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意见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意见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乡村文化组织领导,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是立足X等文化资源优势,推进相关题材影视节目和文学艺术创作;二是积极传承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把x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通过举办国家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
创新管理,扩大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预算增长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三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四是推广村民评议等做法,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
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人。**市从优环境、聚人才、搭平台等方面着手,凝聚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加快了乡村振兴进程。但是在推动人才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一是基层一线尤其是偏远农村人才流失较多。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由于农村尤其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条件不够优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
二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实用类人才总量少。由于对农村实用类人才资源重视程度不够,挖掘、培养力度小,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层次总体偏低、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三是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柔性引进多、全职引进少。**市作为农业大县,传统加工型企业多,产品现代技术、科技含量低,企业家创新思维不够、认识不足,发展理念还未完全转变到依靠人才科技上来,高层次尤其是领军人才承载力不足。
基层建议:
一是持续创优人才环境。出台柔性引才奖励扶持办法,优化现有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常态化组织开展本地籍专家人才家乡行活动,吸引人才回乡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人才公寓环境,为人才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全方位服务,促进人才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尽献才智。
篇3
农村牧区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体局高度重视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健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了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举措
一是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和引进项目,以项目为支撑,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认真筛选、规划、编制、论证和储备一批重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力争建设阴山岩刻主题公园和戈壁红驼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乌兰牧骑、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实现旗、苏木镇(社区)、嘎查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步伐,努力提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组织实施草原书屋送书下乡、争取配备流动服务车等惠民设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加大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服务功能。
二是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制定中长期和年度创作计划。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建立重点文艺项目库,组织艺术创作生产。完善演出设施设备,提高乌兰牧骑自我发展、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扶持社会民间文艺团体发展,推进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每年举办一届新农村新牧区文艺汇演和文化“三下乡”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民间艺人专业培训。提高品位,扩大影响,力争打造1-2个影响较大、特色浓郁、效益显著的品牌活动。深入发掘民族草原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产业化开发,围绕草原自然风光、特产和民族非物质文化等,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影响深远的民族文化品牌。
三是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争取人社组织部门每年能给文化部门调配文艺人才,以缓解乌后旗专业文艺人才匮乏的现状。充分发挥乡土文艺人才作用,建立乡土文艺人才库,聘用一批有一技之长、热心于基层文化工作的乡土文艺人才,担任乡镇(社区)和嘎查村专兼职文化辅导员,着力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培养文化经营队伍,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培养、造就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
二、农民牧区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活动经费投入不足与群众文化活动需求不相适应。由于苏木镇财力薄弱,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文化站和嘎查村文化室活动经费少,不能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
二是图书室未充分发挥作用。原因是书籍更新缓慢,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渴求。
三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文化专干配备差;文化专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苏木文化专干职称普遍偏低。
四是个别地方对文化事业发展认识不足。文化发展的水平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苏木镇对文化发展普遍重视不够,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要切实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完善考评体系,要将苏木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列入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使各级领导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责任感、紧迫感,从而自觉地加强领导,使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实施
1.加大政府投入。管好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不挪用、不挤占,搞好硬件建设。
2.加大向上争取投入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3.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通过村企共建、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改善文化活动环境,为农村牧区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经费保障。
4.依托自身优势创建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健全队伍。按照上级要求,配齐配强苏木文化专干,要确保每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至少有2-3个专兼职人员。
2.加强培训。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和基层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经常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辅导、调演、交流等活动,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
3.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规范文化站管理和业务活动,加强督查指导。
4.建立激励机制。研究建立体现基层工作特点的文化人才评价标准,培养更适合文化发展繁荣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
(四)完善设施设备,满足群众需求
1.加大农村牧区综合文化站配套设备的多样化,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
2.制订完善苏木镇和嘎查村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管理,提高运用效率,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五)创新文化载体,延伸服务功能
1.注重培育亮点,把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在保持其民俗特色风格不变的同时,注重充实内容,创新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
篇4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组织全局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立足生活区域、立足社会活动,深入基层察实情、问民需、广纳谏,收集形成为民办实事任务清单,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紧扣民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2.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稳定所忧、群众所盼等问题,立足解决实际问题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结合,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着力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矛盾和问题。
3.坚持效果导向。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财力支撑能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三、调研内容
全局上下要立足本职岗位,立足生活区域,立足社会活动,采取座谈交流、走访群众、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等方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及服务对象沟通交流、了解问题、反映民意。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大调研、广纳谏”活动。
1.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把打造成为中部脊梁的重要支点、对接大南昌都市圈的重要节点,争当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重点针对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高、内需作用发挥不充分、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2.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方面短板弱项。
3.围绕保障基本民生。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托幼、社保、住房等领域,关注困难群众帮扶和英烈后代优抚力度等方面问题。
4.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办事难”“办证难”、涉企执法不规范、“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提出有效举措,简政便民、优化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顺畅、更爽心。
5.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基层组织负担过重、社会治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群众、司法诉讼、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4月13日)。局党组将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局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迅速掀起活动热潮。
2.调研实施阶段(4月13日至4月25日)。局直各单位,局机关各股室要围绕调研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广泛收集问题及意见建议。原则上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少于2条,其他党员干部不少于1条,并形成《“大调研、广纳谏”活动问题收集表》(附件1)报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3.收集梳理阶段(4月26日至4月30日)。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对收集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梳理后交各职能股室或单位。相关股室和单位按分类深入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形成《“大调研、广纳谏”活动问题汇总表》。同时,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找准民生基础工程短板,形成“民生实事”重点项目表,进一步梳理形成为民办实事任务清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实施方案,为下阶段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局直各单位、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倾听民意,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参与,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篇5
2019年1-6月以来,XX镇文化站紧紧围绕《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文旅公【2018】2号)等文件要求和精神,通过不断细化完善镇综合文化站职能属性、功能室场设置、设备设施配备、服务项目、人才队伍等方面内容,全面提升文化站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聚焦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站建设完善,多次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站治理行动方案和措施,并逐步提高本级财政经费投入,不断改造完善镇级文化站综合大楼。在2018年投入15万对文化大楼全面装修改造整体框架的基础上,2019年,XX镇党委政府继续完善站内服务和办公设备,配置打印设备、资料柜等办公用品,为专职文化人员提供基本办公条件。配备饮水机、书架,升级公共阅览室电脑系统,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室场。同时,健全镇级文化站管理服务制度,设立进馆签到表和群众意见反馈记录本,对进馆群众数量、意见反馈进行日统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站治理建设。
二、聚焦队伍建设,配强文化专兼职人员。为做好文化站运营和开放使用,镇党委政府进一步配强文化专兼职人员队伍。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分专门指导文化站开展日常各项工作,安排镇年轻干部兼任文化站长,与文化专员负责文化站开放使用和具体工作落实。镇党委政府还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再增一名文化专员,形成镇委书记、镇长牵头抓总、分管班子领导指导协调,文化站长和文化专员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架构,协力推进镇级文化站专项治理。
同时,建立村级文体协管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文体协管员作用,指导组织村级规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今年以来,我镇各村(居)委均已设置至少1名文体协管员,通过文体协管员组织开展村级文化服务近50场(含乡村春晚、春节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举办业务培训班2期,参训人次达40人。
此外,镇党委政府还借助县团委“展翅计划”充实镇级文化服务队伍,在文化站划出2个实习岗位,为新兴籍在校大学生暑期实习提供平台,有效缓解暑假期间文化站人手不足的问题,保证文化服务时长和质量。
三、聚焦功能服务,文化服务全覆盖。我镇文化站对标对表上级文化服务项目要求和标准,创新文化服务活动载体,丰富其内涵,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一是强化前期宣传推广。经2018年重新装修后,XX镇文化站于今年3月底重新开放使用。为提升文化站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前来参观使用,XX镇文化站借助镇微信公众号、县电视台、云浮日报等各方媒体资源力量,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同时,XX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还深入各村(居)委、XX镇中小学,以派发宣传单张、现场活动推介等形式,详细介绍文化站功能室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健康的文娱活动。二是开放使用定人定岗定时。按照《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表》的要求,XX镇党委政府安排2名文化专员,负责文化站日常开放使用,统计文化站使用人流量、借阅册数、接待来访群众和及时向上反馈群众意见建议。三是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我站立足文化站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充分利用节日节点,联合县图书馆、镇妇联、镇中心校等单位,大力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如在镇级乡村振兴PK赛备赛期间,联合镇振兴办,邀请县职教中心、实验小学等师生,为乡村描绘墙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化村庄环境;在世界读书日当天,组织学生开展“共读半小时”活动,提醒学生要勤阅读多阅读;母亲节前夕,在文化站开展亲子朗诵活动,让孩子学会感恩亲恩……截止2019年3月开馆使用以来,XX镇文化站组织开展文化活动5场,服务群众累计达2000人次。四是做好基层指导服务。镇级文化站定期下乡开展工作指导,围绕《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16-2020年)》相关文件要求,指导跟进各村(居)委对照建设标准,开展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协助完成村级文化活动如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五是积极送文化下乡。XX镇文化站在巩固现有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同时,组建我镇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将镇中小学师生、广场舞队成员、曲艺社成员等,纳入镇级文化志愿服务队。同时充分利用各村(居)委健身广场,迎合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不定期指导组织开展乡村文化活动。2019年以来,由XX镇文化站指导组织开展的村级文化活动累计达14余场,包括高村春晚、各村(居)春节运动会、广场舞比赛、迎金花回娘家及各类民俗节庆(坝村北帝诞、云礼观音诞)等,文化服务覆盖全镇16个村(社区)。
篇6
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
(2020年10月15日)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教科文卫工委组成人员、部分常委会委员,实地参观考察了县医院医共体建设推动情况,听取了政府相关部门关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情况的详细介绍,对全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全县医共体建设总体情况
自2016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运行管理、完善诊疗模式、建立考核约束机制入手,逐步形成了分级诊疗、合理诊疗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我县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县县域内就诊率(住院)仅70%左右,尚未达到省政府关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要求的90%建设目标,从表面上看是广大群众对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及相关政策知晓率不高、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信心不足;深层原因在于我县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距离发达地区还存在明显差距。
二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设备落后、医师资源欠缺等不足,导致基层医院首诊率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
三是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短板和不足,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的条件还不成熟。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医院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医德医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强协调统筹。县政府要切实履行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按照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府办医责任清单,认真行使政府办医职能。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和南部次中心建设,整合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卫生机构数量和规模。要持续加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认识,最大限度争取群众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的支持。
篇7
一、强化源头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拖拉机安全技术状态、驾驶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和农村道路设施是影响秋冬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机监理部门要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拖拉机一律不予注册登记。把好安全技术检验关,严格检验标准,对转向、制动、照明及信号等进行重点检查。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强化驾驶员培训与考试,拓宽培训渠道,规范考试程序,严格考试标准,切实提高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加大农村公路、机耕道路等事故易发、多发路段的隐患排查,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治理措施,完善安全管理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二、强化执法检查,下沉监管重心
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拼装改装、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等仍是农村道路交通和农机安全的重要隐患。县农机监理部门和乡镇农业部门加强农机安全执法,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农田、场院和农机合作社等场所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要认真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大力推动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老旧拖拉机报废更新。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在春秋农忙季节,冬闲季节和节假日等重点时期,在城乡结合部以及通往农田、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的主要路段,严格查处拖拉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行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推进“乡村农机两员”与“警保两站两员”有机结合,实行“一站多能、一人多岗”,将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解决农村交通和农机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缺位问题。
三、强化应急处置,加强宣传教育
做好事故应急处置,运用事故案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和素质,是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和农机安全的重要措施。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后,公安交管部门要及时将事故情况通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工作,较大以上事故按规定及时报告。县农机监理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要在秋冬季节联合开展“送安全知识下乡”活动,推动“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普及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运用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提高农民机手和广大农民群众懂法、守法和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交通安全日”和“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发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农机安全宣传作品,提升安全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促进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四、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便民服务
篇8
一是当好信息录入员,协助做好改房户调查摸底工作。
我工作队“三送”干部协助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对联系村符合规划要求的集体土地上的危旧土坯房,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协助乡(镇)规划所,认真区分危旧土坯房的等级鉴别工作,分明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协助乡、村对每户改房农户的调查摸底表、申报审核表、规划审批表、资金拨付表、农户身份证和户口薄复印件、农村五保供养证或低保金领取证复印件、改造前后的图片资料等建立“一户一档”。截止8月前,把全村户农村土坯房有关信息全部完成登记造册、数据台账分类建档工作。
二是当好政策宣传员,做好改房宣传发动工作。
我们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整个过程,深入持久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把该项工作的相关政策、实施流程、注意事项等印制统一的宣传栏,在显眼处进行悬挂;通过进村入户宣传、召开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面对面地对群众进行宣讲和解读,使群众真正知晓改造范围和补助标准等政策,消除部分农户的认识误区;并通过入户走访,与农户谈心谈话,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群众做好申请、申报工作,对不符合补助条件的农户,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广泛听取了农户对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意见和心声,及时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我工作队“三送”干部认真协助做好宅基地流转、旧房拆除和新房建设等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在土地流转、旧房拆除、新房建设、补助款发放等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处理,就地化解,避免矛盾激化形成上访或;对发现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主动靠前,及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有效调解纠纷起。
三是当好房改调度员,协助做好改房工程的实施调度工作。
在整个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过程中,“三送”干部主动做好村理事会和有关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衔接工作,协调各级力量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我们协同乡、村干部发动村理事会,在房屋拆迁之前,逐一落实拆迁户的临时住所,认真做好拆迁户的临时安置工作,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认真做好拆迁群众的思想工作,力争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分类分批、统筹推进,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通过示范带动,统筹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先易后难,全力做好房屋拆迁工作。
四是当好质量监督员,协助做好改房过程的监督检查工作。
我三送工作队经常去工地,监督泥工师傅严格施工操作程序,确保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认真监督建房施工队伍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强化建筑过程的工程监管。并协助做好资金监管工作,督促补助标准符合要求,补助资金足额到位,补助资金规范运行,帮助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并参与理事会议事,与村民一道研究改造对象确定等问题,集中民心、民智、民力做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协调各方力量,及时研究、解决在改房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节点问题,切实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
五是当好贷款联络员,协助做好建房资金的筹措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结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工作,调动一切资源,积极为改房工作争资争项,采取“上级补助一点、财政配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鼓励探索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弥补资金不足;要帮助农户算好建材成本、运输成本、用工成本等经济账,使群众心里有一本“明白账”,引导农户合理建房、科学建房;对申请了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农户实行了一对一帮扶,为户农户协调贷款万元。要尽己所能帮助农户解决建房缺资金问题,使改造户按质量、进度要求完成改造任务。
篇9
一、上半年主要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建设技术人才信息库。
一是参与整理我市“5+2+2”产业体系的人才、技术需求,建立合作高校院所专家服务东营信息库,实现入库专家150位,为企业与专家的合作对接提供便利。二是建成有色金属技术文献信息解析系统,累计录入相关文献、标准约2700篇,组建专家解析团队,初步形成2019年有色金属(铜)产业蓝皮书。建设黄河三角洲地理环境科技文献数据库,梳理汇集黄河口生态环境治理及重大工程项目方面文献及水文资料等500多份。三是开发智慧制造云服务平台,联合有关专家团队,为我市冶炼、制药等领域企业提供智慧工厂建设咨询与解决方案。
(二)推进高校院所分支机构建设。
一是做好前期沟通对接,服务市委副书记陈必昌与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常务副校长王琪珑等市校领导高层互访,推进我市与山东大学新一轮合作。二是支持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新增2个实验平台,建成黄河三角洲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三是配合中科院化学所雅努斯材料工程实验室赴大庆、广州等地开展现场实验,推动技术成果向油田污水处理及油源污染领域转化应用。四是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发展,促成校企合作项目5项;参与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就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共建等关键问题提出建议方案。五是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专家团队,引进中石油石化院、中石化石科院等院所技术力量,探索联合建设炼化产业创新平台。六是支持青岛农业大学东营研究院积极引种水稻、花生、油菜等多个耐盐作物新品种,探索适宜地区特点的套种轮作和种植养殖模式。
(三)服务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是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开展黄河三角洲学者年度绩效评价及届满考核,收集专家学者对我市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做好本单位泰山学者、黄河三角洲学者团队服务,组织在站博士后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年面上资助项目,加快盐碱地循环农业、新材料应用等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三是组织申报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经人社部评审论证,成功入选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并列为乡村振兴、扶贫攻坚专项。四是引进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师资力量,为新发药业有限公司70名员工开设为期两年半的化学化工基础能力提升专题班。五是开展人才招引宣传,在《东营日报》开辟专栏“高校院所在东营”“学者风采”,宣传近年来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在我市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好做法、好经验。
(四)组织精准对接活动。
一是邀请清华大学等院校在京知名专家参加我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双招双引”北京推介会,洽谈引进生物质能源、航空航天燃料和化工中试基地等项目。二是主办2019中国(东营)石化产业高端人才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邀请30多位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与我市75家企业对接。三是举办“智慧光谷 共赢未来”青年博士论坛,邀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专家推介光电新材料有关技术,并与东营光谷未来城公司共建博士联谊会工作站。四是参与举办国家生态系统湿地野外观测研究站发展研讨会,邀请中科院及国内高校的30多位高层次专家为全国野外湿地台站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五是多次组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航科工三院及中节能集团的专家团队到东营调研考察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推进空天燃料产业链联合创新的平台开发和项目合作。六是联合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引荐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到我市洽谈推进盐碱地农业开发项目。七是启动“导师进东营”活动,邀请江苏大学等博士生导师与我市洽谈甲壳素、油泥砂等领域技术合作。八是配合市委组织部赴天津、北京、长春、大连等地对接高校院所,洽谈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事宜。九是发挥市高促会及东营博士联谊会秘书处作用,参与承办第二届黄河三角洲(东营•河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才融合高层次人才对接会、第四届东营橡胶轮胎汽配产业高端人才洽谈会,并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保利医疗集团、康菲石油公司等单位专家到我市对接技术合作。
(五)开展以企招引。
一是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建设“创新广场”服务平台,吸引地方企业入驻,探索共建研究机构、孵化创新企业。二是引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人才资源,推进东营高新区、蓝色经济开发区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三是邀请中节能总工程师邹结富率领集团大地修复公司、清洁技术公司、生物质能发电公司等技术团队到我市县区调研,提出生态循环经产业园规划方案。四是组织中航环科(北京)公司等与我市环保技术企业洽谈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合作,推动申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项目。五是支持杰达新型建材公司等引进山东建筑大学、暨南大学专家教授研究冶炼废渣利用事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推进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推进平台建设效率不高。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平台和高校院所分支机构的“一事一议”政策比较难于操作,导致对现有实体机构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不够,推动新的人才承载平台落地进展较慢。二是人才资源开发不全面。在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评选中上报人选层次低、数量少,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对现有人才的利用效能不够高,新的培养使用模式还没有充分发掘。三是企业主体作用调动不够。很多企业招才引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其平台载体建设还比较薄弱,并且使用人才少、储备人才少。
三、下步打算
(一)深化市校院所合作。一是做好深化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合作共建等工作,按照双方洽谈合作事项的任务分工,推动校地协商成果尽快落地。二是配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共建牵头单位,赴江苏等地开展调研,参与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三是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有关县区,推动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四是推动形成市校院所合作的综合措施,探索解决高校院所实体机构的人才待遇、平台保障等问题。
(二)加快推进赋能中心建设。一是建设技术人才信息问讯平台,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渠道,形成专家与企业对接交流新机制。二是优化技术文献解析平台,逐步完善专家解析系统,汇总产业蓝皮书等综合性资料成果。三是整合高校院所与专门机构的实用技术信息资源,服务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学习需求。
篇10
关键词:扩权强县;省管县;绥中;昌图
一、扩权强县的必要性
作为改革的第一个步骤,所谓扩权强县,是指一种政府财政体制改革, 这种体制从1992年开始,在浙江等地实施。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扩大县一级政府的相关权力, 以使县一级政府具有更大的自, 从而为实现县一级政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职能奠定基础。从实践上看,扩权强县是大势所趋。“省管县”体制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益处:“省管县”能提高行政效率、“省管县”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省管县”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
二、辽宁省扩权强县试点情况及比较
(一)绥中县和昌图县的共同点
所属地级市对两县发展没有清晰规划:两县以往经济欠发达。绥中县属葫芦岛市,昌图县属铁岭市,两县财政并不宽裕。葫芦岛发展的重点是以市区和兴城的海滨古城旅游为主,绥中则作为农产品提供基地。铁岭的发展主要注重新区、铁法煤矿、开原工业区,昌图作为农业大县,依旧是农产品提供者角色。两县在以往的发展中增长单一,优势不明显,目标定位不十分明确,这些都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扩权后的发展目标:扩权后两县的经济发展目标清晰、项目宏大、齐头并进。绥中县以东戴河新区建设为核心增长极,统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从农业大县转变为沿海经济强县。昌图全力打造换热设备产业基地、新型能源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被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相同:两县都是在原有体制不变的条件下享受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行省直接管县的财政体制,事权也随之下放。两县直接参加省里会议,省发市、县级文件直发昌图县;两县县委书记按副厅级配备。
(二)辽宁省扩权强县的特点
1.财权事权双下放:我国各地的探索大多还处在权力本身,而体制保留。一般的程序是先下放财权,再下放事权,再协调理顺当地各机关单位和职能部门的关系,体制转变的进程目前来看十分缓慢。财权和事权的同时下放,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2.试点地区有一定发展潜力:绥中和昌图在扩权以前经济的欠发达,但这两个县的先天条件非常优越。两县农业十分发达,农产品产量高,自身发展不受限。
三、辽宁省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
辽宁省的试点从2010年11月开始,至今不到五年时间,目前两县的进步很快,确实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在改革中我们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问题,吸取先进省份的经验教训,不走弯路不折腾,才能在全国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改革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权县的财力不足;由于辽宁省选取的是之前的“穷县”,这对于减轻它们所在地级市的财政负担有重要作用,但财权下放的同时,意味着扩权县自身负担的责任和义务将比以前更重。我省的改革虽是财权事权双管齐下,在短时间内一定会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同时两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远未结束,无法避免会产生一些项目的开办费等支出。
(二)部门之间难以有效协调一致;垂直管理部门在行政上不直接接受当地政府的管理,而是在不违背当地政策的前提下,受到本系统上级的直接垂直管理。但是这类部门的职能又往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扩权强县作为辽宁省的一项发展战略,省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但它从法律上讲对省政府来说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这样可能大大削弱地区发展的积极性。
(三)扩权县政府“两头讨好”;扩权县政府的精力一定程度上浪费在处理上级关系上,而不是地方发展上。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省市共建项目,这样市级政府对于其发展在短时间内还是关系密切的。但由于财权已经下放,加之两县所在地市财政都不宽裕,原本由市级负责拨发的款项有可能在审批环节滞留,影响资金下放的效率,进而影响扩权县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扩权县政府不仅要经常接触省里,还要维持与市级政府的暧昧关系,影响行政效率。
(四)行政性支出加大;我省两个试点刚开始不长时间,这个阶段的会议精神特别多,会议密度的加大、会议文件的下发,甚至两县领导定期不定期到省会开会所发生的差旅费等,都为本不宽裕的扩权县政府带来的负担。尤其是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县里接到通知后还要抄送到市级机关,而一些市级的精神反过来还要下发给县级,来回折腾中产生了很大的行政费用。
(五)试点经验推广难度大
扩权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宏观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没有全省指导性的规划,不便于以后的推广。绥中发展旅游及高新技术产业,昌图发展换热设备、农产品深加工等,有的是发挥地区优势,有的是根据招商引资的情况而定,还有的是按照省里的规划,但这样的设计从历史上讲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两县的发展可期,但无从谈起日后的推广。假设在今后一段时间,试点地区逐步扩大,后来者的产业选择就会始终伴随着这样的偶然性,很难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四、对于辽宁省的改革提出的意见建议
(一)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我们需要一种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改革,但目前的情况是各个省份各自为政,发展模式虽因地制宜,但也比较混乱,政策上的支持只停留在省级层面。国家部门应认真研究各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适时出台一些法规和相关行政司法解释,扫清改革中的不合理制度安排。
(二)部门权限的协调要方便扩权县发展;垂直部门的权限一般停留到市里,导致扩权县的企业和百姓办事折腾成本高,还有可能错失大好商机。扩权县的工商、税务、质检等机关若能拥有市级权限,办事的行政审批权限在当地能够得到解决,对于调动当地企业和百姓的改革信心和热情有巨大作用。
(三)建议取消一部分省市共建项目;这些项目可通过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可以减轻所在地市的财政负担,避免由于市级单位办事拖拉造成的麻烦。可考虑在财政年度预算中扩大对扩权县的支持力度,或设立扩权强县专项基金,来支持扩权县的改革工作。
(四)弱化市级政府在扩权县的作用;不能因为扩权而在无形中加大县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强度,必要时应适时叫停扩权县继续向所在市报告的僵化程序。省里的非机密性文件可直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下发,尽量不折腾扩权县的干部,让他们安心当地的改革发展。也可以考虑在省会城市设置办事处,专门省县之间的联系,节约行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