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4-25 08:2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流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职物流专业物流概念教学整体概念据调查,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概念完整掌握的比例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对中职物流专业基础课中物流概念的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一、物流概念教学效果较差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各学校中职物流专业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往往将物流基础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与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同期开出。新生刚结束九年义务制教育,对语数英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教学过程中适应起来非常快。相反对专业基础课来说,他们既没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没有社会实践的基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状态。
(二)教师方面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和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每年以远高于GDP的增速的发展速度快速扩张,催生出旺盛的从业需求,进而引发了中高职、本科院校物流类专业的开办热潮。大部分从事物流教学的一线教师,基本上未从事过物流行业相关实践,甚至从未参加过物流类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授课教师对物流业务理解不深,自然难以对物流的概念有整体上的认识,在教材处理中存在着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现象。
二、物流整体概念分析
物流作为新鲜事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一,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物流是个整合的概念,它将以往长期存在的相互分离的运输、仓储、装卸等职能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看待,将所有的外部条件输入看成是系统输入,输出的是符合客户需求的同时,总体成本最低的服务。第二,具有信息化特点。物流概念的提出及系统优化的过程均离不开高速发展和扩张应用的信息技术。第三,具有时空范围广,跨越大的特征。物流从时间角度来讲,运输、仓储、配送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都有一定的空间要求,都在创造时间、空间价值。物流的概念内涵丰富广博。
应用知识迁移的手段,我们发现,物流这一概念可以运用《市场营销》中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方式来进行立体诠释。
物流整体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核心层
核心层是物流整体概念最基本的层次,它描述的是物流这一服务的核心内容,即为物流活动需求方提供最基本的功用。满足他们最核心的需求,它可以是仓储,或者是运输,抑或是流通加工等,或者是这些业务的衔接和集合。实际上,核心内涵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服务”。
(二)有形层
有形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所承诺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各个标准体系。它定义了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各种细部特征。不同的物流产品在满足需求者的过程中可以在此层次被比对和选择。
(三)附加层
附加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物流服务过程中,除去服务承诺的部分以外,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办法为需求者提供超出顾客期望的部分。
根据以上三个层次,我们可以依次分析中国、美国两个不同经济体对物流概念的区别。
三、物流概念的教学方法思考
(一)概念的导入
1.案例导入法
例如,2013年10月某日,上海市南京路上某金店在打开当天收到的三个包裹时,发现其中的一个装有价值20余万的包裹竟然空无一物,让我们来分析下最有可能的窃贼是出现在哪个环节的哪个人?
通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电商快递业着手,引入涉及整个物流运输、仓储、装卸、配送诸环节的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粗线条的流程描述,使学生能对一般的物流职能和环节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定义扫清概念上的障碍。
2.概念分拆法
例如,物可以扩展为物体、物块、物料、物资等;流可以扩展为流动、流向、流转。在黑板上列举以上新词,然后让学生在课中对照物流定义,选择最为合适的扩展词语。
紧扣“物流”这一主谓结构词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将字扩展为词,让学生充分讨论、任意搭配,然后再进行概念讲解,除去错误搭配,形成最佳组合。
(二)概念的辨析
在物流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第一就是概念中“实体流动”即是运动状态,也可以是静止状态,进一步可对应出“运动状态―运输或配送”、“静止状态―存储”,两种状态均为物流的重要职能;第二是概念中的“信息处理”,很容易被误认为不属于物流范畴。此问题可通过物流概念层级中有形层中关于“有机结合”的特征进行解说。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何有效提升各环节联系,如能结合案例来剖析,效果更好。
(三)概念的记忆
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法,实现物流概念整体学习和全面记忆。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物流整体概念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物流概念认知的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认识物流概念”――“物流的作用”――“物流的分类”……逐一扩充的形式,将物流的基础知识扩充绘制成若干张思维导图,从而从整体上认知并掌握物流概念以及其他定义。
具体的做法是:
1.确定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图样示例。通过浏览展示的形式,将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案例介绍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手工绘图过程中的要点。
2.明确项目的主题。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将活动的主题定为“物流的整体概念”。
3.确定下级结点内容。根据不同的分层标准,可选择“核心―有形―无形”、“区域―国内―国际”等不同的结点划分方式。
4.逐级展开,进一步丰富下级结点内容,扩充导图的内容。
5.美化导图效果。对导图进行细节处理,增加美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件.2001.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丁立言,张铎.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篇2
【关 键 词】 概念教学;识记比较;导入练习
在现在的新教材里,数学概念已占据了较多的内容,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教师上课时始终围绕例题讲述,采取“零售”数学知识的办法,把数学概念当作“齐读或勾画”来处理,没有发挥概念教学的优势,在各种题型的练习中,以题海战术为重点,而老师也整天在题库里忙忙碌碌的钻研,学生也同时昏昏欲睡的被埋到解题中。而事实证明:只要求学生学会解题,而不给学生讲透实质问题;只给学生一把对号开锁的钥匙,而不给学生讲解剖锁的结构原理。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透切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法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和理解具体的感性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除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外,同时告诉概念的本质和特征。如一段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可作为平行线的原型,人字架屋顶可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原型,温度计作为数轴的原型,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与其一边的比可作为无理数的原型。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我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较为深刻。
二、理解为先掌握概念法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每个概念导入后,教师应认真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的本质。如对“正弦”函数进行剖析,它涉及到比的定义、角的大小、相似三角形、函数概念等知识,正弦的值本质上是一个“比值”。为突出这个本质,可引导学生思考:正弦是一个比,这个比是?∠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这个比值随∠A大小的确定而确定,与∠A的对边与斜边的长度无关;由于是对边与斜边的比,所以这个比值不超过1。经过对正弦概念的本质属性分析后指出:直角三角函数只有六个,这便是三角函数的外延,在初中我们仅学习了其中三个(正弦、余弦,正切)。
三、识记掌握概念法
目前,在教学中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素质教育就可以削弱学生记忆背诵的部分。其实如果不通过有效的背诵记忆,概念虽然理解了,若不能完整的记忆,则仍无法掌握。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一切知识莫过是记忆,而创造不可是运用知识。”由此可见,在学习中记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如前面提到的正弦的概念,虽然理解了其中的核心项内容,但如果不及时加以牢记,遇到问题的时候仍会抓不住问题的本质,造成答非所问、句不达意。当然,记忆的过程应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和记忆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切不可偏一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记忆概念的时间。
四、比较掌握概念法
要牢固地记住一些基本概念,适当的比较是不可缺少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数学的各种知识应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思考、去认识。数学的一些概念和规律,理论性较强而且比较抽象。如果把它与学生熟悉的(已知的)相关实体(事物)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其特点,如它相同点、不同点。由其特点来进行分析、比较,使学习的记忆过程得到强化。如关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可以让他们观察常见的汽车标志(如大众、桑塔纳)或商标等,发现它们的共同特性:沿某条直线翻折,直线左右两旁能完全重合,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轴对称概念。同样,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国民间剪纸、窗纸、人的两只手等,便可发现: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翻折,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得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于是有:
[名称\&不同点\&相同点\&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翻折180度,
能完全重合\&轴对称\&两个图形\&]
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旁的部分分别看成两个图形,那么它们成轴对称,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它就成了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对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就得到了透彻的理解。
五、反复练习巩固概念法
要想使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巩固应用自如。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概念;其次,要运用变式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基本概念,更应从不同角度去练习掌握。
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同旁内角”的本质特征。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形变而质不变”的感性材料:
然后让学生分析图中的1、2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这样学生不但能找出标准图形(图1)中的同旁内角,进而能有效地排除变式的干扰,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图1 图2 图3]
如果经常进行有关概念的练习,就可以使基本概念在学生的练习中得到强化,并熟练每个概念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和适用范围,真正懂得概念的深度和广度。
六、巧设问题引入概念法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教学“方程”这一概念时,设置了如下问题:①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③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左边和右边重量的关系吗?④式子中能不能含有求知数?⑤如果含有求知数,那么这种式子又称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天平、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从而顺利得出方程的概念。
对概念的理解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举出“丌与3.14159”为例让学生判断,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平时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应变能力,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整个初中知识的结构图,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也才能真正做到“快乐数学”!
【参考文献】
[1] 赵顺发.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J]. 学苑教育,2013(7).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朗读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朗读是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清晰正确地把英语单词或课文大声朗读出来,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力水平的提高。但是英语口语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步步引导,探求有效的措施。
一、课堂多训练,课后常练习
此时,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探索心强的年龄。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很少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避免在一节英语课堂上,只是单一反复的朗读课文。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往往会出现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所以教师要适时改变教学方案,使学生爱上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每节课开始给学生五分钟时间介绍自己的“family家庭,hobbies爱好,sports运动,friends朋友”等等。这时通过学生简短的英语口语训练,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英语发音中存在的弊端。所以教师要适时地纠正其发音,并及时鼓励学生。
课后,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了让学生主动使用英语,教师也要布置适当的口语作业进行巩固学习。同时,这就要求教师第二天要及时检查学生的朗读,就要督促学生尽量使用英语,朗读练习口语发音。如介绍学生收听英语电台,听英语歌等等。
二、增加朗读时间,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现在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为四十分钟,在这四十分钟内,教师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检查学生的作业、答疑等等。一节课的时间不足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朗读课文,教师要做好措施,合理安排时间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时间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早上,学生处于最好的状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早上这段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训练自己的口语水平。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纠正学生在单词发音上的错误,以及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
三、小学英语朗读的措施
1.创造有趣的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在寻求有关朗读教学的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及在课堂的可行性。以往的课堂模式是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反复读,在很大方面会造成学生的厌学,这样的课堂也是枯燥无趣的。而好的朗读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延长了学生的记忆力。并且正确的英语发音,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提高英语成绩。
例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听得懂、会说本单元的两个单词“Ee/Ff”。教师还可以事先准备好图片,磁带,人物头饰等。再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全家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让学生齐唱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接着,等教师讲完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家庭“My family”。
如:T:Look at this photo.
T:This is my mun. I love her.
T:This is my dad. I love him too.
通过这几句简短的朗读,既可以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单词“Mun/Dad”,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平时在班级里,教师要多多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多多进行课外拓展,可以适当的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例如引入较难的课外、语句以及语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竞争,达到鼓励学生大胆,大声朗读的效果,也可以较快速的在班级里形成朗读的氛围。
例如,开展演讲比赛“我的家庭my family ,我的好朋友my best friend”等等。对于表现好喝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奖励一支笔,作业本,橡皮等等,达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此,通过这一系列的演讲比赛使得那些原本不爱开口说英语的人敢于表现自己,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例如,开展英文歌唱比赛。在小学教材中每篇课文都会教授几首歌,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在每两周展开一次英文歌唱比赛。如推荐学生演唱“歌谣Dad, mum, I love you.或What’s your name?”等已经学过的歌曲,也可以让学生演唱自己平时所学的英文歌曲,甚至是自己所编的歌曲。英文歌唱比赛一直是我所推崇的,虽然学生所演唱的内容浅显,但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达到了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而且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总之,英语朗读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的,需要教师在课堂和课后的不断督促。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日日朗读的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我相信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可以很好的坚持。
参考文献:
篇4
一、学情的分析
高三学生对晨昏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进过学习培养了一定的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复习课通过对地球光照图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晨昏线的含义及特征,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变式分析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晨昏线的概念;(2)运用相关概念进行晨昏线判读;(3)掌握晨昏线的特点;(4)掌握晨昏线的应用。依据加涅学习分类理论,可将《晨昏线》的知识内容归为概念性知识。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框架,上述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认知过程维度如下:目标(1)属于理解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属于智慧技能;目标(3)属于分析的智慧技能;目标(4)属于评价的智慧技能。
二、概念的功能
概念是知识的细胞。在哲学上,概念被定义为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在逻辑学上,概念被定义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概念指符号(主要是词语)标志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客体、事件、情境或属性。概念在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1)分类:概念是人们对环境的简化反应;(2)理解:当人们见到某个新事物时,只要他们能把这个新事物归入某个已知类别(即概念)之中,则他们就能理解新事物;(3)预测:例如当人们已知有禽流感概念时,他们就能预测这种疾病能在鸟类和家禽之间传播,而且可以传染给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交流,而概念则是知识传递、交流的基础;(5)概念联合:将概念联合起来,可以产生新概念、形成原理或规则;(6)产生新例子:人们可以从概念的定义中推导出概念的新例子。
三、课例的试评
本节课教学环节、概念功能以及所属的认知阶段如下所示。
教学环节(1)思维导图: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分类、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记忆的陈述性阶段和运用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2)晨昏线的判读: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分类、理解、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陈述性阶段、运用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3)晨昏线的特点:这一环节主要体现联合、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运用、评价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4)实战演练:这一环节主要体现预测、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陈述性阶段和运用的智慧技能;教学环节(5)晨昏线应用: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概念联合、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运用、评价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6)变式练习: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产生新例子、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创造、运用的智慧阶段。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为6个环节,晨昏线(概念)在教学认知活动中凸显了分类、理解、预测、交流、概念联合、产生新例子的功能,其中,交流功能贯穿教学始终。基于以上的分析,高三地理《晨昏线专题》有如下特点:
交流功能,贯穿始终。本节课最凸现的概念功能是交流的功能。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人们之所以能用语言这个工具来交流思想,是因为人们所使用的词语代表概念。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词语来指代大致相同的概念。
篇5
关键词: 景观艺术概念设计表达方法
中图分类号: B8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进入一个项目最初设计阶段需要从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着手,既准确地把握项目的中心问题,系统化地展开思路,以唤起适宜的形式。一般的说,工程设计有三种目的:满足机能、创造效益和表现有利的艺术形式。由此目的产生意图,做设计意图是个先导因素,表达意图是整体设计进程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设计师能提示一种最简捷的表达手段——设计概念草图。设计概念草图对于设计师自身起着分析思考问题的作用,是将专业知识与视觉图形作交织性的表达,为深刻了解项目中的实质问题提供分析、思考、讨论、沟通的图面,并具有极为简明的视觉图形和文字说明。同时作用于项目设计最初阶段的预设计和估量设计,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方式和对问题产生系统的构想并使之形象化,是快捷表达设计意图的交流媒介。对于观者是意变图的表达方式,宗旨在于交流。
设计概念草图的信息交流包含着三种层面指向以及图面深度与设计阶段的限定。每个层面有者各自不同的表达图型:其一是设计师自我体验的层面是作设计思考时间所用的图像,简约而有摸索性,演变而不带结论性。其二是设计师行内研究的层面,所用的是抽象图形以提交讨论,从而激发和展开新思路。其三设计师与业主交流的层面。图像要求符合沟通对象在可接受程度的范围内作出相应深度的设计概念草图。强调直观性,粗线条,能多向发展,供业主选择,特别注意要把业主引向项目中的实质性问题上来讨论。
内容
设计概念草图的表达内容是按项目本身问题的特征划分的。针对项目中反映的各种不同问题相应的产生不同内容出图,旨在于将设计方向明确化。具体内容如下:
(1)反映功能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景观设计是对场地的深化设计,很多项目是针对因原有场地使用性质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方面的问题,因此项目设计即是通过合适的形式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的这些问题。应用设计概念草图手段将围绕着使用功能的中心问题展开思考。其中有关平面分区、交通流线、空间使用方式、人数容量、布局特点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一类概念草图的表达多采用较为抽象的设计符号集合在图面并配合文字数据、口述等综合形式。
(2) 反映空间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景观的空间设计属于限定设计。应结合原有场地的现状进行空间界面的思考,要求设计师理场地的空间构成现状,结合使用要求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并能努力的克服原场地缺陷,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将不利的怪异空间创改成独特的艺术空间。空间创意是景观设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即涵盖功能因素又具有艺术表现力,设计概念草图易于表现空间创意并可形成引人注目的画面。其表达方法非常丰富。表现原则要求明朗概括,有尺度感,直观可读,平剖面分析与文字说明相结合。
(3)反映形式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景观设计的构成除了空间和功能要素外,形体的风格样式是视觉艺术的语言,这包含着设计师与业主审美观交流的中心议题,因此要求设计概念草图表达具有准确的写实性和说服力。对于美的选择往往是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关键的阶段和烦恼的阶段,有时是最愉快的阶段,这里面因素很多,审美趣味相投或相反这是一个方面,有感染力的交流技巧是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依赖设计师自身具备的想像力与描绘能力,特别要注意对设计深度把握,概念草图是最好的手段。
(4)反映高程关系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高程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前期的概念设计中。高程设计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设计过程中所绘制的场地大剖面,它反映了场地内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设计师对整个场地的纵向关系有非常直观的了解和分析,这也是对现状的深入认识的过程,是由二维向三维转变的过程,是设计师由模糊的意想向直观的了解转变的过程。
(5)反映技术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
目前艺术与科学同步进入了人类生活的每一方面,景观设计日益趋向科学的智能化、标准化、工业化、绿色生态化。这意味着设计师要不断的学习,了解相关门类的科学概念,努力的将转化到本专业中来。要提高行业的先进程度必须提高设计的技术含量。景观设计是为了具体的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景观环境反映着人的文明生活的程度,因此把技术因素升华为美感元素和文化因素,设计师要具有把握双重概念结合的能力。技术方面的设计概念草图表达即包含正确的技术依据,又具有艺术形式的美感。
图型
设计概念草图的表达图型是按交流需要划分的。现有的三种图型在项目设计中有着不同层面上交流的作用,包括了从感觉到概念,抽象到具体,象征到现实,个人到公众的行业内外可接受的惯例图型,主要有具象图型、抽象图型、象征图型。
1.设计概念草图具象图型的表达特征用途。
⑴ 用具体描绘的手法直观的表达设计意图
⑵ 将设计师构想变成生动的情景化表达
⑶ 将设计图的平、立、剖深化为直观的画面表达。
⑷ 引用与设计项目相似的实物、图片、画面支持意图表达
⑸ 运用各个视点、角度描绘空间与物体做验证表达
2.设计概念草图抽象图型的表达特征用途。
⑴ 设计进程是由模糊向明确的系列变化过程,在开始使用的往往是草图的形式在进行,由于想法的不确定因素,画面只是一些个人体验的脑、眼、手自我交流的随意符号,它仅作用于个思考的演化,是在萌生新设想,寻找火花的记录。
⑵用于专业交流的设计语言是在专业内部形成的。它约定的一套有明确指认意义又高度抽象的图形,作为用设计交流的符号表达系列。
⑶高度抽象的概念图形在设计过程中有着框架关系的可变性,单元体多重指向性,多种含意的表达功能。
3.设计概念草图象征图型的表达特征用途。
象征的艺术形式是以文化和心理动机为先导指定的符号系统,象征图型在景观设计专业中占有特定的位置。由于在本专业中文化艺术因素占有主导地位,景观空间界面形态被带上文化风格深刻的烙印。老的象征和新的象征形式主义风格反映在设计概念较为突现。
⑴ 传统的象征手法的图型
众所周知象征主义在西方的、东方的其它各类景观形式符号各有其独自的文化含意。用象征手法和历史文脉的概念做设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盛行的模式,九十年代则在中国盛行。
⑵ 当代象征手法的图型
每个时代都产生新的审美主流方式,引导着一个时代的设计文化,它来源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国际交流背景,生产技术水平的综合背景在物质上的体现。正如当代的设计主流风格是数字化为统领的审美思潮,包含有人性化的、生态化的、走向太空的等等理想色彩。虽然设计的过程是物质技术与文化形式并重的过程,但是在追求新理想环境的途径中,从象征主义形式出发是一条快捷的设计之路。
⑶ 符号象征与颜色象征的图型
符号的特殊概括性能高效率的传递图形涵盖的信息,符号本身就是高度抽象、包含内容丰富的表达,设计图中运用符号象征的手法能简洁界定设计的价值取向,表达设计思路。颜色是设计中感官第一能感受的视觉刺激,颜色的基调确定受众接受信息的第一反应,而反应直接决定理解力和判断力,不同的颜色基调代表的象征意义与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从中挖掘特定地域色彩的象征图形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想与方法
篇6
关键词:数学交流; 能力培养 ; 互动 ; 反思
一、 问题原因分析
(一)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解决问题能力中“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在阐述能力培养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情感交流;交流作为一种数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一样,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自己已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形成主动学习。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教师、学习伙伴和其他人)的讨论、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信息)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输交流。进行信息加工的的心智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进行表象加工,再通过抽象的认知过程才是认知的全过程,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真实世界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学习者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是基于学习内容来设计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观念性理解。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以专门的讲授为主,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为主了。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中的说只是教师的“独白”,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在一些课堂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是语无伦次、毫无条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有些教师注重数学交流,动辄小组讨论,但形式化比较严重,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课堂数学交流意识淡薄。学生本身缺乏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愿望,课堂上很少与人讨论,不愿意发表自己意见,因此形不成小组意见,达不到学习共同体的愿望。此外教材编写缺少课堂数学交流的题材。尽管教科书是为学生编写的,但在考虑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尽人意的。所有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数学的教与学。为实施新课程提出的“数学交流”新理念,就必须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交流缺失现象以及改进的策略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探讨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信息社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交流能力是指通过数学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形成的思维和结果。其中的数学交流是指运用表达数学概念、关系、问题原理、方法、思想的数学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重运用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来进行交流。数学交流重在运用数学语言对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进行多元多向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从中培养合作创新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交流,端正交流动机,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数学交流,可以减轻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利影响,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成能力。因为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数学交流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数学交流的重要性也应该得到重视。
(二)课堂活动的原则
篇7
关键词:交流电路;三要素;有效值;功率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66-02
一、引言
交流电路是电路原理的主要章节,也是电能应用最重要的应用形式,对后续电子技术以及电机及其控制部分的学习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探讨如何提高交流电路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本人结合多年来对交流电路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介绍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二、三要素讲授
交流电路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交流量的三要素,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建立对交流电路的直观印象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很关键。在三要素中,学生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对周期和频率这一要素已经有所理解,相对比较熟悉,但是,对交流量的大小和进程这两个要素的内容比较陌生,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侧重于这两点。
正弦交流电的电压u、电动势e和电流,常用正弦函数式表示为:u=Umsin(ωt+ψu)e=Emsin(ωt+ψe) (1.1)i=Imsin(ωt+ψi)
由于正弦交流电路存在着一些直流电路中没有的物理现象,所以分析交流电路要比直流电路复杂许多。为此,我们先介绍正弦量的概念,然后借用相量工具进行分析和计算。
(一)交流量的大小(有效值、瞬时值和幅值)
在对有效值、瞬时值和幅值的介绍中,首先应该结合波形图提出:对交流量而言,波形图中的横坐标为时间或者弧度,表征的是交流量变化的快慢,而纵坐标表征交流量的大小。比如说,我国日常电器的额定电压是220V,提出问题:什么是交流电量的大小呢?这个额定电压是一种什么概念?为什么不是其他的电压数值呢?让学生有所思考。然后,向学生提问:在波形图中220V应该在什么位置,是否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这时候,学生也许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找不到220V的具置和物理含义。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呢?我认为,可以结合教室里的日光灯进行介绍。日光灯的电源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和电流也是按照交流规律进行变化的,只是由于变化频率太快,我们肉眼观察不到其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如果通过示波器进行观察,就可以得到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和电流。这种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呢?从波形图可以发现,电压的数值从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每时每刻的大小都是不一样的,这个不断变化的数值就称为交流量的瞬时值。不过,瞬时值变化太快,不便于数据分析。那么我们该如何比较其大小差异对负载的影响呢?其变化的最大幅度(幅值)是否可以表示呢?这时,可以从电量计费角度引导学生,学生宿舍的电表读数是每月交纳电费的依据,撇开时间因素,电表测量的结果是否就是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乘积呢?这时,教师明确表示否定,说明幅值只是一个周期波形中出现的两个瞬时值,不能代表整个电量的周期变化,所以需要引入有效值的概念。
我们日常表示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都是指有效值,是根据热效应平衡原理引入的。在T时间内,直流电路产生的热量Q=I2RT,单位是焦耳,其功率P=I2R不随时间变化,交流电路产生的热量与直流电路不同,一个周期T的时间范围内产生的热量为Q=■i■Rdt。如果把两式放在同一个周期T的时间内进行比较,在产生同样热量的前提下,可以用直流电路的电流值来表述交流电量的电流,称直流电路的电流值就是交流电量的有效值。有效值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是电路元件生产制造的重要依据,在一般情况下描述交流量大小的都是指有效值。
这时,还必须强调:表示正弦量大小的三种文字符号也是不同的,例如小写字母表示瞬时值,大写字母表示有效值,大写字母加下表m表示幅值(最大值)。在图形描绘和数据计算中一定要加以区别,否则就可能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正弦量变化的进程(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
在式(1.1)中,(?棕t+?鬃u)、(?棕t+?鬃e)、(?棕t+?鬃i)都是随时间变化的电角度,称为交流电的相位,它反映了交流电变化的进程。在t=0瞬间的相位,称为初相位,用?鬃表示。在波形图中,?鬃是坐标原点(即?棕t=0)与零值点(即正弦波由负值变为正值所经过的零点)之间的电角度,可正可负,但规定|?鬃|≤π。
i1=I1msin?棕t
i2=I2msin(?棕t+90°) (1.2)
u=Umsin(?棕t-90°)
式(1.2)所示为三个同频率的电流和电压,i1初相?鬃1=0°,i2初相?鬃2=0°,u的初相?鬃3=-90°。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即初相位之差,称为相位差,用?渍表示。以式(1.1)的电压和电流为例,则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渍为
?摇?渍=(?棕t+?鬃u)-(?棕t+?鬃i)=(?鬃u-?鬃i) (1.3)
相位差反映了两个同频率正弦量随时间变化在“步调”上的差别,具体有下列几种情况。
(1)同相。若u和i的初相位?鬃u,?鬃i那么它们的相位差φ=?鬃u-?鬃i=0,这种情况称为同相。
(2)反相。若u和i的相位差?鬃=?鬃u-?鬃i=±π,说明u和i步调相反,这种情况称为反相,式(1.2)中i2与u的相位差为反相关系。
(3)超前与滞后。若?渍=?鬃u-?鬃i>0,即u与i随时间t变化时,u比i先到达零值点(或正的最大值)。这时称电压u超前电流i一个?渍角,或者称电流滞后电压为?渍角。式(1.2)中i2超前i190°,或者称为i1滞后i290°。
学习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时应该先介绍其实际意义。正弦交流量的变化是周期性的,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正弦曲线。实际上,在一个交流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变化是不完全同步的,尤其对电感和电容这两种储能元件,其电压和电流的波形是正交的,即电压到达幅值时电流为零,反之也一样。因此,有必要引入相位和初相位的概念来描述交流电量的波形。我们选择一个交流电量作为参考点,假设其初相位为零,则可以通过波形图的比较确定其他交流电量的初相位。在解析表达式u(t)=Umsin(?棕t+φu)中,?棕t+φu称为相位,φu称为初相位。一旦初相位确定,交流量的波形图起始点就确定。接下来,再结合周期(或频率)和有效值(或幅值)这两个要素,波形图就完全确定了。相位差等于两个交流电量的相位差,也等于两个交流电量的初相位之差。在初相位和相位差的大小方面应该强调其值的标定范围为 |φ|≤π,|?渍|≤π原因是sin(?渍±2π)=sin?渍,cos(?渍±2π)=cos?渍。因此,在波形图或解析表达式中可以用±2π对初相位和相位差进行调整,不会改变交流电量的表现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刚开始时对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的差异概念模糊,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电器元件如日光灯、电表进行实例分析,学生反映初步建立了正弦交流电路的概念雏形,并且希望能够通过示波器等仪器进行实验观察,教学效果较好。
三、三种交流电路功率的讲授
由于学生在早期学习中仅了解直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式为P=UI(单位:瓦特),这里,U和I分别不是直流电压和电流值。因此,在交流电路中介绍三种功率的物理含义非常关键,才能区别其意义与应用。
有功功率是在一个周期内电路元件或部分电路瞬时功率的平均值。对交流电路而言,有功功率是描述电路中电能转换为热能规模的物理量。例如,对电阻元件,有功功率为P=I2RT≠0,表明电阻消耗能量。但是,对电容和电感元件Q=■i■Rdt=0,说明在一个周期内消耗功率为零,这是否意味电容或电感元件不需要电源支持呢?从瞬时时刻来看,电感和电容元件还是需要电源提供电压和电流的,只是从整体效果而言可以消耗能量,因此称为非耗能元件。那么这类储能元件瞬时吸收或者提供功率对电网有影响,又怎么衡量呢?这样,引入了无功功率的概念,定义瞬时功率的最大值为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反映了电能转换的规模,为了与有功功率区分,其单位为乏(Var)。
视在功率是针对电源进行定义的,常用电源如变压器或者发电机对交流电路提供能量,其提供的电能在一个周期T内应该等于有功功率P乘周期时间T的数值,但是并不代表在任意瞬时电源功率都等于有功功率P,考虑无功功率的影响,设计电源容量时必须考虑两者因素,合理的电源容量应该为S=■,为与其他两种功率区分,定义量纲单位为伏安(VA)。
最后,提醒学生注意在阅读其他文献或者撰写论文时注意各功率单位的不同含义和规范性。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无功功率的概念和作用比较模糊,因此介绍了重庆某机械厂设备老化,没有采取补偿措施导致无功功率过大,被电力公司增收电费的例子,学生反映深受启发,为后面功率因素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结论
交流电路的知识点非常多,也难以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非常重要,同时又有很强的挑战性。本文提出的两点体会只是针对其中的两个知识点,即正弦量的三要素和交流电路的三种功率,重点介绍三种功率形式的不同物理含义和计量方式的差异。通过举例、对比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建立了交流电路的基本认识,为后续知识内容的介绍打下了较好基础,实践教学效果表明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内容掌握较好,说明了该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侯世英,熊兰,李昌春,等.电工学I(电路与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8
近年来,随着很多先进技术的诞生,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促进中西方之间的友好交流,世界各国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中西方之间的交流用语也就是一大问题。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人民使用最为广泛的用语,汉语和英语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汉语和英语出自不同的国家,因此这两种语言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写法、读法等,除此之外,还有表达方式,以及汉语和英语的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对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委婉用语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关键词】
汉语;英语;委婉用语;表达方式;文化差异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委婉用语就显得更加重要。委婉用语是礼貌的象征,人与人之间交流,必须要有最基本的礼貌,那么使用礼貌用语是非常有必要的。礼貌用语能够给人和谐,舒适的感觉,能够使交流的氛围变得愉快。在恰当的时候使用委婉用语,会使交流更加的成功。中英文之间的委婉用语有很多的不同点,要想掌握委婉用语的正确用法,就必须细心地去钻研,将中英文之间委婉用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促进中西方之间的友好交流。
1委婉用语的概念
委婉用语存在于中文、英文、或者是其它语言的使用中,运用非常的广泛,委婉用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委婉用语往往是交流过程中的剂。委婉用语的概念是指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话双方为了将自己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而使用一些比较文明和含蓄的语言,通过文明用语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这样的用语称之为委婉用语。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话者常将一些比较直接的用语换成一些比较间接地语言,通过一些模糊的语言将交流过程中不愉快的气氛化解,从而使交流变得愉快,避免交流过程中发生争执和不愉快的现象。
2中英委婉用语的文化差异
2.1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等级观念等级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存在,同时也存在于西方文化中。在中国文化中,等级观念是人们比较重视的一种观念,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在各个企业,都有等级的差别。在一个公司里,普通员工对公司的领导,上司的称呼都很讲究,员工在称呼上司的时候都必须加上领导的头衔,委婉的称呼为“经理”、“总经理”、“主任”等这些称呼,而从来不可能直接就称呼上司的名字;在一些事业单位里边,等级的观念也非常被人们所重视,政府部门的干事对于自己的领导都必须加上领导的头衔,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来称呼。这是等级观念在中国文化里边重要性的体现,而在西方文化中,等级的观念相对比较简单,相对于中国人民而言,西方人民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在企业或者是政府部门中,普通员工或者是老百姓对于上司和领导都可以直接称呼其名字,没有年龄和职位的限制。这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在一个家庭中,西方人民不看重等级观念,家庭成员之间可以是朋友,而没有其它的束缚[1]。
2.2不同的国家,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中国文化中,谦虚和礼让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基本礼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非常谨慎,比如中国人遇到朋友或者同事有事需要帮忙,中国人通常都不会直接拒绝,而是说“那行、我尽量、那这样,我试试看”等,这是能够为其提供帮助的情况,还有一类情况是直接拒绝,在拒绝时,中国人通常也不会非常直接的就说“不行、办不到”之类的话,而是会非常委婉的说“不好意思、非常抱歉”等,或者是用一些其它的事情做前提,将事情推辞,总之,都会用一些非常委婉的话语将事情推辞。但是,在西方文化里边,人们对于朋友的帮忙,办不到就是办不到,可以就是可以。对于这种情况,西方人从来都是非常直接的回答可以或者是不行,这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民认为只有直接的给出回答,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礼貌,这也是西方文化里边西方人民在思维方式上的委婉用语,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区别[3]。
2.3中西方文化不同,对价值的定义也存在差异价值观念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价值观念是比较有分量的,中国文化尊重价值,但是中国文化方面,更注重对价值的整体进行评估,而不注重对个人价值进行定义。这一现象与西方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文化中对于价值的定义与中国文化对价值的定义相反。西方文化中,人们更看重个人的荣誉与价值,西方人民崇尚个性,崇尚对自我的展示,不反对人们在集体中以自我为中心。中国文化中,人们谈及价值都会比较自豪,价值在中国文化中代表资历,代表贡献,有价值就意味着地位的上升;而在西方文化中,西方人民并不看重这些,西方人民对价值的看法趋于平常心态,因此,价值观念在中西文化中的委婉用语有很大的不同[2]。
3结语
总而言之,委婉用语在人们的交际与交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委婉、含蓄的语言一般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化解误会和矛盾的作用。和谐社会,需要的是文明用语,人与人之间需要谦让,这也是促进中西友好发展的基础。中西方文化中,因为地域,文化观念,等级观念,以及对价值的不同定义不同,因此,委婉用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中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对委婉用语的使用方面,一定要恰当和合理。
参考文献:
[1]王晓菲.中英的身势语和日常交流用语在表达礼貌上的文化差异[J].考试周刊,2012.
[2]李坤.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篇9
一、务必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这是掌握好物理概念的基础
学生对新概念认识之前头脑是一片空白的、陌生的,必须提供足够基本材料,对其思维进行细加工,激发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的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一个生动有趣并适应学生认知特点的物理环境,借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创设物理情境
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利用一些小故事、小游戏、史料来增加课堂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例1、初中物理“杠杆”这一节中,可结合历史实际,生动地引入新课,为新课教学拉开帷幕。可用幻灯机把古埃及金字塔的图象投影到屏幕上,并解说―埃及金字塔是埃及人民引以自豪的名胜古迹,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可是在几千年前,还没有起重机设备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将质量为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石块送到塔顶的?据当今的考古论证,当时古埃及人就是巧妙地应用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难题的。
2.运用实验
物理实验可以有条件地集中反映自然界中个别物理现象,其特点就是直观性、趣味性;也可以揭开许多自然界神秘的面纱,还可以发现人类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到许多客观存在东西,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摩擦力”一课教学时,为了形象地说明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演示“筷子提米”实验:首先用一根筷子插入米中提米,发现根本不可能提起,然后在杯中加入水,过一段时间再做实验:同学竟神奇地发现一根筷子把一杯米提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学生很容易接受。
3、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许多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周围,学生有着较多生活经验,学起来感到很亲切、很有劲,也有许多现象却被学生“视而不见”。适当举例生活中典例,有利于对概念理解。
例如,在“向心力”来源概念教学中,可举例车辆过凹路面和凸路面两种不同路面时人有何不同的感受?(有超重和失重的感觉),火车或汽车过弯道时,内外轨道高度差有何特点?(高度差不同,外轨道高于内轨道),引导学生去联想过山车的种种体验,从而引出最高点向心力的来源。
二、务必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这是掌握物理概念的关键
当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其建立物理模型,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掌握其实质和应用。所以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最后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形成物理概念。
例如,高中物理在“磁感应强度”这一概念教学时,对引导学生如何建立“磁感应强度”这一概念所采用的方法对比以往旧教材所采用方法,显得更科学更循序渐进。其概念的建立大致有以下几步骤:
首先,引入磁感应强度B仍沿用过去教材的讲法,即用一段通电导线作为探测物体,由它受到的安培力定义磁感应强度。与原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采用方法,没有像旧教材那样,一开始就泛泛讨论任意磁场,而是演示实验从匀强磁场入手,从而得出B的概念。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推理,将B的概念拓展到一般磁场,这样就避开了教师在使用原教材时经常提出疑问:有限长度的通电直导线的受力,应是某一区域内安培力的平均效应,不适于用来定义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同时使磁感应强度这一较难理解的概念,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降低学生接受这一概念的难度。
最后,启发学生前面学过的电场强度E的定义方法,对比说明引入磁感应强度定义的思路与之类似。使学生对研究“场”这一概念基本方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
又如,比热容、电阻等物理概念,不掌握建立它们的思维方法,而直接给出它们的概念,那么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只能是表面的而不是深入的,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实际的应用能力较差。
三、务必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意义和适用条件,这是掌握概念的根本
物理概念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反映某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所以有一定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这就要求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相关过程深入研究、认真分析,真正明确概念的成立条件和适应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物理概念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导体电阻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要是没有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在应用R= 公式时,同学就容易犯如下的错误:
第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第二、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根据R= 可得导体电阻为零,所以在学习时应注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电压电流而变化,正确认识其大小只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四、务必使学生灵活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掌握物理概念的最终目的
学生学习物理是抽象的、艰辛的,掌握物理概念更曲折,其最终目的就是来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伴随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物理问题,或典型例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逐步掌握应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高中物理在“交流电”这节内容里对交流电有效值这一概念的应用,是本节重点和难点。而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定义的。学生对应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可举一实例来总结。题目可设计如下:
一交流电电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求该交流的电压有效值。
根据有效值的概念,让交流和直流通过同样的阻值的电阻,如果它们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热相等,则这一交流电的有效值就跟这个直流电相等,实验和计算指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有效值,与最大值存在如下关系:
U=Um/ =0.707Um;I=Im/ =0.707Im.
其中U、I为有效值;Um、Im为最大值(峰值)。
事实上,上述给出的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电压、电流有效值关系是从交流电有效值的概念出发,从电流热效应上运用数学推导出的关系式,当然其他交流电有效值就不具有这种“ ”的关系。那么这道试题在高中是不是就不能解决?不然,只要在讲授交流电有效值概念中,使学生理解有效值的本质含义,将会比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有效值得出更容易。只要运用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得出本题电压的有效值。
解题过程:让这一电压加在阻值为R的电阻上,则每周期内产生的电热将相同。所以,以一个周期为时间段确定有效值,设该交流电有效值为U,则在T=0.4s内,由热效应的等效性。
有:Q= .T= ・ ・ + ・
得出该交流有效值U= = (V)。
篇10
摘 要:“先学后教”是当下新课程理念与要求下对于教学策略的一次课堂改革,这里的“先学”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教”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基础再进行层次性教学,达到因时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数学是一T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探讨了在新课程小学数学“素数”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先学后教”的具体案例分析。
关键词:先学后教;小学数学;新课程;新课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很多新颖的教学观念无疑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改革。在“导学互动”理念中,教师通过提出导纲,指引学生学习,将学生放到了课堂的中心,改变了之前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的地位。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从根本上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改革。本文就新课程小学数学的“素数”这一章节内容作出以下研究。
一、“先学后教”的一般流程
1.自学
“先学”是第一步,学生根据老师提前设定好的预习目标有规律地对当下和以后上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前完成课后的几道例题。在新课程小学数学“素数”这一章节中,一般要求学生先通读教材文字,勾画素数的有关概念,然后对课后基础习题进行答题。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空白处记录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思考为第二天的发言提供材料。
2.导学
导学指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里的导是有目标的导。在素数的学习中,教学目标一般会设定为:(1)详细理解素数的有关概念,并与自然数、合数等数进行比较。(2)在纸上画圈圈,圈出50以内的所有素数和合数以及自然数,并仔细观察两者是否有相交的地方。(3)在深刻理解素数的特点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素数的概念并可以在习题上反馈出来。
通过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这一节课究竟需要学到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的一节课知道了“素数是什么”“素数和自然数、合数、约数的差别”,并记下50以内的质数。
3.小组学习
新课改后的教学课堂对于小组学习、团队协作的要求提高了不少。同样在数学课堂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在“素数”这一章节里,当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基础任务就可以针对“质数和其他数的分别”这一难点进行小组学习。例如:
将下列数中的素数勾选出来并说出为什么是素数?
82 45 77 22 54 45 65 89 42 67 13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好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以此鼓励学生团队协作,一起学习。在小组学习中需要注意课堂纪律的掌控,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交流仅限于交流的环节,不能随意走动;另外,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解释,让小组长记录,并在课后告知教师,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先摸索,再教学。
二、交流互动
交流互动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留给孩子一些交流的时间,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划分。
1.课前交流
课前交流指的是对上一节课后回家预习的章节内容以及体会等在课前进行分享交流的过程,一般由小组长整理出一两个问题在课前分享,课中老师会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逐步引导,使得课堂有重点,学习有目标。例如在新课程小学数学“素数”这一章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1是素数吗?(2)素数要怎么分呢?
2.小组课后交流
在课程进展到一定环节的时候,学生对于课前的问题可能已经有了答案,那么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第二轮讨论,摒弃简单的问题,留下核心的问题,然后给出自己的正确答案,从而巩固这一节课的学习成果。
3.课下答疑
课上的时间其实很短,在完成教学目标之后要留给学生课下答疑的时间。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沉淀后思考出更深入的问题,比如在知道了素数的概念之后,学生可能对规律有了更高层次的了解,他们会提出以下问题:(1)素数是不是和自然数的奇偶性有关系?(2)100以后的数字也符合这个规律么?
这些比较深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思考,如果隔了一天依然不懂,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答疑了,或者根据情况再次组织小组间的讨论,这样对问题的探讨将更深入。
“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是一次尝试,不但要在课堂上注意效果,同时也要通过平时的考试、测验、课后习题看到学生的反馈。同时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调整进度,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霍凯.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与生活化的融合性探究[J].中国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