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

篇1

[关键词]高校专业类平台 实践技能考核 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24-03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新目录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至12个,新增艺术学门类,而专业由原来的635种调减至506种,通过对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更加突出教育资源整合和专业大类平台建设的意义,旨在促进高校按学科大类和宽口径专业来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势必要求高校摸索建立相应的专业大类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吉首大学生物类专业学科平台在实践技能考核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一、专业大类平台对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创新型人才在知识和能力上应该具备一些更为特殊的素质,相对一般人才而言,更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广博精深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而准确的观察力,严谨而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甚至是奇异的想象力,敢于和善于冒一定风险,不怕挫折和失败等诸多能力。[1]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很显然目前单一狭窄的专业教育已不利于该类人才的培养,[2]部分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战略,设计了“宽口径教育”[3]、“通识教育”[4][5]、“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和教学”[4][6]等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依据自身发展和办学特色进行学科专业布局,学科的布局直接影响学生培养方向,而专业课程设置势必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专业大类平台是高校按照自身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具有特色专业群的地方高校),发展规模、速度,按照实践创新型才培养的需要构建的专业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平台,通过研究制订专业类实践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拓宽教育投入渠道,保证实习实训软硬件的更新和补充,保障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专业大类平台实践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生物类专业实验教学项目实施状况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牵引,吉首大学近年来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以综合实验教学项目为载体,通过整合生物类专业教学资源,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项目和生物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项目、国家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等平台和渠道,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三位一体的专业大类平台的建设。

全校生物类专业的教学资源得到了高度融合,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已经初步构建了由生物基础实验、生物学分析与测试实验、现代生物技术与应用实验三个模块,将各类实验课汇聚成模块下涵盖的100多个实验项目,“三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项目共占总项目数的80%以上,构成分层次的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打破学院的局限,实验项目面向全校3个学院4个学科8个专业有生物类专业知识培养需要的大学生。

(二)实践技能多维度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优化学术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战略要求。

吉首大学在优化和整合生物类专业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学生专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学生对更高层次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有目的性地对各门生物大类学科及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通过对生物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系统地分析,分别制订各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基本实践技能及实施措施;配合生物科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制订生物科学综合实践技能及实施措施;结合实验室开放、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学院创新学分计划和大学生参加教师课题制订生物科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措施,并对应相应的考核指标,如图1所示。

多维度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块(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主要为了促进生物大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求将具体的考核贯穿到排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等日常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生物大类专业实验项目80%以上为“三性”实验项目,因此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模块和实践创新技能培养模块所占的实践教学份额大。通过整合生物大类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课程实验项目,设计一批跨课程、专业交叉且综合程度较高的项目,要求全部学生进行研习,此模块对应B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指标;部分学有余力且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更高要求的大学生,实验教学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专业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科技创新竞赛以及本校实验室开放项目等一系列实践创新项目的研究或学习,并出台实践创新技能考核体系。基本实践技能培养模块主要是在基本实践技能课程中进行,考核的重点是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对应考核指标A(基本实践技能考核指标),这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小。由以上三个模块对应的A基本实践技能考核指标、B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指标和C实践创新技能考核指标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多维度生物大类专业实践技能考核体系。

(三)实践技能多维度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情况

通过对实践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运用生物大类专业实践技能分模块考核的方式,符合吉首大学实际的实践技能多维度考核体系要求。经过最近几年的运行,全校生物大类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普遍提高,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获得和参与各级科技创新项目达85项,其中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学习项目7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7篇;获国家挑战杯奖励3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以实验项目为载体的生物专业类实验平台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表1 近三年实验教学中心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统计

三、结 论

实验教学及管理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通过实践摸索,建立符合高校实际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要建立健全针对多个教学环节或培养模块的多维度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体系,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海江,杨晓雍.创新教育── 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4.

[2] 张华英,张传燧.论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J].2008(1):16-18.

[3] 欧阳津,申秀民,赵云岭,蒋福宾,黄元河,刘正平.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8(2):79-80.

[4]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 (3):71-85+190.

篇2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11-02

《环境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的专业课,在教学和考核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就需要从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出发,改革传统的理论考核模式,促进学生适应执业医师考试及执业技能的考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原先单一的、分散的、验证性的实验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小课题专题调查的形式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题组前期利用Delphi法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技能考核标准,本文对该指标在学生中的应用情况做了评价。

一、《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改革思路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在示范过程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依然处于知识传授与带教的地位。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甚至是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和出发点。有文献指出《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验内容不全面、学生对综合实验设计参与度还不够、综合实验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从改变考核方式,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这些指标的来源、设置的初衷又成为我们要考虑的另一关键点。

执业许可已经成为预防医学人才质量评价的必经之路,而实践技能又成为预防医学人才考核的必要环节。《环境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的专业课就必须以强化技能考核为突破口,以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考核为指导,实施技能考核改革。本次技能考核改革制定了《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的三级指标体系,将相应的考核指标划入到《环境卫生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生产实习中,开展实验课技能考核与生产实习单位考核。我校预防系和实习基地已利用这些指标在2008级、2009级、2010级学生中进行了应用和考核,得到了带教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二、《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评价

共有说三个年级136人使用本次实践技能考核指标进行了考核,其中2008级68人,2009级36人,2010级32人。

(一)学生总体成绩评价

本次分析针对2008~2010级学生考核成绩进行评价。结果可见,该指标体系在初次2008级中使用时成绩最低,后续两个年级的成绩相对稳定,且高于2008级学生成绩(F=10.958,P<0.001),说明指标体系已经在学生考核中产生影响,并且在学生间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发挥作用。就总体成绩来看,最高分都等达到90分以上,三个年级的优秀比例均处于10%~15%之间,2010级优秀率最高达到14.31%,见表1。

(二)学生不同考核能力评价

结果可见,该指标体系在调查分析能力方面,各年级学生成绩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9,P<0.001),在现场处置能力得分方面,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1,P=0.011),见表2。从成绩分析来看,2008级由于处于初次考核,学生在考核准备、操作表现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从教室的考核上评价方面也有把握不准的可能,该级学生的得分总体要低于2009级和2010级学生。

三、《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分析

在成绩的内部构成来看,本次成绩总分中调查分析能力与现场处置能力各占50%,基于以上结果分析,说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多数学生对于数据分析方法掌握较好,但结合实践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案例分析中,绝大多数都能对环境监测结果与人群健康效应监测数据进行正确分析,但是就所获得的数据结果与分析明确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方面尚存在差距,所提到的措施多建立在课本上的条框式措施。在知识的应用上过于机械,尚缺乏将其他专业学科知识与案例结合的能力。

2.部分学生缺乏对于仪器的读数分析和评价能力。学生对于一些常用仪器读数的意义尚未与理论内容建立较好的关联。比如余氯比色器读数结果的意义,如果通过余氯比色器开展饮水有效氯、加氯量的分析时,学生难以将此仪器与考核的实验结合起来,反应出对于余氯比色器读数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3.学生易忽视现场采样的记录。大部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采样记录的重要性,或者对部分重要信息的认识不够,认为样品记录只需要记录时间、地点就可以,而对其他信息包括气压、温度、风速等信息的记录过于轻视。这可能由于老师在实验课的讲授过程中不够重视而导致的。

4.从技能考核的形式上,学生和老师均赞同技能考试改革。执业医师是学生今后必须面临的考试环节,也是评价学生质量的重要杠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考核无疑是起到了考前预热的步骤,对于教师来讲更是起到了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调查,96.8%的学生均赞同这样的技能考核形式,但就具体问题上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总体来看,《环境卫生学》的技能考核改革较为全面、客观的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进行了考核与评价,考核指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考核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起到促进教与学的作用。作为预防医学人才技能的评价体系之一,《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内容、考核形式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以提高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述刚,牛强,马儒林,徐上知,郭淑霞.基于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8).

[2]叶中胜,王军.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3]李秀敏.执业医师考试与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8).

篇3

关键词:生理学 实验 考核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77-01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实验研究,因此它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课程在生理学教学中是必不可缺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课的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实验技能考核,是一个教――学――考的系统问题,包括提出技能学习目标和要求,确定技能考核范畴,规范技能考核内容和方式,制定技能考核评分方法等等,我校对生理学实验技能考核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现介绍如以下几点。

1 实验技能的培养途径与考核范畴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某任务所必需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各包括一般技能与专业技能两部分。例如:某学科标本制备、仪器操作主要属于动作技能中的专业技能,其实验观察、理解能力属于智力技能中的专业技能,而试剂配制、电路连接属于动作技能中的一般技能,阅读思维能力则属于智力技能中的一般技能。学生实验技能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的。

理论教学中,教材本身的孕育与培植作用,教师教法的功力与技艺,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想象、创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智力技能有潜移默化的培养。但以现有的教考方式,尚不能制定质的目标、量的评价、可操作的测量,有待深入探索。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由于固有的可见性而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具体、易于定量分析。因此,技能考核应主要针对动作技能中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课)途径实现,因此,技能考核主要限于实验、实习课范畴。

2 实验技能培养目标和要求

(1)实验技能具体目标:包括手术技术、测量技术、标本制备技术、仪器使用技术、观察与记录技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技能六大类,并规定每类具体目标。如测量技术,要求掌握血压、脉搏……等测量技术。

(2)实验技能重点目标:每一次实验需要涉及多种实验技能,不可能一次全部掌握,因此要根据实验内容、性质、方式,选择一至两个技能训练目标,全部实验课的技能重点目标汇总起来,就构成了生理学实验技能目标系统,以形成技能培养系统,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卓有成效。

这样规定使生理学实验目标明确、具体可行,实验技能培养就落实到实处。

3 实验技能考核的内容与方式

(1)实验技能考核的内容:在实验技能具体目标六大类技能中,前四类偏重于动作技能,后两类基本属于智力技能,进行考核时需考虑全面。

动物手术技术:主要有手术器械使用、实验动物麻醉、手术切开、止血、缝合、静脉穿刺、动脉插管、气管插管、膀胱插管技术。

生理测量技术:血压、脉搏、心音、体温、心电、肺功能、尿液理化性质、视力、视野测量。

实验标本制备技术: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离体蛙心、蛙肠系膜微循环、家兔大脑皮层、脑干、蛙迷路标本。

生理实验仪器使用:刺激装置、记录装置、传动与换能装置的使用、刺激量的选定。

观察与记录技能: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与讨论、实验报告的完成。

分析与解决问题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及时发现与解决常见实验问题、正确进行误差分析和可能的处理。

(2)实验技能考核的方式与次数。

①笔试:是考核实验中智力技能的主要方式,在实验前、后进行。

②个人单项技能考核:是考核实验中动作技能的主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一项动作技能进行评定。

③小组综合技能考核:是以小组实验情况及结果,综合判定群体实验技能水平的十分必要的考核方式,既考核动作技能,也考核了智力技能和科学素质。

④实验报告评定:是考核智力技能的必要方式,要累积起来记平均分。

以上各种方式的考核均可进行1~2次,但小组考核因仪器、协作等许多非技能的即时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造成评定误差,所以考核不应少于两次。

4 实验技能考核的评分方法

笔试、个人单项技能考核、小组综合技能考核、实验报告评定这四种考核方式,可以说各有分量,权重不相上下,可以按照每项占25%的比例进行评分,累积出实验成绩,最后计入学科期末总成绩。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每项考核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5 实验技能考核的评价及注意问题

我们没有进行实验技能考核时,上实验课师生均无目标,学生对实验课也不够重视,纪律松懈,操作马虎,有的同学甚至根本不动手操作,实验进度和结果参差不齐。进行实验技能考核以后,实验教学有了质的变化,学生课前积极预习,上课目标明确,认真听讲,迅速操作,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并且能够做到分工合作、团队协作,实验速度和结果明显提高。例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实验,成功率由原来的66%提高到91%。并且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较大程度提高。

技能是一个反映动作与智力水平的综合性能力,但其可评价指标和可测量度不易确定和掌握,所以技能考核就成为一件十分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它不能简单地雷同理论笔试,而要采用综合考评方法才能较全面反映技能水平。

实验技能考核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研究确立比较科学的考核题目,达到适宜、适度、适量,并对其内涵的评判指标做标准化处理,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必须建立和重视以小组综合技能评价学生个人技能的新观念、新方法。因为:第一,小组实验做好了,对技能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目标,取长补短,共同协作,有利于技能培养目标的完成;优势互补作用使每个人都得到启发和收获,是技能培养中需要但又不便规范的组成部分,通过群体效应得到补充;集体汇聚的果断、诚实、谦虚、团结协作等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实验的探秘、成功的喜悦激励每一个学生投入实验学习。由此看来,同一分数对不同成员的操作能力虽有不公正一面,但因数量不大,使这一缺陷完全可以消失在巨大的目标效应、群体效应、素质效应和激励效应中。第二,科学实验多数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单纯考核个人操作,既不全面,也同样存在不公正。第三,更重要的是,技能考核完全个体化,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得分上,小组实验将被淡化、割裂,甚至扰乱实验课秩序,将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校通过对生理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施,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实验教学也逐步面向实际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商务专业 技能考核 方法思考

中职教学如何确保质量,这固然涉及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诸方面因素,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专业技能操作的培养。因为现在社会衡量中职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是以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能否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但商务专业科目的考试考核环节,只重视理论考试却忽略技能操作方面的考核。如何使之合理,检查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应深入进行分析与探讨,并科学合理管理。

一、目前商务专业技能考核的现状

第一,从学生与老师对待专业科目考试考核的心理可知,在客观上存在着教与学双方背离考核检查的倾向。学生为了顺利过关,想方设法摸底,探听考试内容,越简单、方便的就越好。而有些教师为了搞好关系不愿得罪学生,往往对学生不合理要求有求必应,划范围、讲重点,只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忽略技能操作的考核,放松考试要求。

第二,目前中职学校商务专业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不健全,专业老师平时上课时也只好讲理论,根本无法开展技能操作的指导,因此,学生的技能操作的能力较低。

第三,由于大多数专业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根本没有实际的专业工作经验,技能操作无法开展。

因此,老师考核学生只能在理论知识方面,只是搞理论考试,出几道在课本容易抄袭的,内容简单的,不需加以联系实际的题目,无法进行技能实操的考核,完全丧失考试考核检查学生的意义。全然忽略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保证,因而背离了考核学生的宗旨。使大多数学生到了用人单位,还需要重新进行技能操作的培训,这样就失去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意义。

二、商务专业技能考核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在社会对中职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以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以及参加各种技能比赛获奖率高低来衡量。技能考核对中职学生越来越重要,中职学校领导也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技能考核近几年才普遍实施,很多中职学校商务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条件不成熟,老师对技能操作考核的经验欠缺,很多地方存在漏洞和不足。

第一,目前由于商务专业的实训室的实训设备不齐全,专业老师在上技能实训课时都无法开展。例如,现代物流专业的仓库管理课程中,所讲内容有商品堆垛技能、商品分类的要求、插车的使用等技能,无法实地实际指导和演示,只能按课本的内容传授。因此,考核时只能是用理论考试,学生在考试前只要按授课老师划出的范围加以复习,基本上能考较好的成绩,随机性较大。但是,现实上有大部分学生对上理论课不感兴趣,而动手能力强,理论考试回答不出来影响成绩,那么就失去公平,也难以检查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第二,大多数老师都是刚大学毕业就到学校工作,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对技能操作的指导很难开展,也只好按课本理论照本宣科。例如,商品学课程中所讲到的商品鉴定,采购实务课程中所讲到的采购谈判心理训练等。由于没有实训场所的实物操作的指导和示范,加上老师本身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经验,无法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学生成绩考核只能采用理论考试,即使采取实操技能考试也只是走过场草草了事。这样一来,只能是观察表面,反映不出实际成绩,这样考试就成为虚设考核形式,未能真正达到综合考核学生的作用。

三、商务专业技能考核改进方法思考

由于考核环节存在不完善现象,使考核方法体现不出优越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考核方法作深入剖析和改进,我们只有真正提高考核的可信度之后,才能使考核方法行之有效,这样中职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和得到保证。那么如何进行深入改进,从笔者个人体验和观察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改变原有集中在期末进行考试的考核方法,让教师边上课边考核,教师在上课时,对那些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紧密联系实际的知识进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针对现状提出考核的问题。例如,《商品基础知识》课本讲到包装策略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调查包装,从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消费者等角度来了解他们对商品包装的要求,根据所调查资料和实际所存在情况,提出问题,并给予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析、整理、综合。最后进行分组由老师进行面对面提问题考核,或者给出实物要求学生进行现场包装技能考核。这样做到一个学期内组织二、三次进行社会实践,使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必须至少通过一次或二次的技能考核。那么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结合实际的综合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同时也避免随机性大的缺点以及考试复习的矛盾,以及内容多,时间短等诸多不良现象。

第二,加大商务实训室的建设,让老师在上专业课时,讲到需要较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可以利用实训室一边指导操作一边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现代物流专业的仓库管理课程中,所讲内容有商品堆垛技能、商品分类的要求、插车的使用等技能。在实训室的动手操作中,就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到商品堆垛、分类的技能和要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正确使用插车,以及正确处理商品在库存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到每讲一章课本就安排一个实操训练,然后进行考核,这样可以避免在考试前出题目,既紧张,、时间短,使学生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等缺点,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更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篇5

SP筛选与培训

精神病学专业的SP有别于其他专业,需要SP从感知觉、思维、情感表现、面部表情和外显行为等多方面来表现,一个细小的动作、表情、眼神以及语气、语调都可能蕴藏有某个精神症状的内涵。

这就要求SP对该疾病及其症状有非常充分细致的理解和把握,最好选择具有精神病学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筛选和培训。本研究中以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读研究生和住院医生作为筛选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上述SP素质要求进行筛选,筛选后由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按照表演的真实性与一致性,是否对考生进行诱导,表演时的依从性、被动性和公正性等标准对SP进行考核,经过专家组考核合格后上岗,正式成为临床技能考核的模拟病人兼评价者。

经上述筛选与培训,共培训出能够6名SP,能够表演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癔症等14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其表演均客观、规范、逼真,并掌握了在考核中设置一定医患沟通障碍的技巧。

OSCE的执行

考核对象为新乡医学2004、2005级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专业本科生。考核分别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早期干预精神科、普通精神科、临床心理科、老年精神科、成瘾科设置考站,每站考试根据不同科室的情况设计病例脚本并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然后分病史询问(F1)、精神检查(F2)、体格检查(F3)、初步诊断与治疗计划(F4)、医德规范与诊断技巧(F5)五个模块对学生进行考核。

每个模块按满分100分计,其得分各占考试总分权重的20%。计算公式为:总分(T)=(F1+F2+F3+F4+F5)@20%。由每站的主考人根据评分标准和SP的评价意见对学生进行评分,并把学生的每站成绩计入最终的毕业技能考试成绩。各站考试的成绩都呈现正态分布,总均分在80以上;两个年级的五个模块均分及总均分情况见表1。随着实习的进行,两年级学生的各站考试的总分及模块分呈上升趋势,见附图。上述结果表明OSCE考核反映学生的临床技能随着实习的进行得到了提高;说明OSCE是一种较科学的临床技能考核模式。

OSCE的应用评价

所有参加OSCE的学生均填写了/OSCE考核0意见反馈表,反馈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同OSCE考试模式。在提高学生临床能力,训练学生与病人沟通,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总结与展望

传统的精神病学临床技能考核多为床旁考核,由学生面对真正的病人进行考核。随着精神卫生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常常对实习学生缺乏必要的配合,不仅导致了临床教学资源的紧缺,也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影响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篇6

>> 中高职衔接问题初探 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的比较分析及完善对策 中高职衔接学制与技能培养研究 中高职衔接应筑牢“技能主导”根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流培养体系初探 中高职衔接研究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衔接贯通体系研究 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 农机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 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高职财会专业技能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衔接学生德育量化考核问题的思考 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探索 试论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 中高职衔接成功模式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中高职衔接技能考核体系初探 中高职衔接技能考核体系初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技能考核体系的衔接与否将直接决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走向。建立健全完善的衔接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中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也可以有效构建大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从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衔接的意义出发,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技能考核体系衔接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高职 技能考核体系 职业教育

通过改革,中高职教育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因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体系尚不健全,以致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很难在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所以,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在技能考核体系上的对接也还是一一片空白。

一、中高职衔接技能考核体系的意义 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技能考核体系是学校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模式。一方面,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的有效衔接可以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一以贯之,从而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的有效衔接可以使中高职实训教学呈现一体化和交叉式发展。所以,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的衔接对促使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中高职考核体系的对接可以将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的教育、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分开来。考核体系是学校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中高职因教育层级、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存在差异,所以,在对接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之前,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推动中职教育改革与高职教育改革。

(三)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

中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的实质是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融合。一方面,中高职连贯一体的技能考核体系把中职教育的“文化学习+技能操练”的培养模式逐渐向“专业知识学习+技能操练+校企实训”的培养模式转变,促使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合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借鉴中职教育模式,增加通识教育内容,使人才培养从“专才”逐渐向以专才为基础的“通才”转变。

二、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衔接的问题 人才培养机制方面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受教育资源、教学改革程度的影响,部分中职院校还没有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改革理念,以致中职院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还较差。而高职院校大多是市级、省级单位,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执行较为到位,其发展水平普遍较高。所以,中高职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较大差异,人才培养机制的对接还处于磨合期。 教学考核方面

目前,职业院校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不健全。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各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千差万别,且大多采用沿用传统的笔试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即使有些高职院校已经看到这一评估模式的弊端,开始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即既注重对学生进行学历教育,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技能训练,但是因职业资格与学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尚未形成,所以,这种双证书制度在引导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上还存在较大漏洞。 校企合作方面

一方面,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完成,而中高职院校在激发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差异,即大部分中职院校只能花大成本与一线企业合作,只有部分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可以凭借自身影响力开展校外教学。另一方面,中高职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即有些高职院校选择的企业并不能与学生所学专业挂钩,而中职院校所所选企业又相对较为单一。这种情形导致校企合作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也难以激发。

三、中高职衔接技能考核体系的构想

(一)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

一是中高职院校应加强交流与沟通,了解彼此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因教育层级不同,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各有侧重,中职院校旨在为一线生产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操作人才,而高职院校则主要是为企业培养研发-生产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中高职院校应互通有无,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将全国统招与学校单招结合起来。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的衔接应从招生开始。所以,我们应将学校单招与统招结合起来,注重从下一级的学校中挑选一批职业技能突出的人才,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技能。

(二)完善中高职“双证”制度

一是树立双证理念,将双证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一方面,我们应努力开展好学历教育,防止出现中职教育高职化和高职教育中转化。另一方面,将学生获取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的获得挂钩,使中高职学生有较强的紧迫感。

二是拓宽教育经费,努力发掘新的证书。一方面,中高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引导其合理拿证,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中高职院校应努力挖掘新的职业资格证书,自己设立新证书,自己开设培训,为全国性证书的形成打好基础,也为创新职业技能做好准备。

(三)突出中高职技能考核体系的连贯性与层次性

一是中高职院校应将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技能考核、课程设置与教学结合起来,成立中高职技能考核委员会,让第三方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以评估中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是量化中高职技能考核指标,按照“难度适中、理论知识够用、操作熟练”的原则构建层次分明、连贯性强的技能考核体系。所以,教师应转变让学生一次性学会所有技能的理念,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操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技能考核体系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我们应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转变教育观念,认清中高职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构建起衔接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4):78-79.

[2]刘哲.关于我国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分析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7):12-13.

篇7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实践

由于我国以前所实施的教学模式仅仅注重于提高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我国畜牧兽医行业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畜牧兽医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猪、牛、禽三大领域,因此,我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围绕这三大特点进行实践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实验活动、养猪生产实习、养牛生产实习、养禽生产实习、实践活动比赛等,从实际行动中渐渐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我国畜牧业培养大量的高端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我国培养好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将构建与实践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这一体系投入实际应用中。

一、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的措施

1.制定技能考核的制度

技能考核的方法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校内课堂考核和学生实习时在企业以及公司的实习考核等,并且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严防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发生作弊等不良现象。在学校课堂上的考核中,教师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竭尽全力的去进行技能考核,并且在考核完成之后应该认真对待每位学生的考核成绩,并且实施相应的奖评政策。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每一个模块之后,应该将每一模块中需要进行考核的技能重点讲解并且选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练习,然后定期对所有的技能考核项目进行一一考核,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抽签,只要是自己抽到的就必须进行考核,这样就能迫使学生去掌握所有的技能项目。考核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考核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进行一定的惩罚。对于企业的实习考核,企业应该在学生实习之前将要考核的所有技能项目告诉学生,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根据学生的技能考核进行录用。

2.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

动手实践是我们掌握大部分关于畜牧兽医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我们完全掌握了动手实践的技能,我们才能将自己培养成全方面的高端人才。完善的实验室和实验基地是我们学好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在这一领域中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掌握的技能项目,因此,完善的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在校内实训基地中,我们必须具备所有的高端设备以及器材,例如,在动物解剖实验中,我们需要解剖刀等各种器材。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必须有宽阔的场地让学生去实验,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我们必须进行养猪、牛和禽等生产实习,而在实习过程中必须要求学校有足够的场地。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校必须不断的更新设备和器材,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从而渐渐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时让学生去实地进行实验,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3.开设畜牧兽医专业辅导班

畜牧兽医专业中涉及的知识不仅数量繁多,而且都比较复杂,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在这一专业中也有大量的技能操作实验,由于学生大部分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纠正,因此,学校必须开设畜牧兽医专业辅导班。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以防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带来不良的后果,然后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操作进行一一的指导和纠正,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教师也可以定时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检测,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我国的畜牧兽医行业培养大量的全面高端人才。

二、构建与实践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1.为畜牧兽医行业培养大量高端人才

随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教育局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畜牧兽医专业是我国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并且,这一专业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掌握的技能项目,因此,我国各大高职农林畜牧院校必须竭尽全力去完善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时间动手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去完全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在岗位上的操作动手能力,同时,也能使他们的德、智、体、美等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一教育体系的实施能够为我国的畜牧兽医行业培养大量的高端人才,从而使得我国的畜牧兽医行业迈向一个更好的台阶。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我国以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仅仅只是局限于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完全忽略了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培养的人才都是只有丰富的课本知识,而没有动手实践的能力,这类人才并不是各企业和公司所需要的高端人才。畜牧兽医是一个知识和技能操作紧密结合的专业,在学习这一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自己动手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全面,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动物的解剖实验中,一切操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操作完成,并且应将实验进行的趋于完美。

三、小结

要想培养出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就必须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实践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端人才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能够更加强大的基础。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将我国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我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将构建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育体系做为重中之重,并且付出实际的行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分析

基础护理技术主要包含了临床护理工作中40多项基础护理技术和基本知识,其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加强护理学生的技能培训。“教学做”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做”为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老师进行边教边做,而学生则在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操作,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我院为了培养护理人才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基础护理专科学生共120名,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60名,对照组60名,男20名,女40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1.5)岁;观察组60名,男22名,女38名,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18±1.4)岁;两组分别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对于该组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就是通常说的理实分离。

(2)观察组:该组学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老师进行边教边做,而学生则在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操作。其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体化的实验室。此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练习时需准备和医院使用相同的一次性物品。第二,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起着重要的技术作用。第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提倡以“做”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注重以培养为目标,选择不同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情景模式,在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的任务。第四,教学评价。在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时,理论考核为40分,技能考核为60分,理论考核是随机命题,着重采用考教分离的方式,技能考核是在学生完成一项实践操作考核后,采用学生自我考核、分组考核、老师抽查考核等。

(3)教学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教学课程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的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核是随机命题试卷形式,成绩的总分为100分,技能考核采用分组形式,对其操作流程和实践结果进行评分,并取成绩的平均分。

本次观察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二、结果

在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的对比中,对照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70.2±6.45和78.3±4.87;观察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6±5.36和89.6±3.6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于调查问卷的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理实不离的模式,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主动学习,优化了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专业成绩。在研究中,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的对比中,观察组采用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有着高效仿真的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和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模拟病房和案例操作,将护理工作的过程演变成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投入到操作中去体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在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同意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篇9

关键词:音乐技能考核 质量评定 综合感标准 听觉艺术

音乐技能课程,一般指音乐课程中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等表演性课程,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考试、观摩等形式的考核,以检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考核的结果往往是以专业教师的综合感标准而定,而专业教师对学生考核的综合感评定则根据多种因素标准而形成,其中教师的主观意识往往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考核中,专业技能课程教师给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往往从主观以及客观等方面因素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评价,得出具体的评定结果。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主观、客观方面因素就是专业技能教师给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

一、作品的具体导向

这是客观因素,是共性问题。要想在演奏、演唱一部音乐作品时准确地表现作曲家的思想、作品的艺术形象及风格特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每个作曲家的艺术创作都与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作曲家的创作从思想情感、作品的风格、作曲的技术手段到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客观现实对其的影响,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2.了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作曲家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与其思想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作曲家世界观的形成往往与其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其生活经历会深深影响到艺术创作。

3.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作曲家在音乐作品创作中形成的独有的特征,是作曲家受所处时代的艺术创作风格、地域音乐的影响和作曲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结合所形成的。因此,每一部音乐作品在艺术表现风格上都有着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形式。

4.对乐谱的细致解读、深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包含多种基本要素,谱面上的各种符号、术语、标记甚至一些有关作品的文字说明,都是引导我们准确表现音乐作品内涵的因素。在演奏、演唱音乐作品时,要依据作品的基本要求对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演奏记号进行研究分析,并准确地体现出来。

以上几方面是学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内涵、诠释音乐作品最基本的依据,是教师对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最基本的评价标准。作品的具体导向这个客观因素最能体现具体的、统一的同一平台的评价标准。

二、作品的个性化处理

这是主观因素,是个人艺术修养、综合素质的体现。一部音乐作品要经过演奏者的演绎,才能传达给欣赏者。演奏者的演绎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度创作,它体现了演奏者对作品的主观认识理解。每个演奏者在演绎作品时,除了以作品标明的演奏“具体导向”为依据,还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体验,从情感、风格、结构等音乐表现要素上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对一部音乐作品的诠释,每个演奏者都不可能是一个模式的。作品的个性化处理是学生综合知识与表演能力的体现,是演奏者个人对音乐作品理解与表现方式的体现。

作品的个性化处理这个带有演奏者主观意识和个性特质的因素,是教师对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因素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音乐作品,专业技能课程教师在教学或艺术实践中,在理解认识上往往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概念,也就是平常说的“先入为主”。而且,每一位教师对作品理解认识的概念不尽相同,他们对一部音乐作品的熟悉度、理解度甚至偏好度,都形成了其主观意识上的认可度。因此,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个性化诠释是否符合教师主观意识上的认可度,对技能考核评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作品的技术含量及把握能力

作品的技术含量就是通常所说的作品难度,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结构,作品篇幅的大小和作品结构的复杂度,是驾驭作品的技术能力的体现。由于音乐艺术是非描绘性的、抽象思维的艺术,音乐艺术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形式和结构,因此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准确把握,能体现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技术能力、文化修养、艺术理论、人生阅历等。二是演奏音乐作品的技术能力,这是表现音乐作品的基础条件。技术能力的欠缺必然影响对音乐作品的表达,技术能力是为表现音乐作品服务的,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又体现了演奏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前面所说的“作品的具体导向”“作品的个性化处理”都要依托技术能力来完成。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技术技能的训练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技术能力训练的发展提高,从教学方面来说基本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因此在专业技能考核中,技术能力因素在质量评定中占的比重较大,对成绩评定的影响也较大。

四、学习发展轨迹

“学习发展轨迹”是专业技能教学质量考核分值重要的因素。“学习发展轨迹”,就是通常说的技能课程学习的进步幅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主要目的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中,技能技术的发展提高是一个重要原则,技术训练的思路、理念、步骤在教学大纲制定的训练曲目中,都体现了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学习轨迹。在技能考核中,教师会以各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为依据,根据技能技术发展提高的轨迹给予学生以技术质量评定。

“学习发展轨迹”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在某些方面也反映了教师专业技能教学的效果。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不同的技能基础、不同的学习能力,决定了教师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等教学手段。

五、综合表现

综合表现是教师对学生技能考核整体的认可因素,它包括作品的具体导向、作品的个性化处理、作品的技术含量及把握能力、学习发展轨迹以及临场发挥甚至舞台仪态等主客观因素。

圆满准确地演绎音乐作品,主客观因素有机完美的结合是前提和基础。一部音乐作品,在演绎中把技术等客观因素表现得很到位,而缺乏形象内涵的体现,则达不到理想的艺术表现效果。反之,要把艺术内涵充分表现出来,而受客观因素影响,达不到支撑表现内涵的条件,也不能理想地表达艺术思想。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了诊断学教学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效率,文中分享了作者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套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为诊断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诊断学是门涉及多学科医学知识的综合学科,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医学教学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认为诊断学教学应结合临床医学现状,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构筑新的诊断学教学实验平台,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中心任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教学效果

1.1重视实践观念的培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在诊断学的教学工作中,本人不断总结、归纳,建立一套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1.1.1在诊断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模型作为直观教具。如各种护理模型、心、肺模拟听诊模型等做为诊断学教学的直观教学用具,使学生用自身的感官体验诊断学所学的体表标志、体表划线及心、肺的视、触、叩、听的正常表现、异常体征以及变化特点。特别是心脏和肺部异常体征的变化,在学校实验室同学之间的相互体检中是体会不到的,而实验室的模拟听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提高学生对诊断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

1.1.2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如在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心电图课件,能使学生对所学心电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课件中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也能使心电图的课堂教学达到与临床实际应用心电监测更接近的效果,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

1.2注重实践体验的思想。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实践体验的条件。如利用实验室的模拟病房,将诊断学的部分理论教学带进实验室,进行床边教学,让学生做到“实践体验”。例如“胸部正常叩诊音”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练习体检,使学生不仅掌握叩诊的手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心”去辩别几种叩诊音的特点,让学生做到亲自体验、感受并掌握这些叩诊音的特点。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叩诊音的体验和感受不是教师可以用任何生动语言和肢体动作所能表达明白和描述清楚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不仅掌握了身体各部分的正常/异常变化的表现特点,同时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诊断学体格检查的基本操作手法和检查的内容,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

2学以致用,为提高职业能力创造条件

2.1强化模拟实习。建立多功能实验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临床实际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制定模拟实习计划,保证实习质量。诊断学除了加强体格检查的基本技能训练,还把病史的采集、病历等医学文件的书写做为重点训练内容。

例如,选择典型的病例,找几名学生按照典型病例假扮病人,其它学生分组进行采集病史、收集临床资料,并根据所收集的临床资料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写完整的病历。让学生从“学以致用”中感到诊断学知识对未来临床工作的重要用途和应用价值。

2.2重视技能考核。应制定一套完善的诊断学技能考核体系,将诊断学的技能考核成绩纳入总成绩管理,提高技能考核占总成绩比例,并将诊断学技能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前临床实习的资格标准和临床实习基地选择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诊断学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强化其诊断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并经重新考核合格才准予进行临床实习。在制定技能考核方案时,为突出诊断学的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紧密联系的特点,考核的内容必须全面,能够充分突出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和临床实习、临床工作的实用性。通过技能考核,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大幅度提高,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提高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举办学科技能比赛。诊断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广,除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还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心电图部分。通过集中训练,按项目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比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这也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3强化综合实践能力

3.1开展课间实习。医学现象比较复杂,即使在模拟病房进行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内容也是比较局限的。将诊断学的教学由学校课堂、模拟病房转移到实习医院的病房,开展诊断学的临床课间实习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医院病房按系统选择典型的病例让学生真实体验各系统疾病的异常体征,并要求与人体正常表现相比较,根据询问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临床资料,学生学会在真实工作中如何采集病史、收集临床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学会根据临床资料为病人做出临床诊断的方法;在收集临床资料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交流、真正与病人沟通的方式及方法。

3.2开展病例讨论。一病例讨论一种是课堂上,收集典型病例开展病案讨论,以讨论的形式讲解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方法:说明临床诊断的方法及诊断的步骤、原则。另一种是课间实习后,教师根据课间实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对所见到的真实病例进行病案讨论。无论哪种形式的病例讨论,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病例讨论活动。讨论内容为病人的病史、异常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索。病例讨论锻炼学生了思维、体验和探索的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也让学生感受到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临床工作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