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些年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眼前利益,认为人事档案没什么作用,很多人对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了众多的弃档、死档等现象。流动人员的特殊性是造成流动人才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多数就业状况不需要档案,因此对档案随意丢弃,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人由于毕业后追求眼前利益,并没有对档案进行妥善处理,导致干部身份丢失,影响自己的前途,同时也会对将来的贷款买房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因为疏于对自己人事档案的管理,有些人到了需要人事管理部门出示相关证明的时候,管理中心却发现在流动档案中并没有记录,找不到任何档案信息,这也给流动人员本身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档案管理混乱,手段滞后
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使流动人才的档案管理乱象丛生。首先,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档案并没有完全重视,因此,很多人将档案丢弃在家中或者将档案留在院校不管不问,导致档案管理混乱。尤其是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出现了众多的不具备管理资质的档案管理部门,擅自接受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更加加重了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混乱程度。对于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除了主要的人事管理部门之外的社会团体、私有企业、国有企业都在管理人事档案,甚至企图以此谋取私利,这样的管理方式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实时性、健全性都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用人单位对人事档案的信任度也会降低,档案拥有者不能维护自身应得的利益。人事档案管理的手段还只限于手工操作,有些人事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对于那些资料只是装进资料袋,然后锁进柜子里,并没有好好整理分类,这严重影响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正常传递。
(三)档案传递、移交不规范,内容缺乏真实性
档案移交不及时以及移交不规范等是导致档案管理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自主就业观念在广大学生中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存在不足和违规行为,同时还有很多单位不具备档案管理部门,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和知识,导致档案管理不善,传递档案时有些信息没有及时记录就已经移交,或者没有及时移交,甚至出现移交过程中重要资料丢失。尤其是有些单位要求学生个人进行档案携带,导致了个人管理过程中档案丢失和破损等。不完整的人事档案不能反映档案当事人的全部就职经历和才能,当事人想要向即将就职的单位证实某一点时找不到依据,人事档案就失去了它的利用价值。目前档案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除了资料中信息不健全外,为追求仕途,还出现了档案造假的严重的问题,违反了相关档案管理的规定,扰乱了档案管理的正常进程。
二、加强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宣传,尤其是提升流动人口的档案管理意识是解决当下档案管理弊端的关键所在。定期开展宣传活动,以网络和报刊、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以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推动档案有效的档案管理。同时,为满足当下档案管理的市场需求,建立相关人士档案管理制度,推动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为推动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有序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各项档案管理进行严格约束和规范,重视档案传递过程,避免出现档案遗漏,重要信息丢失以及档案造假等情况的出现。
为推动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应该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管理体系,对各部门的人才档案管理进行细化,对办理程序和要求进行统一标准,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与制度管理相结合推动人才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使档案便于查找,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除了防止档案破损、遗失,还要加强档案的保密性,借阅人员需出示相关证明,否则非本人和相关部门不可借阅。管理部门应当协助档案拥有者及时解决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实时记录本人的相关经历和信息,定期抽样核实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以提高档案的有效性,为当事人提供便利。这样才能使人事档案真正起到它的作用,档案拥有者就会对档案更加重视,进而对自己的档案加强管理和保护。
(二)加强硬件和人才市场建设
当下,众多人士档案管理部门存在硬件设施不健全的现象,手段滞后给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多严重的问题。然而现如今资料录入和备案等工作仍然停留在手工阶段,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导致了失误率大大上升。因此,为提高人才档案的质量和准确性,应该推动现代网络信息化建设,比如说网上录入档案信息备份并加强维护;增加必要的办公硬件设施,配置标准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柜;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定期检查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对流动人口档案管理程序进行优化,简化手续,降低保存费用等,有条不紊的落实人才档案管理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也是导致流动人才档案管理乱象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推进,档案管理要求相关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计算机能力要求颇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是综合素质高,掌握现代科技的专业性人才。当下,虽然在很多大学设置了相关的档案管理专业,但是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并不会真正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对口专业从业人员稀少,导致专业性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应该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综合素质培训,使其掌握现代化技术和专业素养,培养其服务意识,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对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人员管理是进行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召开人事档案管理专题会,对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一支高素质高管理能力的管理团队才能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奠定基础。由于专业化人才相对缺乏,因此应针对人才档案管理的专业需求,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岗位能力和业务水平,将现代科技在档案管理中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为提升管理效率做出突出贡献。建立健全相关人员考核体系,对综合素质强,适应岗位发展需求的从业人员进行奖励,并定期向先进员工学习,提升全体从业水平。同时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使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篇2
关键词:人事 人才流动 档案管理 改革
随着人才流动的频繁,传统意义上的流动人员在迅速增长,人事档案数量大幅攀升,人才中介机构也由政府人事部门单家独办变为其他政府部门、民营、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结构。这对如何管好用好人事档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人事及人才流动档案管理的内容
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所受奖励、处罚等方面情况并以个人为单位归档保存的原始记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行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人员、企事业人员;外商投资、乡镇以及各类民营企业等;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驻华外国企业机构中方雇员等。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签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二、人事和人才流动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
1.“档案商品化”和“档案管理盈利化”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从每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到从国有单位流向其他所有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从高科技的私营企业,到国有性的事业单位,涵盖了我国几乎所有行业和人群。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条件的制约,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公益化,人事档案管理的经费来源还要依靠收取档案管理费,这一定程度上为某些部门提供了寻利空间,轻服务而重盈利的趋势开始出现。“档案商品化”和“档案管理盈利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最终导致档案多头管理,档案的公益性程度不高,面临失信危险。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的盈利化倾向造成的一个直接危害就是人事档案面临失去信誉的危险,同时刺激多头管理现象产生。造成档案管理混乱,严肃性、公信力不足。一些中介机构受利益驱使,“抢夺”、骗取、截留、扣压档案以及涂改、抽取、销毁、伪造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阻碍了人才流动。此外中介机构舍本逐末,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中介机构自我发展和人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2.档案管理效能低下,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发挥应有作用。现行人事档案在内容上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偏重静态性资料描述,不能动态反映个人信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的主要功能是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信用进行综合的动态评价,为人才的高效流动提供参考,但现行人事档案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同时,随着流动人员群体的逐渐壮大,“人档分离”正在成为趋势,以往档案收集方法和程序无法施行,尤其是在一些私营企业,人事管理非常不规范,很少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的考核,个人的业绩资料进入档案信息非常困难,很多人才中心存放的档案很长时间没有信息补充。较为普遍地存在重收档(收费)、轻管理的现象。一些单位档案管理力量薄弱,缺乏熟悉档案管理政策和业务的专业人员,档案不能及时收集、整理、分类、补充和更新,“死档”较多,档案信息应用也就少之又少了。
三、人事档案及人才流动档案管理改革思考
1.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社会化档案管理。在同一的管理制度指导下,实行人事档案与人在特定条件下的适度分离,借助于现代网络信息手段,实现对有关于人员的全面了解。具体说,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把以往分管与不同处所的人事档案,在信息的查询与利用上实现社会化服务。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我们所处的这个新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人才流动的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加强,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也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2.改革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现机制变破。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联合办公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总之不仅应有利于管理,更应着眼于保护跟人的权利,特别是知情权、再调查的请求权、错误的改正请求权、提出异议的权利、档案资料传播和使用目的的控制权等。另外,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强调一下义务和责任:确保人事档案质量的义务、负有保护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的义务、以及保证人事档案被正当使用的义务等。
参考文献
[1]流滢.浅述完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9):320
篇3
[关键词] 流动 人事档案 管理 探讨
什么是流动人员档案?流动人员档案是指脱离国家干部队伍,自行流动到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员档案,这是改革开放和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所以在当今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需要。
当今的档案流动不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推动了人才合理流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日趋社会化、多样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在档案管理基础上产生的人事制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一体化的干部身份管理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端是人才流动的发端,若没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流动的“身份”瓶颈问题。人事档案它改革了计划经济下的干部身份管理方式,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形成了新的人才流动态势,所以它目前是人才中心的基石,它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始终是各地人才中心的最主要业务,无论从服务结构还是收入结构上看都是首屈一指的。最重要的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展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平台,从目前正在实践的以档案管理为依托的“一条龙式”人事服务,到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等新业务,都是站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这个根基上对人事工作的突破与发展。我们可以大胆预想,下步人才市场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多地衍生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之上。
纵观整个趋势,人事档案接收是呈跳跃式增加,人事档案的利用日益丰富和不可替代,为人才双向、多向的流动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流动人员档案有人管,关系有处挂,户籍有处报,职称有处评,人才流动千变万化离不开档案其稳固的不变基石,使各种人才有底可寻,有据可用。据相关调查表统计,目前社会接收流动人员档案出现了四大热点:一是围绕落实当地政府政策推进形成的热点,如近几年的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主要集中在2002年至2003年事改企档案;二是2000年至今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大量增加形成的热点,如因为本地人员在外地工作,外地户口迁不进的户口全部回原籍的人事档案、在本地工作的人事档案、外地人员在本市工作等,以上这些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集中存放在人才服务中心占总数70%;三是为落实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卫生、学校等干部、科技人员下海创业,辞职的较多,接收的人事档案也明显上升,辞职创业的人事档案占总数10%;四是鼓励大学生进行多渠道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村官的人事档案占总数5%。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同时还拓展了人事管理与服务的空间。从档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传统的人事工作服务对象从机关、事业单位、不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拓展到了外省及本市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所有人才,进行双向流动,选择了适应改革需要自愿接受服务的其他单位,可以看出,人事档案流动强、调动频繁,服务空间大大提高。
然而,从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看,人事档案不存在弱化的问题,而更应该将关注力放在讨论如何强化它的手段。因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在上述内容也提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自2000年以来,各行各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查档率逐年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已有单纯的人事关系托管发展为一系列社会化的人事服务,查档内容涵盖了流动人员的转正定级、档案工资核算、工龄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手续等多项业务,服务对象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新产物,也必定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目前看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实现手段更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需求者提供动态真实的原始资料,更为需求者提供科学信用的评价分析,实现人事档案利用上的飞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要改革才能焕发它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勃勃生机,必须要拓宽视野,开辟新领域才能提升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寻求服务方式的创新并需要有关上级部门的明确支持和统一指导。一是以法定方式明确人才中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专营性职责;二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重新定义档案材料类别;三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原则加强职业分类和岗位分类形成规范的职业管理制度。
总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课题,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实质是人事管理关系的实现,所以它牵涉到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随着时展,我们回顾近十年社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我深深感觉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它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现代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但要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想办法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明.妥善处理流动人员档案的滞留[J].档案管理,2011,4.
[2]陈榕.浅述完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篇4
1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根据十余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就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谈几点拙见。
1.1档案移交不及时
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1.2“弃档”现象较严重
一是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面试即可。
二是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
三是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1.3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用人不规范,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出国政审、职称评定、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4人事缺少特色服务
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1.5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2加强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2.2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一是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3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全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要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成立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篇5
关键词:医疗机构 人事 档案管理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规模的扩大及社会保障的不断加强,医疗机构人员不足,严重了影响和制约了医院发展的前进步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适应医院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就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招聘了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弥补医院发展不足的现状。这给医院带来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提高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新聘用人员通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或人事)服务机构实行了人事。但因人事人员流动性强、档案缺失严重等原因,增加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1.人事的概念
人事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即人事机构(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有关人事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用人单位与被聘用人员只受双方签定的聘用合同的约束。用人单位有充分的用人自,而劳动者则享有充分的择业自和流动的权利,真正实现了“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2.传统人事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人事编制范畴,此阶段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主要特点表现为:人事档案管理由人事、编制部门备案、单位人事科统一管理人事档案。这一阶段,在行政事业一体化的事业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目标、经费、岗位设置等都由行政主管部门掌控,人员相对比较固定,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人事档案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区别
3.1本质不同。传统档案管理是行政主管部门掌控的管理制度,而人事是社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3.2主体不同。传统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单位与劳动者,而人事制的主体包括人事机构、单位与劳动者;
3.3主管部门不同。传统档案管理主管部门是单位与社会保障部门,而人事档案的主管部门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人事部门及单位共同管理。
4.人事人员档案现状及问题【1】
4.1 档案移交不及时
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4.2弃档现象较严重
4.2.1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面试即可。
4.2.2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
4.2.3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4.3 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用人不规范,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出国政审、职称评定、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4 人事缺少特色服务
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4.5 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5.加强医院人事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了解单位人员结构情况,加强对人事人员的管理,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5.1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5.2 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5.2.1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5.2.2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5.3 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全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要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成立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5.4 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组织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要本着对流动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与协调,明确各自的人事档案管理范围。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档案应当移交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并建议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应当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统一管理。同时强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应以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办法减少弃档现象。
篇6
管理方法、手段创新
目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与手段陈旧、落后,仍以传统手工操作和管理纸质实体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少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仅仅充当档案保管员角色,局限于人事档案的接收、保管及有限利用,档案内容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与更新。因此,要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就必须与时俱进,摒弃过去单一的手工操作方法,发挥档案管理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库,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及补充、更新等工作于一身。同时,还应结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点与社会利用需求,建立科学的检索工具,努力开发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将不属于保密范畴和或不具有知识产权的那部分人事档案信息实行网络化公开服务。此外,还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档案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积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潜在资源,为社会、企业(单位组织)及公众提供更广泛的利用。
思想观念创新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和第十九条关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界定,说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本身具有一定商业色彩,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享有独特的管理权限。加之受“多头管理”和“重收费、轻管理”等思想的影响,人事档案的接收、转移及利用手续相当烦琐:一般须持有离职单位的证明、接收单位的证明、人事档案保管机构的相关证明等才可转移、利用有关档案。这就为某些单位垄断人才,限制个人自由发展,防止人才流失,提供了借口和特权。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弃档族“和”死档案“的形成,使得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与服务质量失去了信心,对人事档案的可信程度、完整程度产生了怀疑,从而弱化了对人事档案的重视。因此,面对广泛而急剧的人才流动,我们要转变观念、简化手续、健全管理制度,以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杜绝人才垄断或不经专门渠道或机要通道而由个人携带人事档案的错误行为,减少人事档案被篡改、伪造、损毁,甚至被遗弃的可能。同时,要加快改革步伐,建设社会化服务型的人事档案保管中心,引进西方CRM管理理念[2],并将其运用到为社会公众服务领域,凝成“公众关系管理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亦即建立以委托者为中心的人事档案补充、完善、更新管理服务网络,委托者凭身份证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机构网站查询有关的档案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活动及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档案的补充、更新、缴费等)。企业组织、个人与人才交流中心都要顺应时展潮流,及时更新观念,建立良好的联系,互通有无,以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动态性及内容的丰富性。
技术、服务创新
多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以保管档案实体为主,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甚少。尤其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补充与完善工作基本还是零起点。[3]因此,要加强专业技术和服务创新,将效益与服务统筹结合。
(一)要加快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体制。成立专门负责信息收集、处理、、管理的信息部门,使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得到全面收集处理和充分提供利用,提高人事档案服务的社会效益。
(二)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包括档案转移或移交手续费、保管费及咨询服务费等。建立定期鉴定和催缴制度,派专人负责。可参照某些部门的收费方法,对流动人员档案保管费可采用由公司定期缴纳或公司代为收取的方式。对于那些待业或失业人员的档案,保管费可凭其待业或失业证明,适当给予减免。而对于有支付能力却没有按时缴纳的可先通过邮件或电话方式及时催缴,逾期不缴者可视具体情况收取一定的滞纳金,科学、合理地挖掘档案的经济效益。
(三)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减轻人才交流中心的经济压力,使人才交流中心由商业性向社会公共服务性转变。
(四)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定期进行检查,确认并及时对档案进行补充、完善,防止档案中断,为档案委托者提供良好的、全面的、优质的社会化服务。
档案教育创新
篇7
一、档案管理现状
1.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应聘到非国有制单位或自谋职业,由于这些单位没有档案管理权限,在接收毕业生时没有接收其人事档案关系,再加上个人不重视自己的档案及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有的毕业生在毕业几年后都不知道自己档案关系的下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没有档案对他们将来的退休没有影响,只要养老保险交够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流动人员只要不在国企工作,按照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办理的定级、升级等人事项目可谓画蛇添足。
2.人档分离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在大量的流动人员中,尤其是年轻人对档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凭个人简历找到工作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认可的事情,大多数人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用途不大。许多非公有制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并不关心其人事档案。许多企业通常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并使用人才。
改制企业中买断工龄的职工,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仍在原单位存放,在与原单位解除关系后将会涉及到补缴养老保险、出具就业状况、办理调动手续、报考研究生、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和出国政审等一系列证明时,原单位以已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为由不予办理。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准确性受到挑战。
3.档案失实现象严重
有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中失实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企业工人档案,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档案材料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是因为填表时自己未在场,有的甚至是因为在转工时实际年龄已超出转工年龄界限,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这些人的实际年龄已经到达退休年龄时却办不了退休,领不了退休金,有的甚至还得等上三五年。
流动人员在外地打工,毕业一年后不办理转正定级、粮户关系落户等一系列手续,其工作单位在调其档案后会以缺少材料为由不予接收。
4.档案多头管理现象频发
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来看,人事档案分别由组织、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甚至有的企事业单位将人事档案看作是单位财产,把扣压人事档案作为阻止人才正常流动的手段,有的甚至在用人单位与当事人产生各种争议和纠纷时,利用人事档案管理权随意添加或抽减档案材料,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
二、人事档案的作用
人事档案对于所有求职者、就业者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人员择业
毕业生、企业改制职工及自谋职业人员自主择业,虽然非国有单位没有管理人事档案的权限,但有权到相关部门查阅招聘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招聘人员的情况;本地生源到外省(市)就业的,需由聘用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向本地人才交流中心调档,经过审核档案材料后为其办理档案的调转手续。
2.有助于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
评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对毕业生、企业改制职工、流动人员都是干好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水平的具体表现,所以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逐级晋升的过程中也是以本人的档案材料为基础的。
3.有助于享受各种保险和办理退休手续
就业人员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费,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经考核档案中记载的实际工龄、年龄以及与保险有关的证明后即可办理退休手续。
4.有助于各项日常业务的办理
除上述几项外,毕业生考研、流动人员出国留学、企业改制职工办理婚育等相关事宜,均需由档案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出具有关证明,然后到相关机构办理手续。
三、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1.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需要,由政府人事部门成立人才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较为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应当进一步明确人事档案的公共服务性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2.提高企业决策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利用多种渠道向企业决策者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知识,使他们明白人事档案是反映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作为评价一个人最基本、最权威的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用,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必须通过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工龄来确认,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无论对单位和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篇8
1.信息化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地域发展不均衡。
数据显示,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仅有27个省建立了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为79.41%,仍有7个省未启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基本实现数字化、无纸化,改变了过去手写、纸录的低效率状况,大大提高了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检索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仍然存在信息化建设覆盖率不高、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2.信息化系统衔接不畅,网络化协作水平不高。
《2010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在建立了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27个省中,只有15个省实现了与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的对接,对接率为44.11%,不到全国省市区数量的一半;而各省之间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政,基本无对接,无法实现信息互换和交流。计生流动人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全国联网及计生信息的无障碍互换,这也是管理好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的关键之处,但由于目前各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均衡,导致信息化系统之间的衔接不顺畅,仍未实现全国联网,网络化协作水平有待提高。
3.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下。
在一些单位,计生档案工作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变动大,且多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计算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工作人员甚至完全不会使用计算机,也不积极学习新知识,得过且过,在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大潮面前手足无措,严重影响了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
4.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收集难度大,信息更新不及时。
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面对有些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的随意性和隐瞒性大等特点,流动人口基层原始档案不能及时收集、上报、整理,致使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库信息不准确,影响了计生流动人口档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提高流动人口计生档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对策
1.国家主导,加大投入,实现均衡发展。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理应实行“全国一盘棋”策略。国家应在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加大投入,并主动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向相对落后地区倾斜,努力实现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除此之外,国家还应提前部署,统一规划,制定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标准,力求建好即能对接,真正实现数据无障碍对接和“全国一张网”,不断提高国家与省、省与省之间的网络化协作水平。
2.加强区域、部门合作,促进信息互通。
针对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收集难度大导致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库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只有各地、各部门加强合作,尤其是通过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齐抓共管,不仅积极收集、录入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还主动通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信息互通,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便捷实现数据库信息实时更新,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档案准确率,为做好计生工作服务。
3.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篇9
1.1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在流动人员大幅增多的同时,他们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档案在求职的过程中可有可无,并且他们也不清楚档案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同时,很多流动人员的档案在他们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发挥出实际的作用,这也间接的使人们忽视了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在党政机关、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业中的管理制度和其他私营企业以及一些商业企业中的差异也相对较大。对于很多私营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已经不能够准确的评判他们对于人才的标准。因此,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也就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流动人口的档案管理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1.2档案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档案管理制度也相对不够健全,很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并且在政策方面对档案管理上也没有直接的管理政策,大多部门对于档案管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虽然承担着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源配制工作,但是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工作内容。因此,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也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档案的流动已经难以达到人口流动发展的需求,从这方面内容来看,我国还需要更好的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档案管理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2、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面对目前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好的加强对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同时,我国政府和各个部门也要加强对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且逐步的建立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人事资源档案管理的发展也将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以供参考。
2.1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在我们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传递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在各个省区之间,档案传递的数量较大,并且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档案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政策和实际操作中的很多工作都不能够保证一致。建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各省区之间的有关档案转递方面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人事档案流转过程的管理来规范、引导人才流动,使人事档案价值得以体现。
2.2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划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准确、精炼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2.3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同,对于规范西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2.4分类归口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目前档案多头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档案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有个统筹统一的标准,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首先解决档案管理的问题。
2.5人事档案既是一项服务的工作,又是一项机要性工作
人事档案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工作,它是一项保密性工作,人事档案工作属于机要部门,人事档案是自然形成的,很多材料不可复制,具有原始性,所以十分强调安全。为此,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就要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保障、档案库房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界定,从制度上、组织上对流动档案人事管理提供保证。
2.6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
篇10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才流动;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户籍制度与人事制度都发生了相应的改革,而与人事制度相关联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制度上都已不能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逐渐被人们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一、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含义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更新越来越快,在进行人事化档案管理时就具有了社会化、开放式等特点,下面我们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1.社会化
社会化才可以保证人才流动的快速运作。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我国各类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其它企业争相发展的局面,并相继涌现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与各类私人企业等。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传统方式的人事档案管理与新时代的发展形式不符,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只是单纯的收集本单位人员的资料,主要记载个人的工作经历及工作表现等基本资料,没有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化的记载。
2.开放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也在进行改变,无论是管理形式还是管理方法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事档案管理开始面向整个社会,其服务特点与对象具有一定社会性。对管理也发生一定的转变,不在单纯的管理本单位的人员,而是对全社会人员进行流动性管理,扩大了其涵盖范围,增加可管理人员的库存。为社会提高完整的人事档案,有效促进人才的流动与社会的发展。
我们将传统的认识档案管理模式与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其中的区别。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在进行工作是时单纯的对本单位人员资料进行记录,并且只对内开放,供本单位内部人事使用,而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大大增加了人事档案的来源,促使人事档案内容丰富,选择性增强。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与内容结构的复杂性是由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与管理、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的。
3.多样性
当今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拥有优秀的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在面临人才的选择问题时,可以利用人事档案对人才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进行选择适合公司或者企业发展的人才。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由查阅人事档案者类型、用途的多样性导致的。同时,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不在局限于本单位,开始面向全社会,除上级组织需要外,还可以满足各种类别的需求,被组织和个人查阅。
二、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特点
1.新旧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并存发展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当前人事档案总体上是单位人事部门管理,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管理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事档案的多头管理是“档随人走”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反映,既制约了人才流动,又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然而,在当今乃至很长的时期内,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仍将继续延用,但其较为封闭、内向的管理特点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方法。作为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建立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社会化、开放化特点将更为人们所接受。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为充实和完善。
2.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受众群体为流动人员
流动人员包括了辞职、辞退、离开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相比具有较为特殊的特点。由于流动人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工作变动大,人事档案大多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流动人员能够把自己的人事档案托管到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方便了工作和生活。像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就有一个制度相对完备、人员较为专业的人事档案托管中心,只要流动人员每年缴纳一定的托管费,其人事档案可以长期寄存在该单位,同时还有专业人员管理流动人员的工资、职称、社保等问题。但现今由于许多人才交流中心并没有得到行业内很好的规范化管理,在很多人才档案管理方面变相成为其制约流动人员的赚钱手段,由灵活管理变成了制约,使得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灵活管理的原意变了味。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应设立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应设施和提供服务的经费来源方面,由“以档养档、适当收费”过渡到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从而建立社会公信力强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定,使得流动人员“物尽其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灵活方便。
3.公共利用人事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多
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将更为开放,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更为快速,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是必行之道。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将越演越烈,在精兵简政后的机构改革管理上,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逐渐消失,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机构管人的理念也逐渐淡化,“干部本位”思想也逐渐淡化并消失,企业干部、教师、科研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可自由择业,人才成为单纯的社会人,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三、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出现对社会形成的意义
建立规范化、现代化、网络化管理的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利用于人事档案的快速、公开、透明的利用,达到人才流动、人尽其才的目的。
四、结语
只有与时俱进,注重档案的服务性,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信用业绩档案的建立必将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使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