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建议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减灾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现状
1.思想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
有些领导认为短期内可能不会发生地震,思想麻痹大意,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指导思想模糊,缺乏通盘谋划,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安全建设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造成学校防震减灾教育的薄弱或空白。
2.部分校舍建筑破旧、老化。
校舍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校舍建设应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还需要校舍安全的支持和保障,校舍建筑必须符合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法形式简单、缺乏吸引力。
当前有些学校不注意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当前中小学的心理特点,丰富科普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以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硬件建设上,没有添置必要的科普宣传器材等硬件设施,还停留在“墙上挂”的、“板上画”的、“电视放”的,即把防震减灾的各种挂图挂在墙上,再把一些防震减灾小常识画在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看防震减灾录像的简单化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还比较落后,采取灌输、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声、光、电、数码技术、实物模型、场景再现、情景模拟、地震体验、互动平台等进行科普宣传教育,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感受中获得直观体验。在实际效果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4.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没有配套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校本教材。
目前大多数学校除了地理教师外,其他科目老师对防震减灾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很多人无法兼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更不用说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纳入课堂。另外,部分学校的防震减灾教育教材大多自行搜集整理或编印成册,存在教学内容不规范、衡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5.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疏于开展或效果不佳。
多数学校缺乏组织大型应急疏散演练的经验,担心组织应急疏散会出现人员踩踏等意外伤亡事故,存在畏难情绪。
也有部分学校组织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但学生在疏散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嘻嘻哈哈、勾肩搭背,慢吞吞地走下去,疏散演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6.没有形成防震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
由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学校没有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宣传教育计划,没有达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四落实”。一些学校存在应付思想,一旦遇到上级检查,就突击准备,做一些表面工作,只要能顶过去就行,检查一过又是老样子,这些学校感觉没有压力,工作随机性大,活动不能经常开展,缺乏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和地震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各级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意义,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纳入学校安全建设工作中,必须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要求做好以下几点:①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如学校防震减灾避险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和措施到位。②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甚至每个班级也要编制地震应急预案。③加强师资力量的教育培训。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的培训列入教师业务培训计划,有条件选送教师参加地震部门组织的防震减灾专业知识的培训。④定期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防震减灾教育的考核、检查和督导。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生学习考核内容,将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督促学校提高防震减灾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防震减灾教育质量。
3.校舍建筑必须符合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各级政府及教育、地震部门要大力推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将每所学校都建成最安全、最坚固的地方。政府教育建设预算中要增加学校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必要成本。国家抗震设防标准要求教学楼尽量设计建设为架空层,便于学生紧急避险疏散。学校在抓好校舍建设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大操场建设,使整个校园成为集教学、举办各种活动与避险功能于一体的多用途场所。
4.创新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形式。
创新主要体现在科普作品的创作形式和科普活动的开展形式。目前地震科普作品匮乏,尽管有不少科普读本,内容丰富,但形式陈旧、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主要以传统理论性图书为主,缺少亮点和新意。所以提高科普作品的吸引力,必须改变传统创作形式,可倾向于动漫电影、漫画书的创作,增加趣味性,以通俗易懂、新颖活泼的形式展示深奥的地球物理知识和简便易学的自救互救知识,打造系列科普精品。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开展形式的创新,需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广播电视渠道的传播优势,开展一些集互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寓教于乐中实现防震减灾知识的消化吸收。
5.创造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载体。
学校要积极丰富教育资源,增强教育效果,努力构建防震减灾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和地震局等实践基地,参观融科学、教育、文化、模拟地震平台为一体的新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厅,在参观和体验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地震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震夏令营活动,邀请一些经历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师生参加,使夏令营活动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6.让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课堂。
建议教育部门与地震部门联合制订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指导性教学计划,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建议学校将防震减灾知识融入地理、自然、语文、计算机等学科教学之中。利用自然、地理教材中的地震知识,渗透防震减灾内容。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邀请专家共同编制防震减灾校本教材,突出地震成因、监测预报等科学内容,结合计算机教学开展防震减灾课件制作,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片,学会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加强防震减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7.开展好地震应急演练。
学校要把灾害安全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教育形式对待,改变防灾教育以认知为主,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使防灾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防震减灾教育不仅是一种科普教育,还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学校要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开展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学校的抗震救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救互救技能。
8.发挥学校防震减灾教育的辐射作用,增强社区、家庭的防震减灾意识。
篇2
一、在规划方面:
由于我国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交汇部位,构造复杂,有史以来就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我国有32.5%的国土面积和45%的大城市位于7度和7度以上地震设防区内。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增设了抗震救灾专项规划,制订了“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防御”的方针,2001年以来先后颁发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城市抗震救灾规划标准》,同以往颁发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一起构成了抗震救灾的法规体系,为编制城市与镇的抗震救灾,提供了依据,但是,通过这次汶川大地震值得我们反思的是:
(一)人们对抗震存在麻痹思想,加上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尚未过关,有些人害怕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淡化了抗震意识,放松警惕,殊不知,提前预报与防范,可以减少伤亡与损失,例如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7.3级地震,城市大部分被毁,由于震前将大部分人口疏散,死亡人数仅为1328人;而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向市民预报,致使死亡人数高达24万人。因此,加强抗震防灾的宣传教育,提高抗震防灾意识,下大功夫进行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攻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时代与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应对城市和镇的设防标准进行修订,原订设防标准偏低者应调高,特别是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医院、政府等房屋设防标准应比其它单位的房屋提高一级。标准的修订还包括灾害区划、建筑设防标准、动静态交通、建筑高度、容积率和城市防震疏散通道、避难场所等。
(三)现在搞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增加抗震内容,制订设防标准,纳入国家法律、规范的控制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四)对规划中的抗震方案的评审,要改变那种不重视甚至忽略的态度,要像防洪、消防、环保那样认真地论证与审查。
(五)地震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震专业人才的数量与素质培训,要学习八十年代初期开展环保规划、培训专业人才、定期交流经验的成功做法。
(六)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能,产生合力,共同应对地震灾害。当前市政府设有环保局、消防总队或支队,而地震部门的力量相对薄弱,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强,其地震预防工作要与关系密切的规划、建设部门多沟通协作,纳入城市规划范畴,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有些工业园区的建设,实行分兵把口,封闭管理的做法,应予以改变,多一些协作,少一些壁垒,使国家法律有效执行。
(七)建议在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按规划的抗震要求进行选址,选址应避开断裂带、溶洞区、开采挖空区、液化土区、泥石流区等地质不良地带,要考虑建筑物、人员的安全以及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的保障。对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强震区应迁址,汶川等地区,震后重建,考虑部分迁址,尤为重要。
(八)健全、建立各级抗震救灾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地方和军队要组建装备精良的、全天候的、快速反应的侦察、救援队伍,达到在最短时间内“拉得出,走得好,打得响,能取胜“的过硬本领和顽强作风。特别是地震多发区的镇(乡)、村二级要组建以民兵为骨干的、兼职或专职的自救队伍,装备救援机具,进行救援训练,建立值班通信制度,做到平时防灾、生产两不误;震时能立即开展自救,抢救生命。
(九)建议建设部门应恢复抗震办公室这一机构,配备精兵强将,把**的房屋工程抗震业务工作抓起来。
(十)开展对全民的抗震救灾的宣传教育,印发防灾手册,进行防灾演练,发扬我党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抗震防灾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勘察设计方面
(一)各类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近年来,由于市场恶性竞争,地质勘察费压得很低,相当于国家规定费率的四分之一,已严重降低了勘察成果质量,许多该做好工作没有做,如:地震效应评价的剪力波速测试、水试样采集等,有的资料甚至作假,造成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抗震能力。建议主管部门对勘察费要加强管理,不得低于合理价格,并处罚弄虚作假的单位。
(二)建议国家重新审查、修订现行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这次汶川8.0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倒塌,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指导思想“……抗震设防标准不能过高”和“标准”定得偏低是主要原因之一,没有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
1、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住宅、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普遍倒塌,特别是预制空心楼板、预制楼梯震垮后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救援困难,应做为“修订”重点。
2、从**的城镇地震设防烈度区划中看出:有降低抗震设防标准的倾向,如:在1978年**建委抗震办公室的“**地震烈度图”中,容县、钦州、北海、防城等县市为七度区,在1992年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的文件及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将上述4县市列为六度区,这种降低标准是有危险的,因为沿太平洋两岸是地震多发区,对此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3、在“分类标准”中,对中学仍归为丙类,按一般建筑对待;对小学、幼儿园、敬老院按“人数较多”(小学18个班600人,幼儿园200人以上)、低层教学楼才由丙类提高到乙类,而乡镇的教育建筑往往达不到“人数较多”的要求,大部分建筑仍是按丙类对待。建议将这类房屋再提高一度设防。这些建筑还可作为乡村居民的避难所。
4、在“分类标准”中,给排水工程仅将2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及设防为8、9度地区可提高为乙类。而大多数镇达不到上述规模,仍按丙类对待。这次汶川等灾区的乡镇给排水工程全部毁坏,这就证明标准偏低。建议对此点应予以修订,并建议在**区内应有提供成套净水设施的厂家,以防灾后束手无策。
(三)建议对**已建的建筑物作一次普查。
普查已有建筑物是否符合抗震标准、规范要求,特别要对唐山大地震前,未按6度抗震设防的住宅、办公楼、中小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等房屋进行认真地普查,其中采用砼空心板、预制悬挑楼梯,应进行加固或拆除。普查、加固或拆除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责任、有要求地进行。此外,对遇震可能发生坠落的建筑立面装饰、女儿墙、广告牌、灯具以及悬挑建筑构配件、雨棚等应进行普查,并采取相应的无害化措施。
(四)建议大力发展有利抗震的结构和材料。
结构方面,如钢结构、胶木结构等。材料方面,如复合金属压型板、轻质砼、加气砼、陶粒砼等,还可与建筑节能、生态建筑结合起来。
(五)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中,应将设计方案是否有利抗震列为评比的重要内容。
三、施工方面
(一)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要彻底转变单纯管理型为管理型与服务型相结合的理念,提高行政办事效能,防止腐败与行业不正之风,取消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该收费的项目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防止设立过多的企业,造成僧多粥少,无序竞争的不良风气,在一定时期内重点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坚持清出制度。
(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特别招投标的管理要公正公开,防止围标、串标,防止腐败,妥善解决设计炒更,施工挂靠等现实问题。打破部门界限,统一基建管理。加强对房地产项目抗震设防、工程质量的管理,防止劣质工程贻害百姓。
篇3
搞好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建设,是强化我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努力构建地震安全网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市作为多震区和群测群防的发源地,更要把这项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
一、充分认识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据地震专家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地震形势,可能遭受多次强烈地震的袭击,近两年,国家已经把晋冀蒙交界地区和冀鲁豫交界地区确定为地震危险区。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国发〔2004〕25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特别要求:“各地区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研究制定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即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在地震多发区的乡(镇)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我市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已历经40年,实践充分证明,搞好“三网一员”建设是构建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主体工程,是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高地震短临预报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地震形势的严峻性,充分认识搞好“三网一员”建设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重大作用,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努力把“三网一员”建设工作做实做好。
二、做好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健全队伍。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地震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和完善“三网一员”建设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奖励制度,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制定“三网一员”建设方案,明确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管科技工作的副乡(镇)长、副主任,各村(居)委会治保主任为防震减灾助理员,形成县县有站、乡乡有网、村村有员、上下贯通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二)落实责任。
各县(市、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三网一员”建设的主管部门,指导各乡镇建立1-2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如水井、水温、畜禽养殖场等),防震减灾助理员负责地震宏观异常速报和地震灾情速报工作,对当地的地震宏观异常及时进行核实,并向上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报告;对当地发生的地震谣言及时上报,并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统计当地受灾情况并逐级报告。
(三)加强宣传。
防震减灾助理员负责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要在学校、农村、社区、企业发展一批“宣传员”,采取设立宣传墙报、宣传橱窗、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声像资料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资料、集市宣传、科普讲座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四)建立防震减灾“三网一员”经费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三网一员”建设及运行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三网一员”经费投入机制,保证“三网一员”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篇4
我市是地震活动频发地区,周边地区有多个地震断裂带,形成南北东西夹击之势,极易因周边地震发生重大次生灾害或衍生灾害,因此,我市同时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就加强地震监测、做好震情跟踪、推进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地震局张宏卫局长春节前到我市实地视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怀和关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纵深推进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财政部门投入专项资金对监测仪器进行更新,同时防震减灾部门对地震观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二是防震减灾部门抓住震情不放松,扎实开展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强化加密措施,加强区域联防协作,科学研制,及时核实各类宏微观异常,深入分析震情形势,密切跟踪震情变化,对全市地震趋势做出了较好的分析判断,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设防等级。去年,相继完成了米易马鞍山水库、钢城大厦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和花城新区地震小区划工作。各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民居建设设计图集,加强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和指导,国土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教育部门继续组织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交通部门完成了危桥加固,水务部门开展病险水库整治,安监部门着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贮备库建设,我市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高。
(三)应急处理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加强管理,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对全市地震应急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对地震现场工作必需的应急物资进行储备,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并及时补充、更新,确保震时应急所需。二是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训练,去年4月11日,川滇公安消防部门在乐山开展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川滇地区地震应急救援拉动演练,我市应急救援支队参加了此次演练,此外,与人防工作相结合购买添置了装备水平较好、能够运用卫星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型应急通讯指挥车,大大增强了处理突发地震灾害事件的能力。三是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预案修订工作。四是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在全市各乡(镇)和街办各设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将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地震宏观异常的搜集和地震灾情速报的问题。
(四)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活动月和历史重大地震纪念日等系列活动,印发各种科普读物,由政府主导,部门、市县(区)、企业联动,通过各种媒体、学校、社区、闹市区、农村集镇、科普教育基地等阵地,采取知识竞赛、设街头宣传站、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及普法活动,增强了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五)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市发改、财政、防震减灾等部门积极推进《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为我市作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规划支撑和保证。同时,市住建、水务、应急、民政等部门也将防震减灾工作内容纳入同级行业规划,各县(区)也积极推进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
回顾过去一年,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目标思路进一步清晰,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做好这项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部门单位和防震减灾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要清醒认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启动实施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就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要清醒认识我市震情的严峻形势。刚才,王建立同志介绍了我市及周边地震趋势,其严峻形势不容忽视,地震形势异常复杂,可以概括为一是自身规律;二是周边影响;三是人类生产活动对地震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震情意识,高度重视,严加防范,牢固树立“即使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清醒认识工作任务的繁重形势。面对我市复杂的地震形势,震情监视、震灾防御、应急处置等工作责任重大。同时,今年也是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关键一年,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要清醒认识加快基础建设的紧迫形势。我市防震减灾基础还很脆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差还远。当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还存在漏洞、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依然十分薄弱、防震减灾工作经费保障缺口较大、防震减灾机构人员编制不能完全满足形势任务要求。此外,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健全;仍然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尚未排出,部分桥梁、水库还在除险加固过程中;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贮备库还不能满足需要。对于这些薄弱环节,我们务必清醒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快解决和改进。
三、要积极应对,全面做好年防震减灾工作
刚才,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卢开南同志提出的年度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安排意见,符合我市实际,我都赞同。当前,面对我市严峻的震情形势和迫切的社会需求,按照把地下搞清楚,把地面建牢固,一旦发生地震能有效降低损失的总体要求,我再强调几点:
(一)加快地震监测基础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对于地震预测预报这个世界科学难题和挑战,我们既要增强对地震监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信心,又要有永不放弃的追求和决心,地震部门和有关县(区)要根据我市震情趋势意见,制定震情跟踪方案,落实有效措施,加强震情研究,努力把握好地震趋势。一是要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结合“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加快全市地震监测台网改造步伐,优化台网布局,推进技术更新,同时,各县(区)要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加强本地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作为全市台网的重要补充。二是要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做好台站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地震监测数据连续、可靠。三是要改进震情会商机制,充分整合周边地区和国家、省、市的地震监测力量和信息。落实好震情监视跟踪措施,注重发挥群测群防作用,积极开展地震预测预报探索实践,专群结合,集思广益,努力捕捉震前信息,力争做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
(二)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城乡综合防御能力。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工作,探明活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其次,要着力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一是要依法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并联审批程序。将抗震设防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内容,严格审查,严格监管,严格执法,确保建设工程落实抗震设防标准。二是要适当提高重要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坚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交通、电力、通信等生命线工程也要注意提高抗灾能力。这一点上,希望党政机关、市级各部门要带好头,作好示范。三是要组织开展地震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排查各类建筑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除险加固措施,抓紧组织搬迁处于地震活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民居,特别是矿山、水利、交通等重大设施建设工程要注意加强检查,清除隐患。四是相关部门要规范管理好危化物品。五是要严把永久性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质量关,加强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工作,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六是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除安全隐患。
(三)健全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要抓紧修订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推进全市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和技术系统建设,落实好相应的人员和经费。加强各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二是要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交通、通信、卫生、水利等部门要加强行业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军地应急协调机制和社会志愿者组织建设,完善我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三是要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救灾物资调度体系;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为群众应急避险提供安全保障。四是要加强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保障、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救助体系,不断提升我市应急救助能力。
(四)抓好新修订的《省防震减灾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将《条例》宣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多形式、分层次、大范围地开展好《条例》宣传工作,扩大《条例》宣贯的影响力;要深入研究《条例》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实际,制订落实好配套措施,确保《条例》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五)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必然要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坚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计划,制定和落实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是要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载体建设。继续推广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影响力。三是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产品制作。组织制作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宣传产品,组织开展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及其他重点时段的公众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四是要加强地震新闻宣传管理。做好地震事件信息工作,严格地震信息、新闻报道归口管理,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妥善处置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六)积极参加全市防灾救灾综合演练。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5月11日,在米易举行防灾救灾大演练。此次大演练是我市规模最大、范围最宽、实战最强的一次防灾救灾演练,既是对全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验,又是提振全市人民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信心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我市全民防灾救灾意识,提高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务必抓紧筹备,细化工作方案,分解职责任务,确保此次大演练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我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四、要强化防震减灾工作保障
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是我市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务必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扎扎实实落实好相关保障措施。
一是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责任机制。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防震减灾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相应的工作责任制,明确考核的指标,严格考核的标准,与奖惩进行挂钩,逐步建立防震减灾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投入机制。各县(区)要依法编制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入工作计划,争取逐步予以解决。其次,要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
篇5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防汛抗灾意识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初夏汛雨比往年偏早,黄河、渭河最大流量比去年增大,陕北局地、关中陕南偏东部河流可能出现超警戒以上大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几率增大,形势十分严峻。
基于雨情汛情预测,结合我县实际,综合分析今年的防汛工作,仍有不少需要倍加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泾河设防标准低。泾河防洪工程残缺不全,导致河道主槽游荡,河床失稳,局部河段行洪断面缩窄,泄洪能力下降。二是泾河、冶峪河非法挖砂虽已停止,但堆垛石料、土台、临建房屋、供电设施、采挖机械等尚未完全拆除和撤离河道,存在滞洪碍洪障碍和安全隐患。三是水库度汛依然存在安全隐患。黑松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虽已实施多年,但尚未彻底完工,泄洪设施及大坝安全存在风险。官山、贾河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虽已通过省市验收,但两库设防标准低,汛期仍有可能出险。四是县城排水基础设施排水能力较低,若遇暴雨极易在泾干大街、南环路、粮集路、北极宫大街等形成局部内涝或雨水倒灌。五是滑坡地裂等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六是中小学校舍存在安全隐患。七是汛期全县农村危房危窑及排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八是北塬山洪易发区及冶峪河流域小尺度暴雨的监测、预警、防范能力不强,防汛应急能力有待提高。九是村组防汛责任体系不够完善,群众抢险队伍不够健全。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今年全县防汛工作面临的形势,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意识,从维护全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认真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全县安全度汛。
二、精心准备,切实落实防洪保安各项措施
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抓紧备汛防汛工作准备,确保人员安全,确保河道、水库、城镇和主要交通干线安全,尽最大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一是抓好防汛责任制落实。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和夯实防汛责任。①坚持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岗位责任制,各镇镇长对本辖区防汛工作负总责。②提早落实河段、水库、危重滑坡区的防汛包干责任制,分包责任人对所包区域的防汛工作全过程负责。③切实落实局部暴雨和超标准洪水防御组织指挥责任制,把避险预警、清滩撤离、组织抢险、物料供应、救灾安置等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到实处。④完善落实技术服务责任制,将防汛抢险技术服务的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对各项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修编完善防汛预案。各镇、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县防洪抢险预案》和《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规定,修订完善本辖区、本部门的防洪预案。防洪预案要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务必达到任务明确清晰、措施严密完备、操作规范有序的要求。城市内涝、地质灾害、中小学危漏校舍、山洪防御等单项预案分别由住建、国土资源、教育、水利等有关部门修编完善;各镇要根据本辖区防汛工作实际,不断完善防汛应急预案。以上单项预案务必于5月31日前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
三是抓好防汛物资准备。充足的防汛物料是确保抗洪抢险顺利开展的关键。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认真做好防汛抢险物料的补充和储备。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下达的任务,足额完成各类防汛物料特别是重点部位防汛物料的储备,并做到品种齐全,分类存放。
四是做好防汛抢险队伍准备。各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汛队伍的组建工作,按照各自防汛任务,认真安排、精心组建抢险队伍,搞好业务培训,抓好汛前演练,提高防汛抢险能力,确保遇有险情拉得出、冲得上、抢得住。
五是做好防汛值班准备。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严肃防汛工作纪律,加强防汛机构建设,提高防汛值班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各项防汛规章制度。进入汛期后,必须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畅通,每个值班组不少于4人,即:带班领导1人、值班员2人、值班司机1人。值班室内要配备电话机、传真机和相关记录表格。
三、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河道、水库和山洪区备汛工作
一是抓好河道清障清滩工作。沿河各镇和河道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加强河道管理,务必于5月31日前彻底清除河道内一切行洪障碍,确保行洪畅通。同时要狠抓临洪前的清滩工作,细化工作责任,逐河段落实行政领导包抓和干部负责的清滩责任制。沿河各镇对本辖区内的河滩固定作业人员全面摸底排查,造册登记,确保在洪水到来之前快速有效的进行撤离,严防“洪水围人”事件发生。
二是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我县水库存在一定的隐患,失事危害极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库防洪安全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水库管理单位完善防汛设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落实保坝应急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调度管理和巡查制度,健全水情测报制度。各水库管理单位要分析制定水库度汛计划,并按照淹没区人员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撤离方案,加强预案宣传,广泛向群众进行技术交底,向被撤离对象发放撤离明白卡,保证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内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是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危害大、预测难的特点。近年来,各地由于局部暴雨引发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北部沿山各镇务必高度重视山洪防御工作,抓紧组织开展辖区内山洪灾害普查工作,摸清底子、掌握情况,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预案确定的各项措施,明确防、抢、撤范围、地点、方式等,要确保一旦险情发生,能有计划、有秩序地按预案迅速撤离人员。要大力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切实强化镇村组干部群众的防洪避险意识。要建立完善山洪灾害预报体系,特别要重视镇村组预警人员的落实,做到早预报、早转移、少损失。
四、提早动手,全面深入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
汛前检查是消除隐患,确保防汛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搞好防汛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全面检查,提早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把隐患消除在汛期来临之前。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县防指《关于开展2012年汛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抽调专人组成检查组,由主要领导带队,于5月31日前对可能遭受大风、暴雨、洪水、滑坡、地裂危害的村庄、街道、厂矿、企业、学校、仓库、河道、水库以及危房危窑的安全度汛准备情况进行一次细致摸排和检查。各单位在检查工作中要深入现场实地,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彻底,不留死角。要突出责任制落实、预案修订、物料储备、队伍组建、预警预报等重点措施的落实,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坚决杜绝走过场。要实行检查登记制度和复检回访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一事一表或一事一卡的办法逐一登记,并由带队领导与相关责任人签字,落实整改方案和措施,限期解决。各单位要在5月31目前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县防汛办。
五、加强领导,严肃纪律,齐心协力确保汛期安全
防汛工作涉及面广,突发性强,责任重大,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齐心协力,确保今年汛期安全。
一要加强防汛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和搞好基层防汛组织机构建设,采取学习培训、岗位练兵等办法,加强对现有防汛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防汛队伍整体素质。
二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要抓紧对通讯设施进行检修和调试,完善应急通讯保障方案,努力做到防汛工作反应迅速、传递到位、指挥准确、保障有力。
篇6
关键词: 超声; 脂肪肝; 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34-02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有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之分。轻度脂肪肝一般无症状,中重度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甚至肝功能损害,如长期不控制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坏死。下面将我院4119名体检者超声检查中发现540例脂肪肝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19例体检者均为我院2008年5~8月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20~60岁农民进行肝胆B超检查者,其中男1866例,女2253例。
1.2 方法 使用e saote MyLab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3.5MHz。嘱检查者空腹,平卧位和侧卧位常规扫查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界,肝区光点回声强弱、分布及血管网络分布情况等。并注意避免肠气干扰和调节仪器增益,与周围脾、肾实质回声相对照。
2 结果
4119例受检者中,查出脂肪肝540例,占13.1%,其中男263例,女277例,30岁以下患脂肪肝54例,占10.0%。伴高血压39例,糖尿病10例。调查生活习惯长期饮酒超过8年,每日饮酒超过50g酒精量的有222例,占41.11%;喜吃高脂饮食的有149例,占27.59%。实验室检查54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的460例,占85.18%,血清谷氨酰转氨酶(GGT)明显增高的有306例,占56.67%。(2)根据肝脏声像图特点分为三度:轻度脂肪肝150例,占27.78%;声像图为肝脏形态大小基本正常,边缘较锐,肝表面光带尚清晰,实质回声呈密集“细点”状,前场增强、远场衰减不明显或轻度衰减,后缘轮廓尚清楚,肝内管道结构显示尚清,或血管偏细。中度脂肪肝206例,占38.14%;声像图则介于轻、重度之间,肝右叶肋下斜径增大,超过14cm,肝缘略钝,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远场1/2衰减,后缘轮廓隐约可见,肝内血管网络细少但可辨认。重度脂肪肝184例,占34.07%;声像图肝脏增大,形态饱满,边缘明显变钝,实质回声明显细密增强,前场呈“云雾”状,远场2/3衰减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后缘轮廓显示不清,胆囊壁回声与肝实质回声融合显示不清,部分似胆囊炎。
3 讨论
3.1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2%~4%,内含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当肝内脂肪积聚超过5%时,称脂肪肝。重者可达40%~50%,其中以甘油三酯为主。其病变机制主要为:(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如饮高脂饮食或营养不良时因体内脂肪组织分解,过多的脂肪酸经由血液入肝;或因缺氧致肝细胞乳酸大量转化为脂肪酸;或因氧化障碍使脂肪酸利用下降,脂肪酸相对增多;(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如饮酒可改变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的功能,使α-磷酸甘油合成甘油三酯;(3)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缺氧中毒或营养不良时,肝细胞中脂蛋白合成减少,脂肪输出受阻而堆积于细胞内[1]。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可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
3.2 脂肪肝与饮酒的关系 540例脂肪肝患者中长期大量饮酒的222例,占41.11%,其中男153例,明显多于女性,且实验室检查GGT增高明显。超声图像多数为中重度表现,个别表现有酒精性肝硬化趋向。本组病例发现,由于长期饮酒使肝内脂肪合成增加,脂肪从肝脏中的排泄减少,同时酒精还能抑制肝细胞内脂肪酶活性,肝细胞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多数病人的酒精性脂肪肝是完全可逆的,一般情况下戒酒后脂肪肝逐渐消失。但如果长期过度饮酒,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危及人的生命[2]。因此为了有效预防酒精性脂肪肝,应加强宣传饮酒的危害性,使人们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3.3 脂肪肝与年龄、生活习惯的关系 在本次检查中查出30岁以下患者54例,占全部脂肪肝患者的10.0%,45~60岁430例,占79.62%。提示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由于生活条件不断提高、饮食习惯改变、饮酒和暴饮暴食,且青年人体力活动和锻炼减少等,都是脂肪肝发病的潜在因素,应引起高度警惕,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3.4 脂肪肝的防治 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可通过去除病因和合理饮食调理而恢复正常。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有效控制体重、戒酒,合理膳食。控制高脂高热量食物,少吃油炸食物、动物内脏、蛋黄等,多吃新鲜蔬菜、豆腐、水果,有效地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炼以及避免食用各种对肝脏有毒性药物。同时,由于超声可直观地反映肝内脂肪含量的多少,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应通过定期超声检查,及早地发现脂肪肝,使脂肪肝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脂肪肝对人们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仿真软件 数控编程 教学实施
数控编程是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指令,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指令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利用仿真软件所特有的性能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1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概述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指通过数控编程,用三维图形或者二维图形的方式演示零件加工过程的仿真软件。它包括以下功能:毛坯、夹具、刀具的定义与选用,零件基准设置和测量,数控程序输入、编辑和调试,加工过程动态模拟,提示编程错误、操作错误、机床碰撞等各种错误信息。这种数控仿真软件实现了对数控加工全过程的仿真,可以满足数控编程教学的需要。
2 应用仿真软件教学的可行性
2.1 有利于贯彻技校教学原则,满足教学要求
2.1.1 直观性原则
常规理论教学中,通常是老师讲解编程指令的格式,解释其各参数的含义,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掌握。但学生如果对其中的某个知识点不理解,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开始抵触这门课程。面对这种状况,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仿真软件,把文字描述变成动态的图像,化抽象为形象,增强真实感,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FANUC系统的外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的教学为例:如果采用板书的方式讲解G71指令,因为无法实时动态地展示加工过程中刀具的运动轨迹,多数学生对这种专业的讲解不能接受,无法想象刀具如何分层切削,何为背吃刀量Δd,何为退刀量Δe等。此时,采用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精确地展示出刀具的走刀路线及坐标变化,便于学生理解指令的作用和各个参数的含义。这样,通过讲解与仿真软件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分析总结,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指令。
2.1.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原则
教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讲解各指令的实际应用,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不同指令不同的走刀方式,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在加工某个工件时有哪些不同方案?学生因为对指令有了直观认识,往往会分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模仿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正是因为运用了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各种方案的比较变得方便快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探索意识,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受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准确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应用仿真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数控编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2 有利于区分指令,加深理解
数控编程指令的区分包括:一类是不同数控系统(比如FANUC、华中、西门子等系统)相同功能指令之间的区分,这些指令的区分主要是格式上的不同,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另一类是同一数控系统内不同指令的区分,这些指令虽有一定的相似性却又不同。比如FANUC系统的G71、G73两个复合循环指令,这两个指令都是外径粗车循环指令,在格式上很相似,但由于走刀路线不同,相应的应用场合也有所区别。G71的走刀路线是矩形式分层切削,只有最后一刀才是沿着零件的轮廓走刀加工,常用于加工尺寸单调变化的工件,如果用来加工带内凹或外凸的工件,会造成该部分最后一刀切削深度过大;G73的走刀路径是始终沿着零件的轮廓慢慢逼近,可用于加工各种工件,但对某些工件则显得效率太低。学生在G71和G73指令的应用场合上往往容易混淆。通过数控仿真软件,就可以清楚地观察两个指令不同的走刀方式,从而便于学生区分两个指令,加深学生对指令的理解。
2.3 有利于激发学生求成欲和互助欲,提高教学效率
在编程过程中,学生可以应用仿真软件实时检测指令的应用是否正确,编的程序是否可行,并自行修改或与其他同学讨论后修改,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学生在应用G71编程时往往会错定循环起点(学生如果没有毛坯的概念,只是把循环起点定义在图纸工件外一点,而不是待加工毛坯外一点,定义出来的循环起点常常落在毛坯上),从而导致加工时首刀切削深度太大而无法加工。而如果应用仿真软件检测程序的可行性,学生就会发现所编程序存在的错误,从而进行思考或与他人展开讨论,想方设法改正错误,力争仿真加工成功。这样,学生的成功欲得到满足,互助欲又被激发出来,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学生编的程序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而程序是不允许有错误的。但是,教师要全部检查出这些错误,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免挂一漏万。针对这种状况,借助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模拟加工学生编的程序,可以直接反馈出程序中的各种错误,学生能够根据系统的提示,自行改正多数的错误,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4 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控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无法配备足够的数控机床供学生实习,即使个别学校拥有足够的数控机床,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消耗大量的刀具、材料,甚至损坏机床,以致于教学成本太高。有了数控仿真软件以后,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投入,还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的实施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使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时,采用讲解、演示、观察、练习、点评相结合的方法,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首先,要精讲。对指令的格式、参数、作用进行讲解,并借助仿真软件演示重点指令的运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比较加工路线、坐标变化及机床动作,让学生对重点指令有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指令的重要之处。这不仅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的积极作用,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
其次,要精练。在系统学习指令后,选择一些富有针对性、典型性、阶梯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分析,并编写程序,再将程序输入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学生练习、研讨为主,老师指导为辅,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相关指令,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点评。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通过软件的广播功能,统一进行讲解、演示,排除学生理解的误区。此外,还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编的典型程序,在课堂上予以演示,让学生分析出其中的优缺点,并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以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较为出色的程序,用发展性语言评价程序中的不足之处。这样不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应用的目的。
总之,在数控编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数控仿真软件,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篇8
关键词:微电子;实验教学;晶体管;直流增益
中图分类号:G434;N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48-02
一、引言
微电子工艺实验是微电子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有竞争力的微电子科技人才十分必要。然而目前,我国微电子专业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普遍偏弱,成为制约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1-3]。究其根源在于国内高校缺乏工艺实验教学条件、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3-4]。因此,对于国内高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微电子工艺实验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半导体器件仿真指的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来优化器件工艺和性能。主要是通过求解基本的物理偏微分方程来对器件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建模[1,5]。在开发新产品或优化器件性能时,利用半导体器件仿真可以减少研制成本和周期。本文探究了Silvaco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在微电子工艺实验中的应用,利用Silvaco软件计算了在不同的注入条件和结构参数情况下的大功率晶体管直流增益(HFE),清晰、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晶体管电学参数、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之间的联系。表明将器件仿真软件应用于微电子工艺实验教学,可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器件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二、Silvaco器件仿真在工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大功率晶体管是最常见的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之一,在一些大型专用军事装设备领域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掌握大功率晶体管芯片设计及制造工艺对于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功率晶体管直流增益HFE(用集电极电流变化量与基极电流变化量的比值来表示)参数是衡量大功率晶体管电流控制能力的关键直流参数[6]。其值不仅与晶体管的材料参数(如发射区、基区的掺杂浓度)、结构参数(如基区宽度)紧密相关,而且也强烈依赖于测试条件(如基极注入电流、结温等)。直流增益不同于击穿电压和饱和压降等直流参数,很难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满足一定HFE指标要求的晶体管结构参数。在流片过程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在晶体管发射区形成后,通过调整发射区结深来调整HFE,这势必大大增加工艺成本。如果将器件仿真技术应用于大功率晶体管工艺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晶体管电参数、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晶体管的设计难度和工艺成本。
利用Silvaco/Athena工艺仿真模块建立大功率晶体管二维结构,如图1所示。基本结构参数为:器件总厚度为190μm,集电区厚度为40μm,电阻率为20Ω.cm,少子寿命为10μs,晶向为。器件单元宽度(相邻发射极与基极中点间距离)为240μm。基区宽度、发射结结深以及掺杂浓度为变量。表1和表2为利用Silvaco/Atlas器件仿真模块计算得到的在不同注入条件和结构参数情况下的直流增益HFE。图2为仿真得到的大功率晶体管输出IC~VCE特性曲线,通过IC~VCE特性曲线可以读取直流增益。仿真过程中复合模型考虑了与掺杂浓度相关的SRH复合(CONSRH)和俄歇复合(AUGER);迁移率模型考虑与温度、掺杂浓度以及横向、纵向电场相关的完全模型(CVT)。另外还考虑了重掺杂引起的禁带变窄效应(BGN)、能带简并效应(FERMI-DIRAC统计)以及SELBERHERR碰撞电离模型[5]。测试条件为:25℃,基极注入电流:0.0001μA/μm~100μA/μm,步进×10。集电极扫描电压:0~5V。
工艺仿真条件一:
基区硼离子注入剂量为5×1015cm-2,注入能量为50KeV。退火时间为750min,温度为1150℃。发射区磷注入剂量为5×1017cm-2,注入能量为40KeV,退火时间为370min,温度为1050℃。基区次表面硼杂质度为1.89×1018cm-3,基区宽度为3.4μm。发射区表面浓度为4.61×1020cm-3,发射结结深为3.8μm。由表1可见,当IB=0.1μA/μm时,HFE最大。当IB增大或减小时,HFE均降低。原因为:当IB较大(≥1μA/μm)时,由大注入导致的基区电导调制效应显著[6],有效基区电导率提高,因此,HFE迅速降低。当IB逐渐减小(≤0.01μA/μm)时,发射结势垒区复合电流在总发射极电流中的比例增大[6],使得注入效率γ减小,从而导致HFE降低。
工艺仿真条件二:
基区硼离子注入剂量、注入能量及退火温度同工艺一,退火时间增长为1250min。发射区磷注入剂量、注入能量以及退火推进温度同工艺一,退火时间减少为270min。基区次表面硼杂质浓度为3.25×1018cm-3,基区宽度增大为8.4μm。发射区表面浓度为4.75×1020cm-3,发射结结深减小为3μm。由表2可见,相比于工艺一,基区宽度显著增大,使得基区输运系数β*降低。晶体管基区次表面浓度增大,导致注入效率γ的降低。由于HFE正比β*与γ的乘积[6],因此,HFE有大幅度降低。并且使得发生基区电导调制效应的临界基极注入电流增大。
三、结论
将Silvaco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应用于微电子工艺实验教学,可清晰、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半导体器件电学参数、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器件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剑霜,郭鹏飞,李伙全.TCAD技术在微电子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应用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78-80.
[2]张儒.高校微电子技术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6):117-119.
[3]王蔚,田丽,付强.微电子工艺课/实验/生产实习的整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47-50.
[4]黄杰.微电子学课程体系的教学仿真平台构建――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4):155-158.
篇9
一、主要工作
(一)狠抓科技项目建设,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打电话和发放企业创新情况调查表等方式,对企业创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帮助企业更好的申报省、市科技项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等企业调查技术需求情况,指导企业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我局不能解决的技术需求问题,通过市科技局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协助企业建立技术依托。今年,我局帮助企业包装申报明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个,一个是金后盾公司的新产品,另一个是公司的新产品;省级科技项目2个,一是用品有限公司承担的抗水树脂锚固剂项目,二是区科技开发服务中心承担的蓝天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厅建设项目。申报今年市级科技项目6个,批准4个,一是抗水树脂锚固剂专利实施项目,二是新型中央空调压缩机转子座联合研发项目,三是生态园区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四是蓝天防震减灾科普展厅建设项目,争取市科研经费16万元。
(二)积极帮助集团跑办企业搬迁手续
在区领导的安排下,我局积极帮助集团跑办搬迁手续。由于集团拟搬迁的新厂址位于镇规划的非建设用地之内,因此,必须先调整镇规划,将拟搬迁的新厂址调整为建设用地。为此,区政府向市政府打了报告。市政府批给市规划局拿意见,而市规划局表示拟搬迁的新厂址是我市二级水源保护地,不同意向镇搬迁,建议搬出我区。后经我局多方沟通、协调,市规划局才表示只有市环保局和市南水北调办公室都同意搬迁到镇,他们才能同意调整镇规划,镇规划调整后,他们才能为搬迁出具选址意见书。我局积极协调市环保局、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征求这两个单位对调整镇规划的意见,经反复做工作,市环保局和市南水北调办公室都出具同意调整镇规划、同意搬迁至镇的意见书。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有关手续的跑办力度,积极跑市规划、环保、土管等部门,力争早日帮集团跑完搬迁的各种手续。
(三)牵头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按照省、市要求,我区全面启动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制定了《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区工商、质监、教育等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开展了“打侵”专项行动。查处“商标侵权”案6件,其中,移送公安机关1件,查处其它案件8件,罚款3.7万元。查处地条钢企业1家,无强制性生产电热锅企业1家,生产假冒长城机油、防冻液企业1家,取缔生产假冒面包、无证桶装水等无证照生产黑窝点7个。收缴非法出版物560余册,盗版光盘100余张。经过共同努力,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查处了一批侵权商品和劣质商品,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了我区的商品市场。
(四)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活动
年初,我局在东户村组织了送科技下乡活动。聘请市农科院小麦专家为东户村100余名群众讲解了小麦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并到麦田进行了现场指导。4月2日,我局带领留客大棚菜种植主管人员考察了南和县蔬菜大棚植物生长灯的使用情况。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我局在金牛广场组织了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发放《专利知识一百问》、《知识产权法律常识》、图解知识等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余人次。5月18日,我局承办的全市2013年科技活动周现场咨询宣传活动在广场举行。来自区科协、中兴街道、中华北社区等单位的50多名工作人员,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分别在广场设置了5个科技咨询宣传台,摆放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近百张,宣传节能减排、防震减灾和计划生育等科普知识,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9月29日,在留客村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为60多户计生户送科技图书300余册、光盘100多张。为了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倡导科学、文明、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我局将科技部推荐的涉及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36项家庭节能减排科技常识印制了1万余本《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于科技周期间送到区机关、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农村。该手册内容丰富、量大面广、可操作性强,最大特点是紧贴百姓生活,非常实用,受到普遍欢迎。
(五)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5月20日,我局与区教文体局在郭守敬小学联合举办了“区第二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比赛分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分别进行,每人一套器材,在满足作品功能,制作精美、整洁的前提下,依速度快慢排出名次,进行表彰。该活动调动了中小学生参与科技制作、发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获得广大师生的好评。
篇10
一、解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课程的内涵
中学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建立在初中地理基础上的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属于学习应用地理,共分三个章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国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防灾与减灾。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基本理念重在“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研读《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避害趋利的远景。活动建议: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收集本地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演习。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组织以“自然灾害与我们”(或“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高科技”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地理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分析课题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教育科学的观察、实验、调查等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恰好可以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体现,因此将课题研究活动渗透于选修教学,能更有效的完成地理选修教学。
二、确立“中小学防灾减灾体系”课题研究活动的载体作用
我国设立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目的是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学校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深入调研当前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编制适合各校的防灾减灾教育读本;收集、整理防灾减灾教育的相关活动案例,并提炼出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体系。
自然而然,“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载体,共同承担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任务,对于深化生命教育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作为地理选修载体的四项子课题,分别是:“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长乐文岭中学);“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福州外国语学校);“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永泰三中);“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福清上苍中学),以实际课题研究活动案例,探讨以“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融课题研究活动的地理选修课有效教学
选修教学体现个性与特色,应该充分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学”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咨询、查阅、走访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调查周边环境获得答案,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开拓思路,通过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深入探究。
课题研究活动恰好符合新课标“重实践活动”的宗旨,将选修教学与课题研究活动有机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地理选修的有效教学依托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地理选修教学彰显实践性。
1.灵活运用案例,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选修课程在课标中明确要求“运用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结合实例比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往往可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结合刚刚过境的“鲇鱼”台风为案例,全校各班级都开设了一次以“防台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猜谜、知识竞猜、观看实况录像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防台教育,而且在中学地理课的相关章节中也注意渗透讲解传授台风的知识,并告诉学生防台减灾的基本措施。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点,以地震生还案例(常备地震应急包;就近躲避伏地待定等),编写防震减灾校本教材,融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邀请有关专家把关,在全校进行以防震减灾为内容的校本教育。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通过2008年“凤凰”、2009年“莫拉克”到2010年“莫兰蒂”等强台风案例开展防台风知识普及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并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明确指出:“有对自然灾害知识的了解作为基础,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难度小的防震减灾常识。”
2.依托研究性学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选修教学可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选修课程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设计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既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小组互助的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举行防灾减灾的知识竞赛、专题班会、避难训练、夏令营活动,通过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和调查、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或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组织“追风”活动。每天在学校广播电台对台风及防台风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印制发放宣传资料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台风及防台风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防台风知识宣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对天气进行跟踪记录,在台风来临之前,学生在家里对家长和邻居进行防台风知识说明,准备必要防台物资;在台风过境后,对减灾自救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重视开展防震减灾实践活动,使防震减灾教育不断延伸。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专题广播、班刊、校刊、播放录像、开展逃生演练与救援演练,组织学生上街下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号召学生制作宣传板报,配合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充分扩大防震减灾的社会影响力。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组织防震自救兴趣小组,成立专门地震救援志愿者活动室,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向有关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收集防震减灾、互助自救的相关知识。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有针对性的组织紧急避震、疏散演练,运用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意识及紧急应变能力。
3.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开放式学习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跨度广、深度大,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课堂,要多采用开放性学习方式,合理开发校内外丰富资源,包括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
“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引入“学生的自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台减灾教育体系。学校注意加强对校园硬件设施的检查工作,加强防汛防台知识宣传和教育,强化组织领导。学校以问题质疑、专家详解、特别提示等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防台风教育宣传材料,进行《防台防汛暑期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学校安全协议书》以及《告家长书》)、开家长会、建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防台风知识,让家长参与到防台风教育中,共同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鼓励学生把防震减灾知识带回家带回社区。将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延伸到附近社区,参与社会防震减灾工作,通过组织类似“小手拉大手”活动,根据家庭居住环境,制订演练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全家总动员开展一次防震演练,辐射整个社会,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