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27 08:2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档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社会保险档案是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操作的首要载体。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社会保险制度是否能够健康运行。社会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险办理和服务的记载,是考量经办工作是否依法进行的依据。无论是绩效考核、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都需要依托档案资料。
社会保险档案是服务参保对象的重要媒介。社会保险也是用人单位保履行义务和参保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的一种历史凭证,通过此凭证,社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缴纳范围内的各种权益。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广大参保单位和职工对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保险档案的记录与民众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密切,记录着民众享受社会保险的详细内容,服务范围将逐渐的扩大。
做好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党和国家提出要建立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毕本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社会保险部门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为保险行政部门制定保险费用的收缴和保险服务的方式提供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完善保险管理体制。
2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社会保险项目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保险项目的门类增多,办理社会保险的人数只能多,保险项目经办机构所形成的的各种图标、文件和凭证等数量越来越庞大,档案管理的难度增大,管理的范围增加,保管时间的延长和保存方式的多样化等,缺少统一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在繁杂的档案管理中,由于能力和技术有限,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社会保险办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件资料如身份证、死亡证和收入证明等都来自于其他社会职能部门。这些资料可以直接从这些部门单位的网上进行下载,大量的数据资料堆积造成了档案资料的膨胀,部分单位部门的档案信息形成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档案资料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限制了档案信息的闲置浪费。社会保险机构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限制着档案资源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
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当前,档案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纸质为主,计算机信息档案为辅。纸质的档案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成本,在档案借阅是提供原件或进行复印时,很容易造成实体的损坏,纸质的档案调阅非常繁琐,档案的使用效率比较低。
档案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档案的整理、归档、阅览、借出和复制。档案仅仅在机构内部和参保人员之间进行传递和借阅,档案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少,档案的利用性你比较差。档案管理技术的多媒体化、数字化和网络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档案的公开性和共享性难度大,档案的保密水平不够,不利用档案信息的利用。
3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社保局办公区布局,为建立档案室和档案查阅室预留足够空间。投资足够资金购置移动式档案柜和其他设备。配备消防、通风、安全设备。购置档案管理工作必需的硬件设备,如快速扫描仪、计算机等。研发和购置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在电脑公司协助下自行开发管理软件从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档案扫描存储起步。移动硬盘构建的数据库,存储参保人基本信息(身份证号、档案号、就业时间、缴费情况等)和人事档案信息。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体系。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建立,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形成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方式,做好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协调和沟通,正确有效的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社会保险机构的各级主要领导要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关系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档案工作进行详细、全面的部署,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员工考核的范围之内。县级以上的社会保险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科室,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制定专门的管理规章和设置专门的领导机构。
完善制度规定,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为适应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备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系统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可以大大促进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正在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准备出台一套符合社会保险特点的专业档案管理制度,将在科学界定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中所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分类方式等方面,为全国制定框架性的管理依据。
推进资源建设,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积极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选择功能完善的档案管理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档案的轻松快捷著录、完整高效统计和快速准确检索。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对于相关协议服务单位联网结算,对通过Internet网上经办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档案管理,确保文件的原始性和法律效力。大力开展档案数字化加工,对现存的纸质、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在业务窗口对档案资料进行前端扫描。
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服务水平。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档案利用是档案生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积极开展档案利用需求调研,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针对性。及时续编档案索引目录,方便各类利用者调用档案。深入挖掘信息资源,整理汇编政策经办资料,向社会公开现行业务文件。建立社会保险档案信息中心,与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劳动保障网等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建立社会保险档案服务网络,为社会各界提供社会保险档案信息服务。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基础的知识、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通常情况下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保险部门的档案管理者的水平比较低下,服务意识差,主观能动性不强。因此,一方面,档案工作者必须加强业务培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找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因为信息化的现代,档案管理也由简单的手工操作,转为现代化的管理密集知识型的工作。也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掌握现代科技的管理人员才能胜任。
篇2
在新时期要规范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保证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完整和安全,为参保个人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开展社会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性的功能,这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档案服务工作趋于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要,显然,社会保险事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是客观形势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更高标准,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已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问题
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问题,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使档案管理提高到一个高的档次,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制度问题
尽管国家已出台一些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档案分类不清,导致重要档案遗失或者归纳错误的发生;格式欠规范,档案材料纸张形式各异,装订不规范,给档案归类与查阅带来许多麻烦;保存或调阅无硬性规定,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保险工作正常开展,也增大了舞弊和错误疏漏发生的可能。
2.新时期社会保险与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问题
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一些单位不能配备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且设备配置简陋,缺乏应有的防潮、防蛀、防盗、保密、存储、检索设备,导致档案在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更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仍未完全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使得档案的查阅很不方便,再加上目前社会保险业务量的日益庞大,传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查阅、核对需求,使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对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产生质疑,影响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形象。
3.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人员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不少负责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很少有时间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没有时间学习、补充和更新养老保险档案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技能,对档案的重要性、归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编目、装订等业务缺乏了解。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能专注于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质量也就难以令人满意。
三、新时期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设计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因此,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负起责任,因此在新时期要积极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要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健全制度标准与档案管理规范化
健全制度标准,扎实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立覆盖全部环节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判定文件材料的来源形式和查考价值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业务流程、档案分类方案。依据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从社保处养老保险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移交制度》等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各门类档案资料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统计,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处罚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夯实基础建设与推进档案集中管理
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档案集中安全管理。积极争取单位领导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等实际问题。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实行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三分开,购置金属密集架、防磁柜、计算机、扫描仪,配备吸尘器、灭火器和温湿度计等应有设备,确保达到“八防”标准。实行档案集中管理原则,确保保管利用过程中档案实体和数据的安全。积极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购置档案管理软件,按要求建立详细的检索查询系统,努力提升档案服务效率。
3.加强队伍建设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只有具备高素质档案人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在明确档案工作分管领导的基础上,将档案工作与业务经办工作同时部署,纳入每年的年初计划,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制定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要求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大胆的创新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档案业务水平。此外,还要认真做好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社保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四、结语
篇3
成都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通过制定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措施,不仅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之中,而且纳入了目标管理。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还成立了由局领导为组长、相关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单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根据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实际,各单位都配备了政治可靠、忠于职守、熟悉业务、相对稳定、文化水平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和业务档案工作流程,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业务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业务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程序,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各处(科)室业务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各处(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形成的业务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此外,成都市档案局、市社保局、市医保局联合成立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开展全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设施建设
成都市根据《规定》的要求,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加大了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设备设施的投入,为业务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档案用房配置上,市社保局业务档案库房250余平方米,做到了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室和办公室三分开。大多数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档案库房也达到了40平方米/万卷的标准,能够容纳近期应接收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其中,龙泉驿区人社局建立了档案管理中心,集中统一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心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除做到“三室分开”外,还设置了档案整理等业务用房。在档案设备设施配置上,各社保经办机构均配备了符合国家要求的档案柜(架)和档案装具,并按照档案安全管理的“九防”要求,配备了温湿度计、空调、除湿机、灭火器、防盗门窗等设备设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这些设备和设施,从物质上确保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业务建设
为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成都市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宗旨,按照《规定》和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档案局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市人社局和市档案局联合印发了《成都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实施细则》,要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通过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保密、统计、鉴定、销毁、移交等制度,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业务建设工作。在收集方面,该《实施细则》要求各社保经办机构定期对各种门类、载体档案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确保各种业务档案材料归档及时、完整。在整理方面,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全市统一制定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工作方案和具有操作性的整理流程,并通过市、县两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督促指导,严把业务档案整理质量关。在保管方面,《实施细则》要求全市各社保经办机构对各门类、载体业务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除了按照保管期限、年度、类别排列外,还要做到业务档案存放位置的指引标识清楚。同时,各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还须定期对业务档案的保管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规范、安全管理。
四、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利用服务
为方便群众查阅利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成都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修订完善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目前,全市社保经办机构已全部使用统一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管理,都建立了业务档案目录数据库,编制了规范的业务档案检索工具,实现了快速、准确查阅业务档案的目的。成都市人社局还开通了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系统,参保单位和个人不仅可以在网上办理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网银缴费等业务,还可以查询社保信息、历年缴费标准、业务办理情况等。
五、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问题整改
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提升;方法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各行各业也随之水涨船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作为人们健康的保障,广受群众关注,国家也推出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服务,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医疗保险等等,覆盖面越来越广,人们所取得的实惠也越来越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评分尺,也是其服务质量的标准链,并且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为新时代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医疗保险档案概述
医疗保险是传统社保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之一,2019年3月16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传统五险逐步减少为四险。医疗保险直接的作用就是补偿人们因病就诊产生的医疗费用,其涉及面广泛、业务复杂,涵盖了“医”“保”“患”“药”四个方面,企事业单位所有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均可享受其福利待遇,医疗保险档案记录着参保单位及参保人员的所有信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内容丰富。医疗保险档案既包含综合性的政策法规,又囊括参保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特殊病种和病例等文件材料,还牵涉电子档案文件,具体可以涉及参保单位基本信息、参保人员详细信息、所选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一个地区医疗保险工作发展轨迹,可以这么说,一份医疗保险档案就是一部地区医疗保险工作的成长史。
(二)形式多样。医疗保险档案属于综合性的档案载体,从载体形态可分为传统纸质版档案和照片、视频、录音带、光碟、硬盘等新兴档案载体;从载体类别可分为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业务档案、电子档案、音像档案、照片档案等;从记录形式可分为文字、图表、照片、视频、数字代码等,总而言之,一个地区各种形态的医疗保险档案代表了该地区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三)来源广泛。医疗保险档案的来源有自身形成、上级印发、参保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和有关单位报送等多个渠道来源,在文件整理归档时要注意分门别类,最大限度保障其文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四)价值多元。医疗保险档案价值主要有凭证价值、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其凭证价值指的是全面真实反映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履行的缴费义务和享受医疗保险的福利待遇;史料价值指的是详细记载该地区医疗保险事业从诞生、发展到茁壮成长的历程;参考价值指的是通过研究医疗保险档案能够对现实医疗保险工作进行优化,并对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当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重视不够。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很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原因是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业务、轻档案的心理较为严重,无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审核方面都漫不经心,导致许多基础数据存在缺失、漏报等错误。二是专业人员匮乏。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医疗保险业务,能够将档案进行科学合理分类,按照不同形式、不同来源进行有序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往往是兼任,专业知识并不过关,容易发生简单基础性失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三是档案管理意识淡薄。许多人认为工作中注重的是能力,档案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少,资料更新不及时,无法起到档案应有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现今许多医疗保险所都没有制定针对医疗保险档案专项制度,只是以其他基本管理制度作为参考,难以体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特殊性。一是职责不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兼职情况突出,工作人员管理内容复杂,工作压力巨大,难以做到主次兼顾,或者只是以本职工作为主,档案管理为辅,最终出现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质量次,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需求,比如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管理人员整理档案随心所欲,导致他人在档案查询时效率低下。二是细节不明。档案管理应该档案目录清晰、完整,便于查阅,但许多档案标题、目录记录不清、语焉不详,严重者出现目录破损或者缺失,档案编号也没有统一,分门别类时各自为政,导致每换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就需要重新整理一次,造成时间、人力上的巨大浪费。三是管理不规范。部分医疗保险所没有做好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将医疗保险档案与日常工作文件混为一谈,容易出现数据遗失。许多医保所对于医保档案的调用没有制定具体的约束制度,往往出现档案借出后难以收回的现象,加上信息对接沟通不到位,导致档案流向不明,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而引起的。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一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新时代医疗水平逐年提升,信息化建设在医疗体系建设占有重要地位,可是许多医疗保险所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明显滞后,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不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往往采用的是纸质版档案与电子版档案混合使用,容易出现数据冲突。二是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信息的录入都是依靠人工,部分工作人员在信息录入时审核不够细致,导致录入信息与原始信息有一定出入,最终还是需要查找原始纸质版档案,也就无法体现出档案信息化的真正优势。三是信息共享不足。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软件管理标准,难以实现各个医疗保险所档案信息共享。
三、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为了顺利开展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需要不断加强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是加强宣传。以宣传栏、宣传册、公众号等传统宣传载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将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到位,改变档案管理人员轻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陋习。二是加强培训。对于现有兼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其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引进专业档案管理人才进行专职管理,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档案管理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三是严格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奖惩措施,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出现的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细致等问题进行追责,对于档案管理表现突出者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一是分清权责。建立责任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尽量避免出现兼任现象,以此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责任清、职责明、效率高。二是强化细节。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标准统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整理,高质量、高标准编写档案目录,设立完整目录索引体系,这样无论谁来管理或者查阅档案都能够轻松应对。三是管理规范。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化监管、收档,做好档案调用台账,明确档案流向,以免出现档案遗失后推诿扯皮现象。
篇5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价值
医疗保险工作开展中,档案管理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对于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价值,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论述。第一,档案管理能够推动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效率。从日常业务工作的角度来说,所谓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对已经完成的业务工作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新开展的业务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和处理,这样做能够为医疗保险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对于提高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第二,档案管理能够引导医疗保险工作实现改革性的发展。从医疗保险工作的整体来说,档案管理是其中一项基本的业务构成项目,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工作的整体发展状况,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的带动医疗保险工作的创新性发展,通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改革为人们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健全,其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医疗保险工作开展轻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尽管在理论上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保险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医疗保险工作的负责领导和执行人员都没有对档案管理形成深入的认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种轻视的思维意识往往就造成了现实工作中档案管理的混乱。第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医疗保险众多的档案管理属于一项具有专业性的管理业务,因而离不开专业管理人员的参与,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在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中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形成重视,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档案管理提出的要求产生脱节。第三,档案管理采用的方法较为落后。经济型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使得医疗保险的业务量大大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作难度的提升,就不得不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但是当前很多单位中仍旧是将人工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式,导致对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率较低,管理水平也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带来人力、精力的浪费。
三、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探究
1.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鉴于忽略档案管理对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重要价值造成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的低效率,要推动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就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说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甚至是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是工作负责领导和执行人员都能够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予以高度的重视,保证每一次档案管理工作都能够落实到位,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2.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较低,要加强档案管理就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培训的重点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向工作人员传授基本的法律法规和业务上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其专业化技能来应对复杂的工作任务,而是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总而言之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就要从理论知识与思想态度两方面展开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
3.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含量。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改变以往完全依靠人力开展工作的状态,有效利用各种详尽的技术设备来加强档案工作的管理,首先可以增加微机设备的投入,为各种先进管理技术的采用提供不可或缺的硬件设备支撑,其次要重视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不断提高管理的技术水平,开设一个专属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平台。通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含量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有效弥补人力管理中的不足。
4.对档案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篇6
从整体上来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工作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从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许多工作处在混乱、无序当中。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在制度上的缺陷,极易造成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全,丢失、涂改、损毁社会保险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群众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二)工作条件差的问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在社会保险工作中不受重视的地位,造成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办公环境较差,各地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办事处经常出现经费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这给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档案的保管带来安全隐患。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材料易丢失、毁损等状况在这种环境下出现得更为频繁。
二、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上存在缺陷。因此,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整合资源,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在统一的制度管理下有序进行,从而改变社会保险档案经常被涂改、损毁的情况。
(二)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信息化社会就是因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要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办公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降低办公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在档案信息安全方面,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来保管档案就比传统的保管方式要安全得多,并且占用的空间也是虚拟的,不必要求实地上的大空间来存放纸质档案。当今社会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工具,以及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信息交流渠道,为实现信息的交互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来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交互性,使群众能够得到最新的资讯,同时群众的心声也能够在交流中得到积极的回应。
(三)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具有工作量大、内容多、关系复杂、管理难等特点,据研究表明,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即为将被保险人或被保险单位的信息纳入个人专属的数据库,实行对应性很强的信息管理。比如,将被保险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信息集合起来,建立一个专属于被保险人的数据库,这样,在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并找到相应的资料信息。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新形势;医疗保险;档案管理
医疗保险档案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利益,也是记录参考人员和参保单位的重要信息资料。那么新形势下,针对医院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怎么才能保证医疗档案不会出现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对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
一、医疗保险档案的含义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医疗保险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居民在接受治疗后,进行保险赔偿,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票、治疗单据等整理成册,形成的档案就是医疗保险档案[1]。医疗保险档案既是就医人员治疗的详细资料,也是保险赔付内容的资料,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利益。医疗保险档案可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有力的依据,还能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结构档案管理专业性不强
从目前的医疗结构可以看出,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例外,然而针对医疗档案管理的专业性普遍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档案管理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目前很多医疗结构却没有重视档案管理者的能力,往往会选择一些有档案管理能力的人去进行操作,甚至是选择有能力去管理者去培训新人员,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整体专业性不高,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甚至是没有去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相互交流学习,相互进步等[2]。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缺失
档案管理部门在整个医疗机构中属于最基层的部门,不会引起领导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去建立健康的管理制度,甚至是规章制度只存于形式上,没有去执行和落实。没有制定查阅流程,查阅手续不齐全,导致档案资料只存在于纸面上。部分医疗保险机构根本不重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而管理者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去操作
(三)降低了档案管理的价值
医疗保险档案是领导做出科学决定的重要依据,所以有效的档案管理才会产生巨大的效益。目前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只用于查阅,并没有其他有效的作用,这就完全降低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实用价值。
三、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医疗机构的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岗位,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性培训,注重档案管理的地位,通过开展各种课程和活动来培养档案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并不定时进行抽查,发现档案管理中的不足及时提出改善。作为档案管理者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3]。医疗机构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提供充足的人员。
(二)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国家应重视该方面的管理,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加强档案管理的配套设施。同时医疗机构根据内部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制定一个符合内部管理的相关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不断加强和规范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4]。制定档案管理制度要遵守可持续,科学合理的原则,引进先进的思想和管理,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一个符合内部和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机构档案管理效率。
(三)加大现代化信息建设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领域都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提高自己,那么医疗机构同样不可错过,进行网络信息化建设。但是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可以借助政府的资源,寻求各种帮助。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庞大的网络设备,建立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网络管理室。网络设备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管理和安全,所以网络设备是现代化信息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四)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利用率
在治疗过程中,单据、发票和治疗方案等相关文件全部需要存档保护,但不仅是指保存起来,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针对漏失和缺少的档案要及时弥补,不断审查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的完善。对医疗档案管理不断寻求创新,积极开发新思路,让档案管理满足医疗机构的工作需求,还要将医疗档案发货较大利用价值,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5]。
篇8
1.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的管理问题
在社会养老保险中,有些领导和一部分工作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认识不足,总是觉得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只是简单抄写和保管工作,谈不上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主要工作,不能给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只要做到不丢失、不泄露,就可以应付查档、外调;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想法,表明这些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不了解,忽视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势必使社会养老保险当按工作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2.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与环境设施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对档案管理必备的首要条件,首先是要落实档案室的设施建设,有些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至今没有专用档案室,还有些档案室狭小,由于档案资料多,出现潮湿和“六防”设备配套欠缺问题,使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出现资料虫蛀、霉变,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和外观的整洁美观,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连必备统一的档案夹、切纸刀等工具都无法购置齐备。
3.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与管理水平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力量不强,管理手段滞后,管理水平低下,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情况,他们大部分都未经过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的重要性、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归档等业务基本不了解,对收集档案意识薄弱,并且大部分档案工作者为兼职,没有人认真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去,日常事务只是把资料放进档案盒,也不及时整理,严重影响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另外一部分归档资料欠缺准确与真实性,传统陈旧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已难以适应时代飞速的发展,在新形势之下要求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一定要改变传统模式,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1.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张为主的档案管理实体,大多是以手动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鉴别、存储、统计等方面管理,它的工作量非常的巨大,步骤又是相当的繁杂。由于存储量大,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精力,去实施对被封存的档案资料进行信息提取与加工处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资源已经大多被闲置或变成废物浪费掉。随着现代管理技术与引进先进的设备,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代化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挑战。档案管理重点在于适应数字化记录管理需求,从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向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将信息作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不同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采取现代化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才能体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2.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管理数字化
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对档案原件得以保护的重要方式;档案数字化需要通过利用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手段,将档案部门的各种不同物质载体形式处理转变成数字化信息,并创建一个数据库文件以便于提供服务。形成数字信息化档案管理未必意味着传统的档案管理要取消,其两者应互相补充、。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当根据国家推荐标准管理信息,根据其发展特点与需求,制定标准的内部管理,在实践中逐步改进。数据库文件的目录,要有利于实际性的操作,又符合国家的标准规范。
3.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人类社会推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环境下,使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与信息的公开得以实现;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该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当中,伴随着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及其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应及时地做出应有的调整,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认识深远并且立足当前,积极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会碰到的不同方面问题。
4.社会养老保险与档案人才建设
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档案工作者是档案信息资源和用户两者互相联结的纽带与桥梁,在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中,渴求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者应掌握好档案专业知识,利用其专业知识,指导电子档案文件进行分类归档。需掌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及电脑应用技术,使他们的业务水准与知识结构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创建档案新模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档案工作者若对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现代化的管理不够熟练,就难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更加难以高效率地实现档案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不仅要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计算机专业化人才,还应加强对管理工作者的在职培训,提升档案工作者对电子文件管理的专业知识,使他们肩负起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重任。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居民养老保险档案;新时期;档案管理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特点
1.1政策性强。我国人口基数大,区域差异性大,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使得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始终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资源参保”“自由选择参保档次及缴费水平”等基本原则。因此,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工作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尊重不同参保群体多样性、流动性及差异性特点,将党和国家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落实好、执行好,维护每一名参保人员的切实利益。1.2涉及面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3.95亿人,城镇常住人口8.31亿人,乡村常住人口5.64亿人。因此,我国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涉及面广、群体数量庞大,这是其他任何一种保险所无法比拟的。1.3内容复杂。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为城乡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参保登记、保费收缴、保费拨付、账户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收、稽核以及基金管理等,保险业务环节众多,导致各个环节形成的档案内容结构复杂,涉及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1.4变动性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为广大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提供养老保险业务办理,这些人员大多没有固定单位、户籍流动性强,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且其工作又不固定,这就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办理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导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常常处于变动状态,增加了养老保险档案资料收集、移交和管理的难度。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价值
2.1助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立旨在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一份生活保障,是一项得民心、利千秋的民生工程。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改革的深入,通过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推进,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例如,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仅担负社保责任,还需要对60岁以上老人提供社会化服务。通过对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管理,有助于新增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和执行。2.2保障城乡居民切身利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关每一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参保人员参保手续的办理,还是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待遇享受等,都会涉及参保人员的信息采集、保费划拨等,在此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档案资料保管,可以为参保人员养老保险转移、保费申领提供依据,一旦发生纷争时,可以第一时间调阅相关档案资料,作为权利维护的重要凭据。2.3提升养老保险业务质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收集、编目、整理、归档,以及信息化录入等,其实质就是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工作开展的有效梳理和归纳,并对业已完成的养老保险业务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馆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编研,数据统计分析,为城乡居民社保部门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养老保险业务质量和水平。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现状
3.1管理基础薄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但从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现状来看,其基础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专业人员数量配备不足,“重业务、轻档案”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在不同程度存在,业务档案管理所需的经费投入不足,无论是硬件配备,还是软件投入都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险档案的现实需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收集、整理、鉴定、查询、利用,以及销毁等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短板。3.2业务素能不精。从目前从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人员的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人员数量配备较少、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欠缺、后期业务培训跟不上等,这导致从事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能不精,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养老保险业务知识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复合型人才奇缺。3.3利用效率不高。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现状来看,突出表现在档案的利用效率不高。由于单位合并、机构分拆、人员频繁调动,影响到社保档案保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此外,社保档案沿袭了手工纸质操作为主,电子化、数字化进程缓慢,影响了社保档案的后期利用效率,社保档案价值无法发挥出来。
篇10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一、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新农保政策试行以来,我国城乡各地都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民生工程,广大农民群众也充分认识到了新农保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好事的一项好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参保人员登记,建立形成的业务档案资料不齐、不健全。档案资料不齐一般表现在缺少身份证、户口册等证件复印件。不健全则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申报单位或个人填报的参保资料不全或未盖公章;另一方面审核单位在办理各种参保业务时,建立形成的档案资料没有按要求一式几份填写留存,并且未填写办理、审核时间,无经办人、负责人或领导的签字,未加盖审核章或公章不清晰;或是存档的参保资料不是审核单位建立形成的原始纸质件,而是留存的业务资料复印件(并且未加盖鲜章),如今后有争议事件发生,这类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就要被大打折扣。
(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存档资料不规范。表现在书写不规范,存档材料不规范,存在业务存档资料中姓名、身份证号与户口册、身份证复印件上的不一致问题,有写错、录入打印错的,有填写不完整等;在业务存档资料中划减、修改处未加盖审报单位、审核单位(或经办人员)的校对章等。这些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业务存档资料不现、不清楚、不确定,今后就难准确利用档案来核实缴费等情况,就没有利用价值。
(三)由于社保部门涉及的业务、资金人员较大,特别是县级社保部门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化、科学化,难于查找参保人员的个人资料,更不可能谈业务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为促进城乡居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居保业务档案的社会价值,为参保人员和社会各界服务,各地区居保中心应把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来抓,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城乡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办法,逐步实现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具体措施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各城乡居保中心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条例中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订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城乡中小企业养老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明确档案管理岗位职责和责任,对档案整理和借阅利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维护档案的真实面貌;统一规范,健全档案归档制度,明确档案归档范围和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做到随时归档,档案保管安全有序,人员经费有保障。建立起一套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到利用的科学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和经办工作服务。
(二)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把它作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应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加强档案馆库建设,解决好档案部门硬件设施建设问题,为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奠定物质基础。
一方面,应注意加强馆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措施可包括:在档案库房安装气体灭火消防设施,设施包括气溶胶灭火装置、气体灭火控制系统以及火灾报警系统;配备库房消磁柜、消毒机、除湿机、空气净化器、吸尘器等设备;购置高配置电脑、专业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等。
另一方面,要加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对一些工作滞后的县,要采取检查、通报、专项督查等方式,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定好工作目标和工作进度计划,确保完成“十二五”期间的建设目标任务。
(三)进行电子化操作,建立电子档案索引。要解决好档案部门“软件”建设问题。“软件”的内涵比较丰富,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制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设备,建立起更加科学化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和网络平台,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索引,实现档案资料查阅的电子化操作,更有力地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1)强化纸质资料审核,确保电子信息录入准确。档案文件从纸质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的过程中,保证其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尤为重要,这是今后工作中通过电子平台调档、查阅、获取准确档案信息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2)纸质档案归档规范化。电子数据库的建立,方便了查阅档案、获取信息的工作需求,但纸质档案作为档案信息的原始资料,是核对档案信息真实性的根本依据,其保存价值远远超过了电子文档,因此纸质档案的归档工作仍不可放松。
(四)加强与乡镇的联系,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及经办人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各乡镇负责村(居)协办员业务培训并加强指导。做到培训思路“清”,培训方式“活”,培训重点“明”,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效率高的经办队伍。主要从制定配套政策、规范业务流程、严格统计报表的质量和时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档案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经办窗口建设等方面入手,组织业务专题讲解、计算机信息系统、POS机实际操作培训、协办员业务培训等,切实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方面和政策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