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与合作范文
时间:2023-04-27 08:2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残疾人 康复辅具 标准化 国际 交流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对国际标准主导权的竞争。发达国家把标准化发展战略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复辅具标准化战略作为其中一部分,也受到非常的重视。中国作为全球康复辅具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如何在康复辅具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对康复辅具标准化提出了全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立足国内,认真做好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康复辅具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康复辅具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康复辅具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水平。
1.1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信息时展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促进康复辅具业发展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从康复辅具标准化的专业角度来说,可以说“弱国无外事”,有无充分的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全世界融入一个共同的大圈,使我们不可能脱离外部世界而在封闭的环境中健康快速的发展。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各方面,我们都处于世界这一共同的大圈之中。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1.2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现代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也包括文化软实力。从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本身来说,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升文化软实力已被我国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康复辅具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传播我国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康复辅具标准化本身体现的是国家的软实力,但是它背后潜藏着的是一个国家康复辅具业的发展,是经济实力,所以,实际上它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实力即综合国力的表现。
1.3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世界与中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世界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与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我国等同采用了ISO/TC 168、ISO/TC 173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的康复辅具国家标准,填补了许多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领域的空白,对促进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康复辅具业及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我们依然需要学习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理念、方法、技术与实践经验,依然需要大量引进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另一方面,世界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我国的支持与参与。我国是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组织的重要成员,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3的参与成员国,是ISO/TC168的观察成员国,康复辅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参与。作为占世界4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残障人口最多,康复辅具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做好我国的包括康复辅具标准化在内的康复辅具工作,本身就是对世界康复辅具业、康复辅具标准化事业的重大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人员队伍,自主研制了一批康复辅具标准,成为世界康复辅具标准化的一部分。同时,也培养了部分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专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参加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相关会议等。
2.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大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交流与合作的数量较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康复辅具业及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我国的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加,但总的来说,无论从总的数量还是频率上,还是从参与人员上,都还比较少,还有很大的增加空间。
2.2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仅限于参与某些康复辅具国际标准的起草,参加某些国际康复辅具会议以及缴纳会费等,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从而导致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单一,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我国康复辅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
2.3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不够
无论是参与康复辅具国际标准的起草,还是参加某些康复辅具国际会议,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是被动地参与,除承办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康复辅助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173)第七次会议等少数几次有关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会议外,很少主动发起或承担一些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工作或活动。
3.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实现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念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康复辅具业有了较大发展,康复辅具的技术不断进步,经验逐步积累,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也不断扩大,对康复辅具标准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同时,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背景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关注不断增加,对中国在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领域承担责任与义务的期望也在不断增加。面对这一形势,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国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我国的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势,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康复辅具标准化信息交流、经验交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甚至在某些资源共享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当中,进一步更新观念,逐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逐步从“引进”为主转变为“引进、走出并重”,改变以往被动的局面,主动承担相应的工作或任务,主动承办某些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活动,争取将某些康复辅具国家标准转变为国际标准。
3.2注重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培养
有了人,才能开展活动,才能谈交流合作。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离不开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是国际交流合作的有形资源,有了人才保证,我们才能盘活资金、渠道、组织方式等要素,才能有效地参与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已分别提到了部分内容,在这里专门就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培养展开讨论。
3.3创新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
为了开创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提高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创新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要加强官方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这是加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康复辅具标准化官方之间的国际合作是康复辅具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各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官方组织之间对话和交流的结果,没有相互的对话与交流,便不会有相互的合作。
二要推进检测实验室的国际互认。我国检测实验室的认可活动已具有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我们要积极推动我国康复辅具检测实验室国际互认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康复辅具检测走向世界。
篇2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活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地学讲话精神、党的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等材料,完成了组织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二是重视思想改造。能主动结合思想和工作深刻剖析自己,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原则,提高履职担当的自觉性和能力。三是重视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国际交流、外事工作培训,坚持各种渠道的自学,掌握了相关政策和大量一手材料,提高了国际交流和把握外事政策及工作规程的能力,努力实现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四是积极推进学习型中心建设。重视抓好中心人员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作风建设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二、履职尽责,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1、稳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取得新突破
一是努力推进联合办学项目有新进展。推动完成了6所国外高校与我校签合作协议。完成了学生留学需求调研设计和分析工作,初步建立中外合作院校及项目资源库。二是国际学生招收准备工作有突破。积极组织调研、申报并获批留学生招收资质,稳步推进招收国际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大学生留学研修取得突破。短期交流项目和联合培养学历项目均取得突破,共派出11名学生赴海外合作院校学习交流,为下一步深化合作打下基础。四是认真做好三批次13名的教师海外访学、研修服务工作。五是积极做好管理人员国际化培训的准备工作。2017年,中心积极与多所海外高校沟通联系,做好了管理队伍国际化培训的准备工作。
2、积极构建对外交流合作保障体系
一是积极构建布局合理的外部资源保障体系。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需求,积极与境外外高校联系,按照优化布局、拓展内容、提高质量、可持续合作的原则,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满足学校发展和多元需求的外部资源保障体系。二是努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主体由学校和中心向二级学院转变,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通过乌克兰切尔诺维茨国立费奇可维奇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在艺术学院试点二级学院在合作办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比较成功。三是积极构建稳健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牵头组织制定七个立项制度建设工作,已经完成两项,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留学生教育的五项制度建设。四是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工作规范。逐步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办事流程和外事接待工作,从制度上防控风险。加强中心自身的工作规范和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个人努力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走在前面。
3、立足实际,扎实做好外事服务和宣传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做好因公出访和来访接待等服务工作。协同中心人员完成了19位教师、校领导因公出访各项手续的办理,组织接待了多批次境外高校的校方代表来访,与十几个境内外留学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合作意向。圆满完成了接待澳大利亚芒特甘比尔市市长一行来访、刘学忠校长出访、参加省教育厅省外办接待美国陶森大学代表、配合生工学院接待海外专家代表团一行来访等临时性工作。二是组织协调做好师生出境学习、交流、研修、认证和语言培训等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了出国师生英语语言培训和出国人员行前教育培训,协同教务处完成对归国学生成绩和证书的审核翻译工作,为国内外我校有需求的学生个人提供了留学咨询服务。三是认真做好新聘外教的管理服务工作。在国家提高外教聘请门坎的情况下,多方联系组织招聘落实了3位外教。积极争取学校和有关部门支持,为外教营造了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召开外教座谈会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实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做好内外协调沟通工作。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外事、台办、安全、公安等部门工作,改善了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六安市有关单位的工作关系。五是认真做好对内外宣传服务工作。争取网络中心支持,及时调整和更新了网站及对外宣传资料,组织设立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充分利用官网、QQ、微信等平台做好对内外的宣传和服务工作, 2017年度中心有3篇新闻报道在安徽教育网刊登,3篇新闻在全国性媒体搜狐网上刊登。六是是积极推进构建“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外事工作格局。
4、较好完成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新增6个校际交流合作项目、组织11名学生到国外相关大学学习交流、落实13位教师赴国外相关大学访学研修、根据学院需求引进语言类外教3人,引荐海外客座(名誉)教授3名,二级学院向学校推荐一人,协助生工学院聘请海外客座教授1人,四项任务均超额完成。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工作,由于人员结构都是机关党政干部组团教育厅未批准,已经做好前期调研和工作方案。
三、重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提高担当服务能力
一是认真落实责任制。按照要求认真落实本单位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和分工负责制,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要求。二是坚持把中心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总结,查找不足,及时补差补缺,积极支持中心党支部开展创建工作和各项活动。三是依靠制度抓落实。坚持周例会制度和政治学习制度,认真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注重完善制度、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纪律约束,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四是带头执纪垂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三十条”和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的有关要求,认真纠正“”方面问题,没有违规违纪行为。努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营造风清气正工作氛围,严于律己,带头垂范。五是努力做好综合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做好安全稳定、考勤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部门网站管理、保密等工作,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六是优化工作关系。注意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所在地有关部门和校内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努力营造运转顺畅的良好工作关系。
篇3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氛围与大学的教育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应秉承开放性、多元性、共享性、本土性原则,立足专业建设,在课程改革、师资交流、合作培养、交换留学、海外实习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以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行入手:
1 树立师生教与学的国际观念
在我国,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及家长普遍认为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都是成绩不好的代名词。但凡成绩能过得去的学生都会选择本科院校,甚至三本院校就读,原因是大家对职业院校的认知不够明确。高职高专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并非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换句话说,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行业里面更具有竞争力。那么要想使学生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就不能将眼光停留在国内市场。首先,要树立起师生教与学的国际观念,就是教学计划制定不能单单依靠国内产业结构,同时要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在大的环境下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2 引进国外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创新课程体系
要积极引进国外有特色的优质课程,例如国外的翻转课堂,非常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是教学手段更为综合,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使课堂变得灵活自由,打破了教师“独角戏”的现状。将优质课程引入我国高职高专的课堂,不仅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同时有利于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研究、实践能力、道德素养、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及适应我国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又能跟得上国际市场的课程体系。
3 共享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
高职高专的办学条件当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学校的实训设备不达标。很多院校都不具备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现场操作的条件,学院购置的设备条件只能满足重点专业的需要,很多招生规模较少的专业根本没有实训设备,无法满足实践的教学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学校纷纷采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作为解决办学的方法。就是与校外多家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在企业利用企业资源完成实训课程,企业可以优先选聘其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一个分散设备投入压力的方法,但是国内很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项目一直不太热心,学校处于主动的态度,没有企业的真正配合也很难完成校企合作。同样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所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无疑是另辟蹊径,这种办法不仅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可以将两所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办学的正常进行。在两所国际院校零距离对接的同时,再加上两个国家的热心企业的高度参与,必能保证高质教学的每个环节顺利展开。
4 提高高职开展双语教学的速度
加快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前提是学生和教师必须通过语言关的考验,这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展开双语教学,并且在教学计划中将语言模块作出要求。双语教师的资源可以利用国际交流合作院校的教师互换资源,也可以先将部分专业教师送到国外进行封闭式培训,然后回国担任专业教师,并且可以用专业英语进行任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需要更高专业水准的要求,所以结合翻转课堂的优势让学生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课上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虽然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讲是很困难的,但是学生有了成就感和目标之后,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所以说这是一个有效促进教学、完善教学的最佳手段。
5 加快职业院校的图书馆国际化进程
图书馆是获得学习资源的第二课堂,很多信息需要在图书馆进行查阅和使用。在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加强图书馆的国际化进程,不仅能满足学生阅览和查阅的需求,也是学校软文化实力的代表。在图书馆适当添加外文专业书籍,可以促进教学环节双语化的进程。同时,使图书资料更加完善。加快图书馆的国际化进程的手段也比较多样化,除了购买相关书籍之外,也可以与合作交流的国外院校进行书籍互换,共同打造双方学生共同使用的图书资源。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电子图书的建设。这个电子图书馆与网上的期刊收录有很大的差别。本电子图书馆必须以专业为单位,书籍内容贴近专业,主要目标是服务于专业,同时国内外调度更加便捷,符合学生双语查阅的标准,满足学生在国际交流的大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6 结语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很大的现实作用,怎样才能做好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也是很多院校一直思考的问题。很多高校或者高职高专院校都采用了互换学生继续教育的方式,就是在本国家的院校就读两年,然后再到国外继续就读两年到三年,毕业证书发放两个国家院校联合盖章的证书。这样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市场就会扩宽,在两个国家都可以进行选择。前景是好的,真正做到国际交流合作需要更大的考验,更需要一步一步地完善合作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合作的双赢。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结合国际因素,引进国外优质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树立师生的国际化观念,完善国际化的教学配套资源等等。这当中,每一步的完成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是逐步逐步转化的过程。只要我们向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打造出职业教育中既有特色又有前途的高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蕾.国际交流与合作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
[2] 何家蓉.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问题: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J].中国高教研究,2009.
[3] 李化之.谈高职教育的特色[J].职教通讯,2001(2).
篇4
关键词 黑龙江;高职院校;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06-02
黑龙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不仅是时展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政府近些年来关于教育文化工作发展方向的指示要求。黑龙江通过与俄罗斯开展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不仅符合国内外发展背景的需求,同时可以充分发挥黑龙江的地理区位优势,创建独具特色的优质教育,推动黑龙江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 黑龙江高职院校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意义
黑龙江的教育工作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国内教育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实行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多缺陷,加之黑龙江地理位置偏远,放眼全国来看,教育优势并不明显,生源少与教育落后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探索与改革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开展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打破黑龙江高职院校的发展瓶颈,同时可以有效利用俄罗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改善和提升黑龙江整体教育质量的水平,打造黑龙江独具一格的特色教育之路,推进黑龙江高职院校建设逐步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高端人才,从侧面也有助提升黑龙江整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基于宏观层面而言,中俄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往来频繁,近些年来我国又提出新丝绸之路建设等长远规划,所以黑龙江高职院校开展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这一举措不仅符合黑龙江的发展需要,也为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深化中俄传统友谊做出一定的贡献。
2 黑龙江高职院校中俄合作办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合作办学的思路存在偏差 黑龙江高职院校通过中俄合作办学的思路与前提是良好的,通过吸收借鉴俄罗斯的优秀教育资源与教育经验,推动黑龙江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提升黑龙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与教育特色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势,促进黑龙江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但是在这一发展思路中,黑龙江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开展中俄合作办学的真正作用与意义,在教学工作与教学项目的设置上更多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以经济利益为先的合作办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国外先进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在建设特色教育中的运用,导致中俄国际合作交流办学大打折扣。
国际合作办学形式过于单一化 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一方面在教育合作项目上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引进与应用项目的渠道过于狭窄,导致在合作的模式上也过于单一化,在实际的合作办学中往往没有考虑到黑龙江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背景,所以在引进俄罗斯教育模式的时候生搬硬套、全盘照抄,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黑龙江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
国际合作办学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特色与长处 黑龙江高职院校开展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指导方针应该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全面汲取俄罗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作为己用,发展建设全国其他地区院校不具备的特殊优势。然而在实际的合作办学工作中,许多高职院校的建设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学工作流于形式或者毫无特色可言,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工作方面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的高职院校并无太大差异,对于吸引生源并无太大助益。
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作为提高黑龙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丰富教育工作内涵的重要手段与机制,在将教育建设推向国际化、高端化发展的同时,相应地对于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师资队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特别是在语言与专业知识等相关方面的要求。但现实中黑龙江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远远达不到国际合作办学所提出的这些要求,师资力量的薄弱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3 改善黑龙江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发展的对策建言
准确定位中俄国际合作办学的实质与意义 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两国之间的紧密合作,打造一个教育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黑龙江的高职院校可以将俄罗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引进到自己的教育模式中去,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拓展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打造黑龙江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之路。黑龙江高职院校未来教育的发展思路就应当以这些思路与方针为前提,制订相应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实质内容。利用俄罗斯的教育资源、优秀的师资团队以及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提升黑龙江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坚持学校合作办学立足于公益性的原则,开展科学教育建设与坚持国际化教育理念进行合作办学,从而促进黑龙江整体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发展中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可以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加强彼此的交流,进一步提升与丰富合作办学的实质与内容,通过增加引进教育合作项目和拓宽引进的方式与渠道,推动黑龙江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黑龙江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专业特长引进真正需要的教育项目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可以与俄罗斯的高校进行接洽,寻求多层次的项目合作,达到合作办学目的。合作的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是某一项目,也可以是某一课程或者是学术探讨等。最后可以建立起中俄高校互动机制来推动国际合作办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打造中俄国际合作办学的教育特色 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应当是以打破黑龙江高职院校传统教育的发展瓶颈为目的,依托黑龙江毗邻俄罗斯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引进优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打造黑龙江高职院校独立于全国其他院校的特色教育项目,以国际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亮点吸引全国的优质生源,实现黑龙江高职院校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从而提升黑龙江的整体教育质量水平。例如:可以通过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契机,在中俄两国政治、经贸、文化和能源等领域全面合作的大好时期创建商务俄语、旅游翻译、国际商贸等针对性强、发展前景广的教育项目来丰富黑龙江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
加强中俄国际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发展好坏与落实程度,其中的关键点之一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因此,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对于推动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有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方面通过大力招聘国外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黑龙江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或进行相应的教育指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派遣校内的优秀教师到俄罗斯进行深造学习,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使之达到合作办学教学的国际化水准。通过两种内外机制的有效结合,一定能够稳步提升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水平。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黑龙江高职院校通过中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和教学突破,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发展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现实中的中俄交流合作办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认清这一现实,明确合作办学中的短处与缺陷,在开展合作办学中理清发展思路,端正办学态度,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建设,丰富合作办学的教育项目,拓宽合作办学的渠道方式,打造黑龙江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品牌,培养国际化的实用人才。在不断创新与改进之中,推动黑龙江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刘梦今.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J].教育研究,2013(10).
篇5
【关键词】 国际合作与交流;多元化;人才引进;影响力;体会
近些年,随着中外合作的深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截止2010年12月,该年度我院共接待199名外宾,比2009年增加19%,专项国际交流出访人员达30余人次。2006-2010年我院外宾接待总人数达700余名,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五年来,我院赴国外专项项目出访或学习交流人数145人次,接收国外医学院学生及住院医生自主申请来医院实习的人数达到192次。
1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多元化
由于得天独厚的医院创建模式,美国罗马琳大学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在邵逸夫医院不同成长历程中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建院前五年,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派遣管理及医疗护理专家全面主持行政、医疗、护理、教学等工作,为医院的迅速发展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1993年来,本院每年派遣8-12名员工赴罗马琳达医学中心进修2-3个月,同时,双方合作的长期进修项目也进展顺利,本院心胸外科及耳鼻喉科两位医生分别于2009年、2010年在罗马琳达医学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培训。截止2010年,罗马琳达大学派遣专家800余人来院帮助开展工作,本院已经选送员工赴罗马琳达大学培训近200名。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合作,使我院逐步形成了特有的“邵医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亦被国内同行认可并称道。在罗马琳达大学的协助下,我院于2006年底顺利通过JCI认证,成为了中国国内首家通过该认证的公立医院。
在此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又扩大了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德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医疗机构及大学建立的合作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多元化。这其中,我院与美国Mayo Clinic、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Genesys地区医学中心,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印度亚洲心脏中心,瑞士Zurich大学等的合作最为密切和深入。自2007年与美国Mayo Clinic建立合作关系以来,本院已派遣20余名高年资医生赴世界一流医疗机构学习技术及管理,而Mayo Clinic已有14位专家来本院讲学。2010年我院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Genesys地区医学中心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并同时启动了与澳大利亚Cabrini医疗集团和日本静冈综合病医院的双向合作交流项目。
2 国际合作与交流注重海外人才引进
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本院不仅重视医院管理与临床的合作沟通,也更注重海外医学人才的引进。2010年,本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合作引进一位世界一流心脏外科专家,自其在本院工作以来,主持开展多项罕见及高难度的心脏外科手术,使心胸外科的技术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提高。通过该科室及医院的共同努力,2010年10月,邵逸夫医院心脏中心正式成立,由心胸外科、心内科、ICU、麻醉科及护理部等多部门通力协作,医院在心脏诊疗方面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2010年度,本院共聘用来自美国、德国、泰国院内客座教授7名,参与为期三年的重点国际合作专项,同时本院还分别与美国希望之城医疗机构、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及德国乌尔姆大学共建了三个国际科研合作团队,培养并引进海外人才,使我院科研及临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国际合作与交流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国际学术周”迄今成功举办了五届,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在国内医疗领域已经形成了它的特色和优势,五年来,共有??位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医学管理精英参于学术周,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不断扩大。
2010年10月,第五届“邵逸夫医院国际学术周”顺利召开,这次学术盛宴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共计有四十多位国外专家,六百多位国内医院领导者、管理者出席了此次盛会。学术周管理研讨会还特地邀请了Mayo Clinic的管理专家、《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作者进行讲座,分享Mayo Clinic的成功医疗经验和管理精髓,共同探讨国内医疗事业的发展。
本院“国际门诊部”于2009年4月对外正式开放以后,受到了本地及周边地区外宾的高度认同。自2010年5月本院与美国Genesys地区医学中心签署全科医生住院培养项目后,已有四位优秀的美国全科医学专家先后长期坐诊“国际门诊部”,他们的医疗能力及沟通技巧极大地提升了国际门诊的服务质量。2010年本院国际门诊部门诊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7%,市场拓展、保险客户以及服务内涵都稳中有升。这三位专家同时还对本院、周边社区医院及医院合作医院的全科住院医生进行培训授课,大大提高了年轻医生的诊疗能力,开拓他们的眼界,使其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4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体会
4.1 细节决定成败。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中,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本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在外宾接待上都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从前期联络,制定工作计划,接机、交通与食宿安排等方面,无不体现着细节的重要性。譬如在住宿方面,本院“专家楼”是专为外国医疗专家设计而建造的,套房各项设施和装修全部达到五星级标准,楼内同时还配有会议室、娱乐室、健身房、洗衣房等等。不仅如此,每个房间内还备有全英文手册,介绍专家楼功能和提供周边生活购物指南,让外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医院环境。手册的内容每年都会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修改,并附有意见笺供外宾填写。“专家楼”温馨舒适的环境为外宾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场所,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与交流工作。
与此同时,本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还承担本院员工的出国进修等相关事宜,包括面试、协助签证及联络国外医疗机构等。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遗漏一个小细节,往往会导致失误发生。因此,注重细节也成为了我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重中之重。
4.2 注重原则及创新思维。“外事无小事”,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如何妥善处理与外国专家、友人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前期联络还是会面接待,都应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当有些外宾提出过分要求时,应给予礼貌回绝,尤其是关于原则性的问题,更不能擅自妥协,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外事工作中也有很多规律及流程可循,但切忌墨守成规,要时时注意灵活应变及创新。譬如不同国家的医学专家及学生,饮食及生活习惯会有很大不同,在联络及接待工作不能一概视之,要有区分,尊重他们国家的习俗。在帮助外宾办理签证或临时行医执照等相关事务时,由于国家经常会有新的政策出台,要注意及时更新流程并灵活应对事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要将外事工作做到极致,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本院国际办公室每年在总结工作的同时,亦会展望未来,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想法,譬如开拓国际保险事务,协助引进海外长期专家等,为医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增添了不少新的亮点。
4.3 注重医院员工语言能力的培养。本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负责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创造更多的员工语言学习机会。医院已持续九年聘请外教开展英语培训项目,英语角活动等,除此之外,办公室组织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英语人文讲座,让医院员工可以在自家门口了解到各国的文化,增长见识。办公室还在院内组织了英语志愿者队伍,让员工不仅可以协助外国专家及学生的工作生活,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篇6
(福建师范大学 软件学院,福建 福州,350018)
摘 要:阐述在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 : 双语教学;国际合作与交流;软件学院
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I201002028)。
第一作者简介:张宇晴,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zhyq@fjnu.edu.cn。
1 背 景
200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6号),明确要求“示范性软件学院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使用国际上最新优秀原版教材、使用双语授课的课程均要努力在短期内达到课程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1]。”这一《通知》的出台,无疑对我国高校软件学院双语教学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针对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各个学校积极尝试、探索,在十几年间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2]。
2 基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双语教学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高校的软件学院都在探索和尝试双语教学,尤其是在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中,各个高校各展所长,集聚专业的顶尖师资人才,走出去寻求国际合作,改变固有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国际化的软件人才。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司的软件外包服务逐步向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印度由于母语为英语,其软件公司和软件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好于中国。中国要想获得更多的软件外包业务,就必须大量培养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软件人才,实现跨国软件人才的无缝接轨[3]。这类软件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高校在相关课程中,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英语语境下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所需的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前沿的技术和应用都是用英语描述的,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功底,以便在国际领域内实现相关技术的交流与沟通。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很多高校的软件学院已经开展了国际合作教育,其主要形式是与合作院校(通常是国外的高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学生在国内完成前2年或3年的学习后,出国赴合作院校完成剩余部分课程的学习。完成合作培养方案中全部的教学内容,且达到合作双方各自的要求后,可以分别获得两校的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合作院校会派部分教师来校,按合作院校自己的方式授课和考核[4]。
这种国际合作的教育模式为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如何在相关专业课程中,更多地为学生创建英语语境下的专业教育环境尤为重要。这一教育环境的构造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通常在合作院校的学习都是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学生如果在国内的学习中没有一定的过渡,就很难一下子适应国外的全英文教学,这会使学生产生恐慌心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预先在国内的相关专业课学习中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前期了解到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和相关技术的英文表达形式,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应用方向和国际上的发展动态,能够阅读英文的专业文献材料,还可以把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有机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英文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后期国外的教学环境,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专业课程,树立自信心。
鉴于双语教学能够给国际合作教育带来诸多好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意识到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此我们针对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国际合作办学专业3个年级的326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需求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这个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只有极少数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双语教学的课程中。
3 基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双语教学思考
双语教学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课程教学,因此对师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全国高校来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不足,在执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我们引入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办法,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探索和改进,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制定一系列措施、办法,改善教学效果,积极有效地推动双语教学改革的实施和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设置要合理,不能搞一刀切,适度地将双语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中。
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按照合作方的要求,结合国内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联合制定的,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合作院校的课程体系,要与合作院校充分交流与沟通,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在实行中不断修正、完善。此外,课程体系内的课程不需要全部都开设双语教学,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双语教学。
课程的设置通常先易后难,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第一个学期,我们不建议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因为此时学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还不了解,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个学期,我们建议考虑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因为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编程基础,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有了大体的了解,这时候采用双语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到了二、三年级,可以拿出更多的专业课程来开展双语教学,尤其是在一些专业选修课中。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专业知识基础,英语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专业选修课往往更接近时代的前沿,很多相关的资料和技术就是英文描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也会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师资的不足,往往造成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难以开展。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精通英语,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表述和讲解专业知识。有的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英语水平也较高,但是却无法把握英语讲授和专业理论教学的深度,这样也达不到所需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前述的高标准,造成能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严重不足,很多专业教师虽然专业能力很强,但是英语表达能力不够,而英语教师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取得双语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①邀请国际合作院校的教师每年定期来讲学和集中授课,并给他们配备助教,以协助外籍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外籍教师授课时,争取让本院的教师随堂听课,以便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并学习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②引入高端专业人才,尤其是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国任教。③针对已有的本院教师,学院应结合自身情况,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国外进修,使教师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了解国外的教育情况并提高自身的双语教学能力。
3)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造成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过程难以协调。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与老师进行交流,还需要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解、消化。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达到前述目标;而有的学生英语水平不足,无法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双语教学的效果就难以体现,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协调各层次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要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学院可以考虑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设相关的英语听说强化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自愿参加,并聘请外籍教师进行授课,尽量缩小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掌握双语教学中汉语和英语的比例,适当调整课程难度,积极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开口,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课外可以开展一些研讨会,采用提问、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对于一些重点、难点或者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汉语着重解释,反复讲解;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或者图书馆的资源,循序渐进阅读外文资料。
4)建立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双语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反馈。
这就需要成立专门针对双语教学的指导监督委员会,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坚持经常性的检查和评估,对不够完善的地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敦促教师和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此外,还要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设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卷调查表。针对学生提出的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进行沟通,积极进行整改;针对教师提出的一些想法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困难。
4 结 语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现在已经被大多数高校所接受,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广泛采用。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技术文档的能力,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理念。因此,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要有信心克服困难,充分意识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带给双语教学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利用国际合作办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笑燕, 杜晓峰.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15): 106-108.
[2] 百度百科. 双语教学[EB/OL].[2014-11-23]. http://baike.baidu.com/view/850705.htm?fr=aladdin#reference-[1]-850705-wrap, 2013.
[3] 肖振球, 陈伟君. 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 软件导刊, 2013(12): 193-195.
篇7
关键词:合作原则;四准则;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87-01
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Grice)首先提出来的。合作原则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而且是各原则的基础和前提。格赖斯认为,所有交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都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都要遵守交谈目的或交谈方向,否则,语言交际就会很难顺利进行下去甚至遭到失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分为四个准则,它们是: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以下仅以《红楼梦》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的篇章段落分别加以分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其内容主要集中于《红楼梦》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二回,因涉及的人物较多,情节错落,对话成为推动小说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分析书中的对话。
(一)量的准则
量的准则包括两方面内容:要使所说的话达到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要使所说出的话比交际所要求的更加详细。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宴席中王熙凤喂刘姥姥吃了道菜肴茄鲞,原文如下: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剥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象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载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在这段对话中,茄鲞的制作可以说是十分复杂,王熙凤却把整个过程都详尽地告诉了刘姥姥,不多也不少,正好合适,凤姐与刘姥姥的对话正体现出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原则。
(二)质的准则
质的准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不要说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刘姥姥在跟贾母等众人闲话时,说到一些农村中庄稼人的见闻,这些故事大都荒诞离奇,其中有个关于女孩成精的故事,贾宝玉信以为真:背地里宝玉真的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时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若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若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若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是哥儿说,我们都当他成精。他时常变了人出来各村庄店道上闲逛。我才说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宝玉又问他地名村庄,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姥姥便顺口胡诌了出来。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在此,刘姥姥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但是刘姥姥此番言语也是出于好心,绝无欺骗他人的恶意。作为一个村野人,她自知生活经历和大观园中各位既富且贵的的老老少少天壤之别,与众人分享一些瞎编乱造的轶闻,不妨当做闲资看待,话语本身虽违背了质的准则,却起到了活跃现场气氛,增进交谈者双方的感情的作用,应当说效果还是积极的,达到了交际目的。
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
《红楼梦・第四十回》
很显然,刘姥姥极力恭维大观园建制景色的美丽宜人,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虽然如此,却很符合她农村老妇土里土气的身份。
(三)关联准则
即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联。语言交际总是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有一定的中心或目的,说话者一般都要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在共同认知的信息的基础上,以共同的背景知识为根据进行语言交际。
第四十回中,众人在酒席上玩的行令就是话语关联原则的体现。如: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令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语,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的罚一杯。”众人笑道:“这个令好,就说出来。”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贾母饮了一杯。
《红楼梦・第四十回》
书中除了描写贾母的行令情景,还分别着重描写了薛姨妈、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贾迎春、刘姥姥等人的行令状况,众人只有都共同遵循了关联原则,才能使游戏顺利展开。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避免赘述而要简洁;说话要有条理。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屈;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篇8
[关键词]医学院校国际交流;重要性;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提出积极构建世界治理体系过程中,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路径实现高水平办学目标已在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界达成共识。我国高等教育同样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国际化办学的水平和内涵而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并提升对建成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度。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主要是围绕教学、科研、医疗这几项中心内容,执行“引进来,派出去”,以达到提高和优化我国现有医学教学和医疗水平为目的的一系列涉外活动。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强对外学术合作、师生交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建立联盟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笔者对如何加强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以更快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提升国际化意识
我国的医学院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医学院校在传统教育法上要加大改革力度,要向国外学习先进办学经验,学习国外医学院校的管理经验。我国无论是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还是科研型的高校,都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获取他们的最新学科前沿信息,引进他们的科学研究新技术,以促进自身健康并可持续l展。通过各项国际交流合作和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外大学的沟通联络,促成有利于教育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长期稳定的合作项目。
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需要的人才;要求在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团队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兼容;注重开展和加强双语教学与多语种外语课程的教学,为特殊国际医疗服务提供人才;吸收国际先进文化和科技,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引进先进高效的设备和技术。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
l.认真制定国际交流工作的阶段性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案规划是活动发展的一个蓝图,是现有基础上的一种可行性的目标,是活动发展前进的方向,是动力。根据学校的发展蓝图,国际交流工作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高校国际交流规划中要体现留学生招收规模和数量;外籍文教专家、学者、教师的聘请规模及聘用专业;医学学校将输送出国进行短期、长期进修学习的教师或实习学生数量等等,以及由此而将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和可行的方案。当然,阶段性国际交流发展规划是以学校持续发展为依托的。因此,在确定可行性方案时,要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有长期可操作性。
2.作好活动的年度计划,使之符合学校发展的方向,有了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方案,高校年度国际交流计划是一种相对于“发展规划” 容易实现的目标。因此,国际交流年度计划要求较具体。一般在来年之前,高校总要对全校国际交流活动的即将开展有个大致的预计。在来年,全校将有多少来访的国外代表团组,规模分别是多少,涉及到来校学术讲座的有哪些,学校将派出哪些团组,或加强哪些学科专业的教授、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学习、考察等等。有了计划,才能从容应对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国际交流无小事” 凸显出国际交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管理活动。当然,国际交流活动也有其偶然性。如,接待顺访的国外团组,安排出席临时通知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等等。因此,在面对偶然性国际交流活动时,要遵循“国际交流服务于学校发展” 的原则。所以,制定国际交流活动年度计划,既要考虑国际交流活动的计划性,又要考虑到国际交流活动的偶然性。
篇9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C 2020)》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承担着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在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意识到人才培养不仅局限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更要着重培养大批“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教育国际化将成为必然趋势,这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引进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研究,促进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之更好地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研究内容
为弄清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现状,课题组制作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调查表,选取了全国有代表性的17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电话专访、电子邮件、网络信息及文献查询等形式在北京、山东、上海、重庆、浙江、广东等11个省市分别对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语学院、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机构的设置情况
经调查发现,负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校职能部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国际交流合作处或外事处命名的行政机构来主管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项目的具体操作再分解到各对应部门;二是把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职能划归学院办公室;三是名称为国际交流学院或国际合作部的教学机构;四是行政机构与教学机构合署办公,即外事处和国际交流学院;五是教务处。值得注意的是“示范院校”有58%将此工作交由国际交流合作处或外事处负责,而“非示范院校”有52%将此工作交由学院办公室负责。这也反映出示范院校更加重视国家交流与合作,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具体负责国际交流合作工作。
(二)师生交流现状
师生国际交流现状的考核指标有 20个,主要有“外籍教师比例、留学生比例、国际交换生比例、组织学生赴国外大学夏冬令营活动、学生赴国际知名企业顶岗实习数、获得国际资格认证的学生人数、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师资比例、聘请外向型企业的技术或研发骨干为兼职教师比例”等等。所有的指标中除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师资比例(95.7%)之外普遍不高,符合度也普遍较低,很多项目其实处于空白状态,这和本科院校师生热烈的国际交流相比有天壤之别。从对学生的个别访谈得知,高职学生成绩达本科三批分数线的大都家境一般,而成绩差的学生外语本来就头疼,因此也就不难解释这一现象。
(三) 国际合作办学基本情况
经问卷调查,合作的模式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学术研究、教学成果展等等。合作的国外院校多数是公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及艺术学院。合作的专业比较广泛,涉及中国文化、经济、历史、酒店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等。采用的合作方式(国内学习时间 +国外学习时间)44% 为3+0,22% 为2+2,22% 为3+1,11% 为其他。从合作方式上看,既有合作项目,也有交流项目。78% 的合作办学院校向学生颁发的是双文凭。从合作办学的项目管理模式来看,67% 的学校实行的是“多部门协调共同负责”,33% 的学校有专门机构负责。调查发现,合作办学项目基本实现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优化教师结构的目的。
(四)教学与课程设置
教学与课程设置方面拟定了以下5个指标:“有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总数、对在校生提出与职业相关的外语学习要求、专业设置与调整考虑国际市场因素、同等看待国际和国内职业资格证书、全英文或双语授课的课程总数”,调查显示,有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总数还是比较少;高职学生英语成绩偏差也进一步影响了全英文授课和双语授课,许多学生难以适应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出现两级分化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出现严重的逃课现象。
(五)科研合作现状
调查也发现,高职院校与外方的科研合作十分薄弱,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合作项目。
三、现状分析
(一)形式趋于多样
国际交流与合作从最初的校际友好互访、聘请外籍语言教师的形式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教师海外培训,与外方院校签订学分互换/互认协议成为更多学校的选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招收留学生、与跨国企业深度合作等更加复杂、涉及面更广的交流合作形式也成为不少学校的目标。调研发现,除了境外办学尚无先例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达18种之多。
(二)对象趋于多元
高职院校最初由于信息渠道少、受条件限制等只能被动地参与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以及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分配名额的对外考察和交流。今天各学校对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态度更加积极,目标也更加清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象除了境外高等院校,还包括各类型教育机构、行业协会、跨国企业组织等等。
(三)发展仍不平衡
虽然不乏例外,但总体上“示范院校”比“非示范院校” 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得更加丰富,这与国家、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无论是经费数量还是资源配置,“示范院校”都享有优先权。正因为如此,职教领域应加强研究、明确目标,提高质量和效率,使“质”和“量”齐头并进。而“非示范院校”在经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不是无所作为,也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一)发展的瓶颈
首先,合作缺乏特色与创新。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普遍存在特色不鲜明的特点。调查显示,多数合作都集中在语言类和管理类专业。合作形式、办学模式、合作专业雷同现象严重,学科门类相对偏少,布局结构也不均衡。
其次,优质资源引进不足。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第三,缺乏质量监控体系。由于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偏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应该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保障。
篇10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一步应是“引进来”。“引进来”就是“拿来”,就是要立足自我,为我所用。我院最早的对外交流是从聘外籍教师开始的,以期利用国外的优秀教学资源,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经验,提高学院的外语教学能力。学院目前有英、法、德、俄、西、韩、日、阿拉伯等8个语种,每年30名外籍教师的规模。外籍教师基本能够实现来自各语种的母语国,保证了各语种语言和文化的原生态,促进了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如果借机能够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技术或职业教育经验,当会进一步扩大外籍教师的引进张力。目前,留学生人数长期保持在每年100多人的规模。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更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落脚点。截至目前,学院已与13个国家的28所院校缔结合作项目或达成合作意向,其中课程和学分相互承认、交换生互派、师资交流与培训等为合作重点。“走出去”战略,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拓展了办学渠道,提升了教学自信心。当然,目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在海外建孔子学院,而孔子学院短短几年时间在全球迅速突破了500家,也印证了这一点。眼下,孔子学院几乎清一色为普通本科院校所建,高职院校几乎很难觅踪影。从师资、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考量,本科院校创办孔子学院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但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就无所作为。经过多方面协调,2011年9月,我院与玻利维亚圣西蒙大学合作共建了该国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同时也是全国公办高职院校的首家孔子学院。我院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一方面促进了两国两校间语言文化的学习交流,同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也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深刻的影响力。
积极投身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今中国经济奇迹成为了世界各国争相探讨的话题,而高职院校作为中国经济奇迹的衍生物、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如本科院校一样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勇敢地“走出去”,把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文化和经济腾飞模式对外输导,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高职院校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更具独特优势。
- 上一篇: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方案
- 下一篇:读书会总结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