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4-25 08:2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

篇1

1.1现阶段林业经济与学科发展进度不符合

学科发展和建设仅仅拘泥于形式,没有深入进入学科改革和体制创新;学科的建设力度不够,导致学科真正的科研范畴、内容甚至理论体系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相关林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上,远远不能为飞速发展的林业经济服务,导致林业经济高度管理人才的缺乏。

1.2林业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缺乏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研究起步晚,基础差,所以国内林业经济管理的理论体系不仅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错误。科研如果没有一个完善正确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很难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并且对应学科建设因为制度和管理的缺陷,导致学科的基础研究缺乏,大家为了在短时间取得高的科研成果,都闭门造车,理论斑驳紊乱,缺乏了一个科研领域最基本的科研秩序。

1.3林业经济管理领域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

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水平度低,研究体系不完善,缺乏高效的研究手段。国内的高校以及相关的研究单位,现在研究的模式主要是2种,闭门造车,就是取壶画瓢,不注重于国外先进的科研人员和单位的技术交流,对于他们的先进知识没有充分的利用;拿到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就照搬,不考虑自身的情况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导致效果甚微。所以现阶段国内科研机构对于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应该不断的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研究出属于我们自己完善先进的理论体系。

2如何加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

2.1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良师资

发展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必须加强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作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优良师资,是发展学科的重中之重。只有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对应的学科才能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对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派遣优秀的教师到国外学习,培养一些顶尖的学术带头人,建立完善的学科激励机制,有效的促进学科健康快速的发展,形成一种激流勇进的发展态势。

2.2培养高技术科研人员

对于高技术科研人员的培养,国内林业部门和高校需要联合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对应的战略目标,将人才培养真正的付诸于行动,为学科不断培养新鲜的血液;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对培养理念的创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很多地方林业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林业经济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以,传统的培养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必须革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才能获得先进的研究理论;国外在很多方面,对于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所以没必要闭门造车,需要不断加强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的交流培养,学习先进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

2.3学科研究要满足当前时代需求

林业经济在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对于高端的林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有一些新兴领域甚至达到了国内空缺的地步。所以为了配合迅速发展的林业经济,满足林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林业经济管理研究单位和高校需要定向的培养人才,针对当前很缺乏的林业经济管理的一些领域,优先的发展和培养,对于学校和科研机构就需要随时了解我国林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一定要根据需求列出重点发展方向,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威望,还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林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

2.4建设现代化实验室

实践出真知,理论最终都要付诸于实践,再伟大的理论也需要实践的验证,所以实验是科研必不可少的部分。实验室同样是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的基础性的硬件设施,针对国内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国家应该大力投入资金支持,建立起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科研环境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这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展开科研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结束语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林业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林业经济管理是发展林业经济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前提保障,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林业经济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在符合国家经济的前提下制定林业管理标准,以此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对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林业经济管理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提高林业经济管理实践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仅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林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林业经济管理不仅关系着林业的发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然而,虽然我国对于林业管理开始的时间较长,但是发展速度却比较慢,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不严、执行不力、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基于此,要加大林业经济管理力度,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我国林业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目前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森林资源过度开发与国外的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以及产业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发展迅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包括对树木的需求,过渡开发森林资源,使得森林面积迅速减小,从而使森林资源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1.2林业产业化低林业化产业低也是我国农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林的经营方式为分散式,缺乏有效的经营机制,机制的缺失阻碍了林业向着市场化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不利于林业产业化的深化,另一方面也给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林业产业化低会导致林业发展失衡,致使林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别。在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林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业链及规模,而有些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管理水平低下,无法与市场接轨,从而为林业的总体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

1.3林业执法不到位林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护林业资源,随时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使用情况。对此,林业相关部门建立了林业监察体系,并设立了林业基层执法检查站,为方便管理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供基础条件,监察体系与检测站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为优化林业产业化结构及其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其在为林业提供发展平台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林业工作没有受到重视,相关人员执法不到位,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而且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林业执法的重要性,林业法制观念淡薄,导致执法过程秩序混乱,降低了林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从而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林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2.1加强管理制度改革林业的产权制度与林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在现代的林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具体的林业工作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现代化的、符合林业经济发展规律的林业管理制度。首先要确定林业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林业的产权制度,才能激发相关的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林业管理工作中奉献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其次要有效地进行林业工程的分类经营制度,落实林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的不产制度,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再次,要做好林业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方向的划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保障林业生产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能够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利润。最后林业经济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大对林业经济管理的监管,提高监管力度,这样才能够形成协调统一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2.2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之路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林业的发展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能力,既满足了科学发展的观念,又适应了现代化时代的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而且又以保护环境资源为准则,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为后代的和谐发展和安居乐业提供了资源。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在超过林木生长速度的基础上过度开采森利资源,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我国的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其管理力度不足,乱砍乱伐的现象严重,使得其面临着毁灭性的威胁。因此,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之路,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全新的资源开采模式,同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使林业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资源保障。

2.3优化林业产业链结构目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产业链结构还不完善,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在部分地区有着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其形成时间过早,已经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无法有效地与市场接轨而逐渐被淘汰。因此,林业部门的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改变其行政式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使其在林业市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增强林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链结构。

2.4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2.4.1加强木材采伐管理近年来,我国乱砍乱伐、非法经营大加工木材、盗伐林木的违法行为日益严重,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严禁违法现象再次发生,杜绝超限额砍伐森林资源,加强木材采伐管理,为保护我国林木资源做出贡献。

2.4.2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管根据现代化时代的特点,完善木材采伐指标规范标准,在加强林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依据规范准则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管力度,严厉杜绝超证运输或者无证运输等违法现象的发生,有效保障木材的正常开采。

2.4.3加强林地管理加强林地管理也是有效保护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严禁过度开采行为,对于开垦过度的林地,要退耕还林,依据国家制定的林地保护规定严禁继续毁林开垦的现象,一经发现,必须依法处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宣传保护林业的重要性,使保护林地观念深入人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工业化以及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过度开采林木资源的现象愈加严重。因此,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力度,为保护森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从而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林业管理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要不断改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在林业管理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执法严明、操作性强、监管明确的森利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林业建设的经济基础,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山青,沈杰.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自陈情况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3):274-277.

[2]蒋海.对当前林业经济理论基础和研究前沿的几点认识———兼与李周同志商榷[J].林业经济,1997(6):57-60.

篇3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含义

早在1996年,著名林业经济学家张建国先生就将现代林业界定为“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林业”[1]。随着林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现代林业的定义又拓展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前提,实现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林业”[2]。在近10余年中,屡有学者对现代林业进行再定义,有的侧重于现代林业的功能,有的侧重于以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方式来界定,有的侧重于以生态理念为指导[3]。

基于上述关于现代林业的界定,并结合林业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均衡性等特点,笔者将现代林业定义为:随着社会对森林演进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基于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广泛采用现代科技保护、生产、经营利用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以显著提升林地的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及提升社会公众的森林生态文明认知;并建立科学的林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追求通过森林多功能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

与传统林业相比较,在现代林业的建设中,物质产出、社会支撑和环境服务等多重利益交织在一起,从而使现代林业具有特殊性[4],具体表现为林业的功能和地位、林业的经营思想、林业发展的驱动力、林业的发展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

第一,林业功能和地位的变化。森林在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生态服务、解决生态危机、保障木材供给、促进区域发展和减少贫困等方面的功能得到广泛认知,现代林业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林业经营思想的变化。现代林业经营思想以尊重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基础,将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主体从资源所有者拓展到社会各层面,促使经营目标更加多元化和社会化、经营手段更加现代化、经营客体更加多样化和系统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更加公平化。

第三,林业发展驱动力的变化。科技发展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成为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森林多功能需求间矛盾的最重要手段,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进而使得林业科技发展水平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判定标准之一[5]。

第四,现代林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全面进入工业化文明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严峻。同时,森林对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开始真正得到认识,林业已从资源、产业等物质形态上升到文化、文明等精神层面。林业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林业认识的发展,都使现代林业的发展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也使现代林业的建设更容易汇集社会资源。与此同时,现代林业的发展也更需要创建新的社会参与机制,更加注重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实现。

当前,现代林业建设在国家决策中已得到体现,并成为调整我国林业工作基本思路的指导思想[6]。基于此,我国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属性

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属于管理学门类,是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科学研究领域方面,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以林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相关科学所组成的科学体系,主要涵盖了林业经济、林业管理和林业政策3大领域。其中,林业经济学是林业经济管理科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从一般经济理论的角度解释林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一直被划为林学学科或管理学科,这导致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理论基础、方法体系、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构建存在不足,影响了学科的人才培养,也制约了学科服务林业实践的成效。

现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属性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其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为经济问题,或是具有经济属性的问题,已经从林业资源配置拓展为林业经济发展规律与问题的探索以及林业发展政策研究,且研究命题多着眼于探寻经济规律。

第二,其学科领域中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源于经济学科的相关科学,如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第三,近年来,一些国家把林业经济研究归类为资源经济学研究的特定领域,从而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定位为应用经济学科的范畴。第四,就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研究实践而言,主要命题大多属于应用经济学研究领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以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为研究对象或出发点[7]。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定位为应用经济学科,在微观上主要研究林业的市场经济行为、资源在市场价格或价值杠杆作用下的最佳配置问题;在宏观上主要研究林业发展中利益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以探寻现代林业建设中的经济规律,并指导现代林业建设的顺利推进。由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不仅涵盖科研工作,还涉及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等,所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着眼于培养能运用经济学和林学等基础理论和方法解释林业经济活动现状背后的经济规律并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以提高林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推动林业多重功能完好实现的专门人才。因此,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定位为应用经济学学科的范畴符合学科规律,也符合国际和我国的林业实践。

当前,我国把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归于管理门类的农林经济一级学科,主要着眼于学科管理;而在进行具体的学科建设时,应从基于应用经济学科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构建学科的理论体系。

三、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拓展

正确地认识林业对把握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7]。建设现代林业不仅拓展了林业经济活动的范畴,也转变了林业经济活动的方式,使林业经济发展的内涵不断深化,进而也推动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拓展。

(一)林业经济研究领域的拓展

现代林业经济活动边界的延伸赋予了林业经济研究更广阔的空间。现代林业经济活动已从传统的以木材等森林资源为主的营林和加工制造活动不断拓展至非木材林产品经济、森林生态经济、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林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态文明等新领域;相关研究呈现出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的趋势,并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政府行为的重要领域。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寻求视角选择的创新,实现学科领域的拓展。

不仅如此,从价值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角度而言,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还体现在森林和林业价值内涵的拓展以及价值实现形式的变化上。当前,森林及林业的价值形态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公益价值上,基于市场的价值实现形式和非市场的价值实现形式成为林业资源配置的双重机制,从而导致林业收益分配机制的变化。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现代林业利益分配中,从生态补偿、政策性利益倾斜、资源权属及权益的制度性改革和调整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二)林业经济研究视角的丰富

现代林业经济活动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化使得林业经济研究的视角更加丰富,并要求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加速融合。现代林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已从资源的所有者、生产经营者等“经济人”主体,拓展到林业的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国际行为。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主体范围的延伸及性质的多元化使现代林业的发展更具整体性、系统性、社会性,并促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将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展到森林资源的价值属性、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林业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政府和社会在林业发展中的责任等方面。

与此同时,现代林业的发展使林业经济活动的客体从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业生产资料拓展到森林生态系统、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层面,并延伸到生态文化产品供给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层面。林业经济活动客体的拓展和变化,特别是公益性经济活动的增加和政府行为的广泛介入,使林业经济学对林业经济活动规律及问题的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从客观上要求林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应更多地引入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公共管理学、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社会学与传统林业经济学的交叉和融合进一步加快。

(三)林业经济研究命题的多样化

林业经济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命题更为多样化。林业经济活动传统的组织形式是以生产经营者为主体,以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为基础,诸如国有林业企业(国有森林工业企业)、国有林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集体林业经营组织、以林农为主体的私有林经营组织、基于各类承包和股份合作的经营组织等。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产权清晰、经营主体明确为特征的林业企业组织形式更加完善,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林业管理事业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经济活动组织的属性。此外,越来越多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到林业经济活动中,进一步丰富了林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林业经济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既体现了社会林业责任体系和利益体系的变化,也必然对林业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及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要求。因此,从林业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必须加强林业管理体制、林业经济活动参与机制的研究,并发展其相关理论。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拓展对学科本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科需要寻求理论创新,为在新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新领域的持续关注和研究,推动学科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完善。此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拓展对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重点及其保障体系的建设

现代林业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导致林业经济活动的内涵、形式和过程发生变化,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更具紧迫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工作应具有侧重点,并通过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一)学科建设的重点

为了促使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重点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加强教学和人才培养

根据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本科人才的培养主要为培养研究生奠定基础。因此,要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重新进行确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更加注重经济学及方法论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2.加强理论研究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构建起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以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区社会学、林业区域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等为分支的学科理论体系;并积极引入和导入经济学方法在林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案例,为今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8]。

3.加强实证研究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结合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并注意研究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同时,可根据各高等院校的优势和地域特点,形成既各有特色又整体协调的研究格局。

4.加强队伍建设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增加经济学类人才的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一批在国内和国际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

5.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内层面,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加强与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重视引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保障体系的建设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林业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而要想促使我国林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则必须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当前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我国林业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文主要简单论述了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现状,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举措,以及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林业经济 创新管理 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伴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问题,而林业的经济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结合当前地区的一些林业经济发展现状,找出一些有效的创新管理举措,并通过分析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效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大兴安岭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大兴安岭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其林区也拥有着大量的经济资源,不但蕴藏了丰富的林木枝干,同时还有着大量的经济植物,包含药用植物,食用植物以及其他的一些经济植物等。这些林木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促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大兴安岭的林区也紧跟社会经济环保发展的潮流,逐步开始引进了天然林保护的举措,但是天然林的引进却导致林木产量的减少,这样就会制约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合理引进天然林保护的措施,保证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大兴安岭林区的管理部门职能划分的不够明确,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措施也没有有效的制度来制约,这就导致大兴安岭的林区经济管理能力不高,同时也无法真正实现经济管理的目的。虽然从表层来看,大兴安岭给林区经济管理配备的管理部门、体系很多,也较为齐全,但是具体的机构职能划分的并不具体,也不合理,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2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举措

2.1合理制定一些科学的管理制度

首先,相关地区政府人员必须结合林业地区的发展现状合理制定一些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创新我国林业经济的有效管理。一方面政府人员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前,要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有效考察、分析、探究,保证制定出来的制度具有可实施性,并且还能适应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的管理制度才是创新的,科学的。另一方面地区政府人员在对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林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我国地区林业的健康发展。

2.2加强科技管理的创新

只有不断加强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应该结合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现状,转变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理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共同发展,只有彻底创新、改变当前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模式,才能更好地改进大兴安岭地区、甚至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而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传统中很多地区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多是以粗放型为主,大兴安岭就是这样的,而这样的模式并不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因此应该将其转为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想更好地实现这样的转变,则需要加强对我国特别地区林业的支持和鼓励,大兴安岭林区在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对大兴安岭林区的创新管理,引导大兴安岭的林区发展引领其他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对林区林木质量的有效把控

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就是林区林木的生产和销售,而林木的质量对林木的生产和销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林区林木质量的有效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大多数地区的林业来说,包括大兴安岭林区也是这样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有效提升林区林木的质量,首先必须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则,正确构建适合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林木质量监测系统,而各个地区,包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黑龙江等等,都必须结合地区林业发展的情况,强化地区林业管理人员以及林业科研人员对林业产品推广、宣传的力度,并配置有效的林业科研探究设施,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林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逐步改进和创新我国林业林木质量监测体系,确保林木质量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次需要不断创新当前的林业林木质量管理制度,结合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一些林木质量要求准则,同时强化林业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把控和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林业林木产品的质量。总之,在对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则,并且结合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科学合理构建林业林木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更好地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林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使我国林业经济更好地发展,同时推动我国林业经济更好地走向世界。

3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3.1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这样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必须要紧跟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还必须要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而大兴安岭林业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应当结合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不断创新林业经济的管理,从而确保我国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还处在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从原始的林木生产向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的转变阶段,即从原来的天然林转变为当前的人工林,从原来的开山建田转变为当前的退耕还林,可见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这也给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的发展甚至是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合理采用这种客观条件,应对机遇和挑战,才能促使大兴安岭以及我国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但应该紧跟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步伐,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有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林业经济发展中,环境发展以及生态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合理采用一些创新管理举措,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革,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方向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同时这个改变在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改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一是由传统的林木生产改变为当前的环保生态健康建设,二是由原始的天然护林改变为目前的人工护林,三是由原本的开山建田改变为当前的退耕还林,四是由原本的无偿利用改变为当前的有偿利用,五是由个别部门的林业管理改变为当前的社会性林业管理。总之,我国地区林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应该根据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不断改进和创新林业经济的管理,采用一些创新的举措,并结合林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省阳.浅析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J].绿色科技,2015(1):283-284.

[2]孔凡荣.浅析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81-82.

篇5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林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化的农林经济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现代的农林经济管理模式还有待完善,发展农林经济离不开完善的管理,需要我们从根本上研究农林经济管理,了解国家对农林经济实施的政策,才能解决农林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林经济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1 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农业强国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的农业种植土地分布的比较散,而且农业种植缺少现代化的种植生产技术,农民的农业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山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是需要靠人力去进行种植,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很多农村人员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人口数量急剧的减少,大量的农田荒废、出现严重的土地闲置现象,这样家中了城市发展的负担,也拉大的城市与农村收入的差距,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如果不能建立规范的农林经济管理体制很容易导致农林经济走下坡路。提高农林经济的管理,对提高农林经济竞争实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解决农村人口吃饭难,生活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2 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解决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就要坚持不懈的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农村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工业发展都应该遵循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原则。农民的工作热情要通过不断的鼓励来带动,这样才能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才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现代化技术的实施。对农林企业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农林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2.2 农林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

农林业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农业的发展和改造情况进行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农林经济的管理方法,提高农林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具备农业操作的理论知识,还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让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应用到农林业的工作当中。

实现农林现代化的管理还需要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给农林业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做出正确的指导,同时政府部门的鼓励政策也对农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农林现代化的管理提供有力帮助。

2.3 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

农林经济的管理问题关乎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正确的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农业企业稳定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农林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而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农林经济的管理,还能够使我国农林经济的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现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所以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还需要尽快从农村教育抓起,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农林科技体系的改革方面也要加强,无论是从技术服务管理还是科技管理方面都要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只有加大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力度,才能加强农林科技机构的管理,从而提高农林经济管理水平。

3 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与创新

农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因此,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和创新至关重要。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主要让学生了解到农林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和特色内容,以及如何协调好经济与管理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创新。这也是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的重要任务。农林经济管理是以服务为特色的学科,服务于农林经济的发展是教育的使命,只有适应于农林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目前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正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是根据农村经济的转型所制定的。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的提高其生产水平,加强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迫使农林经济管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同时农林生产经营方式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供销方式,需要改变为开放的生产和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针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转型案例来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建立进行指导。让学生从资源的分配到产品的销售进行全过程的了解。总之,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管理的人才,从而为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本文对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农林技术的发展,需要从农林教育开始抓起,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同时对农林经济管理要建设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农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市场需求不断的分析。在传统农林经济管理的方法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在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林技术水平。相信随着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建立,以及科技兴农战略的重点实施,一定能够使我国的农林经济发展的更好,让农林企业在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为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沈宇丹,刘宇虹. 基于能力建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山西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04)

[2] 苏红伟. 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3)

[3] 徐秀英,付双双. 新时期农林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基于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的调查[J]. 人力资源管理. 2013(05)

篇6

关键词:林业;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林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作用都得到了体现,并且成为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到林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的促进意义以及配合意义。再加上近几年我国的林业生产观念得到了优化以及改善,国家已经开始逐渐从资金以及政策等诸多方面加大对于林业的扶持和投资,这也就使得林业生产引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样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工作越来越合理。本文主要对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管理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提高林业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制定与完善相关的经济发展政策

想要实现林业经济的科学管理,要求政府必须要在制定相关林业经济发展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实施科学调查以及科学研究,只有确定了想要制定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后才能够出台。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林业经营人员自身的立场,这样能够有效实现林业政策的双赢,甚至是多赢,进而使得经营者自身的经营活动能够在有效、合理的政策下来实施,最终实现我国林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利益。

2、实现林业经济科学管理要注重科技创新

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创新森林经营理念,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们要正确理清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森林可持续、林业可持续等方面之间的关系,要围绕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采取科学有效的可持续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经营管理。全面支持我国林业产品示范园区建设以及示范基地建设,进而将林业发展的水平提升。与此同时,想要实现林业经济科学的发展,就必须要转变追求和目标,从过去传统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转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够不断改善我国林区生态的状况,进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想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要注重对于我国林业之中龙头企业的支持以及培养,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来将林业发展整体的水平提升。

3、实现林业经济科学管理要提高产品质量

想要实现林业经济科学管理的质量,首先要提高产品质量,遵守WTO的规则,逐渐建立起我国林业产品质量的监测网络,每一个地区都要加强对于林业产品科研推广的力度,配备一定的科研设备,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完善我国林业质量监督的机构,加强对于我国林业产品的检验工作以及林业环境的检测工作。不断完善我国林业产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制定出严格的林业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规则,加强对于林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以便能够提高林业产品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对于WTO相关规定要严格遵守,积极建立起我国林业产品质量认证的体系,创建出名牌的林业产品,从本质上将企业的信誉踢得横,以便能够使企业所生产的林业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之中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提高林业科学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想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应用科学技术,林业发展也是一样,如果不是单一追求经济发展,就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最好的方法是将科学和技术用在林业的发展上,不断提高科技含量。

森林资源的数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确保强劲的生产率,因此必须保护森林资源,积极培育森林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品林经营,是国家的基本产业经营的一种模式,它通过自我融资,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同时确保林价制度的全面实施,使森林培育有充足的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1)旅游业的发展。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区,可以考虑发展旅游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改善和提高,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有更好的前景,加强环境保护势必推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农林结合。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结合当地的农业和林业的实际情况。农林结合不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也可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以林养林。这种方法较为科学,可以提高苗木发展森林,林木加工,也可以发展经济果林。农民也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菜结合、林禽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

想要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要求人们必须要充分重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1、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前形势下,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要适应当前世界趋势,从世界林业经济发展这一个角度来看,林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科学的、全面的管理时期之中。林业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实现我国林业科学发展重要的目标,更加是保护以及重视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这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共识,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准则。对于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要实施规范化以及更加全面的管理,强化对于林业生态系统科研的力度,建立起林业经济会计核算的体系。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产品在市场上面的供求关系产生了一定的改变,林业经济发展主要的矛盾已经从供给量制约逐渐转变到了资源以及市场二者共同约束这一个趋势中,林业经济发展自身的国际化也在不断提升,区域以及国际之间合作越来越多,这一点适应了当前国际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从本质上为了调节林业经济发展子身份战略注入了新的思路和能量。

2、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发展方向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进入到了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转变阶段,更加是林业经济战略转变的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的木材生产为主转变成了生态建设为主,从过去的天然林转变成了人工林,从过去的毁林开荒转变成了退耕还林,从无偿使用转变成为有偿使用,从部门性林业转变成为全社会性林业。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实现林业经济科学管理要制定相关政策、实现林业经济科学管理要注重科技创新以及实现林业经济科学管理要提高产品质量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林业经济科学管理的措施。接着又从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晓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对推进林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9.

[2]郑良.提高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和建议[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

[3]郭志红.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J]. 山西林业. 2010(1).

篇7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农业信息管理;农业经济

前言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十分迅速,这样的背景给很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移动云的工作时代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效果,很多相关的云技术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诞生,农业信息管理就可以充分应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高内存,高性能存储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和流行。在此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农业信息管理模式中的大数据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在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在一些省级市级的大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这一过程本来就有着相对的重要性,又因为在数量较大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数量过于庞大的数据而难以处理,所以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来对其进行分析。农业信息管理的过程涵盖了中国农业基础数据结构,区域农产品,农业技术专利数据和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应成为支点。逐步扩大了农业的二,三产业,如饲料,化肥,农药等。目前的宏观经济数据背景已经被大数据进行了整合,而且也将农业大数据部进行了建立完善。并且将相关专业的应用,完全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可以将农业重大决策事件进行提供有效的确保安全和信息支持。大规模农业数据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也也是人们俗称的农业大数据应用。他给两个方面提供应用支持,一个是农业高级管理方面和农业服务部门。大量的空间地面遥感数据和实验数据,以及各种遗传数据和测序数据等数据已经通过农业科学研究进行了产生,而且通过此次大量的分析和科学的,知道可以更好的对农业生产经济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二、农业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现在中国农业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每个生产过程发展不够一致,其之间的工作联系也不够紧密,各方面的信息传递做的都不够到位,因而一旦到了比较大的规模的程度就难以进行更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工作。在传统的农业管理过程中农业数据信息可能会出现的漏洞数据导致数据隐患,的不合理数据结构导致数据准确性降低,缺乏详细数据会导致数据归纳,数据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客观数据等问题很常见,以上的各种问题限制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过在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大数据管理的方式发现农业信息当中存在的一些隐藏信息,进而能够创造出来一个更加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现代化的农业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话就可以有效的促进后续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方法和生产方向的指导。通常来说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数据管理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如果能够让农业数据保持充分的准确性的话就可以确保进一步的实践过程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提。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正在实践中。农业大数据提供了一定的时间来避免农产品。风险的可能性。提供农业市场未来变化的预测,包括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风险预防。在一些农业生产作为更加重要的生产过程的地区当中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该技术的主要应用具体包括:了解产品价格趋势,及时调整政策,减少农民经济损失;通过对自然资料的分析,提取预防自然灾害,减少对当地农业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危害,加强政府的地方农业控制。

三、传统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解答策略

在农民传统的经济生产过程中,作物种植和生产往往受天气,地理环境,生产稳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农民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例如,6月和7月的台风和暴雨将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2017年7月,洞庭湖区洪水给当地农民种植水稻造成了重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没有具体的市场信息,他们无法科学地预测农作物的种类,导致成熟期的高产,因此他们只能打折价格。但是,仍有大量农产品无法出售。销售稳定,挤压和腐烂。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公司经常下乡购买大量的农作物和水果,然后将其出售给当地居民,学校,工厂等地。由于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消费者对价格不太敏感,然而,在传统的农业供应链中,存在着严重的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不可能知道他们购买的食物是否安全以及价格和质量是否得到保证。对于农民来说,不确定企业的购买价格是否最好,或者农产品是否可以直接出售给市场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新技术公司正在为农民提供定制的农业经验。例如,农民只需上传基本信息,如地理信息,土地面积信息,年收入和劳动力数量,即可享受企业使用的大数据技术算法。在个性化种植计划,大数据定制种植计划中,农民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种植时间,农产品比例,每个类别的比例,农业活动的不同阶段,以及天气,市场价格信息和其他详细数据,所以优化传统。种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农民的农业生产融资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许多新兴金融服务公司逐渐开始向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民提供融资贷款。这些金融服务公司利用大数据算法控制农民贷款风险,并与保险公司,银行和当地农业部门合作,筛选合适的农民,为农业活动提供初始资金,解决农民的融资困难。

四、结语

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不断进步和升级,对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加入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利益。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引导农民开展农作物种植活动,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销售农产品,挖掘潜在的优质消费者,优化冷链物流路线,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这项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绩效评价 评价体系 经济管理

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对企业的资源进行规划、组织、使用,以达到设定的标准为目标,方便企业进行管理的方法,也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将提高工作绩效的问题进行持续沟通的一个过程。本文深入探讨了绩效评价体系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并以绩效评价体系对医院经济管理的作用为例,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医院较之企业,其经济管理上也有类似的地方,希望能够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经济管理实施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理模式较为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状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许多的新型企业崭露头角,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与我国经济管理的水平不相适应,且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企业大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的时候,往往都会忽略经济管理所处的重要地位,造成经济效益的严重亏损,目前我国的经济管理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要优化中国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是优化经济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绩效评价是我们完成经济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首要步骤,然后通过制定绩效评定体系计划,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了完整和详细的绩效目标,能够更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所制定的评定计划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贴合实际、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清楚明了、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推敲,反复的调查,最终确立。上级对于绩效评价也应该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局面,保证经济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建立经济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够考察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也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实现经济的最大效益化。

(二)实施绩效评价内容

好的计划更加需要强有力的实施方法,目前我国企业的绩效评定几乎都与工作人员的薪酬相关,容易导致工作人员过于重视自己的薪酬待遇,过于轻视社会服务的质量。所以在绩效评价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评价的监督力度,将对传统的数据核对转化为对事实的论证。将绩效评定延伸到各个方面去,减少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犯错误几率。

(三)反馈绩效评定结果

企业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对经济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对于绩效评定体系的结果要及时地反馈,再对这些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整理,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必要时再对绩效评定的标准进行一定的更改,我国的企业管理常常带有很浓厚的传统感情主义色彩,有时会导致绩效评定的结果不够公正,坚决杜绝这种现象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三、绩效评价体系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经济管理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下面我将以医院为例,对其做详细的阐述。医院作为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其经济管理模式跟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即是用最少的成本实现经济的最大效益化,而医疗机构则是在控制成本预算的前提下提升对社会服务的质量。自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对医疗行业有着经济上和物资上的帮助和扶持。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医院将眼光不局限在眼前的经济效益中,更加注重整个医疗服务程序的质量,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对患者身体上和心理上整体连贯的照顾。所制定的绩效评定标准也能够对医院内部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应当加深全体人员对于绩效评价体系的了解,使他们义无反顾地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贡献力量。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地反馈,所发现的问题要合理地解决。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对于绩效评价对经济管理作用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当前形势下提高经济管理水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实施绩效评价体系发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绩效评价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勇.绩效评价体系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经贸实践,2015,(9):212-212

[2]董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

篇9

关键词:森林;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56-02

一、森林经营的分类

营造速生丰产林和绝对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经营类型的两个极端,森林经营的类型应该是多样化的,其他类型应该是多功能经营的。从时间效果来看,“近自然多功能经营”是效果明显、理论基础比较完善的。中国林业用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划定大面积速生丰产林和绝对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应该是近自然多功能经营,包括现有部分人工林的近自然改造。森林经营的目的是发挥森林的三大功能,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保护和利用,分类与多功能

二、森林经营发展动态

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展开了一次关于森林作用的大讨论。 1990年,“生态林业”理论,是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实施林业综合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1992年,解放和提高林业生产力,对林业进行分类指导,按林业分工论照专业化分工原则对林业经营格局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就是用少量的林地来作为木材培育,将大量的森林从生产力中解放出来,发挥其生态作用。1996年,“现代林业论”,指的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和现代工艺方法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的林业可持续发展。2007年,贾治邦提出构建三大体系为核心的“现代林业理论”,要求用现展理念引领林业、用多目标经营做大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 三大体系即完善的林业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及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近年来,随着森林经营逐渐完善,国内科学奖们,确定了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功能多样天然林是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森林经营的最高原则是培育健康、稳定和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正确对待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科学处理分类和多功能经营的关系,森林的三大效应可以在科学营林中得到协调。同时,也指出了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性。新西兰、澳大利亚人工林用了八十多年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德国、奥地利近自然林培育的大径材用了八十至一百二十年。森林生态功能和森林环境的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三、森林经营发展纯在的问题

1.国家对公益林的补偿。主要体现在国内各大森林经营基层单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务是委托乡镇财政经管站,而村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又是通过林业部门渠道走的,乡镇财政经管站对各村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数额不够了解,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管理;林业部门也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不能及时公开,使个别村干部在领取到补偿资金之后将其据为己有,不纳入村集体账务管理;上级主管部门专项检查,主要是查了相关补偿资金的资料是否齐全、资金是否兑现到位等,而对违规违纪问题却很少过问。

2.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的权属及经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正确引导和指导林权所有者开展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活动,引导林农营造混交林。在此期间,农户们部分存在了抵触,政府部门更需要进行协调。在树种选择时,注重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改善的优良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不宜种植桉树等引进的速生用材树种。对沿海基干林带的老林带进行更新采伐前,必须在其内缘营造相应宽度的林带,待新营造的林带郁闭成林后方可进行老林带更新采伐。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强化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凡在生态公益林区域中的经营活动,应由林权单位提出申请,经县林业局同意后实施。

3.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国内干流源头及两岸、国内一级支流源头及两岸、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等重要区位的生态公益林和沿海基干林带等二级保护的防护林,以及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科学实验林、母树林列为重点保护。以非生产性施策,按近自然林业经营,可进行必要的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采伐方式采用生态疏伐,林分中的阔叶树为保留木,确保林下植被不受破坏,伐后必须采取封育、人促、补植等措施使其尽快恢复。其中:对二级保护防护林中的天然起源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的择伐,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对二级保护防护林中的天然起源的马尾松纯林,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5;特种用途林中的科学实验林、母树林,根据其经营目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沿海基干林带内缘起800米生态脆弱区内,允许老林带进行更新采伐。

四、发展珍贵乡土树种

鼓励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在生态公益林的疏林地、林中林缘空地上补植、套种红豆杉、香樟等珍贵树种。补植、套种要严格控制密度,采用免耕法,尽量减少原植被的破坏。郁闭度0.3以下的疏林地,补植20株左右;郁闭度0.4以上的林中林缘空地,套种10株左右。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搞好造林规划,落实套种具体地点;乡镇林业站要指导林权所有者与造林者签订合同,并建立补植、套种珍贵树种的台帐。补植、套种的林木允许依法采伐利用,确保其合法权益。

五、林业可持续发展远景展望

1.将生态建设指标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指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十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章论述,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战略新布局,体现了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我党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体现了我党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度关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中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任务,也同样是我省建设“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的必然要求。

2.全方位,多角度,多方面发展林业。林业对外开放工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政策性强,敏感度高,要完成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对外开放任务,各级林业部门必须切实加强林业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确定工作目标,推进重点任务,强化政策支持,为林业对外开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健全协调机制,完善政策法规。

3.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全社会多渠道支持林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措施,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和规范资金拨付程序,资金拨付做到层层把关,保证各种报销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完善资金结算手续,资金结算实行提款报账,做到资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做到项目实施有计划、有步骤,资金按时足额执行到位。完善资金专项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工程项目资金进行跟踪问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4.注重公众参与机制,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广泛参与。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并纳入政府政绩考评考核体系;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生态环境资源成本;干部群众要发挥主人翁作用,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社会组织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科学教育要发挥支撑作用。

5.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深化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十一五”按照中央对林业的改革要求,准备安排两个方面的改革。第一,继续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第二,实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关于分类经营的改革,我们确定,在充分发挥林业多功能的前提下,按照森林的主要用途,把它分成生态公益林和商品产业林这两类森林,加快这两类分类经营的区划界定。对生态公益林而言,采取和产业林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政策措施。

6.推动生态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生活方式的革新。十报告中指出,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还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近年来,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容量作支撑,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实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腾出资源量和环境容量,为中国的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高岚.林业经济管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姜炜.浅议中国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知识经济,2013,(8):124-124.

[3] 镜中.森林经营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4] 刘代汉,郑小贤.森林经营单位级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6):44-48.

篇10

关键词:林业会计;特点;职能

通过对林业产业同其他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后表明,林业产业自身不具备良好的适应力,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其本身缺少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其自身体现着社会、生态等价值,是其他行业产业不能够代替,因此,林业产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林业单位的经营角度而言,林业产业的生产与经营不光要将经济收益放入到综合考量范畴内,还要同时兼顾生态收益和社会收益。

一、林业会计目标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需要,需要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更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精心研究,迅速推进。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来说,林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和其他行业、产业进行对比可知,这一行业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经济体系,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其林业本身也不具有相应的竞争性,然而林业产业却具备了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意义,正因为这样使得,林业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在逐步提升。而林业会计要将生态性与社会性都放入到其过程中,而进行核算时,还要将其所产生的利润也要放入到其中,保证林业会计对其实际的运作状态进行良好的分析。而按照林业会计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只有在保证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进行林业会计,才能更好的提升林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以及社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提升对林业会计的要求,而林业会计本身也能够对经济信息做出良好的反馈,同时也能对自身生态效益信息进行真实的反应,有效将林业产业信息量扩大,这也充分满足林业产业三大效益的实际要求。而林业会计在应用过程中,其自身要面对的情况会更加麻烦、复杂,这就导致了会计目标不能局限在某一固定范围上,会朝着多元化、整体化方向上延伸和拓展,而其本身则是通过其自身特点、职能来进一步达到相应的目标,有效促进林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二、林业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在林业会计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其能够满足实际管理中的需求,同时还要统筹管理信息的实际需求。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资金核算方法是使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国营苗圃、各林场核算除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的方法外,同时还对企业利润要素进行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来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管理方面上的宏观要求,从而深入了解单位财务的实际状况,提升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单位经营管理质量。而对单位利润要素进行核算则有利于指导企业的持续经营与管理方向。其次,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以收付实现制的完成作为基础。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而事业单位则会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核算,其中经营性开支核算则使用责权发生制。再次,会计要素的分类。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常将会计要素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即资产要素、负债要素、净资产、收入以及支出等。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包含了资产要素、负债要素、权益要素、收入要素、费用要素以及利润要素等。林业会计会使用到所有类型的会计要素,所以核算比较复杂。第四,林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某种业务上和企业会计又存在很多的不同,除了考虑利润要素外,还要兼顾社会生态效益建设的重任。所以核算过程难精以细化,达到理想效果。最后,以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相对较为简单,且不复杂。随着社会发展需要,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统计资产负债表以及收入支出登记表等基础上增加了国库科目收支明细表,更能全面系统的反映每笔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林业会计单位实际收付体系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收入支出明细表。

三、林业会计自身特点分析

1、林业会计核算内容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林业会计有着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也有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我国目前林业部门属于行政事业合一单位性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也有事业单位具有的一定公益性质。林业产业生产与其他行业生产模式之间没有共同点,其自身经营活动中包含诸多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广泛,不仅有日常活动中的营林以及采伐活动,还包含了与林业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例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林业下属的林场和苗圃场等部门的平时的管理和经营等。而从林业产品方面来看,不仅生产木材以及林产品以外,森林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都能力,而这些都是都归属于生态功能[1]。因此,林业产品不仅能够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其他行业提供发展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同时,林业产业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能使用金钱来进行评定的。基于以上原因,就要求林业会计不仅要真实反映出林业产业的实际经济活动,还要对生态收益和社会收益做出准确的评估以及有效反馈,进而使林业相关部门清楚自身实际价值。

2、成本核算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在林业生产涉及的诸多项目中,部分生产环节不是在生产车间中来完成的,一般情况下会在室外进行生产或者施工,其部分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以及作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林业单位中同一项目来说,下属单位所使用的生产方式、作业设备的种类、劳动组织等通常情况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在导致成本分析与相应评价进行对比等方面,产生相应较为复杂且多样的原因,因此想要提高成本核算准确程度,就要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做好明细账以及相应的考核工作。由于工程资金量较大,基本上都是用于造林和补助林农的资金,让其群众得到实惠。因此,工程资金的管理就要做到因地制宜全部用于绿化,而林业部门则不进行这一部分的成本核算。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成本分析更加准确无误,进而更好的满足提升经济收益以及减少相应的生产成本支出。

3、林业会计核算自身的多样化

因为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林业生产结构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状态。而林业产区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基层生产单位,其本身使用着适合自己生产的组织方式,而林业会计会使用适应自身组织的核算手段,这样就导致了多种林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出现,使得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多样性[2]。大部分林业部门想要加强自身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力度,一般会应用集中核算模式对成本进行有效核算,而其中绝大部分林业单位,依然再使用传统而又具有一定灵活程性分散模式的核算方法。因此,在对林业经济进行相应的管理时,要按照其单位的实际状态来选取最为合适的核算模式和方法,进而保证林业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对林业会计自身职能的分析

林业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恰当的对森林资源进行使用,还要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林业产品的的实际需求,进而达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而其会计职能是通过林业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来进行决定的。下面就对林业会计的职能进行具体分析。

1、合理有效的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不管是哪一家林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只有真正掌握自身单位实际情况,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就要求从事林业会计人员要使用不同的核算方式,搜集大量与经营相关的信息数据,在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以后及时反馈给林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如此一来,林业单位管理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内对林业单位自身的经济以及单位运营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为以后的经营活动做出正确决定,达到林业单位经济收益最大化。林业会计不但需要对日常的财务信息进行记录、统计,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再由管理部门结合林业会计所提供真实有效地信息,达到决策的目的,进而有效促进林业单位朝向更好的方向上发展,同时确保林业资源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

2、对林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把控,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控和监督

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编写和制定,是按照我国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切实要求而逐步形成的。相关法律是否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是由我党以及相关的国家方针所决定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长远良好的发展的基础。而林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经济活动,都会和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联系,同时林业单位所有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林业会计都要进行适当的记录以及反馈。这就需要林业会计在工作过程中,详细记录有关信息,真实的对林业生产活动进行反馈,同时,还要遵守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做出全方位的检查以及良好的监督[3]。除此之外,不仅要充分使用会计信息做好事后的检查,还要对事前监督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事件发生。而林业会计工作人员还要利用自身工作的便利,对我国相关法律进行推广和宣传,帮助相关人员建立法律意识,进而认真落实并贯彻执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五、林业资金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一是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不健全,部分资金管理缺失和可操作性不强。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计算公式过于复杂,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采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在具体兑付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未经批准,调整变更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实施的苗木品种等。二是预算执行进度慢。林业专项转移支出偏慢,且不均衡。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进展缓慢,专项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我省从2008年起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从了解的情况看,这项工作的实施进度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未达到预期目标。资金兑付不及时。对基建项目未按项目建设期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已完工的工程应未能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结转交付使用资金,及时登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检查力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不断的审计检查和财务人员的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监督职能,管好用好林业资金,完成好在林业单位经济活动中所担负的重要任务。结语总而言之,林业产业和其他经济产业不同,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从事林业会计的工作人员,就要在其工作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有效促进林业事业可持续并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淑芬•关于林业会计的特点及职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12.

[2]薛永江•林业会计的特点及职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