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段落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17 22: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美段落摘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要扬我其长,拥有“舍我其谁”的自信,雄鹰就博击长空,游鱼就飞翔潜底,是颗螺丝钉就坚守自我的位置,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风景这边独好,顺乎自我本性,怀有一技之长,成就别样精彩的风景。
2、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在寻求一种简单,一个越来越浮躁的心灵在寻求一种宁静,一个越来越淡漠的人群在寻求一种感动,一个越来越奢华的社会在寻求一种质朴……不经意间,找回童年似乎成了每一个人的梦想。
3、平头渐渐退隐,分头则一下子涌现出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时尚一族”,他们走着走着就突然那么一甩头,让那时尚的分头分明出来,炫耀着。这功劳恐怕还得盖于当时流行的港片吧。周星驰、刘德华、亦或周润发时不时一甩头,亦或时时一阵风吹来,分头前的发梢飞扬,映射着一张张帅气的脸庞。啧啧,那个帅呀,那个时尚呀!于是众多“平头”蓄发认明“分头”之志。
4、用春天绚丽的情思构建理想的阶梯,用夏阳般火热的激情熔铸飞扬的思维,用秋叶般深邃的色泽涂抹豁达的品质,用冬雪凛冽的锋芒刺破前进最后的屏障。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6、我们嘲笑父辈,说他们在有鱼吃的年代还捉老鼠;在小康社会的今天还捡饭桌上的一粒米;在粮食充裕的时候还舍不得倒掉一碗馊了的菜。在我们的嘲笑中,他们含泪。我们嘲笑父辈,说他们在花甲的年纪都不懂得休憩;在烈日的炙烤下不懂得乘荫纳凉;在儿女已长大的年纪还释不开心怀。在我们的嘲笑中,他们傻笑。我们嘲笑父辈,说他们穿着老土的衣服显朴素;在城里的餐桌上依然吃得一粒不剩;在买菜时拿着皱巴巴的钱讨2毛钱的价。在我们的嘲笑中,他们执着着。
7、生活的完善离不开发现与创新。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发明人、科学冢。所有的俄科技发明人都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他们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更加充实而美好。纺织工人在工作买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的电灯点亮了世界。汽车、电脑、手机……无数的发明让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
8、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如果祝福也是一种礼,那么这种礼大概是世界上众多的虚伪之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同学开始学会了说一句话:祝你幸福。这句话让我感到恶心。祝福,大概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如果一个人连祝福都不懂,毫无疑问,他不懂人情世故,然而这种所谓的常识,是虚伪的,直接反映了人类的伪善。
9、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总说要全面发展,便注目于自己的短处和弱点,费尽心思,以求全面发展,却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阻碍未来自我的发展完善。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能,社会才会认同你的价值,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天地。如那“不思进取”的韩寒,满脑子叛逆思想,但凭其出色的文学才华而成为文坛后起之秀;还有那年少轻狂、但却是世界台球天才的丁俊晖,他们不是所谓的“好”学生和“全才”,却依然创造出奇迹,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10、每一条已经走过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将要走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一年好景橙黄桔绿,人生四季春夏秋冬,宿命一说固然成立,然而漫漫长路,总会有某个偶然的契机停靠,看好这个生命的转折,把握这次成功的投篮,驶向彼岸,徜徉天地间。
11、圆与缺的哲学是什么,也许就是那些伟大的人能够用一种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尔曾对此这样评价:“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么会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确是这样,人因为有缺憾,所以才追求全。不得不说,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类社会一个完美的圆。
12、江河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却有蜿蜒流转的气韵;小草没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却有绿意勃勃的柔韧;星星没有月亮的皎洁明亮,却有熠熠生辉的闪烁。世间万物,各有千秋,不必慨叹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风景这边独好。
13、人有十指,长短不齐,谁优谁劣,众说纷纭。只有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才会协调合作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能用大拇指和食指固定筷子,却不能用它们掏耳朵。就像擅长短跑的兔子,不让其发挥特长,而去学游泳,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抑其天性,反害其发展。
14、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球则是圆,而我们在生活中就是处理圆与缺的哲学。缺之于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道尔顿,色觉的缺给了他医学理论上的圆;安藤百福破产的缺让他有了一个新产业的圆;家务杂工乔利的缺,让洗衣技术得到了一个圆。
15、大漠千里,黄沙漫漫,驼铃悠悠。你,一个柔韧的奇女子,王嫱,演绎出让人感伤的出塞的神话。一个江南水乡浸透温婉气息的女子却要在风沙裹蚀下把青丝熬成霜白,枯萎了红颜。又有谁可以承受这样的命运,而你,昭君,只是怀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阳下无语的青冢。你,变坎坷的人生际遇为华夏史册上为民族和平而牺牲的永世光辉,熠熠生光。
16、当出版界被某些人占据,他们就会“祝福”我们的年轻读者,他们赚更多的钱,当教育界被某些人占据,他们就会“祝福”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的观念却是不容质疑。当学校被某些人占据,他们就会“祝福”我们的学生--此时不博,更待何时,择校费不过几万而已。当牛奶行业被某些人占据,他们就会“祝福”我们的青少年,希望他们身体更壮。以上的例子不过是沧海一粟。
17、找回童年就是要找回单纯找回真诚。童年的我们是单纯的,对人是真诚的,左邻右舍的大门都敞开着,王大爷张大妈家的竹床板凳都好像是自己家的,可以躺下就睡拿来就坐,那时没有人叫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谁教我们如何去识别形形的骗局,有的是乡里乡亲的融洽相处,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虽说日子苦,可喝杯清水心也甜。其实很多的快乐和感动都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真心相待,只可惜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追名逐利的人心似乎已容不下真诚了。
18、可惜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的悲剧,人们的同情心泛滥了,只会同情猫狗,只会同情死去的人,只会同情癌症患者,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在祝福别人,追求幸福,向往成功,对于整个华夏来说,这是一个压抑的时代,这是一个思想荒芜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时代。
19、我们忆起了那些我们忘却的艰辛,那些在田野中抚着枯死的幼苗叹息的时光。我们也终于懂得了父辈们放心不下的原因。他们都曾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是用自己的辛酸晓谕我们那不能忘却的艰辛。
20、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发现与创新。有人曾说过:“一个不懂得发现的人,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洞里。而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人,则使那个空洞更加乏味。”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中发现了可供生存的食物,还周各色泥土创造出了最早的颜料。发现和创新让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从中满足绘画带来的精神娱乐。将空间拉回我们自身。无论是学生、领导还是其他领域的人物,只有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创造出一种合乎实际的应对方案,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可见,发现与创新在人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21、民族的繁荣离不开发现与创新。就拿中华民族来说吧。中国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无疑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卓越的成效。中华民族在生活中发现并创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光彩夺目。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懂得发现本民族文化中的美,并用创新的思路在保存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它,使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毋庸置疑,发现与创新在一个民族的昌盛繁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2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教学现象,老师死板的讲解作文的要求,内容,甚至段落要求都要学生一成不变的进行,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学习方法建立并发展的初中阶段,这样的教学无疑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思考方法。写好作文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对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老师应该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 要注意循序渐进
想让学生一步登天地就有创新性思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老师要有耐心引导学生,在写作上要注意写作前的指导,写作中的提示,写作后的讲评,这都是很重要的。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写作观念,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流露,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敢于写作,敢于创新,敢于尝试。[1]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导致学生畏惧写作,害怕动笔。
在写作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感觉,可以接近到的则让学生感受到,触摸到,让学生有大概的理解。叶圣陶在《作文要道》一文中写到:“没有真意,就没有必要作文”。[2]比如,在写作《玉树》时,老师可以提前从家里带来玉树的盆栽,让学生先看一看,有对它的大概了解。在教学生写《山茶花时》,我们可以带领班里同学到校园区逛逛,找到山茶花,并进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便有了学生的真实情感。在有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加以思考,写出好的新颖的作文。老师也可以给出半命题或者自己决定写什么的题目,体裁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有创新性思维提供条件。
在写作时,老师可以偶尔走动走动,看到有的同学以“老三段”为主的就提醒一下减少“开头 中间 结尾”这种老三段形式,有时可以提醒字迹端正等,看似小事,但细节也是很重要的,决定成败,还有就是,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尽量不要限制学生的写作时间,尽快交上就可以了,不要使学生太过着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语句拿捏。对于写作过程中有明显偏题的同学也应适当提醒,注意围绕题目进行,并注意主题积极向上,健康的要求。
在写作后,在学生写作完成后,老师就到了一个相对重要的阶段,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语在学生学习和改进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的评语和态度是学生下次写作时的风向标。对于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对待态度。比如对于写作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面批的形式进行,老师的耳提面命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用的。对于问题不大的学生老师可以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评语和改进的意见,对于作文中出现的优美句子和段落,老师可以做下标记,以示肯定,并写上改进意见。
这三个过程是引导学生写作的重要阶段,老师应当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和改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更有利的帮助。
2 以鼓励和肯定学生为主
初中生还是在比较畏惧老师的学生时代,所以老师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写作手法,要以引导为主,而非一味批评。平时也要多读些优美的作文或者语句,告诉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应用这些句式,积少成多,老师多读这些优美段落的话,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在批改完作文后,应该拿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全班朗读,既肯定了那位同学的写作,又让同学们听到了优美的文章,老师不应该吝啬挑选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来读,对于有的同学的作文中出现的写的好的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个句子也应该加以肯定,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会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会在写作上更加勇于前进和拓展。
鼓励学生随手练笔,不固定次数,不固定字数长短,只要是学生有感而发或是觉得值得写的都可以写下来,这样的情形下写出的文字往往极富真实情感,不被固定模式禁锢,具有创新性内容,而且写的多了,信手捏来,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也不会紧张的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一个写真的好心境。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竞赛。班级是一个很小的环境,在班级中的写作水平不能充分表示个人的写作水平,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3]积极参加作文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满情绪,在大环境中的比拼更是要靠作文的出彩,创新性思维。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只会局限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活动和比赛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鼓励学生平时就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好的文章并熟读,摘抄好的段落并熟记,摘抄好的句子并加以运用。有了摘抄习惯后,将来写作运用到时便是水到渠成,所以有一个好的摘抄习惯也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先前好的语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使它变成自己的语句,这便是创新性思维。
3 注重语文书上的文章资源,使学生学为所用
语文教材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细心雕琢探究而出版的正规文学素材,里面有大量学生可以学习的地方,写作手法,修辞,优美语句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要学会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同一样东西发挥创新性思维写出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作者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段话能让同学们理解运用反语修辞,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以本为本,并加上学生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初中三年的语文书上好的文章随处可见,学生如果学会了多种写作方法,就能完成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一质变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地做好点评,觉得哪句句子用的好,为什么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一句你觉得可圈可点,你认为用哪种修辞会更加好,人家的最后一段是不是总结性的点睛之笔,你认为应该更简洁些还是如何。把这些都积极地写下来,变成你的读书札记。
除了注重语文书上的文章,也应该扩大阅读量,阅读和写作双管齐下,最终促使阅读回归写作,阅读能培养语感,为写作护航,减少病句的出现和语法的错误。好的文章的精华一经咀嚼便可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范例,从中所获取的美词美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遣词造句的情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课外书中涵盖了很多内容,学生多多阅读可以拥有更多知识,对于写作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了环境。阅读和写作向来是一家的,加大阅读量,阅读很多文章之后,学生就会觉得“下笔如有神”,到时候的思维便扩散开来,而不是局限于一方面。
4 发挥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作用
学生都完成作文以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左右桌或者前后桌相互交换作文本进行评改,因为在评改过程中,学生一来可以通过同学的作业学习到更多写作文的好方法,学习到更多好的修辞手法和优美语句,有着“见贤思齐”的效果,二来可以看到某些和他作文中一样有病句的句子,有着“自省”的功能。当同学们之间互相评改完,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评改时,两个没有改出来的地方会被老师改出来,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更加完善了。通过这样经常的互相评改,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的能力,也能使视野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蒙亮亮.如何开展初中语文作文的创新教学[J].现代阅读,2012(11).
[2]潘荷芬.克服恐惧心理,激发内在动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例谈[J].现代阅读,2011(3).
篇3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
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篇4
我一直觉得为考试学习,特别是为语文考试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以前这样做过,但总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丧失耐心和动力。很显然,考试,尤其是语文考试并不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因此,我们有必要用更能引发我们兴趣与激情的目标来激励自己。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也就是说,对语文学习的投入一定会有收获,会让自己提升,但是并不一定会反映在分数上,至少在很短一段时间内难以看到进步。很早我就意识到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或许其他学科的成绩波动还会引起我些许的不安,但在语文方面却从来不会。“尽人事,听天命”,在语文这一科,我认为是应取的态度。因此,我认为学语文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不要过分地期望在分数上的回报,而要看到自己内在的进步,并且培养起自己对这种提升的渴望。当你发现做某件事能给你带来快乐时,它的结果或许对你来说就不那么重要。而通常情况下,这种结果不会令人失望。我个人认为,学习也是这样。我觉得掌握一些语文知识是一件很酷的事,这就够了。
下面,谈一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
语文试卷尤其有自己的特点,试题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型和客观型,两相比较,以主观型居多,且大多数题是两种类型的综合。简而言之,客观题考查我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观题考查更高层次的理解分析和感悟能力。
鉴于此,一些做法值得一试。进入高中时,语文老师就建议我们准备错题本、摘抄本、《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词典》。错题本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我们可以把平时做错的题目简明扼要地记录在本子上,例如可以记下平时容易写错的字、词、句子等,定期或不定期地翻看一下,不知不觉间就会消灭一些常犯的错误,减少低级失误。摘抄本可以用来记录自己平时看到的一些优美、有哲理的句子和段落。这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积累素材,在作文上夺得高分,同时,优美的文段本身也会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提升语文素养。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本子上记录自己突发灵感而闪现在脑海中的句子。这些句子大多是稍纵即逝的,要及时记下。记录下来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素材,还能用来回忆自己的心路历程。词典的作用重点说一下。我想,学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踏实勤奋。平时就要养成这种习惯,遇到不懂或不全懂的字词,一定要勤翻词典,直到弄懂为止,不能稀里糊涂地混过去。说不定这些问题会在其他地方再次出现,如果答不对你一定很遗憾。还有,有毅力的同学可以找一些比较小的词典,如《成语小词典》之类的,前前后后翻着背一遍。即使没背完或者感觉全忘了,其实也会挺有益处的。
对于更高层次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广泛阅读与认真感悟很重要。当然,高中时课业负担很重,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阅读那些长篇著作,但我们完全有时间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小说等,并从中认真感悟文字的魅力与情感的力量。还有,现代文和文言文不可偏废。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把每一次考试遇到的文言文阅读段落都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上。早读时认真读一下,其中的实词和虚词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语感还有很大的提高。对语文的其他题型,要自己总结特点,总结方法。关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取得扎实的进步。
篇5
关键词:中学生;积累美文;好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21
一、积累美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写作文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笔者曾对本班54名学生做过调查,平时爱写作文的仅12人,占22%,怕写作文的42人,占78%。为什么怕写作文?多数人认为是“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结尾,感到头痛难写。”也就是说,写作材料匮乏,是导致学生产生怕作文心理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平时积累是非常关键的。提到积累,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课堂积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告诉学生要注重课堂上的积累,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除了文言文和古诗文,现代文中也有很多优秀的篇目需要学生背诵,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的《我的母亲》等。在教学这些课文时,笔者都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将其他课文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在读书笔记本里,并经常拿来读读背背,继而仿写。时间久了,学生们也就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有这样一段话“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里就较好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语言境界:在夜深人静,时钟的嘀嗒声不断地传入耳际,浑身疲劳正想入睡的时候,看到某种东西,忽然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便又振作起来。仿照这种语言境界格式。笔者给学生们布置一道仿写作业,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每当夜深人静,精神疲惫的我,望着黑呼呼的天花板时,就仿佛看见你们的身影,看见你们充满希望的目光;听到你们那亲切的话语,这时我的疲惫便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进取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来自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因此,笔者觉得课堂的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次是课外积累,也就是一种主动积累。中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数要靠自己的平时的积累。笔者要求学生定期摘抄一定数量的名言名句、优秀作文、好的句段。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比赛背诵美文,或者阅读课外的优秀书刊,如《读者》、《意林》、《哲理》、《散文集》等。每周抽时间读一些名篇名作,尤其是一些中外名著,而且最好能把一些经典的词句熟读成诵。另外,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就是诗词,笔者每周给学生讲解一首诗或词,让学生理解并能熟读能背诵。不仅要读,课外平时的积累还离不开写。笔者告诉学生,写得不好没有关系,只要自己肯写,愿意动笔,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且多思多练,及时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记下来,至少每星期要练一次。在练笔的时候,不要太多的想是否符合教师所讲的作文格式。在自己一提笔就能文思如泉涌时再注意作文的技巧。
二、积累美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的口语表达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优美的段落。如分析朱自清的《春》,笔者引导学生去领略春之语言的优美,反复诵读熟读背诵“春花、春风、春雨……”优美的语句,通过诵读,品味春之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兴趣去反复阅读、背诵课文,让学生从文章的语言中去寻求春天的可爱之处;在对语言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春天景物的特点,从而领悟春天的美丽,给人带来的希望;这样整个课堂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学生在背诵积累中自然会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积累美文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积累美文的过程中,笔者既要求学生摘抄优美的文章,又要他们摘选一些对生活和学习有影响的励志性故事。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再进行小结,谈谈自己得到的启发或灵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非常喜欢轮流读故事这个环节,就连平时上课睡觉或者捣乱的同学也安静下来认真听。所以,笔者借助这个时机,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跟他们谈谈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作为班级成员应该履行哪些责任和义务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故事熏陶和教育开导,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悄然发生变化:懒散的学生变勤奋了,说脏话的学生变文明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减少了,整个班级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气氛,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温暖大家庭。班风好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学风好了,同学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了。
篇6
关键词:读写渗透 综合能力 成功过渡
从事中学语文写作指导已有二十余年,近几年我又尝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颇有感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是如何做到从小学读写结合到初中读写结合成功过渡的。
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成功过渡,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读写积累的过程。因此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既要加强阅读教学,又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否则,很难做到成功过渡。显然,读写结合既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成功过渡的基础,更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认为做好这一点,首先是从语文课本诵读入手,以读促写。语文教师应抓住语文课本中优美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读完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鼓励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提笔在手,随时做好批注笔记的良好习惯。这样反复咀嚼琢磨,学生们就会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当然“从读到写”我最看好的是“仿写”,“仿写”就是很好的切入口。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在这方面我们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就非常注重以范例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我在教阅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就先让孩子们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让学生说一说这篇好在哪里?那么你在写故乡的特产,尤其是写故乡的特产水果时,会这么写么?我就让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之后就写了《我爱家乡的冬枣》、《我爱故乡的香梨》等作文,效果相当好。多年来,经验告诉我,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与写作有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所以,阅读只有完成上述的两个过程,达到善读的过程。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从阅读的认识过程分析,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应该作为写作的基础,要在读中学写,又要在写中促读。
当然读写结合时,还应为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作家就是儿童,因为他们都有无际的想象力。那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有可写之处,可看之处。巴金曾这样说过:“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匠心独运,独树一帜。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到每篇文章读写结合的联结点。让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
现在许多中学教师一读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的初作时,就无从下手,甚至认为这不叫作文,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再加上有些语文教师平时不注重写法指导,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这就造成小学中高年级写作与中学写作衔接不够。
此外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是成功过渡的关键。“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就会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所以教材是最好的范文,也是最好的教师。
篇7
记得唐朝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我没能做到这一点,但平日里读的书要比一般的同学多,所以写作文不用费太大的劲,而且作文能得高分。因此,我的写作兴趣更浓,不仅作文课上写,而且在课外也写。每当遇到新鲜有趣或令人生厌的人和事,我都情不自禁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读了一本好书,除摘抄妙词佳句外,还写点心得体会,试作结构或人物分析。这些就是我的日记内容。可每天哪来那么多可记的人和事呢?老师同学的外貌、神态、语言、举止,马路上小贩的吆喝,乞丐的乞讨以及校园里的花开花落等,都成为我观察的对象。由于经常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所以日记的题材很丰富,作文成绩提高很快,到小学五年级时,我已能编童话故事了。
这一年的寒假,县文教馆举办中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老师叫我代表学校去参加。记得作文题是《记一件雪天有趣的事》,要求小作者再出副标题。我略加思考,就写了《堆雪人》,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交代昨夜的一场大雪作为文章的开头,接着写我和三个小伙伴说说笑笑争争吵吵地在院子里堆雪人,最后,雪人堆好了,太阳出来了,雪人舍不得离开我们,流下好多好多的眼泪,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这篇作文后来获了奖,而我也树立了长大要当作家的远大理想。
我比先前更勤奋地阅读和写作。看到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我就把它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上,供作文时参考。我的摘抄本上,不仅仅是词汇和句子,而是扩大到了段落,并且分门别类,内容十分丰富。
篇8
一、利用名人的读书名言营造书香氛围
名人名言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初中生来说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再加上其语言简洁,行文优美,因此,通过名人说出一些读书的道理,往往更让学生信服,记忆深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里没有太阳;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然后请书法好的老师将其写在纸上张贴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另外,我还让学生将名人的读书名言以每周一句的形式写在黑板右下角,呈现给学生,使每个学生浸润在读书名言中,从名言中获得启迪,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二、设立图书角,共享读书资源
要让学生多阅读,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书籍。因此,我与学生商量在教室的后墙角设立图书角,让每个学生提供几本书。为了保证有书可供,我通过书信与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宣传,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发动家长去买好书,买新书。当学生们把书带来后,我让班长做好记录放于图书角内,并制定借书阅读规则,由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记录,一周内需归还所借图书。另外,为了丰富图书的品种,扩大学生阅读选择的范围,让每个学生有书可读,能读好书,我主动与校图书馆联系,借一部分书放入班级图书角,每周换一次,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抓紧时间阅读。
三、定时陪读,督促阅读进度
有些学生自觉性较差,如果让他们自己阅读,他们很难真正静下心来看书,阅读效果差,进度慢。因此,我利用午休时间和每周划出一、两节课定时陪学生一起阅读,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坐在教室里与他们一起看书时,那是一种最好的榜样,他们就会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阅读。有时我还与学生一起开展读书比赛,比谁看得快,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他们心中的阅读火种就会被点燃。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四、课内外结合,适时引导学生拓展性阅读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优美的文章都选自名家名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如,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学生阅读面窄,阅读的素材局限在语文课本上。所以,首要任务是训练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围绕讲、读的方式进行。老师提供阅读材料,材料的内容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精练,如,寓言故事、幽默笑话、成语故事、时事报道、新闻等阅读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读物,展开阅读。读故事书的,分小组推荐代表复述故事或简介内容,讲完后由其他同学作出评价;读美文的,就让小组代表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成员作出评价。小组中的成员轮流分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五、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畅游在阅读的快乐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拘方法地走马观花,更不能在茫茫课外阅读的大海中“潇洒走一回”,那样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首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好词、好句和自己深有感触的句子适当摘抄;其次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要边思考边阅读,并适当做些批注,谈谈自己的认识、疑惑和感想;第三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对于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段落,可以略读,知其大意便可,对于一些重点段落或语句优美的段落,可细细品读,品词句的美妙,品段落的精妙,品写作手法的巧妙等,使学生畅游在阅读的快乐中。
六、丰富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9
第一步,初读浏览
第一遍是不带任何问题、粗略地读课文。读过课文之后,只需大略知道课文内容就可以了。
第二步,勾画圈点
这一步顾名思义就是在文中做一些记号。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找出生字、难词,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为解决生字生词、划分段落做好准备。在这两遍读课文之后,在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基础,画出文中的精彩段落和优美句子,这样为扫除文章障碍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三步,使用工具书
这里说的工具书,指字典、词典以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这一步首先用工具书查找注释以外的生字生词,给生字注上音,把生词解释写在笔记本上,然后翻阅有关资料,解决课文中有歧义和疑问的地方,有必要的可在书上作批注。这一步有助于学生解决疑点,较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步在听课过程中掌握课文要点、理解文章中心扫清了障碍,也能锻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划分层次
通过前几步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这一步首先要速读、跳读课文,读过之后再分析思考,自行分段。在分段时要特别注意,对文章开头结尾的理解和对过渡段、过渡句的把握,以利于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五步,逐段精读,就是详细阅读课文的每一段
这一步务求“细”,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每一段的关键词句,理解每一段内容,概况各段段意,进而概括文章中心。
第六步,研读重点
在第五步理解中心的基础上,找出能够突出表现中心的段落和细节,反复阅读,仔细体会,理解其表现中心的作用。
第七步,思考练习
练习题是为了掌握课文重点和理解课文内容设计的,所以做练习题对掌握课文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它要求对课后练习分层次,按不同的要求认真思考并且在题目的旁边批上自己理解的要点或提纲,以便老师提问时发言,从而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步,读背积累
这一步要求学生把文中的精彩句段和对自己的写作有借鉴意义的佳词妙句背下来或摘抄下来,也可写出读书笔记或扩写,形式可以多样,如写读后感等,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篇10
关键词:积累 ;法宝
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他在这里强调了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平时有许多学生和家长问语文学习有什么好的方法,实际上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一步登天的好方法。学好语文最根本的条件是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掌握,掌握语文知识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一定的积累,就想提高语文成绩,那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积累知识呢?
一、课前的复习提问
有些教师认为课前复习提问会占用讲课时间,担心完不成课时计划,因而也就忽视了这一环节,实际上我们讲课的目的除了能力方面的培养外,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我们上完每堂课后,就让学生明确下堂课提问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由于提问内容具体明确,学生掌握起来也就显得轻松,无精神负担,长期下来学生所积累的知识是十分可观的。如果把这些知识留给学生,教师不去过问,结果学生掌握的不牢固,基础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积累。
二、抓好检测验收
为了巩固以上所强调的知识,每个单元结束后,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出检测题,如果上两个班的课,两班交替考试,考完后互换改卷,所得分数记入平时成绩。这种方法学生们乐于接受,在改卷过程中,为了找准确答案,他们就查字典和有关资料,所学知识得到了强化,掌握得也就更牢固了。有人认为这样频繁的考试会影响教学时间,其实答题用课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足够了,这样坚持下来,到总复习时就轻松了,考试成绩也会有大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好摘抄本
摘抄既能强化知识记忆,又能积累写作素材,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做法。对于要记住的知识点,如优美诗句、新鲜词语、文学常识等,就可以写在摘抄本里,随翻就有,随用就查,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方便简洁。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我让学生抄一些精彩的句子和段落、优美的短文、典型生动的例子等,活学活用,灵巧地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大大丰富了作文的内容。这种形式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既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又积累了语文知识。
四、死记硬背不可少,课外阅读须加强
对“死记硬背”现在许多人都会持否定态度,其实这也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古人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大量的背诵会对一个人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态的形成,以及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行高中新教材中也明显增加了背诵的篇目,所以加强背诵是不可少的。另外课外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充分利用《语文读本》中篇目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指定阅读部分名家名篇,在学生大量的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五、从校外生活中丰富积累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