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管理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同管理调研报告

篇1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64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独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规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大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大,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大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 “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改革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反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篇2

[关键词] 多经企业 经营活动 法律事务

近几年来,福建铁路投资发展总公司(以下简称福铁投总)的合同管理工作能够较好地执行上级文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审批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能实时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合同履行动态,在各项经营活动中,特别是重大经营活动都能按合同约定正常履行,无发生一例合同纠纷案件,同时,历史遗留的法律纠纷问题也得到妥善处理,多经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有力地保障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1 健全组织机构,重视合同管理

福铁投总始终重视抓好合同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合同工作当作对外经济协作活动的必备纽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要求各控股企业及投总本部各部门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合同管理员,保证合同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投总本部设有专职合同管理人员,各控股企业均设有兼职的合同管理人员。福铁投总在总结以往合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合同管理例会制度,专题讨论合同的疑难问题及需要上报路局法律室审查的重要合同初审工作,大大加强了合同审查的力度。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为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保证

根据南昌铁路局及局多经处有关合同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结合福铁投总本部及所属控股企业的实际,福铁投总对合同管理组织、合同签订、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结算、合同报表、合同检查与考核等内容进一步加以细化、明确。同时,强调了签订合同应遵循“谨慎原则”,严格履行“论证、会签、审查、批准、盖章”五道程序,对履行期限超过二年的各类合同审批程序也作了相应规定。以上这些规定,为多经企业日常合同管理工作提供了操作依据,对防范经营风险、规范经营行为提供了制度保证。

3 严抓制度落实,确保规范操作

福铁投总严格执行上级合同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做到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承办部门及合同中涉及的会签部门都能较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

3.1 合同签订

订立合同前,合同主办部门(经办人)负责对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资信程度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核实。签订重要合同,主办部门预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形成书面材料,召集合同管理、主办、财务及有关业务部门共同研究分析,形成统一意见。对于重大的事项,由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可行性论证。合同条款尽量由我方起草,争取主动;重大合同事前请法律顾问参与;合同正式签订前,按规定报请路局法律室审查。

3.2 合同审查

严把合同审查关,对选定的项目及合作对象,合同主办部门事前进行充分调查论证,并写出书面调研报告,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集思广益,集体决策。合同条款中所涉及的货、款交付时机、数额等关键内容,我方尽可能争取主动,由对方先履行债务(义务)。正式签订合同前,执行会签制度,并按规定上报合同主管部门审查。

3.3 合同履行

合同主办部门、财务部门坚持定期检查、督促,及时掌握合同履行动态。合同主办部门在合同履行期内同合作方保持密切联系,并从与对方有业务关联的第三方那里,侧面了解其经营动态,发现对方轻微违约或部分不履行时,特别是货、款交付时机、数额与合同约定不吻合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变更合同时,均依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签订该合同的补充协议。当市场发生变化,需要调整交易价格时,双方另行签订书面补充协议,确认后方可发货。财务部门严格按照签订的合同条款办理结算手续,保证资金流转过程与合同约定的渠道、时机相吻合。

3.4 合同档案管理

合同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对合同档案实行严格管理,要求主办部门必须按规定时间将签订的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交合同管理部门,按编号整理归档,实行专人管理,注意保护商业机密,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准确上报季度(或半年度)的合同统计表。合同专用章实行使用登记制度,原则上由合同管理部门专人保管,对确需由合同主办人携带合同专用章外出签订合同的,须办理领取登记手续,注明使用范围、时限、承办人、批准人等事项。

4 把握关键环节,促进公司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合同管理措施上有所创新,善于从复杂的合同关系与交易链中把握问题的关键,做到“纲举目张”,确保合同全面得到履行,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提供法律服务。

4.1 加强合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对商贸合同履行期限以一年为限,单笔商贸控制在1~2个月以内全部完成。公司硬性规定,年底所有商贸资金必须回笼,这样有利于检验对方的现金流状况,确保资金安全。货款年底没有回笼的,次年全力追回货款,不再与其再做商贸业务。这样规定后,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对方有偿还能力时予以了结。到了年底,在确认资金及收益全部回笼后,第二年再重新签订合同。在合同签订时,我们还要求对方提供保证我方资金回笼安全的《承诺函》,以确保资金安全。公司还规定,根据合同约定超过1个月货款未清的,必须向分管的副总经理报告,并立即研究处理;超过2个月货款未清的,必须向总经理报告,由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及时处理;超过3个月货款未清的,由总经理牵头,组织法律顾问研究,依法追回货款。切忌为顾及合作方的面子久拖不决,要抢在合作方有资金、有资产时抓紧了断。

4.2 认真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发展包袱

在2000年以前,原福州铁路分局多经企业累计问题资产数额较大,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探讨,采取了现金清偿、股权转让、以物抵债、坏账列销、法律诉讼等的处理方式,先后处理了某铁道大厦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的问题;积极参与某房产开发项目遗留问题的处理;认真参与处理某水泥厂担保责任的问题,以较小的代价避免了重大损失;处理三家大酒店长年拖欠租金问题,通过采取协商及法律诉讼等手段收回历年所欠租金;与某集团发生的商贸纠纷,历经多年多次法院审理,最终我方胜诉,减少了近千万元的资金流失;采取专司清欠、追究责任等,收回其他欠款3000余万元。在这些工作过程中,我们通过签订相关的合同,通过认真履行合同,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5 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的思考

5.1 坚持抓好制度落实

5.1.1合同主办人责任制度。合同签订前所涉及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对方资信调查工作、起草合同文本、确定交易方式、合同生效条件等基础性工作,对合同能否得到全面履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同主办人是合同最主要、最直接的承担者,落实主办人责任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5.1.2合同会签制度。一般情况下,一份完整的合同都包括技术(业务)、财务、法律三个方面的内容,任一方面存在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纠纷的产生。通过执行集体联签制度,可以有效弥补这个缺陷;同时,对加强廉政建设也起到促进作用。

5.1.3合同履行跟踪制度。依法订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但单凭法律约束力,仍不足以促使合同的全面履行,任一方的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不可抗力)都可能造成合同被中止履行。合同订立后,合同主办人应当在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对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时跟踪。

5.2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两方面。组织机构是指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合同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的作用。制度建设首先是指, 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合同法》是建国以来,特别是开放改革以来,合同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合同理论的实际运用。《合同法》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之中。

5.3 正确处理合同管理与服务企业的关系

合同管理是手段,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来防范经营风险,为企业资金安全、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提供法律保障,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经营。如果片面地强调防范风险,把合同管理蜕变为经营的障碍,显然是本末倒置;反过来,如果为促进经营、鼓励交易,而无节制地放松合同管理的要求,给资金安全埋下隐患,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两者之间既有矛盾,又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合同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同时,经营又必须要以资金安全,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前提。

5.4 合同管理工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篇3

(2005年5月7日)

2005年4月,我们组成调研组,开展“建立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课题调研工作,对天津市、青岛市、大连市等地区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查看了有关的地方法规及文件资料,实地考察了劳务交易场所和施工现场,召开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参加的三个专题座谈会,40多家企业参加了讨论。

天津市是典型的劳务输入地区。全市25万人的农民工,基本属外来队伍,成建制进入本市的企业122家,具备劳务资质,本地劳务企业190家,全市总计312家,占全市劳务总量的60%;

山东省既是劳务输出的大省,也是劳务输入的集中地。截至2004年底,山东省劳务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劳务分包企业,吸纳农民工14.1万人,占建筑劳务人员总量的5.8%;在青岛市,已经建立劳务分包交易市场,劳务分包企业379家,有90%的农民工已经被企业吸纳。

大连市属于劳务输入地区。全市有28万外来的农民工,大多数农民工被总包企业直接雇用或通过“包工头”雇用;现有200家劳务分包企业。

一、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调研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建立规范劳务交易场所的工作,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坚持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突出重点,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天津市在“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职责:监督管理工程分包行为,对外地进津企业进行严格的备案管理,规范劳务市场用工行为,查处无资质队伍私招乱雇和违法承揽工程行为等。同时,筹备成立“建筑企业劳务派遣中心”,并要求各省驻津建管处也建立建筑企业农民工派遣中心,和区县劳务派遣中心,将全市建筑业使用的零散农民工进行集中管理,为其监督办理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现阶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拟2005年6月低正式运营。

青岛市有专门的建筑市场和建筑队伍监管机构——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和劳动用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并进行贯彻落实,同时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企业第一责任人,各项目部项目经理为施工现场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监督各项规定、制度的落实。

大连市建委年内计划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个综合管理、服务机构,由就业服务中心、技能培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三大部门组成,具体负责对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进行职业培训、政策咨询、受理劳务企业申办资质并进行初审,对劳务队伍进行日常管理。通过劳动力市场对全市28万名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结束建筑业的非法“包工头”行为和务工人员随意无序的流动局面。

(二)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企业发展。

简化劳务分包资质申办程序。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本市注册劳务分包企业已有379家,有90%的农民工被劳务企业吸纳。

强化劳动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签订率。青岛市要求各施工企业必须和每一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全市规范用工行为大检查,狠抓落实,现阶段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合同签订率已达90%。

严格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禁止无资质“包工头”承揽工程。青岛市规定凡在青注册和施工的企业,必须用有资质的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队伍,严厉打击“包工头”承揽工程,有力的杜绝了“包工头”非法承揽工程和“挂靠”现象。

制定劳务人工费指导价,定期公布,指导市场。青岛市积极维护劳务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制定并公布了劳务分包企业人工费指导价,作为劳务分包企业与总承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重要参考,受到劳务企业的广泛欢迎。

主动向社会推荐劳务企业,帮助劳务企业创建品牌。青岛市,积极培育骨干劳务分包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壮大,筛选部分用工规范、管理到位、质量安全好、专业特色较强的劳务企业,通过宣传册等形式向全行业、全社会推介。创立“农民工夜校”,定期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协会、教师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了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

天津市实行联动措施,规范劳务市场。强制实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于53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季度结算并全额支付剩余报酬;制定建筑业农民工专用《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保证农民工劳动报酬和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企业可办理年度备案。

下发劳务资质审批权,推进建立劳务基地。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调动区、县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劳务企业。从2004年下半年发文至今,已建立劳务企业200多家。2005年计划在新增100家,再通过5年的发展,至2010年达到1000家,使大连建筑业从整体上达到结构和谐;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2005年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纳入工作日程,政府专项拨款2000万元,对本地区8万农民工实行免费培训;计划建立金州区、庄河市、瓦房店等劳务基地村镇,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农民进行培训,形成一批模板作业村、抹灰作业镇、砌筑专业乡等。

(三)规范市场监管,狠抓劳务备案。

天津市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与地税局联合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税务专用发票等手段,使进津劳务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全面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对使用未备案和无资质劳务分包队伍的行为,转包、违法分包和借照挂靠的行为,不签订劳务合同、阴阳合同和不按期结算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行为。

青岛市建立劳务作业网上监管系统。2005年7月起,青岛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闵路电视监控系统,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不到现场,就可以及时监督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劳务分包队伍的有关情况。

(四)广泛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

发放宣传材料。青岛市印制了20万套《致广大来青务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筑工人手册》,春节后在外来农民工集中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发放,3月份开始在已开工的施工现场发放,基本做到每位农民工人手一册。并要求所有施工现场设置《建筑工人维权须知》告知牌,公布维权公开电话和有资质建筑劳务企业名单。来青岛的外来农民工,根据《手册》可及时,合法就业。

天津和大连市也充分利用传媒途径,对来本地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

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定期执法大检查。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近几年,青岛市每年组织1-2次“两个规范”大检查,主要针对劳务分包资质管理情况、现场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资发放情况、现场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现场“两个规范”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责任人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全市通报批评外,还做到“四个结合”:与市场信用考评结合、与资质管理相结合、与招标投标相结合、与各项先进评选相结合。

二、调研地区完善劳务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实施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2004年年初,天津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专用发票手段使进津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有效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二)实行外地进津企业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2005年天津实行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办理进津备案手续。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建筑业企业可申请年度备案,凭《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备案通知书》全年承揽本市工程和签订合同,对人员全部实行身份管理,进津务工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工资卡。

(三)简化劳务企业申办资质程序,下放审批权限。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随来随办,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工作效率。

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鼓励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四)探索创建建筑劳务市场。天津、大连市探索创办建筑劳务市场,进行行业管理和就业培训服务,对本地区零散用工及劳务企业进行有序管理。

(五)、严格规范劳务分包招投标工作,禁止无资质的“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青岛市明确规定:凡10层(含)以上高层住宅或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建筑的劳务分包,实行进场招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承担施工任务。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接国有投资或国有控股投资的工程,劳务分包必须实行公开招标。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应采取多种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劳务企业的发展,如通过清欠农民工工资、劳动指导价、禁止“包工头”承揽工程、简化资质审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创造有利于劳务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执法检查,对于不使用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劳务作业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其规范劳务用工行为,鼓励包工头建立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工程施工。

(三)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制度。可通过劳务合同备案制、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

篇4

**县农村土地流转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实践,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探索**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流转方式,建立承包土地经营权市场,我局组织力量对全县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权转让等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土地流转规模。**县共有40个乡镇,839个村,25万农户,77.1万农业负担人口,农村土地承包总面积122.7万亩,其中水田91.6万亩。全县二轮承包签订承包合同23.5万份,承包耕地116.6万亩,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2.1万份。截至去年底止,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1.8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0%,涉及承包农户4.6万户,占承包数的19%。从乡镇看,40个乡镇都存在土地流转现象,流转面积多的达3200多亩,占总面积的18%,流转面积最少的仅占承包面积的3.2%;从行政村看,有土地流转的村共825个,占总村数的98%。

2、土地流转成因。我们一行深入到本县青林、漆河、盘塘、枫树、茶庵铺、郑家驿等6个乡镇,走访了部分村组干部和农户,从中了解到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包者外出务工,不能经营土地;二是劳动力进城经商,不便经营土地;三是种田效益不高,不想经营土地;四是为了方便生产,需要调整土地。这些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认识到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和生产条件。因此,不愿放弃承包权,只愿出让使用权。

3、土地流转形式。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县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托管。一些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农户,将承包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亲友、邻居,只享受惠农补贴,不参与产品分配,这种形式大都是口头协议,一般是一年一定。他们都是双方交涉议定,一般是未经发包方认可并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这种形式的转让户约占45%。二是转包。这种形式是原承包户将承包地全部或部分转包给承接户。转包的权利和义务由双方议定或请中介人鉴证达成协议,多为口头协议,一般也未经过发包方,也是一年一定一结算,这种形式的转让户占约41%。三是互换。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户与户之间为方便耕作或防止牲畜践踏,将原承包地块互相兑换,兑换条件及补偿等事宜,由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原承包关系不变。这种形式的转让户约占5%。四是租赁。这种形式是承包户将承包地租赁给本村本组农户或本村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用于开发性生产。承租方一次或分年度付给出租方租赁金,这种形式占转出户的9%。

4、土地流转效应。一是促进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进一步稳定和完善。这种土地流转机制,不仅解除了从事非农产业户的后顾之忧,而且扩大了种地农户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拓展了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突出的途径。二是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民营私营经济的发展。这种流转机制,使从事非农业的农户摆脱了土地束缚,集中精力外出打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等。目前**县这类人员约占10万人以上,加速了**县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已有规模经营面积2.1万亩,占到总流转面积的20%,其中经营面积在30—50亩的大户就有120多户,这些农户经营规模扩大以后,有的发展优质稻生产,有的发展烟叶、果蔬等。郑家驿乡高岩村朱明春发展种植优质稻60多亩,每年增效1.2万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四是创新了经营理念。土地的有序流转带动了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他们走出家门,开阔视野,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会了一定的技能,了解外界各种信息以及市场经济的思路,更新了理念。他们凭借与外地的营销渠道和合作关系,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自己的事业,为振兴经济起到了典型引路和示范推动作用。如目前比较兴旺的跃宇竹业、三尖农牧等,他们的领办者都是从土地流转中解脱出来的农民和打工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调查了解中,我们还发现**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带倾向性的问题:一是各级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清,理解和说法不一,依法管理意识差;二是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滞后,缺乏执法手段,操作难度大;三是土地流转形式五花八门,程序上随心所欲,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四是对土地流转,发包方不清楚,与出让方、受让方三者之间没有履行合法手续,多为口头协议,私下流转属于个人行为,在诚信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土地稳定性差,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纠纷,无法调处,导致部分农户土地纠纷、矛盾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一是认识要统一。**县虽有一部分农民离土甚至离乡,但大部分农民还是继续与土地相依为命。推进土地流转是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经济转变 的重要途径;是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发展规模农业、效益农业,从而达到以地生财的目的提供了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涉农部门要把土地流转当作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作为依法管理土地的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真正掌握《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精神实质,做到依法行政,使土地流转真正实现“自愿、依法、有序”。

二是运作要规范。所发生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要严格按程序办理,确保土地流转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确保土地用途不变,提升地力;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土地流转操作办法,包括土地流转申报、审批、登记和流转合同签订、鉴证、兑现、纠纷调处与仲裁以及日常监督等一系列办法。

三是保障要落实。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是农经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土地执法主体、并赋予相关的管理权力和执法手段,包括人员和经费等都要予以保障,做到有人员、有位置、有责任、有权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该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才能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大局的稳定。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 限额设计 设计优化 设计评审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直接关系到国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能否顺利实施。工程设计是一种多专业协同工作的作业,综合性强,技术接口多。因此,必须有必要的工作周期,匆促上阵、急于求成不仅影响设计自身的质量,而且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投产后的效果。同时,工程设计是一种阶段性、程序性很强的作业,后一阶段的工作要以前一阶段的成果为依据。总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项目建设前期设计阶段是不容忽视的重大因素。

一、设计阶段质量管理的目标

1、设计图纸优良率≥95%,确保顾客满意,工程合同履约率100%,顾客投诉为零;

2、保证设计方案符合:(1)批准的调研报告、设计任务书和规划要点;(2)相关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3)建筑的布局和使用功能,与传统的文化及周边环境的协调;(4)现场、施工的实际条件;(5)施工对设计深度的要求;

3、保证设计方案符合业主要求,注意协调业主所需功能与约束因素间的矛盾,并用一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检验设计成果。

二、建筑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设计文件的优化。目前在设计院所出的设计文件中,普遍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不深入了解业主的意图,因此,设计管理者就应当对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文件的优化主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因此,在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严格把关控制各项指标去粗取精,对一些不该建的项目,从而减少施工图阶段的设计修改,使工程设计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要关注对设计文件的修改,目前,设计单位和业主之间,因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而引起的纷争时有发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设计院还是业主,都在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个项目按合同提交设计全部图纸之后,在建筑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图纸加以修改,而在什么样的修改需要增加设计费,什么样的修改不必增加设计费问题上,设计院和业主之间并非容易达成共识。因此,这就需要有效地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

设计单位应该密切注意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在承担设计时,尽可能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业主编制好设计任务书。在进行重大设计修改时,也应该要求业主编制好书面的设计修改文件。做好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工作是减少设计修改的现实做法,也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2、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确保不突破总投资。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它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在初步设计限额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增强工程造价意识,严格按照限额设计分解的投资额控制工程量。

3、规范设计市场,加强设计合同管理。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对设计单位的审核,对已取得设计证书的,但实际力量和资质不相符的应坚决取缔或降级,对设计合同的各项条款应严加审查,督促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双方认真履行设计合同,从而避免频繁改图、赶图等所造成的设计质量问题。同时,全面推行设计监理制度,监理可以向建设单位就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设计方案选择等问题,提供科学的建议。因此,可以说,全面推行设计监理制度对工程设计质量的控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要加强信息的沟通。目前国家对建筑设计市场管理越来越严谨,对执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新的要求如防火、抗震、节能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新规范将会陆续出台,与以往的规范相比会更加严格,所以要求设计单位的信息渠道要十分畅通,与设计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要时时沟通,以随时掌握新的信息,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一般而言,资质高的设计单位之所以违反强规的现象少,和他们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研究规范的专业队伍密切相关,而如果这些研究成果在设计行业加以沟通共享,对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对资质偏低人员偏少流动性大的设计院的帮助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果共享的另一种方式是不定期的举行新的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减少在不知不觉中的违反强条的现象。

5、优化设计手段,拓展设计效益。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要经常性的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再教育掌握设计和专业性的新理论、新技术。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起在工程设计中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指导思想,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设计工作中的各类问题。设计单位应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增添和完善技术装备能力,要扩大电脑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现方案设计阶段成果和大部分施工图阶段成果,同时要采用计算机出图,使设计人员从耗时费力的施工图绘制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优化工程设计中,达到大幅度的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益的目的。

6、组织好设计评审,以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实施设计评审这个分要素,重点要掌握设计评审的时机和方式。ISO9001标准对设计评审的要求是:在设计的适当阶段,应有计划地对设计结果予以评审,并形成文件。标准所指的适当阶段,不能理解为要求每个项目在每个设计阶段都进行设计评审。对建筑设计院而言,方案设计阶段是决定建筑设计质量的最重要阶段,故在方案设计成果出来后,应组织设计评审。这在设计策划阶段形成的设计计划中,应事先安排好设计评审的时间。

篇6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劳动保障经办队伍建设,推动我市劳动保障业务下延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成调研组,由市城乡居保局局长陈亚军带队,分赴大竹县、通川区、开江县开展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基本掌握了全市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专题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走访了x个县(区)x个乡镇,在这x个乡镇分别召开了座谈会,有x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xx个村(社区)书记(主任)分别参加了座谈。会后与x个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面对面交换了意见;这x个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都汇总了座谈会相关情况,并书面提出了关于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还在全市范围内发放问卷调查表,分别征求了xx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xxx多个村(社区)的书记(主任)意见建议。调研期期间,还电话征询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处室的意见和眉山、广元等市(州)的相关做法以及本市相关部门单位、未调研县部分乡镇及村(社区)同志的意见建议。

二、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现状

全市xxx个乡镇共有xxxx个村和xxx个社区。经编机构制部门批准设立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劳动保障所)xxx个。村(社区)专兼职从事劳动保障工作人员xxxx名,其中男性xxxx名、占xx%,女性xxx名、占xx%。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xxx个。xxx个社区配备了专职的劳动保障协理员,xx%的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由其他人员兼职,其中,xx%由副主任兼任,x%由大学生村官兼任。

从人员经费渠道看, x名协理员的工资由财政补助、xxx名协理员工资由公益性岗位补助经费保障,xx名兼职人员领取了兼职工资,xxxx名兼职人员没有领取工资。一般情况下,协理员月工资标准最高xxxx元、最低xxxx元。

从问卷调查汇总情况看,xx%受访对象认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xx% 谈到无专项工作经费、无薪酬补助,xx%谈到工作业务不熟、专门的业务培训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人员偏少,任务繁重

村(社区)劳动保障任务重,具体承办医保、社保、就业、培训、劳动关系等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开江县讲治镇城乡居保工作为例,该镇社区xx个组、xxxx人,城乡居保参保xxx人,领取待遇xxx人;该镇九岗村x个社、xxxx人,城乡居保参保xxxx人,领取待遇xxx人,政府代缴x人,丧葬补助领取人数x人。加上医疗保险、流动人员和失地农民社保,一个村(社区)的参保群众上千人,甚至几千人。这些工作基本上是副主任兼职在做,同时该副主任还承担其他大量的居民委员会工作。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纵深发展,村(社区)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就业促进工作任务不减,业务量还会增大,迫切需要增加人手,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非常必要。

(二)待遇偏低,经费缺位

一是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待遇偏低。为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开江县、通川区、万源市为部分社区配备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但各地工资标准不一,且大部分未缴社保、医保。开江县的协理员缴了社保、医保后月工资xxxx元;其他未缴养老保险的月工资最多xxxx元。讲治镇协理员唐发均表示,工资确实低,养家糊口都不行,说安心工作是假的;协理员邵川说“没有绩效工资,比起打工的都不如,我们不能因工作而致贫”。大竹县朝阳乡党委徐书记讲,他们工作确实不错,我们也在以各种名目来解决他们待遇,出差、下村呀等等都给补助,严格地讲通不过审计,但不这么做又怎能留住他们。盼望出政策,只要他们做事,乡镇财政可以挤一挤,解决他们的待遇。

二是村上兼职人员待遇偏低。目前,我市村和社区副主任的月工资分别为xxx和xxxx元,副主任承担了村(居)委会大量的工作。大竹县观音镇的张姓副镇长如是说:“村(社区)工作可以说是书记主任开会领活路,副主任做活路”。副主任每月都要到乡上和县城办理相关业务,以通川区碑庙镇锣鼓村为例:每月到镇或到城内办理相关业务至少x次,一次来回车费大约xx元,一个月车费约xxx元,一年车费需xxxx元左右;还得支付为了工作需要通知居民的电话费、往返居民家里的交通费等。该村刘书记讲,村上许多人在外打工,为了让他们参保缴费,要打多次电话,而要讲明白,一个电话要打很长时间。好不容易同意了,传个照片身份证,你为几块钱收别人的复印费?万一别人反悔了咋整。该镇万福村伍书记说到这些,神情有点激动,“又想马儿跑,又不跟马儿草。为了完成任务,村上干部已经垫了很多钱了”。经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xx%以上的受访对象赞成村上兼职人员兼薪。碑庙镇大营村村主任认为这是最节约、最有效的办法;开江县宝石乡党委唐书记说“只要有政策和标准,我们可以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中解决”。

(三)人员不稳定,更迭频繁

由于没有专职工作协理员,只能靠兼职、指派或临时聘请等方式开展工作,而村委会成员三年改选,大学生村官流动性更大,因此存在人员经常变动的问题,好不容易刚刚对协理员工作有所熟悉,就又离开了工作岗位,更迭频繁,工作队伍严重不稳定,工作经常出现无人经办和脱节现象,导致收取的保费不能及时进入个人账户,直接影响了参保人的待遇。

(四)培训不足,素质偏低

劳动保障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宽,现有的乡镇劳动保障人员和村(社区)兼职人员普遍存在专业培训不足问题,只能完成一般性业务工作,对一些需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考不够,把握不清,主动性有待提高。另外,少数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较差,使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事情未能及时办好、办妥,迫切需要加强劳动保障业务培训和工作能力提升培训。通川区北外镇陈副镇长谈到,“新进人员要招来能用,会电脑是基本要求。现在协理员能力明显储备不够”。

四、对策建议

(一)配备专职人员,充实协理员队伍力量

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宽,配备专职协理员非常必要。调研中,许多受访对象希望一个村一个,这不现实,财力也不允许。根据川编发〔xxxx〕xx号文件规定,“社区(村)服务站及尚未建站社区(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需人员,可采取聘请协理员或由社区干部(兼)职的方式解决”。

一方面,分片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分片开展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原则上每个乡镇x个协理员。x万人以上乡镇,每多x万人增加x个协理员。由乡镇根据人口和地理条件上报分片计划,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报政府同意后公开招用。乡镇明确其岗位职责,实行合同管理,工作考核主体仍以村(社区)为主。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其余人员,由地方财政采取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解决人员经费。协理员按照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另一方面,由村(社区)干部兼职,兼职可以兼薪。兼薪部分以政府购买服务渠道解决,也可在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中解决,或由村(社区)在自有经费解决。村(社区)人口在xxxx人以下,月兼薪xxx元;服务对象超过xxxx人的,每增加xxxx人,月兼薪可增加xxx元,月兼薪最多不超过xxx元。调研中,参加座谈的乡镇纷纷表示,兼职兼薪,可以激发村社干部活力,既节约成本,又最有效。

(二)增强岗位吸引力,保持协理员队伍稳定

一是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参照社区干部工资标准确定;绩效工资由乡镇参照本乡镇政府其他事业单位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标准确定。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其基本工资高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的,超过部份由地方财政采取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解决。对兼职乡镇其他工作的协理员,乡镇还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兼薪标准。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度开展优秀协理员评选活动,对优秀协理员参照优秀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标准给予奖励。同时,在招聘乡镇就保中心人员时,可拿出一定比例招聘在劳动保障岗位上工作x年以上,x个年度考核优秀以上协理员,并要求其在就保中心继续服务x年以上。

三是建立协理员晋升制度。开展协理员培养计划,把优秀的协理员选拔到村(社区)班子里,解决协理员晋升问题。

(三)建立资格准入,提升经办服务能力

一是实行协理员资格准入制度。劳动保障协理员应具有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其指定单位组织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培训结业证书,实行持证上岗。新进人员可通过岗前培训及考试取得相关资格;参加培训没有结业的人员不能上岗。考前参加相关培训结业的,可不参加岗前培训。原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培训后,补发结业证明。

二是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其指定单位每年要定期开展协理员业务培训;乡镇要定期对村(社区)兼职人员进行劳动保障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全面提升乡镇协理员和村(社区)兼职人员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

篇7

【关键词】工程造价;投资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新时期下,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必须严格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并对投资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项目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造价与投资的内涵概述

1、造价与投资的内涵

造价和投资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很多类似点,但是两者内涵不同。从目的来分析,做好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所投出的货币能够回收,并达到增值目的;然而做好造价是要求投资项目工程价格的水平能够保持在目标范围额度内;从行为的过程来分析,投资行为过程涵盖了资金投入、项目控制、项目实施以及资金回收四方面内容,而造价的行为过程涵盖了确定造价、过程控制以及竣工结算三方面内容,显而易见,投资的行为过程长于造价行为过程。

2、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和投资控制的影响项目投资者最大的追求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用最小的投资得到最大限度的投资回报。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项目从确立实施到工程结算的全过程。投资决策阶段就是控制造价的第一步,它是工程整体成本控制的第一关,是工程项目价格控制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在决策阶段就制定了错误的目标,会导致工程设计、施工和结算全盘的失败。

三、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分析

1、我国现行的投资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投资管理失控。

2、我国现行的工程投资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我国确定工程投资往往是以定额为依据,定额单价又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

3、现行投资控制中,占十分重要地位的合同管理还未完全规范化和法制化。一方面,合同条款不够严密,实施过程中合同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一,影响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对合同的法律性认识不足,有法不依。如工程的支付往往就不能按合同及时支付,承包方不得不通过回扣等手段获得工程款,由此也造成了建筑行业中行贿较为严重的局面。

4、造价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不能适应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技术素质差,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投资预控能力差,大量的工作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二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三是缺乏经济和法律知识,处理索赔能力差,尤其是缺乏对国际工程管理中的FIDIC合同条件的理解。

5、项目决策重视不够,甚至决策失误。这主要表现:项目的定位不准,造成项目实施中的反复;投资估算、概算的计算方法不准确,数据不准确;施工准备不充分;招投标过程不规范,流于形式;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失控。

四、工程实施期间暂估价项目投资控制的要点

1、招标管理要求

(1)建设单位与承包人认同开展市场调查工作对暂估价项目的招标比选工作非常重要,承包人承诺联合其它合同段制定市场调查方案,明确市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时间安排、调查方式等,经建设单位确认后,正式向有关调查对象发出。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报建设单位。

为了做好后续招标文件的审查工作,建设单位将派员参加有关市场调查,承包人需做好有关工作衔接与安排。

(2)合同文件中已初步明确有关暂估价项目的资格条件,承包人应结合设计方案等最新情况核查有关资格条件,确保招标既能选择到优质企业,又具备足够的竞争性。采用联合体招标或同类型招标项目的具体中标原则及优先顺序,将在进行市场调查后,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3)承包人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有关程序要求,统筹安排,加强沟通和协调,提早启动有关准备工作,注重文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编制暂估价项目的总体实施计划,并在各暂估价项目招标工作启动前,编制各招标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具体时间节点(含市场调查、招标文件编审等),报建设单位确认,以利于工作配合和推进。

(4)为配合建设单位审定暂估价项目的投标控制价,承包人承诺尽快整理已完同类项目的造价资料并报送建设单位;同时,将造价调查纳入到市场调查中,客观、实事求是地整理有关调查情况,并在完成调查后一定时限内,与反馈资料一并报送建设单位。

(5)暂估价项目的投标控制价原则上应与招标文件一并上报建设单位审查。

(6)根据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为进一步确保暂估价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双方一致同意暂估价项目的评标工作原则上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2、暂估价分包项目

(1)根据有关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暂估价分包项目按照工程分包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双方明确暂估价分包项目采用联合招标方式确定分包商,承包人同意作为上述暂估价分包项目招标的牵头单位,按照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牵头工作,其它合同段予以配合。

(3)承包人应组织对潜在分包商进行相关业绩、资质情况的调查及询价,并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后报建设单位。

(4)暂估价分包项目原则上须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然后上报建设单位审查,承包人不需再另行上报工作大纲。

(5)双方同意,承包人为暂估价分包项目需要缴纳的税费(如果有)包含在暂估价项目合同价款内。

3、暂估价材料设备项目

(1)根据有关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暂估价材料设备采购按照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双方明确暂估价项目采用联合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承包人同意作为上述暂估价项目招标的牵头单位,按照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牵头工作,其它合同段予以配合。

(3)承包人应组织对潜在供应商进行相关业绩、资质情况的调查及询价,并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后报建设单位。

(4)暂估价材料设备项目原则上须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包括商务部分及相应技术标准和要求等),经上报建设单位审查后实施,承包人不需再另行上报工作大纲。

(5)双方同意,承包人为暂估价采购项目需要缴纳的税费(如果有)包含在暂估价项目合同价款内。

五、建议

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是工程从决策到结算全过程的控制,是降低建设项目成本,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回报率的重要因素。是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结算的全过程控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投资控制,积极的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就能有效地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概预算之内,保证建设项目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最大化实现建设项目的质量、完成工期和投资目标,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管理是项目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项目投资者获得最大利益的核心因素。因此,投资者今后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8

(国网乐清供电局,浙江 温州 325600)

摘 要:企业电费回收直接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但市场变化特别市整体经济下行环境下,企业电费难以收回的风险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电费回收风险因素,提出电费回收风险防范的几项措施,?以期促进电力企业做好电费回收工作。

关键词 :电费回收;原因;法律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50-03

收稿日期:2014-10-28

作者简介:沈 杰(1986-),男,汉族、江苏宜兴人,国网乐清供电局,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许剑锋(1975-),男, 浙江乐清人, 国网乐清供电局,助理工程师,大学学历;林武(1976-),男,浙田人,国网乐清供电局,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

一、引言

和家庭用电相比,企业用电量大、回收难。以温州市2013年统计数据为例,全年用电量343.33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216.08亿千瓦时,建筑业用电量7.21亿千瓦时,商业用电量13.32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77.80亿千瓦时。企业工业、建筑业和商业全年用电占全市用电约69%,而居民生活用电仅占22.7%。但是,较之家庭的稳定性,企业却容易受经济规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本身经营不善容易面临倒闭风险。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了企业破产案件346件,同比上升145.07%,其中,发生在温州的企业破产案就有198起。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显示,因未参加2012年度年检企业而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仅鹿城分局和龙湾分局就有532家和362家。2010年我国民建中央的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而最新统计,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2.9年。

我国电费的收取长期沿袭着“先用电,后付费”交易方式,该方式使得电力企业存在企业用户因主观恶意欠费或客观丧失缴费能力而拖欠电费的风险,加强企业用户的电费回收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肇始于2012年温州民间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企业倒闭以及老板跑路潮使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回收用电企业电费风险任务更为紧迫。采取法律措施保证电费回收,不仅是解决当前严峻的欠费问题的需要,更是降低供电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电费是否能及时回收关系着供电企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二、企业电费回收难的原因

欲研究加强企业用电电费回收管理的方法,首先需要从源头上剖析企业拖欠电费的原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一)用电企业

1.履约主体下落不明

现行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或办公场所为租赁所得,此类用电主体与供电企业签订用电合同后,容易出现因用电企业经营不善或为躲避债务而逃匿,从而导致人去楼空的局面。因无法查找企业的经营者,其所欠电费便成了履约主体下落明的无头账、呆账、坏账。

2.履约义务人与实际用电人不一致

以租用为盈利形式的商业写字楼、商场、店铺等,与供电企业签订合同的主体一般为开发商或物业公司,而实际用电的租户与供电公司并无合同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下,供电公司一般是对整个大厦按总量进行电费结算;开发商(或物业公司)给各个租户安装分表计算或核定收费。此种模式下容易出现租户由于经营不善、房屋使用、物业管理、核定电价过高等问题而拒向开发商或物业公司缴纳电费,进而导致履约义务人(开发商或物业公司)无法向供电公司缴纳电费。

3.履约主体资格瑕疵

企业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被撤销后,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需在15日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期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但实际经济活动中,不少企业被吊销执照后,负有清算义务的人怠于行使清算职能,最终导致企业资产消耗殆尽或企业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收取此类企业拖欠的电费时,或无履约能力或无履约的主体,只能依赖诉讼程序解决,追究清算义务人的责任。

4.履约能力欠佳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在经济形势衰退,银行银根收紧等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尤其是化工、钢铁、水泥、能源开采等高耗能产业容易出现经营效益下降、资金断裂甚至被关闭的情形,从而导致企业履约能力下降,无力缴纳电费。对于这类企业欠费,供电企业往往仅停留在事后补救,却未在风险发生的前期采取措施,以求降低电费损失的风险。

5.恶意欠费

电是商品,用电需付费的基本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加上社会体制、人员素质、企业管理等客观因素,使得部分用电企业恶意拖欠电费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供电企业

不少供电企业一直习惯以行政手段进行电费的回收,较少运用法律手段,对电力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依法催费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办法不多。部分供电企业存在管理漏洞,制度不全,未完善用电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未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催收制度,少数职工平时工作不细,方法简单粗暴,最终导致供电企业在依法解决欠费问题中处于被动地位,出现因证据不足、手续不全而败诉的尴尬局面。

(三)政策法律环境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政企分开后,供电企业不再是扮演着管理者和经营者双重角色的特权事业单位,而是跟社会上其他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然而自1996年开始施行的《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及《供电营业规则》,已适用近18年,相关法律法规仍未进行修改,已明显不合时宜,不能保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部分法规条款甚至变成了电力企业维权的障碍,如:《电力法》第26条确定的“强制缔约义务”,第29条确定的“连续履约义务”;《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39条确定的欠费停电的时间要求;《供电营业规则》第67条确定的停电程序等。上述种种法律法规对供电企业规定了强制缔约和连续供电等严格的义务,但是面对用户拖欠电费,法律不但未赋予供电企业应有的权益保护,反而要求电力企业履行严格的停电程序,使得供电企业催收拖欠的电费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

此外,当供电企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欠费企业采取停电措施时,往往受到多方干预,甚至受到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的阻挠;而执法机关在追究违反电力法规的人和事时,往往失之过宽,客观上纵容了用电企业违反电力法规、任意拖欠电费。

三、加强电费回收的法律措施

供电企业应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和降低电费回收的风险,众多法律防范措施中,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本文也将根据合同管理的阶段从以下三个阶段探讨电力回收的法律对策。

(一)立约防范

1.引入信用评价机制

与大宗用户签订供电合同时,需严格审查用户主体资格,明确其是否具备签约资格和履约能力。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制定信用评价标准,并聘请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士出具信用评价报告。搜集用电企业的基本信息、组织机构信息、不动产信息、动产信息、员工信息、经营状况信息、行业信息、发展前景信息、财务信息、涉诉信息等信息,并结合税务、工商等部门对用电企业的评价,出具信用评价报告,以便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客户的履约能力、信誉,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有针对性的修改供电合同格式问题,决定是否需要增加担保措施,是否采取先付费的制度。

2.完善合同内容

供用电合同,是防范电费回收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供用电合同的订立和签订必须审慎、依法进行。建议聘请法律专业人士起草供电合同格式文本,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修改完善该格式文本。重点关注合同中关于供电方式、供电质量、电费缴纳方式、欠费停电的程序、违约责任、免责条款、履约期限、争议解决方式、担保措施等方面约定的条款。此外,需避免出现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的条款。

3.恪守签约管理制度

签订供用电合同时,需严格恪守签约管理的流程,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严格审查签约人员的资格,审查授权的文件;(2)在签约中要切实履行《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格式合同使用人的提请注意和答复说明义务,供电企业可以字体加粗、标红或《提请注意通知书》、《答复说明书》等书面形式履行法定义务,制定成标准格式,从而避免出现因未履行告知和答复义务导致相关条款的无效或可撤销;(3)对供用电合同中的大宗用户和高压供用电合同实行会签制度,营销部门应会同同技术、财务、法律等部门共同审查和会签,保证合同真实、准确、合法有效,防止出现漏洞。

(二)履约控制

在电费债权发生和存续期间,运用如下法律措施,防范和规避电费回收风险。

1.建立电力回收预警分析机制

建立电费回收预警分析机制,重点关注电费大宗用户,尤其是铁矿开采、金属冶炼、水泥等高耗能企业,被政府列入节能减排的砂石加工、砖瓦、化工,以及经营业绩下滑的传统行业。由于这些企业的电费金额较大,风险较高,一旦出现影响经营的重大事故或变故,便会影响电费回收。因此供电企业应实时关注此类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安排专门人员密切跟踪,逐户制度可操作的防范措施,避免出现欠费。

2.建立客户缴费档案

目前我国企业、公民信用机制仍在建立阶段,国家近年逐步开放了“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网”、“中国法律文书裁判网”、“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已初显成效,但上述相关信息仍不完整。供电企业应尽快建立客户缴费档案,将用户的缴费记录提供给相关部门,以便政府尽快将用电客户的电费缴纳情况纳入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最终必将有利于大幅提高电费的回收率。

3.适当引入“先付费”制度

通过建立电费回收预警分析机制和客户缴费档案,对屡次拖欠电费、不符合产业政策、在工商、税务、环保、司法部门有不良记录的等存在电费回收风险的企业安装预付费装置,对此类企业采取“先付费后用电”的交易方式。改变传统但不改变义务,对先付费后用电的企业,供电企业需关注以下几点:首先,预收电费作为对付款方式的一种约定,双方需协商一致,供电企业不得单方强制要求用电企业采取预收电费的方式,不得以断电或终止供电合同为威胁(因其违反了《电力法》的强制缔约义务);其次,完善供电合同,对预收电费的方式、金额、预缴日期、违约责任等加以明确约定;最后,为了减少用电企业因预存电费不足停电导致不必要的损失,避免双方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供电企业需完善预付费装置,采用装置报警闪烁等方式提前告知企业及时充值。

4.合理运用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先履行的一方确有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约能力时,有权要求对方先为对待履行或提供担保,在对方未对待履行或提供担保时,有权中止合同履行。我国《合同法》第68条规定了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具体内容:“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第69条规定了行使不安抗辩权的程序:“当事人依照本法第68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当供电企业有证据证明用电企业有68条规定的上述四种情形时,可按以下程序行使不安抗辩权:第一,及时通知用电企业,告知其屡次欠费的行为或经营状况恶化的状况已符合供电企业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法定条件,其务必于某期限内结清陈欠电费、预缴电费、提供担保(根据实际情形选择适用),否则将按照法定程序中止供电乃至解除供电合同。第二,履行了通知义务和举证责任后,供电企业有权中止履行供电合同,暂停供电。第三,若用电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结清陈欠电费并恢复履约能力或提供担保后,供电企业应当恢复履行供电合同;若用电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结清电费,复履约能力,亦未提供担保,供电企业则有权单方解除供电合同。

(三)违约救济

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实施停电催收,以及行使不安抗辩权后,仍无法回收陈欠电费时,供电企业应完善诉讼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违约救济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诉讼时效问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一般债权的保护期限为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即若供电企业在两年内未对用电企业主张债权,则该债权不受法律保护,供电企业丧失胜诉权。因此对于陈欠电费,供电企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定期催收(可达到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的效果)并做好相关证据保留,以避免诉讼时效届满,该债权不受法律保护。

此外,已逾诉讼时效的电费债权,亦不要轻易放弃。诉讼时效针对的仅是原债权的救济权,但原债权本身并不消灭。已逾诉讼时效的债权,若债务人履行,债权人仍有权受领,事后债务人以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要求返还的,法院或仲裁机关亦将不予支持。故对于已逾时效的电费债权,依然可以发出《电费缴费通知单》。

2.财产保全问题

财产保全是指遇到有关的财产可能被转移、隐匿、毁灭等情形,从而可能造成对利害关系人权益的损害或可能使人民法院将来的判决难以执行或不能执行时,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或人民法院的决定,而对有关财产采取保护措施的制度。为避免判决书成为一张空头支票,对于那些企图转移财产,恶意逃避电费的用户,供电企业应及时申请财产保全。申请保全的财产范围是与用电人所欠供电人的电费债权价值相当的财产,包括用电企业的银行账户资金、实物财产、权利凭证等。在进行财产保全之前一定要注意核实调查用电人的财产状况包括财产种类、权属性质、市场价值、财产分布地点等,并制作详细财产清单,分析和采取最能有效的保障供电企业债权的保全对象、方式和途径。

3.破产案件中的电费

破产制度是指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由法院主持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对债权人进行公平清偿的法律制度。进入破产程序的用电企业,若无适当担保,对其所欠电费很难全额追回的。若供电企业作为一般的债权人参与破产程序的,在此程序中应严格依照《破产法》的规定行使其权利,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及时进行债权申报,以确保其电费债权进入申报范围;第二,关注债务人财产状况,若发现债务人有《破产法》第31条至37条规定的情形时,积极配合管理人,行使撤销权、追回权、取回权,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债务人财产;第三,充分行使债权人的权利,谨慎表决,保护自身债权,努力进入债权人委员会,依法对管理人进行监督。

此外,破产重整期间因继续生产和日常办公,破产企业必然产生新的电费债务。根据《破产法》第42条第一款“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以及第四款“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的规定,上述债务属于公益债务,应随时清偿,拥有仅次于破产费用的优先清偿权。因此,在破产企业财产清算清偿过程中,应先对该企业停止供电。因继续生产、办公等需继续用电的,供电企业应与清算组重新签订供用电合同,亦可要求增加担保,新产生的电费属于破产清算的必须费用,为公益债务,由此可最大限度减少电费损失,避免雪上加霜。

总之,供电企业应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律宣传,积极主动地采取各项法律措施,有效规避和降低电费回收风险,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wzstats.gov.cn/info_view.jsp id0=z0h8lnkbkw&id1=z0h8lo51at&id=46583 温州市统计局官方网站,访问时间2014年9月5日.

[2] http://cb.com.cn/index.php m=content&c=index&a=show& catid=20&id=1061895&all 中国经营网,访问时间2014年9月5日.

[3] http://wenzhou315.gov.cn/info/list_info.php sort_id=13 温州市工商局网站,访问时间2014年9月21日.

篇9

一、充分理解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内涵,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在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强调,要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规范和引导。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安排,提出要坚持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的原则,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总理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凡是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可以作为的,就依靠其发挥作用。同时,上海将支持社会组织建设的工作列入2013年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上海市市长杨雄指出,政府要主动顺应形势要求,要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让行业协会更多地参与政策制定、市场监管工作。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放开规制,提出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和培育,再到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如今又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了改革时间表,这既反映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已逐渐上升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种来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倒逼”力量。

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应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的社会,三者共同构成稳定社会的“铁三角”。社会组织是多元社会的建设和治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政府优势是集中精力办大事,但不善于提供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多变的微观服务,社会组织恰恰是善于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多变的微观服务。社会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协同”就包括了社会组织协同政府的互联、互补、互动作用,“公众参与”就包括了群众通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建设。在充分理解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及社会组织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认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具有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和居民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建立政府与社会平等合作伙伴关系,提高社会自治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已成为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趋势;要认识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从“依靠群众打天下”向“依靠群众治天下”、从党委政府“撑船”向党委政府“掌舵”转变,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新格局。

二、上海近年来培育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1.出台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政策。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方面,上海先后出台《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本市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民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不断拓展民生服务的领域和项目。同时,也出台了《关于在本市培育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通知》,加大对社工师事务所、社工服务社等专业社工机构的培育发展力度。目前,上海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10647家,其中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2260多家,在社会福利、社会事业、就业救助、社区卫生、社区事务和社区生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一是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2009年12月,上海首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浦东公益服务园正式开园,扶持初创阶段的公益组织逐渐成长,入驻和孵化“出壳”的社会组织已达30多家。随后,静安、杨浦、黄浦等区也相继成立了孵化基地。2010年,上海市社会创新园正式开园,促进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创业人才的成长。目前,上海已有17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二是鼓励和扶持公益组织。2009年,上海开展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出资1000万元,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社区需求、创新服务项目。今年3月,我市社会工作党委系统建桥集团等5家公司以及资产评估行业协会下属部分资产评估公司与静安区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及黄浦区项全雄志愿者工作室签订了定向捐赠协议,共向“伙伴同成长”项目、“老娘舅困难群体资助”项目等慈善公益项目捐助55万元,架起了非公企业与社会组织慈善项目之间的连接桥梁。三是建立公益招投标制度。2009年,由市级层面出资4000万元开展全市公益招投标活动,69个中标的社会组织获得金额总计约2000多万元。同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浦东、静安、闵行等区每区每年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约1亿元左右。虹口、闵行等区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3.规范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对经济类社会组织,坚持政社分开原则,增强其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能力;对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秉承公益服务宗旨,加强自律诚信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对慈善事业类社会组织,规范慈善募捐活动,探索提升慈善品牌创新和项目运作水平;对学术类社会组织,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组织协调、学术立会、咨询服务、宣传普及能力;对社区群众活动团队,通过备案管理加强引导,发挥其团结社区群众,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推进政社分离。已完成以企业或经济类社团为主要会员的社会组织与党政机关人员、机构、财务、资产的“四分开”工作,全市有分离改革任务的524家社会组织(市级108家、区县416家)实现政社分开。三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机制,采取费随事转、项目发包、公开招标等方式,将一大批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达数亿元。

4.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一是进入化解社会矛盾。近年来,上海指导区县聘请律师、引入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等专业人士参与化解矛盾,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比如,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专注于家庭专业社工服务,在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单亲妈妈家庭服务、浦东国际机场动拆迁遗留问题化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虹口区的“梁慧英调解工作室”将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在社会组织这一载体上,参与中心城区旧区改造矛盾纠纷化解;上海闵行区九星综合市场消费者投诉调解管理站发挥“老娘舅”作用,化解专业市场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等,这些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参与化解矛盾的实践经验,得到了国家局的高度肯定。二是进入城市建设管理。上海去年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为更好地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办法规定本市玻璃幕墙工程要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上海既有的玻璃幕墙建筑数不胜数,据调查,仅在浦东新区就超过5400栋。现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资料并不完备,而且对数千幢甚至上万幢建筑实施普查,进而管理、维护,仅凭政府主管部门的有限人力操作难度很大。2012年,上海市建交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全市玻璃幕墙建筑的信息库建设任务交给了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并委托其开展了全市玻璃幕墙建筑巡查。每幢建筑的检查、维修情况,都录网的“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库,主管部门可通过平台发出警示,实现动态管理、监控。该协会成立已15年,拥有2000多企业和3000名个人会员,仅幕墙施工企业近百家。协会在承担参与城市管理的任务时,充分展现了其专业优势及雄厚的“企业圈”、“专家库”背景,也为企业对接市场、找寻商机提供了便利。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服务企业同时,协会专门建立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举办管理人员和维修工的培训班,还将开展幕墙材料的诚信评价、企业的诚信管理等,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

经过几年的实践,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正得以有效发挥。但总体上讲,上海社会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发展方向还需要明确,自身建设和发展环境还不完善,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面临一些急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难”:一是登记注册难,现行的社会组织“双重管理”审批登记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产生政府职能部门不愿意担任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而社会组织又难以找到业务主管单位的“两难”局面,这使许多社会组织难以获得合法身份,也使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二是生存发展难,主要表现在缺乏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常态化机制,一方面政府部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意识和社会组织主动争取购买服务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缺乏相关法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性安排相对缺失或滞后;三是人才吸引难,主要表现在人事政策尚不够健全和完善,比如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民间社团组织)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资待遇、人事档案、社会保险等方面都不能与公办事业单位职工享受同等待遇,这已经成为阻碍民办学校、民办福利机构等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障碍;四是监督管理难,现在我们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主要集中在登记与审批这道关口。社会组织登记审批一旦获批,政府的监管力度就显得不够,尤其缺乏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管手段,例如对社会组织的评估检查、社会监督等仍做得不够。

三、进一步培育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根据国务院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应紧紧围绕更好发挥社会力量管理社会事务作用的目标,逐步推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同时还要坚持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篇10

那年梦中托言,提出祭祀永继的长久之策。此时活人见鬼,发展战略已然化为泡影。家业凋零,金银散尽。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是贾府世家内部控制彻头彻尾的失败,也是曹雪芹流到今日仍不止的辛酸之泪,更是我们经常要正反照一照的管控宝鉴。

?髴内部控制:实现规范管理的法宝和利器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沿用了COSO的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财政部会计司主编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将五个内部控制目标区分为三类: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构成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把意图实现多重目标且几乎无所不包的过程称为内部控制,这种十分宽泛而全能的界定,既招来了种种非议,也不利于人们准确把握其实质和内核,更大大影响了其实践效果。

贾府是宁荣二公出生入死挣下的,他们创业有功,持家有方,更为深谋远虑。可是,子孙在家业的延续和发展上很难有前辈那样的全身心投入,守成不易,破业败家常见。对于第十五回叙及的家庙铁槛寺,脂砚斋评道:“大凡创业之人,无有不为子孙深谋至细。奈后辈仗一时之荣显,犹为不足,另生枝叶,虽华丽过先,奈不常保,亦足可叹,争及先人之常保其朴哉!近世浮华子弟齐来着眼。”今天看来,这一评语依然弥足珍贵。第一代成功创业之后,许多后继的走上企业管理舞台的管理者缺乏经营管理企业的系统认识、技术和方法,多凭有限的经验,常常不得要领,步步艰难。管理学流派林立,众说纷纭,实际上也印证了这种现象。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的“整合”两字尤其值得深思,COSO明确指出:“本项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协助企业和其他主体的管理层更好地控制所在组织的活动。但内部控制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含义。纷繁芜杂的标签和释义妨碍了对内部控制的共同理解。因此,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将各种不同的内部控制概念整合到一个框架之中,在这个框架中确定一个共同的定义,并明确控制的构成要素。”把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销售管理、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诸多管理学科的内容、方法熔于一炉,将其视为各种管理理论与管理实务的有机整合,视为促使企业管理走向规范化的科学理念和综合工具,具有极高的开拓和实用价值。系统掌握和积极利用这一法宝和利器,规范管理,强基固本,有利于打造百年名企,成就千秋基业,铸就万代辉煌。

?髵内部环境:运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平台

贾家共有二十房,宁荣亲派八房在京,原籍十二房。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道出了宁荣两府的历史和支脉。宁国府第三代的贾敬袭了官职,随后让与儿子贾珍,自己专心烧丹炼汞,其他不管不问。贾珍是宁国府的第一权力人,也是贾家族长,一味高乐,偷鸡摸狗,糜烂透顶,带坏了兄弟,教坏了子侄。贾珍之妻尤氏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无奈丈夫和儿子贾蓉难听其言。第五代的贾蓉和秦可卿,男效其父,女擅风情。荣国府第二代的贾母健在,现在年纪大了,不再管家,尽享老来之乐。儿孙成了棍、赌徒,只要不来搅扰,她不加干涉。宝玉是其心肝和命根子,对孙子的溺爱天下无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宝玉的教育培养。贾母的长子是贾赦,依官作势,欺男霸女,贪杯好色,行为不检。贾赦的夫人邢氏,自私自利,也不受人喜欢。贾赦的长子贾琏,不肯读书,捐了个同知,在夫人的强力打压下,整天与贾珍、贾蓉父子鬼混。贾琏帮贾政管理家务,自娶了王熙凤之后,家务之事被迫让与了言谈爽利、心机深细、男人不及的老婆。贾母次子贾政,为人正直,谦恭厚道,却不谙世情,做不好官,管不好家,教育不好宝玉。王夫人是贾政之妻,荣国府实际内当家。然而,王夫人却当起了遥控器,把荣国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委托给了侄女王熙凤。王熙凤是“裙钗一二可齐家”的角色,然而,她的文盲、阴损坏狠毒和利用职权大肆谋取私利,以及她的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实难把荣国府带上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

两府的每一代都有若干家庭,每房拥有大量奴仆,“各家门另家户”是基本的行为准则。两府均有独立于各家的官中职能部门和公共资产,如账房、仓库、厨房、茶房以及田庄等。不同辈份的权力由宗法观念和封建礼制来维持,日常运行按照各种旧例进行。这些构成了贾府的内部环境。在企业,内部环境由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组成,在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治理结构是关于企业高层的制度安排,主要指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如果这一层面安排不好、运行不良,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便会受到严重影响,经营失败在所难免,发展战略的实现更是无从谈起。隐藏于治理结构之中的各种风险,往往是事关企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风险,不得不问,不得不防,不得不管,不得掉以轻心。

?髶风险评估:识别并锁定内部控制的靶标

这日夜间,凤姐入梦,秦氏魂来。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秦可卿深知贾家最大的内部劣势是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家人为非作歹,最大的外部威胁是源于朝廷的处罚和政治危机。贾家正处于自身劣势与外部威胁重叠的区域里,转移资产和振兴教育便是她为贾家择定的收缩中伺机崛起的发展战略。

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目标设定是其他三项的前提。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很多,有的是正面影响,有的是负面影响,有的正负兼有,正面影响代表着机遇,负面影响代表着风险。围绕企业目标体系,把那些对实现各种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项一一识别出来,就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找准了靶标,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于识别出的风险事项,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区分轻重缓急,以便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那些需要特别管理和控制的风险事项之上。对于需要重点对待的风险事项,因事制宜,对症下药,或者是承担、或者是规避、或者是转移、或者是降低、或者是综合运用多种策略的组合加以应对。秦氏的“便是有了罪”,是她对贾府一些人违法乱纪行为的担心,是对风险的准确识别。秦氏嘱咐凤姐“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一风险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

凤姐协理宁国府,认为东府存在着五项严重弊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责,临期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对此,脂砚斋留下多条评语:“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五件事若能如法整理得当,岂独家庭,国家天下治之不难。”这是凤姐对宁国府面临风险的一次识别,为她接下来的工作理出了头绪。由风险评估要素来看,这种针对既定目标识别风险事项,分析确定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而确定应对风险的具体策略的逻辑,为人们做好每一件事情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式。聚焦于风险评估要素,把内部控制视为一种企业管理法宝或利器,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突出和明显。

?髷控制活动:把应对风险的措施落实到位

如果凤姐真正领悟了秦氏所托之梦,在家务活动中能够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管理行动和控制措施来规范贾府人员的行为,逐步转移一些资产,重视家塾建设和后代教育,集中精力振兴家业,百年贾府一定会获得新的更大、更持久的发展。然而,祖宗创下的基业,伴随着子孙们的纸醉金迷、浑浑噩噩、经营无方、管理不善和无所作为,一天天走向没落,万年基业葬送殆尽。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各种控制措施,把应对风险的策略落实到位,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的过程。林林总总的控制活动,在贾府随处可见。第八回宝玉去看望生病的宝钗,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唤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账房里出来。”在此不仅看到了荣国府账房,知道了他们设有银库房和仓库,还认识了这两个单位的负责人。第十一回给贾敬做寿,贾蓉向尤氏说道:“方才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着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俱回了我父亲,先收在账房里了,礼单都上了档子了。”由此知道了宁国府也有账房,而且寿礼不是直接给了贾敬,也不是给到了贾珍和尤氏之家,更没有让贾蓉和秦可卿小两口拿回自己的小家,而是由账房收起,直接记入了宁国府的官中之账(“档子”即账簿)。贾家两府遇事设账,凭账记事、管事的事例很多,两府账房是官中账房,记录的会计事项均属于各府公共收支,而非每个小家庭的收支,这表明他们有着明确的会计主体观念,有着相对健全的会计系统控制。贾琏还曾经为一件古董账实不符而进行过认真的查对。荣国府的仓库为其众多的实物资产提供了储存和保管便利。王熙凤首次出场,回复王夫人的问话时说道:“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这后楼便是荣国府的仓库,细忖凤姐之语,荣国府仓库的分类存放管理可能存在不足。大观园的缀锦阁后来也作了仓库,刘姥姥曾进去看过,“只见乌压压的堆着些围屏、桌椅、大小花灯之类,虽不大认得,只见五彩炫耀,各有奇妙。”

?髸信息沟通:确保内部控制活动耳聪目明

宝玉是荣国府的未来,他的健康成长是贾府、尤其是王夫人的头等大事。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带人来到怡红院,先把病中的晴雯架了出去,再把所有丫头叫来看视一遍。王夫人追问:“谁是和宝玉一日的生日?”老嬷嬷指道:“这一个蕙香,又叫作四儿的,是同宝玉一日生日的。”王夫人冷笑道:“这也是个不怕臊的。她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量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四儿因此被驱,芳官接着被逐。王夫人又吩咐袭人、麝月等人:“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事后宝玉追问袭人:“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这“耳”最可能的就是袭人。袭人本是贾母派给宝玉的大丫头,宝玉挨打后,袭人进言,得到王夫人肯定,在暗中给了她姨娘的待遇,实现了对袭人的收买,打通了怡红院的信息渠道。

在企业,可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对于收集到的各种信息需要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以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如同袭人向王夫人报告信息一样,企业需要把信息在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髺内部监督: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有效

凤姐生病,王夫人临时委托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人管家。“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个个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阁的年轻小姐,且素日也最和平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前便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他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觉比凤姐儿当权时倒更谨慎了些。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玩的工夫都没了。”

凤姐管理极为严格,尚且有人敷衍塞责。面对李纨和探春,这些人寻求轻闲的心理更加突出。除了宝钗专门负责监督工作之外,另外两人的严谨管理和精细控制包含着大量监督成分,正是他们持续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打消了这些人的非分之想,压缩了这些人的偷闲时间。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尽职尽责的责任观,付出最小化与收入最大化的追求会扭曲不少人的行为,加强监督无疑是一种重要而现实的管理选择。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内部监督的机制保障,要求企业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