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个人评定范文

时间:2023-03-15 03:1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个人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毕业个人评定

篇1

对于人生,我的看法是年轻是吃苦受累的季节,只有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在多年的学校教育里,我不断实践课本上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中.我拥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为人正直、能吃苦耐劳、爱好广泛,有极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四年的大学生活造就了我——钢铁航海人!我愿用自己的双手与您共同打造.....美好的未来。

我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没有任何挂科现象,并且曾获得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英语大赛三等奖。在中学期间我全面地掌握了科学基础理论,同时注意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在高二暑假到广州某杂志社担任打字员,增加社会阅历。

我为人随和,与同学相处融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每次活动,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去,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同时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拓宽了我的交际面,让我机会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在这些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我交际能力,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处世原则。

篇2

(1)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虚拟题目,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缺少提高应用能力的针对性。(2)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对毕业设计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3)毕业设计被认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学生缺乏整体设计和团队合作思想。(4)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师指导模式和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2.1优化选题模式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手段,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的挑战,深入探讨与研究现状,为培育新时代的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好地教育平台。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发现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关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指导工作,通过开展关于毕业设计如何选题的讲座、座谈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有效地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2)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来自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产学研的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为指导老师的课题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3)以相关专业的国内外竞赛为毕业设计题目,加强了学生对于市场的了解,有效地防止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一些虚拟的设计;同时也为教师积累一些指导设计竞赛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为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带动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术环境。(4)题目由学生自定,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就业的单位或已有意向的单位为背景,尽快熟悉将要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单位项目相结合,或者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单位的创新提供一些设计。这样既满足了对学生能力的鉴定,又使学生尽快的融入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开题报告形式来陈述自己对选题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选题所做相关的前期准备,特别是对自拟题目创新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指导教师要在内容、形式、可行性等多方面严格审核,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专业设计范围内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展示学生专业创新性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的能力。2.2 开展“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模式由于选题注重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因此采用学校导师负责和企业联合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和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就业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克服了传统毕业设计虚拟化的缺点,有利于锻炼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便于学生进行调研实习,了解相关行业最新的发展现状,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实践经验;同时也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为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指导老师而言,应具有教师和设计师的双师角色,既有利于最新设计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沟通,又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设计课程指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实时掌握设计类专业国内外前沿理论和业内动态,同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多多交流,从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相关交流、总结指导方式方法,为培育出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做充足的准备。学院也可利用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了解市场的人才动态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培养出更切合社会需求的人才。2.3 培养团队合作的设计模式设计学专业涉及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跨越艺术、机械、建筑环境等多学科,同时也包含材料、结构、工艺、市场、销售等相关知识,因此从整体的教学程度而言,应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应用型、创新性的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比如一个完整的市场产品设计过程需要有市场调研、设计定位、草图概念设计阶段、设计材料学期、结构力学分析、工艺选取、优化设计、包装、销售等多方面的人才相互协作完成,因此学生可根据四年的知识积累及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可跨院系由3~5人组成跨学院间的创新团队模式,各个学院的指导教师共同协作来共同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既有利于把设计做的更深入和全面,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2.4 毕业设计的新模式与评定为了全方位地锻炼学生,并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研究、写作、创意和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确定新型毕业论文/设计的项目模式为:A+Dx[其中A:毕业论文(广告学)D:毕业设计(依据专业进行详细分类)]和Bx+C[其中B:毕业设计(依据专业进行详细分类)C:策划书或设计说明书(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特性而选定的A+Dx和Bx+C模式应分别设定成绩评定方式A+Dx模式以A80%+Dx20%评定;Bx+C模式以Bx70%+c30%评定。其中:A=A11+A12+A13+A14。A11: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15分;A12:毕业论文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25分;A13:毕业论文质量由评阅教师评定≤20分;A14:毕业论文答辩成绩≤40分,Bx=B11+B12+B13+B14+B15;B11:毕业设计过程考核≤10分;B12:毕业设计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15分;B13:毕业设计质量由评阅教师评定≤20分;B14:毕业设计展示成绩≤15分;B15:毕业设计答辩成绩≤40分;C:策划书或设计说明书成绩≤100分,Dx=D11+D12;D11:毕业设计过程考核≤40分;D12:毕业设计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60分。特别是针对在国内外参加竞赛获奖的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同学,在评分标准钟加入创新能力评价因子,视工作量的情况予以奖励。

3结论

篇3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人事档案 科学分析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问题,原本不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难题。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多由大学生主观因素而造成,从而导至毕业生个人工作生活上的被动局面。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档案问题,归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有了毕业证、学位证,就可以相对轻松地上岗就业。于是长期对自己的档案置之一边,不管不顾,将记录自己重要人生履历的历史信息主要载体放诸脑后。等到真需要档案的时候,又一时取不到手,错失人生中有限的几次绝佳机会。

1、大学生毕业后的档案留存现状

经在工作中调查,大学生毕业后的档案多放于高校与人才中心(人才市场)。

1.1 仍将档案放置于高校

当前,高校毕业生多为自主择业,有的毕业生毕业一两年甚至毕业几年时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没有工作单位,就没有办理档案移交手续,档案仍存于高校中。有的毕业生已找到了工作,由于所找的工作单位对档案要求不严格,对毕业生的档案没有强制性的转移要求,学生本人也就将档案问题放置一边,甚至忘记个人档案一事。有的毕业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愿将档案转入相应的人才市场,因为各地的人才市场每年数百元的存档费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不如放在高校之中,即无存档费一说,又有安全性系数可言。

1.2 档案放在各地人才市场

各省市的人才档案管理中心一般经常对失去联系超过5年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网上公示,以促使相关人员回人才交流中心交纳档案保管费。从各地公示的档案中,公示的档案份数规模堪称庞大。有的省市的人才中心在公示期满后仍没有前来办理相关手续的毕业生,进行解除原档案的托管关系。 部分人才市场,即使多次公示,许多档案的相关人员一直也不露面,所存的档案也成了“死档”,有的档案一二十年了,都无人前来过问,更何谈交纳档案保管费了。

2、“弃档”原因分析

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找工作难已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由于人才流动的加快,几十年前的那种受制于档案、户口的就业模式已早不适应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不重视档案问题的趋势,这种人才择业模式,导致了整个社会漠视档案的现象。由此也发生了大量“弃档”现象的发生。

2.1 就业单位不重视档案

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有所减弱,它不再是就业单位考察、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 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思想上追求自由的个性,人才流动也处于频繁的状态,完整的人事档案不再成为就业与人才进步的重要根据。由于毕业生工作单位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致使有的大学生宁愿将个人档案放在高校内,也不愿意转到人才市场,除非找到了相对来讲比较正式的工作单位,才想到去找自己的档案。有的由于工作变动过于频繁,最后主动放弃了个人的档案。 部分事业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不再以档案为准,人力资源部门将本单位的人员分为事业编制、长期合同编制、短期合同编制、非固定工等三六九等的用人机制,也导致对档案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重视专业和技能,已成为最大的用人标准,档案则放置一边了。

2.2 对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

尽管人事档案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弱化,从而减少了档案中客观记录的科学性。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人事档案的作用仍不能由其他方面来代替。大学毕业生不重视自身档案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档案的认识上有欠缺,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长期不重视档案易发生的问题

尽管档案的作用在部分大学毕业生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当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尤其在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岗位时,档案是必须要过的一关。档案中有不良记录,势必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作为一个忽视的问题,摆在了大学生的工作日程上。

3.1 档案放高校工龄难计算

没有完整的人事档案,用人单位将不能为其计算工龄。毕业生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后,人才中心将为其办理转正定级、年度考核、档案工资审批等手续,计算成本工龄。毕业生档案放在高校中,毕业生与学校之间无人事隶属关系,学校没有资格为毕业生出具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档案留在学校,不但不能计算工龄,还会影响到今后的转正定级及职称评定事宜。

3.2 档案保存不善没有资格报考公务员

有的高校由于与毕业生的联系不畅,把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转回原生源地的人事部门,而毕业生本人不想在自己的原籍就业。致使他没有资格在目前居住的城市报考国家公务员,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发展。

3.3 户口难以落户

有的毕业生不重视档案问题,在毕业后的户口落户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按照国家的户籍管理规定,大学生的户口落户,需要相关的档案、干部介绍信、落户证明等手续,由于档案管理不善,或不知个人档案在何处,即使找到了工作,在相关城市落户时也是一件麻烦事。户口落不下,就办不了新的身份证。不但如此,在毕业生的工龄计算、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医疗养老保险的上交、出国手续办理、结婚生育审批上等都离不开个人的档案。

篇4

一、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

1、建立机构,各负其责

首先,县教育局成立了黎川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指导评定工作、监控评定过程,具体工作由教研室负责;各中学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其成员由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师及家长代表组成;初中毕业班级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此外,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初中非毕业班级也成立了相关工作小组,对七、八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2、深入学校,加强指导

成立县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后不久,接到部分学校反映,说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难度大,头绪纷繁,不知从何入手,要求局里加大指导力度。经过多方征询意见,为更好地指导学校的评定工作,我们又成立了以初中教研员为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评定组。要求教研员由只研究学业评价扩展到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要求他们深入学校积极同学校沟通,共同研究探讨,指导各校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并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评定组成立后,由于有了初中教研员的共同参与,各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确定综合素质评定内容,制定评定等级标准

1、确定评定内容,制定等级标准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评估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确定评定内容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定以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呈现。确定等级为A的学生,控制在本校初中毕业生总数的25%―30%;B等级控制在总人数的50%―60%;C等级不设比例;D等级严格控制在学生总数的2%以下。

2、细化指标,便于操作

确定六个维度的评定内容后,我们发现不少评定内容显得较空泛,线条过粗,操作困难。为此,经反复斟酌,将各项指标分解细化,使之便于操作,又更显客观公正。

三、评定过程,注重“细”、“实”

1、评价学生,全面客观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认为,评价学生要从其整体表现入手,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规定评价工作每学年举行一次,七、八年级于6月底完成,九年级于4月底完成,九年级在进行综合评定时,既要参考七、八年级的评定结果,更要重视学生九年级的素质发展状况。

2、成长依据,认真收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综合评语、综合表现记录、综合等级三个方面,而学生综合表现记录最好的反映方式是成长记录袋。因为建立成长记录袋可以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学生的进步、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为此,我们为每个学生统一制作了一个成长记录袋,并对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作如下要求。

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一定要典型、客观、真实、适量。主要包括:a、关键性考试和测验成绩;b、表现性作业(制作、作品、表演、研究报告等);c、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如参加社区服务、社区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情况记录及有效资料;d、获奖记录与特长,即学生在校内外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励。e、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除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外,还应有个人描述,即学生的自我评价描述及教师、同学、家长等的评语。

成长记录袋的材料提供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个人提供,二是班级提供,三是家长提供。但学生本人应是选定自己成长记录袋内容的一个主要决策者,教师、同学、家长可以开放性参与。

3、评定过程,稳妥有序

为了使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稳妥有序进行,我们对评定程序和方式作了如下规定:首先组织学生自评;再组织学生互评;然后由班级评定小组评定每个学生的等级;最后由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审核。并要求学校必须将学生评定结果在校内公示一周,再报县教育局备案。

四、评定结果及运用

关于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的作用,我县在《方案》中明确规定:一、作为差额投档的前提条件,即综合素质评定等级达到B等级以上的考生方可向重点高中投档,达到C等级以上者方可向重点建设高中和一般高中投档;二、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的高低作为择优录取的一个条件,即当考生学业考试等级相同时,谁的综合素质等级高就优先录取谁。

五、体会与思考

1、在新课程标准中,人文、素养、能力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和合作等要求已喻示了中考方向。因此,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改革内容顺应了这一改革方向,同时也将课程改革内容从课堂扩展到社会生活中,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由于在综合素质评定中引入了家庭和社会的评价,使教师得以更多地更准确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对学校今后如何确立新的育人观念也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篇5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工程绘图、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外文阅读、计算机和工具书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一)选题原则

1.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体现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训练的内容,使选题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

2.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使选题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一定的特色。

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选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一定的创新之处。

(二)具体要求

1.一般情况下,工科学生应以工程设计为主,参加设计的学生数应占60%以上;文、理科学生以论文为主,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实际应用题目,避免把文献综述、资料索引或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作为论文任务布置给学生。

2.毕业设计(论文)应对计算机编程、应用和阅读与选题相关的外文资料提出具体要求。

3.选题难度和份量要适当,要考虑完成设计(论文)所需经费和其它客观条件,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

4.选题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内容可因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有专长的学生,可允许自选课题,但应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系主任批准。

5.对于一个课题由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应有明确分工,各人有不同的小题目,内容有所侧重,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

6.选题需经系主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具有一定设计经验与科研能力、对该课题内容熟悉、具有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承担。一般情况下,助教不单独承担指导工作。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可以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工程科技人员或研究人员承担指导工作,并应有专人(讲师以上职称者)定期进行联系。指导教师确定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期间不得随意出差,确因公需出差,须经系主任批准、教务处备案,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指导。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数一般不超过6人。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多带毕业设计(论文),但必须做到每人一题。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

1.选择课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做好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文献资料、图书、工具书、实验器材等;制定周密的进度计划。

2.指导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任务、目的、要求等全部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计划,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实验方案或调查方案的选择以及审查数据处理、理论或实验分析的结论等。

3.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所提问题和尽量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

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所指导的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并写出评语和评分。

5.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由指导教师请一位评阅人(校内教师)或由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组织教师对设计(论文)进行评阅,要求参加评阅的教师从学术角度就学生所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评阅,并给出评阅成绩。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评定学生成绩。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取得所规定的学分数和绩点,方有资格参加毕业设计(论文)。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提出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要求,系进行统筹安排。

3.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拟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和进度计划。

4.独立进行设计(论文)的研究全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严肃认真,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经发现,其毕业设计(论文)以不及格计。

5.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虚心接受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答辩,其成绩以不及格计。

6.准确绘制设计图纸,认真拟定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做到图画正确清晰,设计合理经济,说明书简明扼要、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计算正确,并用中英文撰写说明书(论文)摘要。

7.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调研记录本、上机程序、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设计手册、打印本、样本实物等),学生不得自行带走,须由各系负责收回作为教学资料妥善保存;对有价值的还需要整理归档。

第五条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

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校、二级学院、系的工作职责分别为:

(一)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

1.在学校预算的基础上,落实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预算。

2.汇总各二级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和指导教师安排,协调有关问题。

3.具体负责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4.做好全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选编工作。

5.督促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登录、入档工作。

(二)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在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下,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由各系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

2.审核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配备情况(题目、指导教师名单于第8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呈报教务处备案)。

3.督促、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工作情况。

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5.负责组织、监督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评分工作。

6.做好二级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编印工作。

7.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以及经验交流。

(三)系工作职责

系是直接组织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单位,其主要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选定题目,组织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资料。

2.组织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

3.提出指导教师名单和分配题目。

4.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和质量,研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5.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参照附件1。

6.成立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等工作。

第六条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一般分为资格审查、审阅、评阅、答辩和综合成绩评定五个环节。

1.资格审查。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经形式审查小组通过、指导教师评阅、系主任批准,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2.审阅。学生应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图纸及附件按期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提出审阅意见,写出评语和评分,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60%。

3.评阅。详见本规定第三条第5点,指导教师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40%。

4.答辩。(详见本规定第七条)

5.综合成绩评定。(详见本规定第八条)

第七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每个学生均须逐个参加答辩。

1.答辩前,各二级学院应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系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为3—5名,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可设立一名秘书(不占答辩成员名额),负责答辩过程的记录、材料整理等事宜。

2.对于毕业学生太多的专业,可分别成立若干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其成员须具讲师以上职称。对于结合生产或科研任务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聘请有关生产、科研部门的人员参加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3.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成员由各专业提名,经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审核后,于正式答辩前一个月送交教务处,由主管校长批准后生效。

4.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任务是组织本系、本专业学生的答辩评分工作,统一答辩方法、步骤、要求,评阅毕业设计(论文),统一评分标准,科学严格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5.答辩一律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周内进行,时间大约2—3天。各二级学院应将学生答辩的名单、日期安排提前向学生公布,并于答辩前报教务处备案。

6.答辩前两天,指导教师应把毕业设计(论文)发还给学生,由学生写好答辩报告书面提纲。提纲包括: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②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③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④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7.答辩提问一般二十分钟左右。提问要考察:①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方法等的掌握程度;②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程度;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等。

8.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评语栏中写出评语,评定学生答辩成绩。指导教师和系主任结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时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其中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审阅和评阅成绩组成。经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学生公布,有关教师不得事先将评分情况告诉学生。

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参照附件2。

第八条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及其标准

1.评定学生设计(论文)成绩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一般来说,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不宜过多;凡经过全面考核,确定为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坚持原则,作不及格处理。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要把好关,对优秀和不及格的作认真审查,集体讨论,保证准确。

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一年内可申请随下届补做一次,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指导费。学生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由原所在专业安排,一般应在校内进行,其间的一切费用由学生自理。

2.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设计(论文)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三部分组成,按百分制折算为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具体评分标准参照附件3。

第九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

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由学校确定经费总额,然后按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人数分配到各二级学院,包干使用。经费使用范围是:材料、器材的消耗费、加工、部分计算机上机费、资料费、调研费等。

凡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的题目,应从该项目经费中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毕业设计(论文),以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的问题。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成绩管理;重要性

一、学生成绩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成绩管理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手段,又是提供教学活动所需信息的途径。学生成绩管理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各科考试的所有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和查阅,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教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学籍管理是对高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监控,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业成绩、任职情况、奖励及处分情况。其中成绩管理是学校学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凭证,规范成绩管理,确保成绩的及时反馈和准确录入意义重大。

1.成绩是奖励学生的重要依据。学生成绩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业的完成情况,对其进行客观评定、记载、测评和分析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成绩不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参加考试的结果,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在大学里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都要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以此来评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和等级制记分法。为充分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各门课程的学业成绩应该用学分绩点来体现。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是衡量该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作为学生学业的继续、奖学金的评定、辅修专业与第二专业(学位)的修读、提前毕业、毕业后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2.成绩是教学效果的反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度量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考评。学生成绩管理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手段,又是提供教学活动所需信息的途径。学生成绩是评定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学习的客观依据,是检察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反映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指标。

3.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体现。学生在校的目的是学好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的牢靠度,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记录,是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教学管理的严肃性、客观性和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完成的科目包括: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各实践环节(如社会调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创新科目等。上述科目必须经过考核,考核成绩计入本人学籍档案,成绩合格即获得该门课程(实践环节)的学分。

二、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的特点

学生成绩管理工作不仅负责学生成绩的汇总、登记、统计、分析工作,而且要负责成绩查询和出具成绩证明。学生成绩管理是极为重要和严肃的工作,但是成绩管理在学校中是很繁重的。

1.学生成绩信息量大。目前各类学校管理人员对学生成绩等信息的记录,查询和数据统计等工作非常繁重。要负责组织录入必修、选修、辅修、重修、缓考、补考成绩,提供成绩录入各种咨询,解决成绩录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接收并处理教师更改成绩的申请。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报送考试成绩登记表,对于公共课的成绩,我们集中录入到学生的成绩库中;对于专业课程的成绩,因为院系、专业、年级不同课程名称都不同,必须首先录入课程名称,然后才能录入学生这门课程的成绩。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专业的不断增加,登记、统计这样多的成绩经常会出现错误,且工作强度大。

2.成绩统计分析繁琐。对学生各类成绩的统计分析是成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十分麻烦的工作。要求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班的学生成绩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以此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各开课单位和学生所在学院(部)要从本单位教学质量监控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

3.成绩档案管理任务重。需要归档保存的资料很多,要立卷保存每学期所开设课程的学生原始书面成绩材料,如《学生成绩登记表》、《教师更正学生成绩审批表》等原始资料;立卷归档、永久保存本年度内离校学生(含毕业、结业、肄业、退学、转学等)的《学生历年成绩表》、《学生历年成绩明细总表》等纸质成绩材料和计算机电子数据信息。

三、电子化成绩管理的优越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上办公、电子政务等网络应用日趋成熟,高校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高。用计算机管理成绩越来越方便快捷。我校对在校学生成绩实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用户根据不同的权限可以进行不同级别的操作和统计分析功能。相关负责人员在成绩评定、登录、记载、保存等各环节,都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学生成绩一经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1.成绩信息录入方便快捷。随着学校的规模增大,有关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数据量越来越大。采用计算机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建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实行学生成绩的录入、统计、查询、修改、删除,让老师迅速完成对学生成绩的各项分析统计工作。学籍卡过去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和管理的。实施学分制后,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选学课程、取得学分不同,因此在实施学分制后,学籍卡是按年级、学生的学号来进行管理,可以随时按学生的选课情况登记成绩及学分。任课教师可在规定时间内登陆学校网站,凭个人用户及密码,及时、准确的将学生成绩录入到教务管理系统中。并注明学生考试状态即:正常、缓考、缺考、违纪、取消、未选修等。在学生成绩登录后,应认真进行校核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网上提交操作。成绩提交后立即打印纸面成绩登记表,签字后一式二份上交所在开课单位教务管理部门。

2.成绩统计分析简单直观。学生成绩管理与分析是学校管理者一直关注的内容,学生的成绩不仅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情况,为此学生成绩的管理和分析对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具有特定的意义。成绩在输出中可以方便地生成直观、大方的直方图和饼图,对所有的分析一目了然。无论试题难或易,都能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并可用图表的方式表示班级、学生成绩的变化过程,所得的数据科学、准确,为学校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依据。经过分类汇总、统计分析的考核成绩是学籍处理、辅修专业及第二专业资格审查、免修资格审查、毕(结)业资格审查、申请学士学位资格审查等工作的主要依据。

3.成绩查阅方便。能及时解答学生关于课程成绩的各种咨询,提供学生网上成绩查询功能。每学期开学,学生通过网上个人用户,可以在“已修课程成绩”栏中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对已修课程成绩与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进行认真比对(以课程号为比对依据),以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人学业完成情况信息。学生对成绩有疑义时,可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由教务处指定专人进行复查。经复查对确实因评判有误的成绩,可在成绩库中完成考试成绩的更正工作,同时通知学生本人。学生毕业前找工作所需成绩单由学生所在分院负责统一打印,统一到教务处加盖公章。

4.成绩管理与选课同步。我们提出,学生在网上录入个人选课信息,然后将提交的所选课程信息直接导入学生成绩库中,作为成绩管理的重要数据。由于课程信息部分包含开课院系、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任课老师等内容,这样在提交选课情况的同时就完成了学生的选课过程,而且也为成绩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在录入成绩时,只需要录入课程名称对应的分数即可。学生课程成绩的获取,应以学生个人选课数据为依据。除有特殊原因并经选课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学生成绩记录中由选课时确定的课程教学信息。学生提交选课情况后,可以打印出来,让指导老师签字,院系盖章,文字存档,这样电子文档,文字存档都具备。

篇7

1.1毕业设计经费少

绝大多数的实验研究型毕业设计工作涉及了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的分析、测试等环节,而且目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普遍是一人一题,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比以往更加丰富,但这也决定了学生将要使用的原材料与仪器更加多元化,实验的结果需要进行大量的表征检测,目前检测分析费用普遍较高,毕业设计能用来支配的经费很少,在200~400元左右,因此毕业设计经费很难满足样品检测的需求,这也造成毕业设计中很多数据的不完善,不能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形成的论文类似于一份实习报告,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

1.2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毕业设计题目是教师提出并让学生开展的,那么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就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个人能力不足,毕业设计题目设计不当,指导起来力不从心,必然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高效地开展实验;第二,有的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带的学生过多,由于本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影响,指导每个学生设计的时间必然减少,且投入精力不足,对学生每天的设计工作不了解,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监督、指导;第三,责任心不够,有的老师甚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不闻不问,没有尽到自己应有的监督指导责任;而有的老师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题目过于雷同,甚至同组内同学的设计题目只是简单的参数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实验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精力投入不足。比如在毕业设计前期过于懒散,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文献的调研和实验的设计,到了后期才急急忙忙地投入实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操作不够熟练,因此与最初的预期有很大的差异,导致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下降。有些考上研究生或找到理想工作的学生过于放松,对毕业设计抱着能过就行的心理,实验过程中敷衍了事、流于形式,这也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1.3毕业设计考核问题

虽然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越来越重视,对于毕业设计制定了详细完整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并有教学检查组的督导,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实际执行起来却流于形式,毕业设计的审核、答辩和成绩评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比如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最终是通过毕业答辩时学生的表现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好坏来评定的,而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只能通过指导教师来评判。因此这里面存在很多人为的影响因素,论文以结果定好坏,而忽视了毕业设计中工作量的大小,这对一些实验难度大、工作量大,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平。

2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关对策

2.1大学生结合指导教师,提前进入实验室

针对大四学生面临考研、就业及时间短的问题,提出学生结合指导教师,在大二或大三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指导教师的项目研究。这有几方面的好处:第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都是一些空洞的基础理论,进入实验室之后通过早期的简单实验,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第二,通过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了毕业设计时间短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工作具有延续性。

2.2选题结合科研,开放实验室

针对毕业设计经费少的问题,提出选题结合科研,开放实验室的方法。指导教师都有着或大或小的科研项目,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考虑将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与科研相结合,不仅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科研工作的压力,而且可以弥补毕业设计试验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性地面对毕业学生开放一些实验室,通过毕业学生申请的方式降低或部分减免毕业设计试验中的测试费用,或者学校适当增加毕业设计环节的经费投入,使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实验研究有比较充足的经费支持,通过这些手段切实解决毕业设计环节经费少的问题。

2.3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指导教师而言,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自身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而且通过毕业设计既能强化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又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另外高校要制定政策与规定,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学生要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对学生而言,应端正毕业设计的态度,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要把毕业设计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在思想上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要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毕业设计中锻炼自己,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4制定明确量化的考核

篇8

选配制 毕业生 就业

开始于1951年的毕业分配制度曾是计划经济体制调配人力资源的手段之一,因为毕业分配制度的存在,毕业生们无需为找工作发愁,他们的就业会被国家统一安排。这项制度曾对推动人才流动、协调不同行业和地区利益等方面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对于当时没有选择权的毕业生来讲,分配就是命运的被安排。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其供需不能匹配的弊端也逐渐暴露,直至1999年分配制度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消失。毕业生就业选配制就是在保留分配制优势的基础上,更注重双向选择占决定作用的优化型措施。

一、构建毕业生就业选配制度的必要性

1.构建就业选配制度是就业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业经济不景气,许多私营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纷纷裁减员工,增加效益,这使我国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据了解,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人,比2011年增加30万,再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学生人数,现在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到7000万之多。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2%,可见现在我国就业环境竞争压力非常之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如何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如何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为了就业市场环境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

2.构建就业选配制度是保障毕业生就业权益的重要体现

毕业生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主体,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多方面的权益,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侵害毕业生权益的行为,这些侵害权益的行为一般存在于应聘过程中的招工陷阱、私人企业不提供劳动保障等方面。对于这些侵权行为高校作为非直接参与者,无法及时帮助毕业生辨明真假。如果建立了就业选配制度,学校则可以作为组织执行者评定选择具有保障的用人单位加入就业联盟,在面试、工作、最低待遇保障等一系列过程中起到监管作用,有效保障了学生就业的各项权益不受侵犯,所以就业选配制度是保障毕业生就业权益的重要体现。

二、建立毕业生就业选配制度的构想

1.全面实施选配制职业倾向测评

选配制的实施基础是由学校选拔毕业生至成员单位参与选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清楚地了解毕业生的各项能力及个人求职意向。所以建立选配制的前提是了解各个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及特长,最主要的是要尊重毕业生的个人意愿及求职意向。这就要求必须立足毕业生群体,以毕业生自主申请加入的方式,完善“选配求职意向表”并参与“选配制职业倾向测评”后,对每个毕业生的情况及求职意向有清楚的认识。

2.建立选配制毕业生人才档案库及就业引导

在结合“选配求职意向表”及“选配制职业倾向测评”内容的基础上,学校应建立包含毕业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专业特长在内的毕业生人才档案库。除此以外,对于自主申请加入毕业生人才档案库的学生来说,学校做的不应当仅仅停留于求职意向调查及职业倾向测评,更应当立足毕业生需求进行适合的就业引导。就业引导可以包括简历制作引导、就业帮扶计划、面试技巧等多方面,目的是为了提升毕业生对就业的认识,是毕业生更具就业竞争力。

3.组建选配制就业单位联盟

选配制的开展基础是用人单位面向学校提供用人岗位,最理想的状态是各个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数量能满足每年的毕业生数量,这就要求学校需与众多单位建立联系,拥有足够多的就业基地,组成选配制就业单位联盟。首先,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就业管理工作经验,对原有的就业基地进行评估定格,将企业管理规范、用人制度完善、工作待遇优厚的就业实习基地纳入到选配就业联盟中。其次,建立“选配制就业单位联盟资格认定制度”,对于新建立的就业基地则以该制度为评定条例,直接纳入选配制就业联盟中来。对于联盟成员单位也应制订相应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如每年各单位应向学校提供岗位数量等。

4.选配制执行办法及遵循的原则

(1)双方自愿原则

就业选配制与上世纪90年代取消的分配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尊重并重视企业单位与参与学生的个人意愿与选择,不单单是直接地安排学生至单位参与工作,而是遵循了双方自愿的原则。一方面,在单位向学校提出用人需要时,提出了对用人条件的要求,学校将以此为基础进行选拔毕业生;另一方面,毕业生在加入人才档案库时进行了求职意向的调查,这是学校了解毕业生求职意向的最基础的途径。只有当用人单位的选聘要求与毕业生个人求职意向相吻合时,学校才会电话与毕业生沟通确认学生是否愿意参加选聘。而推荐5~10倍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数量的毕业生参加选聘,也是为用人单位的选择提供更大的选择面。

(2)按比例差额选配的原则

选配制从操作角度来说可以实行等额选配,即跳过用人单位选配,由学校直接选拔毕业生至用人单位参加工作,但这样操作的弊端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人单位的选择面,影响用人单位参与积极性。而按照5~10倍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数量的毕业生参加选聘这种差额选聘的原则,可以有效地提升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把选择权落到用人单位手中,使选配过程及选聘过程更加科学有效。

5.选配制反馈评估机制

选配制反馈评估体制包括了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估及毕业生对单位的评估。该体制要求成员单位和选配成功的毕业生双方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均需向学校提供一份反馈评价,单位可对于选配生参加工作后的表现及不足作出评估,毕业生也可以将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工作环境等个人工作感受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来发现在毕业生培养中的缺陷与弱项,适时调整毕业生培养方针,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实力,从而提升成员单位对学校选配生的价值认同度。学校也可以从毕业生的反馈中了解就业联盟成员单位的具体情况,更好地监督成员单位的用工规范。

篇9

我们都知道,黄色的牛皮纸档案袋里,装着大学毕业生的毕业登记表、高考相关档案、填报志愿表、实习鉴定表、以及学历证书、职称评定(报考)表及各种鉴定材料,记录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然而,据了解到,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的档案有什么用处,也不知道应如何保管自己的个人档案,甚至有人把档案看做一种累赘。如今,好多大学毕业生忙着找工作,不顾档案、对档案转移重视不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只要不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个人档案几乎就没有什么作用。还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对档案不闻不问,因为就业多元化导致部分人档案意识淡薄。好多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做事情,不考公务员,不进事业单位,档案对自己来说可有可无,不在公司做了就去做生意,要档案有什么用?甚至觉得档案是个很麻烦的东西,据了解,很多企业单位不要求调档案。在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某某先生存说:主要原因是一些单位没有档案管理权,调档后要增加管理成本,于是不愿管理员工档案,“现在人才流动很频繁,企业也不愿意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和麻烦。如果个人档案对就业和薪酬等没有什么不利影响,求职者也就更不关心调档案之事了。由于大学生毕业后相当长时间里工作不稳定,加上许多用人单位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档案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再者,随着社会就业方式、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尤其是近年来非公经济比重的逐年提高,一些大学生不用档案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这在客观上也促生了档案意识淡薄最为根本的原因。”

可是,好多人都不存知道啊!个人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而且,随着人事服务工作的发展,个人档案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在此我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想借此提醒一些还不够重视自己个人档案的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的变迁等。如果你没有个人档案,以后在申报职称、退休、办理养老保险等诸多方面都将成为一大难题。因为在六年的档案工作中,我亲眼目睹了很多在我馆查找个人档案的人,查着了,他们(她们)是多么的欣慰,查不着又是多么的失望和无奈。如今,随着进入私企和自谋职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如何妥善地处理自己的个人档案,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有关规定,个人不能保管档案,如果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他们的档案就会被打回原籍所在地的人才服务部门。在存放期间,如果与人才服务部门签订协议,服务部门会对档案进行“维护”,替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代缴社保、评定职称等服务。档案没有经过正规托管机构的认定,工龄无论多少都会记为零。据介绍,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面对如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人事调动、社保福利、工龄计算等问题,都离不开档案,那些因放弃或自揣个人档案而造成记录断档的人,在个人利益上可能就会蒙受损失。因为,档案是你的学历和其他经历和成绩的记录,他可以让一个企业或组织考察你的过去,进一步了解你的能力,以在动作中合理利用你,让你充分发挥啊。档案是一个人的历史记录,要到新的单位工作应转出,里面有你的表现和工资晋升情况及身体、家庭情况等。现在有的企业没有档案也可以工作,但正式的单位需要人还是要观察档案的,它是了解人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还是极其重要的。就目前的现实看,档案对新人(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档案)有着太多的参考价值。如:招聘用人时要看你的硬件、学历、职称、技能、经验等,如果你是老职工,情况就不一样了,除了以上说的以外,在你退休后计算你的养老金就不能没有档案了。所以,档案在目前的情况下看,对你退休审核时是绝对有用的,需要在档案审核中找到你相关工作的原始依据。因此,我们每个人应该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安排和保管自己的个人档案,若干年后,谁能说档案不重要呢!因为它毕竟是你人生的历史依据.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将档案转入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委托保管,另外一个方法,可以同原单位协商,交纳档案保管费用,委托管理,但你手上一定要有相关委托管理的依据,否则,多年过后,如果原单位换了些新手,这些新手如果不重视档案的收集管理,那你的档案就有可能被当做垃圾处理了。

总之,档案是你个人的,是属于你工作的原始依据,若你的“个人档案”还没有处理妥当的话,那你最好将自己的档案当成个事儿吧!这对你将来肯定会有很多好处的。

篇10

【关键词】 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Investigation on Recent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Yang Guiying, He Jianfei.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Center,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recent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Methods 313 medical students were asked to fill out the questionnaires of SCL-90. Results There were 15.65% students with a total score above 160, 20.77% students with a compelling score above 2, 20.45% students with a hostile score above 2. Conclusion Mental questions were found frequently in medic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necessary.

【Key words】 Recent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s;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由过去统分统配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些转变给一向自诩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1]。面对着近乎白热化的就业竞争,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对着毕业前的学业、感情、人际之间的种种压力,毕业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2]。对于即将踏出校园承担起救死扶伤这一重责大任的应届毕业医学生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否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应对现有的学习生活压力,也将影响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工作能力,还将影响到他们接触到的病人以及与病人相关联的人对医生、医院、医疗行业的认识,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因此,对医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沪州医学院的毕业年级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调查,并进一步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沪州医学院2002级(大五,即毕业年级)本科学生313人。性别:男生168人,女生145人;生源:城镇146人,农村167人;独生子女:是142人,否171人;家庭经济状况(月人均收入):700元121人;签约:是131人,否182人;恋人:有155人,无158人。

1.2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是国际上通用的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涉及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此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分评定,1分表示没有:自觉无该项症状。2分表示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分表示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有一定影响。4分表示偏重: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分表示严重:自觉有该项症状,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此表分为9个症状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被试某方面症状的痛苦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实际施测时将评定时间跨度由最近一星期改为最近3个月。

1.3 操作步骤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由作者于2007年5月以沪州医学院2002级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以班为单位发放量表施测。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326份,有效问卷313份,有效率92.06%。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 果

从总体水平来看,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SCL-90测验总分均值为133.01±45.13,按总分>160分为阳性,筛查出阳性的有49人,占15.65%;至少有1个因子分≥3者30人,占9.58%。

2.1 应届毕业医学生SCL-90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见表1。

2.2 应届毕业医学生SCL-90各因子分各分值段人数分布 见表2。SCL-90各因子得分小于2分者,则被认为被试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2分者,则被认为被试偶尔有某种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不影响学习、生活;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则被认为被试自觉有某种症状,且已对被试有一定影响,需要引起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关注,本次调查发现30人,其中个别学生有几项因子得分大于3,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2.3 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3。

2.4 筛查阳性者相关因素分析 将筛查阳性的49人单独进行分析,除生源(r=0.292,P

2.5 有、无心理问题者的因子分差值 将筛查阳性的49人单独进行分析,发现他们与筛查阴性者相比,各因子分明显偏高,增幅最大的前5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强迫和焦虑。躯体化增幅最小,见表4。

3 讨 论

3.1 关于施测时间的确定 本次研究将施测时间定在5月(临床实习结束返校后3个多月,毕业离校前近2月),这段时间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各临床学科提高课的课堂学习,毕业考试或论文写作与答辩,工作尚未落实的学生还要继续找工作。评定时间跨度定为3个月,主要是为了避免生活事件引起的暂时负性情绪反应对结果的影响[4],以便真正检测出临床实习后、毕业离校前这段时间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

3.2 关于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迄今为止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大都显示:毕业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多在10%~30%[2,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65%,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相合。与全国常模相比,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强迫、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常模,而人际关系、偏执因子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因子分与常模持平。究其原因可能与其所处的人生阶段和教育经历有关。对青年人而言,强迫意向的核心是指完美主义倾向,大学生虽然不再具有“天之骄子”的地位,与同龄人比仍然会有较高的理想和追求,强迫得分偏高是必然;在即将踏出校门面对社会的转折时期,恐怖得分偏高也在情理之中。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医学专业要求他们有更频繁的自省、更浓重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可能间接导致了他们在敌对、精神病性因子上的显著高差异;他们在人际关系、偏执因子上低于全国常模也与社会对医生的角色要求有关。社会要求医生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不能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医生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不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医学毕业生作为即将踏入医院的准医生,在5年的医学教育中已经内化了社会所要求的行为模式,表明了学校在培养职业角色方面的成功。

在对SCL-90各因子分各分值段人数分布的分析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各因子得分

从影响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来看,签约与否的影响是普遍的、显著的。性别、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经济状况、有无恋人相关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就业作为学生毕业期间的重要应激事件,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肯定的、普遍性的,已经成功就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仍未找到工作者。因此,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总体上围绕学生的就业来展开,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对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教给他们更多的应对策略,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帮助其度过心理应激期。

单独分析筛查阳性的49人,发现他们与筛查阴性者相比,各因子分明显偏高,增幅最大的前5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关系、敌对、抑郁、焦虑和强迫。躯体化增幅最小且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的躯体化因子得分明显偏高,而其余各因素在各因子的得分相关上无显著性。这说明引起学生较重心理问题的不是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经济状况如何、有无恋人、签约与否,而是另有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分值最高的前5个因子分别为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来看,有心理问题者倾向于求完美、少克制,常与人发生冲突,常常产生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由此引发抑郁和焦虑。Freud[6]曾指出,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是对压力/丧失或对压力/丧失和威胁的生物学反应。Brenner[7]作过进一步的区分,抑郁是对当时的或过去的压力/丧失的一种反应,焦虑则是对未来可能的压力/丧失的一种反应。如此看来,过去的压力/丧失对有心理问题者的影响较大,而他们相对较少担心未来。造成医学生抑郁症状出现的原因很多,与考试压力、竞选受挫、人际矛盾(特别是与家长、教师、好朋友之间的沟通不良)、自我认识等有关。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低年级抓起,重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及时疏泄他们的不良情绪,特别是注重人际关系方面的训练,会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次调查研究样本偏小,可考虑进行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心理普查,对毕业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获得更全面的了解。国内其它医学院校毕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本次调查对象的比较研究也有待进行。如何及时发现、有效帮助个别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之一。

4 参考文献

[1]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2]韩柏,徐勇.山西省4所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50-251

[3]汪向东(执行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4]高旭,毛志雄,周忠革.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在心理健康评定中的误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684-686

[5]宋岩松.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16-616

[6]Freud S. Inhibition, symptoms and anxiety. In J. Strachey (e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ds of Sigmund Freud. London: Hogarth Press, 1964(1926),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