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04-28 08: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技术管理一体化

篇1

关键词:设备管理技术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05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抓好管理是根本。设备是构成企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和进行生产的主要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电设备管理作为煤矿机电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体系,是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头戏,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经济方法。大力发展煤炭行业高新技术,提高行业技术,促进煤炭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其关键机电设备环节及其管理,是目前需要加深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做好设备修理、维修、保养、与现代化技术改造工作相结合,为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机电设备,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维持设备能力和保证企业生产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等具体的改进措施。

1设备维修与技术经济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内容,质量达标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有一个平均寿命周期,它反映着设备在实物功能和形态上保持完好的时间[1]。在平均寿命周期内,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让设备处在正常工作状态,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但由于设备本身原因和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深度不同,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够完善,寿命周期也不完全一致,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因此,要保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工作状态下正常运行,就必须对设备进行维修。使设备动作趋于协调,且安全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操作性能更加完善,随着设备的维修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短,因此,对设备大修理的经济评价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设备大修理费用必须小于或等于该设备的成本费用,如果大修理费用超过该设备的成本费用(购新设备费)。从经济角度看,不如购置新设备,从技术角度看,大修理设备性能也不如购置设备,因此,设备使用单位维修时应厉行节约,在安全性能及使用性满足的情况,杜绝浪费,让设备大修费用和成本费用成为最低经济界面。

固定设备设大修的主体是使用单位,但是大修后的设备生产单位产品计算费用必须等于或小于相同的新设备的计算费用,抓好机电设备修理费用监控,节约修理成本。

2设备更新与技术经济分析

在20世纪,我国设备管理和经济一体化技术(产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设备管理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设备更新是大修理以外的另一种设备综合补偿方式,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1 设备更新的方案比较

在进行设备更新时,方案一般是多样化,比较时,必须做到多个方案比较做到满足生产需要,这样才能做到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达到设备年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没有真正的把设备是视为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益为要求前提,导致影响额正常的生产[2]。就是衡量尺度是设备使用一年,要支出多少费用,加大设备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设备更新方案的选择

根据设备使用寿命的概念,设备在经济寿命终了时似乎是最佳盯机,用先进的技术或用新的设备更换原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但是,当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原值和年度不一致,新设备更换将严重有型磨损使设备更新多种方案,这就要求依据两设备在需要服务期内使用最小的原则更新设备方案。

3设备技术改造与技术经济分析

3.1 现代化技术改造

随着这社会的发展,设备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是指把科学技术、先进经验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的现有的设备,适应生产的具体需要,改变其落后的技术面貌和设备结构,通过设备进行局部的改革和改造,达到全面或局部的设备水平和设备性能。设备现代技术改造是克服现有的设备技术陈旧状态,消除技术进步产生的无形磨损促进技术上的发展,即扩大设备的生产能力,改造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技术经济分析,使设备的技术特性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改善,减少设备的不合理损坏,所需投资往往别用新的设备更换费用要少,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去更换成陈旧设备技术。因此,设备现代化改造在经济上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进步的性质。

3.2 技术经济分析

一般采用的是最低总费用法,就是用计算各种方案在相同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同的使用时间内总费用,其中费用最低的就是最佳方案。其回收期计算方法如下:设备投资回收期=设备投资费(元)/采用新设备后年节约额(元/年)从上可以看出,回收期限越短,投资效果越好。实现技术先进性,保证既提高生产效益,有效的节约成本。

4企业对设备技术改造的调节与推动

在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时,既要考虑设备的自然寿命,也要考虑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随着设备的老化,维修费用和次数日益增加。不能在经济上给企业带来盈利,从而又增加生产成本。

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要有比较详细的组织工作。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生产技术的发展,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制定设备技术改造规划,设备陈旧老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生产适应性。

设备的技术改造与购置新设备的关系。企业要把新装备、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权衡好,减少新设备的购置,用少的自己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潜质,提高生产效益和企业潜力,走自己武装道路。

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要同现有设备的维护、修理、保养结合起来。企业在保证生产计划不收影响的条件下。利用的大修的升时机,进行分期分批改造,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5结语

随着煤炭企业现代化、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只有不断的完善管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设备的生产力,预防为主、修理为辅;坚持经济效益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是机电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7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Method: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4,82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another 8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applied routine management;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nagement.The basic situ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car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6±2.16)points,contrast agent leakage rate was 0,repeated scanning rate was 2.44%,the check waiting time was (1.09±0.26)h,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quality score (90.98±1.34)points,contrast agent leakage rate 3.66%,repeated scanning rate 4.88%,the check waiting time (1.59±1.23)h(P

【Key words】 N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ed management; Radiology department; Quality of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te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053,China

与其他科室不同,放射科所接收的患者来自各个科室,每天接触的患者流动性非常大,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许多医院将放射科视为辅助机构,对其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又缺少护士长这一关键负责人,使得其与各科室及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放射科的整体管理[1-2]。同时,放射科护理人员所接受的系统培训不够,导致其护理服务水平不高,不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管理方式下,接受放射科护理服务,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项目主要包括MIR、CT及普通放射检查等3项。现有护理人员3名,年龄35~44岁,平均39.7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2名。其中,包括影像技术人员5名,年龄24~40岁,平均32.0岁。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起开始启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选取2014年7-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7-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30~60岁,平均(44.31±2.27)岁;检查类型:MIR 29例、CT 37例、普通放射检查16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29~59岁,平均(43.98±2.08)岁;检查类型:MIR 27例、CT 38例、普通放射检查17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管理小组。成员:放射科主任1名,护理组长1名,放射科主任职责包括职责规划、药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监管等。护理组长职责包括绩效考评、人员调度、技能培训等。管理小组职责包括结构重组、人员调整、制定奖惩制度、安排排班与培训等。(2)培训一体化。影像技术培训与护理知识培训一体化,开展专题讲座:①影像技术基础,包括影像设备原理、扫描与成像原理、影像读取等。②护理基础,包括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③其他相关知识,包括影像检查流程、急救护理技巧、抢救流程等。首先对影像技术及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结构做评估,然后帮助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3)排班制度一体化。遵从护理人员与影像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原则,并充分考量人员所属部门、年龄及能力,依照新老、强弱搭配进行分组[3]。时间安排上,一线护理白班;二线护理夜班。整体排班制施行弹性原则,工作量增大时,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时,减少护理人员;管理小组记录护理人员联系方式,贴在值班室显眼位置,并且所有医护人员手机保持全天开机状态。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情况分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放射科护理质量影响因素:(1)专业知识不足、师资力量弱。缺乏影像技术知识系统培训,只重视护理基本技能培训,科室中缺少影像技术相关书籍,医院影像护理团队多为临时组建[4]。(2)护理与影像技术管理脱节严重。护理前期准备不到位,技师与护理人员配合度不高,管理方式、排版方式、考核标准等不统一,最终使得放射科护理工作落实度不高[5]。(3)质量考核的统一性与延续性较差:发现的放射科护理问题与技师问题无法汇总,最终不了了之,问题独立而无法暴露,且反复出现,影响工作效率,放射科护理质量无法提升。自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了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上述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充分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篇3

关键词:技术交易;成果转化;运作管理

随着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技术交易规模稳步扩大,技术市场日趋活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也逐步提高。但是技术交易的市场化运作还有待加强,应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实现其快速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黑龙江省依托高校、研究机构众多的资源优势,借助政策驱动,科技成果不断增加,伴随着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技术交易市场不断活跃。

1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现状

“十二五”以来,黑龙江省持续加强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技术市场服务理念,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推动技术市场发展,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技术转移在大众创新创业中的实践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技术交易的规模和水平稳步提高,技术交易总量增势明显。龙江技术市场已成为集聚多方资源,结合科技推广、技术交易、科技评估、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会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交易大市场。201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大关,提前三年完成“十二五”目标。201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1.21亿元,共成交技术合同2134项,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7.97万元[3]。

2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化运作管理问题

2.1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对经济促进的区域性差异较大。部分地区技术交易对经济促进能力较弱。部分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技术成果需求较低,而且技术成果对经济提升能力较差。2014年,哈尔滨市登记技术合同1005项,占全省的47.09%,占全省的30.41%;大庆市登记技术合同81项,占全省3.8%,从技术合同成交额分析,排在我省技术交易前六名的是省本级合同登记站、哈尔滨、大庆、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合计占全省成交额的99.51%。

2.2部分产业技术交易活跃度较低。2014年,在社会经济目标构成中,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源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农林牧渔业发展、其它民用目标成为主要目标,成交额占全省总成交额94.07%。其中,以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为目标的技术合同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4.58%,所占比重位居各类合同之首;能源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的技术合同占全省成交额的36.85%,位居第二位;农林牧渔业发展技术合同占6.39%;其他民用目标占6.25%。数据说明一些行业参与技术成果的转化的热情较低,尤其是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较弱,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相差较大。

2.3公共财政支持的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582项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成交金额17.56亿元,占全省总成交额14.49%。各类计划项目中,地市县计划占计划内项目成交额的80%以上,达81.38%。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公共财政的投入项目的转化率有待提高。

2.4技术交易分析机制不健全。技术交易的数据不完整、报送体系不健全,缺乏对数据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区域、行业的技术交易数据的更新,缺少技术交易数据的实时监测、深度分析,缺少对经济走向、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

3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化运作对策

3.1建设技术交易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增强技术市场的供应能力;提高技术成果的评估能力,控制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

3.2丰富、完善黑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机制。支持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主体以多种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技术成果推广平台,通畅技术成果供求双方的信息渠道;完善技术市场的配套组织,为技术成果的交易提供金融与法律等专业的保障。3.3建立技术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发挥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网络作用,在各省科技局、高新区、技术交易密集县市及重点行业、典型企业设立技术交易信息采集点,不断更新技术交易和行业区域数据库,完善技术交易统计指标体系。

3.4建立公共财政支持计划项目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转移和扩散是技术转移的薄弱环节,政府计划项目应建立从立项到转移的有效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强调转化成果。

3.5构建技术交易大数据的预测预警系统。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制定基于数据量化的技术成果转化评估体系,打造一个基于技术交易数据挖掘的全省智能经济分析系统,实现技术交易的总量、分布、模式等方面的动态调控,准确预测和定位全省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和急迫性的技术需求,为发挥技术交易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决策咨询。

4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交易市场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我省技术交易市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化运作过程管理,完善激励制度,进而提升技术交易市场化程度,促进科技成果快速高效转化。

参考文献

[1]黄晓艳.让技术交易更加市场化[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78-83.

[2]薛富宏.黑龙江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篇4

内容与方法

分工明确:手术室从2008年开始设置主班护士1名,负责物品计划购买、领取、物品盘点和财务报账,药品支领、急救车的管理。责任护士1名,负责院感管理、消毒、登记、手术间内用品的完好备用。其他护士根据护龄及临床经验合理搭配排班,利于各种手术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制定各种规范图表,便于管理和查找:①制定手术间规范化布置示意图;②制定手术间壁橱内物品种类数量表,规范放置部位;③制定药品橱内药品种类数量表、规范放置部位;④制定手术床附件数量表,手术间基本设施数量表,均按手术间编号固定在手术间;⑤制定各种急危症患者的抢救程序表,示意图,压膜后固定于适当位置的墙壁上;⑥制定无菌敷料间的种类、数量表、规范放置顺序和部位、各种图、表均制成卡片,压膜后固定在各类壁橱内。责任护士按卡片每天检查、整理、补充。

组织管理:①严把时间关:消毒物品数量正确无过期;药品数量正确无过期;手术护理记录时间准确、即时完成;②认真查看各种设施数量正确性能完好,所有物品储存位置准确,所有物品分类明确,名称清楚,30秒可取出和放回;③清洁消毒,环境清洁,无尘,无血迹,种种设施保持整齐清洁,废物处理恰当,分类放置,一般垃圾,医疗垃圾按规定分类处理,手术器械实行消毒清洗,上剂,再消毒处理;④常规范:每天进行实际查看1次,急救物品齐全,功能良好,仪器设备功能正常,保证急症手术的顺利进行。⑤常自律。穿着打扮符合规定,对人有礼貌,乐于助人,团结同志,爱护患者,言谈有礼,举止文明,每人清楚自己的责任及工作范围。

监督检查:制定质量考核细则,对实施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每周考核1次,每个月总结1次,提出改进意见。

结果与体会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科室,其护理质量管理水准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管理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大、中综合性医院都积极的给予手术室增添硬性设备,引进高新人才,内练硬功,外树形象,创优、创新、创特色。然而基层医院的手术室设备、人员素质均无法与上级医院比拟。所以要想提升其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将面临许多实质性困难。结合医院手术室及医院的应诊能力的大小、手术开展的范围,进行按需设岗、按岗定人。改变过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同时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相关管理业务的培训,使她们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任职条件清楚,权限使用清晰。通过放权来激活她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她们感受管理的压力。以此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理顺、协调好同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工作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能随机应变,时刻保证工作正常、快捷运转;如对各项器械、仪器设备、抢救药品要经常主动检查,时刻准备急诊、重症和疑难杂症手术。改变过去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使她们认识到工作的急迫感、责任感、危机感。通过对手术室内部进行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源的效能,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得护理管理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加强了手术间规范化管理:①壁橱内物品规范化:所有手术间壁橱内物品种类、数量及放置部位统一,使工作人员在任意手术间都能迅速取用,方便操作,避免巡回护士术中离开手术间。②手术间布置规范化,基本设施配备统一,物品摆放整齐统一。护士根据示意图定位放置,杜绝了手术间杂乱现象,使各手术间随时处于待用状态。

加强了设施和物资管理:①加强了无菌物品管理:责任护士每天根据手术使用情况,补充手术间及无菌敷料间无菌物品,并按有效期排好,保证了无菌物品能按序使用,杜绝了无菌物品过期及物品用空无人补充现象,保证了各种物品的供应,减少了忙乱。②基础设施管理落实到人:实行责任管理,手术间所有设施及设备配件均编号,固定于手术间,专科设备固定手术间由专科护士管理,保证专科手术顺利实施。③责任护士每天按规范管理手术间,检查,保养,保证了各项设施的完整性和完好性,便于第2天使用。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随后放,用时零配件找不到且无人承认现象,避免了过去设备只靠护士长管理检查的现象。

提高了护士责质:①加强了护士管理的责任性,提高了护士的管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②规范了护士仪表着装,以往手术室护士外出只在洗手衣裤外面套一件外出衣,走在外面很显眼。实行常自律加常检查,护士出室能做到穿护士服,套白色外出工作衣裤,戴燕帽,穿护士鞋,使全院护士的着装整齐统一,也更符合手术室无菌管理。③规范了护士接待患者的礼仪及用语:制定了接待患者礼仪规范,开始实施时,常有护士觉得难以开口,实行规范化管理以后,护士们已经能把这一行为规范落实到护理服务中去,使服务更加人性化,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

提高了护士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①加强了护士长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护士长运用规范和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对护士工作的考核,同时每天审视自己的工作,使日常工作安排更有计划和条理,避免忙乱现象的发生,减轻护士长的工作压力。②加强了库房管理:为满足各种手术需求,手术室要备众多种类的物资,按照规范各种物品根据其使用频率在库房分类,标识摆放。使物品放置规范有序,最常用物品能在30秒内取出。同时备物数量一目了然,避免积压和浪费。

参考文献

1 周亚昭.加强早交班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及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70.

篇5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青海海东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14-01

近来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推到风口浪尖,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心身体健康,由于地球上能源的枯竭和污染的严重性,人们越来越重视节约用水,节能减排。在温室中应用水培不仅实现了人为调节生长环境和调控作物营养,而且由于根系离开了天然土壤,可以避免土壤传染病虫害及连作障碍问题,使温室栽培的肥料利用效率更高,并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节约用水,产量高,品质好,便于进行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作业。可以说水培是高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环保农业和节水农业的最佳形式。

水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在育苗阶段用基质,在定植以后不用基质,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水培”。此种营养液具有可控性,可以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更加合理的水分、养分、氧气、温度条件,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长周期。水培在摆脱了天然土壤约束的同时,还将营养灌溉也纳入到了人工控制的范畴。

水培蔬菜的优势:一是根系以乳白色毛细根为主,用以吸收水分和营养;二是根系适应水生环境,有部分气生根,用以吸收氧气;三是生长周期短,上市早。

1 定植前准备

1.1 底部带弧度的矩形栽培管道

该管道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材质将在营养液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控制在最低,而底部带弧度的设计既可使营养液更方便地直接通过作物根部,又可使作物得到均衡支撑。该管道长均为12 m,断面大小为98 mm×53 mm,管道帽和固定夹也有与之配套。在管道中预先设置了φ50 mm种植孔,这些孔的直径较小,并在孔与孔之间预留了间隙,可以增加种植孔。在各组系统之间,预留约0.75 m左右的空间作为工作人员的行走通道[1-2]。

1.2 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总的配制原则是避免溶解性物质沉淀的产生,合格的平衡营养液配方制成的营养液不会产生难容性物质,有时候因买的化学物质的纯度不高而形成的杂质沉淀是没什么影响的。生产上配制营养液一般分为浓缩贮备液与和工作液2种。在配制浓缩贮备液时,不能将所有营养液都溶解在一起。一般分为A、B、C等3种母液,A液以钙盐为中心,凡是不与钙盐作用产生沉淀的盐都可以融在一起。B液以磷酸盐为中心,凡是不与磷酸根形成沉淀的盐都可以融在一起。C液盛酸酸液罐一般稀释到10%的浓度。营养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应适时更换。因为营养液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积累过多的有碍于植物生长的物质,营养不均衡,病菌大量繁殖,致使根系生长受阻,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对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来说,每茬更换1次营养液;果菜类,每1~2个月更换1次营养液。

1.3 水培消毒设备及水处理系统

一般选用紫外线、臭氧发生器来对水进行消毒。

在进行水培之前,要测定当地水质的硬度、pH值和有害(毒)物质的含量等。分析化验,以确定选用的水是否适宜。如水不符合水培要求就要安装水处理系统。硬度:其标准是水中碳酸钙的重量不超过178.5 mg/L为宜。酸碱度:pH值以6.5~7.5为宜。溶解氧:使用前的溶解氧应接近饱和,25 ℃条件下水中能溶解氧气4~5 mg/L。氯化物: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一般余氧小于2 mmol/L:在以自来水为水源的情况下,配制营养液前应先放置0.5 d,以便散除余氧。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应控制在容许范围内[3-4]。

2 水培育苗及定植

因为蔬菜种子较小,所以要选择小孔径穴盘,播种深度也相对较浅,为1.0~1.5 cm。

在穴盘苗生长至10 cm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苗高度要求不低于栽培槽的厚度,不然移栽后苗无法固定。定植时可以直接将穴盘苗放入已打好的孔眼中,也可以为了减少下一茬定植时清洗管道的劳力和时间,在定植时将穴盘苗根部的基质用配好消毒液洗去。

3 定植后管理

3.1 营养液量的控制

水培蔬菜苗定植后,苗根部可以直接和营养液接触,营养液供应时间可以自动控制,在栽培过程中应适时供液,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供液时间一般白天多,夜间少。晴天供液次数多,阴雨天次数少;气温高光照强时多,反之少。一般就是供15 min歇15 min,停供的时间长了植株可能会因根部缺水萎蔫。反之,根会因长期无法正常呼吸导致腐烂。这一点安装的设备上都可以设定,设定后仪器会按照设定的运行。一般春天白天运行50 min后,停10 min;夜间运行40 min后停20 min。夏天由于气温高,运行时间比冬天长,停的时间短。运行55 min停5 min。冬天气温低运行时间短,停的时间长[5]。

3.2 EC值和酸碱度(pH值)的控制

酸碱度应控制在5.5~6.5,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营养液的实际pH值和设定的pH值之间的值差不能大于0.5,如果大于0.5就要用校正液进行校正。在水培蔬菜整个生长期中,不同时期营养液的EC值要求不同,但最大值不能超过2.8。从穴盘苗定植到第7天内EC为2.0,7 d后EC为2.2~2.3;15 d后EC为2.7~2.8。EC值的高低影响蔬菜的品质,如值太高则菜苦味重,品质不好;值低则苦味淡,品质相应就好。

3.3 水温管理

水培管理中营养液温度要在13 ℃以上,但不能超过30 ℃。冬天水温过低时要加温到13 ℃以上。

3.4 气温管理

水培最适合的气温在25~28 ℃。低于25 ℃要升温,高于28 ℃时要降温。

4 适时采收

水培叶菜从定植到收获一茬在40 d左右,一年中任何时间都可以播种、定植、采收,可以不间断地连续生产。采收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

5 参考文献

[1] 刘金平,胡正海.水培辣椒营养液的配制及缺素表现[J].现代农村科技,2012(15):23.

[2] 曹晨书,曾春霞.蔬菜水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上海蔬菜,2012(6):3-4.

篇6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一体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而言,电力工业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伴随中国电网规模的迅猛增加,对电网实施有效监控并且保证其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显得十分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电力调度系统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水平,从而切实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性。

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充分的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遥测、遥信、遥调、遥控、遥视的五大功能。随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电网中,采取电网存取数据的越来越多,电力调动自动化系统正向智能化发展,面对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电网的覆盖面积也相当的大,电网的规模也由此很大,所以,面对如此巨大的电力调度系统,必须采取一个有效的控制方法,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正常的运行。

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1)、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内容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由调度总站、通信设备和厂站端三个部分组成的,厂站端又可以分为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又是最核心、最主要的调度总站系统。它的任务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保障电力能量的质量,进而保证电网经济的运行。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框架

目前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大多采用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即客户/服务器这种系统,这种系统有很多的突出的特点,它能够统一的控制操作平台,为程序的开发和运行提供可靠的运行环境,实现跨系统运行的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开口,极大地缩短了系统运行的时间,他的功能更加全面和多样性,能更好的满足我国电网管理控制和调度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 CC-2000 系统,SD-6000 系统,D5000 系统等,CC-2000 系统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SD-6000 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超大规模的调度投影屏、调度电话自动拨号、气象卫星云图等新技术。该系统特点是:具有开放式和分布式的支撑系统平台。D5000 系统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一个系统,它汲取了国内集控站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具有可靠性高,适用面更加广泛和性能更加完善,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电力调度自动化中一体化技术的必要性

为适应现代化电力发展的需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这个时候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它是电力发展的产物,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国内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有很高的实际意义,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

四、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一体化技术分析

(1)、系统功能一体化

电力调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集控、DTS以及PAS等功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调度系统对数据库、界面以及图形等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功能共享并实现一体化目的。采用通信中间件是实现电力调度系统功能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从而实现不同功能模块数据、模型以及界面平台的高度共享,并且可以灵活配置不同应用模块在电网内的合理配置,从而将节点机在电网中任一点进行安装,也能够在电网中节点机进行集中安装,从而支持模块冗余设备的有效运转。中间件在电力调度系统当中的合理应用,一方面能够根据用户需要灵活伸缩,另外一方面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也能够进行灵活设置。应用中间件是电力调度系统其它应用模块能够正常应用的基础,充分利用中间件模块,达到普通应用模块的正常启动、通信和退出。

(2)、系统平台一体化

电力调度系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由于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数据底层、平台中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利用中间件的分配方式来进行运行,用中间件的耦合方式来进行信息的转换。 在电力调度系统中使用最多的中间对象是 OMG 和CORBA, 这些中间件有很好的通信能力和较强的扩展能力, 可以减少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电力调度系统平台的一体化。

在电力调度系统中 ,中间件的特点有几个方面 。中间件充分考虑了计算机操作系统之间的各类差异,对这种差异进行了处理和包装,使上层应用不用修改代码就可以应用到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从而实现在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可以互相连接、互相通用、互相操作。 中间件的发展, 为电力调度一体化技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虚拟的、可扩展分布的平台,由单一的系统转化为多种系统。 在电力调度系统扩展或者将系统整合时,不会影响操作系统中已有的操作平台, 利用完善的接口服务,完成系统的扩展和其他系统的无缝集合。

(3)、电力调度接口一体化

对于各平台的差异,我们要实现一体化可以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以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送,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电力系统都是通过接口进行对数据的访问和资源服务的查询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为电力系统各平台提供读访服务,通过访问的过程中,对接口服务进行筛选并记录,通过技术的层面得出偏离报告,并通过纠正和实验报告和采购的方法提供可靠的报告,并且利用保证归档技术确保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4)、数据一体化

通过实现数据录入的一体化,进而实现各个系统功能、数据结构和应用系统的一体化。 还有,在构建电力系统设备的图模库时, 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各种设备的信息,提供的设备信息要完整和准确,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按照这些信息对设备进行维护。

数据维护一体化的内容是指在对子系统的电网建模和设备参数及进行浏览和编辑后实现统一,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使得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相统一。 电力人员在对数据的掌握后进行对图模的维护,从而实现对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的维护。

五、某电力调度系统一体化应用的具体案例

某电力调度系统是一种基于商业数据库,该系统是由某公司研发的集PAS、SCADA、AGC以及DTS等的一体化系统,可以支持国内国外各种不同的商业软件,选择的是国际标准的终端服务器数据采集系统,这种系统基于IEC870-6系列TASE-2协议,其运行于工作站或CompapAlpha服务器当中。

这个系统的软件平台以及硬件平台对用户而言是完全透明的。这样就可以对Oracle、Sybase等各种商业用途的数据库提供必要的支撑。这样就让SCADA、PAS电力应用软件和DTS调度员防真培训等等一系列的功能能够得以实际的应用。同时可以对于人机界面进行量身定做。各种数据以及有关的报表可以实现采用WEB的方式来。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好,而且即便电力系统的数据以及信息的存储需要进行更新也不会破坏该系统的稳定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我国的电网事业将更加的完善,解决我国幅员辽阔和电网覆盖面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工作人员要集中精力来对电网进行必要的监管控制,确保整个电网的质量,提高电力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的质量。健全完善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一体化技术,从而增加可靠性,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115.

[2]陈赤培.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集成建设[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5(24):66-68.

[3]向志红.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3,12:218+216.

篇7

公立医院受到我国传统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影响,认为医院不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只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即可,从而导致医院管理者没有真正的将成本管理重视起来,促使医院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成本严重浪费、成本管理混乱、成本支出等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抑制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医改政策的广泛应用,政府补助金额的不断减少,大量的民营医院涌入市场,公立医院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从而改变了运营模式,逐步开始重视成本管理,并不断的采取措施來控制成本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长远、和谐、平稳的发展。 

一、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我国医院的管理现状而言,主要的成本管理工作以《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为主要依据,归集和核算医院内部的各项成本,并在医院内部设立卫生经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落实成本管理工作,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全面了解医院对医疗成本的投入情况与收益情况,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但就我国医院目前的成本管理工作状况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创新与完善。 

二、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有利于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确保医院改革和制定重大决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外,成本管理是医院进行成本控制的核心,有利于合理调控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医院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医院现阶段的成本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一)没有充分的发挥成本管理的决策职能 

首先,完整的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分析、核算、决策等。但现在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都以分析、核算为主,还没有真正的使用成本管理的决策功能,致使成本管理工作的真正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医院在落实成本管理的工作中,仍然会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医疗业务上的工作为主,而忽略了财务工作方面的管理。致使医务人员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简单的核算、汇总过程,与医院的发展无关,由财务部门负责即可,不需要增加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从而导致管理者所做决策的不全面性。最后,由于管理者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在决策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抑制了医院的正常发展。 

(二)成本审核监督管理过程中过于形式化 

医院通过审核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不必要资金的使用率,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医院的监督力度不够,审核监管不到位,致使医院中存在许多资金浪费的情况的发生。如,在医院各部门购买电脑的过程中,如果普通机型就能满足工作需求,而医务人员购买了高档机型,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此时,如果监管部门从成本效益这个方面进行审查,就会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的出现,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但就我国医院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审核人员责任心不强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监督意识,致使医院的审核监督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导致医院成本支出不断加大。 

(三)成本核算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增大了工作难度 

现在电脑虽然普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系统软件,导致相关数据无法共享,致使核算人员在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的过程中还采用手动输入和电脑生成相结合的方式。如月末的时候,成本核算人员需要协同统计科、药房、信息中心等部门进行全部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的汇总和录入,但由于数据几乎全部都是手工输入,增加了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手工输入存在较大的不准确性,给医院中的成本核算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致使成本核算与实际成本不统一,影响了核算结果,导致决策出现偏差。 

(四)将职工绩效考核与成本物资耗用量相结合,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 

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主要的参考指标是临床类科室的创收额,创造收入越多的部门,奖励性的工资越多。但是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和成本物资的耗用量相结合,导致医疗和行政等辅助部门没有评定标准,而是全额发放,导致员工缺乏必要的成本节约意识,浪费现象严重。另外,还存在各科室随意领用物资,不按需领用,使得医院需要增加医疗产品、医疗物资等的购买量,提高了成本开支,降低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优化医院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层在成本管理中的领导职责 

医院需要充分的发挥成本管理体系的作用,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度。首先,负责医院财务工作的领导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制度。其次,领导层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究,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避免形式主义。如院领导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针对空调过度耗电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最后,医院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将成本消耗量设为考核指标,科学、合理的分配奖金,提高医务人员的节约意识,提升资源使用率。 

(二)建立资金使用申报审核机制 

首先,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包括全面监管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资金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的出现,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医院应该建立资金使用申报审核机制。如下级使用资金时需要向上级申请,上级使用资金时则需要通过全院的讨论,大额资金则需要通过审核表决后才可以批准使用,通过以上手段来保证资金可以花在刀刃上,避免浪费。其次,加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严格审核资金的使用流程,降低资金违规使用的可能,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 

(三)加强节约资金的宣传力度,完善奖惩结合的管理模式 

首先,医院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出可行的节约成本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加大节约资金的宣传力度,促使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工作。其次,医院应该制定一定的管理考核制度,保证惩罚分明,对于节约医疗用品、医疗物资等的医务人员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使用资源不节约的医务人员则需要提出批评。从一定程度上,奖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节约意识,减少成本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浪费,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不断的完善成本核算工作 

首先,加强成本核算人员与各科室的协调沟通,促进电脑软件的不断更新,加大数据的兼容性,并建立部门之间的软件系统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尽量减少手工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最后,要对核算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玉成.浅析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 2015(6):35-35

[2]褚爱学.浅析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3(1):71-72 

篇8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工作时,人们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另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促使治疗效果的不断提升,使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改善[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60例,女性64例。并根据数字表发随机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14~60岁,平均年龄为(36.13±2.18)岁,有男性36例,女性26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15~59岁,平均年龄为(37.13±2.81)岁,有男性24例。女性38例。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首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常规性的询问,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与心理状态情况有所了解,并对患者的了解手术流程进行指导,并将手术治疗的原理与具体流程向患者进行常规性的讲解。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并将手术室的温、湿度进行调整,将手术用品准备充分,手术过程帮助医生固定患者,收拾完成后对患者给予清洁护理,同时,将其送入病房,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的病房护理与检查工作,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监测与记录。

1.2.2精细化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随着科学的护理管理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实施精细化护理的工作模式,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环节管理。精细化护理服务是全面落实护士的职责和义务,是用心在为患者服务,是让生命不再孤单的全程护理,要让基础护理不漏掉一个细节,专科护理不断提升,全程护理服务的价值得到延伸,要让患者家属放心的将患者交给我们。手术室的精细化护理就是护理人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患者手术这一特定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提供患者在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连续护理活动。①手术前的护理工作:在手术治疗开展以前,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与患者相关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充分的告知,使患者与家属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出现的焦虑与不安情绪有效的消除,根据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指导患者能够正视手术过程的进行,维持平和的心态;②手术中的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在手术前对手术进行消毒与清洁工作,将手术物品准备齐全,在进行手术时,与医师进行积极、合理的配合,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清洁工作,随后跟随患者进入病房,在患者手术进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实施精细化护理工作,对手术相关的操作仪器设备给予密切的检查,与此同时,有效的对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另外,对患者在手术时的生命体征情况给予有效的监测,积极、主动对患者给予关心与帮助,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患者的有关护理工作给予有效的实施;③手术后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对患者的身体每一项指标进行有效的监测,另外,在进行手术时,必须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跟踪与巡防工作,嘱咐患者在术后进行各项的护理工作,同时有效的指导,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回答。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情况进行有效的对比。

2 结果

2.1观察组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评分(8.95±0.67)分、术前护理评分(9.35±0.57)分、术中护理评分(9.13±0.38)分、术后护理评分(9.17±0.57)分以及总的护理质量评分(9.04±0.23)分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评分(4.43±1.12)分、术前护理评分(5.44±1.18)分、术中护理评分(5.12±0.57)分、术后护理评分(5.15±1.56)分以及总的护理质量评分(5.21±1.57)分。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结果为(94.43±3.11)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结果为(78.23±4.0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为患者所提供的有效治疗方法与科学护理服务,已逐渐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改革的关键内容[2]。最近几年,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广泛应用,促使医院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不仅能够促使医院治疗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将医务工作的实际水平充分的体现,使医院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较为完善[3]。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方式的不同在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评分以及总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的评分中差异性较大,实施精细化护理获取的护理影响效果明显比常规护理获取的护理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自从手术室开始推行精细化护理,使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得到了大大的降低,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减少了医疗纠纷。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存在较大的影响,可以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改善,使患者与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维静,陈清梅.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07-208.

篇9

【关键词】远程控制;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应用

1.引言

医院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医院整体素质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成为现代化医疗建设的标志之一[1]。信息化不仅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无形之中树立起了医院的形象。作为信息部门工作人员,我们的信息化服务质量必须实时跟进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2.我院信息化发展及服务现状

随着我院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先后上了HIS、CIS、LIS、PACS、HERP系统,客户端电脑达到了1000多台,网络信息点不断增多,客户端电脑、打印机等终端成倍数增加,医院信息中心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各客户端电脑分散在4个住院楼、3个门急诊楼、3个检查楼、2个后勤办公楼中,加之楼层高,楼宇分散,当客户端电脑出现问题后,工作人员在电话中通过沟通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就必须到现场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出发前往相关科室处理问题,步行加等待电梯时间前后少则五分钟,多则十多分钟,时间浪费比较严重,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工作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3.远程控制的技术

远程控制是在互通网络上通过一台电脑远距离去控制另一台电脑的技术。主要通过远程控制软件来实现。

远程控制软件工作原理:远程控制软件包括两部分,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通常将客户端程序安装到被控制的电脑上,将服务器端程序安装到控制端的电脑上。使用时控制端通过网络技术与被控制端建立一个远程服务,然后通过这个远程服务,控制端的电脑人员就可以随意操作被控制端的电脑了,解决以往服务工程师必须亲临现场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脑服务的维护成本,最大限度缩短了维修时间,实现高效率、低成本。

4.我院远程控制的应用

在医院多年的信息网络维护中,我们发现日常维护工作量最大的主要问题有:医疗信息系统的软件问题、电脑操作系统的问题、打印机设置及共享、新软件安装分发与操作指导、网络配置、网络故障检测、文件系统共享、病毒查杀及补丁更新等日常软件维护与硬件诊断。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诉问题,采用了远程控制技术,配合规范化管理,不仅节省了维护人员的精力,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内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服务质量。

①规范化管理

通过在科室电脑的机器上张贴计算机名称及IP地址便签,便签采用标签打印机覆膜打印,保证了便签的耐用型。在科室客户端电脑出现故障时保证科室人员及时准确的告知我们具体哪台电脑出现故障,以便对其及时有效的进行远程控制。

②远程控制来处理故障

在科室客户端电脑出现故障时,通过使用控制端电脑控制客户端电脑,就如同坐在被客户端电脑屏幕前一样,进行维护操作。当接到电脑维修请求时,先进行问题判别,如属于远程控制可以解决的范畴,直接进行远程连接并进行处理。

③远程控制分析故障

即使远程控制解决不了故障,也可以知道故障出现的部位,辅助维护人员进一步判别故障,排查问题,从而确定需要携带的维修工具及配件,避免到达相应的科室后,由于未携带维修工具或配件而无法维修。

④交互式教学

在具体应用中我们通过远程控制进行了交互式的教学模式,由于信息化的推进,新软件系统的应用,大规模的软件培训不能完全保证医护工作者完全熟练掌握新系统的操作,此时利用远程控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非面对面,实现对医护工作人员手把手的辅导和讲授。

通过远程控制的实际应用,院内故障处理与问题排除效率得到成倍提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5.远程控制应用的安全因素考虑

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医护工作者的医嘱审核执行权利、病程记录等容易受到电脑操作的干扰,严重时会导致医疗纠纷。如果远程控制误操作,有可能导致医嘱被执行,病程记录未保存被丢失等问题。作为专业维护人员,为降低误操作率,在程控制之前,必须提醒医护工作者先保存数据,再关闭应用程序,一切就绪后再进行远程操作。

①IP地址绑定

通过对全院的计算机网卡MAC和IP地址进行绑定管理,杜绝了操作人员随意更改IP地址的行为,避免因地址修改造成无法远程控制或者IP地址冲突等问题。限制了非法用户接入医院网络[2]。

②控制端电脑指定性

我院的远程控制程序的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控制端)模式进行,服务器端记录24小时远程控制操作日志、控制端与客户端的安装程序的生成。控制端的安装程序是由服务器端依据控制端电脑的MAC地址与IP地址生成安装程序,该控制端安装程序不能再其他电脑上安装使用,保证了只能在指定的电脑上面安装控制端程序,限制了控制端软件的随意安装。客户端的安装程序也由服务器端依据服务器与控制端的MAC地址与IP地址生成。只有安装了客户端远程控制系统的电脑才能访问局域网络。

③24小时实时监控与服务器端远程操作记录日志记录

控制端电脑与服务器都在机房的24小时实时监控下,远程操作的所有的操作记录都会在服务器上有记录,如有问题发生,对应相应时间段的监控与日志记录可做到有问题必查,查到必究。

④内网与外网完全物理隔离

为了保证医院内部局域网不被非法分子、外部病毒等远程控制客户端电脑,采用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方法,只有网络的完全物理隔离才能防止来自外部病毒的攻击和黑客的入侵[3]。

⑤被控端电脑被控制之前需要密码验证。在远程控制软件安装时就提前设置好相应的密码,如果服务器端控制客户端前需要输入密码进行验证,只有验证通过后方可远程控制操作。

⑥内部网络安装有赛门铁克网络版杀毒软件

限制客户端用户的系统权限,通过赛门铁克网络版杀毒软件除了对被控端的电脑进行安全管理、服务器系统的保护以及信息防泄漏体系等外,还对蠕虫、病毒、木马、僵尸等进行查杀,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病毒的感染与传播[4]。加上严格完善的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从软件与硬件环境方面彻底避免了服务器与控制端被非法利用,达到了安全的应用。

6.结束语

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医院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由于日常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信息系统维护者总是因为常见问题忙于奔波,因此为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环节,充分利用远程控制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管理工具,进而推动医院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鲁,尹爱群,刘炜,等.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07):81-82.

[2]刘兴淮,温丛剑,成静,等.医院信息系统工作站远程维护技术探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08):39-41.

篇10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立法

现阶段,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由过去单个的项目性保护逐步走向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的新阶段。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利用数字化保护,逐渐成为保护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状况堪忧,急需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抢救性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存续状况不容乐观。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亟需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年迈的传承人进行系统完整的抢救性记录。

记录再现和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需要应用数字化技术。过去传统的记录方式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真实完整地记录和再现技艺及活动的流程与全貌。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影像、3D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逼真、有效、全面、完整地记录和保存遗产信息,加强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原真性、可复原性。形成数字化资源,还可以打破传统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方式的单一性和模糊性,以直观生动的数字资源进行大规模传授,有利于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加强非遗保护管理工作和存储非遗资源需要应用数字化技术。此前的保护工作,尤其是普查工作聚集了大量数据和信息急需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否则难以查询利用,更无法进行资源共享。涵盖文稿、录音、录像、实物等多种介质的传统媒介占用空间大、不易复制和携带,早期以陈旧媒介方式进行存储的资料,如保存不当,很容易损坏或丢失。应用数字技术可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数据,节省空间、实现大规模存储,增强复制和检索应用的便捷性。

由此可见,采用数字化保护方式是深入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必要环节,通过数字化记录、存储和数据库管理,更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整体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发展。

2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较晚,各地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基础较薄弱,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大多处于信息整理和管理的初级阶段,尚未建立系统完整的工作模式;2、非遗数字化保护业务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严重制约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整合;3、现有数字化保护手段单一,不具备提供数据支撑的辅助决策能力,网络宣传展示渠道较少,数字化资源未得到较好展现,基于此的传播机制和科研新模式也尚未建立;4、以普查数据库为起点的非遗数据库群建设缺乏基础设施,相关IT基础平台、采集和加工处理专用设备有待加强建设。5、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兼具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6、对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相关法规,尤其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界定不够,政策面支撑力度有限。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相关立法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实行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此前,国务院、文化部及地方政府也出台过不少相关的规章条令,在这些法规文件中,对于非遗数字化保护是怎样约束和界定的呢?以下做简要梳理:

3.1 国家级行政法中的相关规定。 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第十三条明确指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这是国家第一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令第39号):该办法第十四条指出:“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此外,2005年国办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8号),虽不是以国务院名义制定的行政法规,但也是以国办名义下发、用以指导各级机构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性公文,在正式法律出台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意见在第三部分提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3.2 地方性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目前,已有九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性非遗保护法规条例。

云南省在2000年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是我国最早出台的一部关于非遗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第十二条指出:“重要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料、实物,应当采用电子音像等先进技术长期保存。”这在信息化还未大规模普及的二十一世纪之初提出,具有一定开创性和前瞻性。

同样出台较早的还有2002年颁布的《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该条例第十条指出:“对于征集、搜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应当进行系统的整理、归档,逐步建立信息查询系统。”第二十六条还规定:“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开设贵州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网站和建立电子信息库,扩大宣传。”这是地方性法规中第一次对建立信息化系统和宣传性网站进行规定说明。

2005年18号文件的出台对全国非遗保护立法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性作用。江苏省(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年)、浙江省(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8年)均参照18号文件,制定了本省非遗保护法规条例,广东省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行后颁布的本省保护条例,在以上地方性法规中均有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内容的规定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