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城市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在南京世茂外滩新城二期6号住宅楼基坑施工中遇到了粉煤灰地质,无法按照原大方坡结合毛竹锚杆加挂网喷浆的支护方式进行支护,同时无法采用常规的土方开挖方式进行开挖及运输,因此项目部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围护加渣土车微震泌水的方式解决了相应问题。
关键词 粉煤灰地质;基坑支护;微震泌水运输
Fly geological conditions under residential building excavation Comprehensive Report——Nanjing Shimao Bund New City two B plots the 6th
Zhu Tao,Lu Yin-bai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Nanjing Branch of a buildingNanjingJiangsu210002)
【Abstract】In the second phase of Nanjing Shimao Bund New City on the 6th floor of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it encountered ash geology, can not be combined bamboo hanging bolt plus shotcrete way of supporting generous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slope, but can not use conventional earthmoving excavation excav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o the project department uses a bored enclosure muck truck microseismic bleeding appropriat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Fly geology;Excavation;Microseismic bleeding transport
1. 综合背景
(1)自2005年起我司进入南京市场以来,已陆续承建了南京世茂房地产有限公司南京世茂外滩新城地块的一期3、4、5及17号楼超高层建筑施工,结构形式均为超高层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除3号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加钢管支撑基坑支护形式外,其余各建筑单体基坑施工均采用土体大放坡开挖施工。在世茂地块上述施工任务承接的基础上,我部承接了南京世茂外滩新城二期B地块6号住宅楼。
(2)本工程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进行开挖,并依据基坑设计要求结合前述项目经验采用大开挖结合毛竹锚杆加挂网喷浆支护,在顺利完成基坑东侧3、4单元基坑开挖后,在1、2单元遇到了饱和含水粉煤灰地质,放坡坍塌严重,地质层在开挖过程中塌陷、液化程度高。后要求业主协调工勘进行补充勘探,查明该区域地质条件为地质上部为混凝土碎石,局部完整混凝土板,局部夹腐殖质,下部分布填土粉煤灰含量较多,分布不均匀,经调查本场地原为电厂厂区。杂填土:推荐上部杂填土重度为20,粘聚力10KPa,内摩擦角12度;下部含粉煤灰填土重度为14,粘聚力8KPa,内摩擦角10度。
(3)在勘探报告出示后我部结合业主及设计意见进行了多项试验施工,并最终结合现场试验施工结果由深基坑设计单位对该段基坑支护进行了重新设计。对于粉煤灰填土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形式在前期项目中从未遇到,我们自选了该项课题进行了研究。
2. 粉煤灰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研究背景
2.1粉煤灰特性。
(1)粉煤灰的产生过程:煤粉在炉膛中呈悬浮状态燃烧,燃煤中的绝大部分可燃物都能在炉内烧尽,而煤粉中的不燃物(主要为灰分)大量混杂在高温烟气中。这些不燃物因受到高温作用而部分熔融,同时由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大量细小的球形颗粒。在锅炉尾部引风机的抽气作用下,含有大量灰分的烟气流向炉尾。[2]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一部分熔融的细粒因受到一定程度的急冷呈玻璃体状态,从而具有较高的潜在活性。在引风机将烟气排入大气之前,上述这些细小的球形颗粒,经过除尘器,被分离、收集,即为粉煤灰。
(2)特性
粉煤灰颗粒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颗粒的粒径范围为0.5?300μm。并且珠壁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高达50%~80%,有很强的吸水性。
(3)目前的基坑开挖,较为困难的情况是遇得到淤泥质土或流砂层,但粉煤灰地质条件很少遇到,且国内文献资料基本上均是关于在粉煤灰地质条件下钻孔桩成孔的研究及探讨,经项目部查阅相关资料仅有《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粉煤灰地层钻孔桩成孔技术探讨》(《广西城镇建设》,陆子海等著)及《在粉煤灰层中钻孔的试验研究》荆卫民等著。
2.2通过对世茂6号住宅楼的补充工勘报告相应地质层内容的研读,发现相应区域粉煤灰地质层厚度高、含水量高且主要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粉煤灰地质粉煤灰颗粒为微球形晶体,存在颗粒比表面积大,在地下水充分浸泡下,水分在颗粒表面充分吸附,在静止状态下,颗粒紧密吸附,呈半固结状态,在受到轻微扰动后泌水呈现类淤泥质状态,在受到剧烈扰动时快速液化,呈流动状态。
2.3经现场实地观察发现存在在挖掘机挖斗扰动情况下急速液化,难以开挖,按以往的大开挖方式无法成坡,塌陷程度大。
2.4如工勘报告所述,6号楼土质以杂填土为主,西侧1、2单元局部基坑为粉煤灰地质。对于杂填土区域采用了1:2放坡加毛竹锚杆挂网喷浆支护的基坑边坡支护方案,而对于粉煤灰地质条件,项目部采取了井点降水和钻锚挂网喷浆方案进行降水和边坡支护方式,均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于根本没有效果,经研究与粉煤灰层含水率和含水方式有关。因为粉煤灰颗粒比表面积大,水分子在粉煤灰表面吸附能力强,粉煤灰颗粒之间在静止状态下连接紧密,粘聚力大,通过普通的利用地下水在泵压条件下的有压流水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同样在粉煤灰地质层因为粉煤灰颗粒间粘结紧密,利用钻孔钢锚杆喷浆工艺也无法取得相应效果。真空覆膜抽水法同样无法解决颗粒表面吸附水的离析问题,而理论上可以取得排水效果的真空覆膜加电离法因造价太高,无法被列入考虑之列。后经项目与桩基单位、业主、监理讨论后并经专家论证同意对基坑支护采用了土层深搅加桩孔灌注桩支护,土方开挖采用大斗缓慢掏挖加渣土车微震泌水后外运的施工方案。
3. 工程难点和特点
3.1项目概况。
本工程是一幢超高层住宅,由4个单元组成,层数分别为57F(一、二单元)、54F(三、四单元),总建筑面积104054.5平米,地上建筑面积约98740.4平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5314.1平米,建筑高度172.45米。地下一、二层为自行车库,其中地下二层为人防六级区域。建筑物占地约2657平米,基坑开挖面积约4000平米(因土质影响,放坡面积较大),基坑开挖深度为6米,局部9米。
3.2工程难点及解决方法。
3.2.1边坡支护施工难度高。
(1)在粉煤灰地质层中进行边坡支护难度很高,首先是停机面稳定性很难保证,其次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过层中泥浆护壁难以形成,在振动条件下,护壁常常快速塌陷,在初期试钻孔过程中曾发生在桩孔钻进过程中,钢护筒突然沉陷,根本就找不到的情况,可见液化程度。
(2)经项目部研究并与监理、业主、桩基单位会同协商,采用了对表层换土,采用匀质粘土对表层杂填土及部分粉煤灰进行置换,以提供桩基较好的停机面;采用先行施工深搅桩改善下层地质条件,跟进进行钻孔灌注桩成空及桩基施工。从后期的施工情况看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3.2.2支护桩侧粉煤灰在扰动状态下形态变化造成边坡失稳危险程度高。
(1)支护桩北侧的粉煤灰层在土方开挖造成的振动条件下快速液化,进而造成桩孔灌注桩呈悬臂状态,桩周边的深搅粘附层剥离,土方塌陷。
(2)在二单元东北侧土方开挖过程中因土方开挖分层过厚,土方开挖速度过快,施工节奏过快造成了局部桩周边深搅粘附层剥离,呈土方塌陷状态。
项目部采用蛇皮袋装土,依阶梯状铺设挡土墙解决了该问题。同时项目部对土方开挖的厚度进行了严格控制,放缓了土方开挖的节奏,尽可能减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振动,上述情况在基坑的其他部位得以避免。
3.2.3粉煤灰地质土方开挖难度大。
(1)粉煤灰地质在充分含水状态下开挖难度非常大,在挖机扰动情况下土质层急速液化,挖机挖掘出的粉煤灰在挖斗内基本呈液态,原挖斗内预留了泄水口,因此常常一次挖掘到渣土车,斗内土已所剩无几。土方开挖工效无法提高,施工速度缓慢。
(2)针对液化的粉煤灰项目部原计划采用污水泵直接抽排,但项目四周无法找到合适的排污场所。泥浆泵外运约1000元/10方,折合100元/方,按泥浆与水分离1:3,折合土方33元/方,与业主合约价相差悬殊。后与土方单位协商,采用了封闭挖斗泄水口,在将液化后的粉煤灰倒入渣土车后,将渣土车发动微震,将粉煤灰泌水,固结。虽然降低了挖土的效率,但达到了较好的土方运输效果。
4. 粉煤灰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开挖研究
(1)通过对本工程粉煤灰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过程的研究,识别了粉煤灰地质条件的具体特征及支护、开挖过程的特点及解决方法,为以后类似的地质条件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积累经验并可以就具体的施工方案提供参考。
(2)如上粉煤灰为微细球形晶体,球壁为多孔结构,具有比表面积大,对水分子吸附能力强的特点;粉煤灰地质具有表像半固结状态,在振动状态下急速液化,塌陷程度大。粉煤灰地质层在桩基成孔时,具有基层稳定性差、桩基成孔难度大的特点,在开挖过程中液化程度高,开挖及运输难度大的特点。
5. 结论:
粉煤灰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开挖的研究成果。
基坑支护采用深层搅拌土体加固加正循环钻孔灌注桩支护,土方开挖尽可能减少开挖层厚,减缓开挖速度。在成本许可下,降水采取真空覆膜加电解抽除法。土方运输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建议采用污水泵抽排法,或槽罐车泥浆外运法,如条件不许可则采用渣土车微震泌水固结运输的方法进行运输,平均效率为正常运输60%。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相应地质条件下的土方边坡支护提供了可选方案,为后续类似施工提供了施工经验和相应成本条件下的比选方案。南京世茂外滩新城二期6号住宅楼通过上述支护方式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在确保施工工期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粉煤灰地层钻孔桩成孔技术探讨》(《广西城镇建设》 陆子海著.
[2]《在粉煤灰层中钻孔的试验研究》荆卫民著.
[文章编号]1006-7619(2014)10-08-600
篇2
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也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2016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愈发深入地融合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智慧城市的内涵就是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深度融入城市的规划、服务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参与者包括政府、市民、企业、第三方组织等。城市治理与城市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理”强调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治理”追求的则是政府、企业、市民和第三方机构等共同进行城市治理,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上下互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模式。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原则为这一新型城市治理模式的落地提供了基础性支撑。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当前,大数据逐渐成为一种驱动智慧城市治理和运行的重要战略资源,但若要让其发挥最大价值,首先要保证数据本身要有很高的质量,这就需要做好针对大数据本身的治理。如果没有做好数据本身的治理,数据质量不高,那么依靠这些数据就很难治理好智慧城市。现在数据开放的呼声很高,然而在数据开放的同时要保证数据质量,否则数据开放的程度越高、被应用的范围越广,数据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数据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利用性等多个方面。
对此,计算机世界研究院推出的《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治理》研究报告将“大数据治理”分为两层含义,涉及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一个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做好智慧城市的治理;另一个则是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对大数据本身的治理,比如界定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采集边界、隐私保护等基本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如果做不好对大数据本身的治理,那么对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开放就会变得无章可循,最终也会影响利用大数据来治理好智慧城市的效果。所以,为了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这两个问题需要一起考虑。
篇3
标准制定各有出口
在智慧城市备受关注的同时,其标准体系问题也被提上日程。今年3月,中国工程院召开“智能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研讨会,表示将完成中、英、德三个版本的“智能城市评价体系”国际交流稿,并可能诞生中国工程院版的智慧城市评价国际标准。10月15日,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筹备大会在海南万宁召开,其中一项重要的议题就是讨论智慧城市的国际标准。
纵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难发现,落地过程中的相关标准研究成果丰硕。2012年底,工信部就《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向各地征求意见,拟形成由智慧准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3类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共45个考察点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同一时间段,住建部也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对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进行了制定。
地方上,继2011年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之后,2012年上海浦东又出台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升级后的体系共分为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2012年10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共包含总体标准、服务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等7个子体系。
“冰火两重天”,单个部门和地区的标准制定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而统一标准却迟迟不肯“露面”,着实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政出多门或为根源
单一部门或地方的标准易出,而统一标准难产,何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国内而言,根源还要从智慧城市政出多门挖起。
《经济》记者从住建部获悉,在出台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之前,他们曾有意联合相关部委共同评选,但众口难调且时间周期过长,只能“自扫门前雪”。10月10日,来自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的又一份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新鲜出炉,南京、太原等共20个城市名列其中。至此,各相关部委几乎“人手”一份试点名单。
在各大部委争先恐后出台试点城市、制定标准体系的同时,参与还是不参与,若参与,该如何参与,按照哪套标准参与,成了地方政府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一位地方官员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肯定也有矛盾和需要协调的地方,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的体制关系要捋顺,资源要共享,壁垒要打破,中央部委层面的指示要落到地上,还要有地方政府的理解、消化和执行。”落地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出现一个城市身兼多个部委试点头衔、各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现象。由此可知,要想建立统一的国内标准,各大部委先要统筹合作、统一出口,进而推动地方各部门协调交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据悉,上述《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于7月22日报请国务院。业内人士认为,此意见一旦通过,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结束政出多门、盲目建设的“乱象”,进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不一也是智慧城市统一标准难以出台的一大原因。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较为发达,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建设要素均已具备且相对优质,在智慧城市发展道路上可大踏步前进。相比较而言,二三线城市及小城镇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起跑阶段就已然落后于一线城市,再加上各要素的缺乏和不完善,在后期的建设中将会与大城市拉开更大的距离。因此,如何平衡好大中小城市的发展目标,满足各地建设诉求,把握发展速度,成为制定统一标准的破题关键,难免需要长时间的思考与衡量。
“先买车”形成倒逼机制
国内标准不统一,是否能向国际标准“取经”?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建设侧重点不同,世界各国各行其是也导致国际标准一度难产。比如,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交通系统上;美国则在智慧电网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英国从智能建筑角度出发,建立“智能屋”、“Inter Home”;而日本、法国、新加坡、德国等也分别从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电子政府、智慧节能等方面着手本国智慧城市建设。
“先修路还是先买车”,这是万宁市委副书记李东屿在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筹备大会上提出的问题。在城市建设方面,是未雨绸缪,在尚未“买车”之前先将道路修好,还是“亡羊补牢”,借“行车”倒逼基础设施建设?李东屿认为后者更符合万宁发展规划。
篇4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推进是一项意义重大但难度极高的工作,标准体系建设的好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智慧城市作为最具创造力的城市形态,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截止2013年5月,有超过250余个地方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发展规划。
信息化的重点区域--智慧城市,是全面感测、充分整合、协同运作和激励创新。“智慧的城市”的核心理念,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和智能化(Intelligent)。
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意义重大
建设智慧城市,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中国城市正在迈向智慧城市,包括科技的智慧城市、人文的智慧城市和生态的智慧城市。
目前,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正在引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也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
我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南京、昆山、沈阳,省内如杭州、宁波等都各有侧重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据赛迪信息预测,到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的IT投入预计可达到1700多亿元的规模。
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标准化支持,标准化缺失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后腿。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是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广应用共同开展的一项示范性工作,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城市变革的需要,亟需制定与更新相关技术与产业标准以指导新兴产业的规范运行。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管理革新的需要,管理规范体系的出台将对智慧城市的健康运行起到必不可少的辅助指导作用,有助于实现智慧城市的智慧化管理;同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和谐建设的需要。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存问题
为贯彻党的十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2013年度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建办科函[2013]275号)要求,确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2010 年以来,智慧城市快速成为我国各城市的建设热潮。2013年2月28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以下简称“SOA分委会”)组织召开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研究报告》及关键标准”讨论会,对我国智慧城市基础参考模型及标准体系框架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据统计,截至 2013 年 5月,有超过 250 余个地方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发展规划,涉及社会管理、应用服务、基础设施、智慧产业、安全保障、建设模式、示范试点、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北京市于 2012 年 3 月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扬州市 2011 年《“智慧城市”行动(2011-2015)》;2011 年 12 月《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等等。
中国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响应程度越来越高。另外,对比2011年与 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调研报告结果可以看出,平均得分率由去年的 48.99%提升到今年的 51.77%,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我国确定6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39 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综合来看,仅有14个城市总得分达到了及格水平(60分) ,及格率为28%;另有36个城市处于及格水平以下。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领域众多,各地特色及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来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现在我国的标准建设滞后于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标准体系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尽管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已引起各方重视,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大多提出了“四统一’原则,仍存在很多问题,体系框架和内容不尽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组织参与机制不够健全、行业信息化标准建设规划不足,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标准化人员匮乏、重建设轻应用、体系建设效率有待提高、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智慧城市的持续发展。
从智慧城市起步阶段划分为 A(领跑者)、B(追赶者)、C(准备者)三个等级的得分情况看,各个城市之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城市起步早、速度快、成绩领先。
明确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化、实用化、合理化为目标,达到对智慧城市建设发挥指导和推动作用,为逐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化,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满足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需要,确保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有标准可遵循。
从技术上保障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建设,以实现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可交换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和整合提供标准。
解决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奇异性和多重性问题,提供系统集成依据和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存贮、处理和共享等环节制定或采用相关技术标准。
智慧城市标准应当是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成为监督检查智慧城市是否达标和取得绩效的重要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要标准先行
智慧城市,标准先行,这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后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很多正在建或者准备建的城市的心声。
加强组织领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建议成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各建设智慧城市的市长担任组长,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市发改委、经信委、城建委、交委、科技、财政、国土规划、公安、城管、商务、卫生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信产办、电信、广电等部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负责人作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
建议尽快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推进组织和机制。建议尽快建立适于智慧城市建设特点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推进组织和机制,完善适于标准工作特点的协调、联络、沟通机制,发挥各有关利益方的积极性。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统筹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和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与行业应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推进。
注重既有标准的选择,加快急需标准的制定。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既是对已有标准的整合,也是对新兴产业技术以及管理标准的研究制定。要注重标准的成熟性和稳定性。要加紧制定急需标准的制定速度,确保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的发展有章可循。
篇5
“券商研报狂推+资金认可=超强爆发”成为最近以来流行的模式炒作,窄带物联网产业链成为券商抱团炒作的又一个佳作。
NB-IOT横空出世,引爆窄带物联网投资热。首先,从事件驱动因素分析,物联网标准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正式获得国际组织3GPP批准,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三大运营商关于物联网将是运营商转型发力的重中之重观点,为物联网产业链概念股爆发埋下伏笔。第二,据机构测算,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是电信业务收入的2倍以上,未来5年复合增速22%,为物联网产业链爆发带来春风。第三,国泰君安、安信、招商等十多家券商研究报告抱团力推物联网产业,强调物联网是信息时代下一浪潮,中国必然是全球第一大物联网市场,成为物联网产业链爆发的导火索。
回顾本周中小创市场,主力机构以上游产业链的“硬件+数据入口类”为进攻突破口,拉高建仓窄带物联网产业链概念股。笔者将其分为三大进攻梯队:第一梯队是NB-IOT上游产业链,其核心是四表合一概念股。本周市场以三川智慧(与华为合作智能水表)、金卡股份(智能煤气表)、汇中股份(热能表)、安控股份(油表)为四大天王的物联网龙头军团,以宜通世纪为代表的物联网平台运营商概念股,率领着以新天科技、炬华科技、科陆电子为代表的物联网仪表概念股,以汉威电子、苏州固锝为代表的传感器概念股掀起涨停浪潮,成为物联网产业链投资热潮最前沿的精英团队。第二梯队是物联网应用产业链,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能物流等众多领域。本周的领涨代表品种为:以延华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医疗概念股,以和晶科技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概念股,以迪威视讯、榕基软件为代表的智能安防概念股,以安居宝为代表的智慧城市概念股,以雪迪龙为代表的智慧环境概念股,以东土科技为代表的工业互联概念股。第三梯队是通讯产业链,主要是以邦讯技术、通鼎互联、奥维通信、三元达等4G通讯产业概念股,受益窄带物联网产业技术革命带来新的投资机遇。综述,笔者认为四表合一是窄带物联网的基础,物联网应用是增值,看好物联网仪表概念股中长线走牛。
彩虹精化接力爱康科技。次新中报高送转将成牛股主战场。随着半年报即将到来,中报高送转投资主线初露牛股锋芒,彩虹精化、爱康科技、吴通通讯(停牌中)成为中报10转增30股三剑客,与众多的次新+中报高送转概念股一起,必将带动高送转概念股中线走牛。笔者从两个思路看高送转投资主线:(一)次新中报高送转概念股。首先是已公布高送转意向的次新股,目前只有四通新材(停牌)10转增20股一家,对此类股操作的策略只有短线第一时间追买、中线养牛的投资策略;第二是掘金高送转潜力的次新股,比如苏州设计、建艺集团、凯龙股份、海顺新材、新易盛、川金诺等高送转潜力股,对此类股票目前只有采取低吸埋伏的投资策略,相信中奖的概率极大。(二)非次新的高送转概念股。采取公布意向后第一时间追买,逢高获利卖出的短线投资策略,比如本周的彩虹精化、和而泰、海伦哲等。
展望后市,建议投资者紧盯中报高送转、物联网这两大投资主线,对具有中报高送转+物联网双重题材标的尤其重仓操作,只要坚持逢低大胆建仓、中线持有投资策略,一定会共享夏季行情牛股风采。
篇6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
现在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口占到了全部人口的50%以上,我们的世界已逐步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联盟与城市网。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期后进入一个大的转折期,人们大量进入城市,尤其涌入大中城市,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超过50%,城市化推动着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人口稠密、交通拥堵、城市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恶劣等影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本文从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入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契机。
1、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的内涵
1.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运用物联网、空间信息网格、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感知、分析、整合城市各功能模块产生的各种信息,经过对城市每个方面每个层次的需求做出明确、灵活、高效的智能响应,营造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融合相处的环境,使城市管理者更加高效地管理城市,使企业服务更加便捷、发展更具创新性,使人们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
智慧城市是一种高级的城市形态,综合了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的先进理念,形成了自己的理念体系。智慧城市融合了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人本幸福等理念,是一个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打造环境生态宜居、产业健康发展、市民生活幸福的城市。智慧城市跳出城市本身,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分析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综合考虑城市长远发展、城市经济增长、人类进步等重要问题。
1.2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的特征
1.泛在物联
把城市里的公共设施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传感设备等联系起来,使能够随时随地地采集、传递、处理信息,时时感知、监测城市的运行。
2.充分整合
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度融合,可以把城市中的海量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城市协调运行。
3.智能处理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收集、传递信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自动化对城市运行进行控制。
4.激励创新
大力发展全社��的力量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活动,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5.协同运作
建立在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基础上,每个关键系统和相关者协作,使城市高效运行。
6.高度关注城市功能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功能分为宜居型和产业促进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应与城市的定位相匹配。
7.信息成为城市运营的重要资源
信息资源是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的关键,信息服务平台把整个城市的信息、数据、应用、服务等整合起来再分配,达到节约成本、拓展应用的效果。
2、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组织原则
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包含四个原则:涵盖多数网络、流程、应用程序以及与不同的发展趋势有关的活动。这些应用程序是否与使用实物测量设备监控技术(如卫星图像、航空测绘、GPS/GNSS参考站和激光/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很好的兼容是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或者很多复杂的应用如:城市安全流程;建筑的楼宇管理系统自动化;闭路电视(CCTV)的监测和控制;社区接入电视(CATV);地理信息系统(GIS)整体可视化;银行数据分析等。
大部分应用可以在城市行动框架内实现,除非与其他企业的发展趋势或几种互动资产管理流程是采取正确的措施,否则他们将被视为不同的应用程序。因此,企业联合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实现使用上述应用程序的功能。大多数城市的企业单位用来沟通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如下:
(1)用户资料,以便监察公众行为。
(2)文档信息的统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3)行业信息监测市场需求,通货膨胀和其他。
(4)金融业务信息和财务分析。
(5)对收入信息、市场现金流动和日常业务活动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
管理层的参与则将充实城市信息服务的总体组件,体现如下:
信息管理:收集和管理从一个或多个源分发该信息到一个或多个听众。这有时会涉及到哪些人拥有权利管理该信息。管理是指在组织、结构、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中控制信息。
交易管理:从商业交易的角度,是一种用来管理IT的方法。BTM(BusinessTransactionsManagement)的目的是保证服务质量,为用户开展业务交易的同时优化IT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执行相关交易。
工作流与人员管理:工作流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在计算机中将工作流程中的组织、逻辑关系和规则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
土地/空间管理:确立城市和郊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流程管理的应用和方法。土地资源往往被用于各种用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竞争机制。因此,较为理想的是综合所有用途中的计划和管理方式。
想要实现智能信息服务体系的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统筹安排、系统分析。相对于物理网络连接,通信协议的连接往往可以利用现有的布线网络或者使用光缆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蓝牙、Wi-Fi和不同的GSM技术愈发成熟,在不久的将来,这使得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变得更为切实可行。
能源管理无论是对电力系统,通信和其余网络(如饮用水等)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管理这些不同的自动化系统组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而减少资金成本并给公民提供一个较为满意的服务。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组件是基于基础设施,连接到一个超微结构的网络系统管理工作框架。该系统管理包括服务器应用集群,数据库服务器和通信服务器等。另外系统管理是跟踪器在任何设备的可行性活动的实施。该可行性设备可以是网络节点和其他有用的资产。基础研究范围的提高是为了控制和监测这些设备的的性能从而降低运营成本。GIS自动化平台在设备管理和资产维护等方面是非常有益的。
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谨慎制定具有战略远见、符合城市个性的总体规划,还需要在充分考虑各领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制定重要领域规划方案,以指导实际建设。尽管每个城市的资源、发展状况不同,但是从网络化、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内容,按照建设目的主要可以分为城市环境、社会管理与服务、经济发展三大类。
3.1城市环境类
理想中的智慧城市,具有秀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发达的人文科技环境、繁荣的经济环境、通畅的信息环境。智慧城市主要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其他环境的质量。智慧城市中,信息环境类建设内容主要围绕网络环境、数据环境两大主题展开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便捷高速的网络数据传输环境、高效智能的数据环境。
3.2社会管理与服务类
增强城市市政、道路、车辆等基础设施和终端的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推动加快云计算、物联网、无线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市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运用。对于我国城市的普遍情况来说,最关乎城市高效运行、人们幸福生活的方面,理所应当成为大部分城市当下建设智慧城市的主题。
3.3经济发展类
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这重要的作用。当下经济进入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信息技术、科技创新越来越多地渗入传统产业,逐步改变原有的运行模式。例如:电子商务、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五个主要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篇7
智慧城市不仅会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的生产方式,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因此,城镇化进程中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其必然选择。
2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结合国际及国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现有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如下:
(1)缺乏有效发展规划,造成资源浪费,为未来留下隐患
在城镇化进程中,缺乏完善的城市发展规划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不利的。例如,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分散性城市化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经济低效、更多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区文化丧失等问题。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汲取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特色及其规划,促进城市健康协调的快速发展。并且能够有效节约城市用地,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制止和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没有长远规划,为未来的扩展性和稳定性留下隐患。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设者具有远见,从底层架构的整合做起,稳扎稳打,将顶层应用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2)发展过程中忽视生态的平衡与和谐,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目前,全球面临着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数据显示,尽管城市只占地球表面面积的2%,却要消耗其75%以上的资源。城镇化及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能源用量以及用水量急剧增加,土地资源短缺,交通拥堵且环境恶化,造成了人类与环境、城市与生态之间关系的更加紧张。在城镇化进程中,要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内在动力。
(3)经济形式单一,城市功能定位模糊,经济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低下
城镇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经济的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促使了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方式的转变,在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口与就业问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众多的资源型城市,缺乏城市的特色经济,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并且没有考虑到进行工业产品的深加工。长此以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有限。
(4)未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布局,导致关键技术缺乏突破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涉及从元器件生产、信息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安全和标准、产业发展规划、城市管理等组成的庞大产业链,需要有良好分工布局。而目前的现状是厂商、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都蜂拥而上,没有良好的产业链分工和布局,导致关键技术缺乏突破,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所谓“信息孤岛”即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信息不共享、不交换,以及存在信息资源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又称为烟囱式系统。在城镇化建设的初期,各领域习惯各自为政,自行开发升级自己的系统,导致这些系统由于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信息资源和设备难以共用共享。烟囱式开发一方面带来了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隔离和信息孤岛。
3现有智慧城市的需求
城市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危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中,城市的发展和迁移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压力,因此如何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的需求,并根据公民的收支预算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发展过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尤为突出。
(1)城市化发展过程
据2010年4月的《世界卫生组织简报》说全球首次城市居民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由于目前城市人口的增长及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至70%。其中的一些增长将发生在拥有1000万人口的27个特大城市,但至少超过一半的增长将发生在目前少于50万人口的城市。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甚至无法提供正常的基本服务,而新兴的城市将面临绿地发展的挑战。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有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口的快速增长对于资源压力的影响很大。其中明显的影响是土地退化、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人均可用淡水量减少、粮食短缺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城市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包括循环用水、能源、食品供应、废物管理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经济增长
目前,排名前100的城市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城市将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从而进一步刺激城市的经济增长。发达国家仍然有基础建设不足的城市,到2030年估计将需要40万亿美元用以投入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机会。甚至有专家更是预计,未来10年,城镇化或将带动40万亿投资需求。
(4)技术进步
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BruceAnderson指出,现在全球约有20亿人使用互联网,超过50亿人拥有移动设备,约有10亿个晶体管和约300亿个RFID标签嵌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将传感器和无线网络功能集成在芯片之上,使其便于装在设备上或日常物品上,用于控制。处理器的速度没有小型化,便宜和节省能耗那样重要。
4未来城镇化进程中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1)结合城市整体目标,规划先行,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2012)》显示,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建设压力与投资风险并存。某些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期望过高,很多项目未经统一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就仓促上马,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与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严重脱节,导致项目难以实质落地,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报告认为,要基于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确保智慧城市项目的可落地和可实施。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全局性的规划和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看,技术支撑是智慧城市的实现手段,用于确保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城市管理者的整体规划和目标来支撑城市愿景的实现。为了避免重复建设等情况的发生,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提高到决策者的高度上来,规划先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目标是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保障运行质量的架构体系,生命期使用较低的资源成本,取得快速建设部署实现效果,构建人际和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以科学规划来确保运行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各垂直领域隔离开发中出现的重复建设。
(2)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针对于大中型城镇,城市化向广阔的郊区城镇扩散发展,居住和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和城镇扩散。例如,纽约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即将居民住宅迁移到城市郊区;然后,在郊区城镇建立大型购物中心等商业网点及将工厂企业搬到郊区;最后,在周边郊区基础上形成具备居住、购物、娱乐等城市功能的新城镇。而在郊区化的工程中,城镇化与农业并重发展,降低土地和开放空间的消耗并有偿地维持农业、林业用地和环境保护用地,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城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针对于小型城镇,培育中心节点城市,促进城镇集聚规模发展。集中有限的资源要素,重点培育若干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小城镇,使之成为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发展的地区中心城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镇集聚规模发展,引导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增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原动力。在采取严格保护耕地的措施下,通过改造旧镇区以及开发利用荒废地等方法,解决城镇建设用地,提高用地效率。在道路、能源、住房等方面,鼓励采用新技术。只有城市管理智能化跟上日益膨胀的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扩容带来的各种弊病。可见,城镇化进程带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3)城市经济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可以看到,规模工业的发展对人口的聚集起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城镇化率的提高,在工业发展、人口聚集的同时第三产业及其它配套服务与建设并行发展,自然而然城镇化进程就加快了。因此,各地应努力寻找适合当地的工业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倾斜扶持建设工业项目,吸收农业人口,配套服务设施,促进城镇化进程。针对于资源型城镇,拓宽资源开发领域,通过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资源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间的关联度。积极培育替代产业,减少对主体资源的过分依赖,促进产业的接续和替代,为今后的转型创造条件;最后,重点发展方便、绿色、环保的无污染、无公害、高附加值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发展壮大。对于民族地区型城镇,则要主力发挥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改善环境,保护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旅游特色产业步伐。并根据资源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如旅游型小城镇、民俗型小城镇、加工型小城镇、集市型小城镇、药材小城镇等。对于中小城镇,如何未雨绸缪,预防房地产泡沫悲剧在中小城镇重演,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升级
各地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依据产业基础、外部资源条件及行业企业客户的需求,结合自身发展能力,选择自身适合发展的产业,有目的及有计划地对整个产业的功能进行划分,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并在合理布局产业链条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要通过规划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分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分散,逐步形成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它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城市之间功能异构、协调机制健全,内部合作大于竞争,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以动漫产业为例,目前全国各地根据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和侧重点不同的动漫产业,目前从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区域来看,全产业链发展比较成熟,其中上海三维制作和杭州的二维制作尤为突出;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区域依靠其游戏产业基地和腾讯等网络运营商的强大实力,积极推进动漫游戏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华北区域可以依靠北京的软件实力和政治中心,大力发展动漫的动画设计和形象设计,并加速流通渠道的整合;华中区域主要以武汉、长沙为主,在科技创新、娱乐传媒等方面形成特色。特大城市或大城市是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聚集地,这些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适时淘汰或向周边地区扩散传统行业。中小城市是地区经济的中心,因此必须加快中小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发展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小城镇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开发集中投资的方法,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产业凝聚,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5结束语
篇8
不过,这两个主要的依据实际上都值得商榷。
首先,在激烈震荡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半年的GDP增速说明不了什么本质性问题;其次,导致重庆近10年快速发展的原因很多,不能作为一个恒定的基准值预测未来城市经济增长。具体而言,该报告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要有“长远考量”。重庆GDP增速为11%、北京和上海均为7%的最新统计是事实,但这只是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充其量只是重庆在局部打了一场“小胜仗”。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球金融险象环生的背景下,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变数不断增多,偶然性也越来越大,甚至一个月和另一个月、上半年和下半年都会剧烈震荡,所以这个“排名第一”是并不稳定的,不宜过度解读。
二是要有“变化眼光”。从2005?2014年,重庆与京沪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这是事实,应给予充分肯定。可是,比这更重要的是学会“动态地看问题”。
一方面,这1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既与重庆在成为直辖市后获得的各种人气与红利有关,也与其近年来城市建设投资拉动密切相关,这些优势条件和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否持续或延续多久本身还须“小心求证”,并不适合作为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依据;
另一方面,长期位居中国经济前列的京沪等城市不会一直“睡大觉”,更不太可能在发现自身经济下滑后仍按部就班地坐等其他城市赶超。所谓“知耻近乎勇”,它们应该会想尽各种战略战术捍卫已有的“蛋糕”。而且,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京沪进入新一轮的快速优质发展提供了契机。这是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必须顾及的一方面。
三是要有“城市整体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不仅是GDP那么简单,它既依赖政策、出口、科技、产业等,也需要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水平、社会文化建设的配合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以都市人口、都市经济、都市生活质量、都市文化、都市智慧化为一级指标开展的中国大都市发展指数研究发现,在目前我国12个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大都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郑州、南京、武汉、广州、汕头、重庆、成都、西安)中,重庆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并不靠前。从对标的角度看,重庆首先需要瞄准的是郑州和汕头,而非北京和上海。这种综合实力的落后是“冰冻三尺”的结果,不是一个11%就可以逆转的。
四是要有“区域统筹意识”。城市群是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主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重庆发展要和成渝经济区紧紧捆绑在一起。后者的发展进程和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重庆经济的高速增长究竟能走多远。 2005年上海、北京经济总量分别约是重庆的3倍/2倍,而2014年它们只比后者多出65%和50%。
然而,眼下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显示,目前中国6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优质人口集聚、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发展水平方面居前,位属第一阵营;山东半岛城市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位属第二阵营;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一体化程度较低,位属第三阵营。
城市化进程当然允许存在“突变”,但这往往需要有战略性的“奇谋”。在上述预测10年后重庆经济排名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以“西部开放战略+高端产品出口+主抓内需市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为核心的“重庆模式”。
篇9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及中国IT市场出现调整,全球PC市场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单季度下滑,出货量下降13.9%。中国PC市场的出货量在2013年第一季度也出现了12.3%的下降。
“这一现象在2013年下半年会有所好转,未来5年中国IT市场将依然稳步增长,第三平台依旧引领未来。” IDC中国区总经理霍锦洁认为。
IDC预计,在第三平台技术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及社交等第三平台为基础的技术领域仍将不断向各个行业渗透,其带动的相关硬件、软件及服务市场也将维持高速成长,这四个领域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在30%以上,依然引领中国IT市场增长。
IDC表示,由于中国政府行业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总的IT花费占到总体IT市场的60-70%,因此,政府政策影响领域对IT市场的贡献巨大。根据IDC的分析,中国城镇化未来10年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达到两万亿元,直接为IT市场带来的机会超过1万亿元。另外,战略新兴产业、医疗改革、节能环保、水利建设、轨道交通等领域也投资巨大,未来5年每个领域都有超过万亿的投资,这也将拉动这些领域的IT市场高速增长。
除此之外,在行业变革与转型领域,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尽头,各个行业都面临变革与转型,而变革与转型需要IT的强力支撑,这也为中国IT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如金融行业的电子渠道解决方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电信行业的增值业务解决方案、ICT服务解决方案,医疗行业的区域医疗平台、医保与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等;在区域和城市领域,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中国未来中小城镇和大中部地区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中短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依然是重点,而对于硬件和基础架构软件,以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为中心的大中部地区潜力巨大。
篇10
移动支付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行业,而且正在加速渗透到我们生活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移动支付将成为继高速网络(3G及4G)及智能终端后的第三大基石。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三足鼎力之势。
“预计未来3~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研究人士介绍,移动支付主要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网络进行支付、账户操作等;近场支付则是手机通过射频、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技术(NFC)。从国内市场来看,未来银行及运营商将成为国内移动支付产业主要推动者。
记者了解到,从市场格局上看,支付宝依靠阿里巴巴这一电商平台,积累大量用户规模和交易基础,占据了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市场占比20%,中国银联的银联在线占比9.3%。因此,支付宝依靠其巨大的用户规模和线上交易量,交易规模超过9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移动支付主要有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远程移动支付客户端,以拉卡拉为代表的手机刷卡器,以联动优势和上海捷银为代表的传统短信支付和以中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移动近场支付。由于三大势力对移动支付产业的诉求不尽相同,市场推广的动力也大小不一。运营商与银联主张NFC支付技术,其中中国移动与银联形成合作关系,以阿里支付宝和腾讯微信支付为代表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机构则更倾向于基于软件方式实现的二维码支付方案。
“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是安全属性。”分析师向记者强调,NFC安全属性要高于二维码支付,因此被市场寄予厚望。
随着苹果公司在2014年9月正式推出其革命性移动支付系统ApplePay,一方面将为运营商、银行以及银联推广NFC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也会迫使阿里、腾讯加速二维码支付的拓展和生态建设,因此2015年移动支付产业有望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中国移动在2014年主要资源倾向于向4G网络建设及推广,待取得足够的4G领先优势之后,由此三大SIM卡商——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将从中获益。相应地,正在建设校园支付生态圈、拥有TSM平台建设能力的新开普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当然,短期来看,目前阶段国内移动支付产业更可能由互联网公司主导。鉴于支付宝与腾讯更倾向于采用基于软件的二维码支付方式,即使采用NFC技术也更有可能通过HCE技术绕开电信运营商,个人消费者端(C端)无须增加硬件设备,支付受理环境(商户,B端)的改造升级却不可避免,由此产生第三方企业的投资价值。因此拥有二维码扫描枪、NFCPOS机具设计生产能力的新大陆,以及拥有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并积累大量线下客户资源的石基信息具有明显优势。
智慧医疗拉开“大健康”时代帷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通过远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等方式进行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正逐渐壮大。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正纷纷涉足医疗领域。
1月27日,阿里健康(0241.HK)再度披露与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企业卫宁软件(300253)战略合作成为业界重磅消息后。腾讯的移动医疗战略推进工作正在不断提速,据悉,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200家医院接入以微信为平台的腾讯“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并均已实现微信挂号功能,另有近100家医院可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从挂号、取药到后期监测在内的全流程医疗服务。腾讯表示,虽然多数医院仍不能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医疗服务,但这些医院已具备“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雏形。通过升级,多数医院未来可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务,而微信智慧医疗也有望在短时间内扩容至全国各地。
目前智慧医疗主要的应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医院医生的,可称之为B2B模式,另一种是直接面向用户或患者的,可称之为B2C模式。面向医院医生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主要用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医学知识库的应用和管理病患健康数据等方面。现阶段一般认为智慧医疗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用户健康大数据采集、远程大数据处理分析和智能医疗认知实行。
国信证券研究表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8.6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28.4亿元,预计在2015年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48.94%,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574.1亿元,未来移动医疗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对于智慧医疗行业中投资机会,上海证券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医疗正在超级大风口上,首推万达信息,上海模式作为医改标杆,其在医改的各项创举有望在全国推广。其次,还要关注卫宁软件、东华软件、宜华地产、朗玛信息、荣科科技、海虹控股等公司机会。
以朗玛信息为例,公司业务转型就瞄准了医疗大健康数据,投资6.5亿元收购39健康网,目前39健康网已经覆盖了1.3亿人次,与国内500家医院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39健康网打造的药品通成为全国药品信息最全的数据库,并与微信合作向手机用户提供药品功效的说明。此外,朗玛信息还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设立了健康大数据的中心,对数据挖掘、网络科技进行系统性开发。类似的,汤臣倍健也具有智慧医疗概念,公司投资1亿元入股深圳倍泰,而深圳倍泰则已建立起“硬件大数据采集、云健康平台、智慧医疗、移动健康”的商业模式,正致力于成为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领导者。
大数据发展潜力巨大
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涉及到互联网、电信、金融、医疗、农业、教育等行业和领域。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来源。大数据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转型、创新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数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大数据商业应用给各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将海量客户信息特征转化为数据资源,从而精准营销获取商业效益。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分析,大数据将每年给美国医疗保健领域创造3000亿美元的价值,给欧洲公共管理领域创造2500亿欧元的价值,使美国零售业净利润增长达到60%以上,使制造业产品开发和装配成本下降50%。第二,大数据还能有效推动政务开展和智慧城市的构建,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服务效益和社会管理水平以及城镇智能化,尤指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据研究人士分析,根据应用方向看,短期而言,大数据商业应用精准营销将更成熟化落地;而从长期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智慧城市构建方面将会大有作为。
1月21日,中证淘金大数据100指数的正式,其推出再次将大数据推向风口浪尖。1月22日有消息称,高盛正主导对新加坡大数据公司AntuitHoldingsPte进行5600万美元的投资。对此,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正悄然来临,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商业价值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产业资本的大举进入将有助于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出手一贯是有备而来,此次投资大数据公司也显示出其对该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对其他同业公司而言或将产生一定的提振。
光大证券认为,大数据潜在市场价值必将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分享,由于国际巨头在硬件层和基础软件层垄断优势明显,应用软件层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将是未来大数据蛋糕中最大的一块。考虑到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差异,未来大数据应用仍将集中于政府、金融、通信、电力四大行业。本土信息服务企业受益确定性最为明显,信息安全、IT基础设施服务、IT咨询等领域值得关注。上市公司中,天玑科技、汉得信息、同方股份、紫光股份、美亚柏科、拓尔思等值得关注。
记者注意到,业绩同比预增30%~50%的拓尔思明确表示,公司在行业拓展和大数据应用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天玑科技也预计2014年净利润同比上升15%~30%,公司表示,新业务数据库云平台开拓顺利且呈现良好态势。而美亚柏科则称大平台拉动公司高增长,公司2014年净利润预增83%~113%的同时,推出了拟10转10派0.45元的高送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