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问题与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改的问题与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47-02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为了使高一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笔者认为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很有必要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在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分析
1.心理状态方面
学生初三下学期为迎接中考紧张了一学期,中考结束后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紧接着两个多月的假期,一般学生均不看书,知识遗忘多。步入高一后,不少学生在新鲜后,认为高考还早,不必开始就如此紧张,这种突击取胜的侥幸心理,使松懈情绪得以蔓延。还有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前,通过各种渠道早已耳闻高中数学难学,考入高一后,由于开始教材中映射函数等知识以及立体几何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确实有一定难度,似乎证实了耳闻的正确性,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影响了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2.教材内容方面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调整后的教材反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3.教学方法方面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解惑;而高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了初中较慢教学进度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对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或基础缺陷的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次,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类型较少,且较单一。教师一般均有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各类习题的解法,为学生示范,供学生模仿,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及老师示范的例题类型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而高中教材中不但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习题类型复杂多变,每一个选择题要容纳三个以上的知识点,教师不可能讲各种习题类型。
4.学习方法方面
在初中,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二、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些建议
1.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
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其一,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二,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其三,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其四,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教师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注意挖掘新教材的内涵
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借助实例,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
立足新教材,也不完全局限于新教材,有些地方作适当的补充,如实例引入时,我们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例,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如新教材在不讲极限来讲导数,我们便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再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逐渐走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我们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矩阵、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都可应用几何画板、Flash等应用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新课程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步骤。
例如,教学必修3中“统计”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屏幕上有声有色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的画面,学生在实景中搜集数据,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而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使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前有必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选择地记笔记。
(2)加强学法指导。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自学能力。根据高中课程的特点,由于时间的局限,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探索和掌握还是靠学生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会学生怎样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等,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用“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三、结 语
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要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初中到高中这个学习台阶,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仁珠.构建桥梁.走进高一――浅析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龙岩师专学报,2005(S1)
篇2
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下,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一定要把新时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期,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学习能主动
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为此,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是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根本任务。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觉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效学习,而最能潜移默化的养成学生的这种责任意识的莫过于语文的有效课堂了。
2.学生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学习。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极重要的一种品质。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语文的有效课堂就是学生的独立和自主学习的课堂。
3.学生能合作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在交往中合作学习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主动的生存方式,发展人之为人的一切方面,获得人的本质。"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只有基于交往和合作的学习,才能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课堂中语文知识有效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课堂。
4.学生能探究学习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就会有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课堂应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
5.学生能发展个性
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会有差异。这意味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语文高效课堂策略: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篇3
【摘要】
新课改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但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广、程度深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对新课改还认识不足,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有大量问题存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建议
新课程改革纠正了传统阅读教学中依赖工具太过的偏差,更加强调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初中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培养他们多元化、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方式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新课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量大大减少、阅读质量较低以及阅读兴趣通俗化等。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过程本身和基本观念的根本转变,以适应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新课改在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和个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方面全面进行改革,从只注重知识传授到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从只注重文化课到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实现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全面发展,从只注重“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到强调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从只注重甄别与选拔的评价到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而评价,从只注重国家统一课程教材到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误区
新课改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角度、创意性的阅读逐步培养初中生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在实际阅读教学实践中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也存在较多的误区。
(一)教学目的偏向考试,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中考对于初中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至关重要,而中考的升学率严重影响着学校的阅读教学方式,新课改下初中阅读教学迫于中考压力基本上还是属于应试教育。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仍然跳不出功利化的限制,并不是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中考而服务,为了考试而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分关注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和标准化,未能辅以相关画面,大大降低了初中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削弱了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不少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理念相对陈旧,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较广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仍然固守老套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的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就导致阅读学习变成了学生死板记忆优美文句和标准格式的枯燥过程,而完全忽视了其中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理解的重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广泛存在,部分初中教师仍然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鉴赏课。在课堂上教师枯燥无味而繁琐的讲解分析根本提不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没有自主思考,也没有发散式的学习思维方式,学生阅读量少且质量不高,只是单纯的注重如何在阅读考试中取得高分,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就目前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讲解为主的奇怪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很多初中阅读教学成了教师单方面传授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初中生缺乏自主思考时间,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语文阅读兴趣不高。
(三)阅读时间较为匮乏,课外阅读数量有限
初中时期学生课业相对繁重,又面临着升学压力,课内讲解和应试训练花费时间较多,学生课上自由阅读时间较少;课后作业和课外数理化练习较多,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另外,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阅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语文成绩提高影响不大,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且多看一些武侠、言情等类型的小说,出现阅读量大大减少、阅读质量较低以及阅读兴趣通俗化等问题,阅读能力和自身文学素养提高有限,大多达不到新课改的标准要求。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误区的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既是中考考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误区的原因。
(一)学生教学空间封闭,教学阅读材料枯燥
新课改后,原有的初中阅读教育模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但仍未能打破目前教学空间狭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状。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教学成果不明显。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一切以课本为中心,对课本中存在的错误不能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甚至于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教材或者部分教学资料当成范本,习惯照本宣科。如此保守而陈旧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限制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性的思维,降低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二)学生阅读兴趣缺乏,教师阅读评价缺失
教师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对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分关注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和标准化。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就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要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高分就好;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只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而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而且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大多未能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指导,导致初中生阅读兴趣日益丧失。
(三)新课改进程推进有限,教师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新课改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但是由于改革范围较广且实施时间较短,传统教学的弊端无法快速根除。且很多语文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仍然注重记忆、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而忽视了情感培养。阅读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对学生灌输所谓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新课改背景下改善语文初中阅读教学的建议
新课改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新课改的错误理解严重束缚了新课改下现代新型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面对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建构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注重培养阅读兴趣,强化主体地位
真正科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才可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学,而非灌入式的强制教学。只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科学有效的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充分挖掘文章,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予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项兴趣和习惯。
(二)推进教学理念转变,创新教学方式
大部分初中学校的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即教师组织教学,进行讲解分析并巩固练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单一枯燥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的双向交流,而不只是教师的单方面灌输,学生的单方面接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理解感受;教师要认识到不同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性格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有选择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而不是用相同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以引导为主;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听学生讲讲他们心里的想法和感悟。在我看来,建立阅读小组等方式就是不错的创新途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阅读活动的发展。
(三)深化语文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应该只含有枯燥乏味的文学分析和阅读训练的阅读教学,教师还应给阅读课堂加入多种元素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背影》时,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畅谈自己和父亲之间的点滴,对比感悟作者笔下父亲背影中传达的感情。此外,课内阅读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要想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量。初中生由于课程紧张,课业压力比较大,造成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教师可以从初中语文选修中选取些优秀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减少学生选择压力的同时,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五、结语
新课改全新的教学模式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但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广、程度深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在初中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中仍然有大量问题存在,只有有效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与新课改背景相适应。本文旨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现状说起,重点分析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误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给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3):7-8
〖JP3〗[2]韩.初中语文阅读要重视语感教学[J].考试周刊,2009(14):16-18〖JP〗
[3]马水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5):56-61
[4]米丽霞.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科技信息,2009(1):15-17
篇4
未来10年也是四川省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教育新生力量。西昌学院地处民族地区,自2004年四校合并组建以来,师范教育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提高,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根据教育部{2011}6号文件精神,我校教师教育各专业联合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势在必行。我们首先对凉山民族地区的优秀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对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明确新课程改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地方民族性相结合的方向,探讨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促进民族地区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州教科所,选取凉山地区25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有效率89.20%。通过问卷第一部分统计出被试的基本情况为:城市老师21.52%,县镇老师46.66%,农村老师31.82%;67.71%为小学教师,22.42%为初中教师,9.87%为完中教师;教龄5年以下14.35%,5-10年10.76%,11-20年39.01%,20年以上35.87%;其中59人2001年秋进入新课改,44人2002年秋进入新课改,120人2003年秋进入新课改。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问卷共22个问题,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及适应与支持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师们对新课改困难和障碍以及好课标准的认识;第四部分是对高师教师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调查对象根据指导语,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的全部数据均采用EXCEL、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新课改的实施现状及适应情况
对25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调查,发现在新课改进程中认为自己业务能力适应新课改情况为:完全适应人数为61人(27.35%),基本适应人数为143人(64.13%),19人(8.52%)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改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完全不适应新课改的教师。教师们对所在学校的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评价为好的40人(17.93%),评价为比较好的89人(39.91%),评价为一般的84人(37.67%),评价为差的10人(4.49%)。家长对于课改的态度的调查情况为:69.06%基本支持,15.70%非常支持,15.25%的家长不支持课改。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凉山民族地区,虽地处偏远。但新课改的实施及适应情况还是比较好。
(二)新课改的困难、障碍以及好课标准
在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调查排序前四项依次为:课改要求与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际有较大差距;符合课改方向的教育评价体系远未形成;缺乏有效的指导与专业支持;用人机制未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好课标准调查排序前四项依次为: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教师讲授准确、系统;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习;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被调查的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的发展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最主要的标准。
(三)对高师教师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教育信念与责任部分。在对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调查中,52.91%的教师认为师范生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行为很重要,86.54%教师认为师范生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相应行为比较重要,51.12%的教师认为师范生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相应行为较为重要。总的说来,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
2.新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在对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调查中,针对师范生应该具备的教育知识和能力,141人(64.38%)选择了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165人(75.34%)选择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148人(67.57%)选择学生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应使未来教师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3.师范生应该具有的教育实践与体验。在对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调查中,针对师范生应该具有的教育实践与体验,教师们认为,培养教师有效教学的多种教育实践方式中,要重参与,观摩与研究;认为教育实践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参与,而是既要重参与中小学课题实践观摩,又要不断反思,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认为,现行的教师教育实践环节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时间短、流于形式等问题,所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要增加实践性课程,尽量让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并且要求其观摩思考甚至研究,从而达到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4.中学职前教师教育的学习领域。对中小学250名教师关于中学职前教师教育的学习领域的调查结果见表1。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新课改下的教师,首先应该学习有关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学习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是教育实践;第四是学习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的;第五是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第六是学习教育学基础,掌握教育规律;实质上上述各领域在教师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且举足轻重的部分。
5.中小学职前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中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职业基本技能竞赛是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中,关于基本技能竞赛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新教师的总体质量。各种技能竞赛的建议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包括,三笔字、普通话;第二层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讲课说课比赛、教学情景模拟及教学案例分析等是教师教学技能;第三层是班主任技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技能;这三个层面的建议百分比超过百分之五十,说明民族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上述教师教育技能竞赛是非常必要的。第四层是教学论文竞赛,这个层面选择人数较少,大多数认为教学论文的撰写竞赛没必要,这个选项一方面反映了教学论文竞赛相比其他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更次要一些,同时也蕴含了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薄弱。
6.设置民族文化基础选修课程。对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是否有必要设置民族文化基础等民族文化选修课程的情况调查。大部分老师认为应当设置民族课程,认为只有了解了民族的文化特性,才能与民族的地区文化结合,教育教学才更有效。
7.师范本科学生实习时间安排。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实习时间安排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44人认为安排在第五学期,36人认为安排在第六学期,110人认为安排在第七学期比较合适,其余的33人认为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较为合理。普遍认为安排在第七学期比较合适。
8.在职优秀教师对新教师的素质评价。在职优秀教师认为,新教师最主要的不足是教学反思能力和关于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方面的知识,认为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反思型教师教育中,培养教师反思思维是其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这种反思思维能力。的确,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只有不断地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专业发展。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新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11
随着新课改实施范围的扩大,影响的加深,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有了些许改变,老师逐渐认识到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对学生而言远不如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技能重要,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制约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工作的改善提升。救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知识是一种技术,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受益终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中教师应做的是,通过改革传统数学教学观念及模式的不足,帮助学生提升学科修养,修炼美好品格,提高文化水平,增强道德责任心。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工作现状分析
首先,数学作为理科,分析探究能力是必备的素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才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深地了解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的应用,才可以更好的把握数学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关注度以及对于数学学科的热情。因此,如何高效而有序的提升学生的分析以及综合探究的能力,值得师生的认真思考。可是在线的教学的实际中仍存在很多堪忧的问题和现状。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往往没有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由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
其次,由于传统的高中教学原理对中学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成绩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其消极影响根深蒂固。再者,学生习惯了按照教师提供的教案思考,缺乏自己的自主分析;习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习惯用一问一答的僵化模式回答。上述两个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出来的学生往往不够灵活,对知识理解刻板,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最后,虽然国家目前大力推动新课改的实施,然而很大一部分学生甚至老师对于新课程标准均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他们不明白,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真正的要求是什么,新课改真正的意义何在。对于已经开始实施新课改要求的部分高中学校而言,老师和学生在接受新式数学教学模式时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对新兴数学教学模式的不适应。
二、具体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措施的建议
(一)加强实验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高中数学教学一定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空谈大话,而应将学科知识通过实验与我们的生活相关联,引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融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实验问题。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和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传达教师对于学科内容的理解,将知识融入教学实践,以实践助力教学。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敏锐性。比如在学习数列这一块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供给学生演算纸,并告知学生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自主的去推导结论,发现结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触手可及的物品作为实验道具,通过一些简单方便的小实验及时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开拓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关注。比如在学习圆锥曲线和立体几何这两块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圆规,橡皮,直尺,等这些随手可得的小道具来模拟实践。另外,还可以通过折叠长方体还增加学生的立体感增加对几何的感知。
(二)调动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学科学习便会变成一潭死水,丧失活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自然不会得到大的突破,个人素质也难以有“质”的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课堂授课策略不无关联。教师的授课风格不要死守规矩,刻板僵硬。教师的教学要有成效,关键在于学生要能“买账”。新时代专业素质过硬也受学生热烈欢迎的老师一定不是课堂说教性明显,上课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压迫感的人。因此,教师讲课要自然友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氛围优,学生学习才会更快更好。教师可以开发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堂益智小游戏,课前做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鼓舞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姿态投入新一节课的学习,增加课程确幸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上课时保持精力的旺盛和集中,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课上教师组织一些简单轻松的小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建立对数学课程的新颖认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的同时使知识由抽象变直接,由深邃变简易,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投入学习状态;课下小游戏,增进师生友谊,改善师生关系
(三)师生加快适应
篇6
关键词 新课改 学校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3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chool management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ffec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such as lack of school management thought innovation, school chapter of creative school management constraints and other issu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as certain complex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we need to stand on a higher point of view, change idea, be brave in to carry o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chool management; innovation strategy
0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更为突出教师、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为根本,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发扬,通过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民主化、开放化等策略,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能够稳定提升,不断进步。
1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 学校管理的思想创新问题
新课改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思想创新的不足仍然是影响学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例如,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数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无为”的管理之道,认为学校管理就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抱着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致使学校管理综合水平下滑,学校管理效果较差。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权为本”的思想,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听话”、“照做”,不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管理中只管听“领导”的,领导怎么说,管理就怎样进行,丝毫不能发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协调学校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
1.2 教学管理制度问题
新课改下对教学及教学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更符合当今教育事业对健康发展和稳定进步的要求,但教学制度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下学校管理的创新。第一,重分数轻管理的教学思想还在延续,例如在教师考核中,成绩依然是决定教师奖惩的关键因素,对成绩评价的形式仍然以“平均分”、“及格率”为主,这就缺少对教师群体的关注和对教师劳动过程的重视,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教师的教学也会缺少创新,其依然会将“分数”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发扬。第二,校章的形式主义问题,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经营的重要财富,是学校运营中实践和理论结合得出的宝贵的管理经验。但是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于崇尚“校章”就会使学校管理陷入“形式主义”管理框架之中,管理理论、经验难以指导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使学校管理陷入机械化管理的死局。第三,教学管理制度缺少民主气氛,在新课改下学校的管理突出人的地位和发展,处处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根本。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学生都是管理的主体,民主气氛的缺失就会造成管理的“权利为本”主义、“见风使舵”思想。例如,教师评价制度中,多以“成绩”说话,领导评价为主,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校领导、学校管理、其他教师、学生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在评价中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还会打击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新课改下学校管理水平的发展。
1.3 学校的封闭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
在新环境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行业的管理、经营都趋于开放化,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企业”,他生产的产品是“人才”,而不是“学生”,因此,学校的管理也要趋向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而不是局限于考试、成绩、升学等传统的教学重心之中。当前在新课改下,对学校的开放性管理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这里提到的“封闭管理模式”也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参与者仍然以领导、学校管理班子和教师为主,缺少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社会监督。例如,学校建设规划中,不能广泛的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以至于问题发生后处理难度大,还影响学校的稳定发展。以操场建设为例,学校决定建就建,很多学生、教师都不知情,施工开始了还在猜想:学校这是要干什么?建操场吗?正是这种管理上的相对“封闭性”,致使学校管理、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增加,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平难提高、难持续稳定发展,难以让师生及家长满意。
2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2.1 学校管理思想上的创新策略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对参与学校发展的所有关系人的管理,在兼顾学校发展的同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思想的创新就是从管理的根源着手优化管理的条件、环境等,使新课改的思路、理念得以很好的发扬。一方面,认清当前学校管理的思想路线,对陈旧的、不利于师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改进、优化,以一种服务的、民主的精神对待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例如,深入课堂参与教学实践、多与师生交流谈心、积极与家长沟通实现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等,这些思想认识都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和进步。另一方面,要多学、多听、多思、多做,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在思想上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进而影响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多听是指以一个“实验者”、“服务者”的姿态对待工作,亲临教学实践,多听取学生、教师意见,实事求是的解决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教学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多思,一方面要对新课改的内容、思想、目标等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本校教学实践灵活把握新课改方向,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学校管理的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更新理念、完善学校管理理论,使学校管理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状态,使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管理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多做就是要能够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参与学校活动的质量。
2.2 校章校规的创新策略
校章是学校建设、发展中宝贵的经验积累,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课改下依然要重视校章校规的应用,同时也应该重视校章校规的创新和完善。第一,打破教学管理中“成绩”的指导地位,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奖惩评价中,要以教师的发展为管理目标,淡化成绩对教师评价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成绩统计、分析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劳动付出得以体现,以此激励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勤于创新,也使学校管理具有新的精神风貌,积极的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实践。第二,避免对校章校规的机械化应用,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校章校规,以此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绝不是让管理者不分黑白的“盲从”领导,也不是让其以校章为借口打击教学的新思想、新主张,应在学校管理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实践,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体验完善校章校规,给教师提供一个更优良的教学环境,使其敢想、敢言、敢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多思、多想、多做,以此体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三,发扬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民主思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来,增强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参与度,以确保学校管理方向的准确性,学校管理效果的优良。例如,教师评价过程中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力量参与到教师评价当中,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师评价系统模式,使“以成绩为主”的学校管理模式彻底得到改善,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更为科学、合理,也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使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获得更多的受益,促进其持续、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也体现了学校管理过程中能够广泛的听取意见、科学的应用校章校规,这就是学校管理的一种进步和创新。
2.3 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对解决学校管理相对封闭的问题有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搭建学校管理交流的社会平台,使校园管理与校外监督结合起来这是学校管理的重大进步和创新。例如,应用QQ群、微信群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积极的归纳、总结学生家长对学校一些管理举措的看法和意见,也使其将自身对学校的一些建议合理、充分的表达出来,构建家长与学校的共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例如,在微信群众,有家长反映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重大过失,纵容学生干部殴打、辱骂学生。立马就有家长提出反驳,说发生矛盾的两个学生是同桌,且都不是班干部,在讨论、交流中学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逐渐的明朗化,也是家长对学校的误会解决在萌芽阶段,很好的促进了学校的管理。又如,学校操场改建问题,很多家长在群中给出了诚恳的建议,拓展了学校管理者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使学校的管理更加民主化,提高了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平。
4 结语
总之,学校管理要创新就必须打破“校内管理”的守旧思想,提高学习管理中师生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才能取得学校管理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重视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管理理论,再以理论为指导促进学校管理的实践,降低学校管理的创新风险,给学校老师、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安作.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18-18.
[2] 刘海生.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工作[J].陕西教育:教育,2015,0(3):72.
[3] 范冬妮[1].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规范化管理之我见[J].科学与财富,2015,0(3):135-135.
[4] 张熙[1].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管理[J].中小学校长,2011,(1):34-36.
[5] 李长江[1,2],于维洋[1],张英锋[2].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高效管理研究[J].教学研究,2010,(6):68-71.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重视备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学习;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00-02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国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中地理,在新课改的严格要求下,地理教学模式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随着近些年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新标准课程已经经过了四年的考验时间,然而因为种种因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并不顺利,在新课改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在下文中解析高中地理新课改开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典型问题,与此同时提出一些关于新课改推进建议。
一、解析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现状并提出主要存在问题
1.现阶段,尽管我国的高中地理新课改工作广泛开展,但是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高中院校把一些资质较老、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安排在高三年级执教,对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后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好,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科书中各个模块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掉知识点,对教材内容不熟悉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由于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材接触少,在授课的过程中对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讲解把握不准,使教师在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标准掌握方面有很大难度,容易出现因新旧教材交替而产生的知识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讲课习惯面面俱到,然而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传统教学习惯反而会影响新课改的推进效果。
3.高中地理新课改教材主要包含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各有特点,选修部分主要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而必修则涉猎较广,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两部分内容的特点并衔接顺利,一定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很多教师对如何衔接选修和必修部分存在困惑,不知从何入手,往往会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4.经过近些年的新课程改革,上述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解决,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致力于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强调探究精神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创新教学内容的机会很少,对新课改后的课堂进度把握不好,教师讲课慌张,学生记笔记仓促,因此,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针对高中地理新课改实行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要认可新课改以来教育事业的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成为我们现阶段探讨的重要课题。
1.认真做好教学设计。高三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通常会表现在个人的兴趣、情绪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所以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为此,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显得尤其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目前较为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实验学习,教学活动的主体回归学生,因此做好教学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在学气热力循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行对大气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气压是如何流动的,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推断气流的运动方式,由此拓展到城市风、海陆风等知识的学习;再如,在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性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来室外观察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九十度减掉当地的纬度,从而得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
2.使高中地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也会用到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巧妙的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说,教师可以把目前很流行的宣传名胜古迹的广告引入课堂,在介绍该地区的人文、气候等特点的同时讲述一些关于该地区的拓展性地理知识,学生在掌握了必修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讲课有激情,学生听课有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生的地理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新课标要求,要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而地理知识是一个充满神奇、实践行较强的领域,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讲到“地图和地球”这一小节时,我反复讲解,尽量做到精讲细讲,让学生在大脑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个深刻的印象,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和地动仪,观察地球的布局和方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勾画地图上每个大洲大洋的版块,学生对地图有个深刻的记忆。
4.发扬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在于“创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处于辅导地位的教师,都需要发扬自身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还要理解社会乃至世界发展的现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着这种精神传达给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让学生深刻了解地理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并结合当前的地区现象、天气变化,让学生能够自身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说和理解。
通过上述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新课改对于教育事业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中国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新课改是否得到成效。我们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齐心协力,恪尽职守,不断探索促进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成绩。尽管现阶段,我们在进行该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使高中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教学建议
G623.23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变得多种多样,但是作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还是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在小学生阶段阅读是小学生活动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小学生能力的重要过程。
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这些年来人们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思想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新课改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涉及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乎教学改革成败。在新课改的阅读教学领域我们发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同时也看到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这种阅读教学虽然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效果不佳。只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而已。没有什么实用价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搞好小学的阅读教学呢?我就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找对问题推进课改。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想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必须要正对现实,找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依据问题寻找答案。以下几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文本理解不深,导致教学没有深度。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制约着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这种事情也是常见的现象。对于教师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师水平有限,不能按照参考书建议去理解教材文本,导致小学生理解上出现偏差和不足。
(2)教师选择过多的参考,导致观点混乱,条理不清。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这些资料有对教师有用的一面也有干扰的一面这就要看教师有没有正确的主观判断,教师在参照教学资料是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使自己在资料前迷失自我,才不会使小学生也失去正确的方向。
2.没有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个性,影响小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促进小学生的思考和交流,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小学生,要允许小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小学生自身对课文理解和考,这样的态度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小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小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也不能代替小学生去感悟,教师要允许小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锻炼,才能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语言积累不足,影响教学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培养小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重心向文章理解分析倾斜,从而导致教师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并且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重语言理解轻语言的运用。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现在小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弱的现状,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效果。
4.重形式不重内容。
近年来为了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往往要开展一系列的听课活动,教师为了应付这些听课活动,不得不采取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际,上课的教师只注重了形式,不见实效。形成了课堂上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却没有实效的花拳绣腿。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改革的现状,下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几点建议: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小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2.开展设问教学锻炼小学生思维。
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是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合理设置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小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的愿望。
(2)设置合理的活动,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小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3.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篇9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高中数学
根据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极积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材不在是教育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只有这样,师生共同面对解决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到激发、启迪、组织作用,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笔者认为,在新教材实施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且要做到教师角色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对数学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教学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学方法还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进行赏识教育。
对于高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会重视课堂中的评价,教师给予他的评价尤其重要。那么,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用心听课给予肯定。哪怕进步是微不足道,也要给予指出并加以鼓励,特别是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应如此。当然,也不是一味地表扬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也要适量批评,老师的批语应当尽量避免刺激性,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可见,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多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因此,在明确活动目标的同时,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单一的“满堂灌”是过时的教学活动了,单一的“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等等教学活动的理念与新课改已经是相背离了。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课堂内,可以有教师点拨引导的学生思维活动,可以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辩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等;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课题研究、参观访问等活动;这样做便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获得情感体验是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统一。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片面追求知识为主,反倒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违背了数学教学的初衷和目的,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所以,教师一定要把知识和能力联系在一起,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的训练。而从根本上解决同学们要打好基础是重要性,再进一步的能力提升。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综合素质非常高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五、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达到有效教学。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疑、验证、推理和交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是起到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索。
1、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教学法。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
3、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创新了。新教材所提倡互动应该是这样,不是全盘的教完教材,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围绕教材教学。多提出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体验和领悟,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在情感上感触,让他们的脑要动起来,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
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做好理解渗透。
对于数学的新知识、数学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出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以教学。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在新课改课程体系的理念下,做到创新与开拓,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教学改革
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师资的利用、教师学生双方课业负担的减轻、选课指导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在教材编选、使用、学生学习方式等细节上,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高中化学改革存在的经验和问题
1.可资借鉴的经验
(1)挖掘教师潜力、做闲置教师资源的岗前培训;减少每周课时数量;加大模块教学时间;优化课程安排方案,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2)强化集体备课;使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减少每名教师备课工作量,各管一片;完善教学工作的奖惩条例。
(3)根据学生作业类型,从合作性、层次性、创新性等角度出发,对学生练习的时间、难度以及数量进行把握。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把化学作业变成集主体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为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
(4)深刻理解课标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选择适应个体需要、适应时间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5)在学生的管理上,开办化学教学改革指导讲座,帮助学生及教师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开办学法讲座,帮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模块教学设计,使学生明确模块教学的目的。
2.当前存在的问题
(1)因为时间上的原因,新编教材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失误,有些知识表述不够准确;因为沟通不够,即使是同一版本的教材,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衔接不流畅。若同一年级各学科选用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2)新课改的大环境之下,教材的各类丰富,学校对于教材选择的机会增加,但是,选择教材的往往不是在一线任教的老师,而是各区各校领导与教研人员,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所有教材一一分析阅读,导致一定的盲目性。
(3)面对新课程标准,面对教材与教学要求的不同,很多教师难以适应。不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用老办法,教新课程。走的仍然是以往以教为主的单一模式。看不到课改的影子。
(4)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虽然新课改提倡合作探究学习,但是因为班额的限制,时间紧,空间小,难以达到目标要求。
(5)实验室资源跟不上课改发展;各类教辅书跟不上课改发展。
(6)学校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随着教学的变革而发生本质的改变,最终导致老师改得没有底气,学校怎么样进行教学质量跟踪考察工作不够系统统一,教学的管理者与教师都觉得迷茫。
二、关于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上面提到以往化学教学改革中六个方面的大问题,在短时间内是不能及时解决的,这需要所有的教师、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集体的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这里,仅提自己的几点建议。
1.丰富教学手段
(1)重视直观性教学。举例来说,当讲解有机化学的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的内容时,若只采取语言讲解,费时费力,学生也会觉得难以理解。如果使微观粒子结构显示在电脑上,学生会感到生动,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像讲解环境污染、人工降雨等内容,可以放一些相应的视频资料.亦能提高学生兴趣与效率。
(2)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化学学科是一门前沿科学,时代更新较快,可以多利用现有化学课件、截取影视资料,利用录像、建立习题库等。把新的知识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使用现代化手段.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使化学课堂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2.教学方式的革新
(1)采用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如:讨论探究型教学、启发讨论式教学、单元结构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学习法等,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不要拘泥于一格。
(2)检测方法多样化。教师应多动脑筋,尽量使知识检测改变过去查作业、测验那套单一模式,要采取灵活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测验、分组竞赛、化学小论文、化学实验比赛等等,可以使学生学得愉快而轻松。
(3)丰富学习内容。不但要把基本化学教学工作完成,还要尽可能使化学知识融于生活大背景中去,要开阔学生视野,引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增强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始终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往我们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我觉得化学实验改革有两点可以做,一是优化实验设计方案。让实验更具有可行性。寻找实验材料的可替代品,寻找实验方法的更好途径。二是开放课外实验室,使学生在在课余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完成之后指导他们作实验总结,逐步把学生的实验兴趣向科学探究的角度引领。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一定要使教师在行动上跟上教育发展步伐,更新观念、拓宽思路、转变方法,使化学课堂变成高效率、高兴趣点的学习基地。
参考文献:
[1] 祁和平.如何解决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模块教学课时不够的矛盾[J].中国民族教育,2008(6)
[2] 左香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三种举措[J].化学教学,2009(12).
- 上一篇: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 下一篇:矿产资源勘查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课标下的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