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与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作计划与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作计划与思路

篇1

文章标题:司法行政部门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

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司法行政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新西岗”建设中,努力做好司法行政工作,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优良的法制环境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今天,借举办干部论坛的机会,我从三个方面谈点认识和体会:二、我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的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普法为先导,以法律服务进社区为载体,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通过“一五”至“四五”普法,全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加强,为“新西岗”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开展“法律在您身边”系列活动,推行完善“五个一”工程即:全区每个社区有一名义务法律顾问;开辟一条法律咨询热线;设立一个法律知识宣传栏;建立一个法制课堂;有一个法律图书角使社区居民遇有一般法律问题不出社区就可得到解决,形成了法律服务与群众“零距离”的“五进社区”工作模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区居民的好评。法律援助工作被辽宁省司法厅授予“辽宁省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和“大连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为农民工讨要拖欠工资实施法律援助,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省、市政府对我们的做法给予肯定,市内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开展法律进社区,送法送书入户活动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10余万元,编印“一书四指南”即:《常用法律知识手册》、《外来劳务人员法律知识指南》《人民调解指南》《公证指南》《法律援助指南》免费向社区居民发放,做到“一户一册”。近年,围绕旧城区改造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治理的做法被市司法局推广。指导石道街小学开展的“少年模拟法庭”大赛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联合制成光盘向全国发行。虽然,我们在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典型城区相比,与司法行政工作的内在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亟待提高。一是个别部门和行业的领导对法制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在执法环节上,部分执法人员秉公执法的意识淡薄,执法人员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对企业员工、外来人员普法教育亟待加强和完善,普法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改制企业,普法网络不健全,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跟不上。在街道社区,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目前,对这部分人的普法宣传教育问题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三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一是街道司法所编制和级格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司法助理员兼职过多,基层司法队伍不够稳定、影响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司法行政干部的综合素质还不高。以上这些差距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三、进一步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思路及措施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大连”及“新西岗”建设步伐的加快,司法行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突出表现为“七变”:一是社区内涵变大;社会功能的回归,导致社区包罗万象。二是社区法律服务对象变多;三是社区依法治理变难;四是社区依法治理的战线变长,安居拆迁,人户分离、导致管理乏力;五是社区法律援助工作量变大;六是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变广;七是社区治安任务变重。新形势的变化,为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保持地区稳定,强化依法治区、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这一中心工作,完成好以下任务:一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全区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单一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向多样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转变,实现大众传播媒体和专门法制教育机构的有机结合;二是由同一法制教育内容向因人、因需划定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转变,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宣传教育效果;三是变等待式法制宣传教育为跟踪式法制宣传教育,突出加强重点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四是转变传

统的教育方式,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从建立和完善学法制度、健全制约措施入手,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尤其是要搞好《行政许可法》的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重点抓好《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教育。通过“七抓”即:抓领导、抓机构、抓窗口、抓青少年、抓活动、抓帮教、抓阵地在全区逐步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齐抓共管的法制宣传格局。二围绕中心工作、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工作的新发展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方针,首先要加强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的硬件建设,争取领导的支持,投资配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办案效率。其次要加强基层专职队伍建设,使街道司法助理从繁忙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做司法工作,社区法律顾问要积极配合、拾遗补缺、确保一方平安,化解群众矛盾,创造良好的法律服务环境。第三,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实现“148”法律服务专线联网,构筑起随拨随到、有问必答、有惑必解的法律咨询快速回应网络,使之真正成为联结法律服务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三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以“发现早、控制住、处置好、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建立“一校、一庭、一员”法制学校、人民调解庭、人民调解员的基层调解工作新机制,要在街道建立法制总校、社区建立法制分校,担负起辖区法律知识的辅导与宣传。在社区建立人民调解庭,力争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从单一化的“小调解”向多元化的“大调解”方向发展。四开展真帮实教,广开就业渠道,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要以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建立一支由司法助理、派出所干警、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及刑释解教人员亲友为成员的安置帮教队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四关”接收关、管理关、帮教关、安置关,坚持“五项”工作制度:例会制度、走访制度、“通气”制度、谈心制度、档案制度杜绝刑释解教人员回归脱管失控现象,做到“五谈”谈思想找根源,使其知罪错、谈法律讲法纪,使其认罪服法、谈教训讲危害,使其迷途知返、谈家常问情况,为其排忧解难、谈未来讲前途,使其热爱生活“五清楚”犯罪原因清楚家庭状况清楚就业状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社交情况清楚确保帮教对象、帮教关系、帮教责任、帮教时限“四落实”。要开发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健全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档案,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走向实。要主动与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及街道协调,挖掘就业岗位,积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再就业,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五贯彻全会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任务的完成当前,司法行政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组织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提高对加强执政能力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提高执政能力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开展创建“三个一流”活动结合起来;同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机关结合起来,制定措施、落实制度,找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把学习的落脚点放在本部门工作的实践创新上,紧紧围绕“新西岗”建设目标,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职责,着力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利用区辖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公证等资源,探索为“四区二带”和大的经济项目主动上门服务,解答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的新途径、新办法。加强对机关干部、街道司法助理、律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关于依法行政从严治警的“十条禁令”》《关于加强政风和行风建设的八条规定》和《大连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八不准”》,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为建设“新西岗”、为我区经济发展和软环境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司法行政部门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网,本站为所有正式会员免费提供文章查找帮助。欢迎阅读司法行政部门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

篇2

2、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设置相应考核指标,列入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设置的指标除省明确的考核指标外,另外增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服务知晓率达到90%以上、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信息准确率达到90%以上、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网络平台通报率达到辖区内跨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总数的30%及以上、镇(街道)计生办(新居民事务所)至少有1名流动人口专管员(计生协管员),流入育龄妇女5000人以上的至少再增加1名流动人口专管员(计生协管员),引导各地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

3、推进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扎实做好流出育龄妇女的基本信息、配偶信息、计划生育信息、子女信息以及外出管理信息的核实、完善与日常维护,在纸质婚育证明发放的同时在全员平台新建或者完善外出育龄妇女的基础信息,确保流出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各地充分利用国家padis系统电子婚育证明查询平台核实流入育龄妇女的基础信息,提升流入育龄妇女服务管理的效率。

4、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及时参加国家委组织的师资培训,按照国家委的部署,认真落实三个阶段抽样框编制、上报以及调查对象的抽取工作,于4月30日,组织全市100个调查点调查员、42个镇(街道)的指导员进行培训,指导各地做好调查对象因人员流动而产生的替换工作,落实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工作,市、县二级分别组织问卷质量会审,全市于6月15日按时完成调查问卷在国家平台的录入与上报。

1、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窗口。依托县、镇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镇(街道)新居民事务所、便民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在镇(街道)新居民事务所(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设计生服务窗口,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服务。计生服务窗口配备必要数量计生协管员,持证上岗,为流动人口提供办理证件、政策咨询、《服务管理卡》发放、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等服务;建立b超检查室,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孕环情b超检查服务。

2、创建规范化服务中心。2012年以来,__市在流动人口集聚的镇(街道)创建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心设在镇(街道)新居民事务所(便民服务大厅),在服务中心建立b超检查室,设立宣教等候区,配置供新居民上网浏览的电脑,为流动人口提供证件办理、政策咨询、药具发放、宣传教育、信息浏览、孕环情b超检查、《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卡》发放等服务。目前,已有23个镇、街道的服务中心已达到省级规范化服务中心标准。

3、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点。在流动人口集居区内选择由流动人口自己开办的超市、商店等作为网点,聘请店主做兼职工作人员,统一标准建立了619个新居民需求服务站。在新居民需求服务站可以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政策咨询、宣传品发放、免费避孕药具领取、免费热线电话拨打、需求意见收集反馈等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

4、完善服务管理卡制度。结合我市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工作完善《__市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卡》制度,规范服务管理卡发放;进一步明确可以免费普惠享受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由本地政府提供的符合一定条件才能享受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参与积分管理做好计生审核工作。

__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卡》制度,明确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方面权利和义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做到全员、全程、全覆盖,“全覆盖、同待遇、共享受、促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1、开展宣传教育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活动,增强流动人口遵纪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依托各级人口学校,建立“婚育阳光课堂”教育实践基地,定期为流动人口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部门联手在为流动人口开展各类活动和办理各种手续中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强化企业人口学校功能,利用企业广播、黑板报、简报、宣传栏等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公交车载电视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流动人口政策和生殖健康知识宣传。

2、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依托县、镇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新居民事务所(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窗口等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持有《服务管理卡》的流入已婚育龄人员免费获得宣传指导、孕环情检查、四项手术以及避孕药具服务,免费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着力打造“10分钟服务圈”,在流动人口集聚的场所设置避孕药具发放点,免费避孕药具可及率达到100%。对需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给予开具免费证,今年共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免

费提供孕环情检查等技术服务19.87万人次。3、优生优育服务同待遇。将流动人口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等项目实施范围。在现居住地办理结婚登记的流入育龄夫妻,可享受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持有婚育证明且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可免费享受孕前优生检测。符合条件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孕期享受免费营养保健服务。将流动人口0-3岁的子女纳入婴幼儿免费早期教育活动。

4、生殖健康服务共享受。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共同享受计划生育随访、咨询指导。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可免费享受2年1次的生殖健康体检。在现居住地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流入育龄夫妻可得到100—500元不等的奖励。实行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流动人口可按规定享受休假。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参加生育保险且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待遇。

1、实施生育全过程登记管理制度。把流动人口作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点人群,及时掌握流入人口的婚孕育信息,落实生育全过程登记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生育秩序管理。村(社区)计生服务员落实好每月一次的随访服务,及时掌握孕情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对违反政策怀孕生育的,落实信息通报,并协助做好违法怀孕、生育的处理;对符合法定条件怀孕的对象及时提供优生检测和免费营养保健等服务。

2、强化信息核查。将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核查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细抓实。强化信息导入与维护,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信息,及时注销离开人员信息。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未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信息重点核查,重点掌握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管理地(丈夫户籍地)、户籍地、现居住地地址和避孕节育措施。

3、强化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及时向户籍地通报服务管理信息,坚持和完善信息交换、网络化协作的通报制度,对流入已婚育龄夫妻户籍地址不一致的,服务管理信息线上、线下通报同步进行,切实提高信息通报的有效性。今年市对各地省全员综合平台信息交换情况已下发三期通报,较好地促进了信息交换工作。

1、开展关怀关爱活动。利用元旦、春节期间流动人口集中返乡、进城之际开展以“六个一”为载体的关怀关爱活动: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月活动、开展一次走访服务活动、组织一次查证验证以及信息核查、为外出育龄妇女提供一次服务、开展一次免费查孕查环服务、开展一次便民维权活动等关怀关爱活动,为全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已成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职工保障条件、应对企业“用工荒”、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有效举措。__县__街道(流入人口约12万人)、__市计划生育指导站购置生殖健康流动服务车,专门进企业为流动人口进行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受到流动人口及企业主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3、规范企业管理。一是落实企业法人责任制。通过签订责任书落实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强化对企业负责人宣传工作,提高企业配合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自觉性。二是健全企业网络队伍建设。企业配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专(兼)职人员,由企业综合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形成三级管理网络,承担日常服务管理任务。三是抓好经常性工作。在企业建立计划生育联络室(员)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流动人口月报告单、走访联系“一册一单”管理服务制度,设立计生宣教阵地,把好招工、培训、孕环情检查和基本信息登记、报送关。

4、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面对来自五湖四海投身到__建设发展的流动人口,我市紧紧围绕“和谐计生、服务民生”主题,以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平等、尊重、善待每一位流动人口。在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温馨港湾”、“和谐新村”、“彩虹之家”等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流动人口对居住地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平等友爱、和谐相处、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5、强化区域协作配合。市、县两级积极探索与流入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协作,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一盘棋”服务管理。主动邀请流入人口较多的县、区召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交流会,签订协作协议,共商协作事项。与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建立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或配合户籍地到我市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联络服务中心,为流动人口提供贴心服务。3月,我委主动与__市驻__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联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商议区域协作事宜。一年二次为__市提供__籍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查孕查环服务的个案信息。目前,市、县两级已与313个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建立区域协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流动人口双向服务管理。

1、落实重点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国务院农民工办、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流管发﹝2014﹞82号)。__作为国家5部委办40个重点联系城市之一,要着力于建立“政策统筹、保障有力、信息共享、科学评估”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完善覆盖流动人口、方便可及的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体系,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二是贯彻落实《__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7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控量提质”的要求,强化统筹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实行信息共享、推行均等服务,以服务为手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依法管理,优化服务。三是认真落实便民维权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完善流出育龄妇女的基本信息、计生信息、配偶信息、子女

信息、流出管理等信息,提高现居住地查询我市流出育龄妇女电子婚育证明数据的命中率;对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证办理实行首接责任制、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最大限度简化办证程序。2、完善创建工作。指导各地镇(街道)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继续争创省级项目,充分发挥已经创建省、市级规范化服务中心的作用,不断为新居民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计生知识的宣传、咨询,为新居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查孕查环、四项手术费报销、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等服务。

3、创新工作机制。以服务中心为依托,创新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将卫生服务项目和计生服务项目有机融合,实施一体化服务,探索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覆盖新居民的措施和路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宣传和服务,引导新居民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强化新居民妇幼保健意识和优生优育、依法生育、健康保健等意识,切实提升新居民的综合素质。

4、实施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婚育证明查验的工作要求,根据查验情况以及孕环情检查结果,对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分类管理,将无婚育证明、无证怀孕、不愿参加孕环情检查、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等四类人群纳入重点服务管理对象范围。及时将无婚育证明、无证怀孕的信息通报户籍地并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补办相关证明。对不愿参加孕检和未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对象强化宣传教育并与户籍地沟通联系共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5、实施服务管理卡制度。继续实施好《__市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卡》制度,完善《服务管理卡》发放形式,做好发放、服务管理信息登记。免费提供“三免费”服务,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到全员、全程和全覆盖。强化宣传,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实行首接责任制、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及时为流出育龄妇女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强化流出育龄妇女的信息管理。

6、强化源头管理。着力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强化对企业主的宣传倡导,落实企业法人代表的法律责任,推进企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房屋出租户的宣传工作,发挥新居民协管员及村、社区组级计生联络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出租房内流动人口及生孕情况的变化,探索源头控制的有效途径。

7、实施生育全过程登记管理制度。把流动人口作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点人群,及时掌握流入人口的婚孕育信息,落实生育全过程登记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生育秩序管理。村(社区)计生服务员落实好每月一次的随访服务,及时掌握孕情变化情况并作登记。对违反政策怀孕生育的,要落实信息通报,并协助做好违法怀孕、生育的处理;对符合法定条件怀孕的对象及时提供优生检测和免费营养保健等服务。

8、强化区域协作。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机制,探索、创新区域协作模式,加强与流入(出)人口较多地区的区域协作,完善区域联合执法机制,重点就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两非”案件查处、一孩生育服务证办理等加强协作,深化“一盘棋”工作机制,努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责任的落实。

9、强化信息核查和计生审核工作。将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核查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细抓实。要强化信息导入与维护,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信息,及时注销离开人员信息。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未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信息要重点核查,要重点掌握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管理地(丈夫户籍地)、户籍地、现居住地地址和避孕节育措施。配合落实好__市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积极做好积分制管理的计划生育审核工作,规范镇、街道计划生育“三级”证明的出具。

10、落实信息交换工作。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交换工作,及时向户籍地通报服务管理信息,坚持和完善信息交换、网络化协作的通报制度,对流入已婚育龄夫妻户籍地址不一致的,服务管理信息通报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切实提高信息通报的有效性。落实省综合平台信息交换情况的通报制度,不断推进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沟通联系,促进两地服务管理责任的落实。

11、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完善部门横向协作机制,着力推进新居民事务部门、学校、公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制度的落实,切实推进部门责任的落实。

12、落实协管员工作职责。配合新居民事务所强化新居民协管员计划生育业务知识培训和工作职责的落实,完善镇、街道新居民协管员职责落实的考核奖励制度,不断调动协管员工作积极性。

篇3

【Keywords】pre- planning; stock sharing; new site

【中?D分类号】TN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18-03

1 引言

基站站址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网络建设投资效益,建成后的网络质量和运营商满意度,是铁塔公司建设维护重要工作,因此铁塔公司非常重视共建共享能力的挖掘和分析。

铁塔公司基站预规划工作要充分收集好各运营商的存量及规划站址信息,对于存量站址,能合并则合并,有共享潜力的则提交运营商,从网络质量角度提供站址规划建议提交运营商规划参考;对于新建站址要尽量利用存量站址,即使没有现成的可利用存量站址,也要通过改造创造条件共享;实在无法改造的,也要分析确认其他运营商当前或未来有共享需求[1]。

2 预规划存量站址分析

主动对现有存量站址进行网络结构分析和预规划,并提供给运营商,引导其后续的规划建设,提升存量站址的利用水平,合并站址过近的站,减少机房租金的浪费。

2.1 基础信息收集

各地市应收集各运营商现有存量站址的完整、准确信息,至少要包含物理站址数量、经纬度、高度、机房空间、塔型、外电容量、现有天线数量等关键信息。在进行资产清查盘点时,各地市要尽量记录齐全基站的基本工参,除以上关键信息外,还可以收集天线类型、方位角等,越详细越好。

2.2 区域划分

根据话务和无线环境,将整个城市划分为3大类区域:

密集城区:通常为数据业务密度达到整个城区平均数据业务密度2倍以上的区域。应严格控制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

普通城区:包括地级城市主城区外围的城市建成区及正在建设的城市规划区域,通常地级城市一般城区与地级城市主城区相邻且形成相对连片的区域,也包含县级城区。

乡镇农村:指普通城区之外的广大乡镇、农村区域。

需要由各地市收集运营商近一周的网管话务量统计,并提交省公司,由省公司安排设计院统一对各地市进行区域划分。

区域划定后,除非城市出现较大的开发建设,原则上保持稳定,今后的相关统计、分析均按照此次区域划分的口径进行。

2.3 站间距计算

划定区域后,各地市应将存量基站按照区域进行归类,统计各区域的面积与对应的站址数量,并计算当前区域内的平均站间距(分运营商)。

站间距的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

定向站:小区覆盖半径R,站间距D=1.5R,单站覆盖面积1.949R×R

全向站:小区半径R,站间距D=1.732R,单站覆盖面积2.598R×R;

现网站址基本是定向站,站间距D可由下式得出:

站间距D =

其中,站间距D,m;区域面积,?O。

2.4 共享潜力站址分析

对于存量站址共享潜力分析,暂只考虑距离,在不同区域,某个站址与其它运营商站址距离超过该运营商平均站距(也可简化为一个统一的数值),即可提供给其他运营商,征询其有无规划需要。

可适当降低评判距离,多提供一些站址给运营商选择,如可按照300/400/500m的距离,多筛选一些站址。

例如,可对某密集城区区域的215个站址进行分析,有总计30个站址可主动提供给运营商建议共享,占比14%。

2.5 存量整合站址分析

各地市对存量站址进行分析,暂定100m以内的可进行合并,推动运营商共同进行整合。

如对某密集城区区域的215个站址进行分析,有总计40个站址可主动提供给运营商建议合并,占比18.8%。

3 新建站址预规划

获取了三大运营商明年的整体规划需求后,将规划新增站址与存量现网站址进行匹配,原则上尽量利用现有存量站址进行共建,对于周边没有合适的存量站址的才允许新建,并且保证新建站址有提供给其他运营商将来共享的潜力。具体如下:

①若一定距离内有存量站址,且存量站址高度不低于规划新建站址5m,直接共享原有存量站址。

②若一定距离内有存量站址,但存量站址高度低于规划站址5m以上,进行改造来共享。

③若近距离内无存量站址,但存量站址距离规划站址密集城区在100~200m、普通城区在150~300m,乡镇在300~500m之间,则改造存量站址进行共享。(表3)

3.1 站址偏移的弥补方式

直接共享或改造原有存量站址进行共享,使得实际建设的位置与原规划位置有一定的偏差,经过实际测试可知,即使对于较高频段的4G站址,偏差一定距离也能达到预期的覆盖效果。

图2为对某城市F频段4G站址的分场景拉远测试,可以看到单站覆盖距离实际是较远的,即使以密集城区为例,在800m左右也能达到-100dBm,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讲,在目前密集城区平均站间距为400m左右的情况下,接收电平在

-90dBm左右,即使与原规划站址偏移200m,使得与原预期覆盖区域达到600m距离,也能保持较强的接收电平。站址偏移对覆盖其实影响较小。

但偏移使得与预期覆盖点的距离变远,终究会降低接收电平,若要达到与原规划预期同样的接收电平,可通过增加站址高度来解决,基站高度的变化可带来的增益如下:

其中,ΔG为提升增益,dBi;Δh为新增高度,m;he为原始高度,m。

通过实际计算,在预留足够的穿透余量后,不同站间距下需要的站址高度也不同,站间距每增加100m,通过站高增加5~10m也能得到弥补。因此利用存量站址共建共享后,通过提高存量站址的挂高,同样能保证原规划点的信号强度不变甚至更强。

3.2 存量改造方式

对于存量站址距离新增规划站址密集城区在100~200m、普通城区在150~300m,乡镇在300~500m之?g的,要对存量站址进行适当的改造,来达到与原规划站址同样的覆盖水平,可采用以下手段:①升高天线,包含直接加高、楼面抱杆换成增高架、增高架中加细塔等。②更换高增益天线: 高增益天线波瓣更窄,比常规14dbi天线增益高出3db以上。③部分共享,如只共享机房,采用天馈拉远方式。

3.3 周边无合适存量站址的处理

若新建站址较远距离才有存量站址的(主城区>200m、一般城区>300m、乡镇>500m)的,需要整合三家的新建需求,力争新建点是2家以上运营商共同需求的。

其他运营商暂无新建规划的,也要分析确认新建点将来其他运营商存在潜在共享需求。

4 结语

篇4

Innovative Idea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ased on the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GUO Wei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is also facing rapid change and reform, how to follow the tide of the times, in the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to achieve inno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not only for training of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socialism is very important, but also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llege graduate talent to have the right values. From the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actual method and difficulty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n ideas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arried out to shallow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the relevant workers.

Key words diverse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ve ideas

1 多元化文化背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

1.1 多元化文化背景概述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进入了现在的信息化,真个地球更加趋近于是一个“地球村”,所有人的信息传播和接收都速度飞快,联系也更加紧密。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交流和影响就变得日益深入起来,尤其是文化方面,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影响和再发展的情况数不胜数。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我们要用更新的长远的和广阔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文化这个大熔炉。同时,如何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不仅仅是一句空话或者一句口号,而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命题。

1.2 多元化文化的特点

多元化文化的特点,其实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即“多元”。多元化文化决定了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可能一家独大,整个世界的文化是多元共存的,但是所有文化的影响力和发展力却不尽相同,既和文化本身的性质意义有关,也和现代人对文化的发扬和再创造有关。

多元化文化共存的现象,还产生了一些矛盾的命题,比如对于外来文化应该抵制还是应该学习,对于民族文化应该全部继承还是应该部分发扬。其实这些命题的答案,都蕴含在我们实际生活的文化市场当中。多元化的文化市场,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完全抵制国外的文化入侵,而且国外的文化很多也是非常先进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盲目地推崇国外的文化,又会让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受到冷漠和压缩。所以,在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本土文化,我们要让其进行再创造和生化,适应时代的需求,迎合现代人的口味,从而让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得到发扬光大。

1.3 多元化文化背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多元化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认真面对国外文化的同时发扬本土文化,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一味地灌输本土文化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是:

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让学生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闭门造车只能自取灭亡,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中同样如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积极地接受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为我所用,让外来文化的先进性为我们服务,成为我们进步的动力。

不仅要教授学生本土文化,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地继承本土文化,即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对接,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同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虽然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但是毕竟很多已经和现在的生活方式不相符合甚至背道而驰,得不到年轻人的喜爱,这是我们的文化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一点难题,即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生活背景下具有新的生命力。而将这样的思想教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把传统文化发展的理念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真正扎根于当代生活。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难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主要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多元化和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并存。以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正确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表达到位就行了。现在则不然,我们的信息越来越发达,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思想体系和派别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让我们的高校学生接受和认可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思路,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首先,要让学生认清新时期国内外的形势。这里的形势,不仅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关系表面关系状态,而且也指很多我国的潜在威胁和潜在敌人。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认清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更大的学习动力。我们的学生都是聪明的,热情而激愤的,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未来的责任,最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其次,要让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对不同的思想体系。这一点同样重要,因为现在各个国家的主张不同,做法也不同,我国的主张和思想必须能够以合理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并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够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际的效果。另外很多一些比较偏激的主张也会影响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能够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些主张,形成独立的更加合理的分析能力。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原则

当前我国面临多元化文化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创新出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复杂的多元化文化的背景下,得到正确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正确看待世界局势和国家关系,具有长远的眼光,而不是仅仅做个愤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原则总结如下:首先,要与时俱进。时代的发展是瞬息万变,也是不可逆的,只有顺应时代的创新模式,才能教育处符合时代观念的学生,更好地为我们祖国的伟大复兴服务。所以,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创新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次,要紧随国家政策。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的,高校培养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国家的未来能否具有更强劲的发展能力,所以可以说,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随国家政策,是非常重要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这样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国家实际需要的栋梁之才。最后,要切合当代学生的思维模式。现在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这样的文化环境也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更大的开阔性。如果老师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而不能说服学生,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抗拒,所以一定要采取以理服人的正确教育方式,用正确的大局观和文化观来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创新办法探讨

4.1 讨论性课堂的建立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务必要舍弃过去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那样的方式已经不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同,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心悦诚服的学习感受。唯有让学生和老师互动起来,交流起来,在彼此观点的交换和说服中,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思想观点的局限性、片面性甚至错误性,让老师的正确的观点深刻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而且这样互动式的课堂也能够让一些不愿意学习、逃避课堂的学生无所遁形,在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思想政治相关知识。高校中对于学习消极怠慢的学生是非常普遍的,讨论性的课堂的建立,无疑是克服这种现象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让不愿意参与学习的学生参与讨论,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新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学习动力。

讨论性课堂的建立,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的一个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它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师具有足够深的思想政治涵养和足够的应变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各种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并让学生认可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所以,需要选拔能力更强的思想政治老师,才能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讨论性课堂建立起来。

4.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现在的世界就是多元化的世界,越是乏味的东西就越会受到学生的讨厌,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在学生中始终充满高昂的学习热情。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视频的播放、课后相关活动如辩论赛等的开展、相关展览馆博物馆的参观等,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还有待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开发探讨。

篇5

关键词: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社会发展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关乎我国未来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的大问题,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同资源、环境、经济密切相关。新时期人口政策变动情况下,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控制至关重要,通过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更好地协调当前和长远利益,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保持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二、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的发展方向

(一)促进家庭健康

通过计划生育可以保持我国低生育水平,逐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促进育龄夫妇身心健康,享受更加优质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政策很好地协调了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平衡,计划生育目标的转变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们 对健康问题认识的深化,体现了现代社会人类对健康的日益重视。

(二)小范围社区化

计划生育管理模式逐步呈现小范围社区化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逐步成为计划生育管理的主要方式。通过居民自治结合行政手段,来实现资源整合,社区服务将在以后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建议

国家根据国情从社会长远发展考虑,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在人口政策调整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明确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根据计生工作的发展方向,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依据计划生育相关规律,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我国实现了”单独两孩“到全面放开二胎的过渡,人口政策的变动对刺激了部分地区生育水平的提高,一些地区出生率出现了反弹。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些地区仍旧存在超生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些地区群众生育意识同生育政策之间存在脱节,造成同生育政策之间的偏差。一些地区计划生育主管领导对生育水平持盲目乐观态度 ,没有对计划生育政策足够重视,对计划生育工作缺少长远计划,投入资金不足,组织队伍不健全,使一些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出现滑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人口数量控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要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逐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建立良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逐渐改变群众的生育意识。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职能不断深化,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方面,计划生育工作复杂性日益增加,传统的人口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时期,传统的计划生育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广大育龄人口对生殖保健服务的需要。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应根据当前计划生育形式,不断转变政府职能,进行体制创新,建立辐射社会发展的计划生育长效机制,提高计划生育的服务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目的是服务于人民,需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更新服务理念,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要改变传统以罚为主的处理方式,将管理和服务结合。改变传统上单方实施避孕,推动避孕节育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在工作中要树立服务意识,营造新型的生育文化。

(三)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面对计划生育工作中所呈现出的新形势,计生工作者需要在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要寻找其自身规律,发现计生宣传中存在的问题,积累工作经验,积极进行工作创新,提高计生工作水平。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多部门联动,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也要注重方法创新,根据计划生育相关理论,明确宣传内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重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随着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在计生工作时,要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社区管理,不断摸索逐渐形成居民自治、单位负责、社区服务的社区计生服务机制。探索对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时计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可以实现组员的合理配置,发挥计生服务的优势,同时发挥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优势。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可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机制。可以通过社区网点设置,在集贸市场、产业园区等人口流动量大区域进行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机制需要多部门相互配合,通过社区治安权力、劲舞责任区、出租房治理等工作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用工企业要落实流动人口上报制度,相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流动人口证件检查,对流动人口进行检查,严格要求企业有证用工,无证人员要及时补办相关证件,对违反计划生育工作的企业和房主要进行相应处罚。

参考文献:

[1] 江亦曼,乔晓春,于学军,李建民,原新,解振明,杨书章,刘鸿雁,陈卫,姚宗桥.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J].人口研究,2000(03):18-34.

篇6

 

关键词:士官教育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 

1 士官教育的特征 

士官教育是军事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的是适应部队需要的军事人才,因此具有鲜明的军队特色。就军械士官而言,他们既是专业分队的战斗员,又是武器装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者,还是基层分队日常管理、思想工作的领导和骨干。因此,军械士官教育必须在坚持职业教育共性特点的同时,坚持突出军队特色,注重满足部队需要。 

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士官教育为非学科型教育,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某一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将成熟的技术、工艺应用到部队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管理型人才。从教育内容看,士官教育以部队实际需求为原则,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人才。从教育效果看,士官教育强调学用结合、急用先学,要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岗位,重视学习成果直接、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战斗力、保障力)。从对师资队伍的要求看,都需要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够推广实用科学技术和进行职业指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教育体系的发展看,士官教员必将随着军队作战思想、作战样式、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和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演进成与生长军官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特性不同、层次对应、功能互补”的格局。 

 

2 士官学员的学习需求 

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卷调查发现,士官学员结合自己在部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具体岗位的任职需求,对教学过程中的需求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员的课程较为繁多,课程安排不尽合理。一学期十几个科目,只能对课程学到一些毛皮,对课程知识还学得不深不透,并且给学员的压力较大。 

(2)士官学校太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而对于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实践及专业操作的学习时间太短。毕业后学员都觉得对于专业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学到的多是些基础知识和理论,回到连队都会有一种“光会说、不会操作”的通病,理论知识很扎实,而一谈到操作和维修,基本上是不会。不应该先抓理论知识,再抓实践动手能力,效果不好,学员学起来也很吃力。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穿插,而且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加深了学员的理解。 

(3)多给学员一些动手操作的时间,尤其是在实践课上要加大力度,使学员能够更好地贴近部队、贴近实际。 

(4)专业课教员应加强与基础部教员的沟通,多讲一些与学员主学装备有关的理论知识,以提高学员对专业学习的力度;同时学员自己也要多与教员沟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 士官教育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士官课程开发要组建课程小组,按照“具体岗位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的路径推进,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部队任职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习领域中。 

(1)具体岗位分析。 

通过实际部队调研确定具体岗位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部队需求分析和任职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包括国家层面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国家经济政策、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部队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部队装备发展趋势,新形势下的相关要求等方面;任职岗位分析主要从学员毕业后的分配方向、任职岗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 

(2)确定行动领域。 

明确让学员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可以从容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相应地分配在各个章节中。 

(3)确定学习领域。 

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将学员实际岗位任务整合成一个个“学习单元”,知识点体现“够用”、技术点体现“实用”,知识点和技术点“融合”在单元中,用技能训练实例驱动知识点的自主学习。

(4)设计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培训模式,将专修室(实训室)作为教学实施的主战场,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我说你听(精讲组成、功用与基本工作原理)-我做你看(各装置的分解结合)-你练我看(学员逐个练习分解结合技能并理解构造与工作原理)-你练我评(在练习中随机提问与纠正错误)。单元教学结束时再进行一次讨论式总结。真正体现学员学习主体地位,教员的功夫下在备课阶段,做好“学习单元计划”和“学习工作单”,课堂授课时除示范讲解外巡查于各学习小组间行使指导者的职责即可。 

(5)教学实施。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方式促使学员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通过学员之间、师生之问交流、讨论、演示、模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拓展获得知识的途径,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 

 

4 士官教育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践意义 

(1)完善教学结构体系。 

在采用全系统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将融为一体,最终服务于某一具体的“工作环境”,这样必然带来教学结构体制的调整,有弱化基础课程的趋势。 

(2)改革课程体系。 

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没有充分结合部队真实的实际需求,更没能有效突出任职教育这一特点,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将全面取代传统课程系统。 

(3)提升教员全面素质。 

授课教员必须全面掌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工作环境课程,包括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某一具体的实践环节中。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理论研究,2006(1). 

[2] 张虹.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是关键——兼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6). 

[3] 袁玫,周海燕,马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4] 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5] 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篇7

2009年是我们******广告部业务开展的开局之年,做好2009年广告创收工作,对开创市场、媒体运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做好2009年广告创收工作,对于我自己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因此,我要调整好工作思路、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并做好2009年度个人工作计划。

通过2008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我充分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总结当前及今后广告创收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将2010年个人工作计划制订如下:

一、制定月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开拓广告市场。鉴于目前我们的终端数量有限的情况在争取投放的同时,也会为未来的市场多做铺垫工作,争取有更多大投放量、长期投放的客户参与进来。根据终端数量的增长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策略、开发新的领域。

1、在第一季度,以市场铺垫、推动市场为主,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及推进速度告知,因为处于双节的特殊时期,很多单位的宣传计划制定完成,节后还会处于一个广告低潮期,我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充相关知识,加紧联络客户感情,以期组成一个强大的客户群体。适当的寻找小一些的投放客户将广告投放进来,但我预计对方会有要求很低的折扣或者以货抵广告费的情况。

2、在第二季度的时候,因为有“五一节劳动节”的关系,广告市场会迎来一个小小的高峰期,并且随着天气的逐渐转热,夏季饮品、洗浴用品、防蚊用品等的广告会作为投放重点开发。

3、第三季度的“十一”“中秋”双节,广告市场会给后半年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白酒、保健品、礼品等一些产品会加入广告行列。并且,随着我公司终端铺设数量的增加,一些投放量大的、长期的客户就可以逐步渗入进来了,为年底的广告大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年底的广告工作是一年当中的顶峰时期,加之我们一年的终端铺设、客户推广,我相信是我们广告部最热火朝天的时间。随着冬季结婚人群的增加,一些婚庆服务、婚庆用品也会加入广告行列,双节的广告气氛也会在这种环境下随之而来。

我会充分的根据实际情况、时间特点去做好客户开发工作,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节我的工作思路。争取把广告额度做到最大化!

二、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做市场开拓是需要根据市场不停的变化局面,不断调整经营思路的工作,学习对于业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业务人员与时俱进的步伐和业务方面的生命力。我会适时的根据需要调整我的学习方向来补充新的能量。产品知识、营销知识、投放策略、数据、媒体运作管理等相关广告的知识都是我要掌握的内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方面还希望公司给与我们业务人员支持)。

另外,在2009年年末的时候,我报考了****大学的******专业,因为我了解到其中有很多的做影视前期、后期及管理的课程,广告部的管理、编播也会有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我将系统地、全面的进行学习,以便理论结合实际。好让自己在广告部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自己思想建设,增强全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减轻领导的压力。

以上,是我对2009年的一些设想,可能还很不成熟,希望领导指正。火车跑的快还靠车头带,我希望得到公司领导、部门领导的正确引导和帮助。2010年,我将以崭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努力学习,提高工作、业务能力。

篇8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总书记“六个注重”,省委“八项工程”,市委“六大战略”、“四个转变”和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六大计划”、“八个并重”的要求,按照“决策群众参与,发展群众推动,成果全民共享”的原则,坚持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听实话、出实招、求实效,为科学确立2012年全县发展与民生工作目标思路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的任务

1.明确2012年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开展问计于民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聚群众智慧,为科学判断发展形势、合理确立目标思路,正确把握工作重点汇集第一手资料,不断优化全县重大决策,实现在问计于民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发展思路。

2.凝聚发展力量。通过问计于民,实现群众意愿与党委政府决策的有机融合,努力把全县重大决策的过程变成与人民群众良性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凝聚民心、集聚民力,动员一切有力于推动发展的力量,积极投入到新一轮“突破”发展中来。

3.丰富“突破”内涵。打牢群众基础,做好群众工作,赢得最广泛群众的支持,努力在新的起点推动“发展质量更优,发展效益更好,民生改善更快,群众获利更多”,巩固和深化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不断丰富“突破”的新内涵。

三、方法步骤

活动分四个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深入走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党政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倾听呼声,解决难题,向全县广大干部传递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烈愿望,并启动实施2012年全县工作问计于民活动。

1.时间安排:201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2.工作要求:由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根据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要求,研究确定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党政班子成员走访主题,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阶段:依托六大平台广泛问计于民

以“2012·发展与民生”为主题,依托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六大民情工作平台,紧紧围绕全县2012年发展与民生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举措等,精心设计话题,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参与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在全县掀起议发展、话民生的热潮,推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有效互动。

1.时间安排:2011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

2.工作要求:

(1)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平台,邀请群众代表、村组(社区)干部代表等不同群体,走进电视直播间,走进广播直播间,围绕2012年发展与民生话题,发表意见建议。

(2)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报纸、手机短信、热线电话平台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接收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并选择代表性的意见建议在报纸公开。

(3)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中国网、广电网、今日网、政府微博等网络媒体,引导群众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建议。

(4)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本阶段实施方案,设定活动规则,引导群众参与,并将各话题征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县领导。

第三阶段:公开工作计划广泛征集意见

制定2012年全县发展与民生工作计划,公开,组团问计,优化决策,确保2012年发展与民生工作符合群众意愿,切合实际,科学周密、务实可行。同时,逐步强化县委县政府2012年在发展与民生工作中的重大举措,不断统一思想,凝聚民心。

1.时间安排:2011年11月至12月

2.具体工作:

(1)制定2012年全县发展与民生工作计划:各相关综合部门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精神,立足我县实际,结合第二阶段公开征集的意见和建议,制定2012年全县发展与民生工作计划。

(2)公开征集意见:2012年工作计划形成后,向社会公开,由全县发展与民生工作各相关综合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完善优化决策。

①依托六大平台征集意见:通过“六大问计平台”,公开2012年全县发展与民生工作计划,认真听取各方声音,广泛收集并认真研究人民群众对优化完善2012年工作计划主要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的意见建议。

②开展专题研究征集意见: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企业,走进群众,就2012年发展与民生工作计划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广泛征集意见。

③创新活动载体征集意见: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研讨会、座谈会为载体,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农村干部群众代表等,就2012年发展与民生工作计划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研究讨论,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第四阶段:公开决策公开报告公开动员

县委、县政府召开“县委全委扩大会议暨2012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全程直播,向全县人民公开报告问计于民工作征集结果,公开报告2012年全县经济与民生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向全县人民发出2012年发展总动员,形成推动2012年全县各项工作的强大合力。

1.时间安排:2012年2月

2.活动形式:集中开会、全程直播、公开动员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篇10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