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文学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文学的价值

篇1

【关键词】儿童文学;审美价值;阅读兴趣;好读书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81-02

儿童文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审美价值。审美,是非功利的,是令人愉悦开心的,是没有压力的。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儿童文学必须充分发挥其审美价值。首先,作为文学,儿童文学的主要价值是审美价值。审美是文学的各种价值得以发挥的基础,也是各种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只有经过审美的中介,并以审美为基础,读者才有可能把握文学艺术形象,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进而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其次,作为特殊的文学,作为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学,儿童文学的主要价值更是审美价值。“审美在儿童文学中是第一位的,审美性也是儿童文学的第一特性。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文学性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质。儿童文学只有回归文学,回归少年儿童,其价值才能得到正确认识。”[1]一方面,儿童文学要反映儿童的天性,另一方面,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也具有这种天性。因此,儿童阅读文学作品,喜欢有趣的,喜欢好玩的,喜欢搞笑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儿童文学的审美特性。

其实,儿童的阅读重在审美,吸引他们阅读的是趣味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有责任感的童书作家,一定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两个神圣的使命:一个是让孩子在人生最初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一生都爱读书的人;一个是滋养、引领孩子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2]的确,要使孩子爱上阅读,必须使孩子在最初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愉悦感。只有先让儿童感到“读书好”,读书有趣,才能使他们“好读书”;只有“好读书”,才能进一步去“读好书”。如果儿童不觉得读书有趣,不喜欢读书,那再好的书也起不到作用。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扩大阅读量,那么就可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素养,培养他们的情趣;就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语文教学的目标就自然达到了。那么,如何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呢?

一、要让儿童读好书

读一本好书,对于城里的儿童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很多学校都有图书馆,县市也有图书馆,还可以有条件去书店买。但是,对于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要获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却不是那么容易。据笔者对广东省云浮地区农村中小学的调查发现,有像样图书馆、阅览室的学校屈指可数。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他们大部分反对自家的小孩买课外书。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杂书,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老老实实学好书本知识才是正经。加上经济困难,很多孩子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课外书,即使有,在农村也无法买到心仪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要让孩子有书读,有好书读,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加大投入,让孩子有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获得。

读好书,要有好的读书环境。环境氛围、读书风气会影响阅读量和阅读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快餐文化、图像世界、游戏陷阱,影响着儿童。据调查,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除了完成作业,大部分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上。尤其是手机普及、移动网络触手可得之后,中小学生课外经常玩手机游戏、看网络视频。在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的读图时代,没有几个学生家长是爱看书的,家长不看书而看电视玩电脑,在这种环境下,儿童如何能读好书?城里的小孩,可以有自己专门的房间甚至有书房,可以安静地看书,也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但是,农村的、山区的小孩,贫困家庭的小孩,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没有安静的适合读书的环境。农忙时节,大人小孩都要干农活,没时间看书。到了农闲时节,不用干农活了,大人们都去打牌打麻将了,孩子们也没心思没气氛读课外书。要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除了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地方,还要给他们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这需要大人们作出榜样。

而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想读书,不喜欢读书,而是他们压根就没有时间读书。无论是农村中小学生还是城市中小学生,作业太多,负担过重,没时间读书,是普遍现象。虽然教育在改革,教材在不断改版,反复提倡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减负,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应试教育现象还普遍存在。学校和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家长为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为了家长和老师,为了考取好成绩,题海战术是统一的法宝,作业充塞了学生的所有空闲时间,哪有时间去看文学作品?学生即使看书,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片段式地看,而不是“看整本的书”。要让学生有时间看课外书,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

二、要让儿童喜欢读书

光有好的读书条件和读书环境,如果儿童不喜欢读书,那也是没用的。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多很多,老师要多列一些书目,多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余地。我们很多老师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理解接受能力推介阅读书目,甚至强迫阅读,动不动就什么四大名著、外国名著,搞得学生没有一点积极性,没有一点乐趣,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阅读的,当然最好是经典作品。但是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一定要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发。不能因为过早地强迫学生阅读他们看不懂不愿看的经典而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只要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去了,还怕他们不去读经典吗 ?

其次,要多让学生没有压力、不带任务地看书。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培养文学素养,愉悦身心,主要是审美,它是非功利性的。学生不带任务、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才是愉悦的阅读,才是审美的阅读,文学的审美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多进行自由愉悦的审美阅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提高,阅读兴趣才能得到培养,学生才会喜爱读书。只有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因此可以说,儿童喜欢读书与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互为因果的。

再次,让儿童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要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还应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好处。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愉悦,体会到快乐和轻松,还感受到阅读能帮助提高写作水平,能帮助提高语文水平。要让儿童觉得读书很好,家长和老师首先应该知道读书的快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对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量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语文素养的高低。”[3]在当今分数成绩还“很重要”的阶段,要让中小学生体会到:“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得到好成绩的。”[3]

在当今非得考试的情况下,我觉得作为老师,在命题的时候不要只是出课本里的知识,要多涉及一些课外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的东西,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多看课外书,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要让学生不管是在功利还是非功利方面,都能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好处,从而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培养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刘之杰.试论儿童文学的审美特性[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2]胡晓,杨红樱.谈创作秘诀: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EB/OL].http://.cn/gatylkb/content/2010-09/13/content_1279571.htm?node=874,2010-09-13.

[3] 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2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育 实现途径

所谓儿童文学是指专门针对于儿童创作出来的、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各种类型的文学。一般情况下,儿童文学主要涉及到儿歌、童话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故事、图画文学等。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其针对性强,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积极探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儿童文学教学现状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符合当前儿童教育文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无数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其一,从儿童文学的题材数量来看,新课改以来,儿童文学作品形式越来越丰富,体裁也越来越多样化,囊括了寓言童话、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儿童科学、图画文学等内容。其二,从儿童文学的文本内容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改编,为彰显更加理想化的儿童文学局面打下基础。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儿童文学教学依然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

1.儿童文学教师师资素质不高

多数情况下,作为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教学特点不了解,难以保证高效地实现儿童文学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成人本位思想意识严重,很少从儿童的视角去审视儿童文学作品,忽视了儿童主观意识的激发,这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对于儿童文学兴趣的丧失;其二,教师多数都严格依照教材来进行,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较差,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字面上,自身儿童文学素养不高,难以保证儿童文学教育效能的发挥。

2.儿童文学教育策略存在偏失

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却没有以对应的儿童文学教育策略去保证其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缺乏,另外教师也没有针对于儿童文学方面给予学生对应的引导;其二,在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点,一般都会以考试为主,忽视了以儿童文学人文情感教育的方式实现对于小学生情感教育;其三,当前小学语文儿童教学方式单一,以灌输式的方式来开展,长期以来不利于其对于儿童文学兴趣的提升。

二、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价值的策略

1.不断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

针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的问题,积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进行改善显得尤为必要:其一,强化儿童本位教育观念,规避以成人的视角去审视儿童文学,尽可能站在儿童的视角去审视儿童文学作品,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教育价值观;其二,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解读能力的提升,使其懂得儿童文学的精华和重点,从而在更深层次去开展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以保证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得以提升;其三,教师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去审视儿童文学作品,学会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学会用儿童的语言去交流,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

2.不断调整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对于当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的失误,应该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具体来讲,主要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积极使用阅读教学法,以构建健全的儿童文学图书角,引导儿童通过阅读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实现儿童对于此类型作品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其二,欣赏指导法的运用,以当前教材中经典的儿童文学课程为契机,引导学生去欣赏儿童文学的语言、精神、情感,由此使得学生更加向往参与到此类型文本的阅读中去;其三,情境教学法,以创设具体情境的方式,要求儿童参与到情境中去,以扮演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调整和改善,由此推动实际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的确能够在促进语文教育质量提升、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儿童文学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式成人化,教学环境不佳,都给儿童文学在上述效能发挥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应措施予以改善,相信可以发挥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川 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基础教育论坛,2012,(18)。

[2]刘国艳 小学语文生命化教学断想[J].中国教育学刊,2012,(05)。

篇3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儿童文学是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原则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纯文学创作,旨在陶冶儿童心性,拓宽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儿童文学具有类型多样、内容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等特点,且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了学生的学前学习和课余学习生活,还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发现真善美的能力。儿童文学应合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和调味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1教材方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须重新予以重视和调整。主要包括:(1)教材中一些内容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不相适应,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2)文章选择较为单一,一些知识点脱离生活实际;(3)过于注重教育功能,语言生硬缺乏灵动性,内容平实缺乏趣味性;(4)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缺乏人文精神和没学精神的渗透。

1.2教师方面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是师范类院校毕业,在校期间缺少对儿童文学的专业学习,上岗后缺乏对儿童文学专业知识的培训,造成了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经常忽视儿童文学的作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

(1)主观认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而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展开;

(2)不能够客观对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做出判断和评价,因而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

(3)只重视对自我教学技能的提升,忽视对儿童文学知识的学习,因而不能够以儿童文学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

(4)不能够及时回应学生的需要,没有能够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

1.3学生方面

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时间有限,是现在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材内容有限,儿童文学的篇幅比较少,学生只能通过课外阅读来获得,但紧张的课程安排、不同的课外作业、多样的特长班培训,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加上小学生多动、贪玩的性格特点,使得小学生阅读时间大大减少,甚至没有。少量的阅读课,学生却不能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物,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受到影响。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对策

2.1加大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

改变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状,要改善儿童文学的教材入选情况,加大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对教材调整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核,避免选材上存在随意性及儿童文学作品过于成人化。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以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为出发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美学功能和教育功能的作品。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儿童现阶段的生活选编文学作品,提高教育的时效性,使儿童文学充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材中,才能充分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强大功能,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

改变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认识和重视不足的现状,首先要加强对教师儿童文学知识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认识,并切实将儿童文学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自觉提高儿童文学素养,通过系统学习和定期参加培训,全面了解儿童文学发展史、特点功能,美学价值、文学价值等等,最大限度掌握儿童文体特征,为课堂教学服务。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儿童文学的意义和功能,不断提升自我的儿童文学素养,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前面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3拓宽阅读渠道,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的个人兴趣,是改善儿童文学阅读量不高现状的重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在阅读课中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阅读。同时,要适当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给学生学习和阅读,以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小结

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调整,儿童文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优秀作品已经逐步渗透到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认识,加强对儿童文学作品教育功能、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挖掘,通过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自我提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语文素养。只有充分利用儿童文学的巨大潜力和作用,有效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为教学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美学意义和教育功能,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罗秀锦.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J].成才之路,2012,(08):95.

[2]延春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价值的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2013,(05):4.

篇4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教育理念 方式探究

1.引言

随着儿童文学的大量应用于儿童教育,其文字的影响及文学作品展现的思想影响逐步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儿童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之一,启蒙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教育领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能够在最基础的阶段让学生接受最良好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以后的发展而言,最基础的思想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情。因此,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的思想影响,将其应用到教育当中,从而在启蒙教育中给予儿童最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

儿童文学是一种基于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以闲暇时间进行传递。儿童文学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留下过痕迹,并成为美好回忆。因此,儿童文学的文学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在多数情况下,儿童文学的传播和发展,为儿童的早期思想价值观教育等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随着儿童文学的不断发展,现代的儿童文学却出现了流失和缺失的现象。

2.1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意义

提倡儿童文学教育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及文学理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渗透教育思想。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思维的形成及价值观的初步树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儿童文学的积极元素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白雪公主》中,将白雪公主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通过故事情节来推进孩子们接受的程度,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最终战胜邪恶的巫婆。一个简单的儿童文学故事,能够将善与恶非常明显地分离出来,从而以最为直接的方式将是非观教给孩子们,让孩子在儿童时期树立最为直接的是非观。

因此,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将价值观的内容以文学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有利于正能量的传递。在教育理念上,儿童文学的积极能量传递性是最强的。

2.2儿童文学的知识教育意义

我国传统教育一直存在诟病,灌输式及应试教育已让中国学子承受不起。在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之后,我国开始进入素质化教育进程,儿童文学的教育方式就是一种最佳教育手段。

儿童求知欲非常强烈。这个时候一定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行。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它采用了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一般都以故事类为主,孩子最爱听故事。因此,通过讲解故事的方式,让小孩子们能够最快掌握文学的内涵。然后,通过阅读的鼓励方式,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汉字。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鼓励教育方式。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然后自发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当通过儿童文学进行教育时,一定要鼓励学生自发学习。

3.引入儿童文学的教学理念方式研究

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以上已分析得非常清晰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儿童文学以一种教育理念的方式引入教育呢?这就需要教育人士及文学人士共同努力。

3.1儿童文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儿童文学在一代人的心目中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安徒生通话》、《格林童话》成为一代人永久的记忆。白雪公主的故事流传久远,成为儿童时期最为美好的故事。七个小矮人的勇气和智慧,白马王子的降临,白雪公主最后的幸福生活,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憧憬。传统的儿童文学是非常丰富的,并给予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以非常美好的记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儿童也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占据主体地位,而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网络文学。但是,网络文学中纯真率直的东西越来越少,更多的充满了成人化的内容,或者是暴力或者是血腥。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非常不利于成长,甚至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目前的儿童文学缺乏能够超越传统儿童文学的读物和文化。像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样的读物似乎在这个时代非常难以发现。

在进行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创新之后,如何开发更好的儿童文学同样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任。网络文学的低龄化,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因此,如何加强儿童文学的创造性,让更多的时代因素融入其中,并更好地教育孩子、影响孩子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3.2儿童文学引入的教育理念方式分析

为了更好地加强儿童教育,给予孩子们一片湛蓝的天空,就应该加强传播传递正能量的儿童文学的力度,让更多更好的时代元素融入其中,既有利于孩子们成长,能够在儿童读物中获取知识。

3.2.1儿童文学的创造需要考虑教育意义

现在市场上的儿童读物越来越少,并逐步出现缺失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文学工作者应该从当前的教育角度出发,多进行有价值和有正能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作为市场的主要力量,激发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热情。考虑到教育儿童的目的和初衷,儿童文学的创造理念也应该从积极和乐观的角度出发。儿童时代,就是天真无邪的时代。因此,文学内容应该以最为纯真的方式,将积极的理念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在思维形成的初期就产生良好的思想,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从而保证其未来健康发展。

3.2.2现代元素的融入增强了教育意义

现代元素的融入是十分必要的,传统儿童文学虽然经典,但是距离现代孩子的生活太遥远。因此,在创作和使用文学作品时,教育部门应考虑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例如,现代是网络信息时代,也是多媒体时代,动画片和多媒体教育资料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了无数中国小朋友的喜欢。将善恶以一种非常诙谐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不仅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汲取了一些思想营养,更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们发挥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因此,必须融入现代教育元素,让现代积极正能量的元素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4.结语

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在于在学生的教育启蒙时期,通过积极的文学态度给予最初始的影响与熏陶,从而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在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引入儿童文学,逐步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更好地帮助启蒙,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文学教育开始出现缺失的现象。儿童文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传统的儿童文学依然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已经不能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让孩子们再接受这些理念的时候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儿童文学的教育理念发展,不仅仅要依靠教育人士,更要儿童文学作家创作更适应时代的文学作品,让孩子们品味研读,从而真正发挥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卫红.数字时代儿童文学的变化与图书馆少儿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3(03):51-54.

[2]赖婷.目的论视角下的杨静远儿童文学译作《柳林风声》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66-68.

篇5

[关键词] 儿童文学活动;教育功能;途径

2011年教育部颁布新课标中提出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要着重致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文学活动与语文课程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其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儿童文学活动教育功能的深入认识,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活动中教育功能的发挥,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活动中以不同的形式给予儿童生命和人格的滋养,通过儿童文学活动对儿童发挥教育作用。

一、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

1.儿童文学与中小学人文教育核心价值的趋同。教育的人文在于传递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培养人文精神的成人,核心价值在于“如何做人”,这与儿童文学活动的核心意义“人文素质培养”相互呼应,将儿童培养为健全的社会人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儿童文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品格,与儿童文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完全一致,儿童文学中所具有的快乐、人文、幽默、游戏、温暖等精神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好的精神家园和教育承载体。

2.儿童文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延续。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把素质教育放到了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育通过 教育实现文化自觉,人的精神不能文学滋养,儿童文学是人类最初接触到的文学,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精神培育的文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情感的培育具有特殊作用,儿童文学作为中小学生文学活动重要资源库,延续了儿童精神成长,夯实了儿童精神成长的基础。儿童文学包涵的人文精神沉淀为儿童的精神财富,成为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基础。

3.儿童文学是教育资源开发源泉

儿童文学在突显语文课程人文性上有着重要作用,构成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能够陶冶情操,增进美感,有利于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精神具有润物无声的滋润力,对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培养都有着深入的影响,充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有利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儿童文学吸引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阅读动机,而中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文学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活动组织或者课程开展更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儿童文学是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重要源泉,为中小学生想象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优秀品德的培养提供多种的文学资源。

二、儿童文学活动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价值

1.儿童文学活动有助于儿童释放心灵

儿童文学活动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欢愉和游戏的消遣,在游戏快乐中包涵教育意义。儿童文学作品是从儿童心灵出发,适宜于儿童阅读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游戏精神是其重要的美学品格和永恒精神,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游戏精神通过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节设计等创作手法体现文本魅力,为儿童创造属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儿童在阅读后产生愉悦感,儿童文学的游戏特征让儿童得到属于他们的消遣娱乐,从而达到舒缓心情、放心灵的效果。

2.儿童文学活动中有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儿童文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包涵了人类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传统美德,使儿童逐步形成健全的独立人格,儿童文学作品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独立个体意识教育的缺憾,培养儿童个性,使之具有健全人格,具备坚韧的毅力,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乐观的精神,具有健康的人格,儿童文学对儿童人格的培养作用不仅仅伴随儿童成长,这种影响力将穿越童年,一直影响到儿童的成年生活,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强大助力。

3. 儿童文学活动是构建儿童精神世界的基石

当儿童心灵世界受到禁锢的时候,与成人社会的发展尚未融合,成人无疑要为儿童的成长寻找一条合适的路径。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曾经说过:“儿童文学的功能是桥梁的功能。”儿童文学除了具有成人和儿童世界间的代系的联系和传递作用外,儿童文学还承载着连接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使命。儿童通过儿童文学体验人生、感受真善美、享受游戏的乐趣,因此,儿童文学在儿童精神世界里担当重要角色。正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影响作用决定了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教育培养儿童更要通过蕴含在儿童文学中的丰富人文精神来影响学生,使之形成独立完整的精神世界,构筑儿童的精神世界需要丰富而稳定的文学资源,儿童文学宝库成为了构筑这精神世界的第一基石。

三、儿童文学活动中实现教育功能的途径

1.有效整合儿童文学教育资源

《纲要》指出:“引导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因此,要注重对儿童文学作品内在教育价值的挖掘、开发、应用,尝试将文学活动合理有效地与五大领域有机整合,在儿童文学活动中多元呈现。根据儿童文学作品内容设计相应儿童文学活动,既增加学生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又促使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使知识能力和人格品质得以有效整合。

2.游戏精神传达人文思想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对于成人现实社会的复杂,儿童文学活动殊的游戏空间对儿童来说是宽广的独立王国,他们可以在这个特殊世界的感性阅读体验中获得游戏乐趣,释放自己的天性,而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夸张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顽童的形象诠释儿童的精神需求,许多儿童读者在儿童文学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游戏精神给予了儿童快乐,成为生活的延伸或者演化,在无形中又给儿童以启迪教育,达到对人生的领悟。儿童文学活动中释放了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从现实的精神禁锢中解脱出来,审美中得到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儿童的一种心理补偿。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有游戏,而游戏中必然包含作家的创作情智,作家运用快乐的游戏对读者进行感染,对于读者来说在游戏中无形得到了审美熏陶,儿童既享受了游戏的乐趣,也得到了人生真理的体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是以预设的主题对儿童进行说教的知识灌输,儿童通过快乐的游戏精神启发儿童的心智。

3.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活动适时结合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中对中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提出了量化要求,提出语文教育的中心要放在中小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上,要求开展探究式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儿童文学活动是中小学人文实践教育的有效补充,能够充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儿童文学活动不能替代语文教学,语文教育也不是文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基本文化教育要求,必须完成常规基础语言知识的传授,开展儿童文学活动必须予以正确、科学的度的把握,课堂教育仍然以基础语文知识学习为主,辅以多种形式的儿童文学活动深化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儿童文学潜在教育价值的发挥依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儿童为主体的读者接受为实现,儿童文学人文魅力就在于能够激活儿童心灵深处的情感,培养儿童的健全心智并陪伴其终身,积极开展儿童文学活动,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力,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表现力,陶冶道德情操等都起到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

[2]曹明海.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6.

[3]陈晖.儿童图画书的故事、主题及文字表达[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5).

[4]毕海.论儿童文学的经典阅读与指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5]王俊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孙建国.小学语文中的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J].教育学刊,2012,4.

[7]余敏.以儿童文学为基础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398);

篇6

关键词:儿童文学;课程资源;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本身有其特有的课程性质和内容,儿童文学不能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语文教材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儿童文学化”。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儿童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无疑会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一、将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的依据

1.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

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要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儿童本位的立场,使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与儿童文学之间,有着各个层面的共同性。在目标、原则、理念、方法等方面,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之间存在着很多契合点。

2.儿童文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

文学本质上是关于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把简明、规范和鲜明、生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这样才能吸引儿童,让他们感悟到语言的艺术魅力。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口头和书面)。针对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即使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也应该注重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直接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活动,提高运用本民族语言的能力。儿童文学作品较之一般的语言材料,更形象、更生动,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主动性。要将小学语文建设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儿童文学资源。

3.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

各国的儿童文学当然也具有意识形态性,但同时也反映一些共同的国际主题,如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热爱和平、种族平等。儿童文学比其他种类的文学更适宜表现这些主题。在社会道德价值观上,儿童文学传达的也多是人类共同的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等。儿童文学在人文性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陶冶性情、增进美感,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整合儿童文学课程资源的措施

1.整合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资源

儿童文学的首要功能是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等只能从属其中。因此,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应是文学教育。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心理,包括儿童阅读文学的兴趣与爱好、动机与需要、能力与态度,将其作为儿童文学教学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把思路打开一些,根据不同的儿童文学文体设计教学重点。例如,儿童诗重点是感受节奏感、音韵美、意象以及诗人的情感,童话重点是体会幻想的乐趣、故事的奇妙、童话人物的性格。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看电视》一课,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写的是一家人看电视时互相谦让的关爱之情。“亲情”的思想一般老师们都能抓住,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把握。但是,这篇课文如果只抓住“情”而不顾及“趣”,单纯从思想上“提拔”学生,则未免有些偏颇。本篇课文的“趣”首先表现在我们一家人对不同电视节目的态度上。爸爸、明明听不懂京剧,只好“打盹睡觉”,奶奶虽然看不懂足球,却“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课文中的“趣”还表现在音韵的和谐活泼上,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必不可少的。课文中“趣”支撑起了“情”的流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可以再开放一些。

2.整合课外阅读中的儿童文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由于编者意识、篇幅长短、学科要求等方面的限制,儿童文学作品还十分有限,更多优秀的儿童作品无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例如,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普遍较短,很难发展学生中长篇作品(如儿童小说)的阅读能力;教材的阅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更多技巧性的阅读(如浏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体现。在培养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问题上,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这些都需要在课外的儿童文学阅读中加以解决。这里以童话名著《巧克力工厂的秘密》(罗尔德・达尔著)为例,来说明课外儿童文学阅读的一般步骤。

(1)预备活动。预备活动一般是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书籍,并预先设计一些问题。如果有学生没有阅读完,可以让读完的学生介绍大意,激发其他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巧克力工厂的秘密》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不见得有答案):和查理一起进入巧克力工厂的小孩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巧克力工厂的温卡先生擅长发明,例如冬天吃的热淇淋、发光硬糖等,你能否再发明三种书上没有提到的糖果?奥柏伦柏人在每一个小孩出局时编了一首歌,你能否模仿着为最后留下来的查理编一首歌?为什么温卡先生认为小孩比大人更能管理好巧克力工厂?教学时可以把问题分别写在几张纸上,放在纸箱中,让学生分组轮流抽出问题,到组里讨论并解答。

(2)讨论活动。进行讨论时,不应局限于阅读理解的范围内,应该着重于学生的探究、合作与批判能力的养成上。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提问,并对故事或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然后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决定要讨论的主题。这时,教师会发现,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和老师关注的地方通常是不同的。例如,在指导阅读《巧克力工厂的秘密》时,教师会不自觉地将讨论的重点集中在“查理拾到50元,应不应该拿去买巧克力?”这一问题上,但学生有可能提出其他问题,如查理家为什么如此贫穷?温卡厂长挑选继承人的办法是否可靠?教师要珍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可将阅读空间延伸,讨论书中人物形象、情境的描法,或者想要学生发明各种糖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和其他学生交换看法,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讨论自然需要师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需要教师不断调整阅读指导方法。

(3)延伸活动。讨论活动偏重于口语交际,延伸活动除了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借助手工、音乐等活动巩固阅读的乐趣,并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在讨论完《巧克力工厂的秘密》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创作(写出查理管理巧克力工厂后的故事)、手工活动(根据作品画出人物形象,做出奇妙巧克力的模型)、戏剧活动(选择童话中的一个人物,设计好台词演一演)、影片欣赏(放映《巧克力工厂的秘密》的卡通片,讨论和书本有什么不同)。在延伸活动中完成各种作品,如绘画和作文等,都是教师观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对活动的参与程度的良好媒介。自然,在评价方式上,教师也要更多关注过程,使课外阅读的评价变得更加多元。

三、整合儿童文学资源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儿童能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纵观近几年来儿童文学的发展变革以及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1.语文教育中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

小学生作为儿童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情感体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总能从容地把握儿童独特的精神世界,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例如,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和《小飞人卡尔松》,在出版之初曾在瑞典教育界引起一片哗然,认为这是作家在“教唆”儿童干坏事。但是,这两部作品由于展现了儿童“狂野的想象力”,因而受到儿童热烈的喜爱。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观经历了“被遮蔽的儿童―被发现的儿童―被尊重的儿童”阶段。我们语文教师也可以从这样的变化中重新考虑自己的学生观,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习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表达出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和不同见解。

2.语文教育要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人文教育功能

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而久远的,如同法国文学史家波尔・阿扎尔所说:“儿童们阅读安徒生的美丽童话,并不只是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也从中自觉学习到做人的准则和作为人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发挥儿童文学的人文性教育功能,不能靠道德教化和思想提纯,因为儿童文学是富有感性化表现的文学,它与儿童感性化的心理特点是相适应的。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人文性教育功能,还需通过审美的途径来达成。因此,面对儿童文学类型的课文,我们老师要打开学生心灵,让其在感受和感悟中丰富情感,奠定美好人性的基础。

3.语文教育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阅读兴趣

儿童文学历史中有这样一种有趣现象:有些并非专门为学生写的作品却深受儿童喜爱,如《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而大量专门为学生写的冠以“儿童文学”之名的作品,却无法进入儿童的阅读视野。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儿童有他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和审美标准。当然,语文教学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迁就学生的阅读要求,但给予充分的尊重还是必要的。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化”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我国所通行的各类语文教材来看,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课文总数的80%。故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如今,在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着较大的分量,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由于儿童文学的这一教育价值,导致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服务对象一致,都是为儿童服务,它们的价值取向也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也就没有提升自己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儿童文学知识较为缺乏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学期间,虽然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相关课程,但是与他们所学习的古代文学相比,或者是与现代文学相比,儿童文学课程无疑更少,这就导致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对所学习的儿童文学有所遗忘[1]。而在执教之后,他们也没有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去进行培训学习。这样一来,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会较为缺乏。

3.儿童的本位意识较为淡薄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与他们的接触机会也更多,这就有助于教师对儿童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而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方式。这对于后期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然而,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所接受的先进教育思想也较少,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模式化,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

1.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的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切实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提升自己,去阅读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作品[2]。因此,在选拔语文教师时,就可以将儿童文学素养作为其中的考核项目,这就会让大多数的教师加强对儿童文学的学习。而对于已经选的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儿童文学的知识培训,如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

2.加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量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融入儿童之中,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教师就需要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因为透过书籍,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愿望,了解儿童的内在想法。故此,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不断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农村,许多语文教师都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或者是用到了批改作业上,这样就不利于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要多利用课外时间去提升自己。

3.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教育方面更为落后。但是,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师生活动。例如,农村的教师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在校时间,为教师创造一片阅读天地,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比赛活动,让教师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让他们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教师创造属于他们个人的舞台,将自己在儿童读物中的感悟通过演讲传递给大家,以营造整个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的氛围。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儿童文学素养缺失的现象,因此就需要他们加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量,不断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继而促进双方的儿童文学素养都有着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繁.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40-42.

篇8

关键词:儿童文学角度 小学作文 教学 训练 探究

目前,我国各个小学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阅读,并且儿童文学已经逐渐走入小学语文的课程,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从对各个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调查研究发现,儿童文学更加注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而对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这一方面还比较忽略。因此,如何在儿童文化角度下对小学语文作文进行教学与训练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一致性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点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家站在儿童的角度,根据儿童的思维方式,用儿童喜欢的语言方式所表达出的儿童生活。作家在进行文学表现的整个过程也就是将情感、价值观、知识、调动的过程,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作文教学目标相一致。

首先我们从作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方面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进行语文写作训练。而作家就是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为儿童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这样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能够让学生喜欢。儿童文学作品彰显了儿童天真单纯的形象,着重描述了童趣,同时儿童故事情节充满了想象力,表现了儿童文学的童真美。也正是因为儿童文学这样的特点,将小读者们吸引到情节故事当中来,孩子们仿佛与作品中的任务一起经历了各种趣事。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奖孩子们带入到了一个美丽的、神奇的童话世界。而儿童文学正以这种强大的魅力,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更加想要自己去创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其次我们从作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方面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以及各种写作能力上。而儿童文学作品作为特定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各种文学表现能力,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文章写作的把控能力。无论是叙述类的儿童故事当中,还是在幻想类的儿童故事当中,都表现出了作者的文学表现能力以及写作技巧。而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这些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引导小学生从作文训练的角度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写作特点,有利于小学生将从儿童文学作品中学到的文学表现形式以及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最后我们从作文教学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方面出发,语文新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作文教学正是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时间活动。而儿童文学作品,正是运用规范的语言对其文学形象进行具体的表达,显示了语言的张力,也正是为小学生学习语言规范用语提供了机会,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儿童文学角度下小学作文教学与训练的策略

(一)拓展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范围,为小学生作文写作与训练积累素材

在小学阶段,单单让小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素材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增加小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让小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从而让他们积累更多的文学作品。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谚语正是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每学期都要为小学生布置一定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并要求小学生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积累的素材以及学习到的写作手法摘抄下来,为他们的作文写作做基础。

(二)依托儿童文学样本,进行小学作文教学与训练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并运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小学生如何进行写作。而当小学生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他们尤其需要一个优秀的样本,进行参考,学习如何进行作。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与训练时,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优秀的儿童文学样本,供小学生进行参考,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的思维方式。正如我国著名作家桂文亚所说:“我们想前辈借鉴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和自然地学习方式。”而儿童文学作品一直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非常熟悉与喜爱,并且这样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作文教学的样本,小学生能够更加乐于接受与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小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进行建立以文学样本为基础的写作的训练。而要想做到阅读与写作的双向结合,小学语文首先就需要抓住儿童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特征,为小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进行阅读,并且他们感兴趣的儿童故事,让他们先爱上阅读。其次,在小学生阅读完儿童文学作品之后,小学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和点评,研究其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最后在此基础上要进行拓展训练,让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儿童文学角度下,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与训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昆建.略论儿童文学视域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与训练[J].昆明学院学报,2016,(02).

篇9

辽宁省作家协会召开儿童文学创作评论座谈会

2013年10月19日,辽宁省作家协会于辽宁文学院召开了辽宁儿童文学创作评论座谈会。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邵永胜主持会议,上海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应邀出席,省内儿童文学专家、学者、作家及辽宁文学院主办的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班的学员等80余人出席会议

座谈会在刚出版的《少年成长的心灵镜像——辽宁儿童文学评论集》一书概括、浓缩了辽宁儿童文学近30年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更上一层楼,在当代新的形势下如何再创新、大踏步、推新人、出精品、更发展!大家一致认为,应强化儿童文学的想象力,处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强化善意的儿童文学批评,使创作、批评双翼齐飞,更高更远!

“献计献策”现场

小朋友们,这么多著名的儿童文学的专家、学者、作家齐聚一堂来研究儿童文学的创作,不是为了别人,就是为了你们呀。他们希望给你们打造丰盛的文学营养大餐,让你们更多地汲取优秀作品中的营养,在“献计献策”现场,严肃认真、谦虚谨慎地出主意,提口号,表态度,找问题。他们就像儿童文学大森林里的园丁,用他们的良心、爱心,付出热情、心血来灌溉大森林的每一寸土地,滋养每一株树木,养育大森林里的每一个生灵。

园丁长 邵永胜

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园丁长说——主流价值元素

作家们要把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渗透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文学作品中,像正直、勇敢、坚韧、敬老、敬业等优秀的文化元素要渗透在我们的场景、情节、人物、语言、绘画当中,不要说教,要找到适合孩子们接受的形式,把积极的东西放进去。

园丁1号 秦文君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园丁说——美的灵魂

儿童文学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去追求儿童文学的使命,需要一代代人追求更美的境界,去发现和探索人生的奥秘,塑造美的灵魂。

园丁2号 马力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

园丁说——幻想、哲思、童心、传承

幻想:如果我们要赶超世界水平,有所突破,应该从幻想上下工夫。

哲思:西方有哲思的传统,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有哲学课,对孩子进行哲学教育,所以在他们的作品当中能出现非常深刻的哲理性的东西。

童心:现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很多是成人在起很大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传承:我们有中国的经验,我们可以写出许多好的作品。

园丁3号 薛涛

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

园丁说——生活之美

写儿童文学非常难,而且越写越难,就像爬雪山,越向上越美得让人窒息。

读书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园丁4号 单瑛琪

春风文艺出版社副总编,一级作家

园丁说——儿童文学的挑战期

2012年我国童书出版有3万多种,数字令人惊奇,在世界上也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但是数量背后也有隐忧,我觉得儿童文学进入了挑战期。

园丁5号 车培晶

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园丁说——痕迹、气味和影响

作家们不要着急,谨慎地写,留下细腻的痕迹,写出像《夏洛的网》那样能够把农场里的动物写得深入人心,带着气味,带着给读者影响的作品。

园丁6号 李春林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

园丁说——写作的态度与成长中的超越

儿童很幼小、很天真,坏的读物伤害儿童,作家要注重以什么立场和态度去写作。

形而下越具有质感形而上的哲思才更深刻,写儿童成长的作品,更应注重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辩证关系。

园丁7号 肖显志

铁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园丁说——新时代的生态儿童

立足黑土地,大刮东北风,把生态儿童文学作为回归的起步。把儿童置于包括自然的、人文的生态中,同时注入新时代的文化气息。

园丁8号 董恒波

《文学少年》副主编、一级作家

园丁说——3亿读者

作家们毕竟不是给评论家创作,而是给儿童写作,应思考我们的创作如何与我们的读者息息相连的问题。中国有3亿儿童,辽宁有300万儿童,我们的作品、我们办的刊物应该得到他们的认同。

园丁们,辛苦了!

篇10

【关键词】接受美学 儿童 儿童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81-02

一 关于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这一理论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那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使西方文论实现了从“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转向。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它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读者不是可有可无的。与之相反,从根本上来说,几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为读者而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中的能动主体。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出版成书,在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所以说,一部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也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

作为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而对于儿童文学翻译而言,接受美学更是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接受美学都对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 关于儿童文学翻译

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儿童文学是儿童间接了解世界的早期启蒙读物,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和早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优秀的外国儿童作品,而近些年以来,更是有不少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不断译入,其中有许多优秀的译本受到儿童读者的广泛喜爱。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性研究却远之后于儿童文学翻译实践,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似乎一直囿于翻译研究的思路。所以,要解决儿童文学翻译的实际问题,首先需要我们了解儿童文学本身。

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一类文学作品在题材、主题、故事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方法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同于的价值标准。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就在于所面向的读者是儿童,而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其语言、接受能力、心理结构和美学判断都是有别于成人的,他们在理解译本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作为译者,不仅要关注对原文翻译的准确性,更多的是要考虑他们对原文语言和文化的接受能力。在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注意译文语言的流畅性和通俗化,采用恰当而又有效的翻译策略,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童趣。

三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中心论”,把读者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因此,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要始终谨记译作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充分考虑儿童的语言和文学接受能力,以期再现原文的童趣,呈现完美的译作。下面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四个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1.词汇方面

“词汇简单,准确易懂”是我们应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著名翻译家巴金曾说:“我希望任何一本书的译者在从事翻译工作的时候,要想到他是为着谁在做着工作,倘使他是为着读者译这本书的,他就应该对读者负责,他至少应当让读者看得懂,而且也应该让读者看了觉得好。”具体到儿童文学翻译,就是说译者要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应尽量使用儿童理解范围内的相关词汇,因为只有选用儿童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词汇,才会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例如:“Dans ce cas-là,”dit le Dodo solennellement,en se mettant debout,“je propose qu ‘on finit la réunion pour trouver immédiatement les remèdes plus appropriés...”

译文:那个渡渡鸟听了,就正儿八经地站起来说:“既然如此,我就动议散会,再速筹更切实妥善之弥补方案……”

译文中的“动议”和“速筹”两个词对于儿童来说显然过于正式,他们读起来不免有拗口和生涩之感。如果将两个词分别改译为“提议”和“立即采取”就比较合适了。由此看来,译者必须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比较每个词的用法,力求用简洁易懂的词汇清晰明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2.句法方面

在句法结构上,汉语和法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法语重“形合”,强调逻辑性,法语句子是以动词为中心展开的空间结构体,多个连接词的使用可以产生复杂的层次,因此句子较长;而汉语重“意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突出思想内容,将词和词的联系几乎完全建立在思想序列和相互关系上。汉语句子不讲究形式的完整,而讲求意思的连贯,句子多为短句。由于儿童的思维相对比较简单,考虑到其接受能力,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尽量将长句化短,以便于儿童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译文。

例如:Lorsque j'avais six ans j'ai vu,une fois,une magnifique image,dans un livre sur la Forêt Vierge qui s'appelait “Histoires Vécues”.

译文:当我还只有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在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中,看到了一幅精彩的插画。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真实的故事》。

可以看到,原文是一个包含了时间状语从句、关系从句的长句。在翻译时,译文充分注意到了汉法的句法差异和儿童读者的阅读特点,将长句化为五个短句,避免了长句给儿童读者带来的阅读困难。

3.修辞方面

大量运用修辞格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基本的修辞格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语音方面,可以用押头韵和押尾韵等修辞手段来创造生动有趣的语音效果,以此来吸引儿童读者;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则可以尝试运用俏皮、幽默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增加译文的趣味性。总之,生动和充满童趣的译文必定是声色兼具,集音乐美、形式美和画面感于一体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给他们以启迪。

4.文化方面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儿童文学翻译也是如此。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的归化翻译;另一种则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属的异化翻译。对于儿童文学翻译来说,我们应考虑到,儿童尚处于母语学习阶段,思维尚未成熟,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如果有太多的异质文化因素的介入会给他们的阅读带来过多的空白、不确定与不顺,从而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信心,使他们不再愿意完成阅读。因此,鉴于儿童文学的本质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儿童文学翻译应侧重于“归化翻译”。当然,对“归化”的侧重并不代表对“异化”的绝对否定,译文中的异域文化能极大地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增加读者的心理体验,这对于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开阔视野大有裨益。由此,笔者认为,对于儿童文学中的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四 结束语

儿童文学翻译貌似简单,实际上并非易事。接受美学理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野,对儿童文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全面了解儿童的接受能力,用童心去鉴赏,以童趣去体会,进而选用儿童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词汇进行翻译。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深受儿童读者喜爱的译作;也唯有如此,才能陶冶他们的心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样,儿童文学翻译的功能与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春智.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2]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王秀娟.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南昌高专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