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21 06:1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铜葵花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林芷翊
这个学期,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给我们,名叫《青铜葵花》。刚开始听到书名,还以为是一朵用青铜雕塑的葵花,当打开书走进故事里才知道,这是两个善良、朴实的孩子。
青铜,一场熊熊的大火使他失去了宝贵的声音。
葵花,从小就没有了妈妈,一直和她相依为命的爸爸也意外地到了那个不知名的国度去。
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他们生活在了一起,成了兄妹相称的好朋友。青铜和葵花在一起过了不知多久。但幸福的时刻总是十分短暂,十二岁那一年葵花被早已注定了的命运召回了她曾经生活的大城市,而青铜能做的只是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读完这个既让人感动,又很凄凉的故事,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一对亲如兄妹的孩子,他们是多么可爱、富有爱心,虽然避免不了诸多的苦难,但是只要有爱,那种大爱,再多的磨难都是过往云烟,仅此而已,真的!
篇2
我被青铜葵花的兄妹之情感动着,为了给葵花挣学费,去油麻地镇卖鞋时,青铜竟然把自己穿着的鞋也卖掉了,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跑回了家;为了让葵花更清楚地看到精彩的表演,青铜竟然让葵花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了整场戏,而自己却累得几乎瘫倒在地上;为了给葵花找吃的,在芦苇丛里抓野鸭时,青铜竟然被锋利的芦苇茬几乎扎穿了脚板;为了……
我被青铜一家和葵花的亲情感动着,为了让葵花能上学,青铜的爸爸妈妈竟然狠心地把青铜留在家里放牛;为了青铜葵花能穿上暖和的棉衣,奶奶竟然累倒在了棉花丛中;为了省下学费给奶奶治病,葵花竟然故意把期末考试的各门功课都考砸了;为了……
我还被青铜一家人的善良、乐观感动着,面对失去爸爸无依无靠的葵花,穷困的青铜一家毅然决然地收养了葵花;面对蝗灾之后的饥饿,尽管食不裹腹,可青铜一家还是把家、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面对葵花不得不回到城市的现实,青铜一家尽管有万般不舍,可他们还是无私地将葵花送上了回城的轮船;面对……和青铜葵花相比,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不用去卖鞋上学;也不用在南瓜灯下学习;更不用整天烦恼怎样才能不用饿肚子。我们整天穿着暖和的衣裳,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这样有些男同学还不愿意学。和他们相比,我太软弱了。比如,在学习上一有困难,就去向老师或爸爸妈妈求助。
感谢青铜葵花,你们教会了我很多!
《青铜葵花》读后感
想到的`就是一种平凡人物历经风雨的那种苦难,苦难是漫长的,但苦难也会使人学会许多东西,我们需要尊敬苦难,只有经历苦难,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与甜蜜。
女孩葵花在七岁那年,和她爸爸来到大麦地附近居住,葵花的父母都是孤儿,葵花的妈妈很早过世了,也只有葵花的爸爸。葵花她年纪轻轻,我却总觉得她其实命运很悲惨、内心也是有一点孤独的。
但命运也是很会波折的,她因为小船不受控制的漂流,她认识了青铜,青铜是一个哑巴,但却心眼很好,是个好男孩。葵花的爸爸也对青铜极具好感。但苦难来临到葵花身上,葵花的父亲不幸落水,就在也没能从水里爬起来了,葵花难道也要成为孤儿?
但命运也是眷顾葵花的,葵花有幸被青铜一家收养,青铜一家都非常朴实、善良,把葵花当做一家人来看待,葵花在青铜一家过得很幸福、很快乐,虽然他们家很穷,但却总是欢笑连连。家人都特别疼葵花,省出钱来为葵花上学。青铜每天都牵着牛接葵花上学、放学。
葵花家不点灯,葵花去翠环和秋妮家写作业受排挤,青铜为葵花制作了十盏南瓜灯,南瓜灯里装满了青铜亲手抓的萤火虫,那时大麦地最亮、最美的灯。
青铜和葵花去看戏,他们一起辛苦滚来了石磙来,几个男孩来和青铜他们抢石磙,青铜为了让妹妹能好好看戏,和几个男孩打架,青铜被几个男孩打得流血。最后,为了让葵花看上戏,一直背着葵花。
青铜为了葵花能更好地演出,替葵花做了条很漂亮的冰项链。来了蝗灾后,青铜为葵花去寻找芦根。
不久奶奶因为劳累倒下了,连那头牛也倒下了,牛对青铜一家毫无怨言,牛很快死去了。
葵花决定故意考砸期末考试,不去上学省下钱为奶奶看病,但全家人都因此很生气,青铜一家自从见到葵花起就决定把葵花培养成有出息的人,奶奶跪下来求校长让葵花再考一次。
葵花决定去捡银杏赚钱,家人苦苦打听她的消息,苦苦等她回来。奶奶终于等到了葵花,安心地死去了,没有丝毫遗憾。
葵花到了十二岁时,因为命运的波折,葵花又不得不与城里人走,离开了青铜家,其实葵花自从见到青铜一家时就已经把自己当成他们家人了,再也难以分开。青铜自此整日望向海边,希望葵花能早日回来。青铜叫出了“葵花”,他不再是哑巴了。
我觉得太感人了,其实葵花在青铜一家虽然苦难很多,但能相识,有过一场美好回忆还是幸福的,葵花一定永远忘不了青铜一家,他们的见面会很宝贵,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青铜葵花》读后感
虽然青铜一家对葵花的到来满心欢喜,可是葵花确实给这个已经穷困的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窘况,知识改变命运,青铜一家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哑巴青铜更需要用知识来学得一技之长,才能都以生存,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家居然放弃给青铜读书,而是让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背上了书包,坐进了学堂。
青铜是心甘情愿地让给葵花妹妹,他对她爱护有加,为了满足葵花的一个心愿,全家人编些芦花鞋,卖到换取一些钱,在冰天雪地,青铜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叫卖,他也没有怨言。更想不到的是,他为了多买一点点钱,居然卖掉了最后自己脚上的芦花鞋,在寒冷的结冰的路上飞奔,冻得脚又青又紫,看到这里,我的泪花再也忍不住了。我为青铜流下了心疼的泪,为葵花留下了幸运的泪。我觉得他们一点也没有因为贫穷而痛苦,相反,他们因为贫穷而更团结,因为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无比快乐和幸福。
葵花的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同学们都很喜欢跟她玩。大麦地的学校获得奖项时总有一份是她的。她还常常会教青铜写字呢!虽然青铜是哑巴,不过他一直在克服自己。经过了葵花的指导,青铜也终于学会了写字。可快乐的日子总是过的那么快。后来城里人想把葵花接回去,否则对不起她的父亲。葵花知道了这一件事以后,死活不肯。在大家的劝说下,葵花眼含热泪的离开了生活了几年的家,离开了亲爱的青铜,回到了自己以前所住的城市。
才两天时间,我就把《青铜葵花》看完了,可是我的心还留在大麦地里,我的耳畔还萦绕着葵花甜甜的笑声和青铜指手画脚地呀呀声。
《青铜葵花》读后感
葵花是城里的女孩,她是随爸爸来乡下的。他们要在这里盖房子、开荒种地、挖塘养鱼。但葵花的爸爸意外逝去,可怜的她伤心极了。但老天也并不是无情的,苦难过后葵花被青铜家收养,青铜与她成为兄妹相称的朋友。看来人世间随处充满爱呀,虽然伤心和痛苦是难免的,但人们的爱心却无处不在。
但老天似乎在捉弄他们,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她原来所生活的城市。从此,青铜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着葵花所在的地方……对葵花的思念,使一个不会说话的青铜开口喊出了葵花的名字。我想,身在远处的葵花一定会感受到青铜对她的思念吧。
在这本书中,个个人物都被曹文轩描写得栩栩如生,有善良朴实的青铜,有可爱俊俏的葵花,还有慈祥可亲的奶奶……于是一幅幅充满爱、感人肺腑的画面在我眼前展开了:当葵花唯一的亲人爸爸不幸落水离开人世后,葵花却谢绝了村里最富有的嘎鱼家要寄养她的好意,然后走进了贫穷的青铜家。从此,青铜和奶奶不让她担惊受怕,不管是风吹雨打,大雪飘飘,还是三月蝗灾,他们都尽力让葵花吃好穿好。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心愿;为了葵花照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里卖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做作业,青铜捉了萤火虫做了十只南瓜灯,他全力以赴地尽了哥哥的职责,不管寻找葵花把脚刺破,还是给她做冰项链吹小洞吹得腮帮子直麻……甚至带她看马戏争夺位置被有几个孩子欺负,他都尽了一份心给葵花。
篇3
《青铜葵花》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天赐机缘,使农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成了同一屋檐下的兄弟姐妹,他们一起成长、生活。当宿命再次将葵花召唤回城市时,一瞬间爆发的情感竟使哑巴青铜开口大叫道:“葵---花!”
我最喜欢《青铜葵花》中的第四章《芦花鞋》了。在这本书中,苦难几乎是永恒的。因为家境清苦,一家人冬闲才会编织芦花鞋。青铜天天背着好多芦花鞋去买,不嫌累,不怕冷,背后又有一股多么不可动摇的精神在支持他!在还剩下十一双芦花鞋时,下了一尺厚的雪,北风呼啸,很多人可能都躺在被窝里呼呼大睡,但青铜却准时起床了,他要去卖鞋。无论谁劝阻,青铜还是坚持要去卖鞋,我好像听到了青铜的声音:我要挣钱!我们要过好日子!是不可动摇、坚不可摧的声音!当芦花鞋卖完时,一个人失望而归,青铜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一个瞬间的反应,他决定把这双鞋卖给那个人。冰天雪地,我们围着大围巾、穿着大棉袄还呼呼喘气嫌冷,青铜却迎着寒风,光着脚丫,走在大雪纷飞的天气中,会感到怎样的寒冷与刺痛!我仿佛看到了青铜的解释:奶奶费力的捡起柴火;爸爸妈妈辛勤的耕种;葵花干着琐碎的家务事……我仿佛听到了青铜的责问:大家如此辛苦,我这点付出又算的了什么?终于,青铜带着风雪吹红、洗净的脚丫回家时,大家都被青铜所感动了,青铜笑了笑,只说了一句:这没什么。一句四个字的话盖过了心中的苦、累!我也为懂事的青铜哭了……
我们在条件优越的城市里生活,过着青铜、葵花眼中天上人间的生活,但我们比青铜、葵花差远了。他们在田里劳动时,我们在家里看电视;他们在吃桌子上的粗茶淡饭时,我们在为山珍海味发牢骚;当他们给爸爸妈妈捶腿捏腰时,我们在数落爸爸妈妈的种种不是……我们就这样被宠着、溺爱着,从来没有感到苦,更谈不上青铜葵花受的什么蝗灾、旋风。但细细品味,我们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挫折痛苦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再好的宝石也需要雕琢;再好的树苗也需要剪枝。只有在痛苦中挣脱出来,才是真正的强者,才会感受到真正的苦中之美!
篇4
读《青铜葵花》后感
张婧雅清水亭学校六(4)班
指导老师:邓录珍
最近,我拜读了现代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青铜葵花》,读了这本书,我恍如身临其境,那回肠荡气的文字,催人泪下的情节以及那动人心弦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
这是一本纯美小说。这是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和乡村男孩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地方……
自从葵花加入青铜家以后,他们就像一对亲兄妹,连他们的性格都是那么相同,纯朴、善良、充满爱心。
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自己求学的愿望;为了让葵花照一张像,青铜在冰天雪地里卖芦花鞋;为了葵花能看马戏团表演,青铜让葵花骑在他的肩上,站立了一个晚上;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有灯,青铜捉来萤火虫做成南瓜花灯;为了让葵花放学不害怕,青铜每天都带着牛去接她;为了葵花报幕美丽,青铜忍着疼痛用冰做了一串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冰项链……
这都是爱,还有那些。
为了给贫困的家省钱,葵花不去拍照,故意把考试考砸,为了多赚点钱,葵花就在放学后去采芦苇花;为了赚钱给奶奶治病,葵花独自一人跑到江南捡银杏;为了让人看得起哥哥,葵花就想方设法教哑巴哥哥识字……。
他们的生活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时不时有点风风雨雨降临:大麦地被火烧过,被风雨席卷过,被蝗虫吃过……但是大麦村没有一个人倒下,而是不断与恶魔抗争。在抗争中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篇5
一、发掘家庭资源,正确引导阅读
即使家里有一定数目的藏书,但有些孩子往往没有养成良好地看书习惯,也不爱读书。经常听家长说:家里虽然有很多书,但孩子不愿看。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家长从自身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发,想当然地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而孩子面对成人精心挑选的丰盛的“精神大餐”却常常兴味索然,读书的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鼓励孩子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展开阅读活动。
开学伊始,我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代表作《青铜葵花》。城市7岁孤女葵花,来到了青铜这样一户农家:祖孙三代,都极“干净”。不仅外表,更在内心,圣洁高尚,清澈透明,犹如水晶,至美至纯——面对苦难,尤其坚韧。为应对社会的贫穷,战胜自然的灾难,继承文化的传统,维护家族的尊严,他们正直勤恳,相爱相亲,倾其所有,各尽所能,开拓生路,玉汝于成。我请已经阅读过此书的吴仪同学介绍精彩内容,把她写的读后感写在黑板报上来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利用每天课前两分钟和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这本书的精彩片段以及自己的感想,这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一个阶段后,家长反映,孩子对读书产生了兴趣,纷纷购买了一些作品。
二、尊重个体差异,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探究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最全面。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课堂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方法,课下扩充阅读,这些阅读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对一些能力稍差的同学,适当放宽,降低要求,只要先有一定的量即可。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差异,提出适度而又有层次的阅读目标,即下限目标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任务,上限目标则是让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的、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让他们“吃饱吃好”。
三、组织各种活动,抓好阅读落实
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把阅读落到实处,也为了检阅学生阅读的情况,不使阅读流于形式,班级还利用校本课程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讨论会、好书介绍、读书心得交流等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许多孩子已经不满足学校的图书量,还广泛借阅各种书籍,孩子们把自己家的书也搬到了学校,相互交流。目前,我们班的读书活动蔚然成风,经过统计我们班的同学阅读量普遍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底线。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如交流心得,学生根据计划安排,自选课外读物,定期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结合读书节,开展读书讨论会。举办课外读物讨论会,既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举行知识竞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竞赛。采用多种形式,说出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成果。与口语检测相结合,在期末的口语检测中,让学生走出课文,自己选择课外阅读中的文章。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巩固了阅读成果,而且大大提高了朗读水平,效果很好。
篇6
关键词:激情 体验 拓展 评价
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说:“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学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如何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实践空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善学、乐学,是当前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话题。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局限于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生命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经验、情感和意见,教师只能以参与者、交流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之中,成为学生的“大朋友”。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才能在语文课中快乐学习。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呢?
一、课前预习,开发资源,激发激情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针对每篇课的不同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与作家、主人翁、文本初步接触,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积极地参与其中。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第九册)一文前,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去预习:①文章的主人翁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文章原题叫什么?作者还写了哪些书?③你还了解了哪些与文本有关的内容?据了解,课前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查课外资料、寻求别人帮助等方式,都完成了这项作业。由于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预习收获,超越了预计的效果。
二、营造氛围,走进文本,深入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会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会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文本中快乐遨游、深入体验。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是说,读者假如进入了作品的情境,对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表达的情感、阐明的道理,自然就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如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时,利用影视、音乐手段,展示人与自然的风光,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乐,引发了学生的心灵感知、情感共鸣。学生课前已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并搜集了有关资料,看到那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想当一回解说员。解说的学生头头是道,有的出口成章,收到了传统教学方法不可企及的效果。
2.动情读议,体验文本。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裳》一文时,因为课文导入时学生已进入情境,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分层次、分步骤、多形式让学生读、议。读前再设计了这样几个简单的问题及要求:①你读懂了什么(初读)?②你发现了什么(精读)?③你还想知道什么(选读)?④你感悟到了什么(浏览全文)?通过入情入境地读,学生很快体味了内容,理清了文本层次,不仅体验了文本蕴含的道理,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兴趣,谈理想……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
3.联系实际,拓展文本。如今只读教材中的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教完《滴水穿石》,可先让学生谈读后感,然后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历险记》等有关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书籍;教《少年王冕》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再让他们选读名著《爱的教育》、《童年》、《青铜葵花》等反映人间真爱、大爱无疆的作品。针对文本有选择地阅读中外名著,不仅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体验了文本,还能拓宽知识面,从中受到熏陶、启迪。
三、即时评价,树立自信,促进奋进
现代教育评价观念倡导:“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倡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时评价,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肯定,树学生自信。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欣赏、积极的眼光,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特质去看孩子,肯定孩子的回答与想象,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最荣幸的事,使他们感受到“我能行”、“我还行”。这样能让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正心; 授渔;搭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5-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5年版)也明确指出:对于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笔[2]者认为,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们而言,如果把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内阅读比喻成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维持基本的生理需要。那么课外阅读就像是孩子们的副食,有补充维生素的水果,也有补充蛋白质和钙的牛奶,甚至还有让孩子们过过嘴瘾的各类小零食,可以满足高段孩子们飞速成长的各类需求。为此笔者通过正心,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积极的阅读观;授渔,为孩子们送上品尝书海美食秘诀;搭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真正实现让课外阅读成为高段孩子们成长的营养剂。
1.正心,全面认识课外阅读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中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的大量阅读,基本上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定型。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黄金阅读期。对于已经有了充分的识字基础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的高段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极大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间接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怀,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除了必要的道理讲述之外,还要做好榜样示范。学生都有向师性,一个喜欢读书尤其是能够走近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的老师自然也就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比如我班孩子爱不释手的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引起了我的关注,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沈石溪最擅长写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品:《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白象家族》《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等。 沈石溪用他的作品向世人呼吁,尤其是在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人类要善待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种子,他渴望改变并走出人与自然的对立。读他的书是享受,是乐趣,更是关于真善美的修行。当代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细米》《红瓦黑瓦》《青铜葵花》等,也是高段孩子们阅读的首选。当学生发现老师手捧他们喜欢的书籍阅读时,此时的教育无声胜有声。
规范有序的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也是促进孩子们主动阅读的不二法门。笔者针对班级图书角存在的形式化问题,并未真正促进学生的阅读,在班上花大气力做了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动员的改进工作。安排学生专门管理图书借阅登记和提醒阅读,制作了如下借阅表格登记。
序号姓名学号书名借书时间还书时间是否延期备注
并且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每周统计学生借阅次数,阅读时间的前三名,每月评出阅读之星,奖励学生喜欢的书籍作品。小学生大都有渴望引起他人关注,成为学习榜样的心理,因此这种方式不失为促进孩子阅读的有效手段。
2.授渔,教给孩子们品尝书海美食秘诀
处于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每天都会出版数以万计的书籍。孩子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如何才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想看的并且看了还能有所收获的书籍?这是一个关乎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的大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何"寻"书和如何"读"书两方面来探讨,教给孩子们实用的阅读技巧。
要想"寻"到一本好书,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而言,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方式莫过于同学们相互的推荐。处于班级这个大环境里,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某一个孩子看了一本好看过瘾的书,很快就会在同学之间流传开来,这是第一种普遍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相互介绍自己看过的好书,定期在班上开展"今日我荐书"活动。除此之外,笔者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名家博客,如窦桂梅推荐的"清华附小学生阅读书目"。还经常逛一些论坛比如"豆瓣读书小组""知乎阅读精选"一类的平台,可以借鉴他人的阅读经历为班上孩子们选择合适的书籍。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孩子们日后也可以自己通过以上方式选择自己中意的书籍。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往往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可以在引导孩子选择健康书籍的前提下让他们自主选择,毕竟读书是享受,而不应该成为任务和负担。
关于"读"书,张之洞曾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很难真正做到"读有所获,学有所用"。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比如阅读说明文,就要弄清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六年级课内教学开始正式接触小说,课外阅读小说就要从小说三要素开始。比如说人物包括姓名,性格;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情节又分开端,发展,和结局。阅读散文就要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反复的品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的主旨等等。在把握以上阅读要领之外,我们还可以孩子们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比如跳读,主要是针对情节比较简单的文章,做到能够记住作者,了解书中主要的人事物观点即可。速读,就是对所读内容做到不发音,不辨读,快速浏览全文观其大概,做到能够复述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精读则是对于内容深奥或者值得反复推敲品味的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静思熟虑地进行阅读,要求学生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比如现如今倡导的国学书籍《论语》《孟子》《诗经》就应该让学生在反复的精读中品味、欣赏,领悟其中的奥妙。小学高段阅读中还要求掌握摘录批注法,所谓的摘录就是要求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我的需要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背诵积累。而批注则是对阅读的重难点部分划记号,站在读者角度,或者作者角度,或者从语言层面写评语和批注,做到读与思结合。
3.搭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和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当学生的这种心理得到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自我的效能感[3],把这一原理运用到学生的阅读中一样的适用。孩子们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书籍之后,总会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教师应该在课内为孩子们搭建分享展示的平台。比如笔者班上的惯例有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孩子们分享阅读心得,推荐看过的好书。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读后感演讲比赛,请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演讲者进行奖励。每月评出班级图书角的"阅读之星",每月进行一次的班级辩论赛。我们班上还会在班会课上举行不定期的诗歌朗诵比赛,格言推荐大赛,历史人物故事大赛等等。我校是全区的儿童阅读示范学校,孩子们还可以在全校内进行"图书漂流",孩子们在校园里可以接收到其他班级其他年级漂来的好书,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漂给同学,在接漂和发漂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的幸福和激动是一种有趣的经历,更是一种感受诚信和友爱的经历。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在校生活,而且极大了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动力和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渐渐地,孩子们由过去的"要我读"变成了现在的"我要读",笔者发自内心的欣慰。
正心,让孩子们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授渔,教给了他们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搭台,为他们找到了学有所用的平台,这就像是课外阅读三部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笔者希望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能培养起良好的阅读阅读习惯和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真正实现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高段学生成长的营养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