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最新护理亮点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科最新护理亮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科最新护理亮点

篇1

有院长认为医院事务“事无巨细”,医院管理在于处理好日常的细节与琐碎。但李宁宁的管理方式却是施行方方面面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强化医疗质量安全,他上任伊始即实行“医疗隐患报告制度”;为提升服务质量,经三年酝酿,医院率先在广西施行全新的护士奖金绩效改革……

建章立制 共护医患

4月上旬,发生在广西的一起恶性伤医事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完整播出。醉酒男子因不满急诊医生对其同伴伤病的处置程序,直接闯入广西某医院住院病房,对值班医生进行殴打。播出视频中,值班医生邱某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躬下身躯挪动着躲避,显得羸弱无助……

与李宁宁院长约好的采访,正好是在视频全国播出的第二天。李院长主动提到这类恶性伤医事件,“视频中医生弱势抵挡被打的形象,实在让人痛心疾首。”李宁宁由愤慨转为冷静,继而介绍道,“在我们医院,一旦医护人员与酗酒者、情绪反常等近似人群接触时,哪怕只是发生轻微口角,都要立刻上报,以启动纠纷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综合各类报道显示,2009年全国各地恶性伤医事件高于以往任何一年。其中发生在南宁市某医院的一起“医闹包围重症监护病房,拘禁主治医生8小时”的事件,正发生在李宁宁上任柳州市人民医院院长不久。

“这些恶性伤医事件,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对医患关系的认定。”李宁宁说,“在我从医职业生涯的早年,我认为医患之间是战友的关系:医、患双方共同携手,对抗疾病。而在当时却有人说,‘医患之间是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还真有患者拿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到医院要说法。”那么,医患关系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在李宁宁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在他看来,医院不是消费场所,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种托付关系。但目前在双方对健康、疾病信息固有不对称的基础上,患者的期望值过高,对医生失去了信任,才造成了种种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因此,李宁宁院长在2014年广西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培训班上给学员做了一场《恶性伤医的思虑》辅导,反响很好。

无论如何,这类恶性伤医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秩序。正是出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2010年,柳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并实施了医疗隐患报告制度,其中尤以医患纠纷预警为亮点

首先,医院将在诊疗活动中存在的不稳定且影响患者安全利益的因素界定为医疗隐患,并区分为五种具体情况,易于辨识;其次,将隐患预期对患者产生的损害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主管医生或总住院医生、科主任、医务接待办公室或党支部书记协同处置方式;再次,对应正常上班时间、非正常上班时间出现紧急情况以及非紧急情况,将医疗隐患的报告程序具体化,同时,报告网络实行纸质与网络同步,可操作性与反应能力同步提升。

柳州市人民医院建立的医疗隐患报告制度还包括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管理体系上,成立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医疗隐患报告处置小组,向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成立医务接待办公室,负责干预医疗隐患,处理医疗纠纷、医疗投诉等。形成了主管医生-总住院医师-科主任-医务接待办公室-医务部及支部书记-分管副院长的逐级报告及处置体系。医院创新管理特色,16个党支部书记参加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安全委员会,把医疗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同时,医院建立医疗隐患报告激励机制,对出现医疗隐患不报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经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讨论有过错的,依规处罚;对发生重大医疗过失(医疗事故)瞒报或者不报的,进行诫勉谈话,从严处罚,勒令整改,并全院通报批评;对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的,减轻或免予处罚或对积极协助处理的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实施医疗隐患报告制度五年来,医院无重大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

改革构筑公平与良治

2009年4月,刚刚上任的李宁宁院长,其使命包括扭转医院刚搬迁新址“诸多不适应……日门诊量不足2000人次”的颓势。时至今日,医院日门诊量已突破8000人次,年门诊服务人数达186.36万人次,医疗业务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职工人均年收入以13.53%的速度递增,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科建设的成就也不胜枚举。医院儿科等10个科室被列为自治区和柳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等7个专业获得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资格,肿瘤科是柳州市惟一获得广西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科室,骨科等16个科室获评为“百姓心目中的品牌科室”,骨科、心血管内科及肝胆胰周围血管外科先后获得“柳州市人才小高地”称号,医院还成为了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

凡此种种,都是李宁宁院长实施改革后取得的成效。但最为他所津津乐道的还是酝酿达三年,实施已一年的护士奖金绩效改革。

“护理是最广泛、深入地与患者接触的岗位,也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但我上任之初,医院护理岗位辞职率居高不下;抱怨工作量大,抱怨待遇差,托各种关系申请换岗……医院护理能力堪忧。”李宁宁感慨地说,“这也几乎是当时卫生行业面临的问题,但我想改变这一状况,同时也找到了‘绩效’作为突破口。”

“从换岗的申请可以看出,虽然同样归属护理部管理,但靠先进设备操作的科室,例如CT室、核磁共振室、内镜诊疗部等,护理工作量不大,在院科两级的绩效分配体系下,这些科室护士收入却很高,甚至超过了某些科室的医生。”李宁宁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通过绩效改革来扭转“分配不公平”的局面。

2010-2013年,医院通过学习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RBRVS价值评估理念、“平均护理时数”标准以及二维均衡绩效管理考评-分配模式等先进的考核工具,拟定了即将实施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并在部分科室试点实施,之后不断地调整、完善,“先后修订近30稿”。

医院最终于2013年7月,作为广西率先实行护士奖金绩效改革的医院,对全院1257名护士的57个护理单元、897个护理岗位进行了护士奖金绩效改革。

这套绩效考核侧重护士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科室护理岗位、护士层级、班次、护理工作数量、技术难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等为考核主要要素,兼顾护士职称、年资,兼任其他工作内容按岗位系数等进行绩效考核分配奖金,打破以往按身份定收入,同职称、同层级、不同岗位奖金相同的不合理局面。

“改变了过去以科室经济效益为主而与护理工作内容和性质不甚相关的工作思路,充分体现优劳优酬、兼顾公平的原则,向临床一线及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科室倾斜。”李宁宁介绍这套绩效改革方案,“在院科两级分配的基础上,医院开辟了专门的护理分配‘盘子’,护士的奖金绩效收入不再受限于科室收入,但又在具体分配中通过工作数量、质量、服务满意度,由科室予以评价,使得奖金分配更加公平、公正”。

“辞职率降低了,换岗申请没有了。”李宁宁说通过“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绩效改革,医院护理队伍实现了稳定、高效、高质,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改革后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56.1%,护理差错发生率下降44.4%,护理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

辞职率下降,原因包括护理人员觉得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应得的报酬;换岗申请没有了,是因为绩效改革后,以往护士高收入的科室,如核磁共振室、CT室、内镜诊疗部等,收入降了下来,而其他所有科室护理人员的收入均上涨了。

“改革实施一年以来,医院在护理人员薪酬上的支出增加了8%,但护理人员的平均收入却上升了18.8%。”李宁宁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全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达100%,患者满意度达到98.32%。”

日前,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举行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4年7月,柳州市成为国家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结合最新《意见》精神,李宁宁表示,“我们更加认识到,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在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性方面的重大责任。”

今年3月,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了全省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排行榜,“医疗费用”构成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同级医院,同样的疾病,要治好所需费用却相差很大,这自然构成了患者对医院能力及形象的判断。”李宁宁发表观点,“在我看来,‘好医院’的标准,尤其在当前我国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格局中,就是‘医生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了’。”

2013年,柳州市人民医院的门诊次均费用为168.66元;2014年,门诊次均费用为176.93元,增长速度不到5%,且绝对值均低于同级同类三甲医院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县级医院。

在住院费用的控制上,医院于2010年成立了收费管理办公室,实时监控医疗收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指导科室进行整改,做到了合理收费。2013年,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0 162.39元,2014年医院住院次均费用为10 638.47元。同时,医院将常见病、多发病27个专业75个病种列入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管理,完成率达95.5%。

篇2

在这次会议举行间隙,本刊记者就疼痛介入治疗以及麻醉学科的诸多问题,对刘国凯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疼痛学科亟需规范发展

采访一开始,刘国凯教授首先回顾了疼痛医学的发展背景。他介绍说:“130年前,局部品可卡因的成功开发,促进了麻醉学和疼痛学的发展。70多年前,从利多卡因、再到布比卡因及罗哌卡因在临床的使用,促使注射技术在治疗各种软组织疼痛、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关节韧带肌腱性疼痛及其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优势是操作简便、起效快、疗效确切,且容易普及。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是医师们很容易掌握,并一试就灵的常用技术。”

刘国凯教指出,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临床医师检验和应用这种单纯假说――即在寻求疼痛成功治疗前,疼痛的病因必须被诊断――的出现,疼痛医学从此进入大发展时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注射疼痛治疗技术才得到了飞速发展。

刘国凯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疼痛医学这项新的亚专业的诞生,美国著名学者 Steven D. Waldmen教授编写的《疼痛介入治疗图谱》第1版也于2000年问世,并成为注射疼痛治疗的经典之作,备受疼痛医师的推崇,被誉为疼痛介入治疗的“圣经”。

刘国凯教授认为:“在我国,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及临床学科的发展,疼痛学科也逐渐成为新兴学科中的一个亮点。目前,疼痛学科已经正式成为我国临床二级学科,各种新技术、新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疼痛学科当前在我国的发展固然令人欣喜,但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如何规范化、标准化临床各类诊疗程序,是最为急迫的一项任务。作为临床医生,必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才能真正把临床做好做强。”

披阅一载,

翻译疼痛介入界“圣经”

刘国凯教授在介绍美国Waldmen教授所著的《疼痛介入治疗图谱》时说:“毋庸置疑,特殊部位的注射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和并发症,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Waldmen教授编写的《疼痛介入治疗图谱》第3版囊括了从头到脚全身各个部位的疼痛性疾病,并从适应证、诊断、解剖、操作技巧、并发症预防及临床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言简意赅,并配以精美彩色示意图、影像图,帮助读者阅读、理解和掌握。”

Waldmen教授在原著《前言》中介绍道,自从Carl Koller第一次使用可卡因施行无痛眼科手术,转瞬已经过去了127年。尽管Koller里程碑式的发现永久地改变了做手术的方式,并且不经意间开创了区域物注射针时代,但是对随后127年的仔细分析显示,区域物的绝大多数进步,紧紧围绕着如何开发更安全的局麻药以及如何改进注射针的品质。一些早期的书籍将常用技术、注射针的大小和长度、局部物的剂量进行了标准化。1943年Lofgren对利多卡因的发现推动了局部物进入手术室、产科、医生及牙医的诊所。那个时代使用最广泛的、远比普鲁卡因更安全的局部就是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更宽泛的治疗窗容许进行神经阻滞出现临床决策失误时,具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从此利多卡因成了局部的中流砥柱。

刘国凯教授进一步介绍说,Waldmen教授作为行业内的顶尖专家,不仅是优秀的临床医生,还是多本疼痛治疗畅销专著的作者。他在《疼痛介入治疗图谱》中与读者分享了广泛而又宝贵的经验,让真正阅读、消化了它的医师有能力、也更有自信地施行所有的疼痛介入治疗技术。这部著作的第3版最大的亮点在于更新了知识,包括各种疼痛综合征最新的定义和诊断;第3版还新增或更新了大量彩图,以显示解剖、进针位置等相关信息,帮助读者精准认识各种操作及操作之间的细微差别;更为宝贵的是,每章章末的“临床要点”,能够帮助读者像专家一样进行每项操作,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鉴于以上无可替代的价值,刘国凯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的吴安石主任组建了一个强大的翻译审校团队,花费一年的时间对本书进行了认真的翻译和校对,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保证了本书的翻译质量。由此,《疼痛介入治疗图谱(第3版)》中文版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

据记者了解,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主席倪家骧教授对《疼痛介入治疗图谱(第3版)》中文版评价说:首先,该书规范了疼痛治疗的各种操作方法,满足了临床疼痛治疗的发展需求。我国疼痛医师需要从一开始就选择这样规范的专业教材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疼痛治疗技术,从而有效地发挥各种注射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疼痛注射技术是治疗各种软组织疼痛和关节痛的基本疗法,也是疼痛科、麻醉科、骨科和康复科等科室的常用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见效快和容易普及的特点。但是一些特殊部位的注射治疗又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不正确的注射会影响疗效,甚至发生并发症。该书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各种疼痛注射治疗技术。其次,该书还详尽地描述了各类疼痛的具体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各种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疼痛治疗的用药成本,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符合医疗管理机构建立建设“高效-安全平台”及实现“舒适医疗”两方面的要求。最后,目前国内关于疼痛治疗注射技术的专著匮乏,该专著中译本将成为我国疼痛治疗的重要参考文献,为疼痛学的教学奠定重要基础。

谈及翻译本书的感悟,刘国凯教授坦言:“我认为,疼痛治疗领域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时代。目前给予局部时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只有时间可以判断超声引导是真正的‘契机’、还是必将步盐酸普鲁卡因和琥珀胆碱后尘的一种短暂的迷恋。我的临床印象是,超声技术代表了局部麻醉和疼痛治疗的一项重要进步,必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本书除了呈现超声引导的基本操作原则外――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本书的上一版才如此受欢迎――还包括了许多新的彩图、超声、X线透视及MRI图片;还有全彩色的、与临床相关的解剖图谱,使读者对书中描述的技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再加上内容开发专家Sabina Borza的得力帮助,我们又对每一幅图都增加了清晰而简练的图题,并且努力提高本书的版面设计水平,使之比前两版的可读性更强。”

刘国凯教授接着说:“我们希望呈献给广大同道一部中译本的经典之作,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助同行们一臂之力,将注射疼痛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多学科审视围术期

对麻醉医师的挑战

采访中谈及当天召开的“2015年北京中西医结合麻醉与镇痛学术年会”时,身兼大会主席的刘国凯教授在介绍会议主题时说:“本次会议着眼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希望能够提高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血管严重事件的诊治能力。”

刘国凯教授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加速,造成了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这些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出现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心梗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给麻醉医生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本次会议着眼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希望能够提高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血管严重事件的诊治能力。

刘国凯教授介绍说:“今年的年会特别邀请了国内著名麻醉学专家李立环、郭向阳、王天龙、吴安石、卢家凯、程卫平、冯泽国等专家,从非心脏手术中常见的心血管问题、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评估、围术期心脏监测、妊高症合并心脏病患者的诊治等角度进行探讨。此外,目前麻醉医生面对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治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我们还特别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张海波教授,就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治进行交流;也邀请了国内一流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刘清国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王强主任,从针刺与高血压的机制以及电针提高术后心脏患者快速康复等专题进行交流,探索未来中西医结合提高围术期心血管患者安全的技术。”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会开幕式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朝阳医院麻醉科主任吴安石教授主持,刘国凯教授致开幕辞。他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三年来学会举办的多次主题鲜明的学术活动,指出今后学会的学术活动依然会做到既保证自己作为中西医结合领域麻醉与镇痛专业的特点,又与其他麻醉专业学会有所联系,保证活动一期一个主题,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能够真正就一个核心临床或科研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做到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中国麻醉界泰斗、英国皇家麻醉学荣誉院士、北京协和医院罗爱伦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通过将中西医理论和技术的各自优势进行有机结合,研究、探讨并应用于临床,必将走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围麻醉期管理之路,使广大患者获益。

北京医学会麻醉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李天佐教授,在发言中鼓励学会作为近年兴起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麻醉学术团体,在保持自身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北京其他麻醉学术团体的合作与交流,使北京的麻醉学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多学科的视角,能够对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带给麻醉医师的挑战给予更加透彻和立体的解读。”刘国凯教授在采访中总结说:“本届会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学术形式新颖、多样,专家们分析问题清晰、透彻,讨论病例突出,尤其对临床的疑点难点做了详细论述。与会人员收获颇丰,成功地为麻醉与镇痛学术领域搭建了平台。”

麻醉是“全程关注”工作

据记者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是唯一进入“211工程”的中医药大学的第一临床医学院,因此在采访中,记者还向刘国凯教授了解了他供职的科室的学科建设情况。

据刘国凯教授介绍,该院麻醉科手术室共有医护人员38人,60%的医生拥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共有装备先进的空气净化手术间14个,负责承担了全院手术科室临床麻醉、重症病人监护与治疗、急性疼痛治疗及无痛胃肠镜麻醉等工作,每年约实施8000例手术麻醉,大型手术占40%以上;其中全身麻醉约占60%,椎管内麻醉约占30%,其他麻醉占10%。麻醉科拥有先进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抢救设备。所有麻醉科医生均接受了规范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麻醉医师培训,掌握了目前可应用的各种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方法以及国际先进的围术期监护技术,包括心电、BIS、肌松、麻醉气体、血气、神经刺激器等。对于动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置入、双腔气管插管以及利用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光棒等设备进行困难插管等高难度的操作已运用自如。

刘国凯教授说:“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我们科还承担了大学七年制、五年制医学生及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及授课等教学任务,已获得教育部及中医药大学等多项研究基金,研究重点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和治疗、麻醉期生理功能维护、小儿麻醉深度监测等。”

谈及临床工作感悟,刘国凯教授坦言:“常言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科医生的工作贯穿病人的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比如,麻醉医生在手术前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因为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很多,病人近日的体质状况、用药细节等均不能大意。而在手术中,麻醉医生就更应该提高警惕了。手术中的患者已失去了自我防范意识,麻醉医师俨然是生命的主宰,一旦出现意外,麻醉科医生就是生命的守护神,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突况的能力。手术结束,让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地离开手术室是麻醉医生最起码应该做到的,需要写好麻醉记录、交待好护理人员该病人的麻醉特点及观察要点,特殊病人还应定期访视……”

采访到最后,刘国凯教授感慨地说:“爱是不论身份、不论角色的。其实麻醉医师就是一群幕后工作者,不求名利,一切为了病人着想,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值得。每当看到患者被安全清醒地推出手术室,我们麻醉医师那掩在帽子口罩下的,都是一张张喜悦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