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教师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小学教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小学教师

篇1

一、调动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必要性

(一)乡镇小学教师责任感现状

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直接导致产生职业倦怠。直至90年代中期以来,倦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职业倦怠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素来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著称,作为教师总是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很少看到教师的不良表现。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农村教师总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如家长的伤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高,当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下降时,总是说:“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我们以前成绩很好的,现在不知怎么回事?”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这无形之中伤害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的伤害,有些学校领导自身水平低下,处事方式简单,遇到对教学不利的事情总是当众训责教师,不给教师下台的机会;有些同事之间不团结,关系紧张,明争暗斗;有些是学校领导没有很好地照顾到教师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失去了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工作热情,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概不管,管理学生也是流于形式,教师没有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事务校长一人说了算,很少有民主交流,所有这些都教师职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这对学校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不利的。

(二)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必要分析责任感缺失产生的原因:

1.社会评价不公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的,并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需教师呕心沥血地去追求。教育形式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种工作方式,本身就易形成孤独、怪癖和精神的抑郁,加之乡镇小学教师与城里教师工作环境存在差异。从工作量上看,城内小学教师教单科,周课时约在10节,而农村小学教师都在13节以上、且要备几门课。农村小学和城市的教师一样承受着很大压力,一样的付出,然而他们的工作环境,受重视的程度却大不一样。社会上往往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水平低、“工作量不大”、“照看孩子的”。因此,农村小学教师产生了失落感、不平衡感,因此抱着“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工作要求高与自身水平低的不平衡

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就是“全能”的人,要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更应是能工巧匠。众人的“期望”使教师们疲惫不堪、穷于应付,教师们对工作有诸多的抱怨和不满。教师不仅要能“看住”孩子,更要能“教育”孩子;除了要“安全第一又要“授道解业”、“改革创新”;既要“管好孩子”,还要与大人们“友好沟通”;不仅仅要“跟得上时代”,还要“不断进步”……有些年龄大的农村小学老师,将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看成是简单机械重复工作,将鲜活的富有生命的个体看成是毫无个性的产品,仅靠“传统工艺” 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业已娴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老师,面对新的改革,他们常常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也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这部分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并最终失去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对工作中的一切都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对所有事情都是轻描淡写,例行公事,完全丧失了工作热情与活力。

3.领导赏识程度的不平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等,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着老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但有的领导把最重、最累的活留给一些教师做,可“评先评优”时却从不考虑他们,学校领导不关心、体谅下属;不能对老师平等对待,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激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

4.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

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乡镇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教师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教师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等最基本的必需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有些学校管理水平低下。有的人连做一个教师都不称职,但却靠着某种关系当着校长甚至于更高的职务,可以想象他们会把学校管理得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校管理工作表现出失望和无助,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权力失衡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评先晋级考核等环,节中,存在着人为的不公平因素,个别水平高有能力的教师往往因此而受挫,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时间一长,职业倦怠必然产生。而且这一现象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提高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策略

如何提高乡镇小学教师职业责任感,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呢?在学校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逐渐发现: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责任感,而调动教师责任感则需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型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为教师构建健康、和谐、合理的发展环境。

(一)注重和提倡教师自我教育,主动学习

好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出来的。作为一名乡镇小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教育教学技能娴熟的教师,总能从容面对各种工作任务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处理各种难题,显得轻松愉快。读书多,学养厚,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否则,正是教师自个儿动了自己的"奶酪"(岗位、评优、晋级)。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教师们多出去学习,交流经验,大胆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鼓励教师自学,包括对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要使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教师之心。

(二)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

教师评价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学生成绩的高低是岗位、评优、晋级、福利等的标准。这样,就把我们的教育引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中,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更重要的是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质量,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素质的提高状况,给予鼓励与表扬,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手段评价教师,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引导教师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两者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既要注重满足于教师的物质需要,又要积极满足于教师的精神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项工作都纳入年终的考核,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与评优选模、入党、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多采用激励方法,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激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神鼓励可以是授予荣誉称号,也可以是宣传栏、校园公示等形式宣传事迹;物质奖励可以在绩效工资发放上予以倾斜,也可以优先安排学习培训等。同时,对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成绩不明显的教师也要按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罚。只有做到奖惩分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三)善于运用需求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需求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源于他的需要,需求也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动力系统。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它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求。他认为,人在某一时期往往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教师的主导需求,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是神圣高尚的,因此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希望得到社会和同事及家长的信任和正确评价,希望得到荣誉;并对成就有强烈的需求。

(四)以身作则、真心实意为教师着想

教师责任感的提高与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如一列火车的火车头,带动整列火车前进,这需要领导者宽宏大量、以身作则,并真心实意替教师着想。在学校管理中,不论什么情况形成的思想疙瘩或积怨,领导者要善于用宽容去化解消除,做到以德报怨、得饶人处且饶人,而对自己却要有错必纠。对各种意见要认真辨析:正确之言,虚心接受;不妥之言,解释疏导;逆耳之言,听而不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在工作任务的布置、落实上,要注意考虑到教师的心态,尤其要善于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自己不妨在布置、检查工作时转换自己的角度:假如我是教师,我如何看待?这样,就会改变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多为教师思考,就更能体会到教师的甘苦。如此以来,就会让教师感到领导是良师,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从而拉近了领导与教师的距离,也就会为教师构建健康、和谐、合理的发展环境

(五)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乡镇小学教师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乏味,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多关心他们,为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缓解因工作的负荷带来的心理压力,释放累积的消极情绪,同时对教师要多给予鼓励,看到他们的每一次的进步,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支持,产生归属感,愉悦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种和谐的、优美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可以释放自己工作中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有效地抑制职业倦怠的产生。在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强调身心健康的调节。要科学地调整工作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诸如设立教工娱乐部,组织教工进行各种有利于身心、智力发展的竞赛等,以调整教师的身心,从而激发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篇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是一个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其中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一个教育阶段。

就学校教育来说,它是承接家庭教育而来的一个教育阶段,就现代社会而言,学校教育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和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服务的人,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人们所说的“教育兴国”就是学校教育重要性的体现。

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作为现代的教育模式,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这些问题阻碍学校教育的发展,甚至阻碍学生的发展,那么,接下来笔者就来分析一下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育事是天大的事,笔者只能在学校教育一事上谈点想法。学校有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名气大小、地域位置等方面的区别,就像一个人,有贫穷富有之分,有低贱高贵之别,但人都要活得有尊严,学校也一样。一个人的尊严不能仅要求别人给你,更多地取决于这个人的社会价值。学校更是这样,只有有价值,才能被社会认可,百姓追捧。

学校的价值在哪里,肯定在于质量,有好的教育质量,人民才能满意,百姓才会追捧。何为教育质量,看法其实不一。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在《一流学校的建设》中有这样的话:“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并不等于教育质量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乃至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是关乎教育质量更为重要的方面。”不仅陈先生这么说,有更多的教育大家都这样说。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草根学校校长,追求教育家们心中的理想学校,肯定是每位教育草根的“梦”。但“马列主义必须要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是当下一些“一线教育者”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解决好这个“结合”问题,学校才能健康发展。笔者曾深入研究过这样一类学校,它们一味强调教育理念的先进,过于阳春白雪,不接地气,不去考虑学校所在的环境和办学条件的变化,一直坚持近乎乌托邦的教育理想,最后给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问题,最后恶性循环,直至沦为垃圾学校。试想:一旦学校生存都有了问题,即使你的理念很先进,专家学者们很认可,但没有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你会举步维艰,难以维系,你的理念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只能更多地存在于美好的愿望中,那就根本无法实现你美好的教育梦。

那就一味地迎合吗?更不可取。当下教育者都在埋怨现在社会上的人和事更多的是短期效应,而教育恰恰是“百年树人”。现在的中、高考制度毕竟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但又无法取代,如果一味地迎合,可能在中、高考中取得高分,一时也能争取到生存的空间,但那的确是饮鸩止渴的教育。往大了说,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民族振兴大任,必须要坚持正确方向的引领,否则贻害无穷。即使笔者这样的教育草根,都不能认可这样的教育。往小了说,只尊崇这样的价值观的学校,它的发展也一定不会有可持续性。

但不可否认,大家身边的确有不少这样的学校,他们加班加点,靠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去追求升学率,办学的目标就是不择手段地追求中、高考分数,培养的学生也就是考试机器。毫不客气地说他们就是应试教育环境中产生的教育怪胎。他们也说教育质量,但“质量”在他们那里完全被异化,甚至可以说是被亵渎。正是有很多的这样的教育怪胎的存在,才导致现在有很多真正懂教育的家长宁愿把孩子放在家里而不送到学校的“家庭教育”现象的出现,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悲哀。

解决的方法

学校教育究竟该怎么做?是摆在当下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既要有理想主义,也要有现实主义。自从有现代学校以来,学校的任务就有两个方面,先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其次还有一些社会责任。学校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传播文明、保存文化、净化社会、引导社会风化的重要任务。

众所周知,学校为今日的中国带来了斯文,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从而缩短了和当代文明的差距。几十年前有这么一段趣闻:抗战时期,西安师范学校临时迁到郊县的一个山村。他们的到来,使这个偏僻地方的人们第一次看到美丽的、穿着裙服的女学生。很快,这里的女孩子便有了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学校的文明教化作用在这个特定时期得到了彰显。

当然,现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但只追求教育的短期效应,即中、高考考得高分是唯一追求。我们都知道在这种追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问题将很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只是哀叹、埋怨,更要引领甚至去教育。其目的就是在我们的学校被社会认可的前提下,同时引领社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说大些,这是学校在社会文明进化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即使往小里说,也是对教育方向的引领,教育者必须坚持这一点。只有大家都坚持,当下的教育才能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这样的教育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培养出杰出的接班人。

笔者在不少学校工作过,有山里的,也有主城区的;有名气很大的,也有名气不大的。我爱我工作过的这些学校。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周边家长们愿意选择的学校。说大了,办的都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说小点,在那个区域也是一所优质的学校。我在那工作时,我是其中的一员,我骄傲;我离开了,我曾经是其中的一员,我仍骄傲。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同行,不愿提及自己曾工作过的地方,就像朱元璋不愿提及自己在皇觉寺“工作”过一样,只愿说自己现在的“辉煌”。这本身不是他们的错,但这一点给我们警醒的是,我们不能让这个过程再循环下去,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至少贡献出自己这一分力量,使每所学校都有教育引领作用,这样就能使我们工作过的地方永远成为我们的骄傲。

还是那句话,学校一定要追求教育质量,有好的教育质量,人民才能满意。而真正的教育质量就是在于发展学生。就像陈玉琨先生所说:“学校通过教育把‘学习的基础’转化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实现了这个理想的学校才是有价值引领的学校,这是我们追求的真教育。当我们真正地实现了这个教育本真,就一定不怕面对现实中的应试。考出好分数,孩子们能上好学校一定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我坚信,一所好学校,一定能考出好分数,但考出好分数的不一定是好学校。

教育是每个人的生活准备,是走向未来的基础,是学生分享前人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育的本真。成为真正意义上有价值引领的好学校。

篇3

论文关键词:混沌效应,蔡氏电路,仿真,注意事项,教学讨论

 

大学物理实验中混沌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传统的混沌实验仪器(蔡氏电路)往往受到场地、设备和操作等的局限,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利用软件仿真混沌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摆在了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者的面前。目前有很多人对混沌仿真实验进行着有意义的讨论与实践。

高英俊[1]等人认为混沌中利用仿真中可以结合专业特点, 适当延伸到声学混沌, 光学湍流等,实现有效教学。张建忠[2]认为利用Matlab数值模拟观察李萨如图形能让学生理性地理解非线性混沌现象,并可以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更加有效地调节非线性电路混沌仪。苗明川[3]等人认为仿真混沌实验可以让学生既了解了混沌的概念, 又能掌握数据处理、电脑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又增加了学习兴趣。

由最近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尽管很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者认识到仿真混沌实验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对混沌的认识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如何在培养学生认识非线性动力学的过程中注意事项,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探讨较少。本文结合蔡氏电路的原理,阐述如何通过Matlab软件实现非线性现象中倍周期分岔相图的数值模拟。并指出以上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注意事项,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1蔡氏电路模型、仿真原理以及结果

三阶蔡氏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R为有源非线性电阻,其伏安特性如图2所示,Ga为中间线段斜率,Gb为两段直线斜率。

根据电流平衡方程,描述图1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4]:

式(1)中G为线性电阻导纳,即 ;和分别表示电容器上的电压;表示电感上的电流;表示非线性电阻的导纳论文提纲怎么写。

本文参照文献[5]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法模拟混沌形成过程。由于蔡氏电路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中包括L、C1、C2、G、Ga、Gb、E 7个参数,且各参数变化对输出特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本实验选择导纳G作为控制参数,即RV变化范围0~2.5KΩ;其他参数选取以下固定值,

周期性分岔过程中,变化如表1所示;对应的李萨如图,如图3-图10所示。

表1 倍周期分岔过程

2仿真过程注意事项的讨论

从图3至图10的变化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倍分岔过程为:1p→2p→4p→8p→阵发混沌→3p→单吸引子→双吸引子,清晰地再现了真实实验。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1)由于真实蔡氏电路混沌实验中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指标精度最多可以保证4-5位注意事项,而在仿真实验中可以无限设置参数的精度;所以为了防止由于精度设置过高导致仿真过程运行很慢,需要对参数值精度进行限制,一般选择六位保留位即可。

(2)调节值实现混沌演化过程中,需要先找到平衡点时的值,这将大大减少仿真过程的计算量;具体方法就是以100欧姆作为一个步长,大致仿真一下实验,观察结果,然后再减小步长,调节混沌演化过程。

(3)蔡氏电路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中参数较多,为了简化仿真过程中变化参数值过多导致仿真效果不好,开始需把变量个数控制在1个;然后再继续调节其他参数研究它们对混沌演化过程的影响。

(4)仿真过程中微分方程组的求解也可以采用离散化的方式处理,但对初始参数精度要求很高,且较难调节出倍分岔整个过程,只能单独的观察到单吸引子或双吸引子。所以本文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法仿真混沌演化过程。这一点需特别注意。

3结语

仿真蔡氏电路混沌效应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非线性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有一个理性认识;但需要注意此仿真实验的细节,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意事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否则,仿真过程会挫败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是一个创新实验,仿真蔡氏电路混沌效应的教学是探索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探索模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英俊,王态成,马树元,等.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271-275

[2]张建忠.用Matlab数值模拟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6-88

[3]苗明川,唐芳,张淼,等.混沌实验数据处理及仿真[J].大学物理,2006(25):53-57

[4]常文利,王新新.三阶蔡氏电路变阻器阀值的数值估计[J].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自能科学报,2003,22(1):83-86

[5]齐春亮,张新国,马义德.蔡氏电路系统仿真平台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5 17(3):116-118

篇4

关键词: 就业导向 特殊教育 针灸推拿专业

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90%以上有视力障碍,他们选择的专业是一种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专业特点决定他们在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如基本的指力、臂力、腰腿力等整体力量和肌肉伸缩能力,与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练习有异曲同工之效。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接触社会非常有效的途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他们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集体活动,树立时间观念,使残疾人感受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使之获得满足感和自尊感,有利于消除忧郁感和自卑感,治愈精神身体创伤。

体育运动是康复保健的基础,也是康复保健医疗的一种指导思想。在针灸推拿专业体育课教学中,将练功课、康复治疗、体育教学有效融合是完全可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些视力障碍学生的康复治疗和就业,这种体育康复治疗的理念其实就是国际上“第三医学”概念的具体体现。

另外,视力障碍学生在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各系统的功能都呈下降趋势,并且由于功能上的缺陷容易产生忧郁感、自卑感。这不仅表现在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上,而且反映在内脏机能上。因为身体机能和运动功能的下降,进一步限制了视力障碍学生进行体力活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所以对他们进行合理的体育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避免他们残疾部位的肌肉萎缩和神经坏死,而且使他们的身体机体获得改善与发展。人体是一个整体,各部位各系统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即使难以恢复的肢体运动功能,由于其他部位功能增强了,也能得到部分功能的代偿。

将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的体育课、保健康复、练功课(活动操、基本步势、俯卧撑、少林内功、易筋经、八段锦、器械练功)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一整套适合视力障碍学生使用的锻炼方法,通过特定的姿势动作,并配合呼吸运动及借助其他器械强身健体、锻炼功力,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包括基本的指力、臂力和腰腿部力量,以及对力的体验、把握和运用。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具备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身体锻炼方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既有利于当前社会对医疗、保健按摩的要求,又能突出盲人按摩专业以技能为主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盲人就业的愿望,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实现视力障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这种将体育课、保健康复、练功课(活动操、基本步势、俯卧撑、少林内功、易筋经、八段锦、器械练功)相关内容有效融合, 形成的“三位一体”练功课教学模式,加强了体育教学贴近针灸推拿专业所需求的优秀人格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技能素质、社会适应素质、体适能素质的培养,落实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最终使视力障碍学生身心和谐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位一体”的练功课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提升身体素质,重注重专业技能”,在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与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相符,即满足国家,企业、百姓三方面的需求,具体做法是推动“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和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不谋而合的。同时,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体适能、职业病预防、社会适应、心理因素等教育体制,从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角度,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突出针灸推拿专业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康复的机能,拓宽专业口径与方向,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使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这样既有利于达到当前社会对医疗、保健按摩的要求,又能突出盲人按摩专业以技能为主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盲人就业的愿望,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实现视力障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推拿功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按摩学基础.中国盲文出版社.

[3]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养生康复基本技能实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篇5

【摘 要】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热动专业学生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本文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为例, 从校外实习的面临的困难、热动专业的特点及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分析火电厂仿真实训教学的优势,结合当前我院火电厂仿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热动专业;实践能力;火电厂仿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13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Y201419)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热动专业学生所面向的工作环境大多是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具有高温、高压、高噪声和高危的特点,工作人员时时刻刻都要小心谨慎,火力发电厂任何微小的误操作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电厂的安全运行是电厂的生命线。基于电厂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大多数电厂采用的半军事化管理,因此,绝大多数电厂不愿意提供实习生实习机会,主要怕出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每年的生产实习很难真正意义上做到进入现场学习,大多数学生去了现场走马观花,甚至呆在集控室内远观,只能对电厂的系统图加以熟悉,很难实时地掌握现场机组的运行状况,生产实习效果极其不理想。 其次,由于热动专业的综合性强,需要从业人员懂“机、炉、电、控”各专业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明确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单靠理论教学很难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其次,通过到周边电厂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往往比较注重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火电厂仿真教学恰恰能弥补学生实践能力弱这一略势,对毕业生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火电厂仿真实训教学的优势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培养能从事发电厂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安装调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热动专业教学中,要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要抓好实践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火力发电仿真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综合分析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的重要任务,在热动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火电厂仿真技术通过建立仿真数据库模型、仿真控制系统数据库和现场机组数据库,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包含了热动专业的所有知识,通过火电厂仿真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明确火电厂的常规操作和操作规范要点。火电厂仿真教学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应用结合在一起。

二、火电厂仿真机组概况

1.仿真机组介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已于2013年建立了仿真实训室,该仿真系统是北京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主开发的分布式仿真支撑环境DCOSE(Distributed Component Orient Simulation Environment)的在线仿真系统,该系统包括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600MW煤粉炉机组和1000MW直流煤粉炉机组的在线仿真,该套仿真机组可容纳45位学生同时进行学习,该系统适应了电力行业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发展趋势,让学生能够学习亚临界压力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压力直流炉和亚临界压力煤粉炉的启动、停止和正常运行维护。该套仿真系统包含的知识面厂,基本涉及到学生所学的全部类型的机组。

2.仿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本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经验不足,严重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不能系统地结合现场实际有针对地讲解;其次,由于学生的基础层次不齐,部分对系统图不熟悉的学生只能盲目跟从,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火电厂仿真实训教学改革

1.自编仿真操作指南。由于学生的基础层次不齐,部分学生对系统图不熟悉,对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不理解,在仿真实训操作中感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后多在仿真机组机上练习,编写详尽的操作指南,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促教学。任务驱动法是促进高职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前要编写本次课的任务书,将任务书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任务之间相互约束,完成前一个任务才能有效地完成下一次任务,教师能清楚地掌握到学生的操作进 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展开针对性教学,其次,在每次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讨论如何完成本次任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引入微课教学方式。火电厂仿真实训课程以多个操作过程为载体进行学习,教师对典型操作过程制作成”微课”,这样方便学生掌握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如“启动风烟系统”“制粉系统”“锅炉炉前油系统”“汽轮机冲转”及“汽温、汽压和水位的调节”等典型操作过程,调用典型工况,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制作成“微课”,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

4.教师也是“师傅”,学生也是“学徒”。职业教育中推行的“现代学徒制”:职教教师同时也是“师傅”,职校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学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室看作车间,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的责权明确,分别扮演车间中的主操、副操、巡检,同时,要以车间的规范要求学生,形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习惯,因此,学校要着力建立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推动本校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而大大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5.“理论、实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火电厂仿真实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要学好该门课程,必须立足于理论,坚持操作,将理论、实操融会贯通,才能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地衔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在火电厂仿真实训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上机操作,学生按照操作指南按部就班操作,片面地认为仿真实训学习就是练习实际生产过程中值班员的操作过程和步骤,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学生“知道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囫囵吞枣,不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仿真操作技能结合起来,在仿真实训课程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去规范操作,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讲授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将理论知识在仿真实训操作过程中消化吸收,从而使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地升华。

6.制定有效的考核方式。教学考核作为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仿真课程的具有知识点分散、操作性强等特点,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考核的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理论部分的考核以闭卷的形式,实操部分的考试是操作考试,操作小组以抽签形式决定,规定好操作时间,操作要点,实操考试中教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监考,在实操考试中,利用录屏软件实时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这样不仅考核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检验学生是否规范操作。

火电厂仿真实训课程对高职院校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利用仿真机操作的优势,紧跟就业市场的步伐,加强火电厂仿真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争取让学生的实践技能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中林,应用型高校热动专业仿真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7-109.

[2]徐旭,赵晓东,王玉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9):148-149.

篇6

【关键词】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良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所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综合反应,是个体长期在高水平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衰竭,表现出工作满意度降低、丧失兴趣及各种身心症状[1]。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工作负荷大,竞争压力增加等因素都容易引起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在工作中也不能体验到成就感,进而影响与学生的互动,妨碍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成果,证明了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因素,一是教师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人格、人口统计学的变量、教学因素、认知因素、身体因素等。二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因素,学校因素等方面。以往研究中,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较多,如性别、教龄、受教育程度等,也有许多学者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教师职业倦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为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城乡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为今后制定切合实际的干预策略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河南省两个地区位于不同城乡的4所学校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问卷539分,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499分,有效率为93%。

被试基本情况:性别上,男教师109人(20.2%),女教师377人(69.9%);教龄上,5年以下199人(36.9%),5-10年73人(13.5%),11-20年136人(25.2%),20年以上76人(14.1%);职称上,初级教师286人(53.1%),中级教师146人(27.1%),高级教师32人(5.9%);学校类型,小学346人(72.6%)中学130人(27.3%);地区类型,农村教师82人(16.9%),城市教师403人(83.1%)。

(二)测量工具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研究所采用的职业倦怠量表选自李超平、时堪等人根据MiehaezLeiter编制的MBI-GS量表。该问卷共包含15个题目,其中情感衰竭5个题目,去人格化4个题目,成就感低落6个题目。项目采用0-6级的7级评分,按照发生频率从0表示从不出现,6表示每天都出现。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分别计算总分和分量表得分。分数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状况越好。

教师职业压力源问卷,共46个题目,问卷为5点计分,包含6个因子: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家庭人际、工作负荷和职业期望。各因子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因子方面压力越大,总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面临的压力越大。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现场发放问卷并介绍调查目的、意义及指导语,当场收回,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为七等级记分,中等水平记分为3。从表1可知,情感衰竭得分最高,已经接近中度水平,为2.53。其次是去人格化和成就感低落,得分是2.07和2.05,因此总体上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程度上并不严重。

(二)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表2可知城乡中小学教师在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上差异显著,乡镇地区得分都高于县市地区的教师,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两者差异不显著。

(三)城乡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差异比较

表3可知城乡地区中小学教师在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乡镇地区教师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县市地区的教师,并且在主观支持维度上差异显著,乡镇地区教师得分高于县市地区教师得分。

(四)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差异比较

表4可知城乡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压力上差异显著,乡镇地区的教师职业压力高于县市地区的教师,在六个维度上城乡地区教师差异显著,并且乡镇中小学教师得分都高于县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

三、讨论

(一)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目前国内并没有对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的统一判断标准,本研究将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与项目中数进行比较,并且将乡镇和县市各地区类型多得平均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城乡中小学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上问题较为严重,得分已经接近中数,其次是去人格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与我国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3]。教师工作任务的繁重、社会期望的过高要求、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等,都会给教师带来过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调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会进一步加剧。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乡镇地区中小学教师与县市地区中小学教师在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上差异显著,并且乡镇地区教师得分高于县市地区的教师得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乡镇地区教师职业竞争和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乡镇地区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要求,无法从教学中体验到应有的成就感,对教学工作的兴趣减少,职业倦怠程度也随之加剧。因此有关部门及乡镇地区学校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防止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发展地更严重。

(二)城乡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所谓客观支持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可见的,如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团体关系(家庭、朋友等),这类支持是客观存在与现实的;主观支持是在情感上体验到的,个体在社会上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与个体主观感受相关;另外还有对支持利用度,是指个体对支持的利用考虑[4]。乡镇地区和县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维度上差异显著,并且乡镇地区教师得分高于县市地区教师得分。乡镇地区的教师可能由于地区差异的影响,认为教师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更高,因此更受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尊重和支持。就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来看,有研究发现,来源于学生的支持对降低教师工作倦怠的作用最大,并且情感支持对于降低教师情感衰竭、去个人化和提高个人成就感均有显著积极作用,实际支持只对提高个人成就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5]。

(三)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乡镇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县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差异显著,并且在教师职业压力六个维度上均差异显著,乡镇地区教师得分高于县市地区教师得分,说明乡镇地区教师的职业压力比县市地区教师大的多。新课程改革要求乡镇中小学教师改变传统教师角色,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和创造者,这些都需要经过乡镇教师长时间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更多的思考,工作负荷加重,思想压力过大,但是乡镇地区教师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接受新信息的渠道不如县市地区的方便,培训进修的机会也相对缺乏,这些都会导致职业压力的加剧。此外,乡镇地区教师比起县市地区教师的评价标准更单一,过于看重学生平均成绩、升学率,而不是偏向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间的不良竞争,影响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于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吸取组织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的优秀成果,不断找寻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但缓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是重中之重。

(一)建立合理期望,构造良好支持系统

中小学教师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教师这一角色古往今来被赋予太多定义,有的称号过于夸大教师职业,这都无形中给教师带来压力和过高的职业期许。教师需要不断审视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不能由于社会各方面的期望而压力过大,也不能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未能达到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而产生挫败感,应该建立合适的工作目标,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对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合理看待暂时出现的压力,不断调节自我心理。此外,人际关系能够对教师心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而紧张的人际关系就会使教师丧失归属感,如果将不良情绪带入到教学工作中,就会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和家人、同事、学生进行沟通,创造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舒心教学环境,多进行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反过来家人、同事甚至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和理解,能够帮助教师减缓职业倦怠出现的问题。

(二)完善教学评定制度,关注社会多元问题

学校不仅是教学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启蒙源地,因此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不能只看重学生成绩单方面的结果,而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目前在社会就业等竞争压力下,素质教育依然无法良好开展,升学率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经济利益、甚至与学校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对教师工作考核的片面化,也会导致教师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对学校改善教师评价制度的工作至关重要,将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的综合评价,将量化的评价转化为量化-质性相结合的评价体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考核工作,把教师真正的工作重心放在对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上。另外,学校在组织教师工作的同时,也要多考虑教师正当的需求,如教师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面临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仅依靠教师固定的收入是很难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这需要学校同地方政府的沟通,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统筹规划,逐步解决教师居住问题。此外,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与教师心理健康和离职率显著相关[6],换句话说,教师的家庭问题会增加职业倦怠,所以学校应该认识到教师工作和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考虑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在不同阶段应对所面对的不同问题,帮助减轻工作家庭冲突的干扰,比如采用弹性制工作和学校联系幼儿园等托儿设施,来增加生活满意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离职率。

(三)肯定教师社会价值,提高教师经济社会地位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和学校方面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和人们的理解帮助。教师社会地位提高,来自社会的尊重程度也会随之提升,而且能够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增进社会系统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所以,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价值的宣传,尤其是乡镇地区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并且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把尊师重教在实际生活中贯彻实施,改变单一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制度。此外,对乡镇地区教师需要提供更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有利于教师设定合理的职业期望,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作者简介]葛操(1965-),男,河南郑州人,汉族,博士,郑州大学教育系教授。

参考文献

[1] Maslach & Jackson (1986).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

[2] 伍新春,曾玲娟.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4):262-267.

[3] 赵玉芳,毕重增.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0-84.

[4]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篇7

关键词:乡镇小学;教育;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问题成为乡村居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通过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小学生。

1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

1.1乡镇小学教师稀缺,缺乏高学历人才:由于乡镇客观环境比较差,很多高学历的师范毕业生并不愿意到这么偏远的乡镇来工作,导致乡镇小学教师比较稀缺。同时通过对乡镇小学师资力量的调查发现,在乡镇小学中,女教师的比例比较大,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成为乡镇小学教师的主体力量,青年教师的比例比较低,这也就表明乡镇小学缺少新鲜元素,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相比于青年教师而言要稍微老旧一些。还有在乡镇小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学历都是高中、中专或者中师,极度缺乏高学历的专业师范人才。除此之外,由于编制的问题,有一些学校只能聘请一些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的薪资待遇低、稳定性差,并且这种流动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

1.2乡镇小学资金匮乏,教育设施落后: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乡镇小学的投资建设,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小学数量众多等因素,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能够让所有的乡镇小学都能够获得资金去进行建设。这种资金匮乏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之差,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小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桌椅,更别提广阔的操场和辅助教学的教学器材了。

1.3乡镇小学教师一兼多职,影响教学效果:由于乡镇小学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不足,学校教师资源缺乏。因此,无法做到每个科目都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所以在乡镇小学中一名小学教师往往同时身兼多职,除了教授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同时教授几门副科。例如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可能同时还教思想品德课和音乐课等。

2关于乡镇小学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2.1学校与乡镇政府积极沟通交流,获得有力支持:对于乡镇小学而言,要想发展,创造出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对学校进行建设。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与本地的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其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其次,学校还要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求帮助,希望公益机构或者大型企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乡镇小学的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最后学校要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首先乡镇小学要对原本破旧糟糕的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为小学生创造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能够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操场,同时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如音乐课所需的音乐器材,钢琴、手风琴等;如体育课所需要的篮球、足球等。其次,学校还要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教学当中来,在每个班级安装投影仪并为每个教师配置电脑,它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所制作的教学课件通过投影仪播放出来。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视觉、听觉于一体,能够刺激到学生的神经,为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整体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水平。

2.2引进高学历人才,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乡镇小学存在地理位置偏远、教学环境差等不良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乡镇小学无法吸引高学历人才来校教学。因此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对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薪资福利上一定要保证其优厚性,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其高学历人才的津贴补助,以此来吸引高学历人才在乡镇小学进行教学,还有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要给予正式编制,不要迟迟无法转正,要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在乡镇小学工作。这种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的引进,不仅能够激发乡镇小学的教学活力,带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想法,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对于本校的原有教师,要实施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素质低、教学效果差,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或者辞退,以保证乡镇教师的整体素质。最后对于聘用的代课教师,要考量其教学水平是否专业,教学责任感是否强烈,如果代课教师在校代课期间表现优异,那么学校就要考虑适当给予代课教师转正的名额,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避免流动性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让他们安心执教。

2.3各司其职,合理配置专业化教师:在乡镇小学,一个教师身兼几职的教学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教师和非专业的教师,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乡镇小学对于教师配置上,要进行合理的规范,只允许专业的教师教授本专业的课程,不可以同时还教授其他课程。一个教师兼任好几门课,不仅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授其他几门副科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精力不够充沛,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亮,韩荣芳,侯凤石.关于河北省S乡镇中学男女生教育现状及其原因的调查分析———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20:240-241.

[2]王珊槐.关于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和思考[J].群文天地,2012,17:236.

篇8

【关键词】方言区;教师;语言素质;现状;提高策略

教师语言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素质,从根本上关系着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因而,教师语言素质的提高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同时,教师语言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然而在我们的调研过程当中,却发现处于方言区的中小学教师的语言素质仍然不太理想,从而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学生从中小学时期开始,语言能力就不尽如人意。所以,本文致力于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方言区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现状以及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方言区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现状

本文主要是以重庆地区为例,全面了解方言区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现状。重庆地处中国内陆的西南,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5个,同时少数民族较多的乡镇有45个,有8个民族乡。重庆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组成决定了重庆属于方言强势地区,而且各个民族和乡镇之间的语言也略有区别,这就是该地区的语言呈现一种复杂的情况,我们为了全面了解重庆地区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现状,对城区中小学3所,区县(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6所的共332名教师的语言素质状况做了调研,从而得到现状如下:

1.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乡镇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不达标。《重庆市实施办法》第十条(二)规定: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的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担任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普通话达到一级水平。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达到以上条例规定要求的有323人,其中普通话达到一级水平的有56人,这56人多来自于城区中小学;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的有102人,二级乙等的有165人;此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还有9人持有三甲证书,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另外,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有23位语文教师持有的是二乙证书,同样也未达到相关条例的规定。

2.方言区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同样存在诸多差距。通过调查我们注意到,由于在方言区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多来源于本地区,因而普遍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自信程度不高,在调查中,只有35位教师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标准或者比较标准,占总人数的10.8%,其他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一般或者不标准;而由于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自信程度低,导致很多教师在授课时自信度不高,从而在语调、生动程度上都相对降低了不少。在调查中,认为自己普通话表达能力强且能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的教师仅22人,占总人数的6.8%。通过调查,我们看到方言区中小学教师的语言素质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由于普通话水平不一,造成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普通话表达能力不强,经常词不达意。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死板;更有的部分老教师,虽满腹经纶,却无法用普通话正确表达,达不到教学效果。

二、方言区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现状的成因

1.相关部门以及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法令法规都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中小学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未使用普通话,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普通话方面的意识也变得较差。此外,由于领导不重视,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也就不太完善,调查中发现,没有一所学校将是否讲标准的普通话以及课堂语言是否表达生动等纳入日常管理及考核,也就是说,教师教学中是否使用普通话以及用普通话表达的好坏根本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年末考核等环节没有联系,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2.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不重视,从根本上导致了教师在思想上的不重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从教委到学校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是否使用普通话,且教师语言素质的高低也没有与评定、考核等挂钩,从而导致了教师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语言素质也不重视。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超过80%的教师上课时坚持使用普通话,但也有不到20%的教师有时使用方言,这部分教师主要分布在乡镇中小学,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他们普遍认为:他们所在的为方言区,学生们普遍也讲方言,因而用方言授课反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调查中还发现,认为自己的语言素质对学生影响很大的教师仅占调查对象的40%,其余人有的认为只是有一定影响,还有人认为影响并不大。我们知道,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为2-12岁,而小学阶段恰恰处于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因而,中小学教师更应在思想上重视自己的语言素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3.方言区中小学教师的语言培训存在多种不利因素。目前来说,很多方言区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对于自己的语言素质还是有比较高的要求,也会通过多种途径去进修、培训,但对于方言区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的语言培训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首先是起步相对较晚,除了很多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之外,很多年纪稍大的教师,尤其是40岁以上的教师,他们大多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学起普通话已经非常吃力,更不要提还要讲求提高表达技巧,使语言更加生动等了;其次是时间大多比较短,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繁忙,就算参加培训也只能利用周末或者是假期,这就造成了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很好的语言环境,而中小学教师大多只能利用很短的时间来进行培训,这也必然导致了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此外,培训需要完成的任务过重,虽然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时间短,但他们却要完成相对较多的任务,比如除了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外,还要包括表达技巧、论述能力、概括能力、听话能力、即兴发言能力等等各个方面的语言能力,因而在目前的培训体制下,想在短时间内,使方言区中小学教师的语言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是一个相对困难的工作。

三、方言区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的提高策略

教师的语言素质在中小学学生这个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中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语言能力和素质在现今社会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如何提高方言区中小学教师的语言素质,从而提高方言区中小学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竞争力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在方言区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力度,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大力提倡普通话教学,同时,各个教育部门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从而使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语言素质的提高,并且自觉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首先,要大力提倡以及宣传说普通话,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管理、监督机制切实实施,如:语言能力以及表达不达标的教师不能上讲台,并且将语言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与评优、评职称等相关联,使所有的教师也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己的语言素质。

2.营造良好语言环境,使用普通话表达成为校园日常的规范,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素质。教师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语言环境,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由领导带头,强化日常使用普通话意识,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交际语言,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教师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进而整体提高教师语言素质。

3.加强教师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和语言表达技能的培训工作。教师的语言素质的相关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将语言培训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中,逐步在培训中提高教师语言素质。尤其是位于乡镇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这样的语言环境较差地区,更应该加强其普通话培训,以及相关语言知识和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培训,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位于方言区的中小学的教师语言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必须要多方面相互协作,各个部门互相配合,使各级领导以及相关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师语言素质的重要性,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才能使方言区的中小学教师的语言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元培.教师口语能力构成要素与呈现形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篇9

[关键词]边远地区;教师保障房;专用性;有效治理

边远地区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由来已久,课题组进行相关调查时发现,农村教师住房非常简陋,大部分由教室改造而成,许多人因此不愿在农村工作。改善边远地区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对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探讨这一问题对农村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数据来源及边远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课题组挑选了河南东北部的A县,山东德州B县、莱芜C区和日照D县四个县(区)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县(区)选取三个乡镇,每镇选取两所农村小学。这里的农村小学,指不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学,每个小学挑选5名教师进行访谈,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教师基本情况

120名教师中,本科学历占全体教师的比例为33%,专科41%,中专20%,中专以下6%。不过,绝大部分大专以上的学历为工作后进修所得。这些教师平均年龄为39.6岁,其中C区与D县年龄比较合理,平均年龄约为34岁。而A县与B县教师老龄化非常严重,近7年没有招聘教师,某小学教师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为67岁(该老教师因为热爱教学工作退而不休)

(二)教师住房情况

课题组成员详细问询了每位教师的住房问题,大家对住房问题反应非常强烈。访谈中有113名教师说自己没有公用住房,只有C区与D县7名教师申请上廉租房,还是因为夫妻中有一方没有工作或者家中有年迈多病的老人等困难情况才获得的,绝大部分教师不符合申请条件。在113名教师中。家离学校远的普遍在学校里有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午休用,如果夫妻双方在同一学校任教,通常会分到两间房子,但是教师没有所有权。许多教师反映住房由教室改造而成,房间非常简陋,隔音效果差、透风、不符合居住要求和没有归属感。学校教师住房全是2000年以前建的,B县农村某校,12间瓦房中6间被当作教室,另6间用作教师住房。总之,农村教师住房的质量问题非常严重。

(三)教师住房带来的问题

一些老教师照顾家里的同时也要兼顾学校,学校提供的住房往往不够一家人住,生活不方便,不利于教师们安心工作。而中年教师倾向到县城买房。农村学校的房子只能住不能卖,农村土地、宅基地等不得流转,周边村民住宅属于小产权无法买卖,同时考虑到子女发展,许多教师到县城购房。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由于城市房价太贵不得不考虑农村,但农村的房子同样也有问题,因为没有资格购买。他们对农村的工作条件、文化条件、娱乐条件等都能容忍,但是住宿条件也没有周边的村民好,这对吸引年轻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非常不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小学招聘只能挑选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可是一般情况下,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不愿意再回本村任教,导致农村小学选择人才的面非常窄。

总之,边远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娱乐、生活环境、购物和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诸多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二、从有效治理理论分析农村教师住房供求状况

威廉姆森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性贡献即为有效公司治理理论,他认为,市场交易的效率取决于三个方面: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1]交易频率是指某一产品市场单位时间内买卖双方交易的次数。不确定性是指,在人们行动之前预期的目标达成的概率。[2]资产专用性指某一资产的用途广泛性的程度。如商场的用途,商场建筑每个楼层较高空间非常大。商场改造成住房非常困难,但仍可改造。专用性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合同。有些合同规定对方的资产必须要用于某一用途,不得作其他用途。二是时间。合约有时间限制,各种资产本身也有使用寿命,必须考虑时间限制。三是地域。资产用途受到地域的影响。如牛肉加工设备,放在中国它是资产但是如果到了印度。就不再是资产,因为印度不允许加工牛肉。四是消费人群。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习惯,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消费结构。

上述理论描述了三个维度,首先看前两个维度交叉在一起的情况,资产专用性可以依据程度分为普遍、较专用、独特三类。交易频率分为偶尔、经常两类,那么这两维度的产品又可以分为六大类产品,每种产品应该有不同的治理模式,[3]见下表。

每种产品由于买卖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治理方式。现在需要再考虑不确定性,在经济学里主要是从赢利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一个公司确定一个项目可赢利且数目可观,那么该公司很可能不愿出让其股份,而是向银行贷款以筹措资金;如果不能确定100%赢利,则很可能向股票市场筹资,以分散风险。

三、边远农村教师住房性质及其治理方式

课题组调研时非常具有针对性,专门挑选了乡镇政府驻地外的农村,因为一些乡镇随着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商品房,所以我们在调查时回避了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教师。

(一)边远农村教师住房性质

一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村土地的产权问题非常复杂,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不过“集体”这个概念既可以指村大队、小队、村民小组,也可指乡、镇,农村的耕地明确归集体所有,村里的宅基地的产权则往往难以划分。例如一些农村学校撤并后,土地及建筑物归属成了问题。一些村认为,征用土地时没有收到国家的任何补贴,当时是借用,经过无偿使用后,现在房屋理所当然应该归村里所有。教育行政部门得不到任何学校财产处理收益。在村民、村集体和乡镇等组织的角逐中,教师一般不敢涉入这一领域。

二是几乎没有房屋市场。现在农村普遍出现空心化倾向,村民向外盖大房子,而村子中心的宅基地由于太小而无人问津。教师房屋如果建好后,也没有销售的可能性,假设一定要出手卖掉的话,其价格可能低于成本价格。

三是资产专用性非常强。农村是一个房屋完全自给的地方。假设建设了教师住房。如同城市里的公寓房,这种房子基本只能用于教师,因为农村居民习惯在庭院中饲养家禽家畜、堆放农具,教师住房对农民来讲并不实用。这种房屋只能卖给教师,但农村学校教师往往很少,构不成市场。所以,它是威廉姆森眼中的绝对独特性的资本品。

四是赢利的可能性极低。在不确定性方面,应该说这种房屋不会赢利。没有消费者后,或者说假设有教师调走、其他教师来,这种可能性都是一对一的,市场交易效率极低,如果房价过高,新来教师可以选择去村中租房,而且租金低廉。

(二)有效的农村小学教师住房合同治理

农村小学教师住房在资产专用性非常独特,无法用作他途,交易频率非常少,几乎没有市场,土地产权复杂,校园之外非本地教师无法自建住房,教师自己建房或购买校园内住房都不会赢利。根据前述原则,农村教师住房缺乏买卖市场,需求却非常旺盛,因为农村小学教师也需要住房,特别是外地教师,房子问题难以解决。

根据有效治理理论。如果某一商品的资产专用性强、交易频率低、风险高时,就不应该仅仅由市场来解决,而是应该由相关机构承担这一产品的供给。可以由财政支持学校,在校园内建设住房,采取以下方案中的一种:一是将校内住房以较低折扣卖给教师:二是校内住房由教师短期租住,然后教师自行解决住房问题:三是校内住房由教师长期租住,不可以退租:四是校内住房由教师长期租住。可以退租。不管如何,都应该由政府支持学校建设住房,不能由教师建设住房,或者是不能让教师购买住房,因为让教师购买学校附近的住房就是教师对学校的投资,这样必将降低外地教师去任教的意愿。

(三)当地教师住房政策及当前其他地区住房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A县、B县、D县在乡、镇(除城关镇外)一级根本没有商品房,只有较发达的C区有。C区、D县已经出台了农村教师的住房政策,由乡、县、住房公积金、教师四个方面共同出力建造农村教师住房,通常模式是乡政府出地、县政府垫付资金,建成之后以成本价向教师出售。教师利用住房公积金、自有资金出资购买。而在A县与B县则没有出台政策。

成都实行教师集中居住政策,选址主要是在城关镇(即县政府所在地)、中心集镇和乡政府所在地,[4]房子建成后以低于周边市场三成的价格向教师出售。河北沽源县对优秀教师购买房屋进行补贴,按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5]湖北监利县在教育局争取下。县里出台了“个人出大头,乡镇政府出土地,政府财政适当补贴”的办法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建设“园丁小区”,共3485户。[6]有关“园丁小区”的图纸设计、项目审批和办理有关证书等,只收取工本费,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100m2以内。[7]

上述县的政策大体相同,县政府在乡镇或县城集中的区域进行建房,减免土地、施工需要交纳的税费,教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房子。这一政策保证了教师有房住,但它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居住地离学校远,教师变成走读教师。边远教师去县城25公里左右。调查时发现A县、C区、D县都已经做到了村村通柏油路,但还没做到村村通公交,需要骑摩托车或自行车去县城。如D县属于丘陵地带,学校较为分散,距离远、路难走。第二,家人之间沟通不便。教师需要与子女进行沟通,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上学、户口都成了问题。第三,许多乡镇交通设施、交通工具跟不上。一些地方没有公交车,没有柏油路,遇到天气不好,路非常难走。农村教师在县城居住,工作难度反而加大。第四,对教育质量影响大。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非常大,绝大多数教师担两门以上的课,需要备课批改作业等。当住房在县城后,路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第五,县城房屋资产专用性不强,交易频率较高,风险低,市场化程度高,政府不宜干预过多。

四、边远地区教师保障房政策性建议

根据这些边远农村地区教师住房的特征,结合威廉姆森的理论,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同时,处理农村小学教师住房问题。需要从市场经济的原则出发,不能一味由政府出资,增加政府困难。

(一)地方政府保障供给在学校及学校周边的住房

传统社会是一个安土重迁的社会,许多农村小学教师也具有这方面的特质,因而需要为他们提供离工作场所较近的住处,在没有住房市场的条件下,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一是学校要建设符合人居的、因地制宜的教师住房。调研时发现,现在教师在学校的住房都是无偿居住的,但是房屋的质量和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对此意见较大。应由政府会同学校一起建设住房,建好后向教师长期出租。配备基本的家具。租金可以参照周边村民的房屋出租价格,学校收取水电费。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是政府以招标的方式给农村小学教师在村中租房。农村小学周边有大量闲置房屋,租金低廉,教师的每月交通费用都可以租到房子。在农村给教师租房,费用低,教师生活更方便,住的也更舒服,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家访等活动。

(二)地方政府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以方便农村小学教师工作

现代社会流动性很强,年轻教师更是如此,不愿意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在市场不能提供相应的交通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加大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加强道路维修形成高质量的村村通。调查中的四个县(区)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但是路面质量差,维修差,非常难走。需要加强相关投入,对大货车限行或收取道路损坏费用以维修,高质量的公路既方便教师学生出行,又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加大补贴使乡村之间通公交,做到村村通公交。由于农民外出次数少,乘客不足,客运公司普遍不愿意涉及边远农村地区。因此需要根据市场运营状况对相关公司进行补贴,保证公交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既方便教师出行,同时又方便农民、学生的出行。

(三)政府应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增加交通补贴

一些农村学校离县城25公里左右,开车大约30分钟可到。不过农村小学教师收入偏低,住房问题解决以前需要来回跑,开车成本很高。调查显示,许多教师认为,无法负担开车相应的成本,C区中教一级教师月收入平均约3000元左右,该县许多教师购买汽车后往返于县城和农村小学。D县经济条件要差些,中教一级教师收入约2300元左右,而A县、B县中教一级教师收入更低,在1700元左右,这三个县买车的教师非常少。如果相应增加教师收入,适当给予交通补贴,在县城里生活的教师就可以天天往返。

总之,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保障房建设,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解决。尽量让教师在小学附近住下,如果无法做到,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能够从县城住房或者是集中居住的小区方便快捷的到达学校,以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3]奥利弗·成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4,114

[2]Frank Knight,Risk,Uncertaintyand Profit[M],New York:HoughtonMifflin Co,1921

[4]成都市教育局,成都为六千农村教师供住房[J],学苑教育,2010(8)

[5]唐文博,建成广厦千万间农村教师笑开颜[J],河北教育,2007(11)

[6]王伟拮,农村教师住房调查[J],湖北教育,2009(6)

篇10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将继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促发中小学教师自发性接受教育,纠正和优化教师的发展观与价值观,进而发挥出思想教育作用,保证中小学教育中正确价值观的输出。由于农村经济环境的局限性,在进行继续教育中,要重视教师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教师进行合理的自身发展定位,使得教师全身心投入到中小学教育事业中,强化岗位职责,重视广大学生的教育利益。其次,要对继续教育机构进行思想教育,以农村教育服务为办学思想,不断提高继续教育机构的服务意识和农村发展意识,强化继续教育机构的责任心,以整体发展为重,配合当地教育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二、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在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作为一种职后教育,中小学继续教育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开放性以及实用性,其教育内容也要围绕教育用途进行开展。首先,教育内容要深入到实际教学中,结合农村中小学教育情况和工作需求,遵照学用结合原则,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将材和学校自编教材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主体知识、实践知识、延伸知识等知识类型融为一体,丰富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要将计算机知识与辅助教学技能视为教育切入点,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丰富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进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最后,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育目标,可以对教师开设教学艺术课程、教材分析课程、青少年心理指导等相关课程,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与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丰富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目的

(一)创新办班模式

第一,建立骨干教师班,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紧密合作,选择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师纳入骨干教师班,对教师进行短期集训,加快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第二,相关政府要加大乡镇培训机构建设,通过鼓励措施和扶持政策鼓励优秀教育机构到乡镇开设分院,降低教师教育开支,拓展继续教育范围。第三,农村中小学校可以联合在一起,共同创办继续教育机构,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第四,农村中小学校可以自行创办本校的教师培训班,利用本校现有资源,开展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等教育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授课,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办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的。

(二)构建多样化教育体系

第一,系统指导法。在进行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各个学科教学方式,针对典型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示范,并要求教师在参与培训后进行反复练习实践,使得教师可以将培训中学到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其应用灵活性,以达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促发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优化,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二,课题研究法。在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中,要根据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围绕一个教学课题,组织教师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使得教师在参与研究讨论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达到教学指导的最终目的。第三,参与学习法。在教师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承担着相应的学习任务,结合继续教育属性,在实际培训教育中,可以引进参与学习法,培训人员要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与继续教育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实现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提出更新教育观念,做好教育基础、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目的等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继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高继续教育效果,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刘建国 单位:凉州区韩佐乡头畦小学

参考文献:

[1]周瑞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