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培训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培训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

1企业培训管理概述

1.1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培训就是企业根据其经营目标以及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和教育让员工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工作作风,以便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2培训的作用

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可以让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多在公司中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套路和模式,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培训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转变。有些新员工可能在工作技能上还有不足,培训可以让新员工快速的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第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当公司引进了新的机器设备、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流程之后,只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或新流程,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三,培训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平时在工作中,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是很少沟通的,利用培训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2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培训需求分析草率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之前没有必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很多企业开展的培训之所以没有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而这恰恰是因为培训需求分析没跟上。有些建筑工程企业虽然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那些员工进行那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实际上,对于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专业技能欠缺,而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并不能一概而论。

2.2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在建筑工程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真正有培训评估体系的并不多,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结束就完结了,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的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否则,企业的培训将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无法配合企业圆满的完成经营目标。

2.3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如果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那么培训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员工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培训课程本身枯燥无比,知识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些员工对培训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培训的东西根本不会;或者认为参加过培训以后工作任务就会相应增加,给培训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论是哪原因,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提高培训的效率。

3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有很多种操作方法,具体有循环评估法、前瞻法以及任务—绩效法等,循环评估法主要是在员工和培训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反馈环,根据员工的培训反馈重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在采用循环评估法的同时要培训需求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是企业层的分析,培训管理人员要在了解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和远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第二,是部门层的分析,部门是具有特定作业功能的员工集合,在部门层的分析中,首先要明确部门在企业经营目标分解下所承担的责任,其次要根据部门工作的特性,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第三,是员工层的分析。要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个人能力与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对照和比较,两者的差异就是员工需要培训来改进的地方。

3.2建立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是建筑工程企业在培训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实际上,做好培训评估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根据时间跨度来划分,培训评估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类型。①事前评估。事前评估顾名思义就是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评估,事前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进行,培训管理人员要在培训之前将即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被培训者或被培训的主管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对方对培训的真实态度,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在培训前就对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修订。这样有效避免了事后补救的无效。②事后评估。事后评估主要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评估主要分为调查问卷、访谈、工作绩效评估等方式。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在培训已结束就进行,也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的数月以后进行,后者的效果可能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在培训刚刚结束时,被培训者可能会对培训的表面形式记忆犹新,对培训的评价往往也是形式上的。在培训结束数月以后,培训是否能对被培训者的工作带来改善就慢慢的显现出来,这个时候进行调查更容易获得培训真实效果的评价。

篇2

 

由于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往往供不应求,建筑工程这项课程也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始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其中尤以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最为突出,强调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建筑工程企业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1.实行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方面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较高,应届生必须具备快速适应施工环境并且能熟练操作相应设备的能力,做到一入职便可上岗,企业不需要再投人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新员工。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际工程的实践操作与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施工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能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用人企业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推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人才市场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并结合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以社会需求与企业要求为培养重点,推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能够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项目为主导的新型实训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为各大高职院校所采纳。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判断能力,对于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出色解决的事件处理能力。通过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上岚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既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2.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概述

 

2.1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规划

 

由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建筑施工的一线人才,同时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将所学的建筑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施工项目相结合。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老师这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后期的教学实践,让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并且帮助学生陕速适应施工现场的环境。

 

2.2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项目

 

在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中,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后期的工程项目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常见问题,积极完成工程任务。要尽量避免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脱轨,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2.3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实施

 

依据项目教学的规划,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对学生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以及小组学习目标,尽量保证小组的平衡性,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做好督导工作,对于小组项目中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小组成员实践操作等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实践项目完成后,对各个小组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各小组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做出总结。对于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以及操作失误应当及时指正。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措施处理妥当的小组则应给予肯定。在总体教学结束后,教师们应集中讨论教学中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项目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2.4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考评

 

以往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考评多来源于理论课程考试,这样的考核体系无法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考评过于片面化。为了满足建筑施工用人企业对于人才高素质、高能力、高规格的要求,项目教学体系也采用相应的考评方式。由教师负责制定实践项目以及考评标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项目实践表现进行详细考核。考核应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始,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小组分工、项目实施以及最终结果等多方面作为参考要素,教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公平公正的考评,同时对于权重的分配,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当将人才培养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工作,充分了解社会和用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工程综合训练模式

兰州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始终把本科教学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实践环节,保证了教学质量,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工程综合训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程综合训练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是:统筹规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形成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对实验教学、公共实践、基础训练、工程综合训练、社会实践等五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规定,构建了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教学要求明确、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两个模块构成:

第一模块为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公共实践、基础训练和工程综合训练。

实验教学是结合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初步设计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计算机强化训练、英语强化训练等,穿插在第1~7学期教学中分散进行;以学生军训、公益劳动等为主的公共实践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原则上集中安排在每学期末或假期进行;基础训练是各专业的必修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期论文、综合训练等;工程综合训练是有效培养学生的王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具体措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检查。

第二模块为课外实践教育环节。包括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各类资格认证等。作为第二课堂,安排在课外进行,有相应的选修学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1.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实验室功能

面对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为适应教育部专业目录的修订,学校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室建制以及管理体制等进行了改革,重新构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实验室组织机构。建立大规模基础课实验中心,以满足各类基础课对人才的培养。贯彻“共建、合作、调整、合并”的方针,整合了原有的专业实验室、研究室等各自独立的组织模式,统一规划,组建了一批学科集成度高的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具有矩阵式学科结构和覆盖面宽的综合性多功能实验室,实现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行实验室开放,不断扩大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设立专项基金,安排跨校区、跨学院的专业实验课,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建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学术水平强的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实验室。

学校按照“加强基础、整体优化、资源共享、显现特色”的思路,在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大实验平台。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工程训练中心、2个技术基础实验中心、4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0个院级实验中心。

2.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

近三年来,学校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先后投入1.36亿元加强基础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学校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专项资金为主重点建设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成了物理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和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主要解决了量大面广、覆盖面宽的基础实验教学。同时投入2150万元重点建设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新专业实验室。

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

学校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保证实习教学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程训练模式(“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1.“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是“三条线”等训练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自20世纪末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需要,努力培养“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程序、线路、设计三条线”、“专业综合实验(训练)”和 “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训练”的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并经过不断改革、完善并实施后,形成了“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2001年推广到工科及工科以外专业。

2.“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的内涵

(1)“三”一一三次阶段工程训练

第一阶段为基础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数学建模。在学完数学、物理、力学后,让学生自己对简单的实际工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并用计算机编程求解,

第二阶段为学科基础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辅助设计与优化设计。在学完学科基础课后,将一般工程设计问题利用CAD完成。

第三阶段为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在学完部分专业课后,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任务。

三次阶段工程训练的教学组织总体思路是:按照三个阶段,依次安排相关的理论课教学和必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每个阶段的教学均以一次阶段工程训练作为结束的标志。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阶段工程训练分别达到学习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手段、培养一种能力的目的。

(2)“一”――专业综合实验(训练)

专业综合实验(训练)是在学生进入专业理论课后,将多门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经过优化和严格筛选后,抽出来并重新设计组成专业系列实验,引入科研新成果,形成与专业理论课并行的专业综合实验环节。专业综合实验(训练)根据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内容与方法,对于工艺型专业为综合实验,对于设计型专业为综合训练。

(3)“一”――毕业设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综合训练是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围绕一个较大的工程题目,从调查研究开始,历经设计方案确定、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实验调试、验收答辩等环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校强调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管理。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对毕业设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改革,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开放式、多样化指导工作,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发展,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综合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注重市场意识的熏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系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以上思路可概括为“模块教学,分步进行,三次阶段训练,一次综合实验,一次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强化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简称“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其特点是在保证基本的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训练实践环节,确保学生在实践与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不可小视,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人们也愈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人们的注意。就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粗放式经营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快适应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的方面包括工程变更管理和隐蔽工程监理两方面。

(一) 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二)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世界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三)施工管理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说非常重要,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高低从某种含义上决定着建筑行业里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根据考察结果显示,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以施工人员的问题和施工机械的问题为主。其中施工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既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又没有过硬的施工操作技术能力;机械问题主要表现是在施工现场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主要以人力为主,导致施工效率过低,对于现有机械设备又没有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因此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同时高科技机械设备更是很少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中缺乏规范性,擅自更改图纸以便减少施工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也时常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因此各个建筑工程施工团队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认识。从整体来看,尽管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中工程管理这部分有一定的成绩,但是需要改善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在今后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要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二是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三是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四是要实现施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二)定时对施工人员打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修建工程办理中占有重要方位。修建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修建工程办理水平底子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办理人员的本身本质决议,因而实现定时对施工人员打开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办理人员的本质就成了必要措施。对于施工人员的训练,在办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训练。对于修建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经过训练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本身本质,然后确保修建工程顺畅施工。对于修建工程办理人员的训练重点是要进行办理方式,办理制度等打开专业性训练。要确保修建工程办理人员可以运用领先的办理理念和专业的办理手法来进行高水平的办理。在办理过程中需求联系工程的实践特色定时开展训练。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是由施工质量控制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要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要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变更保持高度重视。要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签证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人员所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对于那些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要及时签发,同时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就不能草率签字。工程变更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变更管理人员身上,草率签字不仅对自身不利,同时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建筑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施工。文章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在今后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文章提到的四个措施来办。

参考文献:

[1]贾冰,郗欣茹.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改进[J].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韩向明.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03).

[3]熊霆.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

篇5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质量安全引起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于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一些高难度的建筑施工作业,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视,通过加强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关乎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因此,建筑工程行业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的管理,从而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单位缺乏质量安全管理意识

我国很多建筑施工单位由于长时间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现代制度的规定下并不能称之为有效的企业法人或市场主体,严重缺乏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建筑工程单位和其他部门、单位之间责任不明,这就很可能导致建筑工程在质量安全方面出现问题。比如,有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成本,获取更高的单位利益或个人经济利益,而刻意压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甚至偷工减料,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并且给后期建筑的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令人堪忧。

1.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单位相关的营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规范的转包和分包制度,甚至存在以包代管的经营管理行为。其次,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不能认识到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单位经营过程中缺少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施工人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就导致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然后,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管理人员没有尽到该尽的职责,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很常见。可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就没有办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3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在我国,建筑工程之所以频频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和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存在定位不准确的现象,也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规范来明确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目的和要求。此外,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只注重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督,但是缺乏对建筑施工人员的监管,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操作不规范、施工材料不合格等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就容易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出现的一系列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所以在实际的质量安全管理中,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完善监管制度,扩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尽量做到从细节抓起。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方法

2.1加强培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我国的建筑行业存在这样的现象,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普遍知识水平不高,而且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因此容易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这就容易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工程单位选择施工队伍时,一定要注重施工人员综合水平,对于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不高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岗前专业培训,尤其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水平,培训过后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才可以参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系数。

2.2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十分复杂,施工工序繁多,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质量安全。首先,抓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岗前教育培训,施工组织安排、施工方案、人员机械准备等。其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按照质量管理程序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工程安全质量,以免埋下隐患。然后,应该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当一项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该组织进行质量验收评定,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2.3完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建筑工程单位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要想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首先,落实责任制。一定要明确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于出现违反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其责任主体一定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其次,加强政府的监管。要完善政府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制度,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督保证体系。对于建筑企业施工的操作、施工材料等的标准要设置严格的要求,并且政府要按照标准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行为与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3结语

篇6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现状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到来,我国建筑行业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以及管理经验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精度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整体状况,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对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1 工程管理工作是发现建筑工程隐患的依据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建设过程中不但要保证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必须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随着建筑层高的不断增肌啊,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避免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影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消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例如,通过施工管理,增强工程人员培训、施工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安全生产、建设资金到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1.2 遵循管理效益最大化原则

所有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建筑企业自然不能例外。而企业效益实现的基础是施工安全,而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施工环节中,包括投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将这些作为管理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来源。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施工作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的方式,将人力、物力、资金等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2、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经历了近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论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还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行业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作为软实力方面的内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与当前建筑工程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水平,主要存在于这样几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建设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因此建筑行业依然是当前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诸多建筑供水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建筑工程管理重要作用的问题,“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依然十分严重。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有技术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不需要通过其他的投资来进行管理,导致很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甚至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2.2 忽略建设项目人才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中,因为整个操作程序相对复杂,且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通过密切配合的方式才能持续进行。但是,当前建筑行业市场中存在着高端技术人才缺失的问题,而企业往往因为资本需求的原因而不愿意使用高成本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为使用一般人员就能够解决问题,而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而与世界其他国家工程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缺少的正是高端技术管理型人才,这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整体发展的绊脚石。

3、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3.1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极为有益。例如,通过分析现代工程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投资方式的改变对施工项目效益的影响等信息,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科学的解答,这对于简化建筑工程管理手段,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更愿意实施科学的管理方式极为有利,也成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的重要方式。

3.2增加管理技术的创新力度

对工程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施工人员需要积极的思考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加剧的建筑行业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利用技术创新的方式实现企业新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将高质量的设备和技术引入其中,通过管理技术的创新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深入挖掘,将技术逐步转化成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同时,在管理模式方面,企业也应该积极创新,通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方式,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策略在该模式下得以高效执行。

3.3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职业素养

建筑工程由于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参与建筑施工,尤其是一线施工项目的人员主要是农村务工人员,其整体素质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做好施工作业人员,尤其是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 加强对基层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其施工流程化理解能力;(2) 为施工人员制作易于理解的与其劳动作业内容相关的安全操作手册与质量控制策略,提高其安全意识;(3) 培训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例如编制质量控制口诀等方式,增强其接受能力。

3.4 优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在施工之前除了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之外,还必须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将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用到各个建设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为了自身安全及利益,要将安全监管工作重视起来,认识到安全监管工作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若施工过程中出现因为素质低而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或者不遵守安全监管制度,监管人员必须给予对应的惩罚。同时,要对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形成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控制工作,通过合理设置安全监督关键点的方式,保证整个施工目的得以实现。

结论:

从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应该针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管理意见,仪器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董灏.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探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14).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分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建设高度、规模以及建筑周期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有了较大的不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同时,随着建筑工程项目中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给新时期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其管理工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给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现笔者从国内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控制措施阐述如下: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当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依据。如果体制不健全,将会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管理规范不标准,也会严重地阻碍工程建设的进行。我国现阶段执行的管理规范,存在约束性较差的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管理方法和方式落后,造成管理不能有效进行,限制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能够多节省开支,对于工程管理的部门进行了削减,使得必要的人员缺失,有的企业员工身兼数职。长期下来,不仅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工作的落实带了极大的困难,使工程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起到管理的作用。

2、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低

我国的建筑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存在着理念上和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行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不够,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解不深,造成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长期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因为缺少有序的管理,科学的方法,导致施工过程混乱,浪费情况时有发生,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只好从工程材料上进行缩减,降低安全生产防护标准,造成了工程质量不达标,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工程质量问题能够采用强化工程管理的方式解决,现代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方面是工程管理质量系统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之中,大部分的管理体系都是在之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完善,受到之前管理制度的制约,工程监管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表现;另外一方面则是建筑工程的准入制度问题突出,我国建筑主管单位对市场的各项准入制度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存在虚假信息与虚报资质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存在私下交易、超范围承包等一些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

4、建筑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农民工渐渐地大量流入建筑行业。我国的建筑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下,结构层次参差不齐。管理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懂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还很缺少。建筑一线从业人员75%以上为农民工,施工技能培训和企业安全教育无法满足需要。这些农民工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有的上岗前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基本的建筑工程知识,施工经验缺乏;有的缺乏责任心,法律意识淡薄,在施工工程中不能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不按图施工,不按程序施工;有的偷工减料,施工技术措施处理不当,许多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和操作工人素质低下造成的。而这已成为工程质量上不去、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1、创新建筑工程管理观念

要想将建筑工程管理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并达到一定管理效果,首先必须引起建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建筑工程管理经营机构。建立协调一致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加大经费投入,改变企业管理思维方式,树立创新理念,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充分适应当代建筑市场的发展模式,将工程管理的创新性落实到位,从而发挥工程管理的最大效能。

2、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

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安全责任制度,使建筑企业的各项职能与质量、安全的管理充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要加强施工管理者和建筑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始终要将工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领导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到位。管理人员在施工时应依据施工的图纸和组织设计等内容,来获得对各工种和工序的危险系数和安全防护要求的掌握,并购买充足的防护用具和设备,在施工的重点部位设置一些防护类的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公示的标识,加强对各安全薄弱环节的重视程度。例如安全防护材料、人员、施工工艺、设备等方面要严格要求。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及培养

对建筑业的“三类人员”等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对从事特种作业的特殊工种的教育培训、对从事建筑业一线施工的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岗前教育”培训、对建筑企业项目经理、质检员、钢筋工、监理等对新标准、新图集及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定期对建筑从业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要的措施。此外要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建立管理专业化队伍,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表现与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实行培训考核、工作考核等绩效考核,奖优罚劣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建设,始终把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建立建筑工程项目的责任制可以有效的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真正落实。通过制度的建立,并严格按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进行管理,才能不断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如通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全面落实建筑施工责任制,将每一个施工过程、每个环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使施工人员牢固地树立起质量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再如将施工人员的任务完成量和施工人员的经济利益相挂钩,激起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要素多、涉及面广,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抓好建筑工程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和材料的消耗,为企业节支增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建筑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加强质量、安全意识,努力学习,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们自身的管理技能,提高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 兵.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8) .

[2]陆珊珊.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3]丁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8).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测量技术 GIS GPS 数字成像

一、引言

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还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经验的总结,建设工程测量技术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制度、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运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对施工和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测量技术的类别,指出其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运用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类别

(一)GIS测量技术。GIS是建筑测量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该技术集中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坐标可视化、数据结果输出于一体,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在建筑工程测量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主要包括城市水利工程、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工程等。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测量中,该技术通过运用原有的信息与数据,绘制出建筑工程测量图,不仅能够方便测量,大大减少野外测量的工作量,还能够显著提高建筑工程测量的效率。

(二)GPS测量技术。GPS是较为成熟的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该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测量定位准确度高,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深受测量单位和测量人员的青睐。GPS通过特定的仪器与设备,捕获GPS卫星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之后,进而获得测定点的三维坐标。在建筑工程测量中运用GPS技术包括静态和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两种方法。前者是将GPS定位中的接收机天线假定为静止状态,以确保测量定位的高精准度,具体实例如建筑工程的定线、基础测量等等。而后者是利用载波相位来测量待测点,以满足测量定位的高精准度要求。

(三)数字成像测量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从二维中提取三维信息,并在测定点拍摄多点影响和数据来完成测量工作。在具体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成像测量技术适用于地形比较复杂、放线比较困难地区的测量工作。由于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运用该技术,能够对建筑工程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倾斜程度、弯曲程度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保障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

三、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运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测量人员素质偏低。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运用和充分作用的发挥,必须以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为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既懂建筑专业技术,又懂测量技术的人员比较缺乏。在实际测量中,测量人员往往由技术人员或者施工人员兼任,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整体素质偏低,往往导致测量工作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不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降低施工企业的效益,还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二)资源配备不足。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带来了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些企业的领导思想观念没有得到转变,没有认识到先进测量技术的运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很多企业不愿意在先进测量技术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测量技术资源的配备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另外,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先进测量技术得不到有效的运用,难以保障和控制整个建筑工程质量。

(三)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技术的有效运用必须要求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一些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很好的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运用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测量设备和仪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还会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

四、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得到更好运用的策略

(一)重视测量人员的培训。企业要树立人才观念,认识优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对优秀的测量人员的引进工作,既懂技术,又懂测量,能够胜任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同时注重对测量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测量人员,为做好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准备人才力量。

(二)加强先进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企业领导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先进设备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加大在先进设备方面资金的投入。同时加强设备的管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施工企业还要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工程测量质量,为施工顺利进行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三)加大先进技术的培训力度。重视先进技术的运用,对建筑测量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做好建筑工程测量的每一项工作。

五、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主要包括GIS、GPS、数字成像等类别,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认识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注重施工经验的总结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蔺极平,张彦.关于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

[2]徐传喜.建筑工程测量技术[J].建材与装饰, 2013(4)

篇9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实效性

一、前言

从当前建筑工程的实际开展来看,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健全高效的施工管理制度不但能够保证施工管理的整体效果,还能为建筑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此,我们应认识到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应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认真分析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满足建筑工程实际需要,使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展中能够获得有效的支持。

二、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管理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手段,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推进而言意义重大。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实际,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的质量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如果工程质量不达标不但会危害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性,同时也会给施工企业和投资方带来损害。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对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并达到规定标准,充分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需要,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工程项目的质量关系比较密切。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性

除了质量指标之外,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也是关系到项目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开展来看,只有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手段,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才能够得以全面提高,进而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为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果。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做好工期进度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对工期进度都是有明确要求的。但是考虑到建筑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要想做好工期进度控制难度较大。通过积极开展施工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进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施工效率上有了较大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意义重大。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做好工期进度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人员问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由于追求施工进度,想尽快施工,而且,现在是的施工单位内部人员并不固定有很多员工都是现招聘进来的,没有时间对其进行培训,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特点、难度、需要注意的细节等等都不了解,只是机械地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人员成分比较复杂,受到施工人员自身水平的限制,许多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流程和建筑施工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由于施工队伍没有进一步的培训手段,导致了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处于空白,一些素质不高的施工人员得不到专业的培训,在施工准备阶段不能够清楚自身责任,也就无法在施工中有良好的表现。随着建筑工程项目难度的增加和规范性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效果。因此,人员问题成为困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人员不能准确了解图纸信息,造成了对图纸信息了解不透彻,不能满足施工管理的现实要求。所以,我们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对人员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注重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注重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施工人员能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为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2)材料问题。

由于很多单位的采购部负责人的任用只是因为“信任”,由于信任,他们选用的往往是“自己人”,这些人并不都了解施工设计的要求,他们只是片面地为企业节省资金。

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来看,材料是保证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关键要素,如果材料不合格或者材料型号不对应,很容易引发质量事故,给施工单位和投资单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受到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的限制,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混乱状态,其中采购目标不明确,材料型号不对应,存在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质量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管理的推进,成为了制约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瓶颈问题。为此,材料采购和使用环节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只有结合材料采购实际,严肃材料采购行为,落实材料采购制度,才能够保证材料采购和材料型号及规格满足图纸要求,达到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整体质量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材料问题是施工准备阶段制约施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对材料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保证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管理取得实效。

2、现场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工程来看,大多数工程一线工人都是农民工,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吃苦耐劳硬是用力气拼出一些工作经验,有限的文化程度,让他们难以涉及工程更多的方面,而对于工程的管理者来说,大多数具有行业资格证或者的技能证件,但是和自身的技能和学历并不相符。有经验的没有技术,有技术的缺乏经验,导致整个工程缺乏技术尖子,一些新科技、新材料难以推广。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难度的增加,施工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要想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关键因素。但是从当前施工人员的组成来看,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其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距离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这一问题尤为明显。所以,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施工阶段施工管理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彻底解决此问题,不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不但无法满足施工管理的要求,还会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所以,人员问题是制约施工阶段施工管理实效性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重视并解决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问题,才能够保证施工阶段的施工管理取得实效。

(2)机械问题。

我国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大多数,机械的运用很少,导致生产率底下。同时,技术欠缺使得很多新型机械推广不够,应用力度小。

为此,我们应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认真分析问题现象,还要从问题原因出发,制定积极的预防措施,保证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用必不可少。随着建筑工程项目难度的增加,机械设备的运用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机械设备种类的增多,机械设备的管理难度也在加大。机械设备管理也成为了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机械设备的自身特性,机械设备在施工阶段的使用中存在必然的安全隐患和与其他设备的配套问题。这一问题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凸显,给施工阶段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资金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在某些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机械设备的运用量不多,机械设备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现实的难度。所以,机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施工阶段施工管理实效性的主要问题,施工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从解决机械设备问题入手,在积极应用机械设备的同时,制定具体的管理策略,使机械设备的应用和管理都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四、建筑工程中提高施工管理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要想提高施工管理的实效性,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

(1)做好技术交底,提高施工准备阶段管理效果

在施工准备阶段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为了保证整体施工效果,我们就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每一个工序的施工都能够按照图纸和规范执行,为提高施工质量提供有力支持。所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是提高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管理效果的关键。

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技术交底的作用。

为了保证技术交底工作能够得到全面开展,我们应明确技术交底的作用,应让施工人员了解到技术交底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为技术交底的开展提供观念上的支持,确保施工人员都能够对技术交底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提高技术交底的效果。

其次,重点开展技术交底和人员培训工作。

技术交底和人员培训工作是保证施工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二者必不可少。在技术交底之前,积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整体技术水平和能力上都能有较快的提高,最终能够胜任施工工作,保证技术交底的内容能够得到落实和贯彻。

再次,对重点工序进行二次交底,确保万无一失。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重点工序的施工不能发生任何闪失,为了保证重点工序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达标,我们应对重点工序进行二次交底,使施工人员能够分清主次,进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保证重点工序施工满足实际要求。

(2)严格按照图纸执行,加强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中,图纸规定使用的材料必须得到全面应用,不能以任何理由进行调换。鉴于有效管理人员不清楚图纸规定擅自更换材料的问题,在施工管理中,必须明确材料管理原则,除了坚决按照图纸执行之外,还要加强材料的进场管理,保证材料管理能够取得实效,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

材料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已经达到了核心管理的程度,如果材料管理不到位,施工管理的有效性谈何而言。基于这一认识,在材料管理中,我们应明确以下管理原则:

首先,材料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执行,不能私自更改型号。

对材料不按图纸选型,材料型号与图纸不符的现象,施工管理人员应及时提出,并限期整改,必须从源头上实现对材料型号和质量的把控,保证材料的型号和规格满足施工要求。

其次,材料管理必须严格进场质量检查,确保材料质量达标。

为了保证材料质量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我们应在材料进场之前,由专门的检验员对材料的整体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材料的整体质量和各项性能指标能够满足实际要求,达到提高材料管理效果的目的。

再次,材料管理应纳入到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中来,保证材料管理的整体效果。

考虑到材料的特殊性以及重要性,材料管理应作为重点的管理内容,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制定具体的材料管理细则,保证材料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满足施工需要。

结合施工实际做好现场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

(1)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质量管理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影响了施工管理的效果。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际,我们应积极开展人员素质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施工人员能够了解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做到自觉执行施工管理规定,保证施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考虑到施工阶段施工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建立专门的施工人员培训班,保证施工人员的培训取得积极效果。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我们应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分期分批的建立专门的施工人员培训班,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培训,提高整体培训效果。

其次,按照施工人员的实际需要,在施工中开展相应培训。

除了专门的培训班之外,考虑到施工实际,我们还应在施工过程中,以技术指导的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培训,使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素质都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再次,根据质量要求,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相关要求,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应成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在施工管理制度中得到明确,并得到全面的管理和实施。

(2)做好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中,机械设备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得到正确使用,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我们应在施工管理中制定具体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推动施工管理全面发展,为提高施工效率提供有力帮助。

考虑到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要想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效果,满足施工管理需要,就要结合机械的使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保机械设备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首先,明确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在施工管理中明确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和管理流程,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

其次,制定具体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制定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管理能够取得实效。

再次,把握机械设备管理原则,提高机械设备管理质量。

考虑到机械设备管理的特殊性,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应把握安全性、高效性、合理性等管理原则,确保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满足施工管理的现实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有效开展的关键手段。要想提高施工管理的实效性,就要从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两方面入手,重点做好人员管理、材料管理和机械设备管理,保证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推进,提高施工管理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美华;赵海渊;沈锦华;;探讨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传播;2012年08期

[2] 唐正哲;;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4期

[3] 白洋;;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3年16期

[4] 赵通;;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工程的配合探讨[J];科技传播;2013年19期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工程的监管自开展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监管机制逐渐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的逐渐形成,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管逐渐迈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监管队伍也得到了扩大,监管人才得水平得到了提升。建筑工程的监管有效制止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了建筑工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可以说, 我国建设监理制的推行正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 找出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国建设监理才能走向稳步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建筑工程监理的含义

所谓建筑工程监理,就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法人委托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对正在施工的建筑工程建设进行项目管理。还可以理解为: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由专业化以及社会化的建筑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业主的委托及授权加以接收,按照国家所批准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有关建筑工程项目的法律、法规与建筑工程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筑合同,以很好地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这些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的招投标、工期、质量以及协调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的各种关系等,旨在维护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中的各方利益。以上这一系列活动,称之为建筑工程监理。

建筑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筑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即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工程质量以及建设工期等方面加以控制;协调各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对相关单位的工作关系进行最大化地协调。②建筑工程监理应该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以及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对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在建筑工期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控制。

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分析

1、建筑工程监理的水平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监理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对施工现场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实施监理,监督管理未能落到实处;监理工程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常出现身兼多职的情况;监理组织不健全、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等;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监理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

2、监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也不够合理。例如,专业监理工程师与总监理工程师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求;其次,建筑行业缺乏复合型的监理人才,能够集管理与技术于一身的监理工程师凤毛麟角,而且大都缺乏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再次,建筑工程的相关监理人员缺乏有效组织与协调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要。

3、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的行为不够规范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监理业务环节中,经常出现业务转包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监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很多监理单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理市场的规范性;有的监理单位甚至只是皮包公司,相关监理工作人员缺乏,部分业余人员更是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素养。此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未能对监理市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4、建筑工程监理服务的价格不够规范

首先,由于监理市场不够规范等原因,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之间存在着盲目竞争的行为,在竞价过程中忽略了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使正常监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其次,由于部分监理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高水平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监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此外,由于监理企业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工作效率和监理服务质量都很难保证,加上行业内违规压价、恶性竞争等行为的存在,使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费用甚至低于正常的的监理成本水平。显而易见,监理企业只能维持低成本、低质量、低效率、低水平的运行态势,严重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监理行业现已初具规模,但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制约并延缓了监理行业的国际化、现代化。

三、建筑工程监理对策

1、积极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构建

建立良好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和对在场的监理工作人员进行考勤制度的管理,惩罚制度的管理,业主的评价管理制度。在第一时间里抓好要收集的资料及整理工作,把每份工作都进行分类;应建立为业主负责,为施工单位服务的理念,以保证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2、 建立信誉等级机制, 把信誉等级作为监理单位投标的主要砝码

建设部和各有关部门目前已经制定了法规条例加强立法工作, 使建设监理逐步走向法制化,但该制度建设也还不完善、不成熟。当人们没有积极性讲信誉的时候, 法律就失去了信誉基础; 没有了信誉基础, 法律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 针对我国当前监理机制的不公平竞争、暗箱操作等现象, 缺乏信誉机制的约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要使监理机制规范化、公平化, 就必须建立信誉机制, 使那些信誉等级低的监理单位无法被社会所接受。

当前, 我国已经加入WTO, 为了获取更广泛的生存空间, 监理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而国际市场的竞争最终结果是信誉的竞争, 国内监理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 就必须设法提高自己的信誉,具有良好声誉,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3、 业主对监理单位的正确定位

目前工程监理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多由业主对监理的认识甚至是监理对自身的认识不引起的。业主认为监理是其雇用的“监工” , 监理的一切行为要符合业主意愿。实际上, 业主和监理间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 通过委托合同, 监理代表业主工作, 但是业主无权干涉监理工作, 否则势必造成侵权行为; 同时监理亦应明确自己的责任, 要敢于坚持公正原则以维护业主和承包商的正当利益。所以, 对业主、监理和承包商均应进行监理意识培训工作, 明确监理职责将会对监理单位的独立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4、 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

(1) 从提高道德素质方面来说, 要提高监理人员道德素质, 做到既不能, 随意向承包商索取物质需求, 同时也要防止监理人员和承包商一起造假, 共同欺骗业主的行为发生。

(2)从提高技术素质方面来说, 包括3 个方面:一是平时加强经验的积累, 注意对工程中易出现的通病的总结、汇总。每一道工序施工前, 监理工程师应针对该工序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施工特点, 事先提醒施工管理方注意及要求他提出相应的保证措施, 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检查其落实情况。二是在监理单位成立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这包括审查监理单位中监理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配套能力、监理技术装备、监理经历和管理水平。监理单位开业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资质水平常因人员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对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制度, 在规定期限对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查, 以确保监理单位有承担相应监理任务的能力。三是监理工程师培训和考核要严格管理。首先,在对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在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 使其能够真正担负起监理的重任。另外, 对现有监理工程师培训的院校也要注意审查, 杜绝培训单位培训走形式、监理人员花钱买证现象的发生, 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业主获得最大投资效益,使工程监理健康、全面的发展,工程监理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工程监理分工和作业,同时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到“三控、二管、一协调”,处理好业主、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三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关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根据我国工程监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实施对策才能引导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走出国门、走出世界,推动我国工程监理行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力. 关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看法[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05) .

[2] 李满瑞,杨志欣.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探讨[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8,(03) .

[3] 税向东. 浅谈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接轨[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4] 王成启,江仿勤.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探讨[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