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诸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就尚未引起充分重视。
提出这一问题,不仅是因为学习计算机课程和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还在于,计算机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所谓“用电脑来开发人脑”,就包括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事实上,正是由于忽视了计算机课程的这一作用,已使得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益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篇2
关键词:生猪;转型升级;规模化养殖;路径;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92-04
生猪产业是关系国家食物安全的基础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受成本上涨、环境压力增大、供求关系波动以及食品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以散户养殖为主的模式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建全省有7个国家重点支持的生猪调出大县(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福建省生猪养殖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结合国内外生猪养殖发展的趋势和福建省生猪养殖的现实条件探讨福建省生猪养殖转型升级的路径对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生猪养殖业总体发展形势
1.1 世界生猪养殖发展趋势
生猪养殖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世界生猪生产养殖发展呈现以下特点:第一,逐渐趋向工业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第二,猪品种和类型不断转变,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第三,饲料工业发达,加大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第四,采用饲养管理新技术,如采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种猪繁育体系、杂交优势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高效益饲养管理新技术。
1.2 我国生猪养殖转型发展趋势
我国既是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 000亿元以上[1]。2012年全国猪肉产量5 335万t,年末生猪存栏47 492万头、出栏69 628万头[2]。根据USDA2013年5月推出的预测报告,2013年我国猪肉消费量预计将达到5 261.5万t,占全球猪肉消费总量50.2%,远高于第二大的消费地区欧盟27国和第三大的美国。而我国对猪肉的进口依赖度极低,每年进口、出口占消费量比例仅为1%~2%[3]。
虽然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但生猪养殖产业化水平落后,市场集中度极低。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统计,2010年我国生猪出栏头数在3 000以上的养殖场出栏数量占全国的比例为15.4%,出栏规模在50 000头以上养殖场年出栏占全国比重仅为1%。从养殖场(户)数来看,年出栏5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占总数的95.71%,50 000头以上全国仅有121家养殖场(户)(见表1)。而美国2011年生猪存栏量达到5 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存栏占比为78%,存栏规模50 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存栏占比达到54.7%;日本存栏规模在3 000头以上的猪场存栏占比低于美国,但也达到了56.3%。与产业化程度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提升潜力空间很大。在生猪养殖业技术壁垒方面,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传统饲喂方式,技术壁垒较低。虽然近几年养殖专业化水平在提高,规模化养殖不断兴起,但总体上农户圈养、散养仍占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规模化养殖作为生猪产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加以扶持,实践中由于生猪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上升,散养模式的机会成本逐渐加大,市场的波动进一步加大“小、弱”养殖户的风险,而随着规模化养殖经济效益的体现以及规模化养殖下游加工销售渠道的拓宽,生猪规模化养殖趋势日益明显,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上升。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上(按业内认定的标准,规模以上为500头)的规模养殖场(户)出栏生猪数量占总出栏量的比例为34.54%,与1990年以前散养模式年出栏生猪占比达到90%相比有很大进步。散养户的不断退出,为规模化养殖留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期间我国更鼓励大企业进入,促使生猪养殖业朝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化方向整合。未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和资源与资本的全球化,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潜力更大,但同时也面临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和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等转型升级的压力。此外,从地方政府的意识层面看,普遍存在不支持和实际反对扩大生猪生产规模的意识和导向。生猪养殖不用纳税,不仅不能为各地政府带来税收,反而带来大量污染,地方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去配套上级相关扶持政策,大多地方政府实际上没有动力去发展生猪养殖业。
2 福建省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
2.1 总体状况
近几年福建省的生猪养殖发展比较快,10年前福建省的生猪自给率还很低,猪肉要靠从外省调配,但是目前福建生猪量不仅可以自给自足,每年将近一半的富余生猪还卖到广东、浙江、江西等外省。
从规模上看,福建省生猪规模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化养殖呈快速发展的趋势。福建省生猪业总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80%以上,2009年生猪业产值超过了200亿。2010年,福建省大小猪场(户)共611 591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户)有7473个,占总数的1.22%(全国为0.36%),这些养殖场(户)出栏生猪占总出栏数的52.36%(全国为34.54%),年出栏5 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424个,10 000头以上的148个,10 000头以上养殖场(户)出栏生猪占总数的10.14%(全国为6.63%)(见表1)。年产10万头猪的特大型养殖企业有光华、鸿达、南阳、福丰、森鲜猪场等,还有计划年产50万头的南阳猪场等。从产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龙岩、福州、漳州、泉州和南平等市,五个地区的总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近80%,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猪养殖业正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
从养殖水平看,福建省生猪饲养技术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在行业中有相对优势。2012猪肉产量155.55万t(占全国总量的2.92%),年末生猪存栏1 340.86万头(占全国总量的2.82%)、出栏2 069.05万头(占全国总量的2.97%)[4]。生猪年出栏率159.4%(全国生猪年出栏率平均为 146.6%,且为历史最高)。2010年福建省平均每头母猪出栏大猪14.42头(全国平均为13.3头/母猪)。种繁育体系日臻完善。全省共有200多家种猪生产企业领取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基本满足全省养猪业发展对种猪及猪苗的需求,猪苗外调减少。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每年扶持多个标准化示范场,国家也连续数年资助部分标准化场建设。
2.2 突出问题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福建省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养殖,也面临着土地与环保的双重关键制约、疫病防控难度加大、养殖综合成本上涨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业与技术服务体系滞后、地方政府缺乏实际支持动力等问题,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独特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在土地问题上,福建省用于规模化养猪的土地资源缺乏,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而传统生猪养殖占地多,污染大,“猪肉要吃,生猪少养、不养”已成为一些沿海县市,特别是工商业发达县市心照不宣的“发展战略”。
第二,在上游饲料供应上,饲料粮(玉米、豆粕、麦皮)几乎全部要从省外调入,饲料粮供应受省外制约,而且价格比其他省份更贵,饲料资源没有优势。
第三,在环保问题上,福建省政府出台了比较严格的环境及水源保护要求,全省养猪业目前每年产生近1 000万吨猪粪、1 700万t猪尿和7 000万t的养殖污水,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加上福建省的山形地势和种植习惯,由于没能形成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猪粪污染问题还无法有效消纳解决。
第四,在养殖规模上,全省仍以小规模和散养户为主。2010年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规模和散养猪场有604 118个,占总数的98.78%,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占总数的91.18%,出栏生猪占总数的18.99%(见表1)。小规模和散养猪场,疫病多,生产水平低下,存在添加违禁药物,乱用抗生素等现象,不仅提供市场产品总量少,而且所提供的猪肉产品质量和安全没有保证。随着今后城市超市供应猪肉进货渠道朝订单农业发展,小规模猪场将更难生存。
3 福建省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路径
3.1 总体思路
根据国内外生猪养殖业发展趋势和国家保障生猪产业安全与稳定发展的战略,结合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确立“控制总量转方式、丢小扶大提质量”的发展主线,坚持规模大小适度化、生态养殖无害化、科学生产标准化、效益提升产业化,着力解决生猪养殖中的规模分散问题,缓解养殖带来的生态压力,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逐步探索“龙头企业+规模场”等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通过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加强标准化生产、提高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等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进福建省生猪规模化养殖走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生猪养殖发展道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3.2 主要路径
3.2.1 加强污染治理,促进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 采取“一拆、二控、三治、四关、五转”手段,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综合措施,推进阶段性生猪养殖业污染集中整治工作,运用生物、工程、生态等多种治理模式,有效控制生猪养殖面源污染。
强化属地管理,建立以乡镇(街道)为主的养殖业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把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依法治污,土地、林业部门切实加强对养殖场用地、林地审批管理。环保部门要切实做好现有规模养殖场的环保审批工作,加强对新、改 、扩建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估审批及环保“三同时”管理,对“未审批先建设”的养殖场,应依法予以处罚或予以关闭。同时,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排污达标情况的督查监控,对违规超标排放养殖场依法收取排污费。强化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养殖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对未批新建的养殖场坚决予以依法取缔,特别是对违法在禁养区和禁建区内抢建的养殖场的,坚决予以和行政处罚[6]。
3.2.2 坚持标准化生产,突出疫病防治 巩固提高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制定标准化、高水平的养殖发展规划,尽快建成标准化示范场,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通过改造使规模养猪场、养殖小区广泛应用标准化技术。用现代装备、现代工艺武装生猪生产,提升集约化生猪生产水平。在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养殖过程、产品检测、屠宰销售等各个环节逐步探索建立标准化规程,强化标准控制,提升整体实力[7]。建立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管,逐步建立猪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的要求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做大产业品牌,增强产业素质。
做好疫情监测和疫病防治工作,保障疫苗安全供应,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和扑杀补贴机制。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基层兽医防疫人员的待遇。落实强制免疫制度,对严重危害生猪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严格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快速扑杀补贴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处置、控制疫情。
3.2.3 发展立体农业,推动生猪养殖产业生态型发展 积极引进总量控制新技术和项目综合利用技术,以发展生态养殖模式为重点,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养殖场。重点发展粪便加工有机肥、沼液转化能源,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实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各规模养殖场的生猪生产规模、地理位置,采取种养结合、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多级氧化塘、堆积发酵等多种处理方式,综合利用生猪粪便等废弃资源,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鼓励养殖场采用“猪-沼-果(草、林、菜、粮)”、生物发酵床等“零排放”生态治理模式,实现养殖排泄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切实提高养殖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扶持猪粪便加工利用企业的发展,鼓励沼气发电和粪便加工生物有机肥等,按照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立体农业的发展方向,合理组织生猪养殖,促进循环经济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3.2.4 加强产业链建设,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依托龙头企业,突出抓好生猪良种培育和供应,将良种作为生猪产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快良种繁育步伐,加快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养猪业协会为平台,做好生猪养殖服务和销售信息沟通工作,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做强饲料兽药产业,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全面推行高效、环保、安全型饲料生产技术,积极发展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产业。推进生猪屠宰加工等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完善和推广以养殖排泄物为原料发酵沼气为村民、公司员工提供生活燃料,为欧柑、烟叶、蔬菜、百合花等提供肥料的做法和经验,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模式。适时建设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生猪养殖粪尿制作有机肥料。
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良种繁育、安全饲料生产、无公害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污染综合防治、生猪疫病快速诊断和监测等技术服务工作,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狠抓技术技能培训,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鼓励专业合作组织与养殖企业和农户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完善信息服务,实现生猪市场价格预测等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生猪的产销衔接,建立物流服务,稳定销售渠道。通过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体系建设,引导农民分工合作,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猪养殖发展的路子。
3.2.5 探索“龙头企业+规模场”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扶持壮大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生猪产业的区域布局,重点培育带动力强、在业内知名度高、品牌信誉好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从事产品深度开发。针对福建散户养殖较多的特点,引导和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养殖企业组织化程度。引导加工企业、种猪繁育企业、饲料供应企业参与生猪产业基地建设。鼓励探索建立“龙头企业+规模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等多种发展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订单”进行生猪收购、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养殖模式内养殖企业统一采购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销售,拓展市场、降低成本,提高养殖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 关于尽快上市生猪期货遏制肉价上涨的建议[N],证券时报,2007-11-26.
[2] 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3] 李方新.变革中的生猪养殖业-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看生猪养殖[N]. 华泰证券,2013-08-28.
[4] 福建省统计局.2012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5] 王有木.南平市延平区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福建畜牧兽医,2009,31(6):43.
篇3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猪养殖业又在畜牧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临沂市是以生猪养殖业作为主要畜牧产业,生猪养殖历史悠久,遍布该市各县各个乡(镇),但规模化、标准化起步较晚,长期处于以家庭散养和小规模生产为主的状态。近年来,临沂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临沂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数量迅速增加,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正在被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替代,生猪存出栏量快速增长,生猪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临沂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全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市生猪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国生猪及其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化,国家对生猪养殖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重点扶持规模养猪业的发展。临沂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强化技术支撑,引导广大农民进行生猪规模化养殖,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种植业和相關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临沂市畜牧业生产特别是养猪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在实际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养猪效益不显著,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猪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
产业链比较短。从产业链各环节看,临沂市生猪养殖虽然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但是肉制品加工的企业比较少。并且产品形式多以鲜肉和活猪销售为主,涉及深加工方面的产品比较少,产业链相对较短,目前生猪生产仍处于产业链较低环节。
生产结构不合理。从生产结构看,一方面生猪养殖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饲料转化率高的养殖方式较少。另一方面家庭小规模养殖仍然占较高的比例。生猪养殖作为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目前并存着家庭小规模养殖、适度规模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企业等三种模式,虽然适度规模养殖的观念已经被大力的宣传,但是在山地地区家庭小规模养殖仍然占绝大多数,调查中显示,这一比例约占80%。在平原地区,适度规模养殖所占比例较高,大约占到养殖户总数的70%,而年出栏量千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所占比例还不到养殖总户数的3%。
养猪设备不规范,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大多数养猪场的母猪产床仍然采用钢筋焊接和金属编制网式的床面,对母猪的肢蹄伤害非常大,缩短了母猪的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有的养猪场甚至在床面上铺设木板及利用木板制作仔猪的保温箱,这样既不利于仔猪的清洗消毒,又因为猪合内湿度比较大,木板极容易霉变甚至腐朽,然而这些设备的使用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年就需要更换,既不利于生猪生产又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临沂市生猪养殖业的科技经费与发达地区相比投入不足,使养猪业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直接投入生产要素的作用大大减弱。
饲养问题
目前,生猪的饲养环境比较差,例如在房屋边的空地处随意搭建猪舍,栏舍结构不合理,非常简陋,并且面积小,夏天炎热不透风,冬天寒冷漏风,严重影响了生猪的生长和健康:有的养猪户养猪,猪粪不及时清扫,有的甚至将清扫出的粪污堆放在栏舍附近或路边,一到夏季,苍蝇满地飞,一到雨季,污物遍地流,并且很多养猪户没有消毒设施或者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猪病发生率增加。
生猪用料喂养不科学,有些养猪户用自家产的农作物粉碎后与预混料进行配比,混合后来喂猪。这种饲料往往营养不全且比例失调,有时甚至会因预混料搅拌不均而引发中毒。有的养猪户甚至不分性别,混群饲养生猪。根据经验,猪只因性别不同,生长发育的程度也不一样,而养猪户一般不分猪只性别、大小、强弱,进行混群饲养,从而导致了同群中的大欺小、强欺弱,互相争食、争水等现象,影响了生猪的采食和生长发育。
防疫灭疫意识淡薄
防疫意识不强。有些养猪户一般不注重疫苗的注射,生猪养殖只是凭行情,靠运气。常规免疫的认识严重不足,造成许多仔猪、怀孕母猪及部分育肥猪不能得到应有的免疫,尤其突出的是仔猪,在购买时不注意是否做过免疫,这是部分养猪育肥大户失败的重要原因等。用药不规范。有些养猪户在生猪生病后,大多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自己盲目用药。消毒措施不严。养猪户一般对猪舍及其周围的环境不进行消毒或者在生猪出栏后进行一次消毒,有些养猪大户虽然有消毒意识,然而常常由于消毒前污物的处理、消毒药的选择、消毒方法、消毒药的浓度及作用的时间等原因导致消毒效果不是很理想。
临沂市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生猪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临沂市的生猪产业结构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状况不利于该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亟需对现有的生猪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要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从而实现从散养到专业户、规模化方向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分散饲养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而规模化养殖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规模化养殖,要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及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规模化养殖,要从猪群组成和周转方式、饲养方式、饲养密度、清粪方式、饮水方式及饲喂方式等方面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工艺,除考虑畜牧兽医技术要求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外,还要有利于防疫和环境改善的合理工艺,如采用“全进全出”的转群制度和相应的猪舍建筑或专业场的设置,采用“干清粪”的方式和相应的设施等。总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话养殖已经是大势所趋。
加快生猪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一定要加大养对生猪养殖的政策扶持。首先,根据国家相關的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适当调整农村土地的利用规划,要确保生猪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用地。其次,要把粪污处理设施纳入小区的建设当中,要采取国家政策扶持、地方设施配套、小区农户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筹集用于环保设施建设的资金,通过多种处理方式,实现生猪粪污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同时,养猪场修建粪便净化池、安沼气池等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最后,金融机构要扩大贷款的规模,把规模养殖场作为信贷的重点,财政应安排专项的资金解决养殖场和大户的贷款贴息,逐步扩大小额贷款的规模,简化贷款的程序,改进担保方式,放宽抵押条件,为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推行标准化生产
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包括肉猪生产场地的环境标准,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安全生产标准,疫病防治、兽药安全的使用标准及检查检测标准等。鼓励种猪生产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且与各区县的商品养猪场建立集团型的联合体,从而形成安全肉生产基地。要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猪资源、统一生产模式、统一防疫制度、统一品质检测、统一调配商品猪及统一屠宰上市,从而形成半密闭式、一体化的生产销售体系。还要加强对养猪场、专业饲养户的用药管理,尤其是加强对预防疾病使用添加抗生素、违禁药物的监控,从而确保生猪的安全饲养及安全生产。
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建标准化养殖小区。要重点考虑建设人畜分离的安全生产小区,保证人与畜的生存环境不受到污染,同时要加强对猪合环境的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要建设生态型的养殖小区,要发展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适合临沂特点的养殖小区建设模式。还要开展环境净化和污染治理關键技术的攻關,目前猪场环境的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猪场环境取决于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及兽医卫生防疫等,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所以必须要从因地制宜、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及能源消耗等方面采取综合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设施化。要对那些离居民区较近、饲养条件较差的养猪散户进行分类指导,分别进行改建或拆离,大力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积极引导科学养猪。新建较大规模的养猪户则应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新的场址要选择在地势高、干燥、向阳背风处,水源充足,水质好,交通方便又距离公路1km以上,距离居民区500m以上的地方,猪场的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密闭通风隔热,母猪、保育猪、育成猪舍及净道污道要分开,冬天要遮风,猪舍要有一定的高度,夏天要安装通风换气设施、屋顶喷淋等降温系统。
生产规范化。加强对饲养环境的监测控制,饲料采购、配方及兽药的使用等都需要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饲料配方中应该禁用“瘦肉精”,限用高铜、高锌,少用抗生素等,出栏前1个月应停止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严格规范饲料安全和用药安全,同时抓好生猪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饲料成本一般占养猪成本的70-80%,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饲养阶段给予相应的营养水平,应积极补充后备母猪,让猪群质量达到最优化,要从源头上抓好生猪管理和安全生产。
生猪良种化。要选择以高产、成长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及屠宰率高的品种为发展目标,淘汰落后低能的生猪品种,形成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为主要品种生产格局,这样能较好地发挥生猪生产的潜能,提高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养猪户的收入,在实际经验中,广大养猪户也切实体会到了优良品种的重要性。
粪便无害化。养殖业离不开种植业,种植业要依赖养殖业,种植业是养殖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求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要有山地的承包,其他养猪户也要有一定的山、农田地来发展多种经营和立体生态养殖,从而消纳所排出的粪污,同时要普及养猪户沼气工程,临沂市目前已建沼气池3300多口,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并且又提供了清洁能源。要逐步推广“人工清扫猪粪-漏缝地板-少冲洗”的生猪养殖模式,减少猪粪的排放,实现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努力做到种养结合的零排放。
加快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防疫要制度化。在管理上要安排合理的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限制人、动物、车辆的流动及进场。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日常的定期消毒包括消毒池等,要把定期对水塔进行清洗消毒作为消毒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做好灭鼠灭蝇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引进猪一定要检疫隔离,加强对疫病的检测。在用药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并且必须要根据猪场的实际健康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每月都要制定免疫计划,同时做好监测工作,还要做好主要病毒性疫病的免疫工作,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及圆环病毒病等现有疫病的净化工作。
提高防疫免疫意识。提高养猪户的防疫免疫意识,要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媒体积极宣传普及预防疫病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生猪疾病,减少疫病对我市生猪生产的冲击和影响。要牢固树立“有收无收在防疫,收多收少在管理”的养殖理念。要充分利用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的契机,邀请上级有關的专家对乡、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生猪饲养专业户进行业务技术培训,还有省委农办每月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来提高养猪户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树立“管理、环境、饲养都是防疫”的观念,提高饲养和安全生产的总体管理水平,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帮助联系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饲养专业户进行直接指导,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为提高生产水平提供技术的支撑,努力营造出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篇4
1.1对生猪养殖的疾病防控
要做到生猪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那么对生猪养殖进行疾病防控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目前而言,人们对生猪养殖的疾病防控意识都还比较强,但是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养殖场对生猪的疾病检控体系不够完整,导致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最后使得疾病蔓延。一些养殖场会定期给生猪打疫苗,但是人们对养殖场的消毒就会很容易忽略掉,对后期对生猪的检查也会较为懒散,对疾病监控做不到长期坚持,养殖户普遍认为打过疫苗就应该没问题了。其次,一些养殖场的专业水平欠佳,或者聘请的工人缺乏养殖经验,导致了生猪的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控制。
1.2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生猪生长的环境关系到生猪的健康,猪舍的建设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合理的猪舍设计有利于生猪的成长,还有利于最大的发挥生猪养殖的效益。通常而言,猪舍的设计也是需要精心的设计的,但是我国目前生猪养殖场的现状来说,相当一部分的猪舍都是养殖户根据自身的养殖经验来进行设计的,有专业人员专门设计的养殖场较少。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猪养殖的猪舍设计也融合了很多现代科技,比如说,现在很多猪场都设有自动控温的设备,能够自动的对猪场进行分析,并自动的控制和调整温度,甚至还配置了自动清粪系统等等,最大化的为生猪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
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是生猪养殖的根本,是以国家标准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为指导,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完善生猪养殖的方案。本文将着重论述两点较为重要的养殖技术
2.1增产增效技术
这一类综合技术主要是以增产增效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比如说培育高产母猪的技术,具体的方法为选择最佳杂交组合生产二元杂交母猪,在后备、怀孕、哺乳三阶段控制母猪膘情,受胎母猪使用定位栏,哺乳母猪使用高床、漏缝分娩栏。再比如说仔猪SEW(早期隔离断奶)技术:通过引进或开发推广消化能力强的优质代乳料,对仔猪舍进行适度改造,完善条件建设,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以及生长速度。此外,还有猪生产性能智能化测定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记录猪采食量和每天体重数据,用于种猪的遗传评估或跟踪猪的生长性能进行饲料、药物、疫苗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可有效的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大大的提高了仔猪的存活率。据调查,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使得断奶仔猪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每头能繁母猪年提高肉猪达19头以上,料重比低于3.2:1。
2.2配套技术
配套技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包含的内容较为广阔,本文主要提出几个较为重要的技术:
(1)后备母猪定向培育技术:人们现在对生猪的品种要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广后备猪优饲技术,对后备母猪进行定向培育。
(2)妊娠母猪控制饲养技术:母猪的饲养是生猪养殖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对妊娠母猪的饲养更加需要重视,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做支撑。主要使母猪获得最大限度的泌乳量,提高产仔数,同时还要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3)生猪人工授精标准化技术:人工授精是现代繁殖技术的一大突破,也优化了生猪养殖技术,充分发挥良种猪的遗传性能,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
(4)猪场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对于生猪养殖来说,后期的猪场粪污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目前,主要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主要原则,对养猪场污染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利用,将猪场污物变废为宝和减轻养猪场对环境污染。
3生猪养殖标准化的相关建议
3.1让市场推动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
生猪的养殖与市场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菜市场里的猪肉价往往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市场的变化也通常给生猪养殖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的养殖场而言。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合理利用市场来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市场决定价格。生猪养殖规模化之后才能使得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得以实现。
3.2技术流程革新提高生猪养殖标准化竞争力现代技术
的发展也为生猪养殖带来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对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带来了便利。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得生猪养殖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节约了劳动时间。同时一些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也使得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得以实现。此外,现代技术流程的更新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猪养殖标准化竞争力,促使生猪产业生产方式产生转变,并不断取得进步和创新。
3.3创新养殖模式突破人才困境
当前,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才大量的涌入了社会,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的人才纷纷涌入一些热门的行业。生猪养殖这一个行业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的人才来说,是很冷门的就业方向。但是随着生猪养殖模式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并且创新的养殖模式也颠覆了人们对生猪养殖行业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这一行业,为生猪养殖带来了新的活力。
4结语
篇5
一、补贴数量
全县安排1.5万头能繁母猪实施人工授精配种,完成良补6万份任务。
二、补贴对象
本县范围内使用良种猪开展生猪人工授精的母猪养殖户,优先保证对散养户、养殖大户供精,其次对规模养殖场供精。享受补贴的养殖场(户)必须做好登记造册,享受补贴的能繁母猪必须佩戴畜禽标识。
三、补贴标准
按每头能繁母猪年繁殖2胎,每胎配种使用2瓶,每瓶补贴10元计算,每头能繁母猪每年补贴40元。
四、补贴程序
在省畜牧兽医局公布的获得供精资格的单位中,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确定本县供精单位。并与供精单位签订采购合同,合同上明确供精单位年底计划最低供应数量,确保供应能力,确定价格、人工授精收费内容及标准等。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均可享受补贴,充分尊重养殖场户的意愿,保证优秀种公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前做好全县能繁母猪存栏登记普查存据,收集供精单位及供精服务站点的发放记录并复印保存,做好每月发放统计,抽查检验报告、资金拨付申请单的整理存档。
五、补贴方式
由县财政局、县农粮局按照生猪人工授精站每月汇总后上报的有关凭证,每月核查一次,每次按照一定的比例采取实地和电话抽查的方式进行核查。按实际供精数量每季度结算一次,结算标准:每胎配种使用为2瓶,每瓶10元。与良种供精单位结算补贴资金并直接拨付。
六、补贴品种和质量要求
种公猪的品种以大约克、长白、杜洛克为主。种公猪来源于持有畜牧部门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猪场,符合《省生猪良种补贴入选种公猪、供精单位、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管理办法》文件具体要求,并通过省畜牧技术推广站对质量的抽查结果合格。
七、补贴资格供精单位
按照上级文件通知,确定了我县2013年度生猪良种补贴供精资格单位:畜牧有限公司、畜牧场和实业有限公司。
八、生猪人工授精点建设
1、全县共建13处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乡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镇生猪人工授精点和新田镇生猪人工授精点。人工授精点根据《猪人工授精站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实行标准化管理。
2、严把良种质量关
按照《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中的质量和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发送或销售良种猪,在良种猪瓶上粘贴全省统一的良种补贴标识。按国家对种公猪常温质量的要求,供精站销售的,每份体积100毫升,直线(前向)运动数≥25亿个。
3、积极稳妥地开展母猪的输精工作
通过技术培训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输精队伍。逐步建立以大户带散户的社会输精员为主,专职输精员、母猪饲养户自行输精为辅的输精队伍,进行登门输精。全面实现母猪适时输精,确保输精效果。
九、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保障2013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县监察、县财政局、县农粮局和县物价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全面协调工作。同时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粮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兽医站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业务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及跟踪服务,并定期走访供应单位、人工授精站和补贴能繁母猪饲养场户,全面把握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责任,密切配合
县农粮局和财政局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县农粮局具体负责对供精单位、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人工授精技术人员的选择和管理;规范配种服务收费,防止违规加价;开展猪人工授精点和养殖场户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指导供精单位、人工授精技术员和养殖场户做好生产、发放和配种记录,如实填写供精种公猪和所配母猪的基本情况,健全配种、产仔等相关信息;做好补贴母猪佩戴畜禽标识及建档立卡工作,建立生猪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档案。县财政局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监管,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监管,保证质量
生猪人工授精点应做好生产与供应的详细记录,同时做好人工授精记录,包括配种时间、生产日期、种公猪标识号码、与配母猪标识号码、母猪预产期、产仔情况、收费情况、养殖户签名等。项目领导小组将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采取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检。对供应质量、服务收费情况及配种信息记录情况等进行核查,发现种公猪质量不合格或擅自提高服务收费价格、记录档案缺失等违反服务规定的,给予通报或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项目实施资格。
(四)经费保障
根据《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生猪良种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县财政局适当安排所需配套推广工作经费,保证补贴项目猪人工授精站选择、补贴数量核实、配种点选择、补贴资金发放、生猪人工授精宣传、补贴档案建立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支出,严禁挤占中央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并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工作需要及实际支出,由县农粮局据实核算项目工作经费,向县政府提出经费申请,以确保生猪良种补贴项目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五)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
技术培训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项目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加强对人工授精员和母猪饲养户的培训,加大人工授精、鉴定、饲养管理等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及时解决养殖户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县将在4月下旬和9月下旬分别举办一次全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对供精单位和配种员进行重点培训,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技术水平。
篇6
一、指导思想
项目实施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对使用购买良种猪的给予补贴,提高农民使用优质猪的积极性,促进生猪品种改良,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场)收入。
二、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确保对全县4200头能繁母猪实施人工授精,使用16800份;力争完成6000头,使用24000份。
三、实施内容
(一)中心工作
应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建立健全猪人工授精推广网络,加快良种推广,提高能繁母猪的配种、繁殖率,减少生猪疫病传播,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二)补贴对象
全县范围内使用经确定的供精单位供应的良种猪开展人工授精的能繁母猪养殖者,包括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场)。
(三)补贴品种
根据我县猪品种改良规划要求,确定项目种公猪品种为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约克。供精单位和种公猪必须符合《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种猪场、种公猪和供精单位确认办法》的要求。
(四)补贴标准
补贴资金专款用于使用良种猪开展生猪人工授精,补助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年繁殖2胎,每胎配种使用2份,每份补贴10元。供精单位按照补贴后的价格向养殖者提供。县畜牧局按供精单位提供的有关凭证(包括能繁母猪养殖者和当地兽医防疫人员的证明)与供精单位结算补贴资金。
(五)供精单位
经县畜牧兽医局综合评定,确定宁波爱卡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供精单位;认定成养殖有限公司、农夫生猪合作社、光华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等三个商品猪场为自我服务的供精单位。
(六)任务分解
根据省下达的任务数和各区域的存栏能繁母猪数,结合工作实际,并征求各监督站意见,将实施人工授精能繁母猪任务数进行了分解。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基本情况
据3月统计,全县存栏母猪15799头。我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自8月开始,供精单位为宁波爱卡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项目人工授精配种母猪3619胎,使用7238份。
(二)项目实施运行模式
项目管理主要指县财政、农业、畜牧等部门,从事县级层面上的项目管理工作。项目实施推广主要指县、镇(乡、街道)二级畜牧技术服务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项目的具体操作活动,包括良种猪和供精单位的选择、的选购、贮存、运输以及配种、技术的培训、推广与普及等工作。
(三)建立生猪良种补贴登记制度
规模养殖户、合作社要建立能繁母猪档案卡,健全配种、产仔、免疫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能繁母猪要佩戴耳标;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和自供精单位要使用一次性人工输精器具,建立配种登记制度,及时填写生猪良种补贴项目配种记录档案,经属地动物卫生监督站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每月报县畜牧兽医局汇总审核。供精单位生产的要按照要求贴统一的标识,并建立项目供应档案。自供精单位要建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档案,主要做好引种档案、饲料、兽药、疫苗等投入品使用记录、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记录以及每头种公猪的采精记录。
(四)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
技术培训和推广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我们将把技术培训工作作为项目实施的基础,制定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人,开展以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以人工授精技术、生猪规范化饲养技术等实用生产技术为主,侧重于实际操作。通过印发“明白纸”,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加强对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内容、意义和做法的宣传,将补贴政策宣传到户,确保生猪养殖户都能知情、受益。
五、项目组织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负责项目的具体操作活动,包括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做好供精单位、猪人工授精服务站点和人工授精员的管理,指导供精单位、人工授精员和养殖户做好生产、发放和配种记录,开展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
2.建立猪人工授精服务站(点)。各动物卫生监督站要建立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并具体做好人工授精员的管理,规范配种服务收费,防止违规加价。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要做出服务承诺,公布24小时服务电话,做到随叫随到。
(二)强化项目督查
1.建立项目检查制度。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实施小组将进行重点督导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补贴使用情况、人工授精收费情况,查阅配种记录,检查农户签字或手印等,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篇7
一、理清思路,科学规划。按照实施生态小康新村建设首先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的要求,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区情和资源优势,站在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抓工业的高度,把抓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最紧迫的需要,最实在的任务,最具体的举措,确立了“抓产业、壮支柱、活龙头、强工业”的工作思路,强势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努力实现一二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围绕“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大户”的产业化发展要求,在群众基础好、饲养水平高、交通便利的乡镇、村社大力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计划XX年底全区建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40个,每个养殖小区不少于50户,全区不少于XX户,户均出栏生猪50头以上,每个养殖小区年生猪出栏达到2500至5000头,全区养殖小区生猪出栏达到10至20万头。通过2至3年的努力,全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达到80个,养殖小区出栏总量达到40万头以上。
二、健全机构,狠抓落实。按照区委用心谋大事,用心抓落实的要求,坚持主要领导集中精力抓大事,把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推进生态小康新村的重要抓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纳入年度综合目标逗硬考核。区上成立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和规划设计、作业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各乡镇(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建立健全了小区内养殖户的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副县级领导及区级部门帮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和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联系养殖大户活动,形成了全区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快速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区委、区政府于9月18日专题组织召开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会议,重点对全区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研究和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对后期工作开展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三、规范饲养,注重防疫。区政府出台了《——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严格坚持“六分离六配套”,即人畜分离、配套建设生物隔离带,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明暗隔离沟,粪尿分离、配套建设沼气池、贮粪池,母仔分离、配套建设仔猪保育栏、隔热顶,料水分离、配套建设自动喂料箱、饮水器,病健分离、配套建设消毒池和隔离舍;实行统一小区规划布局、技术培训指导、圈舍建设规格、品种模式、饲养管理技术、防疫用药规程、环境控制标准、产品订单收购的“八统一”生产技术管理,实现良种、良舍、良法、良料、良防、良销“六良”建设目标。我们针对养殖小区饲养规模大、粪便排放量大、污染处理难,从源头上防止重大疫病,制定了《生态养殖小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严格按照“五强制、两强化”防疫措施,强化养殖小区动物疫苗注射和消毒灭源工作,全面实施了生猪骟割申报制度,广泛推行“猪瘟口蹄疫”双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免疫抗体检测的免疫效果评价机制。大力推行饲料兽药投入品市场资格准入制度,推进无公害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1
篇8
一、奖励资金的使用原则
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坚持实行“引导生产、多养多奖、力求平衡、直补到户、专项使用”的原则。
二、管理职责
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奖励资金管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理安排和使用奖励资金。
(一)财政部门为奖励资金的主管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对发展生猪生产的各项财政激励政策。
2、组织制定本地区的奖励资金的使用方案。
3、审核确定奖励资金具体扶助项目,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4、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项目资金。
5、监督检查奖励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对发现的问题做出处理。
6、参与项目竣工验收。
(二)畜牧部门为奖励资金扶助项目的实施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对发展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2、认真核实生猪规模化养殖户的基础数据,提出具体奖励项目建议。
3、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奖励资金使用实施方案。
4、对生猪规模化养殖户项目实施业务指导和提供技术服务。
5、监督检查生猪规模化养殖户项目资金的使用,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会同财政部门做出处理。
6、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三、奖励资金的使用范围及申报条件
(一)使用范围。奖励资金是具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其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支持推广标准化养殖150、500模式猪舍,对按150、500模式新(改、扩)建猪舍的养殖户,经验收合格,给予奖励扶持;为配套150、500模式猪舍建设的存栏基础母猪300头以上的父母代种猪场给予奖励扶持。
2、支持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小区)的猪舍标准化改造。对养殖户进行猪栏、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取暖设施设备等的改造给予奖励扶持。
3、支持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的良种引进。对养殖户引进大约克、长白猪、杜洛克等良种猪给予适当补贴。
4、支持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对养殖户改造净道污道、粪污存贮池、氧化池、沼气池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给予扶持。
5、支持生猪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对畜牧部门为生猪生产提供疫情监测、生产动态监测、畜牧技术服务与培训和病死无害化处理等服务项目给予适当奖励扶持。
6、支持鼓励生猪养殖大镇创建活动。对乡镇为发展当地生猪生产而实施的配套建设,如通电、通水、通路等工程给予适当扶持。
(二)申报条件。申请使用奖励资金的规模化养殖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此次奖励范围为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的规模化养殖户。
2、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实行封闭管理,人畜分离、集中饲养的规模化养殖户。
3、防疫严格、管理规范,有健全的生产管理、免疫程序、消毒和科学饲养管理制度,按照标准化饲养程序组织生产。要有健全的生产记录档案和免疫台账,有《动物防疫合格证》。
4、引进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购买,并有种猪合格证和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证明。
5、年国家通过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项目资金给予专项扶持的,不再享受奖励资金支持,从年开始列入支持范围。
四、奖励资金的申报拨付
奖励资金的申报拨付程序为:由养殖大户向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申报--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乡镇财政所共同实地审查--乡镇政府核定--畜牧局、财政局组成专班检查验收审定--财政局测算分配资金方案--市政府审批--财政局下拨资金--财政所直发到养殖户。
(一)资金申报。畜牧部门负责组织申报、审核,并确保养殖户(场)基本情况及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1、申报时间:申报时间截止年5月31日结束。各地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符合条件的养殖户要申报当年项目计划和实施,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
2、申报资料:符合奖励条件的生猪养殖户(场)按申报项目填写《年生猪养殖奖励资金申请表》,申报奖励资金的资料要内容完整、真实可信、签字齐全、一式二份。申报猪舍改造、良种引进和粪污处理支出奖励,根据项目需提供以下相应资料:(1)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防疫条件,标准化栏圈“150”、“500”要求的猪舍改造选址、工程设计、工艺流程、畜牧部门完工验收报告和支出凭证;(2)良种引进后种猪系谱和检疫证明及支出凭证;(3)粪污处理建沼气池、化粪池等设施或配套的粪污处理相关设备、粪污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的相关证明。(所有申报资料统一用A4文档纸)
以上申报资料以乡镇为单位汇总,由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层财政所填报《年生猪养殖户(场)基本情况汇总表》,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调查审核人及各地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加盖行政公章后,连同分户(场)申报资料一式二份上报市畜牧局。市畜牧局汇总后连同分户(场)申报资料一并报市财政局。
(二)资金拨付。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分配、管理,资金拨付采取事后原则。财政局根据市政府审批意见,将资金分配、划拨到基层财政所,财政所直接发到养殖户,父母代种猪场、农业小三场所属养殖场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账户。
五、奖励资金的监督管理
(一)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畜牧部门要对规模化养殖大户进行登记造册,对养殖场的名称、负责人、所在地、规模及相应配套设施等进行详细记载,并对养殖大户相关硬件配套设施进行拍照存档,做到户户建有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二)建立动态监管制度。畜牧部门要对建档的生猪养殖大户进行动态监管,每月对各地的生猪调入、调出和出栏、存栏等基础数据进行动态管理,跟踪基础数据的变化。养殖大户申报的生猪出栏数按畜牧部门开据的运输检疫证明数为准;对申报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验收,掌握项目落实、进展情况。根据动态监测情况,对生猪养殖大户奖优汰劣,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三)建立公开透明制度。畜牧部门要对奖励政策通过媒体、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生猪养殖户切实了解政策、享受政策、落实政策,提高生猪奖励申报的覆盖面和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列入奖励范围的养殖户的相关情况在场址所在地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奖励政策公开透明。
篇9
为积极应对生猪市场价格持续波动、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困境,文水县有关农业部门创新思路、增添举措,迎难而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继续夯实生猪产业发展基础。
1.调查时间:2021年3月1日
2.调查地点:山西省文水县南安镇***村
3.调查对象:加入养殖小区的养殖农户
4.调查方法:以实际考察加上问卷的方式协同完成
一、主要经验做法
面对近几年生猪价格波动局面,一是引导农户适时调整生产,降低饲养成本,以稳定生猪生产。二是依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引导农户加大投入,探索集中和相对分散两种模式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目前,相对分散建设的文水县南安镇***村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已完成70%的圈舍扩建工程,小区总建筑面积达到4000余平方米,建成后年出栏生猪达到8000余头。为了加快农民的基本收入和农民步入小康的步伐,以及形成统一规划的现代化模式的新型养殖模式,文水县政府实施了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
一是加快龙头企业发展。2021年,文水县着力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以“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县生猪标准化生产发展,投资分别达200万元的***有限公司***头祖代育种母猪繁育基地和***农业发展公司可溯源优质商品猪基地将于今年建成投产,可新增产值500万元,带动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6个,同时,积极推行正大“代养”、“寄养”生产发展模式,配套先进的生产管理、恒温控制、粪污处理等技术,全县已发展正大模式标准化生猪养殖场24个。
二是狠抓标准化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依托202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以集中入住式小区和分散连片小区的方式,新建南安镇***村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每个养殖小区标准化猪舍达3000?以上,出栏均在8000头以上,可创产值900万元。
三是积极引导农村散养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改扩建。积极动员、指导广大农村散养户的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加强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国,切实提高规模养殖效益。目前已实施改扩建800户。
四是强化生猪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以专业合作组织形式,充分吸纳农户入社,形成利益整体,有力提高其市场参与,增强抗风险能力。今年全县已新发展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新增会员34个,同时,文水县正策划组建文水县优质生猪养殖协会,整合全县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资源,掌握市场主动权,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篇10
2011年以来,我区与全国一样,生猪和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春节是猪肉的第一个价格高峰,3、4月份较平稳,从5月份开始一路上涨,至7月初,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根据市局安排,我们于7月18-20日,利用三天时间走访调查了6家生猪养殖企业和散养户。
一、调查基本情况
1、截止六月底生猪存栏828头,比上月减少24头,比年初增加142头,比去年同期减少60头。其中:①能繁母猪存栏120头,比上月增加13头,比年初增加30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1头;②育肥猪(近期可以出栏的生猪)存栏220头,比上月减少33头,比年初增加128头,比去年同期减少97头。
2、六月份补栏生猪192头,比上月增加91头,比年初增加80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20头;上半年累计补栏生猪757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74头;八、九月份准备补栏345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94头。
3、六月份出栏的生猪平均每头收入2042元,比年初增加5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00元(收入指含成本的总收入)。平均每头猪总成本1360元,比年初增加26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0元,其中:(仔猪全部是自繁自育),饲料成本900元,人工成本205元,防疫成本25元,其他成本230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00元、45元、5元、20元。
二、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一是生猪存栏量下降,对生猪价格形成强势推动。生猪存栏量下降,主要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2010年上半年猪价一度大幅下跌,生猪价格最低降至4.50元/500g,养猪出现亏损,结果造成了部分散养户退出养猪产业,导致今年生猪存栏量减少。
第二个因素是受今年年初动物疫病影响,母猪产仔率下降,仔猪死亡率高,导致生猪存栏量下降。
资深养殖户王大哥说:今春的病毒性腹泻造成**镇河王村生猪几乎全军覆没。街道**生态猪养殖厂负责人反映,因疫情影响,仔猪死亡多达200余头。**农畜产有限公司今年6月份存栏量200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67%。从区畜牧局提供数据看,到6月底全区生猪存栏量16.42万头,同比下降7.80%。生猪存栏量下降,对生猪价格形成了强势推动。
二是养殖成本加大,对生猪价格上涨拉动明显。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70%左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自2009年初一直保持涨势,2011年6月份价格上涨到2.40/公斤,与去年同期上涨22.45%,相应地饲料价格每吨同比上涨700元左右,涨幅达10%以上。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五个半月,出栏200-230斤,,约消耗480公斤饲料,仅饲料成本就增加300元左右。此外,劳动力、运输、防疫、水电等费用的增加也推高了饲养成本。街道三合生态猪养殖厂负责人介绍,去年每月1500元的工资,很多人抢着干,现在2000元都很难雇到人。而2010年至今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增加了养殖户资金使用成本。
三是突发事件对生猪价格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年初的低温、3月份的“瘦肉精事件”对生猪生产和出栏造成一定影响,对价格上涨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区畜牧局了解到,我区生猪养殖业未使用瘦肉精,但我区生猪供应30%是从外地购进。而仅湖南警方破获的特大瘦肉精事件,就涉及16个省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的生猪价格。
三、生猪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能力弱。我区生猪养殖仍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散养比例接近70%,分散的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协调和调控。同时,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没有成立专门的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散养户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
二是缺乏预警和应急机制,市场体系不健全。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地向养殖户提供有关的市场信息和跟踪服务,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缺乏市场预警机制,在行情看好时不能做出客观预警。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在行情低迷风险来临时缺乏应急措施,反应滞后。在行情低迷时,大部分散养户认为养猪不如出去打工,而放弃养猪;当行情高涨时,存栏又少了,没有猪卖,形成恶性循环。街道办事处新建村养殖户刘美芳说:我们了解不到太多的信息,只能自已根据市场行情判断是多养还是少养,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多给我们指导。
三是科技含量不高。多年来,养猪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猪比重低,多数养殖户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理水平低,标准化养殖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越是规模化养殖,疫情发生的机率越小,而散养户对科学管理、科学养殖做得不到位,往往导致疫情的发生。义和镇三合村资深养殖户王大哥说:这养猪啊就象侍候孩子,防疫得从娘胎里开始,出生十天,常规疫苗就得全部用上。猪舍要干净、通风,天热了要喷水降温,还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能太凉,冬天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刚出生的小猪。还要注意天气预期,俗话说,不怕正风吹,就怕贼风钻,否则很容易导致感冒和腹泻等疾病。
四、发展生猪业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作力度,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领导责任制,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二是要扶持规模发展,提高饲养水平。首先要加强生猪生产小区建设,在各街道、乡镇建立生猪养殖小区,再通过对小区出栏数给予一定的补贴等政策,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其次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采用贴息贷款方式,鼓励和帮助规模养殖户发展。再者加快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是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首先要加快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机制,做好生猪疫病的监测和免疫工作,打好生猪疫病防控的攻坚战。其次要建立新型良种繁育体系,技术人员要深入场户进行技术指导,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弊病防控新规范。再者要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实现村组有技术骨干,户有科学养殖明白人。
四是要成立专业协会,促进健康发展。要大力提倡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提高养殖户之间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可按照“民办、民营、民收益”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为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内部机制。做到养殖户之间互相监督,自我管理,整体应对市场风险、提高应对市场行情波动的能力,确保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五是作好监测预警,努力规避市场风险,引导养殖户科学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相关部门要密切跟踪生产和市场变化,加强形势研判,及时信息,以达到引导养殖户科学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规避市场风险、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目的。另外还要强化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指导养殖场户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等。
五、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预测下半年生猪价格将稳中小幅下降。资深养殖户王大哥预测说:今年下半年到明天上半年,猪肉价格会稳中有降,到明年下半年,会出现周期性下降。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