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信用”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行政和加强监督为重要手段,以建立统计政务领域失信记录和实施失信惩戒措施为主要方面,以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为治理重点,不断提升统计干部诚信履职意识和诚信行政水平,引导树立社会诚信意识,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优化统计工作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推进依法行政。将依法行政作为统计部门与统计干部施政履职的根本准则,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将统计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的全过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二)推进政务公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评价相结合,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公开统计政务信息,加快推进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提高政府统计工作透明度。
(三)推进守信践诺。在统计管理和统计服务的各领域全面贯彻公平正义原则,提高统计诚信施政、诚信作为和诚信执法能力。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推动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干部诚实守信、清正廉洁、恪尽职守和敢于担当,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四)推进勤政高效。改进统计执法模式,创新统计服务模式,推行网上服务、并联服务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体系。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纠正执法过程中趾高气扬、态度冷漠、敷衍塞责等现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故意刁难,办人情案、办关系案等现象。
(五)推进奖惩并举。按照联合惩戒管理办法,结合市信用“四张清单”,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机制。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领域进行重点治理,构建政务诚信联合奖惩机制。建立统计违纪违法举报制度和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加强社会各方对政务诚信的评价监督,加大对政务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多方监督的信用约束体系。
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间安排
(一)保障机制和制度规范
1.组织保障(2020年5月至6月底)。修订完善本单位征信管理配套制度,成立县统计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领导、责任科室及具体负责人员,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并完成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
2.信用制度落实(2020年6月至6月底前)。根据县信用办出台的各项信用相关政策,及时制定本单位信用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办法。
(二)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
1.加强信用信息归集(2020年6月至12月底前)。继续以《省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及《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为指引,将统计诚信示范企业、统计信用承诺书及表彰奖励荣誉等公共信用信息及时归集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2.加强统计信用信息报送(2020年1月至年底)。县统计局高度重视信用信息上传与报送工作,围绕本单位信用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工作,及时上报工作动态,并上传至“信用”网站。规范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推进统计数据信息在全社会的应用。截至到6月末,共上传信用信息10条。
3.完善落实“双公示”制度(2020年1月至年底)。按照“应归尽归、应示尽示”的要求,结合“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梳理编制本单位行政处罚事项目录,动态更新。及时将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市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示。截至到6月末,我局无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件发生,按照信用要求完成了信息录入员和信息审批员的注册工作。
(二)加强统计信用监管
1.继续开展统计信用承诺(2020年1月至年底)。根据《县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承诺实施方案》,县统计局在统计监督检查、统计信用修复等方面继续推行统计信用承诺制,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作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
2.继续开展统计信用修复(2020年6月至12月底前)。根据《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依法依规开展失信主体的信用修复工作。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失信主体自愿参加各类信用修复培训,实施主动修复。
3.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2020年1月至年底)。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统计领域法人、统计从业人员诚信制度和信用档案,建立并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探索运用“双随机+信用”监管模式,加大对失信、不良信用主体的监管频次,优化对诚信主体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统计失信企业的认定和公示,对统计严重失信企业要实施联合惩戒。
4.拓展“信易+激励”应用场景(2020年6月至12月底前)。积极运用信用评价结果,多领域、多途径地探索创新“信易+”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统计诚信企业的激励作用,推广企业注册“信易贷”。到6月末,共推广15家企业注册“信易贷”。
(三)加强依法统计诚信统计
1.加强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2020年1月至年底)。将统计诚信教育贯穿到统计工作全过程,提升统计人员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利用对“四上企业”及相关部门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契机,进行政府诚信教育,3月20日至21日,我局召开了五期的“五上”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限下贸易抽样单位、劳动工资抽样调查单位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会议,共13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有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增强了统计诚信意识。我局将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将诚信教育纳入党校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和公务员培训课程。
2.加强企业统计信用监测(2020年1月至年底)。完善“四上”企业统计数据信用监测制度,加强统计数据日常监管,对在统计调查、业务管理和执法检查等履职过程中获取的企业信息进行信用信息认定,引导企业依法统计、诚信统计,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
3.积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2020年6月至12月底前)。2020年持续保持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高压态势,积极开展执法检。制定全年执法检查计划,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问题开展重点检查,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
4.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2020年5月至年底前)。认真做好统计领域数字造假问题线索工作台帐和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完善市统计局全面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办法,签订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书,压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第一责任、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把依法统计、依法治统贯穿到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四)加强统计诚信宣传
1.开展统计诚信宣传活动(2020年1月至年底)。结合“12.4”国家宪法“12·8”《统计法》颁布日、人口普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统计诚信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深入开展统计诚信宣传,打造全社会依法统计诚信统计的良好环境。
2.发挥统计违法违纪案件警示作用。加大统计违法典型案件的通报力度,加强统计失信案例警示教育,不断提升统计执法影响力,提升统计诚信宣传水平。
(五)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县统计局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统计执法监督局为责任处室,责任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具体负责信用建设管理工作,各处室、单位协助配合,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2.健全机制制度。根据县信用办要求和统计工作的特点,及时制定统计信用建设工作要点及相关制度,使信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导、协调本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把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推动信用建设与业务工作、诚信教育与管理举措融为一体。确保2020年实现信用工作“八个有”,即有实施方案、有组织保障、有信用记录、有项目经费、有政务应用、有市场应用、有宣传教育、有创新示范。
2.严格督促检查。统计局各科室要完善督查检查制度,采用多种形式,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坚决杜绝对政务诚信建设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或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强化守信践诺机制。开展统计干部守信践诺活动,严格履行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务诚信评价体系。
篇2
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
系,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
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且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围绕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目标要求,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全省社
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以建立社会信
用制度为核心,以公共信用为示范,以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
建设为重点,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关键,综合抓好诚信教育、信用
制度、信用市场、信用服务、信用监管、技术支撑等环节,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信用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
门分工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规范信用服务,加
强信用监管。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
方向,推动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地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坚持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分步推进的方针。结合我省实际,
周密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分阶段推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宣传教育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一手抓诚信宣传教
育,一手抓法规制度建设,依法强化信用监管,惩治失信行为。
坚持统一标准,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采用现代化信息
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公共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着重从服务、决策、执行、
监督等方面,加强公共信用建设,提高政府机关的公信度。转变
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职能分工,深化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形成依法
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完
善科学决策制度,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决策机制。建立公共
决策咨询听证制度,完善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的履行制度,做事
到位,承诺有度,承诺兑现。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
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
主义。健全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改善行政复议、
等制度,加强对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监督,及时纠正公共信用
失信问题,特别是承诺不兑现、违法行政等问题。完善政务公开
制度,增加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加强社会
监督。发展电子政务,加快全省政务公众信息网建设,推动政府
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政策宣传等实现信息化,
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低成本的服务。
(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本意见所指企业包括企业法人、
其他经营性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和征信机构
(1)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实现联合征信。依法组建省企
业征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利用福建政务信息网,由
省企业征信机构统一采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全省企
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省级各单位要建立全省本系统、本行业、本
部门管理对象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向省企业征信机构提供法律法规
许可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支持该机构低成本、高效率地采
集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省企业征信机构建立与省政务信息平台相
连接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企
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联合征信。
(2)省、市、县(区)实行联合征信。对于省级数据库内,
已涵盖各市、县(区)的省级部门和单位,由省企业征信机构直
接联通相应的省级部门和单位进行数据的采集;对于省级数据库
与各市、县(区)数据库分别设置的部门和单位,由省级部门和
单位负责采集各市、县(区)对口部门和单位数据,再提供给省
企业征信机构。
(3)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必须支持省企业征信机构的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以便征信机构定期、实时、方便、动态
地采集数据。省企业征信机构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自主申报系
统,拓宽信用信息渠道。数据存入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时,应
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
2.依法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省企业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信用
信息数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披露。对内为国家机关司法和行政提
供依据,为在企业资质申请、政策审批等程序实施过程提供决策
参考;对外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依法公示企业的信用
信息,促进企业信用监督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形成。对于需要获
取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个人,必须依照法律
法规,通过相应形式进行无偿(指企业基本信息)或有偿(除企
业基本信息以外的信息)查询。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
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各部门、各单
位对其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需要披露时也应依法办理。
3.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企业信用评估(评级)机构与
企业征信机构分离,实行总量控制、适度竞争、依法特许经营和
市场化运作,开展专业、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估(评级)。
4.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
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发展各类信用担保公司,鼓励企业投
保保证保险,以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5.建立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统
一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制定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实
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之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
运用数字安全认证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开放和共享的等级划
分,实现授权查询和深度查询的权限设置。
6.加强企业信用自律。以增强企业防范能力,强化约束监督,
促进诚信守法为目标,建立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用档案管理、分
析评估和风险警示制度,有效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企业自身
行为,在生产经营、合同履行、商品质量、经济鉴证、中介服务、
税金缴纳、金融信贷、往来帐款、财务核算、数据统计等环节加
强自律,不断改善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
7.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在企业信
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制定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
行业内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和组织协调,指导
业内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系统和树立诚信意识,改善业内信用
状况。
(三)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以现
有的金融系统信贷网络为技术载体,以居民个人在银行开立的个
人基本账户为主线,归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信息,逐
步整合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部门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
实现联合征信,形成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
案,结合我省情况,全面组织实施。
三、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
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征信管理、信用信息披
露管理、信用评级管理、信用保险与担保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管
理、信用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信用信息网络管理、经济鉴证类中
介机构管理、失信制裁和监管等方面的法规。
(二)推行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制度。政府各
行政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在各自监管领域,根据管理的需要和
特点,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
定相关的企业信用分类和信用信息匹配办法,建立科学的企业信
用指标。
(三)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建立由政府监管部门、
各类授信机构、用人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共同参加的市场联防
机制,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信用公示、警告提示、限制消
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行政处罚等惩罚。对信用记
录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政府有关部门在工商年检、纳税服务、政
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给予
优惠或便利,促使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四)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对于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
的征信、评估(评级)、担保、调查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应依法
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日常监管,
对其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失误或
被滥用,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建
设舆论宣传、职业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和信用管理基础知识普及
活动,树立“信用福建”形象。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利用各种新
闻媒体和教育单位,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增强公务
员、企业员工和广大群众信用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诚信为本、诚
信兴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六)培育信用市场需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
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开展管理工作,在登记注册、资质认定、年审
年检、专项检查、日常监管、审批事项,以及财政支持项目等方
面积极使用信用调查和评估资料,参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对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等,要
实行信用强制评估。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依
法使用信贷信息数据。引导各行业扩大征信需求、发展信用交易,
扩大信用经济规模,在签订合同、合资合作、消费信贷、投放信
用工具等商业活动中,更多地利用征信服务,降低交易风险。
(七)政府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国家相
关各部门所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的数据库转换软件
和硬件配套以及省企业征信机构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
等必需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其余采取市场化方式进
行筹集。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直有关部门、省级各主要金融机构
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我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方案,研究部署工作,协调有关
事项,督促各部门、各地区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并相应
成立公共、企业、中介机构、个人四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协
调小组。各设区市和省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信用体系建设的领
导机构,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省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经贸委,与省整规领导小
组综合办公室合署办公。
(二)加强部门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中要积极履行职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
有步骤地推开。有关分工如下: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媒体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工作;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政府法
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拟制我省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省经
贸委、工商局、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拟制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由省财政厅牵头,省民政厅等有关部
门参加,拟制我省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由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做好我
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政府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起草我省社会信
用管理地方法规规章草案;
由省质监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建立我省社会信用管
理地方标准体系;
由省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建立我省失信制裁联
防机制。
(三)做好基础工作
1.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贯彻实施《公民
道德建设纲要》和普法教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2.做好信用分类管理和登记上报工作。各地行政监管部门和
执法部门要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结合各自工作
需要,对管理对象实行不同形式的内部分类管理,建立信用档案,
完善信用信息记录、收集渠道和内部评估机制,并做好信用信息
的上报工作。
3.加强信用监管。各地行政机关要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
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给予必要
的惩戒。
4.引导企业和个人加强信用自律。各地要充分发挥中介机
构、行业协会(商会)和工青妇等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制订和
推行信用守则,规范企业和个人行为,形成维护信用的良好社会
风气。
(四)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
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目标责
任制,列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内容,做到管理机构、工
作方案和组织实施落实到位,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按时保质完
成任务。按照整规工作行政督查和责任追究制的要求,对社会信
用体系建设工作各项任务进行督查和责任追究,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本实施
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基础,以建立农户电子信用信息采集和评级系统为重点,以推广应用农户信用评级结果为手段,加强农村信用宣传推进,健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增强农村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3年底,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建成全市统一、功能完备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科学有效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等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评定,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二是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建立与农村特色产业链条相配套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支持模式,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涉农贷款投放和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营造良好诚实守信氛围,努力将我市争创为“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系统化、特色化、长效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自2013年8月启动,年底前进行总结,分宣传启动、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3年8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市直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及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企业的信用档案参考指标和评价参考标准。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1月)。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征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信用档案,推广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各涉农金融机构制定配套办法和措施,按照“先增量、后存量、锁定有贷户、挖掘潜力户、最终实现全采集”的思路,统筹安排,将全部新增贷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信用档案纳入农村信用共享平台,对存量贷款户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录入,逐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并依托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贷款。各镇(街道)协助辖区金融机构网点开展对所有符合标准农户的信息采集工作,实现全覆盖。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3年12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用评定工作,涉农金融机构为信用户授牌,团市委和人民银行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授牌,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镇授牌。同时,认真总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和评分系统,拓展评价结果应用范围,深化建设内涵,提高社会效应。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统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检查监督等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
1、人民银行市支行。负责组织、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制定信用信息指标和评分标准,将信用档案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库对接,推进电子化信用档案和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根据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情况,指导其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2、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商贸办、团市委。负责协同人民银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支持和协助涉农金融机构做好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采集工作,组织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逐步实现各单位信用信息共享。引导和督促涉农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资金紧缺问题。协调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资金配套问题,出台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支持信用户、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发展。
3、涉农金融机构。要制定各自工作计划,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业务系统,广泛征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将所有农户及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信贷信息及时纳入农村征信服务平台,保证信贷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要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利率优惠等激励手段,让信用客户享有信贷倾斜政策和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在贷款额度、期限上满足农户的生产需要。要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相适应的信用培植、信用评价和金融扶持模式,并据此实施信贷业务创新,使信用户享受信贷便利。
4、各镇、街道。负责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的宣传、动员工作,加强与涉农金融机构工作联系,密切合作,准确、如实地采集信用信息,确保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篇4
一、政府宏观指导、协调推动
《纲要》确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政府推动,社会共建。政府负责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健全法规和标准,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随着党的十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开。建成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开通了“信用中国”网站;推动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将大力推进政务、个人、电子商务三个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改革等。社会信用体系全覆盖的格局已经形成,重视信用、运用信用将给每位公民和每个主体带来机遇;同时也必将引导每位公民和每个主体树立信用思维、研究信用和运用信用,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
二、商会协会行业组织实施信用建设、规范市场
自2005年全国整规办、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整规办发〔2005〕29号)以来,目前已批准100多家国家一级行业商会协会参与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评价企业达数万家。行业商会协会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自律组织,在商务部、国资委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建设是履行自身职责的客观需要,应根据招投标行业的独特性来设计建立符合本行业发展的评价认证体系。通过组织会员企业参与行业信用评价,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增强行业诚信意识,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维护行业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在行业信用评价建设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多次组织专家论证研究,引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招标投标行业特点,制定招标投标信用评价实施方案、指标标准和管理办法,保证信用评价指标标准科学、客观、合理等,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2016年10月,中招协率先在指标机构会员企业中试行开展信用评价。首批信用评价工作得到了4百多家机构会员的积极相应。经过组织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参评企业进行评价,经过初步确定信用等级,复核、公示公告等,最终418家参评企业获得信用等级。行业协会、商会配合行业管理部门通过建立行业信用记录、共建共享信用信息、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实施联合奖惩等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来。招标机构应正确运用和发挥信用体系运行的奖惩机制作用,促进招标投标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三、第三方机构专业、客观、科学的信用评价
确定信用评价相关指标。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应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价的中介服务机构或组织,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信用评级服务程序,对企业的规模和经验、人员状况等基本素质,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履约状况、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以国际通用符号标明信用等级向社会公示。在评价指标下还设置细化的、条目性的评价指标,丰富指标的评价维度,保障综合指标显示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出具《企业信用评价报告》包括企业信用状况综合分析、信用管理量化指标分析、企业债权、债务、履约状况和合同管理水平、公共记录状况等内容。《企业信用评价报告》为社会各界提供科学、公正、及时的信息和商务合作决策参考,有助于在商务活动中防范合作风险,同时也是企业在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申请资质中有效的信用证明。信用评价体系评级实行动态化管理,受评企业定期接受审核,并对照评价体系规范标准持续改进,不符合或体系建设不到位,应取消信用认证或降级。
四、提高招投标信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信用管理电子化推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和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招投标活动组织模式逐步走向全流程电子化,行政监管方式的转变也将通过监督平台实现,这就为将来的信用信息采集,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和技术保障。搭建招标投标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管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工具,逐步建立信息搜集、统计、、共享等招标投标信用信息数据库,是保障招投标机构信用体系长效化、高效化工作的基础;最终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归档、查询、反馈等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使信息征集规范、评价依据充分、等级标准科学、资料信息完整;信用查询畅通,质疑反馈及时,促使招投标市场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构以信用服务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信用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信用管理、信用监督招投标机构信用管理平台的搭建,通过多个端口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全面的招投标机构信用信息查询、调取服务,帮助招投标利益相关方和政府监管部门从中及时获取所需信用信息,做出科学决策,也倒逼招投标机构改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五、信用评价体系会存在的问题
篇5
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测评体系》、《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2013-2015)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采取整体推进、重要突破、分步实施、创新载体的方式,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深入开展各类诚信创建活动,逐步建立政务诚信、市场诚信、行业诚信、社会诚信体系,确保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二、成立机构
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的落实,成立“县工信局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三、明确分工
行业管理股负责综合协调企业诚信市场建设。
经济运行股负责开展诚信企业家评选活动。
信息股、墙办负责完善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公开和使用办法,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免费查询。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和守信激励制度,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事事方便“的社会共识。
金融股、办公室负责企业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强化借款人信用意识,培育借款人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建立信用考核和失信约束机制,整合信用资源,着力营造良好金融信用环境和秩序。
执法大队、能源与资源管理股负责开展企业中开展“规范经营、诚信文明”主题创建活动,着力打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围绕实现“三无”(质量无假冒、数量短少、价格无欺诈),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使守信企业受益、失信企业受罚,有效推动企业诚信建设;不断加强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广大员工的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理念。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7月)
拟定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股室。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2月)
责任股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创建要求,分头实施、整体推进诚信环境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和措施要求落到实处。
(三)督查落实阶段(2015年1月—6月)
督查各责任股室对照《文明城市测评操作手册》中诚信环境创建标准,组织人员开展自查自纠,查找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五、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广泛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市民的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健全机制、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全面铺开,改善服务、支农惠农”为原则,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健全农村信用信息采集及评价机制,建立相配套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及支农惠农的框架体系,改善辖内农村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实现我县农村信用与经济良性互动、农村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引导、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支农惠农”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思路,依托涉农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村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级信用创建活动与农户信用评级结果有机结合,鼓励农民通过累积信用记录解决贷款难问题。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用宣传力度,拓展农村信用宣传的广度与深度,鼓励和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构建完善多层次担保体系,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和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县建设。到2015年底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一)完善农村信用评分体系,做好农村信用档案建档工作。到2015年底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企业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信用信息征集要占全县总户数的95%,实现涉农部门的农户信息大整合。
(二)稳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到2015年底建立信用档案户数35000户,评定信用村70个,信用乡镇5个。
(三)构建多层次农村担保体系,争取到2015年成立3家农户担保机构和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设立1个农业担保基金,逐步满足农村信贷融资需要。
(四)加大农村信用宣传力度。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氛围,为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五)全面实施普惠金融工程,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着力点,改善农村金融基础建设,提高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资金投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加快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的服务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开展农户信息征集和标识工作。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依托农户信用电子档案,充分结合各自内部授信规定对农户信用进行评分,完善农户信息征集与信用评分体系,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按分值确定农户信用等级,发挥现有的农户信息征集系统功能,按已有贷款、有效信贷需求、无效信贷需求以及无信贷需求,对所有农户进行标识,实行差异化金融服务,实现农户信息共享,从而为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农建立一个基础平台。
(二)推进农村合作专业组织及农村企业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充分利用政府相关部门掌握的信息,创建工作载体,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和评级机制。由镇、村干部协助涉农金融机构开展走访活动,加大信息收集力度。
(三)稳步推进信用村镇建设。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级信用创建活动与农户信用评价结果有机结合。同时,积极落实信用村、信用乡镇优惠措施:一是扩大信用村、信用户的贷款授信额度;二是信用户贷款利率可比非信用户的贷款利率优惠;三是扩大信用乡镇所在地的信用社的贷款审批权限;四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信用乡镇农户资金需求;五是简化贷款审批手续。
(四)健全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由县政府、县农办、县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资金支持与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农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扶持信用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贷款以及信用促进会、小额信贷促进会推介担保的农户贷款实行授信额度及利率优惠。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不守信用行为,除拒绝给予授信或提高授信条件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法部门介入加以打击,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如与县计生局、金融机构、公积金中心联手,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对象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纳入征信工作管理。金融机构可以拒绝受理其信用、抵押、住房等各种贷款和信用卡办理、贷款担保等金融业务,实行信用惩戒。与法院联手,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了解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情况,通过采集送达催收单,与拖欠人所在单位负责人交换意见等办法,督促拖欠人按时归还拖欠贷款。
(五)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积极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农户信息征集系统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引入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二女结扎户小额贴息贷款、巾帼扶贫贴息贷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等,在县扩大“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提高惠农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信用贷款的覆盖面。
(六)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各种类型的担保组织,完善“三农”信贷担保服务,发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在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户+自然人+促进会+担保基金”、“促进会+担保基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基金+促进会”、“农业产权+促进会+担保基金”、“小额信贷促进会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等促进会担保方式,积极为农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推介、担保服务。推广农业企业担保公司贷款、村级农民担保公司贷款、农业企业联保贷款、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保证贷款,解决农村信贷担保难的瓶颈制约。
(七)培育农村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意识。一是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导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二是注意做好对乡村两级干部的诚信宣传工作,大力推动其带头讲诚信、守诚信,养成良好守信践约的精神风貌,并协助信用社做好诚信宣传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组织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在农村开展信用知识系列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教育广大农民重视积累自身的信用记录,自觉保护自身的信用信息,并将这些良好信用记录积极运用到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努力把农户培养成为有较强信用意识和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局、人行、农办、扶贫办、财政局、工商局、公安局、法院、统计局、林业局、国土局、房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做好人员和经费等各项保障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我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工作职责。有关部门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职责为:
1、县发改局、人民银行牵头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价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2、县农办、财政局、工商局、公安局、法院、统计局、林业局、国土局、房管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围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本部门掌握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相关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采集的责任银行,推动农村信用评价结果在支农资金、农业项目开发等方面应用。县财政局要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为全县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做好财政保障。
3、各责任银行机构要按照工作分工,制定具体的农户信用档案采集和评价工作计划,按季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采集进度。要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不断提高对建档农户的信贷支持。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不断拓宽支农服务范围,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要会同乡镇、村组做好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人员的技术培训。
篇7
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指导思想 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要求,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重点领域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两个领域,农业投入品领域的重点是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领域的重点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收购贮运企业、屠宰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部门推动,社会共建;健全制度,规范发展;积极创新,加快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任务
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
完善信用信息记录 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所采集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征信工作,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鼓励和指导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征信工作。
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账,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积极树立诚信风尚。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健全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督促行业协会加强自律,进一步完善组织章程,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征集会员的信用信息,积极开展非营利性信用等级评价。
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建设。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机制。三是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四是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五是建立信用监督机制。
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诚信教育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在核发许可证、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强化对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信典范,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重点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成立本地区、本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小组,及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指导、协调、推进本地区、本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促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借助其专业性强、组织化程度高、与生产经营者联系紧密的优势,合力推动行业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强化责任落实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订《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方案,作出周密部署安排,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定期对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行业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失信行为多发的地区、行业予以通报。
篇8
2010年工作总结
一、圆满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在市信息办及其他32家成员单位配合下,历时一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升级后的系统于2010年4月30日正式运行。
(一)系统升级改造主要工作
为按时按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工作,中心年初通过多次调研,实现了与市工商局“金信工程”数据自动采集,达到企业基本信息每日自动更新的要求,为升级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完成了市国税、地税、质监、劳动、法院的数据自动采集部署。
在使用 “金信工程”基础数据的同时,完成了原“4.30”系统成员单位数据和重点人群数据向新系统的移植,成功移植67余万条数据,成功率达96%。对缺少质监码或国、地税码的数据,进行了两次清理比对,成功入库49万余条。
积极拓展数据采集面,通过与成员单位多次协商和交流,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实际,首先完成了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数据采集试点工作,使系统数据采集从以前单一地从市级部门采集向市级以下的二级部门纵向延伸,使数据采集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为保证区(市)县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为上述三家成员单位办理了数字安全证书40个,并分别召开了3次操作人员培训会。在此基础上,中心对其他成员单位的区(市)县级数据采集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二)升级后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升级改造后,新增了成员单位定制企业信息,便于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增加了企业自主申报其认证、资质、业绩等信息功能;强化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提供企业注册资金分布、行业分布、开业注销趋势、纳税额等统计分析;实现了企业基础数据按日更新,数据项由100余项扩展到2300余项。系统升级后较之以前,平台数据覆盖面、数据时效性、数据采集手段和服务功能都有较大提升。通过系统升级改造,改变了原来各个成员单位只能在政务外网内放置前置机上传数据的方式,对非自动采集单位实现统一入口,通过政务外网或互联网均可报送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扩展数据采集打下了基础。
(三)升级后系统数据量
2010年1-6月系统升级改造中移植历史数据67万余条,成员单位上传数据量92.8万余条,市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部门提交数据2453条。信用记录达189万余条,较升级改造前上升了约32.75%。截至2010年11月1日,系统采集企业信用数据224万余条,重点人群信用数据32750条,开通自主申报企业21户,网站日均访问量稳定在9000余次。
二、初步完成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子系统开发工作。
2010年初,中心按照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需要制定了《成都市中介机构信用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市场处共同召开了中介机构子系统成员单位会议,明确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监管互动、服务民众”的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中介系统成员单位数据采集项目录,确定了建设进度。目前,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11月召开中介系统联络员会议和操作人员上机培训,采集历史数据,12月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深化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按照小维副市长加强系统应用和推广宣传的指示,中心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系统应用,挖掘系统使用价值
1、制定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联席会议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 并下发到各成员单位,推动各成员单位的系统应用。
2、开发完成系统简化版本,以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为重点,并在简化版网站上,为市领导提供我市企业的开业、注吊销、提警示等统计分析信息。
3、加强了与深圳、重庆、湖南、宁波等兄弟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交流和互动。为增强省市和区域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拓宽信息覆盖面,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影响力,中心率先促成了与其他地区的信用信息区域联动机制。目前,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与深圳信用信息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与重庆、湖南、宁波等省市签订了互联互通协议。
(二)不断推出和完善信用产品及服务
1、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评选、公示2010年度企业“公共信用aaa级”企业95家,对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市企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积极推广企业基础信用报告的应用。2010年5月4日向四川科特空调净化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第一份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该企业使用信用报告顺利参加了招投标活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企业申请,2010年1-10月中心已查询83批次共1067家企业,共出具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88份。
3、开通自主申报系统,并积极向企业和公众推行。2010年3月30日,成都锦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开通自主申报的企业。目前开通自主申报20余户,待开通35户。 【1】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施工管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 | 2010年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信息调研网络工作总结 | 2010年度房地产项目推广策划工作总结 |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返回 栏目列表】
4、加强与市品牌办的联系,积极参与到推进品牌战略发展的工作中,在系统首页开设了品牌战略专栏,自主申报页面开设品牌展示平台,加大平台的影响力,促进品牌战略子系统的建立。
5、按照《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0-2012)》关于加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要求,设计和开发了为下步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双方服务的认证标识。通过标识,交易双方可以方便地查询该企业的主体身份信息和信用状况。
(三)积极开展调研系统应用深化调研工作
1、积极探索建设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餐饮、食品、家具和家禽等行会的走访调研,编写了《成都市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调研报告》并已报送市政府审阅。
2、积极为我市的品牌战略服务。通过走访调研,完成了《品牌成都子系统建设方案(初稿)》,计划依托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建立品牌成都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集中查询和披露的信息平台,扩大品牌宣传力度。
3、随着3g无线网络的发展,为方便社会公众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对系统wap网站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并初步形成了实施方案。
(四)积极拓展多样性的推广宣传方式
1、按照市领导有关指示和工作实际需要,中心起草并报送了《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目前宣传方案已正式实施。
2、通过参与成都电台“成都面对面”访谈节目、在年检窗口、机场和“3.15”活动现场等地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开通网上论坛及博客等方式对系统进行多种方式宣传。
3.以“信用助发展”企业评选、“传递就业关怀、放飞创业梦想”、“送网进企业”等主题活动为载体,走进工业园、校园和协会组织,宣传系统功能,服务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
四、做好联席会议办公室及相关综合协调工作
加强沟通协调,召开了系统升级建设协调会、征求意见会、演示汇报会、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工作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半年工作会等各类会议,推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好办文和办事工作。完成政务信息、汇报材料、情况简报、信箱回复、领导讲话以及市局要求的其他工作材料等;做好系统网站日常信息更新工作。共在门户网站各地诚信建设动态、信用新闻200余篇,在“金信工程”系统报送和采用政务信息15条,保证了网站新闻的及时性、广泛性和可读性。按照市局贯标和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建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及时收集、呈阅和归档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如新兴课题调研、电子商务与诚信平台对接调研等。
2010年的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推进平台应用拓展,打造网站诚信品牌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研究拟定成都市企业信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促进成都软环境的提升。
根据《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政府令157号)和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职能职责要求,计划于2010年底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我市企业信用体系规划,并于2010年全面开展该项规划及建设,推动和完善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我市软环境的提升。
二、优化完善新系统,增强系统使用价值。
(一)完善系统数据,固化《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目录》及指标体系,加强企业信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为与其他市级信息平台共享互通打好基础。
(二)完善系统功能,逐一走访成员单位,针对系统存在问题和成员单位的合理需求,协调开发公司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同时做好系统服务功效的评估工作。
(三)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扩大系统影响力,在与重庆、湖南、宁波等地签订互联互通协议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系统相关开发工作,实现与数据库层面的交换和查询功能,建立包括深圳在内的五省市区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盟及联网互查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信用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要加强区域间、城际企业信用信息交换标准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调研建立手机企业信用网站的建设方案,完成wap网站建设。
三、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和中介机构子系统应用。
(一)定期通报数据情况和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督促成员单位按要求每月报送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积极做好企业自主申报业绩的宣传、开通和指导工作,丰富系统数据资源。
(二)总结和推广三家试点单位经验和做法,稳步推进区(市)县数据采集和共享工作开展,争取再完成2—3家成员单位区(市)县采集工作,逐步建成“全域成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三)加强与市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办公室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并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四、推进平台及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社会。
(一)加大信用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通过完善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广现状调查》调研报告、定期出具成都市企业信用状况分析报告等措施,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深化信用信息在行政机关日常监管、政府评优评先和招投标等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二)为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工作,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特别要结合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推进,为完善信用系统和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举措。结合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市企业网站上推广认证标识。 (2)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施工管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 | 2010年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信息调研网络工作总结 | 2010年度房地产项目推广策划工作总结 |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返回 栏目列表】
(三)推进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对我市一期8个行业协会组织的调研工作。积极争取建设经费支持,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行会和社会公众需求,全面开展行会子系统需求调研工作。加强与行会主管部门联系,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子系统数据采集、披露模式和标准,逐步完成系统开发工作,为行业协会诚信建设和规范发展服务。
(四)继续做好与品牌战略推进办公室的联系工作,将诚信成都与品牌战略更好地结合,完成品牌成都系统建设,运用系统平台功能,推进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五、通过实施宣传方案,提升平台知晓度。
(一)组织实施《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拓宽宣传渠道,借助专业的推广机构进行网络推广,提高系统访问量和企业自主申报数量,有效提高系统知晓度。
(二)以诚信主题、3.15活动、4.30周年活动等为载体,结合走访企业、协会,做好调研工作,继续加大系统宣传推广力度。
(三)通过多种手段和调查方式,加强宣传推广效果的评估工作。
(3)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篇9
一、明确工作目标。
制定《加快推进全市人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全市人社系统2019年至2020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即:到2019年底,初步建立与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系要求的人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和环境,树立“信用兰州人社”。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人社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落实抓、科室单位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制定《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各科室、各局属单位,组织各科室、各局属单位做好建立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做好数据归集、开展信用监管等工作。
三、完善工作制度。
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任务列入全局年度目标任务,要求责任科室、单位每季度最后一月15日前按要求上报信用工作进展情况,做到时间与任务进度同步。结合每月的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月报情况,不定期通报相关科室、单位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情况。每半年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年底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上报局党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全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专项汇报会,听取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落实归集应用。
加强各类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和报送工作,按照“谁产生,谁公示”的原则,相关科室、单位在7个工作日在通过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双公示”信息、“红黑名单”、联合奖惩典型案例等信息在7个工作日按照要求分别上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大数据局和市文明办。按照“加强事前核查、签订承诺书、在网站公示”的三个步骤,将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环节,并作为必要条件和重要参考依据。规范承诺书格式内容,市场主体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按规范格式填写信用承诺书,将信用承诺推送至“信用兰州”网站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并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参考。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落实信用审核环节,查询结果需有书面材料入档或者提交会议审核通过。在局系统项目招投标和人员招聘等工作中,将审查信用信息作为其中重要一项,信用良好是企业参加招投标和人员招聘的前置条件。
五、推进联合奖惩。
围绕社保骗保、劳动用工等工作和19个重点领域推进联合奖惩和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对辖区内工程建设领域、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五项制度”100%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实现动态监管。按照《兰州市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文件要求,今年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2批13件,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企业2户,并推送到“信用兰州”实行联合惩戒。在社会保险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参保企业职工退休及失业保险审核审批、工作。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对市属参保企业职工退休审核审批情况进行了专项自查,并配合省、市上级部门的专项审批检查工作。养老保养方面,2019年1月至5月,处理市属企业退休人员死亡业务中,发现并追回多领取的养老金17余万元。失业保险方面,对省、市参保企业失业保险待遇审批情况进行了专项自查,并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的专项审批检查工作将失业保险待遇审批纳入开展骗取保险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当中,完善失业保险申领制度,完善失业保险数据库;将失业保险基金中各项补贴申领全部纳入开展骗取保险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当中,通过技能补贴、稳岗补贴实名制登记系统的建立,实现专项治理活动全覆盖。
篇10
一、2019年度工作总结
按照福州市统一部署,我区着重围绕信用联合奖惩、“信易+”等工作进行2019年度信用工作,现将信用联合奖惩、“信易+”等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开展信用联合奖惩工作。区委组织部、区环保局、地税局、国税局、公安局、国土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分别出台了《关于落实社会信用建设规划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工作方案》,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联动。促进信用建设在各领域不断推进,呈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大格局。继续发挥“信易+”落地的信用激励示范效应,建立完善全部“信易贷”及试点主体信用档案,对试点经营主体开展信用大数据监测,并初步形成“信易贷”试点主体信用信息库。目前完成信用建档企业500家,建立健全综合信用档案,并出具企业综合信用报告。依托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大数据库为行政中心办事和审批窗口自动调取相关主体信用档案,实时出具综合信用等级,结合实施信用承诺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守信主体在申报材料不齐备的情况下享受“容缺受理”、“容缺审批”、“告知承诺”等便捷服务,为守信、优信主体享受更便捷窗口服务;在永辉超市设定“信易租”等活动,对守信主体进行鼓励。
3、开展各种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区委、教育局、诚促会等部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和LED显示屏、横幅标语、基层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开展各类诚信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诚信典型,引导公众自觉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努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1、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成员单位审批、处罚、归集等方面配合不够默契,存量数据归集偏慢。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氛围还不够浓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企业失信行为风险加大。3、联动部门还未全面展开,联合奖惩方面有待加强。4、信易贷方面,银行产品对小微企业优势不明显。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下一阶段,我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新增信用信息的归集工作。进一步规范各单位信用数据采集、审核、报送流程,确保归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依法依规公开相关信息,不断提高收集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