(5)得:

GdI=kHa(Ii-I)+(LeCH-CHi)(ti-tg)dz. (12)

将式(6)、式(8)、式(9)和式(11)代入式(4)得:

GdI=CwkHatw(Hi-H)+Lw(tw-ti)dz. (13)

以往的研究都认为Le值近似等于1,再假定CH≈CHi,据此在推导过程中将方程式予以简化[5].本文的计算分析表明,在高温高湿烟气与水的传热传质过程中,Le值在1.0~4.0之间,因此不能视为近似等于1,另外,CH与CHi有时也差异很大,所以,也不能视为CH≈CHi.

在分析填料段内传热传质问题时,一般认为,仅考虑温度差或仅考虑湿度差作为过程的推动力是不合理的,最好是采用包括温度和湿度这两种因素的焓差作为过程的推动力.据此,基本上无一例外地将烟气的焓I作为求解微分方程组的自变量,这对于单一的增湿过程或者单一的减湿过程是可行的.而在本文所研究的节能装置内部实际的传热传质过程中,进入节能装置的烟气是未饱和的高温烟气,在填料段下段部分,高温烟气向水传递热量,使得一部分水气化而进入烟气之中,使烟气含湿量增大,即在填料段下段部分发生着烟气降温增湿过程.在此降温增湿过程中,当水气比比较小时,烟气降温幅度也较小,烟气降温引起的焓降可能小于烟气增湿引起的焓增,总体上烟气的焓值将有可能增加.而当水气比比较大时,烟气降温幅度也较大,烟气降温引起的焓降可能大于烟气增湿引起的焓增,因而烟气的焓值将有可能减小.因此,在填料段下段部分发生的烟气降温增湿过程中,依水气比的小或大,烟气的焓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小.而在填料段上段部分,烟气继续向水传递热量而自身温度已大大降低至其时的露点之下,因而,烟气中的一部分水蒸气将结露冷凝成液态水进入冷水之中,烟气含湿量减小,即在填料段上段部分发生着烟气降温减湿过程,在此降温减湿过程中,烟气焓值将加剧减小.总之,在烟气从底部至上部的流动及传热传质过程中,当水气比比较小时,烟气的焓值有可能先增后减,其转折点也难于预知确定,若将烟气的焓I作为求解节能装置填料段传热传质微分方程组的自变量,必将造成数值求解困难,而烟气温度却总是单调下降的,因此,将烟气的温度tg作为求解节能装置填料段传热传质微分方程组的自变量更为合理可行.

由式(12)和式(7),可得:

dIdtg=1Le(I-Ii)+(LeCH-CHi)(tg-ti)tg-ti.(14)

由式(13)和式(7),可得:

dHdtg=1LeH-Hitg-ti. (15)

由式(9)和式(7),可得:

dtwdtg=GWLwLeti-twtg-ti .(16)

由式(12)和式(13),可得:

Ii=I+(LeCH-CHi)(tg-ti)+

Cwtw(Hi-H)+Lw(tw-ti). (17)

由式(6)积分,可得:

W=W2+G(H-H2). (18)

由式(14)~式(18),可组成求解填料段内各热力参数的微分方程组,再加上烟气性质关系式,可采用RungeKutta数值方法进行求解[6-8].

欲使节能装置能够达到预定的效果,当节能装置的内径确定后,填料段就需要有一定的有效高度.对式(7)进行积分,即可得到计算填料段高度的计算公式:

z=Gαga∫tg2tg1CHdtgti-tg.(19)

式(19)虽然是根据从气水相界面至烟气主体之间的传热速率推导而来,但式中包含了湿烟气的比热比CH和相界面温度ti,这两个参数的确定都与气水之间的传质过程有关,因此,式(19)实际上应该是包含了气水之间传热传质过程的计算填料段高度的计算公式.

3 节能装置填料段内传热传质参数分布的数值计算

根据模拟天然气锅炉排烟的节能装置试验工况的烟气参数进行了节能装置填料段内的热力学参数分布的数值求解.给定参数:烟气温度 tg1=250 ℃,烟气流量(干烟气) Gd=2 159.7 kg/m2h,烟气湿度 Hv=0.127 8kg/kgd烟气相对分子量 Md=29.79 kg/kmol,水蒸汽相对分子量 Mv=18.02kg/kmol,节能装置内径为0.394 m,节能装置排烟温度tg2=35 ℃,冷水进口温度 tw2=30 ℃,冷水流量W2= 5 780.1, 750 2.0,884 1.6, 10 108.2,11 447.8,

13 055.4 kg/(m2・h),烟气传热膜系数 αg=84.3 kJ/(m2.hK),水传热膜系数 αw=514.2 kJ/(m2.hK),烟气传质系数 kH= 21.24kg/(m2h),填料比表面积 a=250 m2/m3.

图3~图6分别表示了不同水气比工况下,烟气温度tg、烟气焓I、烟气湿度H、水温tw沿填料段自下而上的分布情况及所需要的填料段高度.从图3中可以看到,在填料段下部,烟气温度都是急剧下降,水气比较小时(如mw/mg=2.41时),填料段内的传热传质效果不是很好,在填料段中部区域,烟气温度下降非常缓慢,直到填料段上部区域,烟气温度下降速率才稍微有所加快.水气比较小时,烟气温度下降到要求的温度所需要的填料段高度也较高.随着水气比的逐渐增大,填料段内的传热传质效果也随之改善,当水气比增大到某一程度后(如mw/mg=3.08时),填料段内的传热传质效果显著提升,此后,随着水气比的进一步增大,填料段内的传热传质效果也将进一步增强,烟气温度下降到要求的温度所需要的填料段高度也显著减小.烟气焓I、烟气湿度H、水温tw沿填料段高度的分布情况也反映了上述填料段内的传热传质效果变化的特征.注意到图5 中不同水气比工况下,烟气湿度沿填料段高度的分布特性.在填料段下部,由于烟气与水的温差较大,烟气向水传热的速率较大,使得烟气温度急剧下降,并使得部分水发生气化变为水蒸汽加入到烟气之中,于是,烟气的湿度有所增加.之后,随着烟气温度进一步下降,烟气中的部分水蒸气开始冷凝转变为液态水而使得烟气湿度转而开始逐渐减小;当烟气温度下降到露点时,烟气湿度将加快下降速度.

z/m图3 不同水气比工况下,烟气温度沿填料段高度的分布

Fig.3 Flu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packed mass sec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flue ratio

z/m图4 不同水气比工况下,烟气

焓沿填料段高度的分布

Fig.4 Flue enthalpy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packed mass sec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flue ratio

z/m图5 不同水气比工况下,烟气

湿度沿填料段高度的分布

Fig.5 Flue humidity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packed mass sec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flue ratio

z/m图6 不同水气比工况下,水温

沿填料段高度的分布

Fig.6 Wat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packed mass sec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flue ratio

4 节能装置试验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直接接触式降温减湿节能装置的传热传质性能,进行了相关的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系统如图7所示.

图7 节能装置试验系统流程示意图

Fig.7 The scheme of testing system of economizer

图8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结果,在中等及较大水气比条件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在较小水气比条件下,计算值与试验值出现一些差异.这是由于烟气进入节能装置后,先进入一个淋雨区段,烟气在流向填料段底部的过程中,与淋雨直接接触而发生了局部传热传质过程,烟气在到达填料段底部时,总体上温度会有所降低,同时烟气湿度也会稍微有所上升,而这个过程由于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很好地求解方法,只是做了简化假定,忽略这个淋雨区的影响.另外,试验测量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导致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填料段底部出现了较大差异.

图8 不同水气比工况下,填料段内

烟气的温度分布(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

Fig.8 Comparison between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

value of flu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packed mass section under different waterflue ratio

5 结 论

本文对一种新型直接接触式降温减湿节能装置填料段内的传热传质过程和建模进行了分析,推导和发展了填料段内的烟气和水之间传热传质的微分方程组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实例的数值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在变化趋势上吻合良好,在中等及较大水气比条件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表明该数值计算方法可应用于新型直接接触式降温减湿节能装置的实际工程设计计算.参考文献

[1] 康子晋,郑蕾,赵钦新. 直接接触换热热水锅炉原理及应用[J].节能技术,2003,21(5):17-20.

KANG Zijin, ZHENG Lei, ZHAO Qinxin. Direct contact heat transfer for gasfired hot water boiler[J].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2003, 21(5) :17-20.(In Chinese)

[2] 刘武标,陈鹏飞. 燃气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冷凝型节能器的实验研究[J]. 工业锅炉,2007(4):1-3.

LIU Wubiao,CHEN Pengfei.Experimentalresearch on condensation energyconservation equipment of reclaiming the residual heat of the flue gas of gasfired boiler[J]. Industrial Boiler, 2007(4):1-3.(In Chinese)

[3] 张晓晖,刘大为.燃气锅炉排烟冷凝热回收技术[J]. 工业锅炉,2008(4):4-8.

ZHANG Xiaohui,LIU Dawei. Evaluation of reclaiming technology for gasfired boiler flue gas residual heat[J]. Industrial Boiler, 2008(4):4-8.(In Chinese)

[4] OSAKABE M. Thermal hydraulic behavior and prediction of heat exchanger for latent heat recovery of exhaust flue gas[J].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Heat Transfer Division,1999,364(2):43-50.

[5] 时钧,汪家鼎,余国琮,等.化学工程手册[M]. 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6-25.

SHI Jun, WANG Jiading,YU Guocong,et al.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M].2ed nd.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1996:16-25.(In Chinese)

[6] 王亦飞,贺必云,代正华,等.在水汽逆向流动填料塔内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 30(5):539-544.

WANG Yifei, HE Biyun,DAI Zhenghua,et al.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countercurrent liquid watervapor packed colum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 30(5):539-544.(In Chinese)

[7] 王双成. 合成氨厂饱和热水塔的优化设计[J].化肥设计,1999,37(6):9-13.

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节能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节能工程的基本概念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现在普遍指: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建出舒适、温馨建筑的条件下, 做到合理使用建筑能源, 将建筑材料充分利用,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所包括的范围有“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 以节能技术和产品为基础, 在建筑节能产品的生产过程、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和建筑使用这三个方面来实现节能目标。一批优秀的建筑团队最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建出优质节能的工程出来。国家大力提倡资源的节约型使用, 循环使用, 建筑工程实施节能性策略正好符合国家提倡的政策。

二、 建筑节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筑设计。根据相关的规定, 建筑设计必须具有节能的设计专篇在里面, 经过建筑审图部门的相关确认,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建筑设计师具备节能意识, 发挥其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最开始阶段为减少投资起到保证作用。

2)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像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 这些资源在短期内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并且没有污染, 使用方便, 效果很好, 对改善城市环境大有裨益, 目前许多城市已强制要求使用这些自然资源及新技术运用于建筑工程中, 例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地热利用循环系统的使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改善材料。目前各大城市在建筑过程中已开始取消传统的粘土砖的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轻质保温隔热和容重低的砌体材料; 建筑过程中涉及金属门窗的都选择使用隔热性的材料。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中, 首先应明确质量控制的依据。在住宅楼的节能工程中, 我们明确了该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依据为: 1) 经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 2) 经批准的建筑节能专项施工和技术措施; 3) 适用于本项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现行规范、标准等。

四、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流程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前, 项目监理人员应首先熟悉设计文件、国家和本市有关建筑节能法规文件与本工程相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审查建筑节能设计图纸是否经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单位审查合格; 未经审查或审查不符合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的施工图不得使用。建筑节能设计应进行现场交底, 项目监理人员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建筑节能设计技术交底会, 总监理工程师对建筑节能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进行签认, 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建筑节能工程开工前, 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提出审查意见。

(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监理工程师应按要求审核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的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包括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品、采暖系统、照明设备等) 及其质量证明资料。

2)当承包单位采用建筑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时, 应要求承包单位报送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料,组织专题论证, 经审定后予以签认。

3)督促检查承包单位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建设单位或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 发现有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 应提出书面意见加以制止。

4)对建筑节能施工过程进行巡视检查。对建筑节能施工中墙体、屋面等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 进行旁站或现场检查,符合要求予以签认。

5)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隐蔽工程、检验批和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 符合要求后由监理工程师予以签认。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 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

(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委托监理单位参与建设单位委托建筑节能测评单位进行的建筑节能能效测评。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工程竣工资料。组织对包括建筑节能工程在内的预验收, 对预验收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承包单位进行整改, 整改完毕后签署建筑节能工程竣工报验单。出具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监理单位在监理质量评估报告中必须明确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要求的情况。签署建筑节能实施情况意见。

五、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 墙体节能工程。墙体节能工程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 保温层粘结或固定; 锚固件; 增强网铺设; 墙体热桥部位处理; 预制保温板或预制保温墙板的板缝及构造节点; 现场喷涂或浇筑有机类保温材料的界面; 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保温隔热砌块填充墙体。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等保护措施。

2) 门窗节能工程。建筑门窗进场后, 应对其外观、品种、规格及附件等进行检查验收, 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建筑外门窗工程施工中, 应对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的保温填充做法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并应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3) 屋面节能工程。屋面保温隔热工程的施工, 应在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屋面节能分项工程验收。屋面保温隔热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基层; 保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 板材的缝隙填充质量; 屋面热桥部位; 隔汽层。屋面保温隔热层施工完成后, 应及时进行找平层和防水层的施工, 避免保温隔热层受潮、浸泡或受损。

4) 地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的施工, 应在主体或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面节能分项工程验收。地面节能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基层; 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保温材料粘结; 隔断热桥部位。

5) 采暖节能工程。采暖系统节能工程的验收, 可按系统分层分户进行。应在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采暖节能分项工程验收。采暖节能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基层; 被封闭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厚度、铺设方法; 保温材料对接; 辐射膜铺设; PE-RT, PP-R 地暖管敷设、打压检验。

六、 施工阶段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1) 由监理单位及时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项目所用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材料。审查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合格、齐全, 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节能标准, 是否取得建筑节能产品认定标识证书( 产品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

2) 依照监理合同约定及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对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设备实行进场检测的见证取样和审查复检报告。

3) 检查是否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材料、设备、构配件。当施工单位采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 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相关部门“三新核准”证书) , 并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监理机构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4) 要求监理单位应根据建筑节能标准、规范要求, 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部位的施工以及墙体保温、屋面保温隔热等工程隐蔽前的施工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 形成旁站监理记录。

5) 应经常地、有目的地针对外墙、外窗、阳台门、户门、屋面、分户墙、楼板、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和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系统等建筑节能施工过程进行巡视检查、检测。主要检查内容有: 是否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 是否使用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 已施工部位是否存在质量缺陷。监理工程师在检查中应形成《监理工程师检查记录表》。

6) 监理机构应及时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隐蔽工程、检验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 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篇3

1、苹果手机微信视频不能直接显示出来的原因如下:没有打开视频通知权限。

2、设置步骤如下:进入微信APP主界面,在下方选择“我”,进入个人界面,选择“设置”,进入设置界面,选择“新消息通知”,在新消息通知中,将“接受新消息通知”右侧滑块开启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学习发展;初中阶段;教学尝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的日渐成熟,智能机器人走向课堂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趨势,也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与生机。基于智能机器人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加强课程目标与定位。编写机器人校本教材,研究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展并创新初中学科的内涵,为初中教育提供了生态学习环境,丰富教育知识,使我们对于当代科学技术的本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分析

智能机器人是与智能电子产品走向课堂,走向学生教育的。机器人教育已经进入了初中教学阶段,在大学教育中已经开设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课程。课程理论与实践已经发展成熟。智能机器人活动进入普通中等学校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也已经初露端倪。但是,当前学生与大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的差异化,使得智能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学阶段的形势仍处于竞赛阶段。通过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加强智能机器人教育的有效发展,以模范力量推动机器人进入课程设置。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呼声较高的创新教育平台正在逐渐走向初中教育阶段。

智能机器人可以令人探索奥妙无穷的智能世界,机器人教学能够引领学生正确掌握科学知识。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玩中找到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动人文学科的发展,为智能机器人的理论研究提供平台,也为机器人教学创造了认知强劲。同果机器仿真技术是机器人作为对象进行教学教研活动,能够一定程度上转移计算机中进行虚拟实现,并体现出智能机器人最终的实现效果。由于我国初中阶段机器人教学资金较为匮乏,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开展智能机器人活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协作能力

通过开展智能机器人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大部分机器人,有电子传感器感应范围与灵敏性,速度超越了人们的想象界限。这些先进的传感器功能强大,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学生也对此十分感兴趣,所以在开展机器人活动时,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也能够进一步想象,发展创新精神,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的能力与空间。

机器人的编写程序、搭建、组装调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分工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必须将众人的优点相结合,发挥优势,才能够完善机器人的有效发展。学生也能够在写作中不断地加强相互配合的协调性,加强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善待他人,并增强了团队意识。

三、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作思维能力

智能机器人的程序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独特性,学生能够充分分析问题,记忆而不断地创造思维。在智能机器人课堂任务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通常是程序编写问题,或者是结构问题,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挑战,在挑战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分析问题进行研究比较,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这样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任务驱使下学生学会了修改程序,并设计程序,观看机器人执行任务,在趣味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枯燥的编程转变为体验式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

四、参与生活,感受科技

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参与社会并与社会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严重限制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掌握与理解。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提出生活实际问题,加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将科学文化知识与生活之间相联系,解决难题。通过开展智能机器人活动,使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科技,学会用科学文化知识,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丰富的课堂认知,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课堂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初中阶段开展智能机器人活动能够改变当前教育局限性的格局,不断充实信息技术内容。通过引进智能机器人活动,引领学生乐学好学。淡化中技能的学习目标,开展兴趣学习,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提供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智能技术分析,并编写智能机器人的程序,可以在现场调试,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未来科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穆雷.朱永生.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的启示研究[J].外语研究,2012(12):8-10. 

[2]顾日国.多媒体、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2(2):9-10. 

篇5

关键词:节能建筑 外保温 质量问题 对策

一、节能建筑外保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最近几年节能建筑外保温施工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而在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中考察中我们发现,由于施工管理和施工操作不当而产生的施工工程质量问题占绝大部分,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施工的组织安排与监督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程,主要是按照设计要求将外保温系统的工程体现到节能建筑的各部分上,它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如人员的组织、施工人员的培训上岗、施工方面的工作进度与安排、工具设备安排、施工安全等。施工组织安排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这种类型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人力、物力跟不上或者安排不当,从而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2)管理组织松散甚至是无组织管理,这势必也将影响到施工质量和进度,甚至是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3)直接使用新手上阵,且无岗前培训,这会影响到工程质量;(4)技术交底不全及不了解个体工程的设计要求,从而影响到细节处理以及保温工程设计要求的质量。在外墙的外保温施工过程当中,施工质量的监督和验收是不可或缺的,是外保温工程质量的保证。但是,外保温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隐蔽工程较多,同时也涉及了不同的分包单位和分项工程的交接,如若再加上工程进度很紧,工程管理又跟不上,或是质量监督和验收不到位的情况下,而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这种类型常见问题有:(1)质量监管工作和验收工作不够到位,从而到工程的进度(2)施工面交接不够严格,存在着施工段的质量和责任模糊,甚至是会留下隐患与扯皮问题;(3)验收后,有些必要的细部隐蔽项目因施工的程序与进度要求而被忽略。

(二)保温板的安装

保温板是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核心,它的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施工质量的好坏和保温系统质量的目标实现。在保温板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有:(1)板缝之间连接不够紧密;(2)保温板的外饰件紧密度不够;(3)墙面交错排布不严格;(4)板与基层面出现粘结现象或者有效粘结面积不足,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三)护面砂浆的施工

Xp和SEPS两大系统的护面砂浆都有其各自标准性能和要求,但是性能的达标往往并不意味着施工就可以做好,施工性能也会影响到成品的性能和质量,尤其是工程的外观质量,这些涉及了拌成浆料的流变性能、施工人员的规范性操作以及技能及经验的综合平衡等。这种类型常见的问题有:(1)厚度不均匀,太厚或太薄存在,从而导致护了面层的强度不均;(2)与保温层得咬合不够好,产生了空鼓现象;(3)浆料和易性不好,导致稠度不佳――操作吃力,影响了抹面的质量与速度;(4)在阳光直射、大风(>5级)、温度低(≤5℃)时,施工容易产生开裂现象;(5)如若过长时间或已经初凝的浆料继续使用,则会导致开裂及影响抹面质量;(6)严重结皮,影响到砂浆使用的施工质量;

(五)网格布埋填网格布

网格布的增强效果与埋填质量和抹面砂浆的性能息息相关,而外墙外保温系统埋入系统抹面砂浆,可以与之有效组合形成护面层,从而对系统机械耐久性和强度都起到增强作用。这种类型常见问题有:(1)网布的搭接不合格,网布接口收头处、上下左右间及与外饰件间不合格,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质量;(2)网格布如果直接干铺在保温层表面上,用抹面砂浆直接涂抹,网布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增强作用,相反还会起到隔离负作用等;(3)网布铺展质量差,较易起褶皱、露网格迹、起翘;(4)埋入抹面砂浆中,网布位置不当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将会削弱网格布的增强效果,甚至会引起面层开裂、粉化、平整度等异常严重的问题。

二、 关于针对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文中所述及的施工问题,经过对相关专家、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的调研、访谈以及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下述措施来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和解决,从而最大限度上的将问题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施工的组织安排如下:(1)做好施工前准备,包括人员必要培训、现场准备、个体工程技术交底等等。(2)编制并执行施工的组织设计,切实落实施工的管理组织。(3)落实施工的部署工作,这包括施工进度时间安排与控制、阶段分配以及相应的确定施工顺序、调节好流水作业分配、质量验收等。

对于施工的验收与监督:(1)落实好交接检、三方检(总包、监理、分包单位)、以及自检在程序上与时间上的紧密统筹安排。(2)确定施工面的交接以及验收人员安排,充分做好台面施工纪录和签字工作,确认报表。(3)强化若干细部部分的验收与监督,做好不合格处理的相关配套措施。

(二)保温板的安装:(1)切实加强施工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培训,包括:培训板面布胶、板排布、板裁剪、板缝及板与外饰件间密封、板打磨、板拍打挤压胶料等操作技能,要一再强调板安装质量的重要性。(2)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能监督力度。(3)严格监理人员验收程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三)聚合物砂浆的配制:(1)砂浆配置人员应进行技术和素质培训,做到定人定岗。(2)聚合物砂浆稠度的控制以及搅拌应均匀充分,以确保施工操作程序顺畅,配比正确。

篇6

一、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进一步深刻理解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人才培养内涵,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创设良好的高职教育环境,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二,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需要。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适应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在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是高职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全面推行“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途径。“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指导思想,它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教育观念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以突出职业性、实用性、生活性、发展性为基本特性,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不同教育环境与资源,通过校企双方的联合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深刻领会“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

1.素质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一般包括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与心理条件下,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化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品质,是从事特定工作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道德操守与专业技能的集合。职业素质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职业性。不同的职业要求不同的职业素质,不同的人从事相同的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有时也不相同,这是由基本职业素质与个体职业素质的区别导致的。二是应用性。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来获得并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内在性。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职业人员通过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经验积累等,逐渐将职业需求有意识地内化为职业素质。四是综合性。职业素质不仅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还包括职业业务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身体素质等。五是发展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动态的更新,职业人员为了适应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推动本身职业素质的发展。

坚持素质基础的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坚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根本目的,以行业企业发展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形成学生的健全性格,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生动、主动发展。

篇7

关键词:知识领域地图 主题知识教材 知识结构 学习效能

一、金课程项目产生的背景和动因

通信行业格局变化迅速,中国移动正应对市场变化进行战略转型,传统业务需要向精细化运营转型、新型业务承担着巨大的创新压力,这些变化均对企业的知识积累以及对员工的深入传播提出了全新挑战。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领导再三强调:“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应打造出一批与战略高度相关、对讲师依赖程度低、内容相对成熟稳定的课程。”而同时,员工在接触了大量丰富的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之后,对于公司的培训需求回归到电信行业基本的运营知识、当前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战略举措这些“经典干货”上。员工谈到:“一些基本的财务、人力、网络的知识不懂,与其他线条的同事沟通不畅,在工作中经常事倍功半。经常被亲朋好友问到公司的一些移动互联网新业务是什么,半天都解释不清楚,十分渴望参加这方面的知识普及课程。”

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作为国内培训领先的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从不同业务线条、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层级等各个维度出发,已经为员工设置了极其丰富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资源形成了庞大的知识积累,却相对比较独立,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清晰,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尚未形成有效统一的体系,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因此,2012年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启动金课程体系和金课程开发项目,希望从战略层面构建企业知识体系,以规范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活动。

二、金课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法

金课程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首先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厘清在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与企业长期运营和当前战略高度相关的知识主题,形成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关键知识领域地图;第二,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常规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出每年全体员工应知应会以及专业线条应知应会的授课主题,据此指导开发具体课程活动;第三,开展金课程的品牌宣传和授课活动,采用内外部专家进行联合授课模式,并建立金课程运营体系,规范金课程的管理。

这种方式对于公司、培训管理者和员工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公司来说,金课程能够很好地覆盖公司战略和重点工作,提高培训对公司业务目标实现的支持度;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关键知识领域地图就像是课程开发的领航标,使课程规划更加科学,课程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对于员工来说,公司战略及运营需要员工掌握哪些知识在地图上一目了然,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需要、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自身的兴趣,就能十分明确应参加哪些金课程来提升自我。

1.第一阶段:建立关键知识领域地图

对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来说,关键知识领域的确定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立足于行业和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本身,深入分析电信行业及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运营与发展的支撑要素,作为确定知识结构的起点。二是输入电信行业的知识管理与课程体系领先实践,从如何更好地划分知识领域的角度,分析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知识管理框架。

(1)从行业共性、企业运营框架和近期战略重点三个维度分析,构建知识结构框架

在行业上,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借鉴了合作伙伴――埃森哲通信行业解决方案(ACS)的长期积累。ACS包括了一系列核心业务流程和企业内部流程,且与电信行业通用的eTOM模型保持高度一致。埃森哲的ACS模型将电信行业运营模块分为营销产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开发与管理、服务管理与运作、资源开发与管理、资源管理和运作、供应链开发与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企业管理九大方面。从自身来讲,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优化的运营版块及细致的部门分工,具体包括综合管理、市场运营、网络运营、网络支撑和运营支撑。由于中国移动正处于战略转型期,除电信行业传统的运营要素以外,现阶段的公司战略也是重要的考虑要素。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近几年的战略一般都集中在新业务领域,如TD-LTE、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公司为这些新业务制定了跨线条的综合发展战略。从行业共性、企业运营框架和近期战略重点这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确保最终确定的知识领域的全面性。

(2)借鉴行业知识资产框架和国外运营商课程体系,建立知识结构的主题

在知识领域如何划分这一问题上,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借鉴了埃森哲通信行业知识资产框架和澳洲电信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法。埃森哲公司在长期为国内外知名电信运营商进行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电信行业知识资产框架,将通信行业知识资产分为渠道转型、营销转型、产品创新、网络运营、企业运营、IT转型这六大领域。澳洲电信将上千门课程分为了四类:业务与人际关系技巧;电信网络和技术;澳洲电信运营体系、流程和步骤;工作健康与安全。在研究中也发现澳洲电信的课程体系具备两个显著特点:设置了很多企业运营普及性课程及很多企业战略转型的前瞻性普及课程。

在上述两方面研究的启发下,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学习专家和业务专家一起开展深入讨论,形成了自己的关键知识领域地图,如下图所示。知识地图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支撑企业成熟业务运营及基础职能的各个知识领域;另一部分是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专题知识领域,这种知识领域往往跨线条,紧密结合公司战略进行动态优化。

知识领域地图开发对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未来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建立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知识管理地图对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全面的知识宣贯意义重大。这是一个立体并且可以进行动态优化的体系:从横向的角度,可以在需要进行全员普及的知识领域开发课程,针对全员讲授。对于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可深入分析相关技术线条的员工在这方面的知识诉求,继而开发课程。从纵向的角度,当面对全员的普及类课程体系建立完成之后,对于每个知识领域,可深入分析员工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级别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的课程需求,进一步开发内容更加深入、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在每年制定具体的当年金课程开发与授课计划时,基于知识领域地图,结合当年可投入的金课程资源,进行具体的课程需求分析,制定金课程年度开发与授课计划。此知识领域地图不仅仅为课程开发和需求设计提供动态输入的框架和方法,而且对于今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知识管理领域的进一步尝试同样积累了内容框架。

2.第二阶段:课程开发和授课

2012年,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关键知识领域内,通过访谈、问卷及研讨会的方式进行了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了首轮进行课程开发的11个知识领域,如下图所示:

在2012年的11个知识领域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契合知识管理的指导思想,并且保证课程的开发质量,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1)构建主题知识教材

普遍来讲,知识是指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是一种对组织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系统化地收集、筛选、分类、存储沉淀后,可被企业重复利用并共享而升华为知识。对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来说,希望金课程项目在知识管理上起到的四个作用包括: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对于每一个知识领域,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都有希望通过沉淀一本教材作为载体,来实现这四个目的。

在课程开发之前,开发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所有知识积累并进行整理,访谈公司内部的业务专家获得相关的隐性知识,同时补充丰富的外部先进实践和典型案例,最终按照类似的逻辑思路和表现形式沉淀成一本主题知识教材。教材框架全面,内容丰满,这一领域的所有知识、案例都可以放进框架中的某一章节的某一元素中。通过教材形成了“既定知识主题的知识框架可保持长期稳定,具体内容可定期更新”的动态优化机制。

有了内容丰富的教材作为基础,可以根据授课对象不同,开发出不同内容范围和深度的课程。首批金课程的目标即打造一批普及面最广的应知应会课程。

(2)定义课程开发环节中的各个角色

对于课程开发,业内通用的方式均是国际上流行的ADDIE五步法模式,即按照“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步骤来进行课程开发。然而同一种方法不同的执行方式带来的课程质量差异是巨大的。为保证课程开发质量,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对于课程开发的每个步骤,都明确了必要的角色以及不同的角色的具体职责,如下图所示:

在上表中,其中At代表参加相关活动(Attend);D代表开发(Development);R代表检查(Review);A代表审批(Approve);I代表输入(Input)。对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来说,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着重定义了如下几个角色:

第一,内容审批人。即课程发起人和首席讲师,一般由与课程内容联系最紧密的部门领导担任,负责这门课程的内容把控,并担任首席讲师。第二,课程内容专家。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可由培训管理人员或课程发起人指定,负责给课程提供专业的内容建议和指导,以保证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第三,培训管理人员。由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人员担当,负责跟踪培训课程的进度,与各方沟通并协调各方的关系。

每门课程的这些角色均对应着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具体的领导、业务专家和培训管理人员。这种在每个环节对不同角色进行明确分工的方式切实保证了课程的最终质量,其中内容审批人的把控、内容专家的输入也是有效沉淀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3.第三阶段:课程实施的构想

(1)金课程的品牌宣传

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员工在以往的培训项目中接触过大量的课程,金课程作为公司非常重视的提升企业学习效能的新项目,有着自身许多不同的特点,必须通过明确的品牌定位和醒目的品牌宣传,才能让员工了解金课程、充分利用金课程。

金课程的品牌定位非常简单生动:“点‘识’成金,铸造未来。”突出了金课程以知识为起点,通过知识积累和传递促进员工价值和企业竞争力双提升的核心思想。金课程的品牌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并且借用了三个贴近生活的比喻:

一是“知识树”。对知识主题进行全面沉淀与及时更新,建立动态优化的学习教材。如同一棵棵大树,成熟的果实与枝叶化作春泥,支撑树冠蓬勃生长。以无限的知识孕育永续的能力提升,以历史的积淀创造企业的未来。 二是“智慧林”。通过对知识主题每一内容的精心酝酿,对每一元素的合理排布,对每一学习方式的巧妙设计,整合成全面传播企业知识与思想的智慧林。让学员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长。三是“种子库”。一批批学员进入智慧林,接受了知识的滋润,也带走了战略的种子,并将它传播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项工作任务,发扬光大。

金课程项目的相关宣传将采用统一Logo,风格类似的VI,并且将在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渠道向员工宣传。比如在金课程启动日上会向员工统一发送宣传邮件、短信,播放宣传片,还将建立专门的微信群、微博、飞信群,供大家随时交流讨论。

(2)金课程的授课

为了提高首批课程的吸引力并保证授课效果,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首批课程采取内外部联合的方式:内部邀请具有丰富管理和运营经验的二级经理进行授课,二级经理在细致地宣贯公司战略重点的同时,可以把自己丰富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学员也正好可以利用此机会向老师请教工作中的疑惑。外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到授课中来,为员工带来相关领域的领先实践,开阔员工视野。由于金课程属于员工的必修课,将在课程结束后设置学员考试,以检测学习效果。

(3)金课程运营体系管理办法

课程体系的建立通常是一个系统工程,展现在员工面前的贴近需要、吸引力强的课程背后必然有健全的运营体系作为支撑。金课程运营体系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对从需求分析到内容开发,最后到效果评估的一个闭环体系的各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管理内容界定,详细梳理了各环节的流程及相关角色的职责,并辅以标准化的工具与模板。

三、小结

篇8

【关键词】 后腹腔镜; 无功能肾; 泌尿系结石; 肾切除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n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ydronephrosis Caused by Calculi (Report of 32 Cases)/ZHU Zun-wei, XIONG Huan-teng, ZENG T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4):143-14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operation with severe hydronephrosis caused by calculi method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nephrectomy. Method: 32 cases with calculi caused by severe hydronephrosis underwent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n, who all took the waist approach.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gasless celiac,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operation decision clipped off sequence in the renal vascular pedicle and free of the kidney. In 19 case, the free part of the kidney, and the kidney was a small mouth suction to most of the kidney, and then all the free kidney, with Hem-o-lok clip to close the renal pedicle blood vessels, the left renal artery and vein, to remove the kidney. 13 cases with Hem-o-lok used to clamp the renal pedicle blood vessels, then the renal artery was left off after the renal artery and the renal vein, conventional indwelling renal drainage tube. To observ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and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and intraoperativ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peration effect. Result: All the 32 cases were successful, and no one was converted to open operation, the operation time was 55-180 min, the average was (90.1±26.9) min. Bleeding changed from 20 to 110 mL, average (29.9±4.7) mL. All the patients were not blood transfusion after operation. Drainage tube in postoperative was 2-3 d extraction, for combined with renal abscess, surgical wound, perirenal adhesion closely and the seepage liquid bulls at the discretion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drainage tube removal. No major bleeding, peritoneal rupture, infection, abdominal organ injury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afe, effective and fas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alculi.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e treatment of the renal pedicle vessels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Key words】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y; Non functional kidney; Urinary calculi; Nephrectomy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4.048

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深入快速发展,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技术越来越成熟。对于无功能肾脏,尤其是结石所致的重度积水肾脏,肾实质菲薄,存在继发感染、外伤所致意外破裂等风险,无保留价值而需行肾切除手术[1]。2012年4月-2015年7月笔者对32例结石所致重度积水无功能肾疾病患者行后腹腔镜下患肾切除术,效果良好并取得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2~72岁,平均(39.1±6.6)岁,左侧15例,右侧17例。其中,输尿管结石17例,单发输尿管结石9例,多发性结石8例;上段结石12例,中段结石5例。肾结石15例。肾盂出口单发结石5例,多发性结石10例。曾行输尿管镜碎石者5例,曾行经皮肾镜取石2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3例,无患肾结石治疗、手术史18例。合并尿路感染且尿培养阳性者15例。术前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及超声、IVU、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检查。血清肌酐、尿素氮基本正常。术前肾盂静脉造影示患肾均无显影,对侧肾脏显影良好。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示积水侧肾脏无功能,健侧肾功能正常。超声及CT提示患侧肾皮质菲薄,患肾皮质最厚处

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留置导尿。取健侧卧位。抬高患侧腰部,常规消毒铺巾。取患侧腋后线肋缘下2 cm皮肤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开肌肉和腰背筋膜,示指扩张后腹膜并置入自制球囊扩张器,充气700~800 mL扩张腹膜后空间。腋前线肋缘下放置12 mm Trocar,腋后线肋缘下和髂嵴上分别置入12 mm Trocar,建立腹膜后CO2人工气腹,气压14 mm Hg(1.862 kPa)。腋后线切口粗线缝合固定以避免漏气。腔镜下清除腹膜外脂肪。切开肾周筋膜。19例因不同程度肾周粘连和肾体积巨大难以显露肾门及肾蒂血管,沿肾表面依次锐性分离肾脏前侧、下极、上极和背侧,注意保护腹膜完整性,避免因粘连损伤毗邻脏器。游离显露输尿管,分别在近端、远端各用Hem-o-lok夹夹闭后离断。锐性切开积水肾表面薄弱处,吸引器吸出肾脏大部分积水,其中5例证实为肾脏积脓,吸尽脓液后予以Hem-o-lok夹夹闭肾脏切口,减少脓液外漏导致腹膜后感染扩散。直至完全游离肾脏各面,向上提拉输尿管并极为容易沿输尿管逆行寻找肾蒂。充分显露肾门及肾动、静脉血管,分别在近端应用两个大Hem-o-lok夹,远端用一个Hem-o-lok夹夹闭后离断肾蒂血管。13例先游离并显露肾动脉,分别在近端应用两个Hem-o-lok夹,远端用一个Hem-o-lok夹夹闭后离断肾动脉,同样方法处理肾静脉。然后沿肾表面依次锐性分离肾脏前壁、下极、上极和背侧。游离显露输尿管,分别在近端、远端各用Hem-o-lok夹夹闭后离断。锐性切开积水肾,吸引器吸出肾脏绝大部分积水,完全游离肾脏各面,将肾脏完整切除,观察创面无明显出血,将切除的肾脏置入自制的取物袋经A点切口取出。对于合并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者需充分游离至结石停留处,并在结石下方切断输尿管以达到一并去除结石。检查无活动出血,由髂嵴切口处置放引流管一根并固定,拔出腹腔镜及Trocar,清点使用物品无误后分别缝合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本组32例手术均由术者独立完成,且全部经后腹腔镜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55~180 min,平均(90.1±26.9)min。术中出血20~110 mL,平均(29.9±4.7)mL。术中证实为脓性尿液5例。合并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者一并去除结石。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均如期恢复,切口按期拆线,平均住院(9.5±1.3)d。一般于术后1~2 d即可下床活动,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对于合并脓肾、手术创面大、肾周粘连紧密且渗液多者酌情延长引流管拔除时间至5 d。无术中术后继发大出血、腹膜后及切口感染、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实质高度萎缩,符合结石所致重度积水肾改变。

3 讨论

重度肾积水是肾盂出口或输尿管梗阻后肾实质萎缩、肾功能损害的病理过程。梗阻原因有先天性UPJ狭窄、肾输尿管结石、后腹膜纤维化、输尿管闭锁,肾活动过度致输尿管成角、异位血管压迫输尿管等[2]。肾输尿管结石,又称上尿路结石,系后天性引发上尿路梗阻主要原因。对于结石所致重度积水无功能肾,肾实质菲薄,存在继发感染、外伤所致意外破裂等风险,无保留价值,临床上通常采取患肾切除。过去往往采取传统的开放切除方式,但手术切口大,必须离断肌肉并切断切口处走行神经,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切口慢性疼痛及下腹部麻木感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且开放手术的肾蒂寻找、分离难度大,多以丝线捆扎方式结扎,虽概率不高,但仍有肾蒂血管滑脱而继发大出血风险。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下分离优势凸显,采用Hem-o-lok夹结扎血管更加妥实[3],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基本成为治疗肾脏疾病标准手术方式。

腹腔镜因其具备微创特点,具有可多视角观察、术野放大和精确操作的优点,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分经腹腔途径和经腹膜外途径。经腹腔途径的优点是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且解剖标志容易辨认。尤其处理较大的肿瘤时可获得较大的操作空间。对肾门的暴露和处理较容易,但存在损伤肠管和其他腹腔内脏器的风险,经后腹膜途径虽存在操作空间相对较小解剖标志不明显等缺点,但其提供了直接快速处理肾动脉的途径。对腹部相邻器官的损伤风险也较低,对小肠的扰动小,降低了术后肠功能恢复慢的风险且后腹膜途径也有腰大肌及肾动脉搏动等解剖标志,经过训练后医师可较易辨认,使手术时间缩短。泌尿外科善于腹膜外途径,虽然操作空间小,但只要解剖层次及部位准确,镜下分离技术并未受到明显限制;相反,由于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对某些部位的解剖比开放手术还要清楚,如肾蒂血管的解剖,完全可以在腹腔镜下配合超声刀的快速切割和止血。随着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及经验增多,手术时间明显缩短[4]。

结石所致的重度积水肾脏体积巨大,而后腹膜腔空间相对狭小,曾行过患肾的碎石取石治疗,肾脏周围往往粘连紧密,甚至累及肾周筋膜和肾周脂肪[5],给手术造成一定的难度。肾积水的肾蒂血管常萎缩,受积水肾的影响位置容易出现偏移,术中常常不能根据搏动来辨认是否为肾动脉。对于肾蒂血管的处理需要足够认识和操作技巧,以减少术中术后出血[6]。术中对于肾蒂的处理是确保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分离出肾脏动静脉后应先结扎、后离断。在接近肾门处切开肾包膜,离断肾动静脉和输尿管。分离肾门周围粘连时应选择超声刀进行安全分离,以防造成脏器和血管的意外损伤[7]。由于肾门周围有较厚的脂肪结缔组织,选择在接近肾门处切开肾包膜,暴露并分离肾蒂周围脂肪结缔组织,较厚的肾蒂逐渐变薄可游离并清晰暴露肾蒂血管,可用Hem-o-lock结扎夹分别离断肾动、静脉和输尿管。由于腹膜后气腹压力的关系,游离肾脏过程中不明显的出血点可能在气腹解除后出血,导致棘手的术后腹膜后腔渗液、积液,故游离肾脏时应边游离边仔细止血[8]。由于超声刀的凝固或切割范围仅限于刀头的金属工作件和非工作件之间,没有能量弥散,不会造成脏器和血管的意外损伤;在肾周组织感染严重时,肾周解剖层次不清、瘢痕牵拉使肾蒂或与肾脏毗邻的脏器如肠管、胰腺、脾脏等的相对位置关系紊乱,超声刀的安全分离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且超声刀无碳化、无烟雾,不影响手术视野,不造成额外损伤,比较适合腹膜后操作的需要[9]。19例多伴积水体积巨大,肾门周围粘连紧密等因素,后腹腔显露不满意,导致无法充分暴露肾蒂血管,而术中采取沿肾表面依次锐性分离肾脏各面并显露输尿管后离断输尿管,切开肾脏并引出尿液后相对扩大后腹膜操作间隙,视野更加清晰,利于下一步操作。此时向上提拉输尿管并沿输尿管逆行寻找肾蒂极为容易。13例能先游离并显露肾动脉,并依次参照根治性肾切除方法[4,10],依序处理肾动静脉,明视下操作可避免血管的损伤和周围脏器的误伤,结扎后术野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利于下一步分离肾脏各面,从而缩短手术时间。

除了肾蒂血管的处理技巧外,对32例结石所致重度积水无功能肾疾病患者行后腹腔镜下患肾切除术,效果良好。笔者还有以下手术体会:(1)术前充分了解病史并阅片,判断腹腔镜下肾切除的可行性。对于因肾输尿管结石合并反复感染、肾周粘连紧密者慎重选择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尤其曾有肾输尿管上段开放手术史者基本上不选择腹腔镜肾切除。(2)患肾因重度积水而体积巨大,影响手术视野,而且后腹膜腔空间小,成功建立后腹腔间隙尤为关键。重度积水肾脏肾实质萎缩,肾皮质菲薄,后腹膜腔扩张过程中容易导致肾实质破裂而积水外渗,影响手术野清晰度;同时在置放Troca、分离肾脏过程中尽可能不损伤腹膜,以免腹腔内高压导致后腹腔操作空间减小,一旦出现破口则及时以钛夹或Hem-o-lok夹夹闭破损处。(3)术中注意解剖层次,特别是避免损伤腹膜间位脏器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腹膜后临近的脏器如胰腺、脾脏等,应边游离边仔细止血。减少游离患肾过程中不明显的出血点在气腹解除后出血[11]。(4)肾周粘连紧密,腹膜后腔炎性渗液多、积液,术后容易诱发腹胀发生,主要与麻痹性肠梗阻有关。术中尽量不要破开脓肾导致脓液流出,特别是腹膜不能破损导致脓液流入腹腔导致腹腔感染。要保障引流管通畅,注意术后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控制感染。(5)利用肾上极的牵引作用,不宜过早游离,以免松解后难以固定,以增加暴露肾蒂血管及腹侧面处理的难度。尤其是肾脏体积巨大,引出肾积水后肾脏疲软,松弛,皱襞较多,无法牵拉固定。(6)合并输尿管中段结石者,结石位置低,如积水放出后结石位置相对上移,通常采用腹腔镜可同步切除;如位置确实过低者,可在下腹部取类似麦氏小切口(约3~4 cm),基本不离断肌肉下进入后腹腔,于结石下方离断输尿管,尽量去除结石。并同时从该切口取出标本。(7)如标本内肾结石不能通过腋后线肋缘下切口,标本入袋后可牵拉袋口,采取袋外撬动、直接夹取标本等方法促进结石和标本取出,不必过度延长切口增加肌肉、神经等损伤,以充分达到微创操作。

综上所述,以上腹腔镜下操作技巧使此项手术安全可行,随着后腹腔镜操作技术的逐步提高和成熟,后腹腔镜肾切除治疗结石所致重度积水无功能肾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恢复快的术式,可成为此类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oga F, Kihara K, Masuda H, et al. Minimum incision endoscopic nephrectomy for giant hypdronephrosis[J].Int J Urol,2007,14(8):774-776.

[2]谢永鹏,马鑫,高宇,等.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重度积水无功能肾(附36例报告)[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4,3(3):142-145.

[3]罗俊航,陈炜,陈凌武,等.Hem-o-lok结扎锁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肾蒂血管处理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3):183-184.

[4]徐遵礼,王林辉,陈伟,等.经腹与经后腹膜途径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第二军医学报,2011,32(9):938-941.

[5] Challacombe B, Sahai A, Murphy D, et al.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nephrectomy for giant hydronephrosis: when simple nephrectomy isn’t simple[J]. J Endourol,2007,21(4):437-440.

[6]毕晓方,王春晖,史云强,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经验总结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3-15.

[7]王德昕,单存密,柳荣强,等.后腹腔镜肾切除术 86 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110-111.

[8]付承忠.肾脏炎性假瘤诊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18-119.

[9]杨丹丹,栾桂娟,蒋维,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64例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4):174-175.

[10]张雷,姚林,李学松,等.经腹腹腔镜肾切除手术的肾蒂处理技术:单一术者191例经验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4):537-540.

篇9

为保证化工分析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提高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主要分为两给方面。首先,是对工作人员的化学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个要求,企业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并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以此来加强员工的危机感,促使他们主动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学习,达到提高员工化学基础知识水平的目的,保证化工分析的正常进行。另外,是对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期的走近实验室进行监督,提高他们的警觉性,促使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严谨的工作观。

严格控制终点误差

提高终点误差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正确选择指示剂的种类和指示剂的用量等等。对指示剂的正确选择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严格控制终点误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正确选择分析中的指示剂。

对分析过程力求严谨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化工分析是一件“细致”的活,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很严谨的工作过程,而且,在化工分析的过程中,要想少出问题,而力求分析过程的严密性,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所谓的严密性,除了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外,另外一个就是对仪器的要求,必须是很洁净的仪器才能参与到分析的过程。

寻找节能环保的新方法

近年来,关于节能环保的话题成为了一个流行元素。化工企业也积极顺应这种形式的发展,加人了节能环保的行列。化工分析不仅要以分析结果的质量力求生存,同时还要不断的寻找节能环保的新方法,为节能环保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当今节能环保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的情况下,化工企业积极寻找节能环保的新方法有利于企业走向世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

篇10

上个月,我“中外对话”的北京同事买了一个菲利普节能灯泡,替换了房间里的普通灯泡。他很满意于自己的选择,虽然花了30元,是普通灯泡价格的10倍以上,但他希望节省能源,过低碳生活。再说,节能灯泡经销商们宣传说,从长远来看,他节省用电所得到的钱,远远超过30元。

但一个月后,他昂贵的灯泡坏了。他一个月中省下的钱,可能还不到3元,是灯泡价格的十分之一。现在他面临一个选择:他还要继续这种昂贵的低碳生活吗?

面对气候问题,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开始呼吁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足迹。但在目前的中国,过低碳生活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环保组织忽略了这一现实。

选择低碳生活,需要购买节能的住宅、电器,环保的装修材料、生活用品,不能再以价廉为购物标准。现在的节能环保产品价格较普通产品高,大到节能住宅,小到节能灯泡,无不如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买普通住宅尚且十分困难,怎么劝说他去购买节能住宅呢?这个“时尚”,我们无法追求,也许这仅仅是富裕阶层的“时尚”。

对于现阶段碳排放不多的普通消费者,责任不是选择低碳生活,而是预防将来的高碳生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这里同样适用。

在中国,低碳生活还缺乏社会服务基础。当收入不菲的你下定决心,准备过一种低碳的生活时,还需要注意,没有人能给你出谋划策,一切都要自己完成。

比如节能住宅。你需要鉴别开发商的住宅设计是否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住宅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如何,住宅的既有设施是否节能环保。尽管你可能从书本上学到一些基础知识,但你还是需要运气来保证你不被开发商花哨的宣传迷惑,因为现实中的很多所谓节能建筑并不节能,有时甚至比普通建筑更耗能。

有了节能建筑,你还要给自己补充装修的环保学问,因为你可能不相信装修公司购买的材料。环保材料比较贵,他们也许会趁机揩油。你需要自己挑选保温隔热的地板、合理利用阳光的窗帘、节水的便器、有利于健康的环保漆等等,这些都远非你所长。

最后你要购买高能效的家用电器。中国2005年推行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到今年3月1日,包括电磁炉、电热水器在内的21类产品都将被强制纳入该办法的范围,好像这可以帮助你快速鉴别此类产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当你将一台带能效标识的洗衣机搬回家,并不能说明你的电器真能够节能。问题出在能效标识无法有效监管上。有了这个漏洞,一些家电企业在标注其产品的能效等级时弄虚作假。由于能效虚标,你可能在享受着低碳生活的乐趣,却排放着高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