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的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的开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专业的开题报告

篇1

1.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是由plan-do-check-ac-tion4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所组成。它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设计并紧紧地围绕其工作目标不断地进行循环的一种科学管理工作程序。PDCA循环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瓦特休哈特博士提出,后来美国管理学爱德华戴明博士对PD-CA理论进行完善,并大力倡导,得到广泛传播,也称“戴明环”。完善后的PDCA理论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已被人们作为“管理化”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是一个动态活动的过程,其特点是环环相套,相互促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呈螺旋式上升与发展PDCA循环的特点。

2.PDCA循环的实施

2.1 P-计划

2.1.1 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组织护理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领会《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规程》《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编写了适合护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护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及选题原则、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文献综述的写作、毕业论文规范写作等,并集中举办毕业论文指导相关讲座。

2.1.2 遴选导师,确保质量

制订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导师的遴选条件,结合各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部推荐的人员,确定导师人选,实行师生2:1制,即2名导师(实习医院带教1名,校本部教师1名)指导1名学生,实现院校统一指导和全程监控。

2.1.3 明晰进度,随时督导

导师与学生从结对起就形成一个整体,发放《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学生与导师人手一册,使导师与学生能明确护理毕业论文的要求,从选题开始就心中有数,按照学校规定的工作进程实施。

2.2 D-实施

将PDCA管理程序随时和反复自查自省的评价特点贯穿于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我们将《毕业论文工作手册》的电子版拷贝到各医院护理部,以便导师与学生按学院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同时将莆田学院护理系的邮箱告知各医院护理部,以便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有问题及时与校本部导师联系,也方便校本部老师随时督导。

首先学生与导师一起讨论选题,由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之后,师生确定选题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可行性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按学院的要求,认真填写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研究方向、指导对象及论文的题目。由实习队长汇总后发送到护理系邮箱。护理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实习医院汇总的论文题目逐一审查,包括学生是否一人一题、题目大小、难易度、可操作性等,并填写毕业论文题目审核表,提出不符合要求或选题不当的题目,并由校内指导老师及时与有关师生反馈。如重新选题,应填写选题更新申请表,重新审核,直至选题通过。选题通过后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由各医院护理部组织开题报告,学生的开题报告材料以电子文件形式发送邮件存校护理系备查。实习期间导师的指导意见和方式及时以邮件的形式上传校内指导教师,以便随时跟踪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和必要的督导。

2.3 C-检查

第1阶段:护理系针对前期工作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导师落实、任务书执行、开题报告落实等情况,并统计选题更新率。

第2阶段:毕业论文进程计划及开题报告完成情况,临床导师的指导记录包括导师发现问题、指导意见、指导方式(面谈、电话、QQ、E-mail)等。

第3阶段:文献综述完成及评阅,主要检查文献综述是否围绕选题内容进行概括描述、参考文献的篇数、期限等,以及是否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要求。导师指导记录等。

第4阶段:后期检查,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包括格式(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标题、内容、图表、志谢、参考文献等)是否规范。由学生填写原创性声明。

2.4 A-处理

检查中对能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汇报相关实习医院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进行护理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会,请有关护理专家参与评审,按照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论文规范(结构、行文、字数)、论文撰写(理论分析、实验数据、逻辑性、论述层次等)、学术水平、创新4项指标评定成绩。对个别不能完成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实习基地,由护理系组织校内专家按照上述程序和要求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终审成绩由导师考评成绩、同行专家评审成绩、学生答辩成绩分别按一定比例形成。在此基础上,分别由学生本人及导师填写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申请表和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表参与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评选。

在C-过程中,如果第1阶段出现临床导师变更(进修、培训等),及时与护理部沟通,请护理部协调,另选导师或更换选题。在执行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中有困难,校部导师及时给予理论上指导和帮助,以免耽误下一环节的进程。检查导师的指导记录能及时督促临床导师定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并能及时发现学生完成计划的情况,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良性循环。不至于积累问题,造成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3.体会

PDCA循环包含4个阶段8个步骤,其精髓在于不断地分析现状、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效果、理出思路、总结经验,如此循环,不断晋级。实践证明,PDCA循环的应用,确保了毕业论文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①论文选题上既能与时倶进,又避免“多人一题”现象,且选题的难度、深度较前有一定的提高;②强化了参与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了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到位和学生的严谨作风;③增加指导教师压力的同时提升了导师的理论水平;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科研诚信品格。在最后递交毕业论文的同时各上交一份学生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导师毕业论文指导声明,并通过有关软件对毕业论文进行文献检测进行查新,杜绝了抄袭行为,有效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篇2

1.1研究型护理概念

研究型护理就是以护理服务标准和护理技术规范的产生和传播为使命,立足临床实践,重视科学研究,在护理创新中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完善护理服务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价值,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1.2研究型护理内涵

研究型护理包含4层含义:一是强调护理服务标准和护理技术规范的产生和传播,经过实践检验、科学凝练、行业认可的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助于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二是强调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关系,护理科研离不开临床实践,科研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通过科研促进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护理技术的提高、护理结局的改善;三是强调人才培养在推进研究型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技术优、能力强、素质好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不断涌现,能够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保证;四是强调护理的专业价值,使护理服务适应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环境等诸方面的健康需求,为维护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发挥作用。

1.3研究型护理特征

研究型护理一般应具备以下4个特征: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的,以持续护理创新为动力,以造就高层次护理人才为关键,以发挥护理专业价值为己任。

1.3.1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目的。推行研究型护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职业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尊重和关爱病人成为护士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如果不能适时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就无法得到患者的信赖,就无法适应医疗市场的竞争环境。

1.3.2以持续护理创新为动力。如何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拓展护理服务的领域,深化护理服务的内涵,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新形势下护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以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立足临床实践,积极开展护理研究,通过临床护理问题的解决,不断推动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1.3.3以造就高层次护理人才为关键。以高级护理实践培训为牵引,以强化基本技能培训为基础,以拓展专科护理技能培训为支撑,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护理人才队伍,提高护理水平,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1.3.4以发挥护理专业价值为己任。以被动执行医嘱为工作主线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工作,提供更为整体化、连续化、专业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护理服务。要从整体人的角度出发,履行专业照顾、协助诊疗、健康指导、心理支持、沟通协调的护理职责,通过特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与专业实践相符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来服务于人群及整个社会,为维护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发挥作用。

2创建研究型护理的主要思路与做法

2.1更新服务理念是前提

研究型护理应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以护理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在该理念指导下,明确护理服务宗旨,即“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热心和奉献精神创造一流的护理质量,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竭尽全力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确立护理工作目标,即“为病人提供规范、快捷、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需求”。

2.2创新管理机制是关键

2010年初,在深化医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原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各级各类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实质是医院护理服务模式和护理管理改革,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起一个优质服务常态化、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型护理新模式需要更加科学、高效、灵活的保障管理机制,营造更加和谐创新的工作氛围,推动护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2.3集聚创新人才是根本

总医院于1996年被批准为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授予博士生招收资格,2011年被批准为护理学博士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56名,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20名,本科学历294名,大专生824名,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60.18%,比目前我国护理队伍大专护士比例(25.6%)高出34.6%,形成了合理的人才结构。近年来,选送百人出国(境)培训、学术交流,为研究型护理模式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4构建科研平台是保障

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环境有利于科研工作顺利发展。一是鼓励护理人员提高学历层次,脱产或在职参加本科、研究生层次学习,取得学历后给予报销学习费用。二是加强护理科研知识培训,邀请院内外专家讲授科研选题方法、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论文书写等科研知识,选派有科研能力的人员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三是定期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护理论文新技术汇报会,立项课题汇报会等。四是医院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发表护理论文、获国家专利的人员年底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护理科研成果人员给予重奖,作为评优、评先、岗位竞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并与护士长考核挂钩。五是设立护理科研专项资金,鼓励护理人员搞科研,取得上级资金课题医院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3创建研究型护理成效

总医院创建研究型护理以来,经过4年建设,在护理人才培养、护理学科建设、护理服务提升以及护理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申请各类课题16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每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十余项,在国家统计源期刊200余篇,在SCI、Medline收录期刊近十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0项。护士中有40多人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护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各项学术职务,10多人担任国家统计源期刊杂志编委,在军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4创建研究型护理意义

4.1回归护理本质

护理是对病人的这些反应进行观察和判断,进而报告并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处理。现代整体护理强调在诊治伤病同时,观察、判断和处理病人伤病的反应,尽量满足和缓解伤病或治疗过程给病人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整体方面所带来的个性化需求和改变。因此,与医生形成互补的是,护士职责正是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她们关注的焦点是病人疾病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趋势,工作核心是运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了解和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照顾,以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的目的。

4.2洞悉护理内容

研究型护理包括生活护理、治疗处置、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监护观察、功能训练和专业护理等7项内容,对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护理内涵是专业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治疗处置核心是执行科学的操作规范,并将护理评估、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贯穿其中;教育指导在于选择关键时间节点,实施个性化指导,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心理护理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心理反应因人、因病、因时而异地进行,缓解病人的无助、紧张、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监护观察要求及时、量化、动态;功能训练要有明确、量化的训练计划;专业服务核心要尊重病人、方便病人,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

4.3改善护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