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护理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疾病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30-01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早产儿40例。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孕周28-36(30.2±1.2)w。患儿出生时体重1569-1946(1756±246)g。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孕周29-36(30.8±1.4)w。患儿出生时体重在1573-1904(1704±270)g。两组在性别、年龄、怀孕周期以及体重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都采用静脉滴注、吸氧以及保暖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2]。具体方法如下:(1)保持患儿气道的畅通无阻。医护人员需要估计好患儿的呼吸和循环,再根据各项指证来对患儿进行吸氧和机械通气,从而保证患儿有充足的氧气供给。(2)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在护理患儿时需要注意减少光线的直射和噪音,需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在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做到轻柔缓慢,在唤醒患儿时需要用最轻柔的动作和温柔的口吻,适当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对患儿进行轻柔缓慢的抚摸,对患儿进行适当的体操锻炼,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患儿生长发育。(3)增强循环系统的稳定。将患儿的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尽量减少操作,避免过度刺激。(4)维持中性温度。患儿温箱内的温度调节使得患儿的皮肤温度在36.5~37℃,患儿的肛温在37~37.5℃,同时用毛巾制作患儿的巢,给患儿舒适温暖的感觉[3]。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数据用 ±s表示,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在观察组中新生儿的感染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疗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继发性感染的情况,其治疗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各项指标的对比情况
观察组中的患儿出院后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新生儿的监护措施也越来越完善;采用护理干预的手段能够给早产儿呼吸道疾病以有效的护理,这样不仅保持了患儿呼吸道的通畅而且增强了患儿的循环系统;在护理时需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特征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注意观察患儿意愿的表达来作出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要尽量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来使得患者舒适的成长,避免光照和噪音等不良因素;本研究采用护理支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患儿为中心,对其进行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家庭式护理,让患儿感受到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全方位护理和呵护;医护人员需要鼓励患儿的母亲进行亲自护理,这样就会大大减少患儿母亲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给患儿母亲逐渐树立起信心来照顾护理好患儿[4]。
通过维持中性温度和增强循环系统能够使得在治疗早产儿在呼吸系统疾病时增强治疗效果,另外还能够增加鸟氨酸羧酶的活性,使生长激素释放增多,这样早产儿的生长速度就会变快;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其有效率达100%,对照组仅87.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早产儿的肺腑、消化以及循环系统等器官组织发育并不成熟,各项功能也发育不完善,在免疫力上也不如足月儿强,所以较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呼吸道感染就是其中一种。积极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建平,鲁萍.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16A):59.
[2]李风艳.抚触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6):848.
篇2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无需气管插管即可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机。2008年6月~2011年6月对88例肺心病呼吸衰竭及COPD患者进行了无创机械通气,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的缓解呼吸肌疲劳,纠正缺氧状况,降低气管插管率。
资料与方法
8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85岁,其中肺心病并呼吸衰竭9例;COPD 79例。所有进行S/T模式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均符合以上两项诊断的住院患者,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
方法:治疗前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神志、发绀程度、肺部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等。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鼻罩通气,通气模式为S/T模式,呼吸频率16~18次/分,氧流量5~6L/分,吸气末正压与呼气末正压,两者相差4~8cmH2O。每天通气1次,每次4~8小时,7~14天1个疗程。
结果
88例患者治疗期间,其中80例治疗有效,经2~4周治疗后康复出院;5例无效,其中有3例因病情突发加重转ICU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有创通气治疗,另2例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护理
⑴通气前准备工作:①心理疏导:通气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该项治疗的重要性;指导其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有效配合,并告知患者护士会在其床旁给予有效监测,消除其恐惧心理;应用呼吸机后患者不便交谈,可用简单的手势或用文字来交流,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②保持呼吸道通畅:上机前及时清除患者口鼻腔、咽喉部痰液和分泌物,是防止窒息的关键。③呼吸机的准备:检查呼吸机各参数,管道连接和通畅情况,氧气管连接和氧流量,湿化槽内的水温、水量。选择合适的鼻罩,将呼吸机鼻罩与头带连接,让患者试戴,松紧以鼻罩不漏气为准。暂不连接呼吸机,让其适应一下。
⑵通气时护理要点:①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是否出现人机对抗,若患者突然出现烦躁、发绀加重、呼吸浅快、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骤降等,提示无效通气,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抢救措施。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口鼻腔、咽喉部痰液和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以助排痰,对痰液黏稠者,嘱患者多饮水,或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对分泌物明显增多,密切观察通气效果。③饮食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对营养的需求较高,故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饮食的喜好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糖分的过多摄入。每天补充2500~3000ml的水分。如出现腹胀,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⑶撤机后的护理:①指导正确的呼吸:做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初次锻炼时做到循序渐进,以不觉疲劳为度,并可在卧位、坐位、站立位,随时随地地进行锻炼,最终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②卫生宣教: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和排痰,指导患者进行上肢抬举运动增加肺顺应性;吸烟应劝其立即戒烟,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气体吸入,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改善生活习惯,耐寒锻练等,对COPD的防治都有重要的意义。
⑷并发症预防:①面部皮肤压疮:患者由于持续使用呼吸机或系带牵拉过紧时间较长,且大多数患者年老体弱,皮肤免疫力相对较低,故容易造成鼻粱部、鼻翼两侧的面颊部、下颌部皮肤压伤。对持续使用无创呼吸机>4小时的患者在使用前认真检查鼻罩边缘的完好性、柔软度,在易摩擦部位涂擦凡士林薄保护皮肤,避免压伤和擦伤皮肤;在治疗间歇时协助患者轻轻按摩局部皮肤,有效地预防了局部皮肤压疮的发生;出现破溃时,用金霉素眼膏或百多邦软膏外涂,防止继发感染。②胃肠道胀气:在使用呼吸机前,对患者提前进行正确呼吸方法指导,嘱其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间尽可能长,慢慢调节自己的呼吸,可以减少气体进入胃肠道。对于出现胃肠道胀气的患者,则协助顺时针按摩腹部,指导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必要时留置胃管,行胃肠道减压。
⑸呼吸机消毒:呼吸机在使用中需维持一定的温湿度,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故应定期消毒呼吸机的细菌过滤器、过滤膜、管道及鼻面罩。每天用75%酒精擦拭机器表面;鼻面罩每天用75%酒精擦拭后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1次。螺纹管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钟,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晾干。撤机后,除上述步骤外,呼吸机内部还应给予清洁、洗尘、调试和保养。
讨论
机械通气能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同时也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是提高COPD患者临床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十分有效的措施。在使用过程中护士应熟练掌握呼吸机性能,操作流程,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对患者给予恰当的宣教,有效的指导,能提高患者对呼吸机的适应性和依从性,减少或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以保证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周舸,陶敏,沈小清.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4(21):39—40.
2施毅,陈正堂.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45—754.
3姚丽英,陈飞兵,吴玉叶.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3):1631—1632.
篇3
关键词: 肝硬化 合并消化道出血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在36~63岁,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有14例表现为柏油样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有12例除黑便外,还有呕血、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伴有脉搏增快;有4例呕血、便血,呈大量鲜红色血液,伴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四肢发冷、循环末梢供血不足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症状。应用常规保肝药,采用奥曲肽、氨甲环酸、凝血酶等止血药,采用输血(浆)等支持治疗,维持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治疗。
2 护理
2.1 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的防护
2.1.1 正确指导病人合理的膳食 指导病人食用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流食为主,忌食生,冷,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
2.1.2 注意用药 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及损伤的药物。
2.1.3 预防呼吸道疾病,防止微生物或物理因素引起的打喷嚏,咳嗽而使腹压骤然升高所致出血。
2.1.4 指导患者树立乐观情绪,避免激动。
2.1.5 教会病人及家属了解一些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知识。如:出现黑便而且次数增多而稀薄,有呃逆现象并次数增多,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应立即卧床休息及时就医为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2.2 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2.2.1密切观察呕血与便血的量,性状,次数。若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烦躁不安、上腹饱胀、灼烧感、频繁呃逆、肠蠕动增加、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时,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密切观察病情,争取抢救时机,降低出血死亡率。
2.2.2 做好紧急处理 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胃内或反流人胃的血液经口呕出引起窒息。
2.2.3 建立静脉通路,尽快用大号针进行静脉输液,迅速备血,开始速度宜快,待休克纠正后,立即减慢速度,以免血压升高导致再次出血。
2.2.4止血护理 冰盐水加肾上腺素胃内灌注;应用全身止血药物;置双囊三腔管前应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充盈是否均匀,以保证压迫效果;留置气囊管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急等呼吸道阻塞和窒息等症状,防止因气囊充气不足或破裂致食管囊向上移位时,造成呼吸道阻塞和窒息。对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尽快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并通过胃管将胃内容物及血液抽出。
2.2.5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有无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呼吸急促等症状发生。
2.2.6 出血期间应禁食水,依靠静脉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电解质。在出血停止2~3天后进流质,避免暴饮食,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粗糙和一些产气多的食物和饮料,食温一般在40℃左右(过热饮食易使血扩张诱发出血),进食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腹部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时应及时调整饮食并报告医师进行相应处理。
2.2.7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因长期肝硬化的病人对于突然呕血,便血产生忧郁,恐惧绝望甚至濒死感的心理反应,此时要尽可能解释。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密切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同时做好家属心理工作,使家属积极地协助配合抢救工作。
2.3 病情稳定期的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合理膳食,由禁食向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过渡的要求,进食宜细嚼慢咽,注意补充热量及维生素。帮助病人建立出院指导。向病人交待适当休息,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篇4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护理干预
医院感染中,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是其中一种,发病率长期居于首位。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产生原因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80岁,平均(52.32±2.56)岁;B组5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31~81岁,平均(53.46±2.12)岁。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医护人员认真观察A组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完成临床医院交待的工作等。B组以A组为基础,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对重症监护病房环境进行管理:构建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家属探视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与清新[1]。坚持无菌原则,护士操作前后洗手消毒,实施气管切开护理常规,对重要环节进行消毒,按时重症监护病房开展细菌学监测,发现病原菌后马上进行处理。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均需要开展细菌学监测,可疑患者应该隔天不间断开展3次检验,详细分析检查结果,及时开展诊断、隔离与治疗。②呼吸道护理:气囊有无破坏气道黏膜主要由患者气囊压力来决定。取最小漏气技术进行充气,待呼吸时听诊没有发现气囊附近漏气即可停止,接着从气囊中慢速度抽出0.12~0.13气体,确保机械通气达到最高吸气时,气囊四周均溢出少量气体,但不会形成低压报警现象。③吸痰护理:护士需要戴上无菌手套给患者吸痰,并且选择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为了预防黏膜被破坏,力度应保持轻微,及时吸痰不仅可以维持呼吸通畅,同时还能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④翻身拍背护理:患者气管插管后,为了使其呼吸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护士需要适当拍背[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护士可轻轻将患者翻身取侧卧位,然后手指并拢保持杯状,腕部适当放松,快速且有规律地轻扣患者背部,保持由上往下、从四周往中间的方向。⑤呼吸机管路护理:通常细菌主要寄居在呼吸机管路内,因此护士需要及时倒掉管道内冷凝液,为了避免形成倒流误吸现象,冷凝液收集瓶需要安放在管路底部。按时更换消毒呼吸机,消除寄植感染环节,提高呼吸管路消毒效果,减少机械通气时间。⑥口腔护理:为了预防病菌繁殖,降低误吸发生率,护士需要及时对患者口腔内分泌物与异物进行处理,特别是重度昏迷的患者,更加需要开展口腔护理,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尽量开展鼻饲饮食,提高其营养,影响机体抵抗力。患者身体允许,可合适取头高位,避免胃内容物反流[3]。口腔护理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作用很大,因此早晚需要进行1次,以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洗液,pH值很大时,可应用2%~3%硼酸进行拭擦,pH值不高时,拭擦选择2%碳酸氢钠,pH值为中性时,拭擦使用1%~3%过氧化氢溶液,可避免因为口腔原菌逆流诱发呼吸道感染。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组间差别运用t检验,以P
2 结果
A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现象患者有20例,发生率为40%;B组患者中,发生呼吸到感染现象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4%;对比AB两组呼吸道感染情况可以发现,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感染发生率很大。专家指出,诱发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3个:①手术:患者开展全麻术或将气管插管以及切开,可使其咽喉部失去生理屏障,呼吸道生理预防功能被影响。此外,通气管不仅粘附大量细菌,同时还属于自胃往咽喉移行的通道。气管插管破坏吞咽功能,口咽部分泌物会顺着插管抵达声门,并且淤 积和下漏在气管导管气囊附近,造成隐匿性吸入现象的产生,提高呼吸道感染机率。②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患者管道中会存在大量的冷凝液,容易被细菌污染。因为机械通气可以产生封闭式环路,此时若呼吸机管路消毒与清洁不到位,容易导致呼吸管路被污染,因此形成呼吸道感染。③环境: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分布着大量细菌。加上抗生素普遍使用,细菌耐药性越来越高,不利于临床治疗,同时诱发呼吸道感染。但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护理干预,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知识,贯彻执行重症监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呼吸到感染出现机率,预防可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感染。
综述,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很高,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感染。
参考文献:
[1]杨兴旗.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其护理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0(14):256-257.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本院呼吸科20143年1月至2015年1月的20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患者和家属各100例),性别分布上,男性98例,女性102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5岁,最小的为17岁,平均年龄为40.3岁。患者住院时间在10天到55天不等,平均14.5天。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发热的有81例;咳嗽的有67例,呼吸急促的有33例;全身乏力的有10例,呕吐腹泻的有25例,重症的有1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相应诊断确诊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1.2方法
1.2.1护理措施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这与之前的护理具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患病之后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经常是一个人面临痛苦的病症,这种心情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亲人朋友在眼前却不能进行沟通,为患者在无形之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内心经常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情感。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心理方面的痛苦,往往会令患者难以承受这种突然之间的变化,所以极有可能造成负面情绪迸发,长期处于一种悲观失望以情绪低落的心情下,这种状况对于治疗疾病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一些心理状态差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令患者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疾病就需要开展心理治疗。具体来说,在患者入院时就要及时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每个患者的心理动态,然后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平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他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除了心理治疗以外,康复期的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康复期期间对患者采取多关怀的对策可以令患者的身体状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复期的治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的护理,另一方面是卫生习惯的护理。护理人员在对上述两项工作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多进行叮嘱。提醒患者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更好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方面,为患者制定搭配合理的菜谱,增加高蛋白食物、蔬菜、水果的比重。另外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持适当的运动。
此外,在临床病情监测及处理方面也应该予以加强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意识、相关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及时和严密的监测,如发现相关的体征和指标异常,则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当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同时密切注视氧气输送装置、流量及检测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因压力过高出现肺气肿或纵隔气肿。
1.2.2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
护理满意度评价主要是通过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5项评分内容,它们分别是:(1)护理对治疗的作用;(2)护士护理操作满意度;(3)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4)护士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即对和急性呼吸道传染护理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介绍程度;(5)护理人员用语,即指护理人员的用语是否恰当,有没有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不适合和不满。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0~10分之间打分。护理人员是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在其入院的第一周以及治愈时发放调查问卷的,入院第一周和治愈出院时各发放200份,待其完整填写后收回,此次共收回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
2、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护理工作,结果十分明显。在护理第一周,患者的满意度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达到96.4%,与过去的86.5%相比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中,过去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护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有一定的不满,满意度只有74.2%,但是采取了这种护理该方式后,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满意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达到89.6%。
篇6
关键词:呼吸道 传染病 预防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27-01
近些年来,随着多种因素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影响,其发病率也趋于多样化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甲型流感等,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及发病迅速、传染性高的特点,且已经成为突发公共卫生问题[2]。因此,做好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各个医院的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选取2009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0日在我县医院治疗的480例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观察组为2010年-2012年发病的266例患者,其中男133例,占50%,女133例,占50%,年龄3-79岁,平均年龄(56.7±5.0)岁;对照组为2009年发医病的214例患者,其中男111例,占51.9%,女103例,占48.1%,年龄4-80岁,平均年龄(57.0±6.0)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
1.2.1 预防措施。①接种疫苗:目前控制与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接种疫苗,接种对象为15岁以下的儿童,以此来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从而达到某些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我国计划内的疫苗种类很多如风疹、流感、麻疹等,接种后,可防止致病菌的侵入,以达到预防的目的。②药物预防:目前很多药物对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磺胺能够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红霉素可以预防百日咳、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等;异烟肼可以预防结核杆菌等。这类药物作为临床预防药物目前应用较少。若医护人员或家属,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应立即隔离,给予一定的预防性药物,以避免感染的发生。③做好消毒工作:各种呼吸道疾病的致病菌对含氯的消毒剂的耐受性不好,极易被杀死,因此,呼吸道感染的病房内,应严格做好消毒工作,选用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定时进行消毒,以达到预防的效果[3]。
1.2.2 管理方法。①完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达到对感染病患者的管理,如《传染病的预检和分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医护人员防护制度》等,使各项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使各项制度有效落实。②重者分类管理。患者的症状、发病原因存在很大差异,不能够统一管理,因此,应将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后,科学分类,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管理办法,如发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现象,诊断后,应立即分诊,注意后期的预防与治疗;对于不同原因的肺炎患者,应进行实时的监控,以了解病情的变化,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对于经骨干医生讨论后无法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并向疾控中心报告,等待后期的处理;对于流感样的患者也应及时观察,注意病情的变化,以控制疾病的发展。③加强感染科室建设。对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患者应由感染科室主要负责,传染科室要明确的分区和专用通道,通风设施良好,同时要求传染病科室医护人员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如流行病学、常见的传染病感染疾病治疗等,达到知识多元化的目的。
2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年份的发病情况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发病人数有所降低,如2010年肺结核的发病率较2009年下降45.88%,2011年较2009年下降49.26%,2012年较2009年下降52.27%;观察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发病人数得到很好地额控制,猩红热的发病人数也逐年下降且趋于稳定,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表1 两组患者不同年份的发病情况
3 结论
呼吸道感染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会波及很多人群,因此,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手段[1]。做好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是临床医生工作的重点,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如合理使用消毒剂、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等,能达到很好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综上所述,对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能后控制感染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凌晓芬.浅述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25-25
篇7
关键词:道路;病害防护;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各种科技和工艺水平的飞速发展,在道路的建设中也涌现了不少的新产品、新方法,有效提高了道路的施工效率,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为人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但是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道路病害,威胁着道路的使用安全,也妨碍了人们出行的方便和人身安全。下面,我们将对当前道路常见的一些病害进行简要分析,并探寻相应的一些治理措施。
道路常见病害
无论是道路路面还是路基,都会出现一些的病害,下面我们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一些常见病害进行分析:
路面塌陷、平整度差
由于沥青混凝土的材质在压实系数上是不同的,在铺垫的时候会出现薄厚程度的不同,因此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由于车辆和行人对路面的作用力,会使得薄厚不同的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实,使得整体路面的平整度受到影响,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同时,在摊铺或者碾压的过程中,在进行机械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本身的原因或者操作人员的原因会对路面的平整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摊铺和碾压材料密度和温度不同,也会对平整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裂缝
裂缝是道路常见的病害之一,无论路面基层是何种材质的,在道路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裂缝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即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其中,常见的是横向裂缝,横向裂缝主要是顺着道路的横向裂开,与道路的中心基本呈现垂直的状态,其长度可能横穿部分路面也可能横穿整个路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沥青混合料的性质有关,由于沥青混合料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转变成较脆的质地,因此在冬季或者温度较低的天气路面就会有所收缩,其拉力会导致沥青路面的开裂。
(三)坑槽
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路面坑槽对路面的损害非常严重,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产生路面坑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沥青混合的时候比例失调,使沥青的质量出现了问题,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了沥青的剥离,使得坑槽现象出现。同时,行驶车辆的漏油现象也对坑槽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汽油对道路路面腐蚀之后,会使路面松散,最终出现路面坑槽的现象。
泛油
道路泛油是由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向上移动,最终使表面的沥青因过多而堆积,持续高温是引起泛油现象的主要原因。其次,当道路建设完毕之后,正式投入使用第一年的夏季,持续的高温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变化,再加上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压力,也会使得内部的沥青逐步向上移动,从而出现了大规模沥青堆积的现象发生,使得道路表面出现不平整的现象,再加上泛油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沥青本身质量不过关导致的。因此如果不妥善进行维修,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科学进行道路养护,防治道路病害
由于道路在投入使用后在车辆的压力、自然天气、温度、湿度、人为因素、材料因素等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安全和质量隐患,因此,应加强对道路的质量监督和养护,以便道路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交通运输功能。
对道路路基的支挡防护
支挡防护是采用支挡构造物来支档路基本身,防止路基变形,增加路基稳定性。常用的支挡构造物主要有垒石、垄石、石垛、挡土墙等,因为其本身具有承重的作用,所以能够给予路基足够的支撑。当前最常用的形式是挡土墙。挡土墙常用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一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可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等受力比较合理且体积小,被广泛运用于道路路基的防护中。
对道路路面平整度的防护
对于道路路面平整度的防护,首先应针对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选择压实系数较好的材料,并按照有关的施工规范来进行施工。在对底层进行虚铺的时候,应掌握好薄厚之间的差异,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比较薄厚的差异,并且对压实后的沉降度进行计算,防止道路出现不平的情况,将平整度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
对于操作碾压机和摊铺机的人员,应选择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资格认证,并且掌握良好的操作知识和职业修养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进行,从不违规进行操作。在对机械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尽可能的选择性能较为优越的机械。对于机械的日常养护和维修,要派专业人员负责,定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解,防止错误操作和机械事故影响道路的施工质量。
对道路路面裂缝的防护
对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裂缝,如果缝隙较小可暂时不进行处理,如果缝隙宽度在三毫米以上,就需要将缝隙间的杂物、灰尘清扫干净,并且采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用热的沥青导入缝隙中来进行填补。如果缝隙的宽度在五毫米以上,就需要清除其中的杂物,用沙料式或者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到缝隙间,并进行压实和封口。对于一些不太稳定的缝隙,除了进行填筑的处理之外,还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采用边坡防护等方法来对缝隙进行固定,防止出现更大的裂痕。
对道路泛油的防护
对于道路泛油的防治,可以根据泛油程度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养护。如果道路表面泛油程度较轻、表面石子外露的路段可以暂不做任何处理。如果一些道路的施工质量较差,引起道路的损坏并且已经出现坑槽情况的,可以按照坑槽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主要有冷补法和热补法两种)。如果道路表面出现大规模的泛油情况,使道路摩擦系数降低,严重对车辆通行产生了影响,则可以用碎石碾压到路面中,或者将原本的道路表面刨开,重新进行摊铺。
三、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道路的病害对交通出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其质量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生命健康,道路的病害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是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为了加强我国道路的稳定性,保障全国人民的行驶安全,就需要对我国的道路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进行详尽的了解,深入道路的施工和养护现场,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选用道路类型和防护方法进行设计,并且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只有将道路建设落实到实处,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才能够将我国的道路建设成为一条安全、生态之路,才能全面的推动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斌. 公路路基病害及处理探析[J]. 交通标准化,2013,04:45-47.
[2]王延鹤,郝荣波. 探讨公路路基病害防护与治理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3:420.
[3]姜昌吉,边鹏飞. 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养护措施[J]. 科技创业家,2013,21:5.
篇8
通讯作者:阎豫玲
【摘要】 目的 调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下呼吸道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2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频率、给药途径、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应用频率高,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药敏试验结果,但用药起点偏高。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基本合理,但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
【关键词】 儿科; 下呼吸道疾病; 抗菌药物; 调查与分析
儿科下呼吸道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也较普遍。随着抗菌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增多,抗菌药物在儿科的过度使用现象也日趋严重,对于小儿这一特殊群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就显得更为重要。现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规范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帮助。
1 临床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出院病历中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诊断为下呼吸道疾病的病历226份,男139例(占61.5%),女87例(占38.5%)。年龄6天~12岁,平均2.46岁。住院时间为 3~28 d,平均住院时间为 10.7 d。患儿疾病分类见表 1。
表1 226 例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
2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1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226例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药物1~4种,人均用药1.64种。共使用6种类型9种抗菌药物。
2.2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226例病例中,以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为多见,共146例,占64.60%,1种抗菌药物65例,占28.76%。3 种以上联用占6.64%。各种抗感染治疗方案应用情况见表2。
表2 各类抗感染治疗方案应用情况(前 10 位)
2.3 抗菌药物给药方法 口服+静脉输液9例,占4%,余均为静脉输液,占 96%。
2.4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 用药起点过高为99例(占43.8%)。疗程过长83例(占36.7%),频繁换药70例(占31.0%),配伍禁忌48例(占21.2%)和无指征用药20例(占8.8%)。
3 讨论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患儿,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26例患儿中有13例哮喘患儿没有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临床都给予阿奇霉素或头孢曲松预防用药,不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226 例患者中有99例用药起点过高,可见目前儿科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普遍存在“起点高”、“档次高”等问题。
所有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基本合理。除头孢曲松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为2次/d,静脉滴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2次/d,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为1次/d,静脉滴注。
由于小儿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因此,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主要构成类似社区获得性肺炎(CAP),CAP 抗感染的经验治疗主张必须要覆盖不典型病原体。因此,美国CAP指南主张青壮年首选阿奇霉素或喹诺酮类[1~3],因其不仅对不典型病原体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我国大环内酯类耐药较严重,儿童也无法应用喹诺酮类,因此,指南主张青霉素类或一、二代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酯类,主要是发挥大环内酯类对不典型病原体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小儿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指南,但在一些用药细节上应引起充分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Chen HZ.Practical Int Med. 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6,12:1661.
[2] Licberman D,Schlaeffer F,Boldur I,et al.Multiple pathogens inpatients admitted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 one 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346 consecutive patients.Thorox,1996,51(2):179-184.
篇9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呼吸功能不全;力学
神经肌肉疾病指的是一系列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或肌肉的疾病,主要有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和肌肉疾病等分类。当呼吸肌或咽喉肌受累时就会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是许多神经肌肉疾病死亡的直接原因,也是神经肌肉疾病进展到晚期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力学角度探讨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及衰竭的机理和特点。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发生的呼吸衰竭有两种类型:肺衰竭和泵衰竭。肺衰竭以肺内分流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泵衰竭所致的呼吸衰竭则以高碳酸血症为主要表现。
1 肺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肺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是继发于呼吸道误吸而反复发作的肺炎是。神经肌肉疾病会影响吞咽功能,导致喉上方误吸;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若发生胃食管反流,也会导致喉下方误吸。吞咽过程中,咽喉部菌群随着被误吸的唾液、食物、胃内容物进入肺内,会对气道产生直接的化学刺激,导致肺炎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支气管扩张和肺纤维化。可见,呼吸衰竭是导致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过早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 泵衰竭
呼吸泵的功能是克服肺与胸壁的弹性和非弹性阻力,将空气吸入肺内,其功能衰竭常见于呼吸肌无力或呼吸肌疲劳。在呼吸泵运转过程中,负荷增大可以导致泵衰竭或者呼吸衰竭 [1]。分别考虑影响呼吸负荷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呼吸泵功能的各种因素对疾病的诊疗有很大意义。
2.1 能增加呼吸负荷的因素 肺顺应性下降,改变肺容量所需要的压力增加,成为对抗呼吸泵的一个重要负荷。研究证明,反复误吸导致的肺纤维化是肺顺应性降低的原因之一。由于肺顺应性下降,要完成一定的肺通气量,呼吸泵为克服肺的弹性阻力所做的功是大大增加的。而且,胸壁本身也可以使肺顺应性下降,导致呼吸泵做功有所增加。有研究发现,神经肌肉疾病的成人患者,肋骨框架顺应性减低,腹部顺应性轻度增加,其综合效应是使胸壁顺应性减低。
2.2 能影响呼吸泵功能的因素
2.2.1 正常呼吸泵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通常存在呼吸肌肌力下降,这可以直接导致呼吸泵功能减弱。无论成人还是儿童,膈肌都是最主要的吸气肌,人们普遍认为膈肌的作用如同一个大的活塞,可以降低胸腔内的压力,促使空气进入肺内。
2.2.2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肌的力学缺陷 呼吸肌的肌力减弱和能力下降导致矛盾呼吸,也就是胸腹呼吸运动不同步。正常情况下,吸气时胸腔和腹腔同时向外运动,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吸气时腹部向外运动而胸腔向内运动,而呼气时腹部向内运动而胸腔向外运动。研究者可以应用这种矛盾呼吸来分辨受损肌群。吸气时腹部向外运动而胸腔向内,这表明肋间肌肌力受损;如果吸气时腹部向内运动而胸腔向外,则表明膈肌肌力受损。虽然不同类型的原因导致的矛盾呼吸运动在外部表现上差异不是很大,但通过仔细观察各个呼吸时相胸腔和腹腔的相对运动方向,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膈肌或肋间肌肌力的异常。
2.2.3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功能评价 呼吸功能可以通过标准肺功能测试或短促呼气能力以及呼吸肌功能(特别是呼吸肌张力和疲劳状况)来评价,而呼吸肌功能可以用时间张力指数来评价。时间张力指数测定是能反映呼吸肌是否处于疲劳状态的一种便捷方法。
3 讨论
上述因素对临床上气道粘液的处理、呼吸肌锻炼和辅助呼吸等治疗手段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肌肌力减低可导致咳嗽峰流速降低,这时插管就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器械。这类器械以正负交替的压力辅助患者吸排出气体并诱发咳嗽。研究显示,呼吸肌锻炼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和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最大吸气压力有改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重症肌无力患者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均有所增加。这些增强呼吸肌肌力的手段能否够真正减少这些患者的疲劳感、降低死亡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无创和有创夜间机械通气,都可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夜间通气可以减轻患者昼间高碳酸血症、乏力、呼吸困难、晨起头痛、嗜睡等异常表现。夜间通气有一种结转效应,即成功降低PCO2的患者通常在第二天保持较低的PCO2。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呼吸肌在通气后得到了较好的休息,次日更好地发挥了通气作用;二是夜间PCO2下降使得肾脏排出了更多的碳酸氢盐,代谢性碱中毒得以减轻,使得呼吸控制中枢的调定点下降。夜间通气和激励通气,可以通过增加潮气量来防止肋椎关节挛缩,从而改善胸廓的顺应性,降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病率。
对于神经肌肉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如何深入地理解及测量其呼吸力学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和理论改善通气策略。长期机械通气对肺和胸壁功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呼吸肌锻炼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复合呼吸肌锻炼对呼吸肌力的增强作用和休息疗法,对呼吸肌疲劳的作用也需深入评估。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对神经肌肉患者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10
【关键词】精神病人;呼吸道感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23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30-01
呼吸道感染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极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住院精神病人呼吸道感染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共229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发生呼吸道感染276例,感染率为12%,其中女性发生呼吸感染为101例,男性发生呼吸感染为175例。
2.相关因素
2.1 环境因素。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并且对不同年龄、不同症状、不同体质的患者均采取封闭式强制性住院治疗,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日常生活接触密切,户外活动少,加上吸烟造成空气污染对呼吸道黏膜刺激,导致抵抗力下降,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2 疾病因素。由于患者精神异常,长时间处于兴奋吵闹、夜间睡眠不佳、进食无规律状态,体力消耗过多,免疫功能下降;部分病人精神衰退,对自身健康漠不关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自我保护能力差;有些精神病衰退期患者处于淡漠、被动状态,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加上精神病患者自知力缺乏,对潜在的感染不能识别,又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措施,自我保健能力下降等有关。
2.3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过度抑制作用,可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使正常的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白细胞减少、咳嗽、长期住院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免疫功能下降是这些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
2.4 自理能力。精神病患者生活懒散、不注意口腔卫生、衣着不整、乱食异物、吃不洁食物、进食无规律、夜间睡眠差;有些精神病衰退期患者处于淡漠、被动状态,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
3.护理措施
3.1 加强卫生宣教,培养卫生习惯。开展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督促并协助病人洗漱更衣,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参加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
3.2 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改善患者休养治疗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次通风以上,必要时安装换气扇,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食用醋熏蒸或喷洒),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温度。注意保持病室与患者活动场所的清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养生活,培养患者活动兴趣,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按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实施开放式管理,让患者多到户外活动,按患者不同年龄、爱好、兴趣、病情及机体实际情况组织患者做广播操或健康保健操,参加适当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3.3 合理用药,做好用药护理。掌握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因唾液分泌增加,加之药物作用病人睡眠较深,应督促病人侧卧,以利分泌物及时排出,协助病人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卧床病人及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早期呼吸道感染症状的观察与处理,如需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3.4 做好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晨晚间护理更换床单被褥时,动作要轻,打扫卫生采用湿式清扫方法,避免灰尘飞扬,不要在病房内清点脏衣服,病人排泄物及时清理消毒,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密度,保持空气新鲜;同时,对病人及家属加强卫生宣教,对疑有感染病例应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