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设计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25 08:2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建筑设计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

篇1

关键词:建筑规划; 商业建筑; 建筑设计

Abstract: commercial building has now become except residential building beyond, most of the attention, to the city vigor and landscape have the biggest impact on building types, commercial building planning design will face is more wid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ing business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mmercial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综合性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的方式和功能都在发生着改变,不同的策划定位、商业特色和地方人文都影响着商业建筑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我们的项目产品,打造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的最佳策划方案和设计作品,最终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感到持续的价值,让商户感受到持续经营的优越组合空间,让客户感受到购物消费的愉悦,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丽。

一、商业建筑策划

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风险大,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式,而商业形态又取决与市场的定位,而定位的准确性,建筑师才能对商业建筑各种功能、物业、设施要求有充分了解和有效组织,而且不同的商业建筑策划思路产生不同的商业建筑设计作品,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好的建筑策划已经决定建筑设计的成功或失败。

(1)市场调查商业建筑设计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对外通过对消费特点和趋势,经济条件,交通状况,周边商业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发展规划,商业现状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对内通过对项目本身的业态选择、业态组合、产业链分布和面积占比例,业种选择、分布和面积占比,对商铺划分、建筑形态、区域和楼层功能、人流导向系统、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等进行预先设定。为建筑师设计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

(2)模式需求不管商业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营组合,最重要的是确定主力业态,对于商业建筑来说,不同业态决定模式的不同,其业态规模、功能流程、设计等都是由它自己来确定,不同业态有自己不同的功能要求,这些使用要求与设计是由商家决定而非发展商自行主张。缺乏定向设计的依据,所做设计看似通用性强,实则无的放矢。一旦功能与店家冲突,设计必然从头。言目的规划设计只能增加前期不必要成本和后期的招商难度。因此建筑师应根据不同业态设计不同的建筑空问模式来分析和建议。

(3)在进行商业建筑策划的过程中,商业地产专家与建筑师是把握全局的关键人物。商业地产策划师要具备多学科人才协同组织能力,根据项目所处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特别是根据当地消费者偏好,设计项目开发的总体理念,确定文化定位与市场定位。当前,商业地产项目一般由发展商组织总体策划,在投资立项中需要与商业经营专家、商业业态店经理人员、商铺营销策划师、建筑规划师、景观规划师、建筑师等进行沟通。在实施建筑策划时,还需城市规划师、计算机人才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策划方案。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包办代替,建筑设计就是包容和消化这些意见、方案和专业价值的物化劳动,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策划和设计方案。

(4)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商业建筑是公共场所,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建筑一般在5-6 年就要重新做一次装修,简洁和耐久的品质,尽可能地少需要维修与保养,而同时,根据不同的项目环境和商业内容进行了灵活的适应,最终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感到持续的价值。功能齐全、业态丰富、空间多姿、特色鲜明,设计必须富有时代感,同时又需超越时代趋势,在各种文化和不同年代间引起共鸣。

二、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让建筑项目产生良好的、持久的经济效益,建筑师在商业建筑设计里面是要实现项目达成一套动态的投资回报模式,是完成一件被消费者最终接受和持续使用的建筑产品。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每种情况都是非常复杂,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建筑师进行商业建筑设计就是包容和消化这些意见、方案和专业价值的物化劳动,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设计作品。

(1)业态组合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构成是由商业本身产业的价值链决定的,什么样的业态组合更有利于经营。首先建筑师应根据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的策划方案,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出发,明确功能、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不仅要求符合时代新气息,还要求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空间和位置,合理的分布面积,楼层的分区铺面分割及配套设施设计能避免各类商品混陈,人流混杂的情况,建筑师应创造丰富,灵活多变,符合业态组合的合适空间来包容不同层面技术的需求。要做成一个综合体,一定要做产业链,产业链出来之后,价值链就出来了,就能产生各种效益

(2)模式设计

商业建筑的策划、设计在不同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下,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只出租不销售,重点考虑经营与商铺增值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兼营时,还要考虑商铺购买者的偏好与要求。商业建筑因招商要求不同而功能布局不同,同种业态也因品牌不同而布局不同。受此限定的商业建筑,或开发周期不同,或经营效果不同。那些不符合商业规律的商业建筑设计,虽然空间造型丰富,却已隐含了不良经营的隐患。因此,满足商家需求,消化各种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师在设计中采用灵活的空间组合,提供不同的模式设计作品,要对多种业态使用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做充分的考虑。商业建筑本身的功能组合十分复杂,对于商业、居住、办公相互混合的综合体项目,处理的难度会更大。商业及公寓部分经常布置于建筑低端,办公和酒店放在高端。这种设计的好处可以便于楼体管线的布置;低端平层中让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卫生间的设置;高端部分的景观优势更有利于项目高价值的产品。但在具体项目中,还应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竖向交通效率对商业产生的影响。在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中,空间的使用效率也要同建筑形式、结构做法相结合。例如很多高层项目在设计时采用了转角的做法,按照经济性的测算,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大约 30% 的经济回报,但在具体的项目中要注意不要对街角形成破坏。

(3)引导系统设计

人流、物流决定功能布局合理的引导系统是商业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先确定人线,物流,出入口,通道形式,再作商业功能的布局,今天消费群体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提供丰富多姿的建筑空间,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是他们的需求。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时,同时还要满足购房者(铺面投资者、商业投资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并在建筑细节上表达更多趣味。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让消费群体感受到购物消费的愉悦,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丽同时,为商场经营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绿色建筑和特色

绿色建筑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其带来的的可持续收益将远远大于前期的投入从而达到整体的价值实现,绿色建筑赋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更换改造的可能性,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时没有必要做得最好,要做得合适,并不是要做的多豪华多气派才能体现是商业建筑,要强在恰到好处。商业建筑往往是城市商业文化的中心,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风格,因此,建筑师在使用自己建筑风格和手法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业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使商业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业态特色,空间特色,人文特色在商业建筑中使用,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商业建筑风采。

篇2

全资企业撤并改工作基本完成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不仅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部署周密,而且起步较早。早在2003年,学校就下发了《关于改革体制,规范管理,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认为欲规避学校直接承担的经营风险必须从全资企业的清理开始,并对科技产业的规范化建设提出了目标和要求。2004年9月24日,学校又下发了《关于对学校11家全资企业进行改制和撤并的决定》,依法正式启动全资企业的改制工作。全资企业的改制从清理经营业务入手,以既要保证有发展前途业务的延续,又要规避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风险为原则,采取了撤消、合并、分立、新设四种改制方式,截至2006年9月撤销8家、合并1家、改制2家,基本完成了全资企业的改制工作。

全资企业改制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学校编制在职员工230多人,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稳妥处理企业的人事关系,采取校内分流、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安置职工。学校充分认识到改制的重要性,并树立了改制就要付出成本的思想,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校内分流150余人,改制后科技产业留用的事业编制人员人事关系继续保留学校,由新组建的企业安排工作,并享受企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改制助推科技产业工作发展

通过全资企业撤并改等规范化建设,学校重新调整规划了产业工作的布局,清理了常年亏损的企业,壮大了优秀企业的实力,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截至2006年9月,学校投资的科技企业剩余29家,全部为有限公司,有效规避了学校的经营风险,并使整个产业的布局相对合理。

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显示,学校科技产业最近三年增势显著,以下为学校科技产业工作的相关排名:

由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北科大的科技产业工作在最近三年中有不论是在全国高校还是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的排名均有大幅的提高。收入、资产、利润等相关财务数据排名的提高反映出学校科技产业工作步入良性的发展过程中。

篇3

当代社会商业建筑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的趋势,但是商业建筑与城市文化、自然、以及空间的主体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被处理好。现代商业建筑往往形成很多大体量建筑的集结、空间本身更加复杂,人在其中往往很难辨别方向,建筑为使用者 “人”服务的本质逐渐模糊,商业建筑凭借所谓的“高科技”渐渐与周围的人和物分离。商业建筑开始走向越来越形式化的道路。当代商业建筑需要一种即融入城市社会环境又融入自然环境的全新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带有深入体会城市生活的情愫,更重要的是带有一种渴望回归自然的诉求。

中国当代商业建筑发展的误区

1. 设计理论的误区

(1)建筑理论的非中国化倾向。

一个时期,中国建筑界的眼光几乎全都转向国外。此间,中国建筑界在国际建筑理论重构的纷乱中引入了“后现代”建筑理论和“解构主义”理论以及被命名为种种风格流派的形式花样。由于引进国外多,中国原创少,在多数情况下,外国建筑理论占据中国建筑论坛。

(2)引进理论缺失基本理论。

在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理论居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少;先锋性建筑理论居多,而反映基本建筑理论发展状况,解决民生现实问题的理论以及建筑教育的基本理论为较少。

(3)形式模仿导致创造能力退化。

建筑设计中形成低级毫无创作可言的模仿现象。有些所谓的“实验建筑”,也不过是模仿西方现代艺术中最容易操作的一些“行为”或“装置”,并非“创造”。

2.漠视空间的主体

(1)商业建筑存在很多浪费的现象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有的商业建筑95%达不到节能标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2)商业建筑追求体量的庞大

中国大部分商业建筑一味的追求建筑形式的新奇,很多开发商都愿意把建筑物建造的醒目而招摇。因为体量巨大,建筑物的建成自然需要大量的材料,这就不可避免的要造成物资的消耗。

(3)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相对封闭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在很多大型商场逛街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症状如,头疼、眼睛疲劳等症状。这都是与自然光线不足,缺乏新鲜空气、空间流线复杂等环境因素有直接关系。

3. 商业建筑过分强调建筑的技术性,忽略建筑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很多商业建筑的技术性成为整个建筑的主导因素,商业建筑脱离了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在城市环境中越发的显得突兀与扎眼,与整个环境氛围格格不入。

绿色生态商业建筑需要回归自身的本质属性

1.生态建筑的自然属性

建筑应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环境,并力图通过建造活动弥补生态环境中已遭破坏或生态失衡的地方,使建筑呈现出一定的自然属性。那么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

(1)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地形、地貌的处理。很多设计师的方案往往是将其推平,将原有的地貌变成平坦的表面再进行具体的设计,以不变应万变。但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更提倡在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基地的地形地貌的特征。

(2)保护现状植被及水文特色、土壤资源等

我们不能再去采取那种先砍树、后建房、再配置绿化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保护比新植绿化意义更大。

(3)除了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之外,建筑也可以引入自然,建筑的目的不只是与自然交谈,而是试图改造经由建筑表达出来的一种自然的意义.

2.绿色生态商业建筑的社会属性

一提到绿色生态的商业建筑的设计,人们往往将其与新兴的高新技术联系在一起,但是绿色生态商业建筑的本质并不是要完全的屈从于建筑技术,要想真正的达到绿色生态的概念商业建筑的整个设计除了考虑建筑的自然然属性之外更要体现建筑的社会属性。我们应该在做建筑设计规划之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景观特色,熟悉街区景观构成,了解当地人的审美品位,即更多的从文化的角度去慎重考虑整个建筑设计,这样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并且体现绿色生态建筑的社会属性。

结论

篇4

关键词: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分析;防火设计;下沉式广场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下商业建筑具有人员流动性强、空间密闭、火灾荷载大的特点,并且一旦发生火灾,存在能见度低、烟气大、人群疏散困难和难以及时熄灭的问题,对财产和人身安全存在着威胁。因此,针对地下商业建筑防火方面的设计进行探讨,具有紧迫性和严峻性,对某广场的综合交通枢纽的消防设计进行研究,来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下商业建筑防火与排烟的研究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下商业建筑得到了极大发展,而地下商业建筑火灾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国内外建筑领域学者深入研究了地下商业建筑的各类相关火灾特性,并探讨了其防范策略。Chung K.C基于数学模型分析地下商业建筑,并评估其防烟系统的应用与可靠性。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陈涛等人在研究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时计算其中空气幕流量,并针对地下商业建筑防火、防排烟设计中空气幕技术的实践应用予以阐述,进一步研究了火灾事故的流场特性,介绍了设计空气幕时所应用的计算方法。

二、消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的主要难点

(一)、地下商业建筑面积超过20000m2的防火分隔

《建规》第5.1.13条规定: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措施进行分隔。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是否为单纯的营业厅建筑面积;如何处理好商业效果和消防设计的矛盾;下沉式广场的形式及面积该如何确定。

(二)、地下商业建筑的商业效果与防火设计的矛盾

地下商业建筑设计时,建设单位注重的是商业使用效果,如何处理好商业与防火安全之间的矛盾问题,应值得注意。设计中常遇到的问题有下沉式广场中防火隔间的面积、形式以及位置的确定问题;疏散楼梯的设置问题;风雨棚在下沉广场中的安放;防火隔间中的正压送风系统如何设置的问题。

(三)、地下商业建筑安全出口

大型地下商业建筑内部功能较多,格局较为复杂,使用者在紧急疏散时经常找不到方向。特别是某些地下商城设计的通道和出口为单向或尽端型,对商场内的顾客没有明确的导向性。

(四)、地下商业建筑的疏散通道设计

娱乐和购物人员在格局较为复杂的地下商业建筑中会出现迷路情况。当地下商城呈环形结构时,这种方向性模糊感会更加严重。当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位于地面建筑的内部时,疏散楼梯间在首层设置直通室外出口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三、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的研究

(一)、安全出口的布置与直通室外的重要性

安全出口是由地下进入地面的必经之路。安全出口在疏散导向、可识别性、通达性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火灾发生时,人们容易产生紧张、急躁的情绪,因而在寻找逃生路线时喜欢“走原路”,当面对一个封闭的面或尽端道路时,常常会惊慌,容易造成危险。因此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出口应结合人流经常使用的路线布置,并具有可识别性,在人流密集的位置多设置几个安全出口,且设置环形通道,形成多向的通达性,确保在紧急情况时能安全疏散。尽可能采用独立的安全出口,当楼梯位于建筑内部时,疏散楼梯间在首层应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通过短距离的门厅,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使之与其余部位完全隔开。

(二)、防火间距设计

合理确定商业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建筑内的各幢单体之间防火间距极其重要。其不仅关系到建筑自身的消防安全,还与周边建筑群的公共消防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各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有明确的要求。在设计草图阶段就应严格遵循该规范控制建筑之间距离,避免后期不必要的麻烦。

(三)、消防车道设计

作为发生火灾后消防部门进行灭火救援的重要通道,消防车道的设计直接关乎扑救效率。因此消防车道的设计在草图阶段也不能马虎。按规范要求,消防车道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m,当商业建筑临街长度超出150m或总长度超出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或环形消防车道以满足扑救需要。消防车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有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按照商业建筑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消防车道,为后期火灾的高效扑救打下良好基础。

(四)、商业开发区域和地铁站厅应以通道形式相连

地铁站厅(站台)层与商业开发区域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商业开发区域者一般会有以下观点:1)任何商铺到最近疏散门的直线距离要小于15m,且疏散门至少要有2个,当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必须设置至少1个疏散门。2)安全出口到商铺疏散门的距离、商铺在地下步行街中的最大允许面积、最小净宽度都要符合表1的规定。当净宽度小于6m时,任何流动或固定的商业经营活动都不允许在过街通道发生。

表1过街通道的商铺的最大允许面积、最小净宽度、商铺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3)商铺之间砌至楼板底部的不燃烧体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小商铺砌至楼板底的隔断与过街通道之间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4)要以国家标准GB50222-200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为基准,对地下商业步行街内部装修设计进行监督,确保过街通道全部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装修材料。5)要设置长度、宽度均不应小于3m的集散区,使之位于地下商业步行街安全出口前面。6)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和明火的餐饮不得进入地下商铺。

(五)、下沉式广场的应用

下沉式广场是一个围合式的开敞公共空间,有利于防火分隔和人员疏散。笔者认为:下沉广场其实也是一种所谓的开敞式防火隔离区,其防火设计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a.下沉广场有必要规定短边尺寸,但是一些如圆形、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的下沉广场往往很难把握其短边尺寸。这种情况下,可将圆直径、椭圆或不规则平面的短轴等作为短边。b.下沉广场只能用于人员疏散,不应布置任何可燃物质。c.下沉式空间内应设不少于一座可直通地面的室外疏散楼梯,其疏散楼梯总宽度不应小于最大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空间防火门的总宽度。

(六)、防排烟设计

商业建筑较一般建筑而言,由于其空间面积和高度较大导致烟气在上升过程热量散失更快,更容易发生沉降。造成烟气的大面积扩散,造成人员疏散与施救的极大不便。设计时应依照规范要求在防火带的垂直上部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条件允许情况下在顶棚设置机械排烟,便可大幅降低烟气沉降速度与浓度。

(七)、消防设施设计

为便于火灾发生时紧急疏散,应在卖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间内加强诱导疏散设计,即设置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对于地下商业建筑的主要疏散路线,除传统挂墙式疏散指示标志外,还应设置自发光地标疏散指示标志。依照规范要求选择正确的防火门,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性,又可为人员疏散提供有效保障。尽可能设计自动报警系统与自动灭火系统。两个系统同时运作可大大延缓火灾的蔓延,为人员安全撤离提供宝贵时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其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地下商业不再仅限于商业购物等单一功能,而是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多元化的现代商业综合体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也给消防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与时俱进的消防设计理念,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疏散设计,是地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1前言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小区多功的要求日益增多。居住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人性化、多功能化对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公共建筑,由于其性质和规模的差异,因而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这就是我们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住小区的建设将实现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变,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不是仅仅局限在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子里面所配置的功能,同时还非常的在乎居住地附近的环境的建设情况。比如:商业方面的建设、文化和健身方面的建设、植物美化的程度、物业方面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 现在的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由居住地就行了,还应该有好的生活环境。所以说居住区的各种各样的实施能否满足人们的要求,已成为新时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给与更多的帮助。

2.1居住小区公共建设中对卫生的要求

首先,居住小区的卫生是指对小区中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的处理和管理,这也是对小区中垃圾箱的规划方面的问题;其次,小区中环境卫生还指空气的质量和能否更好地采光等问题,这些也是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2安全方面的公共建设

公共建筑的安全不仅包括小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城市居住区域内应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又包括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要明确的规定人们的生活的地方和公共活动的场所,以保证居民财产的安全,总之就是为了便利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2.3合理的规划小区中的公共建设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既是人们对所居住环境的基本的要求,为了便利与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应该尽量的区规划小区中的公共建设,应该尽量的设计出能够达到人们要求的条件。

2.4让居民有很亲切的、回家的感觉

从某方面来说,所谓的归属就是有了回到家、见到亲人的感觉。公共建筑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够有所作为。可以依靠公共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形成其形式的多样化来达到其识别性,可以依靠其功能集聚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点的环境,还可以与广场、街道、绿化一起形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进而使居民拥有归属感。独特的场所设计不但提高了居住小区的空间质量,增加小区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而且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5居住的人能够更好的参与

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时候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追求,这主要是指居民对居住地的生活文化的追求,这时精神上的追求,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能够让人们亲自参与其中,并且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3居住小区中在商业建筑要求

小区中的商业是与居民生活最近的商业活动,小区中的商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最方便的服务。尤其是在刚刚扩建的城市边缘的居民地区,这些地区的整个的商业活动还没有完善起来,在这些居民区小区商业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小区的商业已经被作为在建筑设计的时候的重要的地位。

在位置上,如果选择小区的几何中心,不但服务半径小,而且不符合居民的出行规律,这样的商业设施效率差、使用率低。因此将商业设施布置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成街布置;②成片布置;③成街成片混合布置。这样既方便了居民,而且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相比较有其特殊的一面,第一,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例如:时刻便利店、药店、影像店、美容美发、家居饰品、餐饮店等等。第二,为了给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其应该有合理的半径,一般为500m左右。第三,社区商业作为房地产的一部分,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的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教育保育公共建筑设计

4.1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建设

托儿所和幼儿园应建立在一起,这样方便家长接送。因此,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⑴幼托应布置在小区中心或小区入口处,这样利于家长接送孩子;⑵幼托应有足够的场地,供幼儿活动之用;⑶幼托所处的环境应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⑷幼托在联合布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防止相互影响。

4.2小学建设

小学在布置规划时为了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其布置应该满足如下条件:首先,小学生上学不应穿过马路;其次,学校服务应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便利的交通和明显的出入口;另外;学校应该有良好的环境;最后,远离交通枢纽和噪声源。学校具有的本身特殊决定了其异质性。功能单一的住宅构成了小区同质的面貌,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其标志性的建筑。

4.3居住交往类建筑的设计

在进行这种条件前提下的建设的时候,应该将这种建筑的建设结合居住小区的中央的草地进行布置,并且能够很好地和附近的商业服务区能够很好地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交往类的建筑小区。在这种建筑设计中这个公共活动的中心就是整个小区的中心。这种建设不仅能够瞒住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更能够使得人们精神上的到很大好处。这样的建筑能够更好地联络人们之间的感情。

5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更加的清楚对居民小区的设计的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否能够便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区中的公共建设是小区居民生活中的的基本的保证。在对小区的规划的时候应该根据平常人们的生活的方法来对人们的合理的分配小区中的的公共设施,从而能够尽量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时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便捷。同时在设计规划的时候还应该将居民小区与绿地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居民小区的中心,这使得小区建设的形象更加的好,从而能够更容易有归属感,最终设计出有特色的小区。

参考文献:

[1]董红凝.城市小区公共建筑设计[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6).

[2]李强.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篇6

关键词:建筑; 城市; 空间设计; 文化建筑;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of residential space design are analysed, and the principle of residential space combination for detailed discussion. Can be discussed with counterparts.

Keywords: architecture; city; Space design; Cult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城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建筑设计注重实体、空间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城市设计也具有同样的特性,因此,两者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连续性的关系。建筑从其本身来讲,是一个有机的体块,而从与城市的关系分析,它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它的外壳和表皮,可算得上是城市空间的内壁。在城市中,无论是商业建筑、行政建筑,还是文化建筑、住宅建筑,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都有着隔而不断的联系,具有空间形态上的连续性,而建筑的实体与空间则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隔的。物体之间的空间是空的,但要想使物体与物体产生连续性,不仅物体与物体的外在特征,要有一定的连贯性,空间的连接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建筑空间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这些空间的相互连续性决定了城市整体给人的视觉感应。城市中的建筑分属于不同的团体或者个人,他们对建筑形式的要求,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及企业的需求而定。不同的建筑设计思想,可能会使城市建筑呈现不同的面貌,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局面,也会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因此,城市设计师与建筑师的观点往往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城市建筑与城市整体产生不连续的局面。因此,城市的建筑设计活动,靠的是高度自觉的社会思想,只有这样,才可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危机。

一、城市建筑空间设计问题分析

建筑既是个实体又是空间,老子曾说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而在空间与实体当中,空间是最有价值的,它不仅蕴含着环境、文化、社会习惯等因素,空间大小、形状和方向,还可使人们产生不同的精神状态。纵观全世界的城市建筑,建筑空间的形成与建筑的不同功能有莫大的关系。如商业区、政府行政部门、文化教育机构等,这些建筑由于功能的不同,空间设计手法也各不相同。“在城市中、建筑中,人们的生活活动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是建立在有如生命体中‘能量交换’那样的功能之上的”。空间分为三种功能,即居住空间、活动空间和娱乐空间。而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也是建立在这三种功能之上的。

二、文化建筑空间设计问题分析

建筑空间的连续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在设计中可以将建筑空间组成一个秩序井然的路径,那么,这种路径便可使人们心理上得到持续的和谐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才可以说完成了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因为城市设计除了建筑空间外,还有其他诸多的空间因素存在,将这些全部的空间因素结合在一起,在设计上才算真正获得了成功。在城市设计中,无论是商业建筑、文化教育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在空间的设计中都要注意到这几个方面。在城市建筑中,文化教育建筑也占据着城市的相当一部分面积,这类建筑主要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展览馆、天文馆、文化宫、少年宫等,建筑空间设计,根据各自的不同功能而有异有同。博物馆建筑是展示城市文化品质因素的重要性建筑,因此,几乎在世界上各大城市中都有建造,它的建造无疑也包含着城市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博物馆建筑在欧美城市中建造的数量很多,通过比较研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即 CPM、CTM和 SM模式,每种模式的选址都与城市整体空间有直接的关系。CPM模式是城市核心地段(Central)、中央广场/公园(Plaza/Park)、博物馆(Museum)的简称,也就是博物馆建筑与城市中的大面积绿地、公共广场、公共公园形成城市的核心文化、休闲区,从而体现博物馆建筑地位的尊贵。这种在城市核心区设置文化建筑的模式,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形成,著名的希腊雅典卫城,就充分体现了对这种模式的运用。之后罗马时期的中心广场、中世纪以教堂为中心的广场区,再到今天的以博物馆建筑为中心的城市,均体现了CPM模式的优越性。CPM 模式的博物馆建筑,在欧洲国家有所体现,但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如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城市均有体现。纽约城的布局并没有明显的轴线,而是按照传统的网格式布局进行规划,城市中不规则的区域均被一些主辅道路划分,建筑则分布在道路之间的区域。就这样一座到处被网格包围的城市,却在城市的中心区留出了一块城市中心花园,而在这座花园内,除了水池、自然植物外,只建有一座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没有其他的任何建筑物。与纽约相比,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博物馆建筑更让人为之震撼。华盛顿市中心区是最为引人瞩目的区域,在这里矗立着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三座主体建筑。三座建筑分别位于一条约 3km 长的中轴道路上,华盛顿纪念碑位于中心,在这条道路的两侧,几乎全被博物馆建筑占据,尤其是国会大厦到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中轴线两侧,形成一组庞大的博物馆建筑组群,其中,中轴线的东侧,设置有航天博物馆、非洲艺术博物馆、Freer 艺术博物馆等建筑;中轴线西侧,设置有美国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西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等建筑。这些建筑虽数量很多,但在未建造之前,便作了相应的设计规划,确定了绿地、广场、水池等各部分之间的布局,以至于后来所增建的印第安文化博物馆建筑的出现,并不影响整体的布局,而且也并不显得拥挤,相反地,更呈现出高雅的文化气息。第二种 CTM模式是城市核心地段 (Central)、综合交通系统(Transportation)、博物馆(Museum)的简称,显然与 CPM 模式有很大的不同。CTM模式是指将博物馆建筑的基址选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也就是与城市道路相邻,以保证便捷的交通,增加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这种博物馆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选址,使博物馆建筑融入到繁忙的城市交通中,形象更加亲近于民。CTM 模式的博物馆,以 MOMA(Museun of Art)博物馆为代表。MOMA 博物馆是一种专门收藏、展出近现代、现代不仅可推动文化建筑的发展,还可使其商业功能得以加强,现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应用。第三种 SM模式,是一种位于城区之外的、或者偏僻地区的博物馆建筑,为特殊基址(Special)、博物馆(Museum)的简称,也就是特殊地段的博物馆建筑。这种博物馆建筑往往特殊的要求,通常选址在古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地,建筑空间及环境的设置更加困难,不仅要考虑新旧建筑的完好结合,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三、结语

篇7

商业空间是时展的产物,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人民生活面貌,如今的商业空间也向着多元化、复合式方面发展,人们也对商业空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设计师来讲,商业空间要体现时代的特性、充分给予消费者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就是商业空间设计的目的。本篇论文从商业空间的类型和特点入手,深入浅出的介绍商业环境的空间设计。

关键词:

商业;空间设计;合理布局;空间规划;元素

1商业空间的类型及其特点

1.1专业商店

也可称为专营店,它是各个行业中经营与本行业有关的商店形式,并不是品牌店就是专卖店,它存在于商业步行街内、商场百货、购物广场内,随着时代的进步专卖店也越来越细化了。

1.2百货商店

它经营的范围非常广,如鞋帽、服饰、珠宝、化妆品等,它是由大建筑物构成,根据自己经营的门店类型进行布置,分隔自己的销售区。

1.3购物中心

是指将多个建筑物组合、联系到一起的商业设施,大型的开发场地设有停车场、绿化广场、百货商店等。

2商业环境的空间设计

2.1商业空间的规划

商业空间规划可分为室内空间的平面规划、室内空间的流线关系、空间立面规划、装饰物的点缀。

(1)平面规划。是指在充分了解建筑结构、使用性质、规模的前提下对室内空间的规划和安排。关于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功能分区而言,平面规划是在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展开的设计,性质不同其功能分区也有所差异。[1]在设计师进行初步设计规划的时候需要将原始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分清空间主次,主要的位置布置主要的空间,次要的位置布置次要空间,在功能分区划分上要避免相互打扰,同时又要相互联系紧密,使主次空间各尽其职。除了我们对平面图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外,还要对流线组织进行合理的分析,流线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业空间的使用质量,商业空间的流线设置是复杂多变的,使用性质功能的不同其流线规划也各不相同。

(2)立面规划。它是指围合平面区域的垂直于立面空间的界面。例如,商场里的墙面、梁柱、立体的家具装饰等,立面空间是在建筑空间前提下所创作的空间规划,设计师在充分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平面布置规划最大限度的利用垂直空间。此外,立面空间也是风格要素的体现所在。

2.2商业空间的内部分隔

商业空间内部分隔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同的使用功能,在空间的平面与垂直方面进行联系并且分隔,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空间需要。分隔除了以功能划分为依据意外,同样如形式、组织、比例等方面也可以进行分隔。[2]

2.3商业空间的过渡和引导

是对消费者进入主要商业空间而设置的过渡、渐进的空间。例如,娱乐场所、酒吧、休闲场所等为不让强烈的光线对比而对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急剧变化的感受而在入口、休息等候区都设立了减弱光线的过渡空间。

2.4商业空间的序列

消费群体会在商业空间活动每个环节进行参与过程,活动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例如,在商场购物时,首先要了解该商品,然后试穿,接着比较选择,最后完成购买。这样的一系列行为都是有序设计的安排。设计师可在有限的空间对商品层次、过程进行设计增减,为经销商以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3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元素

3.1界面

(1)界面的概念。它是指室内的围合体,是设计师设计的重点,界面不止具有功能性也具有结构性。它是设计师创达设计思维的载体,关系到设计方案能否采纳和能否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

(2)顶面。顶面作为围合空间的上方,其作用和影响大于地面铺装的效果,其中天花处理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墙面。是垂直于平面区域的立面造型,是视线的焦点,其中墙面设计包括墙面的形态、墙面的材料等(4)地面。地面是人们进入商业空间最先感知到的界面,需要注意的是地面的设计材料的使用要与整体空间有一定的功能联系。地面设计可划分领域,形成独立的界面空间,同时是空间流线的承载体,起到导向作用。

3.2色彩

色彩是构成形态的三大要素之一,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效果是直观的,例如,故宫的颜色多用黄色给人以庄严、厚重的感觉,而现代的设计则多用玻璃幕墙给人以轻盈现代的感觉。[3]色彩是最容易被感知的要素,没有不好的色彩,只有不好的搭配,因而我们在进行商业空间室内设计时更加注重色彩对比和调和,相辅相成的作用。

3.3材质

材料就像是商业空间的外衣,通过材料的装扮展现出不同的表情。要求我们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前要对所做的材质的特性和使用效果熟知掌握。

(1)木材。木材在商业空间中常被使用、应用广泛,其优点是强度高、延展性好、易加工,可应用于墙板的内侧隐藏施工,也可以到外部给人以亲和的心理感受,但也具有易变形、易燃等缺点。

(2)石材。它的种类有很多,装饰造型也各有各的特点,石材可分为大理石、花岗岩等,多根据应用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石材,其中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抛光和毛面两种类型,前者表面光滑多应用于地面或墙面,而后者质地粗糙多应用外立面。[4]

(3)陶瓷。陶瓷在商业空间中常常被应用,其中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釉面砖、抛光砖、仿古砖等,它的耐磨性能和清洁度要比石材要高,其纹理可以仿壁纸、木材等装饰材料。[5]

(4)壁纸与织物。人类天生就对弱软温暖的事物产生好感,而壁纸和织物具有柔软、舒适独特的特点,它可以用于商业空间设计中可柔化空间氛围,可大面积的粘贴于墙面或顶面中,以营造温馨的气氛。可根据空间设计的风格定义壁纸或织物的样式。

3.4绿化

热爱自然是人的天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以调节改善商业空间的气候,降低室内的噪音以成商业空间吸引消费者的普遍选择。

(1)绿化的作用。绿色清新的环境给人以蓬勃的生命力,融化了建筑装饰的空间形态。同时绿色植物可作为软装饰进行空间分隔,较容易吸引眼球并起到装饰的效果。

(2)绿化的布置方式。其中装饰方式有许多中例如在重要区域展示绿色植物以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意,增添其活力。还有在一些阳角阴角出布置绿色植物以起到柔化空间点缀空间的作用。还可将绿植悬挂于高出,营造空间层次错落的感觉,以减弱生硬感。

4结语

商业空间是一座城市中最能直接反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应用于商业建筑空间的内部设计,例如商场、餐饮、专卖店等这种内部建筑空间。同时商业空间也更加注意人的参与体验,更加注重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舒适、轻松的消费环境,在我们今后的设计中更应具有创新点。作为当今时代的设计人员我们更应考虑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和时代的变化,为消费者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商业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袁元.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围与透”[J].现代装饰(理论),2014(05).

[3]马清运.商都——商业刷新都市[J].装饰,2005(02).

[4]梅舍(瑞士).商业空间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篇8

[论文摘要]我国建筑耗能高,能源利用效率低,制约经济的发展。如何做好建筑能工作是摆在广大建筑行业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从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入手,分析了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及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建筑节能的方法及节能对策。为建筑节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倍~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2瓦/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平均为21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芬兰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我国现阶段城市房屋建筑中普遍存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40亿平方米,2000年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25kg煤/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亿吨煤。2006年底,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建筑节能要求十分紧迫。

二、建筑节能存在问题

1.我国建筑能耗高,制约经济发展。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3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5%左右,以此推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到35%左右,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潜伏巨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上世纪70年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环节,例如,我国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建筑外墙传热系数的3倍~5倍,外窗传热系数是2倍~3倍,屋面传热系数是3倍~6倍,因此在这一环节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别。

三、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进,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在试点,示范层面上,原因如下:

1.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初期投资比较大,国家没有鼓励政策。开发商在建筑节能投入上积极性不高。

2.设计人员对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尚未系统化、标准化、相关规范不健全,建筑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淡薄。

3.政府部门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组织管理不力,法规配套不全。

4.建筑节能材料,工艺技术发展缓慢。

5.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

6.建筑节能的政策支持不够。

四、建筑节能的方法

1.墙体保温。墙体保温分为外保温和内保温,保温材料可以用聚苯板或胶粉聚苯颗粒。目前较成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主要有外挂式外保温、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外保温等。节能保温墙体技术中还有将墙体做成夹层,把珍珠岩、木屑、矿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现场发泡)等填入夹层中,形成保温层。

2.外墙门窗保温。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热交换,70%通过门窗,30%通过墙体和屋面。现在居室使用的门窗有单层和双层,双层保温隔音效果好于单层门窗材料。有木门窗、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木门窗很少用在外墙上,塑钢木门窗热传导效果明显好于铝合金和钢门窗。玻璃安装有单层和双层玻璃,有一般3mm或5mm普通玻璃、蓝宝石玻璃、雷射玻璃、中空镀膜玻璃等,在隔声、隔热、节能、减少室内温差,提高采光性方面,中空镀膜玻璃效果最佳。中空玻璃在国外建筑物中已得到普遍应用。

3.地板、屋顶保温。选择地板、屋顶保温材料的同时,增加地板、屋顶保温层厚度可以提高保温隔音效果。

4.改变建筑设计布局,提高建筑节能效果。设计应从建筑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如设计住宅小区时,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低密度、高容积率对节能有利,要选择在采光、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段进行建设,建筑物还应有良好的朝向。设计时还应注意窗墙面积比、遮阳效果、及房间的朝向。设计达到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5.太阳能源与建筑有机结合。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大都考虑的是建筑的造型、美观、适用及与周围的环境协调,面对建筑的耗能与节能却考虑较少。而在现代住宅建筑中要求设计人员的设计要体现“四性”:即可负担性(尽量降低造价,让老百姓买得起);可居住性(居住安全、舒适、健康);可适应性(可满足日常生活及将来的变化);可持续性(实现资源消耗最低,再生资源最多)。而太阳能源是最好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能源,从长远来看,比燃气、电器具有更安全、清洁、价格便宜的优势。太阳能源取之不尽,在设计中增设太阳能设施,建筑成本增加少,但节能效果很好。

但是,目前太阳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还很少,即使常年日照多的地区大多也只是在屋顶上安装一些太阳能热水器来满足家庭热水的需要,而利用太阳能源来照明、取暖,制冷就更少。所以太阳能应用技术应该作为一项专业技术进入到工程设计的范畴,这样就可以从一开始的设计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进入并跟踪整个设计全过程,在与相关专业的配合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专业设计,使太阳能就像其他建筑部件、构件一样,最终也会成为建筑的一个部件,真正体现出建筑与太阳能工程的一体化,使建筑与太阳能的有机结合及能源的节约从建筑的最初设计开始做起。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一项新兴而热门的技术,它是实现建筑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太阳能应用领域扩展的需要。把太阳能同建筑结合起来,把几千年来房屋只是人类居住、遮风挡雨、避寒暑的简单场所发展成具有独立能源、自我循环式的新型建筑,这也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

6.建筑采暖实行分户计量收费。实施建筑采暖计量收费是由过去的按面积收费转向按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改革,是节约能源,提高住户用热的舒适度,改善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北欧等国家为了应对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在建筑采暖用能方面采取了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以降低能耗,推行按热计量收费的制度以节约能源的措施。90年代原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在引进西欧、北欧先进供热技术的同时,也开始进行收费制度的改革,由原来的包费制改为按计量收费。这些国家的经验都说明,采用按热量计量收费后,可节约能源20%~30%。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最近几年,一些供热企业就已开始旨在改进供热二次系统,实现按热计量收费的研究和试验,以节约能源,减轻大气污染,促进供热行业面向市场经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热作为商品,由用户自行调节控制和使用,并按实际使用热量合理收费,才能充分调动供热和用热双方的积极性,并对节约能源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实行分户供暖,按实际热计量进行收费已经势在必行。

7.推广使用节能灯,推行“绿色照明”工程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家用小功率的高效节能灯具,其发光效率比普通白炽灯高4倍以上,使用寿命长5倍至10倍,节电效率达70%~80%。

五、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对策

1.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和各省市,决策层的重要议程。建筑节能必须首先由政府主导,由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这一点已经被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据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涌透露,建设部目前正在完善建筑节能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并将出台经济激励政策。

2.各省市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各地建设局,有关单位组建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推广建筑节能的方法,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3.各省市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建设节能工程。以实现在2020年新建建筑节能65%的目标,不执行节能标准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首先,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启动经费支持建筑节能项目的推广;对高能耗的建筑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新建筑不准开工,已有建筑分段能耗收费(高出行业标准一定范围后的能耗采用高收费)等;对节能建筑采取奖励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使用中的优惠政策,转移高峰用电的优惠政策,节能建筑星级标准(对能耗少的节能建筑发放星级标识)等。设立建筑节能监察办公室,对新建建筑和已有建筑进行能耗评估,对于高能耗建筑不予审批或限期整改。由于大量建筑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注定是高能耗建筑,因此在建筑的规划审批时应加强建筑节能内容。同时应在建筑设计、实施和运行的各个阶段定期监测建筑的能耗情况,逐步缩小高能耗建筑的存在空间。超级秘书网

其次是建立住宅建筑能耗标准星级制度,积极推动供热收费体制改革试点,用市场方式催生更多的节能住宅建筑。根据对住宅建筑能耗的评估结果,用能耗星级标准将建筑节能的效果直观地告诉住宅消费者,引导大众消费节能的住宅建筑,从而推动节能住宅建筑的市场化运作。建立不同类型商业建筑能耗标准星级制度,积极推广各种节能技术,降低商业建筑的能耗。

4.各地区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主要意义,广泛宣传“设计标准”。

5.新建和改建建筑节能工程,各级政府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作为重点节能工程承包商,搞好节能建筑合同管理,保证节能建筑按合同完成,同时保证节能改造承包商应得利益。

参考文献:

[1]郑琼茹.蹭耀辉探究太阳能源与建筑有机结合和合理利用.[J].四川建筑,2004年5期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安全疏散;用电系统

一、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规划

对于综合性的高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设施是指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门;对于高层旅馆、饭店和写字楼,还有安全疏散辅助设施,如疏散阳台、缓解器、救生袋等,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或避难间等。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设施,为人们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在发生火灾时,在紧急疏散时,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即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即为安全疏散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相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

2、合理布置走道。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

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向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一般应在靠近主题建筑标准层或其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处设置疏散出口。在火灾时人们常常是冲向熟悉、习惯和明亮处的出口或楼梯疏散,若遇到烟火阻碍,就得掉头寻找出路,尤其是人在惊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追随他们盲目行动,如只有一个方向得疏散路线是极不安全的。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

4、合理布置疏散楼梯。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对于旅馆、办公建筑、教学建筑、科研建筑、医院、商业建筑、邮政建筑、电力调度建筑、广播电视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个防火分区,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

5、合理设置疏散门。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各种高层建筑(如医院、旅馆、酒店楼、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住宅楼等)的安全出口与楼梯的数量与宽度需要相同。这对整个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房间的疏散门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与总宽度有关外,还与一个房间的安全出口数有关,如果人员较多的房间,只布置一两个宽大的出口,平时通行不便,火灾时应急就会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凡人员较集中的房间,既要考虑平时疏散的方便,又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应在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距离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二、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系统设计

1、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保护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应分清保护对象的建筑类别、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按“报警规范”,火灾报警系统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随着火灾报警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火灾报警设备和元件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笔者认为,报警系统设备的设置不宜复杂过多,过多会造成投资增大,可靠性降低,也不宜过于简单而达不到报警联动要求。应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强调注意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还应注意不要单纯追求消防技术的先进性,而应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投入使用后的维护方便。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有控制台(柜),控制台(柜)上控制功能有电梯迫降、非消防电源的切断、水泵紧急启动及停止、扩音机、收录机和各层区扬声器手动开关等,并应在控制台上设置直通消防队电话。控制台显示功能有消火栓分区、分层显示灯,水流指示器分区分层显示灯,水泵显示信号灯,气体灭火动作显示信号灯以及自喷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显示等。

2、消防水泵的控制启停问题。消防水泵(包括消火栓泵、喷淋泵)是灭火手段中的重要设施,对消火栓系统而言,根据“高规”的要求,在消火栓处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在消防控制室处也应能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停。这两部规范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要求。

消防控制室与消火栓动作按钮启动关系与消火栓泵的启动形式有关。消火栓泵的启动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启动方式是在总线制联控方式下,消火栓动作按钮的启动可通过设在消火栓旁的联动接口模块将其要求的启动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控制台,再从此处输出使消火栓启动的开关量触点。第二种启动方式,是直接将消火栓动作按钮的开关量触点输出到消火栓泵启动箱。这两种启动方式在实际设计中都可以运用,前一种方式接线省,但需在总线制下,对消火栓联动模块进行地址编码编程来达到监测大量消火栓的目的。后一种启动方式简单可靠,但还需要把消火栓动作信号返给消防控制室。设计者在具体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程规模大小来选用,工程规模大、建筑形式复杂可采用前一种启动方式,规模小可采用后一种启动方式。喷淋泵的自启动是通过各保护区的管网喷嘴玻璃球高温下爆碎,引起管网水流流动,从而联动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达到自启动喷淋泵的目的。通过水流指示器联动模块或报警阀压力开关引线至控制室,消防控制室能准确反映其动作信号,同时控制室应能直接控制喷淋泵启停。

3、消防控制室反应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

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消防水泵启动后要返回已工作的信号,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取电路信号即接触器的合闸辅助接点,其二是取物理量信号即取供水管网上的水流压力传感器,后者目前使用较少。关于故障信号的返回,电源断电故障信号的反应比较清楚,其他故障信号的反应,“报警规范”、“民规”都没有明确说明。比如消防水泵过负荷故障信号应该反应到消防控制室,但具体如何反应是在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个问题。

4、防火阀、排烟阀的控制

“报警规范”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够关闭防火阀。在实际设计中,选用的基本是280℃易熔环熔断的防火阀,建议将防火阀做成电磁阀的形式,至于信号返回是一对一返回还是成组返回要视具体工程情况来定。“报警规范”也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够启动排烟阀。以何种方式启动排烟阀也值得探讨。所有的排烟阀都可装上编码接口联动模块,由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器来达到控制启动排烟阀的目的。其次还可由就近的感烟探测器组成的控制线路启动即可,消防控制室只接收其工作后返回的信号。如要求先打开着火层排烟阀,再打开屋顶层排烟机,这种情况下采用后一种做法较妥。总之,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正确理解规范条文的含义,切实保障高层建筑消防用电安全可靠。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制约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伴随而来的是严峻的能源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18~20 亿m2,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 倍,同时建筑还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原材料等,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绿色建筑可在建筑活动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

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且已取得一些成效,从宣传推广、技术创新、建筑实体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总体上来说,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现真正的建筑绿色化差距还是很大的, 绿色建筑并没有在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中被广泛的使用。目前, 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调控。绿色建筑最终要在市场中得到有效发展,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宏观调控不可或缺。首先,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采取措施, 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消费激励机制。但是, 目前这方面的措施政策还不尽完备。其次,绿色建筑的市场是由消费者、开发机构、建设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构成的。这其中,多方利益主体的调和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性调节是不够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此显得尤为必要。要由政府来整合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使之形成一股合力,这样才能推进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政府对绿色建筑市场的调控还是没有从全方位视角出发, 即使有所调控也大都是片面的、不深入的。

2、投资者方面。首先,由于绿色建筑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出于投资风险考虑,投资人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并不高。其次,绿色建筑的投资回报期会很长,构成了吸引投资者的一道障碍。再者,绿色节能建筑的环保效益目前还无从体现。使用能源,尤其是石化能源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而治理污染需要大笔花费, 有效的环境监管应该提倡在购买能源产品时提前预付环境治理的花费。谁耗能多,谁就多交钱,再用于环保支付,这样对每一个消费者才公平。但当前我国的能源价格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份额,于是在经济效益中无法体现出主体的公平。

3、公众方面。首先,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淡薄。在购房时,消费者考虑的诸因素中,绿色环保因素得不到应有重视。其次,消费者对政府支持推广绿色建筑制定的一些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知之甚少。再者,绿色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消费者掌握信息量少,处于信息弱势。开发商以绿色住宅为名提高售价,但售价增额是否合理,消费者不能了解真实情况, 从而产生了绿色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发展绿色建筑策略分析

由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和瓶颈,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因地制宜,进行绿色设计规划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同一省份的气候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绿色建筑应从不同气候地区的实际出发,吸取传统建筑的绿色成分,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设计师必须意识到国外绿色建筑体系中的许多设计理念是基于欧美国家的自然、文化和经济条件,并不一定适合于我国的国情。当前我国经济水平较低,要重点关注节能降耗,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建筑冬季都采用地暖辐射采暖,但目前在国内只能在发达地区的小部分楼盘里采用。其他大部分寒冷地区或农村则是采用暖气片等其他较原始的采暖方式,所以,当前必须以我国各地的气候和实际经济情况出发,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房屋的冷热负荷,从而达到舒适的目的。

当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须贯彻绿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统筹规划,杜绝不必要的拆除、重建工作。成套小区规划要合理控制楼栋间距,街区主轴线尽可能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或保持夹角最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穿堂风,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前提下,合理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并提高房屋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开发和推广新型低成本的遮阳设备和工艺,如窗户采用中空玻璃或Low-E 玻璃、可调节外遮阳技术,玻璃夹层中间设置可调节遮阳技术等,以减少夏季通过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在冬季又适当地接收太阳辐射。

2、以人为本,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最关键的一环,是事关能否将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内容实现的最根本过程。具体要求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

施工现场要建立完善的疾病和质量安全事故防控预案,防止员工食物中毒和疾病传染,施工企业要加强管理,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2)采用绿色建材

工程招标优先选择当地的建造商和制造商,建材尽可能在50~60 km 的半径范围以内选择,尽量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包装简单的建筑材料,减少木材的使用,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优质的免烧砖、粉煤灰砖等,严格控制装修材料中的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成分。

(3)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减少煤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工地茶炉应尽量采用电热水器,以减少大气污染。办公室和员工宿舍人员离开时应熄灭灯具、电脑、空调关闭,杜绝长明灯、无人开空调、电脑现象。杜绝不必要的施工机械空转现象。

(4)文明高效施工

施工单位要做到文明高效施工,粉料储存运输要做到遮盖、密封,防止扬尘。运输道路畅通、定期做好清扫、洒水除尘工作。减少施工中因浇筑混凝土、土方开挖、切割下料等操作带来的噪声污染,城区施工现场要禁止夜晚打桩作业,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施工单位要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做好沟通工作,发现设计图纸错误等问题应立即停工,并通过建设单位联系设计单位及时变更。各工种密切配合,做好“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特别是与结构安全密切相关的施工部位和施工工序,如钢筋混凝土、外保温施工、吊顶装修等隐蔽工程环节,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做。

3、加大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降低运营能耗

政府应对节能照明灯具生产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开发生产低成本的节能新产品,加快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的相关研究和工程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应用LED 灯、红外线控制灯等节能灯具,加快亮化工程、城市公共照明的节能改造。

4、加大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力度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有2 种:①让雨水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②收集雨水处理后回收利用,可在预建的单位、小区、道路等配套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并将雨水收集项目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

5、加强宣传,普及节能知识

大力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知识,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引导人们在关注绿色建筑的成本时,不能只看一次投资,还应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建筑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运营成本。某些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增加一次性投资,但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如节能的目标,虽然会造成建造费用的增加,但会使得运营成本大大减少。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住户参与到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中来,全民共建绿色小区,同创绿色城市。

6、政府要加大配套政策和财税补贴力度

政府要做好法规和政策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方案,加大相关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和财税补贴力度,促进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的投入,如尽早解决对风能、太阳能等电能上网的补贴问题,此外,太阳能光电屋顶工程等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施惠生,姚玉梅.绿色建材及其发展趋势(二)[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7(11)

[2] 黄庆瑞.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初探[J]. 建筑. 2007(21)

[3] 张光灿.绿色建筑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战略[J]. 建筑经济.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