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

时间:2023-04-01 05:2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形容秋天的句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形容秋天的句子

篇1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的彩色*,分外绚丽。

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篇2

1、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2、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3、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4、草木黄落: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

5、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6、望秋先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7、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8、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9、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10、粉白珠圆:像粉那样白,像珠子那样圆。形容秋天月夜美景。也比喻女子的美丽。

11、秋荼密网: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12、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13、春来秋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14、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15、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16、秋毫之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17、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8、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19、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20、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21、秋月如珪: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22、洞察秋毫: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23、人似秋鸿: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24、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25、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26、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27、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8、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29、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30、梧桐一叶落: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31、利析秋毫: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32、肃杀之气: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33、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34、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35、秋风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36、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37、金风送爽: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38、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39、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40、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41、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42、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43、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指秋天的季节。

44、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45、秋菊春兰:秋天的,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46、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47、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48、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49、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拓展阅读:形容秋天的句子

1、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见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

2、瑟瑟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它年我欲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一片,两片,三片……落叶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把自己的营养回报给了大地母亲。

4、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5、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6、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7、深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8、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

9、果实成熟了,农民伯伯开心的笑了!

10、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11、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12、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篇3

(1)暑来寒往,〖解释〗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山寒水冷,〖解释〗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3)秋收东藏,〖解释〗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4)雪兆丰年,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5)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6)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7)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8)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2、句子

(1)《立冬》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2)《立冬即事二首》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3)《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篇4

尤物秋香姐是男人眼中的,而秋香,是所有人的,它既是秋日开的花,更是一种特有的韵致。

不知道有同感的人是否很多,除了有特别的指代意义,我总认为只有把“秋”与“香”组合起来,才能让秋天的小调调更引人遐想,管它与秋香姐会不会有重叠的意思。秋色仅仅是看得见的,而“秋香”则像是色香味俱全,可感可摸可观也可品的。

对于北京来说,秋天算是最好的季节,没有春天的沙尘暴、夏天的炙烤、冬天的寒到骨子里,总是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诗意时光,让人每天都搜肠刮肚地想多找些美好的形容词来送给它。却总是词穷,啧啧叹着美好,各种感觉涌在心头,却又找不着合适的词来风雅一番。既不能像老舍那样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的句子将秋形容得明亮又乡情;也不能像郁达夫那样描绘着“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的唯美细腻,或是“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如此这般爱得执着。唯有感怀在秋香之时,用车轮印辙多记录下我们走过的美。

秋过半时,团圆也至。

每至中秋团圆都是欢聚、齐享、不爱独行。或许千里迢迢的奔行能感受更多未被俗尘遮掩的风景,单枪匹马一车当先更有自由驰骋的豪气与畅快,但在秋香中全家畅游共享一轮圆月,显然更来得温馨与安然。于是本期我们以112国道为界,勾勒出一个京城周边的汽车旅行“团圆圈”。当城市被一条条环线包裹其中,并且让的圈子不断扩大与增多,每一层圈子里都会有独特的记忆与美好,而G112所带来的美好即是:在以为无新意的旅途中发现欣喜,在离身边最近的地方感受团圆旅行的丰富!

篇5

【真题链接】Sorry, I am too busy now. If I had time, I would certainly go for an outing with you.

【句型解读】该句型表示与现在、过去,及将来事实可能相反的假设。其if从句的谓语形式分别为“过去时(be用were)”“ had +过去分词”和 “动词的过去时”/“should+ 动词原形”或“were to + 动词原形”;主句谓语形式分别为 “would/should/might/could +动词原形” “would/should/might/could +have+过去分词”和“would/should/might/could +动词原形”。

【温馨提醒】

“If it were not for…I/they… would...”句型意为“如果不是……/如果没有……/要不是……,我/他(它)们……就会……”。其中,“If it were not for...”是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were不能用was来代替。主句用“would +动词原形”表示虚拟语气。

“If it had not been for…I/they…would/should/might/could +have+过去分词”句型意为“(过去)如果不是……/(过去)如果没有……/要不是(^去)……,我/他(它)们……就(可能)会已经……”。其中,“If it had not been for...”是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主句用“would/should/might/could +have+过去分词”表示虚拟语气。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如果不是因为她不会唱歌,我将会邀请她来参加聚会。

If the fact that she cant sing, I would invite her to the party.

2. 如果我的汽车性能更可靠些,去年夏天我就会开车去拉萨而不是坐飞机去了。

If my car more reliable, I to Lhasa instead of flying last summer.

Keys:1. it were not for 2. had been; would have driven

句式二、用介词短语表达虚拟条件的句型

【真题链接】But for the help of my English teacher, I would not hav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writing competition.

【句型解读】在英语中,除了用if从句表示虚拟的情景外,还可以用but for“要不是”和without“没有”等介词(短语)来表达虚拟的条件,相当于条件状语从句。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没有你的慷慨帮忙,我不可能熬过那段痛苦的日子。

I couldnt have gone through that bitter period your generous help.

Key:without/but for

句式三、宾语从句使用虚拟语气的句型

【真题链接】The doctor recommended that you shouldn’t swim after eating a large meal.

【句型解读】表示“建议(suggest, advice, propose, recommend)、要求(demand, request, require)、命令(order, command)”等主观意向的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使用虚拟语气,其谓语动词由“should +动词原形”构成,其中的should可以省略。

【温馨提醒】

动词wish后接宾语从句时,从句谓语动词可以根据对现在、将来、过去的虚拟愿望分别采用过去式(be动词用were)、“would/could+动词原形” “had+动词过去分词或could/would+ have +动词过去分词” 等形式。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他们要求给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

They demanded that the right to vote

to everyman.

2. 彼得希望他读大学时学的是法律,而不是文学。

Peter wishes that he law instead of literature when he was in college.

Keys:1. (should) be given 2. had studied

句式四、“it be +adj. +for/of sb. +to do sth.”句型

【真题链接】I thought it would be useful for him to learn Chinese at an early age.

【句型解读】结构中,如果不定式前面的形容词说明不定式的特性,其逻辑主语一般由for引出;若形容词是描写人的品德、素质的,说明逻辑主语的特征,如kind, honest, clever, wise, sensible, nice, thoughtful, brave, bold, foolish, stupid, wrong, cruel等,则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就用of引出。

【温馨提醒】

有时不定式的动作执行者不是句子的主语,此时就需要在不定式前面加一个名词或代词来充当其逻辑主语,构成不定式的复合结构。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我打算在大学学习艺术史,因此访问法国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I plan to study history of art at university so it is important France.

2. 我们认为他问那位女士的年龄是不礼貌的。

We think it impolite the lady her age.

Keys:1. for me to visit 2. of him to ask

句式五、“be+形容词+不定式”句型

【真题链接】We were astonished to find the temple still in its original condition.

【句型解读】该句型中,不定式位于作表语、表示心理活动或情绪的形容词后面,作原因状语。

【温馨提醒】

这样的形容词主要有:happy, kind, surprised, frightened, angry, shocked, glad, delighted, disappointed, sorry, anxious, proud, clever, safe, dangerous, lucky, pleased, fortunate, right, astonished等。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虽然看到我们很惊讶,但是教授给了我们一个热烈的欢迎。

Though us, the professor gave us a warm welcome.

Key:surprised to see

句式六、 “动词+it+宾语补足语(adj./n). (+for sb.)+不定式(动名词或从句)”句型

【真题链接】The fact that she was foreign made it difficult for her to get a job in that country.

【句型解读】当不定式、动名词、从句等复杂成分用作宾语且其后跟有宾语补足语时,通常会在宾语补足语前使用形式宾语it,而将真正的宾语移至句末,构成该句型。

【温馨提醒】

该句型中的动词通常是 think, find, feel, believe, take, consider, make, suppose等。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我们觉得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是我们的责任。

We our country a better place.

2. 这两个女孩长得很相似,不熟悉的人很难将她俩区分开来。

The two girls are so alike that strangers one from the other.

Keys:1. feel it our duty to make 2. find it difficult to tell

句式七、“动词(have, take, put, like等)+ it + that/ when (if)从句”句型

【真题链接】Legend has it that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o recall the soul of Qu Yuan. (江苏卷)

【句型解读】 “动词(have, take, put, like等)+ it + that从句”“动词(enjoy, hate, love, like, dislike, appreciate, prefer等) + it + when (if)从句”“动词(see to, look to, insist on, stick to, depend on, answer for, rely on 等)+ it + that木洹比类结构中的形式宾语it无实际意义,由于英文句法结构的需要,其后没有宾语补足语。

【温馨提醒】

“动词(take it for granted, bring it to sb.’s attention, owe it to sb.等)+ that从句”结构中的形式宾语it也无实际意义,其后也没有宾语补足语。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如果你愿意教我如何使用电脑我将非常感谢。

I’d you would like to teach me how to use the computer.

2. 你放心,他会来接你的。

You may he’ll come to meet you.

Keys:1. appreciate it if 2. rely on it that

句式八、 “ 状语(方向、地点、时间副词或表示方位、地点的介词短语)+不及物动词+主语(名词)”句型

【真题链接】There remains a certain doubt among the people as to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project.

【句型解读】主语是名词、谓语动词是be, remain, live, come, stand, lie, exist, go, run, rush, flee, walk等不及物动词时,here, there, out, in, on, up, down, away, back, now, then等表示方向、地点、时间的副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引起全部倒装,描述一个生动的情景。

【温馨提醒】

当谓语动词为be, come, sit, live, stand, lie, exist等不及物动词,表示方位、地点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置于句首时,或当主系表结构中由表地点的介词短语所作的表语置于句首时,也使用该句型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有一会儿什么也没发生,接着就有一阵欢呼声。

For a moment nothing happened,

all shouting together.

2. 山脚下坐落着一个村庄。

a village.

Keys:1. then came voices 2.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lies

句式九、以“only+状语”开头的句子使用倒装语序的句型

【真题链接】Only after Mary read her composition the second time did she notice the spelling mistake.

【句型解读】当only位于句首,修饰、强调状语(副词、介词短语、从句)时,句子的主体部分要用部分倒装语序,即把其中的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提到主语的前面。

【温馨提醒】

在强调句中,被强调部分是only所修饰的状语时,句子的主体部分不用倒装。例如:

It was only when I reread his poems recently that I began to appreciate their beauty. 只是在最近我重读了他的诗,我才开始欣赏他们的美。

如果only修饰的是句子的其他成分,则句子的主体部分也不用倒装。例如:

Only Cinderella’s foot fit perfectly and so the prince chose to marry her. 只有灰姑娘的脚完全吻合,于是王子娶她。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只有那时我才真正开始感谢爸爸和他的信仰。

I truly begin to appreciate Dad and his faith.

Key:Only then did

句式十、 “It is/was+强调部分+who/that + 其他成分”句型

【真题链接】It was in New Zealand that Elizabeth first met Mr. Smith.

【句型解读】该句式是强调句型。其中,it, that / who无词汇意义,it为强调词,引出强调成分,that / who只起语法连接作用。

【温馨提醒】

如果被强调的部分在句子中作主语且指人时,用who或that来连接都可以,如果是其他成分,则一律用that来连接。

【即时演练】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首先想到骑车从沿湄公河源头到终点旅游的是我的姐姐。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entire Mekong River from where it begins to where it ends.

Key:It was my sister that / who

巩固练习: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事实上,如果我们今天听到的话,我们当然不能理解。

In fact, it is certain that we able to understand it if we it today.

2. 要不是约翰最近受伤了,我们昨天就把他的名字填在比赛名单里了。

We would have put Johns name on the race list yesterday his recent injury.

3. 苍白的脸色表明她生病了,她父母建议她做一次体检。

Janes pale face suggested that she

ill, and her parents suggested that she a medical examination.

4. 医生认为您最好休个假。

The doctor thought it would be good

a holiday.

5. 我们认为他们在几周内完成生产计划是可能的。

We think it possible their production plan within a few weeks.

6. 当她1960年来到贡贝时,对女性来说住进大森林是件罕见的事情。

When she first arrived in Gombe in 1960, it was unusual in the forest.

7. 我讨厌人们满嘴含着食物说话。

I people talk with their mouths full.

8.我喜欢秋天清爽明朗的日子。

I in the autumn the weather is clear and bright.

9.在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是重庆――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Jialing River Chongqing, one of the largest cities in China.

篇6

【考查点一】词性判断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例1.(2016年山东德州卷)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在(A)秋天里,我喜欢芦花。它生在细细的(B)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C)摇曳。然而,从来没有一束芦花是被(D)寒风吹落的。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词性的能力。其中“(A)秋天”“(B)苇秆”“(D)寒风”都是名词,“(C)摇曳”是动词,所以选C项。

【“口诀”秘授】

对于众多词语,有些确实较难区分,不妨借助下面口诀判断:

有些词类难区分,典型特点要记清:

动形加不名不行,动能加甭形加很;

连词前后能调换,介词前后调不成;

叹词总是单独用,语气助词词后跟。

【考查点二】:短语类型

短语,也叫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按结构来说,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类型。

例2.(2016年湖北黄冈卷)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履职尽责”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价值观是力量”。

C.“他一直不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类电视节目 ,从内心深处。”这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状语。

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所以让还是不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里,别人无权干涉。”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A项考查短语类型的判断:A项中“大国工匠”和“精准扶贫”都是偏正短语,“记住乡愁”是动宾短语,“履职尽责”并列短语,四个短语有两个相同,所以A项是错误的。另外,B项的句子主干是“精神追求是力量”,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C项的句子主干是“他不喜欢电视节目”,“从内心深处”是状语,这个判断是正确的。D项是一个二重复句,第一重在第一个单句后,前后属于因果关系,标志性词语是“所以”,也说明前一分句表原因,后两分句表结果;表原因的前两分句,以关联词“不是……而是……”连接,为第二重关系,是选择关系。所以D项是错误的。参考答案:C。

【“口诀”秘授】

对于短语结构类型的辨识,可以借助几个关键词来识别:

基本短语四类型,嵌字不同可辨清:

并列能嵌 “和”“而”“并”,

主谓能嵌“较”“很”“更”,

嵌“的”和“地”是偏正,

嵌“着”“了”“过”是动宾。

可以嵌“得”是补充,

出现“得”字更典型。

【考查点三】:单句成分及提取

句子成分分为主干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枝叶部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使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值得注意的是,在否定句中,作状语的否定副词“不、没有”等不能去掉,否则意义就会完全相反。

例3.(2016年陕西卷)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④句:“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解析】本题以简答的形式呈现,考查考生句子主干的提取能力。提取句子主干,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留下主语、谓语、宾语就是主干。在这个句子中“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主语,“是”是谓语,“境界”是宾语,“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最高”用在宾语前,作定语。所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是境界”。

【“口诀”秘授】

应该说,句子成分的辨析与提取对初学者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借助下面“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还有助词来区分,的定地状得字补。

【考查点四】:复句类型及关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初中学生应学会辨识以下八种类型: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例4.(2016年山东泰安卷)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并列复句)

B.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转折复句)

C.如果稼轩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假设复句)

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递进复句)

【解析】本题考查复句结构关系的判断能力。解答时应分三个步骤:⑴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⑵理解全句语义,确立层次。⑶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综上所述,A项是错误的,应该是条件关系。B、C、D三项是正确的,所以参考答案是A。

【“口诀”秘授】

辨析几种常见的复句类型,关键是借助关联词,可借助下面的口诀: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64-02

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找准切入点,然后理成一条线,抓好几个点,从点上深入,在面上延伸,层层推进,逐步提升。做到这样的“线、点、面”的有机结合,切实在一节课40分钟内让学生有所收获,就是一节好课。

一、找准切入口,理清一条线

上得好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一条思维主线贯穿整堂课,然后再以品味、朗读、欣赏、想象、模仿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深入文本,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整堂课井然有序,水到渠成。所以,教学主线的设计至关重要,有了主线就使课堂教学有了总体框架,不至于零散孤立。主线的设计就是要找准教学的切入口,找到一个沟通教与学的通道,顺着这一通道,教学不断向纵深推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如《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的故事,课文围绕破除迷信来写,破除前调查研究,破除时假戏真做,破除后兴修水利,这是文章的思路,围绕这个思路,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办法好吗?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这个办法好?划出有关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学生顺着这些问题去读有关的段落,带动全篇的学习,较好地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启迪学生的思维,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新的知识点上,较好地沟通了教与学的关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找准语言品味点,从点上深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不必词词讲,句句问,应当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词语的妙用,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除了找到课文的主线之外,更为关键的就是找准语言训练点,从点上深入,让学生切实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如《秋天的雨》一课,抓住“五彩缤纷”这个词语,让学生品味。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秋天会有哪些颜色呢?用横线划出来。

学生读课文后划下有关的词语。

师:这么多的颜色,文中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五彩缤纷。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是用来形容颜色多的?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

师:这些词语可以互相替换吗?为什么?

师:你们把词语放进句子里读读,四人小组合作商量看行不行。

生讨论。

师: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看“缤纷”这两个字,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飘动的丝带,所以这个词除了写颜色多,还带有一种动感的美,而五颜六色没有。请你们再读第二自然段,看哪些句子既写出了颜色美,又写出了动感的美。

生找句子。

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描写“五彩缤纷”的句子。“五彩缤纷”是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紧紧抓住它,环环相扣,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但老师不满足于此,在充分想象中,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进行链接,引领学生先由课文抽象地理解词语,再由词语回到文本之中,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三、在面上延伸

理清思路,品味语言,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两个步骤,但阅读教学要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为学生构建阅读教学的广阔天地,还要在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品味语言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拓展,把这些“点”组成一个面。教师在分析讲解时做一做“减法”,在探究拓展时做一做“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理解有度

老师们比较关注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文本,尊重学生阅读意愿,但是有时候学生的多元解读出现了偏读、浅读、误读的现象。因此,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多元化的感悟,应该有老师的介入和干预,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的阅读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师抛出的问题放出去要有收,要围绕主线开展教学的活动,使阅读朝着一定的目标行进,使正在成长的学生把握好文本解读的合理性,把阅读引向深入。

如《画家与牧童》一课,品味几个句子后要回到“戴嵩的著名”去理解:为什么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是因为他著名。为什么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描淡写?他画画技艺高,是个著名的画家。这些理解是在主线下的,没有超出课文的范畴。这和框住学生的思维不一样,老师应该把握好个性化阅读的合理性,心中要有课文的主旨,既要把握课文的主旋律,又要让学生懂得欣赏课文的内涵。

(二)有效拓展

进行拓展延伸,若让学生天马行空,学生学得肤浅;过于繁琐,学生学得散乱。为此,拓展补充资料应回应主线,升华学生的情感。如《生命 生命》一课,一位老师这样进行拓展。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到底怎么样才能算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出示杏林子照片),看着这张照片,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乐观的人,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课件出示杏林子的成就以及杏林子变形的双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讨论。

师:你们说对了,这是一双因病而畸形的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本文作者的手。杏林子12岁就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整整50年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

师(出示成就):但她凭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50年的时间里,她用这双手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有小说,有散文,有影视评论,有影视剧本。这么多的著作是这样写的:腿上架着一块木板,颤巍巍地用两个指头夹着笔写字,每写一笔就像举重一样,一字一痛,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让自己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讨论。

师:杏林子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令我们震惊,就让我们带着这份震惊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篇8

童诗中有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有趣的比拟,丰富的想象,毫无疑问,它应是孩子学习书而语言的一个极佳的典范。同时能培养他们保持对生活与自身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其感情世界。

正是基于上而的一点认识,我进行了儿童诗教学的探索。

一、让诗歌走下圣坛

有人说“孩子的天性是诗人”,这句话给了我足够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决定打碎罩在诗上面的那一圈“神圣”的光环,从平常真实处下手。

第一次接引学生走人诗的国度是在学完一年级上册《四季》一文时,我利用图片资料,(有关春天景物的图片:溪水潺潺图;鲜花怒放图,蝴蝶采蜜图等)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完成这样一个习题:__________说:“___________。”口头完成填空后,我请孩子们将自己说的句子,分行写在自己的本上,并请孩子们在同学面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的儿歌。

溪水哗啦啦地流着,

它对岸边的小草说:

“好久不见了,老朋友,你们好吗?”

蜜蜂嗡嗡嗡的叫着,

它对鲜艳的花朵说:

“你们真是越来越漂亮了!”

读完,我问他们:“读了这些话,你们有哪些想法,可以跟老师说说吗?”有的孩子说:“有趣!”有的孩子说:“它里面把小动物当人写了。”有的孩子说:“这个样子像诗一样了。”机会来了!我见缝插针紧跟着他说:“你说得很对!这就是诗!”孩子们听完最出欣喜的神色,他们没想到诗的创作如此平常、简单。这种教法正合了袁枚所说的:“善取皆成佳句。”“求诗与书中。”接下来,我又借机介绍了一首小朋友的诗,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写诗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不外乎他们所说的“有趣”、“当人写”、“分行”、“最好能押韵”如此而已。

二、擦亮诗的眼睛

现在的孩子比较冷漠,有时,你甚至会有一种感觉:他们的感情之河好像干枯了似的。待人处事也少了那股子灵气,更多的是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浮躁。而诗的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不拘格套,但抒性灵。”“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这里的性灵就是指细腻平和的情感。诗能平和人的感情。改变人的气质。

1 一石激浪,拓展想象

想象是孩子们进行童诗创作的最重要的才能,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表现出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次写作题目是《风》,我问风是什么?会干什么?孩子们说:“风是妈妈的手,它轻轻地抚摸我的脸。”“风是爱看书的小娃娃,它不停地翻着我的书。…“春风是小剪刀,剪出了柳树的叶子。”“西北风是一群群小坏狼,把我的耳朵咬得痛痛的。”……这样无数次地形容,不要管他们所说的合不合理,只要情真就可以,总会有动人的句子出来沁人心脾。

2 创设情境,让诗情涌如泉

我们当前的文化课授课地点一般是室内,空间的单一呆板,使得孩子们的思维空间受到了限制,这不利于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所以我设置的活动都比较有诗意,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带一份诗心,到大自然与生活中去体验与观察。

比如开展的“秋天是怎样来的”的活动。带孩子们到校外去观察,他们兴奋极了,有的在田野里,有的在路边,有的在小河边进行观察。不一会儿他们带回诗句来了,他们说:“哗啦啦/清清的大河试了试嗓子/啊!秋天是唱着歌来的”“,沙沙沙,金黄的稻子在风中弯弯腰,啊!秋天是跳着舞来的”“嘀嘀嘀,满载瓜果的汽车在马路上奔跑/啊!秋天是开着汽车来的”……

3 捕捉诗情,让童诗处处开放

孩子常常用他们特有的新鲜角度,去看待每一刻来到他们身旁的人和事物。他们从不倦怠,好像生命的每一刻都在进行探险一般,充满未知和意外的欣喜。正因为如此他们不经意的童言童语,不经意的微笑都可以变成一首诗,他们的想法做法很多是即兴的,我们要善于及时捕捉他们的这些灵光。

三、建立展示和比较的舞台,激发和保持诗趣

1 设置展示交流的舞台

孩子们自选素材,构思、撰写,用诗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作完成后,被推荐写得好的孩子上台,一个个自豪深情地读着,台下的孩子专注地听着,课堂上俨然开起了诗歇朗诵会。课后,择取优秀的诗作或张贴在教室作文园地上或刊登在校报上。更可以向刊物推荐,在更大的范围中得以展示交流。同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这无疑会给他们极大的鼓舞。

2 提出要求,改变评价角度

写诗和写文章不同,在章法上我几于不作要求,三两行也可以,不要那些铺垫、陈述的语言,只要写出你自己的想象和发现。而孩子们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新奇的想象,这些又正是写诗所必需的,也就成全了,孩子们的热情。

其实,诗就睡在我们身边,只要多给孩子们一点时间,一点空间,还有一点阳光。愿童诗教学为孩子的自主写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袁枚,随园诗话,昆仑出版社,2001年4月。

篇9

一、精选习题重“尺度”

1、认真解读考纲,以纲顾本。新考纲及考试说明刚一出炉,我便组织全体英语备课组的教师对其进行了认真解读,特别是对于单词拼写这个新增题型做了仔细的集体研讨分析。我们得出应对单词拼写题复习备考的原则:(1)明确单词拼写命题的方式。即句子中被考查的单词空出,横线上标有该单词的首字母,要求将单词的正确形式写在右边的横线上;或者句子中被考查的单词空出,横线后的括号内有汉语词义,要求将单词的正确形式写在右边的横线上两种方式。(2)注意考查的要求。单词拼写既考察学生正确拼写出所空单词,又考查对词义、词性、词形及句子语境的准确理解能力。(3)依据考纲及考试说明,遵循教学大纲对中学生应掌握词汇的要求,结合教材四会词汇的学习,有效指导单词拼写的复习工作。

2、选择出重点词汇,猎取高考高频词汇。通过对近几年中的高考试题及其它那几年模拟题中单词拼写题的汇总、分析,结合教学大纲词汇表及高中三年教材中的单词表,我们对基本词汇进行了筛选、归类和整理,突出重点词或考点词。如,

名词类:亚洲、欧洲、国家、政府、组织、顾客、乘客、旅行者、餐馆、家具、发音、一月、八月、秋天、九月、伞、科学、地理、日记、圣诞节、先锋、电脑、建设、质量、衣料、秘书、音乐家、想象、宇宙、旅行、贫困、成就、展览、活动、经验、公司、共同、贡献、毕业、二月、失败等120多个;

动词类:吸引、鼓励、欣赏、保护、禁止、发音、庆祝、设计、加强、接受、组织、污染、量衣、考虑、参加、描述、尊敬、减少、允许、劝说、播送、认出、浪费、宣告、交流、打扰、传播、建造、理解等近200个;

其他类:如形容词和副词等70多个。这样,我们就将教学大纲词汇表上的绝大部分四会词筛选为四百个多个了,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单词识记量。同时突出了重点词汇与考点词汇。

二、精讲巧记找方法

1、根据发音规则记忆单词。如 mis-take,in-for-ma-tion, im-pos-si-ble,au-tumn,de-feat,mea-sure,pio-neer,jour-ney,re-quire;honest,hour,exhibition.等。

2、根据构词法记忆单词。掌握常用的合成词、前后缀等。如book-store,dis-honest,dis-like,dis-appear;un-known,un-lock,un-fair;educate—education,develop—development,work—worker,discuss—discussion,pollute—pollution,construct—construction.等。

3、奇思联想记忆单词。对于有些词,如beautiful一词,可以告诉学生用其中的字母尽可能多地,由少到多地组织新词:be,but,bit,bet,eat,ate,beat,feat,felt,leaf;还有些词我们可以将其分开来奇思怪想识记,如hesitate分解为 he-sit-ate,记为“他坐下犹豫地吃”。

4、无意识记法。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学习词汇主要是学生通过直接注意识记单词。譬如,教师的教授,个人的识读。然而,短期的强化训练却离不开无意识注意来识记词汇。例如,每天早读时,我都让课代表将重点单词写到黑板边上,每次十个。这样做既不影响其他教师上课,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无意注意识记单词的环境,而且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第二天早上进行检测评价,巩固了学生识记单词的效率。

5、在语境中背写记忆单词。单词拼写不仅考查学生的拼写能力,同时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做题时,要注意所给提示与语境,根据语境提示把句子读完理解后加以分析、判断、确定所选的词。另外,还要注意单词的词性、词形、首字母是否要大写等以免造成遗憾地丢分现象。例如,1996年高考试题中76小题:Rice is grown in China, Japan and other ___(亚洲)countries.许多学生直接按文中的汉语提示写了Asia这一名词形式。正确答案应该用其形容词形式Asian. 78小题:The National Games were well____(组织).不少学生没有看出此句是被动语态形式,应用organized,却用了动词原形。1997年76小题:I am pleased that he gladly__(接受)our invitation.一则考生要区别accept与receive两个词,另外要确定使用一般过去时,由gladly一词表明他从内心愿意接受,所以正确答案为accepted.

三、精练模拟提能力

弄清了单词拼写的命题特点并有了一定的做题方法和技巧后,接下来就要强化模拟训练。也只有在具体的定量的精选习题训练过程中,学生才能形成做单词拼写题的语感,才能掌握某些解题技巧和巩固对单词的记忆方法。也只有精练模拟题,学生才能形成全局观,培养阅读、判断和分析句子含义的灵活做题能力。

篇10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要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三、要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如《小小的船》中的“月儿”;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如《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压”;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免往前看……”中的问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