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疾病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疾病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疾病护理

篇1

老年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给病人亲人般的感受和高度的信任,首先做到仪表整洁,举止文雅、端庄,语言温顺,态度和蔼诚恳,技术操作熟练,工作认真负责,从而消除了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信赖我们,从心理上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尊重老年患者尊严,礼貌待患。护理操作时,不以床号代替患者姓名,不勉强改变和制止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怪僻。用关心和同情的语言,和蔼诚恳的态度,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运用科学的语言、高尚的医德,唤起老年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如脑血管病的患者,大多肢体活动欠灵活,语言不清或表达能力差,因生活不能自理而悲观失望,自尊心极强。和他们讲话要耐心和蔼,态度要热情诚恳,以取得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很好的配合医疗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做到心灵美,爱岗敬业,对于危重病人,尤其是无子女照顾服侍者,往往会产生悲观轻生的念头。对这种病人,我们不仅在精神上给予同情和安慰,生活上更要细心的照顾,用我们的爱心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治疗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寿老人和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老年患者日趋增加。有些患者,一旦确诊患了某些疾病,由于对医学常识了解甚少,便认为得了不治之症,精神极度紧张,恐惧心理十分严重,往往产生精神异常的改变。对此我们要向其讲解相关的医学保健常识,解除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例如一些冠心病的患者,恐惧心理十分严重,虽然他们的病情不重,但是他们行走、坐着都要手捂心前区,生怕一松手,心脏就会出事,还不时地摸着自己的脉搏,一旦发现有早搏,便惊慌失措,继而心绞痛发作,夜不能眠,久而久之,病人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情加重。对于这类病人,我们既不能责难训斥,更不能漠不关心,要以温和的语言,耐心友善的态度,给他们细心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可以举一些疗效好的典型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逐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往往收到满意的疗效。

篇2

[关键词] 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130-0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年人口增加给护理专业带来的挑战与要求日趋显著。老年人是最脆弱的群体,一旦患了疾病,恢复期较长且病情复杂,其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人群的最多见疾病,不但使老年人行动受限,亦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常多病共存,一病多症或一症多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不仅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心理社会因素亦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加强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4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0岁,平均66岁,均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20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8年,本组患者此次病情加重平均16 d,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9例。

1.2 实验室检测

40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36例。32例动脉血气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34例测血红蛋白,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肺功能实验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5例有心电图改变,T波低平。上述病例入院后经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治疗及心理护理,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时间平均为26 d。

2护理体会

2.1改善室内环境卫生

病室要求清洁整齐,室温保持在18~20℃,注意通风,床单位清洁,床铺平整,避免空气污染如有害的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等。

2.2控制感染

全部患者入院时均合并有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前及时留取痰液送培养加药敏,非常重要,注意痰液必须由深部咳出,咳痰前可给予3%双氧水含漱2~3次,再用生理盐水漱口2次,以防口咽部细菌污染,并立即送检。在应用抗生素时要了解药物的性质,注意药物半衰期,不宜过早溶解。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痰量及痰液性状的变化,以确定抗生素的效果,痰量多时应记录每日痰量。

2.3疏通气道

呼吸困难者可给低流量持续吸氧。重症患者吸氧时应严密观察,若吸氧后患者较安静,意识转清,发绀改善,心率减慢,说明有效。若呼吸减慢变浅,提示可能出现CO2麻痹,应调节氧流量或加用呼吸兴奋剂。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且出现意识模糊及精神症状,应考虑肺性脑病早期,及时向医生反映,采取相应措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患者,应鼓励多饮水,酌情补液,以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是帮助排痰最有效方法,以1~5 μm雾粒为宜,雾粒小能使药物均匀而缓慢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痰液黏稠阻滞气道,阻塞明显者,可先行导管吸痰。

2.4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在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应注意几点。①注意呼吸是否合拍,若通气量足够,患者呼吸应和呼吸器一致。通气量不足,可能有痰液阻塞或肺内有严重合并症。②按时给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如不畅常见于连接管道漏气,痰流阻塞,致气道阻力增大。③定时观察呼吸频率,送气压力及机器运转,防止漏气及脱落,以及吸氧浓度。④观察生命体征及参数、意识神志变化并记录,如患者出现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应考虑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无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等。

2.5 用药观察

由于年老体弱常服多种药物,但因年老体衰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输液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过多、过快可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静脉注射氨茶碱应缓慢。

2.6心理护理

对老年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年老体弱,悲观情绪,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引导其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如气功、太极拳,户外散步等,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7饮食护理

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可供给热能,补偿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要加强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

2.8卧床者的护理

对卧床患者加强护理,增加床上四肢活动,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其咳痰,鼓励患者端坐或起床,瘫痪者可借助轮椅让患者健侧的下肢在地上划行,增加全身运动量,行走困难者,要进行康复训练,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2.9康复期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应采取措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易患感冒者鼓励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活动,增加有效通气量。对有烟、酒嗜好者要劝其戒烟,以利改善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

[1]卢克俭.呼吸科病房空气检测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157.

[2]吴英,古莉,叶会明.14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88.

篇3

【关键词】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心理护理;一般治疗阶段;内镜检查阶段;手术阶段;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54-02

自我国1994年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开始,护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辩证和统一得到了充分重视,尤其在近年来,真正实现整体护理更成为了众多医院向国内甚至国际一流迈进的重要课题。心理护理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促进疾病康复。心理护理的特点决定了其根本原则必然是“以人为本”,即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计划。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通常具有以下一些心理特点:

1.更加要求被重视、被尊敬;

2.容易感到孤独和无价值感;

3.情绪不稳定,多有衰老感;

这些特点决定了老人在患病治疗过程中更加的敏感,更容易对治疗产生排斥心理,甚至缺乏对生活的兴趣,从而对康复治疗产生巨大不利影响。

而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护理而言,心理护理更具有其特殊意义。人体消化道功能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甚至可以说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由是可见,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而言,具有极为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反复实践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出了包括一般治疗期、消化内镜检查前和检查中、术前和术后等几方面的较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现将其分述如下:

1 一般治疗期心理护理

对于各种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而言,疾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都十分巨大。此外,消化道疾病中有相当大部分是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见效慢的特点,更易令病人产生焦虑、悲观和抑郁的情绪。所以,在普通治疗期间,对患者需要加以有效的心理护理。

1.1融洽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其他各种心理护理的重要基础,如果能够令患者产生充分的信任感和温暖感,对于治疗的展开和其他各种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术前术后和检查时的心理护理)的有效进行具有决定性意义。具体到老人而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除了各种心理护理共同要求的主动关心、温和、耐心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到老人的特点,根据我们的临床护理实践,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1.1 对老人要表现充分的尊重,由于老年患者经历的年代跨度较大,在一些习惯上难免与护理人员不同,从称呼到生活习惯,都应尽量事先了解给予充分的尊敬和重视。

1.1.2 老人通常在听力上有所衰退,因此在交谈时尽量用较大的合适音量,并减慢语速;老年人有时说话会比较繁琐,但在其说话时应保持专心。

1.2 亲切而温暖的环境

在中国常有“叶落归根”的说法。老年患者往往更需要一个亲切的环境。我们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在不影响治疗和其他病人的前提下,适当的将环境增加老人的个人色彩,例如摆放绿色植物和鱼缸等、改变病房色调、布置字画、增加老人的娱乐方式和与外界的交流渠道(电视、报纸)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减轻了患者焦虑,提高了信任感和配合治疗的愿望。

1.3 帮助舒缓情绪,调整生活节奏

老年人易于感到焦虑、孤独甚至抑郁,而离退休综合症的存在更有可能加剧这些状况,护士应该在了解老人情况的条件下,帮助老人调整生活节奏,如读书、看报、与病友聊天、适当活动等。同时应该注意避免让患者接触易感因素。当老人感到情绪波动时,可以引导老人进行自我放松:端坐闭目,为自己下达自头颈至手指到脚趾的放松指令。

1.4 好懂易记的自我护理

消化道疾病通常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各方面禁忌也较多。老年患者通常容易忘记一些事项。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为每个病人单独制作了自我护理单,用好懂易记、一目了然的自我护理清单让每个患者及其家属都清楚的知道自我护理的注意事项,这一措施使病人和家属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不良习惯,提高了治疗效率。

1.5 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与患者子女亲人的联系,鼓励其多对老人探望、陪伴,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情况,让他们对老人的治疗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此外,还可以提倡病友间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心得的交流,从而提高其治疗信心。

2 消化内镜检查前及检查中心理护理

消化道疾病患者在治疗中经常要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消化内镜检查通常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与痛苦。而由于病人对检查的不了解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心理原因,往往会降低其在检查中的配合度,从而妨碍检查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会发生创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在消化内镜检查前及检查中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从而顺利完成检查。

2.1 建立对检查过程的正确认识(不夸大,不缩小,引导,启迪)

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前,首先要对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然后以此为依据,利用心理学知识原理,讨论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为患者将消化内镜检查的过程用适当而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引导的方式以多种方法(视频,图片,示范等)详细指导配合技巧及注意事项,用恰当的语言交待必随的痛苦,让患者通过充分的了解消除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从而以较为平和的心态等待内镜检查。

2.2 临近检查时的跟踪关怀

在临近检查时(通常为提前一天),通过为患者制作“检查准备单”,将注意事项和配合过程等再按序为患者简单明了的叙述。在即将检查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护理人员在协助检查准备工作的同时,利用心理学知识,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谈,轻松和活跃气氛。

2.3 检查环境的改善

与病房的布置类似,内镜室的环境在不影响检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色彩、增加摆设等起到调节气氛,舒缓情绪的作用。

2.4 检查中的陪同与支持(择机分散注意力,安慰、鼓励)

鼓励病人家属陪同病人进行内镜检查。临床实践证明家属的陪同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并且在遇到不适时给患者提供更大的心理支持。而护士应尽量进行全程陪同,并在检查过程中通过交谈择机分散注意力,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

2.5 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适当暂停休息等等)

对于病人在检查中的一些合理要求,可以配合检查医生予以满足,例如病人出现较重不适症状时,可以暂停操作,之后根据情况择机恢复检查。

3 术前及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心理护理与内镜检查的心理护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有:

3.1 使患者建立对手术过程的正确认识

通过对对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了解和评估,讨论制定心理护理方案,用易懂的语言简明介绍手术,同样也要用恰当的语言交待必随的痛苦,同时介绍相关专家怎样反复研究患者病情并已研究出最佳方案,最后还要突出患者本人手术的有利条件,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3.2 术前跟踪关怀

在术前一天,通过为患者制作“准备单”,将注意事项为患者简述。术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护士可以在协助检查准备工作的同时,利用心理学知识,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谈,轻松和活跃气氛。

3.3 术后及时告知结果

在手术后应及时告知结果,以减轻家属或患者的思想负担。遇到手术结果不理想的,需采取谨慎态度,由家属配合,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以向病人传达有利信息为原则,逐步告知或不告知。

3.4 术前与术后患者的家庭支持

在手术前后尤其应争取患者的家庭支持,在特殊时刻家人的支持往往会给患者带来配合治疗的强大动力。应该在术前术后积极联系患者子女,鼓励其多陪伴老人,避免老人可能会产生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从而建立起更大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3.5术后的心理护理

对于术后伴随的疼痛和不适,应通过主动关心和适当语言作出心理暗示,综上所述,对老年消化道病人而言,在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于治疗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极大的促进老年消化道病人的疾病向康复方向进展。

参考文献:

[1] 郭争鸣主编,心理与精神护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4-231.

[2] 隋树杰,董国思主编,护理人际沟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28.

[3] 张瑞丽,章稼主编,老年护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32.

[4] 刘晓红主编,护理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0-190,291-312.

篇4

1前言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主要的流行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长,60岁以上老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也成为老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的临床护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我们不仅要熟悉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特征,还要准确把握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进行优先的照顾和健康指导,做好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

2基本资料

根据医院对心血管患者的医疗记录,我们选取一个时间段的资料进行分析,在两年的时间里,医院收录了多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5岁。这些患者在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病情确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所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3临床护理要点

根据医院的收录医疗记录和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我们对心血管的老年患者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据病情提出了临床护理的四个要点。

3.1一般护理要点

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在安排住院和住院护理当中,护理和医疗人员的态度应该热情,仪表要整洁,举止要文明优雅,这样的服务态度才能得到老年心血管病人的信任。要及时的根据每个病人的详细病情安排合适的病房,病房必须布局合理,干净整洁,舒适度良好,给老年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要让病人详细的了解整个病房的结构和设施,要向病人合理的介绍病房的注意事项,在询问病情和身体状况时,要用和蔼温柔的语气,要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患者,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护理和治疗,让病房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让病人平静的接受治疗和护理。

3.2心理护理要点

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所以心理护理也成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关键,患者刚进入医院,处在的病房环境是陌生的,而且,得知病情的老年病人会对心血管疾病产生多多少少的恐惧心理,难免会有焦虑情绪,这样会引起病人情绪的不稳定,会产生焦虑、愤怒、抑郁、冲动等精神的激烈反应,这些过激或者不正常的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有些时候情况严重会导致情况的恶化,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应该认真仔细的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根据患者的表现研究患者的心理情况,针对各种心理情况作出合适的对策,要主动的去找患者谈话,倾听患者,了解患者的病痛,并且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时间安排,在日常的检查前要向病人交待好检查的目的,也要让病人了解医院的治疗手段和方案,乐观的介绍病人的诊断和检查结果,要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要让患者对疾病进行乐观的认识,消除悲观情绪。推荐相关的励志书籍,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所以要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情况,让患者在最佳状态上进行治疗和护理。

3.3生活护理要点

生活上的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患者在饮食上的护理的要求是苛刻和严格的,处于病痛的老年患者需要低胆固醇、低盐、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含有粗纤维的食物,要切记老年心血管患者不能暴饮暴食,要少量多餐。另外,老年人牙齿不坚固,多数的牙齿已经松动,不能咀嚼硬的食物,应该给患者提供软的食物,而且要容易咀嚼,容易消化的食物。要关注患者的排便,由于心肌梗死的患者不能用力,所以要时刻防止大便秘结,要定期告知患者不应该用力排便,以免患者的病情加重。当患者发生便秘时,可及时的适当的使用缓泻剂,也可以用在肠道内灌入肥皂水进行,也可适当使用开塞露。心动过缓的患者要切忌排便长时间屏气,防止心动过缓病情加重。行动不便的患者的洗漱,入厕和饮食都必须由护士进行协助。定期对患者的口腔粘膜和皮肤进行检查,进行预防,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叮嘱患者不能吸烟喝酒,避免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

3.4病情观察护理要点

在临床护理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引诱心血管疾病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起居要加强观察和护理。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率、血压、体温、血糖的变化,要关注患者主诉,如胸痛,呼吸困难,观察病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时的通知主治医生,而且要及时的采取医疗措施。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动态,科学用药,避免药物副作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与中年患者对药物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和排泄能力进行剂量的严格掌握,要对患者的血压、排尿量等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控,做好每天的三查七对,在日常护理中,要将强对病房的巡视,严格控制输液的滴速,针对老年患者要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护理,这样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保护病人的血管。

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老年;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2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慢性不可逆性或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特征的疾病。此病患者较多,病程长,病死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能依靠临床治疗来缓解,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吸烟、职业以及环境如尘土、化学物质及空气污染等均是可能诱发此病的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为了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以及适当的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12月在本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老年患者26例,其中,男性17,女性9例,年龄56~82岁,平均每年住院的次数为2~3次,住院天数为15~48 d,所有患者经诊断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间均存在着低氧血症和肺心病体征。其中有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8例、有自发性气胸的患者5例、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3例。

1.2 护理分析

1.2.1 治疗护理 进行长期氧疗对于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一般吸氧:定期查血气,小幅度调节吸氧的流量。从1 L/min流量开始,24 h连续吸入,不得超过3 L/min,若进行高浓度给氧会使动脉血氧浓度迅速提高,从而导致呼吸抑制。(2)在给氧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如家属或患者自行调节吸氧量,在进行雾化吸入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时刻注意有无痰阻、呛咳等情况的发生。(3)通过监测血气,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困难程度以及发绀等指标综合判断氧疗效果,每天必须进行15 h的氧疗(包括睡眠时)。(4)吸氧工具以鼻塞和双腔鼻导管为最佳;(5)湿化瓶应每天更换并消毒。(6)对于痰多以及痰阻严重的患者不适宜进行雾化吸入治疗[1]。

1.2.2 心理护理 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负担一般比较重,生活上的依赖性也比较强。医护人员在护理时要特别重视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语言上要做到诚挚,且态度和蔼,从精神上鼓励患者,激发其战胜病魔的信心;还应让患者明白焦虑和烦躁可加重病情,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以及应激能力[2]。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信任医护人员并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2.3 排痰护理 患者因体质虚弱,往往有痰却无力咳出。可采用胸部叩击等相关措施,助其将痰液有效排出。(1)胸部叩击:对胸部进行叩击,结合胸部有节律的震动,使附着于肺泡周围以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和脱落,便于痰液咳出。叩背时患者需要深呼吸并用力咳嗽,护理人员需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成半握拳状,用力均匀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地操作,叩背时要时刻注意力度的控制,还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脸色、心率等情况;(2)定时翻身:定时翻身能促使痰液的排出,从而防止肺泡萎缩以及肺不张,使得肺部炎症好转。在进行翻身时注意动作要轻柔缓慢,并进行擦背。定时翻身还可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可每2小时翻1次身;(3)雾化吸入:使用地塞米松、氨溴索、糜蛋白酶以及氯化钠溶液的混合物进行雾化吸入,每天2~3次。吸痰前要注意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以及连接是否正确,正确进行负压调节,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自深部往上提拉并左右旋转从而将痰液吸净[3]。

1.2.4 抗感染护理 (1)时刻保持病区和病房的干净整洁,室内每日最好通风2次,保持空气清新。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间。(2)鼓励患者多摄入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做到少量多餐。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输入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预防压疮及感染的发生。(3)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通过测定结果来选择抗生素的使用。长期使用抗生素要注意防止真菌的感染并做好口腔护理控制口腔感染。(4)要积极采用相关药物来控制呼吸道感染,因为它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5)还应加强皮肤护理,定时进行翻身拍背及擦拭,保持床单整洁。(6)各感染得以控制后应及时停止相关用药[4]。

1.2.5 并发症预防护理 并发症大多数发生在夜间。所以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及时查清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吸氧浓度以及保证吸氧管道的通畅。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若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意识恍惚、口唇发绀等现象,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关治疗措施。为防止因抑制呼吸而诱发肺性脑病,要慎用镇静剂及安眠药;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严密观察药物的反应,若出现异常要立即停止用药。

1.2.6 出院指导 (1)预防感冒,注意避免受凉、过度疲劳等感冒诱因,在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间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2)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营养价值高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少摄入高脂食物。(4)加强肺功能的锻炼以及体育锻炼,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并教会患者做缩唇呼吸[5]或呼吸操。(5)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诀窍,若出现咳嗽、体温增高、鼻塞、痰液性状的改变、夜间端坐呼吸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6]。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住院治疗以及精心护理和指导后,均有所好转并出院回家疗养,出院时体重均增加l~2 kg,且无一例发生压疮。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且并发症多,护理问题也较多,病情基本不可逆转,对中老年患者来说更是一种折磨,患者生活质量低且痛苦。所以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7]。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做好相关的护理和指导,包括治疗护理、心理护理指导、排痰护理、抗感染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通过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有效救治和正确的护理并给予患者正确、适当而且有效的健康指导,使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减少住院次数以及时间,又能减少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轻其对家庭以及社会负担[8-9]。因此要尽量做好相关护理,并不断完善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水平,阔娜娜,李艳.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J].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58-159.

[2] 吴少芳.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肺气肿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4.

[3] 张德梅,韩素霞,张树杰. 慢阻肺患者气道排痰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12.

[4] 仝翠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1, 30(6):172-173.

[5] 杨玉兰.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干预浅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2, 24(15):1904.

[6] 刘玉莉.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J]. 北方药学,2012,9(4):125.

[7] 吴少芳.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肺气肿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4.

[8] 杨金莲,王志红,王雪梅,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研究[J]. 中国健康月刊,2011,30(7):140.

篇6

近年来,老年妇女接受手术者日益增多,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做好手术前后护理至关重要。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老年病人123例,年龄50~54岁66例,55~64岁32例,65~82岁25例。其中卵巢肿瘤31例,子宫肌瘤5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1例,子宫癌10例,重度子宫脱垂7例,阴道前后壁膨出10例。123例病人中,除1例手术后并发左下肢静脉栓塞,1例切口感染外,其他均无并发症发生,切口全部达到Ⅰ期愈合,手术成功率100%。

护 理

(1)术前准备:机体准备:老年患者因年龄的增长,导致各脏器的储备功能减低,应激能力差,并存慢性疾病多,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低下,手术前必须做仔细全面的全身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治疗并存病,进行全身综合调理使肌体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以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

精神护理:患者常因渴望解除疾苦愿意接受手术,但顾虑年老体衰不胜负担而处焦虑不安状态。因此,术前必须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关心、体贴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消除顾虑,稳定情绪,满怀信心地迎接手术,且在术中、术后能充分配合。

呼吸运动的训练:对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极为重要,术前2~3周必须戒烟,给予抗生素治疗,减少分泌物。训练深呼吸运动可增加肺通气量和提高排痰能力,对术后卧床期间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很有意义。

(2)术后护理: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应针对老年人术后肌体反应的特殊性进行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全身状况及手术的局部变化。大手术后,由于出血、脱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腹腔内血液淤滞等,易引起循环血量减少,心搏出量降低,加上动脉硬化高压等所致的脏器变化,稍有循环血量减少,即易发生休克。所以,术后6小时内应每15~30 分钟测量血压、呼吸、脉搏1次,平稳后12小时内1小时1次。

准确记录护理病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以便及时输血补液,同时亦可防止心脏负荷过重。例如,1例76岁卵巢浆液性状囊腺癌患者,术后第3天,由于输液量较多,输液速度过快,病人出现咯血、咳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较术前加重,房颤明显,血压高达210/90 mmHg,经调整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量后,以上症状逐渐减轻,血压降至150/90 mmHg。因此,做好护病记录至关重要。

切口疼痛的护理:麻醉作用消失后及早应用止痛剂,随感轻微疼痛即给止疼剂,如度非合剂半量,肌肉注射。不要等疼痛难忍时再用,这样即可防止因疼痛而致血压升高,其效果亦比推迟应用好,然后在患者稍有痛感时可重复应用。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术后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相对减弱,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一般5~7天)易造成感染。因此必须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外阴2次,每日更换尿袋1次,必要时做膀胱冲洗。而开腹术后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者肾功能减退重,恢复也较慢,术后留置导尿管2~3天,必须计每小时尿量,可早期发现肾功能不全,有助于调整输液量。

腹胀的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各种脏器功能恢复都缓慢,加之代偿能力差,术后易发生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如1例63岁卵巢癌患者术后5天,仍感腹胀,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生化检查:血钾4.1 mmol/L,钠128.4mmol/L,氯95 mmol/L。经适当补钾,症状缓解,腹张减轻,所以需每日检测血钾、钠、氯及CO2-CP的变化情况,准确掌握输液速度和成分,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或采用肛管排气、针灸等方法,以促进肠蠕动,协助排气。

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基础新陈代谢降低,热能供给减少,消化能力减弱。应给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在肠蠕动尚未恢复前,除适当补液外,可进少量流质饮食,肠蠕动恢复正常后,应鼓励进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宜,还应鼓励多吃蔬菜水果,以防止术后便秘。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麻醉消退后即应指导和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及变换。若全身情况许可,术后翌日即可取半卧位,因腹壁松弛可减轻伤口疼痛而有利于加深呼吸运动,咳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如痰稠难咳可自上而下叩打背部,遵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药或化痰药,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篇7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在逐渐增多,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多端,难以预测,并且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所以护理工作的难度就越来越大[1]。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给予老年患者以针对性护理。我们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6例施以全面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医院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6例为了观察对象,选择患者中,年龄55~76岁,男性20例,女性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单纯冠心病患者9例。

1.2 方法

1.2.1 给应用药物治疗时的患者以及时护理,我们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加强病房日常巡视,比如老年患者在应用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时,输注速度的掌握要准确,在患者整个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压和心律,注意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给予治疗药物剂量应严格要求,把握准确、并且使用及时,发现老年患者异常情况立即停药,马上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因为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均有所降低,要预防药物肾毒性发生。在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对剂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老年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大便、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

1.2.2 注意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排便情况,预防老年人便秘,便秘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道症状。严重的便秘常使老年患者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因为便秘老年人排便时需要过度屏气使老年患者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导致心绞痛发作、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缺乏运动的老年患者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均可见到积聚的粪便[2]。另外,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患者机体虚弱,无力排出粪便,加上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经常食用软烂之食,纤维素含量较少,也会引起便秘,老年人口腔味蕾数目减少,喜欢食用肥甘、厚腻之物,也是引起便秘是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指导老年患者不要依赖促排便药物,预防增加药物应用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嘱患者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便秘,如进食纤维素含量的蔬菜、水果,适当进食粗糙、多渣的杂粮等,适量增加凉开水饮入量,生活中经常食用蜂蜜等。帮助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娱乐活动,注意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

1.2.3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产生各种思想负担,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结果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要给予及时心理护理。刘英[3]认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忧虑、绝望、猜疑、抵抗、应激等。当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有机体组织细胞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些情况极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多与老年患者沟通,了解他(她)们真正的心理、生理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特点,给予及时心理护理,我们应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尽力帮助老年患者解决问题,避免老年人情绪变化导致病情走向恶化。

1.2.4 住院期间的老年患者多因医院环境因素、心理状态、疾病症状干扰等导致睡眠紊乱,表现为入睡困难或者是入睡后易醒、醒后常常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导致老年患者睡眠紊乱含有心血管疾病本身的因素,老年心血管疾病易反复发作,特别是在夜间迷走处于神经兴奋状态,加上冠状动脉收缩,结果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老年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醒,久而久之导致睡眠不稳和睡眠紊乱。所以我们要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环境要保持安静、睡前开小灯,尽可能满足患者睡眠需求。并且应注意观察患者睡眠前状态,如果有影响睡眠的因素,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解决和心理疏导。

2 结果

本组3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精心细致全面的护理,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病情稳定后出院,效果满意。

3 讨论

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本病患病率明显呈上升的趋势,所以对他(她)们的护理特别重要。我们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做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我医院重视和加强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促进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萍.浅谈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吉林医学,2010,1(31):5657.

篇8

【关键词】  老年人患者;心血管疾病;护理

        心血管疾病,又叫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根据发病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都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1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1  心悸  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1.2  呼吸困难 心血管疾病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动作加快而幅度加大。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阻塞等,因根据病症综合分析,以便对症下药。

        1.3  紫绀 紫绀是体征,具体表现为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的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紫绀出现的原因是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瘀滞。紫绀有中心型和周边型两种类型。

        1.4  眩晕 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是指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眩晕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2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也是生物更替的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后果之一就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疾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出现以左房增大、左室变小、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心脏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氧,阻碍心肌功能的正常发挥。老年人的活动因此而受到限制,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降低,应激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弱。由于心肌细胞变性及心脏供血减少,心脏严重负累,导致心率及心律发生变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常见的瓣膜改变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硬化或纤维化。

       3  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一些体会

        3.1  做好普通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从患者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到患者病愈出院才结束。对于刚刚入住的老年患者,应该用热情的态度、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及亲切的关怀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第一印象,赢得患者的认可和信赖。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病房,做到病房清静、舒适、整洁,在感官上给予患者良性的刺激,让患者从心理上感到放松,放心地接受治疗。待患者安定下来以后,经常用和蔼的语气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并且尽可能去满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家的温馨,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能够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2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从住进医院开始,由于陌生的环境,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会导致患者情绪的失控,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包括冲动、抑郁、暴躁和焦虑等心理状况。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应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还应该及时向患者介绍他们的病情,传达一些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和时间安排等信息,解除患者的情绪干扰。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解决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帮助患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沟通的深入,不断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维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3.3  重视生活护理  良好的生活状况不仅对健康的人非常重要,对于各种病的患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生活护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发展方向。在饮食食物上,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做到“四低”,即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饮食习惯上,避免老年患者暴饮暴食,以少食多餐为主。除此之外,老年人牙齿稀疏,容易脱落,咀嚼不便,消化功能减弱,应尽量给予一些柔软、易咀嚼、易消化的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还应控制饮食结构,防止患者便秘,特别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叮嘱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造成病情恶化。对已发生便秘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促使其粪便软化,容易排出。当采取这一措施后,患者的便秘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用肥皂水灌肠或内使用开塞露进行强制性的排便。生活上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他们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对吸烟嗜酒的患者进行劝诫,有利于心血管病的控制,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诱因。随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变化,及时进行预防,护理,对一些特殊患者,还应注意禁食要求。

        3.4  了解病情进行护理  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因为某些因素诱发而加重,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如胸闷、气短,发现不正常立即采取措施。还要掌握用药情况,了解药的作用机理,注意事项,心血管药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剂量上有所不同,因此,要严格掌握剂量,促使患者的身体走向健康。

        总之,在护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时,护理人员必须用一种和蔼的态度,谦卑的身份,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进行护理,把关注老年人健康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人类健康长寿,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72-01

我国老龄化人口趋势逐步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提升及生活方式变化使老年心血管疾病 (CVD)发病率增高。[1]现对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住院治疗1053例CVD患者行回顾分析,年龄23~89岁,平均年龄57.2岁;男性851例,女性202例,男女之比约为4∶1。随机选取100例老年住院CVD患者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5.2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1.2年。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8.5岁;病程6个月~4.2年,平均病程1.5年。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传统住院规范化护理干预,入科时行住院宣教及生活相关服务,告知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行心血管患者常规护理,不采用主动、积极护理原则,满足患者的基本住院护理要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积极护理措施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心理、饮食护理,注意饮食、运动、出院指导。

1.3观察指标:对1053例CVD患者不同年龄组患者构成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终末对护理措施干预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行数据分析,P

2结果

2.11053例CVD患者不同年龄组患者构成2008年9月~2009年9月(2009年组)、2009年10月~2010年9月(2010年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2011年组)比较: 212.94,P

表11053例CVD患者不同年龄组患者构成比较(例数)年龄组2009年2010年2011年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组例数 护理满意度(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 x±s、分)观察组50 41 90.3±8.1对照组50 32 71.1±12.13讨论

3.1随着社会发展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提高老年住院CVD患者的护理治疗亦显得日益重要。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需注意如下方面。

3.1.1密切关注病情方面:护士工作人员需有较高专业知及识高度责任心。在CVD患者常并发几种慢性疾病,因患者反应欠敏感, 不能清晰表述症状,造成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性在老年性心血管疾病诊断造成困难,故在护理工作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特别对主要症状的变化的记录,并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2]

3.1.2心理护理方面: 老年患者住院后更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及心理的变化, 使应激力、反应力下降。心血管疾病住院时间长,根治率低,复发率高。住院后常心理紧张,对治疗信心不足。护理工作中,需多与患者接触、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及基本需求。[3]耐心解释病情转归情况,让患者了解护理过程。并行心理疏导, 提高患者心理承受力。帮助情绪焦虑者自我调节,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信心、树立坚持治疗。

3.1.3饮食护理方面:患者消化能力低,应予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限制胆固醇、热量、盐、糖摄入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进食蔬菜、瘦肉、豆类、水产品、菌藻类、蛋白质类食物。对于有烟酒嗜好患者,促其控烟戒酒。

3.1.4用药指导方面:患者应激能力弱,药物吸收、代谢、排泄时间及免疫功能均下降,易产生药物反应。临床用药需注意: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严防药物中毒;对长期应用扩冠脉、 降血脂类药物应预防药物蓄积性中毒;使用降压类药物需根据药物性能选择恰当给药时间。

3.1.5运动指导方面: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病情允许度,让患者选择合适活动及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走、太极拳、按摩等运动,1~2次/每日, 20~30 分钟/每次。提醒患者保证充足睡眠及休息。

3.1.6出院指导:出院时对患者行护理指导,告知服药种类、时间、剂量、方法及出院后来院复查周期。对理解能力差、年老体弱患者可对其家属行相关家庭护理指导, 其中包括处理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争取抢救,稳定老人情绪。告诉患者医院急救电话及科室联系、 主管护士电话,便及时联系和提供上门服务。[4]

3.2结合本组研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41,占82%,护理质量评分90.3±8.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32,占62.75%,护理质量评分71.1±12.1;经积极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19.25%,护理质量评分高出19.2分。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分析病情,制定对应护理措施促进病情康复、维持病情稳方案,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郑颖.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23-24

[2]石明兰.影响心血管疾病病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9):1742-1743

篇10

【关键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4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类疾病,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呈现上升趋势[1]。该类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故本研究采用两种护理方法对比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1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有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4±5.7)岁;病程5-21年,平均病程(14.8±3.5)年。常规组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2.6±4.9)岁;病程4-21年,平均病程(15.7±2.9)年。患者的共同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胸闷、气短、咳痰等。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护理,综合组采用综合护理法,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对比两组疗效、肺部功能指标,总结有效护理措施。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分三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慢性咳嗽等症状消失,且一年时间内未再复发;有效:慢性咳嗽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咳痰量也显著减少;无效: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测定FVC、FEV1、FEV1/FVC指标判断肺功能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对数据统计分析,肺功能指标采用(χ±s)表示,用t校验,疗效判定采用N%表示,用X2校验,若P

2 结 果

2.1 患者肺部功能指标对比 患者腹部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综合组FVC、FEV1、FEV1/FVC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疗效对比 疗效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综合组总有效率(94.65%)明显高于常规组(80.36%),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从表1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肺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且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效果显著。现将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3.1 基础护理 为保证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是必不可少的。病房内需通风透气、定期消毒,营造安静无噪音的环境。病房保持恒湿状态,温度宜控制在20℃左右,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2]。若病情较轻,应建议患者多下床走动,运动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协助家属照顾患者,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遇到并发症应立即请医生及时治疗。

3.2 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难治愈,再加上老年患者体质虚弱、身体抵抗力下降,常常反复发作,需要多次住院,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3],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认真听取患者倾诉,向患者详细讲述该类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让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通过疏导、安慰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积压的负面情绪。给患者贴心的服务,让患者把医院当成自己家一样,安心养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

3.3 呼吸道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呼吸道氧疗是很有必要的,每日给予患者吸氧12h,氧流量在1-2L/min。同时及时清理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4]。老年患者痰液粘稠,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采取有效排痰方法。首先,采取舒适的卧位,吐痰前先深呼吸数次,并保持张口状,同时连续咳嗽,等痰到达咽喉部位,再用力咳嗽将痰吐出。若患者病情严重,咳嗽困难,可采用雾化吸入法治疗。

3.4 用药护理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选取不同的药物,为防止感染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服用祛痰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若使用雾化液,则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为宜[5],静脉滴注药物时,需严格控制滴速,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遇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向患者认真讲解气雾剂的使用方法,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小玲.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20):72.

[2] 林秀菊,赵晓华,刘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10-11.

[3] 刘建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89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