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治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治理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农民工;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农村的现状

(一)农村青壮年人口减少,乡土人才流失严重

一方面由于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存在着较大的比较收益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发展前景、发展空间有限,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尤其是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也纷纷涌进了城市,留守农村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最终导致农村劳动力人口正在日渐减少。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至多在农忙或过春节时才大规模返回家乡,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外地定居,甚至有不少选择举家搬迁,他们的小孩也有很大一部分在到入学年龄后就离开家乡。因外出打工或举家外迁,流失的几乎都是农村中的“精英”分子,这使得培育新型农民几乎变得更加困难。可以说,由于当前农村常住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规模的急剧缩减,乡村很难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留守农村的人口也显然很难支撑农村长远的治理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人口瓶颈突显,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危机。

(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收入甚微

虽然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推进阶段,但是农民的生产仍然比较落后。这种现象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尤其突出。由于受到自然、历史和传统的因素制约,我国农业依然处于散、小、乱的生产格局状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农村土地分割严重,规模经营难以推广。农村依然采用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在生产力方面不能追求生产工具的革新,不依赖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技的支撑,只依靠简单的劳动投入,其维持机制是用劳动替代农业技术和资本。同时,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特色农业缺乏,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使得众多的农民无所适从或盲目跟风而损失惨重,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

(三)农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落后,不适应现代文明生活

由于几千年以来农民都是在分散孤立和封闭状态下生活,缺乏文明的公共生活习惯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不适应现代文明生活的要求,科技环保意识不强,脏乱差现象在农村依然比较严重地存在。现实中在农村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精神寄托的有形设施、文化组织和无形的精神正在日益的衰落和消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现存文化站 文化中心及各类文化基础设施简陋,大多已经超过其服役年龄,老化情况严重。[1]此外,农民对待文化消费依然持保守态度,对待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创新意识不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生活格调不高,富含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艺活动在农村也鲜为人知,与城市相比差距甚远。因此,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大力革除传统的陈习陋俗,已成为促使农民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文明的当务之急。同时,农民法制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最终导致农村容易成为各种纠纷、冲突的泛滥地,也常常沦为各种欺骗和陷阱中的受伤者。比如一些地方的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法律陌生、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被逼无奈才求助于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不信法、不用法、以理代法、“惧法厌讼”与缺乏权利意识等现象。

(四)农村缺乏资金支持,发展面临困境

资金流向遵守效益优势的原则,哪里收益高就必然流向哪里,所以当前城市资金不但难以流向农村,即使是农村自有资金也难以留住,而不断的被城市吸走。农村发展资金的缺乏,导致关系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路、电、水、气相关设施不尽如人意。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大部分仍然要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2]这当然与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业务单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和管理粗放等原因有关,同时与农民工的收入投向也有很大关系。所以,随着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和农民工工资相关保障的完善,如果能够动员返乡农民工将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的话,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二、返乡农民工具备的潜在优势

(一)农民工规模较大,在农村易形成能量效应

农民进城后不可避免地要与城市居民接触,这就势必会受到城市生活方式的强烈冲击,权益意识较强。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和传统节日,农民工群体表现出了流动的周期性,他们大多数几乎每年总有一段时间会回到家乡,在此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他们所接触过的、经过自己一番加工的关于城市生活方式的内容带给了农村居民。他们的这种载体作用不仅表现在实物形态,更重要的乃是生活观念层面。[3]目前,我国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为1.1亿,2004年为1.2亿,到“十一五”期末,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无论是从精神的影响上,还是从物质的提供上,返乡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回流有效改善了乡村建设缺乏中坚力量的状况,如果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他们的优势,将会有助于加速推进我国乡村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农民工见多识广,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农民工绝大部分流入发达城市,见过世面,眼界开阔,他们整体素质较高。他们中多数人年富力强,在外经历过无数风雨,接受过培训,有一技之长,从事着不同职业,社会阅历丰富,信息辨别能力强,能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农业种养殖中,知道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善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方法和观念进行大胆尝试。在农村各项改革中,能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农村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并积极参与和给予大力支持,有利于中央各项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同时,因为在城市从业的经历,通过耳闻目染和身体力行,也使他们表现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许多观念,如有着比较强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组织观念、市场意识、合作意识、法律意识等等。在农村比较崇尚“能人效应”,一旦返乡农民工成功返乡,必将在群众中引起“鲶鱼效应”。

(三)农民工主体中青年人居多,生活和消费方式有所改善

返乡农民工开始改变传统的消费观点,他们出来打工不只是为了挣钱回家,更多的是为了寻求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更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充实自己,享受精神消费。特别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后较好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受到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报刊广播和影视的影响,他们的行为观念已经相当城市化、现代化。[4]他们占据了农民工总体相当大的比例,现在走上工作岗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求知欲更旺盛,善于接受新事物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可塑性强。他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消费方式有别于上年代农民工。比如在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他们逐渐变得讲究个人卫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培养了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而且,回到农村后,他们将这些良好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健康的兴趣爱好直接辐射给其他农民,对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文明卫生习惯有极大帮助。农民工总体上显示出参与政治事务、关心国家大事和相关时事政策的较高积极性和极大热情。尤其是在今年的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很多农民工不惜高额路费和几番周折专门回村参与村级干部的选举工作,投入自己神圣的一票,其中还有一部分农民工主动参与村级“两委”人员的竞选。

(四)农民工收入提高,资金实力相对优越

在农民进城务工政策出台以前,农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大农业――农业、畜牧业和林业,收入结构比较单一,收入水平也比较低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在2010年2月做客凤凰网《大政经》栏目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后,十年的时间,农民收入结构的本身变化是非常的明显,过去都认为农民主要的收入应该来自农业,从现在的情况看,已经说到了一个临界点,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去年是5153元,这其中来自于真正所谓农业、畜牧业、林业,大农业这一块的收入大概就是50%,一半,还有40%是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就是打工,有的是进城,有的是在乡镇企业,还有10%来自两块,这是新的概念,一块叫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些房子出租,存款的利息,财产性收入大概不到4%,还有6%多一点,叫转移性收入,就是政府给的各种补贴等等,现在的收入结构,我说今年是个临界点,可能到明年,来自农业大概会降到49%,50%以下。[5]从中可以发现,外出务工的农民相对于在家务农的农民收入要高出很多,资金实力相对比较优越,他们的资金投入将会有效弥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

三、返乡农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的操作性分析

由于制度、经济、素质和城市发展壁垒导致农民工无法实现城乡之间的顺利转移,必然产生大量农民工的返乡问题。[6]农民工的返乡会给一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所以农民工输出地政府要把返乡农民工作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人力资源,要做好宣传和引导,积极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提供有关支持和扶持,促进农民工的优势转化。

(一)创造环境,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在城市务工的过程中,农民工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有些已能承担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而且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已经积聚了不少创业基金,并有着极大的干事创业激情,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农民工群体依然要保持着往返于城乡之间的状态,所以农民工输出地需要为返乡农民工的作用发挥创造环境,广辟渠道。返乡自主创业将是今后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许多农民工通过打工实践,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术,拥有了资本,具有饱满的创业激情,为了将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学到的本领转化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手段,当地政府应统筹规划安排,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采取积极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科技保障和信息鼓励等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创业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处处可创业、行行可创业、人人可创业”的大创业观。当然,鉴于以前的历史教训,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工作可以做,但千万不能一哄而上、“逼民创业”。

(二)积极宣传,发挥返乡农民工作为村级组织带头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农民工自身具有先进的文化理念、较高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利用农民工这方面的优势来影响和提高农民群众的各方面素质,或者说要想切实有效地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工在各方面的良好示范效应。参与基层组织工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农民工输出地政府要大力宣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意义,支持和鼓励素质高、群众反映好,有经济和市场头脑的返乡农民工参加竞选。如果他们能够成功竞选村级组织带头人的话,相信在上级的细心培养、指导和引导下,他们必然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宣传法治理念和科技环保理念,坚持依法办事,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带领广大群众走科技致富之路;必然能将城市的先进文化和文明输入乡村,改变乡村的旧俗陋习,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内容,提升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档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农民工这一群体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高这一任务的实现,同时也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持续前行的动力。

(三)做好服务,为返乡农民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

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返乡后,其自身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已不同于出乡前的生活习惯,他们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新鲜”信息,丰富了其他农民的眼界。农民工在外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农民工返乡,将外地的文化传播给了当地的农民,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和文明的融合,扩大了农村的开放程度,改变了输出地的社会生活,加快了输出地的社会变革过程。[7]但是新一代农民工对农业种植和养殖缺乏经验,所以农民工输出地政府要根据返乡农民工返乡的势态,积极做好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及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发展、林业发展,就业技能的相关培训、宣传引导和服务等工作,将农民工返乡的压力转变为积极发展地方经济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还应积极鼓励返回农民工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从事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流通经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活力。

参考文献:

[1] 郑金侠.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群文论坛, 2011(5).

[2] 邱兆祥. 农村金融:关键是要完善服务功能[EB/OL]. finance.省略/roll/20061020/0905988263.shtml

[3] 刘程, 邓蕾, 黄春桥. 农民进城务工经历对其家庭生活消费方式的影响―――来自湖北、四川、江西三省的调查[J].青年研究, 2004(7).

[4] 潘寄青, 谭海燕, 李娜. 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转移及就业路径探析[J]. 当代青年研究, 2009(2).

[5] 解读2010中国农业发展战略――《大政经》系列访谈之七. 农民收入结构进入临界点非农收入超50% [EB/OL],news.省略/special/2010nongye/201002/0216_9506_1548176.shtml

篇2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存在问题;建议

一、不按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不按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主要表现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法人不重视竣工财务的决算编制工作,不在规定时间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个别项目甚至久拖不决,项目已经完成几年,仍不编制竣工决算、不验收、资产不交付使用,更严重的是结余资金不处理,想用就用。

1 问题的实质:不符合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不符合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期限方面的规定,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37条“建设项目完成并满足竣工财务决算条件后,项目法人应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大中型项目的期限为3个月;小型项目规定的期限为1个月。”二是不符合有关费用开支规定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44条“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不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经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本建设投资中支付,所实现的收入作为生产经营收入,不再作为基本建设收入管理”。

2 原因分析:不按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即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条件不完全具备,如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全部到位;部分扫尾工程没有完成等;二是主观原因,就是组织领导不力,工程价款没有完全结算,设计变更没有报批手续,花完剩余建设资金等想法造成竣工财务决算不能按时编制。

3 建议:属于客观方面的原因,项目法人应抓紧工作,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属于主观原因,项目法人应该端正思想,尽快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二、竣工财务决算组织领导不力

1 编制主体不符合规定、组织工作没有加强

在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时,编制的主体不是项目法人,而是业主派出的现场管理机构或委托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在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上,再编制整体竣工财务决算,造成部分由项目法人支付的费用无法计入成本;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工作得不到加强,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且质量不高。

(1)问题的实质:一方面不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103条“由项目法人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和第104条“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对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费用不在现场管理机构支付,现场管理机构在编竣工财务决算时,无法纳入竣工财务决算。第三不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203条“项目法人应从项目筹建起,制定专人负责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并明确财务、计划、工程技术等部门的相应职责,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2)原因分析:项目管理单位没有掌握和理解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责任主体的有关要求,建设管理中发生了有关责任不明确,内部建设管理制度不规范;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不重视,建设期间没有准备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在编制时也没有制度完整的工作方案。

(3)建议:一是项目法人要求其他机构以一定的方式明确做一部分工作和承担一部分责任,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法定责任主体是项目法人,为了保证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完整和及时,竣工财务决算的送审和报批一定要以项目法人的名义进行。第二,项目法人要求代建单位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要通过委托建设管理合同来明确代建单位责任,竣工财务决算的送审和报批同样要以项目法人的名义进行。第三,项目法人委托社会其他组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

竣工财务决算的送审和报批同样要以项目法人的名义进行。第四,要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组织领导,为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按时、保质完成提供组织保障。

2 主管部门的监督协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在实际工作中主管部门的职责履行不够,在项目建设前期管理、投资计划管理及建设资金拨付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表现在建设工程竣工时,部分建设资金没有拨付到项目法人,造成投资完成不完整,存在缺项,使财务竣工决算编制质量存在问题。

(1)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37条“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2)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有些项目法人还没有成立,主管部门将投资直接下达到前期工作单位,项目法人成立后,没有及时调整投资计划,项目法人按照实际收到的投资计划和建设资金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造成投资计划下达、建设资金来源和投资完成数和实际不符。二是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建设体制的改变,由地方完成的部分投资计划、建设资金来源和投资完成也没有纳入竣工财务决算,主管部门也没有督促有关单位划转有关财务手续。

(3)建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及时核对投资下达和基本建设拨款,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26条的要求,完善有关手续,纳入工程竣工财务决算,保证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完整。

三、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依据不符合要求

1 不以批准的概算作为依据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有些建设项目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不以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概算为依据,而足以内部管理需要的分解概算或执行概算为依据,导致批准初步设计概算执行情况不能正确反映,竣工决算审计时,概算执行情况评价难度增加,不利于反映工程投资效益;有些将计划外的投资纳入工程竣工财务决算,造成虚增工程投资;有些项目将未到位的地方建设资金虚假到位,在竣工财务决算中反映,造成投资计划和投资完成不真实。

2 问题的实质: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108条规定“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应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经批准的设计文件;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经批准的年度财务决算;项目合同(协议);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资料其他有关管理文件。”“作为项目法人内部管理需要的分解概算或执行概算是没有经有权主管部门批准的”。反映将未到位的地方配套资金增加,造成竣工财务决算的资金来源与应收款项不符,是违反《会计法》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的。

3 原因分析:项目法人没有严格执行新颁发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有关编制依据的要求,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按分解概算或执行概算管理,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没有清理和调整,想当然地把分解概算或执行概算当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的依据不符合规程的要求;同时,对有关制度的学习认识不够,业务水平不高,经验不足。

4 建议:概算的审批具有权威性,不能随便调整,如果需要调整,必须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才能作为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对没有经过主管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的投资要从竣工财务决算中剔除,竣工财务决算必须进行调整;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应真实建设资金的来源和运动情况,对不到位的建设资金不能做假账视同到位。

四、交付使用资产管理不符合规定

目前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普遍存在将应单独资产价值移交的投资不单独作为资产移交,而作为待摊投资摊销,一方面虚增了其他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形成了账外资产;而有些管理单位将应摊销的费用却作为资产移交,在移交时,接受单位也无法接受;交付使用资产不分类和分别计价,或计价不合理。

1 问题的实质:将应单独资产价值移交的投资不单独作为资产移交,而作为待摊投资摊销到其他资产的价值中,形成帐外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不不分类和分别计价,没有按新颁发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要求对交付使用资产清理、分类和计价,移交给管理单位时,管理单位无法计价入账;交付使用资产计价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待摊投资的直接计入和分摊计入区分不清,造成交付使用资产计价不准确。

2 原因分析:一是对资产概念不清,二是对按新颁发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理解不够;想简化复杂的交付使用资产的清理工作;三是对工程建设内容不全面掌握,对待摊投资分摊方法的要求理解的不够,或不愿意做复杂的分摊工作。

3 建议: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规程,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环节中交付使用资产的管理,正确计算其价值,防止资产价值虚增;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分摊待摊投资,做到待摊投资由受益的各项交付使用资产共同负担;避免存在帐外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交付使用资产要列示到能单个发挥作用的资产。

五、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不符合规定

预留未完工程投资依据不足,主要表现在预留完工程投资的项目是概算外项目,超概算批准的投资较多,预留费用有一定的随意性,标准偏高;或预留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不按规定使用,超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预留时的范围和标准,违反国家有关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甚至还有应预留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的没有预留。

1 问题的实质:新颁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中规定“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应满足项目实施和管理的需要,以项目概(预)算、合同等为依据合理计列,未完工程投资不应突破相应的概(预)算标准”,“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可预计纳入竣工财务决算,大中型项目控制在总概算的3%以内,小型项目控制在总概算的5%以内”。

2 原因分析:一是部分工程投资有结余,项目法人想利用结余资金增加一些管理工程,尽量将投资花光。二是部分费用项目的预留,项目法人无法控制,只能尽量多留。三是对有关规定掌握不够,按规定,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部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四是对批准的概(预)算的权威性认识不够。

3 建议:一是项目法人应持谨慎态度,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要按标准预留未完工程投资和费用。二是抓紧实施未完工程和合同的完工结算,支付相关费用。

六、其他方面的问题

除上述普遍的基本的问题外,部分项目法人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管理和财务管理不能满足工财务决算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招投标时将概算项目打乱,实际管理中又不能采取一定的方式还原;二是会计核算太简单,会计核算科目同工程项目不能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三是合同管理和工程价款的结算主要指标不能动态完整反映,合同清理难度较大。四是概(预)算管理执行不够。五是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内容不全、决算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概算的执行情况没有完整反映、费用分摊过程不清楚、总决算不符合要求。六是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不符合要求,有些主要指标反映不全,、分析不透,项目编报说明没有针对性,竣工财务决算的组成部分不完整等。

篇3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将2013年9月一2016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3例病人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们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6岁一73岁(45. 79岁士9. 82岁);病程6个月一76个月(30. 62个月士9. 28个月);节段分布1节段19例,2节段17例,3节段6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4岁一75岁(45. 92岁士9. 45岁);病程6个月一80个月(31. 08个月士9. 63个月);节段分布1节段18例,2节段16例,3节段7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O. 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腰椎处疼痛,腰椎活动受限,可伴下肢放射痛,病变部位腰椎压痛,指腿抬高试验阳性,均行C' T或磁共振检。纳入标准:①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知情同意者;②不存在腰椎恶性肿瘤、腰椎骨折等疾病者;③经医学伦理会审核。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妇女妊娠不便纳入者;③未遵医嘱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1. 2. 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基础护理:入院后评估病情,安排床位,保持病房安静,嘱家属定时开窗,保持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长期卧床者行压疮预防护理。②心理护理:本病可影响日常生活,病人多为老年人,担心增加家庭负担,常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护士应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减轻心理负担。③健康宣教:本病发生及加重与生活习惯、工作关系密切,责任护士应对本病病因、常见治疗手段、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指导病人学习正确的翻身方法,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一旦异常及时联系医生。④饮食干预:嘱病人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禁烟酒,并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以促进大便排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①中药熏蒸:方由透骨草、川断各209,艾叶、络石藤、麻黄、透骨草、制川乌、防己各10g等药物组成,由药房提供,包入药袋放入大连金辉康疗公司ST一2型熏箱,通过腰部透皮吸收,病人平躺于治疗仪上,熏箱温度保持50 ℃ -60℃,每次20 min 0②针刺+艾灸+推拿按摩:选择环跳、’肾俞、阳陵泉、委中、大肠俞等穴为主穴进行针刺,气虚明显加足三里、气海,阳虚加阳陵泉、关元,阴虚加三阴交,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在主穴上连接点燃后的艾条,与皮肤距离以患处温热但不灼痛感为宜,留针结束后拔除。治疗结束后采用揉、按、推、扣等手法对双下肢及腰部进行按摩,每次20 min,所有治疗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

1.2.2观察指标①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用10cm长刻度尺,病人根据疼痛程度指出相应数值。代表不疼痛,10表明最剧烈。②腰腿痛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进行评估,总分29分,分值越高症状越轻。③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一C30 ) 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④临床疗效: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腿痛消失,可正常生活为治愈;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腿痛显著改善但仍存在,正常生活尚不受影响为显效;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症状改善,日常生活受影响为有效;症状未改善为无效川。总有效一治愈+显效+有效。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才检验、t检验,以PGO.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神经根充血、水肿及炎症。大多数病人可经保守治疗而痊愈,但常反复发作。因此采用辨证施护非常必要,本病隶属于“腰痹”“腰痛”范畴,病人多为老年人,正气不足则外感风寒湿等邪气侵袭腰部,影响气血运行;或外伤、长期坐姿不当等因素损伤腰部经脉,导致癖血内生而患病。    

篇4

“近年来,水利等单位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的项目和资金,可由于缺乏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按设计要求完成,影响治理效果。建议县财政建立水土保持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为全县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做出了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议县政府尽快就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直补机制开展调研,并出台相应政策。”

…………

在安吉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二次、三次会议上,宣加强、胡卫红、梅明星等代表分别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加强赋石水库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建议》、《关于切实加强全县饮用水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和《关于要求加快出台安吉县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代表们既肯定了安吉县近年来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出现的问题表示担忧,纷纷建议政府出台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

水源地保护办法终出台每年千万资金定向补偿

代表们的连续建议,引起了安吉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2013年,县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针对代表提出的问题,分赴各水源地上游乡镇,围绕山区农业生产减肥限药、库区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山区小流域治理、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并结合美丽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就水源地上游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间,安吉县人大常委会也连续3 年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列入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先后开展7 次专题视察、调研,3次专题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就水源地山体保护、库区水质改善等问题向县政府提出强列意见建议。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下,2014年县政府再次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问题作为“五水共治”、“山青水净”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于2014年12月30日出台了《安吉县集中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篇5

各设区市、县(市、区、景色胜景区)建立主管部分要成立乡村危房革新质量监视指导小组,指导小构成员名单报省农房办立案。建立局首要指导要亲身抓建房质量,分担指导要详细抓,并有专门科室担任日常工作。要树立和完美乡村危房革新质量监视准则,明白乡镇人民县政府和村镇建立治理员监管乡村危房革新质量的责任,明白责任单元和责任人,层层落实、逐级担任。因质量监督工作不到位而发作质量变乱的,将严厉追查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二是具体检查,立刻整改。为保证全省乡村危房革新质量监视工作落到实处、防备于未然,各县(市、区、景色胜景区)建立主管部分接通知后要敏捷组织力气,对辖区内各危房革新点已建好和在建的房子质量进行一次具体拉网式检查,不留死角。要严厉依照住房城乡建立部制订的《乡村危房革新抗震平安根本要求(试行)》和工程建立强迫性规范,对设计图纸、施工质量、主体构造等关键部位的状况一一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建房质量和抗震平安要求的要当即下达《省乡村危房革新建房质量整改通知书》奉告建房农户,并提出处置建议,做好检查记载,责成其认真整改,将隐患消除在萌芽形态;对单个有严厉质量问题的房子,要采纳果断办法,责令其停工,该撤除的要撤除,决不留有隐患,决不克不及让新建的房子酿成新的危房。要把建房质量与发放津贴资金结合起来,凡建房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暂缓发放津贴资金。各设区市建立主管部分要督导各县(市、区、景色胜景区)农户建房的质量监视工作,组织检查或派员深化底层指点,实时协调处置相关质量问题。

三是增强治理,完美档案。为增强对农户建房质量的治理,从2012年起执行农户建房质量验收签字准则。为此,省农房办制订了《省乡村危房革新建房质量检查表》,各地要结合此次对农户建房质量检查,逐户照实进行填写。

各县(市、区、景色胜景区)要树立质量治理收集,县、乡两级要按每百户左右建房农户配一名质监员的要求,认真遴派质监员下到乡村危房革新现场,依照施工标准和《省乡村危房革新重建技能指点手册》等规则,对房子的根底、主体构造、楼面三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和建房农户要在《省乡村危房革新建房质量检查表》上签字,及格的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不及格的应立刻责成其整改,直至及格为止。《省乡村危房革新建房质量检查表》要存入农户小我档案备查,并作为乡村危房革新验收的首要内容之一。

篇6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基本情况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

一是产业兴旺方面。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1.培育一项致富产业。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或多村确定一项能够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2.培训一套致富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业、务工知识等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培训达到90%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各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条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金融信贷单位,对有意向发展项目缺少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创办项目,帮助落实贷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生态宜居方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坚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2.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全镇打造西莲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马家亭子、梯门、娄戈8个示范村。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镇驻地村、社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社区集中居住。

三是乡风文明方面。开展“倡树新风正气”活动。1.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月确定一个评选主题,在“阳光议事日”活动中开展“移风易俗标兵”“石堆好青年”“种养殖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形式,对先进典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已评选巾帼标兵117名、移风易俗标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增强群众简办婚丧嫁娶事宜、远离不良习俗的自觉性。3.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消夏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4.每村打造1条文化长廊,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导观念,让大家感受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1.开展“街头巷尾平安”活动。每村配备1名警务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逻队伍,警务助理牵头开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网”监视系统,连接派出所治安监控平台。每村组建一个警民微信交流群,提供警务服务、典型案件和安全防范等信息,随时随地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2.开展“全民参与调解”活动。每社区聘请1名法律顾问,在阳光议事日组织法律咨询和宣传,让法律咨询服务形成常态化。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村民和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组成,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处“听证室”,对家长里短、邻里争吵等简单矛盾纠纷实行村级听证。

五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制定了《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阳光议事”会议,组织学习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等知识,充实阳光议事内容,增加阳光议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确定一个净增收不低于3万元的致富项目。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在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上下功夫,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

(三)打造示范点,进行典型带动。重点打造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四个示范点。其中,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规划面积3500亩,已建成1500多亩,是集观光旅游、户外运动、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农事体验、延伸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目前,已发展阡陌人间、步云山庄、云岭人家、环秀山庄等11家休闲农庄和1处步云赛鸽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发展大樱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种植大棚80个,发展西瓜、大桃、黄金梨等1500亩。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200亩,已建成1100亩,已发展百汇紫苏庄园、东顺蒜黄种植基地、华仔蔬菜种植基地、田硕洋葱种植基地、孟戈有机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150亩,已建成高效种植大棚45个。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占地面积358亩,以生产生活生态、健康文化旅游为主题,建设木本粮油博物馆、文冠果加工和旅游综合体、文冠果健康体验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种植、选育、高产示范、集散、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全国木本粮油谷。目前,已经栽植文冠果210亩。全部建成后,带动就业人数300余人,年可实现利润2900万元,利税700余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引导不够。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尤其在发展产业方面,目前大部分产业项目主要以工商资本下乡的方式建设,通过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难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资金扶持。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财政不足,单凭县、镇、村三级财力,很难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人才匮乏。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及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农村创业。回来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担任村干部。

三、意见建议

(一)建议加大对群众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篇7

“法制副村长”扮演着法律参谋的角色,免费向基层组织和个人提供意见和建议;

“法制副村长”为乡村管理提供法律专业意见,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管理村务的能力;

“法制副村长”制度实行三年来,让社会治理开了花、使法治惠民结了果,农村基层治理出现较大改观。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又对这些思想进行了系统化的阐释,这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而前提就是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好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城镇化是当前乡村社会转型的一大趋势,转型与蜕变难免伴随着阵痛和不安。然而,发展带来的矛盾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事双方看不见解决问题症结的合理出口、找不到表达利益诉求的良性通道,容易引发过激和极端行为,可能影响社会安定与有序。这也考验着基层治理者的智慧、能耐与决心。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农村民主法治上,“法制副村长”制度可谓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一个样本。经过多年探索努力,溧阳农村基层治理出现较大改观,乡村的纠纷在当地得到妥善处理,基层的矛盾在源头得以有效化解。“法制副村长”为何能在现代社会治理中起到“稳定器”、“减压阀”作用?如何让法治思维真正走基层?溧阳的这一新模式为何易见成效?

在对溧阳市进行采访时了解到,自2011年起,这里通过推行村(居)委聘任“法制副村长”制度,找到了破解上述农村问题的一种全新探索和创新模式。在市法制副村长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各镇(区)聘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以及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且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员担任“法制副村长”,扮演着农村法制宣传员、法律服务员、工作指导员、矛盾调解员、舆情信息员五大员角色。五大角色对应着五大职责,“法治副村长”肩负着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指导、调解矛盾以及畅通舆情这五项任务。在每个村委,“法制副村长”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职责等资料都挂在显眼位置,以方便群众咨询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法制副村长”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法律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讲座,讲解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依法办事。通过电话、网络、定期值班、定期上门走访、小组集体会议等多种方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村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帮助农村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法制副村长”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讲法律,用群众身边事讲法的说法方式,给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讲座场场座无虚席。针对村企业在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劳资纠纷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开展法律讲座等法律服务,为企业解疑释惑,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平稳发展。可以说,“法制副村长”扮演着法律参谋的角色,免费向基层组织和个人提供意见和建议。

“法制副村长”不仅让村民受益,村干部也尝到了甜头。“法制副村长”列席村委会召开的有关民主法治建设、涉法事务调处等方面工作会议,提供法律意见;协助村委会制定、修改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确保内容及制定程序合法;受邀审查村中各类经济合同,对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协助村委会做好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副村长”为乡村管理提供法律专业意见,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管理村务的能力。

“法制副村长”制度实行三年来,让社会治理开了花、使法治惠民结了果。农村基层治理出现较大改观:村民百姓遇到利益冲突矛盾,不像以往那样恶语相向、挥拳动手,而是寻求村(居)“法制副村长”协商处理、理性解决;基层干部碰到民间纠纷难题,也不再捉襟见肘、疲于应对,而是有了“法律军师”出谋划策、解围纾困;村(居)矛盾做到了不上交;村(居)遇事不上访;大部分矛盾得以在基层化解。据统计,从2011年12月到2014年6月底,“法制副村长”共帮助修改村规民约81条,审查各类合同298份,累计开展360多次法制讲座,成功化解了653件纠纷,其中重大积压矛盾48次。目前,溧阳所有175个行政村已经村村配备“法制副村长”。群众逐渐懂得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联系“法制副村长”,听听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感慨地表示,深入基层,将法律服务工作“沉下去”,有效践行了群众路线,真正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破解了农村涉法难题。

“法制副村长”真的这么管用?这项制度到底神在哪里?应该说,这得益于该项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公益性。一方面,“法制副村长”具有法学专业背景和深厚的阅历,能结合农村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法制副村长”具有中立身份优势,他们不是村官,也并非本村人,作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在开展工作时更易一碗水端平。此外,“法制副村长”具有公益性优势,不向村民收费,也不拿政府工资,排除了预设立场嫌疑,依法依规处理问题,易建立信任,达成共识。

篇8

关键词: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4703

1 引言

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社会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它是集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娱乐 、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1],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区的旅游景观 、基础设施 、娱乐环境和接待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综合心理评价[2]。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另一种途径,也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又一方式,游客满意度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近些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3,4],河南省禹州市在这股洪流中也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不仅促进了旅游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然而,与国内外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相比,禹州市的乡村旅游业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将对禹州市的乡村旅游进行研究,以游客满意度为视角,选取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希望为禹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为河南省其它地区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2 研究区实地调查

选取禹州市乡村旅游中有代表性的大鸿寨景区、神古镇、山货回族区以及禹州市周围的农家乐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对游客认知和满意度的调查,最后一部分是游客的总体感知与评价。此次实地调查分四次进行,每次发放50张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是对游客进行随机抽样选取样本,调查方式采用面对面填写问卷的方式,游客填完问卷后当场回收。本次实地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

3 满意度调查

3.1 测评指标重要性均值分析

此项是游客体验前对各旅游项目的重要性感知情况,“非常重要”是5分,“比较重要”是4分,“一般”是3分,“不重要”是2分,“非常不重要”是1分。

对以上22个测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计算,其百分比、均值、标准差结果如表1所示,并按照均值降序进行排序。由表可以看出,相比之下,游客更注重的是交通状况(4.33)、娱乐设施(4.3)、食物卫生(4.3)、服务水平(4.28)、娱乐活动种类(4.28)等因素,比较不看重的是土特产种类(3.8)、土特产特色(3.96)、餐饮特色(3.98)、食物价格(4.01)等因素。把22个指标进行归类,可分为七大类:吃(卫生、价格、餐饮特色)、住(卫生、价格、设施齐全)、行(交通状况、停车、标识)、游(乡村氛围、乡村环境整洁、村民热情)、购(土特产种类、特色、价格、携带方便)、娱(娱乐活动种类、安全、参与性)、服务(服务态度、水平、效率),通过计算这七大类的均值,服务(4.29)>娱(4.23)、住(4.23)>行(4.19)>游(4.18)>吃(4.10)>购(4.02),由此可以看出,总体来说,游客更看重的是服务、娱乐活动、住宿条件。

3.2 测评指标满意度均值分析

此项是游客体验后对各旅游项目的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是5分,“比较满意”是4分,“一般”是3分,“不满意”是2分,“非常不满意”是1分。

同样,22个测评指标满意度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游客最满意的是村民热情(3.75)、服务水平(3.65)、服务态度(3.56)、乡村氛围(3.52)、娱乐安全(3.52)、交通标识(3.52)、活动参与性(3.5)等因素。而游客不太满意的有住宿价格(3.02)、饮食价格(3.04)、住宿卫生(3.26)、停车(3.29)、购物价格(3.32)等因素。如果把22个指标归类:吃、住、行、游、购、娱、服务,那么游客最满意的是服务(3.57),其次是游(3.54)>娱(3.50)>行(3.43)>购(3.37)>吃(3.25)>住(3.21)。可以看出,各指标的均值都大于3,说明游客总体上没有太大的不满意,但是满意度均值却明显低于重要性均值,说明景区现状与游客要求有一定差距。

4 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从以上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景区现状与游客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些差距,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规范餐饮行业,特别是饮食价格和卫生

由游客体验前的重要性均值可知,游客认为饮食的卫生和价格都很重要,特别是来此地旅游的大多是中低收入者,他们尤其注重饮食的价格,希望假日到乡村一游,能够品尝一下乡村美食特色,特别是禹州的特产,但是又希望不要太贵,能够在游客的接受范围之内。但是有些经营者卫生意识较弱,而且却借此机会翻抬物价,使得游客花了大价钱来此品尝特色,最后却不太满意。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规范餐饮行业的价格,最好做到明码标价。

4.2 规整乡村环境以及乡村氛围

乡村旅游的特色在于它的乡村田园风光、乡村民俗(民族文化)、农业生产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但是,由游客体验后满意度的均值可知,禹州市的乡村旅游区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在乡村氛围和乡村环境整洁方面,游客尤其不满意。乡村“脏、乱、差”的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①农村人的生活习惯不同,饲养牲畜、田地干活都避免不了脏乱;②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卫生意识较弱;③很多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便上岗;④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缺乏治理。但是,要想发展好乡村旅游,必须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氛围,可以从这几点入手,一方面,加强卫生教育,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治理与监督。

4.3 完善住宿设施,规范住宿价格

俗话说“吃得好,睡得好,才能玩得好”,要想睡好,住宿条件就要好,而且从重要性均值中可以看出,游客确实对住宿条件要求的比较高,为了提供更另游客满意的住宿,当地的经营者必须要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意识,努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服务。首先,应该完善住宿设施,不管是景区内的宾馆还是农家民居旅馆,客房都应该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和通风设备,基本的家具设备要配备;其次,要注重卫生,客房里的家具要经常擦拭,床单、被套和枕套等卧具应保持干燥、整洁,有些条件稍差的旅馆,客房的配套设施不一定能够齐全,但是一定要保证卫生和安全条件,这是提升游客对住宿条件满意度的最基本需求;然后,价格应该合理,这需要经营者的自觉,相关部门也要强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曹 阳,张 Z.黄浦江水上旅游满意度调查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3):234~235.

[2]陈丽荣,苏 朋.我国游客满意度研究述评[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3):266~268.

篇9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滞留扶贫资金:多年因由于对扶贫资金治理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伎俩,一些扶贫开拓重点县的党政指导把扶贫开拓资金当成是当地的第二财务,想方设法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

二、建议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用好扶贫资金,充沛发扬其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监管。

(一)进一步完美财务专项资金治理准则,加大监视反省力度。明白专项资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反省和违规处分力度,实在维护财生意律和农人的亲身好处。

(二)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立项治理。扶贫项目标施行,起首应由贫穷乡(镇)、村两级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分综合评价,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分依据年度扶贫资金规划,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篇10

一)工作思路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环境维护优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增强“两个抓手”环保模范乡村创立;十二五”规划启动)力求“两个效应”全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环保工作地位明显上升)围绕“两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枯竭乡村转型)强化“两个坚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工作目标

确保环保创模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确保新一轮总量减排有良好开端;确保环境监管更加富有效果;确保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五个“确保”

三)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生态文明。强化市环境维护委员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议事协调检查督办职责,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各成员单位环境维护责任;严格考核并通报去年度环保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制订今年环保考核目标和考核实施细则,与各地、各有关部门签订年度环保工作责任状,将今年环保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实施方法和“绿色信贷”强化企业上市融资、评先创优等环保审核;完成我市创建环保模范乡村总体规划及其相关的十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对照环保模范乡村规范,进一步细化环保模范乡村创建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积极争取启动实施一批环境治理和绿色创建工程,为申请省级验收做好准备。

二是强化规划落实。并积极组织实施;切实掌握省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长湖维护治理和利用规划、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实施的契机,统筹全市工业、农业、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积极协助筹建新城区生活污水处置厂、潜江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置厂、江汉盐化工业园污水处置厂;继续开展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措施调研,探索污染防治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三是加强环境监管。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建设,密切跟踪新的减排工程建设,并加强减排支撑项目储藏。同时,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保后督察,完全根除“十五小”新五小”等重污染企业,巩固近年来环保工作效果;建立健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完善市污染源监控平台建设;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推进排污权交易;强化环境监管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大现场环境监察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察档案,督促各排污企业建设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并正常运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认真落实排污费征收体制改革,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为“十二五”减排工作奠定基础。

四是强化环境准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和资源枯竭乡村转型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加大督办协调力度,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工作;依法否决新建“两高一资”项目,督促开发区、工业园区严格落实环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与市金融部门的衔接,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督办检查力度,实行项目建设跟踪管理,督促当年新投产项目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进一步以环境维护优化经济发展,

五是强化环境执法。规范工作顺序;继续落实“12369环保热线值班制度和环境信息员制度,建立完善环境案件处置部门联动机制,疏通渠道,强化环境和应急工作责任追究;结合潜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制订贯彻落实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规范实施方法,充分发挥局案件审议委员会职能,推进环境维护行政执法水平。

六是强化项目支撑。紧密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加强与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进一步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组织实施“两清”两减”两治”两创”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完成熊口镇郭湾村、熊口管理区东大垸分场、王场镇红桥村项目建设和验收工作,继续组织污染防治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组织生态村镇创建申报工作,进一步探索小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模式,推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