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反思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个人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个人反思

篇1

一、 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我觉得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二、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

1、人文关怀,精神建构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

篇2

一、认真反思,教学工作抓紧抓勤。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实施了新课程《幼儿园整合课程活动》。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虽说有很多教学经验。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困惑。什么是整合?怎样整合?等等。于是,我首先抓紧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纲领、结构、内容和形式。接着,加紧设计教学活动、布置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每当一次活动完了之后,我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出适宜的行为,下次继续实施;找到不适宜的行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学过程中彻底改进。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学习、勤反思,写好反思笔记,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学习,教研组工作抓实抓细。

作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专业发展上有新的收获,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所以,在自身发展学习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组的工作,带领全体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互相帮助着设计教学形式,分析教材特点等。正是这样的齐心协力,使得我们的教研活动频繁而精彩。我们的家委会成员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我们的健康宝宝也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还有我们年级的体育节项目、家访信息反馈、家长会座谈内容、郊游注意事项及安排、区域环境的布置等都是通过教研活动来完成的。特别是我们的家教园地设计版面清楚明快、内容精彩新颖、形式赋予变换,获得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可见,要想有成绩,教研组的工作必须抓实抓细。

三、增进联系,兴趣班工作抓头抓尾。

园内的兴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负责的。今年,虽然我们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改进,但是活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依旧本着为家长服务、为幼儿发展的精神来组织兴趣班的工作的。新学期开始了,如何让家长朋友放心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活动呢?我认为必须抓好宣传,也就是抓好这个“头”。所以,开学初我就给每位家长发了兴趣班活动的通知书,全园的教师也大力地宣传和动员,使得报名的家长不断增加。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在兴趣班活动的整个学期里,我也会和老师互相交流心得、反馈一些教学信息;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等。当然,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新的想法、设想我们都会交换意见,使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有成效。最后,我们还要抓好兴趣班教学的汇报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孩子的兴趣班活动,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给予每位孩子表现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更能为家长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长。最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个活动来进一步宣传我们的兴趣班教学活动,使得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红火!

四、互动交流,电教组工作抓好抓新。

篇3

关键词:隐喻 修辞格 认知视角 《威尼斯商人》 语言学

在众多学者企图对隐喻这一研究领域有所建树之时,著名语言学家莱柯夫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隐喻做出了具有高屋建瓴式的总结,隐喻究其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去理解超出与人们既有经验范围之外的新的语意,也就是通过拓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渠道去经历和理解另一种事物的过程。隐喻打破了我们习惯了的思维常态,试图重建一种新的认知体系,是一个逐渐了解,影响自我与周遭世界的认知渠道。隐喻拓展和创造着我们的思维体系。

一、隐喻与翻译的关系

隐喻在日常沟通中被广泛的应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是日常用语中,隐喻达到了每三句就出现一个隐喻的高频使用,在英语的使用中,大部分被使用的都是隐喻。换言之,在进行跨语言翻译时会遇到大量的隐喻。这一现实状况来源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背景差异,生活方式以及思维认知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分歧。所以,在进行翻译时必须要充分的了解该语种国家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才能做到脱离表层而翻译出文本的精神内涵,及能做到对他国传统的熟知也能进行本土化再创造。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实际上扮演的角色是文化沟通的使者与桥梁,作为这样的一个文化的承接者,必须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结合读者的文化背景以及阅读习惯进行基于文本的本土化创造,以唤起文本与读者间的共鸣。

所以,在进行文本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这一角色非常重要,译者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的环境都会影响文本翻译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译者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文本撰写类理论知识,包括文本的基本写作类型以及结构方式,了解基于两种语言转换间的语言,语境,语法的基础知识。这是因为,隐喻所表现出的思维差异在本质上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翻译人员自身要对文本要一个宏观的了解,分析两种思维模式间差异性以及共同点,从而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译本。仅仅根据文本的语言而不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反而会带来一定的理解障碍,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文化的翻译超过了简单的文字翻译,故而掌握两种文化远甚于两种语言。

由于忽视文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研究导致文本存在某种程度的失实,面对这一问题所提出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是:采用类比,换位,融合,以及分解这四个不同角度进行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文本意义与语境意义的吻合。在这一补偿过程中,译者必须要经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分别是译者与原著作者,译者与读者,译者与自己之间的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一定会受到自身的文化传统,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原有的文化基础是译者进行翻译工作的基础,但与此同时还必须了解读者的眼光与文化传统,这需要树立不同的目标读者群,把握目标读者的阅读心理期待和阅读习惯,实现超越语言形式的表层翻译而达到有效沟通与理解的目标,传递文化的意义。

二、隐喻的翻译视角

(一)直译

开展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必须立足于自我的主观意识。在进行主客观的双向认知时,通过客观世界的各种关系不断进行交互作用会使我们的记忆储存更加充足。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翻译具有共同意向表达含义的词汇。即使在差异很大的语言中,由于人类生活过程中会积累起大量共同的生活经验,与其对应的隐喻含义也大致相同,所以在进行翻译时可以对隐喻相同的语汇进行直接迁移。比如说:“strike the iron while it's hot(趁热打铁)”,“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Misfortune never comes singly(祸不单行)”,等等这些英文词汇都可以在汉语中进行直接翻译而保有原有意思的完整性。由于这类词汇的隐喻都与人类有着共性上的经验认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同性。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但是,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能够采用直译方法的语汇是屈指可数的,所以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可以采用一定的补偿策略以及转换喻体意象等方法来进行文本翻译。

(二)转换喻体的表达意象以及补偿策略

在译者进行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各地域间的生活习惯及文化特定的不同导致认知程度的差异,甚至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会出现认知上的空缺。在直译无法直接达到很好的译文效果时,必须得到保证的是达到准确的喻义传递,实现同等的文意交流。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地域间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导致在思维方式,言语表达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分歧。部分差异性可以通过直译进行表达,部分就不具备可译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不可译的词汇加以适当的补充。

三、《威尼斯商人》中的对话研究

在《威尼斯商人》的剧情段落中有巴萨尼奥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的一段表达,巴萨尼奥出于强烈的自尊心采取射箭指代借钱这一行为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具体的表述是:用第一支箭不知去向来代指自己钱已所剩无几;第二支箭就表示还需要一笔钱来填补自己的空缺;看准了箭掉在什么位置就可以准确的把它找回来代指好友安东尼奥可以相信他,只要再给他一次机会就一定能把钱还上,并且巴萨尼奥下定决心一定可以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赢回本金,除此之外,还承诺会带给安东尼奥丰厚的回报。

这段剧情与日常生活经验不符的是为什么要用射箭来代指借钱这一行为。在西方人的日常经验中射箭这一行为是社会共有的一种生活经验,人们对于这一行为都有着各自的体会,对于他们来说,在射箭时失手是一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所以当失败发生时,人们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宽容度。所以,用射箭来比喻借钱可以焕发起借债人共同的生活经验进而加以理解。除此之外,在这两者之间,隐喻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是两者之间的共同性,这两者之间都有风险性。射箭的不可控性所导致的失败与投资失败之间有着不言而喻的类比性。所以相同的生活经历让安东尼奥能够切身了解朋友的处境并予以支持就变得理所应当。

四、结束语

从对《威尼斯商人》语言中的隐喻研究中可以发现,隐喻实际上就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体系,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特征,它不仅仅有助于表达丰富的文字含义与思想内涵,更是表达思维方法与自我认知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为文化沟通的使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秉持严谨的态度,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断了解以及学习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进而交出更能表达原作意图与精髓的文化译本。

参考文献:

[1]王颖迪.《威尼斯商人》中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45):339.

篇4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篇5

一、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要适应突飞猛进的新课程改革,就要在新的理念下更新教学模式,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新课改的有效途径之一。《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如今,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摆在教育面前时,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面对着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着诸多变化,教学反思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反思是宝贵的再教资源

教学反思是为了再教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每节课下来,我们都会有感触,坐下来静心反思,在本节课的教案后面附上一段,有成功之处,更有不足的地方。成功之处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就需要我们重新修改进行再教设计,力求做到完美。例如:我在教《陋室铭》这篇课文时,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以新颖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对文章的兴趣。(2)分层次朗读教学贯穿课堂始终。(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4)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在授课中,自认为效果还不错。然而课后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才觉得在第四个环节疏通文义上,虽然改变了以往串讲为主的方法,让学生互相质疑,鼓励学生从文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相互解答。对于重、难点,教师适当点拨、强调,但可惜的是安排的时间太少了,文言文毕竟不同于现代文。如果学生连文意还没弄懂,那么怎么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呢?可是,我因害怕设计内容完成不了,有意缩短了这个环节,致使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意,因而在后面了解文章主旨时,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冷场,虽然这次冷场被我巧妙地解决了,但仍然感到遗憾。因此,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与败,研究产生失败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这就是很好的再教资源,对于教师来说是宝贵的资源,是宝贵的资料。

三、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手段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就会成为名师。”这话说得非常实在,其用意是鼓励教师们珍惜反思,重视反思。当新课程改革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一线教师在默默实践着,努力思考着,新的理念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断碰撞,新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不断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及教学相长的实践规律。而如何在这种变化的错杂境遇中完成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而教学反思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反思应成为教师常规的教学环节,对于教师来说,一个个课堂的系列教学,想要做到尽善尽美,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难度,教学成为一种挑战,不仅是对教学活动本身,更是对个人自身业务水平的挑战。反思不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个人通过反思自我完善的一个途径。倘若存在问题,虽然不能立刻解决,但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思、审视,并从中总结经验。换句话说,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就在于教师要敢于自我怀疑、自我突破,并最终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将自己推向更高的层次。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可能因为过程的艰辛而寝食难安,甚至夜不能寐,但是最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够为个人教学觅得一块沃土,再多挫折也无妨。而正是因为教学反思具有他人无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有可能形成个人特色独具的教学模式。多进行个人教育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阴暗的屋子里开了一个天窗,透过它你可以看到明媚和煦的阳光。因此,教师,要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会反思,养成善反思、勤反思、乐反思的好习惯;通过反思,树立鲜活生动的教育理念,改进个人教学行为,使得师生关系日渐变得融洽、和谐,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教师的个人水平日渐得到提高,课堂就会日益变得灵动。教师的成长进步正是在这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随之得到提高。

四、教学反思是一个长期思考的问题

篇6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学反思;反思水平;反思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O)01-0088―03

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教学反思及其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反思的水平

由于认识的限制和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教师会处于不同的教学反思水平。只有当对教学反思的水平和特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后,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不至于总停留在低层次的反思水平上。高水平的教学反思才是我们所期望的。

(一)专家学者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

根据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不同指向,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评定和解释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六种观点。 范梅南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三个水平:水平一,技术合理水平,它是依据个人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往往看不到目的的存在;水平二,实用行动水平,它高于水平一,能够对系统和理论进行整合,教师开始分析教育目标背后的假设,支持教育目标的信念,并对教学行为所导致的教学后果进行考虑;水平三,批判反思水平,它高于水平二,能够整合道德与伦理的标准。

斯巴克斯・兰格等人根据教师对教学事件的描述方式以及对事件作解释的方法和准则,将教师的教学反思划分为七个水平:水平一,没有描述性的语言,对教学事件不会解释;水平二,用门外汉的语言对教学事件进行描述;水平三,用教育学的术语给事件贴上标签;水平四,用传统的、具有个人偏好的语言对教学实践作出解释;水平五,用似乎合理的教育规律或理论进行解释;水平六,作出解释时考虑到了各种背景因素,如学生的特征、所学科目的特点以及社会因素;水平七,在进行解释时考虑到了道德、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因素。

哈顿和史密斯将教学反思划分为四个水平:水平一,描述性作品,教师仅仅描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教学事件没有尝试着进行解释和证实;水平二,描述性反思,教师尝试着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解释与提供证据,但仅仅依据个人经验以报告或描述的方式进行;水平三,对话性反思。与自己对话,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水平四,批判性反思,给出所做决策的理由,同时也包括更广泛的历史、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

麦力仑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三个水平:水平一,主要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水平二,主要针对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指定的策略;水平三,主要针对道德的和伦理的以及其他直接的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

布鲁巴乔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三个水平:水平一,对实践反思;水平二,在实践中反思;水平三,为实践反思。

刘加霞将教学反思划分三个水平:水平一,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水平二,原因分析水平一准反思水平;水平三,价值判断水平――真正的反思水平。

我们可以看出,以上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多数都是从反思内容的角度对反思水平进行划分。

(二)时教学反思水平的新划分

上述对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为我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分析教师教学反思水平时也主要参照了这些观点。从六位专家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可以看出,前四位更多地依据反思的内容来划分反思水平,另外在划分水平时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思者自身,反思者自身的能动性、反思者的知识能力水平、反思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反思者的动机与目的及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程度,这些都会影响教学反思所能达到的水平层次。

综合借鉴上面六位专家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有两个维度,每一个维度有两个水平层次。两个维度是反思主体维度和反思内容维度。反思主体维度的两个水平是消极性教学反思和积极性教学反思,反思内容维度的两个水平是孤立性教学反思和综合性教学反思。孤立性教学反思只对某一些方面进行反思,而忽略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综合性教学反思则能很全面的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整体层次上去把握、理解并进行教学反思。这里的消极性、积极性主要是指反思者的能动性实现的性质,即要看反思者是否是出于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了促进教学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而不是只是完成上级交的任务而进行的消极性的完成任务式的反思,消极性反思可能会含有一些综合性的反思,但由于反思者的动机不够强,能动性不高,因此反思的效果也不会太好。综上所述,把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教学反思就有四个水平层次:消极孤立性水平、积极孤立性水平、消极综合性水平、积极综合性水平。

三、如何提高教学反思的水平

以上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因为了解和理解了教学反思的不同水平,教师才能够从更高水平层次上去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将自身的教学反思进行分析,评断出自己的教学反思大概处于何种水平,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可知,积极综合性的教学反思是最高水平的教学反思,为了达到教学反思的最高水平。教师在进行积极反思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综合反思。

(一)要进行积极的反思

教师要明确反思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不仅仅是完成反思任务。反思必须要目的明确。斯巴克斯・兰格等人划分的水平一、水平二中的教学反思就没有反思的目的,我们应该做到像布鲁巴

乔所划分的水平三中那样为了实践而反思。反思是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的,是为学生着想的。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而不是消极地在被要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二)要综合运用反思方式

范梅南定义的水平一中指明,仅仅根据个人经验且没有总体意识的反思是达不到合格教学反思的水平的,反思不仅要有目的性,更要有整体性和大局观。斯巴克斯・兰格等人定义的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中的教学反思,即只会简单的进行描述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哈顿和史密斯对教学反思水平中划分的水平二和水平三中指出教师可以进行描述式反思、对话反思。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先描述性地记录下来,先强调记住其大概,然后再进行详细的回想、反思,这样才能使反思内容充分而具体。反思,即要“反求诸己”,与自己对话,并尽量回想起所发生的教学事件,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探究。

进行教学反思时,能够对自己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回忆过去的事情,而不能从高层次的方面对自己提出问题,教师的教学反思就只是停留在较低水平。具体而言,教师要不断地向自己提问:怎么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做得更好。如何使结果更符合预期等。

(三)反思的内容要综合各个方面

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方法的成败得失,更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在道德、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上做得成功。这点在斯巴克斯・兰格等人划分的水平七和麦力仑的水平三中都有提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做到知识讲授非常清楚,还要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与态度,使教师透露出本身对于所教知识的喜爱和对教学过程的热忱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正确的指引和提高,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内反思,也要做好课堂外反思。反思时,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的反思,还要做好对课后作业、学生考试成绩所透露出来的学习效果的反思;反思时不能仅仅关注教学、学生的平时表现。还要联系学生的心理状况、家庭环境的影响。斯巴克斯・兰格对教学反思水平划分的水平六中明确指出:作出解释时应考虑到各种背景因素,如学生的特征、所学科目的特点以及社会因素。

教师要切实进行深刻的批判性反思。范梅甫、哈顿和史密斯都将批判性反思作为反思的最高水平。批判性反思阶段教师能够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最有利和最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样的反思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包括在内,而且对以上各方都是有利的。

(四)调动运用各方面的资源来促进教学反思

篇7

论文摘要:发展学前教育,首先要保证幼儿教师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与以专业引领的专题培训和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现场研修并进,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和教学反思并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发展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研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认知、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于解决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过低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对于全面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培养反思型教师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而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中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

如何培养反思型教师呢?下列三种途径被证明是有效的:第一,要支持幼儿教师反思的需求,把反思作为一种激励教师检验他们的教学思想和在实践中发展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他们提供实践及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机会,并把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逐步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第二,把典型的反思教学案例汇编成册,内容可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录像、家长或同事的反馈、指导教师或专家的评论等。教师可通过所呈现的典型反思案例,训练反思思维,提高反思能力。第三,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并能使个体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由于自己的经验得以共享而带来的满足的情感体验。使教师们不断地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二、高效的职后培训

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方式更有效呢?这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的培训方式仍以讲授法为主,但是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和特点。在职培训的目标逐渐从学历补偿向能力提高发展,内容上由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的学习向实用性、多样性、全面化、综合化的学习转变,在方式逐渐走向参与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去年7月份的园本教研培训我们也尝试了新的培训方式即参与式培训。

参与式教师培训使用的是参与式方法。“参与”指的是个体卷人群体活动的状态,既包括个体是否在场并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等外显行为,也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卷人和影响群体活动的状态和程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角色扮演、填写图表、画图、互相访谈、辩论等游戏和联系。上次培训中就是用画图的方式进行的,效果非常好。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教师投入到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中,感悟主动学习、共同建构的真谛;在培训者的支持和引导下,感悟到如何改变教学与知道方式,促进学习者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学习。每一个专题培训活动,还侧重于某一两个学科领域的经验建构,增进教师对学科领域基本性质和关键经验的把握。而“换位体验”则更多地增进教师对幼儿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理解。 在未来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我们也会不断尝试新的、更有效的培训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开发在这里指幼儿园教育课程开发,包括所有课程要素的活动,如环境的创设、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评估、师幼互动等。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开展的概念,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的权力逐渐由专家转到教师手中,教师成了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在这种情形下,课程开发是一个教师的成长及专业发展融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因此参与幼儿园教育课程开发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在园本教研中获得专业发展

现阶段,任何一个幼儿园其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都不可能得到很多外援的帮助,更不可能依赖外援。应努力打造和培养幼儿园与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更加重视教师经过培训之后,在园内进行集体研修,将在专题培训中获得的新理念、新策略付诸实践,即进行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研修。主要特点有:1)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这是园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形态;2)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用科学研究的方式研究和开发案例,这是园本教研的有效方式;;3)教师得到有效的专业引领和促进,这是保证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园本教研活动作为教师讨论的一个平台,能促进教师间的共同建构,共同成长。我们希望这一有效途径能不断充实、丰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五、从个人发展变为组织发展

篇8

关键词:反思 发展规划 职业 自我评价 提高

近年来,反思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可以说,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因此,了解反思的内涵,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觉地进行培养与训练。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漫长历程中,会遇到不同的专业问题,所以教师培养自我反思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就必须遵循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自我反省、形成反思习惯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身为思想家与教育家的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养成了每天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我们今天的教师要养成反思习惯,应该从具体的自我反省开始。教师不妨从观察学生的言行、写反思日记或教育随笔做起。当教师上完一节课,批评了某位学生,或处理了一场班级风波时,稍稍留心观察一下学生的反应,分析一下学生的心理,然后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

教师反省自我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警醒自我,有一种反省方法叫做"问题单法"。问题单的设计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自我方面的内容。包括个体内差异问题,如有关自身的兴趣、爱好、个人特征,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个体间差异的问题,如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上与他人的差异。第二,有关实践材料、实践任务方面的内容。具体指对活动的性质与活动要求的认知。第三,有关实践策略方面的内容。比如,进行某种实践活动总共可以有哪些方法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

(二)目标导引、在反思中成长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反思自我又可以理解为: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作为对象,以改进教师的专业结构为主要目标,也就是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引导和专业发展理论指导之下,所引发的对目前自我发展状况和水平的思考。反思自我的指向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对问题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和自我提高、专业成熟的过程。

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程序:

1.自我认识与评估。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之前,需准确了解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状况和水平。从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角度审视自我,从教师教育观念、角色和行为等多维视角反思自我,准确定位自我。

2.分析相关资料,抓住发展机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机会很多,比如改进教育教学,从事科学研究,增进师生关系,开发校本课程等。从教师自身成长方面,如由普通教师,逐步发展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等。在教育行政方面,教师可以审视自己兼任行政主管如:学年组长、主任、校长等职位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明确发展方向。

3.确定专业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代表的教师个人在工作上所努力追求的理想,它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当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后,就应制定行动策略。一个好的行动策略不单单是一个活动项目,而应包含许多活动的组合。

4.按目标逐步执行。教师个人要达到目标,应把握关键因素,首要的是能够实施自我专业发展管理,教师自己作出学习决策,如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以及何时学习。教师应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作出诊断,选择恰当的学习形式(如阅读有关材料、个人自学、请专家指导或参加专门的研讨及团队学习),并把各种行动策略进一步细化为行动方案。

5.评价发展规划。专业发展活动陆续实施与完成后,教师还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是否有不理想、欠妥当的地方。然后可以针对问题和不足加以反思,并设法改善和补救。通过对每一个步骤与目标实施状况进行相关评价,可以对活动过程进行及时的审视,不时地加以调整与修正。这样才能获得最适合的专业发展,使专业发展目标更有效率地达成。

(三)记录关键事件、在镜像中反思

经常记录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以此作为反思主观自我的客观镜像,不仅可以为事后回顾、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历程提供基本的原始素材,而且叙述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进而为能够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基础。

(四)开展同伴交流、走出职业孤独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走出教师职业的孤独状态,也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反思者从别人身上折射或反射出自身的问题,从而得到顿悟、启发的反思方法。

教师反思自我,并非是主张让教师自己孤立起来,其本意是让教师自己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最新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知识、技能。以此为目的,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

(五)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反思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自我评价,强调的是教师不断地对自我及自身的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相比,具有认识论上的优越性。教师最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最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因此,对教师的评价首先必须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评价通常会带来压力,压力会促使被评价者自身进行反思,当评价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时,自我评价带给被评价者的压力则变得具有建设性。

篇9

关键词:深度;教学反思;途径

教师如果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就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经验+反思=成长”是波斯纳对一个教师成长提出的简要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如何让教师自己走进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入,方法很多,途径不少。实现深度教学反思,教师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选择好适合的途径。

一、实现深度反思主要途径

(1)即时反思:即时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成后马上进行的反思活动,即时反思能使教师尽可能地回想起刚才教学活动场景的一些具体细节,并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方法、效果、策略等作出客观的评判和分析。

(2)点滴反思:点滴反思也可以是一句话反思,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突然对某个现象、问题或活动灵感突发而进行的反思。

(3)集体反思:因为个人的反思活动具有很大的局限,如果集体讨论、交流、共同分析,“多种声音”,能够使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不断矫正个人偏颇的理解,使自己的反思更深度、更全面。 与个人反思相比,集体反思的优势在于交流、碰撞、激发、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 交流谈心的目的不是谈对错、评是非,而是交流碰撞、达成共识、共同提高,是求发展、求进步。

(4)对

话反思:智慧的生成只有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才会生动、有效,思维只有在平等对话的碰撞、交锋中精进。

(5)放大反思:把话题置于广阔背景和层面中,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二、实现深度反思主要时机

(1)课前的反思:教育一向是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因此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教师在上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查缺补漏,也是老师上课前的一个吸收和内化的过程,这既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又使教学成为老师的一种自觉的实践。

(2)课中的反思:在课堂中随时反思,即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过程高效高质地进行。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整堂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过程,关注自己在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效果。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课前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捕捉灵感,使自己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的反思:课后反思就是能够持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是老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反思,这一做法能使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而且能使老师客观地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钻研教材、分析学生、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经验并且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这样就能够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使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实现深度反思主要方式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反思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反思也就不存在,因此问题是教师实现深度反思的前提条件。主动捕捉典型的教学问题,用心感悟、用心反思,反思才有深度。

(2)通过与他人对比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自我反省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此可见,自我反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要求把自己这个“当局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果我们通过与他人对比的方法进行反思,这样可能就会少走弯路,收获更大。

(3)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反思。实践证明,教师是在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群体中交流与探讨反思过程中成长的。 因此,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专家之间的研讨,是教师成长的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同你的同事和专家进行交流,让他们给你提出建议和要求,也可以请同事和专家进行随堂听课,课后听取他们指出自己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还可以自己去听同事和专家上课,课后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而且还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在反思中求得进步,在互补中得到成长”。

篇10

然而,如此重要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落到实处。笔者对此进行分析探究,发现以下存在问题:

首先是个人和组织思想认识不够。个人的思想认识不够是由于教师本身对职业方向的模糊,未能将优秀作为目标,而仅仅关注自身生存状态。组织思想认识不够是现代中学教学功利化的教学观造成的,仅仅关注学生短期的提高,不考虑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观下,教师仅仅需要满足课堂目标达成这样的小目标就足够了。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书写教学反思显然缺少必要的土壤。所以倡导教学反思首先得扭转陈旧的观念,教师需将教育当作一份可以不断提升的事业,教育系统部门需要给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有可预期的提升空间。教师不断反思继而成长可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提高,使学校整体实力得以提升,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除此之外,教师对学习理念方法认知不够也是教学反思书写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和自身定位原因,眼光往往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本身,缺少对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关注。这种缺陷导致了教学反思的肤浅,而认识的肤浅又使得教师难以将教学经验理论化,难以接受更为先进教学理念。这就形成一个悖论。所以现代教育背景之下,需要每个教师对教育环境持续地关注,才能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其次是教学反思的书写存在为反思而反思的问题,反思缺少有价值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角度单一,教师在反思时着眼点往往放在自身,侧重教师的个体,难以超脱自我意识,所以反思内容往往只侧重于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细枝末节的问题,比如教学语言、问题提出、教学手段等。事实上,教学的反思不仅需要反思自己也需要反思其他方面,比如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等,比如教学教法的运用、教学理念的贯彻等;另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思路单一,教师往往是从自身课堂出发,思路狭窄造成了反思内容的单一,事实上教学反思可以通过与其他同事比较,形成反思,可以通过集体对话,准确定位自己,形成反思,也可以通过思考自己的教学历程,从时间上纵向思考形成反思。角度与思路的单一造成了教学反思深度与广度的缺失,这也就影响了教学反思的价值,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给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反思欲望。

第三由于教学反思一般属于个人行为,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反思书写上存在不成系统的现象。当然反思也的确是不拘一格,但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这个序列还是应当系统化的。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课前反思是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方案,以期获得效果最大化的设想。这种反思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能激活教师的思维,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这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课前反思这些内容:“应该用什么方法介绍苏轼及创作背景?”、“采用什么形式来诵读这首词?谁来读?”、“怎样导入才新颖有趣?”、“上阕‘乱’‘穿’‘惊’‘拍’‘卷’这几个字的赏析该用什么方法进行?”、“从哪里过渡到情感赏析?”、“讨论探究部分该花多少时间?”、“需不需要介绍手法技巧呢?”等。

课中反思是当教学设想与教学实践活动出现矛盾时及时反思。这种反思有一定的{控作用,能针对学情及时调整思路,从而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形成真正探究氛围,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本课可能会关注的问题:“学生读不出豪放的感觉怎么办呢?”、“苏轼为要突出小乔这个人物呢?”、“周瑜的形象需要对学生解释”、“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分析出情感呢?”、“学生认为‘羽扇纶巾’为诸葛亮,肯定还是否定?”、“有学生联系到了余秋雨的《东坡突围》能不能展开对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