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培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培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成为了高校教师主要运用的方法之一,而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运用此种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就应不断学习,丰富自身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谈话技巧、教学交流技巧、网络信息应用技巧、反省实践技巧等。基于此,如何有效地形成符合高校实际的教师技能培训模式,就成为了各大高校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未能将教师认知结构的深化与教学技能的提高联系在一起
教学技能不同于某些动作技巧的习得,主要依赖训练达到熟悉而运用自如,从某些层面来讲它属于认知架构优化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同化抑或顺从来达成认知架构的均衡,促使行为模式产生变化。由此可见教学技能和个人认知的关系,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和他对于教学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开发可在此处落点,教师教学技能的获得不仅仅要多练,还需要一个认识的构建过程。然而,在以往的培训中,高校过多地强调了练习,而未能将教师认知结构的深化与教学技能的提高联系在一起,从而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弱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征
不同的教师拥有不同的认知架构、个性特征、生活习俗、美学体验,在教学中都会存在自身的个性特色,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之一就是挖掘每一位培训者的独特性,而不是弱化这种个性。然而,以往的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往往采用单一的模板,不但未能突出受训者的个性,反而弱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征。
(三)未重视教师优化、重组教学技能的能力
现代教学中,没有一种教学技能是以单独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如演示技巧,它不仅是实际示范和真实演绎,还包含讲解、发问、列结构图等技能的组合。然而在以往的教师技能培训模式中,我们往往将教学技能肢解为彼此孤立的最基础单位,而未训练教师优化、重组教学技能的能力,这显然不适合现代教学。
(四)重知识学习,忽视教学技能
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一直在持续,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显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培训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授课中逻辑结构严谨、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理想;而教学技能匮乏的教师往往把“大课堂”变成了“一言堂”,甚至不和学生交流、沟通,授课时的逻辑结构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接受效果差。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高校把教师集中起来采取课堂授课、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理论知识,而对教学技能有帮助的培训较少。即“重教育教学的理论培训,轻教学实践的演练,从学院到个人都忽视了对教学法的研讨”,这种片面的培训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改进培训模式,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
(一)进行微格教学研究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培训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更机动灵活。
微格教学可以将复杂的教学行为分解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如导入技能、呈现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强化巩固技能、纠错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等。受培训教师通过单一、系统的学习,能更好地掌握各项受训的教学技能,最终提高综合课堂教学能力。
微格教学可以通过充分地使用各类先进的视听设备,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整个教学过程。受培训教师可以直接从录像中观察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的运用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从而获得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最直接反馈,以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重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校教师参加培训,主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并未系统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如何改变这种技能训练模式,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成为了高校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加拿大高校教师的进修方式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加拿大高校一般不会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而是采取项目实际操作的方式来锻炼教师,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理论知识的应用,提升教学水平。我国高校教师技能培训模式亦可以参考此法,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培训素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三、结束语
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开发备受各高校的关注,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出来,本文在汇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取了经验教训,就今后高校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策略谈了几点看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继续探索与研究,寻求更多有效方法,以完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段青青.提高年轻教师教学技能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2012(14) .
2.黄碧云,陈雪丽,许明丽.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网络互动培训平台设计思路[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2) .
3.李建芹,毛伟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以河南省豫北地区7所高校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篇2
关键词 非学历继续教育 培训基地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07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Tak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as an example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81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som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depth analysis of a number of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bases, training bases and development path made tentativ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future.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training base may try to combine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of Liaoning Province strategic planning to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personnel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depth of the research industry chain layout, wide fight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key enterprises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between cooperation,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 integr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the steady play to the training base of practical and exemplary role.
Key words non-academic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0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稳定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然而,纵观现行高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的立交桥格局。在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基地建设上较为突出的表现为:高端培训项目不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市场资源拓展不够,整合社会资源不足,服务对象覆盖面不宽等诸多发展困境。因此,本文从我院培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入手,深入剖析制约其发展的若干因素,并对未来培训基地发展路径进行了试探性探讨,以期能对我院未来基地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1 培训基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培训基地建设始终作为我院发展的一项长效工作。多年来,培训基地一直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依托东北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办学资源,现已形成了多模式、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的办学体系。但是,近几年非学历教育市场化属性愈加突出,传统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化对培训市场的潜在需求。为此,学院先后启动了项目管理模式与成本核算机制,逐渐优化了组织结构,规范了运营流程,采用了标准化服务等多项举措全面适应培训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学院全方位配置优质资源,主管科室积极履行协调职能,现已初步形成了职责分明、协调有效的运行机制。历经多年办学积累与不断探索,现已形成了“以中国黄金集团定向人才培养为抓手,以钢铁冶金类企业生产技术培训为特色,以工商管理类高级经理人培训为品牌,以党政机关类干部知识能力提升培训为拓展,以高职高专类双师型教师培训为主导”的多元并举的培训基地战略发展格局。但是,培训基地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院现有各培训基地所对应的培训市场属性不同,运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就我院各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入手,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培训基地的整体规划与资源配置缺乏系统性与协同性
目前,挂靠在三个科室的培训基地采用独立运营的模式,在基地体系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资源配置、效果评估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整体规划与系统方案。例如,在培训场地的协调与维护、培训师资的引进、培训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由于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和困难,导致缺乏统一规划与统筹协调。另外,基地目前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当某一科室任务繁重时,难免需要从其他科室调派人手增援,这就需要在整体上对基地进行系统资源配置,各部门之间协同互助,完成培训任务。
1.2 缺乏关于培训需求的系统调研
对培训需求的科学调研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培训中,我们主要是通过电话沟通与上门走访的方式就培训需求订制出相应的课程体系,对培训需求的各项因素考量还略显单一,就各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缺乏系统调研。另外,培训基地虽然对外拓展了一些项目,但是很多时候还是“等项目上门”,缺乏主动推广意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在客户关系维护、项目跟踪成本投入上缺乏市场化导向,给基地开拓市场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是基地自身的市场化推广方法与经验不足,缺少主动推广意识,但其中也存在钢铁冶金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因素,制约了基地项目的推广。
2 对策
对制约基地发展的各类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是开展今后工作的重要抓手,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作为尝试性的探索。
(1)我院未来基地建设的着眼点应坚持以学校特色学科为导向,以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规划为契机,以地区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特征为基点,准确把握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思路与目标导向,抓住发展机遇。从省情和校情的实际出发,在稳固现有基地规模的基础上,特别聚焦于提升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人才培养潜能为方向的基地发展策略,充分利用我校在传统冶金、地矿、材料、机械工程、信息与自动化等学科上的优势,在基础设施、专业配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合作,建设培训基地;不断加大适合辽宁产业结构优化和人才需求特征的培训体系建设力度;紧抓形势,深入融入当地产业链布局,推动实现相关院校的有效衔接,培养符合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需求特征的合适人才。
(2)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培训基地的资源挖掘与开发力度。培训资源的开发是我院培训基地长远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获取培训市场资源的主战场。培训资源的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具体项目的开发,也可以是对潜在客户的培育、培训师资的引进、合作单位的调研,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再开发等。基地在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的同时,应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课程内容体系与企业、行业的贴合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还要注意不断吸纳校外培训师资精英,充实教学团队,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广泛的研讨与交流不断提升培训体系质量。例如,基地可以尝试与“鞍山职教城”合作,从而充分利用我校在师资方面的优势和对方在基础设施、管理体系、校企合作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开展培训服务。另外,还可以引进社会办学中较为成熟的培训项目或办学机构与之开展合作。通过这样的合作办学,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增强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新型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是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教育手段满足员工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其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肯定。尽管我国企业大学发展迅速,但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部分企业大学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传统企业大学是由企业独立建设,往往缺乏软件环境建设的有力抓手,导致企业大学的业务不稳定、管理不规范、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企业大学的实质性发展,企业大学也就成为了一个“空架子”。培训基地可以以此为契机,对其进行有力补充,在课程体系、管理体系、数字化学习平台、师资等多个方面与企业合作,优势互补,联合建设业务稳定、管理规范、体系完善的“新型企业大学”,使其真正能对企业战略转型起到应有的作用。
(4)紧密围绕政府与行业协会开展培训合作项目。不断完善、巩固与发展与我院培训基地有多年合作经历的政府部门。例如沈阳市发改委招投标专家培训、辽宁省水利厅安全生产员培训、辽宁省人力资源与保障厅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双师型培训项目以及辽宁省审计厅计算机中级培训,以此为切入点,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规划为抓手,侧重与行业协会与社会优质办学机构的合作,着力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推进优质合作培训项目建设,使其更加切近人才需求特征。另外,基地可以对已有的项目进行改进,并不断挖掘新项目(例如辽宁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双师型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争取申请更高级别项目,将项目做大做强。
(5)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大力推进信息化培训项目发展。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我校“东北区域超算中心”及“基于超算云计算的面向信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正式启用,将进一步加快辽沈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院可依托这一有利契机,不断挖掘潜在培训项目,建设新型培训基地。
(6)紧密依托传统冶金、地矿行业发展需求,将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根据冶金与地矿行业的现实发展需求,可面向行业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开展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为主的专业课程培训班,同时对于有学历需求且符合学历教育条件的学员创造条件进入我院学历教育体系。通过学习,学员在获得非学历结业证书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学历教育毕业证书,从而实现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7)开拓海外留学市场。目前,海外留学市场逐年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出国深造,但是各种留学机构、留学中介层出不穷真伪难辨,使得学生们难以选择。基地可以抓住此契机,在英语培训、留学预科培训、申请海外高校与留学签证申请等方面进行市场探索,以开发或引进项目的方式,大力开拓海外留学市场,利用东北大学的品牌优势,逐步建设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本科、硕士海外留学项目。
(8)建设数字化远程培训平台,开展网络培训也是基地下一步需要着重发展的方向。网络培训突破了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为求知者提供了时间分散、自由安排学习、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创新学习方式。因为时间、经费等方面限制,各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网络培训服务。培训基地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建设远程培训平台,推出包括网络培训的多元化培训方案,更好解决客户需求。此外,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发展,都是非学历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如何以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为培养目标开展继续教育,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与探索。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尤其是继续教育的重点转向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服务之后,基地建设无论从教育理念到培养模式,从教学内容到课程体系,都亟需以市场化为导向进行改革。目前,学历教育发展已接近饱和,发展非学历教育已提升为我院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完善培训基地建设,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需要学院每一名员工凝心聚力、步调一致。笔者认为,学院可以广泛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发展非学历教育“人人参与”的共识,从而促进培训基地的发展。
3 建议
3.1 不断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目前,培训基地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逐渐分权而使各科室拥有充分的经营自,并通过成本独立核算的方式将权、责、利界定清晰,实现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在顶层设计上为市场化运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运营模式上可进一步细化项目开发、运营、拓展与服务等部门,主力建设一支专业化培训团队,使“自主运营项目、分类运营项目与团队合作项目”三种模式之间有机协调,相得益彰。同时,着力完善基地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的培训规章制度,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从而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公效率。
3.2 建立多层、多元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
基地需要逐步建立如教学效果评估与服务效果评估等相关评价机制。在评估体系与评估标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突出职业特性,突出教学设计与实际岗位的一致性与互动性,突出岗位技能的培训与岗位胜任度的量化考核,以切合企业发展对岗位的实际需求。例如,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对学员进行评估,参考结果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在培训结束之后,就教师授课效果和员工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广泛听取学员的意见,提高教学、服务效果,从而改善培训项目。
3.3 加强系统调研力度
培训项目的开发要以新技术、新知识点以及当前的热点难点为切入点,从而符合企事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等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力度,变“被动承接项目”为“主动开发项目”,基地负责人员需要具备行业相关知识技能,并了解培训单位的组织战略、经营计划、岗位要求、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员工现有观念和技能等,做到与合作单位充分沟通,根据对方提出的具体要求设计培训方案,从而使方案更具有针对性。笔者认为,可以建设教学内容与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的有机关联培训体系,即以岗位胜任力与员工绩效考核要求为抓手,分层次、分岗位、分阶段,整体规划培训体系。构建基于员工岗位胜任力与绩效考核的培训需求分析,利用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导出的培训需求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基于员工岗位胜任素质模型配置相应培训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结合员工素质模型设计多元化培训方法,最终结合员工胜任素质模型进行培训考核及效果评估。
综上所述,培训基地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其中有体制政策及社会的因素,也有基地自身管理运作的因素。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境,一方面需要学校在总体宏观政策层面上予以研究、协调与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培训基地从自身角度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主动出击,克服困难,在保证办学声誉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将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企业培训是一种战备投资.中国远程教育,2013.
[2] 与岗位培训需求“亲密接触”.聚焦高校继教师范基地建设.中国远程教育,2013: 30-31.
[3] 专科院校继教围绕行业企业拓展创新.聚焦高校继教师范基地建设.中国远程教育,2013:33-35.
[4] 张宇,马振华.中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新模式与新问题.现代教育管理,2013(5):64-68.
[5] 孙岩.高职院校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现代教育管理,2013(5):69-72.
[6] 夏巍峰,阮连法.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双轮驱动协同发展――专访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阮连法.2013(4):6-10.
[7] 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继续教育院长论坛上的热门话题.中国远程教育,2014(5):13-23.
篇3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小学英语教师 培训 问题 对策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英语课程的研究,都毫无例外地关注到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知识,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则依靠高质量的师资培训。根据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的内容,要求教师培训要遵循“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来完善培训制度,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建立创新培训模式机制,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的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不重视教师的主体性、不深入考察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方式、不清楚当前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出现的低效率状况进行探讨和反思,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对策。
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主要是以短期培训为主要形式,由于时间短,培训内容多,培训部门和管理者常常期望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风格、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都是在长期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已潜移默化为教师日常行为准则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时还会决定他们的处事方式。
针对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现状,笔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水磨沟区,以500名小学英语教师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内隐知识为理论依据,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反思。
一、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发放问卷500份,问卷回收率93%,有效问卷465份。此外,还进行了多次访谈,相关材料有力地支撑了数据的分析。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参加调研的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有关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全部调查数据采用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基本情况简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小学英语教师里中青年所占比例较大,高达94%,在现阶段,教师呈年轻化趋势;获得本科学历的教师达75%,有的还在读函授本科,说明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在上升;83%的教师接受过培训,但还有1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
2.培训模式缺乏多样性
从表2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以省市级培训为主(80%),其次是国家级培训(18%),最后是出国培训(2%),这一数据说明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整体质量不是很高。而且是以短期培训理论指导讲座为主(58%)。培训内容多以新课程标准为主(35%),之后是教学理论(25%)、教材渗透与理解(16%)、教法(14%)、专项技能训练(5%)、教育技术培训(5%)。
通过访谈,许多教师表达了希望能参加中长期脱产培训的迫切愿望。在脱产培训中,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现实是参加脱产进修的比例(2.3%)非常小,说明教师教学任务重而繁忙,难以脱岗进行培训学习。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质量还待有进一步提高,培训模式需要进一步多样化,培训目标要有针对性,特别是对培训内容要进行合理化安排。
3.培训内容缺乏主体性
参加过培训的老师认为培训内容不实用,没有针对性,培训内容效果一般,缺乏实效性。具体讲,培训不“接地气”,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没有较好地体现对教师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尊重和利用。还有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应该多聚焦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上,多一些理论结合实际,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培训,内容还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采取一味地灌输式;要尽可能多地到先进学校学习、听课和交流,听专家讲课和点评。
培训部门和管理者在开展培训时,忽视教师的内隐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不仅只是“灌输”,还有“内化”至“输出”[2]。也有人认为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开发知识,促进个人知识生长的过程。也就是说,教育就是以个人知识生长为目的学习,它支配着整个人的认知活动,并且依赖个体独立完成。在知识传授中,要为每个人提供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平等空间。
4.培训目标缺乏确定性
教师培训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创造地完成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明确培训目标。经过调查发现,34%的参加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31%的教师认为“培训者水平不高”,35%的教师认为“所接受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与您的专业化成长帮助效果”一般。有效的培训要关注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由于参加培训教师自身的基础和需求不一致,加上培训者对参训者不够了解,导致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设置和进行培训的方式,缺乏一个条理清晰的思路。因此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培训,必然失效甚至无效。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他们不一定受所学习掌握的教学理论支配,但缄默知识随时影响着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因为在长期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都形成了自己所熟悉的惯有的方式。
除了平日繁忙的工作外,小学英语教师在培训期间的教学工作仍需由自己在培训之前或之后来完成,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因此,在培训课堂上教师不能按时到课甚至于缺席的现象较普遍。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也是当前提高培训质量的要素之一。
5.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J识不足
科研能力是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规律,熟悉教学规律,并用它来指导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做好教学工作。然而调研统计数字显示,虽然西部地区有72%的小学英语教师认识到了科研创新能力对提高自身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因缺乏学科专家的学术指导、学校平时没有硬性规定等原因,使得教育科研成为西部地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一个大难题。只有4.8%的教师在省级的报纸或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因此,在今后针对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中,特别要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给予更多的引导与充分的关注。
二、改进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策略
1.以教师需求为依据,分层设计培训内容
波兰尼认为,知识的发现或获得、传承必须与个人有关[3]。培训部门在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之前应该深入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对症下药。培训者的学习应该是寻求知识的更新、变化、怀疑、批判等创新活动。被培训的教师是主体,他们自身有充实的内在价值需求,他们有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学习侧重点和学习内容的权利。在培训中完全可以将他们的教育经验案例和困惑作为培训中的宝贵资料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确实尊重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在互动中充分展现被培训教师的个人知识,凸显被培训者的主体地位。
培训内容要打破以往只注重理论指导或技能训练的片面性,关注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升。要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指向,基于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分析,重点培养教师先进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等。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人生价值观、知识教育观和他们日常教学实践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培训部门必须关注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了解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把培训学习的显性知识分层内化,逐步提高和完善已有的实践能力和内隐知识,使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有机结合,从而内化成个人知识。
2.以教师层级为依托选择培训模式
传统观点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自身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是实施传道授业解惑。持这种知识观的教师能够不断地接受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而他们却很少关注学生本身需要什么。不少教师在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反思中,把重心放在了课堂实践教学,强调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作为教师在实践经验中成长要比死读书本知识快得多。因为个人实践知识是无形的,但它的确存在于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中,它是教师在过去的经历中取得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思考和未来实现的计划。而且教师对生活和工作有着个人的见解,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突破自我,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还有一些教师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觉自得,课堂教学看起来松散实际神聚,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这类老师把工作作为生活,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摆脱长期以来以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实行将讲授、研究、探讨和指导融合在一起,以集中培训为主,送教观摩和课例研究等为辐射的培训方式。通过短期的集中培训学习,让培训教师观摩优秀教师、专家的实地教学,与不同学校的同行共同备课、探讨,进行同课异构;也可以让培训者到一所小学进行为期几天“如影随行”的跟岗学习,使培训与教研、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
3.以培训效果为指标,实行全程评价
培训部门在日常的培训管理中也不能采取简单的约束作为纪律手段,而要充分尊重被培训教师的人格。监测与评估同时进行,要求接受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实效性、培训者的管理水平和授课质量作出评价,这有利于提高培训工作效率,使教师培训工作有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这份报告中所指出的:“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它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成规的缺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3]。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培训部门和管理者缺乏对被培训教师深入的了解,没有从小学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角度去考虑解决参训者的实际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脚踏实地,面对实际,既充实参训者的科学知识,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必将会是改变现状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郝瑜,孙二军.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现状探析: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2013(2).
[2] 博兰尼.博兰尼讲演集:人之研究・科学・信仰与社会[M].彭淮栋,译.中国台北:联经,1985.
[3] 李箭.内隐视角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12).
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教师培训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61-02
在农村,教师的观念、体系和模式或内容、手段和方法极大地不相适应,还固守在传统的路线上,其效果不甚理想,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那么,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广大教师,他们就能很好地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能很好地胜任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研究,作者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并试图总结一些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树立新观念,探索适合培训模式,产生促进作用。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虽然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是由于教育大纲的改变以及人们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甚至于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我们必须严肃地面对如何改善当前情况这一难题。
(一)教师对参加培训的动机和目的缺乏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份额的调查对象中的教师都不能够对教师培训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然说他们能够理解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会对教师培训的目的有所忽略,这种误解存在于教育的各个层次。教师们虽然会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但是仅仅是将参加培训作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才采取的行为;学校虽然会让教师去参加教师培训,但是难免会存在一些培训没有价值,可能会影响教师正常教学的错误想法;甚至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层也有可能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认为开展教师培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甚至把教师培训作为一种收入,只顾经济效益,不抓管理。
(二)教师培训资金难以筹措到位,市县配套资金不同
教师培训机构难以展开对教师的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教育培训经费的短缺。教育经费的短缺、筹资渠道单一,使本来就没有取得太多发展的教师培训机构更加难以运行,可以说教师培训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到经费短缺的限制,因为缺乏教育基金,教师培训基金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基本的教育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参训教师共同担负。但是,一些学校确实也不具备为每一位教师培训费用的能力,这就难免导致教师培训工作难以得到展开,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三)教师培训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教师培训制度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将培训制度与执行培训相分离开来,因此,产生了教师培训的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方案不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的奖励制度以及对表现差强人意的教师的惩罚制度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教师培训的目的与真正实施培训过程中实现的目的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们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出现了有形式缺实质的培训。
(四)当前的培训理论与教师的教学实践不配套
我国建立教师培训机构的目的是对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技巧的提高有所帮助,教师们普遍具有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的想法,但是也有很多参训教师反映,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并没有对自身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教师培训的内容实则应该相当丰富并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培训需求,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在这一点上做的并不够好,并没有根据受训教师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计划,影响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培训的积极性。
(五)当前的培训资源供应不能适应教师的培训需求
虽然说我国当前已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相关培训计划以及培训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教育界在教学需要以及教学内容上的不断变更与发展,现存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这就导致了在教师培训市场上存在的一个供不应求的现象,虽然说教师培训在我国已经有了不短时间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师的数量也较多,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名,而培训机构的数额与之相比还较少,因此,能够得到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格的教师在全体教师中所占据的份额也较小,不利于激发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培训的热情。
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影响原因的相关分析
(一)参训教师重利不重意
虽然说对于教师培训存在的重要性,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有了更为清醒直观的认识,但是,显然还没能完全深入地理解教师培训存在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目的。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与强大的功利主义密切相关。许多教师表明只要有合格的学位,获得必要的证书就是好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对于进一步提高自己,追求更高的主体价值的欲望不强。此种功利价值的想法严重制约了参加培训的教师的素质提高,而提高参加培训的教师的综合素质正是我国开展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培训机构应该从教师培训思想上的转变入手,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深化教师对教师培训的意义的理解。
(二)现存培训系统难以适应教师培训的发展要求,缺乏适宜的规划以及适当的创新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都存在有较大的变动,无论是在培训的内容上、目的上还是方法上,我国教师培训机构都存在着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许多参训教师也对培训机构的不足之处做出了反映。培训机构的异常运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培训系统缺乏创新,虽然众多教师都具有参加培训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想法,但是,又不得不面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对培训系统做出一定的创新,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三)教师培训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忽略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
我国现存的教师培训中存在着过于重视高学历,忽视教师本身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团队关注提高教师合格的学位比例,从教师个人的观点,是反映在培训需要学位教育,但是,忽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教育理论以及教学知识的学习上。每一所中小学校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虽然说教师培训机构的类型有多种,但是参训教师明显只对其中对于攻读学位以及补偿学历的培训情有独钟。虽然说教师的学历素质是评价一个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指数,但是往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技能才是更加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教师素质的衡量标准。高素质并不代表工作能力,高学历同高素质的教育也不能画等号。
总之,在全面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困难、困惑和问题,中小学教师了解实际的需求和培训期待的基础上,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和应用的关键是要探索更具针对性和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目的是为教师教育改革继续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7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EB/OL].http://moe.edu.en/edoas/websitels/infol5483.htm,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http:///jiao_shi_ce_50/20060323/t20060323_107734.shtml.2004.
篇5
1存在的问题
护理继续教育是围绕着专科和临床进行的在职教育。虽然各医院都有教育组织,但继续教育管理标准低,临床落实不到位,突出问题是注重教学任务完成,不重视教学效果,床旁实际教学明显不足,护士专业素质提高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强。理论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和临床病例及实际工作相结合。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和护士评优、评先、晋职挂钩,没有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不能体现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中培养护士职业责任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内容甚少[3]。
2本院护理继续教育的做法
2.1建立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健全规章制度继续教育小组包括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高级护师,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培训内容。护理部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学分管理,对院内科内举办的护理业务学习、自学等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相关规定授予相应的学分,全年学分不低于25分。建立护士技术档案,对外派学习、进修等,严格把关,严格审核,继续教育工作纳入科室护理管理考核体系中,科室护士长负责安排检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两级管理,层层负责,层层把关,确保护理继续教育质量。
2.2落实院科两级继续教育计划
护理部每年年初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临床需求和护士学习能力,制定院护理继续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制定继续教育内容和评价考核方法。科室根据院继续教育计划制定本科继续教育内容,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不断进步。
2.3教育形式多样化
护理继续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组织院内、科内的护理业务学习、专业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远程继续教育,阅读学术期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护理科研等;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以业余、短期、自学为主。
2.4临床继续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2.4.1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临床实践教学和护士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护士实践能力改革中,要注重教育方法不断优化,本院将临床病例式教学引入到教学中,采取播放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在教学中告诉护士看什么、听什么、注意什么,并随机进行提问,了解护士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情况,必要时进行重复教育。通过转变教育方式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为有效地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护理带教水平,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使带教老师掌握护士动态发展;明确自己带教目标和计划,充分了解每一位护士具体情况,帮助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避免走弯路,达到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效果。护士普遍反映教学方法好,大家掌握知识牢固,能和临床实际病例结合,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测评由原来的94%提高至98.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率与知晓率、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等提高得尤为明显。
2.4.2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标准化患者教学、案例式教学、临床实践教学。在临床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请低年资护士扮演某一疾病的模拟患者,配合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表现出某一疾病的心理社会特点。以此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护士的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等方式,训练护士临床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4.3教学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教学不单要注重疾病,更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为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开展护士心理护理培训、心理护理经验交流、法律知识培训、沟通能力培训、护理礼仪培训、文明用语培训;注重护士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促进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培训提升教学效果,拓宽教育内容,不单单停留在专业知识上。
2.4.4培养全员的角色意识
护士是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可塑性大的群体,在教育中从以“护士长为中心”向以“护士为中心”转变,充分体现护士的教育主体作用,让更多护士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院开展小教员知识竞赛活动,科室选拔优秀的小教员参与竞赛,对竞赛情况进行评比,调动护士的热情,并与护士年度评优评先结合。教育中增加护士授课的比例,除传统的讲授以外还积极推行情景教育、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床旁授课、口头报告等,提高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水平。
2.5继续教育评价与考核
2.5.1护理部检查考核每月科室护士长联查,总护士长专项查,护理部对科室教学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讲评,年底对科室教学完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科室对讲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杜绝科室完成任务的思想,将工作落到实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绩效,护理部年终进行总评。通过讲评与考核量化技能考评指标,使护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便于全面了解护士,使护理继续教育工作更加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2.5.2院科两级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2.5.2.1院级的督促院里定期组织教学评比及科室间互教互学,对科室的学术活动、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进行打分及评教,提出科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科室间床旁教学及交接班的教学交流活动,结合床旁教学与交接班量化表打分,对于评分高、教学组织好的科室给予表扬,鼓励科室间互学互帮互带。
2.5.2.2科室教学评教护士长要对本科评教评学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教内容体现在教学组织完成情况、参加教学的人数、教学内容准备情况、学员发言情况、参加教学的人员精神面貌、教学达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措施。
3小结
篇6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一直存在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失衡现象。纵观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套用城市教师培训的模式。特别是对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研究,研究者虽然意识到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培训的显著不同,却缺少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系统论证,有效的可操作的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与策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农远工程开展的教师培训已经形成国家级培训、审计培训、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多级培训网络,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农远教项目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教师培训的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现行农远培训主要采取分级式集中培训模式,即由省级培训中心制定培训计划与方案,从各市县抽取教师进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再由各骨干教师回去后对当地学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实践中发现,现行培训模式存在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培训时间短、内容密度大、培训内容不能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等问题。再者,大多数培训的重点基本放在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软件使用及卫星IP接收与管理的内容上,并且当前的培训只是针对设备的安装使用有一个短期的培训计划,基本没有在资源应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方面进行相应的培训,也没有后续的培训计划。这就使得农远工程中的教师培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时也得到了相反的效果。我国教师培训的一般方法就是强调全员参加,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同时面对各种学科、各种岗位和各种层次的教师,强调从理论入手,通过各种讲座,先在教师头脑中建立诸多的学术概念,然后教师带着这些概念去实践、探索和创新。过于规范的学术表达往往会禁锢甚至淹没教师的思想,教师在培训中只能看到自己与专家的差距。长期困扰下去,使得教师缺少动力和进取心,对培训失去信任,当教师对培训形成消极情感和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时,必然降低内心对参与培训的热情,并随着培训的进行而变得疲惫、紧张,有时甚至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与预期背道而驰。这就使得农远工程在实施发展上受到了阻碍,是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2、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现存的问题
随着农远工程的发展,建立一批具有先进理论和扎实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为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开始在各地蓬勃发展。在教师培训方面,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构思和解决方法,并且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但是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综合当前的研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资金问题由于农远工程试点一般是东西部偏远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三种模式的硬件设备建设,而转向培训的资金相对来说较少,无法进行全员的、长期的培训。再者,农村学校经济条件太差,没有多余的资金放在教师培训上,并且教师收入不高、素质较低,教师培训需求太大,而有关教师培训投入明显不足,为此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教师培训。时间问题因为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素质低,知识水平不够,收入不高等,使得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高。然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长期的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是长期频繁的培训务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投入以及教学的效果。培训者的因素由于农远工程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培训者的特殊性。但是在当前的农村教师培训中,大部分培训讲师是来自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他们虽然理论知识扎实,思想先进,但是最大的不足是不了解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再者这些专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因材施教。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参加培训的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且能参加培训的教师人员有限,再有他们直接开展的校内培训会使培训的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农村教师培训需要的是教育理论素养过硬、农村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但是这样的教师资源少之又少。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由于农村客观条件所限,一般都是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但是这种培训方式的缺点是培训内容过多,难以兼顾教师的个体差异,脱离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再者就是培训的侧重点偏离了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往往侧重在硬件的使用上,在软件等其他方面的相关培训则很少涉及。农村培训的受训者一般都是成年学习者,而成年学习者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培训必须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但是现在农村的培训还是采取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往往导致了培训过程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并且教师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这种满堂灌的讲座培训方式不能够满足教师的需求以及个性差异,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这种方式忽略了成年学习者的特征,导致部分教师“吃不饱”,而另一些“消化不了”。虽然一些学校针对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专门聘请专家来解决,但是这样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培训的评价、反馈机制不规范目前对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还没有专门的评价反馈机制。缺乏评价和反馈的培训是不完整的培训,不能从培训中反映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使培训更加完整。培训的绩效不高因为培训的目的模糊,培训内容脱离教师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实用性,使得培训的绩效不高。再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培训缺乏反馈,使得许多教师是培训时会了、懂了,回到学校不久就又忘了。这样使得培训的目标基本没有达到,绩效没有完成。
3、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随着农远工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入地意识到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到底就是教师的差距。纵观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国家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的四大重点之一。通过上述教师培训的现状以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方法。针对培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1)跟政府协商,加大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从原来的注重硬件投入转变为对教师能力的提高的投入;2)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以及本学校的优势,可以尽可能地引入外部资金,可以是企业,也可能是个人,特别是那些从本学校本地区毕业的成功人士,这样就可以增加学校的资金,来加强教师的培训。再者也可以通过对成功学子的邀请,来开展免费的教师培训。针对培训的时间问题,不仅是培训者时间的问题,也是受训者的时间问题。首先对于培训者来说,可以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录制光盘,这样培训者就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用来重复相同问题的讲解,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农村教师的实际问题。其次对于受训者来说,可以重复回忆培训的内容,从中受益,还有即使不参加培训也会让更多的人从中学到知识。这样一来时间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也不会占用农村教师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培训者尽量使用那些充分了解农村教师情况、教学环境并且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学者,如果没有,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教育技术专业等在校本科生身上。这些本科生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信息技能,并且他们大多数人来自农村,自己也经历农村的教育方式,对于当代农村教学方式、教学环境都非常熟悉了解。再者年轻化可以使他们很快很好地和受训者打成一片,彻底打破培训者和受训者的对立关系,使他们达到一种和谐探讨的合作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时间上,在校本科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教师培训,能够很好地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够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培训的绩效。同时,在校大学生可以跟踪培训,对参加过培训的受训者进行评价并且收集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争取达到培训内容典型化和针对性强的目的。培训者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应该有所改变。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以往的集中式培训方法,应当对教师培训者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充分了解清楚培训者的现状及情况,针对培训者需求进行分类,然后设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以适当根据情况,改变灌输式的大课堂传授方法,以个案教学、微格教学、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培训,从而发现受训者的问题所在,更好地受训者的问题,提高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且能够缩小教师和专家之间的距离,使农村教师充实信心,对现代化信息教学充满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使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观念的转变就会使得培训的主动性发生改变,自然而然的,受训者学习激情、学习心境就有所不同,培训就会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要非常注重培训的完整性,尤其是培训机构,要设置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以及反馈机构。例如,可以举行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从而掌握受训者的掌握程度,并对其有一定的评价激励,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起教师的学习激情。最后要对培训进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法对受训者进行回访反馈,来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等各个可以提高的方面。尤其要在培训前设置完整的培训方案,争取达到或者超过预期的培训目标。
4、结语
篇7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精练的概括了本次研修内容的核心特点。省研修专家组的老师们通过对前几次研修的调查、研究、反思、调整,今年的新平台使我们的培训更关注教师自我的提升,因为国民的素质根本上取决于教育,而教学质量取决于大多数教师素质的提高程度。今年的远程研修中,摒弃了过去互相的无效吹捧,更侧重于实际的培训效果。培训中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聆听专家的科学指导,使我们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明晰,通过观看混合式课例研究的系列视频,使我们对课例研究的特点、实施及实际应用中的细节点评由陌生懵懂到渐入佳境。学习中我们逐步掌握了磨课的一般流程,使我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次培训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很接地气,他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省教育厅的领导、各级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大量工作是实实在在为我们教师素质的提高服务,具体的流程指导和案例说明为我们今后的校本研究增强可操作性。
两个追溯:由“学的问题”反思“教的问题”;由“选定问题”反思“归因问题”更侧重教师自身的反思与成长,而团队的共同打造使这种专业成长变得更加有效快捷,而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之中才会永不枯竭。
作业的精简使教师的学习时间更从容,这种从容不是悠闲安逸,而是让我们减少无效的损耗,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观看视频,研磨专家各角度的理论指导,使我们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得以顺利进行。
我校在上半年也开始组织部分学科的“说讲研磨评”五环节校本教研模式的探讨活动,并对全体教研组长进行系统的培训。与省专家的讲评相比我们的各环节并没有那么规范,我们最初只是想给教师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解决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并在数学和语文两大学科中具体组织实施,而各环节的完善寄希望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加以完善。正如专家所讲,“磨课”是为了发现、调整、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今年的远程研修的评价标准的改进,有效地激励教师们认真学习提供的素材,评价更侧重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个性思考。培训素材的选择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加上教学实录的引领,就像手把手的教,老师们学习提高自身研究能力,深入浅出地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我相信在这种务实培训作风和科学方法的引领下,我们伟大的教育梦想的盛夏正火热的向我们走来。
篇8
一、师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任课教师15人,教师平均年龄36岁,大部分的教师有朝气,虚心好学,进取心强,有自学能力。因此他们突出的特征是:有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多元的教育技能,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会以积极向上的人格影响学生,以及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努力使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不足之处是:15人中只有2人为生物专业毕业,多数教师在生物专业方面存在着知识短缺的障碍。
二、目标和要求
尊重每个教师个体的学习需要,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励他们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1、培养自信的教师。自信是教师充分发挥潜能的前提。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实现,体验到工作和成长的乐趣。因此,通过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自信地面对教学。
2、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教师研究主要是指向自我,对自身专业现状、教学风格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及时发现身边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善于积累,用课题指导教学,同时把问题变成课题进行研究。
3、培养会学习的教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调查与研究的能力;展示和发表的能力。
三、培训模式
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讲述---探究”模式。
四、培训课程编制
1、专业理论学习
(1)”生物课程的评价建议”专题理论学习。采取观看专家讲座光盘的形式,结合观看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教师共同分析,通过专题讲座(关于评价),再尝试探究。这样,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理论素养,要求教师做好笔记、作业。
(2)针对观看课堂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引导教师不断去探索教育教学现象,学会辨证、理性地思考问题,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感性的、经验性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学会如何继承和创新。
2、专业技能学习
(1)学习“生物学实验与探究教学技能——专题一”,让每位教师都要有5分钟中心发言,激发教师广泛阅读书籍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期末考试试题和试卷的分析入手,强调教师对如何完成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重视,每一节课都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3、行动研究
针对教学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围绕研究主课题,确定每个人研究的子课题。逐步形成每个教师参与研究的氛围,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讨论的技能和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实践。
4、信息技术
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布置作业:制作一节课的课件。要求:要适时的使用课件(一是强调重点、二是突破难点、三是扩充知识内容),要使课件为完成三维目标服务。
5、成长展示
篇9
关键词:微信群;微课;国培计划;跟进式;种子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11-0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艺术、教育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从而也将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未来。固本强基、培训先行,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自教师〔2010〕4号文件[1]下发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实施中小学教师的“国培计划”,也为各级各类中小学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女教师的比例较大,普遍存在教学任务重、相对生活条件较差、工作和家庭负担过重,大规模参加固定地点、连续时间的短期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培训并不现实,为此大规模、全方位的远程培训就成了“国培计划”的主要方式,也为中小学教师终身受训提供了一个平台,怎样提高远程培训的效益,提高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的迁移率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宁夏教育厅师资处的华俊昌老师2012.5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期刊上的文章“基于远程培训的思考”[2]一文,对远程培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远程培训投资少、规格高、辐射面广等主要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信息技术能力有限使远程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一线教师课时多、任务重、硬件条件与所需应用环境不相适应、学习资源大部分采用城市学校的教学案例与教师的实际需求不配套、远程教学资源与教师教学需求资源脱节、首席专家在线与学员对话交流时间有限、全体教师在网上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很少、远程教育解决的主要是教育教学的共性问题等远程培训中存在的缺点,进而提出了远程培训后的“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实施过程,解决了所存在的部分问题。但笔者认为,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还存在对远程培训后的“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后的培训专家、本地专家的后续服务没有给出畅通的渠道,缺乏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可以得到专家指导、同伴互助、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此,本文将以微信群为环境载体、以微课为主要呈现内容、以“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后的“跟进式”培训为实例,阐述微信群微课支持下的中小学教师“远程-跟进式培训”的实施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微信群微课支持下的远程培训后的“跟进式”培训的可行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什么都可以“微”,微博、微信、微课程、微电影、微小说、微广告等以“微”为特点的事物层出不穷。其中微信在这些众多应用中,拥有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用户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微课、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目前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热议词和流行语,教师培训也应该顺应潮流,充分利用微时代所带来的便捷,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应用需求。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即时通讯免费服务软件,只要有网络存在,手机用户就可以完全免费与好友之间进行形式多样的联系和信息传递。
微信和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完美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了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微信的免费性、便捷性、及时性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互平台,也使培训专家、“种子教师”、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可以通过微信群教学形为的各阶段感受、经验、培训资源和实例等,也为教师们之间的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提供了有效的环境载体。
在很多的文献中都对微课的雏型、起源有详细的阐述,其主要特点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疑难问题、实验操作、过程方法等重点内容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3]。微课的应用已经风靡全球,特别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微课网、微课展播平台、微课大赛作品展等微课资源也非常丰富。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也超不过10分钟,5分钟内的课程也很普遍,甚至秒级的微视频在网上也广为流传,例如,目前微信公众号jiushim(90秒)视频中的名家谈健康就很受欢迎,观看者可以随时随地在不经意中就获得知识,受到熏陶,微课使学习变成了乐趣。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落实,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单位网络是不成问题的,微信群具有互动性较好、设备随身携带方便、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共鸣和激情等优点。笔者2015年5月对河南省新乡市辖区/县的13所中小学的996名教师进行调查,其中智能手机的拥有率是98.24%,手机上网率是97.51%,微信的使用率是92.03%,由于大部分教师都用微信,这使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于微信的免费性、便捷性和群的强大功能,实现以微信群为环境载体、以微课为核心内容的远程培训后的“跟进式”培训的实施是可行的。
三、基于微信群微课的远程培训后的“跟进式”培训模型
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的普及使用为基于微信群微课的“跟进式”培训提供了硬件基础,微信的用户可以以“发起群聊”或者“面对面建群”等方式建立微信群,把有共同需求的群体组织起来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讨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基于微信群微课的远程培训后的“跟进式”培训模型如图1所示。
由培训机构或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在远程培训过后为了解决远程培训的不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等以专家引领、种子教师影响、培训为目的建立微信群,这种微信群的建立需要由建群者收集需要加入群的培训专家、种子教师及参训教师信息,由专家、种子教师上传微课程、研究题目、讨论热点、教学案例等培训资源,群中参训教师可以自主学习、自主讨论、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体会发表观点、传递心得体会、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求助信息等共大家讨论,在群中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实现同伴互助共同进行教学研究、达到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专家、种子教师根据教师所提问题给予及时的跟进式指导,使群中的讨论更加科学、完美和活跃。
四、结束语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基于微信群的培训模式不仅克服了固定地点、连续时间集中培训时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加、培训过后有问题得不到专家指导、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缺点,又增加了培训的趣味性,使得学习、教学研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达到了泛在学习、泛在培训的目的。比培训后单个教师的教学研究更加有优势,可以扬长避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避免走向极端,专家、种子教师的意见、经验、方法能够更快更好的得到传播,其培训效益的最大化也能够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Z].
篇10
[关键词]教师 培训 问题 途径
[作者简介]陈凤菊(1971- ),女,河南舞钢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贸管理。(河南 郑州 45119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78-02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非常突出,但是需求的目的并不十分统一,有的教师是出于提升自己能力的需要希望通过培训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而有的则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希望通过培训获得晋升职称的敲门砖。同时教师对学历培训的寻求在最近几年表现得也非常突出,这部分教师希望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传授知识的新期待,在这种背景下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的人数屡创新高。实际上,这些培训对教师和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培训中教师及时了解掌握了学科前沿理论,了解了国内外科技界学术界新成果,对于理论素养的提升和开阔视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教师培训需求与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年轻教师的培训时间不足。这部分教师大都参加工作不久,职称一般在中级以下,而且他们在教学中任务较重,很难挤出时间参加培训,需求与现实之间就产生了一些差距。教师即使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由于诸多原因培训的实际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这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和培训环境的原因不足而致。总之,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通过培训实现发展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高校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针对高校教师培训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实际调查,设计发放调查问卷161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在反馈的结果中发现如下问题:
1.教师培训内容不适应需求。从表1来看,培训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也就是培训内容不适应需求,在152位被调查者中有95位教师反映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占总人数的62.5%,比例之高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此外教师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还表现在教材资料难以保证培训的正常进行。被调查者有30位反映教材资料缺乏是他们遇到的一大问题,比重占到19.7%,反映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教师占到17.8%,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通过总结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教师们对培训的期待和需求,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机构没有深入了解教师的具体情况,对于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不是很了解,他们不是根据需求安排培训,而是根据上级要求对教师进行培训。
2.教师培训管理不适应教师需求。现阶段高教教师的培训在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安排不合理、日常管理不到位、培训条件差等。从表2来看,在这些问题中反映最为强烈的是时间的安排不合理,65位教师选择了这个问题,占到总人数的42.8%;其次是后勤服务差,32位教师选择了此项,占20.4%。①培训后的评估考核也是培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调查可知,目前评估考核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其中反映最强烈的要数培训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笔者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培训时间与教师们的工作时间出现了重合,有些教师为了工作不得不放弃培训机会,有的去参加了培训却耽误了工作时间,两个时间的冲突使得教师们经常左右为难,引起了教师们对培训管理的不满。
3.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需要的政策保障支持不够。如79页表3所示,在被调查者中有38.1%的人因教学事务繁忙而不能参加培训,这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的政策保障支持不够,教育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具体的措施,在保证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安心参加培训,或者减轻需要培训教师的教学任务,如缩减、调整课时等,但是从教师们的反映来看,这一点做得并不是很好。②也有的教师因“培训课没意思”缺勤,这自然是由于教师们自身认识的不足而导致,而且这是主要原因,但是也能反映出主管部门对培训工作还没下大力气,没有通过完善教学增强培训效果。
二、完善培训的途径
1.加强政策支持,落实经费保障。从教师们对后勤保障问题的反映可以看出,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顾虑,他们或者是出于教学负担的考虑或者由于家庭生计所迫,不能按时参加培训,这成为职业培训效果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培训的政策支持,落实后勤工作的经费保障。政府应以法律制度的创新将扶持政策具体化。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制定培训管理政策,保证教师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培训。如制定相关制度,要求学校必须保证教师在一定时间段内能够参加一定时间的培训,政府部门出台指导原则,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学校在学期开始前将教师的培训时间纳入总体的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安排与培训时间安排相辅相成,互不影响。这样就能保障教师们的培训时间,而且会大大增强培训效果,因为教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放下担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知识理论的学习中。
其次,加大对培训工作的经费保障,免除教师经济上的负担或减少因培训而给他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据资料显示,在全国所有高校中,培训经费每所学校仅为16.5万元。③将近60%的高校反映在培训工作中遇到的第一困难是经费不足。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国家对于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经费保障是不足以支撑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而且大多数教师也对这一问题深有感触,他们普遍认为培训中经费的不足使得他们在培训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目前的情况看,因为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财政安排吃紧等原因造成的培训经费保障不足现象已相当严峻。为此,必须拓宽思路,加大力度切实保证培训经费,通过调查报告等形式将这种情况的严峻性反映给政府部门,并且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的作用引起社会关注,争取各种基金能够参与到高校建设中来。
2.合理规划教师培训。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能够保证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对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给现阶段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才能跟上瞬息万变的形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其需要向更深的层面发展,这已成为大势所趋。
3.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健全的培训体制是高效开展培训工作的前提,制度保障是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会对培训制度的不断完善持续发力,这些具体的制度包括培训结果的考核评估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培训人员的激励制度、针对培训机构的支持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对于完善培训将起到建设性的作用,但是制度能否起到作用还要看实施效果,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落实也只是一纸空文,还要关注具体的执行。教师培训必须坚持以加深专业化层次为中心,针对现阶段教师参加培训热情不高的现状,可以尝试将培训出勤、培训考核与教师的待遇、奖励挂钩。而且这些奖励应以物质奖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奖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
4.建立健全培训信息反馈机制。所谓培训信息反馈机制就是指培训机构和高校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培训主办方,使它们及时地查缺补漏,以实现培训制度的完善。而且也能够针对以后的培训有的放矢,增强培训效果。信息反馈机制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在于校方和培训方对信息收集调查的真实性,校方应根据之前培训的内容、培训目标等评价标准,全面了解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工作中相关方面的知识、能力有没有提升,如果教师因参加培训而进步明显,则这种培训是有效的,这些信息反馈回培训机构能够使其了解到自己的优势。④如果校方发现教师在参加培训之后对于提升教学水平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应当将具体情况反馈给培训机构,以利于培训方调查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下一步的培训中及时调整。
5.建立健全评估机制。考核和评估现行的培训体系,是对培训工作的总体考察,对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培训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制度的优势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培训体系中已经相当成熟。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在我国高校具体情况的前提下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建立成熟有效的培训制度评估体系。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培训管理也不够完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的培训发展,为此必须在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建立制度、优化体系等方面着力破解的难题,以实现高校教师培训效果的整体提升。
[注释]
①陈久青,高桂林.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46.
②翁淑珍,杨水华.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隐忧及对策探析[J].企业家天地,2011(4):67.
- 上一篇:房地产建筑工程
- 下一篇:设计阶段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