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档案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化档案建设

篇1

关键词:智能化;资源共享;开发利用;安全管理

智能化、信息化是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2015年5月山东省威海市按照“市域一体、统一架构、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并投入运营了智慧城建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了以建筑物为核心,提供从地上设施到地下管线,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从电子文本到测绘数据等复合型信息查询和利用服务。作为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基层参与者,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城建档案智能化建设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山东省威海市城建档案智能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2014年10月,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威海市依托市云计算中心,采用4G移动APP、二维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投资350多万元建设了“智慧城建档案管理平台”项目,并于2015年5月投入试运营。该平台先后搭建“智慧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智慧城建档案数据中心”等模块,对各类城市建设数据进行互动型、智能型、动态型采集、处理和存储,实现共建共享,为领导决策、项目论证、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道路挖掘、建筑拆迁、抢险救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查询、检索和利用。特别是在地下管线管理上,平台采集了全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6大类、共计13994公里管线数据,基本摸清了全市地下管线“家底”,有效避免了盲目施工造成对地下线路的破坏,为安全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当前档案智能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普查工作协调难度大。

城建数据信息采集是档案智能化管理的第一步。城建工程涉及到多个管线单位和政府部门,国家层面缺乏相对细致的法规制度,没有一个联合机制,这使得档案资料特别是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难以顺利实施。一直以来,全国各地档案普遍缺乏完整连贯性,市政管线档案入库率低,有重建设、轻档案的现象。如,某地自来水管改道,施工队在改道工程结束后,并没有在覆土前通知相关单位来进行测量,或者未把更新信息告诉测量单位,普查就难以有一个客观的反映。这种局面急需建立统一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管线数据利用和更新。

(二)数字化投入成本高。

档案资源实现信息化、网络化,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经济实力。包括配置高容量的计算机、服务器、扫描仪、数码摄像机、复印机、打印机等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构建档案信息处理的硬件环境。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经费投入少、设备更新慢等问题。许多基层档案馆专用计算机容量低、配置差,多以单机版档案信息系统管理为主,网络化建设仍然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还是对档案手工管理工作的简单重复和低水平建设。

(三)政策规定及标准体系少。

档案智能化建设是对传统档案工作的一场变革,是一项全新技术,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保障。如网络环境下电子公文归档、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和上网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档案系统应用软件等都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标准可循,形成有效的档案存档和利用的完善机制。虽然一些地方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正在积极尝试,但目前行之有效的制度少之又少,在业务操作上缺乏科学规范的执行标准,且在档案资源开发中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法律风险。

(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作为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集散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在推进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基层档案馆虽然也采用了机读、电子检索等信息化手段,但管理观念却没有相应提升,工作重心还停留在档案接收、立卷、存储、查阅几个环节,重收集归档,轻开发利用,在满足群众需求上手段和方法不多,没能充分让“死”的档案变成“活”的信息。

(五)网络安全可靠性不足。

城建档案智能化建设使档案管理应用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查阅和使用。但很多档案信息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涉及经济技术秘密、涉及社会秩序和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档案部门如何在强调档案保密、重视档案保密的前提下,加大档案开放利用力度,处理好网站档案开放利用和档案保密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难题。

三、关于加强城建档案智能化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档案资源收集联合工作机制。

没有一个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联合机制,智能化城建档案管理平台的信息普查、收集难以顺利实施。基于当前各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相对独立、级别不高的现状,建议由各级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牵头,把各建筑物、管线等权属单位联系在一起,通过日常化运作联席会议,共同推动综合规划编制、施工管理、竣工测绘等涉及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源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并在市场化运营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确保在计算机软硬件配备、网络体系的建设(包括局域网的建设、与政府网的连接、国际互联网的利用)、信息化工作流程等方面持续投入。特别是加快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的信息技术,整合提升现有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系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收集、科学管理、系统开发,真正让社会利用者有据可查、查必有果,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利用服务。

(三)加快完善档案智能化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调研力度,加快出台相关规划、法律、规章和规定等,在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声像档案一体化管理、馆际间异地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机制等方面,建立起完备的工作规范和责任机制,为推进城建档案智能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立法依据和指导标准,推动城建档案智能化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四)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城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级档案管理机构要以推进档案智能化建设为契机,切实把服务工作的重点转向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加工手段,将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从文献资料的收藏、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开发和提供者。要想方设法使档案利用更方便、更快捷,提高社会各界利用城建档案的积极性,从而让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

(五)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安全管理。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智能化发展;应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G354 文献标识码:A

现在,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中的智能化使用无所不在。比如说,由早期单一独立的电视、电话、宽带、闭路电视安防监控等系统,已经发展到利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等手段,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等运用到现在的智能化小区中。这些智能化的使用前提是它的设计,在房屋建筑中如何设计使用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1 房屋建筑中智能化设计原则

我们要遵循现代人使用的习惯和原则,及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要按照“经济、实用、安全、舒适”的原则,更要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般来说,智能化的设计应用方案要考虑到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和可互操作性,能很方便地与信息网络融通。 同时还要考虑升级、换代的方便性和根据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的要求,各子系统应标准化和模块化,选型系统应当提供标准数据接口。我们还要注意它的操作简便,对任一复杂的系统都能实现鼠标式操作。用穷尽的思维方式,尽力为小区的使用者设计一个安全 高效、便捷、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2 房屋建筑中智能化设计应用

一般地,房屋建筑中智能化设计应用它包括很多个方面,笔者现将其部分做一论述分析。

2.1网络通信系统智能化的设计。它的功能主要是把小区内网络管理中心和各个功能子系统终端设备连成网络,而且还与Internet互联,主要目的是为住户提供同外界沟通桥梁以及信息传输通道,也为业主提供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笔者认为,智能化的设计主要是计算机网络,起到核心作用,网络拥有相当好的可扩展性和扩充性,能为住户提供物业管理、国际互联网接人等服务。表1是网络通信系统智能化具体分级列表图。

2.2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这个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特点是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及声音全部或部分地记录下来,为日后对某些事件的处理及分析提供了方便条件及重要依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主要是在小区内无人值守的各类情况下,可以及时地观察、了解灾情、监控盗情、记录窃情与相关的暴力犯罪行为;同时,所有的小区用户可以利用安装在卧室的紧急呼救按钮,除了可以向小区的控制中心发出求救信号外,也可以将信号发送到远程的电话或手机上,然后启动电话模块向外界拨打报警电话如图1所示。

2.3管理服务系统智能化设计。房屋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IC卡系统、自动抄表计费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及IC卡系统。业主在操作中只要用一张IC卡就可以在住宅区内方便进出、消费、停车、交纳多种费用及建立住户档案、门禁档案和住户医疗档案等。可以这样说,一卡在手,万事不难。

2.4智能小区弱电系统设计。小区内的弱电系统设计包括电话、有线电视、闭路监控、周边防范等,设计目标要明确,就是为住宅小区建设一套先进,严密,实用,美观,性能稳定的弱电系统。

3 房屋建筑中智能化应用发展

笔者分析认为,现在虽然房屋建筑中智能化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也要理性健康地发展。就目前来说,为了吸引业主的眼球和购买力,一些开发商利用诸多手段在小区开发中,增加所谓的智能化系统,但是在规划建设的智能住宅小区中,有的是不需要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实际需求和周边公共设施环境,一味地堆积众多的高新技术系统与设备密布信息点、增大每户接人带宽,这实际上是设计上的败笔。

另外,我们要知道,小区安装智能化是为住宅小区所有服务的,他的功能体现在服务的内容和业务上,要收到业主的认可和欢迎。同时,在管理模式上要与住户自身素质联系起来,并不是一味地增加没有必要的投资。

总之,房屋建筑中智能化的应用要与现代文明,绿色环保等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体现智能化,智能化应用也才能日趋发展起来,智能住宅小区的建设行为也逐渐收到欢迎和认可,这无疑是科学技术理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一、档案库房管理的相关概述

档案库房内收藏着大量的有参考价值和保存价值的珍贵文献资料,其内部空间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档案文件的质量及保管的安全性。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主要是维护秩序与保护实体两个基本方面,是档案实体保管工作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将已整理好的档案资料存入库房,并按照相应的类别进行分类上架排放,对库房现存档案资料进行日常性的维护、利用、保护等管理性工作。在新时期,应构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高效控制库房内部因素及各种管理要素,实现安全、高效管理档案库房的目的,有效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水平。

二、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践

(一)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要更新升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增设智能库房管理模块,包括库房基本信息的定义及具体情况展示、实体出入库管理、温湿度及门禁采集信息等几大模块(详见图1),通过集成智能密集架、温湿度信息采集设备、门禁及RFID等设备,实时监控和管理库房内部情况,将库房转变为在线展示的“透明”库房,进而提高档案库房管理的实时性及高效性。1.智能密集架的建设。智能密集架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密集架的打开及关闭等,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相应的档案实体信息进行检索,利用计算机结合已存储密集架的位置信息自动打开密集架,架上显示屏会及时显示档案资料的具置及所需的数量,取出后自动关闭。归还档案时对档案条形码进行扫描,将案卷在计算机系统内归还入库,同时再次打开密集架将案卷放到规定的位置上。2.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档案库房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通过设置自动温湿度信息采集设备来实现实时、自动采集与监控,一旦温湿度超出指定范围,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会自动启动或关闭温湿度控制设备,实时调节库房内温湿度。通过集成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传送管理信息系统中并自动保存,同时制成温湿度变化曲线图,有利于后期的数据分析与利用。3.门禁控制设备。档案库房通常使用的是钢制防盗门锁,在此基础上加装接触式磁卡电子门禁系统,提高库房的安全性。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人员持有专门授权的磁卡,在进入档案库房时通过读卡器自动识别持卡人身份,确认有效后才可开启门锁,门禁控制系统会自动记录磁卡身份及出入库时间等信息并传送至管理信息系统中,形成库房的巡查记录报表、异常情况报警等。4.物联网RFID技术。物联网RFID技术的利用主要是通过二维条码标签及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库房内档案实置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打印档案盒及档案资料的实体标签的唯一二维条形码,通过扫描二维条形码自动登记借阅、归还及上下架信息。在使用档案时可以通过系统检索直接打开对应的密集架;自动记录经出库扫描后的档案出库信息;归还档案资料时需再次对标签信息进行扫描,自动入库和上架。另外,监控设备在监测到未经系统登记的档案出库信息时会自动记录和报警,从而有效控制档案的安全。

图1 库房智能化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图

(二)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实践。结合企业档案库房的实际情况,制定库房固定区域、密集架信息等实际布局的虚拟展现方案,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将不同类别的档案使用不同的展示模板展示出来,企业档案库房密集架的启闭则由智能化模块利用智能密集架设备直接控制。另外,集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库房智能化管理系统,以有效实现档案的电子上下架等,同时还能够灵活定义自动排架规则,根据排架情况动态统计馆藏档案强开及时预警提示馆藏能力。还有就是实体档案的借阅、归还的在线监控,通过定位二维码标签来实现,通过3D模拟库房内部设置,在线模拟出入库房操作,进而提高档案库房的透明度。

篇4

【关键词】 智能建筑;智能化住宅;智能化系统设计;

1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促使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丰富住宅功能、提供多种信息服务产生更高要求。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IC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有效地运用传输网络,建立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安防系统与管理中心、物业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智能化家居组成“三位一体”管理集成系统和住宅小区服务。全新智能小区概念由现代居住小区与建筑智能化技术相结合衍生而得出。

2 住宅智能化界定

(1)“智能住宅”概念探讨。清华大学教授林贤光称:人一设备一建筑相协调产物被称为智能住宅,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解决太多的信息。用极小的空间进行信息交流,如突破空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计算机、电话、网络等,由一个智能化系统构成舒适、安全、便利信息化居住空间即是住宅智能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把智能住宅界定为“具有预测性、适应性智能服务系统”,把家庭中所有与信息有关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和家庭保安装置,运用家庭总线技术聚集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中,进行异地监视或集中、控制和管理家庭事务,而且保持住宅环境与家庭设施和谐作为其实现的目标。(2)住宅智能化含义。从智能住宅方面研究,容易得出住宅智能化与商务中心、办公楼智能化存在差异,它是将高科技成果、运行模式、先进设备,与住宅单体和生活小区实施集成设计,以一种“亲切”、便捷的方式展现在居民居住模式中。综合运用设备、建筑、综合布线和电脑网络技术,运用家庭管理平台把与家居生活有关所有子系统有机的整合到一个系统,通常被定义为“住宅智能化”。使其发挥高效益、多功能和高舒适性住宅建筑运营方式。住宅安全防范、配套设施和主要设备监控与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等是住宅智能化的主要内容。

3 我国智能小区发展中存在问题

(1)智能化服务及技术落后。当前,大多数智能化设备都依赖于进口,设备从引进到操作、安装、保养、培训、修理都离不开国外公司。没有一家国内的智能建筑技术工程公司可以独立接受大型智能化工程任务,系统建成后系统升级和后期维护也缺少专业队伍给予配合和支持。住宅智能化小区运行水平,不仅取决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样取决于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星级标准。(2)定位不准、概念模糊。因为技术和经济原因,许多“智能化”只是商家的一种炒作方式。有些开发商对智能小区系统集成及建设产生理解误区,对电视监控、车辆出入、电子巡更、楼宇对讲等园区智能化内容方面重视过度,从而忽视了人们实际生活需要和中国经济文化背景;一味的追求“A”或者“星级”数量,使智能建筑健康发展受到阻碍。(3)行业标准。全国性规范或整个智能建筑系统行业标准还未形成,目前还没有统一部门负责管理协调。各个系统集成了智能建筑,建筑规范水平很难达到智能化。相应行业管理规范应该尽快出台,加一把度量“尺”给智能建筑建设。(4)建筑设计沟通不到位。许多专业对智能建筑整体设计认识不足,协调沟通不到位。因为没有充分考虑管线埋设、设备使用和综合布线要求,设备空间和管道井通常预留不够,致使在建成后或施工过程中,仍需在墙面、楼板上钻孔。或者是设计标准太高,在建成项目并且交付使用后,存在智能化系统开通率低的现象,使其实际应用程度较低,智能化系统经常处于不工作状态,造成巨大设备资源和能源浪费。

4 住宅智能化设计综合应用

住宅智能化包括多种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

4.1 网络通信系统智能化设计

住宅智能化设计神经系统是网络通讯系统,它将居住小区内网络管理中心和各个功能子系统终端设备连成网络,而且还与Internet互联,为住户提供同外界沟通桥梁以及信息传输通道,从而为居住者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完备物业管理。有线电视线、电话布线、计算机网络布线、电源布线是连接各个住户网络的基本传输介质。在这当中,智能化设计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网络拥有相当好的可扩展性和扩充性,能为住户提供物业管理、国际互联网接人等服务。

4.2 管理服务系统智能化设计

住宅智能化设计核心部分是管理服务系统,因为它集中表现了“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理念。管理服务系统可以主要概括为IC卡系统、自动抄表计费系统、以及楼宇自动控制系统;IC卡系统。通过一张IC卡,住户可以在住宅区内方便、自由进出,消费、停车、交纳多种费用等,都可以用“一卡通”实现。IC卡系统可以与停车管理系统、巡更系统同时运行。与此同时,还能建立住户档案、门禁档案和住户医疗档案等。比如,IC卡读写器、停车管理系统由道闸、传输线缆组成和管理电脑,住户拿着智能IC卡出入时,只要把IC卡在读写机的前面摇晃一下,系统就可以完成记录、检验、收费、核算等多种工作。同时对于来访车辆,道闸会自动启闭,这时应该由值班人员分发临时卡,并且核实各种资料,确认无误后才能放行;自动抄表计费系统。把数据采集器设置在住宅建筑内部电、水、气三表较为集中的地方,电表、水表、气表(采暖地区)读数可以实现实时收集,并在存储器中存储。数据采集器运用总线的形式与管理中心电脑主机连接在一起,管理中心能打印、计费,也能通过银行数据网络传到各职能管理部门,从而使电子自动抄表到户变为现实;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住宅建筑内部机电设备运行自动控制,以计算机管理、控制为核心,以各类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对区内照明、电力(空调)、给排水、电梯、喷淋灌溉等实行检测,运行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4.3 防范报警系统智能化设计

住宅智能化设计重要组成部分是 防范报警系统,它包括灾情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盗系统等多方面;安全防盗系统。包括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及对讲防盗门系统。当中,在住户人室门框上边中央位置处安装一对门磁,住户可以通过钥匙正常开启,但是发生撬门现象,门禁系统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运用家庭防盗主机把信号传到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值班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调度保安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被称为门禁系统;在各个单元人口处装上楼宇安全门对讲系统,居民通过设置可控制楼宇安全门对讲机,拜访客人可以运用对讲系统实现和被访住户通话。与此同时,保安人员也能直接和住户交谈,从而确认访客身份;灾情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可燃气泄漏报警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两部分设计内容。前者就是在住宅楼梯间、居室客厅及电梯前室等处安放智能型烟感探测器。小区管理中心防盗与智能型烟感探测器、防灾监控网络系统相连接,在火灾发生时,后者会自动启动警报。

5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在对住宅小区智能化确定方案时,一定要避免运用短期过渡性系统、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系统扩展性与开放性。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功能设置,合理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小区周边条件也要考虑在内。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综合体现了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其已经作为为一个国家、城市和地区现代化水平重要标志之一。住宅产业带动了大多数相关产业发展,住宅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也为电信运营商和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新利润增长点。因此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讨论,一定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陈鲜纯.探讨智能化设计在住宅建筑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中旬. 2011(4)

篇5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智能化系统;住宅小区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住宅小区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包括传统的建筑和智能化系统两部分。从工程施工角度出发,除了传统的建筑施工外,还有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问题。智能化住宅施工的特点是系统复杂、技术先进、施工周期长、作业空间大、使用设备和材料品种多,设备精密、价格昂贵,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

一、智能化系统施工过程的协调管理

建筑施工涉及到各种专业,如智能化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安全合理性等,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必须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不尽如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应与业主、土建总包、监理、各主承包协调,应切实遵照业主所确定的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施工,保质保量地执行合同细则,并根据业主提出的变更通知,及时与总包、监理、各主承包协调沟通,快速制定变更施工方案,同时遵守总包、监理、土建等各承包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配合总包、监理、土建等各承包商的隐蔽工程及其他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做好与电梯供应商、消防施工单位、电信局、有线电视台及其他机电设备供应商的协调工作,并让所有协调方签字确认。

(一)智能化子系统与其他工种之间的配合管理

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施工单位。因此,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与协调,如在消防系统的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水流开关的安装及开孔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中,要与安装公司有密切配合。智能化系统线槽架的安装施工,应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风管、给排水管)的安装同步进行,也可比管道安装稍迟一段时间(约15个工作日),但必须解决好这些线槽架与管道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安置和配合。

(二)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协调

在吊顶内敷设管线须与装饰工程配合进行,装饰工程完成主龙骨后,可在主龙骨上配置管线,钢管应卡固在龙骨上,按最近直线距离敷设,在吊顶上面安装接线盒,接线盒不能高出吊顶平面,钢管配好后,应将电缆电线穿入,做好吊顶上面的管线敷设工作。在装修人员安装次龙骨和上面板时,要配合装修在吊顶面板上开孔,留出接线盒,开孔的面积应小于接线盒口面;另一种做法是先将管子配好,将引线钢丝穿入管子,待吊顶安装完毕后,再穿线接线和安装弱电设备。当配管的位置与接线盒位置不能准确对应时,应采用金属波纹管在吊顶内做软接续,将导线引至设备安装位置。在轻型复合墙或轻型壁板中配管,先要测量好接线盒的准确位置,计划好管子走向,与装修人员配合挖孔挖洞。

智能化系统的配线和穿线工作,在土建工程完全结束以后,与装饰工程同步进行,进度安排不能在装饰工程结束之后,以免造成穿线敷设的困难。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和调试,往往是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在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表。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遵守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交接验收,同时做好单位设备的测试记录,并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

(三)施工质量与施工工期的协调

在智能化住宅施工过程中,要明确各子系统与其他单位的施工界面,如土建、安装、电梯等。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施工界面,如联动接点、控制接口位置;明确系统调试的工作界面。在各子系统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必须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施工要坚决加以整改,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时期。

工期保障是建设及投资方资金回笼的关键。智能化系统在住宅工程建设中是个配合工种,工期依赖于土建、安装、装修等的工程进度,施工计划往往要随着其他工种工期而调整,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其按合同时间完成。

二、智能化系统的调试及验收管理

(一)系统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系统调试前,应准备好相关的技术资料。这些技术资料一般包括:设计图纸。包括系统图、控制原理图、管线施工图、各种接线表、设备安装和设备布置平面图、产品技术说明书等施工设计图纸与资料;线路敷设、测试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报告;设备安装记录及各工种之间交接验收单;受控单体设备测试记录。

(二)智能化系统的调试步骤

智能系统的种类很多,性能指标和功能特点差异很大,调试要分步骤、分区域和分系统进行。主要调试步骤如下:

1、对系统单体设备或部件进行调试,并做好单体调试记录

单体调试要观察设备的加电情况、表针指示、显示屏显示等,对运转异常的设备应立即断电检查。

2、局部或区域调试

如小区面积较大、系统设备较分散,调试应分区域进行,要对供电电压、线路阻抗、数据传输等进行测试,对不符合要求的线路及设备要检查,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进行解决。

3、整体系统的联调及系统集成

将系统全部连接进行系统调试,首先是初步联调,可用观察和经验感觉等方法进行,然后进行仪器测试。系统联动及系统集成是系统调试的最后一道工序,应在中央监控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调试步骤为:中央监控设备——现场控制器——分区域端接好的终端设备——程序演示+开通。

对智能化程度高的弱电系统,如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些产品是先调试报警控制主机,再分别逐一调试连接的所有火灾探测器和各类接口模块与设备。无论是单体还是系统调试,都必须有调试记录,并将调试记录存档,供总体验收和资料备案使用。

(三)智能化系统的竣工验收

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分为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和竣工工程验收三个步骤进行。

1、隐蔽工程验收

智能化系统安装中的线管预埋、直埋、接地极等都属隐蔽工程,这些工程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人员)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认真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纳入技术档案。

2、分项工程验收

在某阶段工程结束,或某一分项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进行分项验收,有些单项工程则由建设单位申报当地主管部门。

3、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性检查验收。在工程正式验收前,应由施工单位进行预验收,检查有关的技术资料、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智能化集成系统验收,是在各个子系统分步调试完成后,再演示相应的联动联锁程序,并在整个系统验收文件完成以及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一个月以后,方可进行集成系统验收。在整个系统集成验收前,也可分别进行系统集成各个子系统的工程验收,如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三、结语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一种先进、合理、有效的工程管理模式,保证智能化系统在住宅工程的成功运行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 姚娜,张子峰;智能建筑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工程质量,2005,(09).

篇6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存在问题

前言:

随着时代的l展变化,建筑工程数量得以不断增加。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相对陈旧的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应的管理方法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而且它的发展关乎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使之实现智能化的应用,就成为了业内人士重点探索的方向。

1.存在问题

1.1 在合同规范方面

工程项目的承包和实施,都要有相应的合同进行支持,它是进行合理社工和保证双方最大利益的重要依据。但是,合同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相应的有成本合同和总价合同等,要想一个工程项目被具体的实施,建设企业要分别同施工,设计和监理企业进行合同的签署,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常常产生合同的纠纷,缺少相应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施工企业为了接下订单通常是盲目的签署合同,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全部义务的履行,从而扰乱了建设企业的相应制度规范,造成建筑工程市场的混乱,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施工的进程,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这就是建设企业在合同方面的意识过于淡薄,没有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1.2 在监管工作方面

监管企业的工作就是根据建设企业的需求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从相应的施工流程到质量保证,从工期,工序和材料文件等方面都要进行具体的管理。但是,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却常常因为监管不善而导致问题的发生,例如,工程质量低下,无法按时完工等。这些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监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和对应的工作态度等的缺乏而引起的,为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在安全意识方面

一切施工任务的执行,都应该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是工程建设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相应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设计企业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危险无法进行及时的避免,从而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者是监管部门在进行工程监管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的疏忽,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危险因素的存在,从而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工程在施工中的安全问题遍布于整个施工环节中,只有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进行有效的防控,从而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实施。

2.智能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2.1 明确工作目标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上文提到的诸多问题,要想促进企业发展,就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应用。首先,应该先明确智能化管理应用的目标,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为社会提供较为舒适,快捷和安全的服务,与此同时,建立较为完善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可以进最大可能的降低相应的人工成本。这也是建筑智能化的建设目标。这样的发展方向是借助了时代的优势,着力发展相应的建筑信息管理,这也是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较好较快增长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先建筑管理智能化,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智能化管理实施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管理制度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管理存在着彼此依存的关系,也就是说,将工程的智能化进行加强,就能够保证相应的工程质量进行提升,促进其他工作的正常实施。但是,相应的工程智能化管理中包含了较多的内容,例如在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要进行施工设计,这样的过程在相应的智能化管理中,就需要着重保证设计质量,要在智能化的管理中进行具体施工,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相应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售后处理,便于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数据证明。

2.3 实施现场管理

在智能化管理中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制度,能够对施工中的人员行为进行具体的规范和明确,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首先应该从施工场地进行着手,促进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加强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意识,将管理工作切实执行,从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坚强各部门的监管工作,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与此同时,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思想意识,增进管理的具体实施。并且要注意施工的顺序,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实施,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收工之后的质量问题。推进智能化管理工作的实施,还要对施工中的进程进行控制,发挥计算机的监管水平和计算能力,从而促进管理的实施,加强工程的质量,保证过程的安全。

2.4 统一管理信息

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相对于企业的,相对于工程的等等,它们的存在对于施工的进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智能化的建筑管理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要对不同阶段产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管理,使其形成独立的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帮助信息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施工的正常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管理的实施,提高工程的质量,就应该在实际的践行中应用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明确相应的目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进行切实的管理,对档案信息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漪.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 电子测试,2013,13:103-104.

篇7

【关键词】智能化;高中;档案管理;应用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成为了各行各业开展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商务、学校等办公效率迅速提升的重要“法宝”。对于高中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极具保密性、复杂性的工作之一,随着信息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学校电子办公的信息量和工作量必然会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种信息化档案管理问题不能坐视不管。如何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网络归档,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电子档案资料,达到信息高效提取、传输、利用的目的,是现阶段高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钻研的课题。

一、高中档案管理传统模式的弊端

(一)档案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高中学校每年、每学期都有大量的学生信息需要录入、管理,再加上由于升学、转学、就业等问题带来的数据的变动,需要管理的信息量很多。采用传统人工录入的管理方式费时费力不说,在信息的准确程度和记录时间上也难免会存在差错和漏洞。在信息的查找和整理时,大量的信息查找起来十分困难,耗时耗力,使得高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降低。

(二)档案信息安全保密性差。在传统的高中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信息都是由管理人员手动录入和管理的,因此,档案管理的效率相对低下,信息录入和保管的安全性也较低。即使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有使用计算机开展信息管理的情况,使用的人员由于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掌握不准,在信息的录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失误,导致档案信息的管理出现差错和漏洞。再加上传统管理模式下,没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接触档案信息的主体较多,会轻易将重要的档案泄漏出去,给档案管理造成安全隐患。

(三)档案信息查找困难,更新和维护程序繁琐。在传统的高中档案管理模式下,随着时间的流逝,档案信息的增加使得档案管理起来更加繁琐、复杂,庞大的信息量超出了人工作业所能达到的极限,用手查信息数据、更新和维护档案系统都十分困难。查找目标文件时耗时许久,犹如大海捞针,在紧急时刻无法快速找到目标文件,会造成很大的不便。

(四)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缺乏专业人员。传统的高中档案管理聘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但是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普遍低下,在操作过程中效率低下,时常发生人为错误,造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低下。

二、对高中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高中档案信息的保密性。智能化档案管理模式下,采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不但提高了存储速度、存储数量,计算机独特复杂的安全保护系统还极大地提升了高中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保密,通过计算机将学校内的档案信息做成单份文,促进档案信息整理、保存、编目质量的提升。在减轻档案管理人员工作量和负担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无纸化办公。智能化档案管理的实现使得以往的人工档案管理被计算机档案管理所取代,无纸化办公成为了现代化高中档案管理的潮流。这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文件从产生、运输到整合的一系列工作,取缔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人工标记、打印、装订等一系列环节,办公过程中的纸张、笔墨等资源得到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得到了大大的降低。

(三)极大地提升了高中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智能化计算机的运用能够一次性处理所有的档案信息,将各种数据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排序、整理,丝毫不费人工力气,且运行起来准确性高、差错极少,维护和升级也是全自动化运行。给原本繁琐的高中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现代化的曙光。以运行高度有序的现代化化信息处理体系为中心,把校内档案资料加工成电子形式,建立起网络数据库,使得高中档案管理的一切工作环节都变得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率。

三、智能化计算机在高中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创新服务手段,建立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会止步不前,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应用,高中信息化档案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档案管理数字化程度的提升而改善档案利用方式。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来获取档案信息,这一变化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必须随之改变,甚至连档案信息的管理模式也在从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方面转变。为此,高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改变服务手段,创新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新服务方式,建立起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推动智能化发展在高中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校务现代化改革的基础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计算机软件、网络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不同高中根据自身档案管理实际情况的需要,必须在管理部门配备齐全相关设施,包括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以及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等。建立好网络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电子档案录入接受中心,保证电子文件及时高效得到收录和采集。要注意选择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必须能够具备强大的功能,集采集、存档、整理、搜索、编目等功能于一身,能够兼容各种数据,保证和其他数据库、校园网之间相互交换的流畅。

(三)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高中领导和管理人员树立起智能化档案管理的意识,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意识到智能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是现阶段高中档案工作深入改革的重要环节。提高领导和师生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认知和重视,能够推动校务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秉持创新、努力的理念,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真实的业绩和务实的科学态度来表决心,稳扎稳打,用实力来争取上级对校务改革的资金等各方面支持,全面深入推进校务改革。

(四)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中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是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因此,在开展校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信息化与安全性能相结合,建立起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智能化发展在高中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首先要做好安全备份工作,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数据不被人为泄露。在内部管理方面,要制定好完善的安全保障管理规章和档案信息责任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份安全。

(五)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高中智能化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所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指的是信息录入、传输、整理、编目、存档等环节的按部就班,首先,上级档案部门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从工作人员本身和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两方面出发,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维护档案管理规范的意识。其次要求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环节时按照规章制度行事,绝不私自决定棘手问题的处理。从而推动高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越发普遍,信息化办公成为高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计算机办公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办公效率,更增强了高中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和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高中在利用计算机开展信息化办公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一改正,只有创建起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大信息化档案宣传力度,使管理人员树立起信息化意识,才能够促进智能化办公在高中档案管理中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明. 浅谈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收集工作[J]. 科技视界,2014(16).

[2]王d. 谈学校档案管理的创新[J]. 黑龙江档案, 2016(01).

[3]徐进康.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探析[J].商, 2016(07).

篇8

产业硬实力

2012年,常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战略决策,同年了《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2-2016年)》,根据规划,常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将依托四库四平台,发展六大智能产业,实施应用工程,最终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装备制造智能化、智能技术产业化的四化目标。

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杨军表示,就常州市来说,信息基础设施亮点纷呈。但必须明确的一点事,发展智慧常州要把握社会应用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常州“智慧城市”将结合产业基础,紧抓“智慧城市”建设机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智慧化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发展为主线,以用促产,以产带用,产用结合,实现社会应用智慧化、产业升级智能化。规避区域同质化竞争,结合常州产业基础和省政府对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以“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为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农业装备、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基础装备和智能机器人”等特色产业,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名城”。践行信息化惠民,应用服务于民生。这样的目标不但规定的智慧常州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智慧常州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合理规划。

从产业基础来说,结合常州产业基础和省政府对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智慧城市规划》确定了常州“智慧城市”发展的六大重点产业,明确了各项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常州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苏英介绍,智慧常州在智能产业领域,以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和优化工艺流程为重点,实现优势装备制造产业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获得提升。以应用为先导,以示范工程为依托,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形成融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发展一批面向政务应用、文化创意、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示范应用,培育一批本地云计算配套企业,初步形成本地云计算产业链。形成相对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软件开发应用水平明显增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软件开发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融合的社会

苏英介绍,依托常州市的信息化现有资源和基础,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智慧城市规划》提出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重点工程。

在政府智慧服务层面,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健全市民卡的政府公共服务载体功能,加快国家税网上办税服务,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化;在社会智慧服务层面,建设无线城市,完善金保系统,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数字档案查询、食品药品追溯、智慧物价、虚拟养老等信息惠民工程,满足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客观需求。

通过城市可视化运行管理、综合管理、交通出行管理、社会综合管理的智能化应用,实现城市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各领域的智能响应和运行。集约化建设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依托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共享、服务便捷的全新智能社区形态。建设完善智慧城市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特殊人员的服务管理,综合利用各类公共视频资源,创造宜居城市。建立实用共享的区域智能卫生信息系统,加快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全覆盖进程,构建“智能卫生、健康市民”的卫生智能化体系。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构建和推广终身教育服务平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和培训的学习需求。整合常州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资源,在旅游体验、行业管理、智能景区、电子商务等方面广泛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的信息技术,开拓常州旅游服务业的新局面。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培育一大批创新持续化、业务协同化、生产智能化、制造绿色化和商务智慧化的智慧企业,全面提升常州地区工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在智慧常州建设进程中,常州经信委通过不断总结发现,地方政府要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供统一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往往与条线设置不同技术标准、建立异构系统的要求相冲突。由于国家层面缺乏统筹,各条线分散的、孤立的技术标准和系统,还在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向下推广,给地方信息资源整合、网络系统整合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政务信息资源存在着多头重复采集、部门分散管理、数据正误不一、利用效率较低和“信息孤岛”等现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现象导致了政府信息系统繁多,直接加重了基层的工作负担,造成了基层干部、精力的极大浪费,这对于改进政府对社会的服务职能是非常不利的。

在实现智慧常州服务型社会中,常州市创造性的提出“四库四平台”建设。其中,“四库”即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四平台”即云计算平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信息安全平台四大基础平台,“四库四平台”建设是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卫生、教育、文化、人口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

篇9

关键词:文档一体化;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

1引言

测绘成果档案是广大测绘工作者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测绘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地利用,使馆藏测绘科技档案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职责。为尽快使我区测绘档案成果管理工作适应国家要求,实现馆藏测绘科技档案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档案信息化特征及发展趋势

2.1档案信息化特征

伴随着时代及科技发展,测绘档案馆的发展形式为:文件资料室、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未来档案馆发展的高级形式,虚拟档案馆最终将发展成为国家综合信息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档案现代化与信息化特征是将时代科技发展成果,全面地运用于档案工作的各要素。具体内容体现在:

(1)硬件建设: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设备现代化、信息资源数字化。

(2)软件建设:载体管理规范化、档案管理自动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档案服务社会化。

2.2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

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档案与相关信息管理一体化趋势,工作者一般都以“归档”环节作为档案形成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界限。归档工作的质量好坏,决定着档案工作的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已成为档案现代化发展一个必然趋势。

2.2.2档案、图书、情报在管理的基本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将其综合管理并联合开发,可以发挥三者在特性与功能上的互补,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2.2.3档案工作的智能化趋势

(1)档案管理智能化:档案工作由简单管理到复杂管理的发展变化,导致了档案工作由经验管理发展为科学管理。运用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管理档案;建立档案法规体系,运用法规手段管理档案;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标准体系,推行档案管理标准化等。

(2)档案技术设备的智能化: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先进技术手段,表现为运用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档案缩微与档案保护水平的提高;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实现文件及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3)档案机构的智能化

档案机构的智能化是档案工作的智能化发展重要趋势之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数字档案馆及虚拟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就是运用当代信息技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以网络化方式相互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虚拟档案馆”通过网络技术和特定软件,将时空上分散的档案馆、室连接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

数字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的区别:从在线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和用户的角度讲,两种方式没有本质区别。从馆信息资源结构上看,虚拟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上,而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还有储存于本馆的信息资源。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数字化先于虚拟化,档案馆只有解决了数字化,才能进一步发展到虚拟化。

2.2.4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趋势

未来归档的信息资源表现形式会由纸质为主转变为数据或多媒体为主。原有资源将被转变为数据资源形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变化有:

(1)使档案馆能够摆脱库房式管理方式,档案排列完全虚拟化。

(2)妥善解决珍贵档案文献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提高档案信息内容的使用效率。

(3)有助于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和有序组织、及时获取和有效利用。

2.2.5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趋势

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是指档案部门在保证国家和公民个人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上的深化,社会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许多国家已明确规定档案馆是科学研究和文化事业性质的机构,允许更多的利用者走进档案馆,使之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起广泛密切的联系。

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

(1)有明确的面向社会的工作宗旨。

(2)有便于社会的档案政策。

(3)有完善的服务手段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3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加速管理现代化,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

3.1 测绘档案的特点

测绘档案资料按一级分类有:TD1 综合类、TD2 大地测量类、TD3 摄影测量,遥感测绘和其它方法地形测量、TD41 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类等共14大类的档案资料。

测绘档案的载体介质种类多、形态多、馆藏量大。从清代到现代各历史时期的测绘成果档案、图纸、图册。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测绘档案资料管理,充分挖掘和发挥测绘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今后一段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有效地抡救并长远保存地图档案资料,方便快捷地提供使用已成为档案资料管理的燃眉之急。

3.2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3.2.1 加强内部档案的整理工作

加强内部档案的整理工作,是实现测绘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前期工作,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做到帐清物符。使之有规可循,有目可查。

3.2.2大力开展测绘档案基础性建设,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积极开展测绘档案基础性业务工作,对馆藏的测绘档案资料进行鉴定工作,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保存价值档案资料,经过一定的审查和批准手续可进行剔除销毁,为减轻库房负担,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方便有价值档案的管理和检索。

改善库房和设备的基本条件,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测绘档案数量多且复杂,按标准重新组卷,重新建立分类目录。对档案的有关状况进行数量的登记、统计和分析研究。并对案卷目录和文件目录进行计算机录入,建立档案的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建立档案检索体系,初步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2.3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步骤

完成测绘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测绘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测绘档案资料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实现开放式的档案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测绘成果数据库异地备份库”。是当前测绘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3.2.3.1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档案数字化工作。馆藏测绘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档案载体介质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扫描仪进行扫描数字化。同时本着“利用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对馆藏测绘档案资料按类型、按项目进行扫描(或数字摄影、复照)数字化。形成数字栅格文件。为珍贵历史地图档案资料长期保存和提供利用、数据库建库、自动化管理奠定基础。

(2)加强档案资料的接收、收集整理工作,对新接收资料及时组卷、归档。并做好档案资料的备份工作,归入数据库管理。利用磁盘阵列建立实时在线库,通过相应的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调用和管理。

3.2.3.2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1) 测绘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部分是局域网,局域网的硬件一般由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等组成,局域网的软件一般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工作者操作系统。测绘档案网络建设分为档案日常业务运行的网络系统和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2)测绘档案技术设备建设;

测绘档案技术设备建设包括:软件系统、 硬件设备。

软件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通过档案管理软件来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档案管理需求的增加,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有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等功能。要从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统一档案数据结构,以确保档案数据的传输和使用。

硬件设备。随着数字档案信息量的不断增加,海量存储技术和设备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共享和利用,构建一个合理的存储体系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信息数据量。

通过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不断形成内容丰富和完善的档案数据库,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过程。同时,满足数量要求和配置要求的设备,是能否开展并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如:PC台式计算机,高速光盘刻录机,磁带机,大型数据存储设备(磁盘阵列,磁带库),各种类型服务器,条码打印,识别设备,专业地图轻印刷系统等。

4实现档案信息化的保障措施

一是全体测绘档案工作人员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专业测绘档案工作落后和滞后于国家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状况。各级领导应加强重视,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测绘档案业务监督、管理、指导的力度。

二是机制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需要有一套完整、健全和长效的机制予以保障。

三是制度保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馆藏档案数据录入责任制度、接收外部数据责任制度、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网络运行安全制度、计算机主机房管理制度等等。

四是人员保障。要优化档案馆人员专业结构,不断更新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要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和引进专业人员,建立和完善复合型、多层次的档案专业人员队伍,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五是测绘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档案和测绘两个专业的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业务上的指导。积极开展系统内和行业间业务联系与资源交流,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今后建立局域和广域虚拟档案馆创造条件。

篇10

关键词:计量;现状;对策

近年来,中国智能电网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逐步完善,电能计量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与方向。与此同时,电能计量管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何实现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的有效管理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供电所电能计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电能计量装置的基础资料管理不够严格和精细

由于电能计量装置的基础信息在电费结算中影响不大,因此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有些计量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不强,责任心不够,造成的电能计量装置基础信息的缺失或不准,从而导致电能计量各类分析报表的失真,影响着电量、线损等经济指标的分析和计算,给电能计量工作的管理和决策带来混乱,还会引起计量装置改造计划、方案出台及实施的困难。

(二)没有认真开展电能计量装置周期检定(轮换)、现场校验等工作

根据规程规定,运行中的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能多少和计量对象的重要性分为五类,规程对不同类别的电能计量装置都严格规定了不同的校验周期,县级供电公司没有对电能计量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没有认真开展电能计量装置周期校验(轮换)、现场校验工作,致使错误接线和计量故障时有发生,给供电企业及用电客户造成损失。

(三)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达不到《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448-2000)和国家电网有关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对电流互感器倍率的选择,或过大、或过小、或容量达不到要求,造成电流互感器工作在其额定电流20%以下或者超过额定电流120%,致使电能计量误差,通过历年的检查发现,电能计量误差影响最大的往往不是电能表本身误差,而是互感器带来的误差。例如我公司有一配变台区线损居高不下,我们在检查时发现,其配变容量为50kVA,配置50A/5A低压电流互感器,配变长期满载运行,当低压负载电流为71A时,误差可达35%左右,后更换成75A/5A电流互感器时,问题立即得到解决。

(四)县级供电公司检定环境和检测设备有待进一步改善

计量检定实验室环境建设和设施设备滞后,温湿度、防尘、防震等环境条件难以满足规程要求,实验室接地网的布置及接地电阻的检测不规范。基层计量工作人员只对电能表的检定工作重视,而作为与电能表配套使用的互感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检定工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未按规定开展电流互感器的首检等工作。

(五)计量人员的技能素养和管理能力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

近几年,随着电能计量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计量人员对智能化技术生疏,对用电采集系统、营销SG186系统、电量实时抄录分析系统等不熟悉,从而缺少使用和维护智能化系统的经验,以致计量人员不能够轻松胜任智能化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工作。

二、供电所电能计量的规范化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善电能计量装置基础信息管理

电能计量信息管理应包括资产档案、标准设备档案、检测数据档案、运行电能计量装置档案、技术资料、人员等内容。利用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将各类在线电能计量装置,用电采集系统,电量实时抄录分析系统等综合进行技术计算,使现有电能计量与抄表系统内的静态、分散、无序的计量信息,转换加工为动态、综合、有序的计量信息,以实现电能计量管理的现代化。

(二)严格按规程要求开展电能计量装置周期校验、维护工作

计量装置的现场检校包括电能表、电流互感器、二次压降等现场测试。电能计量装置周期检定相当重要,它能及时发现电能计量装置结线是否正确、是否有误差、是否出现故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消除隐患。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必需认真对计量装置进行分类,建立运行档案,严格按规定开展周期校验工作,对一户一表也应按规定进行抽检、到期轮换。

(三)严格按规定进行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按规定确定计量方案

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应按正常运行负荷电流的30%左右进行行选择,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表,其标定电流不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的30%,其额定最大电流应为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120%左右,同时电流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应在25%~100%额定二次负荷内,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不小于30%,这些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和计量方案的确定,都要严格按规程要求,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杜绝因电能计量装置配置不合理造成计量失真,且不可随意进行电能计量装置配置,草率地确定计量方案。

(四)加强电能表、互感器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室环境条件满足计量检定要求

电能表、互感器实验室配置必要的设施和监控设备,确保实验室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满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对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进行有效溯源,并取得有效检定或校准证书。

(五)提高计量管理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计量人员的素质是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要不断加强计量人员的技能培养,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特别是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的普及与应用,原来旧有的计量设备不断的被淘汰和代替,计量管理人员不仅要主动的接受业务培训,还要坚持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智能电能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全采集、全覆盖的目标,使公司的电能计量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

三、结束语

电力计量贯穿于电力生产、营销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其管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量结算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因此供电公司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电能计量管理水平,强化计量管理与监督,推进计量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如此才能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效益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