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的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骨盆;骨折;急诊;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创伤意外和交通事故频发,致使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据报道,在所有骨折中,骨盆骨折发生率约为1%-3%,在因交通事故死亡人群中,骨盆骨折是第三位死因。因而,骨盆骨折的诊治和护理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应积极谨慎对待。

1临床资料

1.1—般情况

本组患者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38岁。车祸伤20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或跌伤5例。

按照Tile分类,本组患者A型19例,B型12例,C型2例。

1.2合并伤情况

单纯骨盆骨折无其他脏器合并伤者8例,有合并伤者25例。其中,合并尿道损伤18例,腹盆腔脏器破裂12例,颅脑创伤6例,肾创伤5例,血气胸1例,失血性休克8例。

1.3治疗情况

单纯骨盆骨折无合并伤患者均系稳定型骨折,行外固定、牵引或卧床休息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积极抗休克治疗。实质或空腔脏器破裂出血者行剖腹探查术。颅脑创伤根据具体病情予以开颅手术清除血块或保守治疗。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肋骨外固定治疗。

2护理

2.1急救的护理

2,1.1气道护理

严重创伤患者若无自主呼吸或因其他原因存在气道阻寒情况时,应及时清除异物和呕吐物等,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呼吸通道。①置管成功后,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观察患者胸部随呼吸的起伏运动有无异常,有无因肋骨骨折、气胸等原因造成的胸廓反常运动。后者引起的纵隔摆动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②闭式引流的护理:血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应注意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注意观察引漉渡的性质、颜色和引流量变化。观察气体引流情况、渡平面变化,保持通道畅顺。

2.1.2循环护理

由于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出血引发的失血性体克,所以骨盆骨折急救的主要任务就是抗体克。患者有明显外出血时,应及时压迫止血。患者出现休克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①快速建立有效、充足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浅静脉切开或者深静脉插管。保证液体通道的畅通。②液体入量应遵循“先快后慢、晶胶体并重”的原则,首先补够血液胶体渗透压和有效血容量,必要时应及时输血。③抗休克治疗疗效的观察: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出现血压上升、中心静脉压正常、意识清晰、心率减慢、皮肤温暖,尿量增加等表现都说明抗休克治疗有效,此时继续维持适当速度、适当容量液体输入,对于老年患者或者具有心脏、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液体入量过多。若经积极抗休克治疗,血压不上升或上升后很快又下降,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在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积极手术探查。超级秘书网

2.2急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常常合并多个脏器的复合损伤,在急诊诊疗过程中常需转运患者往返于多个科室之间。对于严重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检查转运过程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这一过程的护理同样重要却往往被忽略。①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必须在休克初步纠正、急救及复苏初步完成以后进行。②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床边完成相关检查,减少对患者搬动。对于CT等必须搬动患者的检查,首先,应有医护人员陪圉。使用便携式监护仪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急救车随行以便意外出现时及时就地抢救。③在搬动患者过程中尽量避免徒手搬动、随意变换患者,最好能使用担架或床单整体过床,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避免加重原有损伤。④完成检查后等待结果过程中,应有预见性她开始相关术前准备,完善术蔚常规检查。

篇2

【关键词】 多发性骨折;及诊救治;护理措施;感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1-01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多发性骨折的患者78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12-88岁,平均年龄为67.29±3.29岁。其中两处骨折的患者33例,三处骨折的患者27例,三处以上骨质的患者18例。

2 急诊的救治

2.1 快速评估病情,观察骨折的部位,做到一问 问外伤史,外伤的因素,受伤部位;二看:看面色、神志、瞳孔、呼吸节律、胸廓有无反常呼吸、受伤部位出血的情况;三测: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判断是否出现休克;四摸:皮肤温湿度、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四肢有无反常活动。

2.2 救治顺序以抢救生命为主 ①抢救生命:多发性骨折往往会合并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准确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大汗、窒息出血,立即救治。②止血和包扎:发现伤口时可用无菌纱布包扎,以免伤口更加污染。避免回纳外漏的骨折断端。若创口出现出血、应给予加压包扎或用止血带压迫,并记录时间;止血带应每隔40-60分钟放松一次,放松的时间以恢复局部血流、组织略有新鲜渗血为宜[3]。③固定、制动和转运:对怀疑有骨折的患者,可利用夹板、木板、自身肢体等固定受伤的肢体。对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应尽量减少搬动、避免移动。搬运时应采取滚动法或者平托法,将患者移到担架、木板或门板。颈椎受伤者需在颈两侧加垫固定;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可用胸带将胸部固定、可产生闭合性气胸和开放性气胸;处理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开放性气胸先将开放的伤口封闭转为闭合性气胸;再行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积气、积液。四肢骨骨质的临床急救:复位包括非手术复位、手术复位。多发性骨折的患者要掌握有利的时间进行手术。

3 护理措施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往往合并多发伤,常伴有呼吸到梗阻与窒息,迅速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内分泌物,血块、异物等,防止舌后坠。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足够的通气量和氧合效果;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

3.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 多发性骨折的患者,无论开放伤还是闭合伤均有失血的可能,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充血容量。

3.3 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 ①预防和纠正休克:密切观察病情按医嘱给予输液、输血;针对大出血的患者及时止血、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确保血压在正常范围内。②给予患者保暖、注意室内温度和患者的体温、对肢体进行保暖、以改善微循环。③取合适的,促进静脉回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疗方式和有无合并其他器官损伤。

等采取不同。休克的患者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患者肿胀的患者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怀疑肢体骨折出现并发症骨室筋膜综合征、应禁止患肢抬高于心脏以免局部血供受影响[3]。患者肢体制动应使肢体处于功能位。

3.4 加强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和末梢循环,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患者骨折密切观察远端动静脉搏动情况、皮温和颜色、有无肿胀及感觉和运动障碍。对于骨盆骨折的患者注意观察如无排尿骨盆骨折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排尿、排尿时有无疼痛,应检查是否尿储溜,是否尿道损伤、遵医嘱留置导尿术或者行膀胱造瘘,观察排尿的颜色量和性质、有无腹胀、尤其是血尿量、进行快速补液、做好手术准备;密切观察患者骨折的部位、如发现肋骨骨折限制性呼吸或者出现反常呼吸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注意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打折、受压、牵拉;观察引流量、性质、色;保持引流管处于胸部以下、保持系统密闭、避免倒转、更换引流瓶时应将引流管双钳夹闭,防止空气进入。

3.5 预防感染 ①检测患者有无感染指征和体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和脉搏。体温和脉搏明显增高时、提示有感染发生、若骨折处疼痛减轻后又进行性加重或呈搏动性疼痛、皮肤发红、肿、热、伤口有脓性渗出或有异味时、应警示有感染发生的可能、及时向医生说明。②加强伤口护理、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无菌条件下清洁伤口和更换伤口处敷料、保持敷料干燥。③合理应用抗生素、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合理安排治疗时间。④、无禁忌的患者可以经常改变、预防压疮和肺炎发生。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床头抬高三十度。

3.6 减轻疼痛 根据病情及疼痛的原因遵医嘱给药、对不确定的疼痛、不能给予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4]

4 小 结

急诊救治多发性骨折的患者的护理措施要规范化,程序化。急诊的护士要准确的掌握急救流程,要有娴熟的急救技术,掌握急救知识,在抢救过程中动作要迅速轻柔,忙而不乱,护士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应急能力,准确无误的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文涛.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10,3(4):455.

[2] 金鑫.80例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9,4(2):87.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95-02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丧失站立及行走功能,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脊髓损伤产生一系列的功能障碍,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家属都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2]。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我科收治了35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介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颈椎6例,胸椎11例,腰椎18例。

2.方法

患者入院之初即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语言沟通收集其一般资料,了解其心理及社会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护理目标、计划及程序。并采用床边讲解及示范的方法进行护理每天1次,每次30~50min。

3.康复治疗

3.1 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常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的心理,术前通过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损伤后表现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疏导,做好心理护理,向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要积极配合,病情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鼓励家属在心理和生活上给予患者以帮助,因为家属的支持和鼓励是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柱,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3.2 的护理:病人早期应卧硬板床休息,变换时应有三个人协助,而颈椎病损者应有四个人协助(其中一人固定头颈部)保持头、躯干成一轴线,防止加重脊髓的损伤。

3.3 饮食的护理:患者于受伤之初大多有腹胀,胃口不开,可采取腹部按揉或肛管排气以减轻腹胀,增进食欲。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增加钙质的摄入量,促进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4 排尿的护理:早期留置尿管,每2~4h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防止膀胱肌肉萎缩。待脊髓损伤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予采取间歇导尿法处理排尿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间歇导尿是处理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危险,同时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处理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3]。

3.5 大便的处理:脊髓损伤的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制订个体化的肠道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鼓励并训练患者及家属参与肠道训练。刘翠青等报道,肠道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习惯[4]。

3.6 皮肤护理:患者由于活动不便,长期卧床,稍不注意极易出现压疮。可启用翻身卡,每2h协助轴线翻身一次,轮流采用平卧和侧卧位,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受压部位可垫水垫,以减轻局部压力。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整无碎屑。

3.7 康复训练:入院后即给予全面的功能评估,根据脊髓损伤水平、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制订个体化、阶段性的康复目标及康复程序。病情稳定后即开始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

3.8 健康教育:关系到患者终生的健康自我管理,是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根本保障[5]。而康复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使患者的身体水平、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3.8.1 在住院期间教育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培养患者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利用残存的功能去代偿致残部分的功能,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为回归家庭与社会做好准备。

3.8.2 协助患者制定一个长远的康复训练方案,使其出院后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

3.8.3 加强二便管理:包括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两方面的配合,因二便处理得当可提高患者的自尊心,也是回归家庭与社会的基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肺部和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8.4 制定合理膳食食谱,进行维生素、蛋白质、钙的合理摄入需要指导,以增强体能、抗病能力和身体免疫能力。

3.8.5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性康复教育,因性康复是维系一个家庭完整的必要前提,只有家庭完整、稳定,才能给患者提供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4.结 果

35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从13~210d不等,平均65±9d,经过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均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能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能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掌握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及早稳定脊柱,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是整个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内容是护士指导患者本人和家属协助的“自我护理”,这种“自我护理”可使患者终身健康管理受益。对本组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以康复护理人员为主 导,患者本人、家属密切配合相结合,因而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者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残损的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军发,吴毅,胡永善,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5):358.

[2] 杨美惠,陈建珍.健康教育在颈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3,1:77-78.

[3] 吴志文,刘雪梅,刘根林等.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91-93.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55~83岁,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脑出血15例,脑梗塞2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排除严重失语、失认等症状不能配合检查者;排除精神障碍既往史阳性者、脑卒中病情严重或伴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排除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

2 心理评估

2.1急性期 此期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焦虑急躁心理,由于疾病的突然到来,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恐惧、易激动、性格也由温和变得急躁,急切需要知道病情,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特别是复发住院患者,对反复住院治疗缺乏信心,表现出急躁情绪,有时对医务人员及家属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小部分患者由于突然发病,精神受到巨大打击,失去战胜疾病的勇气,悲观失望,性格也由刚强变得脆弱,暴露出绝望心理,个别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2.2恢复期 由于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出现肢体及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容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运动障碍的患者,因有无能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的情绪;言语障碍的患者感到孤独、烦躁,甚至悲观;感觉障碍的患者因自己感觉异常而感到烦躁、忧郁等。对生活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对生活及周围环境缺乏积极性。部分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怕自己成为一个残废的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因而顾虑自己今后的衣食住行;中青年患者还有来自对工作、家庭生活、孩子的教育、老人的抚养和就业等的忧虑;老年人担心子女将怎样对待自己,他们对生活更缺乏信心。

3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理论,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往,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

3.1急性期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入院后可立即进行,此期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尽可能使患者稳定情绪,平安度过急性期。改变患者焦虑不安或悲观绝望的不平衡心理,帮助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的紧张、易激动变为稳定。使其安全感增加,适时向患者解释病情及转归。应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安慰患者,生活上给予照顾,尽量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在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 对恐惧心理的患者,主要是使患者感受到危险因素的消极或减弱,应多与患者接触,对患者和蔼可亲,沉着冷静,一举一动以安全暗示和保证。指导患者学会身心放松和深呼吸等,以缓解其恐惧心理;对于焦虑心理的患者,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如对担心疾病转归的患者,让其了解病情,并说明该病康复的长期性,使患者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对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改变交流方式来弥补,陪护应相对固定,护理人员应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眼神、动作所表达的意思,来满足患者需求,减轻患者因交流困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要促进患者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做义务宣传员,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另外,舒适、温暖的临床环境和必要的消遣活动也可减轻患者焦虑,因而要求要有良好、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尊重患者人格,同情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恢复期心理护理 恢复期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应给予较大的关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躁、不厌烦,精心护理。对抑郁患者要主动给予精心、周到、热情的生活护理。在取得患者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由于这类患者往往心理资源不足,心理整合力差,提高其情商和情商整合力是其心理康复的关键。疏导患者树立乐观的人生观,激发其利导思维,提高其适应躯体及语言障碍状态下的生活能力,学会一套管理、控制、发泄情绪的方法。护士要多探视病房,多问候、告诉患者这种悲观情绪对躯体的康复不利,且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不及时治疗就有加重的危险。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耐心讲解基础训练步骤,指导其康复训练,予被动及主动运动。对患者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患者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适当的锻炼和休息相结合,强化患者功能协调和日常生活能力,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能时常处于体验成功的精神状态中,有助于消除抑郁倾向,进入到躯体、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中,使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主动参与功能锻炼,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忧郁,而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脑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尽量争取家属及其亲友的配合,家属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动员家属及亲友多来探视,且不要出现厌烦情绪,告诉家属探视时应以平静、微笑、轻松愉快的情绪感染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给患者以精神安慰,避免产生度日如年的思想。创造优美的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并参与一定的文艺活动,如下棋、听音乐、并多与人交谈,使生活更加充实。及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使患者从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恢复自信心。

4 结果

经过对选择的3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14例(36.8%)能够对治疗采取积极态度,能正确对待人生。21例(55.2%)情绪稳定,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但对今后生活有顾虑。3例(8.0%)意志消沉,顾虑重重,对治疗和前途缺乏信心。总体效果满意。

5 讨论

脑卒中患者因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及患病时的应激和神经、体液及内分泌环境的改变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是脑血管病后心理活动失调的常见表现之一,而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反应比其他疾病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因为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发的,缺少一个逐渐适应接受的过程,所以更易导致卒中后情绪异常,因此降低康复治疗效果,对躯体残损,认知和言语功能都产生消极的影响,增加急性期死亡率。如果缺少家庭和社会支持,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性会加大,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3%~76%,平均50%,以往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康复期,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急性期的心理护理目前未得到相应重视,可能是卒中后抑郁等情感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早期的情绪异常,取得较为理想效果,提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医患交流,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全面提高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心理防御机制,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除了做好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心理护理外,对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也不能忽视,千方百计地使患者保持一个治疗或康复所需的最佳心态,使脑卒中患者对病程、预后等有正确的认识,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既不急躁,也不悲观,能及早接受支持康复训练,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致残率。

参考文献:

[1]Anderson G. Post-stroke depression, diagnosis and incidence[J]. Eur Psychiatry,1997,12(Suppl 3):255-260.

[2]Tang WK, Chan SSM, Chiu HFK, et al. Emotional incontinence in Chinese stroke patients[J]. J Neurol,2004,251:865-869.

[3]Kallenbach LE, Rigler SK.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in Nursing Facility Residents[J]. JAMA,2006,7(7):448-455.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股骨头坏死患者共48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43~71(61.6±1.9)岁。根据Ficat 标准分期:I 期共8例,Ⅱ期共12例,Ⅲ期共19 例,Ⅳ期共9例。病因:外伤17例,激素副作用11例,饮酒过度15例,其他原因5例。

1.2 治疗方法

4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按医嘱给予预防感染,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患肢外展20-30°,保持中立位,并固定患肢20d左右。于术后次日骨伤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30min,2次/d。

1.3护理方法

1.3.1病情观察

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①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②密切观察患者切口的渗血情况,对渗湿的敷料及时更换,为确保切口的负压引流保持通畅,定时对切口进行挤压;③对患者引流管进行固定并保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一般引流管在留置72h后可拔掉,确保不发生堵管及脱管的现象。

1.3.2心理护理

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不了解,心理上极易产生恐惧、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并向患者介绍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手术安全性及预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治疗[1]。术后,由于伤口剧烈疼痛,且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会担心术后是否能恢复正常,是否会影响到以后工作、生活,而容易产生焦虑、绝望等不良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热情、耐心照顾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指导患者心情放轻松,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1.3.3卧位护理

患者术后取平卧位,为保持患者足部的足尖向上,为患者穿丁字鞋,同时将软枕垫在坏死的足部下,为防止患者关节脱位或髋内收外旋,应使患者保持20°角外展中立位。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技巧,叮嘱患者翻身幅度不能过大,翻身角度保持在15°~20°为宜,并将软枕垫在患者身下。术后2~6d,可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侧卧,有利于患者肢体血液保持流畅,促进患者恢复。

1.3.4饮食护理

为促进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指导患者多食富含营养的食物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中老年患者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人群,但因老年患者肠道吸收能力较差,食物中的营养不易吸收,而导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使术后身体恢复受到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多食易消化、高钙、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针对食欲不佳的患者可为患者服用酵母片有利于促进消化。同时,鼓励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以防止发生便秘。

1.3.5 并发症的护理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液呈高凝状态及血流缓慢等,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血凝指标进行观察,维持血容量,使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同时鼓励患者对患肢进行适当锻炼;②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患者术后被护送至病房时,不能牵拉患者肢体,注意保护患者髋关节。此外,练习站立时为避免出现髋关节内旋脱位,患者应保持膝关节和髋关节侧屈;③感染的护理。往往患者术后抵抗力降低,加上长时间卧床而容易引发手术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肺部感染[2]。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换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确保引流管通畅,对患者液体的颜色和量进行观察。同时,叮嘱患者保持会清洁干燥,尤其是在留置尿管期间,要为患者做好尿道护理,叮嘱患者多喝水,以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此外,鼓励患者多进行深呼吸,训练有效咳痰,以避免引起肺炎,必要时可对患者使用雾化辅助排痰。

1.3.6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1d指导患者进行膝盖扩展,有利于放松下肢肉,促进血液循环,并进行股四头肌静态收缩锻炼,有利于防止肌肉萎缩。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侧肢体屈曲,也可使用牵引将臀部抬起。术后2d对患者使用矫形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促进血液循环。术后3d要求患者主动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屈伸活动,但运动幅度不宜过大,以避免造成疼痛,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逐渐再增加活动范围。

1.4疗效判定标准

骨科临床情况的标准在1993年修订后主要分为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及生活能力这4项,每项分为6个级别,其中最差的效果为1级,最好的效果为6级。

2 结果

本组4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出院时13例患者为2级,21例患者为3级,8例患者为4级,6例患者为5级。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5天。术后2例患者出现压疮,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1例患者关节半脱位,进行了皮肤牵引复位,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

篇6

关键词:跌倒;原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71-01

跌倒是指人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地触及地面[1]。骨科患者因身体功能障碍或机体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机体平衡失调、身体衰弱等各种原因,容易发生意外跌倒。由住院患者跌倒引起的医疗纠纷,医疗和康复支付,以及并发症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严重影响医疗安全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加强卫生宣教指导,做好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护理,对减少住院患者的跌倒有很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统计

1.1 对象回顾分析2000至2007年在骨科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患者共15例。以查阅病历、访谈和实地观察跌倒环境获取资料[2]。

1.2 统计分析对跌倒者的年龄、原有疾病、跌倒地点、当时是否有人在场及跌倒与活动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百分比方式)。

1.2.1 跌倒患者的年龄15例跌倒者年龄在46~90岁,其中70岁以上患者13例,占86.67%,可见跌倒者以老年人占绝大部分。

1.2.2 跌倒患者的患病情况15例跌倒者患股骨粗隆间骨折者6例;股骨颈骨折3例;糖尿病足1例;胫腓骨骨折1例;尿毒症行搭桥术者3例;肱骨骨折1例。下肢骨折占73.33%。

1.2.3 跌倒发生时间15例跌倒病例中跌倒发生在术前的1例,占6.67%,14例发生在术后恢复期及功能锻炼期,占93.33%。

1.2.4 跌倒地点15例跌倒者4例发生在病区走廊,占26.67%,7例发生在卫生间,占46.66%,4例发生在床边,占26.67%。

1.2.5 跌倒时是否有照护者在场15例跌倒者中14例均发生在患者独处时,占93.33%。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2.1.1 高龄大多数研究指出,年龄是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研究发现,65岁以上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性与年龄呈正比,80岁以上的住院老人有高度跌倒危险[3]。这与老人的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反应迟钝有关。本院骨科资料统计跌倒病例中,老年人占86.67%也符合这种说法。

2.1.2 疾病原因急慢性疾病均可造成生理功能异常改变。如影响感觉输入,引起中枢系统和肌肉骨骼的不协调、功能储备下降而更容易跌倒[4]。躯体的移动主要是靠下肢来完成。绝大多数病例跌倒都在患者活动状态下发生,因为下肢受伤、功能障碍而发生跌倒病例占73.33%。说明下肢活动受限的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损伤。

2.1.3 药物原因很多药物可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5]。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组胺药、降血糖药、泻药、血管扩张剂,以及任何影响平衡的药物均可引起跌倒。

2.2 主观原因

2.2.1 安全意识包括提高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本组15例跌倒病例中,有14例是发生在患者独处时。分析原因是医护人员或患者及陪护人员对预防患者跌倒不够重视造成的。

2.2.2 病区环境在15例病例中,有7例发生在卫生间。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卫生间地面积水,地面光滑容易造成患者滑倒,患者如厕时起身过快造成性低血压等。在病房内和病区走廊发生跌倒与病区环境是否整洁、患者生活用品的放置是否合理、医疗器械是否妥善放置有很大的关联。

3 预防措施

3.1 评估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险性评估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有效和必要对策。列出一些高危因素。如高龄(>65岁),自主活动受限(尤以下肢活动为主),精神、意识障碍,感觉、视觉、听觉障碍,排尿频繁,服用镇静药、安眠药、降压药、利尿剂、轻泻剂,平衡障碍等。对于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在病历和患者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

3.2 干预措施

3.2.1 强化相关人员提高防范跌倒的管理意识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其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预防管理体系。目的是让在院的每个人(包括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都有防范患者跌倒的思想意识。

3.2.2 了解既往病史入院就问清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癫痫、肾功能不全等,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不同的宣教指导。

3.2.3 改善环境重视床旁呼叫铃的设置并教会患者使用;适当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可在光滑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在走廊及厕所、浴室设置把手,厕所安装垂直扶手取代水平扶手或使用座式马桶更为安全实用;对于不可去除的障碍物可选用醒目颜色予以警示,以增加患者的视觉敏感性。

4 小结

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是既包括一些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也包括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跌倒的发生率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与危险因素的增加呈正比。因此医护人员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也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全面抓起。

参考文献

[1] 刘雪芳. 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2)

[2] 张凌华,汪映丽.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个体化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5)

[3] 全丽芳,龚进红,付晓. 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1(19)

篇7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骨科重症; PICC; 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116-0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利用高生物相容性的导管建立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并发症,为患者的长期治疗和营养支持提供一条良好的途径。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1]。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1月起对骨科重症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旨在降低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12月(干预前1年)收治的骨科重症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年龄25~72岁,平均(48.67±7.43)岁;体重49~78 kg,平均(64.53±5.26)kg;其中男19例,女11例;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8例、斗殴伤7例、高空坠落伤5例;文化程度:本科4例、大专6例、高中9例、初中7例、小学4例。以2012年1-12月(干预后1年)收治的骨科重症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年龄24~75岁,平均(47.85±7.11)岁;体重48~81 kg,平均(64.38±5.31)kg;其中男19例,女11例;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9例、斗殴伤5例、高空坠落伤6例;文化程度:本科4例、大专7例、高中8例、初中5例、小学6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受伤原因、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伤情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置管。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成功后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定期消毒穿刺局部并更换透明敷贴,保持导管周围皮肤处于无菌环境。

观察组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措施。操作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其了解PICC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置管操作。穿刺前局部热敷10 min,温度控制在50 ℃左右。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损伤,引起血栓性静脉炎[2]。

置管后穿刺部位制动6 h,并抬高术肢,之后可进行日常活动,置管侧手臂严禁进行绕圈、负重等活动;预防性在穿刺点上方行湿热敷及微波理疗;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大量出汗使敷料污染、脱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澡时采用保鲜薄膜缠绕置管部位,如敷料浸湿应立即更换[3]。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如发生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症状,可在穿刺点上方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50 ℃左右,或用硫酸镁湿敷,局部涂抹美宝(湿润烧伤膏),或行微波理疗;局部疼痛严重者采用2%利多卡因、50%硫酸镁和地塞米松湿敷[4]。

1.3 评价指标

1.3.1 静脉炎分级评价: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分级标准将静脉炎分为3级:Ⅰ级:穿刺点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5]。

1.3.2 疼痛程度评价: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穿刺点局部疼痛程度。以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行评分。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静脉炎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为(2.92±0.85)分,对照组为(1.08±0.45)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导致置管失败,影响治疗效果[7-8]。预防性护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PICC置管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加强局部观察,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湿热敷可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使局部组织缺氧状态得以改善,并阻断炎性物质产生,减少其对血管内膜的刺激作用,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性护理在骨科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枝,姚雪英.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53-955.

[2]张冬青,王艳红,王淑英.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64-165.

[3]周国莉.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术肢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221-222.

[4]高玲.循证护理在防治PICC导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23-25.

[5]暴树芝,车树林,臧正.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165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46-247.

[6]丁晓娟,陆启琳.护理干预降低PICC置管导致机械性静脉炎[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90-191.

[7]张杏兰,侯斌斌,张杏红.自粘式聚氨酯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87-88.

篇8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骨质明显缺钙,临床症状是周身骨痛、骨形改变,易发骨折。本文通过分析75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情况,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患者共75例,男33例,女42例,最小年龄为60岁,最大年龄为89岁,平均年龄(72.53±6.4)岁。病程2d~3年。骨折的部位:胸椎13例,腰椎13例,股骨颈骨折40例,桡骨远端骨折9例,其中骨折有2个部位以上10例。

1.2方法本组全部骨折均采用卧硬板床,桡骨远端骨折用石膏托外固定。

2护理

2.1心理护理多数老年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悲观、恐惧心理,加上骨痛,常不配合治疗。要进行心理治疗,鼓励和开导患者接受治疗。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有利于恢复健康:骨质疏松使患者体力活动、正常的社交活动能力下降,骨折又加重患者痛苦,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通过语言、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从心理上给予安慰、支持和鼓励,使其消除顾虑,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与患者一起分析病因,认识骨质疏松症的生理性蜕变过程,且一旦发生,病程较长,使患者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护理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合理配餐,给予富含钙、磷、VitD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制品、粗杂粮、芝麻、绿叶菜等。饮牛奶250~500ml/d,戒烟、限制饮酒及咖啡。

2.3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雌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方案,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同时指导患者选用恰当的钙剂,轻度骨质疏松每日补充1000-1200mg;中、重度每日补充1500mg;补钙应每日均衡,且应分次进行,补充钙的同时还需补充维生素D及骨代谢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K、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锰、铜、锌等,以促进钙吸收及骨沉着,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2.4康复护理胸、腰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床上拉吊环或举哑铃。恢复期选用助行器、手杖、踏车等运动,根据个体评估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运动计划。以微波、按摩、针灸和关节松节术相结合,缓解疼痛,全身松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如能坐轮椅或步行者,有太阳时每天户外日晒2~4h。

3结果

桡骨远端骨折9例,6周后治愈。4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1个月,扶拐下床行走34例,占85%,胸、腰椎骨折26例,3个月后,12例有神经损害不能下床,其余14例恢复较好,能下地行走。

4讨论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引起的骨折,给老年人带来了痛苦,致残率高。老年女性雌激素缺乏。老年人由于钙摄入、吸收减少,加上户外活动和日晒受限,使VitD合成不足,影响钙的吸收。由于老年人锻炼少,骨骼肌的血液循环减少,使骨骼钙质容易被吸收和排出。老年人运动迟缓,听力减退,遇到意外、损伤的机会随之增加。由于骨矿含量下降,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对创伤、神经、肌肉灵敏性和软组织缓冲力降低,轻微外伤就可导致骨折。加强骨质疏松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合理活动和饮食,适当补钙,避免意外受伤和跌倒,尽可能地使老年人居住环境明亮和简单,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全面综合治疗的同时争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骨折的危险因素有正确的认识,改善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084.

[2]丁里玛提,兰建忠,胡梅.骨质疏松症并发常见骨折的治疗.中华医药杂志,2008,7(6):4.

篇9

关键词:胫骨Pilon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护理措施

胫骨Pilon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通常造成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高处坠落、车祸骤停、滑雪或绊脚前摔[1]。如果未采取积极的治疗,极易出现患肢力量下降、有疼痛感等并发症[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胫骨Pilon骨折的患者,探究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胫骨Pilon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32.6±9.7)岁;平地摔伤16例,高空摔伤5例,车祸撞伤9例;依据胫骨骨折分型标准:其中Ⅰ型6例,Ⅱ型16例,Ⅲ型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33.1±10.8)岁;平地摔伤15例,高空摔伤5例,车祸撞伤10例;依据胫骨骨折分型标准:其中Ⅰ型7例,Ⅱ型17例,Ⅲ型6例。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麻醉采用全身麻醉处理,取仰卧位,在C型臂X光机的透视下进行手术。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可在术前进行一期植入自体髂骨,在复位效果理想后再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在患者的内髁作为切口,使用剥离器分离胫骨内侧的深筋膜和骨膜隧道。选取AO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从隧道中插入,使用C型臂进行观察和确定。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在受伤之后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和患者沟通和交流,使患者在术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疼痛护理:术后的2h的疼痛最为剧烈,在48h之后的疼痛稍后缓解,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疼痛特点及性质,与医生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控制疼痛计划;③功能锻炼:术后6h即可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多鼓励患者进行患者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共20道问题,每道题5分,满分为100:满意:>80分;比较满意:50~80分;不满意:50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χ2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要优于对照组(P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满意度96.7%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6.7%(P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临床治疗胫骨Pilon骨折时,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外,对于患者的心理方面、环境方面、饮食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也尤为重要,这对于患者的病情好转和快速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要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扎西卓玛,李徽.高原地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临床观察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42-343.

篇10

[关键词]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078-02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损伤重,出血多,合并症多,死亡率高的疾病[1]。长期以来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非手术的卧床加牵引或卧床,目前还有主张外固定加牵引的治疗。199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98例不稳定

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了9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龄8.5-78岁,平均年龄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5例;坠落伤8例;砸压伤25例。入院时98例出现并发症:失血性休克18例;单纯性骨盆骨折26例;四肢骨折18例;开放性骨盆骨折3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坐骨神经挫伤1例;颅骨外伤11例;肝、脾破裂1例;肾挫伤2例;肺挫伤3例;乙状结肠破裂1例;膀胱破裂3例;尿道断裂1例;并有尿道、阴道、肛管断裂1例;股静脉破裂1例。外伤至手术时间5-15 d。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根据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分型和患者受伤和骨折的具体情况,切开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复位加内固定 [2]。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均在术前纠正所有并发症和其他器官系统的损伤。非手术治疗则根据X线摄片CT检查结果,采取卧床休息、制动和对症处理。

1.3护理方法

①骨盆骨折的常规护理;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病程实施个性化护理。

2 结果

98例患者中治愈90例,治愈率93.2%。其中手术治疗26例,骨盆畸形基本纠正。除3例因股骨粉碎性骨折,治愈后遗留下肢不等长超过2 cm外,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64例非手术治疗患者经骨牵引或卧床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8例就诊时为重度失血性休克,合并腹腔内脏器破裂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3 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除四肢外伤合并内脏损伤 [3]。病情复杂、发展快,入院时常伴有休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运用所掌握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知识及相关技能,认真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做好骨折的一般扩理及卧床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尤其注意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

3.1 休克性的护理

3.1.1 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骨盆骨折的骨折松质面出血量大,是引起患者大出血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常伴有盆腔脏器或血管神经损伤,所以必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心电监护系统,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掌握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为抢求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3.1.2 纠正休克遵医嘱补充液体,改善微循环,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在双管输液的同时,及早行深静脉插管。在遵医嘱进行大量输液的同时,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正确指导输液量。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性质、颜色,了解休克纠正情况。如休克纠正减慢输液后,又重新出现休克说明有小径动脉出血。

3.2 内脏破裂及空腔脏器破裂的观察与护理

有些内脏闭合性损伤,损伤初期出血量不多,休克体征不明显,其他辅助检查也难发现,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出血量增加,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血尿、血便和阴道流血等内出血和腹胀情况,及时发现并发损伤,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如果有排尿困难、血尿、尿潴留等,行留置导尿,尿管插入困难,应考虑尿道挫伤或者断裂。如经抗休克治疗,无法纠正休克或有进行性腹胀等,应考虑合并有盆腔内脏器损伤,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盆腔内脏器破裂修补术。本组有1例患者,入院时有休克早期症状,按医嘱输液对症处置8 h后,血压未见回升,经医生检查未发现其他合并伤,但在护理观察过程中,出现腹部比入院时稍胀,于是报告医生,医生给患者做了腹部穿刺,结果未发现腹部外伤情况,后根据医嘱留置胃管,结果从胃管抽出咖啡色胃液500 ml,马上为患者作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腹膜后巨大血肿。立刻作手术准备,送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从而使患者转危为安。有3例患者合并内脏破裂同时有尿道断裂,有1例患者合并较大静脉断裂,入院后积极纠正休克后,进行剖腹探查及尿道、静脉断裂修补术,术后留有伤口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尿管,还有深静脉插管,护理时应防止脱落、扭曲、受压、保持通畅,分清各管的功能与作用,认真观察及准确记录引流量、性质和颜色。保护切口敷料完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3.3 骨盆完整性破坏的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因骨盆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躯体制动防止搬动,以免引起反复出血。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均应在术前纠正并发症和多器官的损伤。本组患者均在入院5-15 d才进行手术。患者需绝对卧床,防止术后出血,但躯体绝对制动,易出现褥疮。应根据损伤及骨折部位,采取恰当的预防褥疮措施。骨突处加以棉圈每2 h托空臀部,背部用5%红花油酒精按摩1次[4]。做好牵引孔的护理,用75%的酒精滴于针孔4次/d。

4 讨论

4.1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观念,现阶段有所转变。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一般由强大暴力引起,多为挤压伤,折断的骨块为骨盆的一段,处于游离状态,同时由于骨盆部肌肉急剧收缩,骨盆骨折移位和伴有关节错位,而致骨盆环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传统的卧床、骨盆的悬吊,下肢牵引及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骨盆外固定器配合复合牵引的治疗。临床工作中只有根据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病情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将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权衡利弊,才能提高治愈率。

4.2 不稳定型骨折的特点:①休克:骨盆对盆腔内的脏器和组织有保护作用,而且骨盆属松质骨,严重的骨盆骨折,除影响其负重功能外,骨折的松质面出血量大,并且常伴有盆腔内脏器或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大出血,容易导致休克。②出现多种内脏破裂及管腔脏器破裂:本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出现肝脾破裂、乙状结肠破裂、膀胱破裂、尿道断裂、合并尿道、阴道、肛管断裂、股静脉破裂等,可造成腹膜炎危及生命。③骨盆的完整性破坏: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折断的骨块为骨盆的一段,处于游离状态,骨盆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参考文献]

[1]钟广玲,陈志维.骨伤科临床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9-332.

[2]潘进社,彭阿钦.不稳定骨盆骨折分型与手术复位的方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10):699-700.

[3]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7.

[4]乔彩霞.严重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