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教师心得范文

时间:2023-04-27 08:2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见习教师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见习教师心得

篇1

三天的见习之旅就这样过去了,心里有欣喜也有忧伤,欣喜是因为我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早上5点50或六点起床乘车赶往小学,一边听课一边观察老师及学生,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以及我以后遇上要怎样设计,最痛苦的事还要不停写着听课记录,下午4点30自己打车回来,紧接着的是啦啦操练习,国二培训,形式与政策课,然后9点30下课,回寝洗个澡,等着我的是一堆又一堆的听课心得和评课,我这想说,真心累!

见习带队老师说我们这一届很害羞不大会与小孩子打到一块去,我只是想说,老师我们真的很累,哎··谁知道我最近很憔悴··我本盼望着见习减肥,谁知,一累我就想睡,一想睡我就要靠吃来坚持,最后导致我又累又饿,最后还胖了,真忧伤··好吧,虽然我偶尔睡着了,但是还是有很大感触的。

教师最需要的东西是爱,真正爱上这份工作,爱每一个孩子,这样你才有资格成为一名老师。再就是老师要有一门特长,因为这门特长会帮助你和你的孩子们和谐相处。细心,耐心,信心,用心很重要,不要忽视每一个调皮的孩子,细心观察你的孩子们,主动去沟通,大部分孩子是缺爱,不听话只是他们引起你注意的信号。不要仅仅以老师的身份去面对你的孩子,一定要坚守在课堂你是老师的原则,而课后你可以是朋友,姐姐。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爱和沟通,可以帮你减少很多麻烦。不要忽视家庭教育,家长才是你工作的好帮手,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将是你无尽的财富。尊重,尊重每一孩子,每一位家长,这样你才会得到每位家长的尊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样对待你的每个学生,你的细心用心,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为老师,你的不经意会成为撒在孩子们心中的希望种子,这颗种子会慢慢发芽。不要用同一把尺子去测量所有的孩子,一个在不好的孩子也会有属于他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发现这个闪光点,并好好利用这个闪光点去改变它,去帮助他好好建造他自己。每个老师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带班风格,要有自己的亮点。最重要的是老师要以身作则,你想要你的孩子们是个怎样的人,怎样做,你就首先要成为个怎样的人,首先要怎样示范。说到以身作则,我觉得老师不仅要如此,我们的爸爸妈妈更要如此,你要知道,孩子是每个家庭和父母的影子,环境也很重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此我想唠叨一下婚姻,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校园建设 自主 协作 创新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1-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并有扩大之势,引起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应积极配置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设备,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协作、创新”新型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并与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相融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试分析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并对信息化校园建设下的中职“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一、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

因使用目的、范围、层次的不同,信息技术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基于教学过程,可对信息技术定义如下: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利用各种硬件设备获取、加工、存储、显示、传输文字、数值、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材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和学是建立在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的基础上,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效率上有较大提高,推动师生的共同发展,构建有效课堂。

二、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校园

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校园,可以为构建“自主、协作、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提供充分而又必要的物质条件。应加快健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资源和配置数字化专业学习设备等教育信息化环境,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建立数字化校园

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校园网建于2003年,有两条接入Internet互联网的10~100M的光纤,有无线AP。全校共有200多个信息点,350个终端。桂东卫生学校计算机实训中心占地面积有360多平方米,拥有电脑 305台,投影仪28台,计算机室4间及网络中心1个,多媒体教室2间,易创电子数字网络互动显微实验室1间,多媒体学术报告厅1个。所有教室配备电视机、电脑和投影机并联网,实现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全面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学校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专业模拟演示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能够满足日常教学中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的需求。

(二)完善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应建立自己的网站、网页、域名,实现校园网运行正常。以校园网为依托,逐步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建立资源信息中心、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提供较完善的网络支撑环境,基本实现互通互联。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配备有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有较完备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名教师都要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题库及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任务。资源库的建设实行分级管理,按学科进行分类,群策群力,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通过“建网、建库、建队”来促进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教学资源信息,保证教学信息不断丰富、更新和完善。

(三)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是一所中职卫生学校,学校拥有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作为附属医院,是学校的临床实训中心,是护理、助产、药剂、农村医学、影像、检验等专业学生理想的见习、实习场所。此外,学校十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配置标志性实验设备,如高智能数字网络化ICU(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系统、数字化解剖形态学系统、带警示臀部肌肉注射训练、对比模型以及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静脉虚拟注射训练及考核系统、智能数字网络交互急救模拟系统、高级上臂肌肉及对比模型—带检测警示系统、开放式基础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急救综合训练模型(全身带电子显示器)等现代数字化先进设备,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化基础上的“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及其具体操作

(一)信息化基础上“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和程序。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加入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整个教学模式中保持“教”与“学”并重,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是教学过程上的主导者、带领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并负责督促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化设备,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最后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教学前的准备环节中,教师应按照所授学科相应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撰写教案,也可在网上下载课件,若涉及临床专业学科还可针对临床案例修改课件,将教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加入教学,以使教学内容更鲜活、生动。教师亦可自行编制课件,并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和组织各个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教材、课外读物、参考书、图片、视频、随书附赠光盘以及利用搜索引擎等各种方法自发、主动地学习,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寻找足够多的信息,以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并将所找到的知识点在脑海中构建成一组结构图,这是学习的第一步骤。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勤于动手。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应当预设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体验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欢快、有趣、有益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指引方向。

2.相互协作。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此时可让学生随机分组讨论,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或有疑义的问题,各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交流自主学习当中获取到的资源、体会和心得,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由于受到个人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的限制,学生自主学习所学到的内容往往带有片面性,通过协作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可以学到个人没有掌握的学习资源、信息、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同步交互。如遇到大部分学生都犯同一错误或其他普遍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可针对这一问题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更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既实现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果个别小组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给予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把群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构建课堂,促进学生更高效率地学习。

协作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知识,更是让学生之间不同观点、不同观念的相互交流碰撞更为珍贵,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发扬合作精神,最终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总结评价与创新。学生经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之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要给学生总结,对于学习过程当中好的方面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这对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进行创新性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使网络、多媒体等信息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这一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时期,必须不断学习,努力实践,促使新型教学模式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建秋,王洪录. 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5(5)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篇3

通过为期七天的见习实践活动,我终于明白当好一名人民教师并非是一时半刻的事。 正如众多的老师所说所说的那样,授课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结合这次遂溪县第四小学见习活动,细细体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恰当。因为老师授课的时候,不单只要按照自己备好的内容来传授知识,同时亦要应对学生的突然提问以及随时为学生提供解答技巧。之前,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备好课,按照自己思路授课就行了,但后来发觉自己许多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很难达到一名合格教师的基准。

此外,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给我感受颇深的是:教师的角色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变换,进行合理地调配。这几天的实践活动,发觉这里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点是:教师很善于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气氛弄得挺活跃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一个成功的教师不是重在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引一条学好知识之路。

另外,这次实践活动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面对不同年级,教师的重点也应该随时转换好授课重点。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小学一二年级教师,教学目标应该重点放在教学生认识生字及其方法上,不要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小学三四年级处于小学的中间阶段,重点是认识词语,加强阅读能力,而不是浪费过多的时间教学生认字、识字。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好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同学们的阅读技巧以及写作技巧上。

此外,我亦明白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作为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教师作为学生们的朋友,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作为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从低年级阶段过渡到高年级,慢慢地步入了正常的学习轨道,我认为我也渐渐地懂得了如何从一个学生到一位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我和他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摸索思考。他们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我热爱这些学生,我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个工作岗位。我希望我能再接再厉,与学生们共成长,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篇4

创新涉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各个领域。其中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着发展的前景与未来的命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实现社会和谐,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任重道远。在全力推进交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认真实施“科教兴交”战略,建立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走科技引领的发展之路,不仅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重大战略选择。

本文在探讨我省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内涵与现状的基础上,以政府层面的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结合企业、院所和中介机构功能的发挥,对近年主要工作做一回顾,对下一步工作做一思考。

一、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与现状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教学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各种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体系。结合交通实际,我们认为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应该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建设和运输企业、院校和科技中介组织等共同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实施宏观管理和监督、协调、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交通各类企业通过紧跟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以获得生命力和竞争力,其科技活动的进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创新体系运行的进度和质量,在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科研、教学院所为创新供应技术、提供技术源,在体系中发挥着主力的作用;交通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创新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发挥着技术传播和扩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经过多年积累,我省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政府的监管与服务系统开始形成,企业、院所、中介诸要素的定位日益明确,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在此基础上,科技工作不断得到强化。“十五”以来省厅共安排科技专项经费3450万元,至去年底共完成研究项目252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14项、“国内领先水平”95项、“国内先进水平”39项,获中国公路学会、中国航海学会、浙江省科技进步奖22次;组织实施了软土地基处治成套技术、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裂缝治理、隧道施工监控与优化及连拱公路隧道综合修建、EPS轻质路堤在高速公路的应用、内河航道护岸结构优化、码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特大桥梁建造等一批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发展规划、发展战略、行业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经济可行性研究组织开展交通软科学研究,提高了行业主管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路水路交通主要领域已拥有一批专业技术骨干。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整个体系中要素功能缺失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还不高。“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以增强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政府层面的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全省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争取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基本适应交通发展形势、符合交通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构架,推动交通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和谐交通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政府层面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政府层面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行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我们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省厅的工作至关重要。具体地说,省厅应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战略研究、规划计划制定、政策制度建设和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加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协调,提高宏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实施资金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和厅管厅属各单位应按照厅的部署,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优化各自的创新布局和创新环境,实现全省工作的上下互动、横向衔接、科学有序、多层次推进。

上述工作头绪众多。经研究分析,实际操作中我们归纳为制订发展规划、完善计划管理、营造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培养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平台和强化管理力量七个方面。这些工作有的目前已作了些探索,但更多的还有待下一步开展。

1、制定发展规划。

交通科技发展规划是明确未来一个时期交通科技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举措的重要载体。省厅的规划体现了厅对未来一个时期交通科技工作的战略预期和重大部署,是对全省交通科技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的重要依据。规划的编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分析和把握未来交通事业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交通中心工作,确定科技发展方向和切入点,凝练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必须尊重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尊重交通事业发展规律,体现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实现科技事业对发展的支撑和引领。

我厅对科技规划的制订是比较重视的。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早在20__年秋天厅领导就专门安排了一次全省性的调研,组织完成了相应的调研报告,并同时开展“十一五”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在调研报告和战略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去年5月形成了《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初稿。此后提交各市交通局(委)和厅管厅属各单位讨论,征求厅机关有关处室意见。经多次修改,规划内容不断完善,工作的思路也不断地清晰。特别是系统整理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30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如低路堤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拓宽、

交通工程砼构件防腐、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整治及监测预警、交通建设中土地的集约利用、路面材料再生和路面结构耐久性、路面桥梁隧道病害预防和快速检测及相关数据库建设、交通现代化指标体系、交通工程合理造价、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数据分析及挖掘等,并列为“十一五”研发重点,明确了将“研发重点”逐年列入未来五年的年度科技计划、重点以外的项目不得编入的思路,保证了下一步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避免了课题立项的重复,同时还可有效促使未来五年中每个重点下面有若干个子课题作系列研究,为今后集成打下基础。

各市、各单位按照省厅的部署,也积极开展了科技规划或发展思路的制订。但工作不平衡,情况难以乐观。我们认为,交通系统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行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依据省厅规划,对未来五年工作的目标、原则、战略重点进行全面研究和布置,理清思路,从而形成全省性的上下衔接的交通科技规划体系。同时省厅和各市、各单位要就科研项目的确定、研究进程的管理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

2、强化计划管理。

强化计划管理是落实规划思路、实现宏观统筹的有效抓手,是执行科技决策、配置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活动的重要保证。按照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的目标,形成规划、计划、政策协调互动机制,将为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

我厅传统的科技计划以研究计划为主,结合生产实践,围绕交通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历年来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交通建设、管理、运输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但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学术、重成果、重研发而轻转化、轻效益现象的出现。所以近年来着重在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对计划体系作了补充,新设立了两项计划。一是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从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经过调研、布置、联系,初步确定了60个成果推广项目的推广内容、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大致时间安排,作为20__年的计划项目以厅文印发。该项计划以后准备逐年编制。二是浙江交通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编制这一计划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利于成果推广。当前影响成果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与现有国标、部颁标准不一致,使用者使用新技术缺乏依据、存在风险,而制订地方标准不仅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可以将新技术吸收进标准、强制推广;二是在法规出台相对较慢的情况下,可以为行业管理提供有效手段;三是经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研发重点”中,有部分重点将会列多个子课题开展系列研究,此举可以推动各重点的集成。在省技监局的支持下,争取每年能编制若干个浙江交通地方标准,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形成我省的交通地方标准、规范体系。

当然,要完善计划管理体系,以上工作还远远不够。当前一方面是计划实施的相关措施没有完全配套,特别成果推广应用计划的配套措施要尽快出台。鉴于交通科技成果特别是工程类成果推广投入很大,如果实施补助在经费上有困难,我们设想用以奖代补形式,由项目组在项目完成后自行申报,其上级部门组织初审、厅组织专家评审后实施奖励,不安排补助;另一方面还要改进计划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各市、各单位在管理中的作用。

3、营造政策、制度环境。

政府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系统性的政策、制度环境建设。政策、制度是在实际工作中反复地运行着的,这种运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发展的进程。因此政策、制度的制订和出台不仅要有数量的要求,更要有质量的要求。

为加强科技计划项目与成果的管理,我厅较早制订并实施了《浙江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与成果管理办法》。去年针对变化了的工作实际对办法作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各方职责,完善了课题申报与实施、科技资金拨付、科技成果管理等内容。此外今年还制订了《浙江省交通工程科技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试行重大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招投标。以上两个文件的修订和制订,在努力建立项目管理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按竞争和鼓励创新的原则开展重大项目科研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好的。

与此同时,近年来还对制度建设作了尝试。如设立了项目投资额确定和资金补助标准、实行限额申报、设置课题承担人条件以限制一人多题现象、减少项目数量和相对集中研究目标、对“283”人选实行倾斜等,这些制度、规定的运用效果也比较明显。

当前的缺失主要在于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力量增强、管理手段完善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下一步应就此作调研并制定相应政策,为改善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提供依据。

4、加大资金投入。

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对科技给予直接的经济资助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对此也有一系列的规定,提出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引导全社会的研发投入,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__年达到2,到2020年达到2.5%以上。据省发改委的统计,20__年我省研究开发经费投入14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08;地方财政科技投入44.7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53。

我厅的科技专项经费于1990年正式设立,第一年40万。此后不断增长,20__年为1000万,平均年增幅为22。部分厅管厅属单位、部分市交通局近年也有一些科技投入。尽管厅经费的涨幅较大,但全省性的投入还要大力加强。除省级投入需要加大外,要解决好市、县两级交通科技经费来源问题。

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必须健全经费监管制度和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益。今年厅科教处、财务处曾对个别厅属单位科技资金使用情况作了专项检查,今后要扩大检查面,强化监督。此外还要加强经费的合理配置,逐步建立绩效评价、评估机制;建立政府和工程业主、交通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研经费筹措机制、投入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形成投入体系,保证交通科技可持续发展。

5、加快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步伐。

培养、引进具有创新素质和潜能的优秀人才是政府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厅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交通系统和省内各行业中率先制订了完整的人才工作规划,并制订、落实实施规划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去年底,全省交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达23960人,占职工总数的23.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9135人,初级职称12795人。

在人才总量逐年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创新型人才团队的建设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快。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说创新是行业发展的灵魂,那么高素质的人才则是创新的灵魂。要以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为载体,推动高科技人才资源整体开发,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要进一步破除论资排辈现象,改进和完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283人才评选制度,抓紧培养造就中青年高级人才;要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选送有潜质的科技人员到舟山连岛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两龙”指挥部等工地乃至国外去学习、实践和提高;要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纳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此外,还必须加强科技交流和智力引进。科技创新不是封闭式创新,也不是排斥技术、智力引进。要进一步鼓励企业、院所全面提升对外科技合作的层次和规模,积极主动利用省内外科技人才资源 ,形成开放式的交通科技研发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6、建设科技基础平台。

科技基础平台是由研究实验基地、大型设施和仪器装备、科技数据与信息库等组成,通过有效配置和共享服务于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的支持体系。在当代,科技活动已不是中世纪的家庭实验室内的个人科研活动,越来越需要有强大的、先进的物质设施支持和信息支持。这些耗资巨大的、先进的实验设施和信息支持系统构成了科技生产体系的前提和物质条件。

在这一方面我省情况不理想。一是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交通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尚未形成;二是设施和仪器装备虽经多年积蓄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缺乏统一规划,零散、层次不高;三是政府支持、企业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明年的技改资金预算中虽然安排了一个厅属单位的试验中心建设,拟引导企业加快基础平台建设,但是力度很小。近年来,我们抓的重点是数据与信息库建设。20__年,厅交通科技信息网正式开通,经两年的努力,已将厅科技成果、交通部部分成果、报刊上发表的成果信息逐条输入科技信息网,通过关键词查询,使用者可方便地了解成果信息,从而有效促进数据与成果信息的共享。但从总体看需要较多资金投入的物质条件建设还很不够。

科技产品是科技大脑和实验手段的组合,在其生产过程中强大和先进的物质支持是必需的。为此建议:第一,给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创造人才引进、课题立项、设施配置等条件,形成研发团队和相应的工作环境,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建成若干个研究、实验基地;第二,按“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对现有设施装备作统筹协调,避免重复购置,提高共享水平;第

三,完善科技信息平台,一方面向交通部建议尽快建设全国性的成果信息网站,另一方面加大我厅网站的信息容量。

7、加强管理力量建设。

抓好管理力量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和人员配备,不仅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

总的来说,近年来厅管厅属单位和各市交通科技管理力量不断得到充实,宁波、绍兴、嘉兴、舟山市交通局(委)专门设置了科技(科教)处,工作不断向基层、向项目延伸。但当前大部分市力量薄弱,厅的布置难以落实。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年3月厅发文要求各市各单位就科技创新作一次专题研究、一个月后上报。虽经催促,20多个单位中上报材料的至今只有4个。

重视管理力量是重视科技工作的体现,“科教兴交”必须有组织保障。今年厅对各市的综合考核中已经恢复了科技考核,为推进管理力量建设,建议将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列入明年考核内容,同时由厅组织好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发使用管理软件,通过管理队伍的加强和管理方式的改进,弥补整个创新体系的欠缺。三、企业、院所、中介组织层面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体系的运行质量取决于体系中政府、企业、院所、中介各要素是否完备、其功能定位是否恰当及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为实现创新体系的优质运行,必须实现各要素的健全、内部结构的优化及相互衔接的顺畅,使各要素功能尽可能地得到刺激和放大,以系统的有效运行促进行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1、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成了创新主体,行业创新才会获得真正的动力源。根据现阶段交通发展特点,我们认为交通行业创新企业群应包括各类交通运输企业和交通建设企业、工程建设单位、工程项目业主等。

以企业为主体,意味着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多年来,在交通科技工作中交通企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企业承担的厅科研计划项目,其成果有的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有的多次获奖。据统计,“十五”期间共有22个各类交通企业和工程项目单位14次获省科技进步奖和中国公路学会、中国航海学会的科技奖。但总的来说交通系统的企业离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有不小的差距。一是投入不足,重点工程投资的1作为科技专项费用的政策长期难以落实;二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创新所得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无关,导致动力缺乏;三是创新的人才条件、物质条件仍然不足。此外,随厅科研计划立项数量减少,企业和工程项目单位课题立项的难度加大。

为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主管部门必须给予全力以赴、科学有效的支持。我们认为首先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二要改善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研究开发任务;三要创造环境完善技术转移机制,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四要通过交通投资体制改革,增强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

2、发挥教学、科研、设计院所及咨询机构的主力作用。

各级各类交通教学、科研、设计院所及咨询机构具有人才密集、信息资料齐备、实验手段先进的优势,是交通科技创新的主力。多年来,我省交通系统与浙江大学及交通部原部属院校、部属科研单位等省内外教学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合作,成效显著;省市交通设计院、浙江交院在完成设计和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多项研究和成果推广,并多方引进、培养人才,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机制,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推动了行业科技的进步。近年我厅所获科技奖中,省交通设计院等院所的获奖数量较多,奖级也比较高。浙江交院去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已达300多篇。

但不能否认的是,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目前状态,还远不能满足创新型行业建设的需求。在对外合作上,还需解决好外来院所的理论研究与我省工作实际的进一步结合、引进智力的同时带动交通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智力引进的近亲繁殖等问题;在交通系统内部,还需解决好科研资源短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研与市场结合等问题,形成真正的智力源和技术源。

为充分发挥作用,交通各院所要主动与项目建设单位、与企业融为一体,共同打造交通科技创新链。要在吸收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的同时,带动自身科技力量的增长;要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发展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和科研条件建设,形成优势学科领域和研究基地;要建立开放合作机制,促进与企业和大学的联合,促进知识流动和科技资源共享;要针对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开展研究,注重科研与市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同时引进、使用新技术,每年完成一批成果的吸收和推广。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建立对院所的科技投入渠道,支持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支持实施重大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由于存在客观原因,省交通科研所近年来并没有随行业的发展而壮大,没有扮演好应该扮演的角色,建议突破现有管理体制,下大决心、化大力气加以改造。

3、发挥科技中介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科技中介机构,是指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是连接科技界与企业界的桥梁,是政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手,也是培养企业创新和创业人才的摇篮。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整体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交通科技的健康发展,必须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科技中介机构。

我省长期以来缺乏高效率的交通科技中介机构、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才。目前交通科技中介机构的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中介服务已成了创新体系中最弱小的一环,成了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的约束环节。

为改变这一现状,去年开始我们与湖州市交通局一起作了一项专门试点。考虑到交通行业各个专业学会、协会聚集了较多的专家和业务骨干,依托湖州交通学会建立市级科技服务与推广中心,以中介组织形式开展技术服务与成果推广。在湖州交通局领导的

篇5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1

  暑假伊始在网上找到《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起初只是随便地浏览了一下,但就是这样一看就我把给吸引住了,这让我对现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产生很大的感触,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几十年的经验给我们极大的启发,这使我不得不对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作重新的审视!印象中记得以前是叫做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经典始终是经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读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阅读一遍,又当是另一番不一样的感触。作为青年教师,读读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应该把它当作手边书,工作之余时常翻翻,困惑的时候不妨再读,或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的。一个暂时只能提5 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让他像有的孩子一样提20桶,那么他会累倒,设若能够让他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一些份量,就会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试着提6桶,长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标也不是很难达到。同样如此,孩子们的智力劳动也有着类似的规律性: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在初中阶段,还是进入了高中,在我们的班级里总会存在着这样比同龄人“慢半拍”的学生;其他学生只需要花30分钟能熟练掌握的问题,他们一般是要花费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有时候效果还不一定好。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抱怨: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笨啊,看着也在学啊,为什么就是学不会?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对待牙牙学语的孩子时,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说话的发音,即便他们错了,我们也不会生气,仍然耐心地再次纠正。不知道为什么等到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知识了,我们倒失去了这样的耐心和宽容了?显然,孩子在学习上的先后快慢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们在脑力劳动上所需要花费的力量各有不同。这样的客观事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岂可视而不见?

  作为教师,我们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繁琐、苦恼,我们平凡而简单,然而我们也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幸福,我们精彩而充实。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2

  刚做教师时,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平时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育的只言片语,却从来没有机会整个系统的读到这本书。其实也明白当老师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平时的忙碌却让我感慨长人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有幸凭借云舒写的平台,让我利碎片化的时间终于认认真真地读了一本完整的书。首先是打卡的方式从外界监督这我把十二讲认真听完并反复听以加深理解,作出详细的笔记,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对全书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我也切实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的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及对全面发展的论述和我们现在提出教育的“立德树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理论是一致的,把教育变成一种需要,让他们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者。

  当我终于完成十二讲的学习任务时,感觉对自我是一种超越,第一次相信自己原来真的可以忙里偷闲,利用碎片的时间去完成专业的阅读。

  当我收到云舒写的奖励《给教师的建议》实体书时,我就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原来云舒写的导读给了我思维的框架与整体的感知,并激发了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而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时,更像是走入了生动鲜活的课堂。

  他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生动的实际事例与精辟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很多都能拿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既可以通读,也可以分章随时阅读,根据书中内容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是活的教育,不愧是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样我每天不管多忙总要细细地品读半个小时,感觉思考颇多,也收获颇多,不仅品味到了阅读的妙处,最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章节,感觉书中提到的老师的生活现状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处,而书中的指导方法又像是为我开出的良药。

  我懂得教师的时间从不间断地阅读、借鉴他人、做好规划、随时记录和培养自律中来。1、不间断地读书,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让阅读成为自己学习生活职业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恒的阅读,不为某次备课而读,要为知识的渴求而独让教师的背景更加宽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2、学习他人的经验,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表现发现教师的长处,拒绝照搬别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师的精彩设计,要关注其精彩设计背后的学情,这个老师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折射出的先进理念,多观关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学习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质的步伐。

  3、做好工作计划,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统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备课,授课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4、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可以促进我们思考,减少问题反复出现,从而提高效率。适时的总结,发现规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间断的反思可以让我们走向成熟。

  5、培养自律:要将碎片花的时间用于阅读,处理好工作和生活时间的主次矛盾,按照脑力劳动的难度进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养成严格的自律习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学生及他人负责。

  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关知识,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是静止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既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知识源自何处:从阅读中来,从知识的运用中来,从对你有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来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即教是为了不教!

  老师应通过设计问题任务让学生对效果有真实的感受,从而在情境过程中获得知识。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结论的太多,思考的太少,是不是达到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读“学习知识要思考,不要死记”的相关章节,我有懂的:真正学会知识的标志是会用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为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唤醒学生的储备知识与教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机结合,然后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新知识转化为新的储备。

  让学生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运用远比直接告诉知识本身和结论更重要。要让已有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这样学生积累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援助力就会越来越足,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锻炼新能力的时候就不费力气,这才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

  读到“了解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前提”的内容时,我反思自己平是上课是不是展示自我的更多,而关注学生的少一些。

  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能够察觉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高效课堂就是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真正解决学生真实的问题。真正能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我现在开始反思,我的这节课解决学生的问题了吗?还是只是完成了我“自以为”的教学任务。

  在读“独立阅读与独立思考”这一章节时,我懂得了更注重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并使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

  独立阅读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就是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独立思考就是使细微思考成为名符其实的脑力劳动,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以独立阅读促进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又通过小组分享彼此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和认知。

  在自读课中,老师要敢放手确实让学生自读,老师中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阅读材料的编写是实现滋补的一种形式。就内容而言,不同课文的课堂环节是不一样的,教师搭台需要功夫。群文阅读课筛选材料是一个难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背景知识做支撑。

  阅读“教师的专业阅读”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懂得:做语文教师不仅要读专业的文学方面的书,还要多读、广读、深度进行有计划、有涵养的阅读。

  首先要读马列政治方面的书,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现在教育的立德树人是一致的,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并且阅读要有广度,要读3本新书:专业学科的书, 榜样成长的书,人的心理的书。读书的兴趣要深厚,面要广,并且要有孜孜以求的态度。

  我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阅读还不够,文学类的多,而教育类的少。自己的阅读也是有趣随意的多,专业深刻有难度的少。王蒙说:我主张读一点费劲的书,读一点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

  作为教师,除了读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读爆料的奇迹的发泄的书,更要读科学逻辑分析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读顺流而下的书,更需要读攀援而上,须掂量掂量的书;除了读大白话朗诵体、讲座体的书,还要读有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读驾轻就熟的书,还要读一些过去读的少,不是还读不上十分钟就哈哈大笑或击节叹赏,而是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准感觉的书。

  总之,在碎片化的时间,更要进行有涵养性的专业阅读,比如要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学的书,积累教学方法的书,能升华文化底蕴的经典的书,还要读与教材相关的书,提高教学技能,读名师成长的书,读出教学的艺术,读名家教育的专著,读出教师的智慧,作为语文老师,还要读现当代的文学经典,读出教师的诗意人生。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自己成为一名阅读者,更要做阅读的代言人,引领学生阅读的推广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条件与氛围,教会学生阅读,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主学生做好长远和近期的阅读计划,于是在我们班还成立了“思辨读写工作坊”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总之,我要身体力行,从阅读整本书开始让书籍点亮自己的教育人生的同时,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学生年轻的心灵,占据学生青年的时代。

  以上就是我读《教师的建议》最深切的感受,当然读书的最大意义在于改变丰富自己,所以我会把阅读当成我每日的必修课,当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且读且教,且教且读。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

  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篇6

[关键词]信息化;学习方式;新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96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高职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基于个别授导、情景模拟、调查研究、课堂授导、远程授导、合作学习、学习工具、集成系统等,不同维度、不同思路的组合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研究实践教学模式。

1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我们把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进行的学习称为信息化学习方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学习的一般过程,信息时代的学习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学习方式。很多传统教学中的按部就班、被动接受、信息渠道狭窄的问题正逐渐发生改变,形成了特点明确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方式中的信息化,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5个方面的信息化。

传统的学习强调知识的深加工,以知识点为线构建关于某门学科的整体知识构架。学生跟着老师走,无目的、无方向,自然也无动力。每堂课按部就班的讲解也许在学生看来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堆砌,最终在教与学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墙。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回归。学生自主形成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会帮助他们直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完全不用被动适应教师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因此,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3个方面:学习目标自主化、学习工具多样化、学习资源网络化。

2 基于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逐渐凸显的信息化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作为基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入手,以构建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为目标,探索现今信息时代中更为实际有效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

新型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各类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辅人员、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形成的。当其成为一种稳定的教学结构形态时,会对传统教学思路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两类教学思路是:①习惯了“灌输式”课堂讲授的教师以为只要提供好的教材和所谓“优质的”资源,学生就会去认真“消化”;②习惯了“解读式”课堂讲授的教师,很难知道如何组织学习活动,也通常以为只要把“优秀”授课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学生就会去认真“听”一遍。这两种教学思路与飞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严重脱节。新型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凸显的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组合结构与形态。例如,教学资源可以建立数据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时进行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交互的主动权可以灵活多变,通过答疑、作业、在线测试、学习日程安排等环节,实现交互主动权的变更;教学的信息化终端设备更为多样化,可以是因特网电脑、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

2.1 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2.1.1 以差异化教学为基点

差异化教学的思路是高职教育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原则,但在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影响下,又具有了新的内容。差异化教学要考虑到学生信息终端、学习程度、学习精度、学习路径等多方面的差异。差异化教学的学习平台要求支持常见的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在组班教学的前提下,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差异化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在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学双方都能灵活适应和使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问题的呈示、提问、应答、判别和反馈,并尽力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2.1.2 以协作探究教学为基本方式

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双方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多方面的剖析、学习。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式来看,更加依赖数据库系统和检索技术。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发散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多更为广阔的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某个知识点的全面认识。所以,数据库的建设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会对哪些知识感兴趣,哪些知识虽然枯燥却是必须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用心,在提供学生更广泛的知识和不让他们迷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首先注重有效网络环境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注意合理的研究主题、项目、任务、问题等不同层次要求的,鼓励、监督学生进行广泛的文献阅读、信息筛选、分析讨论、总结和明确思考结果,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再分组、分班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横向的跨校、跨地区协作探究。

2.2 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素

2.2.1 教学资源数字化、立体化

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进一步要求我们构建更加数字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内涵是学生的信息化生存。而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必须先着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才能优化信息化教育。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构建中,比较成熟的是课件、多媒体素材、各类网络课程和学校内部建立的电子图书信息资源,但是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还是比较薄弱,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分层次、分服务对象地建立和完善各类数据库资源。

2.2.2 构建数字化实训中心

数字化实训中心是将高职院校“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工业技术中心+专业实训室)―校办工厂(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虚拟化的学生(员工)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实训环境。

2.2.3 建设协同实验室

同时,还可在数字化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协同实验室。在协同实验室中,学生可通过自发或分组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模拟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化和修正,方案成熟之后,开展真实的实验环境操作。在此过程中,有相应的系统考核学习行为,优化实践过程效果。

2.2.4 构建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今后的信息化教育系统将会朝着更加集成化方向发展,把信息资源、工具、情境、教学、管理等功能都综合在一个系统中,操作简单的平台或界面将越来越普遍。

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种集成化的信息教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首先要综合不同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可让教师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摸索。其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要兼顾“信息化”和“管理”两个功能。在“信息化”方面,要求支持网络通讯、多媒体应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基本的信息化技术;在“管理”方面,要求把信息资源库、工具使用、情境教学、在线测试、教学反馈等功能都综合在一个系统中。

3 结 语

我们应认识到信息化学习方式是众多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最理想的学习方式,但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会深刻影响到其现代行为方式、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优良思维品质的养成。在高职理工科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产生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应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课下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芒.技术与学习――论信息化学习方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信息素养 教学实践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已兴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语音室、模拟语音室等相关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平台,为当代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环境。然而,也有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利用网络有效地选择、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没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创造性地再利用,同时缺乏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因此,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高校英语教师,将对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译考斯基(Paul•T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目前,普遍认可的“信息素养”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秦美娟;何广铿2009)。

三、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教育离不开坚实的信息教育,高校英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授语言,还要考虑如何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通过信息能力带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郭强,2004:55)。目前,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

如今,多数英语教师并未从思想上实现根本的转变,只是把黑板换成了计算机;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所授内容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弱,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或将其讲述的一部分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学生的注意力只是机械地集中在投影屏幕上,观赏图片,聆听声音,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师生间缺乏互动和情感交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创造性利用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高校教师参加过岗前培训甚至是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但是多数教师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没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是简单地获取和堆砌相关材料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变得乏味枯燥,缺乏新意。

四、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面发展。秦美娟;何广铿(2009)认为,具备良好信息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信息素养是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英语教学信息化资源、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笔者认为,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时展的客观要求。一名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能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

五、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1.加强校园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高,网络、多媒体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当代高校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优化了英语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平台。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加大同事间的学习和合作,使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信息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更要充分意识到网络环境提供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定期开展对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

首先,要改变部分参加过培训教师的意识,不要错误的认为经过培训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就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陈琦(1997)认为,对教师应进行整合式信息技术培训,培训重点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是技术本身。

其次,通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信息与交流技术,如利用Google等检索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通过一些专题性教学资源网站或在线语料库获取有用的英语教学资源。此外,常用软件的操作,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压缩和解压缩、迅雷、常用查杀病毒软件的安装、上传下载电子邮件等。除了运用常见的软件外,还要掌握使用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保存和备份教学资源的能力,利用QQ、MSN、BBS、博客、公共邮箱共享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

3.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机会,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代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教师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4.强化考评,以评促用

每年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考评,目的是发挥提高信息素养的实际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考核标准和机制,对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组织开展实际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使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六、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代大学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高校英语教师要通过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大学外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以适应当代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强.论信息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J].韶关学院学报.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秦美娟,何广铿.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外语界.

[4]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学习心得1

  这段时间来我读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受很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必须要认真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正如郑杰老师说的:“教师要有一桶水,教给学生一杯水还不够。”要不断的看书学习,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下面是我书后的一点感触:

  一、读“教师要继续学习”

  书中是这样说的,如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教师一旦停止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是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保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但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读了这段话使偶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师要更新观念,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读教师要有“静气”

  书上这了这样一段话:有的人一生匠气,只知机械的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在他们眼中,工作仅仅是需要完成任务的,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搜取营养。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询问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气就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读了这段话,使我体会到,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教师吃的是一碗良心饭,每当我走进校园的时候,就想到我今天又有新的任务,要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所以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我自己。

  三、读“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苏格拉底说:“在所有的事上,凡是受到尊敬和赞美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谴责的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在获得荣誉并受到人的赞扬,就当努力对你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支持。其实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必须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热情,二是真诚,三是善良,四是宽容,学了这段话,使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要学习热情,真诚,善良,宽容这才受学生,同事,领导,社会受欢迎的人,只有你到处受欢迎,就会有一身漂亮的羽毛。

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学习心得2   

  寒假当中,读几本关于教育的书,反思一下一学期来的教学感受,让有些僵化的大脑转一下弯儿。尤其是为了调节一下因抓复习考试而变的有点失控的神经,读书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读什么呢?看来看去,教育类的书大部分是对老师进行再教育的,教条,枯燥,引用一些外国教育家的什么什么理论,读来很难叫自己放松,反而有些紧箍咒越念越紧的感觉。只有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来让人觉的爱不释手,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有些话真说到老师的心里去了。

  从教这些年来,我一直困惑怎样摸清学生的心思,怎样的教育方法才是对他们未来有用的,我想读些理论方面的书会对我有帮助,说实在的,理论性的书确实没有小说那么好读,可能因为理论的书太多内容显得空洞和乏味,所以一直也没看几本,这次看起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却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

  该书的序没有王婆卖瓜,只一句:本书无害,不妨一读,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真诚,看这本属于教育随笔的书,读起来非常亲切、轻松,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让我耳目一新,并得到很多的启示与感悟。难得的是作为校长的作者郑杰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分四个主题: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来详细剖析,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们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者用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语言让教师回归到了生活的实际之中。教师本来就只是芸芸大众中的一角。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教书,首先就要教好自己,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的风格来。作者字里行间传达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感慨良多。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对孩子要宽容、要耐心,可有时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开小差,看到他们又把题目做错时就按耐不住的要呵斥、批评孩子,我们就会忘了对孩子宽容。其实,正如郑杰老师说的“学校是每个人可以犯错误的地方,明白这一点很重要。首先,教师明白这个道理,就意味着教师已经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不是生硬地记住一些死去了的知识,而是学会发现和创造。因此教师就不仅会宽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差错,而且会鼓励他们不必在意那些差错。让孩子们学会从自己的差错中获得真知是教师的本分。”《回归女性》、《教师要有静气》、《不培养乖孩子》、《别让孩子们失语》等文章都给了我不少的启发,我们老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换一种方式去帮助这些犯错的孩子,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他们。

  作为教师,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就要热爱它,从中寻找让我们快乐的一点一滴。每天抱怨,应付工作,只能让我们自己沉浸在自己制造的愁苦氛围内不能自拔,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何苦呢?《服务于公益民生是莫大的荣耀》、《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为当教师寻找充足的理由》、《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成为名师,为什么不?》都让我备受鼓舞,受益匪浅。正如郑杰所说:“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定是受人欢迎的人,受学生欢迎,受同事欢迎……你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有了竞争力。”

  在《要学会做减法》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压,获得真正的解放;在永不放弃一文中学会了永远都不要绝望,永远对孩子们充满积极的期待。而有些文章则使我对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有了更系统深刻的认识:如《学会赞美》、《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学会倾听》、《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等。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学习心得3

  今年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指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娓娓道来。

  书中的第2条建议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它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一天过得非常紧张,但有时还感觉有些工作没做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他在书中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篇9

“先学后教”凸显“学为根本”,侧重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从学生的预习开始,先尝试自学,自主解决问题,然后针对课堂的焦点和共性问题进行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互助,内化提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施教,实现师生回归发展本位。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实践能力,就要与时俱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构建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形成

“先学后教”旨在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主动地探究。“先学后教”的“学”从课下和课上两个维度展开,课下首先预习自学,课上要自主合作探究。

(一)理性思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二)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

信息技术条件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课堂外学习体验活动,二是课堂内师生体验活动。前者主要通过“看(自主预习、观看微视频)、思(思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练(构建知识架构、完成前测)、记(记录疑难问题)”四个主要环节完成,后者主要包括“听(倾听汇报交流)、设(创设小组展示环境)、选(选择网络资源)、测(总结提升、平行检测)”四个环节。前四个环节和后四个环节是对应关联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上学习体验和课下学习体验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操作规范

(一)教师课前体验活动的操作规范

1.准确定位和科学设计信息技术在课前“先学后教”中的功能。

教师要将课前预习活动纳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体验,就要求对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有准确定位和科学设计。为实现“先学后教”,教师应注意:先学什么?后教什么?网络化的学习是怎样引领预习过程的?如何监控预习的结果和效果?

2.充分做好课前选题及试做。

课前选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课堂前测题,是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拓展资料和自我释疑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价过程;二是课堂平行检测题,这是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启发、总结提升基础上完成的目标过关训练。教师在选题时,要把控题目的难易程度、梯度和做题速度,充分了解学情。

3.发现教学的难点,创造适合的教育。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难点是将传输手段、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情境创设与问题设计、情感态度与目标达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只有创造出适合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4.接收反馈信息,加强归类整理。

对于学生在预习阶段发现并回传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接收反馈信息,并加强归类整理。对于共性的焦点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教学策略的调整工作。

(二)学生课前体验活动的操作规范

学生课前体验活动的操作规范可概括为看、思、练、记。“看”是学生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自己阅读教材,自主观看微视频等拓展资料。“思”是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观看微视频中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善于思考,明确困惑点。“练”是学生在看、思的基础上能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师预留的前测题。“记”是学生在看、思、练中要记录疑难问题。

(三)教师课中体验活动的操作规范

1.倾听学生汇报,确定交流主题。

教师在课上要认真倾听汇报发言,善于从汇报的问题中捕捉共性问题和焦点问题,并将该问题浓缩成与教学目标息息相关的探究问题,将其作为小组合作所要交流的主要问题。

2.创设展示环境,助推质疑论辩。

教师要善于创设组间思维碰撞的环境,通过诱问、追问、反问等成为交流质疑的组织者、驾驭者、助推者,保障交流有秩序、有顺序、有水平,真正为质疑释疑、去伪存真提供支持。

3.尝试网络互动,选择课件突破。

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提供或者检索有关教学课件来形象化地模拟问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问题情境,体悟问题本质。同时,教师可结合课件对问题实质、解题规律和思维方法等加以总结提升,为深化学习提供支持。

4.安排平行检测,布置课下预习。

教师根据学习状况可进行平行检测以落实学习目标,客观题可通过网络答题来迅速反馈,主观题可通过笔答来完成。同时,要有重点地布置课下自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自学的材料和学习方法。

(四)学生课中体验活动的操作规范

1.汇报自学成果,小组交流讨论。

围绕主题,独立思考,最好写出表达提纲;先写后说,说要扣题,明确表达自己意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能够辨析,分享思想;分工明确,集思广益;善于发现问题和质疑。

2.表达小组观点,组间交流质疑。

“观点表达”要大胆自信、言简意赅,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书写展示”要布局合理、工整规范,准确精炼;“表演展示”要基于文本、揭示主题与矛盾;“互动质疑”要认真倾听,吸纳分享,抓准问题,分析判断,质疑有力。

3.网络信息传递,快速有效测试。

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出题、评定,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做题、测试,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当堂反馈检测,提高了教学效率。

4.总结梳理提升,记录预习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组间质疑、当堂检测,学生可进一步梳理本节知识内容,如,主要知识有哪些?问题间的联系是什么?解决了哪些疑难问题?知识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将这些问题通过画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提升认知。同时,根据教师的要求,记录课下预习内容。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从对6个班的64名同学调查样本来看,学生喜欢和很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比例占到了94.3%,不理解的占3.6%,反对的占2.1%。这说明,整体上来讲,学生是感兴趣和认可的。在连续的三次月考中,94.6%的学生学习成绩进步较大,这反映了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在持续提高。

专家评述: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教科室付强主任致力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究已近二十年,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小学教研教改成果一等奖,出版了个人专著《走进新课堂》。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其中,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对角原则和远点优先原则”,这是他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的结果。同时,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他又能够与时俱进,其研究成果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强,可操作性强,可借鉴性强,对于提高区域性教学质量,完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合作学有裨益,相信会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重要启示和帮助。(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博士胡振京)

走在成长为教育家的道路上

付强:与时俱进,探究“教育+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加入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三年来,我始终关注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一个“教育+互联网”的时代已经以它不可阻挡的势头滚滚而来,互联网将构筑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生态,让课堂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协作无处不在,研究无处不在。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研究思维,引领师生超越发展,使之成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为师生的“多元成功”安装了助推器,这也为教育的现代化和均衡化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因此,与时俱进,探究“教育+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必将成为教育科研工作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有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支持将成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撑。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为学生提供服务,服务的有效性取决于服务的针对性,针对性越强,对学生的支持作用就越大,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提供支持的课堂,只有支持的个性化,才有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才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支持的内容首先应该是教师的情绪、情感、态度、意志和能力,其次是信息的多样性、即时性、选择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机地选择支持性资源,教师的支持和信息技术的支持融合在一起,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撑。

二是社会化互动将成为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未来的课堂将会出现“人机互补”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教学环境中的互动会是一种社会化的互动,从显性层面讲,包括师生的互动、教师和平台的互动、学生和平台的互动等,从隐性层面讲,包括师生间数据的传输、学生间信息的往来、教师和信息库的互动、学生和信息库的链接等,但无论怎样的社会化互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教育工作者始终如一的研究方向。

三是多元化评价将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个性化学习的出现,使得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摄取内容、摄取方式、摄取速度、摄取容量以及消化方式、消化速度、消化程度等都会千差万别,统一的评价标准显然不能够对症下药,我们在鼓励个性化学习的同时要关注个性化的评价,要实施评价的多元化,应牢牢把握育人这个根本,要能够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个性化的人,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命的张扬和活力,时刻感受到成功的进步和喜悦。

四是趣味性学习将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知识难点的问题,而且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趣味性学习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重要体现:一是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二是探究的问题自主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自主地解决问题;三是提供的资源公平化,学生可以平等地获取学习资源;四是互动的方式生活化,网络下的学习就像网络化的生活一样,可以随时发表观点;五是成功的体验常态化,学习的自主性和常态化的成功体验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趣味性学习将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

篇10

关键词:分层教学;建构主义;协作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复合化,在广大中小学中开设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尽早、尽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就必须能够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层,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把什么作为确定学生学习层次的标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如何合理地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因为他的应用性比较强,所以就造成评价的标准就不能以传统的分数作为唯一的、主要的、划分的尺度。在这中标准的作用下我们确定了将初一十六个班进行分层,具体分为了三个大类:A类编程班,主要是一些对计算机编程有兴趣的,并且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B类应用技术班,层次比较好的,应用水平比较出色的学生,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其感兴趣的软件进行相关的学习,不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C类基础班,主要是层次不是很好的,在智力、基础知识、心理、学习习惯上比较欠缺的学生,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加深印象、强化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已经进行的半个学期的分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空间,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所以,我觉得进行分层教学非常有利于以下几点的发展:

一、有利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模式下利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手段来自己获得知识的积累,不断强化自己,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运用信息,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个引导者。

二、分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因为实施分层教学以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针对这一层面学生在智力、心理、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共同特点,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使之符合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步加快或减慢教学的进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指导,从而就更加强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分层教学可以简化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更加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分层教学的教学对象和主体是比较一致的,给我们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同一层面上,由于每个学生的基本层次水平是一致的,所以他们之间也能够进行合理的竞争,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每个学生可以完成教师交给的不同任务,从而来进行协作学习,这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教学可以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的合理性

进行分层教学之后,每个学生的差异应该来说是较之分层之前是比较之小的,这种差异的缩小,必然能是我们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更加宽泛,因为教师不必考虑学习能力特别好或者是学习能力特别差的学生,所以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一层次学生的特点来有目标的选择教材,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近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很有特点

的,很有潜力可挖掘的,如果你运用得好的话是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快知识的内化,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分层教学存在以下诸多不足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加以探索:

1.由于采用分层教学很可能导致消极的,甚至是不良的课堂学习气氛

2.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学生的上进心

3.进行分层教学给教学效果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可见分层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如何使用好这把剑削铁如泥而不伤及自身,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探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要发扬分层教学的优点,弥补它的缺点,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所必须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2-01.

[2]布鲁克斯.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译丛・教学模式与方法系列.范玮,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