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概论范文
时间:2023-04-27 08:2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医院其它科室调岗而来的,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且存在着学历偏低和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难以推动新形势下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人事档案管理硬件投入不足
有些医院由于地方有限,医疗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有些医院档案多,但专供人事档案放置的档案柜少,导致档案没按规范放置;有些医院档案室极其潮湿,易引起档案材料霉变;有些医院甚至连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
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医院全面掌握人才情况,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因此,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有助于医院的发展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一)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必须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把档案管理纳入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然后医院要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个工作内容都有章可循,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落实,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科学、规范、高效。
(二)改进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应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即把人员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必要时可扫描全部内容,将人事档案做成人才数据库,提高档案管理的检索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迅速在数据库中查找到人员的档案信息,为医院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工作中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的可利用价值。
(三)规范人事档案管理过程应严格按照人事档案材料归档的要求,在收集过程中看所收材料是否完整,是否分类放好,是否盖上公章。在鉴别上一定要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注重及时更新、补充归档材料,并注重保养人事档案。在装订时实行全国的统一标准整理装订,做到经常检查室内清洁卫生、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
(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随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档案工作由传统型的管理向高度知识化、高度集约化、高度技术化转变,档案领域更需要一支具有较强的综合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应加强对档案专技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增强其责任感、紧迫感与专业技能。同时,鼓励积极自学,鼓励积极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把学习情况与专业技术年度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档案专技人员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五)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硬件方面,必须满足档案室的办公用房,配置档案信息的记录设备,如扫描仪、相机、摄像机等与档案保护设备,如空调,除湿机,灭火器等。在软件方面,要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用计算机储存人事档案,既可极大地方便使用者阅读、查找资料,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为医院领导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数据信息。
三、结论
篇2
P键词:医院 档案管理 问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G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4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的作用就是整合医院的信息资源,明确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从而满足患者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质量,因此,必须要不断改进、完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医院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医院的发展。
1 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医院档案管理主要是对医院发展资料、人事资料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资料等信息的管理,是医院各类信息资源整理与保存的平台,对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医院档案管理可以实现对医院各项工作的监控与分析。医院各部门在完成对应工作以后需要提交完整的工作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从这些工作资料当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了解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情况。
2 医院档案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2.1 档案管理机制不合理
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机构重叠、主次不分的问题。医院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文书档案管理、患者病历档案管理以及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等几种类型,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将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料区分开来,导致管理时发生混乱。医院档案管理不只是单纯地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与保存,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以及信息解析部分,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机制不合理,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数据分析与信息解析发生错误,整理分类不合理,多个科室对同一档案资料进行重复管理,不但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信息查询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1]。
2.2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管理能力不足
许多医院都设置了专门用于档案管理的档案室,而且对纸质档案的保存管理工作也做得比较到位,但是整个管理过程还有一定的缺陷。某些档案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管理水平不过关或者综合素质不够高,所以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只会运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虽然档案室配有计算机等设施,但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不够,无法运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保存等,使得计算机形同虚设,其快速查询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大大降低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实时性。
2.3 档案管理的积极性不够
就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医院的工作岗位也不是绝对的“铁饭碗”,客观上是存在着波动的,毕竟有竞争才会涌现更多优秀的人才。而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性。新入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又快又好地适应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就算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新入职的员工还没有进入状态,可能存在工作态度懒散或者工作意识淡薄等问题。所以,某些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员工就会带着消极的工作情绪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导致医院档案信息分类混乱或者信息滞后等问题的发生[2]。
2.4 信息档案形式多种多样,难以统一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医院的档案资料也开始以信息档案为主。但是在医院信息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信息档案资源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各个科室分别管理对应的信息档案,很少进行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一旦某科室需要查找某个特殊病例治疗的相关资料,那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不利于医院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医院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时,通常只利用到档案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即就是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查找的功能,而信息数据的分析、反馈等功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信息技术最强大的功能就是数据分析功能,所以才能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应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推动医院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并加以监督落实
对于档案管理机制还未完善的医院,可以制定一条分类管理规定:将档案材料分为医院发展资料、人事资料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资料等几个部分,然后用相同的目录打印这些材料,根据各个不同的科室,分成不同的副本[2]。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档案分类混乱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而对于档案管理机制已经完善但是缺乏监督的医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设立监督部门定期检查各项档案管理计划的落实情况,看有哪些没到位的地方,要求其尽快落实到位;二是在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其责任心的培养,把任务交给有责任心的人员,管理质量也能得到一定的保证。
3.2 规划档案管理方式,整合档案资源
首先,利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档案管理方式,明确整个档案管理的具体流程,明确每个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使每个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其次,运用科学的方式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档案内部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所以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尽量提取有价值的档案资源。在进行整合时,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深入挖掘档案资料的价值,将档案内容进行精炼,提升档案资料的价值。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兴档案载体,便于信息传播以及资料携带,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
3.3 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新入职的档案管理人员难以融入工作是一个问题。工作岗位的流动性一般是没法避免的,想要适应当前的时展,就必须克服这一困难。第一,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多招聘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首先,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具有其他专业人才所没有的扎实的档案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在基础上就领先了一截;其次,档案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学习能力也较强、学习速度更快,更容易接受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学习效率较高。第二,为新入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创造更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条件。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之间不同的专业水平制定出一系列系统的培训计划,并且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专家讲师前来授课演讲,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4 结语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档案管理机制不合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对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以提高其专业管理水平,保证医院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欢.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4):66-69.
篇3
论文摘要:在我国社会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事实,,但是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总是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弄虚作假、以及多头管理混乱等弊端,使得档案制度改革难以实施。本文主要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出发,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
总之,只有以“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伟.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科技,2004,(10).
[2]孙鹏.人事档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6).
篇4
关键词:深化改革 民政局 人事档案
中图分类号: D035.2文献标识码: A
(一)新时期新阶段,民政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凸显
1.思想重视不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在“幕后”默默无闻,“走上前台”亮相的机会少之又少,工作大都不想其他工作那样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大家注意,想去的明显的成绩相对较难。于是不少人在思想认识上就存在误区,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守好摊子别出事”就行,反正不是中心工作,也不能为单位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因此工作应付、对付。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才流动速度加快,于是更多的人就开始吹去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人事档案的作用意识淡薄,甚至把其看做是其发展的枷锁,以至于出现了“人走档留”的现象。
2.档案作用弱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人事档案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近几年来,各类人才资源也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才流动变的频繁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社会人”的行列。于是,社会对于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日趋弱化,对人事档案的基本内容、固有功能、规范管理等认识不清的档案管理人员越来越多,时间一长,人档分离、弃档不用的人也越来越多,死档案例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档案作用弱化—管理水平降低—档案作用更弱化”的恶性循环,以至于出现了录用人才不查档案、不看档案的社会现象。
3.管理手段滞后。对于人事档案管理重视程度的不够。人事档案作用的弱化,导致很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手段的滞后。不少单位人事档案室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没有专门地点办公,多为结合多种科室融为一体,既没有相应的铁门窗,也没有应有的防水、防潮、防盗措施。管理硬件上更委屈染发,不少单位到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收集、整理的基础工作上,甚至越当时还是手工操作,现代化设备配备少,信息化设备使用性差。
4.管理素质低下。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传统认识,也让大家普遍认为人事档案管理不需要什么管理能力和多高的管理水平,只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一人多岗兼职是用,这样一来,使得管理人员不少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业务素质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是兼职,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兼而不顾的现象。再加之出现档案人员频繁更换,导致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在企业规模的不断正大、人员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下,矛盾日趋凸显,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
5.管理规范缺乏。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月度来越多的认为的重复劳动,档案内容不完整、档案材料不全面、收集归档不及时等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归档材料不真实不准确,严重影响了单位管理工作的开展。客观、历史的记载单位人员的真实情况,市人事档案的本质,不少鉴定、考核和评价材料中,却不能够准确反映个人真实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甚至拽了戴维“量才使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撇开外部因素仅从档案工作自身来看笔者认为造成民政局档案工作遭受冷遇的原因有三 :首先现行民政局档案工作微观管理方式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成本、低效益始终影响着目前的民政局档案工作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益原则产生摩擦。这是导致民政局档案工作处于劣势最根本的原因。其次民政局档案工作自身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了原有的工作思维与方式未能跟上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服务于民政局。这是造成民政局档案工作现状最直接的原因。再次民政局档案本身所能产生的效益的隐蔽性使其计量化难度较大这是造成民政局管理层忽略档案工作的间接原因。为保障民政局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民政局档案工作改革,实现民政局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民政局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实现民政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意见
1.更新观念增强民政局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要实现民政局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大胆探索符合档案工作自身特点的规律能够有效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的档案工作理论与方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民政局的实际出发制订档案工作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质量增强民政局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2.多方并举抓重视。思想决定行动。提高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从单位领导开始,要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去认识,纳入日常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领导层面成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人事档案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以此带动提高整个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真正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还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顺应当前市场形势发展,针对单位工作实际,变管理为服务,从而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
3.更新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深入各行各业的档案数量逐步增加依靠人工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特别是超媒体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展示了光明的前景。这就需要民政局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观念上对新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用新的观念看待事物引进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可对档案资料进行复制、扫描、取样实现民政局档案数字化。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检索者只要在屏幕上指出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管理程序就可以将所需的档案目录摘要等显示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合理用人培养新型的档案人才要尊重、理解人才,关心、爱护人才,要努力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根据民政局档案工作的特点要合理用人、留人。知识结构要高、中、低配备年龄结构要老、中、青结合。要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要选择有真才实学、有实干精神而又坐得住的人做档案管理工作。跨世纪民政局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尤其要一专多能既要能熟知档案管理法规和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技能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尽快实现民政局档案数字化。
5.重视民政局档案利用回馈民政局投入。民政局档案是民政局建设、生产、经营活动的记录和汇总是民政局信息资源的汇集地、成品库民政局档案虽然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价值但这种价值是一种“潜在的价值”只有重视民政局档案的利用工作努力拓展新的服务空间和服务领域才能为民政局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它的真正价值。大力开发利用民政局档案信息资源为民政局发展服务是现代民政局和档案工作者都应当全力关注并思考的重要问题。未来的社会是以智能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为主导的社会因此档案工作要与之相适应的唯一出路就是加速自身的现代化进程。档案实体的有效保护和档案信息的广泛利用是与电脑网络以及档案数字化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政局档案管理如果不能加快改革的步伐就会影响民政局档案的保护和利用进而影响民政局的工作开展,民政局档案工作者如果不能主动地去占领高科技阵地就无法在社会进步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身影。
参考文献:
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管理人员要树立档案意识,根据国家制定的《档案法》明确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对国家事业建设的基础影响。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学校档案工作要以《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为发展指导,提升对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针对重要科研成果、论文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管理人员要自觉进行档案整理工作。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收集工作,实现学校档案工作科学化发展,档案是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对学校进行的文字记录。大量的档案资料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学校的发展状况。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实现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加以管理,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对档案资料进行利用。因此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强化收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情况对档案资源进行利用。这是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关注学校的发展情况,及时做好档案收集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的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在日常管理中积极有效的开展档案处理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指导档案工作的开展,针对新型档案管理手段要创新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式。
二、提升对档案的利用注重信息资源的反馈
在学校档案中存在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集中反映学校的发展情况。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的体现档案的价值,实现对师生的服务效果,档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服务性质,发挥自身的重要性将是档案充分开发利用的重点。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档案收集工作,提升档案的质量。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在创新方法上,学校档案管理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提升档案管理的透明度,对档案内容进行定期开放,完善检索方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档案信息化处理系统方法的创新。这是现代化管理理念在学校档案工作发展创新应用的表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建档处理,档案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充分的应用上,这也是档案存在的必要性。档案不能够仅仅满足于数量的增加上,同时还要充分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功能性上,问题的充分解决是衡量档案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档案工作重点内容的明确将是提升档案利用的重要措施。只有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反馈,才能够根据档案的需求进行详细的研究工作。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能够充分的体现信息需求过程,不断强化档案利用情况。在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影响下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这是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对档案规律形成的分析,对涉及到的工作文件进行汇总处理,在客观规律的影响下,保证自身工作的独特性质,利用学校档案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系统性规范发展,针对档案内容的性质,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工作。避免出现学校档案工作整体性被破坏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为人们进行信息资源搜索提供重要的便利条件,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档案工作标准体系》都是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指导。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工作要求制定专业化标准,完善程序流程,对管理工作中的参数进行维护。档案主管部门要积极应对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发展,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制定统一的科学化标准,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各方面积极有效的沟通,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发展。
三、结束语
篇6
1.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历程
受到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审批在社会各行各业都进行着广泛的管理,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甚至形成对社会生产一定程度阻碍,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就进行改革,经过多轮改革实施、研究谈论,取消了六批审批项目,并且颁布了行政审批法,时至今日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仍在继续,并且各地已经探索设立了推进和实施改革的机关部门。
1.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内容概述
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实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内容上也涉及很多方面,在此笔者主要介绍三项内容:
第一,对行政审批项目的取消和调整,从第一批取消789项行政审批事项开始,相继进行了六批次的取消和调整,对于一些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机制能够调整的,相关组织能够规范管理的事项,政府逐渐退出。对于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并不是一消了事,而是确定了政府的监管职责。
第二,行政审批新设立的规范化,在社会的发展中总会有一些事项不再需要政府审批,因此改革中就取消了,但是也在不断出现新的事项需要通过政府的行政审批进行管理,也就必须要新设立一些行政审批,但是对于新设行政审批中严格执行依法设立,同时对设立行政审批规定了法定程序。
第三,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体系的健全,作为政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审批服务体系的健全被纳入到政务中心建设中,并随着政务服务向基层的发展,在基层政务服务大厅也都设立了行政审批窗口,建立了多级联动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同时,在服务方式上也更加便民,推行了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并做出了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做法,使得近年来行政审批服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2行政审批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审批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我们发展经济需要政府在服务方面提供完善的保障,这也是我们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出发点。政府在行政审批中不但要做好业务的办理,更要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2.2 行政审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直在持续,每一次的改革都涉及相关工作的调整,在档案整理中存在着改革前的档案没有及时整理,在改革后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名称混用、存档资料类目存档不全等问题,对于改革后的行政审批档案也存在名称错误、收集档案类目过多或者不全、审批等级出现错误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存在,必须进行反复修改,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此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一些地方是通过设立临时性改革小组的方式进行的,改革中一些文件资料与有关部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接和传递,尤其是一些分段进行的改革,前后参与的人员不同也会造成文件资料的丢失,这就导致改革中一些事项存在不明,造成后续改革中落实改革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执行不同的标准,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困扰。
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审批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改革的新要求和行政审批的新情况,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行政审批提供服务保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经验和认识对如何做好行政审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3.1 认清改革背景下行政审批业务与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行政审批档案管理是对行政审批所形成的档案进行管理,同时也是行政审批整个制度中的一项内容,因此一定要对改革背景下的行政审批业务以及档案管理工作有清醒的认识。改革不但是业务的改革,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我们从过去的行政理念中走出来,树立服务的行政理念,及时的按照改革的要求开展行政审批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行政审批业务与档案管理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重视并做好行政审批改革,才能在档案管理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而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化和完善又能够为行政审批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3.2 建立并完善行政审批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行政审批事项种类繁多,具体的审批也由不同的行政机关的不同部门负责,在改革的背景下,要想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和落实,要想实现对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就必须要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制度,其中也必然包括档案管理的内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从改革开始就确定下来,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上文所述问题中因为人员变动而造成政策解读的偏差。笔者认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整体的规章制度中就进行制定,明确档案管理的责任人制度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同时还要制定规范化的行政审批档案管理办法,包括档案收集、整理的规范要求;档案管理制度中还应当包括档案的利用制度,因为行政审批档案管理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查询和利用服务,尤其是我们当前进行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更是具有利用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因此有必要在查询、利用方面进行规范。
3.3 利用现代科学技?g发展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
在行政审批领域不但有制度方面的改革在不断深化,现代科学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当前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技术正在促进着行政审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不但大大提升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也扩展了行政审批档案的功能,通过档案资源的共享为政务公开提供了重要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还有很多功能可以开发应用在行政审批档案管理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进行技术的应用,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内容,将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后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具体办理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公示,为公众提供网络自主查询等。
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 问题 措施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工作的载体、内容和意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使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的欠缺,档案人员的职业倦怠心理以及业务素质的不均衡性依然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应从加强重视、健全制度、提高素养等方面不断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革新,促进档案工作的新发展。
一、当前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档案管理载体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纸质文件为载体的管理模式向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不断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和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要求。
2、档案管理内容的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各种工作内容的与日俱增带来了档案管理内容的不断扩大,数量的不断激增。
3、档案管理意识的转变。面对我国社会出现的巨大变革,档案工作从传统的仅仅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向着服务单位、服务经济、服务社会转变。
二、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诸多变化,各级职能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多数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收集、整理、归档的简单劳动,职能部门、领导没有足够重视,大都未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任职。另一方面,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办公设备的配备、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受到制约,极大影响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2、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心态突出。一方面,档案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工作,长期与文件、材料、计算机打交道,开展工作受到相关规则、条例的制约,且内容枯燥、琐碎,重复性强,个人成就感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平时难以得到关注与重视,工作热情、耐心渐渐缺失,责任感减退,消极怠工现象较为严重。这种职业倦态心理严重妨碍了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3、专业人员缺乏、兼职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从数量上看,接受过学校系统专业教育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多,占整体档案队伍的比重不大。从质量上看,受专业教育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且年龄偏大,在电脑操作、外语应用及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其次,兼职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大部分兼职人员来说,做好本职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在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的情况下,兼职人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中难免出现纰漏,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才能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要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办公设备的使用上给予大力支持,真正使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后,还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2、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具体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都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在遵守相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条例和制度,如《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档案借阅制度》等,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切实有效地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此项工作的效率和成果。首先,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收集、整理、归档等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其次,档案管理是一项法规性、制度性较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性文件,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自身工作岗位的各项业务规定,从而熟练、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再次,随着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会熟练操作WORD、EXCEL、IE等常用办公软件,以及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基础办公设备,实现对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控制和管理,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综上所述,要使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加强重视,健全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知识强,业务知识精,实际操作水平过硬的档案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要求,才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图书馆学;档案学;差异
1 引言
早在唐代,图书馆与档案学都是主要以收藏贤人的著作为主,毫无差别可言。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图书馆与档案学以成为一个与时展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的学科,但图书和档案的界限也逐渐凸显,更由于图书与档案数量的增加,图书与档案逐渐分离开来,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已形成了各自的分工机制和服务对象。它们的差异性也就愈加明显。只有更充分的了解两者的差异,才能更好的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交叉融合过程中不断变革与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进步。
2 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差异性比较
在现阶段,无论在档案学和图书馆学还是档案事业和图书事业上,如果只片面地强调二者的联系,忽视它们之间的特殊性,那么这些学科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只有重视它们的区别,才能有利于二者更好的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就是区分档案学与图书馆学在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文将系统的介绍两者在理论体系与研究对象上的差异。
2.1 理论体系的差异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科客体的不同,图书馆学的学科研究客体是“图书馆”,档案学的学科研究客体是“档案”。在按照宏观学的分析特点,图书馆学与档案学在理是比较接近的,具体表现在他们都由理论图书馆学、理论档案学与应用图书馆学、应用档案学两大部分组成。首先从两个学科各自的研究重点角度分析,两者差异十分明显。由于档案学主要以管理社会实践领域中所产生的不同档案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导致档案学形成了三大分支:“专门档案管理学”、“文书档案管理学”和“科技档案管理学”。而图书馆学由于所研究的对象单一,并没有划分出与之相对应的分支学科,专门图书馆学是仅存的一个相类似的学科,但在本质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两者在具体管理方式和方法上存在显著地差别,主要体现在两者的分类理论上的区别,档案学主要以该文件所对应的机关单位、文件发生的时间以及文件的主要内容为三要素进行分类;而图书的分类,更侧重于以图书的内容来进行分类。
2.2 研究对象的差异性
档案学是以档案为研究对象的。档案是由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原始记录,它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档案学强调档案信息的原始性,以档案的原始信息为基础,对档案的价值和保护进行研究,档案法也规定只有持有居民身份证或是介绍信的公民才能利用档案馆的馆藏。图书馆的研究对象从一开始就比档案馆的服务对象广,图书是以文字、图像、代码、公式等手段,将信息和知识记录在一定的载体上,以便传播出去。这些传播活动包括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选择、控制等,然后提供给一定的读者使用,只要是社会大众,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无论是国内公民还是外国友人,都是图书馆的用户,都可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具有保存文化遗产、知识教育与文化传播的职能。
2.3 工作业务的差异
由于档案馆和图书馆研究的对象各不相同,在二者的业务工作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档案的业务工作主要是指馆藏资源建设、馆藏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编研。由于档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神秘性和机要性,在档案管理方面注重“重藏轻用”,必须对档案实施完善的保护制度,约束档案信息的开放。相反,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主要是图书的整理、流通等环节,图书馆学承担着传播文化的职能。因此,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信息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利用。
2.4 组织机构的差异
档案工作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我国档案事业已经成为了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规模的独立存在的专门事业,这种从国家档案局到地方档案室有机结合起来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是档案学逐渐向专业化、高质量、高速度方向发展,便于同国际接轨,以达到最佳的秩序和效益。而图书馆事业则不存在标准化管理,从国家图书馆到地方图书馆,他们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束缚和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但这种开放性的管理方式并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没有专门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使得个地方图书馆交流程度受到限制。
3 结语
在新技术科技的浪潮下,将促使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研究出现了交叉融合的现象,虽然档案与图书同宗同源,这两大信息资源从产生到发展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在发展过程中,二者经历了从结合到分离的过程,形成了各自所特有的特点,最终导致各自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虽然档案馆发展状况不如图书馆发展状况,但它们在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方式和是相通的。所以,档案事业突破自身传统的局限,取长补短,借鉴图书事业的先进方法和理论,弥补自身的缺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慰慈, 董焱. 图书馆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1.
[2]冯惠玲, 张辑哲. 档案学概论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86.
[3]丁海斌. 关于图书馆事业与档案事业若干宏观问题的比较研究 [J]. 档案学通讯. 2002(2).
篇9
关键词:档案管理员;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随着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我们地勘行业市场化的不断加深,涉及的市场面也越来越广,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各单位领导都非常重视,也都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了档案管理设施,但是,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选配上,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
一、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高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与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很大关系。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七种基本素质:
1.爱岗敬业。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琐碎、枯燥单调、辛苦的工作,但是责任重大,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爱岗敬业,热爱档案管理工作。
2.服务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它的价值就在于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单位工作执行提供服务。档案管理人员要善于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主动开展档案管理,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完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又要主动、热情、及时、准确、全面、周到地为档案使用者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在服务中提高工作效率。
3.有责任心。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就是在于把单位的宝贵资料自觉的管理好、利用好,维护好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4.有事业心。档案管理工作和其他各种管理工作一样,在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还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坚定的职业信念,对自己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执著的追求,始终以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5.遵守职业道德。档案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的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
6.严守秘密。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不同于其他服务性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使用者和借阅者不能“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要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要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7.作风严谨细致。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科技性、服务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档案内容、利用档案咨询及信息反馈等各个工作环节中,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基本素质,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以保证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1.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整理档案,可发挥计算机管理优势、减少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促进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能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完整安全地保护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信息,使利用者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所需信息。
2.要具备综合协调能力。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的发挥常常与档案的齐全完整联系在一起。为了做好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和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打交道。如何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除了靠有关的规章制度外,更主要的是靠档案工作者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通过工作达到各部门档案管理协调统一。
3.要具备写作能力。档案管理人员有一部分工作直接与文字打交道,要有较高文字书写能力和较强的文字系统概括能力。
4.要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要经常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学历层次,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多参加系统的培训、讲座或以自学为主要形式的素质教育,要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知识,熟练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等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档案管理制度
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的职能和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档案管理制度。
1.要熟悉档案保管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核对整理档案,做到分类清楚,排列有序,不得在档案勾划、涂抹,保证档案的清洁,同时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档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逐步实现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
2.要熟悉档案借阅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在阅文室内查阅档案时,不准吸烟、喝水以免档案损坏,不准将档案带出阅文室。严格履行查阅档案制度,认真执行登记制度。外单位查阅档案必须持单位介绍信,经批准后方可查阅。
3.要遵守档案保密制度。档案既是重要的信息资料,又含有一定程度的机密性,因此,要切实加强档案保密工作。档案人员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机关有关保密制度,确保档案和档案机密的安全,对档案中带有密级性资料,未经制发单位批准,不得擅自翻印、复印和扩大阅读范围,更不得私自传抄,要杜绝一切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
篇10
1档案管理工作思路的创新是前提
要想有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思路决定出路,档案工作创新的前提是管理思路的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而应主要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
2、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基础
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更新,是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档案馆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属于非独立结构,一般情况下挂靠校办,或者是校办的一个科室,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高校管理者逐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机构改革中,先后将档案管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尤其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现出科学性、方便性、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加强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将计算机作为方便管理的重要工具,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3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关键
要打破档案管理思路呆板和管理模式陈旧的格局,重要的是要有管理机制的创新。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档案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必须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使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从而激发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使档案工作呈现出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劳动报酬、晋职挂钩,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促进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还要加强馆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
4运用档案管理的现代手段,科技兴档
信息化为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推进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档案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在管理手段上,档案馆要积极参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研究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要努力实现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数码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
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5人才资源的创新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陈出新。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总之,档案部门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样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高校的档案管理错综复杂,更要讲究管理上的创新。文章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运用档案管理的现代手段,科技兴档,使档案工作具有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档案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