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汇报会流程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题汇报会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3月6日 北京奥组委残奥会筹备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赵文芝、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出席北京奥组委残奥会新闻宣传工作汇报会。
3月7日 北京奥组委残奥会筹备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赵文芝、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申知非出席北京奥组委残奥会交通和安保工作汇报会。
3月7日 北京残奥会志愿者实践培训试点启动仪式在西城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举行,拉开了残奥会志愿者实践培训的序幕。
3月10日 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北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张秋平、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吕争鸣及中国残联维权部、残奥办,北京奥组委残奥会部、工程和环境部等部门对国家游泳中心无障碍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
3月11日 在北京奥组委召开了关于残奥会转换期场馆运行工作专题会。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汤小泉、北京残奥会筹备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赵文芝以及中国残联残奥办、奥组委体育部、工程与环境部、技术部、人事部、文化活动部、安保部、场馆管理部、注册中心等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上,北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就残奥会转换期场馆运行工作指导意见作了专题汇报。各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就残奥会转换期场馆运行工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3月12日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李炳华、北京残奥会筹备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赵文芝、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参加残疾人影片《隐形的翅膀》座谈会,并观看影片。
3月13日 北京奥运会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在京民大厦召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训工作推进大会。推进大会上,汤小泉宣读了《北京奥运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决定》。中央直属机关文明办、奥组委人事部等191个单位获北京奥运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赵济华、张长江等505名同志获北京奥运培训工作先进个人。
3月14日 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10多家媒体的记者进行了以“基层残奥培训巡礼”为主题的专题采访活动。
3月18日 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赴北京市东直门交通枢纽查看了无障碍建设情况,听取了东直门交通枢纽无障碍设计和建设情况汇报。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吕争鸣、北京奥组委、北京市建委、规划委、交通委、妇联、老龄办及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关人员陪同。北京市建委马亚光处长要求施工单位要坚决按图施工,落实设计意图,对无障碍设施不能有遗漏。监理单位要保证监管到位。要制定旅客无障碍流程图。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把东直门交通枢纽建设成无障碍的精品工程。
3月21日上午 中国残联理事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汤小泉,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北京残奥会筹备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赵文芝在北京奥组委听取场馆管理部及残奥经理关于残奥会筹备工作专题汇报会。
3月21日下午 中国残联理事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汤小泉,北京残奥会筹备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赵文芝在故宫博物院听取无障碍设施建设及贵宾接待方案。汤小泉指出,故宫博物院无障碍建设不仅仅是要满足残奥会的需求,而是要体现对广大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篇2
一、现代整合教育课堂教学的构思与启动阶段
为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现代整合教育的教学活动体系,在2003年至2006年间,我校主动顺应当代以追求优质教育为主题的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开展了“21世纪优质教育”的课题研究。遵循学校“整合”、“和谐”、“创新”的办学理念,对古今中外的教学理论,特别是对现代西方各种流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实事求的研究和分析。
在把握当代教学理论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论证,我们形成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思,并相应地组织开展如下三项专题的校本研究:一是开展课堂双主体和谐互动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二是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与实践;三是开展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研究与实践。在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都要以激活生命活力,彰显生命价值,学生和教师素质协同发展为内核。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都得到了转变,意识到现代整合教育的课堂教学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开发学生蕴藏的潜质,焕发其创造才能,发展其个性特长。我们将初步获得的成果整理收集在《现代整合之路:继承、借鉴、超越》(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之中,并在2005年12月举办了“现代整合教育实践和研究”汇报会,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同行的赞扬和肯定。
二、现代整合教育课堂教学的认识向实践转化阶段
2006年,走过一段历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这些都聚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操作层面上。在“理想化”和“形式化”掩盖下的教学低效和无效,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面临的极大困惑和挑战。
在课题研究汇报会后,学校需要使现代整合教育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技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实践状态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挥其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
实践证明,通过校本研究就可以带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要素优化和整体整合,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着力于对校本研究平台及其运作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在专家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校本研究运行机制的操作模型,以校本研究的追求价值为抓手,充分调动校本研究的三主体的力量:教师、同伴、专家共同参与,教师以自身的课堂教学为研究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和状态,与同伴和专家互动对话、引发思维碰撞、集思广益,释疑解惑,吸取教学改革新信息,从而提高了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通过开展学科小课题的教学行动研究,课堂教学系统诸要素在教学活动中呈现了相辅相成、互促互向、共生共长的态势,教学活动从“教与学分离”转向“教与学互动”、师生双赢的教学生态,形成了“积识趋智――转识成智――化智成德――转德成行”的教育文化,展现了现代整合教学的特色和优势。2009年,我们在出版的《现代整合教育刍论》专著中,系统阐述了教学文化的准备、生成和积淀的过程和运行机制,总结了以“安全性、生成性、共长性、有效性”为基本特性的课堂教学文化,受到了领导、专家和同行的普遍关注和赞赏。
三、现代整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提升阶段
篇3
――缺少必要准备,漫无目的。对于家长会,我们很多教师都认为家长会就是为了完成学校例行的常规任务,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准备。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会开得都很是随意,什么时间想开就开,家长会上班主任也是想起什么讲什么,根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这就导致家长感觉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不愿到校参会。
――形式呆板,流于程序。我们大多数家长会的流程是:首先由主持人进行简单的开场白,然后再由学校领导统一进行广播讲话,接着再是各班班主任介绍学生在校学习、行为表现情况,并对学生家长相应地提出一些要求。中间偶尔邀请个别家长进行发言,而发言家长一般都是会前约定的,发言内容自然也是班主任提前划定并许可的。试想,家长会年年如此,次次如此,每次都在重复着相同的程序、相同的内容,家长们能不腻烦吗?又怎么会积极地到校参会呢?
――内容单一,考试成绩占主导。目前学校的家长会,多数主要还是围绕学生学习和成绩展开的。家长会的召开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结束之后,使得家长会俨然成了考试成绩的通报会。在家长会上,班主任重点介绍的内容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他方面则是一带而过。即使就学生成长的其他方面与家长交流,也局限于与学生学习相关联的内容,并非真正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所以一场家长会下来,家长总是感觉毫无收获,有的只是再次知道了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和班级名次。而这些都可能是家长们早已知晓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参加不参加家长会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缺少交流,忽视家长意见。目前的家长会,大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家长坐在自己孩子位置上听,整个家长会基本上就是学校领导或班主任的“一言堂”,家长只是听众,几乎插不上话,只能被动地接受说教,没有发言机会。所以,每次家长会,家长往往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其参与热情自然就不高了。
我们要让家长会重拾迷人魅力,必须做好功课,大加努力。
一、精心准备,拉响家长会的前奏曲
家长会的本意是通过家校互动,让学校教育有目的地向家庭延伸,进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因此,要想让家长会发挥它应有的功效,我们必须提前做足功课,精心设计家长会的活动方案。
首先,紧贴实际,精心设计沟通内容。在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可以通过电话、调查问卷等方式向学生家求他们对家长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立足于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家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家长比较关注的内容。家长会内容确定之后,班主任还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及时将召开家长会的设想与安排告知家长,并诚恳地邀请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家长对家长会的内容和具体流程了然于心,进而深切认识到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如此,家长们不仅不会对家长会心存疑虑,而且充满着期待,随后自然就会心甘情愿地到校参加家长会。
其次,家长会召开之前班主任还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里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在家长会召开之前做好会场布置工作,要有一个好的环境给家长看。其二,准备好相应的文字材料。文字材料内容大致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班主任的演讲稿。讲话稿的内容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去准备,让文化层次不等的家长都能对讲话有兴趣。介绍情况既要力求全面,又要重点突出;既要讲成绩,又要谈不足;既要有事例分析,又要有理论阐述。对家长既要有鼓励,又要有要求;既要有商讨,又要有指导。
2.要摆正会上与家长进行探讨的问题梳理案。梳理案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班级近期工作目标及规划,今后教育中有哪些方面需要与家长达成共识,有哪些方面需要家长给予支持等。
3.班级每一位学生近阶段学习生活情况简介(抑或是发展评语)。内容要包含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态度、健康状况以及任课教师和班级同学对其印象与意见等。
4.任课老师情况(任教学科、曾经取得的成绩、授课特点)介绍,以及与他们的通讯方式,如个人博客、家庭电话、手机、QQ及电子邮箱等,可提前打印好发给家长,以便保持联系。
二、创新家长会形式,唱响家长会的进行曲
1.家长会也要寓教于乐。虽然家长会的核心内容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适当改变家长会的组织形式,在中间适当增加一些文娱节目,让家长会寓教于乐。比如我们在家长会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家长传播家教知识,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小的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参与互动。抑或是请家长观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小品,这样家长自然就不会觉得家长会是空洞乏味的了。
2.分专题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所得。所以,为了提高家长会的实效,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家长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特点,分专题召开家长会。比如可以开成班级教师推介会、家校合作研讨会、家教工作座谈会、学生才艺展示会、学生思想汇报会、教育问题咨询会、专家教育报告会等。
3.分层次召开家长会。家长在百忙之中到校参会,是既想有所收获,又不想太失面子,特别是后进生的家长,这种想法更为明显。班级的学生数是少则三四十,多到五六十,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成绩差别很大。为了能维护学生的自尊,照顾家长们的情绪和“面子”,在家长会上对于学生们所存在的问题,班主任不可能一一指出,也不可能一一提出要求,只能在班级的层面统一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就导致家长很难了解教师的真实意图,使家长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分层家长会,则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家长的“面子”,还可以就学生或是成绩不理想或是表现不如意等实际问题展开座谈,征求家长意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形成共识,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4.让家长唱主角。在家长会上,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时间留给家长,让家长站到讲台前讲述自己在教子方面的收获、困惑,针对家长们所提出的困惑,我们要及时组织家长进行讨论,要在交流探讨中帮助家长追寻妥善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家长们就会感到家长会是与自己紧密相关的,自然就会积极参与到相应的讨论当中,家长会的目的必然会在互动交流中实现。
篇4
一、围绕一个中心:“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我们紧紧围绕区教育局提出的“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益”为教学教研工作目标,细化各项措施。 3月份,中心小学教研组组织全镇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召开专项工作研讨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并于7月5日召开了阶段性汇报会。各小学在校长的主持下,教导处都能加大校本师训力度,确保在职在岗教师全员参与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研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中心小学教研员,在本学期深入学校听课不少于20节,主持专题讲座不少于3个,做好了宣传、调研、指导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镇小学教学教研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落实两大改变:课堂教学教师讲授不超过20分钟,教学设计紧扣教师线和学生线。
为了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意见,我们通过培训和课例研讨,让广大科任教师领悟了如何实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讲授不超过20分钟,确保学生学习行为不低于20分钟,理解“20分钟”是指堂上的累积时间,非堆积的连续时间。通过大力推广,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我镇小学教师在思想上能认识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巧妙安排40分钟”。在行动上,杜绝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尽量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大胆尝试陶新强副局长提出的“六让”教学,即: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错误让学生释,思路让学生说,方法让学生悟,收获让学生谈。从检查结果中,我们发现虽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提高,但从意识上已能努力实现“两个关注”和“四个要”, “两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的问题,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四个要”即:信心要足,把握要准,操作要熟,配合要紧。
我们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心小学教研组按区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统一了教学设计格式,在开学初,印发了《致良井小学教师的一封信》,并由曾红斌、刘潭君、杨桂梅、周的平分别撰写了教学设计示例印发给各小学参考。教学设计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导学线和学生学习线,基本做到了教学流程明确,分清教、学时间。格式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时间
学生行为
时间
经检查,我镇小学85%以上的科任教师已能按要求备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明了预计时间,课后也撰写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格式走向了规范化,设计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需努力走向优质化。
三、推动了我镇三个重点课题的正常发展。
当前,我镇有三个重点课题正在研究实验阶段,其中:全镇英语老师参加的《构建“任务+合作”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宏基小学语文科组的《小学生快乐习作研究与实验》是区级课题,宏基小学数学科组的《活用资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是校级课题。在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老师的指导下,三个课题都按计划开展实验,能够把工作做实做细,为推动我镇农村小学师生参与课研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其中,英语学科按区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全部在网上进行集体备课。
四、强化四组教师队伍的建设。
1、继续抓好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工作。
从2008年9月开始,我中心小学已经开展了对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轮训的工作。此次培训重在于提高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形式立足课堂,培训过程以研究课堂教学为主。具体措施是各小学先组织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然后由中心小学教研组统一安排时间每人上一节电化教学公开课,课后进行现场评课。我镇组建了培训工作(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领导小组,由曾红斌任组长,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任成员。领导小组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深入各校交叉听课、评课。本学期,检查了参加培训的42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2、继续抓好新课程科任教师的培训工作。
2009年春各小学重点抓五年级新课程的校本培训,中心小学于4月份分别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形式:公开课与专题讲座、讨论相结合。参加培训的有45人次,五年级语文、数学新课程任课教师参训率达100%。
3、强化毕业班教师的队伍建设。
我镇毕业班教师继续以“三强一优”(“三强”即:班级管理能力强,课堂教学能力强,学科教研能力强,“一优”即:教学成绩优秀)为工作目标,加强校校沟通,正确处理好课内外辅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科成绩的发展。中心小学在5月10日召开了“如何抓好总复习”的研讨会。7月份,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抓好了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做到计划周密,操作规范,确保了考场纪律良好,考试成绩反映客观,师生情绪满意。
4、关注“短板”,做好后进教师的帮扶工作。
中心小学教研组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组织好普通班的学期测试工作,做到计划周密、责任到人、测试规范、反馈真实、分析到位。通过严抓考风,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建设,实现教育评价的公平性。根据测试结果,我中心小学教研组组织全镇的三年级科任教师于4月3日召开了研讨会,语文科组由曾红斌主持,数学科组由刘潭君主持,杨汉东校长也亲自参加了会议。会议有四个环节:教研员作成绩分析报告、先进教师作教学经验介绍、教研员针对普遍存在问题作专题辅导讲座、杨汉东校长谈教学。在4月上旬,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对后进教师还进行了个别谈话和业务指导,所在学校领导也进行了后续的跟踪辅导。通过情感沟通与业务辅导相结合,增强了后进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了教学水平。
篇5
关键词:优等生 高中数学 策略
一、遴选机制的调整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少数兴趣高昂、思维活跃及创造力优异的学生才适合进入实验班学习。因此,在遴选学生时,学校应控制实验班的招生规模。具体而言,学校可从以下途径展开:①进一步提高招生工作的开放度、透明度。向申请者及其家长如实宣传实验班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做好招生咨询、释疑工作。②在科教处下设立招生专职部门,安排专人系统性负责,确保招生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在这过程中,实验班的教师应积极地参与进来,配合学校做好这一步。③在教学实践中汲取经验、逐年完善,建立稳定的考核制度,考察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数理发展潜能,切实关注学习过程并全程评估,而非看这一、两次的考评结果。④在选拔中,仿美国等大学招生考试、录取方式,加入自荐信或推荐信一环,以期减轻这一端。这些重点中学可要求报考学生提供自荐信及来自初中学科教师的推荐信。推荐信应侧重描述申请者先前的真实学习兴趣及志向等细节,便于高中老师的考察和下阶段的安排,实现初、高中的贯通培养和一致性。
二、培养内容的细化
在针对优等生确定培养内容时,我们在思想上应该有大胆的转变,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必需的素养”为中心安排培养内容。为此,学校需要打破一般的课程设置,可依上节的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内容。
1.培养内容与形式概要
在内容的选择上,学校需要兼顾知识的难度、广度和深度。既有基础型课程,即高中新课标基本知识;又有拓展型课程,即补充竞赛数学、高等数学等内容、介绍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的内容。同时,名校应起到先锋示范作用,因地制这地开发校本课程,引领课程改革。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加突出特长,但近年来,时而出现竞赛成绩优秀但综合发展欠佳的现象。事实下,成绩的突破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代价,这就要求现教师们必须深入研究课程等业务、科学指导学生,即确保竞赛提高与全面发展的兼容性。
在形式上,除了课堂内的集体学习外,另增设小组学习、活动实践等方式全面调控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如下流程?教师先布置科研学习任务,全程监管活动实践;?定期了解进度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适时进行调整;?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并及时地举办汇报会,对成果进行展示;④对学生予以过程性、鼓励性考评。
2.拓展型数学课程
在数学优等生的培养中,特别是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很重要的一块儿就是集
中对他们展开竞赛数学的培训。
学生应积极地用数学思想来指导、监控解题的思维过程。过往的经验及心理认知告诉我们,总结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解题大有裨益;总结、概括层级越高,学生在解题时同化、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反过来,这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系统,得以更大的发展。
对优等生展开数学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它涉及的问题难度大,解题方法没
有固定套路。由教师讲解,学生类比、举一反三地做练习巩固,是不行的。笔者结
合优等生的特质,为了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出解题时可大致采用如
下流程:
三、培养方式的完善
当前教育呈现出互联网交互平台等下的分散合作学习形式,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批量生产形式,呈现出个性化、分散化、远程化和交互性的教育组织形式在
实践中,学校应以新课标为导向,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大力推行如互动式
教学、探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我国高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方式应由加速制转向充实制、多样化。我们欣喜地看到,理科实验班以每周3次小组学习、探究式问题教学等形式,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在此基础上,学校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化施行:
各学科的课程进一步开设分支。如数学新课标,开发设置了多个数学必修、选修的模块。在掌握基础型课程之余,立志于不同方向的同学选修不同的数学。
1.开展数学奥林匹克活动。近些年的实践表明,数学奥林匹克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数学竞赛的发展,为数学活动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并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体而言,引导学生这样进行:①打牢基础,深化高中数学内容;②系统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基本内容,扩充知识系统,掌握基本解题方法。这为核心阶段,尤为重要;③进行专题训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题;④进行模拟训练,检查思维能力水平和适应心理素质,提高“实战”能力。
2.适当地选择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参加学科竞赛培训班等课程通常由特聘专家、竞赛辅导教师系统性地共同授课的学习,达到奠基或查漏补缺的效果。
3.参加课外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自主自觉学习和创新。具体而言,可丰富学习的形式,如采用讲座、旅行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学习。聘请大学教师到校开展讲座或授课,但一定要注意完整性和实效性。避免这类授课随意,脱离中学数学竞赛(过于理论或抽象),否则达不到高水平的知识拓展和针对性指导的作用。参加夏令营,学生到外面多接触全国同层次的选手,引起思维共鸣,进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并引起创造,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相互协作、进步。
四、计划评价与实践效果
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要素。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应不再秉承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而应转向多元化。即“互评、他评的小组合作评价”、“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另外,测验应当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和分析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劣点,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绩,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开展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探究,丰富了现有的以“平均水平学习者”建立起来的学习理论;可以为学困生、普通学生向优等生转化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市局提出的“规范管理拓展内涵提升品位”的发展目标,我校教学工作将以创建二级达标校为契机,在完善各项工作和制度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常规管理,重点加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深化对新课程的研究和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的内在品质。
围绕市局提出的“一个中心”“两项改革”“三个目标”“四项研究”,我校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重点落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探索和完善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教研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科研的质量等方面上。真正做到“以质强校、以研兴校”,使办学行为更规范,常规管理更扎实,课堂教学更高效,评价机制更科学,教学质量更稳固,学校特色更显现。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争一流,教育科研出成果,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召开教务处、教研室会议,做好工作的具体分工。召开年段长、教研组长会议,落实学校工作。全面贯彻课程方案,组织课题研究,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学校办学走向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认真落实课堂教学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做到课堂教学有序,教书育人,敢于管理,我的课堂我负责。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要求老师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初一高一新生。树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动脑、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组织开展集备,特别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注重备课组的作用,要求做到: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形成个案组织实施反馈与反思的基本流程。认真备好每节课,为上好每节课奠定基础,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无准备上课的不负责行为。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注重课堂设计,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
4、端正考风考纪,重视考试的作用,达到考试的目的,认真组织好学生阶段性练习。对于学生基础差、功底薄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辅导,降低重心、耐心讲解、科学引导。加强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和音体美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行为,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保障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5、加强学生作业研究,切实减轻负担。各备课组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应该先做一遍。对作业的内容、数量、质量、完成要求等都要有统一的意见,加强协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经过精选向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避免照搬现成的练习册及习题集,不加选择地布置作业。
二、抓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向研究要质量。
1、进一步聚焦课堂、研究课堂。课堂,不单是教师讲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抓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备课组要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在课型、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下功夫。广大教师要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课堂设计到实施都要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推进素质教育,抓好课程改革。要以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契机,推动教研教改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和探索。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还要继续探索,要不断积累经验,探索适合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式,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3、建立研究型的教研组、备课组。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教研组长要带领本组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形式。尤其关注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备课组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努力实践“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等活动,对课堂进行研究,对教材、教法等方面就行研究。在这基础上抓好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再进一步指导实践。
4、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完善高中课程,注意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开设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等。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原有校本课程《基础形体训练》、《潭城记忆》、《建阳历史文化名人》、《建阳乡土地理》的基础上,再增加政治、英语、心理健康方面的系列校本课程开发。
5、高三年段要在学科组的指导下,加强教研工作,研究学生的实际,研究
教学的基本方向。初三高三要研究中高考动向,加强试题和考纲、复习方法的研究。初三高三教师要切实加强试题、《考试说明》的深入研究,特别注重对近三年全国及各地试题的研究,要认真研究复习课的课型及其教学模式,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好高中的会考复习和考试工作,使会考能顺利完成。
6、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和教学汇报会,找出制约会考、中考和高考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采取措施,想方设法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重点分析教学、教研现状,摆问题,找原因,谈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叙事等,利用学校刊物《求真苑》,刊登推荐文章,刊登教师的文章。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读教育理论书籍、专业书籍,还多读一些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切实提高教师的素养。拟本期召开一次教师读书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
1、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学习以及专业函授学习,积极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开发新课程学习资源,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利用教学观摩推动教研交流和探讨,完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保障新课程稳步推进,确保高中新课程实验有新突破。
3、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给青年教师搭台子,名师、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引路子。建立“导师制”,两两结合,导师要对被导的教师在教案的编写、课堂的设计、上课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学校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4、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检查、培养与提高。有重点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对教案、板书、课堂管理、教学技能技巧等各方面进行检查与指导。加强“教学反思”这一教学环节的工作,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青年教师多听课,多参与教学研究和各类竞赛,多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叙事。
5、定期开研讨会,举办各种课型的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并进行分析。除学校安排公开课外,另外教研组内还要进行开课、说课片段教学等活动。以
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观看名师讲座一次、教学视频一次,教学专题研讨两次。
6、营造教师读书学习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研组长要引领教师读书,建立教师专业文库,并注意读写结合,让教育写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学校购买了《不做教书匠》、《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跪着教书》等书籍。备课组长组织教师读并讨论,用理论知识等来引领自己的教学。
四、继续重视艺术教育,重视美育的融入。
1、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寓教于乐,艺术类课程全面开设,建立和健全艺术教育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对传统条件下的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同时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合格与特长、划一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建立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
2、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配齐配足音美专任教师,将艺术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艺术组的教师们每年的期初都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且做到集体认真备课、相互学习,期末总结。
3、学校严格按照颁布的新课程进行教学,开足、开齐初、高中音乐、美术必修课程,必修《美术》、《音乐》(初中),《高中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选修有《歌唱》、《基础形体训练》等,进一步加强“舞精灵”舞蹈队、健美操队等文艺团体的管理,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
4、艺术组要通过艺术欣赏课、形体课的开设,使学生们提高欣赏艺术的水平,使他们受到艺术的熏陶,更加积极向上。要配合学校开展好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使学生在参加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持久推动力;追求有内涵的学校名片,形成特色文化,发挥文化的凝聚和激励效应,挖掘文化的巨大潜能。
五、推进达标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建阳市教育局2011—2012第一学期工作思路》中有“建阳二中在加快综合实验大楼的建设力度的同时,要认真对照验收标准与条件,做好软硬件的整改工作”之语段。因此,推进我校的达标建设也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验收标准与条件,对照标准与条件进行整改。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标准与条件,明确任务。注意教师配备、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管理、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通用技术、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好具体的分工。
2、对照标准和条件,要进行自查和整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增加理、化、生实验室分组实验仪器的配置数量;通用技术选修课,应配有、配好相应的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以适应优质普通高中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学科优势,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办学特色。
3、召开行政班子会议,召开创二级达标校相关人员会议。认真分析我校在创建二级达标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自我反思、自我补充、自我整改。岗位职责明晰,制定整改方案,分解任务、落实整改,为争创二级达标校而努力。
总之,我们要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强化质量意识,突出内涵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不懈努力
篇7
【关键词】“留住一桶水”项目;创新性实验;技术指导
【作者简介】熊小京,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每个创新性实验应以确定的项目展开,多以团队的形式,项目负责人与成员均由本科学生担当,在技术顾问或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在确立项目名称、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实验方法,数据处理,撰写项目报告等环节,由团队自主实施。
厦门大学为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于2011年春季与可口可乐公司联合开展了“留住一桶水”项目。 该项目实施主要目标是采用调研方法收集社区水资源的使用与供给实际调查数据,综合分析水资源使用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节水方案,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社会推广性、以及使用安全性等。主要内容包括:(1)社区水资源使用调研报告;(2)项目方案包括名称、实施背景、目标与内容、方案设计,拟解决关键技术、实施步骤、可行性与预期效果分析等。要求提出的设计方案紧扣调研发现的问题,撰写的项目报告思路清晰,方法正确,结论可信。
笔者担任项目技术指导,协助各个团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以下是在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总结的几点体会,供同业人士参考。
一、团队组建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主要参与者是大一和大二学生,选择他们组建团队的原因是他们正处于大学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尚未具备一定的较专业的应用知识与技术储备,给他们创造一个从零开始的机会,靠他们的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展项目。通过在厦门大学全校范围内征集项目团队,最终筛选出“下水盗”绿之队,“十分之一”和“节水之旅”3个团队。成员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建筑系,管理系,化工系等不同的专业,每个团队有3-5名成员,其中选出项目负责人,成员各有分工,根据特长需要,分别负责策划用水调查,查找技术资料,图标制作,技术咨询,材料询价等。技术指导不参与团队组建与人员分工,团队人员结构完全是靠团队内部协商确立,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调整,而这些均由项目负责人来协调。
二、用水情况调查
如何确定“用水调查方案”是每个团队开展项目背景这里收集的首要问题,这里包括被调查的社区地段,调查问卷内容,时间安排等;调查地段包括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师宿舍楼,学校周边的居民区等。有的团队制作了带节水标志的礼品,既增加了被调查对象的热情,又宣传了节水知识。期间团队成员不断克服了被拒之门外的心理疑虑,摸清了水资源使用情况。期间笔者组织项目进展汇报,根据对各个团队提交的“用水调查报告”内容,与成员们一起研究合理使用自来水的方法。
三、节水方案设计
“下水盗”通过学校宿舍、食堂、教学楼以及社区家庭水的用水量情况、回用水二次利用的去向和水质要求等,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即将日常生活用水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部分,提出研制一种无动力生活污水分类回用装置。“十分之一”绿之队通过试验发现,每天每个家庭的水龙头用水量是总用水量的1/2,由于水龙头开得过大而造成浪费的水量是水龙头出水量的1/5,如能通过减小水龙头的旋转角度,即可节约总用水量的1/10,积少成多,可节约的水量将非常可观。该团队提出通过对水龙头进行改装,研制一种可对水龙头流量进行自动调节的辅助装置。“节水之旅”通过调查学生宿舍用水情况,发现每间学生宿舍洗澡用水约4吨/间/月、冲厕所用水约3.5吨/间/月,如果能够收集洗澡水来冲厕所,每间宿舍月节水量可达到6吨,为此提出研制一种可利用楼上的洗澡水给下层冲厕的辅助装置。
各个团队所提出的节水方案均由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技术指导在项目汇报会上对这3个方案的针对性与适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根据各个方案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其中的创新点与所需关键技术,同时也指出方案实施中的技术难点,要求各团队将解决制作关键技术问题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四、拟解决关键技术
“下水盗”方案的关键技术是能够使装置具有对污水进行选择性的分类回收的功能,队员提出用双向选择开关的方案,即让高浊度清洗污水直接排入下水道,让低浊度清洗污水(如第2-3道洗菜水)排入收集装置作为回用。技术问题是如何确定双向选择开关的结构,以及低浊度清洗污水收集装置中的简易水处理方法。笔者通过与该团队的多次讨论,提出采用手动转盘式双向选择开关以及采用无纺布过滤和紫外灯消毒的水处理方法。
“十分之一”绿之队方案的关键技术是在水龙头旋柄上套上止动销,旋动旋柄时将会带动止动销,当旋开角度达到某一角度时,止动销销柄将会压缩环形筒内的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力,增加人们使用大水量用水时所需要的开动水龙头旋柄的阻力,以合理地限制并提醒使用者要注意用水量的控制。笔者对解决止动销销柄的尺寸及弹簧固定方法这一技术问题给予了指导。
“节水之旅”方案的关键技术是废水收集管,冲厕排水口,过滤消毒器三个部分的设计方法,笔者对含有滤网、麦饭石和碳12等净水材料的过滤器设计方法给予了技术指导。同时提出采用浮球液位控制器,实现蓄水箱的水位控制。
五、节水方案实施
该阶段主要涉及节水装置的设计与制作,设计包括工艺流程图,装置组装图,部件图,效果图等资料的制作,部件图中须标明名称,材质规格,加工尺寸等设计参数,同时给出详细的使用方法,维护方法和使用须知等用户使用说明,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各个团队具有一定的流体力学,材料力学,水处理设备设计,建筑给排水,CAD工程制图等基础知识,技术指导采用组织专题研讨形式为各个团队补充这些基础知识,指导团队确定部件的材质规格与加工尺寸;分工安排包括建筑专业的队员负责效果图,环境科学专业的队员负责工艺图,化工专业的队员部件图;通过参考环保与化工设备设计规范,与设备加工厂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对设计制作的节水装置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使用安全性等进行完善,设计图与工艺参数经多次修改,最后初步形成完整的设计制作方案书。期间技术指导与各团队就完善设计方案进了多次讨论,发现方案的缺陷,集思广益研究解决方法。
六、可行性与预期效果
节水装置制作材料包括选用市售水暖管件与委托加工相结合的形式,各团队根据材料费市售价格和加工成本,对装置制作成本进行核算,给出材料清单,在技术指导的协助下,对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通过对节水装置使用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及使用安全性等性能指标分析,同时对使用节水装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分析,评估出预期效果。
七、团队的心声与感言
“下水盗”队员的心声:(1)短短数周的共事,看着我们破绽百出的方案一点点完善,看着初有些生涩的队员们逐渐上手、成长,看着项目沿着最初规划的方向前进,看着脑海中构建的装置慢慢成形、进步,如同看着新生儿成长的过程。这样的感动,非亲历其中不能得;这样的经历,非躬身其中不能获。(2)我们在实际活动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分工明确,但每一个成员的行动也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朝着我们的目标,共同努力着。如果团队的成员不能做到朝一个目标和方向努力,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失败的团队。幸好,我们在这点上,是朝着一个方向用力的。“十分之一”绿之队的感言:从开始报名到队伍选拔、方案调研、修改策划、完成报告前前后后,我们大概经历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团队里的队员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磨合,我们之间的协作能力与团队的默契度也逐步提高,队员们在方案的完善过程中也获益良多。“节水之旅”的感言:这次课题活动我们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我们也得到许多收获,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多了一份使命和责任感,在此我们感到很荣幸。
八、结语
开展企业与高校联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留住一桶水”项目,以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为成员组织团队,在团队组建,背景调查,方案设计,拟解决关键技术,方案实施,可行性与预期效果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实战训练。技术指导在协助解决各个团队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项目的实施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克服困难,独立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示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红,王康,郝文慧等.关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
[2]高菲菲,翟从鸿,喻其山.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指导方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1).
[3]孙健,张富强.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
篇8
一.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㈠基本情况分析:
某三小现有3xxxx教学班,132xxxx学生。教职工8xxxx。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3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4xxxx,大专学历2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3xxxx,大专以上学历占任课教师总数的8xxxx。学历层次相对是高的。从年龄层次看:35岁以下教师2xxxx(包括今年岗位交流的xxxx教师)占任课教师(7xxxx)的2xxxx,45岁以上教师2xxxx,占任课教师(7xxxx)的3xxxx,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从骨干教师情况看:现有市级骨干xxxx,县级学科带头人xxxx,县级骨干教师1xxxx。(其中语文xxxx,数学xxxx,音乐xxxx)。校级骨干教师1xxxx。学科分布语文所占比重大,科任偏低。
㈡队伍建设分析
7xxxx的中老年教师:具有无私的敬业精神和丰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工作扎扎实实,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具有执着精神,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无形资产。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当前这种工作方式的快节奏、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标准表现出不适应。
青年教师:学历高,起点高,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适应能力强。但对驾驭学校大环境(班额大、家长要求高、教学流程管理严谨等)能力差。岗位交流教师:压力大、不适应(班额大、家长要求高、教学流程管理严谨等)。
㈢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我校课堂常规落实到位,教学形式符合新的要求,课堂氛围自主和谐,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但是教学行为粗糙带来的目的性差、实效性不强,成了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不会听讲、不善于思考,写字执笔坐姿不合格,学具带不齐等学习习惯的问题。
㈣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学校管理规范,各项制度健全,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管理态势,造就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蕴藏着比较厚实的校园文化氛围。但仍存在过程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相应措施
㈠继续大力实施"一三五"成材工程和学校的培养“名师”工程,构建“金字塔型”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根据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为: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具体要求为:一高、二厚、三能、四转化。在管理中我们实施了五大师建工程。
1.实施激励工程,激活教师的事业热情。建立教师个人业绩档案,实行教师工作量化制度,开展评选学生满意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活动。
2.实施“师德”工程,提高师德修养及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组织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学习,请身边榜样(项连弟、许占玲)做报告。
3.实施“读书充电”工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大专学历教师都在进行续本学习,本科毕业教师进行第二专业进修。开展与学生同读名著同背古诗增强人文底蕴的活动。
4.实施“名师”工程,分层次开展骨干教师拜师带教活动。为新教师安排帮带师傅,明确帮带责任。为交流教师安排合作伙伴,促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联系市级专家学者培养骨干教师。
5.实施“接力”工程,鞭策青年教师成长。我校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配备了齐了笔记本电脑,送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学习,派县校骨干教师到杭州、上海、济南、黄山及市里考察学习。鼓励和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送课下乡,上各级各类研究课、汇报课,师徒说课、上课、评课。开设每周一次的骨干教师论坛。组织了骨干教师录像评优课,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评优课,青年教师自录自评课,新课程教材实验评优课等系列活动。请娄湘生教授到学校指导胡玉香上了全县公开课。请娄教授指导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朗读,组织了语文教师的朗读竞赛。为帮新教师、交流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流程及要求,组织岗前培训,对开学第一天第一课进行听课评课,发现问题继续跟踪听课,发现优点及时组织展示课。
㈡实施教学精细化全程管理,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教学过程管理的细致到位,执行得力,才有最终的收获。“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一切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宏观把握、微观入手”的管理特点。
1.宏观把握,着眼全程,为教师有序工作提供保证
几年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抓住教学常规全程这个纲,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的全过程,不顾此失彼,注重教学质量的整体效益。针对本校实际,制订并完善了“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查、评价、总结交流”环节的工作规范及检查,考核与管理制度,健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形成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如《某三小常规教学管理规定》、《某三小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坚持实施“一到位五落实”的管理方法。一到位就是要求到位。五落实是指:指导落实、督促落实、检查落实、评比落实、反馈落实。促使教学全程常规逐步内化为教师学生的习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形成了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2.微观入手,规范细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从微观上追求教学全程管理的精细化,“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在执行操作层面做到精细化,围绕规范要求把各环节做精做细。努力达到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成精品。
一是精管计划三步到位。首先是制定计划到位。每学期初,第一周我们在全体教工大会上通过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向教师明确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学期的任务与要求,完成任务的责任分工与目标措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期教学工作一览表发至各办公室、教研组,以利于督导学期工作有序进行。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实际,也相应地制定了自己的教科研活动计划,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教研组研究计划,制定个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从学校到教研组,从教研组到任课教师,层层有计划安排,人人任务清、目标明,确保了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照章进行。其次是审阅计划到位。各学段主管主任在规定时间(第二周)内及时审阅计划,并提出指导意见。最后是交流计划到位。进行优秀计划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将本年级本学期班级管理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基本知识技能达标要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措施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同年级学科间的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融合、互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齐抓共管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避免了各行其是。
二是细抓备课六个流程。采用电子备课以来,我们首先改革了备课管理要求:由原来的每人一案,改为可以多人一案,一课多案。二是为加大电子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力度,规定了电子备课六个流程,既“独立钻研——集体交流——分头设计——交流完善——个性修改——实施、反思。”要求备课组做到“四定、五必须、六备、一超前”。“四定”是指:定主备人、时间、地点、内容;“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电子文本预案;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上完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是指:必须备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一超前”是指超前一周新授课程的教案编写。
教学干部对备课的精细管理和指导,做到了日常有计划的针对重点内容、教学存在问题、重点培养教师,参与或备课;随时与定期结合,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组织现场备课比赛,及时评价反馈备课情况,提出改进措施,调整备课要求。以上学期为例,在教案检查和随机听课中我们发现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年段任务不清、教学环节粗糙、基础知识教学薄弱的问题比较普遍。我们在中高年级重点进行了上好语文第一课时的研究。针对基础知识教学薄弱,开学初就安排了骨干教师的基础知识教学示范课。
实施电子备课后,为了强化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意识,上学期进行了现场备课比赛。当我们从中发现青年教师在独立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上存在较大问题后,提出了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教师不再使用电子备课的新要求。
三是精研课堂四大环节。在“准、活、优、清、研”上做文章。即:课堂上准确无误地把知识授给学生;采取灵活多变、富有启迪性的教法;课堂结构在优化上求效益;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从“创设教学情景——自主探究学习——汇报交流——应用、拓展、延伸”等环节入手开展研究,已经成功的构建出语文、数学两科体现自主探究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两大教学模式}继而又围绕“教学方式的开放”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效性”两个专题,深化研究。
四是夯实基础着力保底。在辅导环节我们的管理策略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优生重在兴趣的提升和自学能力的引领发展,对学困生着力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保底,使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可以说是缩小班级差异,体现教师工作业绩的关键。我们在教师中倡导要牢固树立“转化一名差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观念。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关爱“差生”,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要承认智力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就要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多走近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补差过程中,不能急躁,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允许他们出现反复的过程。关爱“差生”,要从早抓起,要从小处抓起,要从细处抓起。抓及时、抓持久、抓分层、抓课上、抓课前、抓习惯、抓基本、抓情感。不轻言放弃,即使是备案的试读生,也要促其发展。例如,我们每年10月底对新入学儿童的汉语拼音坚持过关测查。我们认为汉语拼音是孩子进一步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打得牢固。我们的做法是,由教学干部一对一进行卡片拼读,所读音节包括对各种拼音规则的运用。少数学生一次没过关,经过任课教师辅导一段时间后,进行再次过关检测,对个别还未过关的学困生再训练再过关,直到全部达标为止。这样就保证了学困生也能无障碍地进入后续语文学习中。
五是考核重在真、严、细、实。实施教学全程精细化管理,需要较强的执行力。我们认为学校要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就跟到哪里,考核重在真、严、细、实,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保障。
我校依据课程标准,抓住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和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能力发展点,加强指导和建立监控评价项目,建立了以常规工作质量为重点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和以学生基本能力为内容的达标评价标准。
1.坚持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严密考核。语文学科一至六年级有朗读和诗文积累背诵测查,低年级段有汉语拼音过关、百词测查。中年级增设查字典。数学学科设有口算和基本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测查,英语学科设有单词和课文朗读能力测查。学校领导联手合作是这些测查项目的执行者。要亲自依纲靠本出题,亲临教室监考,亲自评阅试卷、登统成绩。例如对134xxxx学生的朗读背诗测查,由学校管理干部分成xxxx组,逐班、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查。实践证明,没有学校逐班、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查,就不会有全体语文教师的随教学进程,对每个学生、每篇课文的过关检测。我们坚持做到该由教学管理者履行的职责,不管有多大困难,也必须亲自履职,不可以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方式转移给他人完成。
2.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严密监控。对教师作业批改、单元检测情况坚持随时了解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督促并指导教师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检查作业数量质量做到从内容、书写、格式、优缺点进行逐本检查,并及时总结反馈情况,利于教师改进工作。通过检查作业和单元试卷查阅,教学干部对主管年级的差生做到底数清、问题明。时常走进教室关注差生的学习和思维状态,协助任课教师进行家访、做思想工作、指导学习等工作。多年来,三小的不及格率一直保持在xxxx以下,留级率控制在0.xxxx以内。我们认为如果教学考核评价管理缺位,教学评价的科学、严格、公正很难真正实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导致整体工作作风漂浮,教学常规就难以真正有效落实。在期末考试和上级抽测工作中,无论有无领导监察、评比等利害关系,我们都能做到真实可信,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按标准阅卷登统。
3.坚持对教学竞赛进行严密组织。学校每学期的学生常规教学竞赛有硬笔书法赛、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诵诗竞赛、读书竞赛。竞赛评奖不是目的,重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有计划的辅导学生练好规范字,爱读课外书,乐背经典诗文,喜爱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读书活动是近几年我校开展的有声有色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努力引领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以读书会、诵诗会、读书博士和读书博士班的评比授牌为孩子搭建读书展示平台,以师生“读书档案”和“诗文诵读档案”的建立和每学期“诗文诵读达标检测”及“七级读书星认定”等常规措施,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语文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我们把课标推荐背诵的(70首)连同从古诗词中精选的共200首优秀诗文,分成1xxxx达标版块,每学期对学生过关考核。为落实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14xxxx字的要求,我们规划了一至六年级学生读书篇目。寒暑假学校统一提出专项读书练字要求,各班做出相应落实计划和措施。开学初,学校领导组成5—xxxx联合检查组,进入各班对学生的读书练字情况进行逐一面对面检查指导。随后,组织每个班的假期读书汇报会评优和硬笔书法复赛,最后学校分低、中、高三段召开“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会,同时为读书博士、硕士授牌发奖。读书积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情趣,学生不断有作品发表在各种书刊上,学生自己编辑的个人文集和班级文集几十本,学生自己创作的各种题材的小说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学生成果文集}
写规范汉字是三小常抓不懈的工作。老师们把日常练字写字作为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来重视。每学期学校的硬笔书法竞赛要求全员参加,不仅评出优秀获奖学生,对每班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合格率也进行评价。05年9月我校2xxxx班参加了北京市书法比赛,取得了2xxxx班获一等奖、xxxx班获二等奖的喜人成绩。
六是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每学期重头戏。学校的教育成就,教师的工作业绩,归根结底是反映在学生的身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我们着力更新教师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全体教职工共同责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促习惯养成;召开横向交流会达到教育要求一致,齐抓共管;培训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组织教学观摩课示范引路。
篇9
㈠基本情况分析:
xxx三小现有30个教学班,1326名学生。教职工83人。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36人,占任课教师(73人)的49%,大专学历26人占任课教师(73人)的36%,大专以上学历占任课教师总数的85%。学历层次相对是高的。从年龄层次看:35岁以下教师20人(包括今年岗位交流的5名教师)占任课教师(73人)的27%,45岁以上教师24人,占任课教师(73人)的33%,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从骨干教师情况看:现有市级骨干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骨干教师12人。(其中语文9人,数学4人,音乐1人)。校级骨干教师11人。学科分布语文所占比重大,科任偏低。
㈡队伍建设分析
73%的中老年教师:具有无私的敬业精神和丰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工作扎扎实实,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具有执着精神,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无形资产。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当前这种工作方式的快节奏、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标准表现出不适应。
青年教师:学历高,起点高,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适应能力强。但对驾驭学校大环境(班额大、家长要求高、教学流程管理严谨等)能力差。
岗位交流教师:压力大、不适应(班额大、家长要求高、教学流程管理严谨等)。
㈢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我校课堂常规落实到位,教学形式符合新的要求,课堂氛围自主和谐,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但是教学行为粗糙带来的目的性差、实效性不强,成了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不会听讲、不善于思考,写字执笔坐姿不合格,学具带不齐等学习习惯的问题。
㈣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学校管理规范,各项制度健全,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管理态势,造就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蕴藏着比较厚实的校园文化氛围。但仍存在过程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相应措施
㈠继续大力实施"一三五"成材工程和学校的培养“名师”工程,构建“金字塔型”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根据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为: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具体要求为:一高、二厚、三能、四转化。在管理中我们实施了五大师建工程。
1.实施激励工程,激活教师的事业热情。建立教师个人业绩档案,实行教师工作量化制度,开展评选学生满意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活动。
2.实施“师德”工程,提高师德修养及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组织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学习,请身边榜样(项连弟、许占玲)做报告。
3.实施“读书充电”工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大专学历教师都在进行续本学习,本科毕业教师进行第二专业进修。开展与学生同读名著同背古诗增强人文底蕴的活动。
4.实施“名师”工程,分层次开展骨干教师拜师带教活动。为新教师安排帮带师傅,明确帮带责任。为交流教师安排合作伙伴,促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联系市级专家学者培养骨干教师。
5.实施“接力”工程,鞭策青年教师成长。我校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配备了齐了笔记本电脑,送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学习,派县校骨干教师到杭州、上海、济南、黄山及市里考察学习。鼓励和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送课下乡,上各级各类研究课、汇报课,师徒说课、上课、评课。开设每周一次的骨干教师论坛。组织了骨干教师录像评优课,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评优课,青年教师自录自评课,新课程教材实验评优课等系列活动。请娄湘生教授到学校指导胡玉香上了全县公开课。请娄教授指导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朗读,组织了语文教师的朗读竞赛。为帮新教师、交流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流程及要求,组织岗前培训,对开学第一天第一课进行听课评课,发现问题继续跟踪听课,发现优点及时组织展示课。
㈡实施教学精细化全程管理,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教学过程管理的细致到位,执行得力,才有最终的收获。“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一切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宏观把握、微观入手”的管理特点。
1.宏观把握,着眼全程,为教师有序工作提供保证
几年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抓住教学常规全程这个纲,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的全过程,不顾此失彼,注重教学质量的整体效益。针对本校实际,制订并完善了“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查、评价、总结交流”环节的工作规范及检查,考核与管理制度,健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形成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如《xxx三小常规教学管理规定》、《xxx三小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坚持实施“一到位五落实”的管理方法。一到位就是要求到位。五落实是指:指导落实、督促落实、检查落实、评比落实、反馈落实。促使教学全程常规逐步内化为教师学生的习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形成了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2.微观入手,规范细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从微观上追求教学全程管理的精细化,“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在执行操作层面做到精细化,围绕规范要求把各环节做精做细。努力达到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成精品。
一是精管计划三步到位。首先是制定计划到位。每学期初,第一周我们在全体教工大会上通过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向教师明确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学期的任务与要求,完成任务的责任分工与目标措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期教学工作一览表发至各办公室、教研组,以利于督导学期工作有序进行。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实际,也相应地制定了自己的教科研活动计划,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教研组研究计划,制定个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从学校到教研组,从教研组到任课教师,层层有计划安排,人人任务清、目标明,确保了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照章进行。其次是审阅计划到位。各学段主管主任在规定时间(第二周)内及时审阅计划,并提出指导意见。最后是交流计划到位。进行优秀计划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将本年级本学期班级管理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基本知识技能达标要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措施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同年级学科间的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融合、互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齐抓共管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避免了各行其是。
二是细抓备课六个流程。采用电子备课以来,我们首先改革了备课管理要求:由原来的每人一案,改为可以多人一案,一课多案。二是为加大电子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力度,规定了电子备课六个流程,既“独立钻研——集体交流——分头设计——交流完善——个性修改——实施、反思。”要求备课组做到“四定、五必须、六备、一超前”。“四定”是指:定主备人、时间、地点、内容;“五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电子文本预案;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上完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六备”是指:必须备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一超前”是指超前一周新授课程的教案编写。
教学干部对备课的精细管理和指导,做到了日常有计划的针对重点内容、教学存在问题、重点培养教师,参与或备课;随时与定期结合,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组织现场备课比赛,及时评价反馈备课情况,提出改进措施,调整备课要求。以上学期为例,在教案检查和随机听课中我们发现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年段任务不清、教学环节粗糙、基础知识教学薄弱的问题比较普遍。我们在中高年级重点进行了上好语文第一课时的研究。针对基础知识教学薄弱,开学初就安排了骨干教师的基础知识教学示范课。
实施电子备课后,为了强化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意识,上学期进行了现场备课比赛。当我们从中发现青年教师在独立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上存在较大问题后,提出了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教师不再使用电子备课的新要求。
三是精研课堂四大环节。在“准、活、优、清、研”上做文章。即:课堂上准确无误地把知识授给学生;采取灵活多变、富有启迪性的教法;课堂结构在优化上求效益;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从“创设教学情景——自主探究学习——汇报交流——应用、拓展、延伸”等环节入手开展研究,已经成功的构建出语文、数学两科体现自主探究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两大教学模式}继而又围绕“教学方式的开放”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效性”两个专题,深化研究。
四是夯实基础着力保底。在辅导环节我们的管理策略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优生重在兴趣的提升和自学能力的引领发展,对学困生着力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保底,使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可以说是缩小班级差异,体现教师工作业绩的关键。我们在教师中倡导要牢固树立“转化一名差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观念。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关爱“差生”,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要承认智力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就要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多走近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补差过程中,不能急躁,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允许他们出现反复的过程。关爱“差生”,要从早抓起,要从小处抓起,要从细处抓起。抓及时、抓持久、抓分层、抓课上、抓课前、抓习惯、抓基本、抓情感。不轻言放弃,即使是备案的试读生,也要促其发展。例如,我们每年10月底对新入学儿童的汉语拼音坚持过关测查。我们认为汉语拼音是孩子进一步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打得牢固。我们的做法是,由教学干部一对一进行卡片拼读,所读音节包括对各种拼音规则的运用。少数学生一次没过关,经过任课教师辅导一段时间后,进行再次过关检测,对个别还未过关的学困生再训练再过关,直到全部达标为止。这样就保证了学困生也能无障碍地进入后续语文学习中。
五是考核重在真、严、细、实。实施教学全程精细化管理,需要较强的执行力。我们认为学校要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就跟到哪里,考核重在真、严、细、实,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保障。
我校依据课程标准,抓住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和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能力发展点,加强指导和建立监控评价项目,建立了以常规工作质量为重点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和以学生基本能力为内容的达标评价标准。
1.坚持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严密考核。语文学科一至六年级有朗读和诗文积累背诵测查,低年级段有汉语拼音过关、百词测查。中年级增设查字典。数学学科设有口算和基本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测查,英语学科设有单词和课文朗读能力测查。学校领导联手合作是这些测查项目的执行者。要亲自依纲靠本出题,亲临教室监考,亲自评阅试卷、登统成绩。例如对1342名学生的朗读背诗测查,由学校管理干部分成4个组,逐班、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查。实践证明,没有学校逐班、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查,就不会有全体语文教师的随教学进程,对每个学生、每篇课文的过关检测。我们坚持做到该由教学管理者履行的职责,不管有多大困难,也必须亲自履职,不可以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方式转移给他人完成。
2.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严密监控。对教师作业批改、单元检测情况坚持随时了解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督促并指导教师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检查作业数量质量做到从内容、书写、格式、优缺点进行逐本检查,并及时总结反馈情况,利于教师改进工作。通过检查作业和单元试卷查阅,教学干部对主管年级的差生做到底数清、问题明。时常走进教室关注差生的学习和思维状态,协助任课教师进行家访、做思想工作、指导学习等工作。多年来,三小的不及格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留级率控制在0.4%以内。我们认为如果教学考核评价管理缺位,教学评价的科学、严格、公正很难真正实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导致整体工作作风漂浮,教学常规就难以真正有效落实。在期末考试和上级抽测工作中,无论有无领导监察、评比等利害关系,我们都能做到真实可信,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按标准阅卷登统。
3.坚持对教学竞赛进行严密组织。学校每学期的学生常规教学竞赛有硬笔书法赛、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诵诗竞赛、读书竞赛。竞赛评奖不是目的,重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有计划的辅导学生练好规范字,爱读课外书,乐背经典诗文,喜爱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读书活动是近几年我校开展的有声有色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努力引领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以读书会、诵诗会、读书博士和读书博士班的评比授牌为孩子搭建读书展示平台,以师生“读书档案”和“诗文诵读档案”的建立和每学期“诗文诵读达标检测”及“七级读书星认定”等常规措施,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语文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我们把课标推荐背诵的(70首)连同从古诗词中精选的共200首优秀诗文,分成12个达标版块,每学期对学生过关考核。为落实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的要求,我们规划了一至六年级学生读书篇目。寒暑假学校统一提出专项读书练字要求,各班做出相应落实计划和措施。开学初,学校领导组成5—6人联合检查组,进入各班对学生的读书练字情况进行逐一面对面检查指导。随后,组织每个班的假期读书汇报会评优和硬笔书法复赛,最后学校分低、中、高三段召开“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会,同时为读书博士、硕士授牌发奖。读书积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情趣,学生不断有作品发表在各种书刊上,学生自己编辑的个人文集和班级文集几十本,学生自己创作的各种题材的小说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学生成果文集}
写规范汉字是三小常抓不懈的工作。老师们把日常练字写字作为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来重视。每学期学校的硬笔书法竞赛要求全员参加,不仅评出优秀获奖学生,对每班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合格率也进行评价。05年9月我校26个班参加了北京市书法比赛,取得了21个班获一等奖、5个班获二等奖的喜人成绩。
六是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每学期重头戏。学校的教育成就,教师的工作业绩,归根结底是反映在学生的身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我们着力更新教师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全体教职工共同责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促习惯养成;召开横向交流会达到教育要求一致,齐抓共管;培训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组织教学观摩课示范引路。
篇10
【关键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同志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明确做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鼓励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进而多方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实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被提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致力于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
一、校企合作是协同创新在高校中的重要体现
“2011计划”致力于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分别是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其中,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即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逐步发展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正是高校与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协同,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均带来显著影响。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培养模式,充实研究生教育培养资源,是提高专业学位培养、尤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有效平台。
目前校企合作的各类方式中,创建实践基地虽不完全成熟,但实用性强,可以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的多方受益,现阶段应用广泛,也是本文后续研究的重点。其他合作方式还包括:尝试企业到学校设置所需的相关课程、并由企业教师来校授课的机制[1];按企业需求操作的定向工程硕士培养机制等。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于2002年开始招收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2004年起招收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工程类)硕士,扩大了全日制工程硕士试点范围和招生规模。至2010年,西电在13个相关领域全面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其中“电子与通信工程”和“集成电路工程”为工程硕士试点领域,并于今年5月赴京参加“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验收汇报会”。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的企业实习,是其区别于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接触社会行业、熟悉企业需求的核心步骤之一。由于西电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特色全国重点大学,信息与电子学科也是西电最为优势的学科,因此学生实践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了解电子与通信或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背景、生产流程和科研流程。西电优先选择具有下列特征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①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②具有领先技术优势的企业;③国家重点行业的企业。学校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建立比较稳定、且在行业内具有影响的实习基地30家左右。
目前,西电有代表性的联合培养基地包括:华为、中兴等在国际通信界有影响力的公司;英特尔、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电子信息类研究所。
“中兴通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由中兴通讯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方于2009年9月成立。联合培养基地在承担中兴通讯的项目研发任务的同时,努力完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双方合作,朝向“教、产、学、研”全面合作的方向迈进。
联合基地主要包含五个研发中心:手机产品研发中心、数据产品研发中心、用户方案研发中心、软件平台研发中心和产品质量研发中心。自成立以来,中兴通讯与西电经过多次专题讨论研究,在联合培养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多个研发中心,旨在以中兴通讯软硬件产品为依托,结合西电通信、软件、微电子、计算机等多个现有基础和学术研究方向,共同完成中兴通讯手机事业部的研发任务和一些重大预研课题。基地的建成和实施,在硬件和企业合作等多方面也同样实现了“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工作”。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各项活动,受到西电和中兴通讯的双重领导和控制:西电确保进入研发基地实习的学生数量和研究方向对口;中兴通讯负责管理培训基地日常运作,包括下达项目任务、管理研发过程、并对研发质量进行实时控制等。
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2009年联合培养基地招收工程硕士30人,2010年招收81人,2011年招收120人,2012、2013年数量持续增长。学生的实习期为14个月,这充分利用研究生二年级的实习期,并于每年滚动进行。经过面试筛选过程,参与实习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研发中心后,先进行统一的集中培训,再根据专业划分和培训结果进入部门,部门根据研发任务分配学生到项目组。同时部门确保每位实习生都有对应的企业导师进行指导。
在学校与研发基地的共同努力下,西电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充分应用培养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身应用性技能。联合实践基地对于企业本身、学生、高校及教师都带来益处,是三方共赢的培养模式。实习的学生有50%以上入职中兴,后成为研发骨干力量;成功入职的员工对中兴的实际发货项目有所贡献,分担了全球各个项目组的研发进度压力,填补了公司研发资源的不足。在多方深度参与的预研课题中,实习生作为纽带加强了中兴和西电在各个重点学科研究方面联系,促进了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实习生结合产学研预研课题同时进行了专利分析和布局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对学生的论文深度有益,也前瞻性的保护了中兴的前沿技术和产品。
三、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教育现代化改革中的大胆尝试和创举[2],是未来的大趋势和大方向。虽然西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开展多年,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也已经从最初的摸索阶段到现在具有一定规模,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校企联合培养工作难以得到全面落实,对接性没有充分实现,即高校和企业对于学生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尚未达成一致
对于高校和学生而言,前往实习基地的目的是将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得到技术方面的进步;而企业则希望前来实习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但对于长期接受理论指导的在校学生而言,实习初期的“再教育”和“再培训”过程必不可少,如果没有高校层面与企业协调实施这一过程,就有可能出现学生无法快速上手业务,或成为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但“再教育”的实施主体和实施方案仍未得到规范落实,多流于形式[3],既浪费了资源和时间,又对于学生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2、政策支撑力度不足
由于相较国外,国内的高校与企业之间接触较少,高校一直以科研为主要工作内容,企业则偏应用和实践,因此与企业和高校的接触不够密切,由此造成沟通、合作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信息不对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但现今并没有稳固的政策支撑,校企联合培养的实施过程往往缺乏双方的共同监控,客观条件下难以保证规范和公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易接触实习单位的核心业务,技术上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没有得到有利的政策性保障,积极性也不易调动。
3、对校企联合认识不足
西电是我党和我军最早建立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长久以来,不论在学生培养还是科研项目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工程特色,西电校内导师与外界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保持着长期的、多样性地合作,拥有多种横向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校可能比很多企业的研究机构有着更为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更多的经费投入,许多实验设备和科研条件甚至更好。在这种情况下,导师认为学生外出实习并不一定比校内实践更有效果和价值,无论从事的项目还是获得的成效都可能存在技术含量不足的问题。但事实上,除了研究和业务之外,在校外基地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对于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可以接触到企业的各种人员,从而尽早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人事关系,为他们今后尽快地适应社会做准备[4]。
四、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对策建议
对于以上问题,参照西电的现状,本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如下对策建议:
1、设立专门项目组和导师组,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西电已于今年3月成立专业学位办公室,致力于整合现有资源,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各类实践基地建设。在校外基地部分,学校方面将成立专项支持机构,筹划在学校内部为联合培养基地设立专门的项目组和导师组,为学生在进入实习之前建立一定的培养机制;同时继续加强并完善企业与导师的横向科研合作,使校内基地更为规范化和系统化;理顺校外基地各方关系,逐步建立利益协调分配机制[5],将企业、老师和学生的利益进行综合考虑。
2、争取政府部门政策支撑
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撑,从而使得联合培养工作的实施更为规范化,此方面可参考江苏政府出台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政策支撑不应只靠教育部的明文规定,应有多方(如工商局、税务局等)的配套措施,明确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
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出人力及资金进行监控,尤其注意帮助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让学生接触企业核心内容,从而在技术方面得到真正的提升;强调“企业导师”的重要性,避免流于形式,引进企业著名专家作为兼职导师,真正实现“双导师制”,在这些业界专家的助力下将该行业研究的前沿课题、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科研项目直接引入学校[5];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日常沟通,保持合作关系,真正达到校企联合的示范作用。
【注 释】
[1] 冯涛,万明,王筠.校企合作在西部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创新培养中的功能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 2011(2)162-163.
[2] 刘思利,王昕,周超英.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在校企联合培养中的改革成效.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
[3] 王小龙,李门楼.浅析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模式.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