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护理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满足产妇身心健康为目的,现已成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1]。80后的产妇与婴儿的健康牵涉到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幸福,我们针对这一社会现象,采取以家庭为单位,实施产前、产后、产褥期宣教内容一体化,使产妇及婴儿出院后能在家庭的呵护下,摒弃传统习俗坐月子的习惯,以现代科学的的护理方法达到更高的健康水平。
1定义与内涵
1.1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定义
病人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和一种文化,充分考虑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后,为病人及家庭成员提供全面有效的健康服务。[2]
1.2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内涵
以尊严与尊重、信息分享、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参与整个护理过程。照护者、产妇与家庭成员密切协作,让产妇认识到家庭作用贯穿于整个产后康复过程。
2临床运用
2.1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妇护理
是指在确认孕产妇、家庭人员、新生儿在生理、心理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品质的健康照顾。其别强调家庭凝聚力的促进以及母婴身体安全的维护[3]。
2.2在分娩前教育中的应用
孕妇入院待产即发放医院有关分娩方法的各种宣传资料,提前进入准妈妈角色,让孕妇及家属了解、选择无痛分娩的方法,达到减轻分娩时阵痛的目的。对具备剖宫产指征,医学要求剖宫产的孕妇及时穿插宣教内容,促使孕妇在其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下顺利通过手术全过程。减轻担忧,焦虑,并获得最合适的身体护理。
2.3在分娩时及出院前后护理中的应用
建立家庭化病房,以家庭为中心的产时分娩支持,产后护理示范,婴儿喂养知识指导,该模式使产妇及家庭能更好地参与生育的全过程,并发挥积极的作用。配合较全面的出院指导、出院后一周访视又能及时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使90%以上的产妇能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掌握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技能。
3存在问题及展望
尽管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概念已为我国护理界有所认识,并在我院的部分孕产妇中得以实践,但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究其原因:①护士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优势认识不足,许多护士不能意识到这一模式对孕产妇是最有益的;②护士缺乏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力,有些护士只能有限地、常规地与家属讨论病情,缺乏更多的建设性的沟通;③由于工作忙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属交流,这也限制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发展。因此,要更好地推行这一模式,让孕产妇和家庭得到最大的利益,首先需转变护士的理念,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沟通交流能力,优化人力资源和人员结构。其次让医院管理者、家属了解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模式,认识到这一举措是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深化,是更为有益于病人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际、赵娟.“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和展望.重庆医学,2005,34(6):932-933.
[2] 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9(5):229.
[3] 张慧、张缨、周杏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04-806.
篇2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
舒适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 。根据这一模式,我科在血透过程中提供全程的舒适护理使患者顺利进行血透,提高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4年2月~2006年2月血液透析病人50例,男29例,年龄28~80岁,女21例,年龄30~72岁,都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病人,2~3次/周,4~5小时/次。
2 护 理
2.1 透析治疗前的舒适护理。
2.1.1 心理舒适护理:特别是初次透析的患者,给病人讲解透析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加了安全感,取得了病人的配合。对他们讲解进行透析治疗必须要建立两条血管通道,穿刺针比较粗,穿刺时比一般的静脉穿刺要痛,但一般人都能够忍受。同时在穿刺前找一些轻松的话题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感。
2.1.2 舒适护理:一旦开始透析治疗,病人的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透析时间较长,特别是直穿患者,穿刺肢体的移动会影响到血液的流量,从而影响到透析的效果,或血流量达不到导致穿刺失败进而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病人平卧于床上,在不影响透析的情况下我们帮助病人摇高床头20~45°,尽量使他们处于自己最舒服的。
2.1.3 舒适的环境:透析室应保持宽敞、明亮、整洁,配备空调、电视机等。调节好透析室的温度和湿度,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55%左右,使病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感到冬暖夏凉。
2.2 透析治疗中的舒适护理。
2.2.1 生理舒适护理:一般情况整个透析过程需要4~5小时,部分患者对于卧床4~5小时难以忍受,特别是初次透析患者更不适应,透析过程中可以在保护好穿刺肢体情况下协助患者更换,必要时给予局部肢体按摩。我科还在透析室内配备了电视和VCD,根据病人的需要每个床头都配置了耳机,在不影响别人休息的情况下放松心情,减轻患者身体的不适。
2.2.2 饮食舒适的护理:透析治疗时,我院免费为病人提供午餐。进餐前将每位患者的床头摇至半坐卧位,将盒饭放在盘中,置于患者方便的位置,不方便吃饭者协助其进餐,餐后整理床单,摇床至舒适的。
2.2.3 心理舒适的护理:大多数透析患者都有焦虑、急躁、悲观、失望和抑郁等心理状态,我们应该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给予理解和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尽可能的减轻病人的思想苦闷,积极参与治疗。
2.2.4 减轻社会不适感: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往往因自身经济、医疗费用、家庭关系等情况认为自己是家庭、社会的负担。我们应积极争取社会特别是家庭的支持、配合,劝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还要经常安慰、鼓励患者,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科有几位患者在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同时继续正常的工作。另外很多的患者都能做一些适当的家务活动,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减少患者的社会不适应感。
2.2.5 透析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我们每半小时测一次血压,同时巡视病人并观察穿刺点。如发现异常遵照医嘱准确及时的给药,做好DH观察表的记录,及时解决机器的报警,解除透析治疗过程可能发生的不适。
2.3 血透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掌握透析后的内瘘护理,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避免搬提重物,第2日可温水毛巾热敷,有利于软化、营养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处理。并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不与感冒者接触。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2.3.2 有效利用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给予无条件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患者感受亲人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下一次血透治疗。
3 结 论
舒适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血透护理中,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篇3
【关键词】儿科病房;优质服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55-01
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进一步落实有效规范的护理措施,让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贴近社会,从而提升护理形象,儿科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儿和家属解决实际问题,营造一种家庭式病房,夯实基础护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同时不断创新护理服务内涵,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措施
1.1 营造家庭式的住院环境:儿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人群,也是一组脆弱的人群.他们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均较成人差.因此,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温馨、更符合儿童需要的病室环境,帮助其消除恐惧、忧虑、孤独等心理障碍,满足其学习娱乐的需要对促进患儿康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1]。于是我们在病房中和走廊里粘贴各式各样的卡通图案,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为每个病房提供的挂表也采用动物外形,健康宣教展板也设计成动物或水果图形展示给患儿和家属,这样患儿消除了恐惧感和陌生感,体现了家庭的温暖。
1.2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基础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最基本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基础护理在原有基础上又结合了病人生理、心理和康复的需要,使内涵越来越丰富,它不仅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最好的桥梁,而且是护理工作贴近病人最直接的体现,是病人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效的平台[2]。因此开展示范病房后在护士站我们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公示,这就意味着护士的所有行为是在公众的监督下完成的。通过公示增强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调动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使护士自觉执行基础护理服务规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保障了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以优良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娴熟的服务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服务。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比方说儿科护士每天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时就遵循督促,协助,指导的原则独立或协助家属完成;还有我们现在临床的四师(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饮食指导师,用药指导师,康复指导师)就是我们医院的护理特色,她们每天挂牌上岗,完成常规责护工作外还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专科知识不断地充实低能级责护,同时更深层次的对患儿家属进行专科指导。
1.3 人文化护理
1.3.1 服务措施人文化:体现一个家庭式病房,我们在生活护理上也集思广益,从患儿和家属的实际需求出发:首先我们为每个病室配备了挂表;在护士站设立了便民箱(针线包,各类棋子,老花镜,笔,纸,沈阳地图,列车表等),天气预报栏,报刊架;准备了各种卡通小粘贴用于责护做处置时给与患儿的奖励,这样护士增进了护患感情,同时双方积极配合下,也大大提高小儿的穿刺率;其次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我们科室制作了三面小红旗,制定出评比规则,每周护士长与副主任都会下病房进行评比,并给获得流动红旗病室小朋友奖品,得到奖品的小朋友就会得意,并主动参与护士一起进行病房管理,有时家属的积极性也由孩子带动起来,这样病房管理工作就是双方的配合,得到红旗的责护在绩效分配上也会得到嘉奖。我们针对儿科特点还在剪指甲,剃头,洗头方面准备了儿童专用的设备,可以避免儿童由于护士操作失误导致人为伤害。
1.3.2 护理管理人文化: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3]。开展示范病房以来护士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我们病区60张床单位,共有24名护士,每天一名责护负责8名患儿,实施全程,连续性的整体责任制护理,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做为管理者就要不仅对患者实行人文化服务,对护士也要人文化管理,所以从排班上基本遵循的是班次认领制,排班表中设立护士专栏,对下周的班次护士可以提前进行预约;同时护士长每天根据患者的数量进行弹性调班,这样不仅没增加护士人数,相反护士还感到压力减少,不像以往多少患儿都是自己完成甚至经常不能准时下班。
1.4 完善的保障系统
1.4.1 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薪酬是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薪酬分配得当 ,既可节约医院的人力成本 ,又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能使医院保持良好的效益。如果薪酬分配不当 ,不仅导致员工满意度低 ,工作情绪低落 ,而且还会导致人员流失 ,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下降 ,甚至可威胁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4]。 那么作为临床一线的护士长每天上午都会在病房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及检查护士的工作流程,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同时针对各个护士的特点和不足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来加强护士的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在绩效薪酬上合理分配,按照护士的工作量,患者的满意度及工作完成的质量来作为当月的考核标准,同时处罚和奖励体现在绩效中,同时培养护士的价值认同感,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留住人才。
1.4.2 支持系统完善:随着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各医院已加大了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但支持力度参差不齐,部分领导或职能部门思想仍未转变,部分非护理工作仍旧由护理人员承担。进一步加大医院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系统,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是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关键[5]。我院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领头军,比方说取药,配液,分发口服药,发一日清单,核帐等,我们全部由辅助人员在完成,同时责护的护理记录现在也100%的使用PDA在床头书写,这就大大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和互动。
2 结果
自开展示范工程以来护患满意度提高显著,达到99%以上,甚至科室近几个月来接到多份表扬护士的信件与锦旗,这是我们的骄傲,同时也激励我们更好的完成优质护理工作。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护理文书的简化,确保了护士与患者有效的接触时间,护士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能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估,并且能针对评估问题做相关的告知与沟通,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风险的事件能做到早发现、早告知、早预防,真正达到防患与未然。护理服务的不断创新,让患儿及家属有家庭的温暖,拉近了护患距离,减少了护患矛盾和纠纷,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李建民,邢凤梅.儿科病房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建议[J].现代护理,2005,11(2):96-97
[2] 吴欣娟.夯实基础护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工作[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12
[3] 黄津芳.人性化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9):564
篇4
目前,我们医院成立了糖尿病专科门诊,PICC门诊、静脉输液小组,压疮护理小组,没有成立造口门诊,所有造口患者的咨询,服务均由病房医护人员承担。今年医务科也要求各科室建立出院患者随访制度,了解出院患者的健康状况,解答患者健康咨询。今年11月份医院护理部决定成立延续护理服务小组,延续护理工作正式启动。
1延续护理的概念
延续护理是国际上自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将住院护理服务延续到家庭和社区。实行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护理服务。2003年美国老年学会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是:患者在不同的地点之间或者在同一地点不同水平的保健服务之间转移时,为保证患者所接受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而设计的一系列行动。
2我科目前延续护理工作开展现状
泌尿外科有2种疾病患者,我们做了延续护理工作。①为老年前列腺增生行膀胱造瘘患者,长期携带造瘘管,需定期更换造瘘管;②患者为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需长期携带支架管及造口袋的患者。根据上述2种患者,科室实行医-护一体化,医院-家庭一体化的服务。
2.1目的明确,职责到人 开展延续护理的目的是为住院患者出院后的家庭照顾提供良好的护理理论基础,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规范的健康指导。
我科延续护理工作,由护士长及健康教育护士负责,护士长负责全膀胱切除皮肤造口患者的健康咨询指导工作。健康教育护士负责前列腺增生膀胱造瘘患者的健康咨询,指导工作。医生进行电话随访也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工作。
2.2建立信息档案,制定指导计划 我们科对膀胱皮肤造口患者及膀胱造瘘患者,分别进行分类登记,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在住院期间,我们就有计划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所有膀胱造瘘患者均由健康教育护士负责,膀胱皮肤造口患者由护士长负责,我们对患者情况进行跟踪观察指导。出院之前发放宣教材料,健康小册子,光盘,指导相关护理、注意事项等,并留下我们的联系方式,随时进行健康咨询。科室这2类患者,平均到病房1次/月,更换造瘘管及支架管,我们规定每周2下午做这项工作,由医生,护士共同完成,在操作前,2次/月,由护士长及健康教育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现场互动,了解患者存在哪些问题,进行健康指导。膀胱皮肤造口患者出院第1 w、第2 w护士长与患者电话沟通,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造口袋使用更换等问题。对个别行动不便患者医护人员到家里为患者服务。我们手机24 h开机,随时接待患者的健康咨询。
3延续服务的成果
通过延续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增加健康教育护士的责任感及自身价值的体现,同时构架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也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规范的健康咨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解决了造瘘、造口患者的健康咨询。目前,我科膀胱造口患者18例,膀胱造瘘患者28例,我们进行健康讲座10次,电话咨询50次,现场咨询40次,收到满意的效果。由于这项工作尚为起步阶段,存在人力资源问题,上门进行家庭护理服务做的不完全到位,有待今后得到医院人力资源的支持,更进一步完善 。
4总结
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咨询及健康讲座,使健康咨询走进家庭及社区,不仅延伸了护理服务内涵,而且进一步拓展了护理服务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需求,是推进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董玉静,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管理,2012,9:20-21.
篇5
[关键词] 社区; 护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0-01
随着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举措,号召社区居民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迫切需要,社区护理工作的内涵就变得越来越丰富。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护理专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是保证社区护理工作正常的、有序地、高质量地开展的管理体系。我院原是一家职工医院,于2004年挂牌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4个社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部工作内容,并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现将我中心社区护理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安排
1.1 人员的选定 首批选送了5名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强的临床护士,参加了市社区护理岗位的系统培训,明确社区护理内涵和工作内容,熟练掌握社区护理的各项技能,并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规范化的培训 以前传统的医疗模式是基层医院的门诊就是医生看病,开处方,基本不需要护士的参与。而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六位一体”的工作内涵,如果单靠全科医生是不可能完成这大量的工作的,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相互合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中心成立了服务于4个社委会的4个全科社区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牵头,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参与,共同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样社区护士除了为家庭、个人承担直接的护理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伤残康复训练等各项任务。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医学知识面广、具备独立处理突况的应急能力,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就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我中心利用各种形式对社区护士进行一些规范化的训练和医学知识的普及。
1.2.1 院外培训 选送了一位各方面素质较强的社区护士到省级医院急诊科培训了6个月,回来后要求她把学到的有关急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其他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和带教,以带动社区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1.2.2 院内学习 积极参加上级医院医生下社区进行的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知识讲座的学习,同时也参加本院医生定期进行的常见慢性病知识讲座的学习。
1.2.3 积极参与卫生局举办的一些培训 如院前急救、健康知识讲座、伤残康复训练、计划免疫等等的专项培训。
1.2.4 中心定期组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演练 以提高社区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制订社区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为了把社区护理这项工作做好,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我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制订了各种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其中包括:计划免疫工作程序规程,医德医风奖惩制度,护理差错报告与奖惩制度,社区护理工作常规,社区护士下社区规程,上门出诊、随诊护理常规等。为社区护理的规范服务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3 社区护理质量的落实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社区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复杂性。需要运用社会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我中心护理部专门成立了护理质控小组,定期对社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对用于上门出诊的消毒物品、医疗器械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不定期的对社区居民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了解护理服务质量,与中心的奖惩制度挂钩,以提高社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例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拿出整改意见,制定解决方案。对上级下发的社区工作文件,积极组织学习,领会精神,不断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
总之,在社区护理管理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运用护理管理的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做好、做扎实,把温暖带给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6~52,平均35;颈椎骨折8,腰椎间盘突出症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3,
2.舒适护理
2.1础舒适护理:①舒适晨间护理:早晨起床时播放一些节奏舒缓、令人心情舒畅的轻音乐,可以使患者感觉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为术后疼痛患者护理查房时,可介绍一下当天的治疗及护理项目,听取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意见。②舒适晚间护理:晚上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及护理。夜间尽可能关灯或开地灯,巡视患者时如用手电筒,不能直接照射患者的头部,应用墙壁反射光观察,这样不会影响患者休息。③舒适的:术中采用腰麻或全麻的患者,术后为防止误吸应去枕平卧6 h,长时间卧床可引起肌肉关节疲乏、疼痛,为减少患者不舒适感,做到勤观察,消除引起疼痛的诱因,在不影响治疗护理的同时,为患者安置舒适。
2.2舒适环境的管理 有研究表明,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对住院病人来说,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舒适度,适当的感觉刺激,对健康是有益的。
创造一个整体、舒适、安静的环境,让病人安心养病,根据气温来调节病人的冷暖,必要时加盖毛毯或凉被。尽可能安排同性病人住在同一个病房,病房内温度、湿度要适宜。保持病人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减少探病人员,避免病房噪音。
2.3 止痛措施的运用 药物止痛仍是目前解除术后病人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里除了要正确运用镇痛药物以外,为了使疼痛病人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应摒弃传统的“按需给药”改为根据药物半衰期的“按时给药”,使药物浓度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在镇痛效果的同时起到“预防为主”的作用。卧床患者应用足底静脉泵,从而增加血液循环,舒筋活血来减轻疼痛,使病人舒适。应用耳穴压籽减轻术后疼痛。
2.4轻患者心理压力:手术后患者对疼痛有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护士与患者做5~10min的必要谈话,可使镇痛效果持续18h,10min的笑能使患者在几小时内不再受疼痛的困扰。因此护士要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的不良情绪,以安慰和鼓励减轻其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2.5属积极配合:术后患者的生活暂时或长期不能自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感受需要他人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安慰,但因患者疼痛的表情造成家属的焦虑和不安又不可影响到患者,以免加重其对疼痛的敏感性。因此,要告知家属,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定期与患者家庭、朋友及单位沟通,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精神、情感、经济上的支持,提高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度。创造条件让亲友、同事多探视,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
3 结果通过对本组4例骨科手术后疼痛病人运用舒适护理方式,本组病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病人满意度为96,护患纠纷下降为0。
篇7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 范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29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①我国社区护理现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不少医院虽然开设了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其重点仍是病人,仍以基本医疗为主。对“六位一体”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②社区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网络化仍处于摸索阶段。③政府不重视,资金不到位,医院仍以营利为目的,工作开展很被动。④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缺乏,各项水平有限。⑤社区软件和硬件的缺失。⑥没有得到公众认可,居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五免六减只是一句空话。⑦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社区护理人才,由于社区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将难以开展好社区护理工作。⑧社区护理仍缺乏整体性。连贯性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社区护理的范畴
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进行生命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实施卫生教育;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慢性病管理及跟踪治疗,心理卫生指导;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保存正确纪录。
社区护理特殊性
包括社区卫生与护理两方面的内涵,除做好基本医疗外,社区护理主要是对社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六位一体”的健康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慢性病的防治及系统化管理等,促进社区每个人健康安宁,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的恢复以及增进健康。是社区护士亲切友善精神体现。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疾病系统化管理。运用有利用资源,发挥护理功能,协调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组织、政府机构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延伸到社区中,如与辖区政府街道居委会计生办共同合作,为社区每位成员提供健康保障,为社区护理发挥桥梁作用。
社区内优先服务对象
弱势团体(老弱残障)。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妇幼健康应得到特别注意和照顾,其原因是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母亲健康一旦遭到永久性伤害,不仅造成母子二人健康的损害,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日益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妇幼及老年人的健康。
社区护理要做好卫生服务的计划、评估和发掘
评估是指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评价,了解每个个体、家庭、团体以及整个社区健康的需求,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落实。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的办法。如缺乏孕育经验的孕妇,应让其尽快了解有关孕育知识。每一个人健康需要问题不尽相同,做好区域内高危人群的管理,疾病的筛查以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共建和谐社区,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社会效益为主,坚持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发展。
做好健康宣教
社区护士不仅要发现及评估个人、家庭、社区的卫生问题,而且要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认识到危害性,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如不少人对癌症认识不清,对待癌症病人就像对待传染病病人一样,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健康恢复。
按需提供护理服务
社区护士依照个人的特殊情况,提供适当的护理、转诊,或社会资源的利用,慢性病的防治,如对长期卧床的心血管病人的家属给予基本护理知识指导(擦浴、翻身、测血压等等),让病人得到正确的、舒适的、安全的护理。
优化社区环境
控制(或尽量消除)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社区护士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安全工作,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如意外事件、传染病疫源、药物成瘾、水源污染、噪声、空气及土壤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做好健康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社区护士通过借助各种健康筛检和对居民的健康评估,并劝导每一个人戒除不良卫生习惯。
篇8
关键词 儿科护理 以人为本
护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集中体现了对患儿的生命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是在护理过程中对真善美追求的认识和体验,也是人性化、人道主义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的具体实践。
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是时展的需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的重要性:由于儿科存在特殊性,当患儿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患者家属的投诉。这样,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
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的具体实施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情绪较易变化,不好控制,容易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而哭闹,以致影响患儿的治疗。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就需要儿科护理人员在病房布置上下功夫,营造“温馨病房”,尽量将病房营造出一种充满童趣,人情味浓,关心患儿,尊重患儿,让患儿喜爱、快乐和放心的不陌生的氛围。具体做法:①建立患儿游戏室,游戏室配有患儿喜爱的各种玩具;②病室不再使用以往的白色为基调,病室墙面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张贴上各种卡通绘画,如新鲜的水果、奥特曼、米老鼠等,能够吸引患儿注意力;③病室装上VCD及电视,可以让患儿在不影响身体恢复的前提下欣赏一些动画片或歌曲等。
以患儿为中心,开展多种服务项目:“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表现在对患儿及家属的态度和蔼,更应该表现在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上。例如,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五个一”:送上第一瓶水,落实第一顿饭,协助第一次检查,指导第一次用药,做好第一次入院宣教。“五个字”:“不”-不对病人、家属说一个不字;“情”――真情相待;“忍”-忍让在先;“换”-换位思考;“乐”-让病人快乐满意。这些行为都充分体现了优质儿科护理特色,深化了整体护理内涵,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
篇9
一、护理专业女生现状调查
(一)自我认知状态
调查问卷显示,城市生源的学生对自己了解且满意的占到10%,独生子女只占8%;非城市生源对现在生活满意的占35%,非双亲家庭环境成长的学生的满意率只有20%;对过去人生经历的总结认为成功大于失败的一二年级学生占到40%。可见这些学生是自卑与自尊交织的矛盾冲突的个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叛逆,这其实都是自我认知不健全的表现。
(二)专业认知状态
受传统思想和社会偏见的影响,护理专业的大众认可度低,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问卷调查显示,学生选择护理专业出自个人喜欢的占21%,独生子女中因父母的意愿而选择的占到70%,城市生源因个人喜欢选择的占10%。可见,学生选专业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模糊性。
(三)生命认知状态
调查显示,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但当问及“在临床实习(见习)期间,看到病人生命的逝去,你的心情”时,有37%的学生感到困惑,“疾病、灾难等夺走人的生命时”只有23%的学生会采取行动,这些其实是漠视生命的表现,也从侧面折射出学生生命责任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进一步说明了她们信仰缺失,缺乏精神寄托。
(四)社会认知状态
现行的职业教育更多关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忽视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目前在校学生“面对挫折”有信心解决的仅占11%,;当“发现身边有人精神萎靡不振,自闭离群”,能主动关心了解的仅占13%,大部分独生子女、城市生源都选择“同情,但不知应该如何办”;当“在见习实习中,看到医疗纠纷事件时”,有50%的五年级学生选择“分析事件”,有90%的一年级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所以,学生更多的是把护士看成谋生手段,工作责任心与归属感不强,影响团队整体合力发挥,影响医患关系。
二、护理专业女生生命教育方法探索
(一)疏导与情感为重
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护理专业女生的生命教育要注重疏导,提倡情感教育法,注重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自愿主动地服从学校管理。在“动之以情”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这一循序渐进过程中,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更和谐,产生的教育管理效果肯定更好,教育工作者把情感作为一种技能和态度去沟通、关怀,寓理于情,才能在以真情动人的过程中实现以理服人的目的。
(二)人文与专业互补
生命教育应该倡导人文关怀的精神,并贯穿于护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在专业临床教学中,护理带教老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充分展示师德关怀的榜样作用;其次要明确医疗环境中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策略,在日常的传道授业解惑中,时刻关注着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不断提高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力。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理念是护理专业女生职业素质内化的标志,包括关怀责任、人道博爱,奉献服务和关爱生命等信念。对护理专业的“准护士”女生,教育中应该始终强调生命的珍贵、对生命的敬畏,让女生在专业学习、操作实践过程中感悟、体验和升华。
(三)内涵与形式相融
篇10
2012年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优质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引领长期护理
2009年“5.12”国际护士节活动主题——优质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引领护理创新
2008年“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提高社区护理品质,引领初级卫生保健( delivering quality,serving communities. nurse leading primary health care.)。
2007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是:营造优良执业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positive practice environment: quality workplace = quality patient care)。该主题的内涵在于,强调护理人员的执业环境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强调要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2006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确定为:safe staffing saves lives,中文译为“护士的合理配置对拯救生命至关重要”。
2005年国际护士节主题: 为了病人安全,抵制伪劣药品。
2004年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携手战胜贫困。
2003年--反对歧视aids 关爱全人类(nurses: fighting aids stigma, caring for all.)。
2002年--无论何时何地 护士永远为你服务:关爱家庭(nurses always there for you: caring for families)。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