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零售业;成都
[DOI]10.13939/ki.zgsc.2017.02.104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消费理念的提高、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日趋复杂,零售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那么就一定得在原有的经营基础上,改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加强经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以及合理有效地利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等,在未来的市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余地。
1 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
经济新常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机遇,这些机遇总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大改革与大调整、“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大消费和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及“大开放”与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机遇等。
2 零售业的市场现状
2.1 零售业的基本情况――以成都市为例
最近啄辏成都的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比如远洋太古里、新世纪环球中心等,每一个新开的购物中心都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关门歇业、并购重组的事情在零售行业也不断发生,例如成都仁和春天两店被收购、红旗连锁兼并互惠超市、人人乐的“闭店潮”等。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成都零售行业竞争形式加剧,行业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行业整体面临各种挑战。
2.1.1 成都购物中心整体零售市场表现良好
从最早的单体商场,到加入了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的购物中心,再到业态多样化与消费享受化的商业综合体以及多功能、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体,消费者对商业综合体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对城市综合体在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上的需求也在不断重叠。
2.1.2 快时尚迅速占领成都商业圈
在2016年3月底,成都的快时尚门店数已经达到49个了,比如GAP和C&A在成都分别有3家门店、优衣库有4家门店、ZARA和UR分别有7家门店、H&M有11家门店等。作为消费者,我们会发现不论进入哪家购物中心、走进哪家百货市场,都会看到这些快时尚门店,快时尚门店已经迅速占领了成都的商业圈。
2.1.3 消费习惯的变化将影响零售商业的发展
零售商业应顺应消费者消费习惯与行为及时代的变化,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重构生态链接。伴随个性化需求和目的性消费的提升,消费者面临多元化的选择,网络购物虽然成为“90后”消费的主要渠道,但随着价格驱动力的消失,被实体商业赶走的消费者最终也将回归。
2.1.4 成都本土零售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有待提升
目前,零售业国内20强竟然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说明本土零售品牌的影响力和附加值还有待提升。对2008―2015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进行分析。虽然成都市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但近几年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相比前几年下滑得稍快,这不仅说明市场竞争越发得激烈,更多的是体现出了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
2.2 零售业的销售模式
零售业的销售模式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且操作性较强,在市场上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行之有效。主要包括:实体店零售模式、网络零售模式、“网络+实体店”相结合的零售模式、多渠道与泛渠道的营销模式等。
2.3 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2.3.1 零售增速受宏观影响,消费拉动有限
零售每年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说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进一步提升消费能力,就必须提高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开拓新兴市场,转变消费观念,从而鼓励消费,引导消费。
2.3.2 传统消费热点降温,新的热点拉动力不足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以及消费热点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而逐渐降温,新的消费热点又不足以拉动零售业的发展。
2.3.3 居民收入将成为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制约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我国居民对收入的提前预期已经表现在消费上,而在进一步的消费中,收入是他们扩大消费的前提,也将会对最终消费产生直接的影响。
2.3.4 网上零售市场增速将放缓
网上消费环境的改善以及网上销售模式的多样化,使得网上零售市场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剧、服务不够完善及物流系统的不健全,减缓了网上零售的发展速度。
2.4 零售业的影响因素
零售业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2.4.1 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支持
由于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调节力度比较有限,而产业结构以及相关联的供给结构,又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变量。因此,国家为了释放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改善消费者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从而促进零售行业消费结构的全面升级。
2.4.2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推动效应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国内社会消费品总额也持续增长,未来经济的发展也可能继续带动国内消费行业的持续繁荣,比如餐饮、旅游、娱乐等,也将推动零售行业的不断发展。
2.4.3 国民人均收入和支出的增长促进零售行业消费升级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的消费理念也不断发生改变,逐渐追求质量消费、品牌消费、安全消费以及服务消费等,从而促进了零售行业从实用消费向高端消费以及服务消费的转型升级。
2.4.4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城市消费群体的扩大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消费群体的扩大,也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城市化还刺激了市场的消费需求,推动了零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4.5 尚不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零售行业的不断转型发展,对于物流配送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形成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效供应链和分销网络,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物流体系,建立高效的物流和配送中心,以保证零售企业商品安全、及时地送达。
3 零售业的发展前景
3.1 零售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市场的激烈竞争、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零售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3.1.1 竞争过度、盈利艰难
整个零售行业分化重组的进一步加剧,致使实体零售走向集中、网络零售渐进分化。零售企业只有在艰难中探索、在困境中突围、在变化中创新,才会在竞争中寻求差异化,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盈利空间。
3.1.2 店面同质化减弱,个性零售开启
零售企业为了提升各自的特色与优势,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服务性消费,同时开启了个性零售,按照不同商品所对应的不同消费群体实行差异化定向营销。这种个性零售将导致店面同质化的减弱,从而提升零售企业间的竞争优势。
3.2 发展前景的预测与展望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经济格局的调整幅度相对较大,英国公投脱欧、美国特朗普上台等也导致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加大。面对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现代零售将重视以服务为发展理念,不断创新零售企业的发展模式、管理理念和服务内涵,打造完善的零售服务体系,实现向现代消费理念的转变。
3.2.1 便利店势头更劲
便利店是以满足顾客的便利性需求为宗旨,采取自选式的购物方式,一般位于社区附近的小型零售商店或网上商店。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便利店业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内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未来的消费市场,将会出现更多适应消费者便利需求的便利店。
3.2.2 社区商业将实现品质升级
社区商业是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消费观念的提高、电子商务的影响、经济新常态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实体商业的传统经营模式都在调整转型,在市场上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社区商业变成了新的肥沃的“战场”。城市零售边缘的崛起,形成了“集聚―扩散”的趋势,众多的零售企业也开始“微”化,落户社区商业。
3.2.3 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2016年零售业仍将承受经济增速放慢、成本高、利润低的压力,发展也将进一步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导向型转变,零售业优化调整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总的来看,行业整合并购将会更加深入,未来这一势头也不会减弱,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已是形势所需。
3.2.4 跨境电商会更加热闹、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在经济新常态及“互联网+”的影响下,实体零售业在运用自媒体运营、网上商城、移动支付、体验式消费传播上进行了各种尝试。在零售业对互联网传播及成交工具的应用达到新的高度的同时,实体零售也正在逐步尝试从跨境电商体验店到线上预约、线下上门送货等新型经营方式。
4 相关对策及建议
零售业的市场现状不是很理想,不仅面临竞争形势的加剧,而且还受到各种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零售企业应当总结过往经验,做出相应的抉择,调整运营状态,更快的适应市场。
4.1 改善原有的经营模式
在零售行业,即使是同一零售形式其经营特色也会有所差别。因此,零售企业要想更好地融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顺应“经济新常态”这一形式,就必须对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原有的经营模式,对企业战略组合适应性不断进行创新。
4.2 强化零售业的内部建设
随着零售技术的不断发展,如电子商务技术、库存控制、信息传递、售货方式、商品检测等,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大量新产品涌入市场,起着推幼饔茫零售企业在来自两端的压力下,不得不更新观念,对零售业企业内部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培养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合作意识强,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企业才会在市场生存得更久,才有利于零售企业的长期发展。
4.3 加强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会使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零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之一就可以从服务上寻求突破,同时加强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更加细分的市场中进行推广和销售,满足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开设跨境电商体验店,将对零售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4 扩大零售业对外开放
市场是行业生存的前提,对外开放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满足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零售业可以在这个新平台上综合发挥自己的竞争实力,将国内零售打进国外市场,从而拓宽营销渠道。
4.5 商业模式创新
零售企业应从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出发,对零售业的新模式、新市场、新技术、新业务等进行创新,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开创一个全新的、可赢利的产业领域,从而给零售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5 结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消费者将更为关注服务品质,即追求在购买及使用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体验,更加强调商品的品牌和文化内涵,也将更加关注绿色消费、安全与健康等。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所以,零售企业不仅要承受住市场的巨大压力,还必须随消费者的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销售业态,提高自己的服务理念、品牌文化内涵以及满足健康安全等要求,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陈雨露.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J].经贸论坛,2015(3):11-13.
[2]包双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综合体的创新发展[J].理论探索,2014(3):91-94.
[3]葛艳荣,赵金岭.论非经济因素对我国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0(15):19-21.
[4]严先溥.消费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J].中国发展,2005(1):25-30.
[5]黄海艳,朱永新.企业诚信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07(1S):170-171.
[6]王敬文.一带一路新战略[J].管理观察,2015(3).
篇2
[关键词]零售业;经济普查;发展现状;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99-03
消费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零售业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产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已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先导产业。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合肥市零售业发展迅速,但市场竞争力仍然较弱。因此正确全面分析合肥市零售业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1 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2004年以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促使合肥市消费品市场加快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增强。2009年,合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3.42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19.56%。目前合肥市已有合肥百大、商之都等一批本土零售企业,同时也吸引了百盛百货、家乐福、沃尔玛、TESCO、大润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入驻合肥,但毕竟合肥零售业发展较慢,与一线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规模上: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法人企业3201家,为全市第三产业的13.86%,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市场竞争激烈,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277家,占8.65%;限额以下零售企业2924家,占91.35%。零售业就业人员总数为46320人,占全市第三产业的4.28%,为社会增加了就业机会,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就业人数25893人,占55.90%;限额以下零售企业就业人数20427人,占44.10%。零售业资产总额192.06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的6.9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资产总额132.48亿元,占68.98%,企业平均资产额为4782.77万元;限额以下零售企业资产总额59.58亿元,占31.02%,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为203.76万元,参照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可以看出合肥市零售业的企业资产额较小,企业规模较小。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388.43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31.89%,零售额为356.15亿元,占商品销售总额的91.6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318.93亿元,占82.11%;限额以下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69.50亿元,占17.89%,说明限额以上零售业市场竞争力远远强于限额以下零售业。
在结构上:从业态结构看,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有店铺零售企业3152家,占98.57%,其中专业店1626家、专卖店694家、超市166家、百货店105家、家居建材商店103家、便利店95家,所占比重分别为51.59%、22.02%、5.27%、3.33%、3.27%、3.01%,其他业态所占比重都不到1.0%。无店铺零售企业只有49家,仅占1.43%。从数量和比重数据可以看出,零售业业态分布极不合理,结构重叠现象突出。从就业结构看,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法人企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就业人数分别为518人、5064人、15734人、17913人、709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12%、10.93%、33.97%、38.67%、15.31%,占全市第三产业法人企业对应学历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1.69%、3.04%、7.54%、9.08%、6.51%,从人数和比重数据可以看出,零售业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较落后、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较差、管理能力较低。
在经济效益上:从经济效益总量看,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增加值为22.44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的4.67%,表明零售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地位较低,对经济几乎不产生拉动作用,说明政府需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9.91亿元,实现利润8.49亿元,利税总额达27.92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利税总额的0.05%;上交税额达10.29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上交税额的26.85%。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零售业发展水平较低,需要加快发展。从经济效益质量与经济贡献看,2008年,合肥市零售业劳动生产率为4.63万元/人・年,低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6.8万元/人・年);零售业增加值率为5.52%,远远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率(48.2%);产值利税率为4.92%,低于第三产业产值利税率(16.2%);人均利税额为4.12万元/人,高于第三产业人均利税额(2.0万元/人);总资产增加值率为11.15%,低于第三产业总资产增加值率(28.28%)。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零售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经济效益质量与经济贡献不够理想,继续发展的空间较大。
2 存在的问题
合肥市零售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阶段,处于从传统零售向现代零售的过渡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主要表现如下。
2.1产业整体实力不强
2008年合肥市零售企业共3201家,零售业增加值为22.44亿元,占全市GDP的1.26%。限额以上零售企业277家,企业资产总额为132.48亿元,平均资产额为4782.77万元;零售额为288.7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95%。与发达地区相比,零售业整体实力较弱,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集中度较低,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合肥市零售业中,90%以上的为中小零售企业和个体户,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比较少。受限于规模与实力,合肥市本土零售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更缺乏能对整个产业起推动和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
2.2零售业态分布不合理
合肥零售业态结构很不合理,都集中在超级市场和专业店,分布也不均衡,造成在同一地区内零售企业局部过度集中,商业网点密集。零售企业相互之间过度竞争,多而实力不强。由于经营理念落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很容易导致混乱的竞争行为,这将导致现有的有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严重,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较弱。
2.3产业经济效益较差
合肥市零售业劳动生产率为4.63万元/人・年,低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6.8万元/人・年,产值利税率以及总资产增加值率都低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而零售业增加值率则远远低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
2.4零售人才短缺
国内零售业竞争的加剧,使不少零售商为了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把精力主要放在销售额的提高方面,而对员工的培训不足。另外,国内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福利制度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都不够完善,使许多具有商业
管理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流失。
目前,合肥市零售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及留住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根据合肥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统计,合肥市零售业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占10.93%,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12%,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仅占0.58%。零售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合肥市零售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3 对策与措施
3.1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面对来势凶猛的外资零售企业,合肥市政府应提高规制力度,制定有利于国内零售企业快速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以消除国内零售企业与外来零售企业之间的税赋与政策优惠上的差距,为国内零售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快商业立法进程,规范零售企业的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3.2大力发展新型零售业态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确立,合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纷纷抢滩合肥,合肥本土零售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业态类型以及其发展情况,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据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单一业态经营的零售企业相比,开展多元业态经营的零售企业其赢利能力明显较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新型零售业态主要指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式超市、折扣商店、购物广场、连锁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网上商店等业态形式。合肥本土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实施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引进这些业态,建立区域性的大型零售企业,并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调整和业态转型,尤其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改变过去的散、小、差状况,提高经营的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体系,促使零售业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3.3适度调整控制零售业扩张速度
近几年,合肥市零售业急速发展,一些零售商已经初步完成了网点布局,并已开始重视巩固市场、整合资源、提升品牌形象。所以在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中,应注意提高进入壁垒、减少盲目扩张对合肥市零售业成长的制约,要确保合肥市零售业的数量与城市规模、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及消费结构相适应。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必须以合肥的总体市场环境为依托,必须结合合肥市的人口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规划。
3.4推动零售业的规模化发展
目前,合肥本土零售业与外资零售业相比存在一个较明显的差距就是规模较小,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综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基本都是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方式来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因此,合肥市零售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可以借鉴外资大型零售企业的成长经验,根据自己的企业情况,积极寻找可以合作的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连锁和联合等方式,连小成大,引导和培育一批资本雄厚、经营规模庞大、市场拓展能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和企业集团。
3.5构建与零售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交通和物流体系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之滨,泛长三角区域西端;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紧邻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千米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这是拥有近5亿人口、消费市场最大和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合肥交通便捷,以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为主要手段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合肥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完善市场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零售业的产业链运行效率。对零售业而言,供应链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合肥市零售业必须通过物流配送、信息技术与供应商携手合作,压缩自己的供应链,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实施扁平化管理,降低流通成本,实现效率化的配送,以达到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快速流转,确保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
3.6鼓励合肥本土零售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市场容量很大。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市场购买力必将逐步增大,但是安徽的农村市场一直发展缓慢,大中型的零售企业对该市场也不够重视。农民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小型百货商店、农贸市场和一些个体小杂货店,商品零售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安徽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将成为合肥本土零售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合肥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缩小,合肥市政府应从政策、税收等方面鼓励合肥本土零售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寻求新的市场机会。
篇3
关键词:零售业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85%,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2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16.7%,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
(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
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
3.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
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
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品牌化
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1.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4.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
(三)集团化
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
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
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
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入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
(四)国际化
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5年排在世界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
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以转守为攻,积极应对。
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
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元欣,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和战略选择,商业研究,1999年第9期.
[2]杜岩,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思考,商业研究,第266期.
[3]邹时荣,中国商业面对FDI挑战的路径选择与政策保障,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第2期.
篇4
【关键词】首都;零售业态;对策;措施
一、首都零售业态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首都零售业态现状
北京人口众多,属特大型消费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上表1所示,京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家庭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每年都在增加,服务性消费比重日趋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零售业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如表2所示,首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逐年呈增加的趋势。2000年到2008年,首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58.7亿元上升到4589亿元,翻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13.10%以上。显示出首都零售企业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首都各业态现状分析如下:
1.零售传统业态――百货商店的主导地位动摇
其在零售业中不再占有绝对优势,但大型百货商仍将向大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发展,并从数量增长转向集约化增长
2.连锁超市业态成为主力业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市的优质、廉价和便利等特点赢得了大批消费者,它的发展机遇在于其自选购物形式、经营大众化商品与低费用。
3.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日益完善
专业店以销售某类商品为主,专卖店以销售某一品牌系列商品为主。随着北京市居民购买力的增强,专业店和专卖店在城市中发展的日益成熟。
4.仓储式商场迅猛发展
北京1995年就有仓储式商场四十多家,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
5.便利店折扣店在我市有较大发展空间
便利店是以满足青少年、上班族、单身家庭等消费为主的零售业态,商店面积小,营业时间长、顾客自我服务,可以随时满足顾客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市逐步兴盛起来。
6.无店铺零售模式已悄然进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为人民提供更多便利
无店铺零售业态是指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无店铺零售模式已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模式的能力。
7.大型购物中心呈良好发展趋势
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分布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上,大型购物中心已成为欧美国家的主流零售业态,在北京,大型购物中心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问题
首都乃至中国零售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度竞争,业态结构不合理,业态区域结构失衡及过度开放等。
1.业态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差
北京市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调。北京市零售业态布局紊乱、功能雷同、脱离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2.零售企业选择业态具有盲目性
北京有很大一部分零售企业“跟风跑”,看到一种业态赚钱,就立即转变为这种业态,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更没有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运作不规范,各业态的优势难以发挥
北京市的零售业态运作很不规范,影响业态优势的发挥。由于运作不规范,我国城市的零售业态难以发挥在经营管理、价格、服务和消费者忠诚等层面上的优势。
4.业态变革不深入,仅仅是数量和形式上模仿
北京市的零售业态变革还很肤浅,主要是引进国外模式,尤其是国外商家一些店铺形式、商品布局,模仿某些营销手段和技巧等。我国城市零售业态仅仅在形式上紧跟国际流行趋势,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5.零售企业对商品零售方式创新力度不够以及不能很好地解决管理、人才、资金、组织程度化等问题
北京市有很多零售企业不能准确地满足企业目标市场的需要;零售企业不能“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对于解决人才、资金、组织程度化等问题方面无所适从。
(三)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购物习惯等文化差别大、人们的消费选择存在差异,因此在经营上,零售业态将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形成以综合为特征的零售业态、以专业为特色的零售业态和以高需求量的日用品为主导的零售业态等多业态同时并存、相互竞争的格局。各种业态全面发展,新兴业态不断细分市场,覆盖各层次、多方面消费需求,一直处在零售业主导地位的传统百货店开始让位于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等新兴业态,连锁超市将逐步确立其领导地位,而连锁经营和业态的多样化则将成为北京市未来几年内零售业变革的主要内容。但是,不同业态因不同需求而存在,中国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和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新兴业态和百货业将会共同发展。
二、首都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首都零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科学制定零售业态发展战略规划,另一方面,还需从城市布局、交通运输、企业融资等方面创造必要条件,以促进某种零售业态的生成和发展、以及不同业态的渗透和融合。在调整和优化零售业态结构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⒈大力推行连锁经营
从北京市的实际出发,当前应把发展连锁超级市场和连锁便利店放在优先地位。当前连锁商店的发展重点,应该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指导思想,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基本顾客,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经营宗旨,以大众化生活用品和“菜篮子”、“米袋子”食品为主体商品,以超级市场、便利店和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快餐业、服务业店铺的连锁经营为主要形式。
2.积极发展便利店折扣店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的快节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有着很大的顾客群体,应积极发展便利店。这两种业态可以迎合我国消费者的便捷和节俭消费心理,“适合我国的消费水平”的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少花钱买名牌的消费习惯,是与北京市市场状况恰当。积极发展便利店折扣店,带动首都经济发展。
3.努力完善大型购物中心综合性、全面性
大型购物中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社交与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是一种区域商业中心。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大型购物中心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大型购物中心的综合性和全面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迎合现今的消费习惯。
4.适当发展无店铺销售
如今,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已经成为一种购物趋势,大众的消费观念也由走进商场逐渐转为在家便可购物的方式,这种方便快捷的优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适当发展无店铺销售,使其成为一种便民利民的购物方式。
5.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商业业态,便利居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大力发展与北京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鲜食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等社区商业业态。目前重点应该是发展生鲜食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顺势把农贸市场改造为现代生鲜超市或社区菜市场。
6.区别不同业态,确定适宜的规模和区位,使商业业态布局与城市建设保持同步
商业业态的选址布局及规模要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要结合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按照三级商业中心不同的规模、功能、市场定位和商圈范围,调整各种业态的布局。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重点向三环、四环路间及四环路以外的居住小区和郊区卫星城发展;地区级商业中心及居民密集区、新建小区大力发展食品超市;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在居民居住区和交通要道发展连锁便利店和24小时便民店;大型连锁集团、百货店、专业店、特色餐饮店在市级商业中心、繁华商业街区发展与完善的同时,向城市周边及卫星城拓展,从而达到总体上的布局均衡、资源优化和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论我国零售业态的结构调整.云南财贸学院学报[J].2002,05.
[2]零售业态发展规律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J].商业时代,2005,23.
[3]我国零售业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J].数据,2006,09.
[4]多业态经营成趋势[J].现代商业,2006,02.
[5]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S1.
[6]浅谈零售业态新类型――时尚店[J].商场现代化,2008,09.
篇5
[关键词]零售业态 需求 赢利模式 创新
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我国的零售业态可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政、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物竞其类、适者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表现。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如何?应如何发展?本文将作具体的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分析
1.零售传统业态―――百货公司已失去了第一业态的位置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百货公司销售业绩大幅下滑,从经营业态看,2004年末百货商店产业活动单位数在综合零售业中的比重仅为29.4%。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新型业态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在零售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百货店独霸我国的零售市场局面已不存在。同时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的比重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百货商店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业态发展也相对滞后,业态多样化进程相对较慢。
百货公司的衰落主要是由于:(1)超市、大卖场掠走了综合百货中服务含量少的快速消费品,超市、大卖场贴近百姓生活,销量大、成本低,特别适合挑选性低、服务含量少的快速消费品。为此顾客原来在综合百货购买肥皂、牙膏、洗发水等,转而到超市、大卖场购买。(2)大型专业卖场挤掉了综合百货众多硬百货商品。专业大卖场经营家具、装潢材料、灯具、家用电器、药品等,由于经营专业、品种齐全、数量较大、价格便宜,挑选方便,又吸引了一大批顾客。综合百货为此减少了众多硬百货的经营。(3)专业店、专卖店影响了综合百货较多软百货商品。专业店、专卖店的大量开设,吸引了顾客购买服装、鞋帽、包袋等,抢走了综合百货中部分软百货市场。
2.以连锁方式发展的超市业态成为主力业态
近十年来,超市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上发展。如国际上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连锁企业以及国内的上海“华联”和“联华”超市集团企业,其所实现的销售额与营利额都是其他业态的企业所无法相比的。如果从业态的整体发展上,国内外连锁超市的销售额增幅都是最高的。有数据表明,在综合零售中,超级市场(包括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的销售额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店铺数增长较快,单店销售规模持续提升。2004年超级市场产业活动单位1.7万个,占综合零售的17.1%;从业人数79.1万人,占33.7%;销售额2621亿元,占40.3%。同时超市也向多形式发展(如大卖场、大型超市、专业超市、社区超市、便民超市等),也使零售业态更加丰富多彩。
3.便利店、折扣店在我国有较大发展空间
便利店的发展趋势便利店是以满足青少年、上班族、单身家庭等消费为主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主要经营便利性食品,如面包、方便面、报纸、流行杂志等,辐射面300米~500米。方便店的功能定位是满足顾客即时消费的要求,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据中国连锁协会统计,2004年零售连锁企业30强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和店铺数比上年增长41.6%和18.2%,主要原因有:(1)工业化使得城市人口越发密集。消费者消费习惯出现变化,消费者对个性化、便利的需求渐渐产生。(2)经济的发展。按照国际惯例和实践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是便利店的诞生土壤。我国不少大城市人均GDP已超3000美元,人们消费方式和意识改变,夜生活开始丰富,而且一部分人对价格不太敏感而对方便很重视。于是方便店应运而生。其最鲜明特征就是便利性。
折扣店是以廉价或折价销售生活用品、 服装及其他工业用品并采取自我服务的方式的零售业态, 这两种业态可以迎合我国消费者的便捷&节俭消费心理“适合我国的消费水平”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少花钱买名牌的消费习惯,是与我国市场状况恰当衔接的业态。
4.大型购物中心与大卖场的出现意味着零售业态已出现综合化、组合化的发展趋势
大型购物中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社交与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体,是一种区域商业中心。 现在大型购物中心已经成为欧美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主流业态。在我国,很多地区现已具备这种业态生存所需要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经济因素。我国GDP年增长率10%以上,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全国居民储蓄存款额达10万亿元以上,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与购物相结合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必将迅速成长。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已经不是单纯购物,而需要更多娱乐等其他因素在一起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位高层次高享受。因此更增加了人们对大型购物中心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第二,交通状况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目前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交通体系比较发达,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向郊区延伸,我国某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2.4%,迎合大型购物中心在选址上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增多,为郊区MALL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有数据表明,2003年~2006年是中国私家车膨胀的时期,人们的外出半径将达到60公里~130公里。私家车已经成为相当一批人的代步工具,使得人们到郊区购物、娱乐、休闲一站式消费成为可能。
第三,都市计划观念的引进的影响。我国从国外引进“使用分区管制”的观念,将土地使用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的“使用分区”,又将每一种分区内建筑物的使用业种加以规范,使得大型的商业空间(如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开始出现。
第四,零售手风琴理论体现。在零售手风琴理论中,认为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商品品种由综合化到专业化再到综合化的循环反复的过程,每次循环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赋予新的内涵,从而出现不同的零售业态。按照这一理论,美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历程可看作是:杂货店(综合化)――专业店(专业化)――百货商店(综合化)――便利店(专业化)――购物中心(综合化)。我国的零售业态发展历程也呈现了零售手风琴理论的发展态势。
5.无店铺零售模式已悄然进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
无店铺零售业态是指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我国当前主要的无店铺零售业态主要为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等5种。当前无店铺零售模式已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模式的能力。有资料显示,中国最大网上零售商之一的“当当网”,2005年总销售额为1.2亿元人民币,其中网上销售占8000万元,整体业务的毛利率为25%。2006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总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全年可实现2.4亿元的销售目标。据eBay易趣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邵亦波介绍,目前每天有300万人在eBay易趣上购物,有3.5万个商品成交。据统计,eBay易趣上的卖家每5分钟卖出一幅国画、每4分钟卖出一个名牌打火机、每3分钟卖出一块手表、每1分钟卖出一张邮票收藏品、每1分钟卖出一部手机、每30秒卖出一双运动鞋、每30秒卖出一件首饰、每10秒卖出一件T恤。
无店铺零售业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表现在:(1)地段不受制约性。相对于传统有形店铺而言,对于门店选址、地段、商业网点资源都不受限制。(2)经营成本的节省。借助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无店铺零售通常先订货后采购,能够省却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交易成本,带来消费者、商家双赢的局面。(3)风险较小。对于个人来说,网上商店等无店铺零售业态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运转比较灵活,即使遇到风险,也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4)适应了网络时代人们便捷购物的需求。北京了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37亿,占人口总数的10.5%.此数据也显示,中国网民上网人数首次突破人口总数10%. 此外,报告也指出,中国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已达1700万人.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以年轻人为主,乐于尝试各种新的购物方式,并希望得到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购物方式。(5)网上支付手段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购物支付。(6)无店铺销售还有一个很大特点――可以对产品进行非常详细的介绍。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都可以对一个产品进行多角度的详细介绍,这是商铺这些传统渠道做不了的。
但同时无店铺销售模式仍存在致命缺陷:(1)物流发展的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滞后,无店铺销售需要较高物流配送功能。(2)网上支付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现金交易及邮汇较多,电子货币应用及其安全性有待提高。(3)商业信用的缺失。不少企业与个人为谋求短期利益,无商业道德,信用缺失。(4)消费者受传统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影响,大多数顾客购买商品还是相信眼见为实,尤其是在挑选大件物品的时候,都喜欢货比三家,而对无店铺销售的商品质量和货款支付的可靠性有一定顾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6.7%的网民经常访问购物网站;32.5%的网民有时访问购物网站;37.8%的网民在最近一年中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网民选择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节省时间、节约费用、操作方便和寻找稀有商品。网上购物中排前列的商品依次是书刊、电脑及相关产品、音像器材及制品、生活、家居用品及服 务和通讯产品。在支付手段上,采用货到付款方式的占24.4%;采用网上支付的占37.9%;采用邮局汇款的占18.9%;采用银行汇款的占18.1%。该信息也充分表明了无店铺销售良好的现状及有潜力的发展前景。
无店铺的发展可采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具有价格优势,促进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甚至定制,吸引顾客的购买;加大信息,减少商家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第三方企业和个体的监督,提高商家的信用等。
6.外资零售企业的加入加剧了零售业态的竞争
外资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步伐加快。普查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外商投资零售业法人单位在中国已发展到1669家,占全部零售业法人企业的0.5%。在外资零售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占40.4%,外商投资企业占59.6%。外资产业活动单位6312个,其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占42.3%,外商投资企业占57.7%。据统计,2004年底沃尔玛在我国已建立大型连锁店40多家,还在深圳建立了亚洲国际配送中心;家乐福在我国已建立50多家连锁店,目前正向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扩张。世界零售50强中的麦德龙、伊藤洋华堂、欧尚、百安居、大荣、马莎等十数家零售巨头已进入中国,且多数进入者已度过了公认5年左右的磨合期,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国际零售巨头首创并发展了超市、购物广场、仓储商店、折扣店、便利店及邻里店等业态,不断依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已有业态进行改良创新。
由此可见,我国零售业态已呈现主力业态显凸,多业态并存,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表明,2004年末,我国零售业共有法人企业35.3万个,其中内资企业占99.5%,外资企业占0.5%。从经营业态看,在综合零售中,百货商店占39.3%,超级市场占14.8%,其他综合零售占45.9%,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层次、开放式的业态竞争发展新格局。
主要原因在于:(1)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均受有限的商圈内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是再有竞争力的业态也难于排除其他业态的存在,这是由于非主流业态或多或少的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2)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消费习惯差异很大,消费群体的分层化,偏好的多样性、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特征也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将长期存在。(3)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新的零售业态还将不断出现。
随着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各种零售业态的竞争将会加剧,零售企业如何在竞争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与良好的效益,选择适合于各零售企业发展的策略是关键。
二、我国零售业态未来的发展策略分析
1.零售企业应以战略的眼光选择业态
当今的零售业在市场中面对的是最终消费者,以提供高质的商品和满意的服务获取消费者的忠诚。面对众多的消费者,其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如人们对各业态购物选择的要求,如购物重要的物品选择大百货、购物中心、大卖场,一般的物品关注购物的便利性。零售商全线出击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功的零售企业应是选择有效的突破方向,即某一目标消费群作为服务对象,以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其需求。即零售企业应做好市场调研(零售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状况、竞争状况、市场机会、消费者购买需求、文化习俗等的分析)、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战略营销工作,在市场中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哪些目标顾客群及经营的定位,将决定了零售企业业态及如何经营。围绕这一战略方能进行其它要素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地理定位、商品组织筹划、价格策略、服务方针以及技术保障等。
2.零售企业发展应由城市商业中心向城市社区或郊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的转移
随着大城市商业中心零售业态竞争剧烈化和饱和化,市场机会已逐步减少,而城市社区或郊区及中小城市仍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机会。为获取更合理的利润,零售企业应加快新市场的开拓,选择不同业态由城市商业中心向社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的转移。
3.零售企业应加大对商品零售方式创新
为了更准确地满足企业目标市场的需要,零售企业应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大对零售方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1)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特色,确立主营商品,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如超市经营重点已发生变化,诸如“生鲜加强型”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等出现。
(2)现代零售业应具有高科技的特征,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改善了其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和外部的联系,便于管理的各项指标的计算,敏感发现市场变化,提高了零售业的市场适应和拓展能力。
4.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
零售企业要积极转变赢利模式,由先前的“向厂家要利润”转变为“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赚取溢价”。随着零售企业由一级市场向二、三级市场扩张,由区域向全国的发展,全球化的采购,建立完善的高水平、高效率的配送体系,物流成本的控制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零售企业应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和配送模式,如自建、采用与供应链上游企业或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建设配送中心、租用第三方的物流配送设施,或干脆将企业所有配送业务外包给战略性合作伙伴等,在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之间优化库存在时间、空间、品种结构上的分布,加快和迅速抢占物流环节的制高点,将是零售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转换赢利模式的关键。
同时零售企业应具有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信誉,以创商业企业品牌带动商品销售,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强对目标顾客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我国零售业态的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零售业态的健康和谐发展,将有赖于零售企业的战略意识及正确的竞争策略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孙天福:零售业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商业2006,5
[2]包红霞:我国零售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内蒙古统计2005.3
[3]李刚: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第八期
[4]无店铺零售挑战传统百货,省略,2007~1~4
篇6
引言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业务也就是零售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其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实现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要实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求商业银行转变过去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然而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来看,在这一点上商业银行明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1.思想观念仍然较为落后
商业银行因其国有企业性质且过去的特殊地位,发展观念较为落后,则是限制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零售业务是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兴盛起来的,其更加仰仗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因此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实现营销理念和发展理念的创新[1]。但是从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发展理念,采用的发展模式也以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致零售业务的发展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人员的市场营销意识较为薄弱,营销能力下降,对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较为不利。
2.营销策略不当
要做好市场营销要求商业银行能够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开发出更多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零售业务的发展更加要求银行能够具备较多的客户群体,并且对这些客户进行市场细分,这样才能够针对客户群体的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产品[2]。但是从商业银行的实际营销状况来看,商业银行的客户数量较多,但是分散严重,加上银行并没有对此进行细分,因此也谈不上根据客户群体的细分而设计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
3.创新程度不足
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也逐渐下降。尤其对于零售业务而言,不少其他银行或机构因为发展观念的创新以及起步较晚,没有受到过去发展观念的束缚,因此营销理念较为先进,在市场中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服务和产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3]。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就必须要求银行能够进行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实现服务和产品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但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服务和产品类型较少且比较固定,创新意识和能力均严重不足,导致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并不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的优势发展。
4.渠道较为单一
零售业务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能够从多种渠道着手,帮助拓展零售业务。但是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渠道来看,商业银行采用的营销渠道大部分为厅堂模式,这种模式下零售营销较为被动,只能够依靠简单的营销宣传和客户的主动来访,对于促进零售业务的发展十分不利[4]。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越来越多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选择实行网络营销,相比这些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目前的营销模式显然弊大于利,因此零售业务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探析
1.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受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新时期要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求银行能够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以符合时展的新理念和营销模式实现零售业务的发展,促进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5]。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该要转变过去的计划经济发展理念,重视市场营销理念在零售业务发展中的应用,重视营销过程中客户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和贴心的服务和产品。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发展理念,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重视服务和产品的市场化,从市场形势和市场需求进行服务号和产品的开发,从而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的长远发展。
2.重视市场细分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要求银行能够更加证实市场以及客户对于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的认识,要深入到市场中,充分了解商业银行客户以及潜在客户对于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虽然商业银行的零售客户较多,但是由于银行过去对于客户需求的中表示程度不足,因此并没有重视市场细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对客户进行细分,自然无法根据客户的细分和对服务、产品的差别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研发[6]。因此,从这点来看,现阶段商业银行需要做的是就是转变过去的零售业务发展行为,重视市场调研,并通过市场调研的数据研究和支持,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市场细分,最后在细分的基础上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门别类,并根据不同客户群体对于服务和产品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针。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够掌握市场更多客户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更加适宜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扩大客源、稳定客户群体以及拓展零售业务等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3.创新服务和产品
现代化社会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客户对于银行零售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也跟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的拓展中能够加强对创新的重视,根据时展的变化不断创新服务和产品。当前商业银行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普遍表现出同质化特征,这种现象在市场经济下不具有任何竞争优势,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过去的思想观念,要认识到创新才是保证零售业务发展的基础,启发、鼓励职工能够进行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当然,要做到这单必须要求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银行还需要从这方面进行努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促进商业隐含零售业务的创新发展。
4.拓宽业务发展渠道
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也给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网络金融大力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要促进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求能够实现业务渠道的拓宽,以增设网点、?U大网点规模的方式来促进零售业务发展,弥补过去的业务发展渠道中的不足。
篇7
关键词:零售业;问题;对策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了9%,远高于世界经济3.7%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也在逐年攀升,从2003年到2007年4年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数倍,发展态势迅猛。而且,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零售商品销售额在社会商品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也有巨大的提升,并且一直处在一个增长趋势中。
城市消费虽然一直高于农村消费,但是发展已经趋于同步,而且差距也是越来越小。到2008年,我国零售额城乡的城市消费者零售额都达到了20%以上的增幅,而且增长幅度也趋于相同。而从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来看,我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04年以来,农村消费市场表现出逐年加快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与城市差距逐年缩小,2004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低于城市4.0个百分点,2006年差距为1.7个百分点,在2007年仅低于1.4个百分点。而在2008年,继续维持在1.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趋于稳定。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的引入使我国的零售业面临着强烈的冲击。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商加快了在我国的扩张步伐。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和麦德龙等国际知名零售商均在华大量开店,其中沃尔玛居首。外资零售商业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市场份额,业态创新,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促进增长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在2007年后,我国零售业在政策保护期结束后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二、我国零售业的问题
(一)区域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首先,零售业在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在我国,东部零售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西部,东部拥有众多实力较强,规模较大,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零售企业,而在西部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属于规模小、竞争力差的小企业,两地差距明显。而且数据显示,在2008年,全国范围内实力在百强内的东部零售企业达到73家,中部为15家,西部为12家。东部地区百强企业的数量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次,零售企业在一个城市内部分布也存在失衡。在城市中心往往也会是城市的商业中心,零售企业比较集中,实力强的,具有规模的基本上都坐落在城市中心;相反,在郊区以及城市,零售企业则分布较少,而且大多都是小商铺。
(二)部分地区过度开放,零售业过度竞争
中国加入WTO后,承诺有计划地逐步开放零售市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局部利益,擅自将零售业提前开放,使得零售业的开放程度大大超越了原本的计划。从而让外资零售业得以提前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同时,由于为了促使地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往往给与外资零售企业特殊待遇,这样就导致零售业存在不公平竞争。而这种不公平竞争,已经影响到了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同时使得中国本土零售业竞争力弱小,本土零售业的发展步履维艰。相反,由于政策上的优势,外资零售业往往在中国市场上却得以能够快速的发展扩张。
零售企业竞争手段以价格战为主,零售价格战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直持续十多年。而这样的过度竞争使得整个零售业的利润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在2007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利润率不到1%,而国外连锁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却在2%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零售业的过度竞争,使得中国零售业的盈利能力变得极差。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零售业融资困难
零售业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居民未来短期消费意愿的最佳指标,2008年以后,由于金融危机以及各种天灾人祸的打击,危机向消费传导效应正在体现,已经从收入、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对我国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长期的通货膨胀,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来抑制通货膨胀,控制货币供给数量,提高利率,直接导致市场上能够流通起来的资金变得十分稀缺,虽然零售业的吸金能量巨大,但是面对这种政策,亦感觉到融资上的困难。
(四)零售业监管松散,市场氛围较差
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而通货膨行必将带来成本压力,而成本上的压力使得部分零售企业不顾道德,想方设法转嫁成本。而一直存在的买方市场条件,使得价格竞争白热化,在交易的纵向对比中,上游供应商的利润不断被压缩,而下游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又是低价。这样在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下,供应商必定会通过增加价格来向零售商转嫁成本,进行成本转嫁,但是消费者又持久性的预期低价,使得零售商不可能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而在监管松散而且惩戒乏力的情况下,难保一些零售企业因为这样的矛盾不钻空子,扰乱市场。在这一矛盾下,一些不法零售商行为的产生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存在,而不完善的市场监管对价格欺诈形成了一种恶性的促进作用。
三、解决我国零售业问题的相应对策
在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零售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须不断考量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借鉴国际零售业发展模式
篇8
关键词: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一、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出口、消费,以高投资、高出口、低国内消费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央决策层不断推出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方案,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收入,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为刺激我国内需市场的旺盛奠定阶层根基。随着民生财政政策的不断推进,藏富于民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内需市场。零售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启动这个庞大内需市场的助推器。零售业务的发展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与个体的投资和消费活动密切相关。
在改革开放前,商业银行基本上只有居民储蓄一项零售业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公众的可支配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金融投资意识不断加强,以居民为主的零售业务悄然兴起。特别近几年,随着理财业务发展,银行竞争白热化,各大银行争先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零售业务从最初单一的存款竞争,发展为涵盖中间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的零售业务体系,中国目前零售业务的主要内容如表1-1:
表1-1 中国目前零售业务的主要内容
业务种类 零售业务品种
零售资产业务 抵押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信用卡透支;小额信用贷款等
零售负债业务 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信用卡存款、金融债券等
零售中间业务 银行卡业务;代收付业务;理财业务;保管箱业务;外汇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
1.零售资产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主要以消费信贷为主,而消费信贷主要是由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资金,以此来满足某种消费需求的信贷方式。在我国目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针政策下,人行也积极配合出台了刺激消费的信贷政策,如《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住宅建设和消费的通知》、《个人住宅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等,消费信贷规模整体增长较快,但在信贷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低。(1)住房消费信贷增速较快,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居民用在住房方面的消费支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比重还是比较低的,但伴随着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住房商品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增长迅速。(2)汽车消费贷款发展迅速,独立经营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汽车销售中,涉及汽车贷款的最多只有10%-15%,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达到了60%以上,因此我国汽车贷款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开展汽车贷款方面具有专业化的倾向,并且独立经营在成本核算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零售业务方面把汽车消费贷款独立出来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3)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有所缓解,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改进金融服务的方式,从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如工商银行允许小企业在申请期限是3年之内的贷款时可有自然人给与提供财产担保并承担代偿责任。建设银行提出: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授信和信用评级制度;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一级分行所在地区设立中小企业管理经营中心等。
2.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负债业务自1984年以来得到长期稳定增长,并且在支持经济增长,吸收家庭储蓄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国零售负债业务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占有绝对优势。四大银行在2000年储蓄存款中的占比达71%,而到2005年上半年其储蓄存款的占比已经达到87%,到2013年,更是达到89%。近年来,随着股市分流速度减缓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储蓄增加。
3.零售中间业务发展较快,但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低,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并且其利润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很低,同时中间业务主要以、咨询等服务方式为主,业务品种数量非常少。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零售中间业务以业务为主,各家商业银行为在竞争中取胜,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并渐渐把创新的重点转移到风险较小、收益较高、成本较低的咨询、保管箱等类中间业务上。例如:工商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在开展零售业务时,工商银行在运用网络、自动柜员机等先进设备的基础上,逐渐突破传统存取款等储蓄业务的单一形式,不断满足居民的各种金融需求。工商银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零售中间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以个人理财为品牌,以工资为龙头的8大类150多种业务组成的中间业务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年报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拥有136072万人,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7907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增长10.1%。
表1-2 2013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070588 13.5
其中:住户存款 465437 13.5
其中:人民币 461370 13.6
非金融企业存款 380070 10.1
各项贷款余额 766327 13.9
其中:境内短期贷款 311772 16.3
境内中长期贷款 410346 12.8
2013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91644亿元,比年初增加13324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29721亿元,增加25401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26558亿元,增加7198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03163亿元,增加18203亿元。
这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提供了无限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是块人人窥伺但发展却相对滞后的市场,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比重不到3分之1,和发达国家零售业务占比50%以上的比率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还是相当滞后。
伴随对公领域利润的削减,商业银行在强势的对公领域议价能力较弱,在零售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保持着传统的议价优势地位。民间企业家的融资难催生的高利贷,民间金融需求的旺盛与供给的极其不协调,引致个体经营户对金融需求极度饥渴。零售业务的发展恰好弥补这一融资领域的空白,于国于民都是重要的利好政策。因此各大商业银行追逐零售板块的利润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格局的重要风向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对解决民间融资需求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零售业务板块中的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贷,都是针对民间中的融资需求难而设计的产品这些商户大都为各城市的中产收入阶层。零售业务的门槛往往要求商户有房产抵押、净金融资产等准入标准,因此被商业银行遴选中的客户往往具有较高的信用标准。零售板块业务的利润率也远高于对公板块业务的利润率。
二、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存在问题
零售业务在国外银行已经有数百年发展历史,但是对于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新的银行业务品种,且我国阶段正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商业银行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零售业务也带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不但表现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上,而且表现在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上,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存在,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阐明了一国或地区最优金融结构是不同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最优金融结构没有可比性,适合经济、文化、政治状况是优化金融结构的内在显著变量。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经济增长趋缓,步入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向高等收入国家转变的时期,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第一经济体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对内需重点依赖的趋势明显。因此,关注经济新变化和新趋势,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探讨银行发展,特别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理论支持课题,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系统、有效支持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理论缺乏有效供给。
银行业金融机构具有资产负债比率高、期限错配、负债主体分散、资产交易信息不对称性较强、外部监管严格等独特的行业特征,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一般企业相比而言,要求更为严格。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具有银行公司治理的普遍特点,又兼具地方政府不同程度控制的特殊之处。在运营时期较短、基础较差、地方政府控制和干预较强的现状下,在转型战略确立和实施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需要解决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问题,形成体现自身功能定位和服务职能、统筹利益相关者均衡目标、契合内外资源禀赋、兼具现代公司治理规范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模式和机制。
三、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零售业务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农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农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篇9
[关键词] 桂林 零售业 零售企业 沃尔玛
一、引言
随着WTO过度期的结束,根据入世协定,2004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向外商零售企业开放所有城市。继麦当劳、隶属百胜集团的肯德基之后,又一全球500强企业沃尔玛进驻桂林。沃尔玛落户桂林,其经营模式、购物环境及能够提供给客户的商品和服务品质,将会对桂林零售业带来深刻影响,预示着桂林零售业开始步入全面开放、整合提高、竞争发展的新时期。在新的形式下,桂林零售业如何应对?值得思考。
二、桂林零售业发展现状
1.零售业发展迅速并初具规模
据相关部门统计,桂林市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15家。从业态上分,大型百货4家,包括微笑堂、南城百货、百货大楼股份公司、梦之岛,总经营面积19.93万平方米,占全市1000平方米以上商场的26.92%,年销售收入12.5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9%。便利店型社区连锁企业5家,包括华荣、好又多、桂怡、联华、喜洋洋,这5家企业均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业态的商业企业,总经营面积37988平方米,网点数达106个,年销售收入29811万元,遍布桂林市的所有社区。专业店型电器经营企业4家,包括国美、苏宁、心连心、星达。国有及集体企业2家,包括百纺总公司和糖酒总公司。这些企业基本代表了桂林市较为成熟的商业业态。这15家限额以上企业只有2家国有企业,1家国有参股企业。随着新型零售业态的逐步发展,商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具有各种先进理念的经营方式如总、总经销、厂商直销、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拍卖等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现代商业理念、营销方式和现代管理技术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企业,商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零售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1年的124.12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224.63亿元,年均增长16.75%,2007年占全市GDP的30%。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4.66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市总量的82%。从以上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桂林零售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各类已建和在建的商品批发市场初具规模
“十一五”以来,在区位交通优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利推动下,桂林市的商业网点建设取得了长足地发展。商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建设改革加快,专业特色市场初具雏形,如瓦窑旅游工艺品市场、金地球农机汽配市场、新世纪机电市场等。至2007年,全市各类批发市场41个,营业面积60.09万平方米,农贸市场33个,营业面积10.29万平方米。
4.桂林现代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
桂林市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做得好的有骏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小麻雀物流和邮政公司邮政物流,但也只是规模仅6500万元的年销售额,尚无法承担市内商业网点商品配送,由于现阶段各大中型企业都有自己的配送车队,很难进入全市的大物流圈。而这些车队的效率和效益低、费用高,只能养活一批职工,因此对进入大物流圈的积极性也就不高。
三、桂林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1.物流效率低制约零售业的发展
桂林市物流没有形成现达的物流体系,总体而言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离“商贸富市”的要求相距甚远。与国内外大型零售业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由于桂林零售业的物流活动现代化程度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处理的货物量有限,物流流程缺乏科学性、不规范,集中配送程度不高,因此不少零售企业的不少仓库和车辆都没有有效利用,由此引起没利用效率较低以及货物的大量损耗。最后导致物流成本高,制约着零售业的发展。
2.信息化水平低制约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
桂林零售企业长期以来重硬件、轻软件,片面追求豪华的购物环境,而忽视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桂林零售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才开始起步,许多零售企业仍在用人力方式进行。相对低效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处理等,一切都凭经验、随意性、主观性大,时效性、科学性差。目前联华(佳用)、华荣、百货大楼、微笑堂、好又多、南城百货等少数几个企业装备了管理信息系统,但商业信息系统集成效率低,还没有形成具有权威性、规模化、规范化的集成性商业信息系统或数据库以及针对多数零售企业的社会性共享信息化外包平台,大量的商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整合挖掘,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成本高,第三方的大系统信息服务没有得到重视与支持,导致桂林零售企业在进行商业决策时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情报支持,无法适应现代商业竞争的需要。桂林零售业信息水平低及商业信息系统集成的低效率大大地制约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
3.缺乏带动零售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2007年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仅15家,年销售收入17.2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7%。由于缺乏龙头企业,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文化发展落后。纵观桂林市各零售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和经营理念滞后,不具有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对各项运营都不具有完善的规划,以致费用开支增加但运营效率低。与沃尔玛在多年前就开始倡导零库存、无纸化办公等先进的管理方法相比,桂林零售企业目前在这方面还相对落后。此外,桂林零售企业企业文化发展不足。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企业软实力的表现之一,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沃尔玛雄踞世界500强之首,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企业文化。沃尔玛创始人山姆将其独特的处世做人的理念融入到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中,使沃尔玛由小到大,由优秀到卓越;由小镇到全美,进而走向全世界。山姆制定的三条原则:顾客是老板、尊重员工、追求卓越,是沃尔玛文化的精髓。但是现在桂林市很多零售企业过度追求经营结果,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缺少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对桂林旅游产业的市场渗透能力偏低
长期以来人们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缺乏对旅游商贸(含旅游物流)的系统性研究和对策,极度影响旅客在桂林的旅游购物水平。旅游购物收入所占比重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欧洲、北美等旅游业较发达国家的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均占这些国家旅游业购物收入的40%左右,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旅游购物收入则占旅游业总收入的50%~55%。而1990年以来,桂林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量不断增加,而旅游购物收入却徘徊不前。据统计,桂林旅游购物收入只占整个旅游收入的10%左右,且呈逐年下滑的趋势。由此可见,桂林零售企业对于特色旅游产业的市场渗透能力的偏低,制约旅游业对零售业的刺激带动作用。
四、桂林零售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目前桂林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发展对策:
1.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
桂林零售业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造成物流效率低,并在采购、运输、资金筹借和结算方面的成本较高。高额物流费用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所产生的间接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桂林的分销网络的分散阻碍了商品的快速销售。桂林零售业要改善管理,积极创新,学会用现代化手段控制市场、生产、配送等环节,注重网路营销体系、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技术作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零售发展的趋势,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使零售商同生产商在需求间建立起无缝的信息共享,形成快速反应的供应链。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提高物流效率,也实现物流成本控制。提高桂林零售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加竞争能力。“用信息取代库存”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从而实现利润的提升。在这方面,沃尔玛无疑是做得最完美的。
2.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信息化水平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形成,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目前零售企业一种重要的营销工具,也将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要技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采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资本、技术、供应商、设备、市场机会、人力资源等信息,并利用信息增强企业组织竞争优势,来提高自身获利水平的能力。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有利于建立集商品采购、供应、销售、资金结算、信息反馈、企业管理于一体的网路经济,有利于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零售业的生存和发展。桂林零售业应通过树立电子商务意识,推进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改进和强化成本控制、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通过加强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开发的网路基础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硬件水平。从而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桂林零售企业从传统零售企业到电子商务企业的转型。
3.采用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称基准管理。标杆管理是以行业内的领先者(龙头企业)为目标,在确认自己需要改进的流程或管理方式后,通过学习借鉴领先者(龙头企业)的经验,从而提高本企业各项业绩的管理方法。众所周知,首开标杆管理先河的企业是美国施乐公司。在与日本佳能、NEC的竞争中,施乐公司的业绩在一段时间内迅猛下滑。施乐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以佳能和NEC为标杆的标杆管理,使施乐得以夺回失去的市场。国外零售巨头沃尔玛进驻桂林,在带来竞争的同时,也为桂林零售企业学习借鉴其优秀经验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有利于桂林零售企业实施标杆管理。古语曰:“师夷长技以制夷”。桂林零售企业应深入了解沃尔玛,关注对手的成功秘诀,借鉴它的先进经验,加快桂林零售业的改革。
4.改变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水平
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桂林零售业应改变观念,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桂林零售企业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理念,恪守商业道德,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完善的服务。从整体上理解消费者的动机,体察消费者潜在的进取心和自由选择的欲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将“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是企业真正的老板”的经营信条自始至终贯彻到服务过程的全部细节,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为此,桂林零售业应该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实现服务的人性化,通过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员工的服务行为达到规范化的目的。同时,加强岗位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此外,桂林零售业可以借鉴沃尔玛的成功秘诀之一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突出“方便”二字,形成商场管理以人为本――管理者以员工为本――员工以顾客为中心――顾客信赖商场的“经营循环链”,从而提高经营水平。
5.走连锁经营道路,实现零售业规模化经营
商业零售要保持低价格销售就必须有低成本支持,而低成本必须有理想的经营规模,才能实现低廉的进货成本、竞争性极强的市场售价及垄断性的市场占有率。而桂林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低,不利于零售业的发展。桂林零售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走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一般来说,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扩大单店规模;二是构建大型零售企业集团。由于受到企业定位、资金投入、商圈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对桂林零售业企业来说,规模化经营主要是建大型零售企业集团。用资产经营等方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和具有不同所有制成分的大型连锁集团,已是桂林零售业与国内外零售连锁集团竞争的迫切需要。因此,可用行政性和资产经营两种方式来建设大型连锁商业集团。同时连锁经营能够解决桂林一些零售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连锁,实行规模的进货,使得进货价格得到优惠,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桂林中小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但在桂林零售企业的连锁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卖场数量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运营卖场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6.准确定位桂林零售业的发展战略
桂林的零售业要突出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要充分利用桂林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城市品牌效应,加强自有品牌建设,促进桂林旅游业与零售业的良性互动,进而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有助于零售企业控制商品的质量、建立良好的商誉,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从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效地回避行业间激烈竞争。此外,零售业是服务于生产和消费的行业,如果它与旅游业良性互动,将有助于桂林旅游业持续增长。同样,零售业也会因旅游业发展而兴旺。桂林若能保持并提高对游客的购物吸引力,显然会有更多国内居民及其他客源为购物而前来桂林旅游,形成购物带动旅游。如我国香港因“购物天堂”的美誉而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去香港旅游。同时,旅游业又可以推动零售业转向高增值。同其他行业比较,一般情况下零售业是增值较低的行业,但并非所有零售商都从事低增值活动,问题在于销售的是何类商品。游客选购的热门商品往往是本地特色产品,由于其设计具较高创意,不仅生产环节增值高,零售环节的增值也较高。显而易见,游客购物带动也是桂林零售业发展的一个中也契机。要充分发挥桂林旅游业对零售业的刺激带动作用。
五、结束语
随着桂林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和沃尔玛的进驻,桂林零售企业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空前增强。针对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桂林零售企业需要引入标杆管理,学习行业内领先者(龙头企业)的优秀经验;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需要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信息化水平;改变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水平;走连锁经营道路,实现零售业规模化经营;加强基于桂林特色产业尤其是桂林旅游产业的市场渗透能力。
参考文献:
[1]论引导提升桂林老城区商贸企业价值[EB/OL]. guilin.mofcom.省略/index.shtml,2008-05-13
[2]桂林市商业网点规划[EB/OL] .guilin.mofcom.省略/subject/wdgh/index.shtml,2007-04-04
[3]陈小明: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4]李明德:旅游购物的发展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J].北京观察,2005年10期
[5]牛丛: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篇10
[关键词]农村零售业;零售组织;零售业态;
2005年末湖南全省就业劳动力3801.8万人,增长1.5%。全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919.26万人,增长6.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5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4.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农村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继续加强;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较大等。湖南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缓慢,制约了市场潜力的释放,导致长期以来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使农村市场启而未动。
一、农村零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市场发展受公共设施和环境的影响,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湖南省农村公共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差,相关商品没有配套设施,压抑了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欲望,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桎梏。益阳市是全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即使这样,广大的益阳农村普遍存在无自来水,无有线电视,农村供电线路普遍陈旧、损耗严重,造成电价太高。想买洗衣机无自来水,买了电视收不到信号,通了电不用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是买不起热水器,而是用不了(水压低打不着火);不是买不起冰箱、空调,而是用不起(电费太高)。高昂的电价,使得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不仅买难(价格贵)而且用难(电价支出高),不少家庭放弃购买。可见,不良的消费环境,压抑了一部分具备购买能力的农村居民家庭,使他们的消费欲望不能得到实现,不仅阻碍了商品在农村的流通,而且影响了农村零售业在未来农村市场的发展空间。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诚信问题在农村零售业中显得尤为突出,不仅严重干扰着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而且损害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省共查处违法违章、侵害消费者权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案件37951起,侵权违法主体是个体私营企业的案件24475起,占64.5%,其中,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414起,个体私营企业占了78%。在农村个体私营经营户中,有少数因为素质不高,没有长远发展规划,注重眼前利益,损害消费者利益,从而影响了个体私营经营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消费者心目中个体经营业主不太好的形象,不信任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诚信危机严重阻碍了农村零售组织的健康发展。2005年,张家界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于7月18日接青岛啤酒(郴州)有限公司投诉。7月29日,在张家界市一个体商店,查获1800件(12瓶/件)仿冒的“青岛2000”啤酒,共销毁壹仟柒佰玖拾伍件(1795件)商标标识外包装物及标签。
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信息不足,真正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指导不多,信息质量不高,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令农民不敢轻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使一些信息无法送到农民手中。一是农村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农民不能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二是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流行,农民没有识别的能力,导致农村“大头娃娃”事件的发生,对信息了解的不对称严重影响零售业的发展。
(二)农村零售业的后续动力不足,发展资金从哪里来的关键问题难以解决
目前湖南农村的零售业基本上是独立经营的个体小店,没有任何的组织性,缺乏组织资金、商品配送、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自然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针对现代商业的发展趋势,城市零售组织的未来竞争方向主要是农村市场。它们凭借自身的优势,尤其在资金、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军农村市场是非常有利,而农村零售业可能在农村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劣势很明显。农村零售商出身农民,除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投资外,筹集额外的资金加大规模是不太可能,再说湖南农村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湖南农村市场的特点:零售商不知如何贷款或筹资去扩展店铺,而农村信用社主要是针对农民的生产性贷款,所以零售商的店铺面积一般在10-100平方米。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零售组织的升级。
(三)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影响农村零售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湖南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的消费性支相应增加。然而农民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湖南农村零售组织的发展没有起到推波促澜的效果。并且农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居民从业收入的主要用途集中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农村家庭收入剪刀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农民的购买力平衡。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农村市场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农村零售业才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湖南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市场没有“物美价廉”的商品,商品价格质量的不合理,是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的“瓶颈”。
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农民有效需求不足,零售业在此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农村居民的富裕程度加深,对商品的质量要求自然就会提高,限制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农村市场。总之,农民收入只要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农民家庭收入的差距日益缩小,农村零售业就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单位:(元/人均)
指标名称2004年2003年增减(%)增幅(%)
在外从业总收入546.78463.5917.97.3
其中:外出从业收入330.36269.1322.82.0
乡外县内收入27.2------11.0-------
县外省内收入59.98------30.0-------
省外国内收入243.18------22.6-------
其中:本乡劳务收入181.75155.2517.112.2
乡镇企业收入45.21-----8.4-------
非企业组织收入34.6739.21-11.6-------
注:资料来源于湖南统计局农村调查统计直报2004年7月21
单位:(元/人均)
指标名称2004年2003年增减(%)增幅(%)
第一产业收入496.74407.8821.814.0
其中:农业收入176.54115.2152.3------
林业收入9.859.058.8------
牧业收入289.53263.719.8------
渔业收入20.8219.914.6------
注:资料来源于湖南统计局农村调查统计直报2004年7月21
(四)零售业规模偏小、业态单一,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近十多年来,湖南省的城市零售业态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新型业态诸如超级市场、专卖店、折扣商店、仓储式商店、便利店、邮购商店以及网络商店纷纷涌现,加上原有传统业态诸如百货商店、专业店、食杂店等。而农村市场的零售业态却单一化,主要是传统业态为主,加上零星的新型业态诸如便利店。所以,湖南农村市场零售业态单一问题突出,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2004年上半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894.6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11元,增长18.3%,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服务性支出为355.26元,增加45.01元,增长14.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上半年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长12.7%。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村的零售商仍以传统业态为主,经营的商品都是低档次的日用百货、日用化妆品、服装、鞋帽、烟酒副食品、简单的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等(见下表),这只能满足农民过去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对农村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确难以满足。像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大件商品,以及价值量大的家具、床上用品等,农村零售店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农民往往要到城市大中型零售店中选购。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购买成本,而且削弱了农村零售业的辐射作用和吸引力,自然影响了零售业的完善和发展。(如表)
2004年上半年湖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指标名称2004年2003年增减增幅(%)结构(%)
生活消费支出894.63756.52138.1118.3100
1.食品373.83314.9758.8618.741.8
2.衣着57.4148.858.5617.56.4
3.居住124.43106.3018.1317.113.9
4.家庭设备43.7237.336.3917.14.9
5.交通通讯86.2668.3817.8826.19.6
6.文教娱乐119.72112.167.566.713.4
7.医疗保健62.0746.3015.7734.16.9
8.其他27.1922.234.9522.33.1
注:资料来源于湖南统计局农村调查统计直报2004年7月21
长期以来农村市场体系的欠缺使湖南省商品流通产业未能实现有效集中,零售业主自有资金薄弱,经营能力不足又限制了商品流通,由此导致零售业不完善、零售店规模过小。近几年湖南省消费品零售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单个商业流通规模较小,总体上呈零散状态。省内农村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极低,基本上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与统一的销售网络。目前,我省农村零售业还是处于发展初期,零售商经营管理水平低,设施陈旧老化,经营方式落后,卫生状况也较差,这都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要。
(五)零售业的利润低,没有自己的品牌
湖南农村零售业管理落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同步,一个零售组织即使能够成功地满足管理部门和零售商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目标市场需要,也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一个零售组织为目标市场提供太少的附加服务,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和交易成本的提高,也会对盈利能力造成损失。湖南农村零售业的利润低,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零售规模不经济、组织结构单一、交易成本高。第一,湖南农村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还存有一些零散的店铺,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根本就没有商店的存在,农民购物主要是靠进城去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商店购买。可见农村零售业的辐射范围比较小,往往局限在一个村。所以,农村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消费困难,零售业的利润自然就低;第二,农村零售组织没有现代的零售业态,商店未来的发展没有合理的规划,缺少现代经营理念,经营的商品停留在基本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上,没有考虑到部分农村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消费欲望;第三,农村零售业的交易成本高,因为农村的物流不发达,零售商采购商品不便利,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脱节。所以,农村的零售业发展受到了限制,吸引顾客的能力有限,利润点自然很难提高。
湖南农村零售业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历,零售品牌这个概念很陌生,农村零售商一直围绕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营,对零售品牌经营战略一窍不通,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城市零售业将进军农村市场,例如“新一佳”、“步步高”等省内连锁超市的品牌优势众所周知,农村零售业根本就无法与之竞争。所以,农村零售业的品牌问题很关键。
二、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加大工商执法部门的监察力度,加快农村商业信息的流通,促进农村市场健康发展
规范市场秩序是农村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市场秩序的规范须借助执法机关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尤其是工商执法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监管要加强。农村存在市场法制观念不强的个体经营户,工商部门的对此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没有充分重视农村市场的健康发展。例如益阳农村,如果工商部门下来检查,零售商不是关门大吉就是行贿检查人员,农村的市场秩序混乱。农村市场需要政府部门领导好工商部门的工作,加大工商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打击不诚信经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对零售老板进行法制宣讲,以保证农村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民兄弟对工商部门工作的监督,对于执法人员的渎职行为进行检举,并对举报人员进行奖励;对于零售老板的欺诈行为或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一旦举报,吊销其营业执照。
(二)政策的扶持与农民以参股的形式出资相结合
农村零售业发展受资金不足制约,只有靠政府和自身出资相结合。湖南省信用联社可以扩大农村信用社的服务项目,减少农村发展资金的对外投资,增加对农村本土零售组织的信贷投资,改变零售组织资金缺乏的现状。除了在政策上得到支持外,农村零售组织可以与农村村委会联合,对本村的零售店进行合资。投资者可以与村委签订协议,到年终根据投资比例按股份分红。农村农民的资本就可以直接在本地投资,风险性比较小,因为农民比较相信零售店的老板,再说村委是合作的中介。“双赢”是解决零售商资金不足的最好方法。
(三)村委会组织零售商成立协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零售业的发展
湖南农村市场零售业不规范,对于消费者来说,零售商有什么居民就只能消费什么,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得不到极大的挖掘。而农村市场是农村“物流”、“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其间蕴涵着大量的“信息流”,故市场应成为地方经济信息的集散地,起到“耳目喉舌”的作用。村委会就可以牵头,组织本村的零售商成立商业协会,招聘有知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其进行市场调查,主要形式采用走访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市场需求的分析,做到农民兄弟需要什么产品,零售店里就有什么商品,解决好农村市场商品单一的局面;同时,协会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成立信息小分队,进周边城市收集信息,及时反馈到协会,使协会对本土零售业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打造出湖南省农村零售业的特色经营之路,解决农村居民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协会的成立,可以带动农民发财致富,增加农民的收入。协会需要收集信息,一部分农民进城收集信息后,可以有偿的转让给协会,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去投资,扩大了农民收入来源的渠道,例如湘西地区的农村,如果农民根据市场信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旅游业和饮食业等相关产业,使农村闲置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增加农民的收入的同时也加速了农村零售组织的发展。
(四)鼓励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投身农村零售业,因“店”制宜,壮大农村零售业
任何新事物的引进,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零售业应根据农村的连锁经营、基础设施状况、居民购买力大小和物流发育程度进行发展。因此,找准市场,因地制宜,因“店”制宜,采用不同的连锁形式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湖南省共对133.15万人实施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8.73万人,劳动预备制人员17.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34.13万人。这表明湖南省失业人口基数大,而且政府在培训再就也工程也做的比较到位,但是农村市场的发育不是很完全,市场潜力没有得到完全的挖掘。鼓励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投身农村再就业,引进现代新型的零售业态诸如超级市场、专卖店等,并凭借自身的多年的经验和资本,结合农村市场的特殊情况,给农村零售业增添新的血液。
(五)制定“星级商店”挂牌政策,扩大零售店的知名度
湖南省在服务行业有许多的品牌,像“华天大酒店”、“通程国际大酒店”等等,都是星级的酒店,知名度非常的高,而且组织管理水平非常高,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湖南省的农村零售组织,在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下,可以考虑“星级商店”的构思,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组织管理水平,提升组织的地位和声誉。在城市,各零售企业凭借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优势,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农村零售业的发展需要,制定“星级商店”挂牌政策,这样可以提高农村零售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一个不是完全竞争的农村市场,出台这一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竞争越激烈,农村的零售业才能更好的发展;竞争越公平,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农村“星级商店”的挂牌,可以扩大零售店的知名度,对农村零售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怡.零售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柳思维.市场营销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6
[3]刘天祥.经济起飞过程中的农村消费品市场培育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