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实践活动

篇1

本次活动重点安排了以下活动:一是欢乐采购员。与父母一同采购年货,以检验自己的理财能力。二是孝顺小天使。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写孝敬日记,收集孝敬故事,参加敬老助老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快乐新春“五个一”行动:给邻居一个祝福、给父母一个惊喜、给师长一声问候、为社区做一件好事、让自己学一项本领。四是小眼看世界。和父母一同看新闻联播,记录重要新闻。五是创建家庭读书角。在家中创建一个读书角,已有的同学可动手美化自己的读书角;至少看两本课外读物,带动父母与自己一起看,建立学习型家庭。六是创建廉洁家庭。收集整理廉洁小故事与父母一起阅读,勤俭过节,文明过节;搜集变废为宝、降耗节能小妙招。七是每天健康锻炼一小时。主要体育活动项目是跳绳、跑步、转呼啦圈等。八是小手拉大手,创建平安家庭。和父母共同学习交通、饮食、用电、消防等安全知识。

学校将通过《金城小学学生寒假道德实践活动联系卡》,来记录寒假的道德实践活动落实情况

一年一度的寒假生活开始了,为让学生过一个祥和而有意义的寒假,日照港第二小学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及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情况,结合中央精神,以“争当四个好少年”为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寒假实践活动。

有以学习一项劳动技能和运动技能为主的生活技能学习;有体现寒假特有的“年”味的中高年级自创或搜集春联以及相关典故、传说,制作手抄报比赛活动,依此检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有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小鲁班”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征集;还有“读励志好书,树远大理想”读书活动。开学后将进行评选表彰。

这些丰富多彩的寒假实践活动,充分以孩子为中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把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等深入到孩子们的家庭生活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寒假是学生们从家庭走向社会,从校园走向自然的最佳时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锻炼,增长才干,利用好假期,过一个有意义的快乐寒假,中山小学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三年级的活动主题为:“金鱼住我家”。让学生在养金鱼,观察金鱼,给金鱼画画等活动过程中更亲近小动物,热爱生命。

四年级的活动主题为:“争创低碳生活家庭”。要求学生制定个人或家庭“低碳生活”计划,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省电、节水、多步行、多植树、多坐公交车,实践低碳生活。

篇2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毽子

由于踢毽运动具有娱乐性和灵活性,备受大家的青睐。冬天的时候,经常踢毽子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制作毽子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毽子的制作结实好看又实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基于这些益处,宣传踢毽子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

一、掌握毽子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的手与脑

制作毽子有益于我们的手与脑,告诉你两种毽子的制作方法。

1.用撕裂膜制作毽子

将撕裂膜撕成毛状,拢折一起,拉入毽盘孔内,露出1厘米左右的头,抽出铁丝剪断拢折处。并使毽毛夹紧,用刀削平毽盘底部,根据需要剪毽毛,毽子就制作成了。

2.鸡毛毽子的制作

鸡毛6~8根,长度12厘米左右。直径2.5厘米铁垫圈一枚,油笔管5.5厘米,一端等分4份,分开部分长3.5厘米,分开向外折成直角。把折好的油笔管穿进铁垫圈底面,并将分开部分上折近直立的油笔管拉紧,然后用细铁丝固定。再将鸡毛插入油笔管,毽子就做成了。

3.想一想: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扎成毽子?如果不用钉木签的办法使撕裂膜固定在毽盘上,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固定?

二、熟悉踢毽方法,锻炼学生的身体

踢毽子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较大的娱乐性质,人与人之间不用争抢与冲撞,运动量可随意调控,安全系数高,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学校单位还可以组织师生进行比赛,它的优越性是其他体育活动无法比拟的,因而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理想选择。

篇3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探索;创新

脱离“做”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做”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难以真正体现。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做”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数学实践活动课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思想方法去猜想,探索,分析,提炼。在整个过程中要立足于数学本身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乐于实践,乐于探索。

一、追寻本真

(一)教师眼中的数学实践。

有一种观点认为数学实践就是平时的数学课堂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时摆脱不了课堂教学中习惯用的教师讲授例题、学生只做习题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让学生主动通过自己动手做、动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种观点是数学实践课堂就是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心里特征为首要目的。虽然它具有浅层次性,但是这些内容都是不确定的,它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去安排不同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多元化。有数学游戏,有数学广角,有数学报纸。但是数学实践课不应该与课外活动相混淆。它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并应该严格的按照此规范实施教学过程。数学实践课它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数学实践课要从数学角度去研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二)孩子世界里的数学实践。

在孩子们的眼里,数学实践是非常轻松的,他们是非常单纯的想法,几乎没有什么思维含量的,他们也都经历过猜想,分析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意识到数学实践的真正意义。

(三)课程视野里的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课要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以一定的学习目标为标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成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这是对数学本身的延伸和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的基础要在数学实践课中体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力求探索精神与合作意思相结合。让学生的生活为背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

二、意义建构

(一)回归生活的实践。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多媒体手段或实物等创设鲜明的活动情境,着重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也可以组织学生亲身到操场上、广场上进行实地测量、观察分析。还可以深入家庭、工厂、农村、搞社会调查、统计等活动。

数学实践课的题材要生动鲜活,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要密切的联系现实的生活。要始终保持生活的原来本色,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紧密连接。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充分体现其独特的实践性。选取题材要有鲜活的现实性,强劲的挑战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要体现一个“新”字,要让孩子们收集大量信息去探索、分析、研究,经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的利用已学过的全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一连串的复杂问题。让孩子们感到生动有趣、有理,有据,有信心。甚至叹息“相见恨晚”。

(二)回归儿童的实践。

在活动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等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数学的兴趣。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学生应该是数学活动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辅助作用。

(三)回归活动的实践。

在教学中,不能因活动而活动,不应该让活动流于形式。要让活动鲜活的体现在孩子探索过程中。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实践中实践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中表面,人们对身边的实物最为感兴趣,实践活动课要比一般的课更有趣。实践活动课要给学生提供美好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他们自己所了解的情景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充分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要合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要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真正价值。

(二)提供自主探索实践的平台。

篇4

摘 要: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生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案,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专业的师资。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上好综合实践课,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要让综合实践课上出成效,活动是最好的载体。

关键词:活动;课堂;精彩纷呈

一、巧妙利用资源,在体验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劳动基地的实践探索。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让他们了解平时所吃的蔬菜是怎样来的。我们学校在生物园里_辟了一大片乐农基地,分配给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孩子们都把这块基地称为“开心农场”。2004届1班的同学充分利用这一块实践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到实践基地松土、播种,然后分小组每天轮流给蔬菜浇水,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观察到的蔬菜生长情况记在日记本上。就三年级那一年,他们已经成功收获了白菜、菜心、白萝卜、红萝卜、冬瓜等蔬菜,看着收获的果实,他们都开心地笑了,还把收获到的白萝卜腌制成酸萝卜全班一起享用,将收获的大冬瓜送给他们最敬爱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掌握了种植蔬菜的相关知识,还体会了劳动的苦与收获的甜。

2.厨艺大比拼,让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富足,常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有的孩子甚至说不出十种蔬菜的名称,更不会动手煮饭菜。然而会煮简单的饭菜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综合能力,我们学校很多班级都会利用学校的家政室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举行厨艺大比拼活动。在进行活动的前一个月,我们一般先布置学生回家练习厨艺,有目标地向家长学习煮一些有特色的家乡小菜。活动的前一天,教师将全班分成六个大组,确定组长。然后由组长召开小组会议,商量确定参赛的菜式,分工,自制精美的评分表。每小组还设立了厨师、服务员和推销员等职位。厨师负责煮菜,服务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厨师和招呼客人,推销员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推销本组的菜式。菜煮好后,邀请学校的老师试吃并打分,最后评出十道得分最高的菜式作为该届厨艺大比拼的名菜,并在班上表彰十大名菜的厨师。活动结束后,老师还要求学生将在“厨艺大比拼”活动中学到的菜式介绍给家人,并找机会煮给家人吃。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认识很多蔬菜的名称,还懂得了营养搭配的原则,更体会到父母每天的辛劳,毕竟张罗一桌饭菜真的不容易。更让人欣慰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动手、与人合作、交际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还将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给学生提供更广阔展示成功的舞台。

二、积极搭建展示成功的舞台,在活动中增长学生的知识

1.将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有趣、具体的活动。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把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有趣、生动的活动,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在五年级下册的教材第一单元“茶”的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课堂上,各小组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定好研究的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一份研究小报告,并且展示本小组的研究内容。有的小组研究茶的来历,有的小组研究茶的种类,有的小组研究茶与健康,还有的小组研究茶具和茶道艺术……研究的主题丰富多彩,孩子们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上台展示,可以说“一课多得”。

又如有一个单元专门研究“花”的。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活跃同学们的创意思维,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品位,我们把重点定为一个主题――插花。本次活动以“花语”为主题,分成12个小组进行,设有最佳创意奖、最佳层次奖、最佳花语奖、辛勤奖和花王这五个奖项。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插花的技巧,无论是基本道具、器皿的选择,还是色彩搭配、插花的基本造型等都作了深入的了解。整个比赛过程气氛活跃,同学参与面广,做到人人动手,合作互动,每个小组都能把自己小组的精神融入到插花艺术当中,13份作品各有特色:有的能体现“大爱”,有的风格简洁、感觉清爽,还有的创意十足。最后经过评委老师的评选,五个奖项都尘埃落定。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明白了插花艺术既陶冶了情操,又展示了班级的风采,真的是收获颇丰。

2.通过调查研究,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有些内容适合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去获取知识,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例如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环保调查”的学习中,我们让学生当“我是小小调查员”,组成小小调查团,仔细观察校门口的污染情况,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最后,学生经过观察调查所得,学校门口的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和食品污染。而污染的来源主要来自公路上的汽车、学校对面的小食店和学校附近的工厂。接着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污染,通过上网查资料和采访专业人士,对其危害性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获得污染的危害性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自主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主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让他们受益一辈子。

三、优化评价手段,巩固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

1.评价要及时。在每一个活动过程中,或者活动结束时,我们都要及时给学生一个评价。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有新意、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做到自我发现、自我认识以及自我完善。

2.开展自我评价。一切教育活动应该着眼于学生生长的内在动力的唤醒。开展自我评价,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的全过程,强化感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及自律,从而获得较真实的自我认识及努力方向。

3.开展生生互评。由于每个人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不一样的,因而要尽可能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生生互评,不仅可以让学生吸收到别人的有益经验,而且可以促使大家对问题加深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课;策略与探讨

一、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从事小学实践活动教学多年且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和不间断的研究,现将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一是教学理念的陈旧阻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一些教师由于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认识肤浅,一味地“敬而远之”,或者干脆采取抵制的态度,坚持陈旧的教学思维,钟情于“填鸭子”式和“灌输法”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二是由于没有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表现在一些教师随意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方案不严谨,特别是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计划性;三是表现在教学方式、方法机械、死板,缺乏创新性,现实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早已司空见惯,或者说已经麻木了,要真正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难,因此也造成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效果不佳;四是在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却专注于选拔和甄别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相反却泯灭了学生自由拓展的“天性”,也影响了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这都是亟待创新、改进的地方。

二、强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果的可行性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创新教学理念必须先行,学校要通过宣传、舆论,打造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良好氛围,强化教师对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性地认识程度,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并促使教师摒弃传统、机械的应试教育理念,全身心地投入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充分把握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以及生成性内涵,准确把握课程实施步骤、方案、效果要求,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外,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倡导者和启发者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教学素养,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和反思,不断将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向纵深推进。比如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学习》这一实践活动课时,就需要教师提前备课,将活动实践课中将会遇到的各种网络信息知识,包括操作做足“细节功”,这样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课堂的进程做到胸有成竹,遇到问题处理起来才会游刃有余。最后,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说教学活动是“目”,那么教学目标就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在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提示和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学生综合服务意识的提升。实践证明,提升教学的高效性,明确清晰的目标是唯一的手段和措施。

2.依托活动平台,引入“情景式”教学

立足实践是小学综合教学活动的精髓,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综合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无论是采取全面监管、机械按次序呈现内容、抑或是任凭学生自由活动并将教学内容全盘呈现,其结果都本可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意识完全激发出来,从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成为龙头蛇尾的“走过场”,而如何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既然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平台,那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引入“情景式”教学方式,达到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是避免这种现象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鉴于小学阶段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弱,一些活动仅靠学生单独完成并不现实,因此,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化、生活化、直观化,这样既符合了学生好动的天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课前应明确活动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要求进行实地观察、想象和分析并初步形成自己的结论。如在《对蚂蚁的生活习性的观察》一课,首先将明确蚂蚁的生活习性这个主题确立,然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到野外对蚂蚁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并教给学生观察蚂蚁活动的一些方法,待学生获得直观的情景感受后,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活动作业加深观察印象,如将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写成二、三百字的作文在同学间交流、分享,这样真实的情境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实践导学

当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策略不当已经成为阻碍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的“瓶颈”问题,其结果就是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切实把握以下几点要点:一是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案的制定大胆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启发的辅助作用;例如,在:“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放手让学生进行活动方案讨论、拟定,如活动方式、活动地点的选择及活动步骤设计等,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二是因人而异,推动个性发展。例如,在“助人为乐”这个实践活动环节中,在活动的分工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在敬老院,有的同学帮老人打水,有的同学帮老人扫地,还有同学帮老人捶背等,回到课堂,教师也要及时交代学生写出自己的活动感悟;三是积极推行合作探究教学法,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后的讨论交流的过程,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出来,这也是学生个体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的实践方式之一,教师应善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推动学生能力提升。

4.做好实践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工作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工作页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中活动结果评价要与活动过程评价等重,不可偏颇。下面三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多元化评价方式。可以首先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并由教师总结的方式实现活动评价的“公开、公正”的效果;二是教师及时介入评价,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与及时的评价,对于今后学生小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更有指导意义;三是教师应该建立档案,全程记录学生整个实践活动的终始,以便能够全面掌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的每个细微环节,对今后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三、结论

当前,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表现为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评价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在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向纵深挺进并取得成效。

篇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把数学实践活动摆在突出的位置,让学生改变传统机械的死记硬背的陈旧的学习方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这样数学教学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洞的东西,学生也才能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形成技能。

一、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其独特的实践性,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基础与实践空间。在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我们应当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明确数学应用之广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如六年级上册教学完“圆的知识”后教材增设了《起跑线》这个实践活动课。跑道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然而跑道里还隐藏着学生所不知的很多学问——如何确定起跑线。于是在教学本活动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式自己探索出“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活动,学生之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技能为主的课程。因此,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应该多样化。活动的地点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到实地测量、观察收集信息。活动的形式不可单一,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甚至全班活动,还可三者并兼。

如教学一年级《你说我摆》时,我通过个人“摸一摸”,初步感知几何体;通过“分一分”、“堆一堆”、“滚一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各类物体的本领,这样加深学生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判断力。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一搭”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各种形体发挥想象搭出自己最喜爱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又如教学《走进乡村》时,是不可能真正带领学生到乡村实地去考察的。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走进乡村”的生活情境,图画中绿化茵茵、鲜花盛开的小村庄,一条小河静静地从那流过,孩子们开心地玩着,处处流淌着大自然的美,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沿路发现一个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一起给予解决。

三、数学实践活动要体现自主参与。

自主参与、张扬个性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载体和背景,它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能否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完成活动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心灵深处激发出来,并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如学习完认识平面图形之后,进行实践活动,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爱好,再决定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有的同学用自己剪的图形拼出各式各样优美的图案,有的同学不但用七巧板拼仿照古人拼出古代的图案还有所创新地拼出了“变形金刚”、“忍者神龟”、玩具等图案,每个学生都乐此不疲地参与拼图之中。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并评出优胜者。这样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体验成功,张扬个性。

四、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层次化。

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评价不可一刀切,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分层次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看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看能自己解决多少问题,看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我们不能吝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间,在每一个活动结束之时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可以先自评,说说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有什么收获,要改进什么。接着,再让同学互评,给同学提出意见。最后,教师给予比较客观总评,说说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把评价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每次活动后的评价都要让学生体验到了想象及创造的快乐,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数学,事事需要数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初探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就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 、选取实践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二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实践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8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但如何设计好小学综合实践课的主题活动,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也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摸索,寻找一种真正能够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方法。

一、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1.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培养。发明创造和实践创新几乎都来自问题的探究。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增强。这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研究和综合能力,使他们具有一种创新精神。

2.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得到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对此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当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小课题的时候,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这些技巧与能力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3.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是获得了财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要完成一个小课题,解决一个小问题,就需要动用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并把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恰当地利用。一个课题完成了,问题解决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锻炼及提高。

4.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的特征是动手实践。学生对小课题的设计,对问题的实验以及一些制作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在学生探究与创造的过程中,动手的能力就自觉地得到了强化。

二、构建有效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建议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经验及能力结构的基础上,讲通俗一点,就是学生站在苹果树底下跳一下就能够摘到苹果。否则,小学综合实践课所追求的育人目标是不能实现的。笔者根据这样的定位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按照如下策略进行教学,对构建高效课堂有极大的帮助。

1.选择的问题让学生感兴趣。综合实践课要关注学生关注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笔者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每学期开学时,笔者就印发调查表,让学生选填自己喜欢的、想研究的问题。如,三年级的时候学生选择了《平时学生玩玩具的情况调查与简单分析》,四年级选择了《学生平时看课外书的情况调查》,五年级选择了《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调查》,六年级选择了《班级学生视力状况调查与分析》等课题,这些课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且主题简单,学生易活动、易实践,所以学生做起来也有很高的积极性,活动效果也显著。因此,综合实践课的内容选择开口要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如果涉及问题面大,综合性强,做起来难,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容易完成,课堂有效性就差。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2.动手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教学实践也证明,综合课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如,可以开展有关自然环境的内容,黄豆发芽试验,养金鱼、气象天天记录后的思考等;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小制作,例如利用家中的废旧玩具制作小汽车、小飞机等,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如盐或糖的溶解实验、磁铁实验等;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科学家的故事等;还可以开展一些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活动,收集民间谚语、诗歌朗诵、每天讲个故事给同学听等等。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综合课的活动内容开展,例如讲一讲、写一写,帮妈妈做菜的事情,自己洗衣服的事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中考察,在实验中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学生能否会做作为教学和评价的主要指标开展活动,这样也能提高综合课的有效性。

3.最终成果评价要求低一点。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的限制,所以,教师对每一次活动最后取得的成果可以不做严格要求,重在强调参与、体验、动脑、动手、动笔。我们可以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作为评判其学习成效的主要依据。这也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所在。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的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长期坚持下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个性品质、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

与此同时,我们小学教师在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抽时间学专业,看课外书,经常更新各项知识,给自己补充营养。还要跟上新课改的要求,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相信,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努力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变得更为具体、丰富、有效。

参考文献:

陈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误区与有效实施策略[J].陕西教育:理论,2006(9).

篇9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编写

1.确定活动主题。由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固定的套路,因此,素材的选择既是前提又是关键。这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可以围绕课本上的实践活动进行,如“节约能源”、“绿化校园”等。也可以在教材中延伸,如学了24时计时法之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计算出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既巩固了课内所学的知识,又能感受到数学的用途。还可以是一些数学史料知识,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自己查找圆周率的知识,介绍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感受古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2.选择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的探究和社会参与、体验和操作性的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学生可以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调查,增加许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提高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获得发展,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学会反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触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要将教室、学校和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情境可能与我们的预设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能是预期的,也可能不是预期的,充满了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再加上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显著的性格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学生在活动中碰到问题、遇到挫折时,教师可以作为一个指导者,给学生暗示性的帮助和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在活动中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

二、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在经历过程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像其它数学课一样,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更注重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调动已有知识及学习经验,在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思想,发现数学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又区别于其它数学课,在一节课中,它没有固定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有待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来,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学习同一内容,更不能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学生的发现作为知识点,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仍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通过有效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在数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延伸的空间比较深,学生活动的范畴比大,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这些因素就为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著、著名数学猜想、数学史料等。

4.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性作业。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还应该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这项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5.及时中肯的教学评价――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催化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快乐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拨动学生内心情感,启发学生相互借鉴,体现教师教学机智。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

篇10

一、制定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基于学科核心知识的功能价值,依据课标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形成课程方案,开发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任务单,保证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将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要求一致,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综合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出发,制定了德育《主题教育月课程纲要》;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诵读经典课程纲要》;数学学科《数学绘本故事阅读课程纲要》《益智古典数学游戏课程纲要》;英语学科《英语绘本故事阅读课程纲要》《快乐口语课程纲要》……如语文学科教师刘京执笔的学科实践课程纲要考虑了学科综合性、学生年级特点,节选内容如下。

再如,按照教材内容制定数学绘本故事阅读课程纲要,节选内容如下。

课程纲要的制定,是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纲领保障。在一学期的摸索实践中,各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

以数学绘本阅读课为例,1~3年级每周利用1学时阅读绘本故事。学校开展了相应的课例研究,邀请专家指导,从而探索出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模式。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典型课例,如一年级数学绘本《汪汪的生日派对》;二年级数学绘本《鸟儿鸟儿飞进来》《摇滚数学日》;三年级数学绘本《小鸡搬家》《游戏日》等。通过数学绘本故事这个媒介,大家深切感受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人文精神、学科融合运用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课堂中都自然地展现出来了,这就是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

二、依托课题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依托“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实施途径”这一课题,小学部开发了1~6年级《诵读经典体认圣贤》校本教材。每天8:00―8:10是诵读经典时间,学生通过诵读体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身人文底蕴。学校发挥小学部已经相对成熟的校本课程作用,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整合在一起,增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又比如,借助“基于数学阅读理解的对话课堂行动研究”这一课题,小学部设立了数学阅读子课题,利用每周1学时的校本课程时间开展数学绘本故事教学。数学绘本首先是绘本,其次才是数学绘本。学生感兴趣的首先是有趣的故事、优美的画面。美国心理学家高尔曼的研究表明,情感素质比智商更重要,它决定着人们工作、交往、事业的成败和个人的幸福。精美的图画和诗意的文字构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也为孩子们的情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各年级数学教师依据教学进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数学绘本故事进行阅读教学。如二年级学完乘法口诀后,郭杨老师选择了数学绘本故事《鸟儿鸟儿飞进来―乘法》辅助教学,学生探索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乘法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相加),并感受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中最浅显、最好玩、最实用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概念都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这些故事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王娟老师在复习阶段选择了一年级数学绘本《汪汪的生日派对―加与减的复习》,把第一学期一年级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减法贯穿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在现实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汪汪邀请了多少个朋友?超市里购物一共花多少钱?便宜多少钱?这样,教师就实现了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很好地梳理了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反思,学生提升了思维能力。

三、设计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

为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需要定期设计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部每月都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2015年9月的主题是国防,虽然开学推迟一周,学校仍然觉得抓住阅兵这一大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很有意义。因此,学校在9月开展了倡议学生重看9・3大阅兵,并谈谈各自的感受。1~2年级赞英雄,3~6年级学生用手抄报形式写感想、日记、微作文等抒发自己的观感。六年级1班在全校首次升旗仪式上展示了抗战老兵的故事,由两名同学扮演老兵接受小同学采访,给全校师生上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六年级在书院组织了“米秒不差”的讲座,邀请参与9・3阅兵军乐团表演的成员,他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现身说法,讲述训练和阅兵仪式上的经历,让同学们从士兵的刻苦训练中感受团队精神,体验爱国情怀。

又如,11月的主题是科技,小学部3~6年级学生到青少年活动中心体验小制作。从学校步行到活动中心,4公里的路程是对学生毅力的挑战。许多学生都没有步行这么远距离的体验,这次活动把体育、思想品德、科学、美术、数学、语文学科融合在一起,既锻炼了大家的身心,又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此外,1~2年级还在DIY基地体验了制作小蛋糕;3~6年级开展了大兴农场采摘活动。学习任务单式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不同的劳动体验,同时也让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各年级学科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6年级开展了走进圆明园实践课程;

1~2年级观看木偶剧艺术家进校园;3年级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做叶画等活动。我们努力尝试摸索学科内综合、跨学科、多主题、多层次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包含在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中,还同时内含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如何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在主题下融合,还是各自实施,抑或是统筹并举都需要因校而异、因学生需要而异、因教师队伍素质而异。为确保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还需要相关部门建立一定标准,避免学校在实施中迷茫,甚至依葫芦画瓢,致使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无法真正落地。笔者认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也可以充分利用中小学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纪念馆、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源,进行校内外结合的综合活动课程设计。

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知识的功能价值,设计需要指向解决真实问题的主题学科实践活动,依托参观、调研、制作、实验等形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