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4-25 08: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电子档案的优点和缺点
(一)电子档案优点
1、效率高
电子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是通过无纸化办公,将工作中的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总结、报告、通知通告等,都通过办公软件系统向特定对象予以,节省了大量文件印发、转送、通知等,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此外,经过计算机系统整理后,便于文件档案的归档、查找,由此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绿色环保
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无纸化办公,大大降低了文件纸质的使用,节约了纸张不但能够节省办公开支,而且有能够减少木材的使用,降低来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3、空间占用少
电子档案的存储可以借助于硬盘、光盘和云盘等多种手段,其特点是占用空间少,不需要占用大的空间存储,此外电子档案可以实现异地查询和共享的功能,这些电子档案特有的功能,为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便捷性、高效性和灵活性。
(二)电子档案缺点
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特性,使得信息不在固定的载体上附着,在资源共享和传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篡改、窃取或者删除而且不留痕迹。并且电子文件经过不同格式的转换以后,原始文件易变得面目全非,使得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电子档案存储在网络上会出现被病毒攻击或被盗的风险。因此,在电子档案的技术难点是保障档案的安全性。
二、纸式档案的优点和缺点
(一)纸式档案的优点
纸式档案的特点是确保原始性和真实性,纸质档案通常经人工撰写和机器打印等媒介将文字、图像、表格清晰的展现在纸上,能够可见的原始资料,不宜被经篡改,如果篡改也容易发现,便于确保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二)纸式档案的缺点
随着纸式档案保存时间的长久,就会发现纸式档案很容易受条件影响。纸质档案的纸张在高温、较潮、发霉、虫蛀等环境下,容易对纸质档案产生破坏,再被化学分解后形成“档案砖”。
三、纸式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补性
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载体,电子档案和办公档案都既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起到了互补互进的作用。如何加强办公纸式和电子办公档案的互补呢?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视纸式档案向电子当转转化的质量
纸质档案的内容经过扫描和转换就能够直接完成电子档案的录制工作,所以电子档案的质量也是由纸质档案的质量决定的。因此,在对纸质档案进行入库和存档时,要加强对纸质档案的质量管理。
(二)建立电子档案归档的工作制度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归档应该是按照科学的制度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存档党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才能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纸式档案的不足,在工作中应当避免机械相加等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双轨制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只有科学制度指导才能保证管理的规范和有章可循。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目前办公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非专业出身,对档案的管理只停留在基础的归档和保管,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档案管理在发生重大变革上没有应对能力,容易出现档案保存管理中的遗漏、删除、重复归档等重大问题,并且一些单位并没有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缺乏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人员,使得电子档案在形成和保管中存在重大隐患,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并具有各方面专业技能的档案管理团队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篇2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方略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在我国企事业单位领域得到了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中得到应用。成为企事业会计工作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伴随着会计电算化产生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也成为了会计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而对企事业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会计学术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磁光介质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使会计档案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笔者根据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具有的特点,具体如下:
1、会计档案的载体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物理性质与传统手工会计档案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档案不仅是通过打印输出的纸质会计档案,更重要的是有磁性的介质或光盘。备份或者复制会计档案都非常容易。
2、载体的性质变化的新特点。传统手工会计档案是纸质的,具有直观的可视性的特点。
3、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光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也才具有生命力。即会计电算化后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4、会计电算化后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即会计电算化后,不仅要保管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5、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易遭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同时他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会计电算化档案对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
6、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实施严格管理。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方略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与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万一计算机硬件系统发生损坏,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都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贴上写保护,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笔者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l)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您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2)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2、要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储介质和保管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储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2)对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
(3)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各种备份软盘均要标明类型、备份期间、备份时间和备份人员等有关标识,以便查找;
(4)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
(5)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系统管理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应及时制作数据备份;
(6)需要对备份磁盘进行操作而又可能危及该磁盘的完整性时,应制作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3、要是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数据防范的管理。
进入网络以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又受到了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电脑黑客、病毒、一些网络管理不善和硬件自身的损毁等问题上。在会计领域中电脑黑客主要是指竞争对手和专门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它们通过捕获、查卡、信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义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网络,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
因此,电算化网络系统必须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电脑病毒除了通过软盘、光盘、磁带等途径进行传播外,还大量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在网络环境下,电脑病毒隐蔽性更强、破坏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地破坏,甚至破坏电脑硬件。
四、结语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会计数据的比较,从而为本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日常的事务外,还应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如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做好了以上工作,有理由相信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一定会更出色,会计电算化事业也将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 张予宏 李莹:《2004年~2012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研究综述》,《档案管理》,2013年04期
[2] 沈跃:《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形成与管理》,《兰台世界》,2009年10期
篇3
(一)建立“双套制”模式
确保重要信息完整。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双套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脑及现代通讯技术,否则就无法介入文档的形成和保管。另外,“双套制”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哪些档案应该实行“双套制”,哪些不应该实行“双套制”。只有根据各个档案的内容特点采取相适宜的管理方法,有选择性地实行“双套制”管理,才不会造成人、财、物力的浪费,并且实现对重要信息的完整保存。
(二)规范电子档案利用方式
避免不可挽回损失。一是采用的利用方式应视利用者的情况而定,不能无原则地向所有利用者提供全部利用方式。二是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地管理。一般情况下,对于内容不是完全开放的电子档案,不宜用拷贝的方式提供利用,对于提供拷贝的制作,必须在有效监控下进行。三是在采用通信传输或直接利用等利用方式时,对有密级的信息内容要进行加密处理,并对所使用的密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四是系统应对利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并自动进行相关记录,作为对利用工作查证的依据。
(三)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管理
提高档案保护意识。电子档案由于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重化,导致了利用工作的复杂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子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上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既能使电子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被利用,又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可靠、安全、有效地保护。
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电子文件的存放环境
电子文件的载体基本上是光盘和磁介质。由于介质的特殊性,电子文件的存放环境也十分关键。在光盘上存放,要避光、防潮、防有害气体,存放时一定要采用书立式以防光盘的变形,影响数据的读取。磁介质包括软磁盘和硬磁盘。软磁盘稳定性差,而硬磁盘稳定性还可以,但是要防磁,远离磁场的干扰。为了保证介质存放的万无一失,必须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进并存,以备有据可查。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引进现代化办公设备,争取采用自动化监控、库房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使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环境更加有利于档案的存放。
(二)电子文件归档要及时
篇4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
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
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
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篇5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 会计电算化 档案管理 问题 方略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应用数学方法,围绕以创造价值为主要目标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所开展的重要管理活动,而会计电算化档案则是反映和储存会计资料的一种载体,即将所有与会计有关的信息通过档案的形式反映出来。当前,会计电算化档案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企业单位的关注,然而,由于这种档案形式的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普及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会计电算档案在企事业单位普及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问题的症结制定了解决方案,以期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效能和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而献计献策[1]。
一、企事业单位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含了多个项目的开发与应用,以及一定的成本投入。如硬件平台的建设、财务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的素质配置与分工、运行规程以及相关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等等。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障碍一部分来自这些项目,同时也受到了人力因素的影响,综合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问题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大都经过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企业决策者的艰苦奋斗,才开创了今天的局面。这些优秀的企业家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独特的战略眼光,然而老一辈企业家在当代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与时代脱轨的迹象,他们的管理理念是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普及的主要障碍。
(二)形式化问题
受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成功个案影响,有些企事业单位不结合实际情况,不进行现状剖析,盲目的投入资本实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而在引进项目之后却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发挥其最大功效,最终使得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流于形式。此外,财务软件被当作打字机、储存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软件无法为单位提供财务信息方面的数据支撑,造成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错误的认为其不能为单位发展服务,最终使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逐渐的荒废,会计管理工作又回到了原始的起点[2]。
(三)财务软件问题
当前大多数单位应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通用性能差,集成化程度低,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会计人员仍要做大部分辅助工作。此外,各核算管理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问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储存上的先进性。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效能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认识
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要让单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就必须借助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以便为及时与准确提供相关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而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宣传,更重要的是对各级主管部门及单位领导宣传,使他们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单位负责人应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统一规划,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其快速发展。
(二)解决形式化问题
各单位在应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单位当前的规模、经济条件以及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分析,避免盲目跟风,重视会计电算化档案建设的实际效益。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开展电算化档案建设工作,是单位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决策。要在手工会计归档与电算化档案管理之间择取适合当前单位发展状况的管理模式,正视会计工作对单位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避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形式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单位发展服务[3]。
(三)解决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普及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保障,因此,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时,应注重培养“会计――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对工作人员进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培训的内容,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水平和整个理论结构体系,既要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又要随时更新其知识储备,以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其中尤其是作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计算机的操作及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是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效能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数据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具有耗时、耗力的缺点,因此,在落实网上预立卷归档工作的前提下开展档案管理,需要首先将有价值的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采用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归档,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软、硬件建设。首先,在硬件建设方面,企事业单位应全面更新现有设施,建立一个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档案管理平台;其次,在软件建设方面,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局域网计算机组,利用局域网中的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等功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械化”。此外,在管理软件方面,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档案管理软件有易度和金锐,而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也可以利用Excel、Foxtable等系统自主制作档案管理软件[4]。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企事业单位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着重依靠人才,对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其次,单位要健全管理制度,为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单位内部都应该增强对会计软件的使用意识,加大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效能和质量,并让良好的会计工作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其中,田婧.我国企事业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之方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231-232.
[2]陈新.对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4(1):174-175.
[3]吴琴.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J].祖国:建设版,2013(8):336-337.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文理科学生的差异;课堂管理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10-02
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简介
此课程是为工程技术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资料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经整理、汇编形成的文件,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①。
本课程的任务:学习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等;学习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组成,熟悉工程资料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归档程序,掌握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写方法。熟悉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知识;掌握城建档案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资料安全管理知识。能够用计算机和相关资料管理软件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及使用,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及如何当好一名资料员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本课程的意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严格把好竣工验收档案资料质量关,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加强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力度;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档案材料编制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建筑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信息统计工作;及时做好传递和变更记录。
二、资料员的相关职责
(一)资料员应及时收集、分析市场信息,加强对工程资料的现代化管理。
(二)负责所有工程合同、资料图纸、洽商记录、来往函件的及时接收、整理、发放、借出、保存以及工程图纸变更等各项工作。
(三)掌握施工技术质量资料的归档要求,积极参与施工生产管理,做好资料的管理和监控。
(四)做好工程图纸的收发和审核,对工程资料和图纸等进行独立组合案卷和归档。
(五)处理好各项公共关系,包括与业主、项目经理、技术主管,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与档案管理部门的关系。
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特殊性
本课程的目的用一句话来归纳,即培养一名综合全面的资料员。想要做好一名资料员,其实并不容易,对资料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本课程的涉入面比较广,既要求我们掌握文科中的文秘类知识,如文书处理、会议纪要等文件的撰写、资料的收发和整理等;又要熟悉理科中的工程类知识,如建筑企业的承包方式、施工预算、施工图的绘制等。正因为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才让笔者在授课中发现文理科学生在课堂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四、文理科学生学习的差异
以上,笔者也提到,这门课既涵盖了文科知识,也涵盖了理科知识,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我们就不再赘述理科生擅长的领域,主要侧重其不擅长的文科领域来进行分析。
(一)思维差异
文科生是一种推进式思维,正如历史、地理、政治课中的研究思维,在研究了很多文史问题中的“起因、导火索,经过……”之后,更多地关注过程。他们习惯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先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另一个问题。
而理科生很多时候受“能量变化与路径无关”,更多地关注结果,他们常常喜欢用更直接的方式思考问题。
(二)方法差异
1.学习自主性差异
通过观察了解,文科学生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对课文进行一个简单的预习或复习,对下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尽量节省课堂时间进行学习和讨论,练习的部分常常留到课外。而理科生学习较被动,不善于自主学习,常以学习科目多及学习任务重为由,不愿在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上,投入太多的精力,更喜欢在课堂上当堂解决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2.文字分析能力的差异
根据案例分析作业信息的反馈,当理科生遇到文字分析的题型时,就会感到头疼。案例分析题,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问题找出案例中错误的地方;另一类是根据案例内容,对某一个概念或者文件的内容进行归纳。做题的时候,如果牵涉到数字,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出错误之处,但是如果找文字错误时,就能够看出理科生对字、词、句的敏感性不高,即使找到错误的地方,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进行组织,有时候刚刚在课下做过的练习,课上再进行提问,他们也往往一时语塞,答不上来。
(三)参与课堂活动的倾向差异
在大学课堂中,理科生偏向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文科生则希望更多的参与课堂互动,有更多的课堂交流机会,活跃课堂气氛。由于理科生大多数课程都有固定的公式,通过计算推导之后,都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理科生关注的是结果。而文科的主观题、论述题居多,并没有一个唯一或者标准的答案,只要说得有理有据,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答案,因此文科生喜欢在讨论中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练习发现,当让学生做选择题、填空题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较高,可是当提出一道主观题时,学生往往鸦雀无声,教师往往容易陷入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
五、适用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结合本课程以及理科学生的特点,笔者提倡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与教导型管理模式相结合。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是指教师对课堂中各个因素的控制,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教导型管理模式则指教师通过认真设计和组织教学,提供适宜的课程和有趣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从上述文理科学生学习差异来看,文科生喜欢课堂互动,更多关注的是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偏向人际关系型管理模式,教师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和指导课堂小组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给予相应的指导,用真诚、理解的态度来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想法。
而理科生,大多适应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注意力往往是放在结果上,比方说当提到通知和通告这两个文体有区别,他们不会去想为什么有区别,而是想知道区别是什么。《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思想很容易走神,出现交头接耳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在第一堂课就建立具体而周密的课堂规则,以此来作为约束学生的行为标准。另一方面,这门课出现的是大量的表格填写要求及规定,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让教学内容形像化、多样化,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或者通过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有序、有效的进行下去。
六、教学方法探索及建议
(一)讲练结合法
本课程较为枯燥,文字部分占大多数,但作为理科生来讲,咬文嚼字本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东西,因此把一些文字概念,以选择,填空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堂课开始的前十分钟,应该把上节课的内容,编成选择题或者填空题,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以此来巩固和引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例如:施工物资资料是(物资质量)和(性能指标)等的各种证明文件和相关配套文件的统称。当我们讲完一堂课的知识点,再把相关概念用当堂提问的方式呈现出来,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讲授方法,这样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因为只要记住括号里的部分,基本上就能够把概念陈述出来。其次,笔者观察到每当提问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回答问题也是最积极的,所以把知识的重点浓缩成几个问题,进行问答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内容,也是采取了理科生更为欢迎的方式,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二)字词游戏法
在遇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时,可以适当的放入一些文字游戏,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加强理科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使他们了解到文件中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重要性,在合同中,一字之差,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意思。如施工合同可选择法院管辖地点,承包商应选择能够降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诉讼或仲裁)和地点,而且备案合同与存档合同的描述要一致,否则后患无穷。例如:深圳利保义公司与湖南建总深圳分公司于2001年5月30日签订的位于深圳保税区的万利生物工程大厦B栋施工合同及补充合同。备案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是仲裁,利保义公司存档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是诉讼。结果深圳利保义公司与湖南建总深圳分公司发生经济纠纷时,这个纠纷的解决就不得不经过仲裁和法院两个阶段,前后拉锯3年,耗费了双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可谓是一字不慎,教训深刻。
(三)案例教学法
课本中很多概念和资料的内容都是以大篇幅的文字形式出现,对于理科生而言,会显得很枯燥,难以记忆。我们应该多引入一些案例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加强学生的记忆,对于章节中重要的内容,在案例中反复出现,练习的多了,学生自然就记住了。比如,我们可以采用找错误的方式呈现案例,让学生自行找出案例中的不合理之处,起初,我们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指定段落中找错误,分组抢答,让学生把练习想象成“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兴趣,之后再慢慢增加难度,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整个案例中寻找错误,以增强学生辨别能力。
七、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要上好一门课并不容易,教师不能够用同一种方法和模式,去教授所有的学生。就像文理科学生在课堂表现情况的普遍差异一样,同样是大学生,但是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各异,因此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寻适合学生接受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赵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7.
参考文献:
[1]赵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7.
篇7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任务驱动;SQL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098-03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Oracle Based on "Project-oriented, Task Driven"
GAO Hai-bin
(Huainan Union University,Huainan 232001,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database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the "project-oriented,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s applied to the "Oracle Database" curriculum reform. First, i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goal of "Oracle Database" cours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project-oriented,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Then it expatiate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racle Database, and finally the teaching effect after teaching reform Were summarized. The content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of Oracle Database.
Key words: Oracle; database; task driven; SQL
稻菘饧际跏羌扑慊科学和信息科学中最为重要一种技术,在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电子商务、金融贸易、行政管理、工业生产及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领域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基础。Oracle数据库系统作为最流行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储存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稳定性、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银行、电信、航空、保险、电子商务等领域,已经占领了70%以上的数据库市场的份额。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Oracle数据库开发人员的需求也将大量增加。因此如何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大型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发人员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教育从业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在大学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广泛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材轻学生、重灌输轻探究、重知识轻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很难满足企业对数据库人才的需求[1]。所以在当前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改革现有滞后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种更加适合应用型数据库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实施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2]。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应用于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 Oracle数据库课程背景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Oracle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的岗位培养目标为核心,紧紧围绕DBA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以典型性、实用性和代表性的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完整的项目的实现过程为主线,将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贯穿于各个章节的学习。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每个章节都明确了学习任务与目标,并且详细进行了任务分析和分解,以任务的完成来达成学习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坚持以课程对应职业岗位、企业人才的培养视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应用及开发的知识。把实训内容和课程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安排,将实训指导和内容讲授相结合,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实训任务,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达到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参与实际工作,并运用已有的知识,顺利完成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工作。
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是指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为基础,然后把数据库课程的各个知识点融合到这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去[3]。学生通过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点及数据库开发技能,进行主动的探究式和互助式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实训过程中,逐步学习和掌握该项目的融入的数据库知识点和数据库技能,直至到整个项目的完成。这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际项目开发能力。确定合适有效的项目是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应选择学生容易理解、感兴趣的实用的项目,如工资档案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在进行项目任务设定时,应当注意项目任务设定的难易程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设定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也应适当留给学生拓展和创新的空间。
3 Oracle数据库 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整合
本课程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课程配套的开发项目。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框架,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该项目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数据库应用系统相对应的组织管理、综合人事管理、系统管理3个功能模块中。实践教学中将这3大功能模块又划分13个子模块,在组织管理中包括雇员管理、部门管理、职位管理子模块;在综合人事管理中包括人员变动管理、考勤管理、绩效管理、薪资管理子模块;在系统管理中包括了备份与恢复、用户管理、模块管理、权限管理、表结构查看、其他数据库对象查看子模块。宏观上以项目导向,微观上以任务驱动,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例如,可以通过任务的完成,更直观地领会基本查询语句的使用,了解嵌套查询的灵活性,掌握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方法。可以通过在系统管理模块中学习如何创建视图、索引、用户、角色、授权等数据库管理的知识,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拓宽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广度和深度[4]。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十个场景,具体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Oracle课程教学内容分配表
[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权重\&场景一\&认识ORACLE数据库\&3\&3\&5%\&场景二\&Oracle体系结构\&6\&3\&10%\&场景三\&使用Sql*Plus\&3\&3\&10%\&场景四\&管理数据库表\&3\&3\&10%\&场景五\&其他模式对象\&3\&3\&10%\&场景六\&数据查询\&3\&4\&20%\&场景七\&PL/SQL编程基础\&4\&6\&20%\&场景八\&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3\&3 \&5%\&场景九\&用户和安全管理\&3\&3\&5%\&场景十\&备份与恢复\&3\&3\&5%\&总 计\&34\&34\&100%\&]
场景一主要使用户认识和了解Oracle数据库,介绍Oracle的应用及特点、安装和配置。场景二从创建数据库的项目需求着手,从整体上简明地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场景三介绍SQL*Plus工具的灵活使用。前三个场景的学习为后期的Oracle应用开发搭建了实验环境,可帮助深入了解Oracle数据库系统,并灵活使用Oracle环境工具奠定基础。场景四到场景八围绕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以任务引领的方式详细、生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Oracle的数据库对象,数据库查询、Oracle程序设计语言PL/SQL、数据库高级程序开发技术等。场景九和场景十从完整应用系统开发所涉及的两项重要的系统管理技能以及Oracle数据库应用人员职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引入了基本的Oracle管理知识,包括Oracle安全管理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3.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项目开发的任务由繁到简分解成若干个层次递进的工作任务,进而转化为课程教学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一个个的实训任务,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开发应用的各种技术。课程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于MVC架构,提供了以Web方式访问系统的功能。把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分成十个场景,在场景中融入设计安排了十个大的实训任务,如表2所示。实训任务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将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逐层分解到各个场景各个实训任务中去,只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各个实训任务,就能开发最后的系统。每个场景,每个实训任务都能够很好地反映所涉及的Oracle数据库对应知识点,包括SQL语句使用,系统函数的用法、Sql*Plus使用、嵌套查询、视图、索引、函数和触发器等。任务完成可以使学生充分熟悉掌握Oracle系统平台,掌握和理解数据库概念和原理,掌握数据库开发技术,而且还能结合Java、C++等开发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Oracle数据库管理和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SQL脚本编写规范、养成良好的数据库操作能力。
表2 Oracle数据库实训任务表
[实训项目\&任务\&目的与要求\&学时\&实训一\&认识ORACLE数据库\&掌握Oracle安装及配置OMS,SQl*plus\&3\&实训二\&Oracle体系结构\&掌握逻辑内存分配和物理存储位置\&3\&实训三\&使用Sql*Plus\&掌握创建索引和视图的操作方法\&3\&实训四\&管理数据库表\&掌握数据库表的创建删除等管理方法\&3\&实训五\&其他模式对象\&掌握视图、索引、同义词\&3\&实训六\&数据查询\&掌握PL/SQL程序用途和SELECT语句\&4\&实训七\&PL/SQL编程基础\&掌握Developer/2000工具的使用\&6\&实训八\&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掌握存储过程、函数创建和使用\&3\&实训九\&用户和安全管理\&掌握用户和角色的创建和权限设置\&3\&实训十\&备份与恢复\&掌握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3\&合计\&34\&]
学生在完成Oracle数据库课程学习后,可以把本课程所学知识和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进行综合实践应用,培养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进行项目开发的能力。比如,学生可以根据掌握的软件开发专业知识,利用之前学习过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或者C++结合Oracle数据库完成一个新的系统开发项目,以此作为课程设计作品或者学期期末的实训项目。
3.3 考核机制及实际教学效果
Oracle数据库课程的考核方式彻底摈弃以前传统的一张卷的考核方式。根据Oracle数据库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性等特点,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场景式任务考核、项目考核等三方面进行考核的方式,学生必须在完成实训任务后,才能参加考核[5]。各考核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为理论知识考核、场景式任务考核均占40%,项目考核占20%。
理论考核侧重于基础知识,期末的时候采用试卷来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情况;场景式任务考核依据的是每次学生实训时上交的实训作业,根据每次实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期末进行汇总后加权平均;项目考核则根据学生在项目团队开发过程中的所承担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由小组组长、组员和指导老师共同打分。场景式任务考核和项目考核都强调学生在项目_发过程中的表现。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考核机制,能显著提升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开发能力。
4 结束语
近几年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枯燥难懂的数据库理论知识;能更充分利用实践环节学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提高PL/SQL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开发技能。课程学习完成后,有些同学把Oracle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并且取得良好的成绩,还有些同学参加了Oracle数据库认证考试,取得了OCA证书。毕业后有多名学生已经走上了Oracle数据库DBA岗位,并且取得不错的工作业绩。虽然Oracle数据库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工作实在太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改进和完善,比如实训任务的优化设置,仿真实验平台的搭建,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开发等等。
参考文献:
[1] 段桂芹.基于DBA岗位需求的高职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2).
[2] 李秀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
[3] 周溢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探讨[J].软件,2012(4).
- 上一篇:小学体育课总结
- 下一篇: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