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内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内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科研院所;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控制要点;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活力所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综合学科优势,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财务内控制度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科研院所应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关注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并就这三项主要资产提出了相关的控制要点,揭示了应关注的主要控制风险。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科研院所应从多方面保证固定资产效能的有效发挥,对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充分掌握固定资产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的资产损坏;固定资产维护工作应当得到强化,无论是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专业维护等,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资产运转正常;对技术落后和产能不足的固定资产,科研院所可根据情况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产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固定资产是科研院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只有维护好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才能有效促进科研院所整体目标的实现。

(一)固定资产的记录、维护和监控

1、科研院所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折旧、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固定资产记录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和对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等。固定资产的记录应当完整,记录内容包括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折旧、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由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繁多,科研院所应当在具体固定资产上标示固定资产标签,以保证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实物的一一对应,以便查找。

2、科研院所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和大修理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应做好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

3、科研院所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应加强生产设备的运转监控,建立设备监控系统和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对操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特别是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而言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

(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1、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目标做到保持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和科研院所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院所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可以减轻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成本,增强科研院所效益。

2、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方面,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不断促进固定资产技术升级,淘汰落后设备。一方面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设备。

(三)固定资产的清查与处置

1、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应建立并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作为实物资产,例行的清查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科研院所在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时,应当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组织、程序、频率和要求等内容。通过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损毁、丢失、被盗等情况,清查人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由全体清查人员签字确认清查报告,报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妥善处理盘点差异。

2、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防范资产流失。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在固定资产处置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关联交易有失公允和处置定价不合理。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还可以集中管理固定资产的处置,采取招投标或拍卖等公开化手段,保证固定资产处置行为的规范性。

(四)固定资产的抵押

1、科研院所应当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要建立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条件、程序、审批权限和要求等,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管理流程。

2、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对接收的抵押资产的管理,编制专门的资产目录,合理评估抵押资产的价值。科研院所将固定资产用作抵押的,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科研院所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质押手续。

(五)固定资产的投保

科研院所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这要求科研院所应当规范固定资产投保行为,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投保事宜。应当严格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及时办理投保手续。这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

二、存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规范存货管理,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存货取得、原料加工、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明确要求。规范存货管理,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记录,着眼于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控制。现代管理已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传递中的失真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手工操作可能存在的弊端。加强会计、出入库等记录,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手段,使工作和控制具备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规范存货管理不能只对存货的个别环节进行管理,应当对存货管理全过程进行管理,防范存货管理的系统性风险。

(一)岗位责任

1、科研院所应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这是有效规范存货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职责权限明确了,才有可能促进相关部门和岗位各负其责,实现存货管理目标。

2、在存货管理中应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健全内部控制的基本手段,存货管理方面的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存货的请购、审批与执行,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存货的保管与相关记录,存货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存货处置的申请、审批与记录等。科研院所在分离不相容岗位时,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岗位分离不足的风险,对于一般性的不相容岗位职务可实施岗位职责分离,对于重要的不相容岗位职务可实施部门职责分离。

3、内部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财产保护控制是实物类资产通常采用的基本控制手段,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随意接触存货,会加大存货丢失、毁损的风险,影响存货的安全与完整。

(二)存货验收

1、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应根据存货的来源和种类特点,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验收程序和查验方法,检查库存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验收无误方可入库。否则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处理。

2、对于自制的存货,除查验数量外,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对不合格品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这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在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决定的,科研院所一般均会将产品质量看成科研院所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科研院所也不应疏忽对产品数量的查验,否则也可能导致存货损失。

3、科研院所对于外购的存货,应当重点核对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科研院所可以在必要时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检验。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科研院所自身没有检验能力的,可以根据外购存货的重要程度,选择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检验;二是科研院所自身有检验能力的,可由科研院所内部检验部门会同采购、仓储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确定外购存货无误后入库。对于验收不一致的存货,科研院所一般会有多种处理方式,比如货物退回、损失索赔等,具体应该根据对该批存货的利用价值,供求双方协商情况,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处理。

4、科研院所对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应当根据相关合同或协议,查验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及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协议的约定。对于验收不一致的,一般区别取得方式和途径,经双方协商,并经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处理。

(三)存货保管

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明确存货保管制度的重点内容,包括严格出入库手续、明确储存条件和措施。明确了上述内容,说明科研院所的存货保管制度是健全的。存货保管制度应当以上述基本内容为出发点,定期检查一般不能仅仅依靠主管部门的自查,还应当包括相关部门会同组织的联合检查,只有部门自查和部门外部检查相结合,才能有效监督存货保管措施的落实。

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存货在不同的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关注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相混淆。关注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关注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健全防火、防盗、防潮、防变质等管理规范。关注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四)存货发出

1、科研院所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对于常规的存货发出和领用,应当事先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审批权限,在存货管理制度或授权制度中明确哪些部门和岗位可以审核批准哪些存货的发出和领用,而未经授权的部门和岗位无权批准存货发出和领用。

2、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这主要是基于上述存货的重要程度,采用一般授权如果发生错弊,则容易遭受损失或发生安全事故。所谓特别授权,是相对一般授权而言的,比一般授权更加严格,审批级次更高,责任更大。

3、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仓储部门只有验证经有效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后,才能据此发出货物。仓储部门对销售出库通知单,负有检查的验证的职能,只有确认销售出库通知单上的审批手续时有效的,才能执行发货指令,否则应当拒绝执行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处理。

(五)存货记录

1、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这是账实相符的基础,这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核对,不仅包括保管人员的自我核对,也应包括内部其他人员的独立核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仓储记录与存货变动及库存实物的一致。对于核对中发现的记录与实物不一致的情况,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相关部门在定期对账时,出现核对不一致的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经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在对账后,应当妥善保管好对账记录。

(六)盘点清查

1、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存货的盘点清查制度,是存货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加强存货管理、防范存货风险的重要控制措施。科研院所应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盘点周期、盘点组织、盘点流程。

2、科研院所应当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存货盘点周期虽由科研院所自定,但并没有限制,全面的盘点清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时间应当放在每年年度终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存货盘点次数。需要注意的是,科研院所的每次存货盘点清查,均要保留书面报告,由参加盘点的人员签字确认,以备日后查验。

3、盘点清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落实并追究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在实际管理中,部分科研院所对存货盘点清查发现的差异,不问缘由一律进行账务处理,这是不对的。只是及时查清异常原因,分清责任,并经批准后处置,才能有效促进存货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管好用好科研院所存货资产。

(七)合理库存

1、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科研院所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存货采购间隔月、当前库存、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科研院所才能建立合理的库存,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库存过高可能导致科研院所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降低科研院所资产的流动性,影响效益的发挥,甚至可能导致存货积压和呆滞;库存过低可能导致科研院所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断,处于停工状况。

2、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这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采取的手段。这种手段是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随着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科研院所发展的要求,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被普遍采用。在科研院所确认合理库存时,同样也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三、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应当分类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落实无形资产管理责任。针对各类无形资产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无形资产的取得、培育、推广、保护、清查、处置等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目标应当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科研院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科研院所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已成为科研院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无形资产的权属

1、科研院所应当对各类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进行梳理,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防范侵权行为和法律风险。这要求科研院所全面梳理无形资产权属关系。科研院所通过无形资产权属关系的梳理,明确界定哪些无形资产属于科研院所所有,要求科研院所妥善保管好无形资产权属证明,建立无形资产清册。在无形资产的利用过程中,科研院所应当实时监控和防范无形资产领域的侵权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法律风险。

2、对于无形资产具有保密性质的,科研院所应当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严防泄露商业秘密。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对具有保密性质的无形资产采取保密措施。一般来说,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保护好科研院所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对企业至关重要。保秘的一般措施包括:建立保密制度;资料密级标示;加强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合同;订立保密协议;加强保卫措施;限制外人参观生产技术过程;安装监控;派专人封存和保管有关资料,等等。

(二)无形资产品牌维护和提升

1、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品牌建设。提高打造和提升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对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研院所有众多品牌,但主业品牌应当得到优先发展,成为科研院所的核心品牌,还应同时加强商誉管理。

2、科研院所应当通过提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等多种方式,不断打造和培育主业品牌,切实维护和提升科研院所品牌的社会认可度。维护和提升品牌的基本途径,就是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只有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科研院所品牌才能被社会认可。同时注意及时更新品牌市场形象、创新品牌运营模式、注重品牌的法律维护等。

(三)无形资产的更新

1、要求科研院所淘汰落后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更新换代。不断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是科研院所具备旺盛生命力的源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研院所只有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技术,促进技术更新换代,才能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篇2

关键词:医院;财务内控;制度;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务内控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主要是为了确保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依法规范开展,同时确保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与财产的安全,而对医院财务系统所制定的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与控制措施。通过财务内控管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同时也可以对医院资源配置起到合理优化的作用,对于提高医院的业务管理效率,实现医院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财务内控的意义及内容概述

完善医院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不仅是现代管理理念对于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首先,医院财务内控可以确保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对于保护医院财产完整与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财务管理的疏漏出现各种财务风险问题。其次,财务内控管理能够对医院的各种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管理与规范,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在医院内部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第三,强化财务内控管理可以对医院的财务活动形成监督与制约,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合法合规的开展。医院财务内控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医院财务收入控制

由于医院的收入项目十分复杂,既有医疗业务活动的收入,同时也有国家财政拨款以及科研项目资金收入,收入种类较多。财务内控管理主要是针对各种不同的收费项目,并通过配合强化凭证、票据管理等措施,提高收入管理水平。

(二)医院的支出管理

财务内控对于医院的支出管理主要是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支出的规范合理,并对支出项目实现由财务管理部门与内控管理部门之间的双重监督管理。

(三)医院资产的管理

重点是针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办公用房等各项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的监督控制,重点是对固定资产以及耗材的入库领用与保管控制,确保医院资产管理过程中账面、实物与实际支出的一致性。

(四)医院财务人员的管理

主要是通过强化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与职业道德修养,促使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与业务处理的合法合规。

二、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内控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一些医院在管理工作中侧重于行政管理,忽略了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管理的约束作用。甚至一些医院的管理者错误的认为财务内控管理是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忽视了财务内控需要医院内部各个职能科室部门协调配合开展,导致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缺乏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各个科室的配合,财务内控工作开展乏力,内控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缺失

制约医院财务内控工作开展的另一项突出问题就是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结合医院的规模、业务特点以及科室设置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造成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指导。再加上由于开展财务内控工作需要抽调专人执行,部分医院管理人员不足,对于已有的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也难以保障制度落实执行的效果。

(三)医院财务内控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较差

由于医院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深化阶段,因此还存在着较多的遗留问题,尤其是在财务处理方面,这对财务内控管理造成了制约。同时,由于部分医院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不规范的问题,例如账务处理手续不完善、资产管理不规范以及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等问题时有发生,均对财务内控管理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四)财务内控工作机构地位以及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现阶段大部分医院机构设置中,财务部门通常只是作为医院内部的后勤辅助部门,在一些分科室独立核算的大型医院,财务部门职能只是配合辅助进行财务内控工作,由于权限的设置,难以在医院内部整体进行财务内控的组织与管理,导致财务内控工作推进困难。其次,随着财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财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当前部分医院财务工作人员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不扎实、财务会计业务能力较差,甚至不能使用信息系统开展财务内控工作,导致财务内控工作效果较差。

三、内控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财务内控管理,优化财务内控管理手段

财务内控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合规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财务内控的工作,积极组织财务管理部门牵头实施财务内控工作。同时在财务内控管理手段上,应该注重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通过构建医院财务内控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并汇总分析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管理信息数据,通过对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实现财务内控工作的动态及时开展。

(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财务内控工作人员能力水平

医院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管理结构特点,合理的制定财务内控管理规章制度,并以制度作为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依据,确保令行禁止。由于医院内部资金流动量较大,因此针对资金控制管理尽可能单独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此外,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强化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特别是在理论涵养与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方面展开培训,通过高素质能力人才推动财务内控工作不断前进。

(三)在财务内控管理上突出细节的管理

针对部分医院财务管理基础差、问题多的特点,在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上,应该综合做好整体规划与细节的控制管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医院财务内控工作水平。首先,在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上,应该尽可能的采取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通过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形成对于医院财务工作整体的指导规划。财务内控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该致力于建立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以解决财务管理分散、弱化的问题。其次,强化对于财务预算的控制管理,在财务内控管理中规范医院财务预算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将预算作为约束管理手段之一,确保医院资产与资金管理的规范标准。第三,将成本管理作为财务内控工作的重点,通过完善成本核算的管理尤其是对于成本支出项目、成本支出范围以及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化,提高医院成本管理效果。

四、结语

医院财务内控作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高效化、集约化的重要任务。医院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财务内控对于医院财务系统优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内控管理业务流程以及采取信息化的内控管理手段等措施,提高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水平,在医院内部构建系统化、现代化与规范化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何素华.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与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3).

[2]陈利花.推进企业财务评估推动《企业财务通则》落实――《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评估试行办法》研讨会观点集锦[J].财务与会计,2008(18).

篇3

科研经费包括企业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两部分。专项经费按照其来源不同,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拨付、上级单位拨付以及合作单位获得专项经费后划拨三种情况。自筹经费指根据申报立项合同书内容确定的配套经费支出部分。科研经费问题不仅仅涉及使用过程,还应包括从科研立项申请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不仅涉及经费开支内容,还应包括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多方面。文中就科研经费全过程管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1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项预算依据不足,导致验收决算偏差大。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组成员更注重科研成果方面的材料编制,对相关科研制度、财务制度、费用项目不熟悉,所编制的预算未以预期研发过程拟涉及的项目为依据,按补助目标额倒算投资预算,虚增或扩大预算费用类明细,随意性大,为后期项目验收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科研与财务部门往往未直接参与预算编写过程,对预算审核不够严禁,注重材料是否齐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2)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经费使用权责不明确,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经营管理、资金拨付和费用结算各环节是否存在不合规或弄虚作假、截留资金等违规的情况,项目预算调整、项目组成员变动等是否履行相关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科研经费预算情况。

(3)报销手续不齐全,费用列支不准确未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归集制度,套用经营项目费用报销签批手续,将经营费用列入研发项目中,测试费、会议费等报销材料不齐全。企业设立的研发项目往往结合在经营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倘若经费发生不足,往往采取调用生产经营费用冲抵。如差旅费、测试费用、材料费用等,此类现象时有发生且难以发现。主观上,财务人员难以把握项目执行进度,难以判断项目组是否按项目进度使用科研经费,难以督促是否按时办理了经费归集手续,难以验证是否完成了项目进度任务。因此,一些项目组因项目进度滞后于立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工作计划,会将未到验收节点的项目费用核算到其他项目,待其他项目结题时,再将项目经费转回到本项目上,以满足投资额不足的需求。

(4)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专账核算管理”。一是企业普遍会根据科研管理制度规定,设置科研项目专项核算,收到拨款列入递延收益核算,对费用性支出便设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但是科研项目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研发设备支出未纳入科研项目核算,验收编制决算表时直接将固定资产列入研发设备中,无法从科研明细账中查询取得,有重复列入其他研发项目的可能性,套取专项资金补助;二是设备费、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混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混淆,劳务费和人工成本费用混淆,将项目组人员的工资计算在内,以抵足投资支出额;三是未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更严重的未区分专项费用和自筹费用支出,直接主观臆断处理。四是造成所得税计算不准确。科研经费支出全部费用化后,对应予以资本化的费用被提前处置,部分费用提前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5)科研项目资源管理混乱、设备存在重复购置、验收末期突击采购现象。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离职时,没有及时办理或未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导致人工费用列支与实际不符,严重时甚至项目负责人变动时,直至项目验收仍未重新选定人员。

(6)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难量化国家对效益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最终成果主要是论文和专利等,但对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经济效益需要从后期投入生产经营的效果中才能了解,对其是否完成了立项时提出的效益目标难以量化。

2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多部门全过程参与预算编制管理。一份可靠的科研预算计划是保证项目经费有序开支的基础,是保证顺利通过验收的根本。预算编制时,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科研项目组与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多部门参与,提高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参照经营项目评审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可设立科研预算评审小组,负责预算编制二次审核,提高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科研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课题研发内容,有无列支课题难以涉及的费用;②是否准确划分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③各类经费是否列出明细预算,研发时间长的是否分解出各年度预算,是否符合研发立项进度计划。

(2)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动态监督和阶段性检查。对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理顺各部门的关系,使工作有章可循。明?_职责划分,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全过程协调、管理,由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归集核算及经费决算验收,资产部门协助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管理,由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外部审计机构对归集核算的准确性进行专项审计。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有效的内控保障。自完成科研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机构就应对经费使用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科研与财务部门互相配合,将合同书约定内容与项目进度、经费归集情况互相比对,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项目研发全过程防范科研资金风险,实现合同书约定的预期目标,确保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习和把握有关科研政策,建立健全内部科研管理体系。以政府?C构及上级单位申报、验收要求为线索,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为依据,以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为准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归集制度,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制度等。

(4)科研经费核算规范和精细化管理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规定了“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按照要求设立二级及以下科目,并建立项目辅助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通过“研发支出-设备费”“研发支出-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科目进行过渡后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现资产、费用全口径专项管理核算。

在具体审核经费支出时,项目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要关注资金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预算书的有关规定,是否准确划分出专项和自筹费用,签字权限是否合规,是否报销非科研相关的办公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是否利用票据报销套取现金。严格科研管理审批流程,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资产部门和科研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按期终止资产费用、人工费用。同时,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对文件政策制度的认识水平,提高科研费用管理手段,同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组研究设定几个科研项目符合资本化情形的节点特征,一同甄别科研费用的资本化情形。

(5)建立科研考评机制并落到实处科研预算中有一项绩效支出,可针对此预算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参与人员均纳入考评范围,除科研组成员外,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提高参与主动性。

(6)构建经济效益财务分析预测模型根据各项经济效益财务指标的逻辑关系,结合项目收益率水平预测。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应加强项目辅助核算,于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关联性入手,从收入、利润、税收等方面直接反馈产生的经济效益。

(7)提升信息处技术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运用水平运用技术化手段,将预算、费用申报审批采用网络协同办公模式处理。按照合同书预算栏目限制报销项目,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出现报销预算项目外费用科目,保障费用规范列支,费用统计、归集进度实时提醒,实现信息共享。在数据信息达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根据大数据挖掘出科研项目预算各项明细间的规律性,进一步指导其他科研预算的编制工作。

篇4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2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11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一、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高校的教育资产是保证其科研、教学、后勤等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从传统的资产划分角度来看,高校资产基本上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层面,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高校科研与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同时,高校本身属事业单位性质,其与企业不同并不从事产品生产、销售等相关的业务活动,而是以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主。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高校不属于生产资料的制造流通范畴,其不像企业可以为社会创造直接财富,而是以消耗物质财富为手段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以往所持有的非经营性资产的性质也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高校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大,现在许多高校的部分资产已经开始具备经营性资产的特点。特别是由于国家财政拨款的局限性,很难完全满足高校自身发展的形势下,众多高校集思广益,为了更有效的筹集教学科研经费,开始以企业发展的眼光向市场要效益,将处于闲置状况或具有市场需求的资产用于经营范畴,这使得高校的资产管理开始形成非经营性与经营性共存的新局面。

二、高校教育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资产管理还是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各类相关的管理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如监管不严、管理薄弱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意识不强

一方面,政府的相关部门和高校自身以往都只关注资金的投入,而投入资金的大部分都以土地、建筑物、科研仪器、教学设备等形式转为了高校的固定资产。而这种以国家财政拨款的形式购置资产的方式,整个过程的经济责任划分极不明确,使得高校的相关领导及部门难以对资产管理给予重视,甚至是忽视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正是高校资产管理得不到系统执行与重视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直接导致了高校资产管理“重投轻管”、“重账轻物”的管理局面。高校往往只关注实物与账是否相符,而忽视资产入账后的管理、绩效考核、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只看需求不看效益。

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任务及内容认识不清。在日常的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松懈的情况,尤其是在高校固定资产的备案、处置以及权属界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都将导致高校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遭到破坏,甚至造成资产的流失。我国公立性高校的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这使得其在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必考虑盈亏及折旧的问题,所以,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高校领导层及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意识方面的薄弱现状。

(二)资产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高校对持有资产通常实行的都是分类归口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财务部门负责资产价值的核算入账,而具体的资产实物则由相关的职能部门承担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资产最终直接的占有与使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教学、科研、行政等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很少能够执行处置清查等方面的工作,管理监督的职责难以实现。这就造成了资产财务核算与各相关部门的实物管理相脱节,管理重叠与管理真空并存,使得管理责任不明晰、管理流程不顺畅、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无法有效反映资产的存量与变化信息。

我国的高校基本上都属于事业单位性质,这种单位性质决定了资产的国有化,但是在资产使用权、管理权及所有权等权属方面还存在权利划分与归属不明确的问题。高校固定资产通常是由多个资产管理部门同时管理,造成资产管理的运行机制不顺畅,产权界限不清,管理权限分散等问题比较突出。目前高校的资金拨付由财务职能部门掌控,往往直接或间接的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组织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造成资产管理体制存在漏洞,形成资产管理与资产占用部门管理脱节的问题。并且,由于高校资产的特殊性,易于使管理者产生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错误理念,使得高校资产在购置与管理环节上缺乏计划性,资源浪费与管理混乱现象突出。

(三)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下

因为高校内部通常以学院为单位,因此资产的购建往往也以各学院的相关部门为主,涉及到的利益分配情况也相对独立。而“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状况,形成了高校资产名义上学校所有,实际上使用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体制下,往往会造成某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为了使用的方便,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采用“宁重勿缺”、“小而全”及“部门所有制”的理念,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调剂共享困难等问题,不但影响效率,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四)资产管理内控不健全

资产管理从内控角度看具有诸多环节:预算、购置、验收、使用、保管、报废、销账等等。固定资产作为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高校教学及科研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应该是高校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一些高校对资产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对应的内控监督机制,资产管理环节中的一些不相容的职责没有做到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来处理。例如,高校的科研仪器或教学设备的采购、验收往往由同一部门来完成。这种情况下,验收环节就不可能有效的对采购环节产生监督、制约的作用。同时,高校资产的采购通常也是由涉及使用的部门来独自申请预算,没有经过高校的相关部门对全校已有设备统筹分析,科学论证,极易导致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而在资产报废处理时,一般也只需要将有关文件资料报给资产、财务等先关职能部门进行会签,缺乏现场勘察与核实的环节。

三、完善高校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领导层的支持与重视、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基层教职人员的有效执行,是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意识水平的重要前提。高校资产管理的深化与提升,既要重视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同时,资产管理工作要与高校日常的科研、教学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相衔接,要将高校资产管理提升到关乎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为了能够更系统有效进行资产管理,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建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并由学校领导层直接领导,对学校的资产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对于资产管理的专职部门,应该赋予其应有的权利并明确其应履行的义务及责任。有效的参与到高校资产的采购、保管、转让、统计、评估等工作环节中,从而起到有效监督与管控的作用。

同时,高校资产的管理部门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其他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挂历工作有据可依,责任明确。由于高校资产购置的特殊性,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要想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作用,就必须要结合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及资金预算,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资产配置标准。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该标准制定资产购置计划,严格按计划配置资产,并且应积极推行公开招标的形式集中采购,避免违规行为和重复购置造成浪费。

(二)健全高校资产的内控管理

高校出于从事科研与教学的双重需要,购置资产的金额及数量通常规模较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流失,高校对与自身资产的内控管理也应给予充分重视。

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在资产的购置预算、验收入账、配置使用、维护保养以及报废处置等方面都应该配备有具体的业务流程,使得持有资产的手续完备、责任明晰。

另一方面,根据内控管理的不相容原则,在资产内控管理构建过程中,资产的购置和验收不能归属同一部门,实物资产的管理和会计账务处理必须分离,并且要在制度上保障其可以互相制约。资产配置要实行责任人制度,明确责任防止人为损坏。同时,资产的处置要具有完备的制度支持。资产在发生转让、调出、捐赠、报废等情况时,会涉及资产的权属转移和价值转销,由于高校的资产价值通常较大,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篇5

摘要:随着我国中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相应的经费需求也越来越多,科技企业经费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面临的问题越加复杂,文章通过对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控理论进行详细概述,总结出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内控措施,对我国中型科技企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控管理

一、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控理论

(一)科技企业研发支出概述

科技企业研发支出是用于实现研发成果为目标的资金,它以研发活动为前提,是研发过程中费用总和,成为研发项目的重要支撑,及不可缺少的部分。根据研发项目支出来源不同,将其分为纵向与横向研发支出。纵向研发支出是由上级向下级拨发科研开发支出;横向研发支出是企业提供的研究项目计划经费支出。尽管两者的资金来源不同,但是导致其违规特征存在一致点,而纵向内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值得研究与探讨。

(二)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控环节

中型科技企业研发环节包括:研发项目的申报、项目的审核、综合研究及意见反馈,而这一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成为核心。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部控制环节,涉及到研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他们之间的配置与管理,这一过程将各研发部门有机结合,实现总体工作目标。科技企业根据项目需要核算课题成本,在申请环节通过负责人对预算进行审核、审批后查询费用到账情况,通过财务部门核算后,在各部门之间流转,研发项目实行时,费用支出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及预算规定执行,避免费用超支出现的风险;到研发项目验收后,进行研发费用决策及成果验收,审核研发支出结余是否按政策合理分配,评价研发项目成果及经济效益。二、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预算不合理

中型科技企业对于研发支出并没有合理的预算流程,课题执行过程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与预算不符的地方,在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造成科研项目研发支出在执行过程中严重脱节,各部门不能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及信息反馈,使研发支出不受控制,超预算、超标准支出、资金挪用、突击花钱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控制薄弱

当前科技研发支出内部控制薄弱,项目监督严重失效,对于科研活动控制较困难,而且对于研发工作、项目资金、耗费等缺少足够的了解,使研发支出口径不一致,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只能通过研发进程控制研发支出;据调查中科院2011 年研发支出273.08 亿元,其中基础研究102.97 亿元,占总支出的37.7%,应用研究149.73亿元,占总支出的54.8%,试验发展研究20.38 亿元,占总支出的7.5%,总支出较上年同比增长22.1%,研究项目2.87 万个,比上年增加0.33 万个,随着研究项目的复杂化与分散化,研究支出也越来越多,内部失控将导致经费滥用、资产流失,最终影响科研机构的形象,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另外,中型科技企业财务监督弱化,财务部门只是核算部门,没有有效的监管作用,也不承担不合理资金损失责任,企业审核功能流于形式,也不能为企业提出合理的建议,因此,科技企业研发支出比较随意,根本不顾费用的用途,致使课题不合理支出情况严重。

(三)中型科技企业内控制度设置缺失、资金管理不足中型科技企业的研发支出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当科研企业项目开始时,虚假报账时常出现,并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当前许多科研经费支出中,复印费、交通费超过整个项目70%以上,这些是科研人员套取经费的手段。

三、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控措施

(一)根据不同来源的项目支出设定不同制度

中型科技企业根据不同的研发支出来源,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由财务部统一管理核算,对纵向经费支出内部管理,遵守相关财政制度审批,执行国家各项经费管理办法,如果没有相关管理办法,严格按合同执行。制定完善的中型企业研发支出细则,纠正重视纳向科研支出管理,忽视横向研发支出管理的现状;充分考虑预算专业性,设立项目预算机构,对纵向课题强制预算;对横向课题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也需要进行审批,避免支出申请混乱现象。

(二)加强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预算

中型科技企业需要强化预算控制,清晰预算编制流程及方法,在执行过程中严格约束与检查。明确研发支出预算流程,将预算编制、执行与预算期有效结果,充分考虑预算执行期,运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编制、执行,根据研发支出提供详细的活动资料,有效提供资产信息及相关服务,正确理解科技企业研发支出管理制度,保障预算真实性与可操作性。设置预算评审机构对研发项目进行评审,强化预算编制水平,提高预算合理性;完善中型科研企业管理系统,及时掌握、适时分析研发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促进预算得以顺利实施。

(三)加强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控制

建立研发支出标准、审批流程,严格加强中型科技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控制,严格审核研发支出,识别票据杜绝报销单据填写不实,缺少发票章、自行印制报销票据的行为,由财务部门按预算项目支付资金,支付劳务费,制定审核标准,实现零现金支付,日常公务支出以公务卡支付,如:会议费、零星支出费用、差旅费及招待费等,研发人员持卡授信额度内支付,并附相应刷卡发票申请报销,报销后直接划入公务卡中,利用公务卡支付明细及时向财务反馈,既减少现金支付又提高了财务透明度,抑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完善中型科技企业内控制度设置缺失、强化资金管理

中型科技企业需要强化研发支出资金管理,禁止研发费用它用现象的发生,造成研发费用不足,而影响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资金加强控制,防止列支其它费用到研发费用套取现金,规范资金审批及使用范围;细化中型科技技术企业研发支出,指定负责人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从不同角度审核预算工作,使研发支出受管理部门的计划与管理,便于研发支出合理化。保证项目研发支出受到严格控制后使用,列支费用通过统一管理才可支取,对于不符合资金使用情况的支出拒绝付款。

总结

随着科技企业研发支出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内部控制也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以理论为借鉴基础,认识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内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控制存在的经营风险,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并提出改进建议,推动科技企业可以顺利开展研发活动,对科研企业研发支出内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mof. gov. cn.

[2]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篇6

体系。

关键词:财务管理;服务;体系构建

本世纪初,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而来的高等教育需求的急剧增加,使高等教育顺利完成了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经过十年规模化的外延式发展与壮大后,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已被广泛共识。国家对高校财力和人力资源的不断加大投入, 急需要高校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

一、ZK大学财务管理的组织管理与核算体系架构

ZK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理工背景的全国重点大学,“十一五”以前,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的ZK大学财务处,主要工作职责是在校长和分管校领导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对学校教学、科研和基建等业务进行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总量控制;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加强学校教学科研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对学校教学、科研、基建等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财会队伍根据业务大类进行简单划分为核算和计划两大类,管理上主要采取一杆到底的直线式管理

模式。

二、ZK大学财务管理工作现状与问题

(一) 组织架构体系的局限性

ZK大学现行直线式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中,财务部门对学校资源的配置起着重要和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财务部门对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的轻重缓急掌握的层次、深度和理解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直线式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对民主办学、权利制衡等监督体系的建设也存在不利影响,同时,财务部门内部管理体系粗线条的划分不利于财务人员责任的明确和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精细化、信息化财务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建设。

(二)所属单位等未纳入校级财务统一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与核算内容上,除了教学、科研、基建等核心经济事项外,用于支撑和保障核心事业发展的后勤服务以及经营体系也是高校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重要一环。2011年之前,ZK大学所属的后勤保障类的十几个二级单位的财务工作,未纳入学校财务统筹管理,造成资金分散、政策执行尺度不统一、财务信息不透明、成本核算不清晰。

(三)财务内控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ZK大学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事前缺乏全面系统的资源整合筹集,事中缺少细化的预算预警机制,事后经费使用绩效的考核和评价一直空白。因此,ZK大学必须进一步建立起适合自身预算管理的内控机制。

(四)资源配置工作缺乏民主监督机制

“十一五”以前,ZK大学资预算源配置方案由财务部门根据单位预算申报资料提出并直接提交校长会议审议,这种工作模式,简洁高效。但相对于民主办学、加强监督,科学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要求存在局限性。这就需要从机制上,对ZK大学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调整。着重加强预算申报项目论证的科学性、合理性,体现民主公开的财务管理体制。

(五)业务流程不健全

ZK大学原有的流程设计上遵循谨慎原则,对服务意识的体现较少,根据管理与服务的双重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范、流畅、清晰的业务流程有助于推进大学财务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提升。需要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工作,优化工作程序,进一步缩短师生排队等候报账的时间。

(六)财务信息平台的提升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财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包括财务核算系统、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校内预算申报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学生网上缴费系统、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等几大财务信息化系统在内的内部局域网系统和外部WEB服务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将成为了ZK大学构建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ZK大学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变革措施

近年来,ZK大学通过梳理、分析财务管理和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高校较好的财务管理模式,从学校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入手,着重从组织架构、预算管理、内控管理、信息管理以及与服务意识、服务行为和服务目标的揉和进行系统的变革设计或优化,试图构建一个“管理于无形中,服务于温馨中”的高校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

(一)组织架构的变革

1. 学校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与核算体系的完善

2011年5月,ZK大学在统一基建财务、教育科研事业财务一级核算与管理的基础上,成立了所属单位财会中心,将原有的二级和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机构和人员进行归集,进一步统筹了资源,整合了校级财务管理模式。

2. 财务处内部组织管理架构的重建

根据财务管理和服务工作实际需要,"十一五”期间,财务处调整内部机构,将部门负责人一杆到底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管理与服务重心下移,端口前移的机构设置模式。处内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的不同,从内部机构的设置和业务内容进行调整,体现出服务于师生理念的贯穿。

(二)积极推进所属单位财会中心成立

ZK大学控制和拥有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十四个,财务机构各自独立,多年来,财务信息不透明、学校相关政策执行不力、经营占用教学、科研资源的问题一直被审计提出并困扰着学校。为了解决学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强学校层面的管控力度,增强学校政策执行力,合理补偿教学科研成本,做到产权清晰、核算准确, ZK大学于2011年5月成立“所属单位财务管理事务中心”(为财务处内设二级机构),对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实施统一管理。

根据所属单位的性质,分别采用两种管理模式,即:集中型管理模式(密集型)和分散式管理模式(松散型)。对位处校园内的所属单位实行财务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政策、统一核算,财会人员统一聘用和安排的集中管理模式;对法人单位和异地所属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会计人员原则上有学校委派,定期轮换的分散式管理模式。

(三)不断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的构建工作

ZK大学财务内部控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制度建设、预算内部控制、科研成本内部控制及财务分析与评价等方面:

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近年来,ZK大学在认真研究上级文件法规、借鉴其他高校或研究所在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各类经费管理与使用责任制度,包括单位/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与使用责任制度、单位/项目负责人手迹备案制度等,既巩固和严肃了经费管理与使用责任,又加强了财务支付业务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同时,ZK大学还不断的完善会计审核报销制度,在着力提高财务管理及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也加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助学金及津贴的发放模式,采取直接进入学生银行卡的管理模式。在往来款清理工作方面,实施“前账不清,后账不借”,超期工资直接扣款制度,进一步加强暂付款管理,规范公务借款行为,保证学校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会计信息质量。

2.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成本控制方面

为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发展,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规定,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等4项系列制度,明确学校相关部门及项目(课题)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有效科研成本合理补偿机制。

(四)加强和完善预算控制、管理与执行工作

1.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ZK大学预算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共同参与”的体制,根据部门预算的要求,针对自身特点,我校制定了多项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了内部管理监督的联动机制,明确了预算管理的原则、程序以及校内各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相关责任。

2.建立三级预算保障机构

为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预算管理的总体思路,ZK大学对统筹资源的分配建立了预算专家委员会的论证、预算工作小组审议、校长工作会批准的三级预算保障机构。通过清一色教授们组成的的预算专家委员对预算申报项目的论证到部分分管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工作小组的审议再到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校长工作会的批准。在预算执行的过程式管理,创新运用目标实现的路线图法(鱼刺图法),通过职能部门目标的分解、组织的建立、预算的编制、制度的建设、政策的宣传、到位的服务、预算的督导等多项措施的实施,对重点经费的重点关注、项目负责人的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以及学校的综合调控、绩效考核手段等措施的并行实施,实现了预算执行过程的财务预警机制、资源调控能力、执行引导能力等方面的建设。

(五)对财务信息平台进行优化提升

为适应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功能,ZK大学对财务核算系统、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校内预算申报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学生网上缴费系统、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等十大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继续进行开发、优化、提升,打通接口,形成数据共享、共同支撑、相互促进的较为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学校财务电算化软件操作性更强,查询、打印更为便捷,进一步增强了财务管理水平,开发使用的新网页,实现了更多服务功能,提供了网上实时在线咨询功能,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咨询功能等。

四.结束语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要紧跟学校战略发展步伐,要以实现学校战略发展目标为前提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建立起适应型财务管理与服务新体系。ZK大学秉承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其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改革工作还将通过继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的预算绩效考评体制,进一步优化校内资源配置,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等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事业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腾明,陈军杰,李明秀.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J].会计之友,2012(22).

[2]刘立军,李森森.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的途径[J].会计之友,2012(22).

[3]卢瑞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8).

[4]吴海鹏.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会计之友,2012(35).

[5]卢瑞杰,徐欣.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分析――基于COSO框架[J].北方经贸,2012(10).

[6]陈东.多校区多网络并存的高校财务网络架构探讨[J].会计之友,2011(18).

[7]朱婧.CE高校财务内控初探[D].西安交通大学,2009.04.01.

[8]姚建华.关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投信体制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8(1).

[9]崔邦炎.关于当前高校财务方面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

[10]吴晓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创新研究――以湖南某高校为例[D],湘潭大学,2010.05.17

[11]王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1(26).

[12]侯家丹.标杆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在重庆科技学院的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05.01

篇7

1.落实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不但能够让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活动更趋于规范,而且还是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具备了非常强的导向性作用。所以,要强化财务管理,必须要健全完善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日常操作以及管理制度。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依据本单位的具体业务特点、经营办法、资金状况、人员安排等状况,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财务管理层面上的规章制度。其主要内容应当包含会计基础、财务综合管理、财务人员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权益管理、成本管理等要素管理的内容。鉴于国家经济制度以及单位具体状况的持续变化,应当依据实际需要不断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开发、后勤服务等部门,应当分别采用不一样的核算方式,并且核定出各不相同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完善以提升本单位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适应于本单位内部管理的运行体系。应当与相关实体签订目标管理或者承包管理协议,其中应明确承包人的业务开发任务、收入以及收益分配方案等。本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到合同的制订、核算以及实施之中。

2.科学编制财务管理预算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对于筹集与分配杂、使用相对有限的科研资金和促进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在编制预算以前就要正确地分析上一年度本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清理与核实清楚各种基础性数据,准确地划分出各收支项目,依据便于管理的要求,要依部门以及依项目编制出具体可行的财务管理预算计划。二是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应当加强配合,落实收支两条线之方针,全面兼顾各种关系,依据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以及和原则,合理应用科学的编制手段,妥善安排好本单位的收支,使预算真正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

3.高度重视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了固定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一是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主要牵涉到专利权、版权、土地使用权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农业科研单位在新品种保护机制上的持续健全完善,导致农作物新品种的经营权转让呈现出高价运行的态势,再加上员工教育情况、员工业务能力和本单位的管理水平等内容,共同构成了农业科研单位之主体,进而成为了决定本单位经济状况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定要更加重视与改进目前现有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从而形成无形资产的制约体系、激励体系以及保护体系。要准确地计量各类无形资产,并且提供全面而完整的各种核算资料。对一部分外购的无形资产则应当使用实际支付的价款来入账。对接通过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则需要通过评估价值之后用评估价或者协议价加以入账。对自主研发而得到的无形资产应当用其研究和开发的成本或者今后的收益现值进行入账。如今,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得愈来愈快,其在农业科技产品成本中的比例也变得越来越大。运用财务核算,可以把无形资产依据加速折旧法进行计算,从而计提出版折旧,并且摊入到当期收益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切实避免农业科技成果出现无偿流失,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产生虚盈实亏,这样一来就能够从而为农业科研单位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二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尽管以往农业科研单位就已对固定资产实施了全面管理,但为了保障国有资产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从而防止出现固定资产的流失,就很有必要持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就应当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使用以及损坏赔偿等各类管理机制。要通过落实各具体环节的操作,这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充分的保障。同时,要更加合理地调剂各类闲置资产,从而让闲置的资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闲置资产就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农业科研单位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所以,应当对闲置资产加以分类分析,并且进行重新利用,这样才能为单位创造出价值以及效益。

4.抓好内部财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可以说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唯有切实有效地开展监督,并且规范化地使用好经费,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防止各类腐败事件之发生,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要实施信息化管理。农业科研单位要积极应用各类科技手段,落实财务工作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主管部门对于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并从阶段检查和集中指导往经常性检查与实时指导加以转变,重点是要进行事中指导,从而实施科学管理,并且努力提升单位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让财务管理能适应改革之所需。二是全力控制经费上的开支,强化内控管理中的公用经费收支施行卡片式管理,也就是在每年年初把预算下达的经费依据人员核定后送达至各处。接待费、差旅费以及会议费应当严格实施预算管理与核定审批机制,在源头上就杜绝出现浪费。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建立起彼此牵制和以防为主的新型监控防线,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加以检查和考核,把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以及执行状况进行内部公开,以提升经费支出上的透明度。三是强化财务经费的项目库管理,并且加强执行过程中以项目合同和项目预算为主体,真实地反映出实际交易事宜。财务管理从单一账面管理往更加深的层次加以发展,积极参与到项目申报、管理以及验收。

5.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投入,这样一来就让农业科研的投入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农业科研经费主要是由公共投资以及私人投资一起分担的,农业科研投入的比例持续增加。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经费主要源自于政府部门所提供的拨款,经费的来源途径相当狭窄。为此,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全力加大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投入,保障国家对于农业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还要运用提供等优惠举措,积极鼓励相关各方参与到农业科研投资之中。国家层面上的科研投资主要运用在公益性农业科研项目之中,而对于一些竞争性与营利性的农业科研项目,则应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相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

二、结束语

篇8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创建了相应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因为财务控制管理意识淡薄,使得该项工作的实施流于形式,无法落实到位,且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作用也无法充分地发挥。在以往办学观念的阻碍与影响下,当前很多高校控制管理人员往往强调教学质量,单纯地加强科研与招生,没有意识到内部财务控管的重要性,针对实际问题,缺乏相应的执行力。

2.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高校内部财务核算,往往将预算执行率这一指标,当作主要的考核内容。但在具体的财务预算审计当中,往往不注重对其审计效果的关注,这样就可能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出现,高校部门人员不按要求列支预算处以及其他费用,甚至私设小金库,产生很恶劣的影响。

3.经费监管难度大。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央,以及高校各地区的专项资金、维修资金、基建资金和科研资金都在增长,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督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但在当前的一些高校工作当中,还存在部分人私自挪用、冒领资金的问题,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导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旨在和权限模糊,无法充分挖掘出资金的应用价值。

4.财务控管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如今,我国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有稽核与审计两种。如果高校内部稽核机制不健全的话,可能会导致控制管理实效,进而出现高校财务信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问题。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当中,内部审计机制是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很多高校当中,还存在财务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审计机制不健全。具体如下:高校内部财务审计方法落后;高校内部财务审计范围不够广;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不具备独立性,往往是事后审计,无法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另外,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足够多的财务控制管理专业人才,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无法有序地开展。

二、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对策

1.不断地创新与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与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很重要。通过加强高校财务内部预算管理,不但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地表现出高校内部的经济活动情况,还能促使财务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确保每项资金得到充分地利用,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办学效益。具体来说,应当全面地了解校级收支情况,实现高校专项投资、院系财务活动、校级课题等收支情况的统一预算。在加强高校财务内部统一控制之后,进行内部资金的集中预算,撤销不同机构的分管权利,促使下属机构人员只具备资金使用权。另外,高校还要建立专门用来加强高校财务信息控管的多媒体网络平台与系统,反映出不同部门的财务核算实际情况,促使不同部分人员之间加强财务沟通。

2.优化收费控制管理程序。高校资金,不仅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还来自于学费收入。但高校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需要遵循成本分担要求,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应承担教育费用。但如今,很多高校学生,借着家庭困难等原因拖欠学费,阻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当前高校必须调整与优化高校学生收费控管程序。具体来说,首先,要想创新与完善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与体系,采取多种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的渠道,为学生建立系统化的诚信档案,做好对大学生贷款的控管工作。其次,要促进高校不同职能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财务控管工作落实到个人,促使财务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好收费工作,主动与那些拖欠学费的学生及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惩治那些恶意拖欠学费的家庭,并建立健全欠费收缴机制。

3.关注科研经费的流动情况。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与相应经费的划拨密切相关,通过科学地使用科研经费,不但可以确保项目成功率,而且可以确保国家的总体科技发展水平。如今,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科研的项目很多,高校必须完善内部管控系统,注意关注科研经费的流动变化,并实现科研项目课题组、管理机构、财务机构的有效交流,确保高校科研经费流动过程,可以通过明细账的方式反映出来,从根本上提升资金使用率。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以及相应不同的课题,要做好相应经费来源的科学分类工作,且财务部门人员要加强财务审核预算与经费核算,依靠审计职能,确保财务审计职能实质高于形式,从根本上控制好经费的最终流向。高校科研部门人员,要结合科研项目分析进度,做好相应经费的发放工作,并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结余清查工作。针对那部分经费结余,还应当通过物质奖励的模式,按照合理的比例给予科研者奖励,鼓励科研者积极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将经费结余合理地运用到新课题的开发与分析当中,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4.加强财会队伍专业建设,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实践研究表明,通过实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能促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财务控制管理监督工作、控管秩序维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当代高校要落实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从根本上强化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维系好高校财务控管纪律,保证高校财务的安全与完整性,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财务控制与管理工作质量。具体来说,第一,高校各级领导,都要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作用与迫切性,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摆在核心位置上,不仅要加强财务控管制度建设,还要加强财务控管制度实施,以制度为支撑,使得各级人员落实好工作职责。第二,高校要加强财会专业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专业财会计人员培训,将那些工作责任感足够强、业务水平足够高、事业心比较强烈的员工安排在核心岗位上。还要引导高校财会人员加强思想政治知识学习,使得他们具备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督促他们学习和拓展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高校要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高校财务控制管理人员的法纪政纪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自身约束能力,促使财务控管人员自觉地依照法律法规工作,自觉地遵守财经纪律。另外,高校还要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工作自觉性,激发起他们财务控管工作的热情。

篇9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执行。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8月10日和8月12日分别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两个征求意见稿,《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已于2010年试行。2011年5月20日又向社会发了一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直至今天,仍没形成正式文件。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问题所在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发展相对滞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

(一)现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基础科学化程度不高

我国目前教育类事业单位仍然参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行的旧的管理模式,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对我国的财政资金管理发挥着主要的依托作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发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现象明显。

会计制度滞后表现在:一是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事业经费的分配不合理,延续着按人头计算的老方法。弊病很多,造成了经费分配出现不合理现象,有的多,有的少,有缺口的单位为申请浪费了大量的精力。二是如今事业单位已呈现新的面貌,业务变化很大,在业务处理上,旧的制度已经起不到指导的作用。三是与世界经济难以接轨。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不同,如在报表等多方面还固守田园,与今天的世界经济难以接轨。

(二)会计要素的重新改版

目前,按照会计要素审制的科目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弊端。如:净资产中包括限定用途和非限定用途两种,即包括一般基金,也包括专用基金、固定基金、财政补助结存等。但是从目前教育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净资产的情况看,几大指标共存。其分析和使用度明显降低。

(三)会计核算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对基建项目接触少,所以由基建项目所涉及到的固定资产容易造成不能及时确认现象,这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很大影响。

(四)支出核算科目不精细

现有的会计科目体系忽略了经济体制下资金运动的特殊规律,造成事业单位科目体系设置上的空白。这样对于接受投资的事业单位在做账上没法处理,不统一。假如在事业基金总账科目下增设“实收投资”二级科目,以上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财政补助收入”与“事业支出”功能分类的矛盾,造成核算科目不完整,财务人员不得不重新再设立一个过度科目,增加了工作量。

(五)固定资产闲置且流失情况严重

教育类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直被疏于管理,就吉林省而言,以2006年为结点,之前比较松散,之后稍有好转,但流于形式,随意配置与随意处置现象严重,2012年1月开始,国家财政对资产管理又有了新的规定,让我们拭目以待。

(六)年终报表不能真实清晰地体现事业支出

年终为了满足报表要求,事业支出中摘出部分数据来填报预算外资金支出项目,在信息呈现上成模糊状态,也违背了报表本身的严肃性

(七)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不够规范

事业单位大部分是非盈利单位,以为社会提供精神服务为主业,与一般企业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如教育系统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无法计量,所以税务用一刀切的方法来做纳税调整有失公允。

三、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途径

以下为如何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从根本上解决

1. 组织专家级相关人员,制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总则,分部门分行业分系统制定细则。以满足行业和系统管理的需要。

2. 组织相关科研人员,研究中国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概念新界定,报表等勾稽关系重新梳理,加强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和完善会计制度的实施。

(二)从会计科目体系细处入手

1. 实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购置固定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同时做存款减少和“折旧基金”。在提取折旧时,列当年支出和增加“折旧基金”处理。这样,既能客观反映固定资产流转过程中的实际成本耗费,又可以建立资产购置储备基金。

2. 对会计要素划分的建议。建议将“净资产”分解成“基金”和“结余”。

(三)加强教育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1. 遵循记账与管理同样重要的原则。不仅如此,更要提高有关领导的内控管理意识,贯穿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思想,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2. 加强内部审计,强化财务管理。随着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教育事业单位的资金额度越大,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强收支财务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审计部门更是任重而道远。

(四)对财务报表体系改革的建议

篇10

关键词:一元细微激励 执行力 管理新模式

1.基于“一元细微激励” 的执行力管理新模式产生的背景以及引入这一创新模式的初步探讨

2004年12月29日催化剂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成为集“科研成果转化、生产组织优化、产品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市场主体,并按照“五统一、四优化”的总体定位,构建“精干高效、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塑造“创新永远、活力永恒”的企业精神,追求“品质领先、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打造“服务型、学习型、智能型”的企业团队,建设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催化剂生产商和供应商。

但是近几年催化剂长岭分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总感觉力不从心,表象是执行力不够,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激励机制设计有缺失。以下从浅层次表象和深层次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浅层次表象主要体现在与传统(tradition)、能力(capacity)、空间(space)、信任(credit)等影响执行效率的要素相对应的“四难”:

(1)传统――真正认同分公司的管理程序难。按照股份公司统一的内控管理制度,有责任明确,权限集中,层次清晰,程序增加的特点,与传统的管理框架及习惯存在事实冲突。多年的习惯养成根深蒂固,造成部分管理者执行过程难以到位。

(2)能力――能够驾驭各种不同内容的管理难。在目前的管理体系中,内控、ERP、HSE、ISO9001、“三基”、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等等,各自为阵,管理工作忙而无序,管理者应付检查多,沟通交流少;推诿扯皮多,承担责任少;指挥命令多,现场指导少等。工作不被理解,压力大,埋怨的情绪也在滋生,形成侵蚀管理基础的暗流。

(3)空间――处理不同专业管理的接口难。催化剂长岭分公司专业管理的重点就是市场和现场,前者出效益,后者出经验,两场并举,工作好开展,效果也明显。但是对现场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处理不同专业接口难。车间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出现管理空档、死角。

(4)信任――有效率的整体性沟通比较难。沟通是决策与执行的基础,而信任又是沟通的基础。目前的很多管理问题正是由于信任的程度不够而导致的沟通障碍所引起的,造成相互之间不理解,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异常问题多,使原本有序的工作变成了无序,管理者忙着协调、指挥、调动、安排,没有时间更多的考虑企业的发展、创新,形成和谐的管理氛围。

影响执行力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美国管理学者保罗.托马斯提出的成功企业应该具备五种能力,即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能力)、执行力(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成长力(持续获利的能力)、生命力(追求理想的内在力量)、学习力(吸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着手进行分析。

这五个力,我们可以依据拥有某种力的主体依次将其划分为个体拥有的学习力和生命力、团队表现出来的执行力以及企业获得的竞争力和成长力。有了这样的层次之后,我们不难推断出个体团队企业的层次后面所隐藏的逻辑关系:个体群体整体。于是个体成为我们引入新的管理模式所要分析的基础。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个体逐渐湮灭追求理想的内在力量并渐渐丧失吸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呢?2004年12月29日催化剂分公司成立意味着作为其主要分(子)公司之一的催化剂长岭分公司面临着其发展历程中一次堪称具有分水岭意义的转型。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基本上是沿用至今的,这种以工作业绩的好坏为基础的“硬”考核在处理上述“四难”问题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其自身的“硬伤”――施力越大,抗力约强,效果越差。

近年来,本土学者借鉴西方主流组织管理学的经验和分析方法所取得的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面子”和“关系”这两个管理变量的研究成果引发了我们的注意。我们也在反思,单一的硬考核能够处理催化剂长岭分公司身处转型时期的管理现实问题吗?与其强力推进,是否值得我们在不改变原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看似相对“软”的但又直接针对个体的“面子”的激励机制呢?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使得催化剂长岭分公司总经理曹平建提出实施“一元细微激励”。

2.基于“一元细微激励” 的执行力管理新模式的因素分析

我们运用传统的“人、机、环、法、料”分析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因素(见图1):

根据上述几方面的影响因素,引入了“一元”细微激励法,从三方面入手抓执行力的提高:一是通过观念的转变,适应股份公司的管理;二是通过内控制度,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通过明确责权关系,减少摩擦,提高工作效率。(见图2)

分解体系,实现公司目标:一是制定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计划要控制大部分问题,所以制定计划是关键。二是明确责任,一个目标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的,但前提是每个人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也就是一对一的岗位职责。三是制定措施,就是所有的人依据流程进行工作,服从流程管理,让员工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如何做,而不是应该向何人请示,可以减少繁琐的请示汇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过程管理,责任不能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来担保,更需要制度保障,检查跟踪制度落实,只有在过程中不断检查纠偏,才能让期望的结果顺利实现。五是奖惩激励,对检查的结果即时奖罚,通过“一元”的细微即时奖罚,落实行动的结果。六是持续改进,对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寻求一种更好、更有效、更合理的工作方法。

3.基于“一元细微激励” 的执行力管理新模式的内涵及具体应用

所谓“一元”就是在一维的空间里发生的任何事项用最小的单位“一元”的奖罚来考核管理人员、干部、班子的执行力,用细微的考核,结果的公布,其实质就是通过小考核、大影响,来推动全公司执行力的提高。

“一元”细微激励,其目的就是为了注重细节和过程管理,从严从细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和各项细微工作,公司各单位、各部门在工作中受到上级领导、兄弟单位、专业检查组、公司内部车间与部门检查、机关值班干部等表扬或批评时,除当事人、事件按公司规定给予奖励或处罚外,对该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或部门所有领导也分别给予一元钱的奖励或处罚。

制定“一元细微激励法”管理办法,每月通报考核情况,兑现考核结果。见图3:

具体做法:

3.1“一元细微激励法”奖罚归口党群工作部管理,各车间、部门每周把检查考核情况报党群工作部,党群工作部负责每周在调度会上通报,人力资源部负责每月在调度会上通报考核情况,公司领导讲评。

3.2信息的采集是早碰会、调度会、设备例会等各类会议反馈意见,各职能组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机关干部的值班记录,车间反馈机关的工作作风等。

3.3党群工作部编制信息收集表,各单位、部门每周上报一次,各类会议的组织者依据会议反馈的意见填报信息收集表报党群工作部,党群工作部负责每周。

3.4“一元细微激励法”目的是抓细节管理,细节的不到位源于态度的不到位,通过抓好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以过程受控保目标实现,用最低的奖罚来约束行为,关注小事、关注细节,抓反复、反复抓,把最简单的事情做细做好。检查考核者办事要公平、公正,严格按照内控、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标准执行。

4.基于“一元细微激励” 的执行力管理新模式的实施方案

4.1方式

⑴ 机关管理人员值班签到制。为了便于检查机关值班人员落实值班制度的情况,采取值班人员到岗位巡检签字,通过值班人员到岗位巡检签字的反馈单了解值班人员巡检制度的落实,便于检查考核值班人员。

⑵ 机关管理人员参加车间交接班制。机关部室人员每月随机参加对口联系车间交接班,检查、指导、督促车间的交接班制度落实,及时掌握车间的安全生产动态,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⑶ 月度小岗检及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制。以强化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为重点,检查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落实每个岗位的工作计划和行为规范,考核员工的能力、技术、水平是否符合所在岗位要求的每月一次月度岗位责任制检查及一年两次的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由安全环保组、设备组、生产质量组、综合组四个职能组成,对职能组检查情况进行通报考核。

4.2对策

⑴ 以内控流程为准绳,转变观念,落实制度。

按照股份公司的管理模式,各项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程序化,许多过去的企业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当前专业化的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针对现状,作为管理者更应该率先从思想上转变认识,改善心智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习惯及思维模式,想办法尽快适应专业化前和专业化后、新体制前和新体制后,两种不同管理理念的融合和更替,提升管理的整体功效。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环境,规范管理,重点是要切实加强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强化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照内控流程开展业务,实现制度理事、制度管人,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要提升机关内控的执行力,加大对机关内控流程和制度的培训,加强各项专业职能管理和内控管理的融合,提升内控执行力。

三是要切实做到内控管理的“四个结合”,把内控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内控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把内控与财务的全面预算工作结合起来,把内控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内控管理的实效性。

⑵ 以现场管理为重点,整合体系,夯实“三基”。

现场是各项管理体系的关键点,也是各项管理体系的落脚点与结合点,要适应新体制新机制带来的各种变化,把功夫下到现场,使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更贴近生产、贴近基层、贴近实际。

一是管理要体现程序化。现行的ERP、内控等管理,使有些原本无序的流程规范化,原本粗放的管理细致化,要尽快适应这种管理。

二是管理要强调制度化。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各项制度,坚持以科学的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按ERP、内控等要求,进一步把各项专业管理落实好。

三是管理要注重细节化。细节源于态度,细节的不到位,源于态度的不到位,我们很多细节做不到位,不是做不了,而是没有用心去做。这就要求我们按照“说到、做到、写到、考核到”来形成闭环控制,关注小事、关注细节,抓反复、反复抓,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得更好。各职能部门认真抓好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以过程受控保目标实现,通过量化指标、明确职责、强化考核,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硬化约束条件,简化管理流程,使各项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规范、有序、闭环的受控状态。

⑶ 以有效沟通为前提,培育信任,提高效率。

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既有基础性管理工作,还有专业性管理工作;既有现场管理工作,还有市场管理工作;既有对人财物的管理工作,还有对生产组织过程的管理工作。错综复杂,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有效的沟通就尤显重要,是搞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沟通可以带来理解、带来信任、带来支持,最终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

一是对上沟通。“只有不说的事,没有说不清的事”,主动与上级部门、领导沟通,不仅可以消除与上级部门、领导之间的障碍,而且还能更深切的理解领导的意图和观念,积极化解矛盾,消除隔阂,使各项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

二是对下沟通。在对上沟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下的沟通,要主动与下级沟通,广开沟通渠道,深入了解现场,了解生产实际,缩短与下级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我们的各项管理决策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

三是平行沟通。加大部门之间,相关联岗位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在执行内控业务流程过程中,各控制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很难执行到位的,只有相互之间主动沟通,通过内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管理例会,协调统一思想,并以此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建立起和谐、默契的工作关系,真正实现管理的高效率。

5.基于“一元细微激励” 的执行力管理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以强化执行力为导向的“一元”细微激励管理创新模式引入后,员工的观念有了很大改变,消除了重奖重罚带来的负面影响,伴随而来的是即时奖罚,小考核,大影响,公司上下营造了一种讲责任、讲贡献、讲执行的良好氛围,为公司经营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5.1变社会人为公司人,培养了一支执行团队

行为方式往往由个人习惯决定,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按照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去做事,既自然而又舒适;相反,人们违反自己的习惯,用别的不习惯的行为方式去做事,就会伴随诸多行为不适和心灵痛苦。所以,要我们在做“对”的事情和在做“习惯”的事情之间进行选择时,我们一般都会只选“习惯”的,不选“对”的。如果陷入这种困境里,企业管理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或牺牲品。因此,只有从行为方式的习惯养成入手,平时抓,抓平时,反复抓,抓反复,用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用对的习惯代替错的习惯,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真正改变企业的管理习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元”细微的激励随时随地让管理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执行公司的规章,8小时之外你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但是8小时之内就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完成公司交办的事项,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通过用最小的奖罚“一元”,大会的通报让你感受到面子的压力,实现了“小考核,大影响”,逐步规范了行为,团队执行力得到提升。

5.2以落实制度为手段,优化了管理。

简单的才是科学的,合适的才是先进的,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怎么样才能做到简单?就是要把异常变成例常,把非常变成正常,把随机变成可控,把没有规律变成有规律,把杂乱无章变成有章可循。通过“一元”激励,进一步规范了行为,把小事做好、细节做到位,人人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到了顺利进行,管理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特别是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科学管理体系和制度,如ERP、HSE、内控制度等等,能把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真正按照规范的程序、标准的制度、科学的流程要求来严格执行好,使企业的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5.3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改善了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