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03-21 05:1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王子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五章主要讲了猴面包树的故事。
小王子问羊吃小灌木,那么是不是也能吃猴面包树?因为猴面包树一旦长大,就会把小王子的星球弄得支离破碎,所以小王子要时时铲除那些有害的幼苗。告诉我们,不好的东西要趁着它还在萌芽的时候就消灭掉,坏毛病坏习惯也是如此。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因“材”定编――让数学成为童话的“蓝本”
这里的“材”指教材、学生、老师、教学配套设施等。在编写数学童话时应该兼顾到各种“材质”,如,教材的适合度、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课堂的掌控能力、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教学设施的支撑度等,只有糅合好这些材料,编出的童话才会活色生香。
1.“蓝本”元素之教材:现有教材虽注重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但教材本身缺少一个完整的情境,学生需要在各种情境中“转场”而形成情境中断。用童话剧将教材连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成为童话中的一员,亲历探究过程,效果就不一样了。教材是学习之“本”,数学童话的编写也应以本为本。
低年级教材中经常出现购物场景图。将教材设计为“宝宝小市场”,学生看到了形形的商品,听到了绘声绘色的叫卖声,还可以参与到斗智斗勇的讨价还价中......在真实而灵活的场景中,不仅还原了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更便于教材的变式呈现,增大课堂容量。
2.“蓝本”元素之学生:学生永远都是童话数学的主角,童话情节的预设要依据学生的“口味”,否则就无法唤起学生的共鸣。
低年级孩子对游乐场、玩具、卡通人物等比^感兴趣,童话的设计就应该以它们为主体;高年级学生对英雄人物、智力游戏、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兴趣,童话的设计就应该给他们合作探究、成为英雄人物的机会。
3.“蓝本”元素之教学设施:童话剧离不开各种道具的呈现、影音的烘托,只有将学生带入童话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才能与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对童话中设置的任务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综合练习课非常适合编写成英雄题材的童话剧。把练习内容编进童话,成为“小王子”解救“小公主”过程中的道道关卡。利用教室的窗帘、风扇、灯光、营造恐怖的气氛;利用音响播放小公主被羁押时急切的呼救声......这些感官的刺激能最大限度地成为“小王子”们解救“小公主”的动力。
4.“蓝本”元素之教师:应该说,当数学遇到了童话,对于教师的挑战更大了。在童话数学课堂中,数学课堂由传统的“单线游”变成了“双线游”,童话情节线和数学活动线互相纠缠、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教者必须充分做好预设,使两条线自然和谐统一,一旦一条线索制约了另一条线索的发展,教者应该随机应变地做出调控,否则“双线游”就会变成“单线游”,失去了童话数学的魅力。
我听过一节借班的公开课,由于老师和学生缺乏默契,学生对教师的预设童话情节不知情,结果童话线发展得很艰涩,既浪费了时间,又挫伤了学生探究兴趣。遇到这种情况,教者应事先与学生沟通自己的设计意图,或者在课堂上适当帮助童话线的发展。
二、趣味先导――在真、善、美中立德树人
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只是看到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小学阶段的儿童,形象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还无法深入地感知数学的内在美。用童话“包装”教材,生动的童话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宗旨,在低年级,童话故事的编写要力求真、善、美,通过真、善、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也可以借助真、善、美的情节和形象感受数学的内在美;高年级,则要引导学生借助数学知识发展童话故事的真、善、美。
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一位老师创设了童话故事《小红帽送棉衣》,这个童话故事分为:1.明确任务“送棉衣”;2.观察物体认房子;3.精心设计造楼房三个步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红帽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了孝敬长辈的教育。童话故事的第三环节“为外婆造楼房”就是借助数学知识升华了童话情节。
三、情理合一――让童话之“情”揭示数学之“理”
“情理合一”,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情感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情感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情理合一”也是编写数学童话的重要原则。
在教学例题“100-78”时,学生对连续借位获得的100如何分配比较茫然。一位老师巧妙地借助童话,突破了这个难点。在童话中,个位为“孙子”,十位为“爸爸”,百位为“爷爷”,祖孙三人一起逛超市,孙子想买8元一支的钢笔,爸爸想买70元一副的羽毛球拍,可是付钱时,孙子发现口袋没有钱,向爸爸要,爸爸一摸口袋,发现也没带钱,爷爷说:我有100元借给你们。老师问:孙子该如何分配这100元钱?学生:孙子只需10元钱就够了,余下的90元借给爸爸。利用童话情境,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算理。
篇3
受到这个班级学生的启发,我们开始走上了“手指上的阅读”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之路。
从学生兴趣出发开发阅读课程
一幅手工作品为什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开始反思学校自身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常常因为没有抓手而完全放手:既缺少方法的指导,更缺少成果的交流展示,使课外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
于是,我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课外书中的内容用手工作品表现出来。一段时间后,分析学生的手工作品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制作的都是名著中含有儿童或动物形象的场景,如匹诺曹撒谎时鼻子变长、小王子与狐狸对话、列拉狐装死偷鳗鱼、夏洛织出的“王牌猪”等。
鉴于此,我们从“儿童喜爱的名著”和“名著塑造的儿童”出发,组织全校语文教师筛选以儿童(含类似儿童形象的动物)为主人公的60本儿童文学作品作为“手指上的阅读”课程的主要内容。
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每个年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低年级以激发阅读兴趣、初步理解阅读内容为主,鼓励学生用描摩、绘画等方式表现自己喜爱的阅读内容(含文中的插图)。中年级以理解书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初步形成阅读积累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材料的拼贴来展示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话或一个章节。高年级以理解整本书主题思想为主,学会从文本价值的角度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制作方法将内容转化为手工作品。
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制作手工作品,教师开发《“手指上的阅读”计划表》(见下表)。
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尽量给出明确的提示:你知道吗,选择不同的材料可以实现不同的表现效果。如选用棉、丝、毛类的材料,可以制作成轻盈的云朵、茂密的草丛、细腻的羽毛等;选用砂石、贝壳类、碎玻璃等硬质材料,可以制作成曲折的道路、粗壮的树干、平静的水面……
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向你的同学或老师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书中哪一部分的内容,为什么选择这段内容,完成这幅作品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实施“手指上的阅读”过程中,全校教师和学生长期开展师生共读活动,不到三年的时间,所有教师在认真读完60本儿童读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任教年段选择20本精读、研读。学校收集了近800幅学生的“手指上的阅读”作品。
在此基础上,学校编写《手指上的阅读》校本教材。教材以60本儿童名著为基础,节选出适合学生深度阅读和手工制作的片段。教师从800多幅学生手工作品中选出60幅精品,作为教学示例。
《手指上的阅读》分低、中、高三册,按作品的主旨,分成长之歌、爱心友情、责任担当、哲理智慧等主题。一个主题为一个独立单元,共4篇“课文”,每篇“课文”包括名著内容节选、学生“手指”作品示例、制订做前计划、材料特性提示、制作方法介绍等。
在制作中指导学生阅读
为了更好地实施“手指上的阅读”,我们将“手指上的阅读”课与劳技课、语文综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每周安排一课时,主要由语文教师执教,必要时,美术、劳技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从培养阅读能力、形成创新思维方面指导学生制作和阅读。
比如,六年级王老师在教学《绿野仙踪》时,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价值,并创作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首先是选择文本。教师出示校本教材中节选的片段及“手指作品”《解救稻草人》:
“起初,她想她一定弄错了,因为在堪萨斯州的稻草人,没有一个是眨眼的;但是现在这个家伙,却又在友好地向她点点头。”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手指作品的图片思考:教材中为什么选择这段话作为“手指阅读”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明白制作“手指阅读”作品的第一步是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本。
生1:我选择的是“救出了铁皮人”这个环节,如果没有铁皮人,主人公多萝茜早就丧生野兽嘴里了。
生2:我选择的是“胆小狮”,因为胆小狮在后面的故事中帮了主人公多萝茜很多忙,而且他和多萝茜一样心地善良。
生3:我选择的是“多变的奥兹”,因为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能感受到稻草人的智慧和铁皮人那颗善良的心。
制作课上,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文本内容时,要有意识地从文章的重点情节、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形象、能反映整本书主旨价值的关键词句等几个方面入手。上述课例中,王老师正是指导学生选择了《绿野仙踪》中的重点环节作为制作的内容。不少孩子读完一部作品后,会反复比较书中的内容,最终确定将某一个情节或人物作为“手指上的阅读”作品。
其次是文图转换。即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让学生对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将文本内容转换成学生大脑中想象的画面,初步构图。学生的文图转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再现式转换,即“山是山,水是水”式的转换;二是理解式转换,即将文字背后的内容转换成画面。如在《绿野仙踪》教学中,学生想象“他们越往前走,道路越凹凸不平,两旁的原野也越来越荒凉,几乎看不见一座房屋……”这段话时,头脑中浮现出主人公内心害怕的表情,让学生明白此处表面是“景语”,背后是“情语”。
最后是动手制作。教师出示教材中手指阅读作品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没有反映出文本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明白,在制作“手指上的阅读”作品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材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材料表现《绿野仙踪》中的文本内容:有的用凝固后的透明胶水作成狮子的眼泪,表现狮子的惭愧;有的用大量的碎绿布做树叶来突出森林的茂密;有的用一点点棉花点缀出天空中飘浮的一缕白云。即使同样是平静的水面,有的学生用碎镜片表现出水平如镜的效果,有的用绿布条和两三片砚子壳表现河水的清澈见底,有的用白色的毛线制作成微波来衬托水面的平静……
篇4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品行分析
班级40名幼儿,最小的出生于2009年5月,最大的出生于2008年6月。其中男幼儿和女幼儿各占20名。这些孩子大多非常聪明,活泼,喜欢说、喜欢玩。因为父母年轻或是工作繁忙,大部分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抚养。老年人的“隔代溺爱”导致了他们只关心幼儿的身体健康,忽视了孩子的心里发展。很多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固执、骄横、自私、不善与人用言语进行沟通等状况。在课堂上,孩子没有一点学习的兴趣和遵守纪律的意识;在生活中,完全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王子”。而且因为家人的宠爱,幼儿在园不能接受一丁点的挫折和批评,让老师很难开展教育工作。
2 研究的思路
从贴近和关注个体的品德发展出发,收集各种生活中的典型、棘手案例,以“国学”经典内容为切入点,构建出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特征,并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教育内容。
研究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生活化的实践途径,从关注幼儿个体品行发展来体现教育的实践性。
3 研究的目标
学期初,根据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方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国学启蒙教育计划”,通过“礼仪国学”、“音乐国学”、“故事国学”三个方面来开展。每个小方面实施时间为一个月,从而达到以下的目标:
通过语言、故事、音乐、游戏等各种方式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礼貌用语,懂得做一个讲礼仪的孩子。
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对孩子进行语言、逻辑思维的训练和艺术方面的熏陶。
理解一些简单的国学经典内容,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
4 研究的方法
资料收集法:将平时的“个案观察”、反思笔记和原始资料、照片等做好详细的收集和记录,并有意识的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方便书写论文时进行数据引用。
阅读书籍和网络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收集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上网查资料,和其他人分享、研讨达到沟通认识,分析提高的目的。
个案观察法:注重很长一段时间对某一个幼儿的观察、指导,并详细记录观察内容和结果,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意见,根据家长需要和幼儿实际分析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反思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 采取的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学理念的提升。购买并阅读各种国学书籍,研究国学中关于“品行”教育的相关内容,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国学讲座”,定时书写国学经验文章。
优化教学内容。在最后一个月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笔者在分析班级幼儿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需要,将“礼仪国学”重新安排进去,从“冬天不怕冷”和“我长大了”两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发展。
和从事相关职业的家长沟通、交流,互相研究学习,取得家长在“国学促品行”教育方面的一致性,并定时向全班家长汇报幼儿的品行发展情况,制定个别、特殊的幼儿家长进行交流。
通过区角活动中的角色表演游戏。巩固幼儿学得的礼仪知识,设计有关的生活情景,让幼儿感受到品行与生活密切相连。
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思。一年来,我们小班教研组对课题的研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探讨“国学促品行”生活化的问题,以及如何用各种形式让小班幼儿对枯燥的国学内容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学习。
6 取得的成效
全体幼儿能够做到早上入园和晚上离园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听大人的话。学会了许多常用的礼貌用语,并能在生活中适时的运用。
大部分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对学习充满兴趣,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
在和同伴相处时能做到有礼貌,学会了谦让和道歉;对于大人知道了“感恩”,并且没有刚入园时的蛮横不讲理和固执了。
7 反思与不足
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一年来,老师的精力都放在了课堂教学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特别是录像照片等电子资料还是个空白。
对课题的理解有偏差。因为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理念的欠缺对本课题研究不够深入,有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时又出现思路、理解有偏差,导致钻进一个“死胡同”,很久才走出来。
8 下学期研究计划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笔者暂时提出了下期本班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班级三位老师开展阅读国学书籍的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在网络上研究到的幼儿国学书籍《孔子伴我度童年》,里面有大量的有关礼仪国学的儿歌、歌曲、童话剧、诗歌,其形式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将以这个为主要内容,开展“国学促品行”教育实践研究。
在平行班级中积极开展“同课异构式”教学,促进小班组每个老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形式,重新组织“主题活动”与“国学启蒙教育”的结构网络,提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篇5
高一历史老师学期总结1
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一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高一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高一历史老师学期总结2
20xx届历史备课组是一个和谐的备课组,主要成员有曹军、黄凤燕、邱萍、范俊、陈义红,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是一个能打硬仗的备课组:在20xx届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现就备课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进度。
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课本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节数、讲评练习的节数以及合理地安排考试加强巩固复习。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此外,新课程教学需要适当的训练,更需要大量源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的、形式多样的其他材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都 能有所收获。
二、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组每周四下午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每课或联系较紧密的几课定一中心发言人,负责教学的整体设计,提出教学的设想,大家讨论补充,探究最佳方案。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此外,能够做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 和教学质量。
三、积极参加全市高一教研活动。
高一教研组积极承担公开课的开设,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对与会老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教研活动中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强教学经验交流;聆听本市高一知名老师解答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 题及困惑;积极创设教改交流平台,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成果。
四、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探讨可操作情境式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 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五、积极组织听课评课。
本组内部教师之间也加强了相互交流和相互探讨;抓牢并监督教学过程中诸环节的落实,促使本组教师在以前所取得成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抓课堂45分 钟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学法指导。
六、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倡导”做学生愿做的事,做学生该做的事”,探讨解决活动德育与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问题,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元智慧与潜能。在教学中,我们不停留于简单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对教材进行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知识,生活中能碰到的事件、时事新闻等都引入课堂,创设一系列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转化课本中较为枯燥的理论,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 理解。
总之,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求真务实,质量至上”的原则,重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主,致力于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
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努力钻研教材、切实抓好学科基础教学,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高一历史老师学期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的历史任课教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加之珠海市历史科目是不记录中考成绩的科目,而只是参考科目,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度不够,基础不好。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是专题式的,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历史基础。现在是高中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已经习惯了专题式的教材编排。某些同学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也在增加。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本学期我认为自己在历史教学方面做的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张快乐教学。
历史课绝不是听故事的课,但是在课堂中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故事,或者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班上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课外看了很多和历史有关的书籍。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就会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榜样和带动作用。上开学初有一个学生在历史课上非常活跃,他在课上和大家分享的一些历史史实,尤其是世界史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准确细致。我也借机给了他一个“历史小王子”的称号,在之后的历史课上勇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就增加了不少。在历史课上通过分享式的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起,也让课堂快乐有活力。
二、对学生“低起点,高要求”,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本学期还未分文理科,所以历史学习的最重要目标仍然是抓基础。基础知识反复巩固和练习,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要高要求。在课堂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通过谈话,和设置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增强其历史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学生搭建历史知识网络的能力。
在学期学习前就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的目录,了解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框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都会花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在每节课和每个单元结束时,由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包括几方面,相互之间有何关系。培养学生“大历史”的意识。
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个学期听了北大招生办主任秦春华在我校举办的讲座中讲到,如今中国的中学教育不重视情感教育,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有发生。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历史课上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心。
五、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多看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历史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双重属性。优秀的历史课堂应该传达有深度的历史思想,要达到这个高度,要依靠老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的热情和教学经验。我现在是热情有余,所以这个学期主要从后两个方面去努力,本学期看了《民主的细节》、《中国近代史纲要》风书籍,每周都去听一堂优秀历史教师的课,每周参加历史组的教学活动,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有: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后,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