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骆驼祥子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骆驼祥子心得体会

篇1

祥子,一个朴实又朴素的名字,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代表了中国旧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1《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

青年农民祥子由乡下来到城市,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买上自己的洋车。终于,在祥子诚实努力的劳动中,祥子攒钱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是那么重要——在他眼中,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可是命运捉弄人,他的车被乱兵抢走;当他再次攒足了钱后,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后来他又被迫与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而卖掉了第三辆车。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失了。从此,祥子便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落为自甘堕落。正如本书所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真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我不由地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祥子一开始是那样老实善良,正直勤劳,可是在生活一连串的打击下,他变了,变得不求上进,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他变得_诈,甚至可以说是无耻。为了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

读到这些内容,我感到悲伤、愤怒。我对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伤,也对他后来可耻的所作所为而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会是黑暗的,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面目也是丑恶的。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环境下,祥子一类的下层市民被压迫,祥子在接受了几番打击后终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变得堕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浅、狭隘自私,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

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一开始奋发向上要强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后来的堕落。

明天会怎样?我不得而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2《骆驼祥子》是一部悲剧作品,“骆驼祥子”就是祥子,后来因为被逃兵掠走,失去了洋车,冒者死的危险牵回三只骆驼而得名。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普通车夫,祥子,进城后就认准了拉车,一心想拥有自己的洋车,经过三年的奋斗,终于买到了一辆新车,但不到半年,车子就被逃兵掠走,后来牵回三只骆驼,但是,他没有灰心,决定从新攒钱买车,可还没等到钱攒够,又被“侦探”洗劫一空,当他再次拉上自己的车时,已经与一个女人构成了畸形的婚姻,不久,妻子死于难产。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再也鼓不起生活的勇气,渐渐地变得堕落,他吃喝赌,出卖他人,再也不是那个要强,体面的祥子了。

要强?不能算好,也不能算坏,却总是美好人生的构造材料之一。丑小鸭要强地坚持梦想,爱迪生要强地坚持实验,项羽的破釜沉舟又何尝不是要强?要强是茎,支撑着成功之花;要强是火,点亮胜利之烛。只要正确的理解要强,正当地利用要强,它将会引导你走向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祥子的要强,给人一种希望,给人一种憧憬,好像走过这段路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可是,想到的不一定就看得到,那个不服输,埋头苦干的祥子。

堕落,似乎是一条走入迷途的路。在人生的道路上时时刻刻都会有岔路口,只要走进那些灰暗,无色的路,就会让人难以自拔。祥子在岔路口上挣扎,最终却误入歧途,曾试图跋涉,却又被那神秘的世界吸引。曾经那个穿着体面,注视形象,高大,神气,老实的他,还不时赢得别人的赞赏,而现在的他,在人群中游荡,在地上寻找烟头,一身的破布,疾病不时地围绕着,为了几个千,不!是为了烟,为了酒,为了吃喝赌!他替别人打旗伞,举花圈,不哭,也不笑,行尸走肉般活着,美好的一生,这样地消磨,似乎生活就。是一种累赘

拉洋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拉洋车的祥子也不再有了。回到我们生活的年时,却还有很多和祥子一样的人,他们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消沉,堕落着。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3今年寒假妈妈奖励了我几本课外书,特别介绍了老舍的《骆驼祥子》,说是让我了解下以前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辛苦。我像品尝美食一样认真仔细的消化了它,但是我的心情却像砸了酱醋瓶,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他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老板盘剥。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奢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孤苦的小马祖孙等,都是逐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绝望的境地。这一个个人物的悲剧,构成了一个社会行的大悲剧。

在看到第158页的虎妞难产要几十块钱的时候,小福子叫他拿主意的时候,“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看到这里,我很生气。气虎妞的好吃懒做,怀孕却不活动,导致自己的难产;气医生的势利眼和冷漠,没钱就不看病;气祥子他们思想上的迷信,最后是虎妞的悲惨的死去。就像老舍先生写的一样: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摸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我是这样理解的:有经验的人,肯定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像小水珠,慢慢积累就会变成一个小水塘,小河流,让自己长大,没有经验就永远长不大,没有办法走好自己的人生,那就等于失败,就会像祥子一样一事无成,行尸走肉。

这本书很精彩,希望同学们有时间欣赏下,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我们一起探讨,研究!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4《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钟爱的作品,他在书中叙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形象。

在我阅读的一开始,我就迷上了祥子。他仿佛不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而是在生活中真实出现过,他老实、坚忍、要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站在我面前。这都是因为老舍先生出神入化的文笔,他对祥子的不幸深感同情,同时又无情地批判了黑暗的社会,这展现出老舍先生人格的魅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欣赏、学习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祥子一开始是个老实坚忍、自尊好强的人,但最后竟变得麻木、狡猾,沦为行尸走肉,是什么打击的祥子如此堕落?

是他悲惨的遭遇。祥子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与命运抗争,却屡战屡败,受到了三次沉重的打击:第一次,辛苦攒钱三年买来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刚用虎妞的钱买上了车,虎妞就难产死了,祥子只好卖车安葬了她。兜兜转转,一切又回到原点,祥子还是一无所有,倒添了一身、满心的伤痛,自此,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是伤害他的人,更是这个社会。黑暗的社会孕育出了残忍霸道的车主_,大胆泼辣、精明蛮横的虎妞,利欲熏心、狡猾_诈的孙侦探,这些吃人的老虎,他们榨干了祥子的精血,蚕食了祥子的血肉,让祥子变得麻木,沦为行尸走肉,堕落在黑暗社会的深渊。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生活在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的人们是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获得出路的,因为这个世界不给好人出路!贫穷而心地善良的人们应该团结在一起,共同与命运抗争,争取自己的幸福。这或许是老舍先生真正想说的。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5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典雅的文辞,细腻的描写,美妙的意境,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出的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篇2

笔者曾经在所任教班级做了一次“名著阅读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7﹪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真正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学生比例只占32.4﹪。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从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着对名著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通常采取“放羊式”阅读管理,教师只是向学生推荐一学期需要阅读的名著,而缺乏阅读中的引导,及阅读后的检查、监督。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改变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堪忧局面呢?笔者认为应从激发兴趣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阅读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一)语文教师提前熟读名著,以对名著鲜活独到的解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并以丰厚渊博的知识,形成强大的磁场感染吸引学生,使学生萌发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语文教师提前熟读名著,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鲜活的个人体验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象深入文本,去感受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第三,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学生从内心深处会滋生一种被关注的温暖;而且,师生共读,能够让教师对整个阅读过程感同身受,能更细腻地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明白无误地知道学生阅读中的苦与乐,知道学生什么时候需要老师指导帮助,什么问题需要引导他们思考探究。这些自然会激发学生更浓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即使在阅读兴趣衰退,读不下去的时候,想起老师还在阅读,学生也会有一种无形的推动力。

(二)开设名著阅读课程,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一直以来,学校开设有课文教学课,写作指导课、训练课、复习课等等,但没有开设名著阅读课,这样的课程设置难免让学生滋生名著阅读不重要的错误想法。在这一错误观念影响之下,名著阅读的兴趣自然无从培养。要引起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重视名著阅读,对名著阅读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从教学这个环节来看,让学生重视名著阅读一个最直接的措施和手段就是将名著阅读课程化。本学期,笔者每周各抽出一个课时来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像写作等课程一样进行细致的规划。比如,第一课时把它作为名著推介课,后面的课时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为师生共读课,阅读交流课、成果汇报课等等。课后,很多学生纷纷反映,“名著阅读不再是课外的事情了,我们自然对名著阅读多了几分心思,也在名著课堂中收获了几分乐趣,名著阅读的热情自然也更浓了。”

(三)选取精彩片段,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参与探究,维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极强的年龄段,喜欢探究问题。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特意选其中一段精彩章节跟学生分享。在品析时,不把所有内容讲白、讲透,尤其讲到了精彩之处,笔者会适当设置悬念,或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参与创作、积极思考。如,为了让学生自愿主动地去阅读《骆驼祥子》,笔者特地节选了《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章节跟学生分享,让学生思考: “祥子是个吃苦耐劳、坚忍的人,这样的人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吗?”问题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学生对祥子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切。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悬念情境,充分释放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还牢牢维系了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很多名著都是鸿篇巨制,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读图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对于长篇累牍的文字难免产生倦怠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一旦发现阅读倦怠,审美疲劳的现象,就组织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趣味活动来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譬如笔者让学生分阶段阅读名著,并在此期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既放松了心情,让学生得到了休整,而且还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切磋、互相启发,为接下来的阅读储备了能量。

(五)进行多元的量规评价,延续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常常视考试、检测为评价的法宝,造成学生为考试而阅读,学生的阅读存在功利性的倾向,没有真正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延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笔者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了多元的量规评价,注重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习惯与阅读体验等的评价,而不只看阅读活动的成果。笔者在班级开展了评选“读书积极分子”、“最佳合作者”、“最佳问题奖”、“最有创意者”等一系列的活动,端正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方法与阅读体验,开展了“名著知识知多少”、“朗诵会”、“我的阅读我的心得”等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多表扬、多鼓励。这些再次激起了学生积极的阅读动机,产生了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刚从小学升上来,识字量有限,阅读量更有限,阅读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方法和技巧也很单一。名著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为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以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和指导,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一)制订名著阅读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大量扎实的名著阅读,提高阅读感受能力。

中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很强烈,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这个时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他们的阅读也最易陷于无序、无效的泥沼。因此,要想让名著阅读成为长期机制,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进行有效督促。每学期笔者都会根据学生的阅读任务制订一套较为细化的阅读计划,并把它落实到每部名著。诚然,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都会因其个人阅读能力而异,笔者还会针对个别学生的客观实际对阅读计划进行微调。比如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阅读的进度调慢一些,训练检测的内容相对简单些,指导方式也体贴细致些。实践证明:阅读感受能力的提高,阅读量是前提。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名著阅读得到了切实落实,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扎实完整地阅读了名著。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阅读量、知识积累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在感受经典魅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感受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提升。

(二)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自我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可以减少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名著的具体阅读方法有多种: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圈点批注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书籍的特点来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于长篇小说,笔者引导学生选用跳读法和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则让她们选用精读法和圈点批注法;对于诗歌、散文,就选用朗读法和谈心得体会法。

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提高名著自我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通过检索查阅资料,开展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阅读疑惑的能力。

文学名著博大精深,含英咀华。如果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完成作品阅读,而缺少对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阅读和智慧都还很有限的初中生来说,常常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学生往往会陷入迷惘困惑中。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倡导并积极组织学生,对于阅读中产生的疑惑,主动检索查阅各种资料来解答疑惑;对作品中有价值的焦点问题或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讨论、辩论,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

篇3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张庄乡中学“书香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学校决定在今年5月份举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通过“读书节”的开展,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活动中,我们将主要抓好“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五个主要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

【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读书节”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横幅)               

【活动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7、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8、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9、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横幅)。

10、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横幅)

【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白斌

副组长: 李华  廖广华 张守俊 阮效磊   

组 员:全体老师 

【活动时间】

说明:1、初步定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三个月(约十一月、五月左右)。

2、本届活动时间具体定于5月18日—6月18日。

【活动筹备】

1、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复习),印发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目录,印发语文新课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印发中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2、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等课余时间,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至少3本文学名著,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读后感)。

3、做好“读书节”启动之前的宣传报道: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尽可能以读书为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或指引读书方法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并做好宣传标语的横幅悬挂工作。

4、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团要尽快做好人员重组,稿件征集、审定,版面设计,栏目分配,排版等等相关筹备工作,使“读书节”活动有一个有效的写作交流的平台。

5、语文组各老师尽可能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有关“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等各筹备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设定比赛规则,选定内容、人员,确定时间、地点,以确保“读书节”活动高质、实效、顺畅地进行。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要求】

一、   讲座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由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开设一次读书讲座,以新课标必读、选读的作家、作品为依托,可以是“专题的文学讲座”,也可以是“好书推荐会”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以“讲座”来促“阅读”。

这项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务必选好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写好讲座稿,在讲座前,张贴海报,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在讲座中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讲座开得有声有色有成效;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二、   阅读

指导学生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双休日,周末,阅览课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读点经典,读点名著,这既能增加人文底蕴,促进“精神发育”,又能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还能漫游古今中外,渲泄喜怒哀乐,纵横过去现在,驰骋传统现代,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品尝着经典所拥有的永恒魅力。

⑴ 图书推荐。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

⑵ 成果交流展示准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化知识,写好读书心得等。

⑶ 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三、   竞赛(活动)

推荐竞赛(活动):

⑴书海絮语——一次现场书法比赛。(要求选择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为内容)

⑵百花齐放——一次手抄报评比。(以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

⑶文采飞扬——一次现场作文比赛。

⑷文笔精华——一次征文竞赛。(参考题目如:《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书香人生路》等)

⑸知识回放——一次名著知识竞赛。(备课组各老师每人出10个相关题目,然后由负责老师组卷)

⑹精彩纷呈——一次诗词(散文)朗诵会。

一次读书演讲比赛  

一次书本剧表演会。

⑺ 书香溢校园——一次摄影比赛。(捕捉校园内各种有关读书活动的感人场景、学生老师读书的专注神情,用精美的画面和巧妙的标题折射校园内四溢的书香。)

⑻至理名言——“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⑼经典留香——周末电影节活动。(利用“读书节”期间的周末坐班管理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如《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⑽妙笔评析——美文大家读活动。(指导学生品读精美散文,复印成A4纸,标上班级、号次、选编者名字,并在美文上作评注和简析,教师集选优秀者合订成《美文集粹》以供大家阅览,品读。)

几点要求:

⑴原则上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能积极参加,考虑到初三学子们中考的压力,所以活动重心放在初一、初二年级组。

⑵各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择取5-8项适宜的活动来开展,务必要做到责任到人,力求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⑶各年级组力求建立“读书节”的资料库、资源库,并做到与其他年级组无私交流、共同分享。

四、   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⑴现场书法比赛成果展评;

⑵手抄报展评;

⑶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⑷至理名言展览;

⑸读书剪贴本展览;

⑹优秀读后感展览;

⑺优秀征文展览;

⑻优秀《美文集粹》本展览;

五、写作

从摄入与输出、承与传的角度看,“阅读”摄入了大量的文化营养,是实现“生存经验的传承”中的“承”,而“写作”是为了实现其中的“传”。“阅读”和“写作”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构建语文教育模式的重点。因此在“读书节”中,“写作”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读书活动成果的有效巩固,也是“读书节”的最终目的。

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是实现写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文学社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负责,在此不赘述有关细则。

【活动总结】

一、设奖:

1、按年级每项个人比赛项目,根据参赛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1分。

2、综合个人,按单项累计加分。

3、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学生所有比赛得分之和,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4、另设“优秀组织奖”每年级2名,“校园读书之星”每年级5名,均按总分从上到下排列顺序来截取。

5、奖励办法:获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者,发给奖状、奖品。

二、颁奖:

由白斌校长对“读书节”活动做简单总结,教导处在总结大会上给各项活动的优胜者颁奖。

篇4

1.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放飞的自我

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放飞自我,是新课标的灵魂所在。因而,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不是教学设计的完成,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而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张扬个性,放飞自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我校的课堂教学,强调先学后讲,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尽早地学会学习。课堂上看的是学生是怎样学的,而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表演"的,提倡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反对课堂上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探究,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了,心理沟通了。此时此刻,教师通过创造性的设疑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宫殿,使学生发挥创造才能。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解决一个新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甘甜,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品格具有明显的价值,因而是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最受学生的欢迎。但创造性的教学是需要教师首先进行创造的。如果教师没有创造性的设计,只是把从旧到新的过程一字一句地讲出来,使学生随着自己的叙述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说是丝毫无益的,只是这样的教学在本质上还不属于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应以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根本尺度。因为对于教师来说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是已知的,教师把已知的东西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是无创造性可言的,只有教师能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创造才是教师最重要的创造。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表扬的语言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如课堂上多用"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怎么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及时的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励,一声"你真棒!""你的说法就是创新""你真聪明""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这一声声赞扬的话给他们以亲切感,为学习创设了美好情景。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思绪,畅所欲言,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而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自我的体验之中。正因为如此,学校引来了数不胜数的观摩学习者,召开全国性的教学培训会议3次,有50多名教师上了几百节示范课和观摩课。

2.在课外阅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所谓主动发展,实际上就是"爱学习",学生不爱学习,就谈不上主动发展,一切将无从谈起。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发现,凡是爱学习的学生,都是那些会学习的学生,凡是不会学习的学生,也都不爱学习。这使我们认识到,要想使学生"爱学习",必须首先使他们"会学习"。怎样才能使学生"会学习"呢?我们经过学习和研究认为,它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越强,其理解能力则发展得越快,对知识领会得快,教学效率就高。由此可见,学生的自学能力,即"会学"的问题取决于他良好的阅读能力,而且这种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学生理解能力强了,对所学习的内容自己一看就懂,自然也就爱学习,反之,什么都看不懂,就不可能爱学习。所以,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仅能使学生"会学习",而且也能使学生"爱学习"。因此,阅读不只是语文学科的教学问题,它能有效地促进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学校从紧张的教学时间中抽出一下午的时间,专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同学们曾经跟书一起,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三国时期,目睹了三国相争的腥风血雨;同学们曾经跟书一起,远渡重洋,来到丹麦,尝尽了卖火柴小女孩的辛酸苦辣;同学们曾经跟书一起,上梁山,寻英雄,体会了英雄豪杰的气魄与胆识;同学们曾经跟书一起,走进老北京,感受了骆驼祥子的人生起伏……同学们把书当作朋友,当作知己,与它共欢,与它共悲,与它共喜,与它共泣。同学们的灵魂与书完全融为了一体。因为读书,同学们可以流畅的为大人们讲述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故事,引得大人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因为读书,同学们可以在作文课上引古论今,妙语连珠,不仅在各级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甚至在报刊上也能见到同学们的名字;因为读书,使同学们在面对成绩时,应该像爱因斯坦那样不沾沾自喜,以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对挫折时,应该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无愧于生命的价值;因为读书,同学们懂得了爱所有的同学,你就会有可爱的班集体;爱所有的亲人,你就会有幸福的家;爱所有的人,你才会感受到祖国的温暖……读书的滋味真是乐在其中,奇妙无穷,只有喜爱读书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读书的滋味。特别是在节假日,同学们除了享受着温馨?幸福与快乐外,更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养分,展开了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科技?天文地理等,内容广泛,应有尽有。有的同学在假期中以书为伴,共读书十几本,阅读量达100多万字,同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同学为了阅读,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压岁钱拿出来买书,如五年一班的于中泽同学便买了《四大名著》?《数学奥林匹克》等书籍,共花了1000多元。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读书的真正乐趣。

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体验到了乐趣,获得了成功,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

3.在课余生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