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题讲座范文
时间:2023-05-04 09:1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专题讲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意识;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86-1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倡导“人与生物圈”的课程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今环境形势不谋而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唤起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呢?笔者认为:
一、紧扣教材,渗透环保意识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性”环境教育因素,做到生物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生物课环境保护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径。新的生物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有很多环境保护内容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如“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是空气和水污染的指示植物,青蛙的捕食等等都与环境有关。”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生物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有机统一。
又如,在学习“空气质量与健康”时,首先,笔者通过展示沙尘暴图片要求学生思考,并在思考中质疑“这是怎么回事?”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及课前搜索的资料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最后,在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环境问题探究“怎么办?”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如以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严禁乱砍乱伐等方式提出解决办法。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关键是教师应做一个环境教育的有心人,不时地给学生以环境保护教育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
二、体现主体,培养环保意识
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生物教学中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应该落实到学生主体上,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更进一步增强自身责任感,认识到惟有以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环境问题才不会影响到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带着一双关注环境的眼睛,在网络、报刊、新闻媒体上收集与环境有关的资料,用敏锐的触觉捕捉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明确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对具体环境问题引发思考,如藏羚羊的灭绝、河中的水不再能喝、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等现象,探询深层次的原因或症结所在,从而认识到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态度,以及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迫切感受到自己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任,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三、调查研究,提高环境意识
调查研究是学生参与程度极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从身边的环境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亲身实践和努力获得环境知识,是提高环保意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例如,开展初中生物的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当地治理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1)走访当地的环境部门,了解当地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2)观察当地的池塘、河流等水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是否对生物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写调查报告,指出当地的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应当采取的防治措施,并向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一份该地区进一步防治环境污染的书面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在实践活动中获取资料,分析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专题讲座,强化环保意识
篇2
本学期,我们小学科学教研组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科研工作的专题化,树立教师天职是为了每个学生全面生动的发展的观念,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教学科研,成效显著: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已成为我们教研组教师的共识。本学期,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和落实。平时我们经常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回来后能热心地向组内其他老师介绍学习内容与经验。每次教研活动有明确主题,讨论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经验、取得的成功、经历过的失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月14日,丽水市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培训会在莲都区城北小学召开,来自九个县(市、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和50余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我组陈建秋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主持短信评课活动。
3月20日—21日,莲都区小学科学(修订版)下册教材培训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区的30余位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在全组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我组陈建秋老师作《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专题讲座时,他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和与会老师互动交流等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所有老师的目光,使研讨氛围达到。
4月16日,区教研室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我组陈建秋老师到老竹民族学校上了题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交流课,整节课一气呵成,学生主动参与,在有效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得到听课老师极高的评价。
5月20日,XX年学年第二学期区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会议在中山小学后庆校区召开。作为本次会议唯一一个进行经验交流的教研组,陈建秋老师作了《关注科学概念优化教学过程——“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二)》专题讲座。之后,我组叶巧美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她执教《生的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注重在“科学概念”的引领下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概念,展示了我校教教育科研的显著成效。
5月27日-28日,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萧山区朝晖小学举行,我组陈建秋老师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为网络骨干参与主持视频直播和互动评课活动。
6月6日,莲都区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刘英小学召开,我组陈建秋老师作了题为《有效记录深化探究》评课讲座,探讨如何关注实验记录,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记录描述能力,搭建相互学习和对话的平台。
本学期,组内教师多次参加各类优质课、观摩课,并取得不少荣誉。另外,我们十分注重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有不少论文获奖、交流或者在刊物上发表:
论文标题或荣誉名称
颁奖单位
级别
获奖者
时间
XX年年度优秀版主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省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优秀指导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重新确定市学科带头人
丽水市教育局
市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科学网络,一路走来……》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级二等奖
陈建秋
2011.1
《整体把握 准确定位 实施有效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级一等奖
陈建秋
2011.1
“有结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莲都课改》
区级发表
陈建秋
2011.1
《科学课》伴我成长
会刊《科学课》
国家级发表
陈建秋
2011.2
科学教学博客《不睡觉的兔》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级二等奖
陈建秋
2011.2
《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专题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3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送教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4
《生的生物和熟的生物》优质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二等奖
叶巧美
2011.4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三等奖
叶巧美
2011.4
《关注科学概念优化教学过程——“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二)》专题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5
《生的生物和熟的食物》观摩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叶巧美
2011.5
《有效记录 深化探究》评课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6
二、少儿科普,硕果累累:
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再次警示科普知识的重要性,给青少年最需要的科学知识、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科技知识,掌握一些科技技能,增强科技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挖掘教材中的科技素材,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过的科技知识整理成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用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思想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个学期,我们组织了校首届科学小论文比赛,并挑选了相对比较优秀48篇小论文篇参加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共有19篇获奖,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具体名单如下:
论文题目
获奖级别
作者
班级
指导师
“怪异”的水
国家级一等奖
梁逸超
601
朱美珍
厨房卫生
国家级一等奖
留念
篇3
为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成为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我们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宗旨。现就我馆对医科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与体会简述如下,供同行商讨。
1 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
1.1 入学教育
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学校都安排有图书馆介绍,时间为每班4个学时,2学时为大班课堂介绍,2学时为小班实地参观图书馆。
1.1.1 课堂介绍
主要介绍高校图书馆性质与任务、本校图书馆简介、本馆采用的图书分类法、怎样使用馆藏目录、本馆计算机检索系统介绍、办证须知和入馆注意事项等。
1.1.2 实地参观
以小班为单位到图书馆参观,主要介绍馆藏文献的分布情况,图书实例检索的演示,办理图书的借还手续,借阅时限规定,各书库、阅览室借阅须知和开放时间等。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一是拉近了新生与图书馆的距离,消除了新生对大学图书馆的陌生感;二是让学生熟悉馆藏文献分布和借阅要求,为他们尽快利用图书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育
2.1 开设课程
本科生在第五学期、专科生在第三学期专门开设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旨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2.2 课程比例
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两部分,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比例为2∶1。
2.2.1 理论课
根据学时数多少和本专业的需要,有重点地选择介绍。我校该门课程有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必修课的课时为36学时,选修课的课时为22学时,所用教材为陈界等主编的《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三版),医学临床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 、《中国医学文摘》等,第四章美国《医学索引》,第九章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基本知识,第十章中文光盘检索,第十一章英文光盘检索,第十二章Internet概况及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第十三章网络医学数据库检索中的PubMed等。而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等必修课,增加了第十四章生物医学网站,第十六章全文文献检索及检索系统,第二十章医学信息调研,第二十一章医学科技查新,第二十二章医学论文的撰写和投稿等。
2.2.2 实习课
主要是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两种检索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手工检索为生均一册工具书,分别完成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两个课题的检索;计算机检索生均一台电脑,同样各自完成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两个课题的检索。实习是互动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得到充分的发挥。
2.3 成绩的构成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习课应占该门课程成绩的一定比例。我馆目前对该门课程成绩的构成定为理论考试(闭卷)占70%,平时实习占30%。
3 专题讲座教育
图书馆专题讲座教育系列活动的目的是向学生报道图书馆购买的专业电子资源等。在具备了信息检索的基础性知识后,通过图书馆专题讲座教育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网络学术信息获取能力。目前我馆可以使用的网络资料包括: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MCC)、万方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外文期刊、Pub Medline 外文医学期刊等近十几个中外文数据库。同时为了弥补我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期刊数据库数量有限的状况,在讲座中增加一些重要专业数据库的介绍和检索培训。共分5个专题循环举办。
3.1 电子资源检索入门
介绍什么是电子资源及其检索,什么是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及其在工作、学习中的作用。主要对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以及怎么检索图书馆的光盘和数据库进行概况性的介绍,使学生对电子资源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
3.2 医学专业参考数据库(中文)
着重介绍我馆订购的几个涉及医学领域的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BM、CMCC、万方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
3.3 医学专业参考数据库(外文)
主要对我馆订购的两个涉及医学领域的专业数据库进行介绍:Springer link、Pub Medline。
3.4 电子书介绍
电子书目前是很受图书馆重视及读者欢迎的新型电子资源之一。该讲座将对网上电子图书资源略加介绍,并着重介绍本馆购买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同时对书生之家读书网、方正Apabi数字资源平台以及国外的NetLibrary等进行介绍。
3.5 本馆最新电子资源介绍
该讲座介绍本馆新引进的或最新试用的电子资源。为使已经订购的电子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使正在试用的电子资源发挥最大功效的目标而设。主要对象是对图书馆电子资源感兴趣,经常关注图书馆最新资源并经常浏览电子资源网页的用户;时间范围确定在半年之内引进的电子资源(光盘及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等),包括试用的电子资源。
4 网上导航教育
网上导航教育是上述教育手段得到应用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在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检索技能后其必然会增加信息需求的广度与深度,并且具有了一定的信息自助服务的能力。由于因特网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查准率、查全率低下的问题,影响了医学信息需求者的工作效率以及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作为医学文献信息搜集和医学学术研究中心的图书馆在为广大的读者提供全面完整的医学学术研究信息方面责无旁贷。我馆组织情报咨询部的工作人员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收集、筛选并从中提炼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信息,建立起精确、全面的医学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使网络信息的无序化变成有序化,使我们的服务质量由低级化迈向高级化。
篇4
本刊讯 “听了南昌二中陈伟平老师的课,我真是受益匪浅。陈老师指导我们如何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告诉我们要了解学生,并弄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然后再设计目标明确、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回去之后,我要把这次学习所得好好与我校物理组的老师们分享。”南宁市横县第二高级中学物理教师滕国雄告诉记者。
11月6―7日,2016年全区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物理学科培训班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本次培训由自治区教育厅高中课改办公室主办,广西教育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全区450多位物理组组长、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当天,我区邀请了江西省特级教师、人教版全国课标教材(物理)编写组成员陈伟平做主题为“漫谈高中物理教师的两个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从有效备课和高考研究两个维度,较为全面地向与会教师讲解了备课、备考的策略与方法,还邀请广西物理特级教师覃卫东上示范课,邀请广西物理特级教师梁德清评课。梁德清老师还做了主题为“2016年全区物理学科高考现状与思考”的专题讲座,针对如何上好复习课、积极备考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
为了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推动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精准帮扶,自治区教育厅于2016年上半年启动实施了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目前已成功举办数学、英语和物理3个学科的培训班。今后,我区还将陆续举办语文、化学、历史、生物、政治、地理等学科的培训班。培训班主要通过邀请区内外相关学科的名师,采用分片分学科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专家讲座、示范课展示、专家评课、交流研讨等活动,展示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和学科教学研究成果,帮助各校教研组组长、学科组组长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进而带动全区高中一线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会议当天,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覃伟合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举办此次培训班是落实高中阶段教育精准扶贫的需要,是打造优势学科、提升学科教学水平的需要,是深化高中教学改革的需要。他强调,与会教师要认真学习专家经验,并将经验带回本校,组织学科组教师研究、消化,积极提升本校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
(责编 莫东霞)
篇5
地膜覆盖种植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应用推广的新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为当时解决中国人温饱和菜篮子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一度被誉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然而,随着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下降,“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最突出的问题,如不进行有效综合治理,将最终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荒废和环境严重破坏。
兵团二中高一学生80%以上来自兵团农场,他们从小就感受到地膜污染对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学校开展“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活动背景下,开展地膜污染状况调查探索,让同学们通过相关科学知识学习,了解调查研究与科学试验的基本方法,树立“探索、求实、合作、创新”的科学精神,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校园生活。通过切身实践,揭示残留地膜的现有危害及其潜在危害,唤起农户重视土壤环境的意识,引导各级各部门正确认识和对待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提出治理残膜污染的建议。
2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将以农田残膜污染调查与探究为载体,以“还大地清洁,创美丽家园”为主题,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动手、动脑、积极行动,切身体验残膜污染的严重性,感受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必要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美丽家园农业生产,了解地膜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残膜对土壤污染严重性和综合治理迫切性的认识;学习领悟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根据掌握的知识,学会制订调查研究的方案、调查问卷、试验方法和各种调查分析表,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学会把生物、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知识应用到模拟试验的设计和分析中去,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体现新课程理念,使得课堂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中资料收集、整理、试验分析和总结归纳等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能力。
情感与效果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中经历的困难、挫折与考验,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认同在学习、劳动、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探索活动的亲身感受,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格的健康成长;通过宣传教育与实践体验,进一步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爱新疆、爱环保”意识,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观念。
3 活动重点与难点
活动重点 锻炼学生多角度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把生物、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分析中去;盆栽模拟试验,数学模型回归方程的建立部分,引导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总结归纳,锻炼和提高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能力。
4 活动计划
主要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对象、主要专题内容、组织保障、需求保障、详细日程安排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等八个部分。
5 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1)宣传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专题讲座,即聘请农业专家做专题报告,主要内容有新疆及兵团农业生产现状与新技术,我国以及新疆地膜应用的污染现状与防治。实地考察,即对国家石河子农业科技园区、石河子大学国家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五家渠兵团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与科普教育基地)进行考察。
2)知识培训。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相关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开展本次科学教育活动目的意义教育;选题相关知识与资料收集整理方法;活动计划如何制订;野外实地调查注意事项和问卷调查设计;土样样方的设计与应用;盆栽与极模拟试验研究方法;各种各类试验(实验)表格设计、记录、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科技小论文的撰写方法;如何进行汇报与评价和多种形式的防污染保护环境宣传活动。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 专题活动一,农田地膜使用量基本情况及除膜措施调查;专题活动二,农田地膜残留量调查;专题活动三,残膜污染水平对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专题活动四,不同种类地膜降解周期试验研究;专题活动五,探讨科学合理的残膜污染综合治理建议。
篇6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3761
国内刊号:11-4424/R
邮发代号:2-42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联合主办的口腔修复专业学术期刊,为季刊,面向全国发行。
读者对象
以全国各地的口腔医师、科研人员和医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篇7
【关键词】生物教学 研究性学习 特点 活动类型 途径 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因此,能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
生物学科的野外考察、环境调查和社会访问等活动不仅可以增长学生大量的生物学科内的科学知识和跨学科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善于合作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通过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巨大的舞台,并利于充分释放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树立自信心。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在生物学科内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必然会将从学习获得的生物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这就为学生将生物知识化为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固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让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一种常规学习方式。
(五)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不同于学科竞赛,它的内容和对象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是综合性的研究问题,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它主要是在开展研究、解决问题时,与他人交流,主要学生根据主题活动的设计要求,自主探究与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演绎归纳,创造和想象,并且直接动手进行各项操作实践。
二、生物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活动组织的计划性。生物教学中把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到学科教学整体范畴,有定期、定点、定人、定内容、定形式的活动要求。
(2)活动内容的专题性和广泛性。主题性活动内容范围由涉及生物学科知识的各种课题(专题)构成。课题范围十分广泛,学生可以在与有关的生物、社会、资源、环境、人文、科技等相关范围内拟定研究主题,也可以与生物知识紧密结合,学以致用。
(3)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学生是研究型主题活动的设计者、操作者与执行者。学生自行选择课题,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4)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问题一般都来自生活实践中,教学中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围绕相关的生物问题和生物知识开展活动。
三、生物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活动类型
从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从活动方式上来看,又分为以下的几种常见类型:
(1)调查访问型。主要是在开展比较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一般可运用于注重社会性问题的研究课题。
(2)实验观测型。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或科学观测来获得数据并进行研究性学习,一般可运用于注重定量研究的课题。
(3)文献研究型。这一类型又称“历史方法”,文献研究类型就是将一定的生物成果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成败得失的研究,以认识其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它主要是对课题有关的现有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可运用于相对比较注重学术性的研究课题。
(4)专题讲座型。专题讲座是向学生提供生物学前沿新信息、新技术和简单地介绍生物史实等方面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家当年发现的思路,体会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供思维模式。
四、生物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一)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
(二)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设计疑问,激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层次、进度而设计问题,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学习的情趣。
(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已的观点。
(3)设计探究的情境,模拟研究的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以科学家情态,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
篇8
免疫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如果单独介绍书本知识,而没有医院、病例和医药公司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学生就会感觉学习起来干巴巴的,没有实际意义,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甚微。我们在课堂上导入为当今社会所熟知的艾滋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让学生思考如何针对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进行药物设计。也可以针对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医学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运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用于乙肝病毒HBsAg诊断的原理和过程,以启发学生思维。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寓教于乐,漫画、主题游戏体验式教学
传统的免疫学课堂教学,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大量枯燥的免疫学知识,不但让学生无所适从,还会对本科程产生“厌学”心理[3]。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拟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选用大量图片、漫画、视频等教学工具,采用图片启示法能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形象地掌握所教内容。例如,讲B淋巴细胞时,我们选择“B细胞的一生”这组漫画,使得学生的课堂气氛骤升,课后学生也对这组漫画记忆犹新,明显加强了对B淋巴细胞的认识和记忆。此外,针对免疫学名词概念多且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免疫学名词猜猜看游戏,即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背对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免疫学名词,下面同学给他描述这个名词的功能和行为,讲台上的同学根据大家的描述来猜,在热烈的游戏气氛中,大家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显着加深,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学习的过程,通过体验将老师讲授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
3.通过论文导读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免疫学的兴趣
在工科院校,免疫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独立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免疫相关问题。基于此目的,我们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免疫学论文导读,例如讲授完树突状细胞后,教师以题为“DC-CIK细胞体外抗淋巴瘤细胞的免疫效应研究[4]”进行导读,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形式,有如剥笋般层层深入阅读文献,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DC、CIK细胞、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等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力。
4.以专题讲座和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演示免疫学新技术
建立伊始,我院就成立了本科生导师制这种“2+2”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免疫学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如果不了解这些技术和方法,学生在阅读文献时会遇到很多障碍,也很难建立自己的科研思路。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本院现有资源,我们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现场演示免疫学新技术,例如流式细胞仪技术、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等,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可激发对免疫学有兴趣的学生成立科研小组。这样一种教学实践,不但加深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我们成立的科研小组曾以“抗LDL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题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并取得三等奖。
篇9
刘瑛,女,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实验学校初中部校长;1985年从教,任教小学英语5年,中学英语15年;1999年任塘沽实验学校教务处主任,2004年任副校长,2012年任初中部校长;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塘沽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塘沽优秀教师、塘沽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塘沽“十女杰”等荣誉称号;在塘沽第二届青年成才竞赛活动中获说课、演讲两项第一名;撰写的论文在《天津电教》《国内外教育信息》《新课程探索与实践》《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曾应邀在天津师范大学、塘沽党校等多所学校开办教育教学讲座。
滨海新区塘沽实验学校是一所具有60余年历史的学校。在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成为本区域的龙头学校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岳鑫龄校长就提出“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突破口、以调整课程体系为关键、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的“快乐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和相关实践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原国家教委曾向全国教育界进行推介。
作为新一代的学校管理者,如何继往开来、坚持特色、再铸教育的辉煌,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在管理岗位上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使我对“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背景下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有了清晰的认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即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精细化管理中不仅蕴含着有形的、刚性的制度制约,更有无形的、柔性的精神激发。
马斯洛在“金字塔理论”中强调:每个人内心需要的金字塔的最高点,屹立着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追求。我认为,对教师思想的引领,最大化地实现其自我价值,并引导教师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实现双赢,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和做法。
一、运用“共生效应”
生物学中的共生现象运用到管理中将产生一种“共生效应”,即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个体间的互相交流、影响和信息传递往往会极大地促进个体与群体素养的提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价值,学校依据发展目标和教师自身专业特长,设计专题讲座,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自荐和教研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在校本培训中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展示自己的教学强项,目的在于思想的碰撞、视野的拓展、积极的反思。于是我们开办了“用心做智慧型教师”“集体备课经验”“新课标下如何说课”等教学专题讲座、“校园网培训”“课件制作指导”“新课标下网络资源的利用”等信息技术讲座、“起始班和年级管理”等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和“永葆阳光心态”“真诚工作,快乐生活”“让我们同行”等师德专题讲座。主讲教师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能力和才华,更享受着与人分享的快乐。听讲的教师中,争鸣讨论者有之,取长补短者有之,跃跃欲试者有之……这样的校本培训,场场精彩,令教师折服,激发了每位教师奋发向上的精神诉求。由于报名人数多,有的教师要等上一个学期才被安排开讲座。
正是得益于平日的“小试身手”,我校多名教师从学校的小舞台走上了更广阔的大舞台。有近10位教师应邀去兄弟校演讲。2009年3月,天津市“初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专题论坛在我校举办,我校2名教师代表全区进行论坛宣讲,7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研讨课展示。同年5月,杨金岭老师在全市课改总结会上发言,他对生物课堂的“有效投入分析”体现了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刻领悟、对教育理论的实践探索、对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激情洋溢的教学风格,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内在驱动,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持久影响,把各种管理规定转变为内心的自愿承诺和自觉行动;有效激励,自我实现需求最终成为教师的高层次需求。正因如此,精细化管理达到了凝聚人心的最佳境界。
二、鼓励“特色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每位教师的个性特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提倡实现教师自我价值,因此,也就格外重视个性化的课堂研究和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凝炼与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展了市级重点课题“发挥教师个性优势,形成个性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提升。苏老师有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出口成章,她在作文教学中采用随堂仿写名家、片段训练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灵动思维和丰富想象;贺老师博闻强记,其鲜活的英语教学风格深深吸引着学生;李老师的物理教学,语言幽默,训练有方,归纳得当,他辅导的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填补了我区多年的空白。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激情幽默型、理智技巧型,还是朴实自然型,各种教学风格都能在课堂上尽情发挥,相映成趣。教学特色和个性的张扬,带来的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与修正、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教育价值的发现与实现,这一切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张力与保障。
在初中部圆满送走第十届毕业生之际,学校举办了以“十载耕耘路,今朝续新篇”为主题的特色教学开放活动。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展现教师独有的教学风采。语文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开放思维,使学生会学、乐学;数学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架构知识的网络,品尝发现的快乐;英语组提炼出的“教、扶、放、收”四步教学法,让学生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英语水平;理化组开发实验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悟物体的变化和科学的真谛。开放活动一个半小时的完美呈现,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震撼。每一个细节,每一幅画面,甚至每一个映入眼帘的字眼,无不是教师们心血和智慧的凝结,是对教师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实现。活动后,全体教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自发组织合影留念,此项活动凝炼出的团队精神深深地铭记在每位教师的心里。
2010年,我校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时,我们的教学方式如何适应本地区学生的发展,成为全体教师思考的新问题。经过两年的反复实践、论证,各教研组又摸索出了“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2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来到我校,与我校教师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与全国知名学校教师的对接与对弈、碰撞与切磋,进一步展示了我校教师的能力与水平。
我们就是这样在管理中精细、精心、精致地引领着教师的精神需求,使教师乐享自身价值,从而形成了强大而持久的内驱力,学校工作也因此蒸蒸日上,不断发展。
篇10
一、师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任课教师15人,教师平均年龄36岁,大部分的教师有朝气,虚心好学,进取心强,有自学能力。因此他们突出的特征是:有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多元的教育技能,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会以积极向上的人格影响学生,以及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努力使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不足之处是:15人中只有2人为生物专业毕业,多数教师在生物专业方面存在着知识短缺的障碍。
二、目标和要求
尊重每个教师个体的学习需要,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励他们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1、培养自信的教师。自信是教师充分发挥潜能的前
提。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实现,体验到工作和成长的乐趣。因此,通过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自信地面对教学。
2、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教师研究主要是指向自我,对自身专业现状、教学风格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及时发现身边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善于积累,用课题指导教学,同时把问题变成课题进行研究。
3、培养会学习的教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调查与研究的能力;展示和发表的能力。
三、培训模式
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讲述---探究”模式。
四、培训课程编制
1、专业理论学习
(1)”生物课程的评价建议”专题理论学习。采取观看专家讲座光盘的形式,结合观看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教师共同分析,通过专题讲座(关于评价),再尝试探究。这样,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理论素养,要求教师做好笔记、作业。
(2)针对观看课堂
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引导教师不断去探索教育教学现象,学会辨证、理性地思考问题,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感性的、经验性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学会如何继承和创新。
2、专业技能学习
(1)学习“生物学实验与探究教学技能——专题一”,让每位教师都要有5分钟中心发言,激发教师广泛阅读书籍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期末考试试题和试卷的分析入手,强调教师对如何完成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重视,每一节课都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3、行动研究
针对教学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围绕研究主课题,确定每个人研究的子课题。逐步形成每个教师参与研究的氛围,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讨论的技能和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实践。
4、信息技术
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布置作业:制作一节课的课件。要求:要适时的使用课件(一是强调重点、二是突破难点、三是扩充知识内容),要使课件为完成三维目标服务。
5、成长展示
(1)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布置下学期活动安
- 上一篇:智能家居市场竞争分析
- 下一篇:工作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