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讲座心得范文

时间:2023-04-26 08:1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讲座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讲座心得

篇1

大家早上好!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诚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诚信就在你我的身边。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中学生。

古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为诚信创造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证。风再大、雪再狂,也没有使求贤若渴的刘备退缩,结果他的诚信打动了诸葛孔明那颗高傲的心,不但忠心辅佐刘备,而且为了兴复汉室,完成托孤重任而鞠躬尽瘁。试想假如刘备当日心浮气躁而往,孔明还会出山吗?还会有流传后世的三国鼎立吗?诚信,即是治国之道,兴邦之计,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修德之道。树无根不活,人无诚信难成事。诚信是多种多样的,对国家的诚信,叫“忠”,对父母的诚信叫“孝”,对朋友的诚信叫“义”,对真理的成信叫“德”。有诚信,世界才有美丽;有诚信,世界才有真情。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占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而中学生仅占20.1%,而且,少数中学生还有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等经历。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场考试舞弊得逞,能说明你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吗?不做老实人,而最终受伤的还是你自己!试想,如果在学生时代我们就随意糟蹋自己的信用,用虚假得到的成绩怎么能参加明日的各种竞争?同学们,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请每位同学都珍惜自己的信誉,守住一片纯净的心灵!在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即将举行的期中考试中,请同学们都自尊自爱,都来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学生,拒绝考试作弊或被作弊的行为!

篇2

同学们: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五小”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篇3

明礼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标准,是法律的基础。明礼,即懂得礼仪,也就是讲文明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每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美,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气质;对一个民族而言,他是构成整个民族风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不仅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比如一句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纸脏物,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会影响国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可见,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同学们,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关联中才有其生存的价值。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要取得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所有需要与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个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礼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事业上下功夫,而不会在吃、穿上花费气力。尊重他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因为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一为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的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

我们如果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处处时时注意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地自觉地重复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品格。

篇4

您们好!

在这个暖风习习的晚上,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班的家长会。

我叫韩宇豪,现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健康强壮的好学生)。

我们四七班是一个团结齐心、健康向上的班级。在体育方面,我们认真上体育课,努力学习第九套广播体操,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体育活动,并取得好成绩。今年我们参加了春季运动会和很多丰富多彩的趣味竞赛活动。在春季运动会上,我们班获得了队型创新奖、百米第二名、60米第二名、400米第三名的好成绩;在趣味竞赛活动中,我们参加了赶球跑接力、抱球跑接力、夹球跳接力、背靠背接力等多项活动,取得了抱球跑第一名、夹球跳第二名、背靠背第二名、赶球跑第三名的好成绩。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营造了“班级以我为荣,我以班级为荣”的奋发向上的氛围。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作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使我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旺盛的精力是有效学习的基矗。另外,参加体育活动,能够调节我们的精神状态、缓解学习的压力和紧张疲劳的心情,才能有一个良好的身心进行学习。所以,体育锻炼对于我们青少年非常重要。礼仪演讲稿范文节选!

认真参与体育运动是我们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同学:

第一、要认真上体育课。在上课时,遵守纪律,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各项科目。

第二、坚持课间做广播体操,并要做好每个动作。

第三、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敢于发扬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

篇5

阳光跌落在身边的积水中,溅起金色的水花,刺痛着本就酸涩的眼睛。

“向左转!”,“向右转!”伴着略带沙哑的口令,我机械地重复着动作,困倦的大脑已经快支持不住,然而我却不得不调动仅剩的一点意志,尽量跟上节奏。

尖促的哨声突然响起,我打了个激灵,清醒了过来。得到了原地休息的指令后,将已被阳光灼得有了温度的水饮尽,埋下头,躲蔽着无时无刻不刺激着烦燥感的白色阳光。

烦,疲倦,无奈。

宿舍是最大的期盼,只有看着那一方小小的天地,我才感到在这硕大的学校,还有我可以支配的地方,还有可以停步栖憩的港湾。

安心地闭上眼,宿舍的白色灯光被电风扇年迈的咳喘敲击得越来越支离破碎。终于,黑暗了下来。

又是急促的口哨声,我条件反射地坐起,以刚刚醒来的身体所能支配的最大反应能力穿上衣服,直冲到集合点,眼睛还没有适应日光的冲击,我轻轻揉了揉眼睛,突然一愣——似乎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四班出来!”来不及细想,一边整理着衣领,一边冲出宿舍大门,阳光在身后铺上了一层亮白的光影。

平静,接受,适应。

心境悄然改变了。

已经是第四天,开始时消耗殆尽的耐心与军训之前的小小期待,又开始萌芽了,并且终于可以受得住炽热阳光的艰熬。

坐在地上,开始与新交的朋友聊天,享受节目,愉快地参与游戏。偶然尔再努力回想一下那天的梦境,却总是被一串又一串的笑声打断。

一片亮白的天空,开始漂浮起云彩。

军训的,在会操最后的掌声中落幕,坐下的那一刻,重担终于被卸下,不,其实在最后的那段时光中,训练已经不再是难以承担的重负,已经衍生出了丝丝缕缕的乐趣。

松散了一个暑假的身体,尽情地挥洒着年轻的活力,似乎将沉积在体内的埃尘重新冲洗了一番,我将神清气爽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掌声,骄傲,回忆。

许久不见的小小房间,风吹打着风铃,清脆,空灵。躺在床上,让被抽干了力气的身体重新积攒起一点活力,脑中不断地回想着六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愁,勾起一丝筋疲力尽却又最为纯粹的笑容。

军训的足迹,总会被一批又一批学生踏平,然而那一直照耀着我们的亮白阳光,不会忘记我们流下汗水的曾经。当初有多苦,收获时就有多甜,会操后沁了一心的喜悦,就是一生的小小缩影。

终于回想起那个梦境——只是一片蓝色的天空,纯净却不显得清冷,很模糊,很漂渺。

篇6

《新世纪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奖作品精选》几乎囊括了海外所有知名女作家的精彩佳作。比如在海内外文坛影响深远的陈若曦,其写作历程贯穿上世纪中叶社会诸多变迁及各类文学思潮;自年轻时代就满怀热忱关注理想中国,从原乡梦境幻灭到徘徊于异国他乡,波澜起伏气韵跌宕。即便是随笔散文,亦展现其生命意识中如何从激情喷薄、阅历世事沧桑到淡泊悠然的个性风采。

旅美女作家李黎,早年初出文坛就颇得钱钟书、茅盾等名家欣赏,她那些充溢着才识、机敏与情趣的文字,幽微深邃地烛照出世道的不足与无奈,却又以睿智与旷达展拓着我们的视野与心胸。尤其近作《像我这样的一个旅人》,其文笔之细腻、洒脱、隽美,令人印象深刻。五洲四海都经历过,才会炼出一双眼睛,看得见人生宝藏之所在。

严歌苓近年来创作锋头很健,是海外文学中的“多产多奖”作家,《天浴》《无出路咖啡馆》《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小说作品,皆是名头响亮。想不到作为小说高手的她,写起散文随笔,却也摇曳多姿。主人公的非洲记忆五味杂陈,《行路难》读来生趣盎然,充满热带风情的人间烟火味之中,又不乏社会透视的深层意味。喻丽清的散文擅长表现亲情之伤、家乡之恋、祖国之爱。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情写景,都晶莹剔透、感人至深。譬如这篇《那瓦荷之梦》,形容那些为梦想坚韧不拔的人儿犹如“随沙尘吹来的种子,卡在那儿,生长就是使命,其它都是天意。粗砾其外,丰润其内,正像他们的写照。”意象奇警,令人赞叹。而读者粉丝众多的幽默作家吴玲瑶,融温厚甘醇于辛辣诙谐之中,将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点染或浓缩成精彩的段子,体现了女作家独具一格的才情。

在女性文本的字里行间、文思脉络,甚至是某些命题都隐约可见现代文学大家的笔触对华文女性书写的影响;上个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至新世纪好几波留学生文起潮落,亦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

喧喧大千,何人不是客?滚滚红尘,岂有不散的宴席?人生虽聚散无常,而情感终难忘;王渝、赵淑侠、陈少聪、张让、林湄、张凤等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汇入婉转或沉郁中的思辨,耐人咀嚼;简宛、丘彦明、孟丝、赵淑敏、王克难、杨芳芷、华纯、章缘等感悟于亲情友情、人际交往,着力挖掘人在旅途或异邦、或回归家园的生活层面;而张翎、张慈、吕红、陈瑞琳、施雨、陈谦、施玮、融融、胡仄佳、聂崇彬、顾月华等在女性书写中,涵盖了更多来自海峡两岸的留学生与新移民甘苦之经验,像是触动了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尽管每个女性书写者都在梦想之路上跋涉,缠绕着情感与理智的得失;不能喘息和放弃的矛盾、那些坎坷经历和两难心态,却分明带有海外华人的特性、共性及普遍性。

的确,每篇获奖佳作都以不同视角对宇宙及当下生命之存在做了鲜活细致的描述;在对更大世界的追寻中,女性的精神世界亦日渐丰富。那些探索社会与人性、体现生命关怀的作品,为忙碌浮躁、趋于快餐和流行文化的现代人阅读提供了异域女性精神体验的独特文本。

篇7

王宏坤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今年74岁。他曾经患过胃食管反流症,现已基本痊愈。他两种食疗方法:一是红枣,1公斤大枣放在锅里煮,水开了以后,将上面的一层白沫捞出,随后滤出水,再加水没过红枣,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熬3个小时左右,红枣的皮变黑,皮上面渗出一层黏黏的白膜,锅底只剩下从枣内渗出的少量液体,这时红枣吃起来特别香甜可口,容易消化吸收。煮熟的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另一种是花生,一碗花生用清水洗净后,加清水泡上4个小时,随泡随吃。泛酸恶心时吃点生花生,可以有效遏制胃酸。

王宏坤还推荐中老年人喝疙瘩汤或白面汤,因为面汤容易消化吸收、暖胃。他在炒菜时喜欢放点砂仁、白胡椒。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白胡椒气味芳香,性温热,具有散寒、健胃的功能。王宏坤自己在饭后半个小时内绝不躺下,而是静坐一会儿。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同果,今年51岁。他一年要做800多台手术,70多场讲座,常年奔波在外,但是他的胃一直很好。他的诀窍是,每次出差回来第一餐必定是一碗紫菜青菜蛋花汤,其他的食物则少吃,让肠胃有个调整适应的过程。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鲁重美教授身边常备着苏打饼干,苏打饼干中和胃酸的本事特别强,也是她养胃的好帮手。鲁重美教授每天早中晚的饮食也很有规律,特别是早餐一般都吃面糊糊,用开水一冲一泡,再吃点炒面。但鸡蛋、糯米类的食物一般不吃。她在胃不舒服的时候,会选择吃馒头类的发面食物,因为它含碱,能抑制胃酸,也用温胃理气片等中药来解决问题。注意保暖也是鲁重美的养胃心得,一定要根据季节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篇8

关键词 顶岗实践 专业教师 业务素养 教学相长

一、引言

笔者有幸在鄂西北工伤康复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内度过了一段让人难忘的学习之旅,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二、收集临床鲜活案例

在顶岗实践中有助于用心体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工作模式,收集临床鲜活案例。针对关键性设备如起立床、跑步机等,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练习操作。通过高强度的标准化练习和操作,促进操作技能的提高。增强了对各科室康复科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康复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收集到不少典型案例。

三、认真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职业病防治院极为重视业务学习,特别是对年轻务工作者和实习生这个群体要求最为严格。为了尽快帮助他们成长,科室还专门安排了院方及运动治疗资深治疗师进行讲课,有时也让年轻的同志(甚至有实习生)也安排有讲课内容。主要讲授了运动治疗理论及操作,讲课采用多媒体幻灯片、临床示教、学术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期间,本人能认真参加学习,积极参加院内举办的讲座,虚心向老师请教,认真揣摩、仔细笔记。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医院的院内讲座,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四、加强交流、开阔视野

在进修的业余时间,方便老师与一起工作的医生、护士、治疗师广泛进行交流,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工作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共同取长补短,以利于返回岗位工作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如通过与兄弟科室的医务人员的沟通,为患者寻求更合理更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进修期间,医院分区科学病房分单间、双人间、三人间。根据病情合理安排病人。每个病房设施齐全:水电安装到位,电源、吸氧、可调节输液及泵装置全部固定在架上,病床周围就有空隙。这样抢救病人之时就不会因不方便而耽误时间。病人的饭及营养液放置专门的冰箱里、标明床号,则有效的保鲜及区分。制度严谨、管理规范,通过进修和亲身体验开阔了视野,更新了康复理念,增强了工作的信心和荣誉感。

五、感悟与收获

在这次的进修学习期间,让本人感触最为深刻的是要具备"医者父母心"的工作情怀。每天在医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又个的病、伤、残者,他们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意识到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精湛的技术重要,赤诚的良心更不可或缺。救死扶伤不是医者的伟大,只有职责所在。而这份沉重的职责,或许只有对生命有最深沉的爱,才能勇于承诺,才能不离不弃。

六、不足和改进

回顾这半年的学习生活,感慨万千,有取得成绩的喜悦,也有一些不足带来的遗憾,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如两方面:

1、康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专任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需要提高的地方,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在给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严格地在学习上要求自己,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2、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在当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规格,不仅要求他们学习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增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尽可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结语

篇9

关键词 《百家讲坛》;电视讲座节目;学术明星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2001年7月诞生以来,《百家讲坛》曾一度收视率走低,可以说历经坎坷。在栏目生存的压力下,编导们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涉及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变革,逐渐开辟了搭建学院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主流媒体三者桥梁的崭新局面。

随着《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心得》的开播,《百家讲坛》的社会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笔者试总结出该栏目的如下几个特点。

一、普及大众的栏目定位

在早期的定位里,《百家讲坛》走的是“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路线,将观众群定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主讲人选也瞄准了全国最好的学者、教授,选题更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术命题。这样的栏目理念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学院教育(精英教育)的课堂外延伸,以高端学术讲座的姿态出现在媒介传播的信道上,渴望精英文化实现更加广泛的传播效能。而据央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初中文化水平的观众占收视观众群的第一位,对此,《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酝酿了栏目定位的调整和整体栏目理念的更新。

改版后的《百家讲坛》显然走了更加亲民的路线,对于主讲人的要求也是要让“15岁的中学生能听懂” (于丹在《百家讲坛――解读于丹》中谈到)。观众群的变更使大众文化普及覆盖了高端学术研讨,相应而生的就是主讲人的选择和讲授方式的变化。现在的《百家讲坛》寻找能够将文化命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读解给更广泛观众的主讲人,期待实现口语化传播经典文化的新传播方式。于丹和易中天就是其间的杰出代表,虽然对他们重读经典的方式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可以肯定的是《百家讲坛》及主讲人们在“文化走向大众”道路上无所畏惧地上下求索。

二、电视讲坛的多样化形式

相对传统的学院讲坛和电视讲座节目来说,《百家讲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多样化形式在节目中的巧妙运用。在节目中,图片、字幕、影像资料的穿插使用使得讲述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播特性,在每一期节目中,《百家讲坛》往往适时地插入人物肖像、相关背景或是影视剧的片段并配以恰当的音乐甚至是专门制作的画风诙谐的卡通片,用以总结、概括或图示主讲人的观点。描绘主讲人讲述的生动故事,补充和故事主干密切相关的信息细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讲到古代的脱靴之礼时,在讲台上亲自示范;于丹在讲《论语》心得时涉及古人的“坐”,用两只手的动作比划进行了形象的解释,诸如此类都是《百家讲坛》在电视讲坛节目的发展上求新、求变的积极尝试,也体现了该栏目所选主讲人不拘一格、有别于传统课堂讲授的独特风格。

三、“学术明星”养成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很多人将《百家讲坛》推出的主讲人易中天、于丹的走红称为一种“现象”。所谓“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也就是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一个“明星学者”,从一个普通的教授变成一个“超级教授”的过程。《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提出对主讲者遴选的三个标准:学术水平、表述能力和人格魅力。尽管于丹教授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不断谦逊地表示,她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是因为先贤的经典从内心唤醒了观众、读者,她所做的只是向大众传播了她理解的《论语》、《庄子》,用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种种郁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她纵观古今,信手拈来的潇洒自如和贯穿在讲述过程中的那一份气定神闲。

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成为新世纪学术走出大学围墙的新方式。孰深孰浅,众口难调也各有论断。易中天曾坦言“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了”,面对公众和舆论的种种声音,所幸这些被称为“学术超男”、“学术超女”的“明星教授”依然独善其身,宠辱不惊。

篇10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 课程内容 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52-02

[收稿时间]2013-06-10

[作者简介]范娟(1980-),女,陕西蒲城人,讲师,研究方向:神经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神经生物学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融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分子生物学、心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病理学等多个学科为一学科,是从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多层次探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神经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的后20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内最重要和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也是综合性最强的学科之一。在许多欧美国家的高等院校,已经将神经生物学(或神经科学)作为生物类专业和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的逐步接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将神经生物学作为生物类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

对于师范类院校,在生物类师范和非师范本科生中开设神经生物学课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师范生,神经科学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发展息息相关。许多教育模式的提出都基于脑科学的发展。对于将来要成为教师的师范生来说,只有了解脑科学,关注脑科学的发展,才能思考适于脑的教学模式和氛围。对于非师范学生,通过这门课使他们对神经科学有一个整体认识,并且了解神经科学的发展和前沿,这有可能开启他们对神经科学的兴趣,成为他们从事神经科学工作的开端,为我国的神经科学领域吸引更多的人才。

因此,从2006年起,我们学校在生物类师范和非师范本科生中开设神经生物学作为选修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于神经生物学的教学取得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加强岗前培训,严把授课资格

每年对任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学管理制度,并进行实验技术培训。通过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新教师在一年之内必须完整地听一轮本教研室神经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和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等内容密切相关,所以新教师也要听相关课程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课,以免重复内容太多,同时也学习其他教研室老师的经验。教研室安排指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从课堂教学设计、幻灯片制作、教案书写和讲课语气等多方面给予指导。严格执行新课预讲试讲制度,新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前必须在教研室进行预讲。

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满足多方面需要

该学科的主要特点是范围广、牵扯面多,需要讲授的内容繁多,而且发展极为迅速,每章内容都是一个新的体系,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同时神经生物学这门学科还面临着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等诸多问题。除此之外,因为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所以需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针对这些问题,怎样设计整个课程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过于简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其中部分内容他们已经通过别的课程学习过;而过于精深,学生则很难听懂,容易引起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课前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思想基础,尽量满足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种学生的需要。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首先讲解神经生物学基本的问题,如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与调控,信息整合等;其次,介绍神经科学的几个主要方面,如各个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情绪、学习记忆、认知等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可塑性问题;最后,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更进一步的需要,聘请校内外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就他们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专题讲座。每次讲座后,学生就专家讲座的内容进行提问,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与专家的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神经生物学学习的兴趣。而每次授课后,专家除了当堂针对同学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外, 还留下联系方式, 以便进一步交流指导。这种专题讲座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

三、注重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的讲授

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被认为是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神经科学研究涉及的研究方法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形态学方法、生理药理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电生理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脑成像(Brain imaging)技术等,从形态到功能,从整体到分子。那么在研究中到底采用哪种研究手段,而每种研究方法都能解决哪些问题,这是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通过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的讲述,让学生了解每种实验方法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这一方面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阅读文献,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科研中,针对他们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由于神经生物学理论性强,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较大,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迅速。因此,我们在围绕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论之外,不断检索新的文献,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充实更新教学内容,重点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如在讲到神经胶质细胞时,除了讲授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介绍了本校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发表的关于神经胶质细胞调控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的研究进展。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同时又了解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动态。

五、通过“Journal Club”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根据课程的进度,由授课教师提供相关神经科学领域最新英文文献,指定学生3人一组,经过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最终总结成PPT进行汇报。由于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通过讲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果欠佳。而通过“Journal Club”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学习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使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并且经过一个学期试行的效果来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大大进步。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神经生物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单纯采用传统的板书和挂图等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多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良好的集成性,能把多种信息通过声音、图形、动画、视频、文本等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展示于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模式图、图片以及动画等,使得深奥的原理以及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易懂。例如,在讲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时,如果单纯通过板书和挂图,则比较抽象难懂,需要学生有比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三维立体动画则比较直观易懂,一目了然,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多媒体大大节省了教师授课的板书时间,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从头到尾也都是多媒体图片,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因此应该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课堂教学之外,开展辅实验研究和观察

在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参观相关老师的实验室,了解他们的科研情况,让他们对科研有一定了解。一些对这些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还会主动联系这些老师,参与到他们的研究小组中,平时参加这些老师研究小组的组内研讨会,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文献阅读。在了解现有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进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指导老师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他们的研究想法,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预实验。进而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从这几年实施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名学生已在神经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杂志上。通过课堂教学之外开展辅实验研究和观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兴趣。

近几年,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于神经科学的发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实践、主动求知的精神,符合我们学校目前建立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建军主译.中文版:神经科学-探索脑(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周加仙.“基于脑的教育”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2(34).

[3] 杨萍,阮怀珍,邓其跃.提高神经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