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燃气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燃气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燃气工程;施工管理;安全生产运营

1前言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其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好坏对于城市居民的燃气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城市燃气施工工程出现问题,就会对市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燃气建设中,针对其中存在的设备管理问题、燃气工程设计方案不科学合理,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而避免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促进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施工,保障城市燃气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难点

2.1施工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其施工设备管理存在漏洞,是其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安全缺乏监管,使得设备存在不符合使用标准的问题,加之工作人员不能正确使用设备,进而在施工中出现失误,影响城市燃气工程施工。

2.2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存在漏洞

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存在漏洞,对设计方案不能科学的进行规划,也是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燃气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查,进而使得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不符合其施工情况。

2.3安全措施和教育不到位

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建设中,对工程的安全措施的实施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到位,进而影响城市燃气工程的施工建设。由于燃气工程施工建设中其不安全因素对燃气的施工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燃气施工建设的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解决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问题的策略

3.1强化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安全教育,是解决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城市燃气的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对工程施工进行安全措施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对用电进行安全管理,在用电管理中,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上岗资格证,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方可上岗。之后,在安全措施的实施中,要在带电的周围进行警示牌的树立,防止由于触电出现安全事故。其次,要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在进行施工前,管理部门要针对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对施工人员进行讲解,使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进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中,要强化安全措施的实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而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燃气工程的顺利实施。

3.2加强对施工设备进行监管

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中,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监管,规范使用标准,进而保障城市燃气安全生产运营管理质量。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中,设备的安全使用是城市燃气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安全规范。在城市的燃气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安全监测,定时对设备进行管理,保障设备能够随时使用。同时,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监测人员进行责任分配,一旦设备管理和监测出现问题,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进而减少其相互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的出现。此外,通过对设备管理的内容和标准进行条例规范,对设备管理进行制度化,进而保障施工设备的质量。故此,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施工设备的安全标准,加强对施工设备进行监管,进而提高城市燃气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和质量。

3.3优化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

在城市燃气工程建设中,对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良,进而提高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的建设中,首先要先对施工区域进行调查,根据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其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以及建筑物分布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包括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之后设计人员根据调查报告对城市燃气工程进行图纸设计,在没有涉及到施工安全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进一步优化施工的设计图纸和方案。此外,在城市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中,要对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解,使得施工能够顺利实施。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擅自改版施工图纸,防止出现施工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优化城市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保障城市燃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提高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的燃气工程施工中,保障燃气工程的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是我国燃气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城市居民安全使用燃气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对我国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中的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的实施以及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监管,优化燃气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运营的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鑫.谈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32):00302~00302.

[2]吕慧.谈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J].装饰装修天地,2016(7):191~191.

[3]冯渝华.谈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1):52~52.

[4]周士崇.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7):130~131.

篇2

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明确重点任务

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以薄弱环节建设为抓手,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重点任务: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加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

《意见》既利当前更利长远,既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又能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商务部

外贸呈企稳回升态势

发达经济体市场的需求增强,带动了我国外贸出口增速的攀升。

9月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会中就当前经贸活动中的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当前外贸持续回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关部门出台的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有效提振了企业扩大进出口的信心;二是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内需回升,国际市场回暖,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市场需求有所增强,带动了我国外贸出口增速的攀升。

就全年外贸形势,沈丹阳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近期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中国进出口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仍然不小。随着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系列促进政策逐步显效,今年后几个月全国进出口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

财政部

前8月国企利润同比增9.7%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好转,各机构相继上调了对全年GDP的预测。

财政部9月18日数据显示,1-8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315.2亿元,同比增长9.7%。

数据显示,前7月,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企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5%。多家机构认为,8月份的各项数据都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好转,并相继上调了对全年GDP的预测。

1-8月,央企实现利润11164.3亿元,同比增16.6%;地方国有企业4150.9亿元,同比降5.3%。从行业来看,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为电子行业、电力行业、石化行业、施工房地产行业等。

工信部

将严控新上光伏项目

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工信部9月17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对光伏企业应具备的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等条件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出未来在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中,将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对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报行业主管部门及投资主管部门备案。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规范》规定,光伏制造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要求具有太阳能光伏产品独立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能力;具有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

央行

储户调查报告

半数居民预期下季度房价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9月18日《2013年第3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21.4%,比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有近半数的居民预期,下季度房价基本不变。

篇3

把握北京人口深层变动促进和谐有序管理

正视北京人口现状促进人口有序管理

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与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

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世界城市人口发展比较研究

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对北京供热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区域环境标准和责任制度是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加强燃气行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以环卫行业为例

浅议北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精细化管理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加拿大时尚之都:蒙特利尔

首都城管执法精细化的内涵、要求及实现路径

天津市建立多极数字城市管理体系的十点建议

浅析城市综合管线规划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以滨州市为例

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密闭填埋工艺研究

垂直绿化的应用策略

坚持高端一流标准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访北京市延庆县市政市容委主任鲁世宽

统一管理联合执法全民参与——绵阳城市管理特色之路

重温光辉革命历史投身首都环境建设——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卷首语

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首都环境建设的意义、途径和任务

以环境建设提升首都竞争力的战略取向与实践路径

加快推进首都城市管理与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城市功能分区与分区分类管理

科学监管垃圾处理设施构筑首都绿色城市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控臭治理体系研究

关于完善城市地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议

论城市精神及其塑造和弘扬

基于超系统论的城乡空间协同发展模式

打造便民绿色通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民生而设的北京城管热线96310

浅议城管执法形象的塑造——以厦门市为例

《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文件问答

滨州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高效运转

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基础数据动态更新系统探讨——基于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和多普达D600“城管通”手机

市民卡在人行道违停案件自助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增设触摸型疏散指示标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

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进驻“充气大棚”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杜德印主任带队进行议案督办实地调研全面推进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探讨供热节能之策促进供热科技进步2009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供热节能技术高层论坛举办

卷首语

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城乡一体化下的城市环境建设——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成功举办

扮靓美丽家园——北京新农村垃圾治理调查报告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积极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促进节能减排

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创新城市公共环境管理的实施模式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首都社会建设——《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解读

城市管理文化的实践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港澳台摊贩管理比较与经验借鉴

探索城市家具管理新模式——北京市邮政报刊亭管理经验及启示

以案说法——城管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建设中行政不作为的认定

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社会化与常态化——朝阳特色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西城区城市部件数据库更新维护机制建设

噪声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助城管提升管理效能

篇4

受访者中,90后占20.1%,80后占47.5%,70后占21.8%。

在上海某游戏公司做策划的李淼,工作两年来几乎从不吃早饭。早上7点半起床,8点出门,路上要花1个小时,到公司忙一会儿就快中午了,索性喝杯饮料,等到中午再吃。李淼称,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饮食安排,双休日也往往睡到快中午才吃饭。“父母经常打电话嘱咐我吃好一点,我也知道自己做的饭比外面的要干净营养。无奈平时工作太忙,天天做饭太累人。”李淼说。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2010年的《中国网民饮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六成多的网友日常进餐不规律,具体表现在时间和数量上。38.8%的网友表示三餐进食定时但不定量,17.8%的人表示进餐时间不确定,5.9%的人更是自认三餐进食规律差。与中国营养学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膳食建议相对比,仅4.4%的人饮食结构符合该建议。日常进食的10种最常见食物中,奶类及奶制品明显不足,鱼虾类、蔬果、谷类、薯类、杂豆大豆等也摄入不足。而明显大于标准量的食物是油和盐。

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年轻人吃饭“凑合”的问题普遍,其中18.7%的人表示非常普遍。仅6.5%的受访者感觉不普遍。

据受访者观察,“口味”(70.5%)是年轻人吃饭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快捷”(46.4%),第三是“价格”(40.0%),接下来是“品牌”(22.5%)、“安全”(22.0%)、“热量”(17.3%),而健康饮食本应重视的“营养”这一因素排在最末(12.8%)。

80后女孩范甜从老家到杭州打工一年多,租住在当地居民自建的隔断房里。由于住所没有燃气、抽油烟机等设备,她基本都是在小餐馆或快餐店吃饭。范甜说,她做的是珠宝销售,和同事聊天的话题经常是各种名牌产品,自己虽然工资不高,但还是免不了要在穿和用方面讲究一下。“吃对我这个年纪的女孩来说可能不是那么重要。”范甜说,偶尔单位加班错过了饭点,她还会比较“庆幸”,因为“有机会”少吃一顿,更有利于保持身材。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张博涛称,每月月初家里打来的1000元生活费常常不到两个星期就被他花得只剩两三百元了。为了靠剩下的钱维持到月末,他有时一日三餐都吃馒头蘸“老干妈”。

张博涛说,对刚进入大城市上学的学生来说,逛街、吃美食、买衣服、旅游等想体验的东西太多,一出门至少两三百元就没了。“大部分学生都没太多收入,只能勒紧裤腰带”。

调查中,69.2%的受访者发现,不少年轻人把钱花费在穿和玩上,从而压缩在吃上的开支。年轻人吃饭“凑合”的原因还包括:“工作紧张,没有时间”(56.8%),“太懒,不想花心思”(46.5%),“不会做饭”(45.4%),“收入太低,没有条件”(40.3%),“不了解饮食健康的重要性”(24.2%),“不懂得营养搭配”(21.8%),“忙于节食减肥”(15.9%),“对自己身体过分自信”(13.9%)等。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直接导致了肿瘤、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很多人如温水煮青蛙一般被逐渐夺走健康。如果这样下去,再过二三十年,慢性病发病率将会井喷。调查中,75.2%的受访者认为吃饭“凑合”对年轻人危害大。

那么,该如何促进年轻人健康饮食?调查中,57.0%的受访者建议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配备食堂,52.3%的受访者希望设立符合年轻人作息的便民菜场,40.0%的受访者提议在学校课本中加入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38.4%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定期体检,关注健康提示,23.9%的受访者希望媒体多做一些健康饮食节目。

篇5

现状——符合潮流,急需推广

尽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符合能源危机的环境趋势,而且近两年的产销量的增速也超过燃气和电热水器。但其普及和推广依旧步履迟缓。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产销量不到热水器产销总额的8%。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以往制约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的几大难题都解决。首先,价格不是问题。目前家庭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平均价格在1500—2500元左右,与使用燃气或电热水器相比,太阳能热水器在使用寿命期内所节省的燃料费或电费,足以再购置一台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次,技术也不是问题。我国已经掌握了世界最成熟的太阳能技术,正规厂家比如皇明等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基本上有保证。

制约——前景辉煌,困难重重

在灿烂的前景背后,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瓶颈……

首先,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复杂,难度大。由于太阳能热水器需要充分吸收阳光,体积也比较大,因此只能安装在顶楼,其他楼层的居民要安装则很不方便。而且太阳能热水器其管道要通过烟道或风道等进入居室,而现在很多市民都习惯装修后再安装热水器,房屋装修一新后还要打孔钻眼,顾客显然不乐意,因此想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顾客就会受到影响。

其次,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良莠不齐。目前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的厂商有专业生产厂商、综合家电生产厂商和众多小型生产企业三类。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生产厂家已经超过40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虽然低廉,但严重存在质量不过硬、以次充好等问题,这些都对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据《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消费使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有48.7%的用户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整体评价不高,其中有70.8%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到冬天就“冬眠”。

再次,太阳能热水器售后服务没有保障,一些杂牌太阳能热水器厂商销售的产品,虽然在购买时向顾客承诺终身保修,但往往言而无信,不是服务电话打不通,就是厂家倒闭了维修无门,或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修了多次,还是无法使用,最后热水器成了一堆废铁。

……

以上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和推广。

瓶颈——行业混乱,服务堪忧

太阳能热水器这一朝阳产业,由于其健康、环保、节能、经济等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在现阶段,行业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产业健康高速发展,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是当务之急。

要解决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存在的问题,需要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联合起来,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困难主要是受自身产品特性的制约,可以试着改变策略,由以消费者个体为销售单位转向以消费群体为销售单位,例如与地产商合作进行小区整体安装。农村独门独户的房屋自建特点,使其安装热水器较为方便。因此可以说,热水器在农村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对于目前热水器行业混乱现状,可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给予强制政策管制,驱逐杂牌厂商出局。有实力的企业建议联合起来立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目标,建立行业协会等协调组织机构,防止类似彩电、空调等行业的互相残杀降价行为,共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行业口碑及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对太阳能产品的进一步接受程度和信心。

造成太阳能热水器服务缺失、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目前企业鱼龙混杂,很多中小企业甚至采用的是手工作坊的生产形式,根本不把服务当回事。二是由于经销热水器的商家实力有限,有的甚至为了赚钱只管出货,不管服务,一旦有消费者投诉上门,他们就跟消费者玩“捉迷藏”,或者跟制造商互相踢皮球,对消费者的服务要求置之不理。甚至有个别经销商借用次品零件搭配制造厂家的产品出售谋取暴利……

所有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顾客购买太阳能热水器的积极性。

对以上种种现况,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行业迅速建立起有关协会机构,必要时甚至采取强制的相应惩罚手段措施,保证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渠道——相对薄弱,需要重整

尽管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商加快了市场渠道扩张的步伐,开设专卖店、进卖场、寻连锁等,表面上看一片风风火火,但从整体上来说其渠道建设规划仍然是非常滞后的。由于太阳能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家电市场等渠道并不十分适合太阳能的销售,特别在日益细分的新型市场和不同渠道里,更需要营销渠道的科学规划和调整梳理。

从专卖店渠道来看,虽然在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数目不少的太阳能专卖店,并演化为“太阳能一条街”。但从总体上来说,这些专卖店的整体质量并不高。从规模实力、网络资源、经营理念和行业规范等已不太适应太阳能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在一、二级市场其弊端则更加明显。

不过,从目前来说专卖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市场销售渠道。这点在县镇和农村市场表现较为突出,。但要如何充分发挥专卖店的效用,厂家就要在其经营管理和市场思路上,必须狠下一番功夫了。

专业卖场和家电连锁尽管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太阳能热水器并未能借其东风形成气候和良性发展,甚至有些厂商在进店不久后就选择了退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营销成本上升。市场销售终端资源的日益稀缺和各种费用急剧上涨,再加上单个售点销售数量的限制,导致渠道销售边际成本迅速飙升,厂商进入的积极性自然也就受挫。

二、渠道商不满意。由于太阳能体积庞大,设立太阳能专柜所需的空间比其他产品大很多,影响了整体店面空间的利用率、整体店堂的美观度。

三,消费者难认可。由于太阳能热水器在很大程度上出售的只是半成品,安装设计、使用维护和产品服务同样重要,但目前很多厂家的售后服务网络并不完善,这就使消费者在购买时存在较大顾虑。再经过卖场各种费用的分摊,其在价格上也没有了优势。

出路——城市农村,齐头并进

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要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强,需要整个行业的各个厂商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对市场和销售渠道重新规划设计梳理。市场和销售渠道的规划设计梳理需要站在市场角度全面把握,不同的细分市场和消费需求需要不同的销售渠道方式来服务支撑。从目前的市场实际状况来看,太阳能市场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两块。这两块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未来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主要有两个渠道----工程销售渠道和新型专卖经销渠道。

一、城市市场

在专卖店发展不利、家电卖场和专业连锁难以形成气候的情况下,伴随着城市居民小区统一安装和集中工程的需求逐步增加,太阳能热水器销售的另一种新型渠道----工程销售渐露端倪,这必须引起广大厂商的高度重视;可以成立专门的工程营销项目部门。据相关报道显示,在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城市,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太阳能供应商已经开始联合起来,营造太阳能住宅新模式。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城市的营销方式转变,由单独购买安装转向小区统一安装及集中工程安装。

在集中采购安装的营销模式下,现在的家电卖场和专业连锁选择对太阳能显然没有很大意义。首先整体采购安装增大了单次交易额度,降低市场渠道费用,采购商会掌握更大的谈判主动权。其次由于需要与建筑进行匹配,这就给供货厂家在技术支持、量身订制以及后续保障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反而使那些规模小、实力差的厂家及专卖店没有能力同采购商形成对等协同关系,导致其市场销售空间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厂家直接成立的专业对接营销服务项目部门,或是厂家和经销商共同组建的区域机构,形成太阳能建筑产业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城市太阳能的营销渠道不太需要专业卖场与家电连锁,专卖店只能是拾遗补缺,最终必然是以“集权”的市场营销服务工程部门渠道。

二、农村市场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太阳能市场基本是从零开始,目前存在90%以上的市场空白,空间巨大。

篇6

关键词:船用 柴油机 有害物 排放控制技术

现阶段,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性现象,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热机中热效率最高的就是柴油机,并且相对比较少的排放CO2,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以忽视船用柴油设备排放的有害物质,经过调查报告可以发现,每年柴油机作为船舶动力设备的船只每年排放在850万吨SOx和1000万吨NOx左右,严重影响大气污染,因此,不少国家已经开始采取一些解决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2010年1月1日起,船舶在欧盟所属港口作业(锚泊、系泊、卸货)2小时以上,必须使用含硫量不大于0.1%的燃油。在2016年1月1日及以后航行于北美排放控制区的船舶更需要满足MARPOL公约附则VI中TIER III对NOx的排放要求。而近期我国交通运输部为了控制船舶SOx、NOx和PM2.5的排放,提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改善我国沿海和沿河区域特别是港口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

1.船用柴油机有害排放对生存环境的危害

船用柴油机排放气体中包括有害成分和无害成分两种,排气基本成分就是无害成分,是空气和汽油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包括水蒸气、空气中氮气、CO2、过剩氧气,导致温室效应的是CO2,会促使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发生,也应该控制CO2排放量;不完全燃烧的反应产物是有害成分,主要有HC化合物、SOx、NOx、CO以及油、未燃烧燃油、硫酸盐、碳烟等微粒,占据很小的比例,一般不会多于1~5%,但是会极大程度危害环境。SOx、NOx会导致出现酸雨,严重破坏庄稼和森林,其中非常活跃的就是NO2,可以提升到同温层,参与多种大气反应,导致产生影响环境的化学反应,属于温室气体。危害人们健康,轻则麻痹嗅觉、刺激眼睛,严重的会通过肺和呼吸道进入到血液汇总,然后结合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降低血液输氧能力,此外,还有可能出现不协调呼吸系统现象,诱发肺水肿疾病。 SOx严重影响呼吸道,甚至导致出现心脏疾病。碳氢化物是混合复杂物质,其中苯并芘和醛类慢入导致人体中毒或者诱发癌症,尤其是大气中NOx受到太阳照射以后,形成浅蓝色光化学烟雾,严重刺激人类呼吸器官和眼睛。CO是有毒气体,会降低血液输氧能力,微粒输氧碳高分子化合物,存在很多致癌物质,因此,危害性最大的就是NOx、SOx和PM2.5,是控制排放的重点。

2.船用柴油机有害物排放控制技术

2. 1提高燃油品质

(1)使用乳化油

乳化油的应用是一种有效降低NOx的措施,大多数条件下,都可以降低耗油率和烟度,但是需要有效解决腐蚀喷射系统问题,经过数据和研究表明,不少制造商在研究制造船舶的时候都分析过上述问题,例如,MAN-B&W公司的7L90GSCA柴油机中安装各一台20000kW波多黎发电设备,主要应用的就是乳化油技术。自从运行以后已经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1998年的时候,日本海上训练所和船舶研究所共同建立了使用乳化油技术的“NipponMaru”号训练船的发电设备,经过试验证明,在低于50%负荷端的时候,不会明显降低排放NOx效率,在高于50%负荷的基础上,随着负荷的不断提高,会明显降低NOx的排放,掺有40%水乳化油在75%负荷下燃烧可以比原来降低NOx36%的排放 。

(2)代用燃料

船舶运行的时候合理采用代用燃料来适当去掉船用燃料或者混合燃料油和燃料的方式,如液化天然气、乙醇、甲醇等,可以达到降低船用柴油机排放有害物质的目的。但是因为降低设备热效率,需要及时改装船用发动机,不利于能源的合理应用。

2.2缸内处理技术

未来尽管很难对缸内处理技术进行规范排放标准,降低排放NOx的基础就是损害经济性,可以对船用柴油机的工作特性进行优化,目前也是科研人员和船用柴油机厂商重点研究的问题。现阶段,主要都是致力于研究增压技术、改进燃烧过程等方面技术。

(1)改进燃烧技术

合理应用电子控制喷射技术。在对船用柴油机进行改进的时候,未来发展和研究重点方面就是应用电子控制喷射技术,喷油提前角和喷油压力是影响柴油机喷射系统的基本参数,会直接影响形成混合气质量和燃油雾化的质量,最终产生严重影响燃烧燃油的排放性能以及经济性,合理应用电子控制喷射技术系统,可以在存在高负荷的基础上降低NOx的排放量,处于低负荷的情况下,可以达到降低黑烟,提高热效率的目的,从而达到改变排放性能和燃烧经济性的目标。在船用柴油机中已经开始应用智能化新一代电子控制喷射系统,可以起到优化燃烧的目的,能够降低排放有害物质的含量。

(2)改进增压技术

改进增压技术,提高空气中冷却器冷却度以及高废气涡轮增压器增压度,不但能够提高经济性和动力性,还可以对生成NOx起到抑制作用,高的冷却度和增压度,能够增加空气进入的密度,提高空气系数,降低燃气温度,从而起到降低NOx排放和抑制排放的作用。在处于高负荷柴油机的基础上,能够降低NOx,如果处于低负荷,会提高颗粒的排放,所以,低负荷的时候为了降低颗粒排放需要增加空气温度,船舶上已经开始应用电子控制增压系统,可以明显提高柴油机排放性能。

2.3后处理技术

船舶领域应用后处理技术主要就是废弃补燃(MACT)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1)SCR

为了可以更加规范严格的制定排放标准,最重要的技术就是SCR,经过大量实践表明,合理应用SCR技术可以降低85%的柴油机NOx排放,现阶段,船用柴油机中都开始应用NewSulzer6RTA38、MANB&W6S50MC等设备。

(2)MACT

排气补燃系统MACT可以降低NOx排放,在蒸汽锅炉中导入废气,调节附加油来达到充分燃烧废气的目的,符合排放NOx的标准,蒸汽能够为船舶提供动力。

3.结语

总之,船舶柴油机排放标准会极大程度影响航运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未来发展过程中研究降低排放技术的重点是后处理技术,具备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庞海龙,邓成林,姚广涛等.船用柴油机有害物排放控制技术[J].船舶工程,2011,33(1):21-24,32.

[2]吉恒松,张程程,张州榕等.船用柴油机实现低NOx燃烧的数值模拟[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384-389.

[3]吕林,许建华,徐万毅等.柴油品质对船用柴油机颗粒与烟度排放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10,31(4):44-48.

[4]闫萍,冯明志,平涛等.喷孔参数对高压共轨船用柴油机燃烧与排放影响的仿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1,32(3):43-47.

[5]高占斌,王银燕,何清林等.采用相继增压改善船用柴油机排放的数值模拟[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6):631-636.[6]张文春,段树林,张宇等.船用柴油机在台架试验中振动分析与减振优化[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1):18-22.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chinasoft”为你整理了这篇安委办经验做法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三五”期间,宝安区创新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力克服量大面广、形势复杂的监管难题,全区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提前完成十三五的既定目标,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为“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全面建成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下一阶段,是宝安区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担当“三项重大使命”的关键时期,区安委办高度关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以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提前谋划,为宝安的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压实责任

着力推动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宝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2021年,宝安区进一步完善安委会、消安委会、交安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建立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专业安全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坚持全面依法行政,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并出台《宝安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管理职责规定》和《宝安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厘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边界。

同时,严格落实约谈、警示制度,贯彻落实《宝安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约谈事故多发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切实落实建立警示制度,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召开事故警示会。深入解读全国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警示教育学习,提升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加强引导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8年2月,宝安先试先行,制定了《宝安区安委会关于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业园区、出租屋、住宅小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零星工程、再生资源回收、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等8大方面33类主体责任。以负面清单形式提出228条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应当遵守的安全生产“红线”。

今年,宝安出台《宝安区深入推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工作意见》,明年,区安委办将组织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全面推动辖区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自查自改工作,建立起企业自查自改工作机制。同时,对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的,建立企业惩罚性惩戒机制。推动黑名单管理、一事双罚等制度落地。

整治“顽疾”

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2021年,区安委办将全面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全区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地图,梳理出安全生产的“顽瘴痼疾”,并分类分级提出管控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危化品行业专项整治,强化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易燃金属等重点企业隐患整治。二是强化交通综合整治,每周开展两次针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精准查处行动,强化重点时段、事故多发路段执法力度。三是抓好施工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施工工地和小散工程的安全监管,针对高支模、脚手架等重点部位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继续推进落实零星作业与小散工程“预动工、先备案”制度,并加强辖区施工作业的巡查检查。四是持续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组织各街道督促企业按照9项23条标准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五是推广“居家安全检查日”工作机制,坚持消防安全“早巡、午巡、夜巡”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机制,突出对城中村、老旧小区、“三小”场所、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等重点区域巡查管控力度。六是深入开展特种设备、燃气、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柔性执法

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区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完善、创新安全生产执法方式,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执法理念,实行分级管理、柔性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安全生产精准治理水平。

宝安推动涉企执法规范性建设,用程序、制度、机制、纪律来规范执法工作,使执法监察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进一步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力度,继续加强对辖区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处理力度,严格按照“五个不放过”原则处理,增强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权威性。推进信用监管,通过黑名单纳管情况、联合惩戒等信息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并利用“宝i企”等渠道推广信用修复工作,推动社会信用建设。

“智慧”建设

打造安全监管新防线

为推动全区安全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宝安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引领和赋能作用,规划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重点项目。

其中,智慧住建三期项目在智慧住建二期项目基础上,新建消防管理、建废处置、搅拌站监管、智慧政策性住房小区管理、房地产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等业务模块;宝安区智慧森林防火系统项目、智慧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及指挥调度系统项目、5G+AI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示范项目、应急通信网络及装备建设项目四个项目拟在2021年完成建设工作。

不仅如此,区应急管理局持续推动区级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全市应急管理“一库三中心”体系建设,打通上下数据不兼容的壁垒,在全区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设,统一规范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数据标准和运行管理维护要求。统筹考虑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建设统一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全区集约化、一体化工作格局。

强化基层

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宝安深化街道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基层应急管理一体化治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推动人员力量、服务重心和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打造专业化、综合型基层应急管理队伍。

宝安实施巡查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突出对基层人员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播、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健全综合性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整合基层安全生产、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森林护林员、三防责任人等队伍资源,建立“一岗多能”的安全风险网格员队伍,构建综合巡查、综合执法、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城市管理等“多网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带动作用,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多措并举

科学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在打造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方面,宝安区出台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推进补充配备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装备工作,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社会应急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全区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技术装备,提升森林防灭火和人员搜救能力。推进“17+2+1”消防队站建设,完成除中心区特勤消防站外16座消防站的建设任务,建成深圳机场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区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并配备人员和车辆装备投入执勤。深化“区域中心站+小型消防站”5分钟执勤模式,完善城市消防站与周边政府专职消防队、小型消防站联勤联动,统一训练、管理、调度、指挥,增强区域联合作战能力。

全面增强民众安全意识

加强宣传

篇8

一、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五十一条:“建设单位不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二)未按照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

4.《**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十一条:“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单位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市地震局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0元至100000元罚款。”

二、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一)未依法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擅自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三、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一)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2.《**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二)超越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四、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二)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2.《**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三)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五、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三)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2.《**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证书:

(四)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六、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七、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八、占用、拆除、损坏下列地震监测设施:地震监测仪器、设备和装置;供地震监测使用的山洞、观测井(泉);地震监测台网中心、中继站、遥测点的用房;地震监测标志;地震监测专用无线通信频段、信道和通信设施;用于地震监测的供电、供水设施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禁止占用、拆除、损坏下列地震监测设施:

(一)地震监测仪器、设备和装置;

(二)供地震监测使用的山洞、观测井(泉);

(三)地震监测台网中心、中继站、遥测点的用房;

(四)地震监测标志;

(五)地震监测专用无线通信频段、信道和通信设施;

(六)用于地震监测的供电、供水设施。”

九、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活动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

十、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二)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

十一、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三)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十二、在地形变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振动作业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四)在地形变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振动作业;”

十三、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五)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

十四、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观测标志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六)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观测标志。”

十五、建设单位从事建设活动时,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二)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2.《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从事建设活动时,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六、经过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区域内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没有按照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经过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区域内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十七、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前未进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或者不依据经审定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报告进行选址,逾期不改正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省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违反本规定,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前未进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或者不依据经审定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报告进行选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共25项)

一、编制、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

法律依据:

1.《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二条:“根据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震情和地震灾害预测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辖区内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并根据地震灾害预测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

二、编制地震台网规划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三款:“市、县地震监测台网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根据省级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

法律依据:

《**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大型企业、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单位,应当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走本单位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特殊部门和单位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

法律依据:

《**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下列部门和单位应当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供水、供热、燃气等属于生命线工程的部门和单位;

(二)车站、机场、铁路、港务等属于交通工程的部门和单位;

(三)大型商场、体育场、大型公共娱乐场所;

(四)医院、学校、二类以上幼儿园;

(五)大型厂矿企业;”

五、制定地震监测预报方案

法律依据:

1.《防震减灾法》第十一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2.《地震预报条例》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对各种地震预测意见和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地震预报意见。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可以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地震预报意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3.《**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防御城市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短期预案;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监测、传递、分析和处理,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加强预测。”

4.《**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本市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案,由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

市、区(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并负责本辖区内的震情信息收集、分析与核实,在提出初步预测意见后,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六、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和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二条:“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和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

七、负责震情跟踪与报告

法律依据:

《**市防震减灾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已地震中期预报的区域,在震情跟踪过程中如发现有明显临震异常,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同级人民政府。情况紧急时,可以由市或所在区(市)人民政府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八、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负责抗震救灾事宜

法律依据:

1.《防震减灾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三十八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应当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转为本级人民政府的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抗震救灾事宜。”

九、平息和澄清地震谣言

法律依据:

1.《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传播有关地震的谣言。发生地震谣传时,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协助人民政府迅速予以平息和澄清。”

2.《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发生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时,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采取措施,迅速予以澄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配合、协助。”

3.《**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条:“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谣言。发生地震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迅速予以澄清。”

4.《**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谣言,发生地震谣言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迅速予以澄清,公安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维持社会的稳定。”

十、会同有关部门调查、评估地震灾害损失

法律依据:

1.《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二十四条:“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评估地震灾害损失;灾情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一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

2.《**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地震灾害损失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调查、评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按规定上报。”

十一、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法律依据:

1.《防震减灾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和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十一条:“根据地震灾害预测,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参照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3.《**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市、区(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二、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和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报告并公告

法律依据:

1.《**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三十九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震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开展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对地震有关参数做出速报,并及时对震后趋势做出判断。”

2.《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规定》第四条:“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地震事件发生后,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召开震情会商会,对本辖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震后地震趋势判定意见。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形成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

第五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普遍有感地震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和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可以适时向社会公告。”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三十八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地震类型和震后趋势迅速做出判断,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同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十三、划定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二十七条:“地震观测环境应当按照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具体保护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小距离划定。

国家有关标准对地震监测设施保护的最小距离尚未作出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计算公式等,通过现场实测确定。”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地震监测设施附近设立保护标志,标明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要求。”

十四、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现代化建设

法律依据:

1.《**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根据地震监测预报需要和规划要求,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现代化建设,更新落后设备,强化监测手段,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2.《**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防震减灾规划要求,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工作。

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应当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防灾系统。”

十五、负责地震监测的管理工作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的管理工作。”

十六、管理和指导地震监测台网(站)

法律依据:

1.《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对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社会地震监测台站(点)的运行予以指导。”

2.《**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三条:“政府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其建设所需投资和维持运转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同级人民政府负担;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并接受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和管理地震监测设施,应当接受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地震监测设施需要搬迁或者撤消时,应当事先征得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十七、对村镇房屋建设抗震设防的指导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按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对村镇房屋建设抗震设防的指导,逐步增强村镇房屋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

十八、对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工作进行检查

法律依据: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十八条:“在临震应急期,各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对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工作进行检查。”

十九、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法律依据:

1.《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建设工程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3.《**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各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类建设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二十、对地震工作给予表彰或奖励

法律依据:

1.《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七条:“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给予奖励;

(一)严格执行本条例,为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作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破坏、哄抢、盗窃地震监测设施的行为检举有功的;

(三)制止破坏、哄抢、盗窃地震监测设施的行为,防止事故发生的。”

2.《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三十六条:“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出色完成破坏性地震应急任务的;

(二)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或者抢救人员有功的;

(三)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四)对地震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五)因震情、灾情测报准确和信息传递及时而减轻灾害损失的;

(六)及时供应用于应急救灾的物资和工具或者节约经费开支,成绩显著的;

(七)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3.《**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八条:“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市)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十一、组织培训

法律依据: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从事地震监测工作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二十二、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前未进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或者不依据经审定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报告进行选址的,责令改正

法律依据:

《**省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违反本规定,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前未进行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或者不依据经审定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报告进行选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三、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工作,占用和干扰地震专用通信网的线路、信道及其设施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

法律依据:

《**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不得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工作,不得占用和干扰地震专用通信网的线路、信道及其设施。”

二十四、对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提出意见

法律依据:

1.《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妨害确实无法避免而又必须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前应当征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同意,并采取下列措施:……”。

2.《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测震、电磁、形变、流体等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标准,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对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事先征求同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意见;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在10日内反馈意见。”

第三十三条:“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确实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后,方可进行建设。

需要新建地震监测设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可以要求新建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1年以后,再拆除原地震监测设施。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十五、涉及特定地震内容的文稿审核

法律依据:

《**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有下列内容的文稿应当经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方可:

(一)已引起社会强烈反应的宏观地震异常现象的解释或说明;

篇9

[关键词] 促进 引导 跨国公司 在华投资

一、积极促进和引导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必要性

1.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同期全球GDP增速,2007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实现2006年总营收接近21万亿美元(20.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相当于同期世界GDP的一半;净利润为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9%,远远大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几乎是10年前的5倍。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工业集团、商业集团。他们不仅是世界资金的最大源头,也是世界新技术开发的主要来源,是控制国际资本运营的龙头,80%的贸易额由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公司是推动市场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体,它具备强大的市场占有能力和获利能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

2.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开发者和生产者

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为了在竞争中确保不败,都利用自身的资本雄厚、设备齐全以及技术人才等优势,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无数的发明与革新都在国际级跨国公司中产生。例如,杜邦公司在60年代初期几乎垄断了全世界有关化纤专利的80%;埃克森研究与工程公司60多年来,先后共取得1万多项专利。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各国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庞大的资本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已经将其触角伸展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宰者。

3.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

虽然当代世界贸易的重要特点是贸易保护主义、地区集团化,特别是发达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用各种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限制和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对其出口。但是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则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打破关税、非关税壁垒,并通过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换,带动有关联的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出口,进而扩大出口量,改变不利的出口条件,开拓国际市场。

4.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影响全球商业文化

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对现代生活伦理、商业模式、工作节奏、教育和科技和法制建设都有直接的影响。虽有企业腐败和造假账的现象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跨国公司的决策民主和管理科学等等都是市场经济400年企业文化精髓,不断地影响着全球商业文化。

5.跨国公司的购并能力越来越强

跨国公司在产业、金融、贸易、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垄断能力越来越强,全球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跨国公司的购并力有时超过了经济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各国财政、选举、改革、研发、情报和武器的进步。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今后的经济成长具有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既为中国这块投资热土增添了无限商机,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总之,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的今天,中国要积极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积极促进和引导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目前,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约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它所生产的增加值或者GDP,已经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997年之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高速发展,由合作经营(1979年一1984年间)演进到合资企业(1985年~1989年间),1990年后独资企业发展最为快速,在1984年独资比重仅2%,但随后投资比重增至20%以上(1990年~1997年),从1998年开始,进入稳步发展和调整阶段,其在华投资的趋势超逾50%。

1.近三十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

(1)跨国公司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后,法律环境、投资回报率、中国政局及对外关系都进一步改善稳定。中国服务市场、资本市场、西部大市场、农业市场、教育市场等新型市场的扩大开放都让跨国公司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

(2)跨国公司将大量并购中国企业。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过剩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跨国并购将是中国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2001年我国以跨国并购形式吸引的外资不足引资总额的5%,但2002年,中国启动了资本市场, 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新法规,外国并购资本大量进入,占FDI的15%。

(3)跨国公司将进一步主导中国的出口。随着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跨国公司的市场导向,跨国公司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85年到2001年,中国的出口额由260亿美元上升到2662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48%。

(4)跨国公司加速投资扩张,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中国。2001年以来,跨国公司不断在中国追加投资,战略重点向中国转移,投资规模不断加大。美国《财富》杂志2002年初公布的调查显示,有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设地区总部。大量投资性控股公司在华确立,表明跨国公司已转向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投资公司可以统一协调其在华企业,使产品、服务、研发各环节得以协调,使产业辐射性控制功能明显增强。已有60余家跨国公司的高科技研究中心在中国设立。

(5)独资和控股企业增加产业垄断加强。入世以来,新合资浪潮以外资控股为多。独资企业总数在一年内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独资或合资控股不仅可使跨国公司保守其技术秘密,规避中外企业在制度、文化、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差异导致的摩擦和矛盾,而且可使其在华投资更好地融入其全球战略。还可以通过对合资企业的增资扩股,乘中方企业追加资金不足而逼抢中方股份的手段,完成了对行业主导企业的控股合资,确立其产业内的垄断地位。无合资经验的跨国公司则通过兼并收购,实施股权控股。

(6)跨国公司扩大与非国有经济的合作。 新开放的服务业和信息产业领域外商来华投资,越来越多地选择非国有企业作为伙伴。民营经济与国际资本结合的趋势在中国加快发展。

(7)跨国公司投资重点产业仍在制造业,重点区域仍在东部。 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项目数量占全部外资项目的73%,2002年约占71%。近两年,外商在西部投资虽有所增加,但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在全国的比重中仍只有5%左右,重点区域仍在东部。

2.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90%的在华外资公司有意在未来三年间扩展在中国的业务,但他们也意识到投资面临的风险。来自德勤与CFO Asia的最新国际调查报告显示,跨国公司认为,中国史无前例地承诺开放,其市场会带来许多挑战,要积极促进和引导跨国公司在华扩展业务还将面临来自法律环境、融资、重组和人力资本四方面挑战。

(1)挑战之一:法律环境。 调查共访问了680家分布在亚洲、欧洲及北美的公司,受访者包括企业主要决策人及首席财务总监在内的高层财务人员。 参加调查的公司认为,中国的法律环境是加入世贸后在经营业务上的主要障碍,而欺诈及侵权是最大的风险。然而,已进军与那些尚未进军中国市场的公司在其他关注的领域方面则有所不同。具有在华业务经验的公司关心政府履行世贸组织承诺的程度和步伐,而那些没有直接经验的公司则关心中国的政治稳定性。而在一些敏感行业,如银行业/金融业和电信产业,被调查公司对行业管制规定的关注尤其强烈。

(2)挑战之二:融资。外资公司一直认为国内资金来源是一个主要障碍,但是加入世贸组织有望扩大融资范围。近半数公司会通过内部融资来扩充业务,其中包括引进外币资金或更多使用由利润产生的人民币资金。有近四分之一的公司计划只使用中国金融机构来为其业务提供资金。

(3)挑战之三:重组。调查显示,外资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它们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经营模式,以便把握因中国开放市场所带来的商机,90%的公司计划通过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来拓展业务:拓宽现有企业的业务范围(51%);增加在合营企业内的股权(32%)。一些公司受访表示,打算将其股份售予新进入中国的投资者,以便套现其投资股本的一部分或全部。

(4)挑战之四:人力资本。调查显示,外资公司明显感到,企业的本地化趋势会继续,三分之一的公司计划逐步减少目前由外方人员担任的高级职位。这在制造业、零售/批发业、银行/金融和电信行业尤其突出,而专业服务公司则倾向于聘用外方人才担任高级职位。急需人才的公司表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招聘具有国际经历、语言技能和内地工作经验的香港专业人士。

三、积极促进和引导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应采取的对策

1.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良好的体制环境

加入WTO以后,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合理的资产评估法,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明晰产权界定,为了阻止跨国公司独资或控股有可能形成行业垄断现象的发生,我国政府还制定《反垄断法》和《竞争法》,从而防范跨国公司垄断经营给我国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和市场经济带来伤害。新修改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原来禁止外资投资的电信、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增加了76条鼓励类项目,限制类则大幅减少近三分之二,同时在制定中的《国有股减持政策》、《收购兼并细则》等法规将对外资收购国内上市公司提供法律依据及操作程序。中国法律和外商投资政策法规等制度环境将不断完善,为跨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业务以及进行战略调整提供了非常好的体制环境。

2.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引导融资当地化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开放的日益深入,开放资本市场成为支持内资企业“走出去”和吸引外商投资的必然选择。完善开放的资本市场可以方便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上市,或新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借助于资本市场的交易,直接收购中国上市公司,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引资效率递减的问题,而且可以使跨国公司在华业务融资当地化,使国内投资者能够分享跨国公司的投资收益。同时,开放的资本市场还可以方便内资企业融资,解决我国很多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3.继续加强“全球战略全球责任”理念,促进跨国公司重组

由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2008年跨国公司中国发展报告认为,2002年以来,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中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呈现在华投资的新趋势,即加大在华投资规模,加快产业重组,延伸在华产业链条,整合在华企业集团,变成统一品目标、统一战略、统一品牌和统一协调的企业集团公司。 即中国成为这些由跨国公司演变的全球公司全球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这些全球公司把全球管理网络覆盖到中国,他们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整合在华各项业务,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在华业务的集团化管理,促进在华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4.不断提升跨国公司人力资本。

应从三个层面进行提升跨国公司人力资本

(1)提升经理人的职业化水平。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必须及时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和公司管理经验,他们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主动积累自己的商业管理经验,达到国际职业经理人的水准。

(2)提升经理人国际化领导力素质。外资企业中的中方和外方经理人一定要有多国文化思维理念和相应的行为举止。这需要外方和本土的经理人保持开放的心态、灵活的举止,和不断根据形势调整自我的能力。

(3)提升外资企业领导者对中国现状的了解。首先,外企管理者必须要培养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学会与中国方方面面的领导者、经理人、老百姓建立多层面的关系。其次,领导者一定要有决策力,提出既具备国际视野、又符合中国实际环境的政策。第三,外企经理在中国经营必须要有耐心。耐心的基础是彻底了解中国环境的特点,要有忍耐力,不能幻想事事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03月28日

[2]龚昶元陈奉炀罗奉琦:来源:《经济管理文摘》(2000年第22期)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营成功关键因素之研究

篇10

关键词:民间资本;健康有序发展;政策法规

作者简介:王金荣(1962-),女, 吉林省吉林市人,辽宁师范大学会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51-03

一、辽宁省民间融资发展现状分析

据某银行在一项对辽宁省金融运行的调查报告中可知:辽宁省在2010年的民间融资大幅度增长,并且该行对省内个人、企业和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从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辽宁省民间融资的总规模约为104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34亿元。由此看来,2010年民间融资的增长规模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数据显示,从2006-2009年,辽宁省民间融资总规模从434.2亿元增长到709.29亿元,三年间增长不到300亿元。而在2010年一年,民间融资规模就增长了334亿元。有关商业银行人士分析:“2010年银行执行的紧缩货币政策,使银行信贷受到限制,个人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向转向民间,这是当年民间融资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一)民营企业、私有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辽宁老工业基地上的私营企业无论数量还是资本都在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在2010年上半年,辽宁省私营企业已达28.42万户,同比增长13%;注册资本5573亿元,同比增长22.6%。私营企业总数已占到辽宁全省企业总数的73.3%。在2012年,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了民营经济半年报,由 1-6月的数据可看出,全辽宁省民营经济累计实现的增加值有7050亿元,增长了20%。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工业的贡献率最高,实现了4442亿元的增加值,增长了20.6%。

(二)民间资本投资稳定发展

2010年以来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升温态势。统计数据显示,1-8月,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80.9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民间投资6650亿元,增长34.8%,占全省总投资额的67.3%。辽宁省政府于2011年12月了相关文件,将近10个行业定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业、通信业、教育领域、金融业、水利领域、医疗领域等等。政府在这些文件中还公布了许多调查数据,显示在许多传统行业,如工商业、农林业、公共事业等,民间资本在总投资额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经济总量中有六成以上都是由民营企业所贡献。

二、我国民间资本投资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辽宁省民间资本投资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为辽宁的经济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为社会人口的就业和国家的税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抵御金融危机过程中,其民间资本的投资表现较好,为辽宁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该以其他省份的民间资本投资问题为借鉴,比如:行业出现“玻璃门”以及“弹簧门”等问题;与此同时,也存在民间资本投资的总量不多,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虽然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快,但仍然面临不同的发展难题。

(一)市场准入阻碍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

某些垄断行业以及社会事业的开放程度远远不足,民间资本要想进入这些领域与行业还受到了多种外在的和内在的限制。根据我国公布的各种分析报告可以看出,2008年很多行业存在民间资本投资被排挤的情况。现阶段,我国的民间资本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以及传统的服务产业。而根据2007年的相关统计不难发现,我国的民营控股投资在热电力的生产与供应中占到7.7%,交通运输、邮政业以及仓储业占7.4%,水利、公共设施管理以及环境业占到6.5%。而在石油通信以及铁路等行业中,其民间资本所占的比例更是低得惊人。这些都阻碍着该行业的结构优化以及规模扩张,直接导致石油、通信、铁路等行业缺乏竞争,服务与产品供给不足,生产及发展效率低下,这样不但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结构矛盾不断加剧,而且使得国民的福利水平严重下降。由于民间投资具有相对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较低等特点,其对于经济决策的影响力、以及本身的效能等还存在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民营企业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二)融资难度大从而限制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虽然民间投资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因为民间资本大多是小本经营,小规模的企业,不被认可的信用评级,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尽管金融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领先,但传统金融体系提供的资金还远未能够满足民营企业的现实需求。同时,受传统观念潜在影响,对民间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用,一些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仍然认识不足,虽然已经出台了多项扶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和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民间投资不如国有投资的概念,对民间资本没有足够的支持力度,导致其融资渠道单一,民间资本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资金仍是相对紧张,融资困难的问题大大地阻碍了民间投资的发展。由于缺乏中长期的发展资金,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资结构和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2011年末,辽宁省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1552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839.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7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75.8亿元,但用于民间投资的比例很小。2011年,全省民间投资本年到位资金16940.5亿元,其中国内贷款2008.8亿元,比重仅占11.9%,自筹资金12711.3亿元,比重为75%,其他资金2102.3亿元,比重为12.4%,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金融机构只占一成多,民间投资资金近88%来自于企业自筹。

(三)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产业进入深度不足

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很多企业仍然位于国内产业链的低端,难以扩展,难以进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能够进入的领域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行业分布相对聚集在投资小、见效快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行业的投资比重较大,达到70%以上。

2011年,在辽宁省民间投资的行业分布中,民间投资在本行业投资中所占比例为:采矿业占87.1%、住宿餐饮业占85%、制造业占84.8%、房地产业占70.8%。在交通运输、能源、教育等领域,由于存在不公平竞争和行业垄断,民间投资进入的深度明显不足,所占比重较低。如:铁路运输业中占1.4%,道路运输业中占15.2%,民间资本占主导的项目基本没有,投资量较大的几个项目均为辅助工程建设或设备购置。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民间投资仅占30.7%,且多为加固工程,总体投入不高。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要为技改型项目,缺少大型工程项目。在公共设施管理业领域,占29.6%,教育领域民间投资仅占12.8%等等,说明这些行业民间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对民间投资引导、支持和服务的力度有待加强

信息不灵,缺乏科学引导,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民间投资的主要问题。目前,全省还没有建立一个强大的综合机构去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方向、产业结构以及行业布局,适宜民间投资的信息、人才等中介社会服务体系也不健全。民间投资主体对产业投资政策、行业发展的前景、地区中长期规划等信息以及国内和国外的市场信息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接受的信息指导、法律咨询、技术培训等相对较少。多数民间投资决策单靠从业经验来决定,难以根据市场要求来科学决策,在经济结构和环境出现变化时,缺乏对变化趋势的把握,以至于在一些行业领域中出现恶性的竞争和过度的投资,从而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稳定发展。

三、鼓励民间资本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律思考

民间资本投资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来破除一些限制。

(一)加强民间融资的法制建设

要想使民间融资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要在金融体系中为其确定一个合理的法律地位。民间融资以其灵活的、独特的、多样的方式,开拓融资渠道,聚集了大量的资金,为民营企业融资,以缓解市场上资金短缺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发展非国有经济,对民间自由借贷等民间融资形式给予了法律层面上的承认,给出了确定立法的形式,合法化、开放和监管水平的认可。第二,坚决反对钱庄、抬会以及其他的民间金融形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力度,提高风险意识。

(二)依靠法制健全来增强民间资本发展动力

1、加强投资领域的制度建设,保障民间资本的流通顺畅。国家对民间资本投资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因此要切实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不断强化民间投资渠道建设、流程手续等的完善和规范,严厉惩治阻碍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的不法行为或不合理行为,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维护民间投资的正常顺利发展。

2、强化融资领域的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首先,要从股票分配制度改革入手,保障民营资本能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完善相关的程序和制度;其次,要完善债务融资手段,鼓励商业银行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门槛,以此来保障民营资本的充盈。

3、完善税收优惠制度,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加强政府各项收费的合规性审查,尽量减少对企业的不合理收费现象直至杜绝,保证政府收费程序的规范性;增加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策优惠来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同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来降低资本成本。

四、加快民间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垄断行业的改革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现阶段,应该在政策上和法律上给予民间资本投资的平等保护,保证民间资本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平等竞争,以此推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土地、财务扶持等各个方面的待遇更加公平。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逐渐去除行政壁垒,与此同时,通过监督体系和监管方式改革,以此推进重点垄断行业(通信、电力、铁路行业)的开放。指导民间资本投资进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以各种方式参与社会事业建设。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按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拓宽经济发展领域,扩大经济发展规模。

(二)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工作以改善投资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要以积极热心的服务态度,依法监督管理的原则,采取一些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鼓励与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税收方面的监管,依法打击逃避债务以及偷税漏税的行为。相关部门应该进行调整,制定政策使民间投资者在户籍管理等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业人员相同的待遇。关于民间的投资项目,政府要从城市乡村规划、环境保护的一些方面进行一一审查核实。

(三)刺激消费以带动民间投资

首先,应该保障就业,深化社会保障体制以及收入分配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给我国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财政和宏观调控手段,刺激消费的增长。再次,推动城市公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最后,强化对中小型企业的政府采购。我国应该借鉴引进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政府的采购工作进一步细化。

当前,稳增长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课题,为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增加有效投资是现实的选择,而着重鼓励民间投资是促进投资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应该把鼓励与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工作放在关键的位置,进一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将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营造出有利于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与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金英.我国民间投资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 学习月刊,2011,(04).

[2] 周乾、刘纪鹏.发展民间投资需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J].经济,2010,(08) .

[3] 刘析.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J].统计与决策.2009,(03).

[4] 方欣.当前制约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J].经济研究参考,2008,(07).

[5] 杜鹏、牛成喆.民间资本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J].国际融资,2003,(06).

[6] 李小安.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J].金融经济,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