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22 08:4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答案

篇1

我们也要像新叶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高傲自满,谦逊诚恳,忘我奉献,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新叶阅读及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窗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丁里爆出些淡绿、鹅黄色嫩芽。“新叶!”我不由得眼睛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贞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当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眼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芽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远,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性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或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于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地不争丰瘠,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⑧绿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的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阅读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分)

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描写作者内心感觉的一句是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心情。(2分)

4、第④自然段用四个比喻来描写新叶,这四个比喻是从“仰头望去”“老远看来”“密处”“稀处”四个角度安排的,各个角度的喻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第③自然段第一句写新叶时写了燕子,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文中第______自然段也用了这样的写法。

第⑤自然段是_________,在文章结构上起____________的作用。(3分)

6、文中第⑤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句,我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绿叶对人生有什么启示意义?(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类似新叶一样给人以启示的平凡的事物很多,你在生活中,从哪些事物身上获得过启示?请举出两例。

(4分)

(1)事物: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物: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第一自然段描写内心感觉的是(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脑间穿过)表达了作者(欣喜)的心情

2、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写新叶时写了燕子,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文中第(七)自然段也用了这种写法

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新叶是春的使者)

4、第四自然段用四个比喻来描写新叶,这四个比喻是从“仰头望去”“老远看来”“密处”“稀处”四个角度安排的,各个角度的喻体分别是(新茶)、(盖)、(流油)、(光晕)。

5、第五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第六自然段中具体写新叶对人类的贡献的语句有哪些?

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阴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恃。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7、请写出与第七自然段中“无穷碧”和“别样红”相关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绿叶对人生有什么启示意义?(用原文回答)

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9、类似新叶一样给人以启示的平凡的事物很多,你在生活中,从哪些事物身上获得过启示?请举出两例。

(1)事物:小草 启示:平凡、默默无闻,以顽强的生命力,甘于奉献。

篇2

【古文阅读】

食喻

①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②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⑤,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③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④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⑤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

(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

[注]①刘南垣(yuá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 款待。⑤治具:烧饭。⑥饮馔(zhuàn):饮食。⑦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各食三碗 食不饱,力不足

B.自朝过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不敢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D.罗列盈前 曾不盈寸

8.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翻译:

(2)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翻译:

10.阅读本文,可以看出直指使有 的优点。他的老师有

的优点。(2分)

参考答案:

7.(2分)B

8.(2分)A

9.(4分)(1)等到饭菜端来,直指使抬眼一看,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罢了。(关键词:比、惟) (2)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对饮食的要求责难他的部下了。(关键词:谕、以) (每句2分 ,意对即可)

10.(2分)(直指使)知错能改(意近即可) (刘麟老师)教育得法,善于开导学生。(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刘麟曾任工部尚书,已告老还家。听说有位直指使(官职名),对饮食特别讲究,他百般挑剔,常常因为饭菜做得不合口味,责骂部下,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

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他。刘麟对直指使说:我本想设宴加以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留顿便饭吧。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张罗,家常便饭,吃得下吗?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可是从早上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受,又不便张口催促,只得勉强忍着。好不容易等到饭菜端出,直指使抬眼一看,竟是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直指使一连吃了三碗饭、三碗豆腐,直到觉得撑得难受,才将碗筷放下。

篇3

谈静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阅读题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答案:

15、【答案】C

【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16、【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17、【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篇4

①滚烫的水刚一冲进杯子,原来那些干巴巴的茶叶忽然如惊飞的蝴蝶,在水中上下翻舞起来。卷曲的叶片渐渐舒展开了,原来都是最嫩的芽叶,透过水,可以看见它们暗暗的叶脉。水面上的泡沫消散了,漂起的茶叶伸展着、伸展着,然后一片跟一片慢慢沉降下来,就像秋天里以各种姿势飘落的树叶,只是显得更悠闲、更沉静。茶叶落到杯底后,有的还会一直竖立着,随着水的波动轻轻摇曳。杯底渐渐泛起了一片烟色。这烟黄的颜色越来越浓,弥漫开来,染透了整个一杯水。我的茶刚泡好,还没喝,人已先沉醉了。

②我没想到,普普通通一杯茶中会有这样的景致。就好像一个人游遍了名山大川,看惯了繁花似锦,忽然置身于乡间的小村落里,这才发现,原来茅屋瓦盆、阡陌炊烟才是最美的。这美不宣扬,不打扮,却又那样真真切切地打动人心。她真是无所不在,甚至会不经意地隐身于茶色之中,耐心地等待着你去发现。

③许多人不喜欢喝茶,也许是还没有发现这种美吧。或者,是因为茶苦?茶水初入口,确实有一种淡苦的味道,但那是一种清凉的苦味,使人心中的浮躁闷气一下子消去一半;苦味过后,就只剩下甘香--味自然也是淡淡的--留在唇齿之间。一杯茶冲上三回,就已经很淡了,可那种清爽的余香却久久不去。

④沉浸在茶的清爽余味中,恍惚觉得茶味便是生活的真味了。不是么?我们的生活品一口是苦的;再品一口,人心已沉静;品第三口时,才真正体味到了她的甘甜。有时不由地想,生活和茶一样,最好不要"滴滴香纯",否则反倒会无味了。谁咽下了初尝的苦涩,谁就能品到最终的甘甜。

⑤看来,古人说的"茶乃水中至清之味",这话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正因为茶味的"至清",才有了品茶时的一种独特的情调。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和朋友一起品茶,那是妙不可言的。我们可以促膝而坐,毫不设防地谈诗、谈生活、谈自己,看茶的热气飘摇着在我们之间袅袅升起......不以利交的朋友,只要一杯茶--一杯茶就足够了。

⑥这就是我所钟爱的茶,普普通通,人人都见惯了。而它的美却是那样含蓄而意味深长。和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比起来,茶实在是太清贫了,但是,我怎么能不爱它那种贫而不贱、苦而不涩的胸怀呢?

篇5

人的指纹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C.指纹与遗传的关系。

D.指纹与电脑的关系。

2.第①、②段的中心句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①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有几项选几项。

( )

A.作诠释 B.下定义 C.分类别

D.举例子 E.列数字 F.打比方

4.上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5.第②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3.A B C D E F 4.C 5.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指纹

篇6

酒 事

于德北

17岁那年,我离开了学校,走上了社会.我父亲是一个古板而严谨的人,他当时是一家报纸的副总编,在人群里总有点面子,特别希望我能去一家好一点的高中重读.我生来就倔,小事还犹豫,大事从来是一去不回头.当时,我外语不好,数学不好,考上大学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我毅然选择离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漂泊.

我曾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

力工的活苦,没技术,让人瞧不起。不像钢筋工、架子工、木工、电工那么气派,受人尊敬。力工像杂役,什么地方缺人都得顶上。

心中就苦闷。

苦闷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毕竟上自己的选择。

那年夏天,雨水大,工期被耽误了,大家都很着急。有一天,我被分到李师傅带的混凝土班,跟着大家打立柱。一天的任务是11根立柱,打到下午的时候,云彩就来了。李师傅抬头看看天,凭空叫了一句:“爷儿几个,加把劲,抢雨前干完了,我管酒。”

我知道这个李师傅,他是建筑公司的劳模。他有一个疯老婆,已经疯了三十几年,但三十几年里,李师傅从来没让她磕着、碰着,从来没让他弄脏了衣服,从来没让他走失过。

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师傅有一个女儿,刚刚上大学,李师傅的负担不轻,平日里花钱节省人人尽知。

“真管酒?”有人问。

“管!”

李师傅平时是一个话语极少的人,他这一喊,有一点一诺千金的意思,身边的人陡然增了一股劲,硬是抢在倾盆大雨下来之前,把立柱打完了。

酒、肉都有价,酒是9毛钱一斤,肉是8毛钱一盘。

六个人,围坐在工棚里,大呼小叫地吃开了。

我不会喝酒,自然往后挪挪身子,我感到有点冷。这时,一只粗糙的大手扶住了我的后背,并用力地往回拢了拢。

是李师傅。

他把发乌的饭盒递到我眼前,说:“啁一口。”

我摇了摇头。

“啁一口。”

语气是命令似的。

我接过饭盒盖,抿了一口里边的白酒,顿时被呛得咳嗽起来。

李师傅拍了拍我的后背,鼓励说:“再啁一口。”

我抬头看看他,突然在他的目光里发现了一种异样的东西——那是父亲般的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

我又喝了一口。

是喝,不是抿。

一股热浪从喉头一直冲到胃里,又从胃里反到心上。

工友们都笑了。

那天,我喝多了,李师傅领着我,站在工棚的门口,冲着如注的大雨说:“喊一声,喊一声就什么都好了。”说着,他“啊——”地大喊了一声,那声音撕心裂肺,神鬼皆惊。

“啊——”

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如同悲怆的《命运交响曲》,渗入雨水里,向四周溅落了。

“啊——”

我也叫了起来。

“啊——”

随着喊声,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啊——”

随着眼泪的掉落,我心中的块垒也一点点地坍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李师傅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孩子,喝了酒了,是男人了,不哭了。”

随着李师傅的话音儿,雨突然停了。

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品以“酒事”为题,“酒”象征着生活的苦难,只有饮下这碗苦酒,才能面对这坎坷的人生。这是“我”步入社会上的第一课。

B.作品中写到了两个父亲,李师傅“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使“我”倍感温暖,体会到自己父亲身上少有的鼓励之情。

C.作品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性格,“爷儿几个,加把劲”“真管酒?”等语言描写,将人物豪爽、直率的性格表现得生动传神。

D.作品在语言运用方面相当准确,同样表现饮酒,“啁”的痛快,“抿”的羞涩,“喝”的坦然,这些词既叙写动作,又传达心理。

E.随着李师傅的喊声,“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将劳动的热情和团结的力量抒发得真切感人。

2.倒数第三段中“我心中的块垒”,在作品中具体指什么?(2分)

3.结合作品,简析“雨”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4.结合作品,简析李师傅这一人物的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A](对作品意象理解有误:“雨”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酒”则是困苦生活中的“强心剂”。)[E](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有误;工友们的叫喊与李师命脉以及后来我的叫喊意味相同,都是对“悲怆”命运的抗争、对“心中块垒”的浇灌。)[评分标准:本题4分,一项1分。]

2.①中途辍学,大学梦破灭的失望;②做力工让人瞧不起的苦闷。[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点1分。]

篇7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郑玄在马融门下③,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②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成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③”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④。融果转式⑤逐-,告左右曰: “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本,此必死矣。”遂罢追《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玄竞以得免。(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注】 ①郑玄:东汉未高密人(今山东人),精通历算。马融:东汉大经学家(今陕西人)。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多利用浑天仪这种算具进行演算。③礼乐皆东:这里是说儒家的学问都跟随郑玄传到东面去了④在水上据屐:在水面之上,脚穿木屐。⑤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三年不得相见 ( ) (2)及玄业成辞归 ( )

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动算具立刻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害怕佩服。

B.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下子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感到害怕和佩服。

C.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D.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身立刻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12.马融“果转式逐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得见,可见马融学问大。

B.有人推举郑玄来演算,说明有人知晓他的才能。

C.马融追赶郑玄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狭窄。

D.郑玄能成功地逃脱追赶,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

参考答案:

10. (1)看见,看到(2分)(2)等到(2分)

11. C (3 分)

篇8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题】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⑵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4)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4分)

(5)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2分)

(6)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3分)

(7)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8)试分析“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分)

(9)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两句写出了什么?

(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11)《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⑵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4)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5)一是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二是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6)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本诗最后两句主要使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使用后主的典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担忧。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感伤。

(7)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意对即可)

(8)“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意对即可)

(9)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篇9

①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②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③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④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⑤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 等一等吧!

⑥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选自《做人与处世》)

1.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分)

2.文章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分)

《等》阅读答案

1.等是一种态度;等是一种智慧;等是一种境界。

篇10

朱买臣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选自《汉书·朱买臣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报:回复。

B.女苦日久 女:通“汝”,你。

C.后买臣坐事免 坐:因犯……罪

D.买臣乞其夫钱 乞:求、讨

5.下列句子中,能够体现朱买臣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3分)

A.①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 ② 担束薪,行且诵书

B.①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 ②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C.①少见其绶 ②悉召见故人与饮食

D.①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②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买臣不管理产业,靠砍柴卖钱来维持生计,因此很贫穷,但他喜欢读书,常在劳动中高声诵读文章,非常自信。

B.朱买臣有文韬武略,受到汉武帝的欣赏和重用,但他发迹之前却因穷困潦倒、常在太守府邸借住吃饭而受到会稽官吏的轻视。

C.公孙弘规劝汉武帝,认为筑朔方城会使中原疲敝,朱买臣非常支持公孙弘的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

D.朱买臣进入吴县境内时,看见他从前的妻子与丈夫都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他们食物。

7.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5分)

(2)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 (5分)

4.D (乞:给予)

5.B (A组①句说明朱买臣有才华,受皇帝赏识,②句是说朱买臣勤奋好学;B组都是说朱买臣为人宽厚,不计前嫌;C组①句表现朱买臣的少许自傲,②句体现了朱买臣懂得感恩;D组①句说明受皇帝赏识,②句表现朱买臣自信。)

6.C (“朱买臣非常支持公孙弘的观点”错误)

7. ①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 (“如”“等”“何”每点1分,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