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型企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型企业调研报告

篇1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多发的成因

(一)企业消防意识淡薄,忽视消防安全管理

有些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消防管理混乱,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电线乱拉乱扯,违章操作,乱扔烟头等现象极为普遍。有的老板可以不惜重金对办公楼进行豪华装修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却对消防设施极为吝啬,舍不得资金投入到消防建设上,致使企业内消防器材匮乏,消防硬件上不去,而消防管理的混乱又使得灭火器材人为破坏和丢失现象严重。有的企业虽然也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消防责任人,但只是流于“形式”。员工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闻、不问、不落实,而责任人忙着抓“效益”,更无暇顾及消防制度的贯彻情况。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消防安全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发生火灾是偶然却又是必然的。

(二)规模小,管理乱

很多个体、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阶段,员工人数在十几人到几十人之间,往往上面是厂房,下面是库房,甚至经营与住宿一体,生产和生活不分,这些企业大都分散在村镇或城乡结合部。在去年的“三合一”建筑专项治理中,发现绝大多数“三合一”建筑都是个体私营企业,在检查中发现多家企业一、二层既是车间又是仓库,三层为职工集体宿舍,用木板分隔,电线乱拉乱接、明火做饭等,安全系数几乎没有。由于企业规模小,大都没有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许多个私企业在建筑厂房、库房、办公用房时,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甚至出现未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现象,导致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消防水源缺少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三)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

一些人员密集型企业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有的虽然明确了但过于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部分重点单位没有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教育、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值班、消防器材设施建设和维护、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成了摆设。在一些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生活区不分,只要需要,厂房内就会出现电焊、切割机的火星乱飞等违章操作现象,有的企业车间内货物乱堆乱放,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现象时有发生,用电用气随意性大,消防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四)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薄弱,小火容易酿成大灾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服装、箱包等人员密集型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它们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大大增强了火灾的荷载;在镇、街道、村规划过程中,甚至没有将工业园区的消防纳入整体规划之中,村镇建房随意性大,参差不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未批先建的建筑工程在各镇、街道、村随处可见;由于消防规划不到位,致使建筑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无地下消防管网、无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缺乏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埋下了许多火灾隐患,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安全,也制约了经济的稳健发展。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是望火兴叹,小火酿成大灾,已是屡见不鲜。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对策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千家万户,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履行法定职责;各镇、街道政府要立足实际,把消防工作全面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消防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减少先天性火灾隐患潜伏。

(一)加大消防设施的投入,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要加强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农村消防建设中的职责,将农村消防基础建设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的消防安全环境。计划、建设、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根据《浙江省“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农村和小城镇的消防规划建设。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搞好消防规划和设计,将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和小城镇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发展,特别是镇工业园区、特色工业园的开发和建设中,对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议,政府应主动制订解决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的具体方案,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建设”的原则,积

极组织实施。要有计划地对那些耐火等级低,建筑密集,防火间距小,无消防设施的农村建筑、村庄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缺乏、道路不畅通等状况,以提高防火救灾能力。同时,应做好农村现有消防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完善工作,对农村天然消防水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并利用农村电网改造机会,整改电气线路,规范用电行为,不断改善农

村消防安全条件。

(二)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力度,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抓好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全民的参与,我们应调动多方力量,深挖社会消防潜力,有效地预防火灾,不断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共同抓好消防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能,加强对人员密集型企业的消防监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加大消防行政执法力度,改善消防安全环境。二是各镇、街道政府要发动并会同安监、文化、教育、卫生、工商、建设、规划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对火灾隐患开展治理,联检联查,联合执法,全力进行督办。三是充分发挥镇、街道治安巡逻队的作用,抓好消防巡逻工作。各镇、街道可以依托治安巡逻队等力量开展消防巡逻工作,对主要街道、重点企业进行消防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各镇、街道要继续抓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督促各单位依法履行消防管理职责,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和“消防安全就是经济效益,消防安全就是生产力”的思想,逐步建立起“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用火、用电、用气管理,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备好用,切实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三)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改善消防安全环境

一是整改电气线路,规范用电行为。各镇、街道、派出所要督促企业彻底更换陈旧老化电气线路,重新规范敷设电气线路,杜绝乱拉乱接现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二是提高耐火等级,增设防火分隔。对现有车间、仓库合用的一些企业应进行防火分隔,不应简单的使用木板、铁网或石膏板进行分隔,应采用砖墙并砌至顶部不留缝隙的分隔措施;三是加强火源的管理,严禁违章用火。车间仓库内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或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禁止吸烟,并应当设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如因维修需要,临时使用焊接、切割设备的,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指定专人负责,落实防范措施。厂房应安装防雷设施。采用防雷保护措施时,应合理选择避雷针安装方式,必须准确计算它的保护范围,屋顶和屋檐四角应在保护范围之内;四是增设消防设施、器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必须按照要求配置到位,严禁挪作他用,对于破损、过期、压力不足的应立即更换或重新灌装。对于老厂房无消火栓的密集型企业,应加大投入设置消火栓系统。对之前通过消防审核的人员密集型企业的厂房,特别是服装、箱包、童车等企业,建议增设自动消防设施。

篇2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投资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小型企业是指企业在员工数量、资产总额、经营规模等方面与同行业企业相比都处于较小地位的经济实体,由于其资产、经营规模都较小,容易受到经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极不稳定,中小型企业的投资管理在当前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投资管理的不善,导致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一、中小企业投资管理的现状

(一)投资管理方式落后当前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以及投资管理理念,从而导致投资管理手段缺乏创新,投资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缺少对于项目投资的有效监管,同时缺乏对融资渠道的关注,导致企业在投融资方面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投资损失。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投资管理方式不恰当,导致投资的风险不可控,出现重复投资、亏损投资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缺乏市场调研意识市场调研与投资存在着关联,只有开展市场调研,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才能够作出相对准确的投资决策,进而作出恰当的投资风险评估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及时的规避市场上的投资风险,从而减少投资损失的出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但当前多数中小企业不重视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意识不强、调研方式不当,造成决策失误。

(三)缺乏创新意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科技、文化水平得到充分发展,整个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化的程度更高。这给中小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效仿他人的做法,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核心竞争力,投资带有盲目性。中小企业要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但由于多数中小型企业缺少专业投资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且没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导致其往往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四)中小企业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投资本身存在一定风险,每个企业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尤其是企业经营决策者,要充分的做好面对风险的心理准备以及应对方案。但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存在专业人才缺乏、资金实力薄弱等问题,导致其投资管理水平低,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能力弱。投资存在随意性,进而导致其投资风险会高于大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投资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企业避不开的症结,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资产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经济效益波动大等问题,很难向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往往仅能通过间接融资获取高成本的资金。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融资渠道十分有限,资金的需求往往更为迫切。而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往往对中小企业设定的放贷条件更为苛刻,中小企业很难获取大额贷款,即便获取贷款也是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中小企业资金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使其投资受限。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中小企业往往缺乏相对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没有相对系统的一套投资管理理念,投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对投资结构的分析不够,存在厚此薄彼情况。多数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内投时,通常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投资,会将大量资金用在购置固定资产上,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投资管理,如:技术研发的投资、人才培养的投资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投资管理理念尚未端正,认为无形资产的投资投入周期长、投资回报见效慢、企业承担风险大等观念。反观当今一些知名企业,无不重视内部无形资产的投资。无形资产在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合理做好无形资产的投资,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投资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中小企业的投资资金多数来源于外界的筹资,企业投资与融资的关系较为密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内部的管理也往往不够规范,导致投资的风险性较大企业暴露得更多。中小企业利用融资款进行投资行为时,企业管理者与债权人之间往往会出现企业控制分歧,这给企业投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由于缺乏有效约束依靠贷款进行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多数信用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在项目失败后逃避责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三、强化中小企业投资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自身的一些特性,其在投、融资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由于专业人员的缺失,其投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对中小企业投资管理强化便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投资管理强化:

(一)全面化、精细化市场调研活动市场调研的程度与投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关联,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应当充分了解其项目所在行业的相关情况。市场调研是编制可行性报告的基础性工作,调研的深入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最终的投资决策。因此精细化的市场调研工作尤为重要,其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可通过多途径收集市场、行业等数据,并结合政府最新的相关政策,对当前时期的宏观环境、市场环境进行分判,以市场为支撑,作出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收益评估等,编制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投资决策做足准备。投资决策往往需要从第三方视角来审视,通过不同方位的审视,能够避免盲目跟风投资的情况出现,使投资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进而保证企业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二)强化中小型企业投资决策的创新、科学性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否科学、是否创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投资目标的能否实现,投资收益能否达到预期,所以中小企业强化投资决策管理具有一定意义。做好投资决策流程管理是科学决策的有效保障,决策流程管理通常遵循合法原则、效率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内容涉及一定的授权体系及系统的投资决策流程图等。这要求企业管理层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而使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标新立异、切合实际,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来规避投资中可能出现的不定因素,能够有效的强化中小企业投资的稳定性。

(三)从制度上来加强企业投资管理监督力度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的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奖励与处罚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投资管理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制度等,减少投资的主观随意性,有效的控制投资风险。同时,必须明确内部监管在企业投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保证内部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健全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对企业投资管理实行全程监管,全动态的监督企业资金流动,从而实现资金流活动的透明、合理,进而避免出现人为风险。为确保企业投资管理监督制度能够高效运行,企业需要不定期的开展专业知识、技能、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只有这样,企业的各类投资管理制度才能落实到位。

(四)强化投资风险评估与防范策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使投资活动受到法律保护。在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全面、科学的运用投资的各类模型管理系统、制度,如市场环境分析、资本管理等,使企业投资管理形成多元化道路;2.中小型企业应当优先运用“杀熟”模式,做到投资的知己知彼,这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3.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并结合当前市场环境、经济趋势以及行业发展态势等信息进行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

篇3

一、引言

1.1、 编写目的云南省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是立足于规划工作实际,统筹引领全省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创建全省规划大数据的管理体系,可实现全省城乡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独立成形的规划审批系统。

本文档是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管理信息系统客户需求调研报告,供需求分析人员进行项目需求分析时使用;本文档可以作为项目验收标准之一;

1.2、 调研目标根据规划处办理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省级、市级、地州级、县级等各环节操作的详细步骤和企业需上报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确定开发方向和内容。

1.3、 参考资料根据投标文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规划项目申报审批信息系统采购项目

二、 调研流程

2.1调研整体流1、问题识别:根据调研内容了解系统需求包括: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用户界面、资源使用、成本、进度。同时建立需求调查分析所需的通信途径。

2、分析与综合:从数据流和数据结构出发,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它们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并剔除不合理部分,综合成系统解决方案,给出目标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

2.2、组成部分关系三、 组织机构

3.1、报审流程图3.2组织机构报审流程详细说明企业(省内、外规划设计)企业根据模块进行填报企业基本信息、人员信息及项目相关信息等逐级上报到省规委办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以继续进行操作。各级主管单位可以对企业上报的各项资料进行审核、查看并可打回和添加审核意见等。最终审核通过后企业可继续进行操作包括规划成果电子章出章等。

3.3各级单位可实现功能1、省建设厅规划处。通过各州市规划局及企业申报的信息进行审查。

2、各州市规划局。填报规划局基本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发送消息、会议报名,查看规划企业报送的规划资质以及企业人员相关信息。

3、各省内规划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规划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规划资质申报、会议报名等。

4、各省内设计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5、各省外规划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6、各省外设计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四、软件技术需求

4.1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遵循如下原则:1、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用户对系统的软件环境、管理内容、模式和界面的要求;

2、系统应具有可靠性: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法和软件开发平台,以保证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安全、可靠;

3、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提高完善的安全机制和用户权限限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受限访问;

4、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应易于维护、安装;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应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能方便得进行功能扩展,以建立完善的信息集成管理体系。

4.2体系结构1、B/S架构的全称为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指的是Web浏览器,极少数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rowser客户端,WebApp服务器端和DB端构成所谓的三层架构。B/S架构的系统无须特别安装,只有Web浏览器即可。

篇4

正如ESG的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Steve Duplessie所言,数据增长虽然是自然产生的,但是大部分数据都是由于科学研究产生的。如数据扩展、副本、副本的副本、备份副本的副本等等,就像细胞的裂变一样,并且是无休止的。姑且不论数据的持续增长带来的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很明确的一点就是,企业对于这些数据的依赖度越来越大,这些数据甚至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面对这样庞大和重要的数据,企业IT主管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有效、经济地进行数据存储和保护,来确保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ESG曾对企业面临的数据保护难题进行过调查访问,虽然困扰终端用户的数据保护难题不仅普遍还五花八门,但是位居首位的难题却是如何减少备份次数、降低存储系统成本、跟上被保护数据容量的步伐以及减少恢复次数。

根据企业规模和复杂程度,数据保护进程可分很多种,主要包括从特定的手动干预到高度复杂化的自动连续进程等。显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磁盘和磁带存储系统(本地和异地)视为数据保护架构的一部分来部署,作为一种新的广域/远程备份技术和第三方服务。在图1中,ESG调查的企业被分类显示,来反映当前市场动态的高级类别。

ESG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55%)表示,数据最初是备份到本地存储站点,然后通过移动介质发(如磁带)送至远程存储站点以便长期保存。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完全依赖本地存储,并且不将数据转移至远程站点进行长期保存。与大型企业(15%)相比,更多中小企业(24%)采取这种危险系数颇高的做法。从这点来看,大型企业(21%)比中小型企业(13%)更有可能将复制并人二级站点作为整个数据保护战略的一部分,并且更有可能通过广域网将数据直接备份至二级企业站点。最后,在ESG的抽样调查中,仅有1%的大型企业目前还依赖第三方提供的备份服务,并将其作为管理备份和恢复进程的主要手段,而中小型企业当中结果几乎没有采取这种策略的。

低成本的数据保护技术

正如我们所见,当今的企业困扰的众多的数据保护难题都导致企业数据有遭受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这就促使企业开始寻求更多样更先进的技术来切实进行数据保护。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出于整体运营以及宏观经济的考虑,很多企业都开始紧缩IT预算。因此,企业更青睐那些能够在企业的IT预算内优化企业现有存储资源的数据保护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存储效率,降低成本,将更少的数据备份至磁盘,恢复速度更快,并且对企业的业务拓展也能够提供助力。这些技术包括:

容量削减技术:如重复数据删除的使用,通过削减备份至磁盘的数据量,用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冗余数据的存储,提高备份速度并最大限度增加磁盘空间。除了减少存储系统和介质成本,容量削减还意味着减少数据通过WAN迁移和复制所需的带宽,从而带来额外的潜在成本节省。除了以上的成本削减以外,部署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也许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通过降低本地和远程数据保护所需的存储量和带宽,企业可以显著提升数据保护水平,并快速、可靠、经济高效地进行数据恢复。

虚拟磁带库(VTL):据ESG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企业对业务连续性、安全性的要求日趋严苛,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磁盘或磁盘与磁带混合的方式来满足数据保护需求。而在基于磁盘的备份解决方案中,虚拟磁带库(VTL)备受用户的推崇。VTL不仅能够加快备份和恢复的速度,提高备份成功率并增加数据可用性,同时降低数据保护成本。可通过软件或基于软件的应用,来部署VTL。

虚拟化:虚拟化不仅可简化存储管理的复杂性,降低存储管理和运行成本,同时还提高存储效率,降低存储投资的费用。显然,在当前的经济拮据时期,虚拟化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如精简技术,不仅能降低50%的数据总成本,还可以减少预期存储成本,帮助企业削减电能和冷却开支,并能提高其10倍的管理效率。2008年10月的ThelnfoPro Wave 11存储调研报告显示,87%的受访企业已经认识到精简配置对于其自身数据中心计划的重要性。

分支机构的远程备份:所谓远程备份解决方案,也就是通过广域网将数据备份至集中管理的数据中心,降低远程和分支机构的本地存储硬件、介质以及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目前,已经有24%的企业将远程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列入了未来几个月最先考虑的存储措施,达到实现企业成本缩减的目的。而那些不采用分支机构的远程备份企业仅仅占到12%,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磁盘到磁盘的备份:将数据迁移至磁盘到磁盘的备份架构可以直接或间接降低成本,所谓的直接,就是减少或消除磁带介质以及媒介管理成本;而间接则是通过减少恢复时间、提高可用性以及避免数据丢失和/或应用宕机造成的成本,从而降低成本。

低成本串行ATA磁盘的使用:与主要采用FC磁盘相比,将廉价的串行ATA磁盘作为备份介质能够节省大量金钱。有知名调研机构声称,自从2001年上市以来,串行ATA磁盘的出货量超过了65000万。大多数存储厂商已经将SATA磁盘纳入其阵列。

数据保护将推动专业服务发展

现在,企业都非常明白对数据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人力资源以及专业技能的缺乏,他们很难对数据实施全面的保护,这个时候,他们就迫切需要寻求第三方企业来提供专业服务。ESG曾就面临数据保护难题(备份和恢复是头号存储难题)拇企业与那些寻求相关专业服务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过调访。如图3所示,关注备份的受访者中有31%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他们很有可能寻求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进行备份和恢复的评估、设计或实施,而并不视备份和恢复为首要的存储难题的受访企业中只有19%有此计划。这表明,中型企业将寻求第三方协助来设计和实施必要的新技术和进程,从而提高备份和恢复成功率。将备份和恢复视为首要存储挑战的企业也更为倾向于寻求以灾难恢复为目的的评估、设计和实施服务,这表明部分客户期望更全面地了解其企业的数据保护环境。

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曾说过:“预测未来就好比是夜间在没有路灯的乡间小道中行驶,并不时地透过后背窗看外面的风景。”

篇5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融资额大幅下降,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10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则认为缺口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

贸易融资的缺乏导致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我国也不例外。正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出口复苏。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1.1企业出口方面近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中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在中小城市很少,到2007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只有3729个,担保总额为5049亿元、受保企业为21.65万户。虽然中小企业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大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很少。

1.2银行方面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融资政策有所不同。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出口融资贷款利率高很多。另外,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及审批时间过长,迫使许多为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而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几乎是众人皆知的。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等问题,这种状况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进出口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这也从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2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生存构成了威胁。而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甚少惠及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大量倒闭或停产。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另有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因此总结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贸易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对象过于集中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国际上所使用的的贸易融资方式日益加多,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逐步创新,开拓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且功能单一。

银行方面,目前各家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以基本形式为主。而比较复杂的,如保理和福费廷则相对比较少,甚至在有些地区尚未开展。

2.2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生存难,除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外,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企业运转状况。资金短缺往往极大地限制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和设备升级、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拓展新市场和增加新经营项目。

3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现代信息技术的制约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更高效,便可以将银行相关的部门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只能说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从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这样就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2企业规模及内部因素制约在中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且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篇6

【关键词】高职 国贸实训 不足 完善 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高职国贸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XJG-12-35-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5-02

根据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此为依据,我们认为目前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知识够用,外语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直接从事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内外兼修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据目前实际情况,国贸校内实训是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国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同时,在对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层特别强调外贸人员的口语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员工忠诚度。对比目前我院国贸实训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容易忽视的地方。为此,我们在国贸实训体系完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高职国贸校内实训现状与不足

1.现状。随着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立和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仿真模拟实训已经成为各个院校提高外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据此,建立从各单项模拟实训到综合仿真实训这样一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已成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以笔者所在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国贸专业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1)国际贸易感知;(2)国贸单证操作实训;(3)国际贸易磋商实训(函电);(4)国际贸易仿真综合实训。

2.不足。这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初步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以及业务管理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口操作能力、学生对整体外贸流程的掌握,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仿真产品的选择)、进口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因此,这种“渐进式”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模式难以符合培养高端国贸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需要加以完善、提高。

二、高职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提高与完善的途径

1.实训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国贸认知实训。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属性,未来相关就业方向,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学生生活。采取的形式有企业参观、讲座(校友、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等形式。为避免学生企业参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们在组织学生参观九江出口加工区合作企业的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专门随同讲解,介绍企业各岗位功能、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等。通过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将来工作产生美好愿景,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讲座分为职业规划讲座和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职业规划讲座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近年毕业的优秀校友来讲;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由本专业在校优秀大学进行,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起到先锋模仿带头作用。

2)商务口语实训。国际贸易中口语和听力的作用毋需多言,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为学生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提供指导,实训地点设在听力实训室和口语实训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听力素材不易过难,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口语可以采取分组主题讨论和主题演讲的形式。

3)国贸单证操作实训。该实训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整个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制作能力。实训采取一票到底的案例实训方法,从头至尾就是一套实际发生的业务案例,再也没有第二个可能产生误解的案例插入。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步业务环节、每一份单证、每一组业务数据,均由这一套案例进行证明和解释。实训所采用的案例为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企业实际进出口案例,所使用的材料全部为真实材料,目的是使实训最大限度贴近实际。

4)实训地点设在机房,所利用的软件为外贸单证操作软件。教师利用外贸单证软件上传案例背景,学生利用教师为其设置的个人帐户登陆操作系统,下载试题及模板,答题并提交实训结果。

产品市场调研实训。熟悉产品是外贸岗位的基本要求,国际贸易流程追根溯源是从产品市场调研开始的。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国贸流程,关注学生的产品个性需求,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写法,更好更快地适应外贸岗位。在了解产品调研报告写法后,学生分组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产品,在利用互联网等其他手段了解产品属性、产品周期、产品市场状况、产品市场展望后,汇报并提交调研结果(市场调研计划,报告,PPT)等。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与调研产品相关的外贸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5)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本实训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实训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模拟实习,进行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操作。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物的具体操作,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2.国贸校内实训体系考核机制

鉴于实训的特点和国贸实训的目的(培养符合外贸业务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专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使用新的过程性考核机制代替一次性、终结性的考核机制。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待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其完全不适合高职教育特点下的课程考核。为此,高职国贸实训教学建议考核形式如下:

1)平时考核(20%)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应将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平时考核主要依据为考勤,学习态度等。

2)过程性考核(80%)

国贸认知实训的考核以提交实训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口语实训在口语实训室进行,实行过程性考核,期末加总而成;产品市场调研实训,以提交市场调研计划、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三项成绩加总;外贸单证操作实训、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考核,都在实训室依托教学软件完成,最后成绩在输入数据后,由软件自动测算加总而成。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第1期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李.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国贸综合实训的调查研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11

[4]肖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篇7

可以说,市场部是影响和制约公司的最主要的权责部门,公司发展的好坏,快慢,可谓成也市场部,败也市场部。但是,综观关内诸多中小型企业,真正将市场部定位于这种高度职能部门的企业屈指可数。除国内各个行业的几大知名企业外,一些中小型企业几乎很少设置这样的职能部门,即便设置了,也定位不到这种高度,在具体的执行中,往往被动的忽略了前瞻性规划者的角色,渐渐变成了言听计从的不折不扣的执行者。进一步说,在很多中小型企业当中,更多的是将市场部直接定位于销售部的支持部门,并没有将市场部拔高到了公司的战略层面的高度,说得通俗点就是公司打杂的部门,而那些从事市场部工作的策划等专业人员,也逐渐沦为文员的角色。笔者在服务客户当中,曾不止一次的听到一些市场部人员,谈论他们所在公司市场部的尴尬的工作状况等问题,说“市场部人员,做着文员的活,拿着策划人员的不菲薪水”。听到这种现象,内心不免为存在这样现象的企业担忧,白白花费了财力,无形浪费了人力,仅停留在复制性工作的层面,并不能给公司带来有效的收益。

当然,造成市场部工作这种弊端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公司决策者定位的原因,又有公司部门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原因;既有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到位的原因,也有部门主管个人统合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一直以来,市场部大多被冠之以务虚不务实的帽子,并因此与销售部等部门之间的纷争不断。笔者以为,市场部不是务虚的部门,说市场部务虚是因为一直以来在市场部难以像销售部用数据说明自身的工作成效,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绩效衡量标准;从市场部自身来说,部门给其它部门或决策层一种务虚的印象,是因为市场部并没有完全发挥部门职能,没有做出成效,没有令公司决策层和兄弟部门看到闪光和出成效的地方。

笔者通过考察和分析,将目前中小型企业市场部在具体运做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笔者的看法分析如下:

一、职能定位的问题。

前面提到,市场部在一个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公司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已很明显。知名大企业尚且重视自身市场部的建设和运行,作为中小型企业,更要摆清市场部的职能定位。所以,对中小企业决策层来说,是将市场部定位于公司战略层面的高度,由公司决策层垂直管辖,还是定位于隶属于销售部的附属部门或平级部门,完全取决于公司决策者自身对市场部重要性的认识深浅。可以说,决策者的一句话,就能决定市场部的职能和定位以及部门工作开展的层面和方向。如果将市场部定位于公司的核心决策参考部门,凌驾于公司其它部门之上,在发展中市场部将结合公司的整体工作尤其是各个营销环节的工作,进行协调运作,高效谋划,减少、降低和规避公司经营的风险。反之,将市场部定位于隶属销售部的部门,将会使市场部站在公司销售的层面开展工作,久而久之成为销售部的附庸和言听计从的执行者;如果将其定位于公司的平级部门,只能使市场部与销售以及其它部门的工作难以协调运行,引起纷争不说,更难以有效发挥市场部的管理职能。综观一些中小企业品牌,很少将市场部放到公司的战略层面,而是将其置放于销售部之下或平级部门之间,这种位置的摆放,很明显是管理意识不高和对市场部一直以来的务虚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无形中将市场部的职能和权限进行了缩小,逐渐沦为打杂的四不像部门。而一旦这样,市场部也就失去了真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团队能力的问题。

在市场部门当中,这种团队能力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主管者的能力,二是部门职员的能力。中小企业不同于知名大型企业,因自身实力、薪酬支付能力和发展条件的限制,难以聘请和吸引到真正有能力的部门主管人员和普通职员的加盟,即使聘请到了有能力的人员,往往因薪酬的问题,难以留住人才。因此,同等部门之间的人员素质和薪酬兑现情况,有着天壤之别。作为中小企业决策层来说,很少真有魄力的老板,用高薪或分股的形式,用心挖掘和聘请高管人员担任市场部主管。由此,这也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尴尬的现状:想让马儿跑,而且跑的更快,却又不忍让马儿吃草;市场部虽是公司的重要职能,却又缺乏这种高级人才。长此以往,极易使决策者陷入将就维持的心态,不再关注和重视市场部的建设,或者将对市场部的期望值逐渐放低,任其缓慢发展。

三、部门内部组织框架设置的问题。

相对来讲,知名企业的市场部组织框架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部门人员之间工作协调运行,成效明显。在一些中小企业当中,虽然有市场部这一部门,但针对该部门的组织框架,却明显存在一些职责和岗位的缺失。笔者接触过几个中小企业的市场部,一般在3——5人之间,不足知名企业市场部的一半。虽然相对知名企业市场部来说,中小企业受自身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公司现状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设置庞大的人员体系;但由于一些重要岗位的缺失,使得部门在人员职责划分笼统,工作职责不够清晰,一人身兼多职多责的现象十分常见。职能设置不到位,将严重影响整体部门职能的发挥,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员,很难将一个工作量庞大的部门职能发挥出应有的成效。所以,这也是给销售部门和同级其它部门造成工作成效不大、务虚不务实的不良印象的因素之一。

四、部门工作统合和引导的问题。

一些市场部的工作由于缺乏事前综合性分析,以至于在工作推进中存在“工作安排的不够合理,相互指责所干工作没有意义”的诸多声音。这种现象的发生和存在,至少表明大家各自仍在围绕各自的一亩三分地进行耕种,并没有形成集团作战的优势。这种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大的层面表现在品牌部和企划部两个部门的工作各自运行,相同阶段却做着不同的工作,加之部门之间又缺乏沟通和业务对接,工作进展缓慢,部门阶段工作分不清轻重缓急,缺乏系统的统合性;小的层面表现在部门人员的工作,进行的仅是单向的点对点的工作,没有形成到面上。例如:企划人员单一依靠从业经验以及一线反馈的信息更多在凭主管性思维出台一个个策略,缺乏深入一线,感受市场,观察市场,制订切实可行的市场企划方案;产品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单一的做价格分析,缺乏研究各个市场的产品结构状况、整改措施、成本与利润分析,以及渠道状况与分析等层面,并围绕这些提报产品结构调整的个案、新品推广方案;督导人员每天在市场上单纯的围绕两端价格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开展一种点对点的工作,缺乏在深入市场后,针对当地区域现状和特点,进行区域性规划与设计,提供人员培训和营销指导服务等工作;调研人员则每天根据主管领导的临时安排无方向进行单一性的调研活动,不能结合产品主管、企划主管工作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调研活动,等等。可以说以上部门成员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分散的,整合不到一起形成集中拳头优势,使得部门的整体工作过于分散,各自为政,缺乏合力的推进工作。而造成这种问题症结的主要原因是决策层整体缺乏对部门人员工作方向的引导和把关,尤其是部门主管经理缺乏一个系统的统合能力。部门在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前,主管经理首先应该进行计划前的引导工作,确定大的方向和主题,以确保每位人员围绕各自负责的工作层面制定计划,保证部门工作的集中性和整合性。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主管经理应站在营销中心的高度,对每个人员的工作推进状况及时进行点评和引导,避免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时效性。而在中小企业当中,很明显普遍缺乏这种管理人员。

五、部门之间协调的问题。

相信在市场部工作过的人员或主管人士,一定有这样一个很深的体会,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难,对解难。其实,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部在同级部门之间没有树立权威的领导形象,更与公司决策层放权的大小有关以及重视的程度有关。如果将市场部首先设置在所有部门之上,形成上下级关系,这种问题将能得到缓解;同时,市场部要充分依托公司给予的权限和空间,尽快出成效,摆脱公司决曾和同级部门的偏见,在同级部门之间,树立自身的权威形象。

从市场部自身来说,部门内部成员需要注重自身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学习,外部注重沟通;部门整体间发挥团结协作精神,紧紧围绕公司目标、部门计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进展;集中部门人员力量,围绕公司阶段营销目标,针对区域市场分别从产品结构、价格表现、网络开发、新品上市与推广、促销策划与推广、品牌建设与推广等层面进行年度、季度区域性规划和设计,并组织相关部门权责主管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析,使方案臻于完善和可行。方案通过并经公司负责人签批后由相关区域办事处全力执行,公司营销中心综管部、市场部、管理中心分别从职能角度进行监督指导和责任到办事处、到渠道推广人员的督促执行。在协调外部资源的同时,自身首先达到一种协调的步伐。

六、绩效考核的问题。

这是很多一些企业颇为头痛的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同级部门之间以及市场部衡量自身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我们前面提到市场部因职能定位原因更多是站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为企业和销售部门出谋划策,并不能像销售部一样可以简单用销售数据和利润指标说明工作绩效。鉴于部门工作特殊性,一些企业的衡量市场部门成员的绩效指标一直难以有一个很好的评定标准和体系。在工作的推进中,一个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具备一个好企划案的标准;一个调研报告是否全面和深入;每次的专项工作是否合理,执行的是否到位,等等,到最后,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评估流程进行评议和点评。市场部人员如何考核?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的内容侧重什么?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要与各自所负责的区域办事处的销量直接挂钩,工作是否有成效,关键是否能有效通过营销指导、服务支持协助相关区域办事处提升当地市场的销量。除直接与市场当月销售目标达成挂钩外,还应从任务效率(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效率高,具有卓越创意)、责任使命(有积极责任心,能彻底达成任务,可放心交代工作任务)、沟通协调(善于上下沟通,平衡协调,能自主自发与人合作)、授权指导(善于分配权利,积极传授知识,引导部署完成工作任务)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估;建议部门成员,除本职工作、直接与市场当月销售目标达成挂钩外外,还应从工作业绩(能时时跟进,追踪工作,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合作精神(与他人或部门沟通协调很有成效)、市场认知(对市场与竞争格局了解较透彻,把握机会与协助当地办事处开拓市场较有成效)、信息管理(收集,整理市场信息积极主动)等方面进行评估。

七、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在一些中小企业当中,市场部门出具有一个个政策或方案后,往往与销售部及其他部门以碰头会的形式探讨后,已经通过,即抛给了销售部进行执行。虽然在执行期间,市场部不时进行跟踪和总结,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易使部门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进而有可能同销售部在政策或方案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生意见争执,相互推诿。到底是属于政策或方案的问题,还是属于后期执行的问题,短期内很难界定清楚。在这方面,笔者认为,为尽量规避这种工作的被动局面,不妨直接划归市场部一个区域,并由市场部主管直接兼任,作为市场部的“练兵场”、“试验田”。在每次新的政策或方案出台后,首先在其所负责区域进行试验和总结,通过改进和完善,陆续在其他区域进行推广。与此同时,市场部人员,应积极走出去,深入市场一线,方能真正了解和把脉市场现状。市场部的工作不同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实践出真知,方案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此前笔者曾接触过的一个区域性品牌企业市场部所采取的这种模式后,成效明显,也值得一些中小型品牌企业借鉴。

八、内外和外力整合的问题。

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甚感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行销活动或规模性的主题活动和品牌推广中,需要适时借用行业内知名品牌营销服务机构,助推企业企业达致各项营销指标。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有效整合行业资源的重要手段。而这期间,企业市场部往往是连接公司决策层和与品牌营销服务机构相互沟通和思想传达的主要关键性部门。在借用外部资源的同时,一些企业往往忽略的企业市场部的作用和功能,单纯或盲目一味的依靠外脑,陷入“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怪圈。对企业来讲,“外脑”相对企业市场部虽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和行业丰富的经验,但仅仅依靠短短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解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还不够全面,真正谙熟公司内部相关资源状况的还是在公司服务多年的市场部门主要职责人员。所以,这就要求公司决策层正确而公正地进行内力和外力资源的调控和整合,取长补短,将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为企业量身制定比较“合身”的策略和指导。

篇8

在货币政策从紧的时代,信贷资源比任何时候都来得珍贵。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调查”是该联盟首当其冲的任务。

中小企业贷款难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到中小企业贷款队伍,中小企业似乎迎来了一个温暖的春天。但这份温暖尚只属于中小企业中规模和行业优势较为突出的中型以上“小众”企业群体,绝大多数的小企业,依然在“融资难、担保难”的清冷境遇中期待阳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也坦陈,贷款难的矛盾纠结在:“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权和债权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基本上有产无市,直接融资渠道窄,加剧了间接融资的难度。”

即将开展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调查”将在全国铺开。该调查预计每年举行一次,其最大意义在于为金融机构“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掌控各地中小企业的各类财务数据信息,解读各地区、各行业、各种不同规模、各类不同发展时期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巡视员狄娜介绍,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共同研究清理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制度和政策障碍,进一步修订完善符合实际的中小及微型企业划分标准,为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创造条件。

合力贷款银团

在最为重要的银行领域,贷款难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金融产品推广渠道狭窄,推广力度不足。同时,金融机构在寻找适合自身投资方向的优质中小企业时也遇到信息不足、风险过大、成本过高等问题。

“我们几大银行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已开始注意到从做大买卖开始学会做小买卖。”银监会政策法规部黄毅副主任发言。而这一事实根据是银监会的调研报告:从2005年下半年起,一些行业中下游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有意向中小企业贷款领域进军。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纷纷从业务转型出发,提出了加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战略。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3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

世界银行中国局副局长刘晓云也是有备而来。由她主导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从2004年以来,已经在全国十来个城市通过向商业银行发放转贷款和提供技术援助,成功地向两万多个微小和小型企业发放的总额14亿元的贷款,期限平均为12个月,截止到2007年底不良贷款比例不超过1%。

刘晓云说,鼓励和倡导新联盟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必须要赋予商业银行自由定价的权力,使他们有合理的利润;第二,商业银行要成功地发放微小贷款,需要对客户和员工实施正向的激励;第三,商业银行需要一套能够可靠判断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能力的信贷技术,这套技术依据的是借款人未来现金流,而不是抵押与担保之类的非本金因素;第四,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需要做的不是直接向微小企业发放贷款或者提供补贴,而是改善投资环境,理顺金融政策,建立和改善公共基础设计。

直接融资更开放

酝酿多时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正在提速。

代表新平台的另一个主角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王林副主任认为,首先要坚持发展中小企业板,中小企业板定位于为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发展平台。王林拿出中小板快速增长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有202家,中小企业板也是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

篇9

关键词 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N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0-0042-02

0 引言

中国微电子行业分为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和功率集成电路产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于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市场辐射性强,延伸度深。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分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会被集成电路替代,在家电、通信、电力、国防工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功率集成电路产业主要为国外厂商所把持不同,国内功率分立器件行业受技术、资金、产品认可度等因素的制约相对有限,因此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对整个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就经济危机下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作以下分析。

1 历史背景

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历经了60年的辉煌历程,成就了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业制造基地的地位。从上世纪50年代的初创到70年代的成长;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到90年代以后的全面发展;21世纪始中国加入WTO,为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09年我国分立器件产销的一大亮点主要得益于全球电子整机对节能、环保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一方面带动了分立器件产品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市场产品结构的快速升级。

从全球市场来看,分立器件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市场,未来市场规模增长在10%以内。据IC Insights报告显示, 2006年增长3%左右,2007年进一步增长9%,1990~2010年市场的复合年增率为8%,2010年将达到157亿美元。

从国内市场来看, 2006年增长率为19.2%,销售额为325.3亿元。据CCID预测,受汽车、节能灯及通信(3G)等行业增长带动, 2006~2009年中国分立器件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4.5%和19.3%。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分立器件市场,2009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43.8亿元,其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40%。

到2010年,中国分立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 341.53亿只,销售额将达到1 557.55亿元,届时中国分立器件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

总之,半导体分立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市场发展平稳,产品更新换代慢,销售额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1]。

2 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分立器件虽然前景非常广阔,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立器件产业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分立器件产业特点是五多五少,即:中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民资企业多,外资、国资少;中低档产品多,高端产品少;重复生产多,冲击型生产少;弱势企业多,强势企业少。针对这些问题,有5大对策应对挑战:

1)打破门户理念,加大半导分立器件产业链的整合;2)通过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呼吁分立器件产业政策,努力在高端产品上实现突破;3)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改变压档压价、无序竞争的局面;4)拉动内需等政策为产业发展带来阳光;5)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拓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发展趋势

3.1 分立器件的特点要求

首先,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始于分立器件,是半导体产业的最初产品;其次,分立器件种类繁多,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不可替代性,并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低且采购渠道和资源丰富等特点,特别是在不能集成的功能中,分立器件起着关键作用。

3.2 我国分立器件的消费需求

从市场来看,当前全球分立器件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向上,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得犹为显眼。在分立器件市场稳健增长的背后,其首要推动力便是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消费者对移动电话、液晶电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种白家电产品的需求。

3.3 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发展热点

分立器件将向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功率分立器件大有作为;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依旧是分立器件芯片生产企业研发与生产的方向。

3.4 分立器件的发展趋势

事实证明,半导体分立器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半导体分立器件通常总是沿着功率、频率两个方向发展,发展新的器件理论、新的结构,出现各种新型分立器件,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是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急需的高端分立器件,如Si、GaAs微波功率器件、功率MOS器件、光电子器件、变容管及肖特基二极管等;二是发展以SiGe、SiC、InP、GaN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新型器件[2];三是跟踪世界半导体分立器件发展趋势,加强对纳米器件、超导器件等领域的研究;四是分立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仍以片式器件为发展方向,以适应各种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薄型化的需要。

4 结论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分立器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销售额度所占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分立器件产量和产值的增长速率要低于整机系统的增长速率。另一方面,整机系统的快速发展,也为分立器件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商机。整机系统进一步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对分立器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片式贴装器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3]。

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分立器件行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要在国家急需的整机产品中当好角色,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并实现自主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造就一批又强又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汇编.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篇10

脱胎于城信社、农信社的中小银行一直在中小微企业金融领域深耕细作,且卓有成效。随着竞争者的蜂拥而入,立足于本地中小企业金融的中小银行逐渐感到“蓝海”正变成“红海”。

2003年,约800家城市信用社先后完成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或实现市场退出。来自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城商行2004年末总资产为1.71万亿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5月末,城商行资产总量已达10.87万亿元。不到8年时间,城商行资产增长超过6倍,如火如荼的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功不可没。

前追后堵

各种迹象表明,中小银行的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与区域经济特色息息相关。

起家于义乌的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就是典型代表。稠州商行从成立之初就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营业部开在市场里,多年经营形成了“市场银行+地缘信贷”的鲜明特色。2011年末,该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19.16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96.56亿元。

记者获得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中小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近年来表现出收益高、风险可控的特点,贷款利率通常高出同期大中企业贷款利率1至2.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则持续下降并保持在1%以下。

银监会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2005年一季度末,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073.8亿元和36.2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5%和6.1%;到2012年一季度,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59亿元和374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和1.5%。

为顺应政策导向,大型银行积极布局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他们一进来,往往抢走我们的优质客户。”某城商行高管表示,大型银行到异地开展中小微业务时惯用的做法是,往往凭借资金优势将该地区优质企业发展为自己客户。

当然,除了资金上的优势,大型银行还拥有中小银行无法比拟的渠道优势和多元化服务优势,对于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具有吸引力。随着中小微企业成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将从简单的存贷款、国内结算等较标准化的服务,拓展到项目融资、国际结算、资金托管、专户理财等更专业、更多元的定制化服务。

不仅募集资金托管业务,在现行制度下,各银行存款业务的差异化空间不大,而在有助于吸收资金的银行卡、理财、结算等业务上,中小银行则处于下风。业内人士分析,利率市场化之后,大银行由于规模更大、服务更多元化、在公众中的信誉更强,吸收资金的综合成本会比中小银行更低,中小银行吸存能力导致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多家中小银行表示,在信用卡、托管、债券承销等业务资格的审批上遇到较大困难,与大型银行在多元化服务上的差距较大,普遍希望在政策上得到支持,如支持中小型银行发展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券承销业务,支持中小型银行与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租赁公司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同业合作等。

如果说大银行抢跑的是中小银行高端客户,那么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银行的竞争则是自下而上的。相对银行而言,小贷公司的市场更加下沉,对于小型企业了解比较深刻,放贷速度更快。

扩张之困

中小银行本地市场正逐步被压缩,异地扩张、寻求新的市场成为迫切选择。

一些中小银行在本地市场饱和之后,往往向外地市场下沉,输出特色经营模式。兰州银行就是其中之一。截至2011年末,兰州银行已基本完成对甘肃省全部市州的布点工作,在兰州、酒泉、天水、敦煌、定西、武威、庆阳、临夏等地共拥有营业网点90余家。

然而,中小银行异地扩张并非顺风顺水,尤其是在中心城市设点的银行,面临的挑战更多。

中部某省一家中型银行就坦陈,在省会等中心城市设分行,目前的财务收益不如二三线城市分行。“经济更发达的中心城市,人工成本、网点的租购成本等都比较高;异地分行设立初期网点不密集,品牌认知度不高,吸存能力不足,还需要向总行拆借资金,资金成本也较高。”

“中小银行品牌弱,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异地市场的认可。”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中小银行品牌认知度不如大型银行,一些银行在异地设立分行时甚至招聘员工都面临困难。

除了成本高、利润低之外,中小银行在进入中心城市初期也不易保留特色商业模式,一个原因是水土不服。大城市的中小微企业业务与中小银行主要经营地并不完全一样,这些企业需要的诸如国际结算业务等并不是中小银行所擅长的。再加上中心城市银行竞争激烈,进入中心城市初期,中小银行的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通常难以迅速铺开。

九江银行认为,中心城市是金融高地,二三线城市在一些业务上无法和中心城市比拟,比如该行广州分行两三家企业的国际业务量就超过二三线城市一个城市的国际业务量,这显著提升了九江银行的国际业务能力,因此不能单从短期财务收益去衡量在中心城市设点的得失。

鉴于中心城市的金融高地效应,在异地扩张受限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目前较流行的做法是将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业务部门放在中心城市,比如包商银行即准备将同业业务部门设在北京。

此外,由于省内扩张的受限程度小于跨省扩张,中小银行更倾向于在省会城市设立分行,以此为将来辐射该省、覆盖一定范围的市场打下基础。

资金短板

异地经营给中小银行带来不小资金压力。“尤其在扩展业务的初期,人生地不熟的,往往很烧钱。”某中小银行高管感慨,中小银行确定“向外走”战略时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

即便过了拓荒期,压在中小银行肩上的资金压力也未必有所减轻。“客户的成长必然伴随着融资规模的增加,中小银行若没有相应的资本规模,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业务机会。”一位银行业研究员如是说。

目前,银监会规定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银行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否则将视为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该项指标之下还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此外,最大十家单一客户贷款总额与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

异地拓荒的资金压力显而易见,另一种隐形的资金压力则来自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资本充足率指标是中小银行申请开展各项业务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可以说,资本充足率是中小银行的“生死线”。

为了扩展业务,中小银行死守资本充足率“生死线”,包括一些上市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通过股权补充、债权补充的方式补充资本金。股权补充包括私募增发股票和公开发行股票(IPO),债权补充主要包括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