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需求状况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人才需求状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

篇1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护理教育

The Survey Report on the Demand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s

YANG Zhen-jie, ZHOU Qin, XU Hong-li.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Wuhan 4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survey on the demand of nursing professionals, to learn the demand statu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all levels of institutions and provid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nursing with the guidance. Methods Deliver the questionnaires to the hospitals. Conclusion The rate between registered nurses and beds doesnt reach the requirements. 20~29 aged nurses in the hospitals of the third and second levels occupy the highest; the nursing diploma in all hospitals occupies the highest.

【Key words】

Nursing;Professional demand;Nursing education

1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方法

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为支撑,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此调研可作为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调研内容包括护理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量、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方向、岗位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等。调研方式以书面问卷为主,调研范围及对象主要为武汉市和孝感市具有代表意义的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12家、一级医院3家的医院护理部主任及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等。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了21份,回收了20份,问卷回收率为95.2%。

2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2.1 医院护理岗位就业人数与床护比 调查显示,目前三、二级医院的在编护士床护比分别为为1:0.51,1∶0.35,这一数据比2004年卫生部对全国400多家医院调查的床护比1∶0.33[1]有所提高,但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要求,三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比应为1∶0.6,二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应为1∶0.4,显然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比均未达标。由此可见,未来各级医院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仍有很大。

2.2 医院护士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三级、二级医院中20~29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47.75%、39.88%,一级医院中40~49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占36.54%。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几年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为了医院的发展新招护理人员数目较多,尤其是三级医院,而一级医院近些年来新招护士较少或难以招到护士。这一数据说明,医院大量年轻护士继续再教育或进修的需求将随之增大。

2.3 医院护士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 医院护士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跟医院级别关联很大。

调查结果显示,三级医院护士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明显比二级、一级医院高,但所有医院护士大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从医院护士的职称结构看,所有医院护士高级职称非常少。三级医院护士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大,占41.85%,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以主管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各级医院的职称比例与卫生部颁布的1∶3∶5∶7的高、副高、中、初级比例及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高、中、初级的1∶3∶1的比例差距较大[2]。

2.4 过去三年医院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在过去三年医院招聘中,各级医院招聘护士的起点学历均为大专,均需要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三年中,三级医院招聘护理人员平均为每张床0.17人,二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4,一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3。

2.5 未来三年医院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未来三年,各级医院招聘护士的起点学历均为大专。预计未来三年,三级医院招聘护理人员平均为每张床0.09人,二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5人,一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1人。从以上调查可看出,未来三年三级医院招聘护士将比二级医院招聘比例低,护士主要就业单位为二级医院,其次是三级医院。

2.6 护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调查显示,三级医院护理岗位达16种以上,二级医院10种,一级医院只有4种,这说明三级医院护理岗位向专科化方向发展明显,未来三级医院招聘的护士将要求有明显的专业方向,一级医院及更基层的医疗单位依然以招聘通用护士为主,二级医院则通用护士与专业方向护士将按照一定比例招聘。由此可知,高职护理院校,既要培养一定数目的通用护士,也要培养有一定专业方向的护士。

2.7 临床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力方面需求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力方面需求调查表明,80%以上的医院认为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对患者的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90%以上的医院认为护理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质培养。

参 考 文 献

篇2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将人作为特殊的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1]人力资源是医院的第一资源,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使医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实力[2]。下面通过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1目前现状

1.1数量不足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严重不足,床护比例严重失调,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方面在于需求增加。首先,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社区护理人才需求凸显。其次,专科护理技术的开展,护士承担更多的工作。最后,因医院目前仍有大量的非护理岗位工作由护士承担,造成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了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导致疲惫感增加,耐心缺失,不满情绪增加。另一方面护士流失明显。调查发现造成护士离职原因依次排序为改行、出国、考研、其他(转业、辞职、调出、解聘)[3]。临床护理人员大量流失,可能与护士社会地位低、工作压力大、待遇低、个人发展受限等有关,致使护理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更为凸显。

1.2护士层次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病区人力不足,为了确保护理安全,在实际工作中,护士的使用并未体现能力的优势。高学历人才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由此可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1.3结构配置不合理一是临床科室和非临床科室之间配备不合理,一线护士不断地向非临床科室流失,特别一些年资高或有特殊原因的护士,寻找各种原因要求退居“二线”,向门诊、行政后勤部门等非临床科室分流;二是护理部不能根据各临床科室的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人力调整,导致临床科室忙闲不均。

1.4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护理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不直观,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导致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护理人员职业满足感低、职业认同感堪忧等现象。

1.5教育与现实培训脱节护理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护理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降低成本,进行内部挖潜力和结构调整,建立优质、高效、长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

2相应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的绝对数量绝对数量的提高有赖于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原则上病区床位与护士比例至少达到1:4,对于无法短期内实现的目标,应弹性进行人员招聘,采用缓期过度的方法进行人员的补充和调整。

2.2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降低医院人力成本。管理者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宏观调控和动态调整,体现分层管理,职责与护理人员学历、能力相对应,调整年龄结构,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目标,搭建学科研究平台,开展护理科研,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按需排班,弹性排班,既缓解人才急需的矛盾,又避免人力积压和浪费现象。

2.3完善激励机制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团队中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在护理团队中创立一种和谐文明、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采用多劳多得的支付理念,薪酬与付出按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建立人才库,制订进修目标,使人员朝着更高的需要层次前进。

2.4建立规范的培训体系规范护理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在内的终身培训体系,形成适合护理工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专业特点和对护士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稳步扩大护理培训规模,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在职教育,为护理人员广开学路,不断改善各级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建立护理继续教育和科研的专项经费,保证经费落实。

综上所述,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各个管理层的支持和协调,合理分配和利用人力资源,是护理管理成效的关键。发展壮大护理队伍,充实护理工作内涵,为我国的护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湛新民.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2-19.

篇3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措施

根据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依旧是护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影响了国内医疗护理水平的提升。为了保证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护理从业人员,中职卫校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仅要培养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足够的实践技能,全面引导学生参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聘请人才,搞好队伍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而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护理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医院的工作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关系着社会医疗建设的发展状况。在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给予高要求的今天,医院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就要求中职卫校能定期定量向社会输送护理人才。而教师是护理教学的引导者,其必须要从理论、实践两大方面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当前,中职卫校教师多数为理论知识的研究者,对于实际护理技能没有足够的经验,这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对临床护理技能的学习。中职卫校需积极聘请临床护理人才到学校参与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有效结合,还能让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之间要互相协调,让临床工作者成为中等卫生学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二、改变观念,重视教师作用

为了满足现代化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应该搞好自身的医疗服务工作,这些都需要借助于专业人才作用的发挥。国内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的作用得到社会认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但中职卫校在增加学生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学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指导中职教师工作时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这一新概念,除了对教师的资格、职责等给予严格要求外,也关注了教师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水平,培养综合性教师是不可缺少的。

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里,大部分来自于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多数研究仅限于理论知识,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数较少。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会对临床上的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充分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造成误导作用,影响了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而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给教师的临床实践学习未留有足够的空间。大部分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这是造成教学内容和临床实际情况不合的主要因素,学生毕业之后走上护理岗位会觉得学无所用。若教师无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那么其教学工作则是失败的。中职卫校必须全面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栽培“双师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教育发展。

三、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教学

从现实运用情况看,护理专业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最关键的并非局限于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要参与课堂学习,还要通过参加各种实训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学校,应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平台,在掌握理论知识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校期间的实践操作练习均在实验室完成,教师同样也应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从这些情况看,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让“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技能教学的必备条件。另外,只有校方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教学条件,才能发挥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操作技能。

四、主动学习,参与技能训练

教师是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学习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收获专业技能。尽管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曾到临床工作或进修,但因工作时间持续不长,教师所掌握的技能有限,给后期的课堂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阻碍。此外,临床技能学习的持续性不强,导致教师对于临床上采用的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及时了解,教学时也往往会无从下手。顾及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对护理专业中运用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全面了解,以更好地发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采取边临床边教学的方法,从而满足各专业知识的教学需求,把护理专业的每个知识都能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学条件有限的中职卫校,校领导需顾及专业课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当地条件较好的大型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不仅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临床实践技能,也能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结合亲身经历向学生讲述临床护理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深动有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为了保证护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师在校工作期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需要借助于学校的力量,引导教师从多个方面改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继坪,宋锦平,成翼娟.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59-160.

[2]梁晓坤,李峥.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分工与合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29-531.

篇4

【关键词】 护理 就业

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为深入了解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心态,我们于2008年11月对我院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利于今后就业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湖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学本科2006、2007、2008届毕业生339人,女336人,男3人,年龄最大26岁,最小22岁,平均23.5岁,学制为五年制。

1.2 方法 采用我院近三年公布、统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资料。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对在武汉市就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状况满意度、择业心态。

2 结果

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1。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且呈现出以下特点:(1)参加工作的护生人数远远大于考研究生者;(2)就业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3)就业单位主要选择医院;(4)就业方向比较单一。通过访谈,我们感到毕业生普遍对能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感到满意,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待遇低和今后升迁感到茫然和无奈。

3 护理毕业生就业特点的原因分析

3.1 护理人才需求量大 尽管近年来护理人才培养不断扩大,但是根据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护士数量仍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护士数为7.6人,这与发达国家如美国(71.4/万人)、日本(41.7/万人)相比差距很大。另外,为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和满足人们对健康多方面高层次需求,护理人员与医生在数量上的比例应达到2∶1或4∶1,而我国目前只达到1∶1左右。因此,为实现WTO“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大批高层次护理人员。本院近三届本科护生的高就业率也证明了这点。全国政协委员王智琼委员表示,我国目前护士总人数相对于13亿的总人口来说,这一数量还远远不够,我国护士仍然严重缺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五,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千分之一,以此计算,我国尚缺数百万名护士。整整一百万护士的巨大缺口,显然,医疗领域也同样出现了类似于“民工荒”的“护士荒”。有人认为“护士荒”缺口达百万是医改不成功的另一标志。表1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3.2 卫生服务需求高 为了使卫生事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本科层次护士充实到临床第一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随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新护士时优先录用本科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

3.3 护生专业思想较稳定 本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临床护士这一职业,说明护生通过5年的学校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专业思想逐渐稳定。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了护理教师及其他职业(主要指国家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虽然这一部分毕业生占的比例很小,也说明护理毕业生正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调整着自身的选择,但也不排除个别毕业生厌倦护理工作想改行的心态。

3.4 择业中向往城市心态 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经济收入的高低也成为毕业生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毕业生最理想的工作单位位于地市级以上城市,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到乡镇农村。这种向往城市,不愿到农村基层的心态,与我国农村基层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背道而驰;这样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淡漠社会责任的倾向,增加了就业难度。很多县市级医院已有明确的用人意向,可我院学生却不愿签约也说明了这点。

3.5 提高学历层次受现实的制约 由于目前研究生公费名额相对较少,而大部分毕业生又来自农村,经济条件相对不好,加上护理本科层次毕业生不太多,就业形势好。另外,将近20年的寒窗苦读使学生们身心疲惫,考研需要大量的精力、财力和足够的耐力情况下,大部分护生选择毕业后工作而非考研究生。

4 建议

4.1 加大改革力度,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指导和服务

4.1.1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 就业工作是护理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教育培养工作的检验。学院应有相应的经费与政策支持,让各院系走出去、请进来,定期与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沟通,了解进人情况。每学期到医院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听取用人、临床教学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友谊与信任。

4.1.2 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加强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时期。毕业实习生往往从实习中了解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感受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做出今后职业就业展望和择业,确定今后职业的奋斗方向。在毕业实习期间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会影响到护理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加强毕业实习期间的就业指导,适时调整集中教育内容,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探索适合就业工作需要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多途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转贴于

4.1.3 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为适应21世纪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的需求,护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更加优化。一方面,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涉外护理等方面的专业课;护理教育应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大力加强。在访谈中,很多毕业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待遇低和今后升迁感到茫然和无奈,这最终将影响护理人员专业思想的稳定,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用人单位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4.2 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努力完善自己

4.2.1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各级各类各层次都在扩大护理专业的招生,另外护理成人学历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也在进行现有护理人员的学历提高和技能培训工作。因此,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应提高综合素质,包括提高心理素质、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4.2.2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主动性 社会形势的发展、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大胆地、主动地寻找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如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

4.2.3 调整就业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期望值过高的倾向[2]。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是按照利润最大化要求来选择人才,有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追求实现自我的最大化。护理专业毕业生比其他医学专业就业形势好,就使得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普遍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反

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舒适、名气的心态,导致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就业准备不足,这在今后日趋严重的就业形势下会错过很多就业机会。另外,湖北省的医学教育资源丰富,在近几年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中,护理学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我们必须对护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正确的认识,认真思考,确立对策。在高等教育中,应对学生的定位、专业技能上给予引导和指导。

4.3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 今后根据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意向状况,加强非医疗单位就业信息库的建设,扩大就业渠道,满足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同时要加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信息库的建设,使内容更加完善和具体,以提高就业推荐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入1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6上).

篇6

[关键词]新加坡;义安;护理;教育;见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护理人才也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如何增强护理人员就业的竞争力,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护理人才培养需进行很多的思考。2009年7月,为推进我院全国高职院校示范建设专业的建设,我们一行7人带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嘱托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体会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及该院护理专业的办学经验。

义安理工学院以全球教育发展趋势为导向进行办学,结合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教学模式先进。应用多媒体科技和网上教学,课程设计与行业并轨,注重实际应用和持续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潜能,为学生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加坡期间,义安理工学院教学培训中心的王玮老师全程陪同,结合他自身在国内工作生活经历,给了我们许多义安理工学院有别于国内教育的启示。下面把我们在义安理工学院考察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与广大护理同仁分享,共同关注我们高职护理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引发我们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温馨而和谐

义安理工大学是一个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大学,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国家对学校的投入很大,学校办学经费充足,各种教学设施完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义安校园,我们

随时随地都能真切感受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环境。在这里,

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政府资助的80%奖学金,少数学生还可以享受全额奖学金,每个学生都随身携带手提电脑进行学习,贫困家庭学生由学校免费提供借用。在校园每幢房子之间,通往公用设施的路径上都有绿荫长廊相连,行人可免遭日晒雨淋之苦。而且无论在教室、图书馆、学生休息室,还是在食堂、在走廊、在路边随处可见舒适的桌椅,桌椅旁都安装有安全插座,方便学生无线上网。配套服务设施也很完善,餐厅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美味食物,由于上课时间分段安排,餐厅里几乎看不见拥挤现象,学生就餐、休息十分方便。在每个角落还有可供直接饮用的洁净水源,为学生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另外,校园内提供大量免费的体育娱乐场所和设施:全天循环水的标准游泳池,国际化标准跑道,完善的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壁球场,甚至还有专门的靶场等,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提供相关的配套设施,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培养自己的爱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拓展和锻炼,真正让学生劳逸结合全面发展,实实在在体现“教育是全方位的培养人”。

2“学校―医院”共建一体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适用型人才

在新加坡,学校申请开办一个新的专业,首先在院系层次,就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对该方面人才需求的调查,并征求一定数额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意见。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由企划处负责完成,整理后得出5-10年市场对该专业人员需求的数据,并统计分析其他大专院校是否有类同专业,然后由咨询委员会(由企业代表、校内教授、校外资格委员会人员组成)提出意见,再由义安内部董事会(教育部安排、政府组织)通过,最后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通过后招生。这些过程全部用数据说话,真正体现专业设置能服务于社会,满足社会需求。义安理工学院护理专业2005年5月开办,目前在校学生约1500人。全体老师均来自临床,由于教师熟知临床目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临床所需进行组织、编写讲义和制作课件。在义安,90%左右的课程只有讲义没有教材,课程内容和临床结合十分紧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随着专业教学的深入,临床见习实习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第一学年见习实习10周,第二学年见习实习11周,第三学年含实习含到医院顶岗实训共24周,三年到医院时间为45周。新加坡政府规定各级医院必须承担医学类学生的见习实习教学任务,这对解决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了好的平台。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学校老师也随同进行临床带教,确保见习实习计划的完成,同时也可检验人才培养方案与临床的区别并随时调整课程内容。能完全根据医院不同岗位需求制定学生培养的态度目标、技术目标、知识目标,真正做到学校培养的学生正是医院所需要的人才。

3新颖的教学设计形式,多样的授课形式,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在义安教师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这里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科内容及不同教学阶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喻说:1.学生作答指导教师出的复习题目;2.指导教师设讨论题;3.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4.学生听其他学生讲课 迷你课堂(由学生进行讲解);5.学生听讲师的故事;6.指导教师解答复习题目;7.学生观察教师做实验示范;8.学生听讲师讲课;9.教师总结课业;10.学生利用互联网论坛讨论问题;11.学生为课业题目自制学习材料(照片、演示文稿、录像等);12.学生写下对讲师故事的反思;13.学生互设题目;14.学生作答其他学生出的题目;15.学生相互辩论;16.学生分组解答题目;17.学生总结课业;18.学生解答自己设的题目;19.学生上网回答教师所设的题目20.学生上网阅读教师的演示文稿等等。

在那里感觉教师上课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给学生,而是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生随时可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补充和质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大多时间都是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报告、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只是组织、协调、引导的角色,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内容适时进行分析、总结和补充。这种授课形式,咋一看老师很轻松,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不仅涉猎知识面要广要深要精,而且在每次课前要充分准备,针对教学内容拟定主题,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有疑问随时通过网络等方式向老师提出,教师也会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而且师生在网上的交流互动情况学校会有专门的部门统计数据,教学活动在课堂之外就开始了。课堂则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展示成绩的平台,极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也会单独指出,非常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这种平等宽松的气氛和环境中学生自然乐学且善学。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也使教师颇具成就感,从而乐于教学工作。

4注重实践与创新、讲求规律与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的目的在于实用。在义安,无论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还是实训、见习实习的安排都是以岗位要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实训安排工作会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入逐步展开,而且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在校三年都会开设相关的护理技能培训课程,大一主要训练一些最基本的无菌消毒的护理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大二训练一些较复杂的基础护理项目;大三则训练综合能力要求高的专科护理项目。训练内容符合护士职业技能养成规律。当然这些实训项目的开展必须依靠校内充足的实验资源和优越的师资配备才能实现。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训时,一般15人左右一个实验组,每组配备3-4名指导老师,老师对操作进行讲述后,学生根据实验手册进行练习,出现问题随时向指导老师咨询解决。指导老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知识特点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校还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甚至是国门进行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服务来进行创新拓展能力的培养。学校会组织学生去不同的地方见识一些校园内没有的东西,学生要求每天记录学到的内容,既要独立观察、思考,又要协同合作。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但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也需要相互交流,一起努力,让学生去感受、去经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协同学习,发现学习,反思学习,创新学习。在校三年,学生至少有一次出国旅游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活学活用,贴近社会实际,岗位实际,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得到极大的提高。

5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机制检测学生日常学习效果,让教学的效果落实在平时的积累

篇7

关键词:信息专业 医学教育 现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24-02

引言

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又被称为医学信息学专业,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缺陷,例如交叉学科的侧重问题,师资力量不充足,教学条件较差等。但是在其发展的以克服着各种困难,突破性地发展着。三十多年来为医院培养了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介绍

2009年国家新医改条例中宣布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列入新医改的保障体系,从此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需求。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医学专业和计算机信息专业的交叉专业,它集医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管理学专业、信息学专业于一体,知识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因此学习该专业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医学的专业技术和医院业务,还要熟练地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

1.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要培养掌握基础的医学药理知识的人才;

(2)要培养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人才;

(3)要培养了解医疗卫生管理的人才;

(4)要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人才;

(5)要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

(6)要培养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高复合型人才;

2.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流向

2012年3月国家发展大纲提出,到2015要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与信息系统逐步覆盖,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据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对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了185.6亿元,同比上一年度上涨22.6个百分点。国家对医疗信息领域愈加重视。医疗卫生信息行业不断扩大,全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势必增加。而且各大医院都迫切需要集医疗知识和信息管理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如此看来,医疗机构对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有大量的需求。所以医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二、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情况

根据相关人士于2004年对全国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院院校的调查,笔者整理了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的有关情况。本文列举相关调查数据和以往数据作对比,明了地呈现医学信息教育的现状,方便人们对该专业现状的了解;发现该专业领域的优缺点,进而完善该专业的学习管理制度,克服专业领域的不足。

1.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信息

2004年底,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或与备案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情况:2000年以前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有4所,分别是:原林大学(1985)、中国医科大学(1986)、华中科技大学(1986)、中南大学(1987)。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医学院有3所,分别是:中国药科大学、温州医学院、新乡医学院。2001年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有8所,分别是华北煤炭医学院、张家口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校有6所,分别是: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广东药学院;2003年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校有4所,分别是内蒙古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通过审批的医学院校有4所,分别是郧阳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近四年期间设置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增加了25所。医学信息专业在我国正以迅猛之势发展。

2.招生状况

调查显示有29所院校被批准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实上只有24所院校招收该专业的学生。24所院校中除了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元同济医科大学和原湖南医科大学4所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外其余学校均招收普通本科生,目前为止还没有院校招收博士生。

2000年以前,通过审批的4所院校的招生规模控制在30-50人,招收的人数非常少。但是在2000年后,随着设置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院校数量不断增多,该专业招收学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专业课程的设置

数据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有三个大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图书情报学,一个方向是计算机和医院信息管理,另一个方向介于二者之间。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以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为主,专业课偏重计算机和医院信息系统辅之以情报学课程,在注重医学理论基础的同时发展信息技术。

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学概论、护理学基础、医学信息概论、医学市场信息、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工程学、信息分析与预测、软件工程、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情报学概论、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三、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现状

篇8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6-01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规模的大小、设备的多少、资金的实力等基础性的硬件设施,而最后的判断标准则是该卫生院所能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型的人才[1]。由于乡镇卫生院在实施技术人才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无法确定的因素,而以上因素又肯定会造成一定的管理问题。市场竞争最后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乡镇卫生院现有人才队伍状况不够稳定,如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必然会影响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

1现状分析

1.1乡镇卫生院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们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最前沿,所以,它所担负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等任务,其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但目前,由于乡镇卫生院定位不明确,投入不足等原因,从而导致卫生院人才缺乏,卫生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很难提高,从而严重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由于乡镇卫生院长期得不到资金的投入,出现诊疗环境的严重落后状况,大量人才流转以及现有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对群众的服务要求,形成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严重不足,缺少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医学学科带头人;缺少较强管理能力、具备竞争意识与参与竞争能力的管理人员,导致农村基层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1.2缺乏资金投入支持,是影响乡镇卫生院人才管理的基础。长期以来,资金十分缺乏,投入严重不足,一直是困扰和制约基层卫生院人才管理的瓶颈所在[2]。多少年来,由于资金得不到保障,医院的设备陈旧、老化、失修,院舍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在工作中,医疗人员经常面临束手无策的困境。

1.3人才引进与培养不到位。目前,几乎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十分渴望引入人才,迅速提高医疗技术,可是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许多基层卫生院人才引进方面情况很不理想。虽然临时招聘或临时聘用了一些人员,但这些人才却是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少,医疗水平没有明显提高[3]。另外,在现有人员的培养方面也做得很不够。平时,上级部门分配给基层卫生院许多进修学习的机会,但都因资金紧张,人员不够,最终不得不放弃,这样的情况当然会影响基层医院的民展。

2思考与建议

2.1及时确定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资源管理规划[4]。作为卫生院管理者应当注重技术人才资源发展规划,深入分析卫生院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综合地考虑到政策的变动、卫生院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各类因素,了解到职工的真实工作状况与发展期望,从而在卫生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明确技术人才资源发展规划。进行医院发展的规划目标,应当要明确地指出卫生院今后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发展的需要,为今后的发展先行储备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动态调控就是要求卫生院管理者应当始终关注卫生院的经营氛围、技术氛围、人才需求等各重要因素的变化,从而确保取得更为理想的技术人才管理成效。

2.2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优秀团队精神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文化的体现;是医院、以及职工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培育优秀团队精神就是引导职工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医院目标结合在一起,将个人利益融入医院的整体利益,形成共同价值观,以增强医院内部凝聚力。医院人才分布在医疗、护理、后勤管理等岗位,他们就像一颗颗晶莹圆润的珍珠,我们不但要选最大最好的,而且要有自己的“一条线”能够把这一颗颗零散的珍珠串起来,形成精美的项链,这条主线就是优秀的团队精神。

2.3在招聘阶段中,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分析是否准确,招聘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招聘方式是否合理等各类因素都将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招聘工作的最终质量。在留住人才方面,应当以多管齐下为主要原则,主要包括了在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下留人,通过委以重任来留人,采取人性化管理留人及感情留人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关人才的备份工作,从而防止由于人才的突然流转而造成工作中断,所以,乡镇卫生院一定要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储备,降低因为人员流转而造成的各类管理问题。

2.4注重中层管理人员的选聘与使用。对中层管理人员的选聘与使用,是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人才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认识到对管理人员的使用是否得当,是影响到卫生院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医院在实施技术人才资源管理之中的首要考虑对象。这样一来,在其带领下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品质与较高技能的职工队伍。

2.5要充分了解人才管理相关信息。为了切实减少信息管理的不对称现象,应当不断建立与完善相应医疗技术人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技术人才资源监督管理以及各种考评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涵盖了卫生院的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的信息。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了在职职工的信息、流转职工的信息、职工的工作动态信息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及时地了解到职工的个人情况,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真正做到有备而无患。在落实职工的激励政策之时,就能根据其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和实施。通过对于人才供需状况的深入了解,乡镇卫生院能够快速而有效地为其职工流转之后的岗位补充所需的人才,这样就能有效降低职工一旦流转之后出现岗位长期空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解满平.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104

[2]杜婉桃,何玉英.加强医院药学人员素质培养的探讨《中国医药卫生》.2007.9.77-78

篇9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进入21世纪,世界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对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量激增,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美国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养老护理职业现状、职业描述现状和职业声望现状等方面的差距,可以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我国养老护理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养老护理业;发展现状;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85-04

作者简介:杨旭萍(1986—),女,河北保定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从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数据获悉,截至2012年,全世界约有8.1亿人口年龄已达到或超过60岁,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1%,也就是说平均每9人之中就有1人是60岁或超过60岁的老年人;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数将达到20.3亿,占比将达22%,即每5人中就有1人达到或者超过60岁。全球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随之带来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以有效应对激增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美国是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在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而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对较晚,且养老体系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养老护理职业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笔者拟通过中美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现状的对比,提出借鉴美国经验,推动我国养老护理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中美养老护理职业群及其形成背景的比较

(一)中国的养老护理职业群

从经济来源角度看,由于家庭养老在文化价值、感情维系、精神慰藉等方面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当前我国总体上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其比重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但随着家庭功能的日趋弱化以及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养老的作用愈加凸显。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在2002年2月11日由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至此,养老护理员正式成为一种职业。当前,我国养老护理职业群以养老护理员为主体,辅以家庭服务员、护士、心理咨询师以及营养师等职业。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今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精神护理的需求以及专业基本护理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及素质都暂时无法满足其需求而形成的。

(二)美国的养老护理职业群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等为美国的社会养老提供了大力支持,主要体现为社区养老和非政府机构养老。在美国,大部分的物质、精神、文化服务都是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而且社区也经常代为执行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具体职能。因此,社区养老在美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政府养老机构在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接受政府监督,设有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大都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非政府养老机构的存在和发展是美国养老服务高度福利性、市场化和产业化的体现。此外,美国的以房养老、异地养老等发展也很成熟,十分流行。

2010年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标准职业分类系统将美国的职业分为23个大类、97个中类、461个小类、840个细类,对具有相近工作职责、技能训练水平、教育水平的具体职业岗位归属于一个细类中。在该分类系统以及基于该分类系统再开发的美国职业信息网(O*NET)的分类系统中,均没有专门护理老年人的职业。但是,美国早在1966年就在杜克大学开办了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成为一名老年护理人员,只需通过一个由美国护士学会主持的资格考试即可,而养老机构管理者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可以看出,美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护士提供的。根据O*NET职业快速检索系统的关键字查询与分类查询以及具体的职业描述,个人护理助手(Personal Care Aides)这一职业的职业内容与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内容最为匹配。除此之外,还有家庭健康助理(Home Health Aides)、医务社会工作者(Healthcare Social Workers)等。

中美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描述的比较

(一)中国《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描述

我国2002年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描述项有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其中职业概况包括对职业名称、定义、等级、环境、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训要求和鉴定的具体描述;基本要求又分为职业道德要求、基础知识要求两方面;工作要求将养老护理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等级,并分别进行了具体描述;在比重表中则规定了上述四个等级各项工作要求所占的比重,以基础知识为例,在比重表中要求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基础知识要达到20%,中级护理员要达到15%,高级护理员要达到10%,技师要达到5%。

按照《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定义,养老护理员是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以肢体协调动作、善于表达与感知、较强的空间与色觉能力为其职业特征,并且要求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其基本文化程度要求虽仅为初中毕业,但有明确的培训和鉴定要求,四个级别的晋级培训分别不少于180、150、120、90个标准学时。在职业道德方面对职业操守和基本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都有明确要求。基础知识有两方面的要求:老年人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前者主要包括老年人常见病医学知识、生理及心理知识、营养学知识、护理操作知识等,此外还应熟练掌握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后者主要包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和劳动法的相关知识,用以保障老人和养老护理员的合法权益。

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功能主要是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并且技能要求也随着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级别的提高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比如,初级养老护理员的生活照料内容包括卫生、睡眠、饮食、排泄、安全等方面;技术护理内容包括基本的疾病护理,如给药、消毒等,另外还包括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中级护理员在初级护理员工作内容基础之上又增加了肢体康复、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要求,依次递增,最高级别的技师则在前三个级别职业功能基础之上附加了培训指导和护理管理等内容。

(二)美国O*NET中对相应职业的描述

美国职业信息网(O*NET)是劳动部支持建立的美国最大的职业信息数据库,其成果已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笔者拟对O*NET中的Personal Care Aides(个人护理助手)与我国的养老护理员进行比较。

个人护理助手的定义是:在服务对象家里或护理机构帮助老年人、恢复期的病人或者残疾人,照顾其日常生活的人员。职业能力要求有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书面理解能力、口齿清晰(被服务对象准确理解)、语音识别(准确理解服务对象的语言要求)、信息整理、细节观察力等。O*NET显示,在美国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大部分要求在职业学校接受过培训,有相关工作经验,有专科毕业证书,并附有统计结果:66%为专科毕业学历,23%为本科毕业学历,11%为其他大学毕业或没有学位。该职业的基础知识要求为:(1)牙科知识和其他医药学知识;(2)有关服务原则和程序的知识;(3)一定的心理学知识;(4)英语语言知识(为了与服务对象更好地沟通);(5)教育培训知识;(6)治疗和咨询知识;(7)生物学知识;(8)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9)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相关知识。

个人护理助手的职业功能主要有卫生援助、护理记录和报告、日常照料(照顾饮食、帮助家务等)、陪伴、给药、指导建议、咨询评估、培训等等。

中美养老护理职业声望的比较

(一)中国养老护理的职业声望

职业环境方面 首先,由于我国当前老龄人口的护理服务需求远远大于现有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所以一般的养老机构为了维持生存和盈利,大都设施简陋,住宿环境拥挤。另外,由于养老护理员人数不足,往往一个护理员需要照顾几个甚至十几个老人,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其次,目前我国针对养老护理员的相关保障政策、培养政策十分匮乏,养老护理员自身权利难以得到保障。这就导致职业吸引力的降低,养老护理员供需紧张,流动性大,而且专业素质差,服务质量不高。再次,很多人对养老护理员这一行业存在认知错误,养老护理员自身也缺乏自我职业认同,都认为养老护理员工作是专业性含量较低的、没有社会地位的。

任职者素质方面 目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本地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妇女以及城市失业下岗人员是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主要来源,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大多数,有的甚至是文盲,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即便在培训过程中,由于文化素质的原因,他们也只能接受到非常有限的专业护理知识。聘请养老护理员的机构或单位也基本不作学历要求,只看应聘者的劳动态度及有无上岗证等。另外,由于养老护理员人数非常短缺,对于暂时还未拿到资格证的人员往往边上岗、边培训。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养老护理员素质不高而且提升难度较大的现状。

职业功能方面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养老护理员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他们所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家政服务上,如为老年人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等。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满足当今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内容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精神护理需求。目前,养老护理员还远未发挥其原本的职业功能,素质偏低极大地限制了其职业功能的充分发挥。

社会报酬方面 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薪酬待遇水平整体偏低。根据长期照护全国联盟秘书处2013年9月13日的全国养老护理员行业工资指数,我国养老机构中8小时、12小时、24小时工作制的养老护理员平均月薪分别为2 272元、2 129元、2 034元,相比其他看护行业处于较低水平。该指数从行业角度向社会公示了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薪酬水平,今后还将定期跟踪。长期照护全国联盟轮值主席、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副会长方嘉珂认为,我国养老护理员人数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资待遇偏低。

(二)美国养老护理的职业声望

职业环境方面 美国的各类养老设施都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类型,且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不同,设置了自护型、助护型、特护型三种类型供老年人选择。老年养生社区因此在美国取得了成功并具有典型美国养老模式的特色。这些社区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题,且设施齐全,功能类型也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是以提高老年人自立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理念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养老社区。另外,美国已经建立了十分完备的行业政策法规以及比较系统、成熟的管理服务体系。因此,在美国公众眼中,养老护理工作者与其他普通社会成员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体面而快乐的上班族”。

任职者素质方面 美国很多学校都设有专业的老年护理课程,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此外,美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发展也比较成熟。护理人员必须先通过专业学习,参加国家的专业培训,并且划分等级,考试合格获得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后,才能领证上岗成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否则没有资格从事养老护理职业,此举使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职业功能方面 基于较高的职业素质,美国的养老护理人员能够为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务、营养饮食服务、急救医疗康复服务及心理健康维护服务。因此,在市场化和福利制双重作用下提供的养老服务,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升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而且发展成为一项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报酬方面 美国劳工部2013年5月的职业就业统计显示,美国所有职业平均每小时工资为16.87美元,平均每年工资为46 440美元,个人护理助手(Personal Care Aides)的平均时薪为9.67美元,平均年薪为20 100美元,家庭健康助理(Home Health Aides)的平均时薪和年薪分别为24.44美元和50 820美元。可以看出,美国的老年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至少是中等水平,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甚至能达到高收入水平。此外,生活在美国自由福利国家体系下的养老护理人员除工资外还能接受基金补助。

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中美两国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的养老护理事业开展较早,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养老护理体系,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有很大的启示。

(一)借鉴美国经验,重新修订《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

在内容上,应效仿美国职业信息系统(O*NET),要求养老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核心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应有相应的非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人格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既反映了当今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的社会趋势,也是使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可持续培养和提升的关键。详尽具体的职业要求可使劳动者对照自身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职业,也可使学校及培养机构能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另外,应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薪酬水平并写入《标准》之中。

在形式和效力方面,我国应吸收美国的先进经验,采取更加方便公开的方式以增强《标准》在公众中的普及度,并加快更新速度,增强指导作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人才需求。另外,要在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以保证《标准》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二)推广学院教育,实施分层培训

加大学院教育推广力度,提高学历水平 由于较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必须基于较高的学历水平,目前养老护理员文化水平低且年龄偏大的现实状况使得他们无法通过后期培训达到较高的素质水平。因此,应在职业院校设立相关的养老护理专业,通过正规高等教育的途径培养高学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可以先从专科培养开始,逐步过渡到本科甚至更高学历,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水平直接获得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行分层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考虑到护理人员短缺和培训的有效性,可将养老护理员群体分为两部分:学院教育者和非学院教育者。对于前者,即已经接受过专业系统学习的人员,其岗前培训的重点应放在熟悉流程、适应角色和安全操作等方面。而对于后者,对他们的培训除了前者在岗前培训中学习的内容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不过,囿于学习能力,培训内容仅限于初级养老护理员水平。

(三)“以人为本”建立层级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树立起以养老护理员为核心,养老护理员个人利益与养老服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相统一的新型管理理念。其次,要建立责权明晰的层级管理规章制度,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改善目前混乱的管理状况,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选择试点发展老年社区或其他类型的养老模式,为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此外应加强设施建设,改善老年人入住条件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条件。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利用加权计算方法,全方位地评价考核养老护理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日常工作、突出表现、态度道德等情况;要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或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的认知偏差

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高社会成员敬老爱老的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要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养老照护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使全社会加深对这项工作及其从业者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自我认同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理想;通过宣传和口碑,逐步改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使他们乐于接受养老护理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Population of Over-60-Year-Olds to Reach One Billion within the Decade[EB/OL].(2012-10-01).http://unfpa.org/public/home/news/pid/12232.

[2]谢倩.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4-6.

[3]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

篇10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规模进行招生,护理专业也不例外。尽管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但护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护理专业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时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国家、社会的实际需要。为提高笔者所在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就业率,学院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了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现介绍如下。

一、客观分析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目前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总体较低,护理专业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是佼佼者,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很优秀,在找工作时一定抢手,导致在就业时不切实际,挑三拣四,眼高手低,非大医院、高薪岗位不去。有就业机会时也不珍惜,总是向往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更舒适的工作条件,对平凡而实际的工作不予考虑,这些因素严重制约护理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2.护理专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3.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

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专业一知半解,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很多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只停留在书本上,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此外,综合素质也难以胜任护理岗位的需要。

4.缺乏就业的知识与技巧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护理专业学生不清楚护理专业就业的途径、就业过程、就业方法与技巧,在就业过程中比较盲目,以至于就业成功率不高。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归根结底,大学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

1.举办专题讲座,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院护理专业教师根据学院部署举办了就业观念指导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护理专业就业的政策信息,以及往届学生的就业经验与教训,历年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去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等各方面信息,通过既往就业的客观事实,警示护理专业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在社会上立足凭借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大学文凭不过是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而已,要根据医院实际需求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应过分关注医院级别、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指导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目标与理想

护理专业教师从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开始即通过视频、临床见习等方式对其进行专业熏陶与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专业,理解专业内涵,明确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在自我调查、评估、定位之后,根据社会的需要,将自我动机和需要以奋斗目标的形式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并对自身能力与素质进行深度剖析,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明晰了自己的职业追求,才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从而拥有追求成就的推动力,以利于未来取得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还要让护理专业学生清醒地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的社会生活中,一切都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自我探索和调整完善,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3.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护理专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吸收知识,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灵活性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学生应尽可能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力、外语交际能力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护理专业大学生才能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挑战,从而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4.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升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护理专业大学生清楚地了解护理专业就业的途径、就业过程与就业程序、就业方法与就业技巧、求职简历的书写要求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以避免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学习,护理专业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可利用人才交流会、专场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可以胜任的岗位,逐步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去努力、去靠近。

5.举办模拟招聘会,加强就业实践指导

护理专业在学生即将毕业前举办了一次模拟招聘会,聘请医院就业岗位的领导、招聘负责人及临床护理专家担任评委,让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实践演练,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就业自信心,同时也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时寻求对策,并可以获得专家评委的悉心指导和宝贵建议,从而完善自己,增加就业的竞争力,为成功实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模拟招聘会,还可以丰富护理专业大学生的面试经验,把握面试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重视面试的言行举止、仪表与礼仪要求,增强就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