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的形式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议纪要的形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议纪要的形式

篇1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管理会计 会计等式

一、会计需求变化趋势

经调查供求人才见面会等,社会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式会计,而是渗透于金融、保险、投资等多行业的,既精通会计知识,又懂得相关知识。当前对于中国的财务群体来说,财务会计从业者面临着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巨大挑战。管理会计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预计未来中国的1200万财务从业人员里至少有一半是管理会计。

在这一变化趋势中,会计职业判断的灵活运用浮出水面。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原理和会计原则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经济业务性质的精确分析,运用自身专业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等方法,客观公正地对应列入会计系统某一要素的项目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首先要转变观念,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经营者的不合作甚至抵制,极大削弱了会计人员独立判断的意愿。我国以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其次要不断丰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会计学习中重实践、轻理论的后果是会计人员只会记账,失去对新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人员只有接受后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认真领会政策、准则和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有其一定的适用性。会计职业判断的适用性是完成企业目标、贯彻经营思想、确保企业会计政策得到很好发挥的重要保证。会计职业判断犹如一把双刃剑,可能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也可能提高其相关性。职业判断是协调评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基本程序,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后果,在不牺牲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信息的相关性。

二、会计等式的本质与重要性

深刻体会、准确理解并合理运用会计等式,是正确熟练掌握会计中业务和科目关系的基础,也是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准则。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

资产和权益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权益也不能离开资产而存在;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也没有无资产的权益。

权益代表资产的来源,而资产则是权益的存在形态,二者实际上是企业资本这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

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同等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任何一个时点来看,资产与权益之间永远保持着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故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二)收入-费用=利润(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

收入减去费用,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这是第二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体现了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

(三)全部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即第三会计等式,它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费用类似于资产来做账,收入类似于所有者权益来做账,因此会计等式也产生了变化: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净收益又会作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

会计业务处理在内容简与繁,理解难与易,水平高与低之间变化的关键之处,在会计等式的掌握。重视会计等式的理解与应用,会让会计实务工作准确、高效、收放自如。

三、会计等式在实务中的应用

会计工作人员在实务中通过工作—决策—学习—再工作—再决策—再学习,达到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能够考虑到事情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并有勇气进行非常规的设想,从而达到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来加强会计中的管理作用,促进会计功能的转换,实现会计信息辅助决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裘腰军.会计职业判断探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3)

篇2

一、开设开放性实验的必要性

实验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地位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医药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面临尴尬境地。自上世纪以来,部分医药专业微生物实验学时一再缩减,实验学时从18学时压缩到现在的9学时,将来还可能进一步调整为6学时。学时减少导致实验内容被迫精简,只能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学项目进行,很多经典实验因为相对复杂只能被迫舍弃。而且,目前的实验教学主要进行验证性实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以革兰染色为例,学生已经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了解细菌的染色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提不起兴趣、不耐心操作,即使染色效果不好也无所谓。撰写实验报告时,部分学生直接用查找的图片应付了事,并不想从成功的实验中找到乐趣。

开放性实验是在现有实验课程以外开设,是基础实验课程的有益补充,其内容来源于基础实验课程而又略有拔高。开放性实验的开设不仅能够弥补实验学时不够的缺点,提供较多实验机会,更能够有针对性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把所学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开放性实验的特点

(一)开放性实验课程内容丰富

开放性实验课程学时相对充足,时间安排灵活自由。以本学科组的开放性实验为例,实验课程至少20学时,已经超过了医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很多经典却更复杂的实验可以安排在开放性实验课程中学习,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具体教学时间方面,由于课程的“开放性”,课程进行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安排,甚至可以放在晚上、周末的时间进行。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放性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其精髓就在于“开放”[3]。开放性实验中,课程对象是开放的,课程内容是开放的,课程形式也是开放的。从项目的选择、设计、操作,到结果分析、讨论,每个环节都由学生主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验顺利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设计和操作,指导教师更多地发挥协助指导和保障作用。学生主导实验,更有主人翁意识,能发挥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促使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开放性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课程的顺利进行要求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如何在有限学时中保障课程顺利开展,如何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这要求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指导手段。指导教师必须参与学生的交流,在关键时刻给予启发,这要求指导教师不断总结学习,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医药专业开设开放性实验课程的几点原则

(一)选择恰当主题,提升参与热情

提升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参热情,首先是要能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引发兴趣的方式很多,最直接的途径是解决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如本学科组2014年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主题是调查学校及周边餐饮用油卫生问题,围绕大家都关心的饮食安全问题设计实验。餐饮用油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选修课程的学生很快达到上限,未报名的学生也希望参与进来,还有不少教职工也对这一实验的结果颇为关心。因此,开放性实验的选题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依托教学条件,设计可行实验内容

开放性实验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医药专业相关的开放性实验内容应该依托专业实验条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完整的实验项目包括问题分析、实验目标确定、方法选择、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几部分,实验项目设计应该注意以下4点:1.目标明确。从生活中寻找现象,并抽象成的具体问题。该问题应该是医药专业知识相关,或者能用医药相关知识技能来检测关键性指标。2.可操作性好。开放性实验要求以学生为主导,因此选用的检测方案不能过于复杂,应采用成熟的技术手段,实验技术也应该是实验室条件能够满足的,实验项目才能顺利进行。3.实验过程紧扣专业理论。微生物学开放性实验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学生借助开放性实验平台学习较复杂的经典技术,诸如稀释涂平板、ELISA、PCR等。4.注重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开放性实验的探索性强,实验预期结果并不就是最终结果,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找到规律,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综合能力,不放过细节问题

设计开放性实验课程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进行微生物学开放性实验项目,参与学生首先要学会采集样品,样品采集方法、样品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后续结果,如果是从人体采集样品,采集策略和采集技术非常关键,学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重每一步实验操作,记录每一个实验现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起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实验成功率。

(四)注意安全,详细总结实验得失

医药专业相关的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有些样品或药剂可能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每次进行实验,学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写下实验步骤,准备好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对实验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应急预案,遇见问题首先要能准确判断,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决定是独立解决问题还是反馈给指导教师。应该对实验结果与得失进行总结。每次实验都应该有完整实验记录,结果也要即时记录,以备后续查阅。相比漂亮的实验结果,开放性实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分析结果和得失,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的开放性实验才是成功的。

(五)以分组形式进行实验

开放性实验要求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参与度,要保证每位同学的全程参与,最好的办法就是分组。特别是医药专业相关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效果尤为明显,让每位同学都有充足的实践机会。以本学科组开放性实验课程为例,20名学生被分为3组进行实验,每组6-7名成员。分组过程中,高年级同学和学习过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同学被分散到三个小组中,保证每组都有基础较好的同学牵头,形成新老结合、高低搭配的局面。除此以外,每组还需选出一位较活跃的同学承担主持讨论、数据记录等服务工作。

四、进行医药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开放性实验课程的初衷是培养学生挖掘问题、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医药相关专业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应该注意三个方面。

(一)针对专业特色开展指导教学

医药专业具有其特殊性,其微生物课程学习注重联系实际,甚至与临床直接相关,因此开放性实验要多贴近医疗卫生问

题[4]。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之间有细微差异,医学专业学生的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基础较好,实验内容可以多涉及病原菌检测、常见疾病分析和免疫学快速检测手段等;药学专业学化学基础较好,实验内容可以侧重于化学成分分析、药品质量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等方面。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开放性实验,应该充分考虑到专业知识背景差异,做到有的放矢,把开放性实验建设成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平台。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放性实验教学应该定位于培养综合人才、创新人才,在现有教学基础上探索和培养更多优秀学生。选修开放性实验课程的学生大多学有余力、知识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指导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培养。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视频、网络、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践指导,尊重学生主体性,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讨论,让学生来选择甚至是设计课程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篇3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式抽象;非实体性

论文摘要:(1)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2)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3)由西画表现形式出发,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载,魅力依然,在世界艺术之林永放灿烂夺目的光辉。其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为我们现代绘画艺术与设计教学及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在“民族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内容与形式。现代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是现代设计与绘画的训练基础,是培养设计师美术家形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认识形态和创造新物象的重要基础学科。民族传统文化是这门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作为一门艺术,把民族传统文化融人其中,是其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与实践基础,同时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也可以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不断得到滋养与有益的补充。在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中,文化的民族性是其内核与灵魂的最终展现,是以本民族文化为支撑的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的主流。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外教学体系在中国年轻一代人心目中及生活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然而纵观中国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的发展方向,20世纪60至80年代出现的当代绘画艺术及设计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以后,至今一片沉寂,再也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现今传统中国画已渐行渐远,不知怎的,这些画让人想起赵无极。我们天天对“现代”的努力已倾向于将传统连根拔起。可若是失去了根,那就是再“现代”也不是中国的“现代化”,而是“同化’。在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否则,无根无源,便是毁灭,是用“现代”在消蚀我们的传统。中国画即“近”而“远”。很“近”的物体塑造却获得一种悠远沧桑的感受;“实”而没有放弃空灵、自由,同时又在超逸的味道中获得一种隽永的境界。我们不应为观念所迷惑,停留在形式层面,而是向纵深走去;这个“纵深’就是中国的“像”与“境界”。境:境界是中国文人曾在山水中遥望的“彼岸”,是中国文化的形而上之境。对于中国文化模式,她的手段是“象”,而“彼岸”是空灵的“境”。如果说确有“接近抽象式的表现”(或日“中国式抽象”)存在的话,那它的目的不是导向“绝对理念”,而是指向生气氰显的“境”。我们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宋元山水画不仅代表了“中国古典文艺繁荣”时代的“高峰体验”,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形而上世界—-宇宙生命流变的空灵之境。象:为我们展现中国文化本真之源的只能是中国画的“象”,而不太可能是西式的“X X抽象主义”。作为传统的灵魂之所在,是中国艺术“现代化”的结点。“象”是一个世界,它代表宇宙与人的禅机,寓于境界之中的表征,不是实体的因素。因而不能太“写实”,也不能取消形象。以往“民族化”的经验让我们相信,只有实证化的探索才能确证,在现代绘画与设计中从内里真正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当代”的沟通与跨越;这不仅指理论学术,也是指创作探索本身,更重要的是当代绘画与设计教学基础如何发展的走向。

我们传统的绘画根源实际上是从宋元山水人手打开古代文化的精神空间。借助西画表现的结构化的形式创新之所长,在个人绘画与设计的语言中找到了发展的空间维度。由此出发,或者我们可以重建某种主体意识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的境界: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方式、概念内涵不尽相同”,以心象静观字宙之气韵流变,以山水遥望体悟人格与自然一体的彼岸之境;这无疑在重视中国山水美学乃至古代文化精神的脉搏。而在深层意义上,它对我们当代艺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与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如前所述,作为“象”与“境”的世界,其意义不仅仅是激活我们民族原有的流变、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激活一种求新求变的精神动力;更是在这种“宇宙之境”上与现代思维的同步与超越。如果说我们现代绘画与设计在基础教学中再不把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更好的发展起来,我们的现在艺术教学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当今国际上站在最前沿的现代物理学家们已识到了这种宇宙本质的“非实体性”,他们的论证已证明中国传统“象”的范畴所具的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国的文化将会引领世界文化。最后无论是从画家和设计师,还是从民族文化考量:这是一条摆脱世俗浮躁氛围,秉持超越信念,又发扬中国精神文脉的“当代”之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按照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我们传统文化切切实实的融入到当代绘画与设计教学中。

篇4

定义:

备忘录是说明某一问题事实经过的外交文件。备忘录写在普通纸上,不用机关用纸,不签名,不盖章。备忘录可以当面递交,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送出,也可做为外交照会的附件。现在备忘录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有的国际会议用备忘录作为会议决议、公报的附件。

备忘录也是外交上往来文书的一种,其内容一般是对某以具体问题的详细说明和据此提出的论点或辩驳,以便于对方记忆或查对。

外交会谈中,一方为了使自己所做的口头陈述明确而不至于引起误解,在会谈末了当面交给另一方的书面纪要,也是一种备忘录。

备忘录可以在双方会谈时当面递交,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送给有关国家,还可以附在照会、公报、声明等文件后面,做为补充文件。

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

—1—

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二)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2—

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2)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3)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会议备忘录的写法跟会议纪要差不多了,将开会的要点写清楚,就好了。

关键是将会议上确定的事项或布置的任务写清楚,会上没有确定的会后确定的也写上。

—3—

定义:

备忘录是说明某一问题事实经过的外交文件。备忘录写在普通纸上,不用机关用纸,不签名,不盖章。备忘录可以当面递交,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送出,也可做为外交照会的附件。现在备忘录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有的国际会议用备忘录作为会议决议、公报的附件。

备忘录也是外交上往来文书的一种,其内容一般是对某以具体问题的详细说明和据此提出的论点或辩驳,以便于对方记忆或查对。

外交会谈中,一方为了使自己所做的口头陈述明确而不至于引起误解,在会谈末了当面交给另一方的书面纪要,也是一种备忘录。

备忘录可以在双方会谈时当面递交,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送给有关国家,还可以附在照会、公报、声明等文件后面,做为补充文件。

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4—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二)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5—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2)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3)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会议备忘录的写法跟会议纪要差不多了,将开会的要点写清楚,就好了。

篇5

(一)含义。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会议议定事项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开展工作的依据。有的会议纪要的精神也可供别的单位、别的系统参考。

(二)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二、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二)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2)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3)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一、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主送、抄送单位构成。

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二、会议纪要的三种写法

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三、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篇6

1、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2、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3、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

4、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一、议题审查,须严把程序关口

议题审查是办事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责。《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简称组织条例)第17条规定了办事机构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或事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虽然议题审查属于受理环节的程序性审查范畴,但作为一种前置程序,既能够滤除不属于或不需要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或事项,使检委会能够集中精力审议重大议题,又能够确保提交的议题达到主题明确、内容清楚、材料齐备的要求。

实践中对办事机构履行议题审查职责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和做法。如有的地方承办部门将拟上会审议的议题(案件或事项)经分管检察长审核后直接报检察长决定,检察长同意后再交办事机构进行议题审查。我们认为,这种程序倒置使办事机构在议题提请环节的程序把关失去作用,不利于保障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效率。因为议题审查,首先必须规范工作流程,拟上会的议题(案件或事项)应当遵循“先经承办部门按三级审批制提请启动,再由办事机构受理审查,最后报检察长决定上会”的工作 程序。检察长同意提请检委会审议的,办事机构再对议题材料的格式和内容作继续审查。一般来说,办事机构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议题材料的审查:

一是审查议题内容是否符合检委会的议事范围。高检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简称《议事和工作规则》)第3条详细规定了检委会审议议题的范围,办事机构应严格按照范围要求审查议题,认为不属于议题范围的,要及时向检察长报告。

二是审查议题的提请及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承办部门提请检委会审议事项或案件,应当实行“三级审批制”,即承办人提出办理意见,承办部门负责人签署明确意见,分管检察长审核。办事机构受理审查认为议题符合议事范围及报批程序的,应当填写《安排检委会会议申请表》,报检察长决定是否提请检委会审议。如议题系检委会委员提出的,也应报检察长同意方可提请。

二、文书制作,须确保议事质量

检察文书是实现检察职能的重要工具,也是检验检察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检委会在审议决定案件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文书,大致可分为表格式和叙述式两大类,其中: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反馈表属于表格式文书,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议题报告和会议纪要则属于叙述式文书,不仅其格式与要素必须符合既定的形式要件。而且需要精心制作确保其实体质量。办事机构是起草检委会工作文书的责任主体之一,规范制作检委会工作文书,应当作为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案件类议题报告的针对性。案件类议题报告,实践中也称为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报告,是由承办人根据高检院议题标准要求,围绕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的请示问题,客观全面反映相关事实证据、背景情况和审查意见等内容而制作的请示性报告,经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检察长签署意见,供检委会委员审案议案所用。议题报告是检委会据以审议案件的基础,办事机构负有审核的重要职责。由于检委会议事决策的非亲历性特征,使检委会委员对议题报告的依赖性较大。但实践中,议题报告直接照搬照抄案件审结报告的现象较为普遍,换个标题、加个封面,“案件审结报告”就变身为“议题报告”,既使议题报告篇幅冗长,也使议题报告重点不明,严重影响检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增强检委会会议纪要的说理性。检委会会议纪要是由办事机构负责制作的用于记载和传达检委会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工作文书。过去实践中检察机关对检委会决定事项文书普遍使用“检委会决定”,在高检院下发《议题标准》后,统一以“检委会纪要”取代“检委会决定”。检委会决定是“一案一决定”,即会议审议几个议题,就有相应的几份决定文书。而检委会会议纪要则是“一会一纪要”,即一份会议纪要记载本次会议上所有议题的审议决定事项。从高检院《议题标准》对会议纪要的制作要求来看,无论是文件类议题还是案件类议题,涵盖的内容均非常全面。但目前实践中大多数检委会会议纪要制作中都存在“只写结论性意见和决定,不写决定依据或理由”的倾向,而承办部门或下级检察院根据检委会决定事项制作法律文书时,往往无法直接引用或说明检委会决定的理由或依据,且将检委会一次会议讨论的不同案件和不同事项综合在一起的会议纪要,也不宜在办案过程中随案移送。我们认为,这种“条目化、捆绑式”相对简单的文书制作方法,既不符合高检院《议题标准》的规范要求,也不具备法律文书的功能作用,更不能适用执法办案需要。为此,首先,建议分类撰写会议纪要。根据所决定的案件、事项是否而分别制作会议纪要,凡需要全院或下级检察院统一遵照执行的执法办案规范性文件,应当公开会议纪要;凡需要诉讼阶段保密的在办案件,则可以单独制作会议纪要并随案移送。其次,增强会议纪要的法律属性。会议纪要表述案件决定事项的,应当突出办案法律文书的基本特征和制作重点,具备办案文书的基本内容和要素,如包括简要案情、诉讼经过及会议决定理由等。

三、督办落实,须维护检委会权威

根据高检院《议事和工作规则》规定,办事机构还承担着督办落实检委会决定的职责。检委会审议议题作出决定后,先由办事机构起草检委会会议纪要和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其中会议纪要报检察长或者受委托主持会议的副检察长审批,并印发各委员及报备上一级办事机构。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则以本院名义印发本院承办部门和有关下级检察院。检委会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承办部门和有关的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为保证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全面正确地执行,切实维护检委会的权威,办事机构应当对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一是实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二次反馈机制。办事机构应向本院承办部门一并送达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反馈(简称反馈表)。承办部门在决定事项执行完毕后五日内填写反馈表,连同反映执行情况的相关材料(包括印发的相关文件原件或者诉讼、工作文书复印件等)送办事机构。如果议题所涉事项或者案件系由下级检察院具体承办的,下级检察院有关部门就将执行情况层报上级检察院议题提请部门,再由议题提请部门填写反馈表送办事机构。 这就是决定事项执行情况的第一次反馈,其中不或撤销案件、不支持抗诉、不提请抗诉等案件,一般只需一次反馈即可。而对于提起公诉、提出抗诉、支持抗诉、提请抗诉等案件,办事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的办理期限,适时向承办部门或督促其向相关办案单位了解案件的进展阶段。当案件有了最终处理结果后,承办部门应再次填写反馈表,连同反映案件最终处理结果的相关材料送办事机构。设置执行检委会决定情况二次反馈机制,不仅保证了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也通过全面了解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进一步检验和提高检委会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加大对检委会原则通过执行情况的跟踪力度。检委会审议规范性文件或工作报告等事项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作出原则通过的决定。原则通过的议题在执行时有一个延迟性,即承办部门要根据委员提出的审议意见对规范性文件或工作报告等进行补充和修改,必要时还要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之后才能正式发文。因此,办事机构对于原则通过的议题,不能坐等承办部门反馈,而应及时向承办部门了解审议意见被采纳的情况以及补充修改情况。如果检委会提出的重要审议意见不被采纳,还应当要求承办部门书面报告分管检察长审核后,再上报检察长。

篇8

培训目的:使受训人员了解公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格式,掌握常用快速的写作方法及其变化提高日常公文的写作能力。

培训内容:

1、公文的概念

2、日常公文的分类

3、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4、电子公文

5、公文范例

6、尝试写作

课程长度:6时

培训方式:讲解法+范文欣赏+模拟练习

教材内容:

引言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但是由于公文在性质、作用上及其写作要求上的不同,拟写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公文的拟写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 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 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 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怎样为拟写公文搜集材料和进行调查研究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实际当中搜集活材料。例如,要草拟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首先需要查阅去年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以及参考有关先进企业的同类工作计划等,还要研究本部门今年所面临的形势,今年的中心任务上级要求等。

总之,收集材料及调查研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是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经过分析思考产生一个认识的飞跃。

三、拟出提纲,安排结构

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草拟出一个写作提纲。提纲是所要拟写的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纲的详略,可以根据文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习惯、写作的熟练程度而定。篇幅不长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结构,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意思等。篇幅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包括文件共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作几个问题,各个大小问题的 2

题目和要点及使用什么具体材料说明等。提纲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当然,需要集体讨论或送给领导审阅的提纲除外。

拟写提纲是一个很重要的构思过程,文件的基本观点,可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和修改,使提纲日益完善。由两人以上分工合写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提纲,以免发生前后重复、脱节或相互矛盾的现象。

四、落笔起草、拟写正文

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所列顺序,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写作中注意两点:

1、 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也就是说要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使材料来为观点服务。运用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统一。

在写作当中,要注意明确观点,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如果观点不明,令人不知所云。有些文件,只讲观点没有实际材料,就会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据,不易信服。而只 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不了解发文的意图 ,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介绍。

2、 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

五、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初稿写出后,要认真进行修改。写文章,需要下功夫。自古以来,好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的,写文件也同样,尤其是重要的文件,往往要经过几稿才能通过。

1、 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是否明确,主题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是否深刻。

2、 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虑到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 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文件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适当的材料表现出来。

4、 关于结构的修改。修改文件的结构,包括文件总体结构的修正,使全文更加严谨。

5、 关于语言的精练。主要是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不规范的字及标点符号。修改工作要做到认真仔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几种常用的商务公文:

请示

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决断、指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3

请示的特点

一、针对性。只有本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重要决定、重要决策、人事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可用"请示"行文。请示上级给予指示、决断或答复、批准。因而"请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呈批性。请示是有针对性的上行文,上级领导对于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明确的"批复"回文。

三、单一性。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受文领导,即使需要同时呈送其他领导,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四、时效性。请示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求得上级单位指示、批准的公文,如能及时发出,就会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请示的分类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请示分为以下三种:

一、 请求指示性请示。

二、 请求批准性请示。

三、 请求批转性请示。

请示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请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如下:

一、 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 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是有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组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的请示》。

2、 受文领导。每份请示只能写一个受文领导,不能多头请示。

二、 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语构成。

1、 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理由。

2、 主题。主要说明请示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

3、 结语。另起一段,其习惯用语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呈请核准"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予以执行"。

三、 尾部,其主要结构为落款与成文时间两部分。

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一、 一文一事的原则。

二、 材料真实,不要为得到领导批准而虚构情况。

三、 理由充分,请示事项明确。

四、 语气平实、恳切,以引起上级的重视。

报告

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询问的陈述性上行公文。

“报告”是陈述性文体。写作时要以真实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概括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报告"是行政公文中的上行文种,撰写“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上级掌握本单位的情况,了解本单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使上级领导能及时给予支持,为上级机关处理问题,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决策提供依据。“下情上达”是制发报告的目的。所以报告的内容要求以摆事实为主,要客观的反映具体情况,不要过多的采用议论和说明,表达方式以概括为主,语气要委婉、谦和、不宜用指令性语言。

报告的特点:

一、报告的目的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建议、答复等,它不直

接请求上级机关正面回答报告中的问题,所以不带请示事项,这是它与请示的重要区别之一。

二、报告中一般不提建议或意见。如果确实需要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部门贯彻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可建议上级机关批转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报告一经批准,便作为批转文件的附件下发,其权威性依赖或附属于批转机关。

三、报告在内容上不像"请示"那样有"一文一事"的要求,它可在一件公文中综合报告几件事情,层次结构比较复杂。

四、报告广泛使用于下级向上级反馈信息,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向上级及时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下级机关必须履行的一项工作制度。

报告的种类

报告从种类与内容上分主要有:汇报性报告、答复性报告、呈报性报告、例行工作报告。

写法

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受文领导、正文、落款、成文时间组成,下面介绍几种报告的写法

一、 汇报性报告

汇报性报告主要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一般分为两类:5

1、 综合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工作到一定的阶段,就工作的全面情况向上级写的汇报性报告。其内容大体包括工作进展情况,成绩或问题,经验或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这种报告的特点全面、概括、精练。

2、 专题报告。这种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中的某个问题,向上级所写的汇报性报告。

二、 答复性报告

这种报告是针对上级或管理层所提出的问题或某些要求而写出的报告。这种报告要求问 什么答什么,不涉及询问以外的问题或情况。

三、 呈报性报告

呈报性报告主要用于下级向上级报送文件、物件随文呈报的一种报告。一般是一两句话说明报送文件或物件的根据或目的以及与文件、物件相关的事宜。

四、 例行工作报告

例行工作报告是下级向上级,因工作需要定期向上级所写的报告。如,财务报告、费用 支出报告等。

公告

公告是用于对企业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文。

公告的写法

公告是一种严肃、庄重的公文,它内容较为单一,篇幅较短,表达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

一、 标题。

公告标题有三种:一种是完全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二是发文机关和文种 以上两项,多用于政府机关;有的只有文种,如《公告》,标题之下,有时可依公告单独编号。

二、 正文

正文一般由主旨与说明构成。

主旨单独成段,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出此公告的主题内容。

说明写出公告依据、公告事项。结尾一般用"特此公告"作为结语。

三、 落款及日期

公告日期有的标注在标题下方,也可以注在公告结尾处。重要的公告落款处除注明发文单位外,还应标明发文地点。

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纪实性公文。它用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重要会议。

6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反映会议精神,以便使与会者统一认识,会后全面如实的进行传达组织开展工作的依据。同时"会议纪要"是可以多向行文,具有上报、下达以及同级单位进行交流的作用。

会议纪要的写法

会议纪要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如下:

一、 首部。这部分的主要项目是标题。有的会议纪要的首部还有成文时间等项目内容。会议纪要的标题通常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的。如《*****公司******会议纪要》。

二、 正文。会议纪要正文结构由前言、主体两部分组成。

1、 前言。首先概括交代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要议程、参加人员、会议形式以及会议主要的成果。

2、 主体。它是会议机要的核心内容,主要记载会议情况和会议结果,写作时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议题,把会议的基本精神,特别是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准确的表达清楚。对于会议上有争议的问题和不同意见,必须如实予以反映。

三、 尾部。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电子公文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公文通过E-mail的方式批阅使传统的办公模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但现在国内缺少实现网上公文批阅的软件,文件容易被拷贝、篡改,企业的办公方式还无法真正实现无纸化。

电子公文的写法

电子公文主要由主题、事项或附件落款组成。

一、 收件单位/人

二、 抄送单位/人

三、 主题。相当与公文的标题,如《关于***请示》、《关于****报告》。

四、 事项。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发文目的,事项等(与日常公文协作方法一致),若提供相关文件或报告等,可以附件方式发送(注明)。

五、 落款。署名及成文时间

篇9

会议议题由分管处领导与相关科室负责人商定后提出,处务会议共同商定。 一般性工作议题,经集体讨论后,由会议主持人做出决定。重要工作,需由具体经办人员组织议题材料,提交处务会议研究后,报分管领导。经处务会议充分酝酿、深入讨论,形成决议或决定,并做出会议纪要。

第七条  处务会议的议事范围:

(一)传达学习上级和学校党委、行政的重要决策部署,研究决定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二)研究本处需提交国资监管小组以及学校党委、行政研究决定的重要事项。

(三)研究决定本处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以及需要上报的材料等。

(四)研究决定来信来访中涉及本部门需要答复、说明和解决的有关问题。

(五)研究决定本处年度预决算、津贴发放和政务公开等工作。

(六)研究决定本处的奖惩、考核等工作。

(七)研究决定本处科级干部拟任人选的推荐、考察和人事异动等工作。

(八)研究决定本处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

(九)需要处务会议研究讨论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会议应按确定的议题议事。议题、议程等材料应提前分送参会成员。临时动议的议题、不成熟的议题不得上会。

第九条  议事程序一般为:由议题提出人员简要说明议题情况;其他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广泛深入地讨论、酝酿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做出决议或决定。对于意见分歧较大的议题,除紧急事项外,应当暂缓做出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或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后,再提交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条  本处全体成员必须按照分工,切实履责,保证处务会议的决议、决定得以贯彻执行,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凡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或按组织程序向业务归口部门和分管校领导反映,但在行动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

第十一条  会议由招投标与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记录,如实记录会议议题、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讨论结果。重要的议题应形成会议纪要,由处长签发。会议记录、纪要要妥善存档、备查。

篇10

关键词:承包商;索赔;合同内容;对策

一、索赔理论分析

1. 索赔的原因

我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承包商来讲,既带来了机遇,又迎来了挑战。承包商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履行施工合同时维护自身权益、增加得润的重要手段――工程索赔管理,逐渐被承包商重视和运用。根据目前我同的建筑市场状况,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的不当行为。

业主代表是代表业主进行工作的;监理工程师是接受业委托工作的。他们不当的行为经承包商造成的损失应由业主承担。主要有:具体办事人员没有按全同规定提前通知承包商对施工造成影响;发出的指令、通知有误;对承包商施工组织进行不合理的干预;未履行合同规定的有关义务。

1.2业主违约。

业主未按合同规定交付施工现场或施工现场未完全具备施工条件,施工所需的水、电讯线路、运输道路、房屋拆迁地的清除、地下管道、地下障碍物的清除等不完备、不明确;未及时办理施工所需的各种证件、批文、临时用地等手续;未及时将水准点、坐标控制点以书面形式移交;图纸供会审不及时等。

2. 索赔的依据

对于所有的施工索赔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是不可缺少的。

2.1 招标文件。他是工程项目合同文件的基础,包括通用条款、专用条款、施工技术规程、工程量清单、工程范围说明、现场水文地质资料等文本,都是工程成本的基础资料。

2.2 投标文件。在投标文件中,承包商对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单价进行的分析计算;对各主要工程量的施工效率和进度进行了分析,对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列出了数量和价值,对施工过程中各阶段所需的资金数额提出了要求等等。

2.3 施工协议书及其附属文件。

2.4 来往信件。如工程师(或业主)的工程变更指令、口头变更确认函、加速施工指令、施工单价变更通知、对承包商问题的书面回答等等。

2.5 会议记录。如标前会议纪要、施工协议会议纪要、施工进入变更会议纪要、施工技术套路会议纪要、索赔会议纪要等等。

此外还有施工现场记录,工程财务记录,现场气象记录,气象条件,国家的政策法令文件等等。

二、承包商索赔分析

2.1 承包商索赔的意义

1.索赔有利于加强合同管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2.索赔有利于落实和调整合同双方的经济责任关系。

2.2承包商索赔策略分析

承包商索赔策略的实施分合同签订阶段、合同实施阶段和索赔处理阶段。

2.2.1 合同的实施阶段

在合同实施阶段,承包商要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使自己不违约,按合同办事,要全面完成各项工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承包商还应对事先不能预见的干扰事件采取措施,降低其影响,减少损失。要在友好、和谐、相互信任和依赖的气氛中合作,双方心情舒畅,在这种气氛下,当干扰事件发生后承包商提出的索赔要求也容易为业主认可。

2.2.2索赔处理阶段

对承包商来说,索赔解决的越早越有利,尽量以以单项索赔的形式提成,不要一揽子的方式解决所有的索赔,索赔值积累的越大其解决对承包商越不利。由于双方利益和期望的不一致,在索赔过程中常常出现大的争执,这时承包商应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让步实际上是双方利益的再分配,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二做出的局部利益牺牲。在索赔过程中,承包商应着眼与重大的、索赔额高的事件,主要放弃部分小的索赔要求,不要斤斤计较,仍“芝麻”抱“西瓜”,有所失才有所得。

2.3 承包商索赔技巧分析

要做好索赔工作,出来认真编写好索赔文件,使之提出的索赔项目符合实际,内容充实,证据确凿,有说服力,索赔计算准确,并严格按索赔的规定和程序办理外,必须掌握索赔技巧,这对索赔的成功十分重要。因此要做好索赔工作除了做到有理、有据、按时外,掌握好一些索赔技巧是很重要的。

2.3.1 做好收集、整理签证工作

索赔成功的基础在于充分的事实、确凿的证据。。而这些事实和证据只能来源于工程承包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关键在于用心收集、整理好,并辅之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合同条款,使之真正成为成功索赔的依据。

2.3.2 正确处理好同业主与监理的关系

索赔必须取得监理的认可,索赔的成功与否,监理起着关键性作用。索赔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承包商索赔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的态度。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业主、监理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参考文献:

[1]夏晓峰、赵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索赔 管理建筑施工 2006年

[2]郑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索赔 煤矿现代化 2002年

[3]梁鹏。国际工程施工索赔 国际工程管理教学丛书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